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岗位职业技能实训

2024-07-25

存货岗位职业技能实训(共4篇)(共4篇)

1.存货岗位职业技能实训 篇一

存货核算会计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和财经纪律,服从管理,努力工作。

2、根据《会计法》及工业企业制度有关规定,制定符合公司实际及发展需要的存货控制管理体系并付诸实施。

3、定期分析经营商品的销售成本,对采购价格及采购运输过程中耗费进行有效监控,努力降低公司的经营成本。

4、负责对库存商品的数量及价值进行有效地监督,提供存货进出库情况的分析报告,结合公司的销售情况,做好最佳库存量的预测。分析储备情况,防止呆滞积压。对于超过正常储备和长期呆滞积压的存货,要分析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处理。

5、负责对库存商品的财务核算,结合公司运营的实际情况把直接归属于单个商品的费用直接计入存货成本,把归属于几个商品的间接费用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分配计入采购商品的成本。

6、随时了解掌握存货采购成本控制运行状况,及时修订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7、监督库房管理,参与存货盘点和核算,做到帐实相符。每月盘点结果要及时与各储运部核对,如有帐实不符的情况及时上报财务部。

8、严守公司财务机密,积极协助配合其他人员的工作。

9、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材料物资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

10、审查采购计划,控制采购成本,防止盲目采购。

11、负责存货明细核算。对已验收入库尚未付款的材料,月终要估价入账。

12、按规定及时整理、编制、录入商品信息和供应商信息。

13、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存货的收、发、存管理。

14、复核承运单并进行保管,负责存货明细帐的登录及管理。

15、定期与供货单位核对往来情况,把对帐结果发给对方,让对方确认后给我们回传,双方都确认后的对帐单作为我们付款的依据。

16、每月终了要与仓库和销售会计仓库的出库情况及销售情况,把出库商品及时结转成本或作其他处理。

17、做好存货周转率、周转天数、周转次数的分析,保持公司合理的库存,对最佳存货保有量做好分析,以节约公司的资金成本。

18、对购置多种商品的公摊费用(运费、采购费用、包装费等)要做好合理的分配,以真实的核算每种商品的实际成本。

19、负责分析应付帐款的帐龄及偿还情况。

20、负责应付及预付帐款的核算工作,办理预付及应付帐款的结算。

21、及时生成ERP中应付、预付相关的凭证,并与采购部进行应付及预付款项的对帐,保证应付帐款的帐实相符。

22、负责监督出入库签字手续是否齐全,遇到问题及时处理并汇报。

23、负责对采购单价、各项费用的真实情况进行审核、监督与控制。

24、每有15号前,将上月的应付帐款明细表报送到主管处,由主管复核后报财务部长和总经理,以利于合理安排资金。

审批:

核:

起草:

2.存货岗位职业技能实训 篇二

1 改革背景

1.1 医院药学的发展

2001年1月, 我国卫生部与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发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医院药学部门必须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转变。该规定要求药学部门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 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用药。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的转型要求药师不仅要有为患者服务的崇高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形象, 更需要有为患者服务的扎实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底蕴。

1.2 社会药房的发展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GSP认证制度的强制实施, 我国社会药房的职能也发生重大变革, 由传统的单一药品销售向高层次的提供药学服务转型, 驻店药师将逐步取代药房中文化水平较低或未学过药学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近年来, 药品连锁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 规模不断扩大, 医药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规模、价格不是唯一的竞争手段, 服务才是竞争的核心[2]。人们“自我药疗, 自我保健”意识在不断增强, 人们在药店买药的同时, 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周到、详尽的用药指导等药学服务, 以保证高质量的合理用药。

1.3 药学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通过我校对往届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发现: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工作的人数约占60%, 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他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根据医师处方调配药品、向患者提供药品及相关服务。大多数学生反馈刚开始上岗时往往手足无措, 希望学校多开设处方调剂实训。

针对医院药学、社会药房工作任务的转变和我校药学生就业趋势, 我们对药学专业医院药学技能综合实训教学进行改革, 为培养医药行业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药学服务型人才, 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对接”。

2 改革目标

根据高职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药学服务的实际需要, 应用模块理论设置岗位技能综合实训内容;以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 开展处方调剂见习和处方调剂仿真实训、问病荐药仿真实训;以模拟药房岗位工作为手段, 培养具备处方调配、用药指导与咨询、问病荐药、药品仓储保管、人际沟通、团结协作等能力的药学服务型人才。

