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

2024-10-31

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19篇)

1.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 篇一

小A是一个平时少言寡语的小女孩,打扮得却很像一位假小子,十分听话,上课从来不讲话,却也从不发言。可是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竟然接连好几天没做作业,研究到她性格内向,开始我让她回家补上就行了,教师不批评。可没想到平时那么听话的她竟然只补了一小部分。问她原因,她一句也不回答。我心想:“这孩子怎样了,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应当问问家长怎样回事?”于是让她请家长来一趟,结果等了三天都没来,并且每一天她都会撒一个在我们成人看来十分可笑的谎。事情更严重了,我于是亲自在放学时到校门口请其家长来谈谈。她妈妈到办公室后,我刚跟她妈妈说了一句:“小A这几天作业一向没有完成。”我话还没说完,她妈妈就冲上前,“啪”地使劲打了小A一巴掌,自我立刻也红了眼眶。

原因分析:我立刻被吓呆了,从来没见过这么严厉的家长,赶紧上前劝住她,她眼泪立刻流了下来,对我倾诉起来,原先她自我是个文盲,自我深深感受到了没有知识的苦处。并且因为她生了个女儿,婆家的人有些看不起她,她就更期望女儿能够成才,能够胜过妯娌生的儿子,为她争口气。因为这位家长这么地望女成凤,就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对孩子说只要被教师批评,就绝不饶她。平时只要小A学习上有退步,就对她不是打就是骂。这次她作业没完成又害怕妈妈发现会骂她,就只好偷偷躲在卫生间里补,但时间不够,没有做完。

教育对策:妈妈对孩子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这个孩子只要一犯一点小错误,妈妈就骂她,甚至打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小A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呢。她犯了错误自然不敢跟妈妈承认,教师要请她妈妈来,她为了逃避,自然要撒谎,而为了圆之前的那个谎,她又不得不编出更多的谎,这无疑是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我觉得这位妈妈转变观念是根本。于是,和她好好地谈了一番:先是对她说了她的女儿是很棒的,很听话,乖巧,学习也很上进。可是小A始终只是个小学生,总会犯错误,要给她改过的机会。学习上、生活上都不能给她太大的压力,对小A的要求慢慢地提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平时要多和女儿谈谈心,让她有什么心里话都能够大胆地和妈妈、教师说。学习上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来问教师,教师会帮忙她一齐培养小A的。她的妈妈听了我的这一番话,也意识到以前对女儿确实太苛刻了,表示以后会注意。

2.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 篇二

关键词:娇生惯养,教育案例,分析

多年以来, 中职院校教师普遍反映教育和管理学生, 感觉力不从心, 这与中职学生本身的特点有密切关系。笔者在担任中职学生班主任的过程中, 发现很多中职学生都娇生惯养, 这对其心理、性格、行为方式等有较大影响。笔者选择曾带过的两位女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对她们的案例进行分析, 希望能在中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两位学生的情况描述

李姓和吴姓两名女生, 年龄均为16岁。

出现的问题和具体表现:

两位女生性格都比较倔强要强, 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其他同学;但同时又对学业缺乏足够重视, 理论课、实验课以及早操等学校规定必须按时参加的教学教育活动中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甚至无故缺席的情况;在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时, 两位同学都不能客观面对自己的问题, 反而是情绪激动、不冷静, 和老师对抗, 逆反心理严重。

相关资料调查

李某和吴某的家庭都在市里, 都是住校生, 李某有一个姐姐, 吴某有一个哥哥, 二人家庭都比较富裕, 平常生活中出手大方, 有一些哥们儿义气。笔者深入了解后, 发现她们来上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家长的逼迫, 因而学习上缺乏自觉性, 对于遇到的困难, 没有心思和毅力去克服, 而是放任自流, 导致学习成绩长期处于下游。在课堂学习和集体生活中如出现问题、明显责任在自己时, 还要在言语上顶撞老师, 不能直面自己所犯的错误, 更不要说悔改了。

案例分析

针对李某和吴某二人的情况, 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和深入分析, 笔者认为造成她们个性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她们在家里是最小的, 长期娇生惯养, 被家庭成员溺爱, 凡事随心所欲, 过于放纵,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 都是得过且过, 生活上的事情依赖家长, 特别是父母工作比较忙, 由爷爷奶奶带大, 宠爱有余而管教不足, 认为不管在什么场合, 其他人都应该以我为中心, 稍有不满就会情绪激动, 难以平复。

2. 认为家庭的优越条件是和自己密切联系的, 认为自己条件好就意味着一切都好, 在日常学习中, 如果知识较简单、容易学会则问题不大, 一旦遇到难以掌握的内容, 稍受挫折就退缩, 同时自我感觉良好的认知也使她们很难放下面子去向同学请教, 长期累积在学业中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 自信心逐渐降低, 意志力也慢慢消磨。

3.当初进入学校学习的决定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家长而非自愿, 所以二人很少对自己的学习和未来有深入的思考, 教师和家长管得紧就学一阵, 教师和家长稍有放松她们就开始懈怠, 完全是被动学习, 自觉性极差。结果这两位女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没有改善提高, 始终排在班级的后面, 甚至落后于很多平时调皮捣蛋的男生。

教育办法和具体措施

1.由以上描述的情况, 笔者认为, 教育就是教书育人, 包括笔者自己也是从不谙世事的懵懂少年逐渐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的, 所以上述两位女生远没有达到不可救药的程度, 只要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源,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定可以使她们幡然悔悟, 改过自新。 (1) 首先要找教师自己的问题, 不能老以教师身份自居, 认为自己高于学生, 而是要放下身段, 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中, 换一个视角去审视学生们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 从家长这方面来说, 最主要的是要求其平衡好工作和管教孩子的问题, 使他们认识到孩子是他们的未来和希望,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家长要和学校保持长期联系,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能够坦诚相待, 相互交流, 协调处理, 避免单方面行动, 更要防止教师和家长摩擦事件的发生, 共同教育和管理学生。 (3) 教师和家长在互相沟通时, 应该坦诚相待, 本着共同教育呵护学生的原则, 从家庭背景、学生性格和班级氛围等多个层面客观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 客观评价学生在这些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 不要先入为主, 认为严厉就好, 其实有时候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和面子会使她们更加从容。

2. 在和两位女生直接沟通的时候, 笔者利用自己是女教师的优势, 找一个相对温馨的环境, 和她们分享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 进而拉近她们与教师的距离, 缓解气氛, 解决其心理障碍;其次, 对她们在谈话中表现出的天生的善良和纯真, 当即予以肯定和表扬, 使他们认识到老师对她们也是友善的, 关爱的, 负责的, 引导她们用真善美的标准去看待和处理每一件事情, 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 她们两位女生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 就是无时无刻不在一起, 可以用黏糊来形容, 所以笔者发现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教育:首先找她们进行分别谈话, 让她们说出对方的优点;经过两次分别谈话, 笔者了解到她们两位其实是谈得来、家庭条件类似才老在一起的, 但是谈到对方的优点两人却都说不出来, 笔者就启发她们去挖掘, 用“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古训去影响她们, 告诉她们如果要继续在一起, 就要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把对方的闪光点也变成自己的财富, 共同进步提高。

教育的效果评价

人的性格是相对稳定的, 短时间内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笔者也深有体会, 对两位女生的教育也不是试图去改变其长期形成的固有品质, 而是要去影响和改变她们的行为方式。可喜的是, 经过她们自己和笔者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 这两位女生的进步相当明显。首先她们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目前已经稳定在班级中上游;其次她们还能够互相帮助和监督, 特别是早操, 会提醒对方不要睡懒觉;最后, 她们的变化也影响到了班里的其他一些经常黏糊在一起的小群体, 整个班级积极向上共同提高的气氛明显好于上个学期。很多同学都意识到, 在校期间, 应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思考, 能够用知识来武装头脑, 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

讨论

当前, 中职学校中有很多学生都存在娇生惯养的情况, 娇生惯养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有重大影响, 性格固执偏激, 学习缺乏自觉性, 没有耐心与人交流, 没有毅力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这些都是具体的表现。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和家长要共同配合、对学生进行贴心细致地帮助指导、教师激励和同学间的相互鼓励监督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 要使中职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 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对在校期间的学习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只有通过家长、教师和学校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实用人才, 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范丽娜.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幼儿抗挫折教育案例分析[J].山东教育, 2009, (27) .

[2]杨颖.用爱心去发现、赞美——赏识教育案例探析[J].教育方略, 2009, (2) :30~31.

[3]李永华.中职班主任如何面对性格不良的学生C].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 2008:778~782.

[4]左海燕, 高元平, 安静梅, 胡蓉芳, 李顺山.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关系的探析[J].魅力中国, 2010, (24) .

[5]陈凤广.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瓶颈及发展策略[J].福建体育科技, 2010, 29 (1) :11-13.

3.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 篇三

【关键词】主题教育;藏族城镇;小学生责任和行为;研究

中国分类号:G4

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及其责任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教育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也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能够寻找、总结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养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途径、原则和规律,以及学生由“认知——行为——习惯”的转化过程,对使学生形成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和高度的责任心具有重要价值。

一、分析案例,寻找差距

个案一:

学生昂格才让,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題,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

分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

个案二:

多杰,男,9岁,藏族,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得任性、冲动,稍不顺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特别充沛。

分析:多动症的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老师反映,多杰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中游,纵上所述,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个案三:

卓嘎,女,十二岁,白白净净,爱打扮是家中的小公主,长这么大从不会自己洗头洗澡,铺床,什么家务也不会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平时看着满头大汗的父母却无动于衷。

分析: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相对减少,卓嘎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父母对小俪过分溺爱,许多孩子的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宝贝”,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享受得好就是爱,这样导致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着伸手”的生活,养成了懒惰习惯。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重智育忽视劳动教育,只要求孩子写好字、念好书,学习成绩好,而对孩子参加劳动则认为是浪费时间,说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干活,凡事不让孩子动手,不让实践,结果不仅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孩子的身体也得不到锻炼。

二、专题活动,强化责任

(一)班队活动明确责任。班级是落实责任感教育主要的阵地,主题队会是让学生明是非、辨真伪、悟道理、孕情感的有效载体。如11月2日下午,学校少先队大队部为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教育,开展了“责任在我心中”主题队会观摩活动。本次队会分别由三(2)中队、四(4)中队和五(1)为主体队员举行了三堂“听故事明责任”、“现场辩论强责任”和“我体验我负责”为主题的队会。队员们通过听动听的故事和深情的朗诵,看幽默的小品,参与激烈的现场讨论,做轻松的游戏等,理解了责任内涵,激发了责任情感,从小养成自己的负责任行为,长大了对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

