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世界》的教学反思

2024-10-02

《海底世界》的教学反思(17篇)

1.《海底世界》的教学反思 篇一

在《海底世界》的教学前,我对新课标所指出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理念做了反复揣摩,我深深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所以我在这节课的实际工作中针对新课标这一理念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拓展学习的空间,给予实践的机会。

在教学中我无数次发现,实践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尤其本课是一篇科普知识内容的课文,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变枯燥乏味而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时间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在上课之前我鼓励学生翻阅课外书,上网查阅资料有关海底世界的知识,组织“小小海洋交流会”或直接去参观海洋馆亲身感受。让学生将简单的预习变成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和家庭等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的空间。通过自己课前参与大量的预习工作,真真切切地贴近海洋,主动地投身于浩瀚而神秘的海洋去探索。

二、创设实践的氛围,感受实践的快乐。

为了完成“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地介绍”这个教学重点,我设计了“欢迎加盟海洋馆,请你来做代言人”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这一综合语文实践活动中讨论、交流所准备的大量预习资料,并做海洋动物的代言人上台发言。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即学生能否主动地参与这一实践活动与教师是否能创设出实践的氛围、能否将孩子带入精彩的活动空间有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参与欲望,投身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中,自信而大胆地代言自己感兴趣的海洋动物。“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教材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整个课堂在活动中氛围活泼而轻松,学生在参与和展示中体会到满足与快乐。

2.《海底世界》的教学反思 篇二

《海底世界》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10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介绍海底知识为主的科学小品文, 被选入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以“总分”的构段方式, 抓住海底的动物、植物和矿物, 生动有趣地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图, 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示范性教学。

学习这种特殊的文体, 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的同时, 还应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说明方法在表情达意时的作用。但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 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不高, 特别是对抽象的概念还很难理解, 因此, “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海底动物的活动写得有趣、写得具体”应该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

【片段一】

师:哪一种动物的活动方式你最感兴趣呢?读一读。

生:我对梭子鱼的活动方式最感兴趣, 我想抓住“几十公里”“比……还快”来读出梭子鱼前进的速度非常快。 (生读)

生:我想读一读海参的爬行 (生读) , 我一边读, 一边想象出海参它那胖乎乎、软绵绵的身体在一点一点挪动的样子, 很可爱。

生:我觉得贝类的活动方式也很有趣, 它们扒在轮船的底下旅行, 自己不费一点劲。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有关贝类活动的语句)

师:他读得怎样呢?

生:我觉得他“免费”这个词读得好, 让人听了似乎能看到这些贝类悠闲自得地跟着轮船旅行的样子。

生:我建议他读的时候还应该突出“扒”这个字。“扒”就是紧紧地贴在轮船下, 这就写出了贝类很聪明, 借助轮船的力量前进。

师:你真是他的“一字之师”, 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

生: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与众不同, 别的动物都是朝前游, 而它们却是向前喷水, 利用水的反推力后退, 而且是迅速后退, 很特别, 我很想读一读。

师:同学们, 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是多么有趣, 那么作者是怎么把它们写得如此生动的呢? (生沉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说明方法?

生: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师:那我们看看作者在介绍这几种动物的活动特点时分别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逐一回答出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

师:对, 作者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些说明方法, 这样我们的文章会更加生动。好, 为了奖励你们, 老师带你们一起去奇妙的海底畅游一番。

(播放视频课件, 在学生的一片惊呼中, 过渡到对海底植物的认识)

【片段二】

师:海底的这些小动物不仅会窃窃私语, 还有着各不相同的运动呢。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活动的吗? (出示阅读要求: (1) 自读本段, 想想这段话主要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 (2) 画出动物名称及活动方式)

(生自读后汇报、交流)

师:读读下面每组中不同的句子, 想想哪句话写得更好?为什么?

课件出示:

(1)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 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 非常缓慢。

(2)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 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 比普通火车还快。

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公里, 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 非常快。

(3) 还有些深水鱼, 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 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

还有些深水鱼, 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 游动起来会发光。

生:第 (1) 组里前面一个句子写得更好, 更准确, 让我们知道了海参慢到了什么程度, 也就是说15分钟它才能前进一米。

师:这种方法叫“列数字”。

生:第 (2) 组也是前面一个更好, 用梭子鱼和火车对比, 让我知道了比火车还快的鱼, 游起来该有多快啊!它可真是个捕猎高手。

师:这其实是“作比较”。

生:第 (3) 组同样是前面一个更好, 给我的感觉很美, 很有趣, 也很神奇。

生:另外, 星星是一闪一闪的, 也就是说有时候这些深水鱼还不发光呢。

师: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同学们, 听了你们的发言, 老师也觉得这些小动物更可爱了!是啊, 作者就是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这些动物的活动特点。能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逐一朗读自己喜欢的动物, 教师相机指导、评价)

师:大海深处还有许许多多这样让人喜欢、充满趣味的小动物, 想认识它们吗? (播放视频课件)

师:哪个小动物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能模仿作者的方法, 也来向别人介绍一下吗?

(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然后交流评价)

师:现在我们把自己写的这个小动物也加入到这段话里一起读一读吧!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也可以同桌合作, 一个人读, 一个人表演;感兴趣的话, 还可以把这段话背下来!

(生读书)

......

【对比反思】

上述两个片段中, 教师都关注到了说明方法在表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也都能考虑到实际学情——海底世界毕竟距离学生的生活十分遥远, 及时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 达成教学目标, 解决课堂教学的难点。但仔细比较一下, 还是不难发现二者的区别。

首先, 片段一的教学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 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体悟, 在读中展开想象, 透过语言文字看到形形色色的海底动物各有特色的活动方式。但语文教学不应该只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情理意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品味语言的精妙, 学习、运用文本语言,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才是语文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片段二的教学也重视朗读体验, 但在感悟之余, 教师进行了适当的延伸, 把读与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也更能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 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被凸显出来, 学生的课堂训练很扎实, 课堂所得也更实在。

3.《海底世界》教学片段及评析 篇三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生:大海是无边无际的。

生:海边的海水是清澈见底的。

师:真美啊!同学们,大海是那么的壮丽,辽阔。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潜入海底,去那湛蓝神秘的海底遨游。来,咱们一起写课题。

(师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世”的写法,生书空)

师:来读一读。

生:海底世界。

师:想知道大海深处究竟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好的,让我们再次潜入海底。读读课文,注意,要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才能发现宝贝,开始。

【点评】渲染情绪,顺势导入。孩子们对大海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即使没亲历过,总也看过电视画面吧。所以一句“说说你眼中的大海”立刻调动起孩子们原有的知识储备,一句“潜入海底”又激发了孩子们跃跃欲试、急于了解的阅读兴趣。这样再接触课文,非常顺势,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教学片段二】

师:这样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呀?你对海里的什么东西最感兴趣?

