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精选8篇)
1.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篇一
飞康CDP助大连市公安局成功建设同城数据级灾备系统
随着全国电子政务进程的推进,国家提出了以“公安信息化工作”为核心,以“科技强警”为目标的国家公安信息化工程的建设要求,尽快实现公安系统的信息化成为各级公安机关的重要工作。
大连市公安局是主管大连市公安工作的市政府组成部门,下设十二个区、市(县)分局,三十余个业务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下,承担着大连市公共行政管理和执法办案等重要职能。随着信息化体系的日臻完善,大连市公安局的各项重要业务系统成为保障大连市公安局对外服务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环节。任何意外情况、硬件的损坏以及人为误操作等所带来的数据丢失和业务停顿都可能给大连市公安局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
虽然大连市公安局之前采用了数据库双机冗余等技术,以尽可能消灭应用系统中的单点故障,但是对于保障IT系统的完全抗击故障和灾难的能力,以及达到在故障发生后的迅速恢复能力方面,现有的传统备份体系仍然暴露出相当大的差距。为核心业务系统与数据建立有效的灾备系统,成为大连市公安局的首要任务。
根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规定,大连市公安局规划自己的灾备系统建设目标为建立基于数据级别的同城数据级灾备系统(第三级)。在确定了自身需求以后,大连市公安局对目前的主流灾备技术进行了严格的评估,最后确定飞康CDP灾备一体化技术是同时实现本地快速恢复系统及同城数据级灾备系统的最佳选择。
飞康CDP针对大连市公安局的需求建立的本地故障修复系统及同城数据级容灾系统,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集磁盘镜像、数据连续保护和备份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在生产机房部署一台飞康CDP管理器,对核心业务系统提供本地的持续数据保护及出现灾难故障时的快速恢复能力。在同城异址的灾备机房再部署一台飞康CDP管理器,在两台CDP管理器之间执行精简式数据复制,一旦本地出现存储设备故障或是数据丢失、损坏,管理可以立即从灾备机房的CDP设备中提取所需要的数据副本。
通过部署飞康CDP灾备一体化技术,完全实现了大连市公安局对于备份和容灾系统的建设要求:
1.进一步加强了对市局生产中心的核心系统的业务连续性保障,本地系列因任何故障造成停机或是数据丢失时,都可以通过飞康CDP实现本地快速恢复,并最大限度的保障业务数据不丢失。
2.为市局生产中心建立起了同城异址的数据级容灾系统。当市局的生产中心出现设备故障或是灾难时,可以利用灾备中心的CDP上的完整备份数据提供有限的查询操作。等待灾难或故障修复后,再利用灾备中心的备份数据对生产中心进行便捷的数据恢复。
3.为托管在市局的部分重要系统,如市局网站、办公自动化网站等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保护与管理。
2.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篇二
大数据指的是, 数据信息、科学技术及运用的有效综合, 是在可持续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形成的, 集成运用多种先进的高科技技术, 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其有着体量数据规模较大、技术支撑要求较高及应用处理非常迅速的显著特征。
在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当中, 大数据的具体运用有着非常巨大的现实性价值。其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大数据完全冲破了不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壁垒的问题, 大数据是基于数据信息一体化这一基本准求, 通过一种途径把各方面的社会信息、数据信息聚集在一起, 共同构成数据云, 以促使信息重构关联及应用价值的升高,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目前社会治安管理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二, 能够更为精准、非常快速的进行信息数据的传输, 一些开放性的数据信息、庞大的数据库凭借强大的处理器, 在不需要人工长期筛选的情况, 促使单一性的中心数据总量保持在5.3亿万条, 同时将相同种类的数据信息及有一定联系的关联数据互通点, 这样才能够使得全是重点人员数据等信息作出完整性的统计, 为今后情报工作的顺利开展供应准求、全面的数据信息支持;其三, 在特定时间内对县级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与此同时, 分门别类的建设情报专题库, 把握好入住人员这一类潜在的资源库数据, 启用入住人员及时分析系统, 实现嫌疑对象快速识别机制, 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对犯罪笔录的前期评估, 为小平台公安信息化建设做好充分的信息准备。
近年来, 青海省各级公安机关加大科技强警力度, “金盾工程”一期建设进展顺利。去年以来, 青海省公安厅加大对公安信息化建设投入, “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基本完成, 二级网由两兆升至四兆, 带宽增加了一倍, 三级网数字化改造覆盖面不断扩大, 目前已有321个科、所、队接入了公安主干网, 占应接入总数的51.7%。
2 目前大数据公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问题
在目前的很多公安部门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未重视起来,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目前社会现实的需求, 我们只有适应社会的需求进行改变才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然而, 以往的陈旧公安建设认识早已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对公安的实际需求, 公安事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都需广大公安工作人员积极的共同参加进来, 为此, 作为公安人员都要认识到, 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
