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思维让数学课堂更精彩的教学策略论文

2024-06-23

不一样的思维让数学课堂更精彩的教学策略论文(共5篇)

1.不一样的思维让数学课堂更精彩的教学策略论文 篇一

生活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精彩

[摘要]小学数学教材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熟悉的世界,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生活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懂得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生活问题,具体要做到: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捕捉生活素材,发现数学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自主探究;应用数学,回归生活空间。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教学方法;生活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6-0096-02[ZW(N]

[作者简介]叶爱琴(1977―),女,广西贺州人,大专,广西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芳林学校教师,小学高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的基本概念、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等去学习和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只有让数学回归到我们的现实生活、远离浮躁,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数学。因此,数学课堂应该联系我们的生活,贴近我们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合情合理的生活情境。这个情境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笔者以学生喜欢逛超市的心理,为学生创设了逛超市的生活情境。首先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学生留心观察,说出一种自己喜欢的商品的价格。这一下子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情绪高涨,为整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又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笔者为学生创设游游乐园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游乐园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境,学生觉得有趣,整节课学生都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度过。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学生才能自主、自觉地去观察、研究和探索。

二、捕捉生活素材,发现数学问题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知道,我们身边的一切都离不开数学,只要我们环顾四周,我们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这些印记,我们能从中感受到数学对我们的巨大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使数学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学习了《时、分的认识》后,出示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在学生回答完后提出问题:你一天的时间安排和小明的有什么不同?谁来汇报一下你们一天的学习、生活等活动时间?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与小明的不同。由于学生实际的时间安排和小明的时间安排都存在着差异,学生都争抢着发言。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另一方面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新知识,并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原型。如在学习了《三角的特性》后,请学生找一找我们的生活中哪里会出现三角形,找出后追问:“你知道为什么用三角形而不用其他图形吗?”经过这样的寻找和问题,学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三角形的特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促进自主探究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教师要根据数学内容,积极地寻找生活中的情境,让数学和生活紧紧相连,让数学贴近我们的生活。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笔者利用学生生日为学生创设过生日的生活情境,“请同学们说说你的生日是哪年、哪月、哪日”。通过学生最熟悉的这些生活

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及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观察日历表,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学生对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应用数学,回归生活空间

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的数学练习要贴近生活,把枯燥、乏味的练习题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有迫切解决的愿望。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与同学展开合作交流,最终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存在的价值;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学了《圆的认识》时设计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站成横排,做投沙包游戏,问学生:“这样站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这样站不公平,有的同学距离比较近,有的同学距离比较远”,学生回答。“怎样站才公平呢?”这时引导学生应用同圆半径相等,即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的知识,说出应该围成一个圆,这样每个同学投沙包的距离也就相等,站位就公平了。

“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实践中去”,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有实用价值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紧紧联系起来,让日常生活课堂化,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数学课堂充满对智慧的挑战,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课堂的生命活力。数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的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1]于海.课堂教学小策略实用精品库[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2]张洪玲,陈晓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4]高洁.中小学数学知识联系教学法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6).[5]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不一样的思维让数学课堂更精彩的教学策略论文 篇二

一、以情境激趣

学生的点滴进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步提升的。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教师要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体会数学的魅力, 实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长方体面积计算”时, 我创设探索性教学情境谈话:“请大家先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 用尺量一量你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然后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练习纸上, 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填空。”学生测量数据并完成填空, 分组进行组织交流。谈话:“今天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手中的纸盒, 讨论一下:你打算从哪个方面来研究这些纸盒?”学生:“把这些纸盒分分类, 看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 这些纸盒内能装多少物品……”师:“今天我们选‘做这些纸盒需要多少硬纸板’来研究吧。”要求学生测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 为后续探索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活动提供了具体材料, 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展开自主的探索活动;让学生算一算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 为后面学生主动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简便算法做了必要的铺垫;讨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长方体的纸盒”, 如此精心创设的情境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提供了机会, 并且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以过程促趣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首先要做到注重实践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趣味性。在这个过程中, 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活动, 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践操作,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信息和感知。数学教学中, 有效的操作活动能引发学生高度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 使他们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 激发学习兴趣, 获取知识。比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教学时, 在学生学习了梯形面积以后, 我请学生用火柴棒在自制的图形板上, 围出一个面积为18平方厘米的图形。同学们经过认真思考, 反复操作, 共围出的图形: (1) 长方形有6×3、9×2、18×1; (2) 平行四边形有18×1、6×3、9×2、1×18、3×6、2×9。这时有一个学生说他围出了一个三角形, 面积也是18平方厘米, 算式是9×4÷2。受此启发, 其他学生又围出另外的三角形, 如4×9÷2、18×2÷2等等。通过这样简单的操作, 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这些已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且进一步悟出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本质特征:面积应是两个相关长度的乘积。

