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精选4篇)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篇一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查反馈,初入情境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四、课后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板书,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二、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里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用――画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小组内谈谈各自的体会。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了不起的父亲
1.高尔基说: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读懂了整个人生!那么你从课文哪里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
2.学生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A.引导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B.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3)“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A.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
B.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
(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引导学生体会:A.时间之漫长 B.过程之艰难C.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D.当时的情况危险。
①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罗列出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引导学生从人物外貌描写中体会父亲坚定的信念,感受伟大的父爱。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折磨都不能把这位父亲打倒,是什么力量的支撑着他呢?(板书:不论……总……)
加深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体会它是父亲的坚定信念的力量源泉。(板书:爱的诺言)
(二)了不起的儿子
1.过渡:父爱成就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也成就以一位了不起的儿子。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儿子的了不起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阿曼达呢?
4.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板书:信任的源泉)
5.让我们一起分享它们劫后重生、亲人团聚的喜悦。
齐读: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6.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同桌交流,谈感受。(板书:父爱)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过渡:从这对父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平凡、朴实却又伟大、深沉的父爱,让我们一起看看一些孩子们对父亲爱的宣言。让我们把心中对父亲的感激化为一句简单的话语,写下来。
五、课堂练习:
1、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他们赞叹,媒体竞相报道这件事,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最想问的是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子
不放弃
信任
责任感
先人后已 反思:
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 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诗句,激发情感:
老师朗诵一首描写母爱的小诗,引入课文。
二、自学指导
1.大声读,读准生字词;细细想,课文中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2.交流: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贫穷、辛苦、瘦弱,无私、关爱孩子、通情达理……)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效果
1.课文中有些句子,最能反映母亲的苦,最刺痛作者和我们的心,请你仔仔细细地再读一下全文,划出来好好读读。
2.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些片段想象成一个个画面,哪个画面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
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预计从两、三个画面中去深刻体会,主要是画面一、三、四)
3、引导汇报
形式:学生在汇报中,教师主要抓住语言文字引导学生细细感受
画面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
切入点:震耳欲聋
(1)什么叫“震耳欲聋”?听到这样的声音会是怎样的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2)可是,妈妈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你怎么知道?(从书中找证据)
(3)指导朗读:从我进入,到我离开,母亲一直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孩子,你知道母亲昨天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那么明天呢?去年、今年、后年……
(4)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声音震耳欲聋,穿透云霄,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了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画面
二、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慈母的情深在弯曲瘦弱的脊背里。(这瘦弱的脊背挑起的是生活的重担,这瘦弱的脊背是孩子们的天。)
画面三: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为什么母亲的眼睛疲惫不堪?想象一下,那本应该是怎样的眼睛?
(2)提问:“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背?
(3)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即使带着口罩,我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脸?
(4)师小结,指导朗读: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惊讶,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辛酸,怎不令我痛心,所以,作者一次次地呼唤“我的母亲”。谁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画面四: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齐读。
(2)提问:这里有几个词最能打动人,你找出来了吗?为什么?(龟裂、塞)
(3)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
(4)把词语带入句子读:(出示)
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毫不犹豫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却已将钱使劲地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5)提问:母亲塞在我手里的仅仅是钱吗?(是母亲的心血,是母亲的关怀,是浓浓的母爱)
画面
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提问:作者一连用了四个“立刻”,你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小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同学们,母亲的情就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
4.面对如此憔悴、疲惫,甚至可怜的母亲,我却来向她要钱,要她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她累死累活一天也挣不来的一元多钱。不为别的,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一节),只因为(引读课文第三节)。
5.品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读出母亲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个性化感悟母亲的纯粹朴实之情,忘我无私之情,博大深沉之情,满怀期待之情和无比骄傲之情。)
6.母亲是如此的通情达理,她竟然这样的的关爱我,理解我!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写话训练
7.交流写话内容,对话互动。
四、课外延伸,读后抒怀:
1.反复读母亲的话:“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2.齐读但丁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3.爱需要表达,课文中的作者用他的方式回报了这份深沉的母爱。那么,也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这份最真、最纯、最珍贵的母爱。(齐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当堂训练
1、写一首小诗赞美母亲,抒发热爱母亲之情。
2、写一段描写母亲外貌、语言或动作的片断。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老师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留心观察身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一份份独特的恩师情深、严父情深、朋友情深!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震耳欲聋
疲惫不堪
龟裂
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父母之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体会不同语气。
2、你读出了什么了?
3、这两句话通常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再齐读)
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就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时,教师板书加上“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用-----画出生字生词,并多读几遍。
2、思考:本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1、同桌轮读,质疑词语
2、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上__,多读两遍。
3、小组交流各自体会,讨论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父母面对“我”的习作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从两个不同方面展示了父母对孩子的爱。)
5、全班交流,提出问题,留待进一步理解
四、学习生字,抄写词语
1、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
2、抄写词语
五、当堂训练
1、书写生字生词、生词。
2、朗读课文。第二教时
一、检复:
谁能三言两语说出课文重要写了什么?
二、自学指导
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用------画出父母的不同态度,为什么说这两种力量都是爱?
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测学习情况
(一)指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1、你喜欢读哪里?
2、齐读第16小节。
3、读着读着,问题就出来了,学生提问:
①为什么当初我是多么“幸运”?
②为什么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两种力量”?
(二)感悟“我”第一次写诗,父母的评价
1、指名读母亲的评价
①你读出了什么?
再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②我的心情又是怎样?
齐读2--4小节
2、分角色读(5--14)小节
①读到这是你不明白的又是什么?(学生提问:同一首为什么爸爸妈妈的评价截然不同?)
②加以体会:
母亲为了鼓励孩子,看到七八岁“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的质量如何,是赞美“我”写诗的行为。(齐读12小节)
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也可能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得意洋洋”,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一些警告。
(读第13小节第一句话)
(三)体会“爱”的两种表现形式
1、师:“……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
①理解“一如既往”。
②想象母亲第二次是怎么说的?(师:那爸爸为什么说不好呢?)
2、终于巴迪在母亲的“精彩极了”,父亲的“糟糕透了”的评价中走向了成功。面对成功,他给父母写了封信,信中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
3、再读16小节
(突出“常常”“总是”)
板书:鼓励,严格要求
4、父母亲读了这段话感到十分安慰,真是激动万分,想到各自的评价,想到第一次争吵,他们又感慨万分,他们会说什么?
(同桌交流)
齐读16、17小节(板书“爱”)
三、交流读后体会,提高认识
1、学会这里,你们的体会也一定很深
2、结合自己说体会
3、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体验过这两种不同的爱,这些爱有的来自于父母,有的来自于老师,有的来自于其他长辈。只是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听“精彩极了”,不愿意听“糟糕透了”对吗?其实,我们应该听听这两种不同的声音。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谈收获(可从思想感受,词、句的积累和文章的表达方法几方面来总着重于后者)。
3.学生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四、课堂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2.以“父母关心我成长”为内容,写一写。
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严格要求
爱 反思:
20、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过程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探究质疑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特殊的母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贫穷的母亲可以坦然从容地让儿子去买自己心爱的小说,慈祥的母亲鼓励儿子满怀信心地写作,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然而却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分钟后看谁学得最好!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2、简要复 述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的是母亲发现儿子感冒了,准备照例自己用药给他治病门后又改变了主意,让他自己独自到医院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对儿子。磨练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
3、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4、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空白处。
5、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6、全班汇报交流读书体会: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句子进行汇报并相机指导朗读:
⑴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⑵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
⑶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
(这段讲的是母亲这样做的目的,即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学会生活。“口授一张路线图”,文中指告诉儿子看病的程序。我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口授”更多的“路线图”,并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生存的能力,这是父母的责任。)
7、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8、分角色朗读全文。
四、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快写下来吧!
五、当堂训练
1、请在正确读音下边打“√”:
⑴ 我看他有点打蔫(niān yān)儿。
⑵ 当我准备在家里的储药柜里找药时,却突然怔(zhēnɡ zhènɡ)住了。
⑶ 走廊里想起了脚步声,只是较平日拖沓(tā tà)。
⑷ 时间艰涩(sè shè)地流动着。
2、照样子,写词语:
喋喋不休
摇摇晃晃
喋喋不_
来日_长
按_索骥
忐忑不_
3、用“假如”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说说自己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⑴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
⑵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
⑶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板书设计
20、学会看病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口语交际·习作五
学习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2.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3.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再现情境
1、谈话导人.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2、再现情境.多媒体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3、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全班交际,模拟交际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二、联系实际,感悟父母之爱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2、小组合作,互说互评.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教师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三、拓展延伸,沟通情感
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我听,并请我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拓展延伸.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3、表扬激励,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2、创设情境.出示话题:a.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b.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c.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3、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二、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三、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2、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四、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2、各自习作.3、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誊写习作.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小结习作,提出任务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二、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1、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三、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1、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四、拓展练习,强化运用
谈话引入.习作最主要是运用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以达到互相交流沟通的目的.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五、展示习作.激发兴趣
自己的习作修改好后,可以张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将自己的习作抄好后,可以向报纸杂志投稿.回顾拓展六
教学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
3、读懂漫画内容,了解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重点
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读懂漫画内容,并试着讲一讲。
教学准备
1、准备自己的习作本或读过的课外书。
2、了解“日积月累”中全诗的内容。
3、准备自己喜欢的漫画书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并练习用其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一句或几句话。
2、读一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并练习用自己熟悉的词语口头说一句话或几句完整话
二、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母之爱,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朗读体会:
朗读范例中的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在自己习作或课外书中找一找类似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工具书读一读书中的名言和警句。想一想这些句子的意思和小组同学交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适当讲解:
诗句解释如下: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信诚:敦:忠厚;笃:忠实。意思是兄弟之间要崇尚和睦,朋友之间要注重诚信。
孝在于质实,而不在于饰貌:意思是孝敬父母在于内心充满敬意与爱心,而不只在于礼节上做得十分周全。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意思是要爱自己的父母,必须爱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点厌恶。要敬自己的父母,必须敬天下所有的父母,不敢对于他人的父母有一毫的怠慢。
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澹泊:同“淡泊”,清静寡欲。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练习背诵。
4、拓展:
把自己会背的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和同学交流。
二、课外书屋
1、自己看漫画,并弄明白漫画的大意。
2、和小组同学交流漫画的大意。
3、全班同学交流漫画的大意,注意说好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
4、拓展:
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漫画,并讲一讲漫画的内容。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大家一同欣赏。
7.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五、老师提问
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
1.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读后回答并板书: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
3.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的文物历史久远、品种繁多。)
4.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背诵这一段。
六、读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大家再欣赏一次。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 的?(学生答后板书:英法侵略者,1860年10月。)
二、自己出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讨论分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侵略者的罪大恶极;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三、教师提问
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①我们应该怎么办?(痛恨侵略者,维护世界和平,肩负起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神圣使命。)
②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朗读全文,思考
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七、总结深化
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答:有!)
