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志散文(共11篇)
1.我的同志散文 篇一
说起这样一个话题,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邓小平同志的那句话:“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第一次接触它的时候是在高中,我主持学校的演出,有个节目是独唱《走进新时代》,报幕时用的串词就有这个,是在串词的最后。报完之后我问另一个主持人这是谁写的,怎么这么煽情这么切题,也就是从此开始我才明白这话的真正出处。其实我对邓小平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认识还是从这里真正开始的,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关注他的理论,以及他不同凡响的敏锐思想。不可否认,他是一个伟人,他做了别人不敢做的事,他给全中国的人民带来了崭新的生活,但是这样的一个经历了万千风雨的领导人,他的内心里却依然如常人一样的朴实,自然。看看这句话,那亲切的感觉仿佛听都听得到,他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人民的一个普通的儿子,而他,无论走到怎样的位置,无论做任何的事,都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对人民负责,这是他最让我敬佩的地方,也是他身为伟人做得最为优秀的地方。而面对着这句话,所有的人都有责任反思自己,也许你不是高官,不是党员,似乎没有什么责任要负,可事实真的如此吗?无论你不是什么,或者是什么,你终究是人民的儿子,你永远都有推卸不了的责任!做人民的儿子,对人民负责。这应该就是邓小平的一个人生境界!
2.我的同志散文 篇二
我想通过《我与地坛》的案例, 和各位探讨怎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 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与地坛》是人教版高一上学期的一篇课文 (指课改前的版本) , 这个单元的前两课, 一是《荷塘月色》, 一是《我的空中楼阁》, 一篇语言优美, 一篇意境朦胧, 两文都形象鲜明, 主旨也不难理解, 学生读起来障碍不大, 但《我与地坛》则不同了, 文章的意蕴深厚 (有的地方可以说深奥难懂) , 语言富含哲理, 高一的学生读起来确实比较困难。这样一篇课文, 怎样来教呢?我开始设计了一个方案, 即由教师来讲读, 选出我认为重要的和难懂的段落来为学生逐点讲解, 这个方案肯定可以面面俱到, 把我个人的理解都塞给学生, 但我一直犹豫不决, 觉得这不是一个好方案, 主要是担心这篇课文太长, 恐怕学生耐不住性子来听我的讲解, 结果会费力不讨好 (可能我们许多课文的教学都是费力不讨好的) , 但是我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来。于是, 我让同学们自己先预习课文, 提出不懂的地方 (字、词、句、段都可以提) , 结果汇总上来有几十条, 合并同类项还有二十余条, 可见此文的阅读确实有难度, 难道一条一条地给学生解答吗?不妨从另一方面来看, 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疑问, 说明他们愿意读这篇他们认为深奥的文章, 说明他们的阅读兴趣已被激发出来。于是, 我干脆改变教学策略, 由教师讲改为由学生讲。首先, 让学生就这些问题分组讨论, 要求:所有的答案一定要有文本依据, 讨论的结果由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在这个讨论式的阅读过程中, 同学们有意见一致的兴奋, 也有看法不同的交锋, 课堂氛围十分热烈, 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给予恰当的评点和引导, 及时发现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 并让这思路提升成为一种方式, 他们以后便会使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 课文第一部分第五自然段最后有一句话“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许多学生觉得这句话不好理解, 讨论后有同学说:“‘荒芜’是因为这园子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这历史‘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高墙, 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说它‘不衰败’, 是因为作者看见了蜂儿、蚂蚁、瓢虫等弱小的生命都有滋有味地活着, 有情有趣地忙着。还有那‘高歌的雨燕’、‘镇静的古柏’、‘草木和泥土的味道’都给人以鼓舞和启迪, 所以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这个精彩回答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时, 我就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个问题的答题思路是怎样的:首先, 分解这句话, 找出它的关键词, 它有两个关键词, 一个是“荒芜”, 一个是“不衰败”, 这两个词使得这句话充满矛盾, 造成理解困难, 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要在文中找到这两个词的注脚 (有关的描写) , 这个关键点解决了,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经点拨, 同学们豁然明了。同学们掌握了这一类问题的解读方法, 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阅读的能力。课文的第二部分写“我与母亲”, 它不像第一部分探讨人生、探讨生命那么深奥, 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读懂的, 而且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母亲从而产生共鸣。基于这一点, 我便因势利导, 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 从文本中认识和了解史铁生的母亲。作者那深情的叙述、情景交融的描写、发自内心的议论, 深深地打动了大家, 有的同学甚至读到泪下。读完后我要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想, 大家的发言十分踊跃, 因为此时的他们心里有满满的体会要与大家分享。我又开掘一步, 让学生讲讲所知道的关于母亲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有许多, 每一个都触动着孩子们年轻的心。此时我在黑板上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十四个大大的字, 同学们表情凝重, 课堂十分安静。我想, 他们一定在内心体味着这句话深刻的涵义。教完这一课后, 我写下了这样的教后记:我虽然这样备了课 (指我原先的教学方案) , 但我并没有这样教。而是让学生读书、质疑、分组讨论、再读书来回答问题。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 做老师的应在开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上下功夫, 以激发出他们的阅读兴趣, 而质疑法正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方法。这篇难懂的课文, 学生读得兴趣盎然, 我也听得兴趣盎然。而且我和学生都在阅读中得到成长。当然, 这只是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之一, 还有其他一些好方法。比如, 了解作者身世法, 运用诗歌对联导入法, 先读结尾引入法等。
再来谈谈郁达夫的著名散文《故都的秋》, 它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第三册上。
这篇散文是郁达夫1934年写的。他笔下的故都的秋, 像一首诗, 深沉而含蓄;像一幅画, 美丽而寂寞;像一首歌, 忧伤而苍凉。文章的写作时代离我们学生太远, 文中所表达的感情离我们学生也有点远 (不易理解) , 文字的风格离我们学生还是有点远 (不熟悉, 不好懂) 。这样的散文怎么教给学生读呢?我还是颇费了些心思的。我让学生先读一读, 读完后谈谈整体的感受。读第一遍, 学生说:不知道他想写什么?我说, 文章题目不是说了嘛, “故都的秋”啊!学生说, 可是他还写了好些别的:比如南国的秋, 比如中国的文人学士、外国的诗人对秋的感觉等等。我说:散文的特点不就是“散”嘛。请同学们再读一遍, 专意看关于“故都的秋”的描写, 其余的都撇开。这个阅读要求提的十分明确、十分具体, 学生读起来目的性就很强了, 一会儿就找到了许多故都秋景的描写, 归纳为:碧绿的天色, 槐树下的日光, 牵牛花的蓝朵, 秋蝉的残声, 忽来忽去的秋雨, 淡绿微黄的秋枣。看出一篇文章写了什么, 并不算困难, 这只是阅读的浅层次的要求, 老师的任务应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深入下去。于是我再发一问:北国的秋景肯定不止作者所写的这些, 那他为什么单选了这些来写呢?学生三读此文, 有的同学说:这些景才是作者心中特有的“故都的秋”;有的说:这些景具有代表性;有的说:作者在最后用比喻说北国的秋如同白干、馍馍、大蟹、骆驼, 它特别强烈、有味、耐看。再发一问:那作者在第三段开头曾提到“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 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 这些也是故都的秋景。作者为什么只是提一下, 而不去着力描写呢?学生思考后说:那些都是著名的景点, 在南方时自然很容易想起, 但作者最有感触的、体会最深的并不是这些景点, 而是北国秋的那种清、静和悲凉的韵味。师:回答太好了。作者所选取的正是北国那些具有“清、静、悲凉”特点的景色来写的, 这也正是郁达夫恋着爱着专程“不远千里”, 要从杭州赶来体味的北平的秋啊!这里可以引导一句, 作者选什么素材来写是和他想表现思想感情或主题中心分不开的, 同学们写作时也应如此啊。再问:回到开头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作者只要集中地写了他所喜爱的北国的秋就行了, 为什么还要写南国的秋?为什么还要写中国的文人学士、外国的诗人对秋的特别情感呢?对第一个问题, 此时学生已完全明白, 作者写南国的秋的用意是为了反衬北国之秋的特点。而作者为什么写中外文人们对秋的感情, 学生们还不太明白。我问:去掉这一段可不可以?生答:似乎可以。师:你们回答得不肯定, 用了“似乎”一词, 那就是觉得写了它还是有作用的, 大家仔细想想作用是什么?大家讨论后明确:这一段并没有描写秋景秋色, 而是一段议秋的文字, 这一段对于秋的讨论, 加深了这篇文章的文化底蕴, 说明了不但是“我”, 古今中外的文人诗人们对秋都有“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之于人, 何尝有国别, 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只是“我”更钟情于“北国的秋”罢了。原来, 这些散文大家是不会随意地多写一段文字的啊!到此, 这篇文章似乎可以结束了, 但我又加上一问, 作者是怎么把这些景物———秋色、秋声、秋雨、秋果组织在一起的呢?我让同学们找一下连接的词语, 这个要求使同学们能够注意到语言运用上的问题, 能细心地揣摩文章的细微之处。他们发现了第三段写秋色, 第四、五段写秋声, 第六至十段写秋雨, 第十一段写秋果, 作者是用一些关联词把他们连接起来的, “就是在一家院子里住着就可以享用秋色”、“北国的槐树, 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来的点缀, 槐树的落蕊, 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秋蝉的衰弱的残声, 更是北国的特产”、“还有秋雨哩”、“北方的果树, 到秋来, 也是一种奇景”, 这里面的“就是”、“也是”、“更是”、“还有”、“也是”等词, 看上去是作者随手写来, 其实细细品味, 这正是作者的用心之处啊, 他是在用这样的语言引导着我们顺着他的眼光、他的思绪一点一点地感受到他所喜爱所钟情的“故都的秋”啊!他眼里的故都的清、静、悲凉的秋, 并不在陶然亭、钓鱼台, 也不在西山和玉泉, 而在每座低矮的房屋内外, 在街道两旁的槐树前后, 在高高的天空里, 在阵阵秋雨过后人们的谈话里。
