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苏轼

2024-09-01

满庭芳苏轼(精选3篇)

1.满庭芳苏轼 篇一

苏轼《满庭芳》赏析

【原文】

满庭芳⑴·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赋此⑵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⑶,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⑷,云溪上、竹坞松窗⑸。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⑹?

摐摐⑺,疏雨过,风林舞破⑻,烟盖云幢⑼。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⑽。居士先生老矣⑾,真梦里、相对残釭⑿。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⒀。

【注释】

⑴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⑵王长官:作者好友,事迹不详。陈慥:字季常,亦为苏轼好友。过:拜访、看望。

⑶桧:即圆柏。一种常绿乔木,寿命达数百年。此处以苍桧喻王先生。

⑷闻到:听说。司州古县:指黄陂县,曾属南司州。王先生罢官后居于此。

⑸竹坞:用竹子建造的房屋。松窗:松木建造的窗子。

⑹吾邦:指黄州。

⑺摐摐(chuāng):形容雨声。

⑻舞破:树木在大风中舞动。

⑼幢:车帘。

⑽一饮空缸:一口气把酒喝干。

⑾居士:作者自称,其号为东坡居士。

⑿釭(gāng):灯。

⒀逢逢:形容鼓声。

【白话译文】

弃官黄州长达三十三年,这样的人世上还有谁?除了于长官,只有长江水。你的.傲然性格好似青绿的松柏,不怕霜侵,风骨凛然。听说你住在司州古县,居所简朴高雅,用竹子搭建凉棚,用松枝编制窗户。这次要不是送陈慥来黄州,你我恐怕还不得见面。

风雨骤至,雨后你翩然乘车而全,车盖和车帘带着烟云。我愿以酒待客,与先生一醉方休。我和你都老了,人生无常,对着残灯咽饮欢谈,不觉竟是是个通宵。昨夜歌声已歇,行人天起,船鼓却已催客动身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然而,他的同乡陈慥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元丰六年(1083)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长官因送陈慥到荆南某地访东坡,得以与苏轼会晤,这首词即是苏轼赠其之作。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之作。词的上半阕主要是刻画王长官的高洁人品,下半阕则描绘会见王长官时的环境、气氛,以及东坡当时的思绪和情态。

上阕全就王长官其人而发,描绘了一个饱经沧桑、令人神往的高士形象。前三句“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一开篇就语出惊人不同凡响,在将长江拟人化的同时,以比拟的方式将王长官高洁的人品与长江共论,予以高度评价。“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二句喻其人品格之高,通过“苍桧”的形象比喻,其人傲干奇节,风骨凛然如见。王长官当时居住黄陂(今武汉市黄陂区),唐代武德初以黄陂置南司州,故词云“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后四字以竹松比喻托衬他的正直耿介。“江南岸”三句是说倘非王先生送陈慥来黄州,恐终不得见面。语中既有词人的自谦,也饱含作者对于王先生人品的仰慕之情。

过片到“相对残釭”句写三人会饮。“摐摐”二字拟(雨)声,其韵铿然,有风雨骤至之感。“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几句,既写当日气候景色,又通过自然景象的不凡,暗示作者与贵客的遇合之脱俗。“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充满了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居士先生老矣”,是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叹。“真梦里,相对残缸”,写主客通宵达旦相饮欢谈,彼此情投意合。末三句写天明分手,船鼓催发,主客双方话未尽,情未尽,满怀惜别之意。

全词“健句入词,更奇峰特出”,“不事雕凿,字字苍寒”(郑文焯《手批东坡府府》),语言干净简练之极,而内容,含义隐括极多,熔叙事,写人、状景、抒情于一炉,既写一方奇人之品格,又抒旷达豪放之情感,实远出于一般描写离合情怀的诗词之上。词中凛然如苍桧的王先生这一形象,可谓东坡理想人格追求的绝妙写照。

名家评价

清·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健句人词,更奇峰郁起,此境匪稼轩所能梦到。不事雕琢,字字苍寒,如空岩霜干,天风吹堕颇黎地上,铿然作碎玉声。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满庭芳·普庆同庆等 篇二

