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开发

2024-06-12

产业开发(共9篇)(共9篇)

1.产业开发 篇一

小辣椒做成大产业——遵义辣椒产业开发考察报告

为加快我县辣椒产业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府助理调研员***为副组长,县农办、县开发办、县蔬菜局、县财政局、县信用联社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辣椒产业开发考察组,于5月18日至19日对贵州省遵义县辣椒产业开

发情况进行了考察。所到之处,耳目一新,受益匪浅。遵义县将小辣椒作为大产业来抓,以规模促进市场,让市场带动产业,形成了有基地、有规模、有市场的辣椒产业化格局。该县辣椒产业开发的思路和作法,为我们发展辣椒产业乃至农业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一、产业开发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遵义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国土面积46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万亩,辖31个乡镇、577个村,人口115万,素有“黔北粮仓”之称,是贵州省粮油、烤烟主产区,是贵州省商品粮、油菜籽、商品猪基地县和全国烤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辣椒是该县传统大宗农产品,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

遵义县辣椒产业开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种植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该县辣椒基地面积从1998年的10.2万亩发展到2003年的30万亩,年产量达3.8万吨,产值达2.5亿元。全县种椒农户22.5万户,从业人员28.8万人,种椒5000亩以上的基地镇20个,种椒500亩以上的基地村147个。辣椒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辣椒产值占全县种植业产值的比重高达13,农民人均种椒收入21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0。在发动种烤烟时,该县农民通过比较,宁愿掏钱交烟叶特产税也不种烤烟,而要种辣椒,足见当地农户抓住致富产业不放手的决心。现在遵义县辣椒种植面积远远超出了烤烟种植面积。由此看来,辣椒虽小,但完全可以建成大产业。我们开发线椒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不仅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也要转变,要克服小农思想和盆景式作业方式,以一乡或多乡一品、一县一业的思维方式,扩大产业开发规模。我们原来的传统工作方法已跟不上现在产业发展的趋势,各级领导和干部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调整思维和工作方式,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来教育和引导农民,促成农民的行动,实现产业开发上规模、上台阶。

二、产业开发必须提倡勤劳致富

当考察组进入遵义县境时,出现在眼前的不仅有大片大片的辣椒种植地,而且有许许多多的油菜地,很多油菜地在收完油菜后,已栽上了辣椒。收完油菜种辣椒,收完辣椒种油菜,四季土不闲,已成为该县农民的习惯。全县的辣椒种植面积虽然大,但是辣椒种植大户面积最大的才有40亩,30万亩的规模是千家万户搞辣椒开发搞出来的。虽然社会化组织生产程度不高,但从中可以看出,勤劳致富的精神在当地农户身上表现的相当充分。反过来看我们,冬天却有大片的田土在闲置。“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我们不仅要学习遵义县的辣椒开发经验,更要学习他们勤劳致富的精神,充分利用农闲田土搞种植、搞开发,种植一些经济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关键是不能让土地闲置下来,要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产业开发必须完善基础设施

在遵义,考察组感受最深的是当地交通基础设施相当完善。2001年以来,该县公路建设投入达2.4亿元,改造县、乡、村公路525公里,其中硬化132公里,改造126公里,到村267公里。除1个乡镇外,该县到乡镇的公路基本上硬化完毕,让人十分羡慕。该县特别注重辣椒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1998年以来,在其规划的东南部10个辣椒种植基地镇,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修通了100公里的东南大道,打造“百里红色经济走廊”,建设25万亩面积稳定、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配套设施完善的种植基地,带动了全县辣椒产业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县的公路建设落后了几十年,连过境的319、209国道都变成了砂石路,坑坑洼洼,坎坷不平,就更不要说县道、乡道和村道了。落后的交通状况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由此,我们要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尽早完成**公路、**公路、***至**公路、**至***绕城公路、209、319公路这些国、省道的提质改造。特别是在产业开发上要实行基础设施建设跟着产业走。不论搞线椒开发也好,搞其他产业开发也好,一定要坚持产业建设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现在我县线椒种植面积有1.5万亩,明年要搞到5万亩,基础设施必须跟进,这样才能巩固基地,发展产业。

四、产业开发必须搞好技术培训

抓好种椒技术的培训、推广和普及,是发展辣椒产业的保障。遵义县在推广和普及种椒技术上,实行了“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种植;统一播种遵椒系列优良品种;统一推广营养块直接育苗;统一规范化移载;统一供应辣椒专用肥;统一施用无公害农药,对病虫害

进行综合防治。同时,大办示范点,基地镇相对集中办示范点500-1000亩,非基地镇办示范200亩,全县共办各类示范点2万亩。我县种植线椒的时间不长,只有2年的时间,在种椒技术推广上要加大力度,改进方式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椒农,以适应线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需要。

五、产业开发必须塑造产品品牌

遵义辣椒在国内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遵义县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产品和市场品牌,已塑造出“虾子朝天椒”和“虾子市场”两大品牌,树立了良好的产业形象。虾子朝天椒荣获贵州省名优辣椒、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食品协会质量信得过产品等称号;虾子辣椒市场被列入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遵椒系列品种(遵椒1、2、3号)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地方优良品种推广,并荣获遵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遵义县被中国园艺学会辣椒研究会授予“全国优秀辣椒生产区”称号。产品品牌对一个产业相当重要,因虾子辣椒的品牌效应,使该辣椒与同类型辣椒相比每公斤售价高出1-2元钱;遵义县自产虾子辣椒只有3.8万吨,而每年销售达到5万吨,这是因为周边县市借助虾子辣椒品牌的聚集效应进入遵义市场的结果。我们现在要充分认识到塑造线椒品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意识地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着手开发我们的品牌,使我县的线椒在国内辣椒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让别人一提到线椒,就想到***县。

六、产业开发必须建设产品市场

此次考察遵义县辣椒开发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想了解该县辣椒市场体系建设及销路。目前,我县的线椒开发虽然有一定的规模,但是我们没有专门市场,而没有销路畅通的市场,这样的产业是不会上规模,也很难长久的。遵义县辣椒开发,在加工上,先后引进贵州老干妈公司、贵山红辣椒食品厂来投资办厂,同时原有加工企业遵义辣椒食品厂、黄盛记绿色食品公司、康绿食品公司等辣椒食品加工厂规模不断扩大,全县辣椒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达到3000吨,产值3000万元。在市场建设上,已基本建成辣椒市场网络体系。虾子辣椒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辣椒专业市场之一,居西南地区之首,是农业部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当我们进入该市场时,感受到空气中都有一股辣味。2003年,虾子辣椒市场交易量达5万吨,交易额3.5亿元,成为贵州辣椒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对辣椒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同时,新舟、永乐、西坪、团溪、三渡、龙坪、尚嵇、三岔、鸭溪、马蹄等辣椒产地的市场不断完善。另外,该县还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中国辣椒城”网站。全县辣椒营销人员达2.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在虾子镇,有5000多人直接服务辣椒产业,有辣椒经营大户1500户,经营资金50万元以上有的15户。市场上有两个辣椒专业运输公司,各种运输车辆200多台,年运输量可达4500万公斤。市场周边农民来市场剪辣椒把,每年的收入可达1000万元。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使遵义县的辣椒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因此,要把我县线椒作为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些辣椒加工企业到我县落户,建立辣椒龙头企业;就必须从目前依托长沙马王堆蔬菜市场销售线椒的现状,转变到逐步建立自己的专业批发市场、产地市场,使线椒产、加、销环节畅通,网络完善,促进线椒产业进一步发展,使其成为一项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致富的好产业。

2.产业开发 篇二

雷集镇同脉有机蔬菜园就是与上海同脉食品有限公司签约, 利用上海同脉生产有机食品的有利条件, 结合雷集镇设施农业开发, 由上海同脉直接派经理和技术员在雷集镇生产有机蔬菜, 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农业部的有机食品认证, 产品直接销往上海。目前该园生产的丝瓜、西红柿、黄瓜等是同期市场价的10-15倍。所出产的产品除品种稀有外, 其生产过程, 从田地整理到施肥浇水无不严格按照有机食品标准生产和检验。这无疑会使当地蔬菜种植户观念上产生巨大改变。