(二)演讲比赛弘扬主旋律。教育需要一定的知识、情感作为铺垫,也需要搭建一些平台,让学生抒发,把积淀的情感予以抒发,感染给其他人。如学校开展了“知荣辱明责任”演讲比赛活动。有一位同学深情的讲到:“大千世界,草有责任,花有责任,大树有责任。无论什么生命,都有自己不可推却的责任。在学校里,我们努力学习,这是责任;在家里,我们帮父母做点家务活,这还是责任;出门在外,为社会做点事,这更是责任。没有兴趣也要用心去学,绝不可放弃,这依然是责任”。

三、立体评价,培养行为

责任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载着责任,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社会,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并做好每一件事。然而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总是从他律逐步养成习惯,最终达到自律。为此,建立立体的评价体系,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尤为重要。

(一)开展个人评比。学校开展一月一主题的责任感教育实践活动和系列评比。如9月的“我体验、我悟责”,10月的“我的事、我守则”,11月的“同学的事、我尽责”,12月的“集体的事、我尽职”,通过这些主题实践活动,从学生个人层面评比悟责、守则、尽职、尽责小标兵。

(二)开展集体竞赛。学校从今年下半年开展“班班飞彩蝶”集体评比活动。规定“行为规范达标班”、“行为规范示范班”为主翼,达到两项命名为振翅起飞班。责任班和荣誉班评比为副翼,有三项以上奖牌的为腾飞班。通过评比集体荣誉,为学生的个人行为与班级的荣誉结合起来,提升团队责任意识。

责任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明确一个理念,时时、处处、事事都要弹“责任心”这根弦,以科学的方式、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活动、切实有效的评比活动,渐序渐进,自觉做好每一件事,养成负责任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成就美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张志雄.甘肃省少年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摘要)[J].上海精神医学.1992(01)

[2]李雪荣.儿童行为与情绪障碍[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小学生安全教育案例 篇四

活动对象:

四年级

活动目的: 1.教给学生一些在常见的多发性灾难中必要的逃生常识。

2.培养学生形成遇大事不惊慌的心理素质。

3.训练他们在灾难中的逃生技巧。

活动过程:(一)火灾中看我逃生

故事启迪

1994年12月9日,清晨,茫茫白雪飘洒向新疆克拉玛依大地。片片雪花中,一名叫吴磊的男孩像往常一样背着书包走进市第八小学。他推了推自己教室三二班的门,教室的门此时却紧紧地锁着„„教他这个班的女体育老师以惊异万分的目光走过来扶着他。当小吴磊低着头说他前一天因为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穿演出服装,结果不能参加汇报演出时,女老师禁不住猛然紧紧抱着他放声大哭„„小吴磊就在这揪心的哭声中,渐渐明白了身边发生了巨大的悲剧。他幼小的心灵从此再也无法忘记——除他之外,全班42名同学,39名已经被烈焰吞噬,另外3名重伤的同学正在医院抢救。在这场震惊校内外的特大火灾中,和吴磊的同学们一起遇难的共有288名中小学生,还有37名教师和干部。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在火灾袭来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存智慧

讨论

总结

1、拨打火警电话119.2、手捂湿毛巾排成纵队弯腰靠墙迅速离开教室。逃生中要避免火、烟之危害,一般离地面30厘米仍有残存空气可以利用。

3、在逃离过程中要及时关闭后面的门,组织危险的追赶。

4、如果被关闭在屋里了,不高的地方要利用窗帘或者床单迅速逃离。很高的地方要打开房门窗子保证空气的流通。

演习小孩子总是记不住你告诉他的很多道理,为了加深孩子的印象应该进行演习,从而帮助孩子识记安全知识。

(二)马路上的安全意识

导入:孩子们我们每天放学过马路的时候老师心里总是很担心,我嘴里最常说的话是“跟紧点,跟紧点”“过马路要快”“看前面”老师多么希望我们每天能够在危险的路口处快速通过安全抵达东边的小花园啊。

马路上应该怎么做

讨论

总结

1、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

2、红灯停,绿灯行,看见黄灯等一等。

3、在马路上行走,要靠右边。过马路要走人行道。

4、放学路上不打闹,挨近队伍快点走。

5.小学生健康教育案例 篇五

阳泉市城区朝阳小学

帅燕

一、问题情景

上课时,所有的同学都在认真听讲,同学甲却一直不停地玩弄手中的铅笔,还打搅周围的同学听讲。当老师在对同学甲前面坐的一学生进行提问时,正当这位同学回答完毕准备坐下时,同学甲悄悄地把脚从桌子下伸出去,将前面同学的椅子用脚向后一勾,前面的同学没有防备,一下子坐到地上,并把脑袋磕到了后面的桌子上。周围的同学被这一行为逗得大声哄笑,甚至有人鼓掌喝倒彩,同学甲还站起身来,嘴里叫嚷着:“这里的椅子也太不结实了,赶紧找学校换个新的来啊!”摔倒在地的同学气得眼泪直流。看到自己恶作剧的“成果”,同学甲却哈哈大笑,还“哦—哦”地起哄。

同学甲是全校知名的“捣蛋王”,最拿手的就是如上所说的恶作剧:往女同学身上扔虫子、在别人的书上乱写乱画、欺负弱小同学„„几乎所有能折腾人的歪点子都能想到,每天变着花样来使。一句话,简直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二、分析诊断

以上是该同学甲的一些情况,孩子的自身缺点和出现的问题很多,以搞恶作剧尤为突出。我原本以为只要教师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一定能改正过来的。但事情出乎我的意料,一开始几天还显得比较“规矩”,可是没过几天,又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于是天天有学生报告同学甲的种种恶作剧。每当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我总是想: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他的将来会是什么样?教师的爱心和责任感都告诉我,这个孩子需要帮助。我决定从“搞恶作剧”这个根源入手,揭开孩子心头那层阴暗的面纱。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并多次与家长交流后,初步找到了造成同学甲这些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1、其父母亲都是聋哑人,在家里和他交流很少,从来不辅导他的 功课。如果遇到孩子有不会做的地方,父母的态度很粗暴,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笨,该孩子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以至于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2、2、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他担心同学们瞧不起他,感到孤立无助,缺乏自信,不敢跟同学们交流,一个朋友也没有。因为心思不用在学习上,就总是琢磨着怎样搞恶作剧,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慢慢愈演愈烈。3、3、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没有消除这种不健康心理,反而增强这种心理的发展。

三、矫正过程

找到了“病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努力,帮助打开孩子的心结。于是我制定了一套循序渐进的方案,并着手实施。1、1、改善父母和孩子的紧张关系,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

这样在家里,父母就能协助老师做好课后辅助的工作。同学甲不良行为的形成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建议同学甲父母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尽管该同学父母都是聋哑人,交流起来不是很方便,我建议他们可以采用传纸条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把要对对方说的话写在纸条上,每天都坚持这样做,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最关心自己的人还是父母。因为这个孩子比较厌学,刚开始聊的内容尽量不要谈学习,就随便聊,孩子想说什么,就跟他聊什么,等过一段时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缓和了,再慢慢往学习上靠,问问今天学的什么,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老师有没有表扬等。孩子哪怕有点滴进步,家长一定要抓紧时机狠狠的表扬他,让他品尝成功的甜头,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2、架起沟通的桥梁,用爱关心,用信任理解,使其恢复自信。

最初我们沟通时,同学甲并不坦诚,经常编造一些幼稚的谎言,想欺骗我,蒙混过关。当谎话一次次被拆穿,老师仍然不言放弃时,孩子心头的冰开始融化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赢得了他的信任,从经常找他谈话过渡到他会主动跟我交流,有时分享快乐,也有时倾诉苦恼。他开始愿意听取老师的建议,并努力的配合。例如,他问老师自己心里特别想改掉以前的坏毛病,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该怎么办?老师告诉他,要想改掉坏习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坚强的毅力,更需要坚持,老师对你很有信心。还教给他一种心理战术,以后再控制不住自己时,就把它当成一次考验,看看你能不能战胜自己,顺利过关,每战胜自己一次,就在心里表扬自己一次。他笑着点头,表示接受。以后老师隔三差五就悄悄地问他,怎么样?笑容告诉大家他成功了。

3、创造机会,增进和同学之间的沟通。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同学甲的心灵受到了友爱的洗礼。

活动课上,老师教大家一起放风筝,同学甲不小心将自己的风筝挂在了电线杆上,无法取下。正当同学甲焦急万分时,同学们一下子围拢过来,劝同学甲不要着急,并争先将自己的风筝借给同学甲使用。同学甲被同学们深深的友谊包围着,眼里分明流露出从未有过的感动。

课后,我让学生每人写一篇习作。在同学甲的习作中这样写道:是同学们给了我友谊和爱心。老师,请您相信,我一定会伸出友爱的手,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在不知不觉中,同学甲已不再是同学们眼里的捣蛋鬼了,他成了班上的纪律委员,学习成绩也在逐步上升。

在为同学甲身上发生的转变感到欣慰时,也衷心感谢他的家长积极配合,正是由于后来家长对此问题的重视以及家校达成的共识,为矫正同学甲的不良行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篇六

愤怒是个人的欲求和意图遭到妨碍时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许多小学生,由于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因此常常在不该发脾气的时候发脾气,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相互打起来,因为父母的某些做法不够合理而冲他们大喊大叫。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愤怒是一种有害的情绪状态,常常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如同学关系疏远,师生关系紧张,而且长期、持续的愤怒对个体的健康损害也是极大的。过度的愤怒甚至还会使人丧失理智,引发犯罪或其他后果,因此控制愤怒的情绪十分重要的。

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可以在即将动怒时对自己下命令:不要生气!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两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孙敬川,老师相信:懂事的你能在工作中改变自己的坏脾气。试着做做看。老师会帮助你的。”

从此,孙同学不仅承担起了监督同学及时写作业员的工作,还承担起了监督走廊纪律和小科课纪律的工作,而且能善待同学,讲究工作方法,同学也喜欢他了。他在改变中成长。从孙同学的教育事例中,我认识到:

7.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 篇七

关键词:危机,心理危机,思想压力

一、案例简介:

学生小刘是渭南师范学院艺术系一名大二学生,今年9月到校后,整日闷闷不乐,情绪低落,上课时听不进去老师讲授的内容,回到宿舍常常独自发呆。晚上又辗转反侧,彻夜不眠。不仅自己生活严重失常,还影响到同宿舍其他同学的生活与学习。

接到同学的报告后,我迅速与小刘同学进行了谈话,对他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小刘同学来自云南省一个贫困山区,家里共6口人,伯父是聋哑人,由其父母照料,弟弟常年瘫痪在床,妹妹在当地上高中,母亲务农,家里主要经济来源靠父亲在建筑工地做泥瓦工所得。今年8月下旬,父亲突患重病,为了给父亲治病,家里积蓄花光外还借了几万元外债。今年的学费无法缴清,父亲的病情不知何日才会好转,妹妹又面临辍学的危险,这是困扰小刘的几个心结。为此,他吃不下,睡不着,上课更是无心听讲,是继续上学还是打工挣钱为父亲治病,这两个问题整日困扰着他,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二、案例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因突发事故引起家庭贫困而导致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事件。

