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句ok

2024-06-25

复句ok(共4篇)

1.复句ok 篇一

因果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这类复句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有两种。

一种是说明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都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因果关系复句,常用“因为(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因为”“由于”“所以”“因此”等关联词语。例如:

因为非对称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大家因为时常见到听到接触到,都觉得那些事物平淡无奇,不足介意。

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结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

前三句是“前因后果”:前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后一个分句说明结果;第四句是“前果后因”:前一个分句先说明情况,后一个分句补充说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这些句子有的成对使用关联词语,有的只在一个分句中使用,都清楚地表明了前后分句的因果关系。

另一种是推论因果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表示由这个依据或前提推出的结论。这种结论带有主观性,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事实。这种关系的复句一般用“既然……就……”等关联词语来表示。例如:

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

假设复句一般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假若”“倘若”“要是”等,它们常和副词“那么”“就”“便”等配合使用。例如:

如果于勒叔叔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假如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想,那就得不到。

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要是你选择的是B,那就恭喜你答对了。

还有一种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某种情况,并先退让一步,承认它为事实,后一个分句说出一个跟假设的情况不相应的结果。常用“即使(纵然、哪怕、就算)……也……”的格式。例如:

这样的考证、新解,即使不是牵强附会,也是以牺牲诗的艺术为代价的。

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2.初中语文复句类型 篇二

(一)知识概述

1、复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关的简单句子构成的句子。构成复句的简单句子叫分句。

2、复句类型

⑴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叙述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样的复句叫并列关系复句。

常用关联词: 也……,也…… 又……,又……

既……,又(也)……

一边……,一边…… 一会儿……,一会儿…… 有时……,有时 …… 一方面……,(另、又)一方面…… 不是……,而是……

⑵承接复句:几个分句是连续动作或先后发生的事,分句次序一般不能随意改动。常用关联词:

首先(起先)……,然后(后来)…… 就 便 才 于是 然后 后来 接着 跟着 ⑶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两种或几种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这样的复句叫选择关系复句。

常用的关联词语: 不是……,就是 …… 是……,还是……

要么……,要么 …… 或者……,或者 …… 宁可……,也不……

与其……,不如(毋宁)……

⑷递进关系:后面的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有小到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的复句叫做选择关系的复句。

常有的关联词语: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反而)…… 尚且……,何况……

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⑸转折关系:后一句表述的事实,与前一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复句叫转折关系复句。常有的关联词语:

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而)…… 但是 但 可 可是 然而 却 不过 只是 不过 倒

⑹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说出一种假设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假设实现后要 产生的结果的复句。

常有的关联词语:

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就(那么、那、便)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也(还)…… ⑺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满足这种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

常有的关联词语:

只要……,就(都、便、总)…… 只有(唯有、除非)……,才(否则)……

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都(总、总是、也、还)…… ⑻因果关系: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结果的复句。常有的关联词语:

因为(由于)……,所以(就、因而、以致)……

之所以……是因为 …… 既然……,那么(就、又、便)…… 因而 因此 由于 所以 以致

(二)反馈练习判断下列复句的类型

1、他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还不能参加这样的大会。

2、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3、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一身土气。

4、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5、孩子飞也似地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

6、与其说它是城市,还不如说它是渔村更合适。

7、凉风,即使是一点点,也给了人们许多希望。

8、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9、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

10、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

11、记者参加了这个会,并且听了著名演员梅兰芳演出的京剧。

12、我宁可自己多做一些,也不把工作推给别人。

13、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

14、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5、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青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

16、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

17、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18、只要有水源,单新疆自治区尚有一亿亩荒地可以开垦。

19、不论天气是好是坏,运动会都照常举行。20、你端起酒碗来说几句,我放下筷子来接几声。

21、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22、与其碌碌无为地混这一生,不如壮烈地去死。

23、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24、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复句类型

答案:

1、因果

2、并列

3、承接。

4、递进

5、选择

6、选择

7、假设

8、条件

9、并列

10、并列

11、递进

12、选择

13、选择

14、选择

15、转折

16、因果

17、假设

18、条件

19、条件20、并列

21、递进

22、选择

23、因果

3.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篇三

单句和复句如何区别?一般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区别:

(1)定义法。

单句,只有一个主谓语部分;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例1:“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

3个单句组成的一个复句,用“也”连接前两个分句,同第3个分句表示并列。

(2)抓主干法:

再长再复杂的单句都可用此法简缩成非常简洁明了的句子。且句子主干中只有一套主谓语部分。

例2:“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主干:这是教训。

(3)外部标志法:

复句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按照一定的次序直接结合起来,这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另一种复句是借助关联词语组合起来的,对这种复句,只要划出表示各种意义的关联词语,就可知它是一个复句,这些关联词语就成了复句的外部语言标志。

例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关联词:不但……而且……(递进关系)

不过使用此方法有时还需要结合使用前两种方法,才能准确区别单复句,因为有些单句的某些成分有的也是由复句充当的。

例4:“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这个句子,“认为”的宾语是由一个二重复句充当的。如果看到有关联词就判定它是复句,那就错了。

1、无论你还是我都不可能完成这项任务。

2、片面强调政治,而不注重学习,都是不对的。

3、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

4、只是在冬季,我才能看到这种景象。

5、我们依照规章制度,罚王峰停工三天。

一、看标点。

倘若句子从头至尾只在句后有一个标点(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这句子一定是单句;有些句子,标点不止两个,但仍可能是单句。

二、查谓语。

在句间有标点(逗号或分号)的情况下,单句与复句的区别关键在谓语。只有一个谓语是单句;有两上或两个以上谓语是复句。

三、辨关联词语。

辨别关联词语的作用,不少复句借助关联词语,但有时有关联词语却是强调个别句子成分,关键还是看有几个谓语。

只有共产党,才是领导我们穷人闹翻身的大救星。

句中的“只有……才……“这一关联词语,“只有起了强调作用,全句只有一个谓语“是“,所以是单句。

A.老师打开书本,开始上课。

B.无论谁,都必须遵守纪律.C.然而,他们要求于人的是什么呢?

D.暴风雨冲过的荒草,象用梳子理过似的,躺倒在烂泥里.E.这是普遍真理,任何地区、任何时代都适用的真理.答案:单句有b、c、d、e,复句有a

我去年曾经去过那里,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石羊蹲在草地里呢。(“破的石马倒在地上,一个石羊蹲在草地里呢”是动词“看见”的宾语,而整个句子是只有一个层次的单层复句)(单层复句)

1、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说,拥有隐私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这是——

A.单句

B、复句

2、即使他港口答应,你也千万不要当真。这是-----

A、单句

B、转折复句

C、条件复句

D、假设复句

3、他们在社会关系的链条上,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这是——

A、承接复句

B、并列复句

C、因果复句

D、单句

4、不甘平庸与浪漫的徐志摩注定是一个优秀的诗人,也是一个辛苦的情人。这是——

A、主谓句

B、递进复句

C、并列复句

D、承接复句

5、无论什么,都不能消除她的烦恼。这是-----

A、转折复句

B、条件复句

C、假设复句

D、单句

6、为了维护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安全,我们必须抛弃单就“外经贸论”的传统思路。这是-----

A、承接复句

B、目的复句

C、单句

D、条件复句

7、无论是在跨国公司工作,还是创立自己的国际型企业,都必须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这是——

A、单句

B、转折复句

C、因果复句

D、条件复句

8、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对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

A、条件复句

B、单句

C、目的复句

D、因果复句

9、人类教育的历史的现实都证明,单纯的科学教育和单纯的人文教育一样,将会造成理智的扭曲。这是——

A、条件复句

B、并列复句

C、转折复句

D、单句

10、下列关于复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句在意义上紧密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

B、分句之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

C、复句的结尾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停顿。

D、复句必须使用关联词语表示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

11、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在于——

A、单句内部没有停顿,复句的分句之间可以有停顿。

B、单句不能使用关联词语,复句经常使用关联词语。

C、单句内部的停顿不能用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表示。

D、单句不能表示相对完整的意思,复句可以表示比较复杂的意思。

12、下列关于分句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句不能由非主谓句构成B、分句的主语如果不同,前后分句的主语都江堰市不能省略。