该项目带动我县坚持走品质农业道路, 加强三品认证工作, 即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为农产品贴上“健康”牌。

截至目前, 夏津县三品认证面积36万亩,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三品认证20个, 其中有机农产品3个, 无公害农产品2个, 绿色食品15个。夏津县也被授予全省生态农业示范县。

2 明确安全食品标准, 生产放心产品, 不断提质增效, 解决生产问题

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生产出过硬的产品, 有机、绿色、无公害等等都有各自不同的非常严格的标准, 认证后也不是终身的, 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能生产出合格产品, 在市场竞争中的一次失败也许就永远不能翻身。

我国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即安全食品大致分为三个类别。安全蔬菜的界定, 也与安全食品相同。

2.1 无公害蔬菜

无公害蔬菜也称无毒害蔬菜或无任何污染的各类蔬菜。

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方向和目标大致有二点:一是把环境保护和生产环节联系到一起, 在蔬菜生产环节中, 综合利用多种无公害栽培技术方式和方法, 从此保证蔬菜生产过程中, 少受或不受化肥、激素、农药等化学合成物品的侵蚀和污染。二是生产无公害蔬菜, 以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和不受任何损害为前提, 来最大限度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从而实现良好经济效益, 达到双赢的目的。无公害蔬菜的产品标准、环境标准和生产资料使用标准, 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 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及《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管理办法》、《GB18406.1-2001农药最大残留量》等。生产操作规程为推荐性的行业标准, 由各省、市地方制定。无公害蔬菜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直至到消费者手中, 各种各样的规程、标准很多, 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防止产品的污染。

2.2 绿色蔬菜

绿色蔬菜是通过有关部门认证的、无污染的、安全的、优质的、营养类蔬菜的总称。

绿色食品分为AA级绿色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两个档次。AA级要求严格地要求生产环节中, 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及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A级生产环节和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从实在质上分析, 绿色蔬菜是从普通蔬菜向有机蔬菜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2.3 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是指来自有机农业生态体系的蔬菜产品。在有机蔬菜生产环节中, 做到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肥料激素等, 其核心就是逐步建立良性循环的产业链条, 来维持和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和生产过程中, 、绿肥、豆科作物、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有机废弃物为土壤肥力的主要来源。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转化需要有一个比较漫长和不断完善转换过程, 通常需要3年左右, 在转换期内要按照有机农业的标准和规范来运作和指导生产, 转换期内所生产的相关产品则称之为有机转换产品, 经国家环境保护机关检验合格后, 发给相关生产企业有机转换产品的证书及标志。

3 认真做好安全食品认证, 从源头抓起, 解决产品身份问题

(1) 无公害蔬菜检验与检测是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标准和栽培技术生产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型蔬菜。并且, 蔬菜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它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的含量控制在法定允许限量之内, 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标准参数:

(1) 生产基地环境检测共有18项指标。土壤质量指标9项, 它们是p H值、DDT、镉、铬、砷、六六六、铜、铅、汞。农田灌溉水指标9项, 它们是p H、铅、氟化物、镉、值氰化物、汞、砷、铬。

(2) 蔬菜产品卫生质量检测共23项指标。它们是氟、多菌灵、亚硝酸盐、氰戊菊酯、百菌清、溴氰菊酯、敌敌畏、砷、汞、镉、铅、铬、乐果、六六六、DDT、甲拌磷、乙酰甲胺磷、甲胺磷、对硫磷、辛硫磷、氧化乐果马拉硫磷、倍硫磷。

(2) 绿色食品认证。

执行《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 先对申请食品进行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 执行规范NY/T1054-2013。

NY/T 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6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NY/T 397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再进行产品检测, 认证审核, 认证评审, 颁证。

其中: (1) AA级绿色食品标准:

(1) 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采用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O95—82中所列的一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评价, 采用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养殖用水评价采用国家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加工用水评价采用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5749—85;畜禽饮用水评价采用国家地面水质标准GB3838—88中所列三类标准;土壤评价采用该土壤类型背景值的算术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八八级绿色食品产地的各项环境监测数据均不得超过有关标准。

(2) 生产操作规程。A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肥料、化学农药及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其评价标准采用《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及有关地区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相应条款。

(3) 产品标准。AA级绿色食品中各种化学合成农药及合成食品添加剂均不得检出, 其他指标应达到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产品行业标准 (NY/T268—95至NY/T292—95) 。

(4) 生产操作规程。A级绿色食品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 其评价标准采用《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及有关地区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的相应条款。

(5) 产品标准。采用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产品行业标准 (NY/T268—95至NY/T292—95) 。

4 有机食品认证

有机产品生产遵循一下标准: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9137保护农作物的空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15618-1995十壤环境质景标准;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5 依托科研院所, 提高科技含量, 确保产品质量一流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是一项系统工程, 其管理已经无异于工厂化管理, 其所应用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都不是经过短暂的培训所能胜任的, 这在我们的实践中, 需要和许多部门打交道, 各种指标的检测和控制也要抓住重点环节, 无论雷集镇同脉有机蔬菜园, 香赵庄镇纸房头瑞丰源果蔬专业合作社都和德州农科院签订了技术委托, 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今后我们除了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好方法、好思路, 还要和各大科技部门、院校联合, 牢牢把握市场脉搏, 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

6 以点带面, 点面结合, 谋求更大、更快发展

3.海洋开发:产业与生态 篇三

实施海洋开发必须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我国的海洋开发,在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前,部分产业已经发展到了极限。如海洋渔业,捕捞强度过大,已使我国的渔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一些鱼种已形不成渔汛,有的濒临灭绝。长期以来,人们把海洋当成天然垃圾场,使近岸和河口地区海域水质严重污染。在渤海湾和珠江口海域,这种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到人群生活和生产的安全。在这些地区普遍加大海洋开发的力度,势必会加剧海洋环境的恶化。这就是《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到的“ 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并举,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走产业现代化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实施海洋开发必须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我国的八大海洋产业中,海洋捕捞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盐及海洋化工业等传统产业发展早,聚集的劳动人口多,有些产业生产技术落后,低水平盲目发展造成资源破坏严重,自身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海洋产业,大力发展海洋养殖业、油气业、旅游业和医药业等新兴产业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政策命题。同时,也要积极培育可以深化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高技术产业,积极勘探新的可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发电等潜在海洋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实施海洋开发必须加快海洋科技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海洋开发,必须以科技开路,加强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的带动作用,尤其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优化海洋科技力量布局和科技的资源配置。海洋产业是高投人、高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在我国目前海洋科技力量相对较薄弱的情况下,必须由国家继续支持海洋科技的发展。由于海洋的环境特殊,无论是在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资源开发、勘探,海产品的深加工,还是管理技术等方面,都对科技有更高更特殊的要求。而且这些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单靠市场、靠产业自然积累来投资,都很难实现快速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

实施海洋开发必须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最根本的是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理顺海洋管理体制。近2 0 年来,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开始,我国相继建立了一系列海洋法律法规,为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打下了基础。特别是海域权属管理制度、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确立,在世界海洋综合管理中走在了前列。其中的海域国有、分级管理,使用有偿的制度,改变了中国数千年来海洋资源无偿使用的历史。海洋执法队伍的建设近年来也有新的进展,“ 中国海监” 经过整合和准军事化的训练将成为海洋执法队伍中的主力,近年来在海域使用执法和在监视日本在我海域打捞不明国籍的沉船中,初露锋芒。

理顺海洋管理体制,加强海洋各级行政管理机构的建设,维护海洋经济领域的市场秩序,是“ 实施海洋开发” 最根本的体制保证。

4.旅游产业开发几点思考 篇四

——赴宁蒙陕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4月26日下午,县上组织宣传理论工作者一行十五人前往周边地区的吴忠市、银川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延安市等七市18县进行了考察学习,大家带着借鉴周边地区加快发展的先进经验,如何才能够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扩大开放,加快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提速发展的考察学习目的和任务,对每个考察学习点都进行了认真的观摩考察学习。在11天紧张的考察学习中,一路走来,一路惊叹,一路感慨,一路深思。看到它们今天的发展,今天的巨变让人惊叹;了解了它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发展、创业历程令人感慨;同喝黄河水,同是西部人,过去同在一个发展水平和起跑线上,将我县的发展水平和周边地区进行比较,令人汗颜,令人深思。

