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说3答案下(12篇)
1.视听说3答案下 篇一
Unit1 1.Mini-Dialogues 1 B 2 A 3 C 4 D 5 A 2.Conversation
D 2 D 3 B Unit2 1.Mini-Dialogues 1 D 2 D 3 C 4 B 5 C 2.Conversation D 2 A 3 A Unit3 1.Mini-Dialogues 1 C 2 A 3 B 4 B 5 C 2.Conversation B 2 B 3 C Unit4 1.Mini-Dialogues C 2 D 3 D 4 B 5 A 2.Conversation D 2 C 3 B
Unit5 1.Mini-Dialogues D 2 D 3 D 4 B 5 C 2.Conversation B 2 C 3 B Unit6 1.Mini-Dialogues A 2 C 3 C 4 B 5 C 2.Conversation C 2 C 3 A
2.视听说3答案下 篇二
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是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共同完成某一行为, 是个体间协调作用的最高水平的行为。合作这一重要思想自古有之。20世纪70年代, 美国正式提出合作学习理论, 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科学研究之中。目前, 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已遍及世界各国。其中, 约翰逊兄弟提出的合作学习的五个要素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它们是:第一, 相互依赖。这要求小组成员意识到他们“沉浮与共, 休戚相关”。每个小组成员在完成学习任务时, 都必须与其他组员合作并互相帮助。虽然每个组员具备不同的资质, 拥有的学习材料、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任务也不同, 但每个人都能够为小组作出自己的贡献。第二, 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互相分享的方式, 既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也促使其他小组成员成功。在此过程中, 小组成员不但通过合作向其他组员学习, 而且通过交流合作维系成员之间的情感。第三, 个人责任。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 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同时, 教师也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给予适度的奖励, 以此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学习兴趣。第四, 社交技能。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既要学习相应的学习任务, 又要与其他成员有效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些交流合作技能, 以确保合作顺利进行。第五, 小组自评。小组定期评价合作学习的情况, 以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通过讨论每个小组成员为小组作了什么贡献、怎样化解小组成员的矛盾等问题, 小组成员可以总结经验教训, 便于今后更好地合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模式下合作学习应用于外语教学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皮亚杰认为,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地构建知识。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 借助其他人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进行学习。他指出, 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逐步构建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结构得到发展。这个理论对合作学习有重要启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 同时, 超文本、超链接的方式也给教师组织管理教学活动提供了便利。探究理论是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苏格拉底认为, 要掌握知识, 首先要理解知识,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用问答的方式探求真理的杜威也提倡问题教学法。他认为让学生针对共同的议题开展探究, 通过周围环境的帮助, 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学习正是通过相互启发、分析、推断、吸收, 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促进认知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能够为学生提供探究信息的空间、合作交流的空间以及建构知识的空间。因此,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二、新模式下视听说合作学习的优势及策略
传统的听说教学将听力和口语分别开设。使两项技能分隔训练, 不利于学生的实际应用。在传统的听力课中,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听力内容, 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播放同一音频材料, 学生听得累, 教师操作得乏味, 课堂气氛枯燥单调。学生的听力水平仅停留在对单词的捕捉上, 缺乏对语言的整体理解, 难以熟练地运用英语来应付那些哪怕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交际活动。此外, 传统的听力口语课, 忽视了视觉对语言学习的作用。研究表明:学生仅靠听可以记住全部信息的31%, 仅靠看可以记住83%, 而视听结合可以使学生记住全部信息的94%。视觉在语言传导、处理信息过程中非常重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媒体技术、网络教材、教学网站等一整套立体化教学系统引入英语教学, 学习环境日益丰富。在网上为学生创造建构知识的真实“情境”, 不但加快和改善学生的理解, 而且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合作学习把班级分成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集体, 在老师的合理安排及指导下共同完成视听说课程的各项任务, 并以不同的方式展示成果。在这种学习方式下, 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并得到开口锻炼的机会。以往英语学习中的难点, 尤其是口语表达上的羞涩与焦虑通过这种方式被解除或打破, 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随着口语能力的提高, 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得到加强, 自尊心得到满足, 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积极与他人互动、交流, 主动帮助组内其他成员克服困难, 完成任务, 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
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另一个优势是, 它能够培养并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真实的人际交往中。为有效地完成小组任务, 成员之间会逐渐探索有效的沟通方法, 在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 提高社会交往技能, 使自己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新模式下视听说合作策略如下。
第一, 切块拼接法。切块拼接法是阿伦逊及其同事设计的。在这一方法下, 教师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 每组有6位组员。教师在课前把视频材料分割成不同主题的片断, 如一份有关于名人访谈的视听材料可以分为童年生活、主要成就、个人爱好、家庭和对社会的影响等几个部分。然后, 各个小组中学习相同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 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从视听材料中识别出的信息, 并对此反复研究, 直至掌握。在确保信息无误后, 这些学生分别返回各自的小组, 轮流向其组员讲解那部分内容。为使自己了解完整的材料, 其他组员必须认真听讲解, 这样, 听力和口语同时得到了锻炼。
第二, 辩题型。辩题型的任务一般是开放性的。课前, 教师可以为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对组, 每个对组成员要对教师给予视频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辩论。组员可以在互联网搜集支持论点的材料进行辩论。虽然辩论的结论是开放性的, 但通过辩论, 正反两方皆能从中学到知识并得到锻炼。在进行辩论的过程中, 每个组员都会积极思考, 献计献策, 积极地与内部组员交流意见, 以统一思想, 积极备战。在这种良性的组内合作、组外竞争中, 小组成员不仅提高了英语的口语能力、与组内成员的协调交往能力, 组员的团队意识、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也进一步得到提高。
第三, 分角色表演。分角色表演形式可以多样。教师可先播放一段视频材料, 然后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角色模仿。另外, 教师也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表演的主题, 学生先进行角色分工, 在预备表演中进行角色的相互配合、协作, 使小组任务得完成。在准备过程中, 学生还要考虑自己与他人角色之间的协调关系。除角色表演外, 需多人合作的游戏、较复杂的操作性任务, 都属于这种类型的任务, 例如采访。这种学习方式形式新颖, 学生能很愉悦地融入表演环境, 组员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得到锻炼。同时, 在表演过程中, 组员会自主地相互合作。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对表演最好的小组给予奖励,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四, 思考—配对—分享。思考—配对—分享的研究者为卡甘。教师先播放一段视频材料, 学生记下材料中提到的问题, 并对此进行独立思考, 然后和旁边的同学组成一对交流看法, 最后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看法。由于不同学生对材料的感知不同, 他们记录的问题也就有所差异, 这样就使学生通过讨论分享了见解, 开阔了视野。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46.
