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成语故事

2024-12-16

以德报怨成语故事(精选9篇)

1.以德报怨成语故事 篇一

我的育人故事

曹文杰

时光荏苒,一晃我从事教育事业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回想自己经历过的这许许多多个日夜,有辛酸,也有喜悦。但这几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清楚地认识到,身为教师,对每个学生都应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位教师都要用注重德育的作用,去培育学生健康成长,这是我们的天职。

几年前,我刚来到这所学校教学任教,刚刚毕业的我,初进教室,显得有些稚气。然而,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教室里捣乱的学生总是影响我的课堂、影响我的心情。

张某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个,被誉为班级里的“活宝”、“捣蛋大王”,学习成绩差、扰乱课堂秩序是家常便饭,在我的课堂上表现得尤为恶劣,开始时还收敛些,趁我不注意的时候用废纸团成个纸球,偶尔打这个学生,偶尔打那个学生,有时与周围的几个学生窃窃私语,影响整个班级的课堂秩序。我第一念想就是把他揪到办公室,好好训斥一番,情绪激动的我直接把张某揪到办公室,教室里也因为我的离开乱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这是我事后知道的)。在办公室里,我火冒三丈地狠狠训斥他一顿,他却在那无所事事,等我闭口后头也不回地走出教室,我心里的委屈还没来得及溢出,主任急匆匆地进来让我赶回教室,此时的我回到教室,所有的教学计划都被打乱,整节课的效率低下,学生们对我的评价也因此走低!

我课下再次把张某叫到办公室,但由于情绪没有稳定,我比上次更暴躁,我说“我要请你家长过来!”,只见他无关紧要的回答“你难道不认为请家长是你最无能的体现吗?”,我被这句话噎得哑口无言,张某仍针锋相对“老师,你为什么发脾气,难道仅仅因为我与周围的同学交头接耳吗?你真是为了我好而教育我吗,还是为了我不扰乱课堂或者是不影响你的工作而教育我?”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独自留我在那发愣。

此后的几天里,张某的话时刻回响在耳畔,我对他的话似懂非懂,也对自己进行了反思,想想那天的对话、想想最近的教学情况,我意识到我对学生尤其是张某的教育存有私心,首先我训斥张某不是从张某的利益角度出发,而是为了我的课堂,甚至是为了使他不影响我的心情。在后来几节课中我也明显感觉到了学生对我的偏见,就在这时,另一番景象呈现在我面前,同样的办公室、同样的一个学生张某,只是换了一个教师,教师仍然是训斥着张某,但张某耷拉着脑袋,明显一副愿意受教的模样。心中的疑团把我困惑住了,同样的训斥、同样的手段,为什么放在不同的教师身上会有不同的结果,我迫不及待地去取经,那位老教师只是微笑着说“信任”二字,然后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希望我能自己琢磨透。仅仅这两个字,难以理解,在以后的几天里,我时时观察那位老师的一举一动,有他的课时我去旁听,通过对他的课堂过程、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分析,与我的并没有多大异同,唯一不同的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学生的反应不同,这时我偷偷看了张某一眼,很明显可以看出他在竭力克制自己不要做小动作、不要扰乱课堂,我为这一幕很震惊。课后我找了几个平时乖巧、听话的学生谈心,想从他们身上探索答案,最后终于知道了学生们对那位教师的评价,学生们都普遍信任那位教师,他们就普遍地认为那位教师做的任何事包括批评他们都是为了他们好,张某几乎放出话“X老师是为我好,即使他打我也是为我好。”

从此,我终于明白了何为“信任”,意识到了师生间“信任”的重要性,信任是促使师生间有效沟通的桥梁,是联系师生间关系的纽带。我也尝试着与学生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万事开头难、凡事需要循序渐进,在我的课堂上,我尽量以微笑面对学生,尽量把我的关注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多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在张某等学生扰乱课堂纪律时我会给他们微带严厉的眼神以警示,这明显发挥了作用,他们会暂时的安分守己,这可是一大进步,学生们似乎对我的课堂更有兴趣,张某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过失。趁热打铁,课下我会利用自由课、自习课的时间多在教室里走走,与学生交流、谈谈心,谈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各种困难,尽力以谈话来探索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我想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他们的伙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不仅对我没有了敌对的态度,反而渐渐接纳了我,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知己。我也渐渐的明白学生肯定会犯错误,老师的心态和处理方法尤为重要。但道路不是平坦的,在这期间张某等人有时还会惹我生气,可我已经会处理这种问题了,事情出来后我会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找张某谈话,渐渐他也能够接纳、理解我了。