此次考察学习,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路、学到了经验。考察团所到的这7市18个县区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全方位的,全新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憾。

我是台里《周祖文化》节目的主编和制片人,开播时大家对这档栏目的定位是:弘扬周祖文化,打造旅游品牌,介绍风土人情,推介美丽庆城。那么作为节目的主编和制片人,我有义务、有责任把庆城的文化、旅游、风土人情等人文旅游资源全面,细致的推介给大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庆城,热爱庆城,前来投资建设庆城。也就是带着这些任务,我在此行十一天的考察学习中,每到一个点除了认真参观考察学习它们的成功经验外,我还要了解这里的文化,历史以及如何开发和推介这些无形资源,从而更好的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品位。

现在,我从此次考察学习中如何做大旅游产业,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认识和启发。

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笔无形资产,它也是一个城市向外推介自己的名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最精彩的一笔。许多人是因为记住了这个城市灿烂的历史,独特的文化而更加加深了对整个城市的了解。

对于庆城而言,这里是周祖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中医鼻祖岐伯的桑梓,大文豪李梦阳的故里。县城不仅是我国最古老的城池之一,又是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

做为庆城人,拥有如此巨大的一笔历史财产是我们自豪和骄傲的资本,但是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没能让更多的人更好的了解这些历史,做为庆城人我感到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我认为和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相比较,我们缺乏的不是旅游资源,缺乏的是大手笔,大规模开发建设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建设的力度和气魄。在庆城旅游资源开发上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要在“大”上求突破

例如:举周祖陵森林公园做为例子进行比较说明:

我们在银川的西夏王陵和鄂尔多斯市的成吉思汉陵进行考察学习时注意到,无论是西夏王陵还是成吉思汉陵在旅游资源开发上,都重点突出陵墓主人的主体地位,重点介绍陵墓主人一生的经历,生活习惯,主要贡献和经历的大的历史事件,同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中穿插有当地的民俗风情介绍,这样在推介旅游景点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向人们推介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风味特产。

在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在成吉思汗陵考察的小小的例子:在成陵中有蒙古人吃羊肉如何吃,先吃什么,后吃什么,为什么这样吃的当地风俗介绍,这个小小的细节让人们既了解了当地的饮食文化又推介了蒙古特产——羊肉。我认为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组织起来构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吸引游人的因素。相比较,我们的周祖陵景点太多太滥。无序引进的天宫殿、王母宫、仙姑殿、巧匠亭等许多与周先祖不没有联系的人文景点冲淡了陵墓主人周先祖不的地位,这些人文景观在庆城不是独一无二的,对于人们了解周先祖在庆阳的历史、经历,贡献毫无任何作用。相反,让游客有了这样一种错觉:周祖陵山有许多庙,是个烧香拜佛的地方,而很少有人记住周先祖,更好的了解周祖陵这样一个享有圣誉的华夏第二祭祖圣地。

我们在开发建设周祖陵森林公园中这种小而全,小而杂的规划建设思路和理念是导致我们的旅游产业不能提升品位,亮出品牌的根本弊端。

二、要在“特”字上继承传统

走进成吉思汗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笼罩着神秘色彩、完全不被外界文化所影响的古老的马背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历史。这就是成吉思汗陵区别于其它旅游景点,被游人们一致认可的自己的特色——原汁原味的蒙古王陵特色。

相比之下,我们庆城的周祖陵也有自己的特色:神秘的先周农耕文化、悠远的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黄土风情。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是我们深挖旅游资源、做大做活旅游产业的坚强基础。

我们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可以借鉴成吉思汗陵将特色做大,将特色做细的经验,兴建后人传承周先祖“陶复陶穴”的窑洞文化,和“教民稼穑的周祖农耕民俗文化一条街,将这里独特的地坑院,香包拙拙、饮食文化做为旅游资源开发出来。将庆城原有的鹅池洞吃水不用舀等八大景进行重修恢复,吸引更多的游客欣赏观光品味。

三、要在“说”上细下功夫

在此次考察学习中,无论是在成吉思汗陵还是在延安枣园,杨家岭的红色旅游这两大景点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景点的讲解员“说“功令人非常佩服和欣赏。尤其是在延安的枣园,讲解员不但了解各个点的历史、人物,而且对解放前共产党在延安的13年历史倒背如流有问必答,在真实再现历史讲解历史的过程中将历史与延安的发展结合起来并将其上升成为一种延安精神介绍给游客,这种做法让我感到我们的导游得赶紧提高自身素质了。

导游是向游人推介旅游景点的一个窗口,也是一个城市的形象,要想最完美,最精彩的将旅游城市推介出去,要求导游要精(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通历史,了解乡土民俗,注意个人气质形象,导游讲解不仅仅单一的介绍景点,而要将历史、民俗、传说故事巧妙的穿插在一起,把历史、文化、民俗贯穿起来,从另一个侧面把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丰富特产,不断发展的庆城推介给大家。这就要求我们的旅游产业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规范旅游行业秩序,使旅游产业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以上这些仅仅是我将庆城的旅游业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开发相比较,形成的一些浅显、粗陋的认识。

5.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复习提纲 篇五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镇馆之作丝缕玉衣,是用2100多件小玉片经过丝线和丝带穿引形成的一件完整衣服。这件文物出土时,修复人员按照出土时玉片的位置判断它是身体上的什么部位,然后用纸皮标号、编号,按顺序再用丝线穿成一件衣服。据介绍,编号工作先是从主要部位然后到次要部位。身躯、头部、脚、手等循序渐进。编号的数目达到2100多号。经过工作人员小心谨慎的编号,先是修复了身躯,然后是头部等。这项修复工程历时三年,具有极高的经济、历史价值。

据文物修复专家介绍,一般博物馆只需要维护好展出的文物,其他文物损毁消失的问题就很难暴露出来,破损文物堆积在库房,如果得不到及时修复,就会无声地损毁消失。

据广东省博物馆透露,目前广东的文博系统中,所有的文物修复人才加起来,不过十几人,可他们面对的却是140多家博物馆和众多文物单位数十万件文物。据新华社报道,我国目前从事专业文物修复的人才不到500人,技术成熟的文物专家也就400人左右,以每人每月修复一件文物计算,仅修复现有的2000万件破损文物,就需至少2000年时间。

博物馆修复人才稀缺的现象,主要是由两大原因造成的,一是现在文博系统文物修复人员的待遇、工资很低。解放初期,故宫从上海请的一位文物修复专家,工资是当时院长的两倍。而目前我国文物修复人员薪酬参照的是工人的标准;二是文物修复人员的行业地位低,得不到行业系统的重视,始终处于工匠的地位。由于近年来瓷器、书画收藏市场火热,从事这方面的修复专家兼职现象比较普遍。

博物馆的入行门槛太高是又一个造成人才稀缺的重要原因。目前要进入博物馆工作,一般要求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而目前已经开设了文物修复课程或专业的学校,都是专科学历,学到的也仅是皮毛,即使顺利毕业也不可能进入博物馆工作。文物修复从业人员既要掌握自然科学和相关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精通文物修复保养、分析检测各类文物的实践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文物、历史、考古和博物馆等社会科学知识即绘画、雕塑等艺术美学修养。文物修复人才培养周期过长。由于全国都没有专门培养文物修复行业人才的学校,文物修复者只能靠师傅言传身教,或者参加一些短期培训班,然后在实践中默默摸索,逐步掌握到一定技能。而到博物馆工作的大学生虽然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却普遍缺少文物修复的技术和经验,很多人都看不起、不愿学文物修复这门手艺活。据介绍,意大利的罗马文物修复学院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几个综合性文物修复中心之一,其学生在按专业分别由专家带领上课和实习。学习内容包括艺术史、修复技术、化学、物理、自然科学、绘画和雕刻技术。学制为三年。

文物修复是一门十分庞杂的学问,尽管同一类别间可以修复不同的东西,但各个大类别之间的修复技术是互不相通的。在文物修复方面,很难做到全能和多能。人才一旦从博物馆流失出去,很难再有回来的。主要是由于博物馆很难体现修复人才的个人价值。(材料整理自《光明日报》《北京晨报》)

思考并回答问题:

1、哪些原因造成了我国从事文物修复专业人才稀缺的现状?(20分)

2、文物修复人才具有哪些特点?(20分)

3、该从哪些方面考虑来开发文物修复人才?(30分)

4、如果你是一家博物馆的人力资源主管,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获得文物修复人才?

