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写作教学策略

2024-10-04

中学写作教学策略(精选8篇)

1.中学写作教学策略 篇一

高考议论文写作及备考策略

江苏省横林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考试说明解读:07和08高考作文部分最大的区别就是作文增加了10分。考纲虽有表述上的不同,但实质上基本没区别,改的目的是为了去冗余,让表述更准确。

08年阅卷分析:省中学语文学科教研员朱芒芒在江苏高考2009年语文学科教学建议中认为08年高考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的第一次高考,对今后几年的语文高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回顾08语文学科的更具体的命题建议中可以看到新课程的影子及作文命题的走向。具体建议第九条说:作文平实中见新意,不虚空,不板滞。让考生有较大的写作空间,使中等学生容易上手,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易于发挥,并有利于评分区分度。力避与各大市模拟题和历年高考题雷同。在此建议下催生了2008江苏高考作文“好奇心”,但高考作文的评卷结果显示,命题没达到预期的效果,蔡明概括08高考作文出现以下情况:

①优秀作文比例大幅下降。

②平庸之作数量之大、比例之高为历年罕见。08届语文素养明显不如往届。

③问题作文数量有所上升。游戏之作、庸俗甚至恶俗的作品比往年增加。

④文风不端正。“题记”、“后记”(阅卷中“题记”、“后记”不看,也不计入字数);一句一段凑字数;行文低幼化;文体不合要求(对好文章文体不成问题,但是对较差的文章会考虑文体问题);书写不规范和错别字问题今年更为严重。

出现上述原因,我认为主要和这个作文题目有关。这个题目虽然力避了与各大市模拟题和历年高考题雷同,写议论文要了解相关好奇心从产生到培养的一系列知识,否则,会无话可说,对学生来说要求高了点,但写记叙文容易低幼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的好奇心不如小学生,这是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高中生可能写不赢小学生,不值得奇怪。其次,与应考训练有关。错别字的增加与不考错别字有关,作文虽说考错别字,但真正操作却又是一回事。

新课标写作的三个关键词:自由写作、自主写作、创造性写作。但阅卷点也特别强调六点:

①不要总是回到古代;

②不要一味堆砌名言;

③不要仅仅浅尝辄止;

④不要习惯穿靴戴帽;

⑤不要动辄题记后记;

⑥不要投机频频分段。

08高考阅卷作文评分细则特别强调:真实生活、真情实感、真知灼见。因此写作拒绝:无病呻吟;说唬人话、胡话、违心话;代古人或圣人立言;卖弄技巧;抄袭。

08年作文阅卷议论文特别关注(达到一点的63分起评):

①全文体现出较好的辩证性、逻辑性。

②在“好奇心”的某一方面逐层深入地展开议论。

③独具慧眼,发人之所未发。

④议论中有文采,显示出论说的智慧。

综合以上情况,09作文教学应重视以下五个方面的情况。

①教学中指导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实际。

②加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文体训练。

③根据题意作文。理清文意,慎重对待。

④清醒地审视“提示语”。不要将“提示语”作为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优秀学生,可以只看题目。完全按提示语展开的作文,一般就是基本分。

⑤加强文字表达和书写规范等基本功的训练。做到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畅的“三基本”基础上再追求“亮点”。

议论文备考策略

练一手好字。一篇内质不错的文章,如果“面目”(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为何?其一,字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首先,笔划要清楚。字迹笔划清楚,字体端正,就能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相反,龙飞凤舞,一路狂草,但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其次,字体要适中。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再次,尽量少涂改。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命个醒目的好题。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拟得巧必会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在拟议论文标题时,最好不要单刀直入。我们可以直接(间接)地应用名言警句,或直接(间接)地应用其结构;也可以利用比喻、类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还可以借助标点,或借助数理化公式。例如九九年高考作文,让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有的同学就地取材,结果成绩平平;而有的同学对此观点进行了包装,如“万紫千红总是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观点鲜明的文

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如《诚信不可抛》、《科技与人文齐飞》、《移植的记忆,创新的杀手》、《坚强——我不朽的信念》等文题,均是鲜明、夺人眼目的好题目。在鲜明的基础上追求形象、生动和富有个性,则是议论文拟题的更高要求。这类文题能抓住阅卷者的视线,使之观其题便欲睹其文,效果奇佳。如文章中心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拟题为《学会在别人的唾沫中游泳》,别致中显出几分幽默,令人产生一睹为快之感。

开篇要有特色。高尔基说过:“(开头)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功夫的所在。”议论文的开头要讲究“短、快、靓”。短,即要简捷,春”,“1+1=?”,“ 三个和尚有水吃”等。结果脱颖而出,得到了阅卷老师的赏识。

最好三两句成段,引入本论。开头短,可避免冗长之赘,而且短句成段,在空间上突出其内容的重要性。快,即入题要快,最好三言两语就点明文章的基本观点或议论的话题。因为评分标准中有“中心明确”的细则。开篇确定中心,有利于阅卷者按等计分,也有利于作者展开论述,不致出现主旨不清、中途转换论题等作文大忌。靓,即要精彩。这也是传统文论中所说的“凤头”。精彩的开头,最突出的效果是吸引阅卷者,给阅卷者留下好的印象。文章开头要精彩,多用比喻、类比、排比等修辞引入论点,还可引述名言,讲述寓言故事导入话题。

有清晰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条理是否清楚,论证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典型,关键在中间段的写作。而结构、条理、论证和论据等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写作议论文要尽量符合这些标准。

常见的论述模式是:首句为小论点或承上启下的过渡词句;中间围绕小论点,运用恰当的事实、理论论据,或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分析说理;最后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起这个灵魂的骨架,而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一个人要丰满多彩,光有灵魂和骨架,没有血肉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篇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是不能称为文章的,它还必须有典型而鲜活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能充分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与名言及比喻。它首先要求真实,切合题旨。其次,选用的论据要弃旧用新,要厚今薄古。有些同学作文,记住几个经典论据,如司马迁、居里夫人、张海迪,变换着角度使用,把它们当做万花油。其实,这些论据就算典型,也不能引人注目。相反,选取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论据说理,使阅卷者在阅读时产生新鲜感,效果会更好。另外,有些同学习惯用古代事例阐述事理,整篇文章未能联系实际,无时代的活水,也不能达到充分说理的目的。最好能引述时尚言论和当前媒体普遍关注的事例辅助说理,加强说理的针对性、时代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有一个好的结尾。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锋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

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

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有生动准确的表述。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如一篇评论加入WTO后中国文化将怎么样的文章,其引语:“WTO之后,全球的文化随着雄厚的资本入境,迎接或抵抗着民族主义的情绪,中国文化人需要学习的,是如何享受资本之中的快乐。”这段话虽简明,但失之简朴,如果稍加修饰,顿觉满目光华:“WTO之后,全球的文化携资本的凌厉之风而来,迎接或抵抗着不再具有史诗般英雄色彩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文化人需要学习的,是在资本之中快乐地舞蹈。”同是说理,修饰之后,用语虽繁,但神秀意满,令人赏心悦目,毫无枯燥之感。

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写出让人如仰巍巍高山,如逐滔滔江河的说理雄文、美文。

议论文分点训练两例:

第一课时

【议论文审题训练】

一、审题立论的要求

首先,根据题目确立论点要准确。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第三,确立的论点要新颖。即立论要有时代感,要敢于求异思维。

二、根据命题立论

写命题议论文要注意区别题目与论点,凡题目是疑问句的,需要作者作出正确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就是论点。凡题目是修饰句的,需要作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修饰句内容具有相似点的生活道理,都可作为论点。凡单概念型命题或多概念型命题,都要把题目补充为完整的判断。比如《漫话入迷》可以补充为“在事业上入迷,才活得更有意义”;《谈友谊》可以补充为“友谊要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志趣上”。其中多概念型命题首先要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关系补充为完整的判断作为论点。例如《汗水和灵感》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可以补充为“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灵感”。

三、根据材料立论

根据材料作文立论,除了要尽量做到“议论的角度”一节中所说的“准、实、新”之外,还要注意审准材料、弄清题意。下面举例说明:。

1、要“全”不要“漏”

作文题:请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此题除题目与字数的要求外,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一是要理解“语文

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二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即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要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文章的观点。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是怎样学语文的。

2、要“准”不要“偏”

作文题:后汉时期,有人曾怀着十斤金子,向杨震行贿,说:“暮夜无知者。”杨保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所知?”使行贿者碰了一鼻子灰。山东省曾有座“四知庙”,就是纪念这个杨震的。请根据这个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此则材料涉及两个人物,我们应根据主要人物立论可拟题为《要发扬“四知”精神》,观点为“有职权者要清正廉洁”、如果根据次要人物行贿者立论,以《行贿者戒》为题,确立“行贿者必碰壁”为观点,则偏了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行贿者不一定“必碰壁”。

3、要“深”不要“浅”

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用哲学观点去分析材料,认识问题,往往会高屋建瓴,洞若观火。

一、命题作文:《说说“眼见为实”》、《说“争”》、《发光与沾光》《小议“代沟”》、《说“风度”》《谈嫉妒》、《谈韧》、《“热”论》、《得与失》、《压力与动力》、《压力与潜力》、《荣与辱》、《红灯与绿灯》、《自卑、自负、自强》、《自责、自励、自强》、《小溪、大河、大海》、《护短、避短、补短》、《河、船、桥》

要求:l、给以上题目各确立一个论点,要求联系实际进行立论且立论新颖。

2、任选一题写作;不少于800字。

二、材料作文: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

这真诚的赞美引起罗丹的沉思。他猛然操起身边的一柄斧子,朝着塑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罗丹解释说:

“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根据以上文字,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800字。

第二课时

【议论文的总分式、递进式】

议论文的基本套路实际上就是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

总分式结构是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部分则横向开拓,分解论点,论证中心。递进式结构是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

纵向开拓的思路,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也就是“提出问

题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

“是什么”可理解为提出问题:或指明问题的实质,或申述论述的范围,或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等;也可以是对论述对象作必要的解释、说明等。解释,不一定是下定义,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对比说明。

从“为什么”与“怎么样”的角度论述,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两部分可以并重,也可以有所侧重,不一定平均用力。侧重点的选择,要考虑需要我们着重讲清的是观点成立的理由,还是根据某个道理应该怎么做。一般说来,如果道理简单,显而易见,无须详加论证,则可在“怎么样”上多做文章;如“怎么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不言而喻,则可在“为什么”上多做文章,“怎么样”可一笔带过或干脆不谈。

一般亮明观点之后展开的思路有两种走向:如果观点是肯定判断,那么就要从重要性、必要性角度论述,如观点是“我们要培养节俭的美德”,那么就谈“节俭”的重要性、必要性。‘如果观点是否定判断,就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或继续这么做的危害性。如观点是“这种赶时髦的做法并不好”,那就要讲“不好”的理由,或“赶时髦”的危害性。

由上可见,“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是最有助于拓开思路的论证结构模式。至于怎么用好这种模式,则关键在于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各自的论述侧重点。

递进式结构可以和总分式结构综合运用。比如,可以从“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的角度分别设立分论点,进行阐述。

【具体指导】

1.运用总分式,或递进式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600字。

题目:《珍惜》

写作要求:

2.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一节课完卷。不满600字者在下节课里重写一篇;字不工整、卷面不整洁者重抄一遍。

本次作文重点检查字迹、卷面与结构。

3.用三至五分钟时间在草稿纸上列出提纲(以后每次写作都如此)。

4.写前心理调适:高度集中注意力。心里暗示自己;考场即战场,现在战斗开始。(以后每次写作都如此。)

2008-11-18

2.中学写作教学策略 篇二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写好作文, 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帮助学生实现从“能写好”→“我要写”→“我爱写”的转变:

1. 树立“能写好”的信心

没有信心就没有动力, 兴趣也就无从谈起。当前我们的学生怕写作文, 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自己的写作能力缺乏信心, 认为自己写不好, 导致对写作的厌倦。如何树立“能写好”的信心呢?笔者认为必须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给学生创设条件, 引导其能够有所感悟、有所表达, 在一个个小成功中聚集成就动机, 增强自信。

2. 点燃“我要写”的激情

传统教学模式下, 写作是一种较难完成的任务, 写作文像挤牙膏一样, 学生内心有一种排斥的感觉, 如何将任务变成兴趣呢?只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通过习作情境的创设, 让学生感觉到情境中的美和情, 情境与自己的内心相遇, 心灵为之震动, 产生要表达的欲望和“我要写”的激情。

3. 搭建“我爱写”的平台

从“我要写”到“我爱写”需要内力和外力的共同配合, 如果我要写是一时的情景激发生成的表达欲望, 那么, “我爱写”则需要一个持续的、稳定的写作环境, 这需要我们教师多用点心, 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一些尝试:

(1) 在班上建立“习作园地”, 将写得好的作品和进步大的作品张贴展示。

(2) 将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向校报、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投稿, 让学生体验到更大的收获和成功, 激发学生更大的写作激情。

(3) 引导学生将平时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感受以日记、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二、积累是表达的源泉

厚积而薄发, 没有语言的积累, 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空洞、晦涩,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语言积累主要源于如下两个方面:

1. 阅读中积累清词丽句

在平时的阅读课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句子, 课后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并要求摘抄和写读后感。对于学生的积累要有一定的柔性约束, 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摘抄本, 并定期让学生将摘抄的语言进行相互交流, 遴选出最经典的语录等贴到黑板报中, 这一做法起到了鼓励摘抄、积累的作用。

积累的目的在于表达, 我在写作教学实践中除了让学生写作文外, 有时还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 或组织学生口头表演, 或组织即兴演讲, 这些训练看似仅仅停留在口头, 但是学生的思维已迅速展开, 他们在大脑中快速搜索提取积累的词汇, 由此增强了学生说的能力, 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表达能力。

2. 积累生活中有用的素材

学生提笔之际感觉无话可说, 说明学生的情感经验不足。我们除了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词、句和写作技巧外, 还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 用心去体验和感受人间的真情, 用笔去积累生活中的琐细、点滴, 这些都是真实的素材, 包含的情感也是真实的、平常化的, 也是最能够牵动读者的心的。将这些素材积累下来, 在写作时用清词丽句稍加修饰, 何愁佳作不成啊!