八、作业布置: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九、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园林艺术的瑰宝
辉煌
建筑艺术的精华
毁灭
(爱)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学习重点句段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① 课前搜集抗日故事,了解抗战英雄。②有条件的地区可听取抗日老英雄的报告。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
板书小结: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板书课题,问: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让学生明确壮士的含义。然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为什么把他们叫做“五壮士”?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将重点问题板书。
2、明确学习目标
(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
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
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
2、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学习要求:
(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
(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
(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
四、全班交流
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
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
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要体现以读为主。
五、教师指导重点
1、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此段略讲。
2、第二段
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段
(1)填空: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走这条路可以(),意味着他们可以
(),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另一条是通向()。走下这条路就意味着()。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解决学生的提问。通过对道路的选择,体会五壮士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表现了无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
5、第四段
(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
“同志们,用石头砸!”。个别读--学生评读--示范读--齐读。
指导朗读两个“带着”。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两个“带着”,后一个语气更强,“砸”前稍做停顿,“砸”读重音。
师范读--自由读--齐读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有感情地读一读你填写的句子。
(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
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4、总结语: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八、板书设计:
舍生忘死的壮心
壮烈豪迈的壮言
英勇顽强的壮行
热爱祖国、人民,宁死不屈的壮举
仇恨敌人,英勇顽强
受任于危难的壮志 反思: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我”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做课前预习,扫除字词障碍。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坚强不屈; 1945年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学,整体把握
1、质疑:
通过你的预习,你认为这一课要学习什么?怎么学?【--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回让作者那么激动;要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中找到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课文前引言就是自学的目标,学会自己主动按照提示进行自学。)
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解决字词障碍;找重点句子和不明白的地方和伙伴交流、查找资料学习;说出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明确语文学习的方法,)
2、导学:
(1)思考文题:
看到课题你能想起什么呢?
--设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呢?(谁上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呢?
(内容)为什么这么令人难忘呢?(难忘)
(2)提示:
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句话是什么?
(这种学习方法是刚开始,因此,提示孩子本课的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
(3)读课文、交流
带着问题读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然后和小组的伙伴交流。
--阅读课文,组内交流。
(4)班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抓住多次出现的句子,理解分析
a、文中哪个句子多次出现? 出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b、每次出现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1.导:这句话出现的地方;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说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的感受?(感动)
5.感情朗读。
学习第三次出现
1.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3.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每一次感受。感受台湾人民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三、总结升华。
1、朗读全文。
2.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了突出中心。)
3、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四、作业布置:有感情朗读课文,并写会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课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
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在吟诵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四次“最后一分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香港过去、现在及交接仪式的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揭题
1、交流香港的有关信息
2、课件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请仔细看这幅图,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特殊的时刻吗?
3、教师激情揭题:是的,这个画面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情景。这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迎风飘扬;这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大地四处开放;
这一刻,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这一刻,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诗,解决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诗,要求把字词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学生自由提出困难,共同解决。
3、再读诗歌,思考一个问题:文中的四个小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随机板书)
(三)品读诗歌,体会、激发情感
1、师:诗歌的大概内容同学们都已有所了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好好地品味这“最后一分钟”。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提到“最后一分钟”?
第一处“最后一分钟”
1、指名读第一小节
2、师:同学们,在第一小节中躲着一种修辞手法,你能把它
找出来吗?(生:拟人)那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一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拉着香港这位亲人的手,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历程。
3、齐读第一小节
第二处“最后一分钟”
1、师: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升起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是无比的--(学生接说:激动、自豪)。请大家读一读第二小节,边读边体会这一份激动和自豪。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师:看着同学们这么认真地读着,老师相信你们的体会肯定也到位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一起来感受这份激动和自豪。请听要求:前面部分男女同学轮读,最后三行一起读。
4、分角色朗读
5、教师范读
6、有感情地齐读
第三处“最后一分钟”
1、师:同学们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你们已充分体会到了那份激动和自豪,真棒!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如今的香港是非常繁荣的,可在150多年的时间里,它走过的历程却是坎坷的。
2、课件出示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等相关资料,教师介绍。
3、师:虎门上空的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发黄的旧条约也在此刻悄然落地。在这最后一分钟,又是什么在长城的脸上,在黄皮肤的脸上流淌呢?快到第三小节中找一找。
4、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1)指名读一读
(2)理解“使大海沸腾”(学生自由说;借助图片理解)
(3)引读:在这最后一分钟,百年的屈辱终于挥之而去,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怎能不让人欢欣鼓舞呢?--
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中国人的喜悦都化作了泪水,这怎能不使大海沸腾呢?--
第四处“最后一分钟”
1、师:香港终于回来了,我们激动,我们自豪。香港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小节,体会这小节体表现出的心情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朗读
3、交流,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去迎接第一朵紫荆,一起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香港吧!)
(四)配乐齐读,再次体会情感
1、师:香港历经百年沧桑,今天终于回来了。这最后一分钟,带给大家的是无尽的激动、喜悦和自豪,老师给同学们配上音乐,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
2、配乐齐读诗歌
(五)播放视频,情感升华
1、师: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语言文字里感受到了那份激动、喜悦和自豪。下面老师带大家走进当时的情景,再次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最后一分钟。(播放录像,教师配画外音。)
(六)课堂练笔、小结
1、师:同学们,流浪了百年的游子--香港回来了,面对骨肉团聚的动人一幕,你最想说什么?请把它写在课文空白处。
2、集体交流
3、师小结: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事隔两年,澳门也回家了;而如今,祖**亲还有一个孩子在外头,你们知道是谁吗?(生:台湾)是的,虽然台湾回家的路还很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一定会回来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那时的最后一分钟也会像今天我们所读到的、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那样,令人无比激动、喜悦和自豪!
(七)、板书设计
自豪
24、最后一分钟
激动
美好祝愿
喜悦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的能力。
2、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谈感想,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准备
1.整理在本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相关资料。
2.一篇优秀范文《愤怒和惋惜--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习作(第一、二课时)
一、阅读提示,了解读后感
1.学生自读习作提示,勾画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语句。
2.交流:什么是读后感?
写读后感有什么作用?
小结:读后感的基础是“读”,只有仔细地阅读,认真地思考,深入地感悟,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写好读后感。
3.点拨:平时阅读文章或书籍时,在文旁圈点批注,随时记下瞬间的思考与感受,遇
到相关的资料随时积累下来,有助于写好读后感。
二、赏析范文,学习写法
1.自由阅读范文《愤怒与妥协》,引导学生发现读后感的写法
2.归纳小结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情感真实;叙议结合,以“感”为主。
三、明确要求,开启思路
1.独立选材,尽量做到新颖。
2.学生互相说。
3.学生选好材料,独立写作。
四、自改互评,定稿誊抄
1.写完后自己阅读,修改。
2.学生分作文小组互评互改,根据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修改。
3.选择典型作文,示范如何修改。
4.学生再次修改,定稿誊抄。
板书参考:
读熟原文是基础,抓住感觉是关键;
根据文意想开去,结合实际是重点;
表达形式多样化,勿忘真情与实感;
若想写得不一般,感受真实独特点。口语交际(第三课时)
(课前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习作和搜集的资料,拟定一个简单的提纲。)
一、揭示演讲活动的主题
1.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揭示本次演讲活动的主题: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二、读题,了解题意
1.独立审题,勾画要求。
2.交流:说什么?怎么说?
三、指导演讲
1.交流课前拟定的提纲,互相启发,开启思路。
2.完善提纲,分组试讲。
3.各组推荐一人在班内进行交流,学生评议。
四、总结评议
回顾·拓展七
学习目标
1.回顾从本组课文中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2.积累一批描写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的成语。
3.了解成语“入木三分”的来源和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交流话题1
1.本组课文刻画了一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大家一起来把这些人物的名字回忆一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这么多的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印象最深?
4.学生自由说。
5.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
6.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人物的性格、外貌等多角度说。
7.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畅所欲言,从人物的性格、外貌、品质等多角度说出了他们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下面我们把对某个人印象深刻的同学集中在一组,让你们对这个人进行深入的讨论。
8.组成小组。
9.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
(1)各小组推荐一名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2)小组成员要紧扣一个人,交流各自印象深刻的原因。
(3)小组成员的回答要争取能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给其他组成员也留下深刻印象。
10.小组讨论
11.全班交流。
12.话题小结。
二、交流话题2
1.本组课文运用了多种方法刻画人物。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作者通过对王熙凤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把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2.你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有什么心得?请结合具体的课文实例说一说。
3.按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进行分类交流。
4.这次习作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的?
5.小组交流,要求组员结合自己的作文实例说一说。小组推荐最佳组员参与班级交流。
6.全班交流,要求全班同学说说他们作文中方法运用的成功之处。
7.请同学们将自己运用写人方法写得最成功的一段话并附上自己的体会,交至语文课代表,语文课代表将这些语段分类,编成小报,在全班进行传阅交流。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运用了很多的方法刻画人物,如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生动。这一课我们将积累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成语。
二、情境积累
1.出示成语,正确朗读
2.积累第一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外貌)
(2)教师给大家几个人名,试着用线与这些成语连连看。
黑旋风李逵 文质彬彬
拳王泰森 仪表堂堂
班级自选人名 虎背熊腰
班级自选人名 身强力壮
(3)预计中的课堂生成:学生可能对于“文质彬彬”与“仪表堂堂”这两个成语所找的对象不同,我们引导学生体会“文质彬彬”主要是形象人文雅有礼貌,与外貌好不好看关系不大,而“仪表堂堂”则是形象人的外表好看。
(4)由这四个成语,你还想到了哪些人?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
3.积累第二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神态)
(2)小组成员根据这四个成语表演。
(3)小组推荐最好的成员上台表演,让同学们根据他的表现说成语。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4.积累第三组成语
(1)请学生上台表演“点头哈腰”这个成语。要求分别表演“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动作的成语?
5.积累第四组成语
(1)大家知道这一组成语是描写人物什么的?(语言)
(2)大家根据下面几段话的提示填上这两组成语,每个成语只允许用一次。
A.××(班级人名)在学校说话总是低声细语的。
B.王老师对我们真是和蔼可亲,当我们犯了错误时,她总是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道理,他讲得娓娓动听,大家都听得心悦诚服。
C.这个罪犯真狡猾,面对警察的提问,他巧言如簧,总是东拉西扯,将一些题外话说得滔滔不绝,当警察将一些证据放在他的面前时,他开始变得支支吾吾,在警察的一再追问下,罪犯张口结舌,只得交待了作案的全过程。
(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人物语言的成语?