C、分句的主语如果相同,主语一般只出现在其中的一个分句中,其余的分句多省略主语。

D、分句内部不能有停顿。

13、下列关于关联词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联词语主要由连词来充当,副词不能连接分句。

B、关联词语在复句中只起连接分句的作用,不能作句子成分。

C、有些复句必须使用关联词语,否则意思表达就不明确。

D、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位于前一分句的主语之前。

14、下列复句中属于并列复句的是——

A、既然当了领导干部,就要高标准严要求。

B、脚穴既是神经的聚集点,又汇集了人体多种神经末梢。

C、这些人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也是因家境贫穷连小学、初中都没念。

D、他不仅要干繁重的活,而且还得挑起全家生活与劳作的重任。

15、关于下面句子说法正确的是——凡是校园内最新最好的建筑,几乎都是冠以某某名字的,就是说都是某某人赞助而建的。

A、“凡是……都是……就是说”是分句之间的关联词语。

B、关联词语“就是说”表示分句间是解说关系。

D、这个分句包含三个分句。

E、“凡是校园内最新最好的建筑”与“几乎都是冠以某某名字的”之间是条件关系。

16、下列句子中是选择复句是——

A、国外大学宁可把学生送出去,再高薪把他们请回来,也不允许学生读母校的研究生。

B、说实在的,我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也不想去搞懂它。

C、无论师长还是学生,跨系间的兼课或选课犹如邻居间的串门。

D、多一点翻译的技能还在其次,更主要的,还是受一点美英华文化的熏陶。

17、下列句子中不是条件复句的是——

A、只有高等学校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和模式。

B、患这种病要经常锻炼,否则肌肉会继续萎缩。

C、互联网目前只有中国能保持百分之百的增长速度,其它市场增长都江堰市在百分之二十以下。

D、只要轻视消费者利益的状况不改变,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就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保护。

18、下列复句中不是转折复句的是——

A、即使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先生也从不向困难低头。

B、新闻事业发展迅速,但国内的新闻学教材却几十年不变。

C、尽管诗歌不是宗教,但诗歌却蕴含着宗教一样神圣而不容亵渎的情感。

D、这部戏本可以当戏说让观众作为故事看,却偏将其归为“历史正剧”。

4.多重复句分析与检验的方法 篇四

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 陈志祥

多重复句是一种内部结构严密而又较为复杂的语言单位。它是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较好的语言材料,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多重复句分句多,层次关系复杂,这就给多重复句的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条多重复句如何分析,分析得是否正确是有一些方法的,不过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仍有参考价值,本文介绍几种。(一)两分法

第一重关系是全句要叙述.说明的中心意思,揭示全句的主要矛盾。因此,第一层的划分,须将全句分做相对完整的两部分,两部分之间可以是因果、条件、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切割时,要密切注视将全句整分为二(有两个以上第一层是并列、选择关系的除外),或切分后有剩余,就要考虑第一重关系的分析是否恰当。① 虽然如此,│②党的领导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却因为陷入了新 转折 的严重的左倾错误,||③以致不但没有在红军胜利,人民抗日反蒋的有利形

因果 势下,将革命推向前进,|||④反而使革命受到新的挫折。

递进 ①②之间转折关系,②③之间因果关系,③④之间递进关系。那么,哪个是统辖全句的主要关系呢?倘在②③之间划分第一层,全句看做因果两部分,则①是赘余的.游离的;倘在③④之间划分第一层,把全句看成递进关系的两部分,①②两句是赘余的,包括不进去。所以必须在①与②③④之间划第--层,全句是一个转析关系的复句。这种分析或检验的方法,不只适用于第一层次,也适用于其它各层次。但是这种检验方法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的两部分各自或其中之一在结构上不具有相对完整性,固然说明切分有问题,但不能反过来说,只要划出来的两部分在结构上各自具有完整性就证明切分是正确的。

⑵①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是必要的,│②没有知识分子||③“四化” 因果 假设 就不能实现。