3 实训方案设计实施

3.1 实训教学内容设计

实训内容的选取以医院药房和零售药店的工作过程为主线, 遵循实用性、适用性、代表性原则, 突出职业岗位技能, 强化临床合理用药和实施药学服务, 重视职业道德, 我们设计了4个实训项目:处方基本知识及处方调剂操作规程、处方调剂技能、药品销售技能、药品管理技能。

3.2 实训场所

模拟药房是进行药房活动设计教学的平台和载体[3]。根据药房工作特点, 我们在校内实验室建立GSP模拟药房, 为学生搭建了真实的工作氛围, 填补了理论与实践连接的空白, 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条件。模拟药房与真实药房形式上并无不同之处, 区别主要在于药品是真实药品装有说明书的空药盒和药瓶, 主要来源于医院药房和学生收集。

3.3 开展情景教学

为达到预期目标, 我们以模拟药房为依托, 开展了药品阵列与摆放、处方调剂、用药指导与咨询、药品销售、药品贮存与养护等情景教学, 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技能训练。

3.3.1 药房处方调剂

处方调剂是医院药剂科最主要的工作任务, 是高职药学生实习的主要内容, 是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的前提, 是体现医院药学服务整体水平的重要岗位[4]。本实训项目以在医院收集的具体处方为实训内容, 通过对处方分析来强化训练学生的药物理论知识和审方思维, 如以下处方。

处方1: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处方中有药物奥美拉唑片、克拉霉素片、甲基硝唑片、枸椽酸铋钾片, 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 消化性溃疡的病理机制是什么? (2) 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分类; (3) 说出处方中四种药物的用药目标; (4) 各药的作用机制是什么?其的具体用法又如何?

处方2:生理盐水100mL+头孢哌酮舒巴坦钠4g静滴, qd。该处方为使用方法不当[5]。要求学生说出抗菌药物根据对细菌的抗菌活性特点将其分为哪两类?该处方中的抗生素属于哪一类?使用方法应该如何调整?

3.3.2 用药指导与咨询

用药指导与用药咨询是药学服务的主要任务, 是药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药学相关理论知识, 更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用药咨询过程中可能遇见的问题:选用何种药物、用法用量 (老人和儿童) 、药物的副作用、所服药品是否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怀孕和哺乳期是否能够服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或中药与西药是否能同时服用等。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在实训过程中设计了多名组员扮演, 通过书面形式、面对面交流、电话、网络等方式来完成用药指导与用药咨询实训项目。

3.3.3 问病荐药

首先安排理论课介绍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然后让学生在模拟药房找治疗药物、制定治疗方案、设计“问病荐药”情景, 最后在模拟药房进行现场表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药师和患者。“患者”陈述自己所患疾病或身体不适, “药师”须作出疾病评估, 推荐相关药物, 并交待服药时间、方法、剂量、药物的副作用及服药后引起的变化;应分开服用的药物、饮食禁忌;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提示患者服用3d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为提供尽可能详尽的用药信息, 实训中参与人员多, 并将患者设计成特殊群体 (孕期、哺乳期妇女、儿童、老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等) , 要求“药师”能正确对特殊个体进行用药指导, 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4 实训成绩评定

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 确定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具体做法:实训项目一, 通过布置作业, 考查学生对处方的认识;门诊药房见习结束后, 要求学生写一份见习报告, 考查学生对药房调剂岗位的认知情况;实训模块二, 模拟处方调剂过程是否完整, 是否做到“四查十对”, 口述处方审核结果和理由等;实训项目三, 现场考查学生接待礼仪、发药时的交待内容、服务态度等;实训项目四, 检查学生对GSP制度熟悉程度、对药品的贮存与养护、陈列与摆放等管理的掌握情况。采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制, 由指导老师综合评定。

总之,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 我国医院药房和社会药房需要具有药学实践能力强、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为患者提供优质药学服务的药学专业人才[6]。为了适应医院药学的发展趋势, 培养新型药学人才, 改革传统的药学专业综合技能实训内容和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培训, 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有较强的竞争力, 提高指导合理用药能力,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祁秀玲, 陈俊荣.高职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及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 (21) :124-125.

[2]刘燕, 罗英辉.新形势下高职高专药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20 (7) :43-45.

[3]陈菲.在医院药学教学中引入模拟药房的思考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27 (3) :73.

[4]鲍士慧, 白少华.纵横教学法在处方调剂带教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24 (9) :99-100.

[5]许江涛, 蔡昭和.从不合理用药调查分析构建药师审方思维[J].中国药业, 2009, 18 (16) :53-54.