三、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积累了许多描写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的成语,大家还说了不少,如果同学们能将这些成语在平时运用到作文或平时的交流中,那一定会锦上添花。接下来,我们再来学习一人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交流不理解的内容。对《书断》、张芝等书法知识要作必要的讲解。
3.课文第几段是讲“入木三分”这个故事的?(第二段)
4.再读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外貌等刻画描写,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具体。
5.学生小组形式练习。
6.推荐代表在全班讲故事。
7.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勤学苦练)
8.他是怎样勤学苦练的?课文第几小节介绍?(第一节)
9.读一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10.齐读最后一小节,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2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诗句,分析诗句,给诗分层,归纳各层意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用具:(拟使用)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
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在四人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
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交流。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
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七、总结。
伟大的长征虽然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但红军的英雄形象还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八、作业:背诵全诗
理解全诗
完成本课同步练习
八、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远征难
→
只等闲(总起)
万水千山
→
五岭、乌蒙、金沙河、大渡河、岷山(分述)三军过后
→
尽开颜(总结)
反思:
26、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
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2、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 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qǐnɡ qínɡ)
檐(zhān yán)
瞻(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2、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练习分段:
⑴ 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 学生讨论:
明确: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2、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合作研读:
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2、小组合作完成解说词:
将讲解说词准备成文字稿(可以结合收集的课外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板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
2、板题:《开国大典》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指导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同桌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课文有关段落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自学时间8分钟。
三、学生自学
四、检测学情
㈠、填空练习,巩固第一部分的学习。说说课文大意。
1、(使学生明确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参加的总人数等问题。)
开国大典于 年 月 日在 举行,参加典礼的成员有 __,估计总数__________。会场在__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__。
2、说说课文大意。
㈡、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学生默读第二部分,自主理清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2、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
3.找出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
(1)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
(2)请你对比地读读下列句子,说说你的感受。(出示对比句)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发出一阵掌声,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人的目光看向主席台。
b、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体会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和新中国的无比热爱。)
a、三十万人脱帽站立,抬起头,看着国旗。
b、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体会中国人民为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4.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5.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
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感受自豪,扬眉吐气)
6.根据板书练习背诵6~8节。
㈢、精读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
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
㈣、精读第四部分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3.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光明(光亮)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
㈤、总结全文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
五、当堂训练
1、试着体会本文用词准确、比喻贴切的特点,可以抄录有关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
26、开国大典
会场情况
毛主席出现
大典盛况
宣告成立
宣读公告
阅兵仪式
开头
接着
群众游行
红流
光明
七、课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4、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在朗读中感受伟人博大的胸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世界和超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伟人博大的胸怀。
2、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揭题
1、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
2、板题:《青山处处埋忠骨》。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指导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反复诵读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在朗读中感受伟人博大的胸怀
自学时间8分钟。
三、学生自学
四、检测学情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难读的词语: 勋鉴、殉职。“拟”应读“nǐ”,不要读成“yǐ”;“赴”应读“fù”,不要读成“pù”;“躇”应读“chú”,不要读成“zhù”。
3、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后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
五、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勾画出你深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人物的情感。
2、集体交流:
可以通过谈感受和有感情的朗读表达:
⑴ “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⑵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⑶彭总司令要求将岸英的遗体运回祖国,这是对领袖的爱戴和体贴;而朝鲜首相金日成则要求将岸英遗体葬在朝鲜,这是对中国优秀儿女的崇敬。面对这两种抉择,毛主席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⑷“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⑸“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⑹“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联系前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批示,你能想象那天晚上毛主席在作为一个父亲和一个领袖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吗?
六、小结课文,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主席是平凡的,失去爱子,他也痛苦,伤心,但是,他又是伟大的,因为他拥有我们常人难有的广博胸襟。
2、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七、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1、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
如语言描写: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地念着儿子的名字“岸英!岸英!”。又如动作描写:“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遍,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还如神态描写:“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八、总结全文
学完了课文,你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咱们在学完了这一单元之后可以办一张关于毛泽东的小报,其中设立一版块就叫作“普通的伟人”。
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接到电报
无比悲痛
作出决定
28*毛主席在花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把握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的普通群众的情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并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毛主席的革命情怀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
1、今天,我们再次走近毛泽东,去感受这位伟人身上可贵的品格
2、板书:
28、毛主席在花山
二、出示学习目标及指导
1、通过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查字典、查资料、同桌互助等方法,掌握生字、新词。
3、通过同桌互读、小组互读等形式,做到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4、通过讨论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的普通群众的情怀。
自学时间8分钟。
三、学生开始自学
四、检测学习情况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来。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4、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⑴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一是“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二是让炊事员每天给乡亲们沏一桶茶水。)
⑵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
(毛主席很细心,没有听到门口碾米的声音,就过问了这件事,并让警卫员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
⑶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毛主席说服警卫员时,一共讲了三层意思:一是进行革命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二是“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卫员不要把他摆在特殊位置上。)
⑷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5、小结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的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
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
五、当堂训练
1、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小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防止内容空洞无物。
六、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口语交际习作八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爱看的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从“描写一个场景”、“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写一篇文章或影视作品的梗概”中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3、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合作,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1、加深对领袖的热爱和崇敬,流畅地表述自己的交流内容。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观看或阅读有关毛泽东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或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出话题
1、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不少有关毛泽东主席的故事,了解了这个伟人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感受了他那普通又不普通的情怀。你还看过哪些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呢?
2、学生汇报已看过的影视作品。
二、分组交流,相互补充
1、在你们看过的这些影视作品中,哪一部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让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没看过影视作品的话,可以讲述自己听过或读过的相关故事。可参考交流提示进行交流。
提示:讲清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讲了谁的什么事。讲述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情节,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认真听别人的讲述,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3、学会倾听作好记录,形成表格式的读书笔记:
影视作品名称作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的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品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深刻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的真切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组合,并选出组长。
5、进行作品介绍各小组进行补充,评一评:取长补短。
三、全班交流,集体感受
推荐同学在全班交流。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给讲述的同学评选出“内容充实奖”、“感受真实奖”、“表达流利奖”等等。
参考话题:
1、影视作品:
⑴ 关于毛泽东的影视片:
《开国大典》、《大决战》、《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西安事变》、《四渡赤水》、《开国大典》、《重庆谈判》、《毛泽东的故事》《中国命运的决战》、《大战宁沪杭》、《肝胆相照》、《西藏风云》、《走出西柏坡》、《毛泽东与斯诺》、⑵ 革命领袖:
《秋收起义》、《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丰碑》、《周恩来》、《周恩来外交风云》。
⑶ 英雄人物:
《老山界》、《挥手之间》、《谁是最可爱的人》、《抗日名将左权》、《林则徐》、《莫斯科保卫战》。
四、拓展交流,布置作业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此时此刻,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其实,在当今社会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英雄事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记者统一你会拍摄我们周围的哪些英雄人物的哪些事情呢?
第二、三课时习作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在本单元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习作的方法。今天,我们从习作提供的几个角度,选择一个进行练习。
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二、明确要求
1、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⑴ 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⑵ 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2、介绍一本书或一部影视作品,也可以向别人推荐一篇文章:
自读习作要求的介绍,弄清写作的内容和要求。
要求:顺序清楚,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把你在课堂上介绍的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⑴ 把你在口语交际课上讲到的或听到的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
⑵ 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三、写作练习
从以上提供的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进行写作。
四、评改赏析
讲评中重点是场面描写是否真实,具体,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注意评价多方面性,鼓励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热情。
回顾 拓展八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说说眼中的毛泽东是什么样的。
2、交流有关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3、在知识、方法、语言、习惯、练笔等方面的学习收获。
4、阅读诗词,进一步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词人的文学成就。弄懂成语故事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5、养成多读书,勤积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注重积累知识,运用知识,喜欢阅读。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学会综合评价,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一、交流平台
1、读了本组的几篇文章,你心中的毛主席是什么样子?
学生从多角度评价(是了不起的伟人,是慈爱的父亲,是百姓的朋友,是独领风骚的领袖,是虚怀若谷的伟人,心里有他人的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毛泽东的认识。
(对知识有一个整体上的衔接,对人物有一个综合的评价,对今后的学习,是一个提炼的过程,思维得到训练。)
2、对场景描写和人物描写,你学会了哪些方法?结合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描写方法,谈自己在习作中的运用。
3、这学期你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从多角度汇报:语言、方法、习惯、体会、同学之间的评价等都可以。)
4、自由组合,分小组进行讨论,并交流新得。
5、进行交流评价。
6、教师小结: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在刚才的发言中我听到了你们学习的收获,真为大家高兴,希望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听,多记,多想,做一个有心人!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1、自由读词:
(先读一读──通过自由读、同座互读、指名读、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62年冬,当时正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联合起来反华闹得正凶的时候,也是我国遭受三年特大灾害,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毛泽东写此词,首先在干部中传阅,用意在鼓励大家敢于蔑视困难,战胜困难。)
3、熟读词句,说说自己读懂了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
4、教师点评释译。
5、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看谁背得快。
6、你还读过毛主席的那些诗词,读给大家听。(师生共同交流)
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西江月《井岗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律《答友人》、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虞美人《枕上》、七律《洪都》。
把学生的兴趣由课上引导到课外,扩大阅读面,拓展自己的视野,使语文素养整体提高。
二、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2、朗读比赛。
3、分组讲成语故事。(师生共同评价)
4、讲讲你课外收集的成语故事:
5、教师小结:
在课外多读书,积累自己的知识,拓展视野,看谁的收获最大。
2.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册习作教案 篇二
习作内容
校园的一处景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走进校园里的春天,感受校园里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积累描写春天景物的成语和古诗句,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多,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2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
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
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
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
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
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
c、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
5、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6、修改誊抄习作。
第二单元习作
习作内容
《跟×××说说心里话》习作要求
1、明确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2、选择印象最深的最想说的事来写。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个人有自己的心里话。比如说受了家长、老师的委屈,同学之间闹别扭等等,这些话有时不方便当着别人的面说,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书面的形式把他表达出来。今天我们以《跟×××说说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作文。在写之前,我们先围成小组,与同学说说你心里有什么话最想跟谁说?
二、小组讨论
心里有什么话最想跟谁说?
三、集体交流
心里有什么话最想跟谁说?