对这个句子的第一层次划分在②③分句之间或①②分句之间,划出的两部分在结构上都是相对完整的。但第一

种划分是不正确的。对这类例子,这种检验方法是无能为力的。(二)换位法

所谓换位法,就是看分出来的两部分能不能交换位置,换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不变,句子通顺,只不过分句次序由“顺装”变成了“倒装”,或反之,说明划分是正确的。如果换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变了,或句子别扭,说明切分是不正确的,换位时可按原意加减个别词语。

(3)①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②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③尽管群众

假设 转折 有些意见不那么正确。

这个句子的第一层次划分似有两处可划:一是划在①②分句之间,二是划在②③分句之间。两种方法切分出来的两部分结构上都是完整的,到底哪一种正确,我们可以用“换位法”来检验,按第一种划分换位,其结果是:领导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尽管群众有些意见不正确,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按第二种切分换位,其结果是: 尽管群众有些意见不那么正确,但是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

显然按第二种划分换位组成的句子比按第一种划分换位组成的句子通顺,说明第二种划分正确。

这种检验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一般说来,只有转折、目的、因果、假设、条件等复句的分句才有“顺装”与”倒装“的问题,因此”换位法“也只适于这类多重复句,而不适用于并列、承接、选择、递进等多重复句。(三)压缩法

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我们检验多重复句划分是否正确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压缩法,即将多重复句压缩成一般复句,这时看看前后两个分句是否能构成原来划分的语法关系。如果能,就说明划分正确;不能,就说明划分不正确。

(4)①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②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 假设 条件 ③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④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并列

这句我们可以首先将第三重关系的两个分句压缩掉一个,使这句变成二重关系复句: 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 假设 条件 众所不需要的。

然后再将第二重条件关系的偏句压缩掉,使这句变成一般复句: 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那么这种人群众是不需要的。假设

这个一般复句不但能成立,而且概括了原三重复句的主要意思,说明原句的分析是正确的。压缩法的原则是必须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否则尽管压缩成的一般复句能成立,也是不正确的。(四)代入法

多重复句一般分句较多,错综交叉,纠缠在一起。为了避开细节删除枝叶,尽快突进到复句的主干部分,找清第一层关系,或检验第一层关系是否正确,可以采用化简代入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基本保留原来句子的意思和重要的关联词语,去掉枝叶。必要时用代词代入,简化复句关系,便于总体驾驭。(5)①他也曾为体面的夫,体面的父,│②他的邻人来访问他,||③到他 并列 并列 这里来午餐,||④学习些聪明的节省和持家的方法。

并列

在保留基本意思的前提下,化简代入:”他如何,邻人如何“。“他如何”止于”父“,”邻人如何“止于句末。经过简化,使关系明朗化,眉目较清晰,全句是并列关系,因此第一层在①②之间。(五)关联法

所谓关联法,就是抓住关联词语,划分关联词语的管辖范围,尤其要抓住能够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以之作为划分检验第一层次的标志。所谓统领全句,就是这套(或这个)关联词语能将整个句子一分为二,成为两个”部分“。具体地说,一个多重复句首尾两句有一对关联词语互相呼应,或后一个关联词语不在句末,但可以管到句末,那么第一层就划在带后一个关联词语的句子前。例如:(6)不管这些思想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处在多么神圣的地位,│哥白尼还是从实事求是出发,证明地球和其它行星一样都按照同一规律运行,为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宇宙观奠定了基础。(7)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指正。

(8)我们要提倡正确的东西,反对错误的东西,│但是不要害怕人们接触错误的东西。

例(6)的”不管„„还是„„“,例(7)的”因为„„所以„„”,例(8)的“但是”是“(虽然)„„但是„„”省略,都将句子一分为二,因而也是“统领全句”的。这样,我们就从关联词语所在的分句之间划分出第一层次,只要第一层次划分是正确的,仍然可用此法划分第二层、第三层。