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位于主导地位,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德育作用,在角色扮演中,传统的授业解惑者的角色已经不能适应当代教育界的形式,教师更应当是学生的长辈、朋友。冰心说:“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对学生的爱是永无止境的,通过爱建立的信任的桥梁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会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信任不是盲目地,与学生间的信任不是建立在一味的迁就学生的基础上的,教师一定会批评学生,运用各种技巧批评学生不但不会学生反感,更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好教师不仅仅是你对学生好、学生说你好,真正的好教师是你批评学生,学生仍然说你好,做到这种程度的关键在于建立德育的良好机制!

2.以德报怨的近义词及意思 篇二

豁达大度( 注释:豁达:胸襟开阔;大度:试题大。形容人宽宏开通,能容人。

以德报怨( 注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隐恶扬善( 注释: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意思:

以德报怨,汉语成语,意思是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成语故事:

3.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作文立意 篇三

我赞同论语中“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观点。世上许多恩怨,是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若是让我以德报怨的话,我想我不是圣人,所以,最好的方法,便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血淋淋的历史堆积在每一代人眼前,日本曾对中国做尽了丧尽天良的事情,即便已经改朝换代,进入新时代,那些已成过去,但历史书上的每一幕,无不把那些染满鲜血的头颅,日本人手上拿着的镰刀,是刺进孩子心脏的罪能祸首,历史的影子我们无法摆脱,即便如今,面对着日本人,仍没有以德待其的想法。中国是一个倡导和平的国家,但也不代表可以接受一切,当别人用枪口指向我们时,仍然劝诚其回头是岸。但我们也无法再去追究什么,毕竟过去了。这并不代表"德”是处理一切”怨”的最佳方法,你以德报怨,而他人并非如此,在利益面前,你我都不是善人,唯有报之以直,才能解决问题。

当他人伤害了你,你报怨以德,劝诚他人苦海无涯,回头是岸,这种人存在世上的机率是非常小的。据科学家统计,两个人关系闹掰后再次和好的几率小于百分之五十,这是为什么?因为真实生活中,有些伤害造成了,便是无可挽回,可以当做陌生人,但也无法再对其施之以德。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圣人,无法把心总调整到可以宽恕一切。

还记得,当年中日在钓鱼岛事件上,双方僵持了多久。日本,是中国不可饶恕的国家,就像叙利亚无法饶恕美国一样,是因为,那些明码标价的叙利亚少女;是因为趴在枪口下的孩子,是因为夹在座墟的中的人们。一切一切呈现在眼前,如何以德报怨?若其他国家向我国开炮,我想我国定不会先报之以德吧。

4.做人以德为先教案 篇四

一、做人以德为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 3.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

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将内容细细融进,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案例1:“丁丁现象”

某报就一次救人事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过一场“丁丁现象”的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在人车如流的街头,一男青年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扬长而去,一位名叫丁丁的年轻人拨开围观的人群,将老人扶起,询问伤情,和母亲一起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并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亲属。谁知当老太太的亲属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竟然一口咬定老人就是丁丁撞的。他们的理由是:现在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把人救了送到医院不说,还自愿领着病人检查,连住院的押金都给垫上。老太太摄于其家人的压力,竟然也坚持说就是丁丁撞的。

报纸针对丁丁的遭遇,就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了一场大讨论,通过丁丁与老太太的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的强烈对比,对丁丁行为的赞扬与激励,对老太太及亲属的批评与谴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善与恶的标尺,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就连当初撞倒老太太后逃之夭夭的那个年轻人也给报社写了信,承认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行为。【引思明理】

探究问题①:大家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生活现象的?