三、评价是进步的推力

写出来的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学生都急需肯定和客观的建议, 评价是推动其写作水平提升的重要一环,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

1. 关注写作过程, 赏识学生成果

鼓励是一剂良药, 能进一步给学生信心和动力。语文教师不应将目光紧盯在学生作文的优劣上, 更应该关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 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的写作态度、习惯和点滴进步, 再配以激励的手段, 给予正确的引导。实践经验表明, 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认可时, 会投入更大的经历去学。当然对于写作过程中明显不足的地方也要客观地予以指正, 并提出要求, 表露出对其的期盼, 期盼本身也是一种肯定和鼓励, 有助于写作自信心的培养和写作兴趣的激发。

2. 生生互评、互改, 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对于作文的批改, 除了教师批阅外, 还可以尝试着让学生互评、互改, 只要组织好, 这一做法收益颇丰。

3.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篇三

关键词:提高 写作 教学水平 策略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的一项基本任务,这项任务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并持续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个时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高低的主要表现。语文功底深厚,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用笔随心所欲地表述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及内心想法,使自己在作文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而写作能力弱的学生却很难成文,对他们来说作文实在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写作教学,将之视作教学的第一要务,所以,研究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方法,寻找科学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是中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实践做出以下分析和探讨。

一、当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在中国大的教育环境下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和问题,因为这些缺陷和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极大地制约了教师写作教学水平的提升。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单一性的写作教学目的是影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

在当代,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会将重心放在对一些中高考优秀作文的研究和探讨上,其教学标准就是专注于中高考作文的规范和模式。教师更在意的是如何让学生掌握应试作文的写作技巧,如何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符合应试写作要求,如何让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格式更规范。因此,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更加符合应试作文要求,怎样才能与中高考作文密切相关,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抹杀了学生在写作创作上的能动性、积极性、创新性。

因为将学生的天赋无情地埋没在应试作文中,学生自然就会对写作渐渐产生厌倦感和距离感。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提升作文水平自然变得难之又难。

(二)缺乏创新性的思维源泉是阻碍提升中学语文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

写作也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往往来源于生活,所以如果离开了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现在的中学写作教学常常与生活脱节。由于学生的思维模式往往被现行教育所束缚,让学生没有办法在写作时自由发挥。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他们的思维模式被长期固定,所以生活也无法成为作文题材。

在学生的脑海当中既缺少丰富的词汇,又没有多样的题材,难以激发出学生创新性的思维源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写作文时便会感觉文思枯竭,自然难以成文。

二、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水平的策略

(一)兴趣激发

在学习当中,兴趣一直都是最关键的因素。在写作教学当中也同样如此。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他们的写作水平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只有不断写出满意的作文,他们的写作兴趣才会源源不断。所以,中学语文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不断创造条件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进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教学水平。

首先,在每次写作课上,在布置完作文题目后,教师不要去给学生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要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更多的创作时间,指导学生可以独自考虑如何从更多角度去组织写作素材。

要改变传统课堂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营造浓郁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学生在轻松、愉快、积极、自由的思维状态下畅所欲言,创作出体现自己内心世界和情感空间的拥有自己特色的好作品来。

另外,教师必须打破常规,让学生从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领域去审视自己的写作素材,进而可以发掘出自己独有的行文思路。

(二)领略观察法

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学会认真仔细的观察法,学生才能在写作时广泛收集到好的写作材料。只有多看、多练、多观察、多思考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多看、多练、多观察、多思考才是提升写作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要有教师积极指导学生掌握领略观察法,学生才不会感觉生活乏味,在写作中也就不会感觉自己身边的事没有什么可写的,学生如果感觉生活乏味,感觉写不下去,只能说明对生活观察不细,没有生活感悟。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多些生活的感悟,这样才可以获取写作时的素材。假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对身边事事留心,那么学生会对平凡的、熟悉的事物产生观察的兴趣,这样他们会发现身边所有的事物从开始到过程、再到结果全都充满新鲜与奇妙。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生活观察的同时必须要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及时记录、勤于整理的好习惯。

如今的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对各种各样纷繁而至的信息,作为未成年的中学生,怎样筛选和收集这些信息,并分辨这些信息的好坏,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做好信息处理的工作,尽量让学生远离不良信息。例如,教师亲自体验之后为学生提供一些优秀网站的网址、各种文学名著在线阅读及下载的方法、图书检索方法等。学生只有丰富了自己的阅读范围,才能储备好自己庞大的写作“仓库”。

(三)创造新型民主的课堂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写作,还要让学生学会独立修改作文。让他们通过多种练习,提升自主评改的能力。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同样可以运用在作文的评改中,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一直以来的独裁者地位,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教师要改变以往的评改学生作文的习惯,不再根据条条框框的规定给学生的作文打分数,而是应该对学生的作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

其次,放手去做,让学生真正掌握自己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自评、互评,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己写作及评改作文的水平,还可以多多学习并借鉴其他同学的写作之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在发现传统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积极探究和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广泛收集写作素材,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地位,不断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宏雄,解明生,张瑞刚,聂雅丽.试论作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2).

[2]盛伟.初中作文评改方法初探[J].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11(1).

4.对中学写作教学世纪性 篇四

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1995年第1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刊登了陈军老师的一封信,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的讨论,这场讨论虽然已告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远的。陈军老师在信中说:“文章是什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学会写什么样的文章?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我们究竟弄清了多少,还很难说。”事实也正是如此。陈军老师的这封信,以及这场讨论所反映出的由于我国目前写作教学的贫困而给我们带来的对这些根本问题的怀疑和困惑,则是一个严峻而不可否认的事实。面对写作教学中的怀疑和困惑,我们恐怕不仅仅要讨论“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更要进行一场如何走出这个困境的讨论。于是写作教学的出路问题成了我们不可回避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世纪性思考。

一、写作教学现状贫困原因分析

写作教学改革的呼声是很高的,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为什么十几年来我们竟没有走出这个贫困的现状?我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对于写作思维特性的研究还很不够,更没有拿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来。具体表现在:

1.忽视了写作对象复杂性的研究

写作思维的对象是人以及那些直接与人发生着关系的现象和事物。在社会与自然构成的这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庞大的网络中,把一个人作为思维对象简直可以说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思维主体无论如何不能够让思维对象的多维性与多变性尽符合于他的研究与探讨。认识和揭示这样复杂的对象对于成熟的完善的思维机能来说尚且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对于不成熟或刚刚成熟的思维机能来说,其艰难程度就更大了。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现象和事物,虽然熟悉,却难以洞悉其本质特点,更不知如何将复杂的对象条理化,因而总是令人遗憾地舍弃那些有价值的材料,而经验性地胡编乱造,甚至用一些旧的套路去写一些写烂了的老题材。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表象,而没有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实质,总是错误地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纳为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于是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这种提法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不少教师在文章中也渗透了这种观点,可是实际效果如何呢?我们并没有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相反地,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我们却疑惑起来了,难道这种提法就不值得人怀疑吗?有位教师带领学生游览了长城,回校后老师出了《长城观感》的作文题让学生写作,当场不少学生左右为难。有个学生只写了“万里长城长也长”这句话后就搁下笔来了,不知如何接下去。经老师启发,他又提笔写了第二句“万里长城长又长”,又抬头看屋顶了,老师看到他这样为难,再从旁提示,于是这位学生硬着头皮写第三句“万里长城他妈的长”,就低头伏在作文本上了。这事也许有点儿夸张,但反映观察之后仍然写不出作文的现象却是真实可信的。对于这些为数不少的同学,让他们作更多的观察,恐怕也是无济于事的。