如果呼应的一对关联词语,前一个不在句首,那么它们中间不是第一层次切分处。例如: ⑼①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②如果不凭借空气,||③鸟就永远 条件 假设 不能飞到高空。“如果”与“就”呼应,“如果”不在句首,这就说明它们只在多重复句的部分中起关联作用,因此第一层不应划在它们的中间,即③分句前,这样只有划在②分句前。⑽①提高是应该强调的,│②但是片面地强调提高,|| ③强调到了不

转折 并列 适当的程度,|||④那就错了。假设

“但是”后可添加“如果”与“就”呼应,因“如果”不在句首,所以第一层不应划在“如果”与“就”之间,即不能划在③分句末④分句前,这样就只能划在②分句前。

具有某种关系的两个分句,如果包含在另一对关联词语中或可以受其中一个关联词语的管辖,那么这两个分句的层次低于这对关联词语所关联的两部分的层次。例如: ⑾①倘说,因为我们是人,||②所以以表现人性为限,│ ③那么无产者

因果 假设 就因为是无产阶级,||④所以要做无产阶级。因果

句中“倘说”与“那么”呼应,因此①②分句处在“倘说„„那么“ 之间(或者说受”倘说“的管辖),③④分句受”那么“的管辖,所以①与②分句和③与④分句的层次比”倘说„„那么„„“关联的两部分的层次低,因此第一层不在②句后或④分句前划,而只能划在③分句前。

⑿①我们纪念他,│②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③是个伟大的文学

因果 并列

家,||④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革命的急先锋,|||⑤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

并列 递进

句中可在”我们“后添加上”之所以“与后边两个”因为“相呼应。②③分句处在”不仅„„而且“当中,④⑤分句在”而且“的管辖范围内,所以,②分句与③④分句和⑤分句的层次比”不仅„„而且“所关联的两部分的层次低,又因为“不仅”不在句首,所以第一层只能划在②分句前,第二层划在④分句前。

互相呼应的一对关联词语,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都多次重复使用,那么使用同一关联词语的各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其层次低于这对关联词语表示的意义关系的层次。例如:(13)①我国所以有力量,||②所以坚强巩固,│③还因为它得到全世界 并列 因果 工人和农民深刻的同情和坚决的支持。句中的两个“所以”都与“因为”呼应,表示因果关系,“所以”重复使用,因此①②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比因果关系低一层次,这样,第一层只有划分在③分句前。如果前一组关联词语与后一组关联词语相同,则第一层一定

在两组关联词语中间,一定是并列关系,第一层的两侧均出现第二层。

(14)①我们不但看到近期的需要,|||②而且必须预见远期的需要;递进

│③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④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化科学 并列 递进 技术的发展趋势。

两组”不仅„„而且„„”同时使用,因此②③分句间是第一层,是并列关系。第一层前后,①②分句间和③④分句间各有一个第二层,是递进关系。

如果中间的一个分句,出现了两个关联词语,前一个关联词语与前面分句的关联词语呼应,后一个关联词语与后一个分句的关联词语呼应,那么在这分句前,往往是第一层,后面是第二层。例如:(15)①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②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假设 ||③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条件

第二分句出现了两个关联词语“那么不管”,“那么”跟前一分句的“如果”呼应,“不管”跟后一分句的“也”呼应,因此,①②分句间应该是第一层,②③分句间是第二层。(六)标点法

所谓标点法,就是要抓住能够体现分句包含关系的标点符号,分句间经常使用冒号(:)、分句(;)、逗号(,)。它们停顿时间的长短依次是冒号>分号>逗号,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说来也恰好体现了分句的大小包含关系,如果一个句子里同时出现了这三种或其中两种标点符号,原则上应将第一层划在停顿时间较长的标点符号处。(16)①做,要靠想来指导;||②想,要靠做来证明:│③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列 解说(17)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 并列

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并列并列 例(16)句中同时出现了冒号、分号、逗号,第一层次在冒号处。例(17)同时出现了分号、逗号,第一层次在分号处。这种方法确定第一层虽然简便,但这不处处可行,比如有些句子间使用了一种标点符号,或者虽然使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但却不能体现分句的包含关系,这时,就不好凭借标点符号来确定第一层次了。(七)关系法