2.2 技术问题
信息资源未得到全面的开发及广泛利用。公安工作中信息量是比较少的, 这并不能达到目前社会对公安的现实性需求, 公安信息化建设不能只当做面子工程, 而是真正的去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与了解, 最大限度上促使相关技术水平及公安工作的信息化得到全面的提升。
2.3 专业人才匮乏
在我国的公安部门当中, 投入的警力是非常少的, 尤其是计算机应用、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面更是显得十分匮乏, 支撑专业队、派出所工作的专治警力、负责情报资源进行再次处理的文职工作人员严重不足, 一些专业队、派出所层面即便是有着非常明确化的分工, 可是专门从事研判的工作人员在分配上依然不足, 对于情报的处理上专业技术水平更是相差很大。
2.4 安全保密问题
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必然会涉及到信息的安全问题, 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在发挥其明显优势的同时, 也存在了一些弊端, 这是需要我们加以特别注意的, 因会存在一些不安全性的因素。为此, 需不断的强化公安信息的安全管理, 制定相关信息安全处理策略, 创建一套完善的公安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性体统, 这样才能够确保公安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的状态下顺利进行。
2.5 硬件环境不足, 运算性能较弱
在计量单位中, 以1024个T为最低的大数据起始单位, 可是, 目前的硬件环境却不到最低基础计量单位的四分之三, 加上, 目前的公安平台体系比较复杂、数据整合度非常低, 所以一些治安、刑警、交巡警部门都是按照自身业务的需求创建的信息应用平台, 并且各个地区公安平台间并未联系起来, 使用性能非常单一。
2.6缺乏政府部门引导, 未创建政务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与交流平台
目前, 公安部门在采集其他单位数据上依然处于自主采集的低级水平上, 存在非常大的困难, 并且信息整合度非常低, 在公安业务数据上, 纵向数据开放程度过低, 上级公安部门所掌握的相关数据信息并没有进行完全的对下属部门开放, 阻碍了数据信息的综合运用;而横向数据的流通性能过低, 交巡警、监管、技侦等部门的数据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 并未进行数据信息的交换沟通。目前的大多数公安部门, 视频监控、视频指挥等系统内部的图像资源并没有进行全部的整合处理, 社会监控接入率未达到15%, 实战应用水准更是处于过低的一种状态。
3 大数据公安信息化建设发展建议
3.1 转变认识
对于公安认识要与现代化社会的实际需求相吻合,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思想认识上要具备信息化的思想。
3.2 注重数据的重要作用
在大数据时代这一信息化社会当中, 数据作为核心性的要素, 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势必要以对数据信息的综合利用, 所以, 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数据的作用。
3.3 重视公安院校的作用
公安体质革新当中, 公安院校作为引领着、探索者, 全面的展现了自身在公安建设中的巨大优势, 其对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3.4 坚持保密基本原则, 注重市场化合作
公安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把握好先进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如果单一的依赖于公安部门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标的, 而市场化的有效方式能够为公安信息化建设供应更多有效的途径, 市场化合作的采用可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行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5 创建政府公安信息化实战体系及交流平台
大数据下公安信息化建设需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创建共享的信息网络平台, 逐渐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办公。不断强化公安工作的监督,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日常公安工作作出量化处理。将实战作为中心, 努力促使公安装备及信息化水准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时, 完善网络化教学, 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施公安队伍的科学管理。其中, 网络建设作为最基本性的一项工作, 网络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最大限度上利用各类技术软件, 可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公安信息化建设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4 结语
现在, 大数据时代早已到来, 为此, 各公安部门需提前做好相关措施, 做好各类数据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做好信息系统的科学设计及架构, 改变以往传统的思想认识, 站在大数据时代角度考虑每一个问题, 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 对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统一规划, 创建完善的大数据公安信息体系, 为未来公安建设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英) 维克托·迈尔-舍尔维恩, (英) 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2]林伟胜, 许卓伟.大数据时代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些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3 (1) :20-22.