2.忽视了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的研究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别的领域中的思维往往可以接触具体可见的事物或实验程序直观地显示、补充、修正和完善思维的整个过程,比如数学的运算可以借助计算机或别的仪器来完成,物理化学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课帮助解决,惟独作文,它既无直观教具,又无公式原理,无论是形象的观照描绘,还是情绪的体验和抒发,或者是思维的酝酿阐述,结论的形式表达,都不能够及时地得到直观的印证,整个思维过程完全是在抽象的情况下完成的。这个特点大大增加了写作的难度。

写作思维过程的抽象性,恐怕是形成学生作文难的最大的拦路虎了,然而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却显得无能为力。在教学中,不少教师是非常相信写作技法的。作文指导课上大谈写作技法:如何选材,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等等,归类分析,很是细腻。他们把这种技法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公式,是解决写作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的惟一方法,可效果如何呢?可以说毫无用处。正因为如此,鲁迅就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说法,他说如果我们一味地相信法,“是很容易陷入徒然玩弄技巧的深坑里去的”。冯亦代也说,一味相信法,“只能误尽苍生,把原来可以造就的人推入深渊”。(《龙套琐语》载《读书》1987年第7期)因此,靠教师的写作技法的讲解,是绝对解决不了写作思维过程的抽象性的问题的。一篇文章由形象要素和思想要素两部分组成,但两者的组合却是千变万化的。文章的形式要适合文章的内容,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这可是个变幻莫测的魔方,这绝不是几个简单的程式可以说明的。

尽管如此,作文还是有法可循的。蹇先艾与鲁迅、冯亦代持的是同样的观点——否定写作技法,同时又说:“至于从实践中来的,从作品和作家创作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方法和技巧,鲁迅并不反对。”(转引自《写作》1984年第6期)换句话说,要写好作文,必须细悟范文,从中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材料与思想的表达程式,这样才能化抽象为具体。鲁迅也谆谆教诲我们:“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却把这些教诲置之于脑后了,凡是模仿的作文,一概斥之为“葫芦文”,而让学生一步登天地“创作”,如此教学,无异于让他们在写作思维的抽象胡同里瞎折腾,写作教学有何成功可言?写作教学如何能走出这个困境?

3.忽视了思维表达的明晰性的研究

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的许多思维过程与结果,是不需要用清晰条理的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要达到“意会”的程度就行了。比如打篮球,如何带球过人,如何投篮,其中也不乏愉快的精神享受。凡是喜欢打篮球的人都能“意会”到,人们称这种“意会”为模糊思维。其实,达到了“意会”这个境界,对于客观事物也就基本上达到了认知的程度,而且,人们对周围世界所采取的许多行动,正是在“意会”了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样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是,写作思维则要求达到“言传”的程度——需要将这种过程与感受用文字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出来。如果说“意会”只是一种较为模糊、紊乱的思维境界的话,那么“言传”就是一种完全清晰、有条理和真实的境界了,而且,写作思维的“言传”比一般情况下的“言传”,其过程与结果应该更清晰、更有条理、更充分、更有逻辑性。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对中学写作教学世纪性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5.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初探 篇五

导言

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的体现,也是英语的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在写作方面,学生能就课文内容作简要的改写;能根据提示,在25分钟内写出100个词左右的短文,意思表达正确,基本语法和常用句型无严重错误;能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填写简单的个人履历表等。书写格式、行文及常用语等无严重错误。新课程标准对英语写作也有明确的界定:即学生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等;能比较详细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或感情;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评述他人的观点,文体恰当、用词准确;能在写作中恰当地处理引用的资料及他人的原话;能填写各种表格、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用语基本正确、得当;能作非专业性的笔头翻译;在以上写作过程中做到文字通顺,格式正确。自从恢复高考以来,写作的内容、形式不断变化,分数亦不断拔高,这既充分体现了大纲精神,又对教学产生了明显的反拨作用,写作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SEFC也特别强调英语运用的重要性,并安排了大量的写作材料。而且写作的水平的提高能带动听说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阅读水平的培养。运用正确流畅的英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文化科技交流是二十一世纪人才整体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所有这些都表明在中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的能力是尤为重要的。

一、严峻现实

从历年高考結果来看,学生的听读技能在逐年提高,而写作技能却停滞不前。许多学生甚至谈写色变,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当前英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十几年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曾对学生在写作方面出现的典型错误作了认真分析,这主要表现在:

1. 审题不认真,偏离主题。如:没有正确理解写作的提示要求。人称经常用错。

2. 抓不住写作要点,文章内容混乱。

3. 用词不准确,受母语干扰严重。如:汉语式表达方式比比皆是;常用词拼写错误严重;关键词用错;好多考生把关键词,尤其是句中的动词用错。

4. 语言基本功差,语法错误严重。如:时态、语态错误;句与句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词语;句子结构错误,语序不当;句子类型单一,用词呆板。

5. 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如:字母大小不均,难以辨认;不会按移行规则移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

二、教学反思

痛定思痛,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糟糕表现就像一支晴雨表,清楚地标示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薄弱。反思平时写作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有简单化、机械化和片面化的倾向;不少学生存在麻痹大意、粗枝大叶的毛病。

(一)、教师在教学中对写作能力重视不够

在新编教材SEFC中,写作内容是依据各单元话题,散插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往往成为对话与阅读教材的附属部分。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实践,也就是学生吸收知识的过程,或没有保证学生实践的时间和量。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形式普遍存在,学生单选题做得多,写作练习做得少,有的学校的英语写作教学更是留于形式,没有认真开展。教学工作没能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造成学生写作思维不活跃的结果。

(二)、教师的指导性、针对性不够

教师对写作的专项训练指导不理想。词语在句中的使用,句子结构和语篇知识,学生循序渐进的实践活动等都没能得到保障。中学六年的英语教学,语法结构、词汇知识、句子层面和篇章层面的知识在课本里本来都有较系统、完整的体现,学生在完成六年的中学学习后参加高考,在英语的写作知识的考查应用本不应该不存在困难。但目前不重视写作训练的现状普遍存在,更别说教师对写作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了。

(三)、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

不少学生认为,写作是“写得来,但写不好”的试题,没有予以重视。误以为写作水平的提高无非在于多写几篇,他们没有用英语记日记,记笔记的习惯,写作时常用中文构思再译成英文,很少找范文进行仿写,写作时畏难情绪重,或麻痹大意、或粗枝大叶,写完后自己连看也不看一眼,更不用说去注意修改了。而且不注意思考老师对自己的作文的修改和评注,因而就不能主动去反思并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此外,缺乏必要的科学写作训练也是造成英语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指导原则