四、习作指导
1、今天,我们以《跟×××说说心里话》为题,写一篇习作。怎么写? 2、先想好向谁说心里话,然后把题目补充完整:(板书)
先写:可以点明主题──你想说什么心里话(比如:奶奶总以为你还小,什么事都不放心,什么都不让你干或者同学之间为了什么小事产生了误会等。)再写:具体的事例(比如奶奶怎么不放心你;写同学之间产生矛盾纯熟是误会)这件事要写具体,但不能像流水帐。后写:点明自己对谁说的什么心里话(比如请奶奶要相信自己已经长大或告诉同学不能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影响了同学之间往日的友情)。
五、学生习作
六、习作交流
七、欣赏
《妈妈,我想对您说》
当我生病时,是谁在我身边守着我,是我的妈妈;当我遇到困难时,是谁在我身边支持我,也是妈妈;当我伤心难过时,又是谁在我身边安慰我,都是妈妈。每一次,都是妈妈在我身边给予我无尽的爱。我真想对我那亲爱的妈妈说一声:“感谢你,我亲爱的妈妈。
小时侯,我是个极之调皮的小孩,给了妈妈惹了不少麻烦,而妈妈总是无言地替我撑下这一切的麻烦。甚至连那一次,她也没有丝毫怨言。那天,我爬上了人家刚建好的工棚,正好让买菜归来的妈妈碰见了,看见小小的我爬到那么高,便急忙地喊我下来。我向妈妈摆摆手,示意我并没事,却来了一个重心不稳的麻烦,结果整个人都“飞”了下去。在昏迷前,我看见妈妈泪流满面的抱着我,接着就失去知觉了。在朦胧中,我隐约听见妈妈的声音,她正叫我赶快醒来呢!于是,我睁开了双眼,发现原来已经身处病房了,“哎呀!好痛哦!”我下意识地叫出来,很明显地,我的额头被缝了几针。咦?妈妈在椅子睡着了。我正想靠过去
看看,妈妈却张开了眼睛。吓了我一大跳,妈妈原来明亮的眼睛中布满了血丝,乌黑发亮的头发竟增添了不少白的色彩,整个人显得瘦了一圈,“好啦!终于醒了,饿吗?”直到妈妈关切的声音从耳边响起,惭愧、内疚的心理促使我的鼻子不由得一酸,那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般,不断往下掉。看到我这般模样,妈妈又以为我有什么事,还担心的问:“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我摇摇头,抱住妈妈,泣不成声的喊:”妈,我没事,对不起,对不起!”那时,妈妈什么都没说,只是笑了笑,似乎包含着什么韵意。
妈妈啊!身为儿子的我,现在还不能为您做些什么事,只能深深地对您说一声:“感谢您,我的好妈妈。”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概述习作的情况。
二、进行习作交流。
1.选出初稿中较精彩的片断,由小作者自己朗读,大家欣赏后讨论:这段好在哪里?
2.挑选初稿中写不具体的片断让学生集体修改。
3.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改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誊写。
四、多元评改,修改完善。1.朗读自改自评。
学习提示:你来当自己文章的第一位读者,朗读自己的习作,拿起手中的红笔,为文中的精彩生动处画上波浪线,把错漏的地方悄悄地改过来。
2.小组互评。
评改要求:
第一,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精彩感人的地方。第二,圈出错别字。第三,定级别。
3.各小组推荐精彩佳作或片断,师生共同赏析。
赏析重点:有个好题目,写出了心里话,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语言通顺连贯,学用了本单元课文的表达手法。
4.学习借鉴同学的佳作,第二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请爸爸妈妈写几句评语。再改一改自己的习作。
6.誊清修改好的作文,上交给老师批改、定级。
第三单元习作
习作内容
观察自然受到的启示习作要求
1.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下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与心得。
4.引导学生表达自己从大,为学生今后的探索播下兴趣的种子。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写作要求
1、生自读写作提示,说说这次作文写什么?(写综合性学习的发现、或活动过程、或心得体会)
2、师引导:注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其次,不能全抄资料。
二、自己书写
三、同桌互改
第二课时
习作评改
一、学生自改、互评 1、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评价,看看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连贯,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并用——勾出好词好句。2、请生在展示台上展示自己写得最精彩的段落或词句。
3、请写得好的同学上台诵读自己的文章,其他同学指出写得好的地方。
二、同桌互改、写评价语
三、师总评
第四单元习作
习作内容
《一张照片》习作目标
1、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
2、引导学生围绕画面,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把静止的画面从时间和空间方面引申开去。习作重点
本次作文教学,我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方面查找资料,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作文,增强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触景生情
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并以此为起点,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大片国土沦丧,千百万同胞血流成河。在沦陷区,日本侵略军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用尽了炸杀、枪杀、烧杀、毒死、刀砍、刀刺、活埋等灭绝人性的残酷手段,在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区,制造了前
所未闻的无数惨案,成千上万的无辜儿女惨遭杀害,中国人民生活在极度痛苦之中。
出示照片:废墟前,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因为伤痛、惊恐和失去母亲而嚎啕大哭。坐在令人绝望的废墟上,孩子用尽自己孱弱的小身体里最后的一丝力气呼唤妈妈。
师启发谈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这张相片是1937年8月28日,疯狂的日军对中国平民实施“无差别”轰炸,轰炸上海南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这张照片,成了侵略者对幼小生灵戕害的无声证言。两个星期后,题为《中国娃娃》的这张照片,出现在美国的报纸上,并迅速传遍世界。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各抒己见。
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张相片,展开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二、写作点拨
1、指导看图:自由读习作要求,思考: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题目中有哪些具体要求?
板书:仔细观察 描写具体 展开想象 真情实感 在过去的看图作文中,我们了解了观察画面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你还记得观察有哪些顺序吗?(由近及远、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等)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娃娃》照片。
图画上画了些什么?(哭泣的小孩、候车大厅、站台、人行天桥、铁轨等)你想按什么顺序观察这副图画?(学生各抒己见。只要合理,老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整体感知图中的景和人,说一说,图上讲的是什么?(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什么事?这个孩子今后将会怎样?)引导学生逐个观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背景:候车大厅、站台、人行天桥、铁轨等变成了什么模样?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一幕? 想象:天空中会是一番什么景象?耳边会响起什么声音?刚刚经历过一场怎样的浩劫?
哭泣的小孩:他的穿着打扮怎么样?他的表情是怎样的?他可能会怎样哭喊? 2、情感共鸣:
知道了孩子的遭遇,你现在想说些什么? 3、指导写法:
设计“图意──想象──感想”的文章主线,引导学生将文章写得有条理。围绕照片准确运用语言,尽量做到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4、自主写作:
根据看图作文要求和本次习作的要求,学生各自在稿纸上写作。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互动评改 1、自查自改:把自己写的文章好好读一读,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再找一找,有没有自己不太满意的地方呢?
2、邻座交流:邻座同学交换文章读一读,比一比,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学习,哪些地方还写得不够好,要改进呢? 3、小组评议:前后四人组成一个组,交流后推荐写得最好的一篇佳作全班学习。4、教师点评(佳作评析):共同欣赏优秀作文《观〈中国娃娃〉照片有感》(多媒体展示)同学们边听朗读,边想象,思考:文章哪些方面写得好?为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改进?请提出修改意见,观〈中国娃娃〉照片有感我的心被耻辱啃啮着,被愤怒的火焰灼烧着。看着《中国娃娃》的图片,我简直对日本帝国恨之入骨,无论用什么词语也无法形容我对他们的仇恨。5、同学思考:文章哪些方面写得好?为什么?哪写地方值得改进?请提出修改意见。
1937年8月28日上午,上海火车南站,人们仍像以前一样平静地等候着火车。突然。成群结队的日军的轰炸机出现在火车站上空,轰炸机在天空中盘旋着,随时准备轰炸。车站里乱成了一团,惊恐的人们疯狂地冲向出口,有的被撞倒,任无情的脚掌踩踏,有的被汹涌的人流冲散。一位慈祥的母亲正抱着她 的孩子奋不顾身引导着人们火速逃离。这时,轰炸机投下一枚枚的炸弹无情的落在了车站。“轰!”炸弹在车站爆炸了,车站所有的建筑就在这一瞬间都化成了灰烬。导弹连续地往下投,一阵轰炸后,热闹的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数不清的旅客纷纷倒下,车站内外留下的全是堆积如山的尸体。突然,一阵哭声传来,“啊!”原来是引导人们逃离的那位慈祥母亲的孩子,这个可怜的孩子看起来只有两三岁,他坐在妈妈身体身边,边哭边使劲摇着妈妈:“妈妈,妈妈!”可任凭小孩怎么哭喊,妈妈仍是一动不动,孩子见妈妈再也起不来了,便坐在铁轨上嚎啕大哭起来„„而与此同时,就在小孩的上空,日军的轰炸机满意地完成了任务,疯狂地咆哮着飞开了„„
日本帝国是那么的恶毒,他们无视中华民族的尊严,践踏我们中华领土,推毁我们的家园,夺走我国财产,大肆虐杀中华儿女。他们“无差别”地虐杀中国平民,连无辜的小孩也不肯放过。他们在中华土地上犯下了不可铙恕的滔天大罪。真是可恨!
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怎能受得了这样的耻辱?如今,中国这头雄狮已经觉醒,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携手前进。我相信,我们伟大的祖国会像巨龙一样腾飞。车站里的小孩
二、自改誊抄
第五单元习作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老师认为大家的发言都很有见地。把你们所谈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要求。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a:内容具体
b:写出真实感受 c:题名自定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好文章是写出来的!请同学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提出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使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五:誉写作文,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第二课时
习作
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1、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什么。
2、小结:本次习作,是写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发现,或者活动经过,或者心得体会。你哪方面感受最深,最有话可说就写哪些方面,注意不要大量地抄录资
料。
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一、二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
第三课时
习作评讲
个性展示台
1、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
2、学生自主上台展示本次习作中的“亮点”——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写得好的句子、段落。
词语:上台在黑板上写。
句子、段落、篇章:上台宣读,自己谈谈向大家宣读的理由,适当引导评议。对于有特色的习作,教师可推荐发表或参赛。
教师做小结
1、教师从优劣得失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
2、提出有共性的问题(如语句、层次、标点等)引导全班评议集体修改。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语文园地七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成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
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边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人物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她)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说得最具体生动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他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全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的内容是否清楚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浓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的建议,重说某一部分内容,也可据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习作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
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
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语文园地八
学习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读好书的兴趣。
2、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读的意思写清楚,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3、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5、熟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才思敏捷。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
2、实物投影仪。
第二、三课时
习作
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
3、全班交流: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町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自主习作
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
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渎一渎。
5、自己修改习作。
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
2、自由读文章。
附:
我喜欢(节选)
张晓风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
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白得那样凄凉,笑而孤独。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奇异的享受。我总是梦见自己能飞,能跃过山丘和小河。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鬈毛在风中飞扬。我梦见荷花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最难忘记那次梦见在一座紫色的山峦前看日出——它原来必定不是紫色的,只是翠岚映着初升的红日,遂在梦中幻出那样奇特的山景。在现实生活里,我同样喜欢山。
我喜欢看一块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她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我十分相信上帝在造万花的时候,赋给它们同样的尊荣。
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当寒冷的早晨我走在巷子里,对门那位清癯的太太笑着说:“早!”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
„„
我喜欢活着,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桌椅在哭泣
我是教室里的一张桌子,能为同学们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
我爱一个人静静地聆听,你们那朗朗读书声,使我在睡梦中,慢慢苏醒。
但是„„
你们对我毫不爱惜,那锋利的小刀,直插我体内;
那黑色的墨水,弄脏了我干净的外衣。
本是光滑的身躯,却被弄得凹凸不平,本是洁白的外衣,却被弄得肮脏不已。
桌椅在呼唤,桌椅在哭泣。
还我们一个洁净的身体,让我们拥有从前的美丽!
