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9-22

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精选13篇)

1.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

新形势下地方财政审计

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对策

近年来,财政审计监督的职能被削弱,财政审计监督工作流于形式,这在地方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本文拟结合地方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实际,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财政审计的内容

财政审计是政府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机关依照《宪法》和《审计法》对政府公共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所实施的监督行为,以达到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宏观经济管理服务,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和协调发展。财政审计包括本级政府预算执行审计(同级审)、下级政府决算审计{上审下}和财政收支审计。目前地方的财政审计主要对财政部门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税务部门税收征管情况、金库办理预算资金收纳和拨付情况、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预算执行情况、预算外收支以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等6个方面进行审计监督。

二、财政审计的职能

财政审计的职能是对财政运行和收支情况监督,并对财政管理职能运转情况进行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开展财政审计,一是有利于促进政府的宏观管理;二是有利于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三是有利于查错纠弊。搞好财政审计,是各级审计机关的重要职责,它对推进依法治国、促进依法行政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

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严密的财政审计监督体系,可以从源头上遏制政府腐败行为泛滥的现象,有助于建设一个廉洁、高效、公正的政府。故而财政审计有“经济卫士”、“政府谋士”和“反腐倡廉勇士”的称号。

三、地方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审计机关难以保证其审计监督的独立性

主要表现:

一、地方政府对审计机关存在直接的实质性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审计机关必然或自然就先要把地方政府的要求和利益摆在首位。“有些地方政府领导在指导思想上,怕揭露问题太多难以承担责任或影响政绩,因而违反规定干预审计机关依法揭露和处理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二、实践中,作为地方的审计机关需要对同级政府负责,指定的审计计划或者要考虑到同级政府的偏好,或者会受到政府部门的影响,结果是国家预算资金的使用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监督。

(二)财政审计监督的有关法规制度不全。

主要表现:一是有些法规制度尚未建立健全,有些则已日趋陈旧过时,不能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求。二是有些法规制度不够规范、具体、严谨。三是有些法规制度政出多门,条块脱节,区域间差别大,执行中打架,不公正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审计监督人员在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左右为难。

四、强化财政审计监督的对策

地方的财政审计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多,危害甚大,如果任其发展,则后患无穷。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一)抓重点,强化审计,坚持点面结合。

财政审计面广量大,不仅涉及到财政部门自身管理工作和收支行为,而且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企业、各个领域的一切财务活动。因此,必须坚持点面结合,以财政业务审计为主,同时必须选择其他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进行面上审计。根据财政发展形势和财政管理现状,结合中心工作,在每次财政审计时,必须制定好审计工作计划,研究好具体实施方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财政审计工作,主攻薄弱环节,狠抓重点问题。要通过财政审计,不断规范财经秩序,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抓基础,强化审计,坚持人机结合。

搞好财政审计,首先要从财政收支基础审计入手,通过预算分析、审计分析和查账等办法,对财政及其相关收支信息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客观公正地审计。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审计领域,推进管理审计向纵深方向发展。而财政基础审计,信息量大,时间跨度长,涉及被审单位多,要提高财政审计工作效率,必须坚持人机结合,在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要充分运用计算机审计这一辅助手段,发挥计算机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审计成本,节

省审计时间,提高审计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抓宣传,造舆论,提高人们对财政审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具体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舆论宣传工具,通过召开会议、组织培训、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邀请从事审计监督理论 研究 和实际工作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广泛、深入、细致、持久的向社会宣传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审计监督的重点、程序、方法和经验。通过宣传要创造一个自觉、协调、文明、高效的审计监督工作环境,既增强财政工作的透明度,也可以消除彼此误会,增进了解,以取得各方面的重视、支持和协作,使这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二是各企业单位、各政府职能部门及领导者要自觉树立财政审计监督的意识,要讲政治、讲大局,要支持、配合审计监督,使其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良好的工作氛围,以便提供一流的服务,创造一流的效益。三是审计监督部门要对被审计监督部门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针对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查错防弊改进工作的合理化建议,帮助被审单位制定加强经营管理的措施,寻求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2.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二

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最重要的主体,党员队伍建设在新形势下更要强化。改革开放30年以来,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逐渐呈现出与依法、依宪治国要求不符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1政治上缺乏坚定性

宪法第一条规定: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量的诋毁社会主义言论在网上泛滥以及别有用心的组织和个人利用一些热点事件蛊惑人心,一些党员对当前复杂的形势认识不清,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发生动摇,更有甚者跟着敌对势力造谣,甚至为敌所用。

1.2思想信念动摇

党章要求党员必须 “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在改革开放30年中,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了一些党员守本抱朴、奉公为民的思想,少数党员把享乐、攀高位、拉关系、捞实惠作为自己奋斗目标,把党的性质、党的任务、党的宗旨、党的纪律抛到九霄云外,甚至腐败堕落走上犯罪的道路。

1.3行动上缺乏表率性

党章要求党员在 “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有些党员面对事情时,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得失,先锋模范作用现在对一些党员来说,只是一种口号而已。有少数党员对问题能躲就躲,工作能放就放,荣誉能争就争,利益能抢就抢。所作所为与党员的要求背道而驰,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了。

1.4工作上缺乏主动性

工作不积极,推一推动一动,没有主人翁意识,重活累活不愿干,不敢承担相应的责任。发现问题就绕弯子走,出了问题就强调客观。这些现象的存在,淡化和退化了党员的主动性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2内因和外因

上述这些表现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话,严重影响国企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稳定性,影响企业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任其发展甚者威胁到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2.1内因:自我要求不高,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在党员建设中,党员教育是一项重要工作,是深化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一些党员在理论学习中,总以各种借口为由,学习 “偷工减料”。一方面,以没时间为由,放松自己的理论学习; 另一方面,以年龄大为由,摆脱理论学习或者偷梁换柱,把严肃的政治理论和思想理念的学习变为读读文件,念念报纸,一起喝喝茶,探讨毫无意义的工作。自我不加强学习,改造,自我约束能力差就有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不谨慎、不注意行为举止; 不检点、不注意生活小节; 不自律、不注意遵纪守法; 不积极、不注意以身作则; 不警觉、 不注意是非原则; 不团结、不注意尊重别人; 不争先、不注意开拓进取。

2.2外因:党组织培养教育方法不当,监督管理措施不力

当前有些党组织在培养教育党员上存在四个问题: 只图形式,不图效果; 只求一般,不求深细; 只抓灌输,不抓落实; 教育者受理论水平与工作能力所限,使教育缺乏针对性。

预防党员素质滑坡的重要手段是监督管理。但目前对党员的监督管理,有些单位存在着下列现象: 订立制度多,检查落实少; 完成任务多,政治学习少; 人才使用多,育人措施少; 岗位管理多,平时管理少; 抓露头的事故多,抓苗头的隐患少; 抓先进典型多,抓后进转化少; 组织发展多,思想建设少; 普遍教育多,个别帮助少。这样不但不能保证提高党员的素质,反而有可能影响党员的素质。

3新形势下,加强国企党员队伍建设的具体举措

3.1抓好宗旨教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抓住了这个宗旨,就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原则、抓住了纲领。抓宗旨教育,重点在党员中强化群众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只有将这三个意识在党员心中深深扎根并付诸行动,宗旨教育才能收到实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3.2树立模范形象

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共产党的先进性在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党员的模范形象,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率先垂范; 党的组织要做到团结坚强; 党员要做到以身作则。要树立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党员敢于带头,敢于身教,敢做示范,敢为人先。

3.3开展争优创先活动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深化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以创建 “五个好” ( 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 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 “五个模范” ( 自觉学习的模范、执行政策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模范、爱岗敬业的模范、 、 遵纪守法的模范) 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开展争创活动中,应注意活动内容的广泛性,不能空洞乏味; 注意活动方法的灵活性,不能生搬硬套,千篇一律; 注意活动时间的持久性,不能昙花一现,有始无终。

3.4建立监督机制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为监督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强调工作责任机制的建立,规范并引导各方行为; 其次,发挥党员的优良传统,开展民主生活会,让党员们按照党章以及党内规章制度,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党员队伍及党员个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最后,完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在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要夯实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定位,让群众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群众监督网络,强化对党员的全面监督!