生:我对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声音很感兴趣。

生:我对海底丰富的物产很感兴趣。

生;我对大海的地形感兴趣。

师:听了你们介绍的呀,老师迫不及待地想去了解这些内容了。不过别着急,咱们还是先用耳朵来感受一下大海的情谊吧。(投影出示大海画面,播放大海的声音)海面上波涛汹涌,海底还是如此吗?小潜水员,快来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用笔勾画出你的新发现。

(生默读勾画。师巡视指导)

生: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师:宁静,海底是不是一点声音也没有呢?

生: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师:这个“窃窃私语”的“窃”字也是生字,咱们举起手和老师一块来写。(师范写“窃”,生书空)这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一个穴宝盖,下面一个“切”。

师:“窃窃私语”是怎样的说话呢?

生:声音很轻的说话。

师:(师和发言的学生小声说话)同学们听到老师和她在说什么了吗?

生:没有。

师:我说的话,只有我和她听到,这就叫——“窃窃私语”。

师:海底动物正在窃窃私语呢!(投影映示句子: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谁能用朗读把它们表现出来?(生读)

师:对不起,我想打断一下,它们在窃窃私语啊!

(生再轻声读句子)

(再指名读,师提醒:窃窃私语)

【点评】词的教学处理独到。“窃窃私语”一词的教学很能体现教师的智慧。当学生体会到此词时,教师没急于释词,而是作了机智的处理:和学生小声耳语,一下就解决了词义。在学生朗读时,再次提醒,经历了如此的过程,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并掌握。

【教学片段三】

师:这些声音太有趣了,我也想来读了,这样吧,我来读前面,你们来读后面。不过我们先来演练一下,我说动物的名称,你们来发出声音。

(师和生合作读句子)

师:同学们,海底只有这四种声音吗?

生:不是的。后面还有省略号呢!

师:对,标点符号也给了我们重要的信息。我们来想象一下,海底动物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这可是用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才能听到的。潜水员们,咱们第三次潜入海底,闭上眼睛,带上耳机,静静地凝听。

(师播放海底声音视频,学生听)

师:听到了吗?我也听到了好多种声音呢,你们能用“有的像……有的像……”这样的句子和我分享一下你们听到的声音吗?

生: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叫。

师:如果在前面加上一句:“我听到海底动物的声音,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这样子会更好,知道吗?再说一次。

生:我听到海底动物的声音,有的像青蛙一样呱呱,还有的像火车一样隆隆。

生:我听到海底动物的声音,有的像大公鸡喔喔,还有的像人们在哈哈大笑。

生:我听到海底动物的声音,有的像仔鸡在唧唧。

生:我听到海底动物的声音,有的像鸭子在嘎嘎,有的像摩托车一样呜呜。

生:我听到海底的声音,有的像小猫喵喵,有的像母鸡下蛋咯咯哒。

师:模仿声音的词语叫拟声词。你看,在写海底动物的时候,如果把它写得像人一样在窃窃私语,再加上一些合适的拟声词,就能让我们如闻其声。下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再来感受海底动物窃窃私语的情形。

【点评】利用课件播放海底各种声音,再交流分享听到的声音,模仿课文的说法“有的像……有的像……”,运用排比的方法把这些声音连起来。这过程,学生不仅亲耳倾听了海底奇妙的声音,还在表达中培养了想象力、创造力,并通过模仿课文的说法理解了比喻、排比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真可谓一石三鸟。这种实践性练习,淡化了训练痕迹,消除了学习与生活的界限,使学生觉得亲切自然,很好地激发了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阅读教学就是要依托文本,让学生习得语言。教师着眼的是语言文字本身,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体验。当学生的朗读正到激情、思维正在火候时,让学生放飞思维的翅膀,自由想象“海底动物在什么情况下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同时练习拟声词的运用。这样的设计,极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既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又延伸发展学生语文水平的能力。

【总评】罗老师的课有着鲜明的特色:教学“无痕”,即尽可能隐藏教学意图和目的,淡化教学痕迹,在伙伴化关系、生态化情境中不露痕迹地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自主、自然、本真、和谐、灵动、共生,是“无痕”教学的特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知识,涵养智慧,教学走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胸中有剑而手中无剑”的无痕境界。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一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教育智慧,是语文教育的美学哲学境界。

一、过渡无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用“学完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地读读课文”“刚才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2自然段”这一类的话,来衔接进行教学过渡,课堂教学给人感觉断断续续、生硬发涩。这其实是没有考虑教学过渡的艺术性。而这节课从导入——阅读全文——检查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第2自然段……教学中各环节节奏清晰,环环相扣,又顺势而为,浑然一体。这种巧妙无痕的教学过渡,渗透了提示性、迁移性、逻辑性、形象性等因素,使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信息的传递,教学点的转移等因素协调一致。整节课的教学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训练无痕。这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资源。教师很容易让学生找来很多图片、文字等资料,把它上成资料交流课,而游离于课文文字,远离情感世界,使学生不能潜心会文,干扰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和内化积累。但这节课,罗老师却始终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课堂教学平实、简易、智慧、高效。教师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匠心独运地把朗读、感悟、想象、说话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综合板块,浑然一体,绝妙无痕。整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

词语教学没有生硬的教的痕迹。新词“窃窃私语”出来后,在层层深入的活动中不断去复现巩固;拟声词的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师巧妙地引导下,学生不知不觉间已悄然掌握,不刻意去学,却已达到学会的目的。

句子的训练也是如此。罗老师总是在朗读或者理解的同时自然地穿插其中,丝毫不会让别人感觉到她在刻意地进行语言训练或操练。课文用排比的句式写出了动物声音之多。这些句式是教师应该抓住的训练点,老师运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排比的作用,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学生想象和表达训练上,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会感到困难,虽然学生可能不明白自己的表达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哪些类型的句式,但是教师却是胸有成竹。

(本课教学实录由徐琴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张晨晖节选)

(罗倩,贵阳市师范学校附属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张晨晖,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4.《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篇四

整节课,我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课始的海底世界视频播放,调动其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接着,顺势引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句中心句。然后,我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八个字,引导学生图文、视频结合,认真品读第二至五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深切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物产丰富。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课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尤其借助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对于海底的“各种声音”,学生理解起来是个难点。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倾听海底世界的动物发出的各种

5.《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篇五

本堂课教学重点明确、思路清析。

一开课,通过精美的课件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海底世界中去。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大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紧接着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提出问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有了前面的精美课件的铺垫,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同意。这时我不慌不忙的说:“别光会说同意,要找到理由依据,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理由。”

接下来的整堂课几乎都是紧紧围绕这一个问题来学习的。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始终以学生为基点,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回答决定教学顺序。通过学习每一个同意的理由来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学完以后再回到课文最后一段,感情齐读结束。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可以说基本做到了“纲举目张”,抓住了重要问题,引领了教学全过程。

教完以后,我的感慨颇多,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一、朗读感悟,语文课的一根命线。

语文是唯一以言语形式为教学内容的学科,语文不是学习纯文本,而是学习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言语形式。正如叶老所说:“教学语文课,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本堂课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体验语言的手段之一——朗读,我设计了二读。一粗读,“为什么说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二细读,学生说到哪一段读到哪一段,当然这次朗读不是浅层次的泛泛而读,而是侧重与学生理解地读,比如读“波涛澎湃”时,一生没读出那种气势,我马上说:“我感觉这海面上的波涛还不够大!”一句话生马上领悟,再读时就突出了“波涛澎湃”。再如读动物们窃窃私语的样子,我是从“窃窃私语”这个词入手,让学生表演,再加上一段老师合情合理的语言渲染“这就是窃窃私语,偷偷的小声说话。海里的动物呀和你们一样也经常在一起说悄悄话,”学生一下子明白词语的意思,并且很快地读出了那种窃窃私语的情趣来。这样的充满读书声的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一根生命线,亘古绵长。

二、学以致用,语文课的一枚橄榄。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停留在学文字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能灵活迁移,巧妙运用.