这样在操作之后, 启发学生思维, 使他们的操作与思维同步进行, 思考与实践相结合, 能有效促进活动的内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以延伸持趣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环境、教材、教师的兴趣因素外, 还要延伸至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更贴近生活, 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有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 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如:数学竞赛、数学故事会、数学兴趣小组、数字游戏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使学生能够在更高更广的角度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保持学习兴趣, 产生积极有效的学习效果。

3.好的教学基本功让课堂更精彩 篇三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这次参加小语基本功的培训,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在课堂上,一位老师基本功的好坏将直接对学生造成很重要的影响。

先说说写字吧。我一直认为写字必须从一年级开始抓,从认识一横一竖开始,就应该教他们怎么写漂亮、写端正,这样才能写好完整的字。每一个字都是由基本的笔画构成的,因此,我告诉他们,写好一个字,就应该写好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基本笔画又有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一开始,我就着重教他们在田字格中练写笔画,每一个笔画应该怎么起笔,怎么收笔,我都不厌其烦地说个不停,在我的努力下,孩子们的笔画越来越干净漂亮了,那些“小蚯蚓”“小木棍”都不见了。接下来我就试着让他们在田字格中写简单的汉字,每次我在进行范写时,我都要提醒大家注意横是从哪个半格起笔,竖是压在竖中线或是靠近竖中线,撇是短撇还是长撇,从哪个位置开始起笔等等。就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对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都基本上能把握住了,很少有同学写出格的现象,字也越来越端正了。有一个实习老师来跟班实习,她听我上了几节写字课之后对我说:“郭老师,您对小朋友的写字指导真是太绝了,我们以前的老师根本没这样细心地指导过我们,我在您这里学到了很多。”我只是笑笑,告诉她,这就是教学基本功。一年级小朋友你不严格点,等他们养成糊涂的习惯了,想让他改也很难改变了。后来教结构偏旁时,我又提醒孩子们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如:左窄右宽、上短下长等等。平时我在黑板上板书或批改作业时,我都尽量规范地写好每一个字,我经常教育孩子们一定要养成这种认真书写的习惯。慢慢地我班学生的书写越来越有进步了,上回学校组织中高年级学生进行现场写字比赛,我们班参赛的同学包揽了年级一、二等奖,比赛结果一出来,我甚是欣慰。

再说说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交流。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也经常是满堂灌,觉得只要把知识教授给他们就行了。后来通过不断地听课、学习,觉得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是真正实施了新课标的理念,让孩子们合作、交流,课堂上气氛活跃不说,主要是锻炼了孩子们之间用语言交流探讨的能力,问题也迎刃而解。后来我在教学中也注意给学生多留一些交流探讨的时间。就说上回教的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开始孩子们看到这个题目也是不知所云。现在的孩子大都困在钢筋水泥的“牢笼”里,很少去体验大自然中的生活。他们的快乐不是玩游戏就是去爷爷奶奶家玩耍。而当我提示他们可以像学过的课文《风筝》那样,找一些自己贴近大自然的话题来说,孩子们如梦初醒。我随即安排他们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在大自然中收获的快乐,孩子们回想起曾经在大自然中玩耍嬉戏的情景,在小组同学的提醒下,话匣子一下就打开了,一个个眉飞色舞、口若悬河,快乐不言而喻。到个人汇报时,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一个个争先恐后,有说打板栗的,摘桔子的,上树摘柚子的,下塘摸田螺的,还有观菊展的等等。这可跟平时写日记的选材大相径庭。看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合作去探讨、交流,比老师一个人说效果好多了。我在听过了大多数同学的汇报之后,我又要求孩子们把其中的快乐再详细地说给同桌听,孩子们兴致依然很高,一个个都在回味当时那份用身心感受到的快乐,有些甚至说被板栗球扎了脑袋,依然很快乐。后来我让同学们把自己说的详细地写下来,孩子们很快就完成了,都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4.不一样的思维让数学课堂更精彩的教学策略论文 篇四