这很像是个谈话式的阅读,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这种平等的谈话、共同的探讨, 把这种理清作者思路的阅读方法不露痕迹地教给了学生。
3.创作谈:我的散文观及写作谛悟 篇三
我想到散文应该有根的时候,就做起了故乡的梦,梦中自己是生命的风,用自己的能量走过了一条河。这条河是家乡的沁河或者是远方的什么河流。在这条河里,我成为河流的血管,或者河流成为了我的血管,血管里流动的是水,浑浊或者片刻的清澈。
写作有没有“根”,依靠的是造化。根,是有光芒的,看到了光芒,就要无所畏惧地走过去。因为写散文,常常使我轻易地回到童年,回到稚气而清澈的眼睛。我的眼睛里看到了鸟,看到鸟在窗外舞蹈,看到了自己的心脏,看到了心脏上生长的绿树。多么感谢童年,留住了自己对世界的许多清晰记忆。
童年时,我和蚂蚁是好朋友,孩童时住在河坡老街大院子里,总是能看到很多蚂蚁,一群一群的。蚂蚁居住在树下或者是沟垄边,不厌其烦地殷勤搬家、觅食和战争。那时我还不太懂得人和人之间的战争,令我心抖的战争,不太懂得充满激情的厮杀。黑压压的,两只蚂蚁进行着厮拼,看得我心颤,就用扫帚苗把它们拨开,可是,少顷,它们重新组织战斗团队又撕杀在一起。本是同类,撕杀无情。战争过去,双方伤亡惨重,大片大片的蚂蚁死尸。我穿梭在在一堆一堆的蚂蚁死尸山中,偶尔可以看到几只残疾蚂蚁在喘息,冷丁间有几只健壮蚂蚁惊慌地忙碌,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蚂蚁收尸队。死尸很多,总是收不完的,只能等一场大雨一古脑冲干净……蚂蚁战争使得我想到了人类的际遇。
散文是什么,是精神的还是非精神的?生锈的管子,叮叮当当的自行车铃铛,大街上男孩子吹着避孕套当作气球,白色的气球。麦穗躺在田地里。大楼高处的高音喇叭。全民为了霍元甲的电视剧而激动,一些青年为了三毛的自杀而愿意自杀。文学就是记忆,散文也是记忆和对记忆的整理,有时候可以对人生的可能性进行一些探究。我的记忆到底哪些有些意义?意义对于散文有什么用?是起点还是归结?散文是记录生命的缺席吗?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缺了什么,我不太相信写作可以抵达生命“开始的地方”,那是一个不可攀登的高度。
说到散文的根,我就必须接触“疼痛”这个词汇。我的写作来源于疼痛。这从表面上似乎无法解释。实际上,它无处不在。那是结结实实的疼痛,总是来的很及时,生活的顺利是暂时的,大多数时候,我是在深渊里挣扎。因为疼痛,不敢忽视生活的一切事物。一棵老树,一座桥,一节钢铁,一辆火车,一匹马,或者一群羊。我的生命密码就是多元的,我喜欢生活场的多元因素。人能活过一只猫,却不见得活过一棵树。
我的根是我从小居住的那条巷子,是太行山的雄健和内蒙古草原的辽阔,是漫漶着长江黄河水汽的中华文化。2000年对我是重要的,我写了《巷子里的阳光》,被《中华散文》刊登,一发而不收。今年对我也是重要的,巷子重新回到我的眼界,我写了《掌纹里的北方巷子》,被《散文》刊登,
好评如潮,不是我写的好,是我的根扎的结实。草原上的呼和浩特是我的出生地,那里有一口井,叫做——玉泉。也许奶奶是蒙古人,我的血管了有蒙古人的血,每次到草原,我都特别有感觉,写了《永远的歌者》(刊登在《民族文学》),那是我梦幻里的蒙古歌者,但是2013年,我在柏青老师的介绍下,真的认识了一位蒙古族歌手包布仁,他唱了原汁原味的《小黄马》,令我终生难忘,我知道了神秘的大草原到底可以发生了什么。
人总是在大地上行走,在大地上进行一切活动。人生发生的大多数事情多是发生在大地上;即使是在天空发生的事情,也是经过了大地的孕育和催发。大地和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对于大地比较重视,现代人因为科学技术发达了,往往忽视了大地的存在。我不行,我一直对于大地心存感激,几乎是无限依恋着这个绿色的星球。我经常在大地上行走,大踏步地行走,还经常去探访大地上的山梁湖泊,不断地与大地对话。只要伏到案上写作,我不容许自己进入无根状态,我需要指挥自己的每片叶子接通大地的根系。因为我一直依偎着根,今年终于写出了《大地物语》,发表在西部作家论坛和《西部作家》,得到了同样依偎着大地的同仁的共鸣。
二、为心灵自由提供了一个空间
任何文学体裁都应该呈现人类的自由精神,散文亦然。散文应该表达人类生存的人文精神,真实、善良、宽容、坚忍、牺牲、博爱、抗拒暴力等。伟大的作家总是能洞察时代的秋毫,并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散文家的精神应该是自由的,“精神”是人类生存中的盐,是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精神的自由不仅是人类进入高级文明状态的一个标志,也是写出好散文的前提。
具有自由精神的散文家绝不会因为各种原因去出卖灵魂。灵魂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对于文学,对于散文来说,它是高于政治的,它是由个体担当的人类精神。这样的高度关乎人类的自省,关乎人类的完善,更关乎某一人群、某一个民族真正建立自己的崇高——如能从这个角度理解散文和写作散文,方能写出大气象。人类的精神家园又是在不断地在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中丰富起来的。崇高来自心灵的拷问,我们的民族并不乏苦难,但缺乏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这样的善于进行心灵拷问的伟大作家。文学史上有些现象令人郁闷,比如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小说,有戏剧,有诗歌,偏偏散文沉寂了;在文革,散文更是销声匿迹。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散文这种文体是最容易呈现作者心态,也是最容易被人揪辫子和打棍子。我想,一个民族如果消失了眼泪和怀念,散文还能从什么地方生长呢?
散文家不应该狂妄自大,但必须有独立的人格,在任何条件下保持站立的姿态。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准如果发生整体下降,那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学(包括散文)走下坡路的开始。散文的最大现实性来自散文家的危机感,来自对民族精神的观察和产生危机根源的追问。人类肯定是有丑恶的,这样的丑恶对生命造成的痛苦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里出现了彩票、股票交易所、炒卖房地产、夜总会、公款消费、公费出国旅游、高消费、娼妓、买官卖官、黑社会、艾滋病村……这些在1976年前近似传说的东西,在1978年以后渐渐成为当下中国人每天遇到的东西,这样的事情多了,多了就近似合理了,人们渐渐失去了自己的判断力。建造中华民族新的精神家园,渐渐退化为天方夜谭。一个民族的灾难无过于明明摆摆地无心灵、无真实、无繁荣,却偏偏自我感觉良好。
nlc202309022202
散文家不是政治家,但是散文家对人类热衷的一切“时髦行动”(包括自己的民族)保持距离,有助于产生清醒的认识。士大夫散文讲究中庸,儒家文化也讲究中庸之道,偏偏中庸之道害死了散文。闲适是人类的生活状态之一,散文可以闲适,但是闲适绝不可以成为散文的主流;散文可以歌功颂德,但是歌功颂德绝不可以成为散文的主流;散文可以歌颂真善美,但是更多的时候要看到假恶丑(在表达上未必粗粝);散文里可以有政治,但是对政治的关心不能超过对民族群体心灵的关心;散文文体可以循规蹈矩,更多的时候是革命性的。散文家是常人,又是特殊的人,他们一辈子和自我较劲并且具备牺牲精神,永远和真理以及人类终极价值站在一起的人。这两年,我对中国的城镇化运动有一些思索,对激进的城镇化是保持怀疑态度的,2009年就写过《废墟》,对城市拆迁中文明遗迹的保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既有文化的思索,也有现实生活的内容。发
表以后,被多种版本收录进去。
出版和发表和得到评论家的注目,是重要的,但真正有定力的散文家只是遵循内心自由的原则和个体担承的精神。人类兴亡,散文家有责。散文的写作是个体的,但是体现出的散文精神却是公共的。散文的精神是人类的精神,散文拒绝狭隘的民族主义。散文的语言是心灵语言,无数优秀的散文直接丰富着人类的心智。有的时候散文语言似乎冷(比如鲁迅的杂文),但散文家的内心是暖的。散文家只青睐于大地和人类的“善”的趋向,如果说写散文也有主旋律的话,这才是散文的主旋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主动放弃多年来已经顺手的写法,主动挑战自我,写了一系列特殊的散文,我把它们命名为“意识流散文”,其实也不全是,因为它们所隐含了现实生活的画面,如《村庄消失》(发表在《岁月》),写的是中国当下城镇化运动的“缺陷”,亦真亦幻,“幻”的那一面,是对农耕文明的割舍不开的东西。
任何社会都不会把任何事情做到尽善尽美,作为散文作家,要正视这个现实,要探讨和揭示各种社会形态下的贫困、困难和灾难以及改造的可能性。散文家不是政治家,但至少应该是觉悟者。无论是政治时代还是经济时代,“精神”都是被压缩的对象,一篇散文有没有“自由精神”,说起来抽象,做起来并不抽象。有自由精神的散文具有“唤醒”的品质,“唤起”意识从一个作家写作准备阶段就在潜意识里萌芽了:你通过这篇即将写出的散文唤醒读者什么?你从哪一个方面完善人类的心智?你要把你的读者带到什么地方——这样的拷问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
三、陌生感与深入
陌生感对人来说,可能不是好事情,容易造成孤独,但是对于写散文来说是一件好事情,一个人走进另一个陌生的城市,或者从城市走进农村,就会产生陌生感。陌生感是好感觉,是产生好散文的温床。
我们在写作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写自己的熟悉的生活常常不容易出彩,而写陌生化的生活,看到陌生的人,陌生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景,反而有了激情,有了创作的冲动呢?因为陌生产生了审美距离,也产生了观察的最佳距离,激发了作者的观察欲望。因此,有经验的作者非常善于将熟悉的生活做一番陌生化处理,从而唤起自己的观察冲动。越是熟悉的生活越是容易麻木,难于产生新鲜感。一个北方人到了江南的周庄,再没有文采的人也会说:“水漉漉的周庄真好。”因为北方少水,就产生了陌生感。而江南人整天活在湿漉漉的环境里,就不容易对水产生那么强烈的陌生感。还有爱情,一个在爱情上有幸得到圆满的人,很难写出来震撼人的爱情小说,而处在爱情苦闷中的作者则容易写出有震撼力的爱情文字。曹雪芹是在曹家破败了而愤书《红楼梦》,如果不破败,可能吗?