笔者以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可以百花齐放,但其基本的操作程序必须包括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写作阶段和修改阶段。无论学生每周是按照中学英语教科书每单元最后一课中写作的要求,或者练习册中的写作图文材料,或者教师布置的题目做一篇作文,都应该按照这三个阶段去练习写作。这三个阶段相互照应,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协调活动贯彻始终。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分析、掌握材料,形成写作提纲。具体内容包括:阅读、分析有关材料;交流观点;圈定要点;拟出写作提纲。笔者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是采用下列方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首先,教给他们如何扩大词汇量和英语惯用法;其次,教他们掌握英语基本句型,尤其是动词句型;接着,教他们动笔前如何分析材料、审题;再次,教他们利用已知的知识背景,用不同的词和结构表达思想;然后,教他们如何评品一篇作文和教他们阅读时记笔记。上述每一件事都是由学生完成的,能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决定学生该干什么,指导学生如何干,纠正学生的错误。

(二)写作阶段

写作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文字写作实践。这一阶段的具体内容包括:拟草稿;自检错误;推敲文字然后初步定稿。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力戒“速胜论”。在英语教科书中,写作是按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层次来练习的。因此,教师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的技能,逐级提升英语写作水平。写作阶段的顺序一般是这样设计的。

1.控制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作活动,自由写作的机会较少。应提倡模仿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所写的东西。例如,可以让学生按不同体裁和主题整理一些范文,看他们如何组织写作,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子,从中学习一些写作技巧;还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语句排序、填空练习或解答问题,用适当的词句把这些答案重新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2.引导写作(Guided 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有一些创作自由,但教师还应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议定若干写作提纲,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作文。近年来,高考中的“看图作文”类型的“写作”考题实际上即属于引导写作的范畴。

3.自由写作(Free writing)。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写作,他们可以写自己喜欢的主题。最好的办法是要求学生每天用英语记日记、写信等,他们可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也可每天定一个统一的题目(如My favorite...等),让学生写。需要说明的是,开展这种活动最好要求学生有一个专门的自由写作本子,定期上交教师批改。这样写过后,学生可对照检查自己前边的写作,看自己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三)修改阶段

修改阶段是反馈机制下的一个开放性过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师生信息互动,使学生的作文逐步完善。具体包括:学生自改、互改;教师面批或全批;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错误编写的《错误集》,然后对文章进行多层面的修改。学生的英语写作应有教师的审阅和评价。看拼写和语法结构;看表达的思想及表达方式;看对材料的分析是否正确、有新意,文章是否切中题目,等等。

俗话说:“文章不怕千遍改。”修改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求学生的基本修改有四项:一是检查体裁,看文章的格式布局、开头和结尾用语是否正确;二是检查要点是否齐全,字数是否符合要求;三是检查语法是否有错误,可建议学生写作时参考教科书或一些有关语法资料,或者向他人求教;四是检查拼写、大小写、标点符号及词形变化是否正确,行文是否流畅,语言是否丰富,对于文章的评判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推荐教师对学生习作进行当面批改。因为面批更能体现因材施教;面批能培养师生感情,树立学生自信而且面批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上见效特别快。

作文经教师审阅后,学生还要继续修改。这样反反复复练习的机会就多,而且每循环一次就是一次提高,一次升华。这种方法,比不断地让学生写新文章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理论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便不断地由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分层、分步英语写作教学正是运用了这一原理,让英语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从而有目的地提高交际能力,培养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渐进主义(Progressivism)

渐进主义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主张学习外语要以信息源为内核,教师通过过程定向(Process|oriented),使学习者投身真实的外语环境中,根据个人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交际能力。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探索、归纳,从而内化语言再外化为交际行为,学生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评价。控制-引导-自由写作教学模式正是在渐进主义这一原理的指导下,教师通过首先抓基本功训练,控制性的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然后引导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较通顺的短文。最后放手让学生自由写作,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三)系统论

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写作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听、说、读等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大系统。英语写作是由英语词汇、句型、语法及其写作手法等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如何将写作教学与听、说、读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共同构建一个有机整体,也是本文拟将重点阐述的问题之一。

(四)控制论

控制论方法主要是导入反馈机制,从“功能”方向寻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反馈是教师保证和控制被控制对象(学习者和英语习作)按一定目的(主题表达要求)达到最优状态的主要手段。控制就是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为系统的输入。

(五)主体教学论

主体教学思想认为在现代教学中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扮演“导演”的角色,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裁判员,而不是“演员”,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课堂上的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练习,教师从旁加以指导,随时帮助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学会逐步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从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写作教学也应该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

五、写作模式

有以上教学理论为基础,笔者大胆地在教学中按照控制-引导-自由写作的教学模式分层、分步地进行写作教学。总结出如下一些有用的写作教学方式,供大家参考。

(一)、L、W、S、P(Letter ,word, sentence, passage)渐进式

Letter的训练旨在规范学生书写时的大小写、标点符号和整洁的卷面。这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的一个方法。 单词(word)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单词的拼写和用法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生的写作作业中,单词拼写和动词用法错误最多,各占错误中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短文由句子构成。教学大纲要求中学学生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高,鼓励学生学好比较简单的句子,少用复杂的从句,多用简单句。句子结构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动词的用法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强调每个句子有一个有时态和语态变化的动词谓语。动词是句子的灵魂,不少学生常常会错用英语的时态和语态的变化。除了单句的练习,短文写作训练也要漫漫开始进行。SEFC教材有一系列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材料,从句子到段落、篇章,循序渐进。高一上学期主要是连词成句、句型转换、改写等。高一下学期以短文填词为主,也可以对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练习。高二增加连词成句、连段成篇、看图作文等创造性的练习。教师要认真分析SEFC教材中的写作练习材料,有计划,有安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SC写作法(即Sample + Copy 写作法)

美国学者格雷夫斯说过:“孩子们是通过学习榜样(范文),亲身实践来学习写作的。”模仿是初学者的捷径,是符合认知规律的。SEFC教材的WRITING一课中有不少填词成篇的练习,他们就是很好的范文,教师应要求学生注意模仿。写短信、日记,改写,看图作文等练习,学生思考,或口头作文,或写作。教师抽样检查,集体讲评,示以范文。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如何写,自找错误和不足,自我对照,提高写作能力。

(三)、KW写作法(即Key Words写作法)

根据英国语言学家L. Galexander的“不要鼓励学生犯错误”的观点和英语的习得规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地将Key Words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造句,连词成句,再让程度较好的学习边看黑板边将整个故事串述成文或者师生共同串述一遍。最后要求学生将整篇短文写出来。教师还可以利用本课或本单元出现的生词词组编成故事,用英语说一篇,然后按故事发展顺序给学生key words,可以呈现在黑板上或幻灯片上,让学生去写作。

(四)、TS写作法(即Topic Sentence写作法)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找主题句(Topic Sentence)。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每个段落中的主题句加上适当的连接词将课文主要意思串连成一篇浓缩的行文连惯的摘要(summary)。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先划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句,作为概述或缩写的内容要点,为缩写构建合理的框架,对程度差的学生,教师可作适当的揭示或给予适当的连接词;也可以是教师给予示范概述课文主要意思,然后让学生一个个复述,最后要求学生写出80-100词的短文。

(五)、QP写作法(即Questions + Patterns写作法)