[3]李淑惠.消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 2011 (11) :49-51.
3.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篇三
关键词:公安经费;财政保障;人均经费;公用经费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2-0212-02
1 现行公安经费保障模式的积极作用
1.1 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有力地保障了公安工作的顺利进行
按照现行的经费保障模式,各级公安机关经费主要由同级财政负担,充分调动了我省各级政府保障公安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积极筹措财政资金,及时、灵活地保障公安机关的必要经费,认真落实公安经费保障的特殊政策。从目前情况看,我省公安机关的人员经费、行政经费等维持机关正常运转所需的基本经费得到了有力保障,公安机关的办案经费、基本装备经费以及主要基础设施维护等重点项目支出经费得到了基本保证。特别是1998年以来,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增加财政支出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了对公安机关经费的保障力度。
1.2 公安经费保障增长速度加快
2000年以来,湖北省公安经费增长速度加快,无论从经费总量还是人均经费看,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具体数据见下表一和图一。
从表一可以看出,2005年与2000年相比,我省公安机关经费总收入(含交警)增长20.91亿元,增长幅度为77.39%,2000-2005年间,有三年经费总收入增长速度超过10%;而图一表明,2005年与2000年相比,人均经费增长2.37亿元,增长幅度为72.92%。
1.3 初步建立了专项经费补助机制
根据事权划分的原则,上级财政和上级公安机关通过一般性补贴或专项补贴方式,对贫困地区公安机关所需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一定程度上调剂了地区差,缓解了这部分地区公安机关经费的紧张状况。2001年起,中央财政建立了对全国县级公安机关的转移支付制度,2005年转移支付金额达到14268万元(含省、市、县配套资金),重点对县级公安机关的装备费、办案费和三所(派出所、看守所和拘留所)房屋维修费进行补助,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的急需问题。湖北省从2004年起向全省政法系统基层机关转移支付3.5亿元资金,其中转移支付公安系统2.4亿元,主要用于补助基层公安机关人员和公用经费不足,在《公安报》头版报道,受到公安部的表彰。
1.4 公安经费保障机制日益规范严格
自1998年中央规定政法机关不再从事经商活动,公安机关与所办经营性企业脱钩后,原上缴主管部门的利润和管理费中用于补充经费部分,分别由各级财政部门核实后予以补贴。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财政部门逐步加大了对公安机关的经费投入,在安排公安机关预算时,按照预算内、外资金结合使用的原则统筹核定,不再与公安机关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款挂钩。
2 当前湖北省公安经费保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湖北省情况看,武汉、荆州、宜昌、鄂州等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和省、市级公安机关保障情况较好、增长较快,而十堰、黄冈、神农架等贫困地区及县级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仍较为困难。总体而言,湖北省公安经费保障上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2.1 财政拨款预算缺口较大,财政保障水平低下
目前我省许多地区的县级财政年初只安排公安机关的工资预算,不安排或极少安排工资外的其他经费,这使得预算外收入在公安经费中占比较大,公安机关的行政公用经费、业务经费和装备经费主要靠罚没款、行政性收费返还和自筹经费解决,预算缺口较大,“收支两条线”形同虚设。如2005年全省公安经费总收入47.93亿元中,财政年初预算拨款只有25.05亿元,近50%的收入靠罚没款(91740万元)、行政性收费(82712万元)和追加预算(54339万元)来保障。
财政保障力度不足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印证:
一是公安财政支出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2003年全省公安机关财政拨款支出为22.42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5.05%;2004年全省公安机关财政拨款支出31.50亿元,所占比重下降为4.87%。而广东省2004年公安财政支出177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6.02%,公安财政支出的绝对数是我省的5.62倍,相对数也高出我省1.15个百分点。