3.5完善民主制度

党的民主生活,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是我们党联系群众、深入实际的好传统。要完善民主制度,各级党的领导班子必须坚持正常的民主生活,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审议企业单位的重大决策,管理企业单位内部事务,监督行政领导行使管理职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通过各种民主形式,纠正党员官僚作风、虚假作风、帮派作风、散漫作风。

3.6强化法纪意识

在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的新形势下,必须把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当前,强化党员的法纪意识,要着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解决党员的知法守法问题,通过举办讲座、自学、 测试等方法,帮助党员掌握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 二是解决党员的执法执规问题,通过学习、引导、检查、监督等形式,提高党员的执法水平; 三是解决党员的守法守规问题, 通过抓教育,抓养成习惯,从而逐步增强党员的法律意识、 道德意识、政纪意识、责任意识。

3.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新形势 国有企业 党员建设 问题 应对策略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强调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党员作风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形势之下,国有企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员队伍建设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当前,国有企业认识到党员建设的重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对此,强化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措施,推动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性发展。

1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的有效建设。

1.1 党员作风不扎实,作风漂浮现象严重

党员队伍建设是夯实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不足,其最为显著的外在表现就是部分党员作风问题突出,服务意识淡薄,表现出作风漂浮的现象。首先,理论学习缺乏“热情”,理论学习“不走心”,基于应付心态下的学习,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于是乎,党员干部理论没学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不足。在工作中,一是缺乏工作的责任感;二是缺乏工作的干劲,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工作形态,难以体现党员的优良传统。其次,部分党员干部服务意识淡薄,与群众关系处理不好,于是乎,在实际的工作中表现出“唯上不唯下”的特点,帮助群众办点事,讲究回报和条件,影响党员队伍形象。

1.2 部分党员存在惰性意识,缺乏党员的进取精神

党员是榜样,是一面旗帜,我们的党员要充分发挥积极进取的精神。一方面,部分党员在工作中思想僵化,因循守旧,缺乏工作的创新;另一方面,工作缺乏原则性,遇到好事争做好人,遇到困难视而不见。所以,在僵化的思维方式之下,部分党员缺乏工作的进取精神,什么都讲究惯性思维下的方式方法,進而弱化了工作效率。并且,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专往自身利益一边站,永远扮演“好人”的角色。殊不知,这种形态下的党员,给群众一种“不靠谱、缺乏正能量”的感觉。

1.3 基层党员队伍老化,队伍结构不合理

基层党组织是党开展党建,务实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当前,国有企业部分基层党组织正面离党员队伍老化的问题,党员队伍缺乏源头活水的现象已有一段时间。首先,党员队伍老化,知识水平偏低,不利于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在党的政策理解与执行上,思想与时代不同步,滞后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再次,基层党组织缺乏新鲜血液,青年党员过少,队伍结构合理性问题日益突出。

2 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的原因

2.1 党员教育培训缺乏创新,教育培训模式僵化

在党员建设中,党员教育培训是一项重要工作,是深化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在教育培训中,基于传统的教育模式,灌输式的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缺乏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党员培训被定义为:党员在一起,读读文件、念念报纸,一起喝喝茶,探讨毫无意义的工作。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将党员教育培训推入“死胡同”,弱化了其应有的重要作用,而且让党员队伍建设浮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建设内容。

2.2 党员监督机制不完善,党员队伍管理落实不到位

国有企业以经济利益追求为导向,企业内部管理以经济战略发展为核心。当前,在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中,一是缺乏完善的党员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管理工作松散;二是缺乏规范化的考评机制,导致考核办法难以实施。所以,党建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领导抓、工作做”,“领导松、工作不动”的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基层党组织,组织“活”不起来、党员“动”不起来,工作慢慢吞吞,“火”不起来。

2.3 理论学习不充分,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一些党员在理论学习中,总以各种借口为由,学习“偷工减料”。一方面,以没时间为由,放松自己的理论学习;另一方面,以年龄大为由,摆脱理论学习。于是,理论学习难以充分落到实处,缺乏理论支撑下的实践工作,势必在工作中出现诸多问题。

3 新形势下强化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正处于瓶颈期,如何在“谋发展、求共存”的发展大计之下,实现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性发展,是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需求。当前,党员队伍建设,不仅要强化教育培训工作,而且要重视工作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夯实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

3.1 落实并强化教育培训,切实做好思想建设工作

教育培训是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另一方面要强化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唱响思想建设的主弦律。对此,首先,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注重党员教育的方式与质量,让教育培训成为党员理论学习的重要途径;其次,党员要保持良好的子举行,倡导党员自学,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的重要方法。为党员提供相关的学习读物,引导党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学习成果交流或竞赛的方式,激发党员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3.2 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党员的监督管理

当前,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不深入,懒散的党员监督管理现象,让党员队伍建设缺乏活力。对此,首先,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为监督管理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强调工作责任机制的建立,规范并引导各方行为;其次,发挥党员的优良传统,开展“民主生活会”,让党员们按照党章以及党内规章制度,查摆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党员队伍及党员个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再次,完善监督渠道,充分发挥群众在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夯实人民群众主人翁的定位,让群众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群众监督网络,充分依托“生活圈”、“工作圈”,强化对党员的全面监督。

3.3 强化党务工作者的考核力度,提高党员建设工作的有效性

党务工作者是党员队伍建设的第一参与者,也是推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要切实做好党务干部的选拔任用。党务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不仅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较高的党性观念;而且需要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深化党员队伍建设。其次,基层党组党员队伍建设比较薄弱,这就需要我们的党支部书记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一是要做好党建的排头兵;二是要做工作的榜样,积极引导其他党员。再次,建立完善的党务工作者的考核制度,强调考核的全面性,切实提高党员建设工作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国有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党员队伍建设,都是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工作的不断创新,优化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从本质上夯实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处于瓶颈期,在工作的优化与调整是一个过程,仍需要各方工作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建霜.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现代企业教育,2012(16).

[2]李海青.抓好党员队伍建设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中国职工教育,2011(11).

4.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

新形势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

作者:吕海庆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

摘 要: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

关键词:党的建设 农村基层党建 改革创新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为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担着巩固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群众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一些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严重下降,主导地位逐渐丧失,出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边缘化现象。最近,扎旗委党校课题组对全旗农村党建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认为当前全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当前农村基层党建的成就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层党建的成就

近年来,扎赉特旗委以促进发展、构建和谐、保持稳定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建好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较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总的来说,经过近几年扎赉特旗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努力, 全旗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总体上看村级班子结构得到优化;村级管理日趋规范;后进贫困村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村级组织的工作水平得到提升。

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成绩巨大,经验宝贵,有力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2.当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与先锋模范的新标准不相适应,作用难发挥

当前农村基层党员队伍不同程度地存在“四偏”现象:其一是年龄偏高。其二是文化偏低。其三是贫困面偏大。其四是流动党员偏多。“四偏”现象的存在,导致农村基层党员整体素质不高,难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2 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与党的建设的新任务不相适应,责任难落实

随着农村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的深入,农民对基层组织的依赖性逐步减弱,自主性日益增强,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有弱化趋势。

2.3 有关政策的配套和落实与农村发展的新情况不相适应,工作难推动。

一是从职能定位来看,“两委”职责定位不明确。二是从制度层面来看,有的政策与基层实际不符,不执行难,执行亦难,有时甚至执行更难。

2.4 少数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方式方法与农村工作的新变化不相适应,关系难和谐。一是从乡村层面来看,干群关系密切难。二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各种问题和矛盾复杂多变,解决起来难度大、时间长,老办法不管用,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时间长,老办法不管用,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勤于密切联系群众。

二、加强和改进当前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有政策方面的,有工作方面的。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迫切需要强化党建工作措施,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1.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机制

一是实现党员教育全覆盖。开通基层党员教育专用卫星电视频道,开辟“空中课堂”,依托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多渠道、全方位的加强基层党员教育。

二是突出党校教育主阵地。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课题纳入党校干部培训的内容,形成各级领导重视、熟悉、了解基层党的建设的教育机制;将农村骨干党员教育纳入市县党校培训规划;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省级财政转移支付。

三是开展素质教育大行动。制定全党特别是农村基层党员素质教育中长期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农村基层党员为主要对象的科技素质教育大行动,着力培养一批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员,增强基层党员致富带富能力。

四是加大流动党校服务力度。

为了切实解决乡村普通干部培训渠道单

一、培训方式陈旧、培训内容不对路的问题,更好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扎旗 “流动党校”采取统一制作“培训菜单”供基层干部“自主点学”,选聘兼职教师“上门服务”的方式,把课堂设置在第一线,把知识传播、政策宣传送到田间地头。确保农村党员大培训全覆盖。

2.进一步创新组织管理方式

一是健全村级党组织工作规则。从党内法律法规上进一步理顺村级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就农村党支部的地位、职责、任务、选拔和淘汰、表彰和奖励、监督和约束等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二是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健全各级领导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畅通民意渠道,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实情予民、实惠予民、实权予民制度化、规范化,保障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从制度层面上解决党员干部不乐于联系群众、不敢于联系群众、不勤于联系群众、无意于联系群众、不屑于联系群众、不善于联系群众的问题。三是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鼓励支持按产业、行业划分建立特色党组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建在工业园区、行业协会中。

3.进一步强化激励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农村优秀干部录用公务员力度,解决基层干部“有所盼”的问题。建议从品德、能力、年龄、学历、资历等方面综合考虑,适当扩大优秀农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公务员录用比例,选拔特别优秀的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二是逐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经济待遇,解决基层干部“有所得”的问题。在省级或地(市)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统一基层干部待遇标准,并形成逐步增长的机制。既要提高在职村干部误工报酬标准,又要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按工作职位、工作年限扩大补助范围。三是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体系,解决基层干部“有所养”的问题。建立中央、省、市、县及享受对象共同承担费用的村干部养老保险体系,市以上统筹,确定统一标准,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四是健全党内关怀机制,解决农村基层干部“有所靠”的问题。把经济困难的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扶贫帮困工作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范畴,建立党内关怀机制,通过财政预算、党费支持和社会筹集等渠道,建立党员爱心基金,重点加大对基层经济贫困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的帮扶力度,普惠发展成果。