危机是指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时,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的方法来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1]心理危机是指个体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的、灾难性的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或面临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并出现极度痛苦、焦虑不安、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的过程。[2]

小刘同学在父亲突患重病的情况下,作为儿子,他感到自己既不能帮父亲减少病痛,又不能帮家里减轻经济压力,内心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无所适从、痛不欲生,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小刘同学目前这种状态就是一种因突发事故的发生使心理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三、解决方法:

作为小刘的辅导员,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为了小刘同学帮助恢复心理平衡,我及时对他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受心理危机所困者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正确理解生活中的困境与自身心理障碍之间的关系。[3]

我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做的:

第一,从思想上解脱压力。首先肯定孩子的孝心。小刘目前心理出现失衡,是与父亲突然患病息息相关的。在学校里表现失常,包括吃不下,睡不着,甚至没心思上课,其实就是在为家庭考虑,为父亲担忧,说明他是一个极有孝心的孩子。与他谈话,肯定他对父亲的孝心,能够取得小刘同学的信任,可以与他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关系,鼓励他把对家庭、对父母的感情宣泄出来,起到心理减压的作用。然后告诉他目前的做法于事无补。就是为家里考虑,现在放弃学业,回到家里,也没有任何作用。再进一步说服他:天下的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学业有成,有出息,成人才,做一个在父母眼中有出息的孩子,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心,就是对父亲最大的宽慰,鼓励他带着对父母的孝心继续学习,从而将他从目前的思想困境中解脱出来。

第二:提供经济上解困的方法。小刘目前总是感觉无所适从甚至出现行为的紊乱,是因为他意识到当前事情的发展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作为儿子,既不能帮家里减轻经济压力,还要为交学费增加家里的经济负担,因而感到忧心忡忡。作为辅导员,我要协助小刘调整和接受突发事故改变了的生活环境及状态,并提供多种解决经济困难的方法。方法一,像这种家庭发生意外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现象,可以告知班干部、系领导及学院领导,申请国家奖助学金,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可以帮助他获得完成学业所需要的最低生活保障;方法二,结合身边比较熟悉的事例,告诉他,在搞好学习的前提下,积极参加勤工俭学活动,也可以利用周末做家教,虽然挣的钱不多,但也是家里减轻经济负担;方法三:如果家里马上需要一大笔钱给父亲治病,可以上报给学校团委组织同学们进行捐款活动。经济上解困了,心理上的危机感就会减轻。

第三:进行励志教育。心理危机一方面是危险的,因为它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病态;另一方面危机也是一种机会,因为它带来的痛苦会迫使当事人寻求帮助。如果能利用这一机会,则危机干预能帮助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4]经过与我的几次谈话,小刘同学的情绪基本上得到稳定。为了进一步消除其潜在的心理危机,还需要对他进行励志教育。我结合身边的一些高年级同学自强自立的事例对他进行激励。鼓励他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将目前的困难看做是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次磨难、一次历练,只有不断地打破艰难险阻、不停地向前努力,就会看到成功的希望。充分调动小刘同学内心的积极资源,在有效应对当前心理危机的基础上,度过心理难关,并促进其心理的成熟和发展。

第四:鼓励小刘同学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小刘同学心理出现问题的表现是整日闷闷不乐,独自发呆,如果任由这种不良情绪日积月累,当遇到生活事件的进一步刺激时其心理危机会有进一步恶化的可能,这不仅会给小刘自己带来更大的身心伤害,对他周围的同学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积极调动和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将他纳入到集体活动中,鼓励他与同学多接触多联系,增加人际交往,在积极健康的团体活动中,让他充分感受到来自同龄人的关心和支持,在被保护被理解的友好信任的氛围中,释放内心的不良情绪,减少孤独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应付能力。

第五:给他希望,指出新的发展方向。在小刘同学心理基本平稳的前提下,再进一步给该生指出一个美好的前景,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危机干预效果。我会告诉小刘,父亲有病住在医院,应该相信医院,相信科学,治病花钱会带来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困难,这种经济困难灾难目前是暂时的,日后是可以补救的。如果现在努力学习毕业后致力于事业的发展,当前家庭欠下的债务肯定可以还清,这样,学业没有耽误,父亲又有治愈的希望,未来成就一番事业的自己,可以很好的尽孝心,不是更好吗?这样,更能激励小刘同学安心学业努力学习报答父母的决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说服教育,我发现小刘同学的情绪明显好转,由于跟同学接触的更多更频繁,性格也变得比较开朗了。他不但争取到了一个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周末还利用自己的特长,在校外的艺术辅导班带课,虽说挣的钱不多,但毕竟是自己劳动所得,个人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体现,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四、案例总结: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压力和挑战,在较大现实压力或打击下,有可能出现心理危机,并伴随着一系列心理反应,需要及时地发现和干预。对于大学生来说,许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或那样的不幸,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危机知识教育,建立心理危机的发现和报告机制,并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辅导员与任课老师的沟通,及时发现危机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与学生的日常接触非常多,对学生的情感状况、生活环境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发现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危机方面占有有利地位。根据上述案例,我认为辅导员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创造一个平等的、友好的、相互信任的谈话氛围,给当事人提供一个情感宣泄的机会,将其沉重的精神负担释放出来,缓解其心理压力。

第二、根据实际情况向情绪思维比较混乱的当事人提出解决问题的劝告和建议,提供一些实际的帮助,稳定情绪,防止和限制不利情况的发生。

第三、结合身边的真实事例,进行励志教育,使当事人有足够的信心,坚信自己有处理危机的能力,让他看到希望从而使他对前途充满信心。

第四、创造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当事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使其能够文明地宣泄内心压抑的负性情绪,缓解他们心理上的压力,从而保持心理的平衡。

危机是与机遇并存的,只要处理的及时,完全可以帮助当事人获得新的生存动力。当然,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还有赖于学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心理辅导中心的密切配合,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及早发现学生较为强烈的思想和情绪问题。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心理危机及可能引发的后果(EB/OL).北京社科规划,2005-07-22http://www.bjpopss.gov.cn/bjpopss/xzlt/xzlt20030801b.htm.zh

[2]、[3]、王淑兰等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西安:世纪图书出版社,2009:162

8.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 篇八

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学习上,营造良好的氛围;生活上,尽力排忧解难;心理上,积极正确引导;组织“留守学生”与班上优秀学生结对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一定得成绩。现在班级留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高。

案例

班上有个叫王惠玉的同学,她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一直由姥姥、姥爷照顾,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性格内向,再加上刚上一年级胆子小,所以在校一直寡言少语,老师问话也不愿多说,不爱与同学交往,开学三周中竟尿裤子两次,问她什么原因也不说,我得知这些情况后,多次给她的姥姥打电话,有时也邀请她姥姥到校了解情况,得知她的姥姥平时很少带她到外面去接触其他人,使她胆子特别小,不愿与人沟通。我就多次找她谈心,“你平时喜欢做什么?”“你父母亲多久回来一次?”一个个问题扣开她的心扉,每天早上我都主动笑着与她打招呼,经常抱抱她,亲亲她,时间长了她也会主动问我好。“你真行!”“你做得很好!”一句句赞扬树立了她的自信,于是她的目光不再呆滞,她的手在课堂上高高举起。我还让同学们主动接触她,“我们一起玩吧!”“我有尺子,给!”同学们的热情驱散了她的羞怯,天真的笑容是她脸上绽开的花,串串欢笑是来自心灵的声音。现在每天早上她都会来到我身边,笑着跟我说回家的事,我说让我亲一口,她便会主动让我亲一下,才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她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刚开始有不会题也不敢问,成绩一直在后面四、五名,现在成绩在前面,还担任了小组长,工作认真。和同学关系也很好。

在暖暖的情意中,她快乐了、开朗了,我们也感受到爱的力量。

9.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篇九

——增强自信心

王强 心理问题:

1、逆反心理,容易偏激

由于知识经验的扩展和加深,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喜欢索隐猎奇,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在荣浩(班上一名同学)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

2、意志薄弱,不愿学习

荣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们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便又故态复萌了,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矫治对策:

1、掌握技巧,寻找根源

对于荣浩同学,我为了清楚地了解他的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家庭情况等因素;除了主动找他谈天 1 聆听外,还不放弃平时的细微观察,准确诊断出根源所在,然后通过谈心、讨论、家访等方式帮助他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并使他深信,只要通过教师和自己的努力,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较差,学习后也完全可以提高,增强他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2、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去除荣浩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经常对同学说:‚看,孙楠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荣浩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荣浩同学……‛渐渐的,荣浩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荣浩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孙楠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结论

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人,我们要给予更多的多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我是最棒的。

碱滩镇甲子墩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学生的心理成长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理,有时极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斗争,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甚至发展成为精神障碍。下面从我在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典型案例中,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转化工作进行分析,并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案例:

一天下午下课后,我走进办公室放书准备回家。这时听到有轻轻的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语文课代表绪倩倩同学。我让她进来坐下。她很紧张,低着头,欲言又止。我知道她有话要对我说,但又害怕不敢说。就轻轻地说:‚你有什么想告诉老师的就说吧,老师经历多了,可以帮你分析一下。‛在我的启发下,她终于断断续续说了起来:‚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天来脑海里一直想着他,他是体育课代表,我喜欢看他在篮球场矫健的投球,足球场潇洒的赛跑.上课时也不由自主地往他那边看,夜里睡觉还梦着他。我知道这样会影响学习,我也在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可总是不由自主。越想控制越难以控制,这样太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了,我从内心里有一种负疚感。老师,我是不是早恋了,我该怎么办呢?‛

春水涨起来的时候,应当及时疏导,而不是围追堵截。否则,一旦水位涨到他们小小的心灵承受不住时,山洪便一泻而下…… 3 最后,我针对其‚病症‛,开始‚下药‛:

1.实属正常,无庸置疑。我告诉她:‚你现在所处的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渴望得到爱,这些都是美好的,也是很正常的。问题在于你对自己的情形不了解,就给自己扣上了早恋的帽子。你自认为是不正常的,极力克制,但事与愿违,不仅无法淡化,反而更加铭刻于心,更生负疚感,在认识上形成了一个怪圈。异性青少年之间的交往大多属健康友谊型和害怕羞怯型,真正意义上的早恋实质上很少,你现在正属于这种情况,切不可陷入无谓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既影响学习,又不利于身心健康。‛

2.男女有别,亲疏有度。‚异性间正当的友谊当给以保护,不必遮遮掩掩,堂堂正正交往便是。但须记得‘男女有别’,把握分寸,适度保持距离,注意场合,要拘小节,做到自尊自爱。‛

3.广交朋友,开阔心胸。‚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人际交往的框框内,一味地走进某一人或某一小范围,否则会导致交往过密,失去与学生群体接触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同学间的纯洁友谊,无益共同进步。我们并不反对个别交往,但更应融入群体,广泛接触,广交朋友。‛