一只小鸟的祈求
我是一只可怜的小鸟。
以前我生活在黄河上游的一片茂密的森林里,那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那里河水清澈、碧波粼粼;那里野草肥美,鲜花盛开„„我和伙伴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园里,各种动物和睦相处,常常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时,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的Pany,我们自由,我们欢快!
我们的家园无比美丽:春阿姨伴着欢快的舞蹈给我们送来阵阵春风;夏伯伯迎着蓝天白云为我们带来一池池碧水清泉;秋叔叔随着萧瑟的凉风给我们奉上一串串金灿灿、黄澄澄的果实;冬爷爷披上洁白冬装为我们报告着来年的希望。
我们为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园而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时光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随着人类领地的不断扩大,我们可爱的家园渐渐遭到人类破坏。
当我再次飞回故乡时。眼前的景象令我十分诧异:
春日光临,小草妹妹从土里钻出来,不再是那么青翠欲滴;野花姐姐张开笑脸,笑容中却蒙上了一丝丝忧郁;大河哥哥脱下厚厚的冰衣,身子却变得越来越瘦小;大树爷爷的病情日益严重,刚抽出的几颗新芽,是那么缺乏生意。
漫长的夏季实在难熬,烈日暴晒在裸露的林间,动物歌星一一知了的歌声也显得那样有气无力,听起来让人觉得意乱fc烦。
秋天来到,树上的果实稀稀落落,没有过去的红,也没有过去的大,是那样的淡然失色。
寒冬刚到,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快快进入了冬眠。
不远处工厂里“轰隆隆”的机器声、公路上汽车“嘟嘟嘟”的喇叭声、树林中“哧咚咚”的伐木声,不绝于耳。啊,我们失去了原来那美丽迷人的家园。成片的树木被砍光,小草也面色枯黄;野花耷拉着脑袋;河水快断了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烟囱喷射农烟。环境遭到破坏,蓝天不再蓝了,河水不再清了。我们原来的家园已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死亡地带”。森林里再也没有动物们的欢笑;再也没有暖烘烘的阳光;再也没有淙淙的清泉;再也没有宛转的《摇篮曲》„„
亲爱的朋友——人类,快救救我们’巴,我们渴望一片碧水蓝天,我们祈求
一个安宁的家园。
《习作:让生命绽放异彩》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情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畅谈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对生命又有了新的认识。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的哪些内容、观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把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是一篇佳作了。这节课就让我们尽情地抒写我们的情怀吧。
二、明确要求
1、学生默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2、投影出示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写出真实感受,题目自定。
3、结合本组课文,探究本组课文表达方式上的共同特点:(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梳理,归纳得出:这些课文都是由某件事或某一生命现象中引发思考,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4、鼓励学生在作文中用上这一表达方法。
三、试写初稿: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四、修改定稿:完成初稿后,请学生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赏评佳作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3、誊写作文。
六、制作墙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再抄写在作文本上。2、整理习作和资料,办一期以“热爱生命”为专题的板报。
设计意图:这两节作文课,旨在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作文其实是对话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口语交际课上,已经激活了思维,因此,在作文课中,教师必须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怎么写和写什么”。鼓励学生有独特的见解,有独特的语言表达。使学生自我生成写作策略,这是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同时,通过办报,又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习作范文: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是人类的基本,像一些服毒自杀,患了白血病、非典、艾滋病就等死的人就是不热爱生命的。像张海迪她患了那么重的病但她并不放弃生命,仍
然那样坚强地面对生活。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瘫痪,她因此没有进过学校,童年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庆15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张海迪的这种热爱生命的精神令我震惊。是什么东西促使着张海迪这样地热爱生命呢?想了很旧我才明白,其实这是要靠自己的思想:我要好好的活下去,不能只睡在床上等死,那一生就活的没有任何意义了,那样我这个人生下来有什么用呢?像张海迪一样乐观的人也有,像海伦凯勒等。我知道了人的生活是要创造的,好好创造,生活肯定会美好起来的。简评:文章作者已介绍张海迪热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面对人生与病魔做斗争。并没有屈服于身体残疾,而是心中充满希望迎接新的生活!
习作范文:
关爱生命
太阳就像刚刚出头的小孩子,红着脸在偷看着什么。“起床啦,小懒虫,跟我到菜地去,把杂草除了。” 妈妈在叫我起床,“快点哦,不然花蝴蝶飞走喽。”“快点快点,我马上就起来。”我用惊慌的行动,童声童气地回答道。
不一会儿,我和妈妈扛着锄头来到菜园。放眼望去,一片金黄色,更有那些忽起忽落的花蝴蝶让我着迷。我跑窜在花菜丛中,悠然得就像这些花的公主,完全忘记了自己是跟妈妈来菜地锄草的。妈妈在花丛中除草,只见锄头时而高起,时而落下;不时的抬起头来看看我,就像害怕我跑进菜地园中就找不到了似的。我则在花丛中窜出窜进的,伸着胖乎乎的小手去抓那些美丽的蝴蝶。
“呀呼,我抓到了,我抓到了。”我紧紧地捏着抓到的蝴蝶,又蹦又跳地跑到妈妈面前:“妈妈,我抓到了,我抓到了。”妈妈说:“快把手松开,让我看看你抓到了什么。”我轻轻松开小手,里面躺着的却是一只折断翅膀的、已经奄奄一息的蝴蝶。我惊呆了,我不知道怎么会这样,眼泪禁不住落了下来。妈妈急忙说:“别哭别哭,以后你可不要再像这样抓蝴蝶啦。让它们活着,自由自在地飞着,你也就能天天和它们一起玩啦。明白了吗?”我点了点头。
我一边擦着满脸黄黄的花粉中渗着的眼泪,一边抬起头,看着菜花上飞舞着的一只只蝴蝶,想着那只被我捏死的蝴蝶,我觉得生命似乎是那么的短暂,那么的脆弱,那么的渺小。可是,要是我能够珍惜它的生命,关爱它以及像它一样的其它动物的生命,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简评:文章主要写作者抓住一只蝴蝶,无意间伤害了一个生命。从中使作者感悟到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让作者明白了,要珍视生命。以及其他一切与生命有关的事情。文章的语言朴实、细致,富有深刻的含义,耐人寻味。
《语文园地六·习作》教学设计
【训练目标】
1、将同学们在本组学习中开展的“走进田园”“走进乡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经历与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
2、借助本组课文学习中积累的丰富语言,以及从中领悟到的表达方法,选择自己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将自己对田园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向往等思想感情真实清楚地表现出来。3、注意在习作中适当运用一些在本单元积累的优美词句,并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要写作的内容表达得清楚具体。4、培养学生自主与合作修改的习惯。【训练重难点】
1、把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感受有条理地表达清楚。2、培养独立习作与修改成文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
1、在老师的组织安排下,开展一次“走进田园”“走进乡村”“走进大自然”郊游踏青或农家生活实践活动,并要做好活动记录。
2、在活动中,运用多种方式搜集相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
3、课外阅读一些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优秀篇章,积累优美的词句。【教学过程】
一、激情唤醒 1、谈话引领:
在本单元里,我们一起去拜访了朴素、恬静的乡下人家,欣赏到自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走进了如诗如画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陶醉于雍容华贵的郁金香;漫步在乡间田野,聆听到欢快、柔美的麦哨„„当我们沉浸在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意境之中,被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深深吸引时,我们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对乡村生活产生无尽的向往„„同学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用心聆听这样的一首歌──
2、播放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大家随着音乐的旋律在头脑中展开想象: 在大家用心聆听和想象之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联想到了写什么?
二、情景再现
1、承接引领: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让老师也仿佛回到了那五彩斑斓的童年世界,眼前也浮现出那绿树成荫、瓜果飘香的乡下农家美景。相信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语文综合学习实践中都一定满载而归吧,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放飞思索,重温学习时间中那一段快乐的时光,充分展示你们的实践成果吧。2、分小组交流展示介绍自己“走进乡村”“走进田园”“走进大自然”的成果:(交流要点:A、将自己搜集的有关此次活动的照片展示,向同学具体介绍农村的自然风光。B、讲述一个自己在农村生活或者本次活动中经历的真实故事。C、将你从农家搜集到的某个物品、学到的某种技术或实物如蝈蝈笼子等详细介绍。D、朗读自己活动阶段中写下的精彩日记。)3、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在班级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条理、说清重点、纠正语病等)请同学认真聆听后,有针对性地发表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三、积累构思
(教师引语:你们的经历、你们的发现、你们的搜集无疑是你们学习成长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在享受活动的快乐后,不妨用精妙的文笔把它们记录和描绘下来,然后我们互相交换阅读,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精彩,并积累更多的习作经验。本单元学习,你们的语言积累也一定收获多多,我们首先来比一比谁的积累更丰富。)
1、小组交流:你阅读本单元课文后积累的有(以背诵方式汇报交流)优美的词语(重点是成语)有: 优美生动的语句有:
2、班级交流:通过课外阅读搜集到的 ⑴ 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词语有: ⑵ 叙述生活事件的词语有:
⑶ 描写农民精神面貌的词语有: 3、融入构思:
⑴ 小组交流,说说本次习作,你打算选择哪方面材料写,写的顺序,写作的意图和重点有什么计划,请同学们参谋参谋。
⑵ 教师点名交流,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计划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积累的优美词句,计划运用哪些词句。并简要说说运用的原因。
四、课堂练笔 1、为了检验自己是否能奖构思的重点清楚的表达出来,请同学们选取计划将要重点描写或者讲述的一个精彩场面片断写下来。(如一段田园景色、一个劳动场面等)并要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积累的优美词语或者句子。2、学生课堂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五、交流评析
1、点名请三位(优中差各一)同学宣读习作片段,其余同学听后评价,提修改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标准:语句是否通顺明白;描写是否清楚,具体;重点是否明确,突出;运用的优美语句是否恰当:你觉得如何修改。)2、按老师引导的评价要求,开展小组互动评价。(全员参与,取长补短。)
六、动笔成文
在听取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后,按照本次习作要求动笔写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七、朗读评改
1、将自己写好的习作稿认真朗读,及时发现错误,自主修改。2、将习作再读给同桌或信任的好伙伴听,一边读,一边改。3、将自己和同学帮助修改后的习作抄写誊正。
作文7:我们敬佩的人、第二课时习作
一、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人,这节课,让我们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通过人物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三、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用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2、回忆在全班交流时,被老师和同学称赞的同学是怎样说的。
四、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要求按照要求写完后自己修改。
五、评议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段落做上标记。2、与小组内同学互换习作,找一找对方写得好的段落做上标记,并写几句评语;找到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也做上标记,并帮助对方修改。
3、再次修改后小组内朗读欣赏,每组推选出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六、眷抄习作
《语文园地七·习作》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习作
一、导入激趣,拓展思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写了不少作文了,每一次都有内容的要求。有的同学说,要是让我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那该多好!今天,就请同学们自由习作,写自己最想写的内容。
2、读习作提示,想想自己最想写什么。3、全班交流:最想写什么?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体会习作的自由。如内容,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景;可以写实事,也可以写虚拟、想象中的事。体裁上,可以是故事,可以是童话、寓言,可以是散文,也可以是诗歌。
二、自主习作
三、师生评议作文
1、交流自己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选出大家认为比较优秀的文章,并说说好在哪?在读习作前,小组成员要把文章的特点讲一讲,以激发听者的兴趣。
3、同学读自己的习作:根据实际情况,可体现以下特点:内容各异,体裁各异,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4、教师推荐一篇有明显优点也存在问题的文章,引导大家读、修改。修改后再读一读。
5、自己修改习作。
四、拓展阅读风格各异的小文
1、导读:写作文最好是有感而发,写自己真实的想法,真正要说的话,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写,这样的作文才会感染人。我们来欣赏一下风格各异的几篇文章,有的是专家写的,有的是小学生写的,相信一定会给你很大启发。2、自由读文章。附:
我喜欢(节选)
张晓风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
我喜欢在春风中踏过窄窄的山径,草莓像个精致的红灯笼,一路殷勤地张结着。我喜欢抬头看树梢尖尖的小芽儿,极嫩的黄绿色里透着一派天真的粉红。
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一一就位。
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白得那样凄凉,美而孤独。我也喜欢梦,喜欢梦里奇异的享受。我总是梦见自己能飞,能跃过山丘和小河。我梦见棕色的骏马,发亮的鬈毛在风中飞扬。我梦见荷花海,完全没有边际,远远在炫耀着模糊的香红。最难忘记那次梦见在一座紫色的山峦前看日出──它原来必定不是紫色的,只是翠岚映着初升的红日,遂在梦中幻出那样奇特的山景。在现实生活里,我同样喜欢山。我喜欢看一块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她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
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我十分相信上帝在造万花的时候,赋给它们同样的尊荣。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当寒冷的早晨我走在巷子里,对门那位清瘦的太太笑着说“早!”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
我喜欢活着,而且深深地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一只小鸟的祈求
我是一只可怜的小鸟。
以前我生活在黄河上游的一片茂密的森林里,那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那里河水清澈、碧波粼粼;那里野草肥美,鲜花盛开„„我和伙伴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园里,各种动物和睦相处,常常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时,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的Party,我们自由,我们欢快!