案例分析提示:“丁丁现象”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肇事逃逸者因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个人良心的谴责而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这说明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来维系的。(幻灯片)探究问题②: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由“丁丁现象”拓展开来,由学生列举,然后分类归纳,概括为五大方面:(幻灯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就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板书: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探究问题:上述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理解并掌握教材关于诸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存在的突出的思想现实,设置以下几个辩题:

辩题①:讲爱国是唱高调,与我无关,我只想做好本职工作。辩题②:礼仪过多太古板、不实在,现代人要自由、随便一点。

辩题③:我靠自己能力做事,团结与否无所谓;办事得靠关系,自强没用。辩题④:多劳多得,凭本事吃饭,奉献观念已过时。

这些问题多数要在后面解决,所以在这儿,只需议一议,明白道理即可,不要过度展开。通过辩论,解决以下问题,达到以下共识:

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学会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认同“无论古代还是现在,做人都要明礼,做事都要合礼”这一基本要求,养成依礼而行的良好道德习惯;认同“团结”和“自强”的道德要求,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培养自强意识和团队精神;明确“多劳多得”与“敬业奉献”并不矛盾,培养敬业奉献的道德信念。案例2:谢延信与罗映珍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在妻子去世后,担起了照顾瘫痪的岳父、病弱的岳母和痴呆的妻弟的责任,无微不至,精心照料,33年如一日,用一颗赤子之心演绎了一段家庭美德佳话,被评为“中华孝老敬老之星”,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罗映珍的丈夫是一名优秀的缉毒警察,因公负伤昏迷不醒。在守候丈夫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里,罗映珍用爱和信念书写了一曲呼唤生命的动人旋律。在罗映珍的感召和呼唤下,她丈夫终于站了起来。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

探究问题①:在谢延信、罗映珍身上体现出哪些家庭美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二人身上体现出的家庭道德。

探究问题②:说一说家庭美德还包含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列举。最后,教师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归纳概括出五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板书: 2.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探究问题: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可以从教材上找到。

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尊敬老人、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作为重点。为此,设置三个活动:

首先,互动在线:讲一讲《我的敬老故事》。交流问题:如何与老人沟通?

通过此活动,从情感到理性,认同和接受“尊敬老人”的道德观念,学会与老人交流沟通,强化亲情。互动过程中,为增强情感渲染效果,可以使用手机与家长即时沟通。然后,组织一次辩论:

正方:勤俭持家应提倡;反方:勤俭持家已过时。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懂得“勤俭持家”与追求幸福生活并不矛盾,认同“勤俭持家”的道德要求。

最后,互动在线:小组合作,总结一个《和睦邻里十宜十忌》。谈体会:处理邻里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其中蕴涵的“尊重、友善、关心、谅解、互助„„”等道德要求。案例3:四幅漫画

探究问题: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学生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②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③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最后,总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板书: 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首先,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社会公德诸规范的基本要求。

探究问题①:谈一谈我的公德表现。探究问题②:议一议公德意识与人品。;通过谈一谈,反思自己的公德表现及公德意识;通过议一议,把公德意识与人品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1)餐厅里,大家有秩序地排队打饭。这时,一个男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径直挤到售饭窗口。队伍一下子骚乱起来,后面的往前挤,队伍乱了套。

①请你评论一下夹塞儿的男生的行为。

②结合此事,说明在公共场所和公共生活中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

(2)周恩来的七条修身要则:①加紧学习;②努力工作;③习作合一;④要与自己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⑤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⑦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①说一说同伴在个人品德方面有哪些让你赞赏的亮点。②找一找自己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2.课堂小结

运用“盘点收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3.布置作业

(1)你认为自己在家中做的哪件事情最能体现何种家庭美德,写下来。

(2)为教室、餐厅、公寓、广场、操场、公厕等场所设计几条社会公德警语。

③小组合作,开发一份《个人品德修养计划》。

六、教学反思

(1)德育目标明确,德育效果好。

这节课扫除了学生观念中的一些盲区,对道德的内涵、各种道德规范有了全面的认识,使学生从感情上认可道德,拉近了学生和道德认识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行动的自觉性,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德问题,教师自身如果没有研究思考,没有深刻理解,没有把追求崇高道德作为自己的价值观,那只能是照本宣科,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首先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坚定自己的信仰,学生才可能“信其师,信其道”。

(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这一节的设计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接受。这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和讲解、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手段,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整节课就像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在不经意间开始,又一步步走向高潮,环环相扣,使人不能放弃,最后又似春风化雨般结束,可谓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以人为本,使学生爱上德育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升德育的实效。

这节课的开始通过设疑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他们急于知道道德是什么,有哪些内容?但教师没有简单地把教材的内容告诉学生,利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更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具体,深刻领会道德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发言,自己提出疑问,教师在此基础引导分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使学生在主动的研究过程中掌握道德规范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4)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实际,找到德育的切入点。

