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资监管

2024-10-23

农村三资监管(精选12篇)

1.农村三资监管 篇一

关于农村“三资”监管工作的汇报

我们三里畈镇财政所在县财政局、县经管局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并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要求,我所以加强农村“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为着重点,为促进社会稳定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做好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目标促进完善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农村财务历来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群众集体上访,引起社会不安定的根源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组织的逐步改革,村民依法自治民主意识的增强,农村过去沿袭下来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滞后,加之财务普遍呈现出“管理混乱,程序缺乏,监管不力,问题复杂”等特点。我镇多年来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上世纪90年代,在清理整顿村级财务的基础上,先后试行了村帐站审、村帐站管、组帐村管等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促进了财务规范和帐务的连续性,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集体资金监控不力和财务透明度低等问题。2003年以来,为适应农村税费改革需要,在县经管局的具体指导下,全面推行了农村财务“双代管”,有效的解决了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一些机制性、体制性问题,促进了农村财务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农村“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整顿也为农村“三资”监管(农村“双

代管”后更名为“三资”监管)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管理着重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在农村财务“双代管”的基础上,我们财政所抓住改革契机,更进一步完善“三资”监管的管理体制,着重抓好了制度建设。先后以镇政府名义下发了《三里畈镇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实施办法》和《三里畈镇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制度》。并每年财政所农村“三资”监督管理服务中心与各村民委员会签订了《农村“三资”监督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三资”监管职责。全镇43个村全部实现了报账员现金零余额管理,资产、资源的利用和处置也顺利的进入了招投标服务中心,达到了农村“三资”监督管理的最终目的。

在《三里畈镇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们细化到职量化到人,分别制订了《现金收入管理制度》、《现金支出管理制度》和《总会计编报制度》。

一是《现金收入管理制度》:

1、总出纳与报帐员的结算,①总出纳将报帐员交来的收款收据按资金来源进行分类汇总。②记帐日期、凭证编号、凭证张数、会计分录均要填写完整、准确无误、总出纳在“出纳”、制证位置签字或盖章。③总出纳及时收取报帐员交来的进帐单(现金必须当天缴存)。④总出纳将总收入与进帐单金额核准后开具结算单,双方签字认可。⑤总出纳根据每一笔收入分别登记现金日记帐、现金分户帐及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算出余额。⑥总出

纳和报帐员相互在帐本余额上签字盖章。

2、总会计与总出纳收入结算,①总会计将总出纳交来的收入记帐凭证进行全面复核,复核无误后开具结算单,双方签字盖章,总会计还应在凭证的“稽核”位置上签字或盖章。②总会计根据记帐凭证分别登记现金分户帐和银行存款分户帐,并结出余额。③已记帐的凭证总会计应在会计主管、记帐位置上签字或盖章。④总会计和总出纳每月相互在银行存款、现金帐户余额上盖章。

二是《现金支出管理制度》:现金支出由专管人员审核后进行操作,1、总出纳与报帐员的结算①总出纳审核报帐员交来的原始凭证是否符合会计业务的“五要素”。②总出纳将原始凭证整理后交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主任复核要素并签字。③总出纳将审核签字后的原始凭证分类,编制好记帐凭证,并在出纳、制证位置签字或盖章。④将记帐凭证交总会计复核,无误后在稽核位置签字或盖章。⑤总出纳开具结算单,并与报帐员核对余额双方签字或盖章。⑥总出纳根据记帐凭证登记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结算出余额。⑦总出纳根据报账金额开出现金支票,交总会计审核后加盖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公章。

2、总会计与总出纳支出的结算①总会计将总出纳交来的记帐凭证进行复核,看金额是否正确、要素是否齐全、分录是否合理。②审核无误后开具结算单并在结算单上双方签字。③总会计根据记帐凭证分别登记记现金总帐、分户帐和银行存款帐户,结算出现金总帐和银行存款帐户余额,并且要求双方核对无误后在对方帐户余额上盖章。④总会计在记帐凭证的“记帐”、“会计主管”位置上签字或盖章。

三是《总会计编报制度》:①总会计根据已记入手工帐的记帐凭证及时录入到会计软件中。②月底打印一份各村的电子帐本归档。③将本月收付凭证装订成册。④填写会计凭证封面要素,粘贴会计凭证封面并归档。⑤将本月发生额上传上级主管机关。⑥每季度末将各村收支情况打印一份财务公开榜,交村理财小组张榜公布。⑦负责年终村干部工资打卡发放。⑧搞好收益分配,核算各村当年盈亏情况。⑨将本和累计业务上传上级主管机关。⑩写出本农村财务管理的总结报告。