4.进一步整合农村党建资源

一是提供人才支持。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吸引、鼓励、支持在外务工能人回乡创业;进一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基础上,完善“大学生村官”下村任职工作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大学生下基层锻炼,为农村发展提供急需人才和储备后备力量。二是完善配套政策。尽快出台关于“两新”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加强农村基层各个层面党员的教育管理。三是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农村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基层组织正常运转;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整合各职能部门资源,把新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推向新的起点。

5.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摘要:中学生军训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但 在军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军训资源紧张、训练方式单

一、国防知识 贯穿少、成果难以巩固的现象。学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方法和 先进的教学方法,并使军训成果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才能磨练学 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从而 推动全民国防教育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崇勇尚武的传统美德,使 全体公民都树立起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国防观念。

关键词:中学生;军训;问题;对策 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 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而中学生军训就是为培养合格人才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在的中学生都过着比较优越的生活,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许多学生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蜜罐”里,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观念较为淡薄。因此军训不仅可以锤炼学生 的意志品质、增强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还可以学习到人 民解放军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爱国奉献、勇于牺牲,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优良传统。并且有利于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学生学习军事高科技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开阔视野,改善知识结构、活跃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有利于学生组织性、纪律性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 为将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 的全面发展,中学生军训过程中出现了军训资源紧张、训练方式单

一、国防知识贯穿少、成果难以巩固的现象。

一、存在问题 

1.军训内容单一,教育效果不明显。中学生学习任务重,空余时 间较少,高一新生入学后军训只有三五天的时间,因此军训内容少,时间紧促,同时也为最后一天的汇报表演,天天稍息,立正,蹲下,跨立,齐步走,喊口号,向右向左转等重复动作,晚自习拉歌天天 唱同一首军歌,学生练得实在不耐烦,就撒谎请病假,甚至有些家 长来校为学生请假。这种军训方式忽视了学生国防知识的教育,培 养学生的国防观念上做得很不到位,甚至在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上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军训规章制度未贯彻落实,忽视了成果的巩固。短短几天军训 的效果,虽然能令我们惊叹不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又会 发现,军训后的几天或数十天也许还可以看出军训的一些影子,可 是数十天后,已不再像参加过军训了。军训时养成的好习惯,比如 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精神,相互帮助的好风尚,宿舍 里牙具的有序摆放,被子整齐折叠程度,一切行动听指挥的良好意 识都恢复为原来的样子。这主要由于军训后,军训规章制度未贯彻 落实,学校忽视了对军训成果的巩固。

3.军训资源紧张,达不到训练目的。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军训活动,本是一件磨练学生意志品质的好事,但是由于军训资源设备欠缺,只能以突出学生的纪律作风训练、基本的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训练 等。学生持枪射击,兵器知识,如何掩护,如何防灾,如何防空防 恐,这些东西本应是军训的必修内容,也是学生最需要知道的东西,更是学生最喜欢操练的技能,但在中学生的军训期间根本无从谈 起,达不到军训的真正目的。

二、采取的对策

1.灵活多变的组织方法,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学校虽然没有 各种军用器械让学生演练,但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 派学生赴军营参观,体验生活,警民联欢。也可聘请老红军、老八 路任学生国防教育顾问,建立具有广泛群众性和较大影响力的国防 爱好者协会,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震自救演习,开展国防教育周 和军营连着你我他活动。“八一”建军节可组织学生赴军营慰问,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爱国热忱和报效祖国的 壮志。采用灵活多变的组织方法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 律性。

2.改进教学方法,增进学生国防意识。为了提高学生对国防教育 的认识,军训期间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官应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采用多 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形式,使军事理论课教学形象直观,使枯燥 的教材内容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学习兴趣。如介 绍我军的光荣历史和武器装备,讲评国内外军事热点、兵器知识以 及如何掩护,如何防灾,如何防空防恐等问题,为学生们提供一个 畅所欲言的场所,提高他们学习军事知识的积极性,同时激发他们 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3.军训成果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军训本来就应该是一项长期的 任务,学校应该把学生军训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如每天按照内务卫 生的统一标准整理内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内务检查、内务评比。唱军歌、练拉歌、组织一次军歌比赛,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听取专家 讲述国防教育报告会,解放军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国防知识竞赛,广播操比赛,另外还可以通过早操、课间操和升国旗等活动训练学 生。只要将这些贯穿到平时的常规管理中,高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就能为将来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6.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六

新时期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助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国有企业的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关系,对国计民生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不免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职业精神等方面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和冲击。为了对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现实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现组织开展了职工思想状况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明确国有企业职工思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有效策略,旨在强化国有企业内部核心凝聚力,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市场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点,只有实现国有企业的成功转型才能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控制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和功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为了顺利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实现改革的发展目标,现针对国有企业中职工的思想状况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职工思想政治水平,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一、调研分析的总体情况

(一)渴望发展意识强烈

在对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调研的时候发现,大部分的企业职工都会经常浏览党政报刊,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改革有着普遍的关心。通过相关的资料统计和现场调研的情况来说,国有企业的员工一般都具有大局观念,无论是在利益的处理方面还是在观念上面都能够正确地看待,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职工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的员工危机意识越来越强,不断地提升自己,补充知识已经成为国有企业职工的现状需求。由此可见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职工其主流思想都非常的积极,具有较强的职业精神和大局意识。

(二)工作态度较为积极

在对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职工普遍认同员工和企业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职工是企业的核心,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具有职业奉献精神,个人的利益是和企业的利益连接在一起,只有企业的利益得到了有效地提升,才能实现个人利益的提升,因此在当前阶段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员工都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国有企业的转型和改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职工市场意识强化

在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职工的思想意识也在不断地提升,将自己的重心逐渐放在了个人价值实现和经济收入两个方面,但是就目标的现状进行分析,大多数国有企业员工在工作量和收入之间产生了矛盾关系,因为福利待遇较低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有一少部分企业职工认为工作环境不好,使身心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和限制。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职工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下价值体现的重要表现方式。

二、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状况问题分析

在新时期背景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国有煤炭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存在经济亏损的现象,并且这样的困境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这样的现象对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如果在企业的发展中出现不良思想,将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就实际调研的结果来看,国有企业的职工思想在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需求与待遇之间的矛盾

现阶段国有企业的职工对生活质量有较高的追求和要求,但是就当前国有煤炭企业实际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其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亏损现象的产生,这对于员工的个人利益必然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样导致了待遇、福利等等方面的降低,在员工实际需求与待遇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有部分的国有企业员工内心逐渐开始出现不平衡,甚至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

(二)个人发展与价值实现的矛盾

在国有煤炭企业实际经营的过程中所延续的还是较为传统的企业管理制度,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在个人激励措施和制度方面和新时期国有企业职工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职工之间等级待遇落差较大,虽然有晋升的渠道但难度较高,并且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样就导致了部分的國有企业职工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保存着积累经验的想法,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寻求更大的发展,导致了员工的流失率提升。

(三)工作条件与基本需求的矛盾

在煤炭企业实际生产运营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国有企业职工所面对的工作环境都比较恶劣,比如说需要克服低压或者是高温、低温的艰苦工作环境,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员工并没有取得和工作量相等的收入,长此以往的过程会对员工的内心造成一定的打击,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尤其是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的生产又提高了要求,导致了国有煤炭企业的职工出现了思想动摇的情况。

三、新时期做好国有企业思想工作探析

(一)基于形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和目标的统一是提高员工凝聚力的基础,因此在当前阶段煤炭企业应当将当下的形势政策教育和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结合在一起。让国有企业的职工对当下的发展形态有一个全面地掌握和了解,这样能够消除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职工所产生的思想动摇,在企业的内部形成一种相对和谐的氛围。基于形势进行思想引导的时候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注意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职工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当前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动态有全面的掌握,从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要向企业职工明确当前煤炭企业发展的形势和主要成因。第二针对国有煤炭企业在当前阶段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讲述。第三要让国有企业的职工明确在当前阶段煤炭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提升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性。第四向国有企业职工讲清楚企业在未来的生产发展布局,在当下的情况下实施成本的压缩是摆脱困境最为关键的条件。最后要让国有企业职工清楚地认识到国家在针对国有煤炭企业产能扭亏和摆脱困境时的相关政策。在进行形势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国有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觉悟。并且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除了传统形式的宣传教育之外,还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积极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以此来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二)基于生产经营助推煤炭企业转型

有效地消除当前国有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顾虑是助推生产经营最根本的办法,因此在当前阶段对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和实际的生产过程有效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降低国有企业的生产成本,保障企业的生产效益,将企业的经济亏损降到最低,为煤炭企业的转型和国有企业职工根本利益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于党建工作强化企业内部凝聚力

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当前阶段要借助党组织的思想导向作用,从细节出发,为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搭建平台,主要分为几个方面,首先在思想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于职工的思想问题要积极地进行排查。其次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地响应党的政策号召,让职工能够感受到党的温暖,强化对党的深刻认知,将职工群众生活和思想工作有效地结合。最后是要积极收集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扩展意见收集的渠道,只有真正了解到职工的真实需求,才能在国有企业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引导职工参与其中,通过集思广益来提高职工的集体意识,为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7.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1 农机安全监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学习培训, 使机手有了一技之长, 成为村里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 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起到了积极作用。