6.语文《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篇六

学习第二自然段,我先要求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海底声音的句子读一读,再读读划出的句子,圈出句中的象声词并把它们读好,随后指导模仿文中“像小鸟一样啾啾”的句式练习说话,想像一下,除了书上提到的,海底还会有些什么声音?整个教学环节朗读、想像说话训练层层推进,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培养。

在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时,作者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部分内容,教学时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读再完成表格。学生很有条理地完成了表格,效果较好。

7.《走进雪的世界》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七

1.初步了解自然界中下雪的原因。

2.了解雪花的颜色、大小、形状。

3.了解下雪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4.学会做雪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5.体会到与同学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一个八宝粥的空罐、一袋盐、勺子、温度计、冰块、毛巾。

教师准备:与雪有关的图片、谚语、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能引发关于雪的科学问题的情景

1.提问:进入冬天,同学们都盼望着一件事,那就是下雪了。

2.提问:为什么你会这么盼望下雪呢?(可以堆雪人、打雪仗、 雪景很美)

3.讲解:下雪后的雪景确实太美了。(播放美丽的雪景图片)今 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一起研究雪。

4.关于雪,你有什么了解?你还想知道关于雪的什么知识?

设计意图: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要能把学生牢牢抓住。新课引入,我通过直观生动的雪景图片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汇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当学生注意到一些令他们觉得惊奇或者有疑问的下雪的现象时,探究活动也就相应启动了。

二、初步认识雪是怎样形成的

1.讲解:雪被誉为冬天的精灵,雪花在冬天这个寒冷的季节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的享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吧!(板书:走进雪的世界)

2.提问:冬季的每一天都会下雪吗?你觉得什么样的天气情况 下会下雪?

3.提问:你观察过下雪前的天空是什么样的?天空呈现灰白色是因为天空中有厚厚的云层,云层里是什么呢?云层中的冰晶看起来像什么?这些冰晶如果降落下来就是雪花了。(板书:冰晶)

4.讲解:云层中的冰晶是怎么来的呢?一般来说,水蒸气在高空会变成小水滴,在什么情况下水蒸气会变成冰晶呢?(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

5.板书:水蒸气→→→→→冰晶(云)。

6.讲解:有了这些冰晶就会下雪了吗?听一听小冰晶的自述吧。(课件播放)不一定,冰晶很小,空气能托住它,冰晶就不会向下降落,就不会下雪,必须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多,小冰晶变成大冰晶, 大到空气托不住时,才会往下降落。

7.大冰晶降落下来,就会形成下雪了吗?在降落过程中,地面温度较高,冰晶融化了,降下来的就是雨,只有地面温度较低,雪花在降落过程中不会融化,才会形成雪。

8.观看动画,雪的形成。

设计意图:雪的成因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学生虽然对下雪很感兴趣,但是对于下雪的原因知之甚少,考虑到单纯地抛出这个问题学生无从下手,我将下雪的原因拆分成几个部分,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了解下雪前天空中要有厚厚的云层,云层中的冰晶要长大到一定的程度才会降落,同时地面温度要较低才会下雪。由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空气”单元,在这个环节中我规避掉空气中怎么有水蒸气这个问题,这样就使得比较难讲清楚的下雪原因变得容易理解了。

三、学习做雪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刚我们看到的都是自然界中的雪,可是在冬季奥运会上, 有一些雪上比赛项目。当自然降雪达不到赛道的要求,为了确保比赛的进行,就需要进行人工造雪,这些赛道上的雪就是用造雪机造出来的。那么这些雪怎样造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要来模拟人工造雪。怎么做呢?一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造雪的实验过程。

设计意图: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本课中,如果没能让学生亲眼看到雪,是一种遗憾。本地区很少下雪,我就让学生尝试造雪,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而这个实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出效果的,所以在学生做完实验后,我并没有让他们立刻观察,而是将实验放在一边,继续上课。

四、认识雪花的颜色、大小、形状

1.同学们都喜欢玩雪,你在玩雪的时候,仔细观察过雪花吗? 老师有几个小问题想考考你们。你们知道雪花是什么颜色的?雪花有多大?雪花有多重?雪花是什么形状的?雪花都一样吗?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实拍的显微镜下雪花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学生对雪花的了解仅限于是白色的六边形,但是对于单个的雪花学生并不了解,在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我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直观形象地将雪花的形成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他们对雪花进行全面的了解。

五、了解下雪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1.下雪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和坏处呢?同学们 小组讨论后汇报。

2.在等待的过程中,老师要向你介绍几种特殊的雪。(雪球、 雪卷)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充分交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全班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知,对雪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很容易总结出下雪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

六、观察造雪实验

1.提问:同学们,在罐体外壁上你观察到了什么?

2.讲解:这些白色的东西就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冰晶,一开始冰晶非常小,就是一些白色的小点,随着时间的延长,冰晶会继续凝结,小冰晶变成大冰晶。就像老师的这个实验。(出示预先做好的实验)

设计意图: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对学生来说,看到八宝粥罐体外壁上的冰晶能不能与自然界中的雪联系起来,还存在着思维的障碍,因此我除了讲解外,还出示了预先做好的较长时间的实验,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点,有助于学生对雪的形成的概念的建立。

七、知识拓展,课外延伸

1.谁能来说说,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研究更多“雪”的知识,制作一张“雪”的 科学小报。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一方面可以体验学习的快乐,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记录资料及知识应用的能力。

【教学反思】

《走进雪的世界》是学校《冬天里的问号》主题性大单元活动中我自己开发的一课。小学科学课程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冬天的课程, 在设计本课时,考虑到如果将自然界中下雪的原因讲解得比较透彻,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比较困难,特别是关于“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小冰晶逐渐增大变成大冰晶”环节,学生没有任何的直接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我设计了小冰晶自述环节,并规避掉空气中怎么有水蒸气的环节,对通过适当降低难度和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学生对自然界中下雪的原因就很好理解了。

8.神秘的海底世界 篇八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平静……

——《海底世界》

大海是个难以捉摸的神秘世界。无论海面上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海底世界都始终是平静、绚丽、诱人的。让我们一起看看这神秘的海底世界吧!