一、调查目的

创设情景,运用活泼多样的操作形式,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正确运用这些知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首选方式。而我们的孩子正是缺少这样真实的像学习母语那样的语言环境。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尽力为学生创造情境。好的情景能够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美妙的学习氛围,感受语言,享受到运用语言沟通的快乐。而且和谐的富有创造性的情景,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条件。然而,反观我们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了解当前我校英语课堂教学情景创设所产生的效果和学生的反应,我们英语课题组通过对学生不记名的问卷为主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时间、对象及形式

调查时间:2015年5月5号---2015年5月29号

调查对象和形式:本次调查采用问卷与谈话、听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低中高年级随机抽选部分学生(三年级47人、四年级68人、五年级70人、六年级75人),进行“情景教学 让英语课堂更精彩问卷调查”,发放调查表260份,回收250份,全部有效。调查后还对相关老师、学生进行相应的座谈了解,并深入课堂进行了验证性听课。

三、调查结果和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250份问卷逐次统计以及与有关教师、学生的座谈及深入课堂听课,可以发现学生喜欢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设创设不同情景学习英语知识,认为这样有趣,易于学习。这就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爱好这一目的。然而我们也从问卷调查中发现了学生对教师在课堂设计教学情境时反应出的问题有:

(1)教师在设计情景时,仅仅为了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或者只是简单地把教师主观认为比较好的情景让学生去感受、会话,无视学生的体会,只会将学生强制性地纳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去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情景设计过于虚假,教师在情景设计时没有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摄取适当的场景,而是人为地编制了一些单一重复,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情景,情境活动设计无新意,老套。

(3)情境活动的互动性不充分,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为学生提供的语言

实践机会不够充分,中下学生参与交际时心中有疑虑,好的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大家越学越没劲。

(4)学生难以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教师喜欢将学生控制在自己预设的教学活动范围内“忙忙碌碌”,学生很快就感到“疲劳”,他们不会去主动捕捉生活前沿的信息,形成有效语言信息的建构,难以形成有效的语言学习的策略。

四、初步探索的策略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我们课题组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1)创设自然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

语言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曾记得有这么一句话:“给我一个支撑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在英语教学中,我想这个点应该就是生活。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很多是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环境编写的,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戚戚相关,如购物、谈论爱好、打电话等等,我们所学的语言也来自于我们的实际生活,教师应挖掘教材贴近生活的知识点,通过教师设计的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创设丰富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将课本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中来,让生活走进课堂。同时,师生在课内外实际交往中,也要尽可能使用英语,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学生处于现实的自然情境中学习英语,身心更放松,兴致更强烈,体验更真切,获得的感性认识会更深刻持久。

(2)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近的简单有效,营造积极学习的教学情境。“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权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老师在课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单是一个课堂的设计者,作为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加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课堂情景,科学合理地安排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创设好任务情境,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与互动的作用,不但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一个学习过程中,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创设好任务情境,还需要教师预先精心设计,作好充分的准备。创设明确的任务情境,并且寓任务于小组游戏之中。教师在较

少的时间里,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实践、体验的机会,学生通过合作、互动,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此外,我们还可以采用调查填表法、小组集体竞赛等方法来创设任务型情境,落实任务。要注意的是,创设任务情境时教师要先作简明的示范;教师的指令、要求要清晰易懂;要保证留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练习完后一定要组织交流、检测和评价。

(3)创设思维活跃、拓展语言运用互动交流空间的教学情景。

情景无处不在,无论是真实的或模拟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地设置不同的情景,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在获得、巩固知识的同时,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学好英语的愿望。教师要在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上给学生留出思考、交流互动的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机会去选择、觉察、思考、实践、体验、感悟、直至创造应用。而不是什么都听教师灌输和摆布。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会主动捕捉生活前沿信息,形成有效地语言信息构建及学习策略,还可以收获学习本身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动力和学习的自信。

(4)创设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的教学情景。

英语教学中“趣味性”问题是头等重要的问题,它是英语学习变得容易的前提。“趣味性”互动学习能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趣味性”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许多,如歌曲、表演、猜谜、画画、说唱等。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互动形式。创设趣味性情境的目的之一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情投入到游戏中,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语言环境,也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小学生爱玩爱动,利用这些趣味性的活动,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理,在玩中学,学中玩,情感奔放,其乐融融。

5.不一样的思维让数学课堂更精彩的教学策略论文 篇五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是一条非常亮丽的风景线, 在情境教学中, 真可谓是“百花争放”, 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中, 很多一线教师想方设法, 从最佳角度创设情境教学, 形成了活泼、个性化的课堂教学, 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情境教学同样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数学教师, 应该适时进行情景教学, 让小数课堂精彩生花!