二是财政保障率偏低,不仅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而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03年以前,我省公安机关经费的财政保障率一直在40-60%之间,而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在80%左右,2004年以后这一状况有所好转,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这充分暴露出我省公安经费来源结构不甚合理、非财政拨款占比过高的现实。具体数据见下表二。
三是公安机关人均经费偏低,而且在不同地区、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间差别较大。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人均经费支出5.86万元(不含交警,下同),我省人均经费仅为5.07万元,与最高的上海市相差7.04万元。在全国排名中,位次不仅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低于重庆、广西、新疆等西部省份;2005年全省公安机关人均经费5.62万元,在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中,最高的武汉市是最低的孝感市的2倍多;按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对比,分别为7.99万元、7.13万元和5.02万元。作为公安实战部门、主力军的县级公安机关人均经费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89%、省级公安机关的63%、市级公安机关的70%。具体数据见下图二、图三。
上述数据资料表明,我省公安经费财政保障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财政保障力度的不足导致基层公安机关经费来源困难,许多派出所的经费依靠乡、镇财政开支。有些地方公安机关靠借外债维持运转,不仅影响了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的开展,还引发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2001-2004年,我省公安机关外债余额一直居高不下,超过6亿元,直到2005年才稍有好转。具体资料见表3。
2.2 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2004年全国公安机关人均公用经费2.37万元(不含交警),东西部地区分别为3.40万元和2.11万元,我省仅为2.00万元,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于西部省份。我省县级公安机关人均公用经费更低,仅为1.77万元。具体体现在:一,许多县级公安机关行政经费严重不足,难以维持正常办公需要。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因欠费经常被断水、断电、停电话,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的开展。二,办案经费严重短缺,民警个人垫资办案、集资办案的现象比较普遍。三,警用装备落后,交通工具量少质差,更新缓慢。全省看守所中没有囚车的占37.8%,看守所装备配备达标率仅为13.5%。一些地方的基层刑侦部门缺乏必要的刑事技术器材,更谈不上指纹识别、DNA檢测、枪弹痕迹等省公安厅要求配置的科技器材,警械装具和民警个人防护装备严重不足。
2.3 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多数地方公安机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缺口较大。一些基层公安机关基础设施简陋,没有会议室、食堂等。一些经济困难地区的公安机关甚至没有办公地点,只能租房办公。一些看守所、拘留所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已经成为危房。
2.4 部分地区民警工资和福利待遇难以保障
具体表现在:一,公安民警按照政策应当享受的一些福利如岗位津贴、加班补助、防暑降温费、防寒费、卫生津贴等,大部分县级公安机关无法兑现;二,无法报销民警的医药费。由于公安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生活没有规律,患病比例较高。由于无钱就医,许多基层民警患病后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尤其令人痛心的是,有些地方公安民警因公负伤也无法解决医疗费。三,民警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国家调资政策不能兑现。不少地方只给公安民警工资发放基本工资的前四项,少数地方连前四项都不能按时发放。
由于经费保障困难,一些县级公安机关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削弱了公安机关的社会职能,影响严格、公正执法,客观上纵容了违法犯罪活动,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导致了“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败坏了公安机关的形象,也加大了队伍管理的难度。因此,完善我省公安经费的财政保障机制,特别是加大向基层公安机关的倾斜力度,将是今后我们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立峰,刘明望. 公安装备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2]康学军,候荣华. 中国财政支出效率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5).