5.以德育人 篇五

德育虽然是一些细小的事情,但是也要把握全局。那么如何让各项工作在我们德育工作中得到和谐的共同成长,笔者认为应该从一下几处着手:

(一)教师方面

1、创设温馨教室,营造良好氛围

在科学实践发展的指导下,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尤其是发挥班主任老师对学生德育工作的作用,这在德育工作中尤其重要。笔者认为,在班主任老师首先第一步应该创设“温馨教师”让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温馨教室”是指一种民主、温馨、和谐、高品位特点的班级育人环境,它不是另起炉灶,只是针对目前学校教育中的班队集体的潜力尚未充分开发出来,班级建设与管理模式过于单

一、陈旧、封闭,僵硬,缺乏创造性的提出新概念,目的是搭建一个平台,营造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分为,使教室成为师生共同学园、乐园。那么如何创设“温馨教室”呢?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尤其是班队和中队的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且在活动中充满童气,真正的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动力。在“温馨教室”里,人人都能享受一份真诚的爱,人人都有发展的机会,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融为一体,户相互爱,共同发展,把教室成为学生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开发的良性、和谐、协调教育的好地方。

2、加大感情投入,实现情感丰收

加强德育工作的感情投入,对学生“变要我接受教育为我要接受教育”。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进程育人,提高教师德育服务质量。众所周知,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涯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尤其是教师对孩子感情的投入,当然这种感情的投入绝非“滥情”,这需要我们教师真诚的奉献自己一棵心,对每个孩子的都有一份真诚的爱,这种爱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德育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给予他们真正的爱。

3、常规管理不留空档,培养良好习惯

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师每天循序渐进的重要工作。从早上学生到学校后,老师就得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学生,哪里有我们的孩子,哪里就有我们的老师的眼睛,关心他们的生活,在这当中,班主任老师可以充分发挥班里小干部的监督作用,做到常规管理不留空档。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人员,那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呢?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在教师的教育之下,做到内在的转化,而这内在的转化关键是让我们的孩子学会自己反思,在反思中快乐成长,成熟自己的思想和心智,反思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真诚的面对自己的生活,面对自己身边每一个人。特别班里的模范学生的带领作用下,让我们的孩子充满灵气,智慧和活力,从而实现教育真正的价值。

(三)学校方面

1、以文化为引领,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构建精神世界有着极大的作用,高品质的学校底蕴是师生发展和人格熏陶的重要的力量。那么,学校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学校从大局层面要处理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社区之间的和谐关系。比如,在教师之间要建立一种工作上的同志关系,生活中的朋友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学

校在老师高兴的时候送上祝福,悲伤的送上安慰,让我们教师享受家的温馨。从而积淀一种良性的人际关系。

另一方面,要注意学校文化的多元取向,让我们的学生在这多元的文化中感觉到知识的沐浴,知识的力量。比如说学校在课程资源上强化多样,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既延伸教学,有拓宽学生的视野。例如:在数学学科可以开展诵读数学家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制作数学手抄报,制作单元复习网络结构图、数学广角等实践活动,通过这样既让我们的孩子学到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兴趣,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德育的熏陶。

2、精炼领导机构,引领学校德育工作

在科学实践发展观中明确指出,要处理整理和部分的关系。学校作为领导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者,首先就要求做到四精:一是领导组织精干。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了年级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为主的德育工作组,实行班主任、教导处、学校“三级管理”负责制,定时分析学校德育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阶段性任务,并负责检查考核。二是计划精炼。学校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大纲要求和内容,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德育工作计划,确定了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传统教育、理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开学初的计划,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有序开展德育工作。三是活动精心组织,在抓常规的情况下,精心组织活动,真正的达到能教育学生的目的。四总结评比客观公平。学校通过这些活动精炼领导机构,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思想,从而领导学校全面的德育教育和班级德育教育进行紧密的结合。

3、德育教育寓教于乐——大手拉小手,德育导师制

德育教育要让每个学生快乐地成长,这就要求学校通过班级的德育教育,实行动静结合,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的学校的德育工作。而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总是有部分特别难搞定的孩子,就需要学校在大手拉小手的引导下,实行德育导师制,并且进行定期的考核和分析,让我们的孩子德育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得到可持续发展。