[2]JOHNSON D W.JOHNSON R T.Cooperative Learning.http://www.clcre.com/pages/cl.htm1, 2001.
[3][美]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闵,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82.
[4]斯莱文R E.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山东教育科研, 1994, (1) :75-79.
3.视听说3答案下 篇三
摘要:本论文研究如何构建项目驱动模式下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创设工作情境,根据典型工作岗位,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考核评价机制,进行高职英语视听说项目化课程改革。
关键词:项目驱动;高职英语视听说;项目教学法
高职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一直是比较薄弱环节。究其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的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不合理,导致学用脱节。构建有特色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考核评价机制,使其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简介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起源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是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活动或项目为驱动力,以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将要学习的内容纳入每个项目中,使学生在对项目的探索和实施中,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自主解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将真实的工作项目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具职业性和实用性。
二、项目驱动模式下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基本原则
戴士弘认为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即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精心设计项目的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这一原则正是项目驱动模式下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设计基本原则。《英语视听说》这门课程的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1)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紧紧围绕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应用英语专业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2)视、听、说三位一体,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在今后从事的职业活动中需要的职业能力,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文化知识和专业能力两个阶段。(3)以视助听、以听促说、听说结合,全面提高英语听说水平,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实训基地,将视、听、说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能用英语思维、交流,达到听、说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4)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紧密结合,使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展。
三、项目驱动模式下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整体设计与实践
1.课程设计的目标
通过对《英语视听说》领域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2.课程内容的改革
结合社会及企业需求,分析应用英语专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教学内容及教材编写做出规定。在对应用英语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与岗位能力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从文化到专业的“两段式”序列课程方案。第一阶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网络课堂、虚拟空间,营造真实语言环境。选择与时代同步,贴近大学生生活的题材,采取项目、情境等教学方法,为第二阶段专业技能的学习打好语言基础。第二阶段:以典型工作项目或业务流程为依据设计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课程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教学设计,采取模拟情景、角色扮演、多媒体演示等立体交叉的教学方法,通过完成多项任务,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根据不同的学习领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了项目(任务)教学、情景教学和模拟仿真三种教学方法。这三种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保证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这三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协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项目教学法为例,对目标目的、特点和实例做如下具体说明:
以项目活动为中心,通过项目实施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及协作能力。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具体过程如下:(1)项目布置:教师根据岗位能力的需要布置任务、设置与内容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2)信息搜集:学生根据小组分工独立搜集。(3)视听训练:教师播放视频材料,进行口语及听力训练。(4)协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讨论、角色扮演,共同完成项目。(5)成果展示:通过对话、演讲、复述、角色扮演、文本资料等形式展示成果。(6)成果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
4.评估方法的多元化
实施多元教学评估,促使教学向“教学内容社会化、教学方法个别化、学生能力职业化、素质教育核心化”转变;同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评估主要是根据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工作”,具体方法如下:(1)把考核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形成一种开放式的过程化评价;(2)把学习结果考核评价与对学习过程考核评价紧密结合;(3)把考核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考核评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4)把考核评价技能熟练程度与考核评价职业素养紧密结合;(5)把个体考核评价与对团队考核评价紧密结合;(6)把教师考核评价与学生自我考核评价、企事业单位评价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戴士弘 《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清华大学书版社.2012.5
[2].刘向红 《项目驱动模式下的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的课程设计与实践》[J].琼州学院学报.2010.8
[3].邓杰 邓颖玲 《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任务型教学研究》[J].外语教学.2007.9
作者简介:
马丽(1980—)河北邯郸人,硕士学位,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
赵瑞芳:(1984—)河北石家庄人,学士学位,助教,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4.英语视听说课程简介 篇四
刘永玲
课程名称:英语视听说
课程目标:
英语视听说是一门特殊的英语技能综合课程。其特殊性体现在输入手段的多样化,即“视”、“听”、“说并举;旨在向“听说领先,重在应用”的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本课程结合了听力、口语课程的一些基本功能,通过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等英语视听说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和对语言运用的分析理解能力。以英语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片等形式进行教学,经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有较好的语言实际运用的能力和较强的视听说水平,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主要内容:
针对我校学生特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通过直观的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实用性强的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在理解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基础上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中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能就所听材料或熟悉话题进行谈话或连贯发言,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
2.通过观看模拟原汁原味的英文视频材料在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同时更切实的感受英美风俗和中英文文化的异同,提升其人文素养。
3.听力是学生任何英语考试中的致命弱点之一,本课程利用CET-4等听力考试题型为线索加强学生在听力方面的应试能力,以期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为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4.应学生的要求,适当在本课程中加入有关PETS口语考试的相关内容。
使用教材:活页
参考教材:
《英语实训教程视听说(基础篇)》盛湘君,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王大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商务英语视听说》说课提纲 篇五
各位专家,你们好!