3.存货岗位职业技能实训 篇三

关键词:职业岗位;模具开发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2-0040-02

模具开发综合实训课程是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针对本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群的具有综合性质的实训课程,是学生完成全部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单项实训、专项实训、生产实训后,进入顶岗实习前的最后一门课程。课程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真实的模具开发生产任务为载体,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技术、技能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行一次综合性、系统化的职业岗位训练,促进学生模具开发生产基本能力的整合、迁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实现与模具设计和制造专业职业岗位群的无缝对接。

一、分析职业岗位,确定课程目标

(一)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面向区域IT、电子技术产品等制造业的模具生产企业、模具行业协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深入了解和分析模具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及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定职业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

模具设计员:能设计中等复杂的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

模具工艺员:会模具加工工艺编制与实施。

模具现代加工设备操作员:会模具零件的加工程序编制,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模具特种加工设备,会使用常用的检测量具,能掌握模具质量控制方法。

模具装配调试工:会简单模具零件的手工制作,会模具组装、总检和试模以及评定检测结果。

模具生产管理员:会模具经济技术分析,会编制模具的生产作业计划。

关键能力:收集、分析、利用信息能力,交流思想与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执行任务的能力,使用技术手段的能力,计划与组织活动能力。

(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以职业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具有中等复杂塑料模具和冲压模具数字化设计能力,中等复杂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设计与程序编制能力,数控机床操作及机床保养能力,中等复杂模具装配与调试能力,质量分析能力以及生产计划编制与生产组织基本能力。

方法能力:具有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计划与组织活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技术手段的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交流思想与信息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执行任务的能力,经济、质量、效率意识以及爱岗敬业工作作风。

二、根据课程目标,重构教学内容

(一)根据模具开发生产活动,设计学习情境

课程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的训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强调与企业中从事模具开发生产相关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因此,从模具开发生产过程出发,通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与分析,得到典型模具开发生产过程:订单→模具设计→工艺设计→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模具试模与调试→模具移交,每一过程对接相应职业岗位,如模具设计对接模具设计员。按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教学的需要,将典型模具开发生产过程加工成任务接受、模具设计、模具零件制造、模具装配、模具试模和资料整理6个主题学习单元,这6个主题学习单元既是模具开发生产过程相对独立的活动,又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模具开发生产过程,故设计6个递进的学习情境。

(二)依据职业岗位,设计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职业行动中的具体领域,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方式,同时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真正统一起来,从根本上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从职业岗位出发,通过岗位分析获得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加工成适宜的教学工作任务,以完成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方案,按照完成一个任务的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职业岗位的体验。

(三)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根据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安排教学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的先后序化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同时,既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术和技能,又可掌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并能深刻体会到实际工作规范和流程。

基于上述课程设计理念,模具开发综合实训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如下。

学习情境1:任务接受,对接模具生产管理员、模具设计员。典型工作任务:报价方案编制。学习性工作任务:选取项目(产品零件图或产品零件样件);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可行性分析;编制模具报价方案;客户(指导小组扮演)交流;完善模具报价方案;协议签订;下达模具开发任务书;编制模具整体开发计划。参考学时:18学时。

学习情境2:模具设计,对接模具设计员。典型工作任务:模具总装结构图和零件图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模具设计方案论证;模具结构总体方案评审;绘制模具总装结构图;绘制全套非标模具零件图;模具设计图评审。参考学时:48学时。

学习情境3:模具零件制造,对接模具工艺员、模具现代加工设备操作员。典型工作任务:非标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与加工。学习性工作任务:编制模具材料计划;模具零件加工工艺方案论证;编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加工程序;编制模具生产计划;模具零件加工与质量检验。参考学时:80学时。

学习情境4:模具装配,对接模具装配调试工。典型工作任务:模具装配。学习性工作任务:编制模具装配工艺;模具装配、调试与检验。参考学时:10学时。

学习情境5:模具试模,对接模具装配调试工。典型工作任务:模具试模。学习性工作任务:编制试模工艺;试模;产品检测;产品评估;确认不合格时,提出改善方案;修模;重新试模。参考学时:12学时。

学习情境6:资料整理,对接模具设计员、模具工艺员、模具生产管理员。典型工作任务:资料归档。学习性工作任务:模具设计图、加工工艺文件等修订;模具开发过程的资料整理;填写移交单并移交模具;按文件管理规范要求完成资料归档。参考学时:12学时。

三、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方式

(一)“以产带学”的教学模式

由7—9名学生组成一个模具开发生产小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发挥个性又精诚合作,共同完成一副模具的开发生产任务。按照6个递进的学习情境,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作场所中,以模具开发生产为核心带动学生学习,教师在生产中教,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生产。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和生产岗位体验,既锻炼了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又在走上顶岗实习岗位前真正成为具有一定经验的模具人才。