(四)家庭与社会

1、家庭教育——做孩子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学校教育要实现促进学生“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配合。这就要求,家庭和学校,不仅要行动一致,而且要始终以同样的原则除法,做孩子志同道合的伙伴,共享孩子成长的幸福。如何实现家庭教育的真正功效呢?在新时代下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与教师的网络沟通、亲子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来实现优质的家庭教育,当然伴随着学生的品德在这优质的家庭教育中也得到的提高和升华,帮助了孩子的德育教育,这也是符合我们德育教育的原则的。

2、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的有机统一

哲学上曾说:“世界万物都是一个统一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当然,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也是有机统一的,尤其重要的是如何利用我们的社区资源进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笔者认为,德育教育的系统性、持久性、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德育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社会资源,依靠社会综合的力量来实现效益最优化,必须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来计划和实行。而其中,社区教育对健全学校德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社区是孩子接受社会道德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地方,对我们的孩子来说,社区环境是最直接、最生动、最写实的社会氛围,是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人生价值的大社会。社区的各种社会因素,诸如居民职业、经济情况、就业形势、文化背景、民间习俗、道德风貌、社会信仰等等都能让孩子耳濡目染。因此,社区德育与学校德育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社区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德育一体化,充实德育一体化内容,拓展德育一体化途径,促进学校德育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加强了对孩

6.用心治教,以德立人 篇六

封开县莲都镇中学 张浩飞

【内容摘要】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最重要。本文从爱岗敬业,努力培养崇高师德;言传身教,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设身处地,理解和尊重学生;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学会感恩四个方面,论述了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做到用心治教,以德立人。

【关键词】爱岗敬业;言传身教;理解;尊重;感恩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始终贯穿着德育的渗透,努力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学习和生活。为此,我认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爱岗敬业,努力培养崇高师德

班主任是教育工作的排头兵,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班主任肩负着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和学会学习的重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热爱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做好每一项工作。

俗话说:“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但我觉得对班主任来说“一桶水”还不够,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的源头活水。这就要求班主任严于律己,爱岗敬业,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要注重崇高师德的培养,把社会主义荣辱观铭记在心,深明荣辱,率先垂范。在平时,班主任要自觉遵纪守法,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八荣”去感染、教化学生,言传身教,教育学生远离“八耻”。一个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和崇高师德的班主任,自然会赢得学生的敬重和信赖。

同时,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个活泼开朗、平易近人的人,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打球、画画等,能够和好动爱玩的学生打成一片,真诚地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比赛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意识。对这样的班主任,学生自然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言传身教,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在一个班里,班主任和学生的接触最频繁,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讲文明懂礼貌,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听从自己的教导,自觉养成刻苦学习和积极生活的好习惯。

记得我第一年当班主任时,开学第一天,初到教室,看到满地都是灰尘垃圾。于是我要求在教室的学生搞一下清洁,谁知他们都找借口跑开了。离学校来教室检查不到半小时了,我十分着急,但没办法,只好自己拿起扫把,黑着脸狠狠地用力扫地。刚开始,学生们只是在走廊指指点点的看热闹。闷热的九月天,使我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突然,有一个文静的女生也拿起扫把默默地跟着我扫地。接着,一个,两个„„几乎全班学生都行动起来,和我这个新班主任一起搞清洁。很快,教室就被我们搞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刚才的紧张气氛也随之烟消云散。

这让初当班主任的我很感动,真正体会到“身教”的巨大力量,并在往后的班级工作中继续身体力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设身处地,理解和尊重学生

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思想变化比较大,而且自我意识强,又十分敏感,这无疑增加了工作的难度。班主任要想顺利地开展管理工作,就要设身处地,学会理解和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处境,尊重学生的人格。

每一位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或多或少都犯过错误。对违纪学生,班主任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犯错的心情,耐心帮助他们走出困惑,使他们感受到真正的“理解万岁”。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理解能够使学生学会了理解,理解父母长辈的唠唠叨叨,理解老师的严格要求,理解同学之间的相互差异„„我觉得这是最成功的教育。

尊重是心灵沟通的“灵丹妙药”,你不断地尊重他,即使是最差、最调皮的学生也会被你的真诚和尊重所打动与折服的。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平等相处,这样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学会尊重别人。当然,尊重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还是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恩威并施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四、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应该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但目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正逐渐腐蚀着人们的心灵,一味的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年轻人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沦亡。因此,教导青少年学生学会感恩就显得尤为重要。