我是《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组主讲教师蔡洁仪,现在由我代表课程组对《商务英语视听说》这门课程进行说课。
一、《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商务英语视听说》是我院商务英语、旅游英语、酒店管理等三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听力和表达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英语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从学生入学就开设,开设四个学期,共144学时。
该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丰富的视频、音频、flash等多媒体表现手法以及纯正英美发音的标准示范、进行跟读模拟、录音对比、机器判断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有效的把 “视”“听”“说”三位一体完美结合,满足学生交互式、个性化需要。通过商务场景训练,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以及商务交际能力。
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及改革思路
1.教学目标的改革
该课程在充分利用网络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吸收和继承原有的课堂教学优点,改革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为将来工作的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旨在创设实际工作情境,使我系学生了解和熟练掌握常用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通过商务视听说项目导向,实施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课程,本课程只适度涉及听说理论,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商务英语实操,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训练项目,将教学实践与商务实训项目结合起来,培养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适应国际交流、实践能力强的高等技能型人才。
2.教材的改革
本课程十分重视实用性教材的开发和创新,目前使用的《新时代交互英语》具有高品质的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学习系统、网络辅助平台、教学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等。它的特点首先是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丰富的视频、音频、flash等多媒体表现手法以及纯正英美发音的标准示范,把 “视”“听”“说”三位一体完美结合;其次是注重基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满足不同学生交互式、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要。除此以外,它表现形式立体多样,活泼新颖,技术性强,安全可靠,便于操作。课程组在方 1
健壮教授主持下,综合了国内各种相关实用性教材,校企合作编写了英语视听说教材,以行业的发展为依据,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保证了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讲义、课件、案例、习题、实训实习项目、学习指南等讲学相关资料齐全,符合课程设计要求,能充分满足网络课程教学需要。
3.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教学方法的改革
国内同类高职院校视听说课程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实践为辅。本课程教学注重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体系。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总体原则,根据课程特点和内容选择以自主学习及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task-based)教学法和“合作学习”(collaborative learning)教学法结合,积极探索情境教学、实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教学原则。
2)教学手段的改革。
对于商务英语视听说的讲解,采取融合教学模式和案例教学模式,融“理论、演示、练习、反馈”于一体,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通过举一反三的国际交流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能力。完成课程知识点的学习,教师给予一定的讲解并巡回指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师生之间互动,学生之间多向反馈。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岗位主导,德能并重,产教结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由“职业素质课程、语言文化课程、专业技能力课程、职业拓展课程”组成的“新四块”课程体系。这些课程的实施有的在教室完成,有的在企业完成,使学生能够在“学中看”、“看中学”、“学中干”、“干中学”。对于商务英语性质以及职业要求的教学内容,采取观察教学模式、环境陶冶教学模式和体验教学模式。明确观察要求,了解生产实际,逐步形成专业思想框架,在企业的生产性环境中进行训练,建立专业或某一专业课程的感性认识,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由企业人员指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并形成报告。对商务英语工作岗位职责产生认同及内化。每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教师与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指导。如每月一次的大型presentation,自选题目的商务场景模拟表演,英语听说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电影配音、英语话剧、英语角等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技巧操练过程中,采取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任务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和合作教学模式。通过规范的实训,以某一商务英语项目为载体,实施任务驱动,完成技能训练。教师讲解实践要求。学生在已掌握的部分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独立或合作搜集资料、调研、完成某一项目。以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术应用能力并培养人际关系能力。如每学期广交会期间所有学生必须参加的校外实训。以下详细为大家讲解部分校外实训的内容。
1中山市小榄镇 ○
本课程组成员牵头于2009年促成学院与中山市小榄镇建立了一个“校、企、镇”三方联动的综合性实习基地。通过商务英语视听说培养,使我院成为小榄镇人力资源与技术服务人才资源库。小榄镇二万多家企业同时为我院学生开放,打通了实习、见习、就业直通车。
2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在广州益武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接待了来自二十多个国家的外宾10万余人,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服务效果,特别是办证处的学生需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度的外商,接触各种各样的英语,但是学生们仍然能够应对自如,表现出优秀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很多学生也获得了优秀实习生的称号。另外,益武公司也举办茶博会,我校也有学生参与其中的服务工作,公司领导对学生的表现普遍非常满意,显示出我系学生良好的商务英语听说能力和职业素养。课程组成员对学生的实习进行全面的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 ○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接待并服务了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每年一度的灯博会是我们的商学结合平台,以灯具及相关产品的国际贸易流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景;学生以团队形式与灯博会相关参展企业签订协议,到灯饰产品展销现场,以完成企业灯饰产品展销任务为目的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在企业兼职教师与本课程组成员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在真实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进行商务谈判、建立合同、履行合同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学习和英语视听说技能训练,解决在贸易业务中遇到的沟通方式、谈判技巧、货源采购、报关检验、物流配送、制单结汇等实际问题,并有效掌握这些环节中相关的商务英语视听说技能。
4各大酒店/宾馆 ○
白云宾馆、流化宾馆、金桥酒店、喜来登大酒店、丽思卡尔顿大酒店等20多个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宾馆与我系建立了实习基地。在每次广交会期间让学生到酒店的各个需要外语人才的岗位上服务,进行校外实训。把商务英语视听说课堂直接放在各大酒店,让学生真正实施“在干中学”。
○5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与广东中国旅行社入境游有限公司、广州市汇粤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以真实性生产项目为导向的商务旅游中心,把涉及商务、旅游的真实业务搬到校园,进行生产性实训,让学生接触商务旅游实务,掌握真实的岗位技能,为学生提供任务驱动式的商务英语视听说校内实训平台。
这些教学活动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4.教学内容及环节的改革
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突出对涉外英语交流职业素养的养成和技能的训练,强调工作中对于英语口语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竞争能力。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如何让学生获取商务语言知识,培养商务沟通技能,养成涉外商旅职业素质进行选取,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扩大学习范围,提高商务语言能力而设计,除了注重语言材料的真实地道、正确实用外,还十分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学习策略、国际交流等培养。包含电视报道等在内的大量录像资料,为学生营造商务语言环境。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创设实际商务会话场景对应过程组织教学,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课堂教授为辅。
《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组将商务英语行业所需要的概念性知识、关联性知识和系统性的知识贯穿于本课程所设计的所有环节中:
1)以外事商务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根据商务行业的需求整合教学内容。从商务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出发,从需要的具体知识出发,把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按照商务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2)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我们通过把课堂设在景点,或者说课堂按景点的要求布设,把教室、实训基地融为一体,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与环境;此外,实现课内外有机衔接,通过英文导游大赛、商务推介、模拟谈判、翻译等活动强化机能;