1.2农机安全监理人员与机手有良好的相处关系, 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在农机手的心目中既是执法者, 又是朋友, 还是农机生产者的参谋、顾问, 农机手有了困难愿找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帮助解决, 从而使他们得以发展生产, 加快了致富步伐。

1.3农机安全监理部门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 依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 纠正农机违章, 杜绝农机事故, 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 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1.4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在监督、管理和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运输作业、跨区作业工作中, 在提高农机作业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安全生产、协调供需、化解纠纷等方面, 起到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农民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农机监理安全生产检查执行主体地位不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了农机部门对上道路行驶拖拉机的登记、核发牌证等项职权, 但没有明确对道路行驶拖拉机的安全监督检查权和农机执法人员的着装权.而拖拉机从事农产品和生产资料运输较为普遍, 在实际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 不统一着装检查农机作业会困难重重, 尤其是对从事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运输的拖拉机作业安全更无法监管, 就无法履行各级政府赋予农机部门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之职责。

2.2受客观因素制约, 工作难度增大

由于湟源县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没有通班车的乡村, 农机驾驶员违章载人的现象较为突出, 而且广大机手文化技术水平较低, 对机车使用管理不善, 加之安全意识较差, 不愿意积极配合, 逃避管理, “黑车非驾”现象越来越多, 造成农机管理难、执法难。

2.3机构不健全, 事业经费无保障

农机监理机构还不健全, 无其他经济来源, 监理装备差、效率低, 乡 (镇) 农机管理人员配备不足, 给农村的农机安全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4机管与路管脱节

拖拉机、农用车分布在广袤的农村, 点多、面广、线长, 有些地方交通条件差, 安全隐患很多。目前广大农村道路上公安交警无人力管理, 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因没有农机执法标志, 降低了农机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很难针对农机作业的特点进行重点防范, 重大农机事故隐患将再度加重。

3农机安全监理的对策

现阶段, 农机行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监理工作的执法地位和农机监理机构职责范围及权利义务, 为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依据。为此, 必须与时俱进, 及时转变思想观念, 调整工作思路。

3.1加大投入, 抓好农机监理队伍建设

以提高农机监理员素质为突破口, 对其加强法律法规教育、专业技术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化管理教育、遵法守纪教育;加强农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 改变乡镇农机站有名无实的现状, 重新定编定岗、单例定量考核;加大投资, 追加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有计划地配备安全技术检测、农机事故勘察处理、牌证网络化管理等技术装备, 形成“基地健全、设施齐备、手段科学、执法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机安全监管体系。

从实施规范管理入手,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农机监理部门应把政治合格、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严明作为主要工作目标, 严把监理人员素质关, 实行考核上岗,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要求监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 正确履行政策法规, 还必须有较强的政治觉悟, 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服务农业、服务农户、服务机手的思想意识, 自觉摆正监理与服务的关系, 保证农机安全生产。

3.2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宣传, 开创农机监理工作新局面

加强宣传, 防患于未然是农机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农业部《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明确了农机监理工作的执法地位和农机监理机构职责范围及权利义务, 为农机监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政策依据。目前, 许多地方由于宣传不到位, 致使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法制意识淡薄。一部分机手甚至认为“农机监理只是收钱”, 不愿意积极配合, 逃避管理。针对这一情况, 乡镇农机服务机构要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 采取多种措施对机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使之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在讲经济效益的同时, 要注重安全生产, 能够自觉遵章守纪, 减少违章现象发生, 杜绝事故隐患, 实现安全生产。

农机监理部门要根据工作实际, 在农机手相对集中的企业、集市及乡 (镇) , 采取多种措施对机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在学生集中的乡村学校, 以举办农机教育安全讲座、播放农机安全知识录像等方式, 教育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利用新闻媒体, 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 对农民朋友进行农机安全教育, 使全社会都了解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性。

3.3 查找源头管理存在的问题, 应加大源头管理力度, 搞好监理服务工作

近年来, 农业部针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出台了41、42、43号令, 实现了办证程序规范化, 档案管理制度化, 但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多数农机监理单位常年实行的人工检验, 检验工作随意性较大, 全凭检验员的经验和个人素质办事。考试设施设备不齐全, 多数单位没有考试场地、没有专门的考试车辆, 多数是租用车主的机车进行考试, 安全性能、车况不清楚等问题是一大安全隐患。

源头管理是农机安全监理的重要管理手段, 是建立农机安全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第一, 从小事入手, 从细处着想。通过电话预约上门、送牌证到家、车辆检审进村、延时服务等多种形式做好机手的服务工作;第二, 继续抓好文明监理, 优质服务创建活动和规范化建设。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规范办事程序。田间路查中随时帮助机手解决技术难题, 完善驾驶证办理程序、车辆登记业务程序、便民联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 并切实落到实处;第三要做好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

3.4农机监理人员素质高低不一 , 农机手认识不到位, 提高监理人员的法律、服务意识和业务实践能力

我们的监理队伍在充实人员的过程中, 缺乏严格把关 (这主要是体制方面的问题) , 所以造成农机监理队伍思想素质高低不一, 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人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法律法规生疏、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不强、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纪律不严明等问题。农机监理部门普遍存在着“重执法轻服务”的现象。工作实际中, 农机监理部门强调执法监督, 而应履行的义务却关注的较少。甚至还存在着只收费不服务的现象, 突出表现在农业机械和驾驶操作人员的检审方面, 只要交上检审费, 就算年检审通过, 既不对农机具进行检验, 也不对驾驶操作人员进行教育和考核。机手交上了费用, 却不能及时得到应有的服务, 使群众误认为农机监理, 只是单纯的收费, 违背了农机监理工作的目的, 失去了应有的社会作用和价值。农机监理人员执行权利与履行义务不对等, 还造成农机监理过程中少数监理人员不尊重机手、态度恶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等现象, 使机手对农机监理部门产生敌视的心理, 影响了农机监理部门和机手的关系, 使机手对农机监理部门的执法产生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

部分农机手对农机安全监管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认为拖拉机特别是小型拖拉机是自己的农具, 主要用于农田作业和生活服务, 很少上公路, 操作比较简单, 技术容易掌握, 一般的技术维护和维修问题自己就能解决, 不存在安全问题, 也就没有必要到农机部门进行知识培训, 没有必要花钱费工夫办理牌证和进行年度检验, 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出现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农机手以众抗法的现象。笔者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形, 而由于农机手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事故也是屡见不鲜, 执法过程中遇到部分机手持有汽车驾驶证驾驶拖拉机, 由于驾驶员不了解拖拉机的结构特点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

监理人员要具备广博的业务知识、一定的社会经验以及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 要争取履行政策法规, 始终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树立服务农业, 服务农户, 服务机手的思想意识, 自觉摆正监理与服务的关系, 保证农机安全生产。此外, 还要加强源头管理, 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 严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 牌证核发, 驾驶员考核发证和检审验, 提高农机检审率。加强农机安全生产专政整治和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 整治违章载人、超速超载、无牌行驶、无证驾驶、非法拼装、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

3.5加快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建设

8.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八

关键词:司法警察工作;问题及对策;新要求

随着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和检察机关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司法警察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司法警察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确司法警察工作下一步发展方向,理顺各种关系,司法警察工作才能科学发展,为检察工作提供更加有力保障。文章针对新形势下司法警察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一、新形势对司法警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检察机关司法改革的逐步深入,检察案工作对司法警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司法警察工作面临的问题是随着检察机关深化司法改革而出现的,这些问题解决得如何直接决定着司法警察工作的发展前景。司法警察工作要在新形势下,更好地为检察办案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和有力的保障,必须达到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职责职权要进一步明确

按照现在的《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职责是:①保护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犯罪案件的现场;②执行传唤;③参与搜查;④执行拘传和协助执行其他强制措施;⑤提解、押送、看管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⑥送达法律文书;⑦参与执行死刑临场监督活动;⑧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履行职责。检察官是行使检察权的主体,司法警察只能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履行职责,辅助检察官参与检察活动,表明了司法警察工作的从属性。

(二)队伍管理要进一步规范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司法警察接受所在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领导,接受所在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部门的管理”,属于双重领导体制。在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应当进一步完善司法警察的编队管理,要按照高检院“集中管理、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使用”的要求,确立规范的司法警察行政领导体制,与检察官的独立履职相区别,以提高司法警察的整体警务保障能力。

(三)警务效能要进一步提高

这是新形势下检察办案工作对警务保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进一步加强司法警察警务保障能力,为检察工作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提高效能,才能真正发挥司法警察的警务保障作用,确保检察工作安全、顺利、有序进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求对司法警察队伍实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锤炼过硬的作风,严明纪律,完善落实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造就一支政治可靠、作风优良、业务熟练、技能过硬的专业化的司法警察队伍。

二、当前司法警察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职责定位不明确

目前司法警察工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展,但司法警察在参与检察办案过程中的职权,法律定位不明确,在具体的执法实践中,容易产生“以检代警”或“以警代检”的情况,发生推诿、扯皮现象,致使司法警察在执行职务中时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职能定位不合理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第七条规定了司法警察的八项职责,在《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中对履行职责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根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试行)》的规定,司法警察看管的对象明确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根据高检院规定,讯问必须要在办案工作区进行,但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进入办案工作区接受调查的不仅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这三类对象,还有证人、被害人、当事人的家属、代理人等,法规并没有对后几类的人员作出明确的规定,不利于维护执法的严肃性。