[3]湖北财政年鉴[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2005.
4.公安局指挥中心工作总结 篇四
2O11年,指挥中心在公安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 绕公安中心工作和全局重大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奋力 拼搏,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服从领导安排,为公安工作的 深入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指挥中心自2009年1月成立,现有成员六人,其中指 挥长一人,代理教导员一人,值班人员四人。值班实行24 小时轮岗制,每班两名民警,其中有一名值班队长。2011年
指挥中心全体民警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认真完成各级领导交 办的任务,在节假日省州报备、局内各项大型活动及各项保 卫任务工作中,都能够积极主动,严肃认真,圆满的完成了 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严格注意自身形象,不迟到、不早 退、着装严整、不空岗、不脱岗,及时组织开展政治、业务 学习,不断的充实和提高全体民警的素质。现将指挥中心现存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挥中心成立初期共有摄像头16个,因林业局棚户 区改造,经林业局相关部门研究决定,暂时取消12个。现 有4个摄像头可用,但夜间效果不好。
二、指挥中心人员老龄化严重,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 于实事政治、公安业务知识及微机的掌握严重溃乏。
2012年的工作打算: 2012年,指挥中心全体民警将在公安局党委的领导下,继续坚定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果2012年指挥中心开通的话,指挥中心全体民警将准
确把握指挥中心在全局中的职能定位,在创新工作理念上实 现新突破。充分明确指挥中心辅助决策、授权指挥、组织协 调、服务督导的“四大职能”。要从理念、作风、目标等方 面入手,全面加强和改进指挥中心工作。一是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充分发挥思想的先导作用,以
与时俱进和锐意改革的精神,以推动全局工作开展为己任,始终扣紧局党委的中心任务,自觉站在公安工作大局的高度 来研究谋划指挥中心工作。
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体成员严于律已,广泛征求领 导及同志的意见,树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三是明确工作目标。“高标准、零失误、创满意、争一
流”将做为指挥中心的新的工作目标,坚持自我加压,力求
完善提高,有效推动指挥中心各项业务工作全面上水平、上 台阶。四是狠抓内部管理,强化作风养成。大力倡树团结协作、勤奋敬业、求真务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真正做到人要 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毫不动摇地抓 好“五条禁令”等制度的落实,从一言一行等细小环节入手,狠抓作风养成,加强民警廉洁勤政教育,强化检查监督,确 保队伍不发生任何问题。
工作建议:在人群密集区,如学校门口、棚户区内,增加 摄像装置,尤其在楼与楼之间增设夜视摄像,对楼区内偷盗、抢劫、伤害案件的发生起到辅助侦破功能。
对指挥中心民警,进行集中的政治、业务及微机操做方面 的培训,以增强民警各人素质。
回顾指挥中心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 局党委和上级的要求,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还存在一定
5.公安局指挥中心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篇五
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主要受理全县“110”、“119”、“122”报警咨询求助、群众投诉,组织协调各警种处置突发事件、暴力犯罪和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承担自然灾害事故紧急状态下的社会救援。负责公安情报信息的收集、筛选、报送,社会治安动态信息综合分析和上报工作及警务平台和二三级监控平台建设。
指挥中心现有民警5名(主任3名,民警2名),文职人员13名。
近年来,指挥中心先后被省厅评为全省县级公安机关网站建设评比三等奖,被市委政法委评为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被市局评为金盾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巾帼文明岗。,被市局评为全市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先进集体,被县委评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县妇联评为巾帼文明岗。至连续五年被县局评为“夺创评”工作先进集体。
与时俱进变作风,内强素质树形象。强有力的班子是各项工作的基础,指挥中心努力从主观方面寻差距、找原因,调动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的放矢的做好各项公安工作。
一、多措并举,攻坚克难,努力实现硬件建设快速推进。
(一)“三台合一”建设
按照县局基层基础年工作和市局关于“三台合一”建设工作的要求,在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多方协调和县局经费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于2月初开始,指挥中心同志与施工方加班加点进行“三台合一”建设施工,并于3月初投入运行。
(二)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1、自建接通了交警大队到各乡镇中队的公安网。指挥中心与交警大队多方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自建接通了交警大队到城关、楼观、等5个乡镇交警中队的公安网,且交警大队到城区中队的带宽达到100m,交警中队公安网接通率达到100%。基层科所队接入网率达到100%。