环境可以陌生,生活可以陌生,关键的作者进入的心境需要陌生——在陌生的王国找到自己的艺术突破口。陌生下来时,才可以充分地体会一个人的世界,这时你是充实而强大的。生活的陌生感和哲学的陌生感还是两回事,哲学的陌生感,需要求知,而生活的陌生感,是直接击痛你心灵的东西。有了生命的陌生感,容易产生“生命意识”,有助于认识到生命的偶然性和幸福的偶然性。外在的世界是永恒的,在“我”诞生之前存在,“我”消失以后照样存在,“我”活着就应该把生命的事情做到最好。即使是熟悉的生活场景,也可以进行陌生化处理的,比如我写北方的城市居民巷子,写过了若干次了,但是,今年春节的时候由大拆迁想到了巷子本身是构成文化的,比如成都的宽窄巷子,这样的文化内涵是巷子之外的人无法深切体会的,因此自我陌生,又一次写巷子,写出了《掌纹里的北方巷子》。
对于散文写作来说,有几种感情写起来是有难度的,即是亲情、爱情、友情、乡情……这些东西是你我他都熟悉的,写起来不容易陌生。游记散文要解决心灵在场和心灵提升问题,不解决这个,仅仅是把山水的游览过程写一遍,没有什么意思。我也是一个放浪山水的人,去重庆,写过《重庆的雾》,去福鼎,写过《冬季到福鼎去看雨》,去周庄,写了《梦中周庄今又是》——我写异地风景,从里不大而化之地写,更不跟导游的路线写,喜欢另辟蹊径,写出一个闪亮的小火花。
在散文的陌生感营造问题上,尽管会有异议,笔者依然保持肯定的态度。散文的题旨可以营造,可不关注那些大而空的东西,多关注生活
的具体事物。散文的布局可以陌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纹理去布局,大胆地抛弃各种八股文教条。散文的节奏可以陌生,可以跟着音乐走,跟着诗歌和小说的节奏走,只要能让读者平静下来就可以了,
陌生感并不是隔离感,一个人写散文写小说,写得与世界隔离了,写成了另一个星宿上的生命的文字,那就不切实际了。哲学需要抽象,文学需要具象,但是具象的东西离不开抽象。哲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能在散文里自然地呈现哲学的思考,就是一种“大陌生”了。散文效果的陌生化不仅仅需要作者有娴熟的文字,还要有思想的支撑,这就很难,思想不是天生的,至少是一种坚守和一种习惯。还有一点,写散文写出了陌生感,是一种境界的展示,不是刻意包装出来的。生硬包装出来的陌生感,总是要露出马脚的。
nlc202309022202
散文面对的只有事实和大地,季羡林说,进入现代文学史后,唯有散文可能超越古代传统文学。
四、关于意识流散文的迷失和呈现
在很多人眼里,散文这种文体最不适宜意识流的。连散文都可以意识流了,成何体统呢?不管成何体统,用这样的写作方法写作散文的作家已经有一杆子人了,而且才华勃勃。意识流散文就是通过意识的流动彰显主题。意识流散文按照人的潜意识流动,“有意识地打破时空限制”,人与神,人与鱼,天与地,生与死等等自由流淌,独来独往也。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遇到一个新的事件,是会有潜意识流动的。潜意识是心理现象,这是意识流的心理基础。
科学家霍金在《大设计》里是这么说的,他不以为精神活动的意识是虚拟的,而是真实存在的,以粒子的方式,粒子以波的形式不断运动和传播。意识流作品的一个特点在于打破时空的限制,这对于按照既定的时空路线阅读的中国读者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意识流作品不会放弃个体生命体验,恰恰相反,更大程度的解放生命体验,摒弃现象的杂质,抵达之本质。采用意识流方式写作,有利于打开生活的遮蔽。生活中,凡是亮眼未必是金子,因此需要打开这个遮蔽,进入真实的艺术内核我理解的意识流散文,不是一个流派,而是一种创作方法。这个东西之所以新奇,读者不喜欢读,作家写的容易随意流动,因为大家受到传统影响太深,容易把散文写得实在。意识流散文至今还在蹒跚走路,主体导向不明确。可以说,无论是意识流还是物质流,都是通过意识来写作的。之所以有人称意识流散文是“雷区”,是因为意识流的作者用的是潜意识。
意识流散文不像传统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而可以散,“神”也是可以散的,应该允许一篇散文有两个主题或者多重主题,而且将会成为散文的一个发展方向。意识流散文在我国文坛的遭遇是尴尬的,纸媒的杂志基本不支持意识流散文(幸好一些散文网站还在坚持)。从事意识流散文的作者人数少,学养也良莠不齐。从创作实践看,大多数作品仍在实验之中,在摸着石头过河。意识流散文的雷区还在于作者自己,一些写作者确实对意识流存在着误解,认为一旦可以意识流了,就可以海阔天空地瞎写,并不去考虑读者的审美习惯,不考虑对当代生活的担当,不考虑艺术想象是否具有正能量。我本人过去是有意无意地用潜意识写作的,今年春天,我才有意识地采取了意识流写法,尝试对世界进行解读,写的是务虚的事情,用的是务实的语言,在网站遇到了好评和争议,有报刊给予发表,也是一种支持吧。
从“写作发生学”的角度说,要想写好意识流散文,需要处理好意识和潜意识关系问题。一个人的意识是长期积累的,既有生活的图像,也有精神的储存,而潜意识则是偶然的,不确定性的,是导火索式的,一旦点燃了,潜意识就会发生游动,甚至喷发,但写作的最大的根基是意识而不是潜意识。许多作者对意识流散文的“意识流动”有误解认为可以随意流动,殊不知,意识流散文也是有根的,不是胡思乱想,更不是个人情欲的发泄。意识是潜意识之母。没有意识的积累,潜意识的流动则有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邓迪思说“记忆和感觉具有现实性,是对生活的认识过程,是文学作品的来源。”就说到了意识流散文的担当问题,意识流虽然是心理现象,也不能脱离当下的现实生活,要对当下人们的精神生活负责。
意识流散文难为,和中国传统散文的纪实性
有关。我也尝试写过纪实散文,如《来自十元店的报告》,发表在《天涯》,并入选中国作协2009年的年选。说到散文,大多数人认为必须是作者亲自经历的,必须是在场的,必须……既然这样,意识流散文就很难伸展手脚。杨永康先生是多年来坚持用意识流写作并且卓有成绩的散文家,谈到意识流散文优点的时候,他说:“意识流不是别的什么,而是找到事物之间的‘秘密联系’,一旦你找到那个秘密联系,事物的面貌就彻底改观了”,他的经验耐人寻味。
五、散文的担当和精神向度
在很长时间内,很多人对散文的担承不愿意谈,总是处在“自我解构”状态,玩小说,玩论坛,玩散文,玩古诗词……生活里的一切都是玩了,严重的玩世不恭。客观地说,玩世不恭是可以的,那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消极反抗。但是,文学是由文学的特质决定的,不可能长期被玩和玩读者。
最近潜心于读博尔赫斯先生的作品,他曾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文学这件事情(包括写散文),你要想做得好,做得长远,真的需要严肃下来,崇高起来,把人类的进步思想和艺术的精粹像血液一般融化到自己血液里,体会到崇高的可贵,再把这样的崇高感转达给读者。
我说的“精神向度”这个提法,不是独创,而是事关世界的本质。世界也许虚伪,而散文需要真实。真实,永远是散文追求理解的东西,如果我们的眼睛被蒙蔽住了,看不到,或者不想看,或者是表达不出来的时候,一个作家如果不能给读者提供承载“真善美”的文本,是可悲的。从人人都可以写字这个角度说,人人都是“作家”。但是“作家”这个称号是高贵的。真正的作家需要具备一种精神的向度。说到精神,并不是说写出随笔这样的讲道理文字才好,在散文里,道理是用形象和美感感动读者的,而不是开座谈会。写散文的人需要关注人的命运,需要展现人的生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看到人的卑微,需要超越地区和民族写作,需要对阻碍生命正常运行的东西(任何东西)保持一定强度的愤怒和反击;还需要从人类和人类与世界的关系上看到一个个具体的生活面,从而使自己的创作成为人类进化中的营养,更具有穿透时空的魅力。
散文的精神自由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是一个作家个人气质、人格独立、抵达生活本质诸多能力元素的综合。对于散文家来说,“精神自由”是一种情怀和人格;呈现出的精神是打上了个体印记的,是活灵活现的。如何呈现“精神”,唯有真实,但散文写出真实来,又是最难的。一个人写点散文并不难,但是有精神担当的伟大散文太少,有精神担当的散文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我的理解首先是写作者要对人类和民族的文明进程给予足够的关心,并有足够的表达。今年春节以后,我写了一些被有些朋友认为是“愤青”的散文,有《竹颂》《烈士》《十万汉奸》等,由于睁开眼睛看世界,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血性,无数的烈士,这些烈士不能归结到一个阶级或者一个政治集团,烈士,是整个民族的精英。有高尚品格的人,也不能归结到某一个阶级或者某一个集团,楚国的屈原是士大夫,难道他不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吗?倒是令人警惕的是,我们现在不大谈民族的劣根性,不谈缺点,我写《十万汉奸》即是在警示国人,如果没有精神凝聚力,汉奸的大潮还会汹涌澎湃,不得不警惕啊。
博尔赫斯这位老人之所以对于世界有意义,在于他热爱并解剖了这个世界。有评论家说,博尔赫斯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文学的分水岭。从他开始,传统的文学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文学种类的界限被打破、客观时间被取消、幽默与荒谬结合、写真与魔幻统一等等。不停地有选择地读书,对于这位文化老人具有绝对意义,他以整个西方文明为自己的传统精神源泉,在这个背景下思索、创造。读书使得从来不把自己的写作行为素材局限在阿根廷,而放眼全世界(尤其是欧洲的每个角落)。散文需要在场,博尔赫斯老人的作品以身体不在场为特点,但是他的精神是在场的,他的精神穿越时空的深度和广度,真的令人吃惊。
4.我的老师我的姨散文 篇四
夜幕低垂,渐渐笼罩了天地间的一切事物,尽管蛙声虫声响成一片,四野里仍然无可救药地陷入无边无际的静谧,她拎着装满衣物的塑料小桶走在前面,我打着手电筒,亦步亦趋的跟在她身后。她总是要等到天黑之后,才肯到溪边去,大概是因为白天人多,她怕吵。
每次,她都要叫上我作伴,兴许也是为了壮壮胆,或许女人大多怕黑,多年后我有了这样的认识。但那时,我只想,我得保护她,黑夜里或许总有些可怕的东西,我自己也是非常害怕的,可我不能怕,我得保护她。