我们的家园无比美丽:春阿姨伴着欢快的舞蹈给我们送来阵阵春风;夏伯伯迎着蓝天白云为我们带来一池池碧水清泉;秋叔叔随着萧瑟的凉风给我们奉上一串串金灿灿、黄澄澄的果实;冬爷爷披上洁白冬装为我们报告着来年的希望。
我们为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园而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时光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随着人类领地的不断扩大,我们可爱的家园渐渐遭到人类破坏。
当我再次飞回故乡时。眼前的景象令我十分诧异:
春日光临,小草妹妹从土里钻出来,不再是那么青翠欲滴;野花姐姐张开笑脸,笑容中却蒙上了一丝丝忧郁;大河哥哥脱下厚厚的冰衣,身子却变得越来越瘦小;大树爷爷的病情日益严重,刚抽出的几颗新芽,是那么缺乏生意。漫长的夏季实在难熬,烈日暴晒在裸露的林间,动物歌星──知了的歌声也显得那样有气无力,听起来让人觉得意乱心烦。
秋天来到,树上的果实稀稀落落,没有过去的红,也没有过去的大,是那样的淡然失色。
寒冬刚到,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快快进入了冬眠。不远处工厂里“轰隆隆”的机器声、公路上汽车“嘟嘟嘟”的喇叭声、树林中“哧咚咚”的伐木声,不绝于耳。啊,我们失去了原来那美丽迷人的家园。成片的树木被砍光,小草也面色枯黄;野花耷拉着脑袋;河水快断了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烟囱喷射浓烟。环境遭到破坏,蓝天不再蓝了,河水不再清了。我们原来的家园已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死亡地带”。森林里再也没有动物们的欢笑;再也没有暖烘烘的阳光;再也没有淙淙的清泉;再也没有宛转的《摇篮曲》„„ 亲爱的朋友──人类,快救救我们吧!我们渴望一片碧水蓝天,我们祈求一个安宁的家园。
习作范文:十年后的今天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清晨的时钟刚刚敲响,窗外就传来了清脆的鸟鸣,我睁开眼睛,向外望去。
我家院子里一棵棵枝叶茂盛的大街上,可爱的小鸟在唱歌:小猴子在树上嬉戏,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吃过早饭,我独自走在街上,宽阔的马路上,太阳能汽车从我身边“唰唰”的闪过:公路两旁绿草成荫;小动物们自由的草坪上散步,游玩。咦,那只小兔怎么跑到马路上去了?别紧张,太阳能汽车上装有“监视屏”不管司机能否看见,只要前面有情况,太阳能汽车就会自动停止,开车的人会恭敬相让。
想起今天是星期日,我又想去“绿林”公园看看。来到绿林公园,门口的机器人投币机把门,往它‘肚子’里投入了规定的钱数,随着一声“欢迎光临”的声音,从投币机的嘴巴里出来一张门票。我刚进公园,刹那间,浑身上下一股轻松愉快劲儿,我全身心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这里绿荫遮天,绿树红花映衬,动物和人一起欢乐。
我被这美景陶醉了,不知不觉陷入了沉思:人需要洁净的环境,动物需要安乐的生活,人和动物和谐相处,成了大自然共同的主宰。
习作范文:未来的我
从小就爱看探险故事的我,往往被故事中惊险、神秘、千奇百怪的故事情节
深深的吸引,有时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中
于是我便从小立下一个志愿:长大了要当一名探险家,去解开千古之谜金字塔的疑团,去探索那令人恐惧万分的魔鬼百慕大的奥秘,乘着宇宙飞船遨游令人向往,充满神奇色彩的宇宙,为人类开辟新的星球。假如2020年的今天我已经成为了一个名享全球的探险家,我曾相继解开了金字塔和百慕大的疑团,那时地球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因为温室效应海水猛涨已经遍及各国的沿海地区,沙漠急速扩张,三分之一的陆地已经成了一望无际的沙漠,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的漏洞已扩大到整个南极地区,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奄奄一息。这天我受全人类的委托乘着8个成员地蓝色“地球一号”,飞上宇为人类寻找一个能适合人类生存底的星球。
在茫茫宇宙中,我们的宇宙飞船已经飞行了一个多月,这天我的助手惊呼起来──他发现了一个与地球极为相似的星球,但它的体积是地球的5倍,我急忙下令登上这个星球。上了星球我们惊奇的发现上面还是几亿年前地球的模样,到处是恐龙,为了人类能在上面生存,我们用缩小光线把恐龙缩小到蚂蚁大小。
回到了地球,人类欢呼了,因为我们找到了一个比地球更适合我们生存的星球了。
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篇三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供选择:想象自己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说和写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听音响,说和写自己想到的和感受到的;交流暑期生活感受。“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特点,融会贯通,达到教学 的最优化。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过程与方法:
1.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2.运用多种朗读方式,领悟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表达自己 独特的感受;
2、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教学方法
根据语文学习目标,不仅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而且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学习方法两方面均有获益。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一次习作和口 语交际、一次回顾与拓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讲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另外,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单元总体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 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
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资料。教法与学法: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领会,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就是以真情为专题安排教学内容,小说《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与丈夫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别饿坏了那匹马》则讴歌了一群普通群众,特别是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唯一的听众》表现了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用心灵去倾听》展现了一位普通的问讯处的工作人员,用心灵去倾听,给人们带来快乐与幸福的事情。课文中的这些人物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人间真情。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十八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 带来的感动。过程与方法
1、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领悟文章的中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树立讲诚信,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 带来的感动。
2、通过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领悟文章的中心。教法与学法:
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理解中心,感悟真情,升华感情。
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阐述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鹿和狼的故事》以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巨大的生态灾难为例,阐明了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告诫人们必须尊重生物界的这一客观规律。文章故事浅显、道理深刻,是引导学生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进行人文熏陶的好教材。《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记述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深深的留恋和眷顾,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热爱土地的强烈情感。《青山不老》讲述的是一个山野老农,他将毕生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造福子孙后代。四篇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了解人们为此做出的努力,使“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并转化为日常的行为。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3、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4、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研读,感受任务形象。
2、引导收集和阅读与鲁迅相关的资料,课内外结合,全面感知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培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会写1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4、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教法与学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辅以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全面地认识人物。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安排了精读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略读课文《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少年闰土》,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都紧扣单元的教学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3、读懂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完成写人的作文。
5、发展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研读,感受人物的形象。
2.引导收集和阅读与鲁迅相关的资料,课内外结合,全面感知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培养热爱劳动人民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会写19个生字。
2、读懂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体会含义深刻 的句子。教学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完成写人的作文。
教法与学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辅以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全面的认识人物。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一组综合性学习单元。活动前,师生共同回顾五年级开展的综合性学习,然后在浏览整组教材的基础上,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阅读材料的处理和把握:了解诗歌知识,背诵、积累诗歌;阅读材料的学习辅助活动的开展。如何举办诗歌朗诵会:全员参与,学生在动口、动手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和组织、活动能力。设计表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评价,提示写总结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写儿童诗,怎样安排诗歌知识竞赛,教师如何做到既能有效指导又不过多干预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2、能背诵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是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过程与方法
策划、活动、交流、评价、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增强对诗歌兴趣。教学方法:组织、引导。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活动。
第七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选编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发生的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读来令人难以忘怀。《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和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跑进家来的松鼠》介绍一只可爱的松鼠来到“我”家后发生的一系列有趣的事,表达了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最后一头战象》再现了战象嘎羧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以饱含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金色的脚印》则通过正太郎与狐狸一家之间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歌颂了爱的力量,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1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4、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是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1、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体会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动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感情,让心灵受到震撼。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潜心阅读,读出感情。在读中进入情境,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和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法。
学法指导: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选编的四篇课文情真意切,文质兼美,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伯牙绝弦》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伯牙、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动容;《月光曲》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那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神秘而永恒的美;《我的舞台》娓娓叙述了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之女吴霜女士在艺术舞台上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的道理。读了这组课文,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正如海顿说的那样: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部分课文会背诵。
3、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3.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情感态度价值观:
1、欣赏音乐、绘图、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教学重难点: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搜集有关资料,留心观察身边的艺术,注意了解学生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真切感受。教法学法:
4.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 篇四
1.燕子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朗读训练点 第二三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燕子的描写方法,写一种小动物.教具学具
图片 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掠过:
光彩夺目: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以燕子为线索,从___ ___、__ __、__ ____三个方面描述燕子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的喜爱及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四、按原文填空。
在 中,在 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 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 下边;有的横 湖面,尾间 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五、仿写。
请你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写它的样子。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默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三、指导学生看图
1、微机出示‚燕子‛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
2、微机出示插图看图叙述图意
(1)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2)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
(3)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
四、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自然段(1)、默读思考:
投影:
1、燕子的外形特点
2、燕子的性情特点(2)、讨论解答(3)练习背诵
2、理解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 春天的柳树有什么特点
理解‚聚拢‛、‚像赶集似的‛、体会写法 想想‚光彩夺目的春天‛是什么样的(2)理解‚生机‛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感情朗读想象画面 练习背诵
3、图文对照理解3-4自然段 微机出示画面(1)、理解第3自然段 观察飞行中的燕子
指明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2)、理解第4自然段
观察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读读第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五线谱‛、‚音符‛各指什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指明读比喻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练习背诵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生字词。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指名上黑板听写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感情朗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讨论交流:
课文从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分别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三、指导、检查背诵
1、自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第3题(出示幻灯片)
2、指导学生按自然段背诵
3、检查背诵(小组互查—教师抽查)
四、指导识记生字、词
1、出示生字(幻灯片)抽查读音
2、说说记字方法重点指导‚俊‛、‚拢‛、‚奏‛的写法
3、练习书写‚思考练习‛第4题的词语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掠过:
光彩夺目: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以燕子为线索,从___ ___、__ __、__ ____三个方面描述燕子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的喜爱及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四、按原文填空。
在 中,在 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 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 下边;有的横 湖面,尾间 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开去。
五、仿写。
请你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一写它的样子。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1、燕子
飞回
飞行
停歇
增添生机
姿态优美
速度快
心情高兴 电线—曲谱
美 春 天
爱 大 自 然
燕子—音符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朗读训练点 两首古诗
读写结合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教具学具
挂图 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一、听写。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咏柳》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春日》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之情。
三、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诗的意思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诗的意思是:
四、你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哪些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写下来。
2.再读课文,看两首古诗分别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哪些? 3.抄写生字词3遍,注意间架结构及笔顺笔画.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作业
背诵全诗,抄写生字词。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
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自读全诗,再抽读。
2.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3.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7.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朗读、背诵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咏柳》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春日》的作者是,主要描写了。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 的赞美之情。
三、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句诗的意思是: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两句诗的意思是:
四、你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哪些古诗?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写下来。
七、布臵作业 预习‚荷花‛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朗读训练点 第三、四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荷花的描写方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2.师制作教学课件。教学时间 两课时。课前预习
一、听写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挨打(āi ái)佛像(fó fú)挨挨挤挤(ái āi)仿佛(fó fú)
三、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翩翩起舞:
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夏日公园里 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
五、按原文填空。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的,像一个个()。白荷花在这些()之间()。有的才展开(),有的()展开了,露出()。有的还是(),看起来要()马上要()。
六、想象说话。
如果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领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默读课文,说说荷花长的是什么样子的,荷花池里的景色怎么样?哪些内容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想到的?