2、实施公安语音专网改造和各派出所千兆带宽的接入工作,现已开始施工。
3、自建接通了县局到各派出所的视频会议系统。指挥中心同志发挥网络优势,对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长时间的加班加点,刻苦钻研,最终建设了视频会议系统,并挨家挨户为17个派出所安装调试,对各单位的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了操作技术培训。
4、在县局局域网上建立了电子邮件系统,电子邮箱开通率达到100%,并应用于日常工作;
5、为全局民警配发了数字证书,配发率达到100%;
(三)、警务综合信息应用平台建设
配合市局建设警务综合信息应用平台;构建县局门户网站;建成全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原有信息点布建的基础上,投资3.9万元,新建完成了212个信息点布建工作,布建率达到100%以上。县局共发数据质量审核通报337期,应用平台成功抓获网上逃犯20人。利用信息化建设破获案件占总破案数的27%。
(四)、二三级监控平台建设
自10月份,在县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刘曙林局长的多次协调下,在指挥中心的全程参与下,于4月30日建成了县治安防范监控中心,在全县治安复杂场所、重点部位、主要街道、案件多发地段、重要路口、卡点等部位设立30个视频监控点。自投入使用至今,通过监控平台提供破案线索54起,破获案件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五)、科技建设
指挥中心牵头,攻坚克难,完成科技建设任务。计算机配备率达标。接入公安网计算机共207台,百名民警的计算机拥有率达到62%;为我局购置了13套活体采集仪。县局活体采集仪配备率达到72%。
(六)、350兆集群系统建设
指挥中心积极争取市局信通处的大力支持,协调解决了5台无线终端的配备问题,现无线终端配备率已达标。
二、立足现有条件,加大培训和考评,进一步强化软件建设。
解决硬件建设的同时,指挥中心把软件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有针对性的加强培训和考核,扎实工作,重在建设,切实打牢工作基础。
(一)、苦练内功。去年至今,指挥中心组织民警开展了6次500人次的计算机“八会”技能培训、平台应用小教员和全体民警培训,同时为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技能,组织科室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及“五知”、“七会”的培训。
(二)、实行四色预警警情监测机制。对110、122、119报警台接到的报警进行分析研判,对案件高发区域进行四色预警,预警情况可为领导和各单位在维护社会治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各单位可根据预警情况,制定相应的巡逻防范措施。
6.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篇六
系列活动
之
交通协管志愿者团队参观长春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
个人总结
2012年7月18日上午八点,交通协管志愿者团队共14人在吉大南岭校区西门集合完毕,并坐240路市内公交车向长春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出发,到了那里后,经过接待处的联系,指挥调度处的张科长下楼接待我们,并带领我们进入五楼的监控大厅参观。
我们见到大厅里赫然显示着一个超大的LED显示屏,主要显示长春市内各要道交汇口的动态交通状况,可谓是在一个监控大厅里就能随时掌握整个长春市的交通状况,张科长帮我们解答了有关电子警察的违章抓拍情况,也在资料库中调出一组三张抓拍车辆闯红灯的照片,让我们清楚的明白了车辆闯红灯抓拍原理,同时通过大屏幕显示器两边缘的显示信息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昨天一整天的交通事故状况,122接警数,出警状况,违章状况等信息,了解到目前长春市交通的智能调节多采用直接高效的人工智能——交通警察直接指挥的方法解决,且为了提高指挥中心的工作效率,在一个一亿的改造工程中与清华大学交通研究院合作,并形成一套包括软硬件改造的全面的信号控制方案,这也使得交通工程专业的同学兴奋不已。在控制过程中,控制中心通过对整体交通状况的了解和现有的控制方案,再加上多年来的调度经验,对在交通道路现场指挥的交警与协警进行具体控
制方案的通知。当然工具就是对讲机。另外所有的警员都有一部专用智能手机,用来查询交通行为人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驾照情况,扣分情况,违章记录等,甚至连相关亲人的具体信息也能查询到,这样就会减少市民出行忘记带身份证,驾驶证等造成的麻烦。当被问及目前长春市交通指挥中心在室内能够得到的交通参数时,张科长坦言,现在由于设备和技术的限制,长春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还没有像北京那样的能直接得出路段流量,车辆的时间占有率等数字信息的系统,所以在路口的室外LED显示屏上,只能显示关联道路的路况动态图及一些安全标语,这也是改造工程中将会解决的问题。最后谈到申请专业实习机会时,张科长说到,指挥调度大厅主要是实际的操作应用,如果交通工程和交通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实习的话,可以到交通信号控制,交通道路渠化等学术性的设计科尝试,张科长还感言,有些搞设计的人员设计出来的方案确实很好,但在中国要真正实施起来,还是相当有难度的,因为交通系统的主要参与者“人”太难把握,差异性太大,所以在进行道路渠化、信号控制等方案设计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到区域内驾驶员、行人的交通心理生理特性及行为习惯。
经过两个小时的参观与学习,队员们都表示收获颇丰。在跟张科长表示感谢过后,团队集体合影留念,记录了这段充满意义的访问。
作为领队,我在这次访问的前期联系、提前参观具体流程、探索公交路线、队员联系与组织等全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收获更多。这次“青春三下乡”之参观长春市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将成为我今后学习的动力之一,我要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智能交通指挥、控制、规划及设计事业贡献自己的汗水与智慧!