(三)程序還不够规范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检警协作不顺畅,主要是自侦部门以办案保密为借口,只告诉司法警察部门需要用警,而不告诉具体执行种类,不利于密切配合,保障办案安全;二是用警手续不完备,有时碰到比较紧急的警务任务,部门领导或者院领导往往以电话或口头通知的形式要求出警。

三、新形势下加强司法警察工作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司法警察工作,更好地发挥司法警察的警务保障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协作监督机制,确保办案安全

我们要按照高检院“集中管理、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使用”的编队管理要求,全面落实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强化政治思想教育、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打牢思想基础;要进一步完善协作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司法警察和检察官之间协作监督作用,促进依法办案,确保办案安全。

(二)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加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

司法警察队伍是检察机关唯一一支武装力量,应从严治警,以提高警务保障工作的效能。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司法警察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危机意识;其次要强化警务技能培训,按照高检院“一熟两懂三会”的要求,使执行警务保障任务的司法警察都能达到,熟悉法警职责,懂检察业务、懂办案程序,会使用枪械具、会擒拿技术、会微机操作的标准;三是畅通司法警察的进出渠道,从优待警,充分调动司法警察的工作积极性,为保持司法警察的整体活力和战斗力,应有计划地补充司法警察队伍人员,使司法警察队伍永远保持活力和战斗力。

总之,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加强对新形势下司法警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的研究,才能为检察工作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警务保障。

参考文献:

[1]陈亦文.加强和改进司法警察工作的几点思考.《法商论坛》,2011年 (1)

9.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九

【字体:大 中 小】 【时间:2013-09-23】 【稿源:七井村】

基于反腐倡廉工作服从于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原则,有必要了解当前的中心工作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总书记进一步延伸了这一新任务,即“两个一百年”,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概括的说就是“中国梦”。经济建设当下的主要任务是“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为了顺利实现“新四化”,党中央、国务院把改革作为强有力的手段,推进金融部门、财政体系、土地使用权、生产要素价格、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社会收入不公与户籍制度等七大领域的改革,以期打破垄断,在“深水区”勇于探索。通过改革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加公平,社会

生活更趋正义。

面对这些新形势、新任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采取新的手段,使反腐倡廉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辱使命。

必须把保证实现“中国梦”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首要任务。排除一切不利于实现“中国梦”的各种障碍,从形式上看,似乎是思想领域或者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其实不然,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怎么样做到“三个自信”,除了意识形态领域排除多元化声音的干扰,纪检监察机关也应在纪律要求上做出自己份内工作。《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拒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或者故意作出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相违背决定的,对直接责任者,应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违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行为,就是对保证实现“中国梦”的危害。对此,纪检监察机关绝不能置之不问。

必须在“深水区”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身体力行。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既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也积累了不少深层次问题。要把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把投资、出口、内需“三驾马车”中的内需做大,增强中国经济抗击风险的能力。通过对金融部门、财政体系、土地使用权、生产要素价格、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社会收入不公与户籍制度等领域的改革,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最重要的任务是打破垄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制度缺陷造成不规范的既得利益受到冲击,回归市场经济的本意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工作机构,除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特殊利益,所以在“深水区”的改革没有顾忌。对党和政府已经出台的改革政策和措施,纪检监察机关除了无条件的支持,还要监督检查与改革任务相关的地区、部门和单位是否做了,做得是不是到位。如果不做或者做得不到位,怎样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对此作出相应的处理。处理可以多层次,如督促整改、完善工作计划、加快工作进度等监察建议。对多次监察建议不理不睬,甚至对抗改革的相关部门、人员,该调整的建议组织部门进行调整,情节严重的依据党纪国法进行相应的纪律处分,以坚强的纪律保证推进深层次的改革顺利进行。

三、必须为提高城镇化水平保驾护航。城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其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的生产、居住条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利国利民。

第一,认清城市建设升级换代的重要意义,坚决支持科学规划,依法拆违。在合法合理补偿迁居居民的各项费用后,如果仍有党员或党员干部对抗依法行政,一方面他们在法律上应受到处罚,同

时党纪政纪处理也要同步跟进。

第二,依法查处党员或党员干部的不法房产。2012年下半年以来媒体披露了广州、上海、青岛、山西、陕西、深圳、郑州、合肥等地的官员(包括村官、社区负责人)个人违规房产问题,这些恶劣现象应是相当长时间内反腐败工作的切入点。网络上被称为“房爷”、“房叔”、“房婶”、“房姐”、“房妹”的行为,从根本上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自己手上的职权,或者实物受贿,或者低价购进高价卖出赚取高额差价,也有亲属参与其中。

在住房实行货币化分配制度后,普通工薪阶层为一套住房倾囊而出甚至按揭贷款。而那些低收入民众,一辈子望房兴叹。“房爷”、“房叔”、“房婶”、“房姐”、“房妹”的房产动辄数套、多则数十套,与大多数对住房刚性需求的民众形成强烈的反差,破坏了住房分配上的公平与正义。在现行条件下,国家实行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两种制度,是适应当前民众对住房需求不同层次的不得已所为。任何政策一旦出现“双轨制”,加上监管不及时、惩罚不到位,必然会出现权力寻租的机会,总会有趋利之人

敢于“饮鸩止渴”。

第三,关注民生工程中的不法行为,从程序到内容都要实行严格的监督。民生工程属于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用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如果钱不用在老百姓身上,不仅违纪甚至违法。因此民生工程从动议、立项、实施过程、结果,乃至民众对民生工程的反应,纪检监察机关都要全程参与,不能怕麻烦。近几年个别民生工程工作部门乱用善款出了不少洋相,甚至整个系统因此而在社会上颜面扫尽。不要认为民生工程与工业建设、城市建设相比用钱数目较小,就可以掉以轻心。殊不知正是因为“民生”二字的份量,使得其影响难以预估。用好了,老百姓看在眼里,认可民生工程的结果,未必从嘴巴上感谢党和政府;用得不好,甚至个别部门、党员干部把钱糟蹋了,就有可能引起民怨。老百姓骂的不仅仅是犯事的部门或党员干部,连带党和政府一起骂。因此对民生工程的严格监督事关重大,不

可小觑。

第四,严肃处理违反党的“三农”政策的人和事。党和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重视,有目共睹。但是违反党的“三农”政策的现象或多或少存在。最为典型的是有的农户拿到种粮补贴后,照样抛荒土地,跑到城里务工。严重干扰了正常种植农户的情绪,非常不公平。对这类现象不进行干预,势必冲击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除了依法处理当事农户,追回种粮补贴,还要追究农村基层党政组织的失察行

为。

四、必须深入持久地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党的十八大之后不久,党中央出台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细化具体,明白清楚。但落实“八项规定”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落实“八项规定”相应出台了一些措施,趋势是层层加码,二十条、三十条的都有。这些数目繁多的措施出发点和初衷无可非议,但在具体操作上却存在主次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对于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在制定具体操作细则时,不要搞笼统的多少条,而是对照“八项规定”逐项作出细致规定,方便基层操作。譬如中央规定第四条“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这在省以下应该不是重点工作。贯彻落实这条规定时,不如作出“领导下基层、参加必要的庆典时,一律不准中小学生停课搞迎送仪式”的规定,切合实际。

建议党和政府及相关部门调整领导干部出国考察的政策。领导干部出国考察这一做法在国门初开、改革开放初期意义尤为重要,让领导干部懂得了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的发展趋势,开阔了视野,通过比较发现自己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知道了“知耻而后勇”。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少走了弯路。但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普及,以及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人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不必只通过出国考察这种方式,何况“出国考察”作为“三公支出”的内容之一,经费过多也遭到公众质疑。无论是认识、了解世界手段的进步,还是减少“三公支出”的需要,客观上已经到了调整领导干部出国考察政策的时候了。今后出国考察内容应以经济、科技、文化为主,干部出国考察的层级要提高,不能让说话不算数、做事不靠谱但有一定级别的干部再出国了。

反腐倡廉一般趋势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中央的决定出台以后,从学习、消化、贯彻落实“曲线向上”,到了一定程度,人们懈怠了,或者又有一个新的规定出台了,这时落实上一个规定时,呈现“曲线向下”。但愿落实“八项规定”时能杜绝这类现象。现实中已经出现苗头,比如公款宴请由公开转入地下,曲解“四菜一汤”。这类问题给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提出了挑战,也是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严峻考验。纪检监察机关要有打持久战的长期准备,以持之以恒落实中央规定的“不