4.兴趣广泛,性格乐观。‚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积极乐观,坚守青春期的‘心里防线’,树立远大的理想。‛

10.农村小学生性教育案例 篇十

一、问题的发现

“报告——”班长王静带着羞涩的声音站在办公室门口。“请进。”我头也没抬,继续批阅着作文。

“谢老师——”羞涩的声音还夹杂着几分胆怯,直觉告诉我班上肯定又发生什么大事了。

“有什么事吗?”我放下了手中的工作。

“谢老师,他们男生在书上写那么多怪话,还故意传给我们女生看。”王静红着脸边说边递给我一本书,像是费了很大的勇气似的。

我接过她手中的书,发现这是一本我们六年级这学期开学时发的《健康教育》教科书。虽然从开学到现在还一直没有要求学生拿出来使用过,然而这本书却已经被弄得面目全非。打开书本一看,上面每一页几乎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些密密麻麻的所谓的“笔记”,并不是真正的读书心得,而是一段又一段不堪入目的黄色片段。有的是根据书本上的健康教育知识改写,有的干脆是学生本人的凭空想象,毫不夸张地说,这些片段拼凑起来就是一篇篇绘声绘色的黄色小说,从其想象能力和描写手法来看简直就不敢相信是出自小学生之手。

“这是谁的书?”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向王静打听。

“是刘广林的,还有杨世清、杨世林、王明雄、杨承明、荣海他们几个男生的书上也有。”王静主动向我反映。

“什么!”让我吃惊的不仅仅是因为有这么多男生都写了的,还因为这几个学生几乎都是班上典型的学困生。尤其是刘广林同学,每次考试语数双科加起来还不足20分,写作文的时候,要么就照着书上的范文抄,要么就只写个题目,有时甚至连题目都写不出来。写作能力如此差的学生居然能写出这么通顺的黄色片段,真是不可思议!

“这还得了,必须严惩!”我在心里暗暗决定着,同时快步走进教室。

“全部都给我把《健康教育》书本交到我手里来!”为了防止“漏网之鱼”,我一进教室便命令道。

“还好,我没有写。”“还好,我也没有写。”同学们一边自言自语一边迅速地将书本递到我手里,而那几个写了的男生却是半遮半掩,迟迟不敢交上来。

“动作快点!”我厉声催促着。当我收齐最后一本时发现:凡是在书本上写了的这几个男生的书本几乎都已破旧,而那些没有乱写乱画的书本都还是崭新崭新的。而就是这个不经意的发现让我忽然意识到这次事件绝不是“必须严惩”这么简单。一个敏感而又必须面对的教育问题——性教育使我愤怒的心逐渐平静了下来。

为了达到“治病治根”的效果,我没有像往日那样冲动地对着这几个男生大声训斥,而是冷静地思考着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首先,我收集了学校1——6年级所有教科书,发现从5年级开始有《健康教育》这门学科。5年级的《健康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伤害防范、青春常识等知识,从六年级开始,书本上就有了男女生殖器、月经初潮等性方面的内容。而学校根本没有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仅仅将其通过《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体现出来。为此,我走访了全校6位《体育与健康》科任教师。其中1人表示每逢下雨不能在室外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适当地在室内给学生强调了个人卫生、食品安全、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5人表示只进行必要的体育活动,没有传授健康方面的任何知识。当问及是否知道5、6年级配有《健康教育》教科书时,6人均表示完全不知道,而且班主任老师也没有给他们打过任何招呼。于是,我又走访了全校6位班主任老师。其中1——4年级的班主任均表示只是经常利用班会课给学生强调安全,5、6年级的两位班主任都知道有《健康教育》这门学科,但自己从来没有上过这门课,也从来没有去看过上面的内容,更没有安排其他科任教师上过。

接着,我对5、6年级的48名同学全部进行了采访。其中6人表示从来没有看过《健康教育》这本书,占12.5%;26人表示随意看过,占54.2%;13人表示有选择性的(即只看与“性”有关的内容)看过,占27.1%;3人表示全部看过,占6.1%。在看过《健康教育》这本书的42名学生中,完全看不懂的0人,占0%;似懂非懂的31人,占73.8%;基本看得懂的8人,占19.0%;完全看得懂的3人,占7.1%。

然后,我利用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的时机,采访了83名家长。其中从来不和子女聊性知识的75人,占90.4%;只和子女点到为止、对子女进行必要的青春期常识教育的8人,占9.6%;专门对子女进行性教育的0人,占0%。和子女同房同床的56人,占67.5%;和子女同房不同床的15人,占18.1%;和子女不同床不同房的12人,占14.5%。

最后,我们以学校的名义分别召开了6名班主任座谈会和20名家长座谈会。其中班主任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6人,占100%;愿意自己亲身教育的4人,占66.7%;家长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16人,占80%;愿意自己亲身教育的12人,占家长总数的60%;占认为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性教育的75%。

二、督导与评价

针对上述情况,我发现像我们这种农村学校在孩子性教育的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漏洞和缺陷,如果不及时整改,后果不堪设想。

首先,我们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地重视,不可掉以轻心。一直以来,“性”这个话题因为它本身的神秘性和敏感性常常被人们避而不谈。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在社会,每当有人提及与“性”有关的字眼时总是左顾右盼,生怕被小孩子听见。而小孩子天生都有一颗好奇之心,特别是越被大人们禁止的东西,他们却越是要一探究竟。因此,我们对孩子从小就要进行适当的、必要的性教育。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家家的,什么也不懂。更不要以为完全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朝一日等他们长大成熟了自然会懂的。如果我们在性知识方面一味地回避小孩,盲目地干预他们接触适宜地性文化和性知识,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我们只有在思想上引起高度地重视,不失时机地引领孩子正确的认识性、了解性,才能使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健康的性心理。

其次,我们要从心里上抛弃传统的害羞,不可“谈性色变”。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其中,学生的心理能否健康的发展,教师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好多教师尤其是女教师,一谈到“性”这个话题往往都会羞得面红耳赤。所以,尽管我们也很清楚小学生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知道高年级配有《健康教育》这门学科教材,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选择放弃和回避。就像我们学校一样,从来没有对学生进行过任何方面的性教育。这就导致了学生普遍成了“性盲”,最终形成扭曲的性心理,甚至走上性犯罪的道路。

再次,我们要从媒体上进行正确地引导,不可涉黄涉淫。当今社会,形式错综复杂,各种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媒体为了赚取更高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不惜抛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顾国家法律的明令禁止,大胆宣传和播放一些不健康的影片。更有不少不法分子目无法纪,公开出售淫秽光碟。而我们好多家庭里面就收藏了或多或少的黄色光碟,有的趁小孩不在家观看,有的甚至当着小孩的面观看。这样让孩子在无形当中接触了不健康的性知识,时间久了,他们就会模仿影片中的情景进行犯罪。这也难怪我们班上成绩那么差的学生都能写出那么流利的黄色片段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作为成年人,我们应当极力克制自己的一言一行,正确引领孩子观看健康的、有益的电视节目,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最后,我们要从行为上采取有效的措施,不可盲目斥责。有的家长或教师发现学生有不正常的行为以后不是耐心教育,二是横加指责、一通臭骂甚至一顿暴打。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使其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容易使他们形成叛逆的心理。学生一旦出现了心理异常,我们除了及时纠正,更重要的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定期咨询学生的心理健康;分男女召开性知识讲座,一方面要求男生正确理解性、了解性,另一方面教育女生自珍自重,防止性伤害;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模式,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有效的保护等。

三、督导效果

通过以上评价和指导,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整改措施,目前,学校性教育正以良好的态势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1.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 篇十一

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主观能动性呢?这里谈谈我的做法。

一、以制度规范为核心,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塑造良好班风

我常跟学生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一个集体,必须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行为的准则。我在组建班集体之初就建立班级常规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发现违反班级纪律的学生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比如,在走廊跑跳进教室的,行走不靠右侧通行的,班级过道两人间距离过近的,推拉行走的,不仅扣小组分,还请出教室重新按要求走路才可以进入教室。一切奖惩均按照班规执行,开始大家都不在意,在周五的总结中,没扣分的小组成员得到了星和红花,这时才有人开始注意了,一次班长由于疏忽忘了给一个小组作贡献的同学加分,还差一点打起来。由此可见,他们虽然只是小学生,但是这个激励手段同样奏效。于是,我又将竞争机制引入班级管理。例如,我把班内63名学生进行组合,分成实力相当的四个小组。小组之间围绕班内的纪律、卫生、学习、两操、仪容仪表、好人好事等方面积极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以此形成互相激励、互相监督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风尚。

二、以身边的小事为契机,善用表扬,巧用批评

俗语说:“数子十过,不如赏子一长。”孩子都希望被肯定、被表扬,何况是我们的学生呢?我喜欢用别人的“嘴”来表扬学生,比如,在任课老师向我表扬学生时,我会扩大几倍并且要切合实际地在班级表扬我的学生,告诉他们听到我的学生受表扬,我是如何的自豪,这样做不仅让任课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而且也把他们卡在那个人人称赞的层面上,想下来都难了。如果遇到任课老师向我告状的时候,我不会去直接批评那个学生,取而代之的是借用任课老师的嘴,想方设法表扬与此事相关联的好学生,这样既避免了直接批评学生所造成的任课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也起到了树立良好班风,警示不良行为的作用。

我还利用日记和家庭作业与学生交流,寻找与他们的共鸣。每次,我不是简单的检查,而是用“你的书写又进步了,颇有王羲之的笔韵等”“你的语言让老师感动得落泪了,你的智慧加上你的勤奋一定等于成功……”“真喜欢读你的日记啊,如同吃了一顿美味的大餐啊”等来评价他们的家庭作业和日记。在这个过程中,我班有个叫高岩(化名)的男生,平时上课爱动,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书写潦草,但他有爱心、会思考。我鼓励他写日记,还在全班学生面前念了他的日记,同学都说写得好!他感觉信心倍增,人格受到了尊重,以后不光愿意完成作业,而且能够把真实感受与老师分享。

三、以班级活动为契机,抓好特殊生的转化工作

班主任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学生“闪光点”的出现,而是应主动地抓住或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哪怕只是闪电般的那么一瞬间,也往往是学生转化的最佳时机。班里有个女孩在一年级时,她一直是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上课东张西望,不爱举手发言,不能完成作业,入学那天,她妈妈把这些情况如实地告诉了我,顺便提醒我,孩子特别淘,爱动,不爱看书,希望我能帮帮她的孩子,了解了这些情况,我对这个孩子也格外的注意,我发现除了这些缺点,孩子身上还有很多优点,比如,孩子很聪明、普通话说得好等,我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及时地表扬她,把她定格在老师眼里的好孩子的范围内,让她没有滑下去的机会,我首先与她谈心,告诉她老师很欣赏她的才华和能力,希望她能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那天的现场会,她的画被展出在画廊里,而且她的画涂色细致、颜色对比鲜明,我及时地表扬了她,这次之后,我发现她心情阳光了很多,对班级更热心了,对自己的学习也更起劲了,她在日记中写道:被老师表扬的感觉真爽,今天的心情真美丽,我希望天天能这样。后来我又找她谈心,帮她分析自身的优缺点,后来这个孩子每次的考试成绩也稳定在班级的中等水平,成了新环境里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四、以尊重为原则,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最大的尊重就是放下权利,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班主任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班主任应“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让学生由观众变成演员,由配角变为主角。