月色如丝如练,清辉淡淡,给山川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清清浅浅的溪水涓涓流淌着,我看见水里有一个亮晶晶的月亮在不停的晃荡,水底下,静静地躺着许多光滑圆润的卵石。我的老师我的姨站在小溪里,站在淡淡的月色里,裤腿高高卷起,弯下腰,刚刚洗过的长发便如瀑布般低垂在水面上,月色在她身上洒下一层淡淡的光华,使她看起来恍若童话中的仙女,我想那时的月色真好,如此浪漫又如此神秘,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不着边际的遐想。许多年过去了。那时的月色。如诗如画般,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那个时候,她大概刚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就分到我们镇上的小学。那一天,在外面玩得一身泥一身汗的我蹦蹦跳跳地跑回家里,却意外地发现我们家里多了一位客人。依稀想起她那时候的模样,梳着两跟小辫儿,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隐约透着几分顽皮,看起来俨然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的样子。母亲让我叫她姨,随即又叮嘱道,在课堂上,可是要叫老师的。她便对我很友好很随意的笑了笑,脸上立即陷出两个浅浅的酒窝来,我惊讶于她的美丽,脑子有点懵,很显然,她的形象跟我想象中的老师的模样相去太远。
那一年我正好七岁,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就这样,她,成了我进入学校的第一个老师。
我们大家当然都很乐意于有这样的一位老师,她其实就是全班几十个孩子心中共同的偶像,她的年轻,她的美丽,她的开朗,她那温暖的没有一丝杂色的笑容,她讲课时生动的表情,她的亲切而悦耳的声音,她的会说话的眼睛。她的一切……都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当然我更乐意于亲亲热热的叫她一声姨,这可是我的特权,也是我的骄傲,我必须让别的小朋友们也明白这一点,于是,就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我左一声姨右一声姨的叫得格外欢畅,而她终于板起脸来,像一个真正的老师那样纠正我对她称呼的错误,虽然,她故意做出生气了的样子,抿着嘴唇,瞪大了黑亮的眼睛,很努力地收敛着脸上的笑容,可我还是一点儿也不怕她,她生气的样子一点儿也不可怕。但我还是很愿意乖乖地听她的话,我必须这样做,必须比别的小朋友更乖,更出色,因为她是我的老师,因为她是我的姨,我一个人的姨。
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说简单一点吧,在你的生命之中,可能会遇到那么一些人,几乎都不需要任何刻意的交流与沟通,几乎就在你看到她的第一眼,你就可以完全地向她敞开心扉,你就相信这是个完全可以信任可以亲近的人。那种感觉浑然天成,且毫无来由。虽然我那个时候大概还什么也不懂,但现在看来,在我的心里,她其实就是我的一个亲人。
我看见她在阳光里,远远地向我走来,在我们眼神相撞的时候,我笑了,她也笑了。那是一种心领神会般的笑,就好像完全洞察了对方所有的秘密,并由此而达成了深刻的理解。那是一份难得的默契。我们之间独有的默契。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忘记那样的笑容,曾经那么的温暖,那么的亲切,那么温润熨帖的抚摸着我的心。
她很喜欢唱歌,她教会我们许多音乐课本上没有的歌曲,大概是那个时候的流行歌曲吧,我还记得其中的一首是这样唱的,鸽子啊!在蓝天上翱翔,带去我殷切的希望。她的声音那么的动听,清脆,婉转,她唱的那么的动情,那么的投入,我们都听得如痴如醉,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却没有一个同学动一下腿,伸一伸手,教室里依然安静得你都不敢用力的呼吸,只有她的歌声,就像那歌里唱到的鸽子一样,扑腾腾的升起,盘旋在教室的顶上,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她也教我们跳舞,我记得有一年的六一,学校里要搞文艺汇演,所有的节目都是她一个人编排的,其中有一个舞蹈,表现在草原上纵马奔驰的牧童,动作豪放夸张,富于想象。这是个很不错的角色,她想让我来演,可是我扭扭捏捏的,觉得很害羞,就当了逃兵,她只好换了别人,演出的时候我去看了,这个舞蹈节目效果很不错。我就难免有点失落。过后,她总说我不够大方,我也暗恨自己的不争气。
有好几年的时间里,大概是从小学一到四年级的这个阶段,她一直是很喜欢我的,我能感觉得到,从她看我的眼神里,从她给我的笑容里,从她跟我说话的口吻里。有时候,那把我带到她那间小小的单身宿舍里,在那里,我通常会得到一些平常不轻易得到的东西,比如一些从来都没有见过的包装得很精美味道也很特别的糖果,比如用油炸的酥脆的小鱼,比如一块带着很好闻的香味的橡皮,如此等等。她也带我到她自己的家,她们家住在县城里,在那里,我第一次看到了电视,也第一次听到了那种能从卡带上唱出声音来的录音机。从我们小镇到县城之间,有一段不短的距离,第一次乘坐汽车,感觉特兴奋,我不断地把头伸出窗外,看这看那的,她一次次伸出手来,把我的脑袋给拉回去,她说,这很危险。
那时的日子,真的是单纯而快乐,童年,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人一生中真正的黄金时代。
我以为生活就应该一直是这样的,我以为人间应该时时处处充满着温暖和爱,可是,后来,一切都变了。我实在搞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我变了?还是她变了?又或者我们都变了。当然的,我一天天地长大了,是不是小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就不那么讨人喜欢了呢?她也变了,真的,这一切逃不过我的眼睛。在她的脸上,也开始出现了那种黑气,一种她从前没有的.,那种大人们脸上特有的黑气,她的眼睛也不再那么明亮了,好像蒙上了一点灰,她的笑容也不那么明朗不那么灿烂了,跟人说话的时候带着拘谨和小心,她的一切变化,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可我总觉得,我能了解她,甚至于比任何人都更了解她。可我不知道是什么让她变成了这个样子,我也没办法去问她,也许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谁也没法改变没法阻止的事。
我还知道她已经开始谈恋爱了,每到周末的时候总有个男的跑来找她,听说是从县城里跑来的,有几次我看见他们在操场上打羽毛球,气喘吁吁的跑来跑去,又有几次我看见他们在河边散步,在夕阳的余辉里牵手,喁喁的低语。有一段时间我心里非常的悲愤,我很怀疑是不是这个男人夺走了她对我的爱。可是仔细想想,似乎又不是那么回事。
我想我真的是有一点忧郁了,我去问我的母亲,母亲斥责了我,她说你小孩子家家的问这个干什么,把你自己的书念好不就得了,我那时大概已经知道,大人们之间流行一种叫做矛盾的东西,我不知道大人们之间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矛盾,我的老师已经很久没到家里来坐坐了,要在以前,家里面一天见不到老师的身影,母亲就会问我,可是现在……我想不通,我的心里一片冰凉,我想我真的是有一点忧郁了,可是没有人能明白我的心。
后来,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记得是我跟我的一个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具体的原因是不记得了,只是当时矛盾被激化了,两个人都握着拳头怒目相向,对峙良久,形势十分紧张,其实我一点也不想打架,我的心里无限惶恐,我是个胆小的没有侵略性的孩子,可是看看周围,有许多比我大的孩子在一旁煽风点火,那都是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喜欢看热闹的人。为了保住自尊,我只能硬着头皮苦苦支撑,就在差不多快要动起手来的时候,她来了,我的老师我的姨来了,她是我的救星啊,不知道为什么,一看见她,我的心理防线就稀里哗啦一下子全垮了,心里的委屈往上一冲,眼泪就出来了。但我没想到她没表现出一丁点儿对我的同情。别哭,哭什么,还像个男子汉吗?我没想到她会在这个时候对我发火,说这样严厉的话,我又羞愧又是愤懑感觉特委屈,我想她凭什么这么对我啊,还不是因为大人们之间的矛盾么,这样一想,我就觉得自己的心真的是伤透了,我甚至已经开始有一点点恨她了。然而这就是我的老师我的姨,她留给我的最后的印象。
不久之后,我转到县城里去上学,之后就不常见到她了,再后来,又听说她结了婚,成了军嫂,然后就跟着她先生到某边防部队去了。
我的老师我的姨,从我的生活中,甚至从我的记忆里,一点点的褪色,一点点的淡去。
生活毕竟是忙碌的,总有许多非常现实非常具体的问题不断的纠缠着我们的每一天,让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回味,去思量从前,那些个人,那些个事,一切便都恍若云烟,又像梦一样,游离于真实与虚幻之间。
许多年之后的某一天,其实就在前不久,当我走在县城的街道上,当我为了自己的日子而劳碌奔波的时候,我却无意间地见到了她,是她,真的是她啊,虽然她变了,变得跟我记忆中的那个她一点也对不上号了,真正岁月如刀啊,你能从这么一个赢弱疲惫满面风霜的中年妇女身上找到她当年的风采吗?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她来,低头想想,二十多年过去了,不过弹指一挥间。
她就从我身边不远处一步步走过,穿一件中老年妇女的常穿的那种花布衬衫,脸上长满了褐斑,眼怔怔的望着前方,步履拖沓沉重,满怀心事的样子,差点忍不住要出声叫她,可到了嘴边,不知怎么又咽下去了,她认出我来了吗?我不知道,她从我身边走过,一步一步的走远,我不住的回过头去,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一个曾被我视为生命中最亲近的人,她与我插肩而过,像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步步的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我的眼睛有些酸胀了,眼泪就要夺眶而出了,我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勇气,为什么不能站在她面前,恭恭敬敬地叫她一声老师,叫她一声姨,我恨自己,变成了一个遇事顾虑重重,瞻前顾后的人。岁月无情,生活无情,改变了我的老师也改变了我。
5.我的星星我的梦散文 篇五
那个梦,是我的文学梦;那颗星,是我若隐若现的理想和希望。
我们每天都很忙,但忙碌的人生中,我们不妨把自己的目光回放到童年,在百忙中让自己的心灵暂时小憩,忙里偷闲眯上眼,回忆一下童年的天真烂漫。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累坏了,不划算。学会自我放松减压,学会自己爱惜自己,学会开开心心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不然自己病倒了,没有人会为我们的健康买单。
在人生的年轮里,我已刻下三个大圈,但我的梦想却还很青涩。
青涩的梦里,住着一颗小星星。小星星发出微弱的光,我的前程朦胧而又渺茫。
怀揣着梦想,忐忑而又迷惘……人生的岔路口,坚守着一丝希望,等待,等待……徘徊,徘徊……我该何去何从?梦中的星星为我指引方向。
当我的文字付诸纸墨,精美的《星之梦》为我的人生启航!