一、情境导入, 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能够选择恰当的故事情节或情境, 就能制造悬念, 吸引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力, 或者使用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引发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新知, 探究新知, 巩固新知.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几”的知识点教学为了让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从而理解及认识几分之几,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 我声情并茂地给学生讲起了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 孙悟空找到了12个野果充饥, 然后四个人把这些野果平均分配, 请问:唐僧分得了几分之几? 孙悟空和唐僧加起来了分得了几分之几? 孙悟空三徒弟一共分得了几分之几? ”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 对电视剧《西游记》非常熟悉, 利用这样的情景导入新课, 学习兴趣瞬间被调动起来了,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学生自发地前后组成讨论小组, 分析如何解决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当然, 情境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多, 例如, 做游戏、讲故事、欣赏音乐、视频教学等都是有效的情境导入方式.

二、情境体验, 引发思考

卢梭曾说过:“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 比从教科书、他人那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 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 ”情境教学是启发思维能力的“亮点”模式. 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采用情境体验, 引发他们进行思考.

在学习“分数的认识”时, 我特意设定了一个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 通过练习的方式, 让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分数, 运用分数, 对分数的知识进行思考. 我这样引入思考:“为了庆祝小华的生日, 昨天晚上小华的妈妈买了一个生日蛋糕, 并邀请了小华的八名同学来参加他的生日宴会. 在切生日蛋糕之际, 小华的妈妈给每名同学两张圆形的白纸, 给他们出了两个问题. (1) 在圆形的白纸上把圆形平均分成四份 (2) 把圆形平均分成八份 . ”此情境问题一提出来 , 学生们就争先恐后拿出自己的笔, 边思考边在草稿本上又是画又是剪, 有些小朋友在圆形的白纸上用铅笔画出任意的四份或八份, 而有些小朋友把第一张纸先上下对折, 然后再左右对折把它平均分成了四份. 在第二张白纸上又如法炮制, 在四份的基础上再对折, 就形成了“八分天下”的局面. 学生积极投入的情景让我十分感动, 情境体验, 让数学知识变得生动简易.

三、情境结尾, 拓展延伸

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阶段, 如果使用情境教学, 则更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 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 增加知识点的掌握量. 在新课程标准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拓展真可谓“一路欢喜一路忧”, 在“一路困惑”中仍然有着“一路的收获”. 因为, 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毕竟开阔了教学的视野, 使课堂教学的气氛活跃起来, 中等以上的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高, 学习效果不但能得到巩固, 还能向更深、更广处拓展.

例如在讲完“因数和倍数”后, 我以一个问题情境来结束整堂课的教学, 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 培养学生的课外拓展能力:“在1到100的数当中, 哪个数的因数是最多的? ”学生在我的指引下, 纷纷进行了探究, 经过分解, 就能发现, 在到100的数中因数最多的数字是60, 它的因数分别为:1, 2, 3, 4, 5, 6, 10, 12, 15, 20, 30, 60. 又如在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教学结尾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0不能放在数的“最高位这个特性, 巩固在排列组合时要遵循不遗漏、不重复、有序性的特点, 我设计了“错解”的教学结尾情境, 把0在首位的一些数字也掺杂在题目中, 让学生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找得快乐, 巩固得快速. 所以说, 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 只要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 设计合理的情境结尾问题, 必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课堂拓展活动“生龙活虎”.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有效的、快速的教学模式, 只要一线教师使用得当, 必能使效果更佳. 情境导入、情境体验、情境结尾三种情境教学模式, 是一线教师多年来的教学体会, 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可及赞扬, 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 不仅要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同时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能有心、用心、创新地使用这些教学情境, 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郑爱斌.浅谈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1 (10) .

[2]刘艳平, 康东兴.数学情境教学“三境”[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1 (5) .

上一篇:金融投资培训机构下一篇:表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