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设计出一定数量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就是阅读课内容的Summary,在每个问题或每几个问题后必须给学生提示(如句型、连接词等)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对句型复习训练,熟悉所学过的句型,有利于学生对句型起到熟能生巧的作用。

(六)、TD写作法(即Topic Discussion写作法)

语言的发展证明,书面语是从口语中发展来的,口语是书面语的基础。英语学者布里顿(J. Britton,1970)根据多年研究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法往往是他们写作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在教授写作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和丰富其口头表达的技能,口头表达技能提高了,写作技能也会随之提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给topic就是让学生进行谈话,使用新学的和已往掌握的语言材料表达思想,是一种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活动。

(七)SS写法(即Similar Story写作法)

这一训练旨在扩展学生思维。通过从限制性写作逐步过渡到自由写作,巩固和升华学生在以上训练中获得的成果,使其写作逐步从模仿、套用、过渡到创造性的写作。在上完一课之后,可以布置学生写一篇类似体验的文章,题材可以是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周围熟悉的人的经历,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种写作训练形式都有它特殊的作用和意义。通过以上几种写作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和水平都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六、融会贯通

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写作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听、说、读等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大系统。笔者在十余年的教学中,将写作教学与听、说、读的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共同构建了一个有机整体。在教学各类文体课文时,巧妙地进行相应题材和体裁的写作训练,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从遣词造句入手,循序渐进,分步推进

听、说、读、写、都离不开句子,文章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要提高写作能力,首先,必须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掌握基本的句法,词法以外,重要的是创造条件多练,在练中熟悉词汇的用法,掌握句型。

1.背诵课文中的重要句型

先通过模仿,逐渐学会灵活运用做到举一反三。以高一(下) Unit 21 Karl Marx L82为例。在学习文中句型“In fact, his English in one of these articles was so good that Engels wrote him a letter and praised him for it. ”后可以让同学模仿该句型用so ... that造以下句子:

1).她学习如此努力以致她的父母都表扬了她。

2).风很大,以致许多树被刮倒。

3).这本书如此有趣以致我们还想再读一遍。

又如同学在学了句型 “Marx gave some advice on how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后,要复习并归纳出与advice相关的词组及用法,并能模仿造句。如:

a piece of advice give sb. some advice follow / take one’s advice ask for some advice on sth. do sth. on/by one’s advice advise sb. (not) to do sth. advise sb. (against) doing sth. advice + that clause (should)do

2.要能改变句中的划线部分,造出新句

比如学了文中句型: “He found it important to study the situation in Russia.”后,先要弄清这句子的基本结构,然后,要改变句中的划线部分。即改变句中的谓语动词。再造出以下相类似的句子来。

1)、She feel it her duty to help him with English.

2)、He think it no good arguing with her.

3)、The workers made it clear that they have finished the job.

3.做句型转换练习,学会一句多译。

如:在“ He was forced to leave his homeland for political reasons.” 句中“was forced to leave”可用“was obliged to leave;was made to leave;could do nothing but leave; had to leave;had no choice but to leave” 等替换。

又如:学了句型“As soon as she saw it she realized her mistake.”后,应让学生知道该句型还有以下表达法。

1).On seeing it, she realized her mistake.

2).At the first sight of it, she realized her mistake.

3).The moment she saw it she realized her mistake.

4).As soon as she caught sight of it, she realized her mistake.

5).No sooner had she seen it that she realized her mistake.

经常做句型转换练习,学生一定能拓宽思路,做到高瞻远瞩,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

(二)、融写作训练于课文学习的各个环节

1.在理解熟悉课文内容阶段进行听写训练。方法有:根据课文回答问题,串联答案成课文梗概;听写七个句子左右,然后调整句序,组成短文;听写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由课文改写的短文。

2.在课文重点词汇学习阶段进行造句训练。方法有:模仿书上句型造句;模仿范文造句 ;选词造句连句成文等;写作训练从词法、句法知识入手,结合课本里的重点单词、短语,进行五种基本句型的造句练习。例如:

1).S+V→ The result will come out this evening.

2).S+V+O→ She likes English very much.

3).S+V+P→ The peasants’ life got even harder.

4).S+V+O(I)+O(D)→ Mr Brown told us an interesting story.

5).S+V+O+C→ You should keep your things clean and tidy.

3.在复习巩固课文阶段进行缩写,扩写,改写,仿写等训练。这样做既有利于巩固课文中所学的有用的词汇、短语、句型及背诵课文,又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的系统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地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写作能力,一举多得。具体做法如下:

1)缩写:新教材所选的课文题材广泛,体裁丰富。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些有利的因素与条件,进行写作训练。可以这样做:先对课文做好充分预习并根据内容找出关键句,从中划出关键词,然后根据关键词来复述课文,最后把复述的内容写下来。

2)扩写:一般不是扩写整篇课文,而是扩写课文中的某个章节或某个内容,比如学了“Madame Curie”一文后,同学们可以以一个看到玛丽居里的小女孩来描写玛丽居里的外貌,要求写她的身材、鼻子、眼睛、头发以及穿戴等等。

3) 改写:原文的基本意思不改变。比如:学了高一下Unit 18 L69 & L70 “The Lost Necklace”一文后,要求学生从剧中不同人物的角度,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将这出小短剧改写为170个词左右的一篇叙述文体短文。通过对课文的改写,不仅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口气讲述并写下每单元第一课的对话内容。

4) 仿写:英国著名作家斯蒂文森谈学习写作的经验时说过,学习写作除多练以外,还要多模仿.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中有很多是从英文原著改编而来的,有童话,寓言,短剧故事,小说节选,书信,日记;也有名人轶事,史地知识,科普文章;还有应用文,记叙文,论说文等。总之题材广泛,体裁多样,都可作为练习写作的范例。我们每讲到或复习到不同类型的课文时,就要求学生写一篇类似的短文,并对短文内容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学了“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 ”一文后可以仿写“How I learned English”。有时还可以找一些不同的内容,不同应用范围,不同格式的短文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有课文,范文作为模样来模仿,学生有规可循,可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重视语篇分析,提高写作教学质量.

我国传统中学英语教学仍比较侧重“句”而不是“篇”,强调“语法”而不是“语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则需要将语篇分析纳入课文教学中。所谓语篇分析教学是一种从整体到部分,自上而下的教学方法,即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关系,然后分段找出思想和重要信息。再把一些长句和难句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进行语法分析和训练,从而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语言现象所表达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建构连贯语篇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讲授“Reading Comprehension”课文时,应把教学重点用于帮助学生了解对语篇理解起重要作用的知识(照应Reference替代 substitution.省略 Ellipsis 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 连接关系Conjunction)等,比如利用“连接”、“省略”和“替代”可以帮助学生就语篇连接词和语篇的时间,空间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以理清语篇脉络,摄取语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判断和推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能。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正确认识了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各个阶段,注重写作培养和训练,先易后难,分层、分步,坚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特别是从高一年段起,应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写作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多种形式,多方面内容进行写作练习,以期达到能用英语写作表达思想的目的。实际教学经验证明,学生用英语进行写作的能力完全可以培养并提高的。

后记

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分析了中学生在写作中的种种迷茫,反思了当前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参考了众多写作教学的理论和流派,探索出分层、分步地将写作教学与听、说、读等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控制-引导-自由写作的教学模式。以期能较大程度地提高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水平。

参考资料

1.Halliday,M.A.K.(1973),獷xplorations in the Functions of Language, London : Edward Arnold.