(30分)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问题:

小王从小就是一个动漫爱好者,尽管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可是他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动漫的追求。毕业后,他到了一家机械企业工作,业余时间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动漫设计上,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所作为。2001年,环球数码媒体科研技术公司在他所在的城市开办三维动画培训,小王听到这个消息后毅然辞去了别人看来很舒适的工作,全力以赴学习动漫设计技术。毕业后,小王和同事一起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三维动画片的制作。

2005年,小王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家动漫设计制作公司。凭着卓越的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口碑,公司发展得很快,短短一年时间,公司的业务量翻了几番,公司急需扩大规模,而人才缺乏是个大问题。到市场招人,小王发现,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太少了。由于动漫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设置专业培养动漫人才的院校少之又少,而新招来的有限的科班出身的学生,只学到了理论上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公司规模的扩大需要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原来公司规模小,一个人做好几个人的事儿很正常。现在公司规模扩大了,专业化分工就变得至关重要。市场上的优秀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是不少,可是公司需要的是既懂动漫又懂营销管理的人才。究竟是外部招聘还是内部开发?如果选择内部开发,又缺乏相应的开发机制,怎么办?虽然公司还在向前发展,可是小王已经看到了这些问题,他陷入了苦恼之中。

这些问题不仅令小王苦恼,也令许多类似的企业老板苦恼。尽管我国已经加大力度进行动漫人才的培养,包括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内,全国已经有130余所高校设置了动漫专业,培养本科、硕士。但国内现有的从业人员只有1万人左右,仍有60%的缺口。大环境如此,只有企业进行自主开发培养,才能从困境中走出来。

思考并回答问题:

1、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小王的困惑?(20分)

2、从企业来说,小王应该怎样改变现状?(30分)

3、如果企业聘请你为人力资源主管,你将有什么样的规划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50

分)

陈少峰认为,今后加大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以及转变开发模式的工作,应该争取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

第一,加强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提升培养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加强高校文化产业管理的师资培养、硕士培养和在职职业经理人的培养,促进高校资源向文化人才培养的投入。

第二,各级政府应增加文化人力资源领域的资金投入。具体工作可以包括加强对公务员、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和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政府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

第三,重视文化人才及文化经理人的能力积累,注重专业化素质的提高和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稳定性积累。

第四,营造宽松的文化创造环境,包括营造尊重人才、支持人才、鼓励创造的软环境,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第五,抓重点,培养综合素质人才。重视高素质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文化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急迫的任务。第六,转变教育理念,重视在中小学开展文化素质和创造力教育,重视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文化意识、道德素质和文化创造力。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问题:

制片人产生于电影产业,后来才发展到电视产业。随着国家放宽了非公有资本的准入政策,民营、外资及合资等传媒影视公司纷纷加入了电影、电视行业的竞争,这使得影视剧、电视节目等产品的试产竞争日趋激烈,就连中央电视台都很难坐稳“霸王”的领导地位,更不用说其他相关单位。

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提高收视率,某省级电视台决定引入制片人制。所谓制片人制就是以制片人为中心的影视节目制作和销售的经营与管理制度的简称。在这种制度下,制片人要全权负责从策划、编剧、生产制作、营销推广等影视节目制作与销售的一系列环节,统筹各种生产要素(资金、人员、设备等)。该电视台还规定,由观众来做最终的评委和打分者,制片人的薪酬由收视率决定,岗位升迁也由收视率决定。收视率连年攀升的,附上全面考核连续良好以上的结果可升为总监、副总监,而收视率达不到要求的两年内不准掌管影视节目制作。这些措施能够让制片人深刻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改变过去影视节目不理会市场,跟不上观众口味变化,从而收视率极低的尴尬局面。

在这股改革的浪潮中,小汪成为了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他原先是该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一名编剧,参加了台里多部电视剧的编写制作过程,并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大学里辅修过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作为工会的主要负责人又成功组织了不少活动,因而逐渐受到电视台领导的重视,并有心让他承担制片的工作,但是谈话过后,领导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指导和帮助小汪从编剧发展为制片,这让立志成为优秀制片人的小汪非常着急。引入制片人制给了小汪成为制片人的契机,小汪通过竞聘,争取到了台里打算开拍的一部电视剧制片人的职位。

来到这个梦寐以求的岗位后,小汪开始的兴奋和激动不久就变为苦恼。电视台说是让制片人负责整个剧组的人、财、物,但在人事和财务方面却远没有给予小汪足够的自主权,连非主要演员和剧务人员的选择都要经过上级批准,资本吸引和运作也受到上级干涉,在剧组内外开展工作成了天大的难题,小汪甚至很难实现自己作为编剧时希望电视剧能最大限度保持原创剧本的风格和内容的心愿。除了电视台支持和保障工作的不到位,小汪自己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从编剧到发行,虽然自己并不需要具体负责哪个环节的工作,但必须对每个环节都要精通。以前以为参加了那么多剧组,对所有环节都有了解,制片工作没什么难的,现在却因为缺乏对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经营知识的了解,在拍摄过程中出现过多次场景选择、人员雇佣等方面的问题,受到当地执法部门的警告;在资金运作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聚财的困难和成本的压力;在发行环节中,通过哪些方式增加影片的影响以及怎牙膏把影片卖个好价钱也都让小汪感到捉不准。

终于,历尽千辛万苦,小汪的处女作在电视台播出了,虽然没有得到一致好评,没有大卖特卖,但收视率基本上达到了台里的要求,小汪拿到了片酬,并保住了制片人的岗位。

面对这样的结果,小汪对自己不满意,台领导也认为与他们的期望还有距离,台里员工也随之对制片人制的推行产生了一定的怀疑和抵触,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实现电视节目与市场的对接,怎样才能有效发挥制片人的作用呢?

思考并回答问题:

1、小汪从编剧到制片人是不是一个正确的职业选择?电视台在这一职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履行什么样的职责?(20分)

2、小汪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制片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他目前拥有哪些?欠缺哪些?怎样改善他的素质状况?(30分)

3、组织的绩效提升来源于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绩效改进,那么组织在对员工的人力资源环境进行开发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方法的有效性,也要关注组织环境(包括政策制度、文化等)的支持性。该电视台引入制片人制,希望能够有效挖掘制片人身上的潜能,更好地实现电视台与市场的对接,但收效甚微,请思考该电视台的哪些地方是值得借鉴的?哪些做法又是不可取或需要改进的?(50分)

阅读下面的案例,回答问题:

2000年《富爸爸,穷爸爸》出版,一股紫色旋风席卷图书界,据说此套图书销量突破500万册。当时在图书定位上,针对中国图书市场欠缺个人和家庭理财知识的图书,富爸爸项目组将《富爸爸,穷爸爸》定位于个人理财理念图书,传播承诺点以个人理财概念为突破口,紧密围绕如何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和个人理财观念展开行销传播。发行公司意识到,畅销书的成功在于“快”与“创新”,于是公司据此构建了熟悉多种渠道的营销项目组。项目组以“富爸爸”品牌为主导,实施观念营销。观念营销引领了图书消费时尚,进而带动图书营销,将图书特色演绎成广大读者所接受的概念。在行销传播中,以书展、书店和网上书店作为市场切入点,项目组在各个读者接触点通过不断强化“财商”概念和“富爸爸”品牌,增加读者的知晓度和认同感,从而刺激读者购买欲望,引发购买行为。