领队:魏雪延
7.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 篇七
据了解,惠山公安分局民意调查中心呼叫平台建立后,当需要针对某一社区或辖区进行访问时,坐席人员根据随机回访模块按社区、辖区、户名为基础建立的数据库,系统可自动按样本抽取原则形成随机抽查样本,民意反馈系统将根据抽取的号码自动拨打,坐席在电话接通后按既定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访问,调查访问样本数量达到规定的数量标准,系统自动停止该批次调查回访,并形成详细的调查数据报表。
惠山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民意调查中心呼叫平台,惠山公安将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主动的姿态做好群众工作,打造出民意主导警务的新模式,全力推进平安惠山建设。
8.公安院校法治文化建设研究 篇八
关键词:法治文化建设;公安院校;研究
公安机关担负着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服务社会经济以及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职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公安法治文化也愈加重要。公安院校是未来人民警察的摇篮,在公安院校中进行法治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法治素质提高非常重要,能够很好地提高人民警察的素质。所以,公安院校必须做好法治文化建设。
一、公安法治文化的含义和价值取向
1.公安法治文化的含义
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也提出将法治在国家治理以及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出来。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形成社会性的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是公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政治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其包含了法治舆论宣传、法治理念教育、法治文学艺术、精神文明建设、警察公共关系等几个方面。
我们需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力度,维护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弘扬我国优秀法律文化传统。在办案过程中不但需要重视法律,还应该将法、理、情结合在一起。在进行公安法治文化建设时,树立法律至上理念,维护法律权威和尊严,切实提高公安工作本身的公信力,这也是公安法治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取向所在。
2.公安法治文化的价值取向
法治本身便是文明进步和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法治文化的核心是法治精神,也是人类文化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长期法律实践的结晶。法治文化和其他社会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进行法治文化建设能够带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法治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比如人权、文明、秩序等都能够利用法律从最大限度上得到维护和体现。和谐社会应该是价值观不同的文化和谐共处的社会,法治能够化解价值观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从而让价值观不同的意识形态、信仰、科学技术以及文学艺术等实现和谐共处。这也是法治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
二、公安院校建设法治文化的必要性
对于公安教育而言,公安院校是重要的阵地,公安院校能够向公安机关输送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也是培养人民警察的摇篮。公安院校培养的是专门人才,其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规格都会受到警察这个职业的限定。而公安院校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符合人民警察培养需要的。
现在,我国公安院校的课程设置、教育模式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首先,公安院校大多数属于大专学历教育,是行业专门学校,这也导致了其在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如专业设置仅仅包含了公安业务等,而没有重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人文知识方面,不但知识面比较狭窄,而且知识结构非常单一。其次,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明显的滞后性。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形成良好的文化精神环境,让学生在环境中受到熏陶。而现在学生除了进行公安专业技能的学习外,很少能够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另外,由于很多院校实行警务化管理模式,氛围高度统一和集中,学生的个人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方面比较滞后。所以,对公安院校学生进行法治文化培育是符合公安人才培养要求的。
三、公安院校进行法治文化建设的策略