2.胡春洞、王才仁主编,王才仁著:《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版。

3.王初明著:《应用语言心理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Nation,I.S.P.(1995), Teach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ellington: ELI Occasional Publication No.15.

5.刘润清等编著:《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测绘出版社1988年版。

6.查有梁著:《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与教育科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7.戴军熔著:《中学英语写作初探》,载《中小学英语教学》第10期。

8.江坤才著:《教学模式与教育科研方法简介》,无锡市教研中心,197月。

9.胡春洞 王才仁主编:《英语写作论》, 1995年

10.马宗周著: 《高中英语作文课初探》,青海乐都青海铸造厂中学,中小学外语教学(九四年第二期)

6.对中学写作教学的世纪性思考 篇六

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1995年第1 期《中学语文教 学》上刊登了陈军老师的一封信,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的讨论,这场讨论虽然已告 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远的。陈军老师在信中说:“文章是什么?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会写文章?学 会写什么样的文章?这些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我们究竟弄清了多少,还很难说。”事实也正是如此。陈军老 师的这封信,以及这场讨论所反映出的由于我国目前写作教学的贫困而给我们带来的对这些根本问题的怀疑和 困惑,则是一个严峻而不可否认的事实。面对写作教学中的怀疑和困惑,我们恐怕不仅仅要讨论“中学生应该 写什么样的文章”,更要进行一场如何走出这个困境的讨论。于是写作教学的出路问题成了我们不可回避而且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世纪性思考。

一、写作教学现状贫困原因分析

写作教学改革的呼声是很高的,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为什么十几年来我们 竟没有走出这个贫困的现状?我认为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对于写作思维特性的研究还很不够,更没有拿出相应 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来。具体表现在:

1.忽视了写作对象复杂性的研究

写作思维的对象是人以及那些直接与人发生着关系的现象和事物。在社会与自然构成的这张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的庞大的网络中,把一个人作为思维对象简直可以说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摆在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 是:思维主体无论如何不能够让思维对象的多维性与多变性尽符合于他的研究与探讨。认识和揭示这样复杂的 对象对于成熟的完善的`思维机能来说尚且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对于不成熟或刚刚成熟的思维机能来说,其艰难 程度就更大了。正因为如此,学生对于社会、家庭、学校中的一些现象和事物,虽然熟悉,却难以洞悉其本质 特点,更不知如何将复杂的对象条理化,因而总是令人遗憾地舍弃那些有价值的材料,而经验性地胡编乱造, 甚至用一些旧的套路去写一些写烂了的老题材。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只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表象,而没有看到学生写作内容空洞的实质,总是错误 地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归纳为学生缺乏生活的体验,于是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积累生活素材。这种提法由来已久,时至今日,不少教师在文章中也渗透了这种观点,可是实际效果如何呢 ?我们并没有走出

7.浅谈中学语文写作有效教学策略 篇七

一、积累素材

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 对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中学生写作感到畏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写什么。“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素材是写作的“活水”。中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能力, 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观点, 从写作的角度来说, 他们缺乏的是对某个事物的典型特点或者具体生动细节的表达。而这与学生的观察离不开。对此, 笔者在教学中, 从观察的角度出发, 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 进而形成感悟;或者引导学生去实践, 发现生活, 积累、感悟等等。

如:笔者在教学中,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在观察中抓住某个事物的特征进行联想、细节性的表达等等。以春天为例, 笔者带领学生去田野踏青, 让学生自行的进行观察, 并着重选取一个事物进行细致观察、拓宽, 积累素材。诸如:春天田野是绿油油的一片, 进而可以联想到季节性的自然变化规律, 再有利的抓住春天“生机勃勃”“活力”等显著特点进行表达, 可以是花、草、树木, 也可以以春天的事物来比拟人等等, 不断的观察, 通过观察积累素材, 确保自己有东西可写, 从而为写作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二、掌握修辞技巧

修辞是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有着美化写作的作用。巧妙地运用修辞能够给予写作语言上规范、准确的同时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更容易吸引读者, 彰显文章的魅力。基于学生的角度来说, 掌握修辞的使用, 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在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中, 对于修辞, 教师更多的是采取案例教学法, 即:选取优质范文让学生进行模仿、背诵, 对于范文中的修辞很少去特别的指出和教导, 从而让学生对于修辞的使用更多程度上的是“死搬硬套”, 不能够让文章彰显其本有的文学气息。甚至, 不少学生开始漫无边际的运用修辞, 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表达作用, 反而让写作失去了语言的优美。鉴于此, 笔者认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修辞技巧, 适当地运用修辞知识, 减少“丰富”修辞的使用, 变简单为巧妙, 增强写作语言的感染力。

如:引导学生运用朴实的修辞来代替成语的繁复运用。以春天主题系列的写作为例, 让学生少用“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等成语, 可以运用一些小的词汇进行修饰, 诸如:风轻轻地拂过树梢, 平静的河面漾着圈圈涟漪, 我不禁张开双臂, 任风抚过我的每寸肌肤, 暖暖的, 痒痒的, 舒服极了。这样, 以简单的修辞改变套路性的成语或者句式模式表达, 细化自我感触, 增强语感感染力。

三、情感融入

文章之所以有魅力, 更多的是其中的情感感人。新课改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 表达真情实感。”写作的初始便是让学生对自我真实情感的表达, “我手写我心”, 将自我的真实情感融入进去, 才能够活化写作, 感动读者。中学生是情感丰富的最佳阶段, 但是面对繁复的社会他们不知道从何着笔。鉴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笔者认为, 教师更多的应选取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进行引导, 即:运用贴近学生的生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同时也便于学生融入情感, 进而更真实的表达、讲述, 强化写作的感染力。

如:笔者在教学中采取半命题的方式来为学生规划一个相对开阔的范围, 让学生就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等进行写作, 诸如:难忘的……;那次……之后等等。让学生自己去回忆, 写作, 同时, 笔者辅以要求, 即:要写自己最真实的内容, 不需要过多的运用成语去修饰。这样一来, 学生就会以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和讲述, 从而这看似语言平凡的文章自然也就融入了情感。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情感融入之后, 再循序渐进的延伸写作教学内容, 逐步的让学生形成主动写作的良好习惯。

总的来说, 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自我内心深处的需求进行探索性的发现和表达。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 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固定、限制性教学, 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素材积累、掌握一定的修辞使用技巧等等, 敢于表达自我真实的情感, 以真实来充实文章的灵魂, 以真实来感染读者等等。从根本上促使学生升华自我写作, 最大化的提升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写作是其重要内容。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 写作一直是学生畏惧的学习内容, 更是教师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 中学语文写作没有科学系统性的教材, 教师都是结合自己的写作教学经验进行传导, 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有效的教学体系, 写作教学的内容也不能够融会贯通的衔接, 不利于学生对写作的把握和学习, 反而觉得写作学习是复杂的。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 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凸显, 教师应以生为主, 采取一些切实的策略来提升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 确保其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8.中学写作教学策略 篇八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形象地说明读是写的基础,可以促进写的提高;写是读的发展和归向,是对读的效能的检验。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不仅有助于对语言的认识,更有助于形成英语思维,克服汉语思维的干扰,在写作中,根据英语思维或者语感来遣词造句。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须充分按照语言学习规律,科学地向学生输入语言材料,点拨写作思路、文章结构、词汇运用技巧等,让学生以课堂阅读所学为基础,真正明白如何谋篇布局、巧用词汇,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基于文本阅读的英语写作教学