读者对图书的购买决策有一个过程,因此需要持续有效的深度沟通。自选题确定之日起,营销人才便通过书评等初步的市场宣传,建立初步的读者认知度;继而在全国书展、在富爸爸研讨会上通过媒体大力推广,形成读者的阅读期待心理;到图书销售热旺的时候深入推广,如请作者来国内演讲、在各媒体形成讨论,参与电视节目,强化读者的购买需求;再到衍生出“财商”培训、“财商”话剧、玩具等系列产品,从而赢得销售佳绩,巩固和扩大了图书本身营造的“概念”和“富爸爸”品牌的影响力。项目组还专门请艺术家设计了别致的艺术字,封面用了很少用的中国文化中代表富贵的紫色,便于读者识记和挑选,162页的厚度易于阅读,24.8元的定价也为读者接受,增加了读者的满意度。

图书展会是与经销商和读者接触的重要渠道。北京国际书展和南京书市上,营销人才通过大量海报宣传,大幅喷绘对联,以及众多易读易记的口号,配合报纸和网站宣传,从各个方面吸引经销商和读者的注意力,将图书信息送达目标客户,并以媒体行销增加与经销商和读者的接触和影响,预热市场,有力配合了展会行销,达到了成功增加订货量的效果。

思考并回答问题:

1、你认为《富爸爸,穷爸爸》的营销传播途径有缺陷吗?如果有,主要指哪些?(20分)

2、从《富爸爸,穷爸爸》的营销传播方式上看,图书营销人才起了什么关键作用?体现出了什么样的能力和素质?(30分)

6.现代农业产业园合作开发协议 篇六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在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基础上,就甲方 1000 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发项目签订如下协议:

一、合作目标

甲方将位于 惺惺惜惺惺惺惺惜惺惺xxxx 的土地,作为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进行开发,该项目包括:亲子家庭采摘区、住宿休闲区、生态观光及游览区、经济种植区、蔬菜种植区、家畜及家禽养殖区、粮食种植区、葡萄种植区、苗木种植区、生态防护林带。通过甲乙双方共同努力,打造具有绿色农业特色的生态开发服务区。本项目分为四期,其中,甲方已完成项目 从 2017 年 3 月 15 日至 2018 年 3 月 14 日。

四、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的权利归属 4.1.甲方享有土地使用权;

4.2.由各方共同投资开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属于甲方管理经营使用。

4.2.1.乙方对共同投资的地上建筑物使用拥有监督权和建议经营权利,时间为20年(自项目竣工日算),到期地上建筑物属于甲方所有。

五、管理经营模式及投资收益模式 5.1.甲乙双方同意按照以下方式管理经营

乙方不参与整个生态园的经营,由甲方进行整个生态园开发区的经营管理工作,乙方作为股东有权对乙方的经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

5.2.投资收益提取模式

5.2.1.各方共担经营风险,共享投资收益。5.2.2.投资收益分成模式

甲方预留下一年产业园生产建设所需的资金后,剩余收益按股份比例进行效益分成。

六、财务管理制度

6.1.甲方负责健全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做到公开透明,乙方有权随时查阅甲方报送的财务报表,对相关数据有权要求进行说明。

6.2.甲方每年进行一次经营所得的结算。

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7.1.甲乙双方应严格履行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未尽事宜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补充,履行。

7.2.乙方的权利义务

7.2.1.乙方有权取得生态园投资开发收益。

7.2.2.乙方有权要求甲方提供完整的二期开发设计方案、工程开发建设方案、投资开发计划、经营管理计划等,有权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发表意见,并要求甲方修改。

7.3.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7.3.1.甲方享有投资收益的权利。

7.3.2.甲方有权要求乙方资金在开工前30日内到位的权利。7.3.3.整个生态园的建设要体现生态一体,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7.3.4.合同履行期间不得无故终目合同,更不允许乙方私自撤资。

7.3.5.双方方按时按阶段补充投资资金。

7.3.6.保护自然资源,搞好水土保持,合理利用土地。

八、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8.1.因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甲乙双方均不承担责任;甲方应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乙方应当自接到甲方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无条件撤出合作区域。

8.2.因政策性规定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甲乙双方均不承担责任;甲方应以书面形式通知乙方,乙方应当自接到甲方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无条件撤出合作区域。如对建筑物存在赔偿或补偿的,双方应当按照投资比例公平合理分配。

九、违约责任

9.1.甲方对该幅土地具有使用权,如果在开发该幅土地过程中因政策性变化导致项目终止,甲方不承担赔偿责任,该法律风险应由乙方自行承担。

9.2.甲方应严格履行本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如果违约造成乙方损失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9.3.甲方应保证整个生态园项目的运作,包括从设计到竣工各个环节投入足够的人力、技术、资金,如果因乙方的投入不到位,造成工程被迫停工超过 30日,甲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赔偿甲方投入的人力、技术、资金损失。

9.4.甲乙双方都应严格履行本合同约定的义务,任何一方违约应赔偿守约方的经济损失。

十、争议解决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甲乙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则提交合同履行地法院解决。

十一、合同生效

本合同自甲乙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印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肆份,双方各执二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二、其他

12.1.除非为了遵循有关法律规定,有关本协议的存在、内容、履行的公开及公告,应事先获得相对方的书面批准及同意。

12.2.合同未尽事宜,双方以书面形式补充。

12.3.甲方的营业执照和甲方法定代表的身份证复印件及乙方的营业执照和乙方法定代表的身份证复印件作为签约主体资格证明附件,是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负责人:

合同签订地点: 年 月

负责人: 合同签订地点: 年 月

7.夜间旅游的产业开发认证分析 篇七

关键词:夜间旅游,产业,认证,开发,策略

1 夜间旅游的产业开发认证

1.1 夜间旅游的休闲作用

夜间旅游是休闲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休闲的角度来说, 夜间出行环境更为特殊, 有着更加安逸舒适感觉, 而对于夜景来说, 也有着白日所没有的风格特色。同时, 夜间旅游也在吸引外地游客的同时强调了当地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当地居民会在浓浓的夜色风光中感受到居住的城市建设色彩。这种双赢的局面, 使得夜间旅游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 保证了城市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 也保证了旅游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良性带动, 可谓旅游业产业开发上的特色产业带动[1]。

1.2 夜间旅游的时间优势

旅游业的发展特别要讲求时间优势, 首先, 旅游时间有限, 旅游者对时间的利用是十分重视的。其次, 旅游时间往往要避开旅游黄金时间, 避免拥挤的环境影响旅游心情。同时, 旅游需要闲暇的休闲, 而夜晚正提供了这种闲暇。夜间出游本来就是现代人特别喜好的休闲方式, 这种最的闲暇时段必须受到旅游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随着旅游定义挣脱了经济的局限, 开始逐渐注入更多的文化特征和人性色彩, 夜晚不仅能够成为旅游时间, 而且还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旅游时间。因此, 夜间旅游的环境开发对保持旅游地的旅游吸引力至关重要, 旅游产业调整应该认清这一现状, 积极开展夜间者提供咨询建议, 向政府部门或立法机关进行游说, 使政策法规有利于体育旅游经营单位的发展。

3体育旅游的经营管理

体育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 其发展的不成熟性, 使加强经营管理成为其健康发展的保证。

3.1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要在国家旅游局统一领导下进行

体育旅游是以国家的体育旅游资源为基础的, 同时体育旅游业也是国家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体育旅游发展规划纳入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之中, 从而使体育旅游业的发展为国家旅游业的发展推波助澜, 以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2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要同有关单位部门相结合, 严防各种国有资源流失

由于某些体育旅游爱好者, 特别是来华的登山旅游团队会附带一些科学考察和测绘、收集资料、标本的任务。对这些体育旅游团队人员在办理体育旅游申请的同时, 要申报科学考察和测绘的计划。由有关部门分别转国家科委或国家测绘局及其他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接待。科学考察和测绘计划未经批准, 任何国外的体育旅游团队人员不得对所经地区的动物、植物、岩石、矿物、冰雪、旅游活动和场景展示, 保证当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3 夜间旅游的经济利益