所谓关系法,就是扣紧意义关系,搞清分句间疏密度,从而确定第一重关系。这里所谓疏密度是指分句关系的远近,很显然,这是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分析多重复句,看分几个大的意思,其间又各包括几个小的意思。一般说来,分句间关系疏的是第一层。

(18)①穿的虽然是长衫,│②可是又脏又破,||③似乎十多年没有补,转折 解说 ||| ④也没有洗。并列

(19)①他站住,│②脸上现出欢喜与凄凉的神情,||③动着嘴唇,并列 并列

|||④却没有作声。并列

例(18)三个分句相比,②③④之间关系近,是说衣服脏破的样子,③④之间更近一层,是说似乎像什么样子,①与②③④之间关系最远,是说虽是长衫,但是很脏,很破。全句应看作转折关系句,①与②③④间划第一层。例(19)四个分句也并非等距离拉开的,③④关系最密:都是写嘴唇;②与③④关系较密,写脸上的表情;①与②③④之间关系最疏:一写动作,一写脸上表情;所以应当在①与②③④之间划第一层,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八)主语法

所谓主语法,就是根据分句的不同主语,划分复句层次关系的方法。(2O)①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②由于产量不多,|||③《自由 因果 并列

谈》以外又不常见,│④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人,就疑神疑鬼,||⑤妄

因果 并列 加推测起来,|||⑥以为这是鲁迅的化名。

并列

考察第一重时,可以注意两个主语: 我的名字 { 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人

这是这个复句叙述的两个角度,涉及的两个重要对象,又是第二重两个分句的主语(⑥承前省),吃透了这一点,第一重不难看出。主语法适用于具有两个主语以上的多重关系复句。(九)结构法

多重复句在结构上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一定的结构规律可循,例如二重复句的常见结构:a、单句+一般复句,b、一般单句+单句,c、一般复句+一般复句;三重复句,包含三个结构层次,常见的形式有:a、单句十二重复句,b、二重复句十单句,c、二重复句+复句,d二重复句十二重复句。二重、三重复句较为多见,四重、五重以上的复句较少,它们的构成规律可依三重复句类推,拿到一条多重复句,首先弄清楚由几个分句组成,然后分析它是由什么结构组成,这时就可以确定第一重关系,其他层次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21)①我们不尊重客观事实,||②并且不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递进 │③那么工作一定会受到挫折。假设

(22)①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②只有对 并列

这种文化加以改造,||③才能建成无产阶级的文化,│④没有这样的认识,条件 并列 ||⑤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假设

例(21)由三个分句组成,这很简单,它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单句十复句,一种是复句十单句,哪一种正确呢?稍加分析,就会发现第二种正确,因为①②分句是提出的假设条件,③分句是由此推出的结果。粗看好像第一种分析也正确,这样第一重关系就是递进关系,第二重是假设关系,但仔细分析就不行了,因为②③两个分句虽能构成假设关系,但②分句是对①分句的递进,它们同是表示假设的条件。

例(22)虽有5个分句,但是结构层次非常清楚,即”二重复句十复句“的结构,由此可见第一层次应在①②③与④分句之间,并列关系,再继续分析,二重复句由”复句十单句“的结构组成,第一层前面的第二层在①②与③分句之间,第三层在①②分句之间;第一层后面的第二层在④⑤分句之间。(十)中心(结论)法一个语段、句群,有一个中心,一个多重复句一般也有一个 中心,这个中心(结论)分句,往往就是第一重的正句。

(23)①这媳妇长得很好看,│②高高的鼻梁,||③弯弯的眉,||④额 解说 并列 并列 前一溜蓬松的刘海。

(24)①她一手提着竹篮,|||②内中一个饭碗,空的;|| ③手拄着一

并列 并列

支比她更长的竹竿,|||④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似乎是一个乞丐了。并列 并列(25)①想有乔木,|||②想看好花,|||③一定要有好土: ||④没有好 并列 假设 并列 土,|||⑤便没有好花,│⑥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假设 解说