变”应对现实中腐败现象的“万变”。

五、必须适应新媒体对反腐倡廉工作的合法监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既给反腐倡廉增添了新的信息源,也带来了压力。互联网被人们称为“信息高速公路”,通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网民已超过5亿。互联网上的论坛、博客,在建立区别于传统媒体的“自媒体”上开了先河,而近年来“微博”的出现,更是把“自媒体”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微博的公开性、传播的瞬时性,加上微博发布者对问题观察的立场、角度与传统媒体相比,几乎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导致民众对同一事件有了不同的解读和分析,其结果也与传统媒体官方把控的方向大相径庭。应该肯定微博在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这类例子在近年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如2013年的刘铁男、雷政富等案件,2012年的陕西杨达才案件,微博对问题的披露直至案件的突破,都起到传统媒体、纪检监察机关不能起到的作用。但是微博也有负面作用,如无中生有、人身攻击,把很小的问题放大到骇人听闻的地步。查询、证实这些言论的真伪,给纪检监察机关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成本浪费。微博反腐的出现,应该在大的方向上予以肯定,毕竟是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业务的一个重要补充。对于负面爆料,完全可以当成匿名举报信对待,有内容、有事实的可以进行跟踪调查,对那些内容空洞、毫无实质性的虚假爆料,可以置之不理。微博反腐倒是给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做到纪检监察机关业务信息公开。信息公开是建设透明政府的时代要求,但是纪检监察机关业务又有相当高的秘密性。怎么把信息公开与业务保密有机统一,这对纪检监察机关来说具有很高的挑战性。如果处理得当,定会受到党内、社会民众的支持与赞赏。反腐倡廉最为敏感的案件查处工作对外公开,不妨做如下尝试:一是案件进入查处阶段,可以发布简短消息,从源头上堵塞坊间谣言和猜测,以正视听;二是依法公开案件查处的结果,公布结果时可以借鉴人民法院陪审团制度,让更多的人了解违纪人员的违纪事实,给予处理的依据,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在处理过程中自由裁量的合法、合理尺度。这样做的好处,既体现错罚相当的原则,又在党员、民众中普及了党纪条规内容。三是利用新老媒体发布处理结果,让民众感知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决心和行动。做到这些,一定会去除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案件的神秘感,增强透明度,密切纪检监察机关与广大党员、人民群众的联系,让老百姓对纪检监察机关产生好感。

六、必须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目前社会上有一种舆论,认为腐败现象的出现,制度建设不健全是原因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中央纪委制定了数以千计的反腐倡廉制度。从事纪检监察业务人员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制度已经形成了一张网,虽不敢说疏而不漏,但已经够密的了。问题是这张网愿不愿意撒,什么时候撒,撒多大的面?真要撒出去的话,漏网之鱼几乎难成可能。为什么会出现撒网不平衡的现象呢?根本原因与各级党组织对落实反腐倡廉制度的认识有关。有的认为经济发展中干部难免出点小问题,用发展成果来掩盖个别人的腐败问题。有的认为,某一个干部工作一辈子得到过很多荣誉,不能因为一点小问题就否定人的一生。有的则是领导干部与违纪案件有牵连,利用职权阻挠纪检监察机关办案,生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诸此种种原因,制度落实怎能不打折扣?解决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除了纪检监察机关自身敢于碰硬,最重要的是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的态度。不解决这个问题,一切都是走过场,制度教育年年搞,腐败现象难杜绝,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讽刺。建议省级以上巡视组今后要把反腐倡廉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工作重点,避开当地党组织主要领导,多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负责同志接触,找具体业务人员了解情况,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维护党的制度的严肃性,让反腐倡廉工作不为个别领导人的意志所左右,在《党章》的指引下,纪检监察机关

真正有所作为。

10.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

发布日期:2009-07-30 发布城市: 点击次数:640次

合肥市公路管理局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路政管理规定》、《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规范路政管理、保护路产路权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然而,面对新时期公路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路政管理的相关规定已不能概括、包揽路政管理的全面工作,严重影响了路政管理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就目前来讲,“要想富、先修路”,“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等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在路政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公路超限运输现象严重,违法建筑现象屡禁不止,部分路段脏、乱、差现象严重,公路用地范围内的非标日益增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公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反观这些表象,我们都知道,这些问题的存在并非是公路管理部门不作为,而是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公路部门难以作为,甚至无法作为。

一、路政执法管理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合肥市公路管理局管养公路总里程813.21公里。由于省会城市独特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地位,其公路交通的需求和管理矛盾也显得十分的突出。

(一)路政执法受到地方政府和部门干预

政府通过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注重的是整体经济效益的进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与公路相关的法律法规,经常出现一些有悖于公路法律法规的决策,特别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借助便利的交通,直接在公路两边设立经济开发区,这样涉及到公路搭接和红线控制问题,地方政府在未经公路主管部门的许可下,在公路上设置平交道口或在公路红线控制范围内搭建构筑物。当路政人员在执法时,地方政府却以引资招商为由进行强烈干预或施加种种压力。

公路路政执法还涉及到国土、城建、电信、电力、水利等多个管理部门,这些单位从本部门的利益和权威出发,各自为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路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路政管理势单力薄,人员和执法区域受限

路政管理人员缺乏。按照安徽省交通厅2002年深化公路系统改革路政人员配备的规定,管养里程在100公里以上的分局每增加20公里增配1人,合肥市813.21公里的道路上应配备43人,但是省局给的编制只有21人。合肥所管养的出城道路日均交通量都在6000辆以上,其中省道S105(合肥-马鞍山)高达11353辆,路政执法人员远远不能适应路政管理的需要。

在治理超载问题上,合肥市面临的主要对象是G206国道(合肥-淮南)段煤炭运输,G312国道和S105省道砂石运输。其中涉及淮南、巢湖、六安、合肥四个市。合肥市不是超载运输的源头,在管理上处于被动地位。车辆超载造成道路损坏严重,特别是206国道平均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发生。国家七部委治超实施方案,具体落实在交通路政、运政和公安三家,而实际现状是公路部门独守阵地。

(三)执法权限相对不足,缺乏有效治理手段

根据《公路法》和《路政管理规定》,路政管理部门在路政执法过程中具有责令车辆停驶权;在公路建筑控制区修建建筑物、地面构筑物或者擅自埋设管线、电缆等设施强制拆除权;非法搭接的道口,对当事人有责令恢复原状权。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阻碍执行因素。以查处超限为例,按照规定,一次查超不能多于5台车辆,而违法车主却利用这条规定,往往纠集众多车辆闯卡。由于公路管理人员缺乏即时强制执行权,如果责令车辆停驶后,不能及时、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在确保交通通畅优先的原则下对这样的车辆只能放行。有的超载违法人员在责令停驶后,驾驶人员往往把车门反锁,路政部门没有扣证、扣车等行政强制权,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路产路权遭受侵害后,肇事车辆拒绝接受处理的现象屡见不鲜,责令恢复原状、责令停工、限期拆除等法律制裁手段往往也得不到有效实施。按照法定的程序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到最终整个程序结束,不仅时间跨度较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损害了公路法律法规的权威性。

二、寻求应对策略

针对路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各种制约因素,作为行业职能部门,除了不断寻找机会,利用各种渠道向政府和主管部门反映、建议,努力争取有效的执法手段和宽松的执法环境外,必须积极寻求对策,将制约因素的影响降到最小程度。

(一)宣传先行,注重效果

车辆超限运输、未经许可进行平交道口搭接、道路非交通标牌设置等违规违法事件的出现,究其原因,过度追求经济利益是其中一个方面,而路政管理法规未能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爱路护路意识及法律观念淡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为此,我们坚持宣传先行,行动紧紧跟上的原则,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沟通。在《合肥晚报》、《新安晚报》、《安徽工人日报》、电台、电视台等不同的媒体上进行广泛地宣传;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将所有涉路行政许可范围、内容、程序、审批依据和办理时限等在网站上进行公示;组织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地在公路沿线乡镇开展公路路政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活动;用现场会的形式,向区域内的所有路段进行辐射,配套印发一些管理通告、传单,摘选一些通俗易懂、易记易掌握的条例条款,明令告知沿线群众许可行为、禁止行为、处罚幅度和依据;对公路警示标牌、标语进行经常性地刷新,使路政管理政策法规不断深入人心。

同时,我们还以涉路突出案例的传播效应,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2006年合肥市对合六(合肥-六安)高速公路上跨合淮路违规高架桥墩进行了强制爆破。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宣传媒体齐头跟进,效果明显,树立了公路执法的权威,有效地遏制了违法涉路行为。

(二)争取政府支持,共建和谐公路

构建和谐的路政管理体系,与公路沿线地方政府的大力配合分不开。在路政管理工作中,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以谦虚的态度主动向地方政府汇报路政管理工作的计划和进展情况,同时也不忘宣传路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争取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策略地推动路政管理向政府行为转变,至少将基层政府的干预降到最低程度。

1.积极推行“路长负责制”。合肥市“路长负责制”路政管理模式自95年肥东县首创并在全省推广,各地区结合本地路政管理的具体情况,不断充实、发展这一成功经验,大力推动路政管理向政府行为转变,努力营造路政管理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路长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所负责路段的运行状况,对公路侵权或违法事件,进行有效地阻止,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向路政管理部门反馈,由路政人员进行处置。路长主要由地方政府分管交通的副县长和公路沿线乡镇政府负责人担任,按年签订合同。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检查、年底有考核。有效地发挥了地方政府在路政管理方面的作用。