欢欣。好领导,以人为本,勤政兴邦。喜全国人民,发愤图强。高扬中国特色,抓发展,再创辉煌。征途越,中华儿女,阔步迈康庄。

喜迎党的十八大袁伯禄

且待金风送爽时,

黄钟大吕响京师。

回眸来路花铺地,

放眼前途果满枝。

百姓安危凭党系,

和谐社会有民持。

科学发展擎高帜,

再见征程万马嘶。

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甘子敏

龙年金秋胜阳春,

锦绣河山满目新。

喜迎十八大召开,

精英将汇北京城,

中华复兴宏图展,

为国为民指航程,

全党齐心团结紧,

快马加鞭永不停,

入党抒怀熊汉川

回眸自己说从前,

入伍初期干劲妍。

壮志凌云除旧俗,

清风盈袖绘新篇。

虽然暗暗青春逝,

岂畏匆匆白发添,

奋斗终身跟着党,

党恩浩荡胜苍天。

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白家骜

春雷滚滚响神州,社稷更新永不休。

市场繁荣彰特色,三农得惠乐心头。

龙腾玉宇蟾宫会,狮吼海疆航母游。

盛世谋篇宏愿景,凯歌高奏逐轻舟。

喜迎十八大施国清

笔蘸千江水,情穿万里云。

高歌十八大,极目九州春。

凤舞城乡美,龙飞社稷欣。

蓝图成实景,跟党细耕耘。

喜迎十八大彭江

屹立东方旗帜扬,

盛会召开环球夸。

万千俊贤聚京都,

共商大策振中华。

九十余程党旗艳,

数代丰碑举世钦。

继往开来跨世纪,

肃贪惩腐重民生。

善谋实干兴科学,

经济腾飞国力增。

党兴抓基纲目显,

改革思变勇气添。

和谐美德欣盛世,

政暖人心奔小康。

紧步中央征程佳,

中华崛起领风骚。

喜迎党的十八大有感郭兴亮

巍巍华夏壮心酬,

猎猎丰功惊五洲。

举国喜迎十八大,

扬眉吐气竞风流。

喜迎党的十八大邓大智

山河壮丽满春光,华夏腾飞喜气洋。

举国欢呼迎盛会,欢歌曼舞颂辉煌。

政通人和百业旺,国泰民安万代昌。

高擎红旗紧跟党,同心同德谱华章。

3.一枝独秀满庭芳 篇三

充满传奇色彩的陈校长是新一届浙江省人大代表。她早年在浙江溪口办学,投资数百万元,第一年只招收17名学生,其中还有3名是贫困生,她以至真至诚的情感和超过常人的压力顽强拼搏。以追求教育事业,实现人生的不屈精神,开创着自己的事业。如今的新校舍已建在宁波市江北区江北大道1号,中西合璧的校舍历历在目,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充满爱心和奉献精神的校长使学校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陈校长始创全国小班化教育,已申报浙江省级教学科研课题,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学校以小班化教育为平台,实施双语教育、特色教学。学校每班人数不多于25人,学生学习空间被充分利用,实现了教育差别化、个性化,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与公正。

课外作业完成时间不多于25分钟,让学生鲜明的个性得以张扬。师生交往互动距离不多于25分米,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阳光温暖。

师生非英语课英语用语不少于25句,适应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的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学生每节课的动手探究思考不少于25分钟,让学生创造与实践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师生间每节课互动不少于25次,使双方激情碰撞,智慧接触,火花再现,折射光辉。

学校至诚构筑的“小班化教育”平台,为师生的共同发展拓展了鲜明的空间。

几年来的探索与完善,更加丰富了该校独特的“25”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这为创建时代教育品牌夯实了牢固基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创新人才,正如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J.W.盖泽尔斯所指出的那样,学校本应是赏识和培养创新性才能的场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就曾指出,当前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缺少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开发。陈辉校长正是从这一点考虑,青少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时代,一定要激活潜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小班化教育是顺应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深化与升华。

学校始终贯彻“感恩、责任、立身、立体”这一德育理念。注重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经典教育、生活教育四位一体的方式。每周有活动,每月有主题,让学生学会感恩、尊重、珍视生命,从圣贤经典中感悟良知理性,培养独立学习、生活能力。

德育教育与情感教育的交融,小班化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拓展了德育教育的时空,学生与教师之间密切交往,有利于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优秀的言传身教,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道德教育的氛围。

作为宁波市教学科研重要课题之一,该校把艺术教育列为“快乐生活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注重艺术教育的个别化指导,因材施教,把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综合直觉判断力等方面提升到一定境界。

把器乐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重点。学校对低年级音乐课进行改革,让器乐教学走进课堂,用60%的课时进行器乐教学。为此,学校开辟了十多个器乐教学专用教室,引进大批业务精堪的专业化老师,从事器乐方面教学,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从中真正学会一件乐器。

除琴类教学以外,学校还开展棋类、书画类等项目的特色教学,极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都知道,音乐不仅能够冶情操,更能使人大脑反应敏捷,思维严谨,人的音乐细胞就是一种潜能开发的活性细胞,多才多艺,文武双全。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外语“脱口秀”出类拔萃。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到来,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必然,为培养国际“复合型”人才,学校引进大量具有教师资格的外籍教师来校任教。除正常开设外语课程外,在非英语学科中采用中英文授课形式,如数学、自然科学、历史与社会、音、体、美等,由中外教师协同执教,创设英语环境,学生在学习各种知识的过程中,始终能接触英语,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以致用的环境,使学生“Talk Show”成为可能。同时,学校设有出国预备班,为中国毕业生到国外留学创造有利条件。

1996年以来,该校与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等国的教育人士进行交流、互访,建立合作与友好关系,有力地促进了该校的面向未来,面对世界的现代化的教育。

这所集幼儿园、小学、中学为一体的全日制全寄宿民办学校,办学规模将达2000人。学校师资雄厚,本科学历占65%,中级以上职称占80%。教学科研、艺术特色,成绩卓著,几年来,学校已有200多人次在省及全国的各类竞赛中获奖。

上一篇: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下一篇: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