我的星星,我的梦;我的文学,我的理想!
网站代选的封面,深蓝的天宇,闪闪的星星,怀揣星之梦的年轻人,给人无穷遐想……
梦,依然朦胧;希望,依然渺茫;命运,依然多舛……然而,《星之梦》却让我坚定了人生的方向。
感谢文字,让我得以抒发心中的痛苦;感谢文学,让我体验心灵旅行的快乐;感谢网站,让我漂泊的心找到了人生的家园。
在不到两年的时光里,我亲眼目睹一个个站的兴衰,经历了两个网站从繁荣到倒闭,还有一个正在垂死挣扎。而江山却以其繁荣昌盛的崭新面貌异军突起,独秀于众多网站之林中。
炎热的夏季,溽暑难耐,鞠一捧清凉的文字,如喝一碗冰镇的绿豆汤,从口舌,到喉管,再到肠胃,有着说不出的舒服和熨帖。
入秋了,面对“秋老虎”的肆虐,用文字来平静内心的烦躁。江山美文如云,欣赏美文最是爽心悦目的乐事。陶冶情操的诗歌,高超技艺的小说,手法独到的散文,犀利俏皮的杂文,无一不令我流连忘返。
我爱江山,我和许多人一样,在为江山尽心尽力地奉献。从优秀编辑到签约作者,再到江山之星,我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着,为了心中那个梦,为了梦中那颗星,我在踏踏实实地走着自己的路,勤勤恳恳地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散发着墨香的《星之梦》,饱含我心血的《桃花雪》,以及那一篇篇真情流露的散文、诗歌和短篇小说,都见证着我的付出,收获着付出后的快乐。
今夜星光灿烂,我在璀璨的星光下咀嚼着我的《星之梦》。梦中的人和做梦的人在悉心交流……
一年半前,我在江山蹒跚学步,社团的搀扶和社长的鼓励,让我有勇气直面我悲惨的人生。忘不了杨钟雄社长曾经要为我慷慨解囊,忘不了沈墅社长对我的热情相助,忘不了林雨荷副社长和彧儿副社长的理解和支持……还有一直关注我的争鸣文学社团的创始人、副社长小人鱼在天堂,至真至善关爱我的文友风飞沙和歌子……是他们的热情和关注,使我坚定了我文学的方向和做梦的信念。
“不用客气,有事就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有问题给我留言。”沈社经常这样对我说,他父兄般的关怀支撑我在文学的道路上坚强地走下去。
作为军警的编辑,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和其他参加东北聚会的网友一样,收到了从沈阳寄来的旋转笔筒和大清神韵明信片。这份情,这份爱,我无以回报,只有多多编文,多多创作,多多付出自己的辛劳……
六月下旬,我家的电路出现短路,室内暗线被烧坏,又一直找不到专业的维修人员,急得我直流泪。我为自己不能上网编文和写作而感到愧疚,雨荷姐听说后,理解我,安慰我,让我安心等待老公回来解决。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苦苦地等待着,一个月后,老公终于放假回家了,到处求人,终于使我结束了“暗无天日”的日子。受了一个多月的罪,如今终于可以吹上电风扇和空调,可以用电磁炉做饭,用电脑编文和创作了,我再也不用体验那种“漫漫长夜何时旦”的停电滋味了。我的文学梦中断了一个多月后又得以继续。
6.我的婆婆我的娘经典散文 篇六
在常人眼里,婆媳关系就是一对矛盾,而在我的心中,我的婆婆就是我的娘,她既把我当成她的儿媳,也当成她的女儿,给了我无微不至的温暖的关爱。婆婆虽已离我而去,但她在我心里永远是我的娘!
——题记
五月下旬,我陪同晨回他的家乡参加一年一度的五月槐花节,山风带着清香扑面而来时,我知道已经踏上了熟悉而陌生的土地,满山遍沟的槐花幻化成一个容颜由远及近,从车窗涌进眼眶,思念在逶逶逸逸的山道上的写下了心之祭。
第一次踏上这条山路是二十年前的五月,晨带我第一次回他的家。沟沟坎坎,峁峁梁梁,一树树槐花在山风中洁白着,团结着,拥挤着,我被这铺天盖地的白浪震憾着,惊呼“槐花,槐花,太美了!”晨伸手捂住我的嘴,我第一次知道了我未来婆婆的名字叫槐花。
婆婆第一次见我就不大喜欢,扫瞄我的目光中没有喜悦,但她还是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饭,有槐花饺子、槐花疙瘩、槐花包子,还有煎饼和臊子细面。吃饭时婆婆郑重地告诉我和晨:“你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不要再交往了!”后来晨告诉我,婆婆渴望的儿媳妇是能像她一样,上得田间地头,下得锅台灶间,而不是一个穿着高跟鞋、连衣裙、什么都不会做的我。而我第一次见婆婆就心生喜欢,她和晨的长相一模一样,大眼睛,高鼻梁,只是她的肤色有着庄稼人的土色。当天晚上,我和她躺在一个屋,月光从窗口薄薄地落在炕上,一再暴露着她的辗转烦忧。
当我以儿媳的身份再次走进这个家门时,婆婆满眼欢喜和疼爱,亲妮地称呼我“寒寒”。我与婆婆正式生活在一起是我怀孕七个月时,婆婆离开老家住进了我的租房。与她朝夕相处的八个月,成了我一生最温馨的回忆。那时晨去了外地工作,我每天早晨起床后婆婆就已做好饭等我,晚上无论多晚回家,婆婆都把饭热在锅里坐在客厅等我。饭后我刚拿起抹布,婆婆就把一盘切好的水果递给我:“吃些水果,快去歇着。”周末我刚拿起洗衣盆,婆婆就赶紧过来把我拉出洗衣间:“小心地滑,去看会电视。”那个时候家里还很拮据,婆婆省吃俭用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肉,我把肉夹到她碗里后,她又夹给我,说她做饭时在厨房就已吃过,我非要她吃时,她说自己是胆囊炎胆结石不能吃肉多,我也就不再让她吃肉。后来在她一次生病后我带她到医院检查才知道她根本就没有胆囊炎胆结石。每次她看着饭看着我,叮嘱我要多吃,碗空的时候她便伸过手对我说:“再舀点!”我的脸常常能感到她满布慈爱的眼神的爱抚。她为了节省水电,衣服和床上用品全用手洗,洗衣间每天挂着滴着水滴的衣物。孩子出生后一个月内,婆婆没有回她的房间睡过,她每天晚上在我的床边支开一个躺椅,就在躺椅上合衣睡觉,孩子和我稍有动静,她就会赶紧起来,看孩子是否尿了,看我是否盖好被子。我为了让婆婆能回房好好休息,就故意说她晚上去卫生间的脚步影响了我。我没有想到婆婆当真了,晚上再出去上卫生间时把鞋提在手里小心翼翼的走出房间,在客厅才把鞋穿上,回房时又在客厅把鞋脱了提在手里。我只好告诉她,我是想让她回房好好睡一觉,婆婆却说她睡在我和孩子跟前心里踏实才能睡得好。她不让我接触冷水,每天早上用冷水和开水给我兑好洗脸水,每天晚上又兑好泡脚水端到房间。
“妈,你别给我打泡脚水了,我自己能的。”婆婆在刻定时间兑好一盆热水端到床跟前让我泡脚。
“你在月子,不能让冷水溅着,也不能干活。”婆婆说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月子,月子里如果忌顾不好就会留下病根。在这一个月内,婆婆悉心的伺候着我吃饭、睡觉、泡脚,就连洗头都是她给我洗。
孩子半岁后,我把孩子送到了娘家,婆婆也就回了老家。她每个月都会让班车捎一箱子土鸡蛋给我和孩子,这些鸡蛋有她养的鸡下的,也有她在村里买的,还定期捎些面粉。她说孩子吃家养鸡蛋好,她用旧报纸把鸡蛋逐个包好,装在一个牛奶箱内,步行十里山路到镇上交给班车司机捎给我,这一送就是三年。
婆婆再次来和我住是三年后的春天,我和晨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站在我面前的婆婆很惟悴,她说刚给家里苹果树打完农药,可能农药中毒了,呕吐厉害,在镇上医院开了七副中草药喝了没有见效,医生让到大医院检查。
带婆婆在市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就像一个惊雷,把这个家震得摇晃,也把我们的心砰然炸破了。我们顾不上痛,顾不上哭,全力以赴配合医院筹集做手术的费用。三天后手术顺利进行,当医生告诉我们手术很成功时,我和晨克制了几天的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喷涌而出。让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医生口里的手术成功仅仅让婆婆出院后只活了十个月。
这十个月,婆婆很坚强也很乐观。看到她头发我忍不住泪流满面,她用白的良布缝了一个圆帽子戴上,笑着问我:“你看妈像不像护士?”在这十个月中,她再痛苦也不在我们面前呻吟,常常打起精神做饭、做家务。手术后第九个月,她突然又出现了呕吐,还伴有头痛,我们急忙带她去了做手术的医院检查,医生说已全身扩散,没有治疗必要了,能做的就是服用专用止痛药让病人少点痛苦。晨一下失去了理智,揪着医生的衣服近乎咆哮:“你不是说手术很成功吗?”面对这样的结果,我们不相信,我们无法接受。我们带着婆婆去了肿瘤医院,晨已经连自己的身体都支撑不住了,给婆婆在肿瘤医院的各种检查都是我背着婆婆跑来跑去。最后得到的答复是一样的,我和晨不知所措,站在医院的大厅顿觉天旋地转。