三、量化职责严格监督

职责的实施监督是保障。在执行各项管理制度的全题下,财政所又与具体分管人员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有利的完善了监督机制。

我镇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实行专职坐班制。农村“三资”监管中心出纳为专职坐班报账出纳,“中心”主办由财政所会计兼任,并由分管农村财务人员对村报账进行审核。几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我镇农村资金、账务的代管得益于村、得益于民。全镇43个村和两场的45个单位全部纳入管理,部分村民小组的资金也自愿的进入财政所农村“三资”监管服务中心管理。按照制度和工作责任要求,每个周二为村报账日,村报账员很自觉的按时报账。三里畈的“三资”监管作法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和财政所的工作努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为了更进一步完善我镇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

量,优化工作结构,保障先期成果。我们建议上级领导加强指导,增派人员巩固基础或专职配备人员,因三里畈镇农村“三资”监管条件特殊,村、组管理已达60多个单位,还在不但的增加,工作量越来越大,如果不能增派人员,会计、出纳必须专职,否则会导致管理不利或工作被动的局面。

总之,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会更好的推进农村“三资”监督管理工作,为促进社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三里畈镇财政所

二0一二年七月二十日

2.农村三资监管 篇二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乡镇监管机构不健全, 人员配备不稳定

一是经管工作在乡镇一级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管理职能之一, 但乡镇经管站与乡镇合并后, 专门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人员越来越少, 机构不健全, 开展工作靠“事在人为”, 导致经管工作职能在乡镇一级得不到到强化, 工作被动、处理问题没有权威。二是乡镇农财人员编制不足, 流动性较大。多数乡镇财务管理人员都是临时调配, 多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手, 流动性较大, 工作依赖以老带新、临时辅导, 缺少专业培训, 造成工作不连续、不到位。三是监管机制不健全, 监督不力。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人员大部分配合政府包村开展中心工作, 业务上不能独立, 对所代理的村组账务工作只能抽时间去干, 造成对村组账务工作不力, 监管不到位。

(二) 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上还不到位

一是账务运转不及时。村级账务虽然已由三资委托中心代理, 但由于人员不足, 工作不固定, 大部分村组记账条据也不能及时传递, 代理会计一年只能集中记账一两次, 造成账务运转滞后, 不能执行财经记账制度。二是资金管理不规范。在账务记载上存在漏记、少记和瞒报收入, 专款不专用, 坐收坐支的现象。有的村收款不开具统一收款收据, 开支白条入账;有的报销凭证不够规范, 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极易使群众对一些财务问题产生质疑, 引起群众不满。三是有的村工程建设项目竣工后不及时决算、或者决算了因资金短缺没有付款而游离在账外, 属于固定资产的也没有登记入账, 造成项目建设管理不规范。

(三) 村级集体经济底子薄弱, 发展乏力

一是多数村集体由于园区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 使村级负担较重, 绝大部分村没有持续的发展村级经济收入来源, 不能有效的化解, 有的村违规收费, 以缓解村级费用支出, 群众意见较大。二是个别村组换届时会计人员不稳定, 债权债务交接手续不清, 造成了资金断流, 只有总数, 没有明细, 存在“家底”不清, 资产存量不实的问题。

(四) 农村集体“三资”监督不力

一是大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流于形式,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不是民选的, 不为群众说话, 看领导意图行事;有的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整体业务水平低, 对一些支出是否合理, 单据的真伪识别等把握不准, 难以发现帐务中存在的较为复杂的问题, 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乏力。二是个别村干部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民主意识淡薄, 村级财务公布的内容、形式、时间不够规范。公开内容笼统不具体, 群众只能雾里看花。

(五) “三资”网络监管平台运行效果不佳

实行村级委托代理制后, 对乡村两级的农村集体“三资” 引入网络化监管, 极大的提升了管理工作水平。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乡镇从事“三资”管理的工作人员少、业务培训不够, 在登记录入中进度慢、业务不熟悉, 致使平台信息更新慢、不完整, 质量不高。上级主管和业务部门也不能有效利用“三资” 监管平台真正实行实时监管,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致使 “三资”网络监管平台运行效果不佳。

二、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一) 理顺机构体制, 健全人员配置

一是要提升监管机构地位, 配齐人员。农村财务管理属农经部门的主要职能, 但农经部门属事业性质, 缺乏执法资格, 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局面, 影响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应提升其机构地位, 健全组织, 落实人员, 为监管工作开展提供最基础的保障。泾川县将原县农村经营管理站更名为县农村经营管理局, 升格为正科级建制, 以提高其权威性。并对乡镇农财人员做到专职专责, 定人定岗,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二是强化设施基础, 提升工作效率。县乡政府部门应多方筹集资金, 为乡镇“三资”委托代理中心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使基层“三资”管理机构达到有固定工作场所、有专职业务人员、办公设备齐全, 为实现村级“三资”管理规范化、网络化提供基础保障。三是加强培训, 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产。对从事“三资”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全面进行业务培训, 同时还应对乡村干部讲解涉农政策法规等知识等, 以提高各级干部的工作能力。