(二)教学过程“六步法”

一副模具的开发生产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一个学习情境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因此,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遵循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六步法”进行,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制订工作计划、协同实施计划。每个工作过程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查和评估工作质量,总结经验。一个学习情境完成后,学生将获得一定的“工作产品”,教师和学生根据“工作产品”对小组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六步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三)团队指导法

课程涵盖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职业岗位,其教学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远远高于一般性课程。因此,建立由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及能工巧匠组成的3人专兼结合的指导团队,每个指导团队负责一个小组的教学。教师是整个行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咨询者、指导者、帮助者和评估者。

(四)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按照6个学习情境分别进行,强调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考核,其中:工作过程占40%,工作结果占60%。6个学习情境的成绩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课程总成绩为6个学习情境的成绩分别乘以相应的权重之和。工作过程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工作结果考核依据“工作产品”的技术标准考核。

四、开发教学资源,创设职业环境

课程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广泛收集企业生产案例和技术标准等课程开发资料,与模具行业企业专家开发配套教学资源。配套建立了模具开发生产案例资源库,供课程实施中学生参考;配套开发了技术标准、生产规范、操作流程等成套相关技术管理标准,用技术管理标准统一、规范、指导课程实践活动,创设了真实的模具开发生产技术管理标准环境;按照模具企业生产环境进行实训设施建设与改造,创建了真实的工业生产环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使课程实施更加符合模具企业生产技术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得到职业环境体验,促成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形成。

实践证明,通过综合性、系统化的职业岗位训练,学生操作能力得到巩固和明显提高,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得到培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企业普遍反映毕业生上岗快,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

育,2007,(1).

[2]赵志群.对工作过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

社,2007:225.

[4]许发樾.实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5:1390-1417.

4.存货岗位职业技能实训 篇四

2007年,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速递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速递专业),面向快递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2012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该专业列入高职高专目录内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突破了专业理论教材、实训环境“双空白”的不利条件,按照高职教育理论,开发了一批专业教材,建设了4个专业实训室和若干校外实训基地,探索出特色专业建设与发展之路。

高职教育的关键问题在于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在实训体系建设中要着重解决以下3大问题:一是“理训合一性”问题,实训内容要与理论教学相统一、相适应,更不可重理论而轻实训,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二是实训内容系统性问题,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突出以学为主的阶梯式的实训体系建设,全面覆盖教学的各环节;三是实训效果与岗位工作脱节问题,这是核心问题,只有保证学生就业出口质量,才能在学生、高职教育、企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本文在研究与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全面介绍如何建设适应快递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对接的速递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体系。

二、速递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建设方法论研究

(一)以对接职业标准为导向确定专业实训体系维度。

作为快递业主管部门的国家邮政局出台了《快递服务》(GB/T27917)系列国家标准等,特别是《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标准,规范与完善快递从业人员的职业标准。因此,在速递专业实训体系建设中,严格与快递业职业标准对接,按照快递人员职业内涵、职业发展建设专业实训体系,以此确定速递专业实训体系框架的广度及覆盖的职业种类。速递专业实训体系框架维度包括:速递业务操作技能实训模块、业务营销技能实训模块以及业务管理技能实训模块。

(二)以岗位适应性为目标确定专业实训体系层次。

通过实训体系设计,让学生做到知识能力素养由理论到实践、岗位工作由不熟悉到熟练操作的两个转变。这就要求从全程化实训的视角入手,针对岗位适应性安排实训内容,并遵循阶梯性、模块化的运动规律建立实训体系。岗位适应性实训体系的层次包括:岗位认知实训、岗位发展素养实训、岗位技能实训3个层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展开。

(三)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创新发展实训体系建设方法。

速递专业的实训体系的建设过程还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整合到实训体系之中,走创新发展之路。速递专业具有的资源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已具有完善的理论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是实训环节的必要基础,理论课程确保学生的职业发展通道的有效延长,保证学生就业后顺利进入晋升岗并有专业理论做基础保证,否则速递专业教育就沦为企业的岗前技能培训。专业理论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与实训环节形成有效呼应。二是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训过程。例如在入口时招收企业的订单生,按照企业要求培养合格后直接进入岗位;同时还提供企业定制生培养服务,根据企业具体的现实需求,在专业学习最后一年实施定制化培养,这样学校与企业都有责任培养专业人才。此外专业教师还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能竞赛、项目开发等服务支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三是教学质量优先策略。学校高度重视实训教学环节,只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才能提升就业的岗位适应性,进而影响入学生源,形成良性循环。先后建设了速递手工操作、速递信息处理、职业技能鉴定、速递物流沙盘模拟等4个专业实训室,与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专业共享3个实训室,专业教师开发出配套的实训项目。通过这些措施,教学质量得到物质保障。