“回家吧!我想回老家去住。”爬在我背上的婆婆把脸紧紧地贴在我的耳边说着。我吃力地背着婆婆,脚步趔趄地走出医院,来到了大门外我们包的面包车前。
把婆婆带回老家后,我们本应好好陪她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而我们身为体制内的人,好多时候身不由己,安顿好她又回到了各自的单位。几天后,我被抽调到省上五年人口普查组,随所在的组奔赴榆林进行为期七天的调查。在调查结束的前一天,公公打来电话让我回老家,叮嘱我买些荔枝带回去,说婆婆想吃。第二天下午三点我赶回了老家,看到晨和小姑子都已在家,一种不祥之感袭来。
婆婆如一捆干柴躺在炕上,我走到炕边叫了一声“妈!”婆婆的眼角有泪水溢出,这是婆婆生病后第一次流泪,也是我来这个家后第一次看见她的泪水。婆婆让晨把她扶起来,半靠在炕头,她说有话对我和晨说,叫其他人都出去。
婆婆把我的手拉着放在晨的手上,说:“你们永远都不许离婚!”我和晨惊讶地看着对方,彼此怀疑对方说了什么,其实我们谁也没说啥。爱情在婚姻里结束了浪漫期后,长期的两地分居让我们之间出现了矛盾。在我们感情出现危机后,我们暂时分居想让各自都冷静好好想想,我们两个约定好在双方的父母和家人面前都要表现得恩爱如初。婆婆突然说了这句话,肯定是看出了什么。让我愧疚的是婆婆在生命最后时刻还牵挂着我们。我和晨没有说话,点了点头,两只手攥在一起放在婆婆面前。
“婚姻不是一加一等于二,更多是责任。要多些理解,多些宽容,为了孩子,要承担起责任……”婆婆费劲地说着这句话后,伸出了干枯无力的手,摸了我的头,摸了晨的.脸,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晚饭后,公公让我一个人去陪婆婆好好说说话。公公告诉我,婆婆这几天反复问他:“寒寒是不是嫌我没文化,不爱和我说话。”我突然意识到,几年来我和婆婆说的话很少很少,最多的话语是叫她一声妈,问句身体怎样。每当她问我工作和孩子时,我也是两个字“好着”,就连她陪我住的那八个月,几乎都是她在给我说话。
我靠在炕头坐在婆婆的身边,给她说着我的工作,说着孩子在幼儿园的事。婆婆皱着的眉头舒展了,嘴角微翘。每当听到孩子调皮捣蛋时,婆婆就会微弱的笑出声。一直以来,我以为没有让婆婆管我的孩子,是她的幸福,而此时我才感觉到这是她的痛。在我面前,她总有一种自卑,这种自卑是她有愿望又不愿说出来。我告诉婆婆明天把孩子接回来陪她,婆婆眼里闪过一道亮光……
我就这样陪着婆婆,把这几年欠她的话全都说给她听。然而,我却浑然不知婆婆在听到我接孩子回来后,就安静地走了。晨进来要给婆婆喂水时,婆婆的手已经冰凉。
婆婆去世后,我好长时间无法从撕心裂肺的痛苦中走出来。有同事不解地问我:“那是婆婆呀,用得着这么伤心吗?”我说:“在我心中婆婆也是娘。”
在对婆婆的无尽思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母女不仅仅只存在于血缘关系。婆婆从我走进这个家门的第一天,她就把当成自己的亲女儿看待了。
……
参加完槐花节活动后,我和晨来到了婆婆抱着一箱子鸡蛋每个月跑一次的山路上,在她的那一个个脚印里感受着她对我深深的爱。我们牵着手,偎依着在槐花的清香中,从太阳西斜走到月亮升起星光满天。我相信,婆婆正站在那颗最明亮的星星上看着我们。婆婆,在我的心中,您就是我的母亲,我就是您的女儿!您生前像亲生女儿一样呵护我、关爱我,而我陪伴您的时间那么的少,给您的照顾那么的少,让我羞愧难当。来生来世,我还愿意做您的儿媳,您的女儿!
7.我的花心散文 篇七
说起来,我的花心很早也很重。
我从小就喜欢花儿,父母在房前屋后种的那些花儿,我总是喜欢跑到跟前去看那美丽的样子和去闻那清新的花香。
家里的花儿,因为是特意种着美化环境的,不能摘。所以,每到春夏,无论是打猪草还是挖野菜,只要一有机会去河滩、山边、原野,我就会随手采下大把大把的各色野花儿。每次都忘不了挑几朵最美的戴在长长的发辫儿上。
等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我更是将屋子里摆满了盆栽花卉。
多的时候竟然有近百盆之多,常被亲朋戏谑为花奴,我则调侃说自己花心。
每当打开家门,迎面而来的就是花花绿绿的生机盎然景色,仿佛走进了微型植物园。尤其,在冬天的时候,谁来到我家,都有一种徜徉在冬天里的春天般的感觉。
见了我如此花心,有人好心地警告我说,爱养花的人,生闺女。
那意思很明白,让我不要再养花了。
我心却想着,养闺女有什么不好?只要是自己生的,男孩女孩都一样可爱,都是缘分,来什么算什么,便一笑了之。
有意思的是,后来真生了女儿,我不禁笑着跟抱着丫丫爱不释手的丈夫说:“看看,人家还真给说准了呢。”
丈夫则抱着丫丫站到花前,莞尔一笑。
可能因为女儿本身就是一朵花儿的`缘故,丫丫从小就爱护花草。满屋子的花儿,她不但从来不去糟蹋,等她会保护花草儿的时候,还会对来家里玩儿的小朋友做出及时提醒呢。
我养花儿,不怎么选择,只要开花放绿就好。那些花儿也特别争气,别看我也不懂得养花施肥的知识,只是经常给它们喝水和松土的,可它们却该长个儿时长个儿,该开花儿时开花儿,特水灵。
仿佛一眨眼的工夫,丫丫已经长成如花的大闺女了。我和丈夫当然喜欢她这朵美丽的花儿,可是,这倒并没有影响我的花心,我依然乐此不疲地养着花儿,我养得时间最长的花儿是一棵十八年之久的发财树。记得当时就是朋友得知我花心而送的一盆不盈尺的绿色植物。如今,它已经是顶了棚的“参天大树”。
我发现,花草对人要求得并不多,只是一捧土和一口水而已。而它们馈赠给人的却不只是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心情,更有一股特有的人情味儿。
每当闲时或坐或躺或走在屋子里,花草儿不是给我解闷儿就是让我眼前一亮,觉得生活充满了生机。
每当外出的时候,我都会让亲朋过来,帮我照顾花草。
哪怕全家人都跟我在一起,家也会因为有了这些花草,而存有一股特别的牵挂,忘了谁都不会忘了花草。
一旦回到家,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察看花草的情况。看它们都好,我会长长地出上一口气儿。如果看到哪个叶子枯黄了,我不会责怪受托人没照顾好,却会认为,那是人花两相念中,花儿对我的思念,所以,我也会黯然神伤。
现在,我在键盘上敲打这篇短文的时候,身旁的富贵竹和绿萝儿、吊兰等,不但给我做着伴儿,还不时地替我分担电脑发出的辐射。
毋庸讳言,花草和我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朋友。
8.我的三哥散文 篇八
三哥是我叔叔的儿子,年长我两岁,是我的堂哥。从我记事起,三哥就从来没有远离过我的视线,所以我们兄妹是最熟悉的了。一晃我们有好多年不见了,这次外甥女结婚,三哥、三嫂也来了,我也有幸见到了离别多年的三哥三嫂,还有大哥,堂姐,堂妹。我们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语。让我最难以忘怀的是三哥与我童年的快乐趣闻。童年的记忆是一坛勾兑了乡情的老酒,它让我打开记忆的阀门,让昔日的难忘得以重现。
记得三哥小时候手里拿着一个弹弓,每逢春天来临,三哥用弹弓打麻雀,还有比麻雀大一点的鸟,我已经记不清鸟的名字。放在灶坑里烧冒出一股烧焦毛的味道,用手拿出来拔去焦毛,开膛拿出内脏就可以吃的,那种口感好似现在烧烤的感觉。我和三哥经常去铁匠炉那里去捡马掌丁,就是钉在马的蹄子上,以免马走路滑。回家用胶皮鞋底做一个像手拍的样子,在地上画一个圆圈放好马掌丁,谁把马掌订从圆圈里面打出来是胜利者。看见三哥和几个小伙伴打得非常起劲,有时为了一个马掌丁,大家吵的面红赤耳。好奇的我也打两下,结果还是输了。
记得一次我和三哥踢毽子的事,我的那个毽子还是父亲给我做的,与别的毽子不一样,是用我家的狗尾巴毛做的。我家的大黄狗最仁义,它还认亲啊,凡是我家的亲戚,无论是谁来它不会咬的。再加上它的颜色,身子后面毛茸茸的大尾巴,真的好漂亮啊。记得,当时父亲用剪刀在大黄的.尾巴剪一柳毛,我还是好心疼的。我看见父亲给我做毽子,用了四个乾隆大钱,在竹扫上弄下一小节竹子,用线绳把狗毛捆好,对着四个大钱穿上,然后再用竹签钉上,一个完整的毽子做完了。我爱惜的不得了。我正踢得起劲,嘴里还数着,一,二,三,马上就到一百了,三哥嫉妒我踢毽子的本领,一把接住毽子就扔到房子上了,我又哭又闹,不饶三哥。三哥房前屋后的跑,我就是紧追不舍。我就是追不到三哥,拿出最后一招,坐在地上大哭不起。过了一会三哥不知从哪里弄回几个大菇娘,我饶了他。等三哥把我的毽子从房子上拿下来,我的脸上总算是有了笑容。