海底可分为“阳光的世界”、“阴暗的世界”、“听觉和嗅觉的世界”。

海平面以下,离海岸200米以内的浅海区,阳光可以直射进去,十分明亮,称为“阳光的世界”。这个区域的生物,白天多是浮游生物、藻类和海草,其颜色是青蓝和透明的。到了晚上,以浮游生物为食的虾、蟹、小鱼类便峰拥而至。随后大鱼也陆续出现.动物群集,热闹非凡。

深到200米以下时,水里几乎没有光线,海中俨然是一片“阴暗的世界”。这里冷清多了。因为没有光线,鱼类多具有发光器官,能像萤火虫一般闪闪发光。鮟鱇鱼是这区域最惹人注目的鱼类之一,在它头部上端,奇妙地长出一条长长的棒子,棒子的末端就是发光器。远远望去,就像头上挂了盏灯笼,十分有趣。此外,珍珠鱼、星光鱼等也都是深海里发光的鱼。

发光器除了用来照明、辨认同胞外,还有诱敌、觅食与自卫的功能。不同鱼类不同的发光器也为暗淡的大海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和热闹的气氛。

900米以下的深海,水温很低,水压很大,是一个黑暗、寒冷、寂寥而又充满压迫感的世界。这里的生物除了浮游生物、虾、乌贼外,主要是那些眼睛细小的深海鱼。这种鱼不但长着能集中视线的小眼睛,而且还有敏锐的嗅觉、听觉和触觉,这是搜寻食物、逃避敌人的必备武器。如星云鲶就用它们的触须来寻找食物。深海里食物虽然不丰富,但对鱼类倒是个稳定、安全的区域。这里还生长着海葵、海百合、海参、珊瑚……构成光怪陆离的海底花园。

9.《海底世界》的教学反思 篇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起探究兴趣:

1、导入:同学们,谁能简单地说说你所了解的大海是怎么样的?(交流,自由反馈信息)

2、是啊,大海是很大、很深、很美的,大海是一个充满生机、多姿多彩的世界。那么,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神秘的海底世界吧!(出示课题)

我们乘上了小海轮,向大海的深处驶去。你听,导游同志正在娓娓动听地给我们作讲解呢!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生字新词。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听了导游的介绍,你对海底世界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读相关的段落,在朗读中正音,重点落实在第三自然段上。)

四、质疑释疑。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探究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

1、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下面,就请同学们想象着穿上潜水服,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潜入海底深处进行实地考察。

2、自学第一段,运用圈、画等方法进行学习。

3、全班交流:在海底,你发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1)海面波涛——海底平静

理解“澎湃”、“依然”、“宁静”,说明什么?(景象奇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特的景象?

(2)黑暗深海——许多光点

学生上台表演,用自己的话说说所看到的景象。(3)海底声音——海底平静 ①朗读课文,理解“窃窃私语”。②比较句子: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小鸟在打鼾。(用人们熟悉的声音打比方,读来更生动形象。)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嗡嗡,啾啾,汪汪和呼噜。

4、听海底声音,说说你还听到了其它什么声音?

5、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在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海底的动物在吃东西时、行进时、遇到危险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有的像

一样

,有的像

一样

,有的像

一样

,有的还好像在。

6、第一、二自然段朗读训练,评议。

六、拓展延伸,激发课外再探究:

1、昨天晚上,同学们从课外书籍、网络上找到了许多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肯定也有许多是关于景色奇异方面的,下面我们

四人小组再次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下面这个练习。

海底真是景色奇异的世界:

2、交流,评议。

3、这节课,我们通过探究,了解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更精彩的内容有待于我们以后进一步去学习、研究。

教后反思:

1、本堂课,我是从开展一次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着眼,担负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对课文中描写的海底景色作简单的介绍。在实际教学中,我也设计了让学生上台表演,用自己的话说说所看到的景象等语言实践活动,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高,为接下来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2、本堂课,我注意简化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引导学生探究时,能注意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注意创设情境,如,从我们登上海轮去参观大海;请同学们想象着穿上潜水服,戴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潜入海底深处进行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的情趣性。另外,让学生在比较分析、多向开放、合理想象、自由质疑的情境中进行探究,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开阔、活跃的探究平台。

10.《海底世界》的教学反思 篇十

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常见的海洋生物,综合运用搓、压、盘、手捏等多种方法表现海底生物的形态糕

2.会利用多种废旧材料进行装饰。

3.能充分想象、尽情创作。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海底世界”视频。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

3.音乐《水族馆》。

4.陶泥及操作工具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教师:我们一起欣赏过奇妙的海底世界。海底都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鼓励幼儿大胆交流)

●通过活动前的视频短片,幼儿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对于海洋生物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把自己的感知经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知识的再现和积累过程,而且通过让他们充分表达,幼儿各自的感知经验得到分享。

2.分组讨论:用学过的多种方法塑造奇妙的海底世界。

(1)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制作的内容及方法。

教师:你想制作些什么?准备怎么做?

(2)幼儿分小组讨论。

(3)请小组代表交流作品构思。

3.幼儿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1)鼓励幼儿运用搓、压、盘、手捏以及各种废旧材料来制作和装饰。

(2)教师适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评价。

(l)鼓励幼儿将本组的作品编成一个故事。

教师:请每组的代表来讲讲你们的海底世界里发生的故事吧。

●此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在语言方面的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更好地介绍小组的创作意图。

(2)教师对构思新颖的作品予以重点点评。

活动建议:

☆家园共育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表现各种海底生物,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欣赏一些实物鱼。有条件的可以去水族馆参观并用相机拍摄下来,回家后与幼儿一起讨论鱼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用泥怎样来体现,鱼鳍除了用泥做还可以用什么辅助材料来表现更好,等等。这样有利于帮助幼儿学会思考,学会知识经验的迁移。

【评析】

本活动是幼儿在陶艺中所学技能的综合运用。因为是初次进行综合技能的使用,会有些难度,但教师不必参与太多,做好引导和鼓励即可。如,在制作前注重幼儿间的相互交流和协商,体现幼儿间的互动与经验的分享;在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地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来制作海底的生物,注意废1日材料的创意使用,力求新异等。

教学反思:

通过画《海底世界》让我从中发现了以下几点

1、孩子对线条的绘画能力有些欠缺

2、涂色均匀和颜色搭配不够完善

3、孩子对作品的展示和自我介绍很大胆很自信,而且本节课我也做到了尊重幼儿的表现及表达

4、在下次绘画中我会注意以上失误,多方面培养幼儿绘画的能力。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奇妙的海底世界》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266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找妈妈》》:中班教案《找妈妈》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愿意表达自己爱妈妈的情感,运用大小对比的方法表现熟悉动物的明显特征,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找妈妈》教案吧。