2.创建文明样板路,促进多部门联合管理。文明样板路是地方政府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公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促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文明样板路创建活动,加大对涉路违规行为的管理。今年,合肥市重点开展S101合相路肥东段文明样板路创建工作,在我们的努力下,沿线的店埠、八斗、响导等乡镇地方政府均成立了以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增强对路政管理工作的配合力度,特别是对穿集镇路段路容路貌进行了详细地规划和治理,对公路沿线建房、路面堆放及晒场行为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依法许可,透明监督。对地方政府或施工单位进行的涉路建设行为,依法按程序进行行政许可,并进行许可前安全评估,利用网站公示许可结果,组织专家对涉路建设工程从技术、安全方面进行评估和论证,一些不符合公路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工程项目坚决不予审批,对于获得许可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路政人员实行跟踪监控,确保工程不违反公路相关技术规范和安全法规。

(三)群策群力,确保交通安全

路政管理人员行政执法力度薄弱,整个行业未能形成统一的联合执法格局,执法过程中处罚权限有限等因素制约着公路管理执法工作,在治理车辆超限超载问题上尤为突出。在当前公路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形下,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来弥补这一缺陷。

1.加强部门、区域协作,联合治超。争取上一级公路主管部门的重视,积极寻求相关部门和其他地市同行的支持配合。在路政日常巡查中,主动与运政、交警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及时传递有关违法信息,进行联动、联合处罚违法人员。

2.养护工区、项目部就近卸载。采用“固定检测为主,流动检测为辅”的治超策略,关键在于流动治超执法过程中超载车辆的卸载问题。以分布在路网上的各养护工区、养护道班为卸载点,实行就近卸载,不失为一种及时处理车辆超载行为的好方法。

3.建立社会监督举报网络。利用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布辖区养管的所有路段、里程等级和起始点以及举报电话,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将发现的侵害公路行为或双超车辆及时向公路部门举报,与养护道班的兼职路政员一起形成严密的公路监督网。同时,实行举报有奖制度,公布奖励的幅度和标准,给予举报者一定的物质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四)规范执法,高效管理

面对路政管理存在的困难,提高路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规范执法行为就显得更加重要。

1.随着交通行政诉讼和非诉讼案件的明显增多,对路政人员的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要求就必须更高。为此,要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提高路政执法队伍的整体水平,经常聘请法律界人士给路政人员授课、培训,并指导以法办案的实践活动。

2.逐步改变事后查处的被动式管理,转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式管理。首先是加强路政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一些可能危害公路的行为,做到早预防、早监控、早制止,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既可减轻管理相对人的经济负担,又降低了执法行为成本;其次是对新建或改建的公路,在工程尚未竣工前就提前介入路政管理,一是可防公路附属设施遭到破坏或丢失,二是可防沿线群众趁势在路边乱搭乱建。

结语:

11.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 贫困生认定 存在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在不断提高,虽然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贫困生仍然数目较大,尽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帮扶政策改善了贫困生的生活,然而一些不良的现场也随之出现。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贫困生的认定和管理工作,为了使国家的优惠和帮扶政策真正的落实到家庭困难的学生身上,相关部门必然要加强新形势下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杜绝虚假冒领助学资金的现象发生,下面将具体分析贫困生认定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应对的对策研究。

1.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中存在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证明材料可信度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程序存在不合理现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范畴过于笼统、主观。

目前,我国高校尚未真正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系统的贫困生认定方法,对贫困生的内涵界定较为模糊,没有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把握,而且在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民主评议环节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客观、不公平的现象存在,使贫困生的民主评议工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均缺乏一套较为规范、健全的操作流程,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无序化操作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正性与公平性。某些教师和学生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随意性大,思想意识中仍然存在着“轮流享受”“平均享受”的不良观念,无法真正发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实效性。这往往使得一部分需要帮助的同学得不到应有的资助。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认定仍然停留在凭借经验及主观判断的定性方面,人为因素影响较大,可操作性不强,而且难以做到让所有学生心服口服,缺乏具体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比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家庭生活标准、单亲家庭生活标准等等,这些将严重地影响着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与公正性。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性、渐进性的过程,某些贫困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可能会在这一认定过程中发生一定的演变,这就要求贫困生的信息库必须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和实时更新。然而,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信息库缺乏动态性的定期调整,这将直接导致某些家庭突遇变故变得贫困的学生无法真正享受到相应的贫困资助。

2. 解决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对贫困学生的贫困程度的认定是有针对性地帮助贫困生解决学费和生活费的关键方法,是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2.1 建立系统、规范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方法与操作流程

为有效解决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必须建立系统、规范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方法与操作流程,促使贫困生认定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贫困生认定工作受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同时,在认定高校贫困生工作中,还要大力加强民主评议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增设由辅导员、宿舍长、学生代表组成的学生公寓评议小组进行第三方评议,进一步了解申请贫困生认定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和日常消费水平,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贫困生认定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2.2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诚信体系,完善相应的监督与责任追究机制

诚信问题作为认定工作的又一大困扰,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认定诚信体系,可以有效地杜绝一些虚假瞒报,冒领贫困生资助款项等情况的发生,使国家的贫困生资助政策以及金额款项落实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进而实现贫困生的上学梦想。学校应该举办诚信教育报告,着重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建立诚信监督机制。加强对证明材料的审核与使用,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生感恩、自强、自信。实现公共监督,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家访制度,对个别对象实地走访。勤工俭学工资应大幅度提高并实行阶梯式奖励工资。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生动态管理档案,制定详细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资助标准,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市场竞争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3 实时更新高校贫困生信息库,对贫困学生信息实行动态管理

建立科学而全面的高校贫困学生信息资料库,同时进行及时有效地更新,构建贫困学生信息平台实现对高校贫困学生信息资料的动态管理,对于促进我国的教育公平以及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高校贫困生信息库进行科学动态管理,可以为贫困生的认定和评判提供一定的依据,进而提高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效率及准确性。

2.4建立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信息采集系统

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工作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及其它证明材料,如何获取客观的证明材料成为此项工作的关键。建议依托学籍数据建立全国性的家庭经济状况采集系统,由学生所在中学、家庭隶属的民政部门、教育局为主采集数据并更新,形成相互补充、相互监督机制。高校在学生入学电子注册后即可调取学生家庭信息,辅以贫困生认定体系、高校所在地的生活水平完成认定工作。建立这样的系统,可以作为全国范围内家庭经济状况信息的统一采集尺度,可以保证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兼顾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2.5 建立高校贫困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

目前,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以人的主观判断为主。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高校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对于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开展可以有定性的标准依据,减少人的主观判断,同时量化指标的制定便于实际认定操作,增加了认定结果的客观公正性,最终可以实现对高校贫困生认定以及国家相应资助经费的用处、效益以及效率等情况进行一定的监管。在建立指标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贫困生的家庭以及生活状况,制定合理的体系内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生源地与学生通力合作,建立系统、规范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方法与操作流程,及时更新贫困生信息库,并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才能真正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确保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夏金元,杨帆,王国昌.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2).

[2]林彬彬.试论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8).

[3]王斌.我国高校贫困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科技视界,2014,(09).

12.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二

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不断适应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随着农民收入增加以及相关政策的扶持,农机使用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户选择自行购置农用机械,在此基础上,农机安全监理存在的问题逐渐突出,主要表现为国家相关制度不健全、监理工作不到位、监管工作难度大等,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机安全问题成为农业生产能否提升的重要前提。

1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存在的问题

1.1国家相关制度不健全

现阶段,在农机安全方面,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监理制度,对农机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监管,并且明确了农机监理部门及其主管单位的法律地位,希望利用农机监理单位法律层面义务和地位的提高来保证农机安全使用,但在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出现国家相关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部分监理人员未合理利用相关的监理权利,未做好权利范围内的监理事宜。除此之外,部分监理单位仅对农机安全问题进行静态管理,通过对农机使用技术进行检验、审核、教育开展农机管理工作,而忽视了农机的动态监理,如:在农机的监理过程中,未对违反农机操作规范的农民进行相应处罚、未对农机使用中出现的安全事故进行处理等,这样一来,使得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难以开展。

1.2监理工作不到位

农机监理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机监理单位的经费比较紧张。因为农机监理单位属于非营利组织,况且国家每年在农机监理方面投入的资金较为有限,使得监理工作难以开展。其次,较为落后的农机设备。因为农机监理单位受到投入资金的限制,不能引进先进的农机设备及其检测技术,即便是农机设备出现故障也很难第一时间检测出来,延误了农机的使用。最后,监理水平较低。由于多数农机监理人员均来自于基层乡镇,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农机方面的专业知识认识程度不足,致使监理水平低下。

1.3监管工作难度大

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监管工作难度大。因为现阶段很多农村地区都处于较为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和文化素质方面都较为落后。主要体现为:一方面,农村地区多存在多种道路问题,如交通不畅等,此类问题容易导致农机的违规与违章驾驶,为农机监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农机操作人员对农机了解程度不足,在农机安全驾驶方面未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加之自身文化素质较低,使得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难以开展。

2针对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问题的对策

2.1加强宣传教育

在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宣传教育,该任务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监理人员的宣传教育,既然作为农机监理人员,就应该做好本职工作,通过明确监理人员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其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农机安全监管的过程中,应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以对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进行监管。二是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定期的农机驾驶知识培训来丰富农机操作人员对农机的认识,同时让农机操作人员充分了解到农机驾驶不当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建立安全驾驶意识,保证每一位农机操作人员都能够掌握农机安全操作的技能、技巧。

2.2明确监管单位的法律地位与责任

政府可以在国家相关规定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农机安全管理办法,以此来明确监管单位的法律地位与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机监管单位的执法力度,同时使其责任更加明确,实现权责统一。当然农机监管单位工作的有序进行与政府的支持分不开,政府应给予监理单位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协助监理单位就农机安全和执法问题进行全方位宣传,争取得到广大农民群众认可。除此之外,监理人员应不断增加关于农机安全方面的认识,并增强法律意识,以提升监理工作的效率。

2.3建设高素质的监理队伍

高素质监理队伍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质量。监理单位可以从规范化监理工作入手,通过不断提升监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来增强监理单位的威信。在对监理人员进行选拔的过程中,应选择持有正规证件且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员,同时对选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待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除此之外,监理单位应定期组织农机知识培训,并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切实为广大农机操作者提供更多的技能和技巧。

3结语

农机安全监理是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机操作人员安全方面进行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对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从加强宣传教育、明确监管单位的法律地位与责任、建设高素质的监理队伍等方面着手,在政府的指导和帮扶下,监理单位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同时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为农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义林.解析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机,2013,(11):2-3.