3)根据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合理设计本课程的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体现校内、校外实训及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我们的学生利用一年两次,为期六周的实训周在广州国际美食节、旅游文化节、广交会、或各重大活动期间到旅行社、酒店、景点等商务现场为外宾提供翻译服务、导游服务、产品销售等服务。
5.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掌握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内在逻辑,对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教学设计、预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实行过程评价、阶段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寻找薄弱环节、适应考试、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提供良好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实现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学习策略等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教学条件
本课程实践教学基础已具有很好的规模,配备有专门的英语语言实训室及商贸英语实训室,其中“商贸英语实训室”是由广东科技园软件公司与我院国际商务系共同建立的具有仿真性质的校内实训基地。这两个语言实训基地能够满足课程仿真实训的需要,设备、设施利用率高。
此外,可以利用的校内其他实训基地4个(语言实训基地、秘书实训基地、商务实训基地、旅游实训基地),实训室8个。实训基地设备先进,拥有数字语言教室、多媒体自主学习课室、英语在线辅助教学系统等设施,能满足课程校内实践教学的需要,具有仿真商务语言职业氛围。实训基地创设了真实的职业氛围,语言自主学习室资源库里有大量商务软件和资料,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模拟商务任务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四、课程教学效果
本课程受到校内师生、校外专家和社会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
1)校外专家评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著名口译研究专家莫爱屏教授认为: “教学的关键在教师,该课程组的全体教师水平高,热情高,教学科研两不误,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的视听说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广东软件科学园软件出口基地总经理、广州市天安电脑技术研究所所长江南充分肯定了课程的实践效果,他说:“„ 课程设置合理,教学内容丰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手段先进,不断吸收最先进的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地进行改革和提高。该课程尤其注重实践,与广东省内乃至全国知名展会有密切的联系,使翻译的实践性、现实意义得到充分体现,充分展现了视听说实践教学效果。”
国际商务系酒管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裕通大酒店高级顾问,原广之旅副总经理、监事会主席孙明光也给出了全面的评价:“该课程组的教师们勇于突破传统的视听说教学方法,并开展一些具有前沿性的理论研究。课程组教师们注重课堂教学的组织,善于设计有利于学生听说技能发展的实践任务,并结合商务知识学习,我相信这将是一门持续性发展良好的高职听说课程。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课程出现在高职、高专院校。”
2)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
我院教学督导、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英语专业带头人刘保安教授说:“该课程教师充满朝气,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得到了提高„”
我院教学督导、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肖坤学教授认为:“商务视听说教学课程组教师备课认真,平时注重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充满激情,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我观察到学生们都喜欢这门课程,认为从中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和技巧。因此,我认为这是一门开设非常成功的课程。”
3)校内学生评价
旅游英语专业学生李河晓是2009年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广东赛区三等奖的获得者,她认为《商务英语视听说》这门课是自己最喜欢的课之一。同学们对人机对话的上课形式很满意,说每一次做软件,练习听力和口语,都感觉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都有所
提升,对于老师所教授的商务技巧,有不少已经能够应用。
中央电视台第五届“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广东赛区大学组冠军、最佳语音奖的覃梅玲同学认为该课程组教师知识广博、表达清晰、条理分明、分析到位、联系实际,课堂气氛活跃。
五、课程特色
本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在五个主要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创新点:
1)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丰富的视频、音频、flash等多媒体表现手法以及纯正英美发音的标准示范、进行跟读模拟、录音对比、机器判断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把“视”“听”“说”三位一体完美结合,满足学生交互式、个性化、自主学习需要。
2)针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创设实际商务会话场景对应过程组织教学,实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课堂教授为辅。学生在自行完成计算机软件系统练习之余,教师围绕画面和情节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会话训练。通过商务概念介绍和中西方商务文化对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商务听说技能。
3)每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教师与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指导。如每月一次的大型presentation,自选题目的商务场景模拟表演,英语听说比赛、电影配音、话剧、英语角等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活动有着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
4)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掌握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内在逻辑,对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的教学设计、预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实行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为学生寻找薄弱环节、适应考试、调整学习计划和方法提供良好选择。实现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学习策略等能力的培养。
5)提供全英文的学习网站,网络资源,如:词汇表、语音库、语法库、录象片段、补充阅读等学习资源,以弥补课堂视听材料的不足,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六、努力方向
1)进一步研究和挖掘与课堂配套的商务知识内容,满足商务方向的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需
求。
2)加强对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有效监控。
3)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扩充教学资源、完善教学软件,让更多人享受商务英语视听说资
6.英语视听说演讲稿Unit4 篇六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I want to share with you about some Japanese etiquettes.In the first place, I want to tell you about the meeting etiquette.First meeting attaches a great importance in many occations.When you meet a Japanese who is vital for you, bowing for the cerenomy is a essential manner.It is generally between 30 degrees and 45 degrees in bowing.Man bows while hanging down the hands on both sides of underwear.However, in order to show great respect, woman should make her left hand rest on her right hand in the front.While bowing, you should say “Ohayou” in the morning, “Connichiwa” in the afternoon, or “Conbawa” at night.What’s more, exchanging the cards is also important in first meeting.Japanese think that card is a represent in business.You have to receive everyone’s card, not missing anyone, and read them carefully.Also you should hand out you card to everyone, although it takes a long time.Japanese, both in formal occations or in informal settings, are focusing on their clothes.Men usually wear a suit and a tie.But do not wear black suit, white shirt and black tie because they are suitable in funerals.Women should only wear low-heeled shoes, in order to avoid towering over men.Calling Japanese must say their last name and follow “San”.For example, if I were a Japanese, you should call me “SenSon”.Communiting with Japanese, you should aviod the topic of age, marriage, income and the World War II.Japanese seldom express what they think directly.They often say “と思います” which means “I’m afraid that……”.Any criticism should be delivered privately, discreetly and tactfully, or else, just opposite to what you wish.To sum up, do in Rome as Rome does, but you need not worry about these cultural barriers since most Chinese are hospitable and amiable and will not mind your nonproficiency.