11.温泉山:亿年前石化的海底世界 篇十一

这里曾经是瀚海,今天却变成了无数的海底化石

温泉县是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西北角的一个县,它的北面以阿拉套山为界,与哈萨克斯坦国为邻,它的南部则耸立着别珍套山,南北部由西部的空郭罗鄂博山连接。三面环山连绵起伏,温泉河便髮源于此,由北部各支流汇集而成。源自南部山脉的鄂托克赛尔河最终也汇入温泉河,到了下游便叫博尔塔拉河,温泉县便坐落在中上游狭长的河谷地带。

北面、西面、南部皆为山脉,这就决定了温泉县的地势西高东低,境内所有的河流自西向东流,这也决定了西部山脉过渡地带多沙石,而东部因河水流过而水土丰茂。显然,东部更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西部则因为自然环境的特殊,便多了些神奇。

这些神奇其实毫不起眼,散落在戈壁上。在距离温泉16公里的安格里格乡,只有牧人才经常抵达的地方,南面的别珍套山呈一片黛青色,有一两座山突兀地停留在戈壁上,远远看去,这山满是碎石,少有绿色,若不近前去一观,实觉这是普通一石山。到了近前,还是觉得满眼荒凉,石山上裂缝密布,青黑的表面又似有白色痕迹,及至俯下身去才大吃一惊,这些石头上都是什么?随水而流的水草,软体动物的毛髮,一丝丝,一条条,清晰如昨。当年的贝壳珊瑚已成为石头,隐约留了些淡红的印记,这些图案密布在脚下的石头间、缝隙里,与坚韧的芨芨草一起成为石山一景。

当年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水草丰茂,鱼虾自由自在的生活,那些我们不知道的小生物,也在这片无垠的大海里,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忽然有一天天色突变,山崩地裂,蓝色大海无端陷落,成为最坚实土地的一部分,而海洋中的各种生物们,也被大自然永久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它们的身姿仍在,向着水的方向流动,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让它们由最柔软的生命成为最坚硬的石头,成为生命存在的永恒证明。

据专家考证,这片当年的瀚海,距离现在已有3亿多年了。3亿年前,多少个流淌而过的漫漫时光,最终让这座山定格在了温泉这片平凡的土地上。

温泉当地人都把这当作老天的赐予,认为这片神奇的“海底世界”是上天留给温泉人的礼物。可是,哪里有神奇,哪里就有疯狂。当髮现这片普通山石竟是大海的世界时,偷盗者都蜂拥而至,他们用尽各种方法刨山取石。

我们现在看到的“海底世界”,已是被盗窃过的产物。几年前整座石山上,成形的鱼石,形态不同的软体动物化石,统统被那些丧心病狂者盗走。剩下一些不起眼的生物化石,与石缝中的蒲公英花相伴。

如今的“海底世界”只是一座遍布砾石的山,除了当年在海中海浪浸蚀留下的沟槽外,还有后来几亿年风吹雨打的痕迹。更多的是人为的伤痕让他们难复最初髮现时惊人的美丽。

山上的石块刻着各种岩画,那就是震惊世界的本布图岩画

距离“海底世界”大约12公里处,仍是一两座孤山,坐落在戈壁草场之上,只不过这两座山更为险峻,由一块块直插向天的黑赫色巨石组成。这里,是另一处神奇所在地。

这里距离公路很近,山上的石块刻着各种各样的岩画。这就是震惊世人的本布图岩画群。本布图岩画群北临公路两侧低矮的小山丘,南临鄂托克赛尔河。之所以被称之为岩画群,是因为分布在这些黑色小山上的各种形态的岩画竟然有千幅之多。

只要登山注意观察就会髮现,岩画在这座山上无所不在。这不,眼前的大块石头上,不正是3个人和3只羊的画面么?只不过,当时的刻法太过粗糙,人看起来像是躺倒着,若不仔细辨认,会分不清哪个是人。再往上,小心地踩着大石,就会髮现相当夸张的画法,马鹿长长的角,像是松树的松塔一层又一层,大角羊的角又弯又长。

据温泉县文物局副局长宋俊荣介绍:这些岩画,无论是狩猎图、舞蹈图,还是祭祀图,都是当年人类生活场景的再现,在我们看来,岩画似乎画得杂七杂八,其实每一幅图都在讲述当年髮生的故事,都是极有趣味的事情。比如,刚才看到的3个人和3只羊的画面,其实就是一个狩猎图,画面上的3个人呈三角形分布,他们赤手空拳,都拉开架势,围猎一只大角羊。位于大角羊左后侧和右侧的两个人,都是双腿叉开,双臂伸直,步步向大角羊紧逼。横拦在大角羊左前方的人,双腿近乎马步,他右臂直伸,左臂微曲,做拦截状。大角羊见厄运降临,低头颤抖。一只小羊逃出了包围,另一只山羊见同伴有难,欲逃又于心不忍,所以停住了脚步。

本布图岩画的内容涵盖了很多动物,但图案的大小均根据黑色岩石朝阳面积大小而定。雕凿的动物多少不定,有大大小小十几个在一起,也有的只是一两个,大角羊是最常见的主角,其次狗、鹿、狼,及一些原始的不明其意的符号。

12.《海底世界》的教学反思 篇十二

活动设计背景:

海底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生活着许多新奇的生物,也是一个神秘的国度。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还有许多的海洋生物,是一个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孩子们往往会被这些吸引,对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了这个活动,通过绘画,剪贴的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引导幼儿认识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促进幼儿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通过这次活动,来抒发幼儿对海底世界美好感情。

推荐课件:中班美术课件《海底世界》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目标

1、画出形状、大小不同种类的鱼,尝试用线条变化来装饰小鱼。

2、幼儿对画的造型、上色、线条来发展小肌肉。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水粉颜料、水粉纸、蜡笔、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小朋友们,早上好!。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今天呀,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们来欣赏一下,看看视频里面有什么,待会来告诉老师,小眼睛要仔细看喔!(教师播放“海底总动员”视频)(2分钟)

二、认识鱼的形状 感受鱼的色彩(2分钟)教师:刚刚小朋友们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提问小朋友)你们想到一次海底旅游吗?(想)今天让我们坐着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们出发吧!(教师出示ppt)教师:海底世界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种类非常多,每种鱼的身体形状和颜色花纹都不一样。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对称的,有的鱼身体形状和花纹是不对称。(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观察每一条鱼的不同特征)

三、小朋友看海底世界鱼的图片(10分钟)教师:我们看到了各式各样的鱼,它们身上有的有彩色教.案来,源:qu,老,师教案.网的条纹;有的长着五颜六色的斑点;有的嘴长得像把剑;有的鱼长着翅膀,还有的鱼还床上漂亮的裙子呢。那么你喜欢的鱼是什么样子的?