公安院校建设法治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院校在校园范围内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的重要手段,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手段。重视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的深化能够发挥公安院校师生的带头作用,能够给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较大贡献。
1.加强宪法教育
就国家法律层面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便是宪法。我国的法治建设也是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法律体系,通过学习宪法的相关内容能够提高公安院校师生的法治观念,从而使他们养成自觉遵守法律和维护法律的习惯。其次,公安院校师生需要树立法治观念,这符合新时期公安院校法治文化建设的需要,能够在维护公安院校师生合法权益的同时,弘扬校园法治精神。公安院校在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树立,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最后,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公安院校的师生进行政策法规方面的教育,这符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思想,新时期公安院校法治文化建设必须将其作为指导思想。此外,还应该要求师生遵守公安院校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校纪,维护公安院校的外在形象。
2.增加校园法律文化活动
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将德智体美渗透到文化活动中去,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熏陶学生的情感,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升华学生的道德境界。公安院校进行法治文化建设时也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进行法治文化建设。现在很多公安院校认为在课堂上进行法治文化建设便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所以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停留在文化、娱乐以及体育方面,仅关注学生才艺和文体能力的提高,而对学生的思想层面关注不够,特别是法治文化活动开展得更少。学校可以引导学生组织法律问卷调查、法律知识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大型法治文化活动开展需要教师参与进来,对于开展的活动内容也应该由师生双方讨论决定,这样在文化开展的过程中,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提高其法治意识。
3.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建设公安院校法治文化
现代传媒是随着社会科技发展而产生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公安院校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法治文化宣传,将网络阵地的作用发挥出来。进行网络阵地建设时,内容应该包含法治案例、法律知识、国家方针等。此外,公安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法治有关的电影或者纪录片,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加深对法治文化的认识。此外,学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校园法治文化广播专栏以及法治文化教育专刊的创办,切实提高法治文化教育工作的影响力与学生的法治文化素养。
四、结语
教育本身便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在公安院校中进行法治文化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这样才可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公安院校在进行法治文化建设时,除了需要做好上述的几点,还应该努力探索研究,把握新的动态,更新观念,这样才能够切实做好公安院校法治文化建设,提高其对学生的影响力,从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民警察。
参考文献:
[1]刘扬.繁荣公安校园文化建设 推进公安院校转型发展[J].辽宁警专学报,2013(2):105-108.
[2]张硕,刘晓东.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机制探究[J].文化学刊,2012(4):51-55.
[3]刘申时.论加强与创新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6):123-126.
[4]田冰.法制教育在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96-98.
[5]鲁丽娜.新媒体环境下公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99-102.
[6]李娜.公安院校《法制文学》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4(4).
【公安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推荐阅读:
公安电子数据取证培训心得10-31
公安部消防局评定中心09-02
公安案管中心机构设置09-21
公安队伍建设调研文章10-02
公安文化建设汇报材料10-16
公安党风廉政建设先进12-09
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内容07-31
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学院08-01
年公安三基工程建设经验材料10-24
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