身为班主任,我自知肩负的重任,时刻不忘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平常,我总是以身作则,十分注重自己言行的文明礼貌,总是把“谢谢”挂在嘴边,对任何人的帮助都表示衷心的感谢。即使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我也不忘说一声“谢谢”。我所担任的班级,在班级文化宣传方面也常以“感恩”为主题,使感恩成为班级的主要舆论,引领学生学会感恩,知恩图报。

近几年,对每一届学生,我都播放诸如邹越老师“爱的教育”等有关感恩教育的视频。并组织班干部召开有关“感恩”的主题班会,建议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写心得体会,从中学会知恩,学会感恩:感激祖国的伟大之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总之,班主任只要做到用心治教,始终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重心,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既具备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才尽心尽力,就可以问心无愧了。

参考文献:

[1]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7.君子爱人以德 篇七

君子爱人以德

“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出自《礼记・檀弓》中“曾子易箦”这个典故。古人以自身的德行操守为重。曾子即使在病危之际也严谨持身,他认为能够诚心指出别人德行上的过错,帮助别人改过,这是真正的爱人,对别人好。而对他人德行上的过错视而不见,姑息迁就,这是小人待人处事的行径。

曾子卧病在床,病情严重。他的学生乐正子春坐在床下,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子拿着蜡烛坐在角落。童子说:“华丽而光滑,这是大夫才能享用的席子吧?”子春说:“住口!”曾子听到了,惊讶的说:“啊!”童子又说:“华丽而光滑,这是大夫才能享用的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大夫季孙氏送的,我没有能把它换掉。元,过来换掉这席子!”曾元说:“您的病已经很危急了,不能再搬动。希望到了天亮,再换掉它吧。”曾子说:“你爱我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爱人是成全别人的德行,小人爱人是无原则的姑息迁就。我还有什么要求呢?我能够合乎正礼地死去,也就够了。”曾元于是抬起曾子换掉了席子,再放回去时,还未放妥,曾子就去世了。

8.走群众路线,以德树人 篇八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教育也深度融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潮之中。目前随着家庭学校独生子女教育阶段的真正到来,网络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上一些不健康读物、影视和不良行为的趁机而入,严重影响着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健康发展,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水平有明显滑坡。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已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

纵观影响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不良现象的影响。当前社会存在着不少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一是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贪污受贿、拜金主义等社会丑恶现象,对中小学生有极大的腐蚀性;二是影视文化的负面影响。一些影视作品、报刊中色情、打斗、凶杀等暴力场面充斥,使一些学生盲目模仿,危害极大;三是贫富差距拉大,失业、离婚率上升等某些社会问题,使一些中小学生产生信仰危机和价值观混乱。

第二,家庭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的缺位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面地以分数高低权衡孩子的优劣,忽略了家庭的德育教育,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校德育常规教育,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另一方面是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大量“留守儿童”,所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第三,学校教育的片面。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口头上都是以德育为首,而实际上近年来,过分追求升学率,放松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几乎成了课堂的“盲区”。造成了学校德育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存在。第四, 学校周边复杂环境加大了学校德育教育的难度。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拒腐蚀的能力差,容易受到外部条件的不良诱惑和干扰。中小学生进入网吧屡禁不止,黑吧经营现象仍然存在,网吧的未成年人准入机制形同虚设,学校周边的社会环境复杂长期存在。

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依归,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改进政府教育管理方式、激发释放学校办学活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为重点,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现实需求。针对以上原因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由关工委带头,与村委会联手举办类似于市区的老年大学,为家长普及文化知识和道德教育。这既可以加强家长的言传身教作用,又响应了总书记所提的终身学习。学习场地可以借用村里的老年会或者学校。师资力量一方面是鼓励老师参与,关工委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在教师评级职称考核时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动用社会的力量,可以招募自愿者或者是鼓励村里的大学生寒暑假为家乡做贡献,这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的宣传。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可以申请财政补贴,一方面可以向社会捐款或者与当地老年协会合作。

第二,要求强化中小学生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求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就是要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宏观政策要求,细化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安排,把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从过重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使其腾出更多时间探究思考、加强锻炼、了解社会、参与实践。