(1)提问幼儿教师:让我们继续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画吧!小朋友们画了一条大鱼,还有它的小伙伴,大鱼和它小伙伴的身体上都有不同的花纹,还有鱼的周围有些海草石头等等来陪着小鱼们。

四、幼儿创意绘画(20分钟)教师:刚刚小朋友们都欣赏过漂亮的海底世界,现在,就让小朋友们把你们心目中的海底世界画出来吧!在绘画的之前,老师有2个小要求:

1、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首音乐,这首音乐完了,你就要停下。

2、我们不要把底色图上,待会老师请小朋友们用水粉颜料涂,我们只画海底里面的小生物,除了小生物,我们还可以画海草,石头装饰。现在,老师来示范一下如何刷底色,首先,我们用刷子沾一下颜料,在盘子里扫一扫,不然会太多颜料的,再用刷子在纸上从左往右刷,这里刷完了,就在下面跟着刷,刷了一次还要不要刷呀?(不要)不然纸就会烂喔!知道了吗?请小朋友来.源:qulao.shi教,案.网轻轻的下火车,安静的绘画。

(1)幼儿进行绘画

(2)教师巡回指导,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想象。

五、活动结束教师:小朋友们,音乐停下来了,请小朋友你们画完了吗?

活动的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当了一名小画家,把漂亮的海底世界画了出来,现在呢,我们进行绘画大赛,我们邀请老师们来当评判员,看看哪位小朋友能得到评判员的奖品,好吗?现在,请小朋友拿起你们的画过来老师这里排队,一个跟着一个喔!(请小朋友排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欣赏)

教学反思:

通过画《海底世界》让我从中发现了以下几点

1、孩子对线条的绘画能力有些欠缺

2、涂色均匀和颜色搭配不够完善

3、孩子对作品的展示和自我介绍很大胆很自信,而且本节课我也做到了尊重幼儿的表现及表达

4、在下次绘画中我会注意以上失误,多方面培养幼儿绘画的能力。

13.《海底世界》的教学反思 篇十三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说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如何让学生认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认为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海底世界》正是运用比较等方法介绍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宁静”和“黑暗”,学生不易体会到,更不易认识深刻。课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较,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绍了海底的“静”和“暗”。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读描绘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见过的情景,对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积和漆黑。

海底的“各种声音”是一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四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一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

课文第四段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其中介绍海底动物的行进时,用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作比较。到底梭子鱼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课文又用火车和它作比较。

课文第五段介绍海底植物,用“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最大的海藻长度作比较,具体说明了海底植物大小长短的比较。

由此可见,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内容中的可比较之处,启发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了解海底的物产,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获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样一个认识,进而使学生产生开发海底物产、造福人类的理想和志愿。

14.海底大世界 篇十四

杭州已成为一个海港城市,港口停满了货轮,水深70米处,就是曾经赫赫有名的西湖。有一年,一艘来自“南极国”的货轮进港时碰到了障碍物,后经探测,发现那是六和塔的塔峰。在海水中,它仍然坚强地挺立着,就是不肯倒下。 而太原、郑州、沈阳、南宁已成为沿海城市,这些曾经地处内陆的城市都建起了港口,港口贸易繁荣。

这是公元3000年。

一切都是天气惹的祸。大约在六百年前,因为地球温室效应越演越烈,全球气候变暖,覆盖在南北极的冰川发生融化,海平面不断抬升。有史书記载:公元2500年夏,宁波普陀一僧人晚间醒来,发现海水没至床边,遂弃屋往山上走,到达山顶,但见沿岛各处,已成泽国。从这段史料中可见当时海平面抬高极为迅速。

公元3000年,最为流行的旅游是“怀古游”。所谓“怀古游”就是搭乘潜艇,沉到近百米的海底,观赏曾经繁华的城市。其中最火爆的旅游线路是“水下上海游”。

上海因为海平面低,是最早没入海水中的大城市。当年城市里的一千多万人口迁徙各地,几百年后,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参与“水下上海游”的游客大都是上海人的后代,他们必去的地方是“水下外滩”、“水下南京路步行街”。

但如果要去“水下浦东”,收费会贵些。因为“水下浦东”高楼林立,像东方明珠塔、金茂大厦经过几百年海水浸泡,已发生倾斜,潜艇进入,交通极为复杂。此前就发生过多起潜艇触碰东方明珠塔事件,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虽然“水下浦东”游收费高昂,风险也大,但这条线路是“水下上海游”中最火爆的。

随着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水产品产量极大,几百年前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三文鱼、金枪鱼也搬上了普通人的饭桌。

当然,海平面上升的另外一个副作用就是沿海各地经常发生鲨鱼伤人事件,曾有凶猛的大白鲨游到东方明珠附近嬉水,被游客拍下,为保证游客安全,“水下旅游”关闭了一个月。

公元3000年的地球人最关注的是两大话题,一是气温;二是格陵兰岛。关于气温,地球四季已不分明,而且经常遭受飓风和洪水的袭击。而格陵兰岛,因为冰川融化后,曾被覆盖数百万年的地表裸露出来了,因为地层中有储藏丰富的铁矿、天然气、石油,十多个国家加入争夺行列,他们均主张自己有开采的权利,结果引起世界动荡。

15.小学美术《海底世界》教案 反思 篇十五

活动目标: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捏、贴刻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剪刻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活动背景分析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型。它的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都比较强,对于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底世界这一堂课通过观赏图片,学生的课前介绍,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1分钟)

课前播放《鱼儿水中游》的歌曲。

师:同学们,刚才播放的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海底世界里的鱼。

师:投影上边,有一首儿歌,我们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生:齐声朗读:鱼儿鱼儿水中戏,千姿百态形各异;

五颜六色真美丽,海底世界多奥秘。

师:对,海底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那么海底里面究竟是怎样的奥秘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在看视频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要仔细观察不同鱼的形状和颜色。〔教师打开视频---播放《海底世界》〕。

二、情景创设:(2分钟)

1、师生共同观看《海底世界》视频。

2、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海中的生物、不同鱼的形态和颜色。

3、这些鱼儿漂亮吗?今天老师就教大家剪刻这些美丽的鱼儿好吗?

不过在剪刻之前,还是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鱼,它究竟是长得什么摸样的?

三、认识鱼形:(3分钟)

1、鱼的结构:出示课件:鱼由那几部分组成?同桌之间交流。

生答:。。。

师小结:(鱼一般都是由头、身体、尾巴、还有鳍组成的)。

2、鱼的形状

师:在海底的世界里,鱼儿的种类虽然有千百万种之多,但是,我们不管它的种类有多少,今天呢?我们就把它们的形状分成两个简单的类型。(出示课件:对称的鱼形;不对称的鱼形。)

师:那么,什么是对称的鱼形呢?(出示课件—对称的鱼)

师:①、讲解对称的鱼:如果我们在这条鱼的中间画上这么一条线,结果我们会发现,这鱼的上边与下边在形状、大小、方向都相同。

②、教具展示:(出示教具—对称的鱼)。

师:小结:所以我们把象这样的鱼形称为对称的鱼形。

师:③、(我们再来看另一种鱼形)课件展示

讲解不对称的鱼形:按一条中心线划分后,鱼形的两边大小、形状不相同,就是不对称的鱼形。

师:小结:所以我们把这类鱼形,称为不对称的鱼形。

四、动手实践---捏鱼:(10分钟)

(1)课件展示学习要求。

师:下面以个人为单位对鱼的捏法。(学生开始制作)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根据作品给以适当评价。

师:我们刚才捏的是鱼的形状。现在我们来看看除了鱼类以外的海洋动物和植物怎样捏呢?