夜间旅游在经济上有很强的带动性和辐射性, 相关行业也会对增加夜晚产品的设计与投入。如:夜晚的民俗活动和歌舞表演会有着量与质的提高, 夜间旅游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会明显好于白天, 因为游客白天过多地会重视旅游区的景色和文化气息, 对旅游产品的重视往往也会以衣物、首饰等重量产品为主。而夜间旅游可以提供给游客小型的旅游纪念物, 提升旅游的怀念气息。总之, 这些改变不仅增添了城市的魅力, 吸引了异地的旅游者, 客观上也改善了本地居民的生存环境, 增加了他们的生活乐趣。

2 城市夜间旅游产业开发现状

2.1 夜间旅游开发潜力分析

长期以来很多旅游城市都以会展观光为主, 陆续出现夜间旅游产品, 从市场情况来看开发潜力巨大。首先, 目前的夜间旅游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 在夜间会展、景区等地点接待的客源明显增多。其次, 人们对“夜间旅游”有浓厚的兴趣, 多数旅客和市民表示会参与夜间旅游活动, 说明夜间旅游的需求是真实而大量存在的, 只要我们能够提供足够吸引的产品, 夜间旅游就能够发展起来。而且, 夜间旅游资源丰富, 种类齐全, 数量众多, 特色资源突出。例如:电影水样和土样进行系统观测和采集标本、样品等, 也不得进行测绘活动。经批准同意可进行科学考察和测绘的体育旅游团队人员, 也必须通过中方签约单位向国家科委和国家测绘局提供所收集资料的样品或副本, 以防止重要国有资源的外流。

3.3不组织有害的体育旅游产品

目前世界上体育旅游项目层出不穷。对于一些极其危险和刺激的体育旅游项目, 虽能吸引众多的体育旅游爱好者, 我国体育旅游经营单位也不宜引进。另外, 在体育旅游经营活动中也要严防及杜绝赌博和色情活动。在国外的旅游业经营活动中, 赌博和色情活动是旅游业的衍生产品。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 赌博和色情活动是我们的制度所不允许的。因此在开展体育旅游经营活动中, 要加强管理, 严禁和杜绝各种类型的赌博和色情活动在体育旅游业的存在, 以维护我国体育旅游业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殷勤.我国体育旅游经营管理及发展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

学报, 2005.

[2]王其中.宁波市体育休闲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 2008.[3]史文斌, 张金隆.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

学, 2005.节、欢庆活动、灯展等都将为广大游客提供精彩欢乐的夜间旅游项目。最后, 高程度的夜间旅游产品已经形成初步规模。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70%的城市有两三个知名度较高的夜间旅游产品, 其主要形式以夜间演出、美食活动、酒吧、海上旅游等为主, 对城市的夜间旅游整体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2.2 夜间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2.2.1 产业结构化不足

虽然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了夜间旅游的产业链条, 但是这种个别现象不能代替整体夜间旅游开发的发展水平, 我国的夜间旅游还是停留在初步、简单化的模式上。长期以来, 总是白日里繁华喧嚣, 到晚上便寂寞沉静。夜晚城市的色彩因为少了人的灵动而变得浓重、暗淡。而且产业化结构建设需要对旅游城市环境进行大规模的重新建设, 这种建设资金、建设规划和长远利益考虑是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夜间旅游的日渐繁荣, 表明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增加, 将人们的这种需求与城市发展、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极有可能走出一条新的旅游经济增长之路。但是, 资金问题、规划问题都成为产业化链条形成的阻碍, 要想破除这种阻碍必须大力发展夜间旅游规模, 以发展带动建设, 逐步形成产业结构化。

2.2.2 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

目前, 夜间旅游的开展还受到很多方面的条件制约, 按照全国夜间旅游发展情况来看, 制约的主要内容包括:夜间照明、夜间文化和安全问题。夜间照明是夜间旅游的基本要求, 灯光不足, 暗中无法观景, 且夜行安全难以控制。景区规模小, 资源相对集中的地方, 搞起来相对容易, 不论是照明控制还是安全控制都能得到较好的保障。但是不能停留在景区的灯光照明建设, 对城市的整体照明还要进行全面建设, 以保证游客出行的方便。而对夜间文化建设来说, 民俗风情和民间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模式, 但是对于夜间的民俗文化展示来说, 人们的了解却十分少, 这就是营销方面的问题, 对营销来说, 缺少对夜间文化的宣传, 自然就使得夜间游客的出行减少。为发展夜间经济, 尽管规划了多条商业街, 但营销手段和力度跟不上, 时至今日, 很多商业街名存实亡, 根本担当不起拉动夜间经济的重任。此外, 在夜间交通设施配套、经营业户优惠政策等方面, 有关部门一直没能很好解决, 诸如此类的服务缺位, 对于夜间经济的活力, 带来不小冲击。夜间出游, 而且还是陌生的旅游地, 游客往往会担心安全问题, 而旅游建设往往也忽视了城市的夜间安全问题。

3 夜间旅游的产业结构开发

3.1 营销策略

夜间旅游的营销策略要以安全宣传、方便宣传和价值宣传为主。安全宣传要考虑到大众对夜间安全问题的担忧, 在宣传过程中要详细介绍城市对夜间安全采取的有效措施,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控制安全, 降低游客的忧虑感。方便宣传要通过介绍来展示夜间旅游的免费大巴、免费出游路线, 以此来影响旅游消费者的认同心理。而价值宣传, 则是要在夜间旅游营销过程中展示出明确的价格优势, 通过压价、半票、免费出行等手段来带动夜间旅游, 实现旅游时间调整, 保证夜间旅游的价值导向。而具体的营销应该以网络营销、电视报刊报道宣传、发送宣传单、白日旅游联动宣传为主。这些宣传手段中, 白日旅游联动宣传要考虑到以白日旅游带动夜间旅游的联盟作用, 可以说走出了旅行社营销的一条新路子旅行社的主要采用点到点的门市经营方式, 在白日人群聚集的地方设立营业部收取客源, 这样大的旅行社集团必须有一个简洁明了、含义深刻、操作流程标准化、人性化, 这样从认知感中拉近与客户的心理距离, 无形中增强了品牌的效应。

3.2 安全范围的控制

对夜间旅游的安全管理来说, 一定要依靠政府的主导作用, 联系多部门的力量来营造城市夜间旅游的良好安全空间。要启动夜间消费, 发展城市夜间旅游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支持, 共同营造城市夜间旅游的良好的安全空间。首先, 要加强夜间市场秩序。夜间旅游虽然没有白天人群多, 但是由于夜间光线不足, 自然会出现市场秩序问题, 所以在旅游景点必须要设立秩序管理人员, 通过对观光秩序的控制来减少安全隐患。其次, 要加强卫生监督。夜间出游, 饮食是主要的服务方面, 是也是出现安全问题的重要内容, 所以对食品的卫生监督要依靠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积极联动,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监管力度, 创造安全的饮食环境。最后, 要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管理, 对旅游旺季, 要对夜间旅游的主要场景配合巡警进行安全管理, 借助公安部门的力量来保证夜间旅游消费的安全娱乐环境。另外, 还要注意出行的交通安全, 要对旅游线路做出完美计划, 保证交通工具的随时检查, 确保司机的适当休息, 减少一切交通隐患。

3.3 整体规划

对夜间旅游的整体规划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出发: (1) 街线规划。对现有的特色商业街进行整理。保证游客可以通过大巴车实现全方面地游览。商业街的整体规划要注意对衣、食、住、行的整合, 不能单一地进行单方面的夜间旅游, 要确保街线规划符合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2) 整体夜游规划。可以以优惠的形式开展整体夜游项目, 通过价格优势来带动夜间消费, 发行夜游套票, 开设精美小吃品尝、夜市抵用、旅游巴士乘坐、夜间照片拍摄等服务, 让游客“一次消费, 多重享受”。而要实现这种旅游消费就必须对相关的旅游产品进行整体规划, 保证游客能够在较近的地方实现多方位的旅游收获。 (3) 文化规制。对夜间旅游而言, 必须要与当地的文化背景相融合, 保证夜间出游的高品位。例如:夜间海上旅游, 就可以与渔船文化相呼应, 在海上旅游项目中加入渔民的生活体验, 以此来丰富夜间旅游的内容。