二、谈话引入
1、出示课题:荷花。
2、师问:你见过荷花吗?它是什么样的呢?
3、学生说后师大屏幕展示荷花图(或者引导看插图)。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生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交流,文章条理。第一节:‚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三节: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第四、五节:自己观赏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第一节告诉我们赏荷花的时间,人物,地点。3.提问:这一节看出荷花的什么特点:(花香)从‚赶紧‛看出‚我‛想看荷花的急切心情。4.朗读。
五、学习第二、三节 1.生自读二三节。
勾画你难以理解的句子。2.师出示‚如果──了不起‛。请生谈自己的看法。3.引导读第三节。
师让生看图,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一池荷花的。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交流:
荷叶:像大圆盘(比喻)
冒:形象写出了荷花突现出来,格外引人注目。(理解后读。)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想象荷花的姿势。
你还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荷花吗?(生各抒已见。)朗读第二节。4.再读第三节。
谈自己的理解。
(荷叶、荷花有各种美妙的姿态,而且,它们在微风的吹拂下,更有一番别样的风韵。)
生想象动态荷花图。
5.朗读二三节。
六、自学生字
师作个别易错字的指导。
七、作业
1.朗读全文,试背诵1、2、3节。2.抄写词语。
3.观察自己喜欢的花。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1、2、3节。
2、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理解课文(学习4、5节)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也可看插图)。
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4.再读第四节,5.读第五节。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习写作特点
1.生讨论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2.交流。
(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2)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3)用词准确。
(4)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6.交流个别习作,评讲。7.生继续完成。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挨打(āi ái)佛像(fó fú)挨挨挤挤(ái āi)仿佛(fó fú)
三、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翩翩起舞:
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夏日公园里 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
五、按原文填空。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的,像一个个()。白荷花在这些()之间()。有的才展开(),有的()展开了,露出()。有的还是(),看起来要()马上要()。
六、想象说话。
如果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七、布臵作业
预习第四课——珍珠泉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珍珠泉有什么特点。教学难点
珍珠泉的名字的来历。朗读训练点 第二三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珍珠泉的描写方法,写一写你见过的一处水.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
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预习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镶嵌: 绽开: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的一眼美丽清泉,写出了珍珠泉的()和()以及()。抒发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的感情。
四、仿写。
作者把家乡的珍珠泉写得多美呀!请你选择家乡的一处美景,抓住特点仔细观察,相信你也能妙笔生花。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全班交流关于泉水的资料
2.板书课题:同学们介绍了那么多泉水,各有特点,令人惊叹,那么珍珠泉有什么特点呢?
三、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 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习朗读2.3自然段
第2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形成画面‚水是那样绿,绿得像……‛ 第3段要读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练习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习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镶嵌: 绽开: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的一眼美丽清泉,写出了珍珠泉的()和()以及()。抒发了作者对()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的感情。
四、仿写。
作者把家乡的珍珠泉写得多美呀!请你选择家乡的一处美景,抓住特点仔细观察,相信你也能妙笔生花。
六、布臵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样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3.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六课时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臵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 3 课时(总第 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 4 课时(总第 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思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大 小 多 少 东 西 来 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如:一(身)羽毛。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5)背诵成语
教学反思
第 5、6 课时(总第测试
课时)第二单元 爱护周围环境
5.翠鸟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朗读训练点 第一二三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翠鸟的描写方法,写一种小动物,抓住外形特点.教具学具
图片 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翠鸟是生活在水边的一种小动物,它具有高超的捕鱼本领,这和它的身体构造有着密切的关联。你知道翠鸟长得什么样子吗?你见过翠鸟捕鱼时的情景吗?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解释词语。(写在课本上)小巧玲珑 锐利 疾飞
5.精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翠鸟》这篇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分别写出了翠鸟的 特点和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 的喜爱之情,教育我们要 翠鸟,与翠鸟 相处。
6.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细读第一段,想一想作者是抓住翠鸟、、、四个方面来写翠鸟外形的特点的。其中,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实在美丽,作者主要抓住了、、的羽毛写出了翠鸟颜色的鲜艳。(2)细读第三段,画出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有什么感受?
(3)对比句子:
①翠鸟叫声清脆,爱在水面上飞。②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反复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①翠鸟离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②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反复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7.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翠鸟,语言优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8.翠鸟多么惹人喜欢呀!我想在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与翠鸟做好朋友。
9.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作好标记)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述: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1.(鹦鹉):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2.(鸿雁):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3.(黄鹂):它的歌声清脆悦耳。4.(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三、揭示课题
过渡: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齐读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四、指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五、自由读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节课交流
六、课堂作业:
1.写生字。2.抄写生词。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检查回家读书情况。
1.抽读。2.小组读。3.齐读。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师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学生自由发言,抓住翠鸟的特点,进一步了解翠鸟的样子、生活习性和活动。)
过渡: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2.课堂训练: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肯定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3.师述: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4.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们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学生练习)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1.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学生合作学习,汇报交流)
2.共同评议。3.师小结: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臵一道家庭作业题。
选作: 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五、全课总结 师:‚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鲜艳: 注视: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以翠鸟为线索,从、两个方面描写了翠鸟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 之情,呼吁我们人类要保护动物,与动物 相处。
四、按原文填空。
它的颜色非常,头上的羽毛就像橄榄色的,绣满了翠绿色的。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它小巧玲珑,一双 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 的嘴。
五、仿写。
作者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征,写得多美呀!请你仿照第一段,选择你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它的外形特征,也来写一段话吧!
七、布臵作业
预习‚燕子专列‛
板书 5翠鸟
(静态)外形:颜色鲜艳 小巧玲珑 眼活嘴尖
(动态)鸣声:清脆
捕鱼:敏捷 灵活 神速
6燕子专列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等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恶劣气候、环境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朗读训练点 第二三四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本文的描写方法,写一段你的所见所闻.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或投影片。
3、搜集有关燕子春来秋去的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给大自然带来了勃勃生机。可是有一年春天,在瑞士境内,成千上万只小燕子差点就濒临死亡,是谁救了它们呢?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写在课本上)特殊 骤降 呼吁
5.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讲述了有一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 飞回 时,在欧洲瑞士境内遇到了当地,它们因,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最后燕子乘坐专列,驶向了远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 之情。
6.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细读第二段,看看燕子遇到了怎样的麻烦?画出有关的语句。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带线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3)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几句话吗?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可以表达对贝蒂是否在恶劣天气中被冻坏的关心,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请贝蒂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写在课本上)
7.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作好标记)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喜欢小燕子吗?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专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骤‛不要读成zòu;‚濒‛不要读成pín。
3、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①政府的呼吁;
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 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1)自己练习讲一讲。(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五、指导书写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抄写生字和生词。生词:欧洲瑞士舒适启程特殊骤然跋涉政府踏雪救护载着(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听写生字词
2、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名读,评价,修改。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4、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像故事中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四、布臵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特殊: 致谢: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有一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 飞回 时,在 欧洲瑞士境内遇到了当,它们因,濒临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们。最后燕子乘坐专列,驶向了远方。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 之情。
四、我想说。
贝蒂冒着严寒去寻找冻僵的燕子,她是多么关心燕子呀,我想对她说:‚
。‛
板书设计 6燕子专列 列车送燕子?
雪大 虫死 燕子饿 人类对燕子的爱护 寻找燕子 护送燕子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内容,了解一个小村庄被洪水卷走的原因,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2、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有关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朗读训练点
第二三自然段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本文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在一座山谷里,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后来这个小村庄消失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看谁写得又干净又漂亮。
4.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写在课本上)郁郁葱葱 湛蓝深远 咆哮 裸露 5.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
6.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通读课文,思考: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2)对比句子。
①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有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②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那句话更好?为什么?
(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意思。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此处的‚什么‛在文中具体指哪些东西?