在班级管理中,班干部应该称得上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在班干部的培养过程中,我坚持低年级进行班干部轮换制,树好几个品学兼优的班干部,然后用他们来带动班级的正气,如,每周的班会我会布置班长的分工,各位班干部总结自己分担职责范围内的加分和扣分情况,好的贴花,不好的提醒;每天的值日情况由劳动、生活委员负责;学习委员检查作业情况,座位安排是班级根据上学期考试成绩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同桌,定期汇报自己帮扶对象的进步情况;体委负责站队、路队、体育课、课间操等;班级学生做了好事,可以到我这里来申报加分等。我只是在幕后监督、检查,更多的时候让全班学生互相监督和自我管理。班主任的信任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尊重,使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班级的主人,人人参与管理,在集体参与管理的过程中,激发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同学间的矛盾、纷争减少了。

班主任是学生学海旅途上的航标灯,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蹩脚的班主任甚至会毁了一个学生的前途,可见,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多么的重要。我正在努力探索,力争做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实验小学)

12.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 篇十二

关键词:案例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许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在教学中积极使用案例教学,对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实效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尚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的内涵分析

课堂教学中,习惯上将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称为“知识讲授法”,而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方法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最早应用于医学教学,20世纪初,哈佛商学院在工商管理课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得到很大发展,至此案例教学开始被教育研究者重视,并在各科教学中普遍使用。案例教学,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案例是对现实事件的完整描述,包括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社会、学校)背景、原因分析、应对方案与调适方法等内容,学生可以在案例中找到与自己心理相似的情境和问题,从而受到启发,将书本上的心理健康知识迁移到自己或他人心理问题的调适上,从而实现心理教育教育课自助助人的教学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不等同于“举例教学”,它不是平常所说的“例子”,而是在大学生中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是大学生某一心理问题的典型化实例,它主要是将教学内容通过案例讨论的方式而展开,重视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也不等同于“心理咨询案例”,心理咨询案例侧重对心理问题的诊断、咨询目标的确立、治疗方案的实施、咨询效果的评估等,这样的案例让学生感觉缺乏真实的情境性,难以调动讨论的积极性,因此不适合用于教学。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应用的难点分析

随着案例教学在越来越多的课程中应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也开始更多的关注和使用这一教学方法,但是从目前实践教学效果上来看,案例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优势教学效果并未显现出来。这固然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正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有关,但也有着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影响着案例教学效果的发挥。

2.1 业界相对缺乏精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案例

精当的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案例,那么案例教学就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和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受到,大多数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都是根据自己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和认识,对教学案例文本的挑选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或报刊杂志转载而来,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和主题进行深入加工而直接在课堂上呈现。这样背景下呈现出来的案例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性质的系统性研究,难以实现同一主题下多个教学案例的有序整合。

2.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应用条件不足

案例教学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有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分为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评述这三个主要环节,教师处于指导和引领的角色,学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案例教学的最优教学效果。目前,各大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通常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16学时1学分,以大班授课(人均在150人-280人之间)讲座为主要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难以组织案例教学,或者组织案例教学,因学生人数过多,不能充分参与互动,难以产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而有限的体验和感悟也难以得到挖掘和提升,最后教师生硬抛出结论,却没有真正触动学生心灵深处,使得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2.3 高校尚未形成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运行模式

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艺术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一个高超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造诣,还要具备广博的文化修养和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2)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正处于探索阶段,高校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兼任,因此对于案例教学的模式、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特点等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认知,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理论构建和实践经验,只是在教学实践中模仿其他传统学科的案例教学模式,这些都在很大程度制约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3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实效性的对策探索

3.1 控制教学班级规模,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学的空间环境

控制教学班级规模是实现案例教学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合适的班级人数,对于教师而言,能够准确把握教学思路,将学生的讨论分析有效地引导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上,避免被学生牵着走,出现偏离主题、喧宾夺主的局面;对于学生而言,能够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讨论、分析、点评,从而将心理健康知识应用于自身及他人。以高校标准班级30人为例,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适宜安排1~2个班级合班授课;所选择的案例应与大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学习经验为基础,避免选择对背景知识等需大量说明的案例;一堂课中适合安排1-2个案例,并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但对于结论性的语句,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原因主要在于心理健康教学中,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获得主要是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分享的过程中自我生成,这种生成有时比较片面,有时比较幼稚,有时又超出教师的思维空间,但是这些是非常宝贵的生成,如果把事先结论性的语言通过多媒体课件做好,有时并不符合学生的自我感悟,甚至是游离于学生的感悟之外,这样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初衷,其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2 加强案例库的开发与建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提供较为完整的操作支持和资源服务

开发案例库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库应该能够体现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的最新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水平,并且能够代表未来几年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所入库的案例应该实现资源共享、定期更新。基于上述阐述,高校应首先成立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研发团队,通过研发团队优势互补、联合攻关,编制与大学生心理特点相符、与教学内容有着内在实质性联系的优质教学案例,案例类型可分为文本案例、视频案例、多媒体案例等,从而使教师以较少的时间投入获得高质量的、可信赖的案例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可模仿、借鉴,形成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教学案例,从而在整体上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水平。

3.3 教师应不断提升案例教学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感染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例教学,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案例不感兴趣,或觉得教师对案例的驾驭能力不强,因而会在课堂上出现讲话、玩手机、耳机听音乐等现象。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首先,教师应具有丰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引领学生对心理问题深入分析,否则就会使案例脱离课堂教学,变成教师列举的“例子”,失去了案例教学的功能。其次,教师应情感丰沛,教学语言应丰富幽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往往有较高的期望,他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心理素质方面、人格方面应比其他教师更好,他们希望教师精神饱满、耐心善良、理解宽容、知识渊博。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认为,“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教学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历史不到20年,但是对于大学生完善人格、优化个性、提升心理素质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将案例教学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这是课程教学的一种创新与尝试,但目前存在很多现实问题,需要更多的学者给予关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1.

13.小学生感恩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三

石嘴山市电大 08秋教育管理 徐莹

一、案例现象:

去年“三八妇女节”,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每个班级开展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为此课下我精心准备了材料。

上课前我饱含深情地为学生们朗读了一首关于赞美母爱的诗歌,导入我今天班队会的主题,并且要求全班学生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采用不同的方式来为自己妈妈庆祝!祝她们节日快乐!没想到同学们听到我的话刚开始是一脸惊奇,然后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着。之后许多学生兴致勃勃的议论着,看着孩子们脸上那种茫然的神情,我心中不免有些激动。微笑着说:“我们每天都在妈妈的爱中长大,同学们谁来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爱你的?妈妈做的哪些事让你感动? ”

我以为听完我的话,学生会有很多话来说,出乎意料的是孩子脸上居然出现了一脸茫然的神情,甚至有些孩子说,没觉的谁爱我们,也没觉得有什么感动的地方,我大惊,接着循循善诱道:“你们看,妈妈每天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服,做营养丰富的食物,你生病了还要衣不解带的在旁边照顾你,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顶着各种压力,多不容易啊!他们多爱你们呀„„”

不想有学生漠然的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了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做的都是应该的,照顾我们是他们的责任,等我以后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肯定也会像他们这样啊。难道这就是爱吗?那样的话,爱也太平淡了吧,哪有伟大之处啊!听着学生这样的话,令我震惊!

我慢慢启发学生,教育孩子们。最后我让学生来说说平日里父母做了哪些让你感动的事,结果不尽人意。学生说的不外乎是自己生病时父母照顾自己啊,过年过节给自己买新衣服啊,但却缺少真实和细腻。想到平日里家长打电话也对我倾诉过孩子不懂家长的辛苦,不知道感恩,还一天到晚抱怨家长这做的不好,那做的不对。

看着孩子们逐渐丧失了“感动”功能,不由得引起我的担忧。

二、诊断与分析:

“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而如今的孩子面对亲人的爱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关怀,陌生人的帮助,仿佛和自己没有丝毫的关联,或者认为这些本来就是应该赋予他的,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在很多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感恩”已经成为一个盲区。而造成这种现象,经过调查研究,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感恩氛围,孩子不会感恩

要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首先要让孩子处于感恩的人文氛围中。让他们感受周围的人是如何对世界、对他人感恩的。耳濡目染之后,将影响他们自身形成这一品质。而现在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营造感恩这样的氛围。甚至家长、老师经常在不经意间表达、宣泄了对生活、对社会及对他人太多的不满和埋怨,以至于孩子对人与人之间关爱缺乏了解,更别说是感恩了。

(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到位。

在家庭教育方面,很多父母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正确理解,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父母总是会一厢情愿地付出,造成孩子认为自己任何的索取都是理所当然的。家长没有思考的是,在付出的过程中是否让孩子理解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二是个别家庭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要孩子做错了,就开始诉说自己的辛苦,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久而久之“感恩”在孩子头脑中中就不存在,只是一种任务。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下,竞争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可否认,在大部分的学校,德育课程仍然属于副科,不管是在教学上,还是思想认识上,学校都以文化课为主导方向,往往对德育教育不够重视。而且,在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说教的倾向,说得多,做得少,对学生缺乏情感体验,因而感恩教育效果不显著。对于学校开设的这些德育课程,大部分的学生和教师在思想上都不重视,也就导致了学生对感恩只停留在形式上,不能感同身受。

三、措施与效果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我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在学校教育中创设氛围实施感恩教育

要使学生学会感恩,树立感恩意识是前提,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因此,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是不可缺少的一步,这是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并以此形成感恩意识,教会学生感恩。我具体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步从感恩父母开始,制作亲情小档案。如,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和他们的年龄吗?你知道父亲节和母亲节是哪一天吗?父母为你做过什么,你又为父母做过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从中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父母的恩惠。第二步学唱感恩歌曲、写感恩日记,发感恩短信,利用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让学生在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三步发挥榜样的作用。利用班会课引导学生讲述感恩故事、搜集感恩名言等到一系列活动,用身边事去感动学生,用身边人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中。

(二)在成人的示范作用下引导学生感恩

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这就离不开成人的示范作用,作为老师和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当孩子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时,教师和家长要示范孩子对别人表达感激之情。当孩子们受到这种影响,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在家长会上,我会要求家长,无论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子女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体贴,在不知不觉地慢慢影响、感染孩子。作为教师,为人师表,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尊重、理解学生,敬重同事,谦虚友善,互相帮助。要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给学生贯穿感恩的思想,要知道有时一个歉意的表示,一个抱歉的微笑,一句温柔的话语,就是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让别人感受到爱,久而久之孩子会在这样的氛围下,会不自觉的表达自己的爱与关心。