7.视听说3答案下 篇七
关键词:新建构主义,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教育部2007 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 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针对网络时代学习面临的挑战, 新建构主义为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从新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 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实施促进个性化学习的口语教学模式。
1网络时代的个性化学习与新建构主义
(1) 个性化学习已成为网络时代的学习趋势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个性化和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空的限制。在个性化学习中, 学习者可以根据其学习兴趣和需求, 按照其学习进度和步调选择所需的学习资源和服务。 (郑云翔, 2015)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已成为网络时代的学习趋势。
(2)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视角
中山大学的王竹立教授指出,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 人类学习面临着“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两大挑战。 (王竹立, 2011) 学生在享受互联网学习便利的同时, 信息数量的庞大和形式零碎让他们无所适从。在此背景下, 王竹立教授在经典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上提出了采取“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的适应网络时代学习的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核心理念可用“情境、搜索、选择、写作、交流、创新、意义建构”七个方面来概括。经典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之处是, 除了强调真实情境、协作与会话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 其意义建构还包含知识创新在内, 将学习、应用、创新三个阶段合为一体。 (郑云翔, 2015)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会利用网络对知识进行搜索、选择, 通过“积件式写作”“个性化改写”“创造性重构”三个阶段的“零存整取”式学习策略, 从而完成对信息化零为整的加工和知识的创新, 逐渐构建个性化的个人知识体系。对信息的选择原则应该是以学习者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以自己的问题解决需要为中心, 这与个性化学习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
2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学设计的启示
如前文所论述, 新建构主义理论为促进网络时代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因为篇幅所限, 这里笔者仅以大学英语视听说课中口语教学为例, 浅谈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给口语教学设计的几点启示。
(1) 重视创设具体情境
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真实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也必须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 才能实现其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标。因此, 教师可以在口语教学中设计各种不同话题, 构建具体的口语语境来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口语学习环境, 提高口语水平。
(2) 鼓励学生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工具进行自主学习
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学生能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方便地获得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查找相关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时, 如何搜索和选择;鼓励学生进行“零存整取”式学习, 从而引发思考, 进行知识创新。
(3) 鼓励学生开展分享、协作与探究活动
英语口语课应为学生提供分享的机会, 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如何交流,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学习任务, 小组成员要通过协作交流来共同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 实现学习互动和思维碰撞, 让学生获得更多口语锻炼机会的同时更快更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
3新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口语教学设计
(1) 学习资源设计
当前, 学生在数字化校园里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前积极通过互联网或校园多媒体库查找相关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随着微课的迅速发展, 教师也可以设计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学习, 因为微课更便于呈现“碎片化”的知识, 让学生进行“零存整取”式个性化学习。
(2) 教学活动设计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除了要训练学生的发音、语音、语调等基本语言技能, 还要培养学生通过语言信息认知世界文化、了解当今社会, 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的能力。教学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这些要求。
在课前准备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每课的教学目标把在课前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 并鼓励学生积极通过互联网或校园多媒体库查找相关学习资源自主学习和练习。例如, 教师可以设计话题分享任务, 在介绍和定义每课的话题之后, 让学生根据话题与自己的兴趣积极查找相关学习资源自主学习与探究。例如, 讲中西方饮食的话题时, 可以布置学生提前搜索学习相关词汇, 如中餐和西餐主要菜式的英语名字、餐馆点菜要用的词汇句式等。学生除了学习语言知识, 还要了解中西方的就餐礼仪和文化, 教师可以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搜索相关资料, 结合自身经验谈体会, 甚至还可以布置学生模拟现实场景自己设计对话, 录一段餐馆就餐的视频。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学习, 头脑中已有知识被激活, 同时能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在课堂上, 要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整理加工的知识用英语汇报展示出来。学习的成果可以通过脱稿演讲、PPT辅助演讲、拍摄会话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教师在学生汇报的时候主要充当组织者、指导者、观察者和监控者的角色。一方面, 学生通过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锻炼了口语的同时构建了与话题相关的知识体系。另一面, 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学生在汇报时用的语言, 总结出语言的特点, 让全班学生一起学习这些语言点并对其他有用的词汇和句型进行补充, 使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对于演讲形式的汇报, 如果课堂时间有限不能让每一位同学发言, 学生必须在口语小组内分享汇报, 再由组长在班级上总结汇报, 大家共同分享成果。小组的分工协作既能让全体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 也提高了上课的效率。
(3) 学习评价设计
口语教学的学习评价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价, 还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例如, 在小组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比如录制了英语小品小视频后, 要在课堂上播出并接受全班的评价, 小组之间可以投票互评, 以竞赛形式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小组成员参与小组讨论的, 教师可以指导小组内给予同伴评价等。评价阶段除了给学生的学习予以积极的反馈, 还可以促进学生取长补短获取更大的进步。
4结束语
网络时代的“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给人类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挑战。新建构主义顺应网络时代的学习而诞生, 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可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大胆实践, 积极探索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可行性, 以实践检验理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Z].2007-07-10.
[2]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 2011 (2) :11-18.
8.视听说3答案下 篇八
关键词:网络环境;视听说课;能动性;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58-0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经十几年,其中将传统的听力课堂成功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应为最成功的典范之一。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使学生充分体验现代化技术带来的愉悦感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更自觉、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感受语言。当然,被动式的接受、快节奏的授课方式,在认知、情感、能力等方面也存在弊端。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指导、帮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掌握课程知识、提高听说实践能力,是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核心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帮助、或通过相互协作、交流实现的知识获得更具意义。创建理想化的学习情境,有助于课堂教学和知识习得的高效进行,以及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性的提高。主观能动性(即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能够更有效的推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增进师生互动、完善学习过程。本文对传统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及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进行跟踪调查,涉及课堂教学及课外教学两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为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可行性策略。
综合国内相关研究,结合笔者教授2012级和2014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时总结的相关数据,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听力课与视听说课的教学过程和成效。
一、传统听力课堂
教师在传统听力课堂上大多扮演着讲授者的角色,遵循以往授课模式: 单词、句式和课文讲解,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不管答对与答错,教师第一反应都是重复一遍正确答案,继而分析讲解其正确与否的原因,但似乎学生并不努力找出问题的关键,仅关注答案的对与错,所以师生之间互动较少。学生对课堂活动兴趣不大。部分学生上课前已经将上课内容自学完。经过访谈得知原因有三: ①担心老师上课提问回答不上。②提前预习课程可以更好地巩固课上练习。③认为课
堂内容单调,自己先学完,课上可以做其他试题,被发现也有理由解释。总体来讲,学生积极性不高,但绝大多数人能够专心听讲,课后访谈后发现有很多学生认为听力课就是为考试准备的,为了取得好成绩就要努力听课。
二、多媒体视听说课堂
课堂教学设备丰富,包括PPT、投影仪、视频等; 教学方式多样,如学生小组合作做Presentation、学生跟读和重复所听语句、单词速记速测、视频中人物性格分析讨论等。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多样,如: 设计者、指导者、合作者、评论者、监督者、帮助者等。学生操练时间约占三分之一,教师仍然占用大部分课堂时间。个别学生坐在实验室最后排做与课堂无关之事。“三分之二的学生有积极努力学习的态度,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都会专注学习,剩下的一部分学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老师上课做什么都与其无关。再者,教师总是担心没有讲解学生不会懂。”
调查表明,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活动参与度差别明显。谈及对英语视听说课的看法,多数认为应以学生为中心,侧重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由教师监控并指导。
听是人类认识活动的基本形式,说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基本行为。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多媒体网络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媒体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视听说综合技能培养。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教师是其帮助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促进者。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体现了不断发展的趋势,也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改革中,上述这些优势却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主要问题有: ( 1) 过多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图文并茂有时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错置了教学重点与难点。(2) 削弱了部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强调学生必须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成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三、过多屏幕声像刺激导致学生视觉疲劳
影响信息输入;造成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本末倒置。( 4) 软件开放性不够。用户对软件生产者绝对依赖,无法创新与改进。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教师不仅应该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而且要使自己的角色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角色应为促进者、咨询者和提供资源者。教师应该从专业和心理等方面把握课堂及学生。学生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角色,实现自主学习。多媒体网络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才能最终推动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坚林.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结合[J].外语电化教学,2006(6).