第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络道德行为,实际上是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行为在网络世界中的表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实际还是要加强社会道德教育。但是,网络世界又有它的特殊性。它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充满着各种各样有益和有害的信息。而且在网络世界中的活动又具有隐匿性,可以不必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社会责任,这将使青少年在网络社会现实社会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学校要针对这些特点拟定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学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中小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健康上网。加强中小学生自我辨别和选择能力和培养,加强中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加强中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要强化法制教育和网络责任教育。其次,拓展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果。关公委或学校可以组织网上阅读积分活动,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有益的书籍;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在学校中开展网页制作比赛,指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主页。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积极作用,明确上网的目的。然后,使用分级制度,控制非法信息。从源头入手,控制非法信息对学生的干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最后,利用学校资源,规范上网渠道。网络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不能把网络看作洪水猛兽加以禁止,而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同时要协调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合作,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网络世界的主人,而不是网络世界的奴隶。

第四,切实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纳入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这个方面,目前我们的中小学思想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现在学生知道“超女”、明星的多,明白雷锋、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越来越少了。

第五 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运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家长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9.以德报怨成语故事 篇九

----以德立身、以德育人,争做‘四有’好老师

胡承霖教授是安徽农业大学“走大别山道路服务'三农'事业“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充分展现了农大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献身'三农'“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他心系“三农“、造福农民的优秀品格;扎根田头、创新攻关的科学精神;无私奉献、终身奋斗的崇高境界。安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汪青松将胡承霖教授的精神概括为三点:一是长期坚持田间地头,服务三农的奉献精神;二是率领团队,刻苦攻关的科学精神;三是坚持走大别山道路的创业精神。胡承霖教授是社会服务、服务三农、科教兴农及产学研结合的典型、典范。去年,农大给胡承霖教授颁发了“社会服务特别贡献奖“。

近段时间,响应上级“立德树人,敬业爱生”的学习号召,我认真地学习了《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的师德师风相关材料。虽说这样的学习年年都有,但每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通过学习,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事业任重道远,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肩负的职责与义务之沉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只为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推行了10年的今天,我们的身份应该由以前“教员”的单一角色转化为多重角色。课堂上,我们是“师”;课间时,我们是“友”;是帮他们排忧解难的父母,是打开科技之门的钥匙,是生成的教材,是……

教师的多重身份,对教师的品德修养、职业修养、知识结构、业务水平诸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使“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规范变得尤为沉重,我们不仅得换角度思考,还得刷新固囿的陈陋眼光。

在边学习边反思中,我清楚地意识到,当好当前形势下的新型教师,随遇而安的态度不行,固步自封的态度不行,安分守己的态度也不行,光说不练的态度更不行。我们得顺应潮流,得紧随形势,得更新自我,得探索创新。

“探索创新”是此次学习中对我触动最深的一种感受。教材的更新需要我们探索创新,课堂角色的转换需要我们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高端化需要我们探索创新,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的运用需要我们探索创新,我们激励学生探索创新自己得先探索创新……但是如何创新这还是一个有商榷须争议的科研话题。

教师也是科研工作者,通过此次的学习,我认识到教师的科研工作更需要创新精神。

首先,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创新。科学的理论始终是前进的航标,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我们的思路才符合客观规律,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其次,在实践活动中创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班级管理、常规检查等日常工作,都会给提供我们发现的契机,我们要善于利用创新空间,大胆设想,勇于探索,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再次,在调查基础上创新。创新不是异想天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上级的工作部署同我们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加强调研,发现经验,发现典型,发现问题,寻找科学的措施和对策。

当然,探索创新对人的素质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它要求我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新意识和精神来源于我们队事业的热情和忠诚,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勇气和胆识,也向我们的能力和本领发起挑战。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需上下而求索”,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人,必定具备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哪怕前路坎坷,哪怕荆棘挡道,依然不改艰辛前行的步伐。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好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矢志不渝铸师魂。

自任教以来

我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始终坚持“德育首位”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事求是,公正严明,在学生中威信很高。我坚持以德治教,以德育德。坚持从育人环境抓起,从学生行为规范抓起,从每一名学生抓起,给学生营造了和谐的环境,唤起了学生的自信,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学会做人,努力成人,振作精神,奋发进取。

2.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将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我们这的杜顺老师,他不幸患上了脊髓空洞症,上课时整个身体全靠双拐支撑着。但他不悲观、不忧伤,凭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依然顽强地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看着他忍着剧痛、冒着冷汗在那里讲课,都感动得落泪。他深情地说:“我的知识是人民给的,我要珍惜这有限的时光,把知识献给人民。”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像“春蚕”吐尽青丝,像“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献给学生。

3.提升专业技术能力,提升教师魅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其次,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4、学会宽容,敬业爱生

上一篇:演讲稿西游记下一篇:1、低年级作文可打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