一次我和三哥去大伯家里,正巧大伯侍弄蜜蜂,我赶紧跑进屋里,三哥不进屋,大伯叫他不听,手里拿着一个小柳条点弄蜜蜂,突然一声叫唤往回跑,来不及了,十几只蜜蜂蜂拥而来。三哥吓得赶快跑进屋里,结果还是被蜜蜂蛰了几个大包。我想给三哥揉揉,谁知三哥不让碰,说是越碰越疼。过了一会,大伯进屋给三哥脸上的大包上了紫药水,心疼的说:“让你不要碰蜜蜂,叫你离峰箱远一点你不听,活该。你就像是南道旁边上的两只小羊羔,怎么这么淘气啊。”(大伯家的小羊羔真是活波啊,每天早上两只小羊羔跳到窗台上顶架,大伯说是在跳舞,说完呵呵大笑。这是我亲眼看到的。)我大声嚷嚷,简直就像是一只花猫啊,大伯也笑了,三哥撵着要打我,我躲在大伯身后,挑逗的说:“你来啊,你打不着,小花猫,小花猫的叫着。”
三哥没有上学,每当我上学的时候三哥去大伯家里玩,快到放学的时候三哥去学校门口接我回家,如果有谁欺负我,三哥可以为我撑腰。学校里的单杠双杠,三哥跳上跳下非常灵活。上树最有本领,爬上树给我折下几个带有榆树钱的树枝,我在树下接着。虽说是堂哥,在我心里就是亲哥。有三哥的陪伴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有时竟然打起来,过了一会就自然和好如出。我感觉三哥是让着我,要是凭力气吃亏的一定是我。三哥就是经常惹祸,经常惹老叔老婶为他操心。一次放暑假我去老叔家,晚上已经睡着了,朦朦胧胧听见声音,是老婶和老叔在打三哥:“你一天到处惹祸!白天人家找上门来,你把人家的小鸡仔给捏死了。还有,前天你打了邻居家的女孩,还把女孩的小辫子上的头绳也给拽掉了。就因为隔壁家的王大婶说你几句,你还把人家的烟头嘴用盆给扣上了,弄得人家屋里全是烟,你想呛死人家啊?你一天到晚就像是个跳骚,你能不能像狮子老实呆在家里,能不能不招惹麻烦啊”老婶在数落着三哥,“给我打。白天抓不到你,晚上非要好好教训教训你这个臭小子。”这是老叔在骂三哥。听见三哥一声大一声小的哭叫着,我和妹妹不敢出声,用棉被蒙上脑袋,心里盼望老叔老婶消消气,三哥少挨一点打。事后,挨打的三哥老实几天。没有办法,有时还犯病,就是惹是生非。当然了,挨打是避免不的。老婶说三哥是滚刀肉。我和妹妹经常揭他的短处。
父亲在自家的菜园子里种了甜瓜和西瓜,甜瓜熟了可以摘下来吃,西瓜还没有熟。只因我年幼只知道贪玩,再加上我每天还得上学,所以园子里的瓜熟不熟我是不知道的。三哥又来我家两三天了,吃过晚饭,父亲说园子里的西瓜是谁用刀割的三角口,然后还原封不动的插上。就是看看西瓜熟没熟的意思。当然了,三哥是嫌疑犯,因为父亲不会怀疑我,我比较老实,没有三哥的鬼点子多。家里人说我傻了吧唧的。因为西瓜被割了,没有过几天就自然的烂掉了,弄得父亲是哭笑不得,打骂不是。三哥也知道自己闯祸了,低着头任凭父亲批评。第二天清早,父亲上街里买回了几个大西瓜,让我们可以随便吃。看来,父亲还是喜欢自己的侄子。
我甜滋滋回想着童年的往事,三哥一句吃饭了打断了我的回忆。是啊,我们生活在怀旧里,这是每个人的共性,也是我昔日快乐的见证。
我们兄弟姐妹以及一家人围坐在老婶身边,举杯畅饮,为了我们兄妹的相见,我祝老婶身体健康,寿星万福。各位兄弟姐妹一切顺利,生活美满。三哥说起我们小时候的事,引得大家呵呵大笑。我说最让我害怕的是三哥挨打那一次,三哥说到现在还疼啊,老婶抿嘴笑就是不说话,用慈母的眼神看着三哥。我想,此时的老婶心里一定后悔把三哥打得如此严重。
三哥自己不打自招,提起翘西瓜的事,那时的我最聪明,你们谁也想不到吧,呵呵。三嫂接过话说,原来你是那么讨厌的人啊,如果我当时知道了一定不会嫁给你。我和妹妹说三哥是最聪明啊,俗话是,淘气的孩子将来长大了一准有出息啊! 瞧,这不是应验了吗?现在的三哥是种粮大户,是农民企业家,是百姓致富的带头人,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我们心中的好哥哥啊。三嫂你小心点,当心三哥把你甩了,你今生能够找到三哥这样的好男人,是你的福气,看你穿金戴银的,简直就像是个富婆,所有这些都是三哥所赐,你可要加倍的珍惜啊。我们笑的前仰后合,戏弄着三嫂,三嫂来打我俩,打不着啊,三哥保护着。呵呵,我好像又回到童年的旧梦里。
别光说话吃西瓜,三哥从厨房里抱来一个大西瓜放在桌子上,我风趣的说:“还是三哥开刀吧,三哥最有经验了。”“好的。”三哥拿起菜刀,熟练的把一个西瓜五马分尸了。好甜啊,还是沙瓤的西瓜,我拿起一牙西瓜递给老婶,大家吃着西瓜,屋里溢满着清澈的香气。
9.我的理想散文 篇九
理想,是人们不断地追求,也是人们的动力和希望。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人们现在都有着不同的理想。当然,我也不例外。曾经我的理想都有:想弹钢琴,当一名画家,一名探险家,一名海豚驯兽师,一名空姐,这些,每一个理想都是我喜欢的,是不是我的理想太多了,却不知道选择哪一个好?也许是我有一点贪心,什么都想做,想去完成一个一个的理想。虽然有着许多理想,可我却始终无法去定,发现,我都不是对理想那么的执着,不是因为不喜欢,而是喜欢的不够执着。喜欢与不喜欢,我认为,喜欢和理想是有着息息相关的,如果不喜欢,那你怎样又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而喜欢就没有这种感觉,就会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想,假如我是一个正常人的话,会和现在的生活、追求,所谓的理想目标,一切都会截然不同。
我小时候还没有什么理想,那时候的我都比较天真,只想着快快长大,想当一个大人。而现在长大了,随之而来的各种各样的理想也多了。也奇怪,别人都可以坚定自己的理想,而我却不能,是不是我要求的理想太高了?不是,我从没有想过理想要多么的高,只要自己喜欢,才是最好的。
理想,也是一种目标,它会给你动力,这种动力会使你充满活力;会给你无数的信心,这种信心会使你前进。就算有各种的酸甜苦辣,但你也是快乐的,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你丝毫不会感觉到辛苦,只有充满活力与信心;因为,理想在等着你去接近它,等着你去实现它,有种胜利的曙光在前方等待着你,在朝着你呼唤,使你无法停住前进的脚步,即使无法实现理想,但也会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到底,这是决心!谁都无法阻止你前进的脚步。
以前,我多次想写一写“我的理想”,却迟迟未写,不是因为不想写,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写理想,因为我不想用苍白无力的语言来写,不想用庸俗的话语来衡量我的理想。即使写的再多,也都是梦寐以求的,毫无用处;就算是这样,却仍然挡不住在心中的炽热理想。理想,在我的心中奔流不息……我曾千百次问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不知道有着多少次在理想之间犹豫、徘徊不定,反复思考我的理想……也许是我想的理想太天真烂漫了。我想有一个完美而与众不同的理想。
曾经,我想当一个作家,我知道作家意味着什么,是为了出书,可我并不想出书。作家这个词并不适合我用,只不过是我对文字的热爱,能让我用文字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梦幻与现实故事,只要这样,我就心满意足了!对那些变幻无穷的文字,都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还幻想着,在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的首都北京生活,如果是在北京城市里生活,那该有多好!能感受到历史与文化的气息,去感受郊外的大自然,然后用我的拙笔写成文字,记录着人生百态,书写着大自然的景色与风光,这是我最惬意的感受。
我是一个追求美的人,对于什么都要求很高。要知道,是没有什么都能十全十美的事物,如果有,那就是百分之一的可能,是没有百分之百的,这正如我的理想一样。我坚信,无论何时何地,都会用坚韧不拔的脚步迈入我的理想,我会满怀信心的去实现理想,尽管这条道路很难,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我的理想,但我会努力做到,相信我一定可以做到的。理想,是我追求的目标,不管它现实不现实,都是我永远追求的理想。
我那久久无法确定的理想,现在终于可以坚定不移的确定了,我的理想就是:探险家。我发现,只有探险家对我来说,具有无穷的吸引力!深到了极致。探险家,非常具有五种特点:吸引力、神秘感、奇、新、未知,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饱含丰富的东西太多太多,有极大的.事物,千奇百怪,最为广阔;而这正是我喜欢的,也正是“探险家”具有的特点之一,最为吸引我。