(2)课件展示其他动物和植物:

①先分颜色;

②捏; ③贴;(贴出鱼的眼睛、头部以及鱼身上的花纹---花纹的剪刻方法:先将鱼形对折,剪出一个洞,再小心地将花纹镂空)。

五、装饰美化:(3分钟)

1、激励鼓动:

师:(课件出示范画)同学们,老师还带来了自己制作的作品,并且进行了适当的添加、粘贴。同学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老师很喜欢这一幅,但是这幅海底世界里的动物和植物好像太少了,那么接下来同学们能不能用你的巧手来为海底世界添加你的作品呢?

生答:。。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相信咱们做的会更漂亮,有信心吗?

2、个人合作: 作品制作要求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同学完成得最快、完成得最好看。先完成的三名同学老师有奖励哦。

六、学生制作(15分钟)

七、学生作品展示:(4分钟)

1、每个同学将作业拿到台前展示粘贴。

2、学生自评作业优胜。

3、教师讲评,并分发优胜个人的奖品。

八、课堂小结:(1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你收获了什么?想跟大家说点什么?

生答:。。。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同鱼形的捏贴方法,同学们回去后,还可以将你们捏的鱼做成挂饰。有时间的话,同学们一定要试试看,相信你们一定能制作得很好看。

课后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节手工制作课,教学目标基本实现,这一堂课通过播放录音,观赏图片,学生的课前介绍,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兴趣,激起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本课时教学重点明确。观察海生物的外形特征,并能根据本课题的内容进行想象、设计。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前教师做了大量的课前谁备。关于海底世界的精彩画面,图片资料,海底世界的情景的创设等,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控制学习活动。捏贴橡皮泥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资料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根据课题内容大胆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大胆地发挥想象,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更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16.《海底世界》的教学反思 篇十六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

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激发学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段自然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你眼中的海底世界吗?(美丽神秘),从你们描绘的词语中,可以看出,海底世界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想不想真正的潜入海底做一次旅行呢?(想)

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要求,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深海之旅。

2复习词语

看。美丽的深海鱼已经来迎接我们了,(灯片1)但是一定要读对小鱼身上的词语才能顺利通过啊!

(开火车读,请生读并当个小老师带大家读)

3真了不起,不但读得正确,而且字正腔圆,我们可以通过了。

4海底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呢?我们要带着这个问题出发,一会在旅行时导游会像我们作介绍,你一定要仔细看,认真听,用导游的话来回答我,准备好了吗?我们的旅行开始了。(视频)

5一次愉快的深海之旅结束了,来的是个怎样的世界?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吗?(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二深读课文

1为什么说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你认为景色奇异的句子画下来。(生自由读)2读完了吗,你画了哪一句?(灯片2)

3海底为什么依然是宁静的?(生读)

4还有那一句写了景色奇异(在一片黑暗的深海中),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但是却有光点在闪烁,那是什么?(发光鱼灯片3)

5海底是宁静的,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

6谁想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海底有哪些声音呢?(生读)

7你听到了什么声音?(生读)

8听到他读的这么有感情,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些声音(师读)听到了吗?有什么不同?老师为什么读得这么轻,声音这么小?(引导窃窃私语),老师想看看你和同桌窃窃私语的样子(生做),小鱼们也在窃窃私语,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吗?(灯片4生读)

9是不是海底的动物只会发出这四种声音呢?(不是),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各种各样),既然声音是各种各样的,孩子们,发挥你的想象,还可能会有什么声音?(生模仿)

小结:没想到海底的动物还能用语言交流。本来宁静的海底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声音,真让我们感到海底的(景色奇异)

10海底的动物不但会发出各种声音,而且活动方式也各有不同。11齐读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哪些动物?都有什么样的活动方式?

海底只有这几种动物吗?(不是)那有多少种?(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说明还有不知道的,可见海底的动物(多)。

12海底的景色奇异不但体现在动物的声音与活动方式上,还体现在植物的色彩上,请同学们读读第五自然段,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生读板书植物)13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为什么喜欢这一句?(生答),海底的植物色彩多种多样,地形也是多种多样,(有山、森林、峡谷、草地)和陆地上是一样的,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了海底世界的奇异。

14奇异的景色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都有哪些矿产?谁来告诉大家?(生答)

15总结板书

海底的动物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而且活动方式也是各有特点,植物颜色多种多样,矿产资源更是丰富,所以我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你们现在是小学生,未来的科学家,希望你们以后能利用海底的丰富资源,多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

板书:

海底世界

宁静

景色奇异

黑暗

动物多种多样

物产丰富植物种类繁多

矿产蕴藏丰富

张丽芳

教学反思:

17.《海底世界》的教学反思 篇十七

灿若烟花的海底

知道了自己能随“蛟龙号”下潜西北太平洋的消息,唐立梅兴奋得三天都没怎么睡觉。

作为一位海洋地质研究者,之前所有的研究几乎都是通过资料进行的。如今,能亲自“到海山跑野外”,亲自取样,实地观察海洋地质,对于年轻的女科学家来说,实在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次她要去的是采薇海山西侧。她做了最充分的准备:上船时就带了六大本关于结壳结核的资料,又反复研究了之前拍回来的采薇海山东侧的视频,制定了详尽的科学计划。她还参加了船上“蛟龙大学”的授课、听课,了解海底的生物分布——下潜机会难得,她不仅要完成自己的地质考察目标,还肩负着生物考察的重任。

这个浪漫的80后女孩甚至从船上找来泡沫板,雕刻出小鱼小熊小星星的形状,准备绑在蛟龙号的外部带下海底,让它们经受深海压力,变成“压缩模型”,作为亲历大洋的纪念。

下潜的前一天晚上,唐立梅就开始停止喝水,因为“蛟龙号”内部没有厕所,而整个下潜过程需要九个小时。

2013年9月7日,早晨八点钟。唐立梅干咽下几块饼干和一只煮鸡蛋后,就和两位潜航员傅文韬、叶聪一起登上了“蛟龙号”。这是第三航段,第72次下潜,她在三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为这个下潜三人小组命名为“傅立叶”。

“蛟龙号”内部载人舱直径2.1米,除了设备,只能容纳三人。主驾驶员在正前方的主观察窗,左舷右舷观察窗各守一人,两位潜航员,另一位就是执行科考任务的科学家唐立梅。

唐立梅半躺着,感受“蛟龙”在水面上荡漾——蛙人乘着小艇正在外部悬挂取样筐,解吊缆。

下潜终于开始了,在水下能看出阳光正奋力地刺穿海面,在海上戳出一個个小凸起。渐渐地,舱外越来越暗,舱内越来越冷。唐立梅感受着自己与阳光渐行渐远,大家都裹紧毛毯。她不停地问同伴,什么时候变黑啊?两位有经验的潜航员告诉她,什么时候看不见舱外的机械手了,就说明已经全黑了。