(二) 清产核资, 摸清集体家底

要使村级“三资”管理实现规范化, 首先一定得核清底子, 摸清家底。“三资”底子清理涉及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在具体工作中可先行试点, 分类处理。泾川县立足“一个试点”, 即各乡镇在清产核资开始时, 为了确保质量, 先选一个村开展试点, 取得经验后全面展开;注重“三个突出”, 即工作开局突出一个 “快”字, 工作推进中突出一个“细”字, 工作机制突出一个“实” 字;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做到“五统一、三公开”, 即坚持统一宣传培训, 统一全面调查摸底, 统一“三资”所有权界定, 统一登记台账, 统一规章制度, 坚持集体家底公开, 集体收支公开, 集体管理制度公开, 对“三资”存量结构、分布与效益情况进行了拉网式的盘查清理。通过清产核资, 对财务混乱村进行彻底清理整顿, 对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集中解决, 有效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 维护了农民的权益, 摸清了集体家底。

(三) 锁定债务, 强化债务监管

村级债务是制约村级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 应对现有形成的债务锁定基数, 避免再继续发生新的债务, 并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寻求正确的化解办法。泾川县在对全县215个村的债务债权进行了全面清理核实, 对清理核实结果以村为单位, 按照债务债权的成因, 分门别类, 造册登记, 建立了台账, 锁定了债务基数。并积极按照“找准原因、区别对待、分类处理、依靠群众、规范操作、逐步消化”的原则, 采取“清收债权、 盘活资产、核销减债、清理高息、增收节支, 争取资金”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不断化解旧债。建立了群众监督、会计监督、审计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 健全了新增债务责任追究制、村级债务动态监督制, 监控债务变动趋势, 有效遏制了村级债务增长势头, 为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四) 监督审计, 督促规范运行

农村“三资”委托代理以后, 最主要的是要保证所代理的村级账务按期运转, 规范运作。多年来, 泾川县始终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审计监督工作, 督促检查各乡 (镇) 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代理业务运行情况、 法规政策的落实情况, 监督整改存在问题, 确保其规范运行。 同时, 县委县政府还组织牵头开展全县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清查整顿工作等活动, 均有效保证了“三资”管理规范化运行, 促进全县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逐年上台阶。

(五) 整章建制, 建立长效机制

实行农村“三资”委托代理制, 要在深入实际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完善一套更为系统、完整、操作性强的农村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农财代理工作机制, 进一步修定完善农村村、组财务管理有关办法、制定完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招投标管理等规章制度, 对农村财务审批限额、票据管理、支出报帐程序、村干部工资发放、差旅费报销标准、办公费开支、临时用工补助标准和涉及“三资”方面的招投标等作出明确的规定, 健全民主理财制度, 进一步强化财务公开时限与质量, 保障群众对村级经济收支情况的知情权, 增强财务工作的透明度, 以便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 便于农民参与管理和民主监督, 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六) 强化措施, 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管

3.农村三资监管 篇三

关键词:农村“三资”监管规范化建设

一 、农村“三资”监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足。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 一些乡镇干部认为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少、债务多,无资产可管,有的认为现在财务制度全、群众监督紧,村干部无机可乘;二是认为村民自治,不宜多管。三是情况复杂,不好管理。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乡镇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

2、监管力量薄弱。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乡镇经管站(会计服务中心)的基本职能之一,但有些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乡镇经管站人员经常被抽空,常年围绕乡镇中心工作奔忙,顾不上本身的工作业务,往往是“顾此失彼”。同时一些乡镇村级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管理体系不健全,在人员、办公设施、资金投入上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工作严重滞后。

3、人事编制不足。乡镇经管站人员缺编,代理村会计存在困难,出现了财务人员“配置低”(不懂记账)。有的乡镇、村会计各自为阵,会计科目随意设置,记帐方法简单,科目与内容不符、账实不符、等现象较为普遍。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公开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监管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大大减少。

二、农村“三资”监管存在问题的对策。

1、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监管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如: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