(三)在社会生活中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去感恩。

14.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案例 篇十四

——不会听课的小磊

案例:

我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小磊是我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西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是在找不到东西玩,自己的手也能玩半天,甚至自己的衣襟、袖口都可以当做玩的对象,每堂数学课,我都要提醒他几次。自然,没少挨批评。家长方面也很重视。可是,他还是老样子。一堂课上要溜几回神,等到老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知识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虽已发展了有意注意,但还是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分心。这个年龄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上课不专心听讲,有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小龙虽已上了四年级,却还未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另外,客观因素方面也会影响小磊上课专心听讲。例如,对上课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不适应教师的讲课形式或不喜欢任课教师,而“迁怒”于听课。或者,平时他很少受到教师的关注,而教师的批评正是一种关注,潜意识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不认真听讲。不管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小磊是不会听课的学生,这点对他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反思:

1、由于小龙不会听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采取方法之前必须进行成因分析,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2、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小动物、童话、实物等会使课堂生动活泼。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3、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4.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上课前调整好情绪,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听好课的基础。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在听讲时,思考哪些是重点,认为重点的就记下来,准备课后复习。同时,对一些没听懂的也要记下来,以便下课问教师或同学。

5.教师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提问,让他们回答问题可以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课;二是可以促使他们思考问题;三是经常受到教师提问的学生,不会以不注意听讲或搞小动作而吸引教师的注意。

6、应用报酬效果集中注意力。首先,可以给小学生定个奖赏,作为学习的报酬,这个报酬可以依小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制订。其次,遇到困难内容可让小学生用假想的敌人来处罚和激励自己。

15.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 篇十五

笔者在内地担任中学校长时,曾通过建立规章制度等形式来遏制校园内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但收效甚微且不能持久,还易引起学生的抵触与反感。为了有效地遏止校园内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我策划并组织实施了这样一项活动:一天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在校门醒目处放了一个空矿泉水瓶,并将学生进校门口的情况全程录像,而我则站在远处观察校门口的情形并及时询问部分走过的同学。我发现许多同学经过矿泉水瓶时熟视无睹,有的还当足球顺势踢上一脚。过了许久,才有一位同学将其捡起并扔到垃圾箱。事后,我将录像在学生会、全体班团干部大会上播放,并以“一只矿泉水瓶的遭遇”为题召开专题班会进行讨论,还召开了学生代表座谈会,开展了以“一只矿泉水瓶的遭遇”为题征文等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上述系列活动,提高了全体学生爱护校园环境的认识和自觉性,校园内乱扔垃圾的现象明显好转,自动参与校园清洁卫生的明显增多。随后,我们又为每个班配备了两个塑料桶,其中一个专门用来装可回收垃圾,并将可回收垃圾每周定期统一回收变卖,还用变卖所得建立了校园扶贫救困基金。此举不仅有效遏止了校园内乱丢乱扔垃圾的现象,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心。

案例二:教室门口的扫把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本应整齐干净,应给人以优美舒适之感。但由于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资料繁多,加之有乱摆乱放的不良习惯,许多教室尤其是高年级教室往往给人脏乱的感觉。如何创建一个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是许多班主任老师常抓不懈的工作。有一位班主任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来矫正学生乱摆乱放的不良习惯:一天早晨,他在同学们上学前将一扫把横放在教室门口的过道上,他自己站在讲台上观察同学们进教室的表现,他发现有的同学绕道走,有的同学跨过去,有的同学还踢上一脚,有的同学被绊了一下还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晨会上,老师就以此事组织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同学们进行教育。渐渐的,老师发现该班教室比以前整齐干净多了,宿舍里的生活用品也摆放得井然有序了。

案例三:边吃馒头边讲课

学生上课吃零食是所有学校尤其是城市学校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种不良习惯,其负面影响也是多方面的。老师虽明令禁止,可有的学生就和老师玩老鼠与猫的游戏———偷着吃。为改变学生的这一坏习惯,一位老师想出来这样一招:一天上课,老师边吃馒头边喝咖啡给同学们讲课,还有意发出吃喝的响声,表现出一种津津有味的享受和若无其事的神态。台下的同学们瞪着眼睛,相互议论。老师见已引起了同学们思想上的震动,立即停止了讲课,先自我检讨,并说明其缘由,然后自然延伸到同学们上课吃零食上,罗列其种种弊端和影响,对同学们现身说法进行教育,学生上课吃零食的现象从此消失。

案例四:老师亲自打扫教室

劳动观念的淡薄、劳动能力的弱化、吃苦耐劳精神的缺乏等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现在的独生子女身上,教室的打扫不是敷衍了事就是怎么扫也扫不干净,道理说教、方法指导、操行扣分、批评教育、处罚重扫等方法是几乎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用过的招数,但仍难达到清扫教室、培养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劳动能力的目的。笔者原有一位同事,在担任班主任时,和许多班主任老师一样,也曾苦于学生清洁卫生做得不好,虽经多种努力,但效果还是不明显,后来他想到了利用身教示范的办法来教育学生,于是就利用一天早读前的时间将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及时告诉前来帮忙的同学该如何扫地、该怎样拖地、该怎样擦窗户玻璃、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等。老师们后来发现,同学们打扫的教室比以前干净多了。

案例五:讲课时出现故意的错误

现在许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计划性和刻苦精神越来越差,表现为课余仅仅满足于应付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课前预习、课后温习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已被不少的学生所抛弃。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不妨在讲课时来一个或几个故意的错误,你就能通过同学们的反应发现哪些同学预习了,哪些同学没有预习,并通过两类同学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说明课前预习和课后温习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案例六:老师当着学生的面吃掉学生丢在垃圾箱里的饼

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条件的优越,使现在的中小学生勤俭节约和艰苦创业的意识非常淡薄,浪费粮食、浪费水电、大手大脚、相互攀比、追赶时髦等现象十分普遍。为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和艰苦创业的意识,我们都曾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训来教育学生,也曾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学生,方法用了许多,但浪费现象并未根本杜绝。曾有报载,有一位老教师就因学生的浪费现象严重,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想不到更做不到的举动:当着学生的面吃掉学生丢在垃圾箱里的饼。此消息一经报道,舆论哗然,社会轰动,对这位老师的举动褒贬不一,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老师的这一举动却使学生浪费粮食的现象骤然减少,说明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从案例谈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如果说学校教育工作是一项伟大的奠基工程, 那么,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则是学校教育中的桩基工程,这既是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奠基,也是为文明中国奠基。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 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861年,伊顿公学的校长威廉·约翰逊·科里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进一所好学校,最需要学到的不是知识而是艺术和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行动收获习惯;习惯收获性格;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品质,是反映一个人文明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一个好的习惯可以造就一个人并使其终身受益, 一个坏的习惯则能影响一个人甚至毁掉这个人的一生。由此可见,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而且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过程是以一定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系列思想活动。依据这一心理学理论,我们在对学生行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时,也要经历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阶段,其中认识过程是基础,情感过程是关键,意志过程是目的。要确立以下教育目标:培养一种精神(合作创新精神)、造就两种品质(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思想道德品质)、树立三种观念(树立集体观会、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形成四种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健体习惯)、培养五种意识(自我管理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爱校爱国的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参与及合作意识)。

有鉴于此,并结合上述几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笔者认为,在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规范,严格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规、校规就是礼,就是规矩,是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制定规范应该发动学生,一起讨论制定,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构建起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育人体系。在规范的约束和师生的示范下,必然有助于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当然,良好行为习惯的建立仅有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的要求督导,要有持久的针对训练和养成。

2.身教重于说教: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道理说教、制度约束以及必要的处罚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但老师的身教与示范更有教育力和持久性,因此,广大教师要时时处处注重自己的言行仪表,要以身立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习惯养成体现在平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它是需要时间来做保证的。因此,养成教育应体现在时时、渗透在处处,贵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4.习惯要在行为中矫正: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基础上养成的。中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无不表现在平时的言行之中,教师应留心观察,及时矫正其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到在行为中矫正、在矫正中养成。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反思和自省,及时矫正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

5.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中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塑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中小学生的这些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去激励和引领他们。教育榜样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重要的理论原因就是榜样与偶像的完整结合与和谐统一。每一个榜样都具有鲜明的个性,都具有良好的习惯。引导未成年人发现各类榜样人物的习惯养成经历,其启发性和鼓舞性都是巨大的。

16.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辅导案例 篇十六

李东(化名),男,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差,家住仙居乡XX村,离学校较远。

二、问题概述

该生自从三年级开始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到了六年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并经常以大小便为由随意进出课堂,从来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特别是下午第三节课干脆不上回家去。受批评后总表现出“虚心”接受,但事后照旧我行我素。

三、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1)家庭情况:父亲、母亲都务农,还有一个哥哥读初中,家境一般,但有一位叔叔在意大利办厂,较富裕。

(2)个人成长史:从小到现在,无重大疾病,身体健康。7岁入学,没上过幼儿园,小学三年级前,成绩还可以,但上三年级后,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家庭教育情况:其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放任自流,并经常在孩子面前说“在学校一定要乖,不能打架,学习成绩好坏没关系,等小学毕业后,送你到意大利,在叔叔的厂里帮忙”。

2.学校背景

(1)学习状况:李东在低段学习时成绩还可以,可转入三年级后,上课注意力时常不能集中,作业也经常不按时完成,考试也不参加,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在学校变得得过且过。

(2)班主任眼中的李东:对学习没兴趣,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但为人非常热心,经常帮老师做事。

(3)其他任课教师眼中的李东:学习成绩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做,但为人热心,经常帮老师做事。

四、分析和诊断

该问题的产生,与李东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李东的父母养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欠妥,致使他失去了学习目标和动力,形成较多的不良习惯和问题行为。可见,李东是属于缺乏学习欲望、学习兴趣低下的学习不适应问题(厌学症),症结在于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育。

五、辅导策略及过程

1.整体策略

针对李东的情况,应采用综合辅导对策。就李东本身而言,应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培养学习兴趣。而环境的协调对本个案的辅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家庭应改变对孩子的养育态度和教育方式,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使孩子受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学校(教师)应多给李东一些积极评价,对他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肯定,培养其成就感。笔者采用激励的强化训练方式对他加以辅导。同时,紧密联合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巩固辅导效果。

2.方案设计

(1)目标:根据现状,通过与李东协商,共同制订如下目标:①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②改正上课随意进出教室的习惯。

(2)步骤:①与李东建立互相信赖的师生关系,使他懂得教师对他的真诚关心;②帮助李东分析目前的学习心态以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③培养学习兴趣,帮助他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④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⑤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协商对李东的教育方式;⑥允许不良习惯的反复,但每次反复后需加强教育。