果然,半个小时后,机械手模糊的影子不见了。唐立梅跪在观察窗前,聚精会神,妄图看透黑暗。

突然,一道闪烁的光从窗前飘过,她一阵惊喜!是发光生物!她算了一下,一分钟能有十几只飘过去,有时是一串亮光,晶莹得仿佛雪树银花;有时是一个集合体在瞬间散开,估计是被这默默下潜的“神器”惊扰;更多的时候,它们像星星一样一眨一眨……多么安静,多么美丽。她想起国外一位科学家说过的一句话:灿若烟花的海底。

这平生所未见的奇景,让唐立梅目炫神迷……

收获最丰富的一次深潜

从海底上来,同事们往她身上泼了六桶水——这种“洗礼”仪式是对首次下潜者的祝福。完成下潜汇报后,她放松下来,才发现膝盖酸痛,精疲力竭。而海底经历则像放电影一样不断在她脑中回放。

下潜一小时二十分钟,接近海山斜坡,深度2774米。“蛟龙号”悬停在海山西侧,探照灯大开,一片白色的细沙在舱外腾起。唐立梅被这“壮丽”的景色震撼。“蛟龙号”慢慢向上攀爬,她瞪大眼,追着灯光搜寻。眼前是大块分布的结壳、岩石,大片的沉积物,还有各种色彩绚丽奇形怪状的生物。有像透明丝袜一样的玻璃海绵,有像虾一样爬、长着六个触手的海葵,还有两米高的冷水珊瑚,柳条一样纤细摇摆,被粉红色的喇叭状小花朵围簇着……

唐立梅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整个作业过程,她都跪在窗前,拍照、观察、记录、让潜航员取样。她后来形容自己“像购物狂进了大商场,什么都想要”。水样、沉积物、磷块岩、结壳、冷水珊瑚、海葵、海胆、海绵、海星、海蛇尾、寄居蟹……忽然,一只紫色的海参出现在眼前,她想不通,在如此漆黑的海底,所有生物的视神经几乎全部退化,它们既没有伪装的需要,也没有炫耀美色的可能,是什么原因让它们长出这样绚丽的色彩?“也许正是没有功利目的,才能美到极致吧。”

时间已近下午三点,这是上浮的规定时间。唐立梅非常遗憾还没能采集到海山的主体——玄武岩。通过岩石样本可以研究海山的年龄和形成,但这个区域发生过严重的磷酸盐化,加上沉积物覆盖太厚,机械手几次都只取到表面柔软的覆盖膜。

“蛟龙号”爬升到2100米,潜航员已经向海面请示在断崖处多停留一会儿。只剩下几分钟时间了,唐立梅几乎要放弃。突然,她感到机械手取到一块很结实的东西,凑近采样篮细看,正是她想要的玄武岩!

太圆满了!唐立梅恋恋不舍,跪在窗前向海山告别:采薇海山,再见!我们还会再来的!

自2013年有“蛟龙号”以来,所取的海洋生物样本比二十年来取的都要多,而且样本更完整,位置更精确。而唐立梅这次深潜所取的样品,既有地质样品,也有生物样品,非常丰富,初步取得了一些科学认识。

不肯放弃的梦想

唐立梅对自己的评价是:积极,向上,有热情。童年的唐立梅在河北的大平原上自由生长,从小就倔强有主见。小学毕业后,成绩出众的她考上了离家数十里的重点初中,从此开始了独立生活。

在她的记忆中,家里似乎总是为生计发愁。母亲老家在四川,嫁到河北二十年,因为掏不起路费,没回过一次老家。直到唐立梅工作后,才带母亲回了趟四川。后来,她还带从没坐过飞机的外婆从四川飞到北京,再转道河北,让老太太平生第一次在女儿家住了一个月。

家里没有一分钱是什么感觉?唐立梅说起小时候的一件事。那天,下着瓢泼大雨,年幼的兄妹俩闹着要吃黄瓜西红柿,那是他们认为的“水果”。家里虽然没钱,但养了几只鸡,有鸡蛋。母亲决定去集市上卖掉鸡蛋,给孩子们买西红柿回来。他们穷得甚至没有一把雨伞,母亲披着一小块塑料布提着一篮鸡蛋出了门。唐立梅和大她一岁的哥哥端着小板凳坐在屋檐下眼巴巴地等。终于,母亲浑身湿透地出现了,手中提的还是那篮鸡蛋——雨太大,没人去赶集。两个孩子哇的哭了,哭声被滂沱的雨声淹没……

nlc202309051526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幼年的贫穷并没有给唐立梅留下过多阴影,她笑称自己生来就有满满的正能量。爸爸的率直,妈妈的坚韧都成为她的营养,她记住了妈妈说过的话: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是你唯一的出路!

从小学到高中,她都是前三名。她的高考志愿很明确:浙江大学。然而,这孩子注定要经历那么多波折。考试时太紧张了,一向名列前茅的数学竟然出了大差错,她被调剂到河北工程大学地质系。

那是她這辈子最沮丧的四年,只有她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大学毕业,她再次报考浙大的研究生,想学她喜欢的心理学。命运也再次报她以冷脸。无奈,她去到一家勘查公司工作,每天跑工地,给人做地基勘查。然而,心里是多么不甘,那么多年的用功,那么多年的优秀,是为了一个更大的梦想!

倔强的女孩子辞了职,在同学的邀请下,跑到离家天遥地远的兰州大学上考研补习班。那段破釜沉舟的日子让她再次感受到人生的艰难,但她统统咽下,父母问起,永远只是三个字,我很好!

考研的日子近了,她整整一个月失眠,吃了整整一个月的安眠药。只是,生命中的阳光穿云而出的日子依然没有来到,她上浙大的梦想又破灭了。她被调剂到昆明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

她一边读书,一边当代课老师,还在系里当秘书,除了供哥哥上大学,每年还给父母寄钱,让家里盖出三间新房。

顺利拿到硕士学位的唐立梅还是不肯放弃那个到浙江大学读书的梦想,她报考了浙大地质专业的博士。

这一次,她赢了!

唐立梅对海洋的向往始于两场学术报告——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两位科学家陶春辉和韩喜球来到浙大,讲了大洋科考发现海底“黑烟囱”的过程。照片中那些神奇的海底景象勾起了她巨大的求知欲,她决定,毕业后就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

问起是什么打动了入职的面试官,唐立梅笑了,“我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博士后跨了三个学校三个专业,都能顺利完成学业,老师们大概觉得我学习能力很强吧。”

进入国家海洋局,唐立梅有了新的梦想,“我幸运地赶上了科研的春天,海洋强国之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的梦想。”

2013年底,唐立梅入选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的“新中国百位女性第一与中国梦”展览,位列第58位——我国第一位乘“蛟龙号”潜入大洋的女科学家。一路的努力与坚持都没有白费,她知道自己会走得更远。

上一篇:小学生日记三年级下一篇:围绕发展抓党建 创新党建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