(四)基于职业标准及岗位对接的实训体系规划。

根据速递职业标准涵盖的职业模块及岗位对接的要求,以人才培养规律为指导,按照大学期间的6个学期规划专业实训体系。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基于职业标准划分的3个相互关联的职业岗位具有层次发展性,岗位适应性培养中遵循“岗位感知、分项强化实训、集中综合实训、深化提升实训、企业顶岗应用”的对接岗位实训过程。在实训体系建设中,强调岗位认知的作用,突出岗位技能的训练,提供发展岗位所需的素养实训。从时间安排来看,业务操作模块是重点实训内容,主要在前4个学期完成;营销模块的实训主要在后3个学期开展;业务管理模块的实训除了理论课中的课内实训外,集中实训课程在第4、5两个学期开展。

三、速递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体系建设内容与过程

根据建设思路确定了速递专业实训体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岗位认识实习、分项岗位技能实训、综合实训、生产实习、综合实训、深化提升实训、职业资格证鉴定、岗前培训及顶岗实习。

(一)岗位认识实习。

其主要包括岗位参观与讲解、观看岗位工作视频,学生实地调研,课题讨论,及假期到校外实训基地认识实习等,安排在一年级进行。此项实训的作用十分重要,却易被师生所忽视,或在实际中轻描淡写地完成。为此,在实习报告设计中,围绕相关主题(如业务体系、工作流程等)设置20道问题,在实习中寻找答案,这样促使学生对实习过程的重视,从而达到实习效果。

(二)岗位技能实训。

其是实训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建立适应岗位具体要求的必备技能,直接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主要包括融入理论课程的实训项目,以及岗位核心技能的专项集中实训课程等。速递专业实训体系的内容围绕操作岗、营销岗、基层业务管理岗3大类型岗位开展设计与建设。具体内容见图1所示。在岗位技能实训中,既包括实训课程,也包括理论课程中的课内实践项目,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后通过专门的综合实训课程的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三)生产实习与工学交替实习。

暑假期间由校外实训基地的企业兼职教师完成生产实习,并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鉴定和评分,以此作为学生的一项课程成绩。此外,在企业业务繁忙时期(“双十一”至寒假),分批次派学生赴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由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教学,参与企业的实际生产作业过程。待学生实习结束后,再由专业教师完成相关理论课程的讲解,从而实现“工学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四)深化提升实训。

在学生掌握岗位核心技能的基础上,以岗位发展为依据开发实训项目,该实训满足了学生就业获得首岗后未来2~3年岗位晋升的需要,如速递专业学生除具备操作技能、营销技能外,考虑其岗位的发展性增加了经营管理类实训,包括速递物流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团队管理与建设实训等。

(五)岗前培训与顶岗实习。

在学生就业前,根据就业岗位针对性地开展岗前培训,包括速递呼叫中心客服培训、揽投技能培训等。岗前培训结束后进入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习,由企业指导老师与专业老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最后一个环节,由学科人才转变为企业人才。

四、结语

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速递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的探索实践,有效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引领了国内高职院校同领域的发展,为同类专业实训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尝试。该实训体系具备如下特点:

(一)解决了高职教育实训体系中的三大问题。

一是在分析职业标准与岗位需求的基础上,配合必要的理论课程,进行实训体系的建设,“理训”统一、协调,互为补充;二是从实训体系建设维度和层次两个角度进行系统化规划研究,旨在满足专业学生首岗、晋升岗的技能素质需求,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发展性;三是实训内容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岗位,专业实训室及配套实训项目模拟企业实际,软件、硬件环境力求做到与企业应用一致,实现与岗位工作的无缝对接。

(二)速递专业实训体系建设定位准。

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实训内容建设,快递业随着竞争加剧,对优秀的操作人员、营销人员、基层业务管理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其技能的专业性较强,这正是专业实训的重点。

(三)形成了良好的校企互动与深度合作。

通过实训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在就业岗位专业学生上手快、质量好、留得住,培养潜力大,既解决当前快递业优秀专业人才严重短缺问题,也为深度校企合作,进一步将职业教育实训环节做扎实,奠定了基础。由于与职业标准以及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逯义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体系——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物流科技,2013

[2]李富.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3]端木文娟.基于企业需求的网络营销课程实训体系的建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上一篇:房产销售主管年度总结下一篇:让我醒悟的一件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