[2] 冯觉华,崔惠朴.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教学实验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6( 4).
9.新世纪视听说2-Unit3教案 篇九
Lesson A Foods We Like 1.Teaching Focuses:
1)Vocabulary link to describing foods.2)Foods-related activities.3)Expressions for offering and suggesting.4)Pronunciation: sentence stress and rhythm.2.Difficult Points:
Task 1: Foods of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Task 2: The slow food movements Task 3: Who eats What?
Task 4: Hot, hotter, hottest!Surprising facts about chili peppers Task 5: The healthiest people in the world
Lesson B Eating out
1.Teaching Focuses:
1)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for Global Viewpoint: Favorite foods & International Foods
2)Interviews about foods 3)Video: The spicier the better
2.Difficult Points:
1)Everyday English expressions, such as “man”, “born and raised”, etc.2)Retelling the story.3)Specific information in the video and the summary.III.Teaching Approaches: topic-oriented, task-inducing,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V.Time Allotments Lesson A: 2 periods Lesson B: 2 periods V.Teaching Procedures:
Periods 1-2 Lesson A Foods We Like I.Warm-up Activities(10 minutes)1.Introduce the topic: food culture.2.Present the vocabulary.Have students fill in the space with the adj.from the box.3.Check answers.II.Listening Activities(40 minutes)Activity 1: Foods of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1.Pre-listening: Familiarize students with the new words.2.While-listening: First listening to match the picture;Second listening to get the very adjectives for foods.Activity 2: The slow food movements
Pre-listening: Have students read the useful expressions.1.While-listening: Listen twice to finish the exercises.2.After-listening: Guid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topic.Activity 3: Who eats What? 1.Pre-listening: Hav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ir favorite foods.2.While-listening: Hav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Activity 4: Hot, hotter, hottest!Surprising facts about chili peppers 1.Pre-listening: Have students read the new words.2.While-listening: Listen twice to finish the exercises.First listening to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table;second listening to answer the questions.3.After-listening: check answers.Activity 5: The healthiest people in the world 1.Pre-listening: Have students read the new words.2.While-listening: Listen three times to finish the exercises.First listening to answer the questions;second listening to fill in the blanks;third listening to complete the summary.3.After-listening: check answers.III.Consolidation(15 minutes)1.Have the students think about the other expressions for describing foods.2.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ir favorite foods in their hometowns.IV.Summary(10minutes)V.Assignments(5 minutes)1.Review and finish all the remaining listening tasks in this unit.2.Preview Lesson B of Unit 3.Periods 3-4 Lesson B Eating out
10.视听说3答案下 篇十
课程编号:
学时:72
学分:3.5
教学对象: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非英语本科二年级学生
课程英文名称:Practical Course of English Viewing, Listening & Speaking考核方式:考试
《实用英语视听说》课程以 “听说领先,实用为本,重在应用”的目标,结合温州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等本土特色,通过“视”、“听”、“说”的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学,发挥和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以文本、视频,音频和图像等各类视听材料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倡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学习,鼓励并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及温州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本课程将英语语言技能与语言文化、学科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对语言运用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通过介绍英美及本地区风俗和文化特色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其实用性强、趣味性浓,视听内容丰富。
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所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非英语本科二年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视”、“听”、“说”的三位一体,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对语言运用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通过介绍英美及本地区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和文化特色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听懂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英语对话,了解话语者的态度、感情及真实意图,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和社会、经济生活中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谈,能就所听材料或熟悉话题进行谈话或连贯发言,使之达到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
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每周均为4学时。
教学内容:
本课程结合视、听、说三种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听说能力,熟悉、了解英美国家及本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人情掌故,并加以应用。其教学内容涉及生活、学习、经济、社会热点话题等贴近学生兴趣的专题访谈、英语趣味短片、外国影视片段,英语游戏,英语情景,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与信息,使学生在完成听力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清楚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英语讲述和组织语言的能力,能针对特定语境和语用场合中的若干话题,进行模仿、对话、讨论,演说,角色扮演,语音模仿等,具备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上口能力和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得体的语言。
涉及话题:
Unit 1 Communication and Understanding
Unit 2 Entertainment and Relaxation
Unit 3 Mass Media
Unit 4 Traveling and Exploration
Unit 5 Success
Unit 6 Relationship
Unit 7 Custom and Culture
Unit 8 Ethnic and Morality