(3)辅导方法:①关注与尊重;②认知行为治疗;③强化。

3.辅导过程

(1)第一阶段:创设良好的辅导环境(二周)。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有意识地多关心他,与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辅导有效,顺利地进行。②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协商教育方式,让他们尽可能在课堂上多让李东参与,对他的每一点进步加以肯定,增强其成就感。同时,向教师介绍辅导方案,取得他们的配合。③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帮助他们改变“孩子成绩好坏无所谓”的态度,让他们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希望他们多与学校教师沟通、配合,同时向家长介绍辅导方案,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2)第二阶段:帮助李东改正行为习惯上的问题(五周)。采用激励的强化训练方式对他加以辅导,选择李东喜欢的东西作为强化物,换取这些强化物所需的小红旗是根据李东对强化物的喜欢程度来决定的,有一定的层次性。如打乒乓球——5面小红旗,打羽毛球——6面,买连环画——10面,买玩具——14面,看电视(动画片)——16面。然后,制订逐步达成辅导目标的子目标,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在辅导过程中要注意:①辅导目标的子目标可依据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②在辅导期间,李东每天得到多少小红旗,扣除多少小红旗,李东和老师都要记录;③初次实施此方案,可适当降低要求,以使其有个适应的过程,但以后每周都要提高要求,使之达到辅导目标的要求。

六、辅导效果

辅导后,李东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下课后常找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他不再随意进出课堂了。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李东确实变了。家长告诉笔者,现在李东在家里能安安分分地做作业、看书了。他的成绩正在逐渐提高。

七、体会和反思

第一,厌学证是当今小学生比较普遍的现象,李东厌学的关键原因是家庭教育不当,只有在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帮助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逐步端正学习态度。

第二,不能急功近利。李东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因此,要让他端正学习态度,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到的,要一步步地来,并且在辅导过程中要不断表扬他所取得的进步,同时提出新的要求。

17.一年级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篇十七

案例

记得刚开学时的一名叫姜佳怡的女孩子,小小的个子。刚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笑容。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说她是班上最嫩的一个,接下来她就不愿去上课,有时连饭也不吃,实在没办法。通过家访,我明白了笑妍她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个案处理

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把这个时期称之谓“断乳期”,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笑妍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她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她说她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同学、老师都会帮助她,和她一起努力的。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她旁边,告诉她,其他同学也和她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她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她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她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她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例如,当着同学的面表扬她看图说话讲得好;课堂提问回答的真棒;真聪明,课文背诵得流利等;歌唱得真好听;广播操做得很好,每当她有一点点进步时,就给奖励一颗小红星,满十颗小红星奖励一个水滴章,满五个水滴章就奖励她好学生卡和一支铅笔。满十个水滴章就换浪花章。当她拿到第一个水滴章时,终于开心地笑了,上课也能积极举手发言。此后,我还多次为她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她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我的思考

18.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 篇十八

1、让他与附近的同学一起做作业,家长和同学可以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还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

2、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定一个书面协议来规定具体的做法。也可以用老师、家长相互签字当天的作业,或简短的便条概括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3、在家里规定一个位置做作业,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

4、善于处理注意力不集中学生问题的教师在一天的学习时间中能把有趣的和比较枯燥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分散开来。而不是让学生重复一项又一项枯燥的学习任务。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19.小学教师的教育学生案例 篇十九

当下,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态势日益趋向国际化和全球化,构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模式日渐成为国际共识。目前,创业教育已被世界上一些大学列入必修课程中。在美国,在1600多所大学中有2000多门相关课程,涉及277个专业,44个学术期刊,主流的管理期刊涉及到更多的创业问题。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机构及非政府组织机构(NGO)十分关注创业教育在各国的开展情况,重视创业教育在改变人的生涯中的作用,认为创业教育可以提供人们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此外,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培养创业人才,加快创业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强全球竞争力。可见,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与发展创业型经济模式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创业活动在经历了社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之后,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谋生手段,它将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引导一代又一代人明确自身的职业生涯导向和未来的发展动向。如果说,英国伦敦商学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和美国百森商学院(Babson College)发起并组织的全球创业观察(Globe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项目组从经历1992年的全盘设计到约占世界总量90%的国家和地区、60%的人口总数的积极参与,是对于世界各国的创业实践的历程见证,那么,全球创业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发展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组织模式,成为推动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具体途径。与此同时,创业研究本身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尽管实施创业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至今为止,通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推行的创业教育工作,实践效果更为明显,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具有较好的实效性。国家重点学院系统是知识转化的重要领导者[1]。

如果大学生宁愿直接就业,选择提高工资而不是进行自我就业,这必然会加剧教育负担。工程专业学生日益增加的失业问题已经迫使巴基斯坦的政策制定者思考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巴基斯坦高校,尤其是理工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如何在中小规模的部门开展创业,提供创业新途径。并且,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灌输学生对自我雇佣/创业的思想,提高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推进创业实践。

作为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的国家,巴基斯坦创业实践方面的成效明显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同样的问题不约而同出现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因而,对于巴基斯坦高校创业教育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可以为中国创业教育发展过程提供借鉴,避免无谓的损失,并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二、巴基斯坦的创业教育概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巴基斯坦的高等教育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尤其在过去的几年里,大量的产业升级和结构型建设项目成为巴基斯坦长期战略计划的一部分,这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巴基斯坦HEC(高等教育委员会)回顾并总结了巴基斯坦在建立和加强高等教育系统所付出的努力。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创建清晰的创业教育发展规划,这对于巴基斯坦高校未来创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的激励系统和薪酬体系新方案将促进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发展。

成功的小企业是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和减少贫困的主要动力源。如何培养初创企业,尤其是微型、中小型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成为政府推进创业教育的初衷。据巴基斯坦经济发展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958年到1970年间,PICIC(巴基斯坦工业信贷和投资公司)60%的贷款都分布在房地产上。大型制造业、银行、保险业的国有化在70年代并没有萎缩。80年代,巴基斯坦政府开始鼓励私人企业发展,但主要关注的仍然是国有大型制造业。出口促进局(EPB)、投资委员会(BOI)和中央税收委员会(CBR)对大型工业更加重视。然而,这一趋势在90年代后发生改变。他们意识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对于国家经济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的重视体现在一些重要的国家发展性文件上,如微型金融部门发展计划,减贫战略研究(PRSP),教育部门改革(2001-2005),中小企业发展计划,税收征管和金融部门改革等。此外,在1998年,工业部也特别提出建立了中小企业发展局(SMEDA)。中小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推动了巴基斯坦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因为创业过程囊括创业态度、技能和知识,所以多数学者认为创业很难教授。但这并不意味着创业就不可以教,或者不具备进行实施教育的可行性。创业精神和成功创业可以通过合适的教育项目进行教学并且达到目的。

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2009年发布的题为《培养下一代创业者》全球教育行动报告中指出,创业教育是发展人类资本的必然要求。单纯的外部创业环境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以开展教育方式为中心。各级教育机构(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需要采用21世纪的方法和工具,发展适当的学习环境,鼓励创造、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系统(正规和非正规的)需要针对如何为教师或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考试系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如何对师生给予奖励和表彰等问题进行根本反思[2]。

创业是一个形成想法、创造和改变的过程。这需要足够的能量和热情来支撑理想和解决方法的建立和提升,经过六十多年的忽视,巴基斯坦的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开始展示重大的决心[3]。高校创业教育的展开与发展首先需要考虑如何设立、开展与推广创业 教育的课程。 乔纳森 ? 波特 (JonathanPotter,2008)认为:创业教育课程目的在于为想要创业的学生提供和发展所需技能。高校知识转化活动通过将高校研究活动和其他来源的知识商业化,推进创业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也因此发生了变化,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扩展为课堂讲座、商业计划、案例研究、创业者讲座、学生创业、商业比赛、学生创业者俱乐部与网络、小型企业合作、沟通培训、中小型企业咨询、毕业生创业支持、全校性高校创业教育、专业创业学位、远程教育项目、外部合作、创业教师课程[4]。

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计划、组织、协调、学习、思维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并通过构建创新环境,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让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创业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创业思维来培养创业精神;高度关注学生学习什么、怎样学、谁来教、怎样教、用什么方法教等问题。事实上,教育机构可以为有意成为创业者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而不是选择单纯地运用传统方式进行讲授。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整体而言,采用案例分析模式。案例研究特别适合对那些知之甚少、欠缺理解的情况加以了解(Leedy和Ormrod,2005:135)。Collis和Hussey(2003:68)赞同这个概念,他们探讨缺少理论或知识结构不完整的领域时,将案例研究比作探索性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所高校管窥当前巴基斯坦高校创业教育在培养青年创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有效性。具体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信息技术学院(COMSATS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lamabadPakistan (CIIT))成立于1998年,是一所规模大型(15000-29999人)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1998年4月在伊斯兰堡建立了第一个校区。2000年8月,联邦政府通过颁布的宪章授予伊斯兰堡信息技术学院学位授予机构(DAI)的身份,承认了CIIT的成就。伊斯兰堡信息技术学院除了主要校区在伊斯兰堡,在阿伯塔巴德,拉合尔、华、阿塔克、萨希瓦尔、韦哈里还有其他6个功能齐全的校区。在古吉拉特、戈德利、卡拉奇、奎达和白沙瓦拉尔卡纳还有6个校区在使用中。伊斯兰堡信息技术学院也在寻求在海湾地区开设海外校园的机会。伊斯兰堡信息技术学院现在通过议会被提名为“政府性大学”。

将问卷分发给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信息技术学院(COMSATS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slamabad Pakistan (CIIT))的416位学习者。通过问卷所收集到的数据将被分类为有意义的主题,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接下来将识别可能存在于数据中的模式,然后讨论这些模式。最后,通过综合可以获得当前案例与全国性实施的创业教育项目之间的联系,并得出结论确认是否可以推广并应用于地区、省级及国家层面。

为方便数据收集和分析,问卷设置为全封闭式问题。416位受访学生中,87%(364位学生)为18-34岁,这时他们更加有可能成为未来创业实践的参与者,皆具有本科或专科以上学位,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能够更好地接受创业教育并且使创业实践可以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56%(234位学生)是刚毕业的已经取得学位的学生,他们更有可能去进行创业实践(见表1,表2)。

四、研究结果

(一)当前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满意情况

大学生对“学生对创业知识的了解情况”题目的回答情况如表3所示。

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创业教育的满意度不高,并且具有的创业教育知识仍有欠缺。如果说大学的创业教育难教,原因很简单,部分课程仅仅是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而从未真正站在创业的角度考虑如何实施与开展创业教育。事实上,高校并不是一个好的推动者。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与传统商业课程不同。很大程度上,开展创业教育的大学确实只是开发了相应的课程,传授了关于创业的知识,却不能完全提供真正的、完全契合社会、市场经济需求的高端创业技能。但是,毋庸置疑,高校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供基本的创业能力培训,并促进高端创业技能的阶段性发展进程。更何况创业教育的成效不但包括教了什么,如何教,还包括谁被教。找到合适的此类学生和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产品,是创业教育获得成功更为重要的因素。