[2]刘学明.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7):86.

13.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三

摘要:当前社会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持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特别是随着工商银行的股改上市以及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青年工作的内外环境、思想特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工商银行的青年员工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年员工做先进理念的宣传者、先进服务渠道的倡导者、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实践者、服务创新的先行者大有可为。因此走出一条既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所需,又对青年员工产生较强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的青年工作新路子,是新形势下工商银行青年工作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工商银行青年工作工作创新持续发展

当前社会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持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特别是随着工商银行的股改上市以及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青年工作的内外环境、思想特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工商银行的青年员工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实践舞台,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五四前夕,工商银行召开了团员青年座谈会,姜建清董事长和杨凯生行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对青年工作提出了殷切的希望,要求团员青年要做先进理念的宣传者、先进服务渠道的倡导者、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实践者、服务创新的先行者。因此走出一条既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所需,又对青年员工产生较强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的青年工作新路子,是新形势下工商银行青年工作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期工商银行青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股改上市并非改革的终点,而是发展的新起点,工商银行每天都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机遇,青年员工的素质、思想与创造力日益成为工商银行经营方向、策略能否实现的关键。而青年员工广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无限的创新力以及顽强的拼搏能力,使其毋庸置疑地成为工商银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新时期。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程度继续加深,金融市场联系更加密切,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从国内看,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加,这无疑为银行业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经营环境和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从工商银行自身讲,股改上市并非改革的终极目标,目前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具有紧迫性和长期性,最终目标是努力把工商银行建设成为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强的现代化大银行。这个远大的目标给我行的青年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即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按照新思路,研究新方法,为实现我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二)新银行。股改上市,工商银行实现了脱胎换骨,明晰了产权,实现了国有控股基础上的产权多元化,搭建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三会”和高管层组成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并形成了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取得新的成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整体架构基本形成,保证了全行科学管理、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三)新青年。当代青年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状态。青年员工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在接受多年的学校教育后,多数已经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思维活跃,意识超前,接受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生活态度积极,愿意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同时具有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渴望学习和追求成才的愿望强烈,渴求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渴求掌握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和适应现代金融企

业管理方式,积极于投身现代商业银行的改革实践。

(四)新任务。如何更有效地适应和促进现代金融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这个题目是新时期青年工作面临的新任务。作为现代金融企业,我行青年工作的新任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引导青年员工立足岗位,投身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其二是引导青年员工推进金融创新。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创新的源泉来源于青年员工的智慧,要重点引导青年员工着眼于金融发展的特点和前沿,在服务、产品、市场、科技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特别是要全面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

二、当前工商银行青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以上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情况,通过对比分析,我行的青年工作主要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部分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弱化。总体上讲,我行青年员工好学上进、勤奋工作,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但也有为数不少的青年员工在意识形态领域尚需引导。有的政治取向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有的只讲享乐,不讲奉献;有的认为工作、生活压力大,产生消极冷漠情绪;还有的在社会上沾染了很多不良习气……以上种种反映了在改革全面推进的新形势下,青年员工思想波动大,触发点多,不利于队伍的稳定,已经成为我行改革和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部分青年的思想动态给青年工作与现代商业银行建设和发展有效结合带来了难点。一是目前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经济收入的主观预期与现实状况相左,从心态上对我行的工作有所动摇;二是青年的文化程度和工作技能没有同步提高,部分青年存在着重社会实用性知识、轻职业技能知识的倾向;三是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和更新越发成为每个人的立身之本,继续教育问题成为关注的热点。以上这些思想动态给我行开展青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青年工作与业务工作未紧密结合。普遍态度是重围绕轻渗透、重效应轻效果,在结合形式上,主要以宣传、咨询、倡议、竞赛为主,而真正进入经营主战场的少;在结合内容上,主要以现有业务、急难重任务为主,而在产品开发设计、业务营销工作上的少;在结合效果上,主要停留在阶段性工作成绩上,而带来全局性、长期性影响的少。诸多原因并存,使得我行的青年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内功匮乏、力度不够。

(四)工作方法落后,不适应当前的工作要求和青年特点。在竞争性和开放性较强的环境中,青年工作原有的工作机制、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已经远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和青年特点。这也说明了青年需求的旺盛与组织供给能力的薄弱,青年求新求变的特点与青年工作方式的陈旧形成矛盾,青年工作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呈减弱趋势。

(五)人力资本给我行的青年工作与现代商业银行建设和发展有效结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人力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其它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改变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结合方式,产生更多新的产品和服务。然而,我行人力资本的现状有以下隐忧:一是内部人力资本不足时很难从外部得到补充,特别是青年员工,人力资本的外部整合环境差;二是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特别是青年员工人力资本的增值程度低;三是高技能人力资本少且流失严重,造成人才出现断层,特别是青年员工方面尤其如此;四是在人力资本短缺的同时青年员工中的人力资本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青年员工的脱颖而出。

三、新形势下做好青年工作的思路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随着我行改革步伐的加快,各项工作都转到了促进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思路上来,因此一要紧密围绕全行中心工作,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努力发挥青年员工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青年支持改革、主动参与改革,使青年工作成为促进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二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随着现代商业银行建设步伐的加快,青年工作也必将发生深刻变化,青年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些变化,把握新时期青年工作的规律,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继承中创新,在把握规律中创新。

(二)大力开发蕴涵在我行青年中的人力资源。一是强化青年员工的创新意识。这是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环节。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青年员工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与创新活力。二是提高青年员工的创新能力。这是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核心内容。要加强学习引导,做好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青年员工创新的素质。三是搭建青年员工创新的舞台。这是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要将人才与项目结合起来,引导青年员工在项目攻关、课题研究的实践舞台上学习提高。四是营造青年员工成才的环境。这是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外部保障。要树立青年成才典型,广泛宣传青年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构筑青年员工健康成长的精神支柱,为青年队伍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青年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于深化我行改革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是做好理想信念教育。不同的理想信念定位,往往使青年对现实生活和行为方式做出不同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社会条件下,面对价值趋向多元化、个性鲜明并善于思考的青年,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核心,有计划、分步骤、多层次进行思想教育,在青年员工中营造出先进、健康的文化氛围;二是做好职业道德教育。要积极帮助青年员工增强职业观念,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技能,坚守职业纪律,改进职业作风,塑造符合金融企业发展的新型青年员工形象。

(四)改革青年工作的运行机制。青年工作要由注重外在形式向注重实际效果转变。随着业务的发展,青年工作应把着眼点放在直接或间接对中心工作产生的效果上。青年是工行员工群体中最活跃的力量,他们普遍学历较高,有创新精神,愿意参加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展示自我才华,又能为工行发展做出贡献的、有益的活动。因此,要改革青年工作的运行机制,合理设计满足青年健康向上愿望的有益的活动,精心组织,妥善实施。

(五)教育青年员工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一是新的市场观念。更多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未来市场趋势,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二是新的发展观念。要千方百计提高金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针对潜在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三是新的优势观念。要以新的形势来判断发展条件,找出未来发展中真正可以发挥作用的比较优势,或者创造必要的条件,树立自己的特色,再造新的优势,大力提升我行的经济地位。四是强化诚信的经营理念。诚信是一个企业能否得到广大客户长久认可的因素之一,也是一个企业能否赢得客户的关键,要在青年员工中强化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赢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金融文化建设,增强青年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责任感和归宿感,激发青年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促进现代商业银行的建设和发展。一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青年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发起青年员工为发展的目标共同努力。二是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之一就是其独特性,不易被竞争对手通过简单的模仿而获得。为了使核心能力具有独特性,仅有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有能整合核心技术和核心人才从而创造出竞争优势的优秀文化作支撑,可以说,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培育起来的。青年员工只有得到全面发展,其责任感和归宿感才能得到充分显现。

上一篇:齐心协力铸平安 健康和谐促发展下一篇:机电总承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