总之, 夜间旅游的产业开发有着很广阔的前景, 开发过程要注重对现有产业现状的分析, 以营销建设、安全建设、整体规划为主, 保证城市夜间旅游开发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卢冬梅.厦门城市夜间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商洛绿色产业开发及对策研究 篇八

关键词:商洛;绿色产业;优势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2-0156-02

商洛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汇处,气候宜人,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这块宝地成为天然绿色产品的生长基地。同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商洛绿色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商洛绿色产业起步较晚,开发规模小,市场导向性差,资金投入不足,区域特色不鲜明。为此,加强开发对策研究。对商洛绿色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尤为重要。

一、发展绿色产业是商洛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商洛地处陕西秦岭东段南麓,丹江上游,西邻古城西安,东瞰南阳盆地,北接八百里秦川,南带汉江平原,总面积1.92平方千米,山地占80%左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面积大,气候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52.4%),生态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的主要水源地。但由于历史、自然、交通、灾害等因素导致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处于劣势。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力水平落后,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投资大,社会制约因素多,效益低。无法成为商洛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也无法成为商洛经济发展的特色。特别是从“十一五”规划以来,陕北、关中经济的快速发展,陕南经济更显落后,尤其是商洛经济发展尤为滞后。据统计,2005年商洛财政收入仅5.15亿元,不到榆林的1/10。面对这种情况,为了突出特色,实现经济突破发展,商洛依托其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商洛的可持续发展。商洛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多,只能扬长避短从实际出发,做好山水文章,弥补经济发展劣势,使效益最大化。二是有利于应对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从目前市场需求来看,绿色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近些年商洛开发的绿色食品和无公害绿色产品在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三是有利于保护环境,特别是水源保护。因此,发展绿色产业是商洛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二、商洛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条件

1.商洛有发展绿色产业的资源优势

商洛地处我国南北气候交汇地带,秦岭的“心脏”部位,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商洛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据统计,全市有林地1 800万亩,水资源57.7亿立方米,山清水秀,气候温和,空气清新,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境内有生物2 300多种,是秦岭的“天然药库”,《全国中草药资源汇编》收录的2 002种药中,商洛有1 192种。核桃、板栗、柿子、木耳等林土特产1 500多种,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近些年获国家、省、市认定和认证的生态植物基地、生态动物基地以及现代中药生产基地等相继建成,这些都充分说明商洛具有发展绿色产业的资源优势。

2.商洛有发展绿色产业的自然环境优势

商洛地处秦岭峡谷之中,工业发展滞后,农业生产主要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向土地投入较少,化肥、农药等施用量明显低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相对较轻。地形独特,绝大部分区域除了城镇有部分污染外,广大的农村几乎无污染。与发达地区相比,商洛有清新的空气和洁净的土地,为生物的生长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优势。

3.商洛有发展绿色产业的政策优势

政府在法律和政策上给绿色产业的优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绿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在《国务院关于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批复》中,明确把绿色产业作为国家今后优先发展的产业,并把绿色产业定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目标。环保部门倡议和推行的“三绿工程”即绿色通道、绿色市场、绿色消费,为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绿色产业的发展。商洛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十一五”重点突破的产业之一,坚持打造绿色品牌、走特色路,做强现代中药,做特绿色食品,做精生态旅游,并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兴市等发展战略。这无疑为商洛绿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商洛发展绿色产业的主要对策

(一)重点发展有区域特色优势的绿色农业

特色就是独一无二,只要有特色,才能赢得市场,产品就会有竞争优势,才能有利于经济突破发展。发展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农业,就是谋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结合商洛实际情况,应重点发展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产业和绿色食品业。

商洛气候独特,适宜中药材生长,境内中药材资源丰富,素有秦岭“天然药库”之称。据悉,在第九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商洛现代中医药也吸引了大批客商,成为本届西洽会的亮点。为了进一步突出特色,做强做大商洛中医药产业,促进商洛经济突破发展,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有利条件,依托商洛GAP科研工程中心和秦巴中药良种繁育中心,充分发挥商洛现有的中药材基地和医药企业的平台作用,逐步健全和完善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规范种植体系、新药研发体系和药品营销体系,把商洛建成秦巴地道的现代中药材研究基地、优质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和技术管理基地、现代中药生产基地。

同时,商洛境内有丰富的林土特产资源(林土特产1 500多种),使商洛具有开发和发展绿色食品的巨大潜力。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商洛市无公害绿色产品开发面积已累计71.55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2个,认定面积16万亩;认证绿色食品10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3个,在区内外设立商洛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专营店346个,其中西安22个;带动农民收入2.1亿元。目前已成为壮大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绿色食品业,还必须大力开拓市场,建立绿色食品营销网络,不断培育壮大绿色食品龙头企业,重点扩大沿312国道和丹江具有区域特色绿色食品业的生产规模,开发核桃、板栗、柿饼、木耳、豆制品、茶叶等农产品,把商洛建成绿色食品的集散地。

(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业

商洛是秦楚大道,又是革命老区,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有秦之雄,有楚之秀,青山绿水,奇花异草,土特名产,其秀其韵引人入胜。特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特的山、洞、水等自然风光;鲜明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许多溶洞群,已开发的“柞水溶洞”被称为“北国奇光,西北一绝”;特别是近些年开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商南金丝大峡谷”、丹凤的丹江漂流、洛南老君生态旅游、商州牧护关生态度假旅游区等项目,已成为商洛旅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商洛文物古迹也甚多,比较著名的有距今一万年的洛南梁土坪旧石器时代的河口遗址和商州三贤紫金城遗址;西汉时丹凤商镇四皓墓和棣花二郎庙;建于明代的船帮会馆和商州东龙山双塔等石建筑群等,都是人们休闲度假旅游的理想境地。因此,商洛应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原生态度假旅游和绿色文化旅游。

(三)加大绿色产业的投入及绿色产品的认证

商洛由于历史、自然、交通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其本身经济处于落后的状态,缺乏資金投入,使发展绿色产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差,不能很好地发挥资源的优势,极大地影响了绿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因此,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入,乃是商洛绿色产业开发和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以财政和信贷投入为导向,吸纳资金,逐步健全绿色开发机制。二是通过加强生态、环保、绿色意识的宣传教育和政策诱导,调动投资的主动性。三是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社会投资,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绿色产品的资格认证,实践证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消费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市场上绿色无公害认证产品备受消费者欢迎。因此,要加大在绿色产业上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参与国际绿色产品的资格认证对商洛绿色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培养公众绿色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首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媒介体系和信息网络技术等途径,大力宣传绿色观念,逐步强化公众的绿色意识,使绿色观念深入人心。其次,倡导公众进行绿色消费,诱导公众形成健康的、对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努力改变公众的消费观念,培养绿色消费的绿色风尚,促进绿色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五)强化政府的监督管理

绿色产业能否持续、快速的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监督管理。首先,要完善环境的标准制度,使其与国际标准接轨,将有利于阻止国外污染项目向国内的转移;其次,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国内外市场绿色产品的动态,各国环境标准的变化,督促企业推行洁净生产。第三,完善环保法规,加强环保部门的监督职能,赋予其在环保管理方面更大的权限,大力促进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六)加大对绿色“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龙头企业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不可低估,如商洛鑫龙绿色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各类绿色基地,带动了1.1万多农户投入农产品的开发,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目前,商洛有10户涉农企业被省、市认定为农产品开发的龙头企业。因此,应建议政府制定绿色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帮助扶持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使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的作用,带动中、小绿色企业发展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对新龙头企业的培育,不断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永林.商洛现代中医药和绿色农产品抢眼西洽会[N].商洛日报,2005-04-08.

[2] 尚清.绿色产业:山区致富之路[J].经济论坛,2000,(3).

[3] 江鸿田.培育绿色产业 促进县域经济突破发展[J].陕西综合经济,2006,(6).