(二)学生的创业经历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25%的学生有专利技术(见表4)。最多专利数为5个。

从调查数据中,一大半的学生都未进行过实际的创业实践(如表5),甚至从未在创业型的企业实习过(如表6)。实践经验的缺乏是巴基斯坦大学生的一大特点。

本次调查中显示44%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而12%的学生有过实际的创业经历。37%的学生每年都会参加一定时间的创业培训,19%的学生有在创业型或快速发展的公司中的实习经历。从学校层面上,目前巴基斯坦的大学对于创业教育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视,也没有足够地关注到学生对于创业教育培训的需求。

在关于参与创业教育的目的的调查中,31%是为了可以和大学的教授或毕业生进行合作和交流。6%是为了为自己的公司雇佣教授或者学生,38%的学生认为学校培训对自己的创业并没有作用。这样的结果主要也是由现阶段的大学创业教育培训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对创业知识的需求而导致的。

在创业的过程中,学生认为自己比较缺乏的能力或者技能,较多的是缺乏方向上的指导,缺乏经验和社会关系,以及个人技能和能力的不足。并且指出目前创业教育培训提供的教育形式单一,除了普通的课程以外,就是邀请成功的企业家来做演讲,没有提供实际的锻炼,也很少有与政府和社会上企业的合作。现阶段的巴基斯坦创业教育较难满足学生对于创业能力和技能方面培训的需求。

(三)学生对创业的信心

从调查数据中,56%的学生对创业的知识比较了解,75%的学生对创业比较有信心,而94%的学生有打算在5-10年之内创业或者有创业的想法。

五、巴基斯坦创业教育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的确推动了巴基斯坦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当前世界信息的快速发展、商业环境竞争的日益激烈,对于巴基斯坦的中小型企业来说,实现国际增长,尤其要注重技术的应用,缩小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扩大有效资源利用率,提高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的创业影响力。为了实现协同效益,并能够利用学术和研发机构里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每个科技创业园都必须找一所大学或科研院所作为依托的东道机构。这一做法为学生、教师、研究人员、产业经理们在跨学科文化中成长和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携手合作,共同创业。

在巴基斯坦高校创业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业活动的开展是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实践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士和创业者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将决定企业成功的几率。运用科学技术创业的创业者们持有相同的观点,并认为提高了技术的竞争优势就等于增加了初创企业成功的筹码,并获得了控制全球市场的优先权。当下,社会对科学家和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业型科学家和工程师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在创业教育环节中加入对科技的教育培训,对适应当代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是非常必要的。

巴基斯坦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失业问题为巴基斯坦人民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并没有完全实现巴基斯坦高校毕业生或者巴基斯坦社会各层人士的高创业率。不可否认,高等院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摸索的阶段。目前,巴基斯坦高校创教育仍然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创业体系的不均衡性

高校通过调整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策略,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广,提高贫困地区的就业率、创业率,值得借鉴。然而,良莠不齐的高等教育体系,不可避免地导致专业人才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国内与国外企业的大量需求。区域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尤其在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十分明显。农村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发展落后,亟待开发。建设以农村为基础的职业课程,实现农村创业至关重要。

在巴基斯坦,虽然有许多高校分布在农村和偏远地区。但不幸的是,很多的人在本科阶段辍学。许多年轻人迁移到城市,且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而他们的家人生活在赤贫中。因此,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检验现有教育系统与农村环境的相关性[5]。教育过程与国家的生产和就业紧密相连。教育是为培养满足生活需求的能力,教育的目的不是知识,而是行动。保证农村人口的低辍学率以及通过高等院校课程调整,适应农村对于农业、服务业及其他产业的需求、减少农村人口迁移城市的不合理化数字。农村创业问题亟待解决。

(二)高校创业课程改革的滞后性

第一,高校创新创业精神难于推广。大学创业课程分为两种: 为有志于成为企业家的一年级学生提供的学术学位课程;为提高效率的潜在企业家提供的培训课程。大学创业学位课程一直都不是很令人鼓舞。创业学位尚未吸引青年学生,部分原因是学位并不能保证创业成功。虽然管理学位也从未给出这样的保证,但是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会像创业专业毕业生那样承担自己创办企业失败的灾难性风险。这种规避风险的文化使大学几乎无法教育学生将考虑失败仅仅看作一种选择。事实上,这点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创业发展极为相似,具体表现在对培养创新、创业精神的关注度不够,提供创业专业技能和能力的定位不明确,开展创业实践的力度不够。

第二,高校创业教育难以吸引企业人士参与。1971年英国博尔顿委员会报告强烈指出:“学术机构引起的大多数企业家的不信任程度,仅次于政府”(Bolto,1971年)[6]。学术机构普遍认为难以吸引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参与专项培训计划。普遍来说,学者和企业家之间缺乏合作,由于后者对前者的不信任,尤其在发展中国家。除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反馈体制、时间配比方面的不同之外,对于中小型企业家来说,考虑到运营成本、培训效果及自身无法离开现有业务,以及对大学课程缺乏兴趣等因素,大多数企业家不愿参与类似创业培训课程。

因此,如何实现高等教育有效性,且满足企业发展需引起高度重视。高等院校需要提供与中小企业家学习需求相符合的教学课程内容,了解发送/过滤信息人的价值、认识到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多种目标、在实践中调整与适应社会的原则、(通常)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开发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做中学、到处收集信息并评估其实用性、直接反馈(判断人或事)。

六、结论与建议

针对本次巴基斯坦创业教育研究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的建议和策略参考,以帮助建立更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大学环境。这不仅对于巴基斯坦,而且对于中国同样具有意义。

建立和维持不同组织的创业教育网络。这对进一步发展创业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为了保证创业教育的广泛基础,鼓励在巴基斯坦高校中共享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发展和传播知识。此外,为确保创业教育与国际接轨,一些跨国实践,与国外大学建立一些项目和研究上的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

高校要建立、吸收有质量保证的创业教育。不断变化的地方课程能够促进知识改革,因为他们是创业教育融合的基础。无论是学校还是培训机构,无论是在职教育还是职前教育,都需要培养有能力的教职人员,熟练进行创业教学培训。因此应当定期提供持续性的教师培训,支持和加强创业教育的教学。当地教育部门可以提供这种培训,而且国家教育部应当确保当地教育部门能够提供给教师这种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提供给教师的培训,也可以让一些当地的企业家来参与这些培训。

推广硕博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实现创业教师高水平化。硕博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合理安排与设置是实践巴基斯坦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实现高校真正创业的理论依据。硕博研究生创业教育课程的有效性,关乎巴基斯坦高校开展创业行为的必要性,更关乎巴基斯坦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解决高校硕博研究生就业、创新、创业需求问题,提出挑战。在设置创业课程方面,充分考虑课程目标与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推进、教师队伍搭建的合理性。

需要建立一个政策框架来保证一些政策能够正确实施,逐步建立纠正措施。政策框架还必须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支持。这种支撑系统必须能够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协助提高学科教学方法。这可以在地区层面开展,比如在同一地区的学校,可以形成一个支持小组。这些团体可以定期开分享会,分享教育思想、方法和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科的教学。这也将有助于保证学科教学方法的一致性。此外,教育部(DOE)可以安排研究这一课题的专家以及当地企业来参与这些会议,可以进一步改进学科的授课方式,增强实用性。

提高农业创业的政府关注度,合理规划以农村需求为基础的职业课程。在基层农村地区,有必要进一步增强职业化教育的学士学位课程的灵活性、增强以实践、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在新兴失业的背景和工业的就业市场的限制下,设计35个职业教育的课程。主要课程包括农业服务畜禽养殖、森林和野生动物管理、水土保持和水资源管理、农村手工艺、旱田、非传统能源来源、放牧林业幼儿保育和教育等。每个课程的详细内容由经验丰富的教育家和科学家代表和知名专家进行评估,设置工作坊。课程内容更加重视满足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在农村地区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创业教育需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非某一门商业课程学习的目标。创业教育拥有足够多的独立内容,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供创业教育可以消除学科目标的混乱。教师可以专注于帮助学生建立对于自己的创业愿望而非商业课程学习中的一个案例,从而使教师更加高效地教学。此外,这也可以解决时间上的限制,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传授创业课程并且进行更多的创业实践活动。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邀请金融专家或者会计老师来为学生上课,加强这一部分的教学。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真正的创造企业家,创业教育必须提供各种实践活动,为需要创业的毕业生提供所需的实践经验。提供的实践活动必须确保创业教育的内容和现实世界创业的相关性。实践活动应包括市场活动以及开展学校业务,在这样的活动和经历方面的成功将鼓励在校毕业生渴望毕业后开始自己的生意。提供实践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去探索自己的创业能力,以及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创业教育以这样的方式提供可以增强创造力的发展,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跳出框框思考来解决他们的周围的问题。

在课程考评方面,除了考试,也应该对学生在校内开展的创业实践活动进行评估。当地的企业也可以参与评估活动,学校应该确保他们承认学生取得的创业成就。

当地的企业家应该包含在创业教育之中,这样可以给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当地的企业家可以被邀请来讲解一部分的课程,或者来分享他们是如何开始创业的。使学生能够将创业的理论联系当地的实际生活,提升学生获得的知识。已经成功创业的学生也应当被邀请回来分享他们成功的故事。增强学生对于创业成功的信心。

应制定政策,加强学校与当地企业之间的联系。当地的企业应该意识到他们的社会责任不仅意味着帮助穷人,也需要对未来的商业领袖的发展提供帮助。创业教育应在当地的商业论坛中成为一个永久性的项目。此外,教育部门应与当地商会紧密合作,建立学校和当地企业之间更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能够要求当地的生意人对学生解释某些业务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能够获得现实生活中的商业建议,这将提高学习者的创业知识水平。

此外,学校和当地企业可以开展项目,让学生可以在假期到当地企业中工作,这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经营一个企业的经验。

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业活动,教育部可以举办比赛,来奖励有最好的商业计划或者成功开展校内商业活动的学生,当地的企业也可以来协助评选。

在提供校外活动时,学校也应鼓励学生参与非政府组织如青年商业社(JA)。在学生中建立创业社团,鼓励学生与创业伙伴进行合作。最后,通过与国外同行的讨论会建立更广泛的接触,可以与国外同行共享创业教育方面的建议和实践。

关注社会企业培训需求,扩大高校创业教育培训受众群体。虽然中小企业具有接受培训的概念,但是行为上并不支持。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中小企业企业家需要适合的培训项目[7]。高等院校需要关注此类需求,扩大社会创业学员队伍,增加校企合作机会,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更为广泛的平台。

上一篇:怎么样写好工作简报下一篇: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