《英语(新目标)》(Go for it!)教材Self Check部分任务型阅读文章旁有“Learning Strategy”板块,单元教学每到此处,都是继正文Section B教学后的阅读策略学习或作为写作教学的延伸。如能处理好此部分教学内容,则是对教材单元话题的深刻领会和教材资源的深度开发,对学生读写能力的积极培养。反之,则是教学资源的流失,教学策略的缺失,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无视。下面,以《英语(新目标)》九年级Unit 6中Self Check部分的阅读文本“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为例,探讨基于文本阅读的写作教学。

1.挖掘教材语言素材

学生写作时最大的困惑是词汇贫乏,思路偏窄。由课文题目可知,food一词应为该课的核心词。因此,课前授课教师一直循环播放歌曲“Food, glorious food.”,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词汇。上课伊始,PPT上出现学生熟悉的、陌生而易学的相关词汇,如 fruit, vegetables, nuts, biscuits, candy, cola, fast food, burnt barbecued food等,授课教师运用 How, How often, why等疑问词,由疑问词构建出句子和简单的语段,直指课文核心内容,为学生形成自己的语言做铺垫,可谓匠心独具!

课至中段,当授课教师谈及自身的饮食习惯时,向学生出示自己的“健康档案”,以实例揭示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呼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呵护健康,并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饮食和锻炼习惯,提出改进措施。此时,教师及时把教材中的关键词汇列于黑板,方便学生使用教材中的语言素材。

通过以上两环节的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回顾了教材中的素材,同时又围绕主题做了相关补充,为学生进入写作做了素材准备。

2.提炼教材结构层次

阅读文本本身提供了大量信息,文本中的词汇、短语、句型是写作的语言素材,是文章的血肉。此时,学生需要的是可以搭建起自己文章的“骨架”。因此,理解文本的写作思路,提炼主干语言结构是阅读成功走向写作的基本保障。阅读文本是一篇对话式的阅读材料,采用总—分结构撰写。文本首段“How important is keeping healthy to you? A group of young people got together to discuss this question. Heres part of their discussion.” 寥寥三句,功效各异。第一句揭示写作主旨;第二句表明写作内容来源;第三句示意写作基本框架。至此,文本结构一目了然。由于文本材料为对话文体,学生的写作基本框架须在教师启发下完成。

3.搭建教材写作框架

(1)构建Mind-map,理解教材

基于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对课文的初步理解,授课教师请学生找出描述Peter, Laura, Tony饮食习惯的关键词,并板书要点如下:

Peter: stay healthy, taste good, cola, to eat meat that is well cooked, a little burnt

Laura: healthy food, take care of, stay away from, never eat meat, instead

Tony: prefer not to do, food that is fried, meat or fish, have a good balance

(2)运用Mind-map,活用教材

基于上述环节的铺垫,学生回归课文。从第二自然段起再读课文,并完成文本重构后的三个小篇章(见图1),使学生对课文进行重新概括和编码。

看似一个普通的首字母填空题,但要完成这三段文字,学生必须对课文中长篇幅的对话深刻理解,领会对话主题,抓住关键词汇,进而经理解和内化转换表述形式。此环节类似于多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常用的Retell形式。但不同的是,该课堂上所用的改写课文表述环节,隐含强烈的篇章逻辑意识和语用意识。有关Peter, Laura, Tony的三篇小短文包含了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法(定语从句)结构,并在遵循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很好地对大篇幅的对话进行了概括和综合,活用了教材中的语言。

(3)梳理写作思路

然后讨论梳理出改写后的记叙性文本写作思路(见图2)。

(4)重构写作框架

学生在深刻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于该话题的写作已“有话可说”。此时,教师讲解如何建构完整的写作框架成为必需。接着,授课教师再给学生看的文章是那么的熟悉(见图3)!因为,它基于上述一个个的渐进环节和厚实的教学铺垫,它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作品!

(5)形成个性习作

读懂了,读会了,就得趁热打铁,加深学生对语言的印象。此时,除基本框架结构外,授课教师要求学生恰当地使用连词、各类修饰词(在图3中已用圈号和下划线标注),同时,提供某些句型结构,如:Its good/bad to ...; Not only ..., but also ...; Besides these; Its important for ...;and so on.这时,授课教师出示自己的“健康档案”(该教师偏胖,健康状况不太好),对写作中的高频词汇和句法做补充,如:result of the medical check, concern little about health, theres something wrong with, keep balance of diet, Im sure ..., and so on, 让学生以书面形式陈述,给教师提出日后康复建议。endprint

基于上述各环节的学习,经小组讨论后学生的写作框架很快形成:

第一段(General ideas):总说教师的体检结果;

第二段(Details):具体描述存在的身体问题及产生的缘由;

第三段(Conclusions):提出建议。

通过上述层层递进式的基于文本阅读的写作教学,多数学生对如何谋篇布局有了认识,在写作模板和词汇的帮助下,英语写作已不再棘手。当然,对词句的运用技巧,在于教师的引导,也取决于学生平日的积累。

三、重构基于文本阅读的写作教学的主要途径

1.选择教材内容,挖掘话题内涵

用于写作教学的课文材料必须是学生有生活体验的、有话可说的文章。只有教师具备捕捉话题内涵的敏锐性,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并恰当补充对学生写作有启发的同话题语言素材,以帮助学生写出有一定语言内容和意义的文章,使教材内容达到最大化的运用。

2.梳理文章结构,搭建写作框架

阅读教学经历快速阅读等环节后,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整体的感知。然后再对各个段落(部分)进行细致学习,最后有机地串联起各个段落,让学生对文本内涵有更为深刻的整体理解。对各段落的理解,可通过概括段落大意、寻找各段落的主题句和关键词等方法展开。只有通过对片段的深入剖析,才能使学生全面理解阅读材料,领会文章的主要观点或故事情节,使文本材料易于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宏观上整体把握教材的结构框架与思维脉络,帮助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搭建写作框架。

3.运用各种活动,实现读写结合

写作课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师无法创造语言本身,但可以创造性地教语言。当学生不能正确地搭建语言结构时,教师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活动,如连词成句、造句、改写、仿写、缩写、扩写等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还可通过寻找课文段落主题句、文章中心句、写提纲、写初稿、列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形成写作框架。写作前期,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挖掘题材,训练发散性思维以及如何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等。写作中,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紧扣主题、运用好语言的衔接和过渡等写作技巧。文章修改时,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如何修改语法、用词的错误,并在表达上加以润色等。只有这样,阅读才能从语言和信息的输入转变为语言经学习内化后的输出,阅读的意义才能得以最大化。

四、结束语

上一篇:教育评价实践论文下一篇:幼儿园中班年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