(26)①商店里有两种电视机:│②一种是”福日,||③一种 解说 并列 是“飞跃”。

(27)①一种是现代书本上的知识,||②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

并列 识,│③二者都有片面性。解说

例(23)的第一个分句说“这媳妇长得很好看”,下面几个名词谓语分句是具体说如何好看,因此第一个分句是中心句,第一层次应划在中心句后。例(24)则与之相反,前面几分句是具体说祥林嫂如何贫穷,最后一句总括,是全句的结论,因此第一层次应划在结论句之前。例(25)的结论句是⑥,①②③④⑤都是陈述“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的原因,因此第一层应在⑤⑥之间。例句(26)是①分句总说,②③分句是分说,第一重应在①②之间。(27)是

①②分说,③是总说,第一重在②③之间。(十一)类比法

多重复句尽管较复杂,但只要理清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就能比较容易分清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而采用类比法能帮助初学者清理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所谓类比法,就是用数学上的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多重复句的逻辑层次关系的相似之处,分析出多重复句层次关系的方法。A.1十2。例如:(28)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能力强。递进 B.1十2十3。例如:(29)他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思想品德也好。并列 并列 C.(1+2)x3。例如:(30)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能力强,│所以大家一致推选他 递进 因果 当班长。

复句①就像算式①一样,由两个分句组成,只有一种逻辑关系,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复句②就像算式②一样,由三个分句组成,但只有一种逻辑关系,结构上也只有一个层次,复句③就像算式③一样,由三个分句组成,所不同的是它有两种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果关系是全句的总的逻辑关系,递进关系是"因”这部分的逻辑关系,所以这个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

算式②③虽然都是算式①的扩展,但两种扩展不同,算式②是把算式①中的两个数作为两个单位和另一个数加,形成一个递加算式,算式③是把算式①中两个数作为一个单位和另一个单位组合形成一个乘法算式。其被乘数又是一个加法算式,因而形成两个层次。

从B、C的情况可以看出,复句扩展时,如果仅仅是分句数量的增多,层次没有增加,那是一般复句;如果不仅分句增加,而且层次也复杂了,则变成了多重复句。

从以上算式A、B、C可以看出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以及多重复句的特点。下面的两个算式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多重复句的层次。D.(1十2)x(3十4)。例如:

(31)①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②但音调和先前不同了,③也还有人和她讲话,④但笑容却冷冷的了。(32)①如果没有氧,②光有氢,③或者没有氢,④光有氧,⑤都不能搞成水。根据这两个多重复句内部的逻辑关系,给它们加上了括号,使之变成这样形式:(1)(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2)[(如果没有氧,光有氢,)(或者没有氢,光有氧,)]都不能搞成水。

这样复句的层次就显而易见了,因为只有知道了多重复句结构上是怎样一层套一层的,才能正确无误地给它分层次,而要知道多重复句结构上是怎样一层套一层,先必须弄清楚多重复句内部各部分逻辑关系,要弄清多重复句内部的逻辑关系,又必须先弄清楚这个多重复句内部有哪几种逻辑关系。根据上面的分析,以上两条复句应这样划分:(33)①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②但音调和先前不同,│③也 转折 并列 和她说话,||④但是笑容却冷冷的了。

转折

(34)① 如果没有氧,|||②光有氢,||③或者没有氢,│④光有氧,并列

选择 并列 │⑤都不能搞成水。假设

确定或检验第一层次的十一种方法,有的只要用一种方法就行了,有的要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就一条复句而言,往往用的方法越多越准确。这十一种方法也适用于第一层次之外的各个层次,因为去掉第一层中的两部分中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仍有一个第一层,由此类推,直到每个分句是单句结构为止,分析复句本来艰难,掌握以上十一法,就会化难为易,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句总观底层验证———多重复句分层方法的探讨

临夏中学 崔学林

正确理解多重复句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正确理解文意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准确推理的基矗划分复句的目的在于理解它;反过来讲,只有理解正确了,才能划分得正确。