探险家,其实,处处都在自己的身边,只要认真发现事物,并从中观察事物,随着自然而然就会发现和观察中已是在探索其中的奥秘了;不要一味的想,非要做个真正的探险家,才算是探险家。我觉得不比非要带个“家”字,实际就是:探险者,这就足够了……我认为,探险家的职业不仅仅是为了地质或是大自然而探险,而我所说的是多种多样的探险,包括有:大自然、一切万物、浩瀚宇宙等,还有不为人知的事物;同时,要有吸引力、奇、新、百态,各不相同的探险。
我觉得,在学习方面上也是一种别样的探索,这在于探索精神,就像探险一样,在探索学习;我要以探索精神的方式,会持续学习下去。我在想,学习又何尝不是在探索知识呢?我是把学习方面和接触新事物连在一起了,学习和接触新事物,两者相加起来,就是在探索;打个比方:如果你没有这种探索精神,你是不是就会觉得:学什么都学不会呢?不是学不会,是因为,没有认真的在探索学习,我相信,只要以探索的心态学习下去,就会一定能学会、学深。
10.我的挚友散文 篇十
有电脑了,在电脑上浏览各种各样的新闻,也和众多朋友一样建立了Q一Q,隔三差五和外地的亲人聊天,感到活在当下的时代太福气了,坐在家里还能看到亲人的面孔,还能尽情地在电脑上说呀、谈呀、笑呀。。
后来,经一位朋友介绍说,你喜欢写,可以在网上建立一个博客,可以在上面认识很多优秀的博手,上面人才济济。我于2009年5月2日在网易建立了博客,有了属于自己的心灵栖息地,可以尽情地写出自己原创心情。
我没有气馁自己的文字,因为文化的差异永远不会扯平。所以,写写心情,写写生活是自己的事,是在点点滴滴记录自己的人生。尽自己的努力写自己的天地心情,若干年后,坐在电脑前,戴上老花镜回头读一读,看一看自己的流年生活,是一件多么珍贵的事情。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这两句话,在我的文字中不断的使用。从我十几岁写作文用它,到现在我还在使用它,因为它形容我们走过的日子,太切合实际了。
我不认为它是老掉牙的词语,在我的记忆中,一年如流水,转眼即告。今年的春晚还在心中荡漾,置身又在忙碌准备又一个新年的到来。在你表达岁月如风似疾的时候,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形容是不是再恰到好处了。
静下来的时候,也常评价自己,走过的人生虽然没有惊人之举,可也是踏踏实实走过来的,没有虚度年华。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妻子,一个妈妈,相夫教子,家里家外井井有条操持着,闲暇时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小手工,编织绒线,写书法,画上几幅花、鸟、鱼、虫作品,还忘不了一抽一出一定时间上网写写文字。还要不经主人的许可私自走家窜户看望一下博友们。这网上人才济济,写作高手的、画画高手的、评论高手的、真是不出门认识好多的老师,让自己无意间接触到了不少的东西,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也在流年岁月中结识了一些博友,真挚的友情建立在不曾谋面胜似朋友。常常在留言处读到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有的是鼓励、有的是祝福、一句句沁人肺腑的话语会感动的我久久不能忘怀。
最早认识的博友是思念姐,是我偶然走进她的博客,那时的她失去自己心爱的丈夫,从字里行间读出她的思念与悲伤。一篇篇感人的文字,让我的泪水流在她的文字里。我悄悄地留言给她,安慰她。当时,她是我心中的一个牵挂,每天有些迫不及待想要上网,想快点走进思念姐的小家。
想得知她在大家的帮助下,她的心情好些了吗?日子一天天过去,留下我一片真诚的心,也得到她的最诚意的谢。我们就在岁月中,电脑前,相互称姐道妹。后来因为她的颈椎出现了问题,上网少了,我们仍然会有时间相互留言,默默牵挂着对方。
接下来的日子,北京的大哥樾下客,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游遍祖国江河的摄影师。记得,在他的博文中,得知他的生日来临,我以为我们是同龄人写了祝福语,没想到樾下客大哥回复说他大我一轮。
杭州的二哥,也是和大哥一样,写诗,摄影,写意着他们人老心不老的人生。前不久我升为奶奶了,兴奋之际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请二哥为我的孙子赋诗一首。二哥以最快的时间发在Q一Q空间,他的才能真是令我佩服。
天津玲玲盈耳姐,人长的漂亮,是一位才女,也是我的半个老乡,她在我们山西插过队。写作好手,美食能手,在她的日志中常常看到照顾公公、婆婆、自己的妈妈,前不久自己还做了一个小手术,在我看来姐还没有得到好好的保养,妈妈摔跤了得服侍吧,还没有多久,得知妈妈又住院了。
看到这样的.消息,不由得我给姐留言:姐,你真是辛苦!一定要关照好自己。这个年龄上有老敬孝,下有小操心。祝老妈早日康复回家。玲玲盈耳 : 谢谢妹妹的关心!让我想起一首《相逢是首歌》,里面的歌词写出我的心声。相逢是首歌,相逢是缘。虽然我们不曾认识见过面,可我们又是多年的朋友。我们都是人生中的过客,能在大千世界相识就是一份缘。
重庆的风轻云淡5168,我们相识的时间和大哥大姐认识的时间差不多,相处下来屈指一数四五年了,今年自驾游我们经过重庆,我感到重庆比成都都好,身临其境,一下子就感到这个城市与众不同,当我们的车经过每一条大街小巷,都有扣人心弦之处,我对老伴说:决定了,我们在这个城市过年,我们游览了重庆的风光,每到一处都有感触颇深的感觉。
她其实和我儿子年岁差不多,我亲切地叫她:云儿。我们在下榻的宾馆见了面,她约我和老伴还有她的朋友吃了重庆火锅。分手时,也是她第二天就动身回老家过年,老伴给她买了不诚尽意的礼品。
虽然平日里,不是每天聊天,可是心里总是珍藏着她的友谊,心里默默祝福她。
说来道去,没有我的挚友,我也不可能认识这些朋友,她是我最知已的朋友。高兴时,写下喜悦的文字,悲伤时,尾尾道出悲痛欲绝的词语。她没有怨声怨气,任我倾诉,任我发泄。
在网络博客中,深感到这片天地使我:得到一份心灵的静谧,一份心灵的洒脱,一份心灵的清闲,一份心灵的恬静,一份心灵的安逸。
11.我的大姨散文 篇十一
夜半,我被梦惊醒。梦中的我牙齿全部脱落,血流不止。周公解梦云:牙齿脱落且出血是有亲人要离世。难道要有亲人驾鹤远行?虽然我知道所谓的解梦纯属胡言乱语,我还是想起前几日大姐打电话来说大姨年事已高,身体极弱,以致卧床不起。其实,近几日我的牙齿一直肿痛,难怪会做那样的怪梦。不过,我还是情不自禁地又回想起二十年前与大姨相处的日子。
那年,我回山东求学,住在大姨家里。大姨家屋后是一条小河,河水清澈,岸边柳树成荫。我将要去的学校就在这条河的上游。第一天,大姨牵着我的手,领我去上学。我们沿着河岸一直向上走。我不时捡起小石子投向河中,每次都把大姨拽的打个趔趄。大姨站立不稳,因为她是个小脚女人。这时,大姨就会轻轻的攥一下我的.小手装作生气的样子:“孩儿啊,你咋这么怪(淘气,山东方言)啊。”我们一直向河的上游走着,顺着树荫下走着。有时大姨 会勉励我几句,无非是要好好学习,将来当大官之类的话。那些话早已忘于脑后,只记得她那双裹了的小脚走在凸凹不平的岸边不能平稳。
到了学校,校长急忙迎出门外。大姨交代说:“这是俺三妹的孩子,你以后要严点管他,一定要让他考上大学呢。”校长唯唯诺是。我当时疑惑不解,校长怎么会如此尊重大姨呢?后来才知道,他是大姨夫的亲侄子,而且大姨在亲戚邻里之间的威望高出我的想象。
我暂住在大姨家的西屋,和我同住一室的是她家的小三儿。因为我经常开灯学习,影响他睡觉,使他产生强烈不满的情绪。有一天晚上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他和我大吵起来,后来竟然要撵我走,我使出哭天抹泪的招数对付他。大姨闻声赶来,拎起烧火棍不问青红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没头没腚地一顿抽打他,吓得小三儿满院子跑,大姨就满院子追,我站在屋檐下,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偷眼看热闹。没想到小脚的大姨竟能跑起来!直到小三儿跪地求饶再也不欺负我了,大姨才住手。那时,我没有想太多,只是在心里窃喜,为他应得的报应而窃喜。
可我终是辜负大姨了――高中的门槛我没迈过去。我背负行囊黯然回家时,大姨依然牵着我的手。顺着小河向下游走,就能回到我的家。大姨牵着我的手走了很远很远,直到村口她才驻足。当我回头望时,模糊的视线中大姨仍然站在河边的柳树下,向这边张望着
后来我跑回东北考上中专。每次回山东看大姨时,她总会笑着说:“我就知道忠儿会有出息的,当年不是小三儿那犊子打搅他学习,一定能考上大学啊。”大姨竟是如此器重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