本课程涉及8个单元,每个单元均由五个Section组成,每部分均含若干个小部分: I.Lead-in activity“看前准备”
1.Look & Talk“边看边说”/Think & Talk“边想边说”: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视频
录像照片或相关主题,预测该片段将会发生什么事,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2.Useful Language“生词和词组”:提供视频内容中的有用词汇和习惯表达。II.Speaking
1.Mini-Dialogues“情景对话”:规定对话场景,让学生熟悉并使用本单元的表
达方式,并进行角色扮演等口语活动。
2.Discussion “口头讨论”:对本单元主题相关的特定语境和语用场合中的若
干话题进行讨论交流、模仿、对话、讨论等,培养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III.Listening
Listening Practice“综合听力训练”:提供与主题相关的对话和短篇听力材料,或相关重大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方面的新闻报道和记者的现场报道的视听说训练,练习形式多样,包括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听力试题形式,有助于学生熟悉考试题型。IV.Watching
1.Watching & Observing“看与观察”:要求学生在观赏录像片段时注意剧情的变化以及人物的行为举止,了解剧情,训练观看理解力,了解语境和语用场合等
2.“影视欣赏”:提供短小精悍、丰富多彩、趣味浓郁的原版视听材料和电影片
段。讲述故事情节,夹杂个人的理解和分析,对相关电影进行评论,培养用英
语讲述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V.Performance
Presentation:让学生就本单元的主题相关的内容做一次presentation,口头用 英语进行现场事件、新闻报告等报道、情景演练、作业流程阐述等,要求学生尽
量全体参与活动,合作学习,达到英语综合能力运用的目的。
本课程试图构建“以多种交际活动和任务为驱动,以学生活动的表现评价为保
证,全面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考核方式:
(1)本课程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形式。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听力学习情况占总成绩的70%,口头表达能力占30%。平时口头训练情况及含出勤、课堂表现等为30%学期口语成绩的主要依据。
(2)由任课教师命题和评卷,实行百分制评分,60分为及格。
(3)考试的内容包括:有关日常生活、社会经济文化的对话、讨论,新闻节目、报道、采访,中等难度的讲演、故事,长度适宜的听写材料。为了全面检查考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既照顾到科学性、客观性,又照顾到可行性,同时为确保试卷的信度和效度,本科目的考试同时采用客观试题和主观试题,基本题型为:多项选择题、填写表格题和听写。
教材及参考书目
1.李超编,《全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上下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苏珊、杨惠中编著,《 新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3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走遍美国》,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出版。Discovery探索频道、英语短片等网络资源。
11.视听说3答案下 篇十一
【关键词】应用型外语人才 日语视听说 文化概况课 课程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为校级教研课题“以文化为主题模块的日语视听说课程内容设计”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23-01
众所周知,语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非母语的语言同外国人进行顺畅无碍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以及学习该国的文化是非常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语言技能和语言应用的有机结合,这是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的一个突破点。“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是构成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而语言应用主要是指将语言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场景中,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语言国家的生存生活能力是语言应用的最终目标,这是跨文化交际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现阶段我国的日语教育相当程度上还停留在单纯的分层次模块化教育阶段,传统的培养模式在夯实学生外语基础和提高语言使用能力方面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随着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以此为前提,针对现有的培养模式,笔者提出以下问题来着重探讨:
首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前提下应该进一步明确“语言+文化+功能”三位一体连贯教学的必要性。詹桂香(2007)在“跨文化教育中的日本概况课教学研究”中指出:国际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下不同民族以及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认知和理解需求越发强烈。概况课作为培养外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载体之一,不能再简单的停留在语言国家相关信息的林林总总的介绍层面上了,而是要探求一种创新性、改革性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文化概况课程运行模式,即中高年级开设、外教主讲、全外语授课,在布局上就将专业技能培养和专业知识培养割裂开来,不符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坚持三位一体的培养原则,文化导入应该和技能培养一样不断线,即以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为核心,在培养专业技能的低年级基础阶段就应该注重文化内容的导入,通过一项面向日语专业在读生和毕业生各30名的调查问卷数据结果显示,94.7%的学生认为文化概况知识应该伴随着语言技能同时学习,认同在日语教学基础阶段导入文化概况内容十分必要。
其次,要打破语言技能课和文化知识课的模块布局,实现视听说和文化概况的课程融合。如何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有限的学时数范围内实现以上两项课程的有机融合,就需要突破传统的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模块布局,重新探讨文化概况类课程的开设年级、授课方式,探索出一条低年级基础阶段文化概况课内容导入的正确途径,即以文化主题为模块设计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材料,将专业知识类的文化概况课和专业技能类的视听说课有机结合。视听说课上通过辅助的影音视频资料形式导入具有代表性且接地气的日本文化概况内容,不排斥母语讲解,导入日文单词表述重要的文化符号,重在向学生进行语言国家概况的启蒙知识普及,保证学生在本科期间“语言+文化+功能”的学习不断线,同时也必须要解决视听说类课程教学材料的单一性的问题,填补视听说课程中“视觉”资料匮乏的空白。如何选择适合低年级的文化类试听影音材料,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接地气”,即切实考察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根据具体工作和学习的环境选择合适的片段作为教辅材料。在此方面的视频材料可选性可以说是非常宽泛,这其中包括日剧、文化纪录片、娱乐节目、电脑游戏等等。简单总结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文化启蒙类:《日本人的一生》等电脑游戏;(二)文化体验类:《和风总本家》等文化纪录片+娱乐节目;(三)职场应对类:《决定不哭的日子》等以公司职场为故事背景的日剧。
在外语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敏感性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解决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需要攻克的一道瓶颈,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詹桂香.跨文化教育中的日本概况课教学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3)
[2]杜艳.谈《日本概况》课中的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J].当代经济,2007(5)
作者简介:
12.视听说3答案下 篇十二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 如何展开视听说教学活动成了重中之重。根据模因论 (memetics) 的观点, 语言的习得过程可以被理解为不断地复制和传播模因的过程, 语言学习者只有通过语言输入语言输出的有机结合, 才能成功地习得语言。微信这种新兴的网络通讯工具, 以互联网为媒介, 支持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 具有更新快、移动即时通信、零资费等特点。微信的出现给语言的输入输出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给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带来了机遇。
一研究背景