分析多重复句时,准确把握第一层关系,是解开整个句子结构的关键。第一层划分得是否正确,需要得到验证。一般采用的检验方法是:①看前后两部分的内部意义是否完整;②除了承接、递进复句外,前后两部分可以换位而句意通顺不变。但是这两个方法并不完全可靠,往往是划到此处与划到彼处都能经得起这两个方法的检验。解决这一难题,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反复推敲全句,在总体内容上站住脚,同时又辅助以各分句间关系的推敲,可简称为“全句总观,底层验证”的方法。现试用这个方法进行实例分析。

下面这个句子,须联系文章总的思想来考虑它:

①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②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寂寞的悲哀罢,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④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⑤使他不惮于前驱。

这个句子从表面上看,有两处可以划作第一层:A式,①与②之间;B式,②与③之间。显然,A式不符合文意。作者无意说明自己“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特点与“不免呐喊”之间的关系。B式符合文意。因为“并非„„不能已于言”和“未能忘怀„„悲哀”这两个性质表面看来矛盾,但是却反映了作者的两种本质特点:前者表现了斗争经验的增长,后者表现了不忘斗争的精神。而作者有意强调后者,所以整个多重复句的意思是要表达“未能忘怀„„悲哀”与“不免呐喊”之间的关系。这样,将第一层划在②③分句之间,有利于说明作者的经历与当时的思想情绪之间的因果关系,符合文章主题和作者思想的逻辑。以上分析,说明了总观全句乃至整篇文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就会成为见仁见智的争吵,难以说明孰是孰非。

在多重复句中,低层与高层之间的联系是由低层的整体与之相联的,所以不能把低层里的部分拆开与之相联。请看下面例句:

①即使是真理,②即使是人民的呼声,③如果没有在我的感情上找到触发点,④还没有化为我的血肉,我的灵魂,⑤我就不写,⑥因为我还没有资格写。

①②两句是并列相联,提出了两个假设的前提;③④两句是并列相联,也提出了两个假设的前提。③④是偏句,提出假设;⑤是正句,说出结果。这样,①②和③④⑤组成了一个假设关系的判断:①②先退一步,把假设当事实承认下来,③④⑤作为它的正句,说出与假设一旦实现后的结果相反的情况。这种关系式,有强调正句的意思。有人以为①②③④联合作⑤的假设条件,这种看法不合理。首先,①②先让步,而③④⑤却得出了相反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是由③④⑤联合起来的综合意思表达的,不能拆开。再者,只有①②,得不出⑤的结果,但只要有③④的条件,就可以得出⑤的结果。可见,③④⑤的因果关系很紧密。另外,“如果„„就„„”这套关联词本身也表明③④与⑤之间的关系紧密于①与⑤之间的关系。

至此,这个复句可分为三个组段:①②———③④⑤———⑥。即

①Ⅲ②Ⅱ③Ⅲ④Ⅲ⑤Ⅰ⑥

并列假设并列假设因果

多层复句的低层之间的逻辑联系紧密,如果小层次内部意思连不起来,读不通,那么就证明划分有问题。因此,要进行底层验证,并在“底层验证”的同时,对“全句总观”也来点关照,问题就会更清楚。

一种关系是由其前后的句意总的关联而组成,而并不是只对其中主句(正句)的关联。因此,理解句意时,必须将前后意思总体理解。请再看下面例子:

①如果说,学习共产主义只限于了解共产主著作、书本和小册子里的东西,②那我们就很容易造出一批共产主义的书呆子和吹牛家,③而这往往会使我们受到损害,④因为这种人虽然把共产主义书本和小册子上的东西读得烂熟,⑤却不善于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⑥也不会按共产主义的真理要求去行动。

①②③是一个假设判断,④⑤⑥是对①②③的总体原因的解释,即“不善于„„融会贯通”、“不会按共产主义的真理要求去行动”就是只肤浅了解书本知识,造成“书呆子”,“吹牛”,使事业受到损害的原因。那么,这个复句的正确划分应是:

①Ⅱ②Ⅲ③Ⅰ④Ⅱ⑤Ⅲ⑥

假设并列因果转折并列

【复句ok】推荐阅读:

复句研究06-22

复句句子成分07-10

句子成分及单复句09-24

上一篇:职场新人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品牌文化不是企业文化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