9.关于加快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意见 篇九

1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1.1基本思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解决制约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把岷县建成“甘肃南部最大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商品薯种植基地”的目标定位和“改良品种、提高品质、稳定面积、扩大加工”的思路,以建立健全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和保证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为重点,突出布局科学化、种植标准化、品种专用化、生产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和加工精深化,进一步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优产品,创立品牌,健全网络,不断提升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层次和水平。

1.2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良种率达到90%以上,龙头企业年加工马铃薯原料40万吨以上,生产精淀粉6万吨以上,实现良种自繁自供并逐步覆盖周边地区,马铃薯总产值达到3.50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的收入达到600元以上。

2主要工作

2.1实施马铃薯良种工程,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应用率一要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苗快繁中心。要把脱毒种苗的快繁作为建设良种体系的重要环节来抓,积极争取项目,在2008年前组建岷县马铃薯脱毒种苗快繁中心。二要建立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依托麻子川、寺沟、秦许等马铃薯主产区,总结麻子川乡马铃薯良种繁育上的经验和做法,组建一批种业公司、协会,促进马铃薯种子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生产。从原原种入手,以繁育陇薯3号、陇薯6号、武薯9号等淀粉含量高、产量高的品种为突破口,采取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扩大繁育面积。2008年全县新建网棚扩繁原原种50亩,原种扩繁100亩,一级种扩繁1 000亩,二级种扩繁1万亩;2009年建立网棚扩繁原原种100亩,原种繁育1 000亩,一级种扩繁1万亩,二级种扩繁5万亩;2010年建立网棚原原种繁育100亩,原种扩繁3 000亩,一级种扩繁5万亩,二级种扩繁10万亩,全面满足县内马铃薯种植所需良种,并逐步辐射周边地区。三要狠抓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每年都要引进2~3个适宜岷县气候条件的优质新品种进行区域试验、适应性试验,筛选出适宜种植、产量和淀粉含量高的优质品种,逐步推广扩繁。

2.2突出规模化生产,稳定种植面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一要继续抓好示范片带建设。围绕优势产业带建设,以东部山区和南川各乡镇为重点,按照品种专用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基地订单化、产品优质化的要求,每年建立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5万亩,建成示范片带10个、5万亩,其中麻子川、闾井、蒲麻等乡镇各建成一个万亩以上的示范片带。二要积极探索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公司化运作的商品薯生产基地建设路子。鼓励生产大户、种植能手进行连片开发、连片种植,进一步提高规模效益。重点要在东部山区做工作,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和商品率。2008年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在东山区各乡镇动员100户以上大户种植马铃薯2万亩,生产商品薯4万吨;2009年发展到500户以上,种植10万亩,生产商品薯20万吨;2010年发展到1 000户以上,种植20万亩,生产商品薯40万吨,实现东山区开发中马铃薯种植20万亩的目标。三要推广机播机收。通过落实国家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鼓励生产大户购买必要的农机具,开展机械化生产,保证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2008年全县马铃薯机播达到3.60万亩、机收3万亩,2009年推广机播4.30万亩、机收4万亩,2010年推广机播5万亩、机收5万亩。

2.3加大企业技改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能力一要按照扶强扶大的要求,重点扶持发展万吨以上有规模、有效益、环保型的淀粉加工企业,适当扶持5 000吨以上有效益的企业。要积极扶持金大地、瑞丰、田丰等3户重点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进行技术改造,通过扩建、技改、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开发新产品,拓展淀粉加工领域,使全县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量突破3万吨,产品综合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以上,产品达到国标优级标准。要按照开发东山区的总体思路,稳步扩大东山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在东山区闾井、蒲麻、锁龙等乡镇结合产业发展情况积极论证新建2~3户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企业,解决东山区群众商品薯销售问题。到2010年,全县淀粉加工企业年生产淀粉6万吨以上。二要积极支持企业建立原料基地,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按照“企业+协会+基地+农户”或“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等有效模式,使企业、协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每年落实马铃薯订单面积20万亩以上。三要积极发展马铃薯精深加工业。认真研究消费市场,在提高马铃薯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积极引进和发展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生产线,大力发展马铃薯全粉、变性淀粉以及膨化休闲食品加工业。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在马铃薯茎叶茄尼醇等有效成分的提取等方面提前介入,抢占制高点,带动产业优化升级。

2.4加大市场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市场销售网络一要建设专业市场。在现有的基础上,集中人、财、物,今年重点抓好岷阳和麻子川2个马铃薯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梅川马铃薯交易市场;2008年对3个市场进行规范;2009年完善设施,提升3个市场的服务功能,使岷阳、梅川马铃薯市场发展成为马铃薯综合交易市场,麻子川建成以马铃薯良种批发为主的专业市场。2010年,将以上3大市场建成集交易批发、贮藏保鲜、加工包装、信息发布于一体的,功能齐全、辐射周边并在省内较有影响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年吞吐量达到30万吨以上。二要扩大企业收购网点建设。鼓励、动员金大地、瑞丰、田丰等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在各乡镇马铃薯种植区常年设立收购点。同时,要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鼓励乡镇农技站依托办公场所,创办交易网点,形成县和片有专业批发市场、乡有交易网点、种植区有收购点的市场网络。三要扶持和培育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重点乡镇,要重点支持,引导建立以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各类农民销售中介服务组织,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从事马铃薯经销的运销公司、专业协会、贩运大户,促进马铃薯的顺畅销售。四要加大市场信息建设力度。加大农业信息工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络的作用,并逐步将市场信息网络向乡村,特别是种植和贩运大户、农民专业协会、营销公司延伸,及时准确地提供市场信息,提高农业参与市场和抗衡风险的双重能力,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2.5继续加大贮藏设施建设力度要把发展贮藏设施作为推进马铃薯产业化、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和统一标准、科学规划、经济实用的原则,按照种薯、原料薯、商品薯分级、分类、分等贮藏的不同要求和企业、大户、协会三个层次的贮藏需求,建设高标准的贮藏设施。积极总结并推广麻子川、寺沟等乡镇贮藏设施建设的成功经验,每年新建和改造农户3~15吨贮藏设施(窖)0.50万眼(座),新增贮藏能力4万吨,通过4年努力,使全县各类贮藏窖达到4万眼(座)以上,总贮藏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

3保障措施

3.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县上已经成立了马铃薯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马铃薯产业开发的各项工作,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重点乡镇和各有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抓好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积极探索马铃薯产业综合开发的有效途径和运行机制,加快产业发展。

3.2加大技术服务力度一是农业部门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确定不同区域的主栽和搭配品种,东山区以陇薯6号、武薯9号等品种为主;南川以陇薯6号、武薯9号、L0031-17等品种为主;二是改进栽培方式。茶埠、十里、清水、秦许、寺沟等乡镇要大力推广LK99等早熟品种,采取地膜覆盖以及各种粮经间作套种模式进行栽植;东山区推广马铃薯与蚕豆带状种植,单种穴播堆栽和宽窄行种植技术;三是实施测土配方,推广配方施肥、深施肥和集中施肥技术。继续加大农家肥、化肥的投入,特别是新修梯田种植马铃薯更要重视增加肥料投入;四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在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区域和地块,大力推广应用机械深耕、深松以及机播、机械中耕和机收技术,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五是大力推广马铃薯无公害病虫害防控技术。采用有效措施预防马铃薯环腐病、晚疫病等主要病害,抓好地下害虫防治、化学除草等技术措施落实,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六是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由政府出资,每年择优选派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待业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进村入社,进行实地技术服务、技术指导,提高群众的科技素质和技术应用水平。

3.3创新服务机制对县、乡规划区域内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承包农户自愿不种的,采用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形式,由乡、村出面进行土地兑换、调整、集中土地,连片种植,确保规模效益;鼓励乡镇干部、技术人员参与马铃薯产业开发,采用租种农户耕地建立示范田,带头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形式,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产业开发;按照企业建原料生产基地的方式,由企业提供籽种、化肥,并与农户签订订单,解决群众投入和销售的困难;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扶持发展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市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农发行签订政府信贷协议的机遇,争取资金,解决良种繁育、贮藏设施建设、良种调运、生产基地建设、企业流动资金等困难和问题。

上一篇:西北民族大学锅炉房、污水处理厂实习报告下一篇:物流协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