文章中还有很多意思深刻的句子,请你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写在课本上。7.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作好标记)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 的故事。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臵悬念(作业)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抄写词语。
3、小结:惋惜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郁郁葱葱: 裸露: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的人们由于过度,导致,结果。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
四、故事中的小村庄永远消失了,庆幸的是在这场咆哮的洪水灾难中,小村庄的人们活了下来。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村民,你想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8*路旁的橡树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
1、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朗读训练点 工程师说的话 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的描写方法,仿写一段话。教师准备:
搜集橡树图片。学生准备:
有关橡树知识。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预习
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与此相反,有一些人却用实际行动保护了路边的一棵橡树,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吧!
1.根据常规预习要求预习课文。
2.积累下列词语,先读读记记,再正确书写在横线上。延伸 挺拔 楔子 高尚 沉默不语 不约而同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写在课本上)高尚 楔子 沉默不语 不约而同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 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人们都赞叹。
5.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读课文,想一想:工程师原计划修筑一条怎样的公路? 可是,后来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2)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嘴里都不停地叹气,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此处的两个‚叹气‛。
(3)为什么人们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6.搜集有关橡树的资料。7.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作好标记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比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毁灭了家园。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橡树就是栎树,结有果实。)
三、思考讨论、深入理解。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平坦‛(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保证公路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学习五——七自然段。
(1)你能把‚责备‛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2)‚计划不可以修改,橡树也不可以砍‛这句话你怎么理解?他们说话的语气是怎样的?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4、学习八——九自然段。(1)‚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找一找这句中的一对反义词,这句话为什么这样写?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3)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不约而同地 赞叹‛,这句话表明了什么?(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扩展练习
1、同学们请看这几幅图,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红色污染、粉尘污染给大自然带来灾害,破坏了环境,我们谁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清洁、美丽、舒适的环境里,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做一名像工程师一样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只要大家都努力,在大家的保护下,我们的环境风景如画、景色宜人,请看这美好的风景。
五、小练笔
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沉默不语: 不约而同: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讲 在修建一条公路,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几年过去了,这条笔直的公路在一个地方。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人们拥有一颗 的高尚的心。
四、假如你是那位工程师,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案吗?请你写下你的想法。
8路旁的橡树
橡树: 粗壮 结实 挺拔
树挡 计划不可改 公路弯成马蹄形
建路 橡树不可砍 筑路人高尚的心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展开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调查、访问、查找资料的能力,探究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加强对比喻句的认识。
3、积累反义词。
4、背诵描写景物的优美古诗句,培养对古诗的领悟力。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课时安排: 4课时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口语交际
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吗?但是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状况。这段时间,你观察到了哪些环境问题?
2、交流:各调查小组派出代表,根据本组的调查情况,采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围绕以下方面再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调查的哪方面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在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了解到周围的环境受到哪些污染?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3、讨论:以‚我们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点什么‛为题,对改善家乡的环境提出几条切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各调查小组先在组内讨论,然后推选出代表在全般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共同出谋划策。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习作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1、同学们,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愿意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吗?可以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2、学生自由写作,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3、交换习作,互相修改,教师就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给予指导,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并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 3 课时(总第 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知识园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3.把收集到的好词好段抄写在采集本上。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 4 课时(总第 课时)
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
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日积月累 读读认认:
1、学生自渎,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3、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
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
2、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句。
3、采取多种形式背古诗句。展示台:
安排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主题,就其所获得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可以采取制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保护环境的手抄报等形式,可以单独制作,也可以多人一起制作。对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第 5、6 课时(总第 课时)
测试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朗读训练点
两则寓言中的对话。读写结合点
选其中一则寓言改写成一篇文章。教具学具
图片 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你都读过哪些寓言故事?(简介寓言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两篇寓言故事,看看我们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写在课本上)好把式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5.把下面的多音字整理在课本上。(注音组词)圈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亡羊补牢》是说一个人第一次,但这个人却。当第二次 才感到,于是他赶快,从此,他的羊。《南辕北辙》是说一个人想,而他所走的路,他的朋友多次提醒他走错了,但他。7.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养羊人对两次丢羊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明白了什么?
(2)比较下面两句话,想想哪句好,为什么?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
(3)文中的那个人到达楚国了吗?为什么?
8.搜集寓言故事。9.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35(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七、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叼()屈()隆()梅()叨()窟()窿()2背诵这则寓言。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限时作业 见限时作业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南辕北辙)
一、启情导入
1、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理解‚南辕北辙‛的意思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识生字‚盘、缠、硬‛,理解‚盘缠‛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一个人要
到南方的楚国去,而他却往北走的事。)由此你有什么疑问呢?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过渡:那个人为什么要向北走呢,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他是怎么说的。
三、再读感悟
1、快速读课文,看看文中的那个人与朋友之间有几次对话(4次)
2、指名读他们的第一次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3、同桌对读第二次对话,展示,其他同学评评读得怎么样(在评价中体会那个人的愚蠢,朋友的奇怪)
4、同样的方法学习他们之间的第三四次对话。(评价中再次体会那个人的固执和执迷不悟)
(以读促讲,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内心想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在小组内再现这部分内容,方法自己定,然后展示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再现课文内容,在朗读、表演的过程中变书本语言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6、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那个人说点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7、你们的想法跟作者的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8、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人或事情。(学生可联系生活实际来强化对寓意的理解)
四、练习总结
1、试着讲讲这则寓言
2、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3、指导书写‚缠‛
4、教师小节:在《战国策》中,像这样有趣的故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看看,读读。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亡: 牢: 好把式: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亡羊补牢》是说一个人第一次,但这个人却。当第二次 才感到,于是他赶快,从此,他的羊。《南辕北辙》是说一个人想,而他所走的路,他的朋友多次提醒他走错了,但他。
四、给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
五、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你都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马跑得快(往北走)
到楚国去 车夫好把式 行动与目的相反
盘缠多(南方)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 ‚直‛ ‚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
读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寓意,理解更羸判断推理的过程。朗读训练点
魏王和更羸的对话。读写结合点
学习文中对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段和小朋友的对话.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带有5个思考题的小纸条。(每两人一张)教学时间 两课时。课前预习同学们,你都读过哪些成语故事?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位射箭高手吧!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写在课本上)能手 本事 大吃一惊 孤单失群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篇课文讲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 ;他观察了,只拉一下弓,就使。
6.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两个‚直‛分别表示意思。
(2)更羸看到大雁后作出了什么判断?为什么他能判断这么准确?
7.搜集成语故事。8.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带有5个思考题的小纸条。(每两人一张)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三、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四、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1)‚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2)‚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 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 ‚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1(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板书:
听到弦响 ↗
↓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非常出乎意料。()(2)在某方面有才干的人。()(3)离开了群体,单身无依靠。()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魏国有一个射箭能手叫 ;他观察了,只拉一下弓,就使,从中可以看出更羸是一个 的人。
四、判断语气。
A 惊讶 B 怀疑 C肯定 D 谦虚(1)‚是吗?‛‚你真有这样的本事?‛()(2)‚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3)‚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4)‚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五、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请你写出它们的名字。(至少写出3个)
板书设计:
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朗读训练点
课文中老师说的的话。读写结合点
你也试着观察一种物品,把看到的情形写出来。教具学具
图片 生字词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前预习
:同学们,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写在课本上)
叮嘱 想当然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画杨桃》这篇课文共有 自然段,先讲了父亲教‚我‛画画时常叮嘱‚我‛ ;又讲老师以‚我‛的画为例,耐心细致地教育大家,要 ;最后讲父亲和老师的,使‚我‛。
6.读课文,回答问题。
(1)老师在‚审视‛之后为什么神情变得严肃了呢?
(2)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样的联系?(或起到了什么作用?)7.搜集杨桃或蜡制、塑料制的模型及图片等有关资料。8.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一、预习展示
二、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三、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七、作业:练习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第 2 课时(总第 课时)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六、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解释下列词语。
叮嘱: 和颜悦色: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先讲了父亲教‚我‛画画时常叮嘱‚我‛ ;又讲老师以‚我‛的画为例,耐心细致地教育大家,要 ;最后讲父亲和老师的,使‚我‛。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能,要。
四、读句子,选择带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老师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审‛的意思有:(1)详细,周密认真;(2)知道;(3)一定,果然;(4)审问。在句中应选第()种意思。
2.老师总是和颜悦色的对我们说话。‚悦‛的意思有:(1)高兴、愉快(2)使愉快。在句中应选第()种意思。
五、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请说说今后你会怎样看待问题或如何做某些事情,请举例加以说明。
板书设计:
实事求是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预习展示(预习学案)一位画师给三个徒弟每人一张大小一样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到底三位徒弟中是谁得到了画师的称赞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到课文中一探究竟!
1.根据常规预习提纲预习课文。2.读读记记词语表中的词语。
3.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看谁写得干净又漂亮。
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写在课本上)恰好 禁不住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画杨桃
父亲
老师
教诲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讲述了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 画骆驼,看谁,大徒弟,二徒弟,而小徒弟,因此得到。
6.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最后一段‚两个徒弟恍然大悟。‛说一说他们‚悟‛到了什么?
(2)对比句子:
①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②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反复读两个句子,体会有什么不同,哪句更好,为什么?
7.搜集创新的名言警句或故事。8.质疑。(至少提出两个问题,在文中做好标记)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齐读课题。)1.(出示一张白纸)同学们,如果要让你们在这么大一张纸上画尽可能多的骆驼,你会怎样画?(学生自由作答)
2.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画师的三个徒弟是怎么画。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
(三)、细读全文 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1、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出示课件)(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并把找到的理由划出来。(2)小组先讨论,后推荐代表在班上说一说。
2、三个徒弟作画的不同构思和结果。(出示课件)
(1)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三个徒弟分别是怎么画的?请你把划出来的段落读一读。
(2)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课件显示三幅画)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3)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也可以画出更多的骆驼?
(4)三个徒弟的画,画师又是怎么评价的?(课件显示画师的话)(5)谁能读一读画师的话,看谁读得最像,最有感情。
(6)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
(7)听了画师的话,我们来看看这幅受到称赞的画吧。现在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课文的哪个词看出
来?(恍然大悟)
(6)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随文阅读
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1)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这样的事?(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2)听故事《聪明的乌龟》
(3)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4)画一画‚花‛,比比谁画得花多。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五、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限时作业
一、听写。
二、解释下列词语。
若隐若现: 恍然大悟: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 画骆驼,看谁,大徒弟,二徒弟,而小徒弟,因此得到。故事告诉我们 很重要,想别人没想到的才能。
四、按要求写句子。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用肯定的语气把句子写下来:
五、小徒弟的高明之处就是换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想别人没想到的,才有了这匠心独运的作品。画画是这样,学习、生活也是一样,你听说过或见到过哪些‚别人没想到过‛的事情?请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画许多头
小徒弟——只画山、一、两只骆驼——画师满意
(动脑、创新)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难点
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第 1 课时(总第 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推荐阅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之七单元A 教案教学设计11-08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06-20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三维目标教案09-09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09-06
陕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全册11-0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08-12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乡下人家 教学设计09-27
2018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10-08
七年级政治下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