根据Blackmore (1999) 的观点, 模因是一种文化的复制因子, 以模仿和复制为扩张手段实现人类文化的传递和进化, 而模仿不是动物的简单联想和试误学习, 而是人类特有的能动的模仿学习。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 模因的核心概念是模仿。模因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传播和发展。模因无所不在, 任何一个信息, 可以通过模仿得到复制。 (Blackmore 1999:43) 作为文化传播单位, 模因的载体之一是语言, 而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模因。要想成功传播, 模因需要满足三点要求:一是模因要符合选择者的需要, 顺应模仿者的本性。真实有用、引人注目、使人产生情感共鸣的模因更易于传播。二是模因本身要具备易于传播的特点, 便于人类模仿和记忆的模因更易于传播。三是模因要进入适合的宿主, 一旦进入最有可能被他人模仿也最有可能向他人传播模因的宿主, 即模因的源泉, 就易于成功传播。目前, 模因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李捷指出 (2011:162) , 模因论使我们认识到语言学习者为了成功习得语言, 必须把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二语习得经历二语信息的输入—被注意到的输入—被理解的输入—显性隐性知识—语言输出的过程, 这过程正与模因传播的过程相一致。模因传播同样经历模因—同化—吸入—记忆—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因此, 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基础, 只有通过充分的语言材料的输入并且被学习者理解和吸收, 模因传播过程才得以顺利进行, 语言输出才有可能实现。同样, 只有语言输入而不重视语言输出的语言学习就等于放弃了语言模因的作用, 也做不到语言习得。在此理论指导下, 将微信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 既可为语言输出提供信息输入渠道, 也为语言输出提供了平台, 有其实现的可行性。
二微信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微信, 英文名wechat, 是腾讯公司于2011 年推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 以互联网为媒介, 支持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 是一款集多平台, 多媒体试听于一体的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 不仅满足了人际传播多样化的需求, 还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 使得人际沟通更富有弹性、更灵活、更智能, 目前已成为人际交往的主要通信手段之一。 (范玥, 2014)
目前, 微信已成为人际交往的主要通讯方式之一。根据功能的不同, 微信可以分为个人客户端和公众平台, 分别面对个人和公众。微信个人用户可以应用的功能有一对一私聊, 多人群聊, 朋友圈等。通过搜索添加QQ好友和通讯录好友, 用户可以将信息一对一发送给好友, 也可以建立组群进行多对多实时通讯, 或是将信息分享到朋友圈, 让更多的朋友可以共享信息。不同的是, 公众号不能主动添加好友, 只能被个人用户添加和关注。公众号可以群发信息或是分组发送信息, 信息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语言、视频四个类别。个人用户关注公众平台后, 可以接受并回复公众平台信息。
在网络化教学环境中, 将微信应用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当中, 让大学英语试听说教学得以突破课堂以及学时的限制, 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利用语音短信, 视频和群聊的功能, 与同学进行口语对话。教师也可以通过公众平台或是朋友圈发布学生感兴趣的视频或图片, 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微信平台这种新的沟通方式让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可以延伸到课堂外, 让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有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学习和提交作业的便捷性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手机的交流方式又避免了面对面交流带来的对英语口语交际的恐惧心理。在微信平台, 不再是教师一言堂,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模拟真实场景的交际环境下, 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得到锻炼, 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 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微信提供的这些便利都使得其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三微信在视听说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流程
1 搜集大学英语视听说资源库
首先, 根据模因成功传播的条件, 为了成功复制、传播和发展模因, 搜集顺应模仿者本性并易于模仿和复制的模因是第一步。目前, 大学英语教学比较广泛地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 该教程是一套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的立体化英语教材, 附有光盘、参考课件等资料, 均包含视、听、说等环节的训练, 且内容新颖、题材广泛、贴近生活, 有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因此该教材相关资料可以作为资源库的资源之一。
其次,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库, 如具有视频、声频和文本特征的加州大学英语视听说资源库, 该资源库涉及多领域、多学科, 包括国际关系、政治、经济、科学、环境、信息时代、社会问题、文学、电影创作、艺术欣赏、名人成长之路等专题, 话语类型包括访谈、讲座、辩论、演讲、记者招待会等。此类资源库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 为语言输出做准备。
再次, 利用国内英语学习网站资源库, 如中国日报官网、沪江英语网站、可可英语网等, 其资源包括时事新闻、大学英语四六级、雅思、托福、BEC、BBC、VOA慢速英语, 等等。因具有强目的性和针对性, 此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2 教师工作的重心在于怎样让易于传播的模因经历成功的复制和传输过程
准备好丰富的语言材料后, 教师建立微信大学英语试听说学习公众号, 要求实验班学生申请微信账号并关注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平台或者朋友圈, 教师定期发布文本文件、语音文件或视频文件, 话题多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人物或时事热门话题, 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 互动性好。文件不宜过大, 让学生可以在2 到5 分钟内学完, 这样既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 也不会因学习负担重而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新视野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主题是跨国婚姻, 教师可以发布相关话题的微视频, 如经典影片《情人》中的片段或者近年来风靡网络的美剧《摩登家庭》中的片段, 引起学生的观看兴趣和讨论热情。吸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后, 教师再发布相关文本或语音文件让学生对该话题进行拓展学习。
根据文件涉及的话题, 教师设立问题和任务, 鼓励学生建立微信组群进行讨论, 讨论形式以语音对话方式为佳, 教师也参与群组讨论, 做一定的引导、监督、指导工作。讨论过程中, 由于非面对面交流带来的便利, 学生可以大胆地模仿和复制教师发布的文件中的信息, 而且, 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有内容、有说服力, 学生还能够边讨论边上网搜索资料, 搜索到的信息又作为模因被传播给同学, 这样的模因—同化—吸入—记忆—表达与传输的过程将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有助于学生成功习得语言。再以上述新视野第二册第二单元为例, 教师以视频内容为引导, 设置“你认为你有可能选择跨国婚姻吗, 为什么”或者“跨国婚姻的优点和缺点”等问题, 学生对于这样的话题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资料搜索和创新思维很容易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小组讨论和协作互助中又让片面的观点形成更为丰富和成熟的结论。
此外, 微信平台的群组互助学习后, 学生讨论中得出的共同结论还可以用脱稿演讲或角色扮演的方式拿到课堂上展示, 供小组以外同学观摩和评价。比如在跨国婚姻话题中, 学生以演讲的方式阐明异国婚姻的优缺点, 或者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异国伴侣间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每组不同的创意表演使全体同学都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 这种微信结合课堂的视听说教学模式符合“语言输入—模因表现型传播—语言输出”的规律。微信平台观看视频和其他文件可以视为语言前期输入过程, 语音讨论可视为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同时又包含一些隐形输入, 课堂脱稿演讲和角色扮演可视为语言输出。学生从对某一话题的较为陌生到模仿话题相关词汇和表达, 再到灵活应用所学自如表达自己的观点, 实现了模因的表现型传播。这种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紧密结合的原则, 在学习中, 学生的输出目标越明确, 输入过程就越投入, 输入越投入, 输出的语言水平就越高。
总之, 语言学习是一个反复持续的不断输入和输出的模因复制传播过程, 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听说练习的需要, 微信平台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给语言教学带来新的希望, 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辅助教学, 设计良好的教学活动, 即时获取学生的教学反馈, 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终极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李捷, 何自然, 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范玥“.微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媒介功能分析[J].新闻世界, 2014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