2、精细管理“三资”增新质效。全面开展农村“三资”清理监管代理工作,乡镇对各行政村村支部书记、主任和财会人员开展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财经管理知识的培训和“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培训,力求培训出一批财务清理、招投标业务骨干和联村干部指导员、村级清理业务员。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增强法纪观念,同时把“三资”监管纳入镇村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和廉政考核内容之一。从“三资”监管代理服务机制上抓完善,建立一套“权有所限,钱有人管,事有人监”的有效管理模式。对违反制度的村干部要严肃处理,对管理民主、严格执行制度的要给予奖励。

3、加大公开,透明高效。严格按照党务、政务、村务公开的程序、形式、内容、范围等方面的要求,及时向村民公开重大决策事项、资产资源状况及收益、工程项目建设、财务收支状况,接受群众监督。

4、建立“三资”产权台账,明晰动态管理档案,是保证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有效防止资产流失的首要前提。为此,市乡镇要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每年底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理核资,对因资产出售、征地拆迁、中心村规划建设,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村集体组识“三资”民主管理机制,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级每年必须将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季度公开。

总之,应严格实行在纪检监督下的村级集体“三资”监管委托代理工作制度。通过严格执行《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不断加强农村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立健全农村会计监督体系。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等法律法规规定,对农村村级财务进行集中核算,扼制乱开支,盲目对外投资等现象,有效地解决农村“三资”管理面临的困境。 它在加强村级经济管理同时也为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层干部遵纪守法,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三资”运营监管,较大地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姜青林.当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0(5):118-119.

[2] 万一,胡文华.浅议村级财务管理方式的改进与完善[J].中国农业会计,2010(5):35-36.

[3] 王臣.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5):61.

[4] 米丽尼沙·吐尔地.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问题[J].农村科技,2010(4):72.

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政府财务室 徐友凤收 15105031597

4.农村三资监管 篇四

情 况 汇 报

我市有**个乡镇办事处,辖**个村、社区、居委会,根据**发[2010] *号文件精神,这次全部纳入了‚三资‛清理的范畴。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自**月下旬启动至**月上旬结束,历时**月时间,在整个清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省、**市文件精神,并重点在‚抓‛、‚促‛两个字上做文章,一是债权债务抓认定,促资金管理进‚笼子‛;二是资产清理抓核实,促资产有效使用;三是资源清理抓普查,促资源合理开发;四是清理程序抓透明,促村级财务公开。目前,我市已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监管代理工作,共清理账面现金余额****万元;核定债权****万元,核销呆滞债权****万元,核定债务****万元,核减债务****万元;清理固定资产****万元,核增资产****万元;清理经营性资产****万元;登记耕地、山场、水面、林地等村级可用资源****万亩,其中,耕地****万亩,水面****万亩,林地****万亩,园地****万亩,生活用地****万亩,公益性用地****万亩,四荒****万亩。

1、制定方案,成立专班

根据《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等10部委厅局<关于印发全省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发[2010] **号)等文件精神,我市于20**年**月**日召开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筹备会,市委书记**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会议下发了《**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纪检、组织、农办、审计、财政、民政、林业、土地、经管等市直部门抽调**名中层领导干部组成了三个督导组,进行全程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办,确保了工作稳步推进。

2、宣传发动,组织培训

20**年**月**日,我市召开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动员大会,参加会议有各乡镇办事处、市直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督导组全体人员,部署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并进行了动员发动。市电视台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就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工作对象和范围以及工作方法和步骤制成专题片进行专题报导,切实做

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月**日,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乡镇办事处财经所所长以及分管经管工作的副所长进行了两天业务培训,之后又组织乡镇办事处分管经管的副所长到**市**办事处参观学习。在进入全面清理前,各乡镇办事处请市督导组又对参与清理工作的乡镇办事处国家干部、村干部、村代表、党员代表、民主理财代表和财会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并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

3、强化责任,督办到位

**年乡镇机构改革后,我市**个乡镇办事处财经所在岗经管工作人员仅**人,且大多数是从行政岗位上转过来的,业务生疏,面对清理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和大工作量,少数干部存在畏难情绪,消极应付,工作严重滞后;有少数村干部怕清理和规范捅了马蜂窝,使本已紧张的干群关系雪上加霜,导致工作不积极、不配合,使清理工作一时陷于僵局。督导组发现问题后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责令各地及时纠正,并以《督查通报》的形式对工作严重滞后的乡镇在全市通报批评。同时要求各地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严格实行班子成员包片、专班包村的包保责任制,并要求纳入乡镇办事处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日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纪委监督、财经部门负责的良好工作格局,并严格按照**发[2010] **号文件的要求,确保清理质量和工作进度。如,**镇采取‚四专‛‚两包‛四联动‚的**工作法,‚四专‛,即由镇纪委、经管、财政等相关部门的**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专班,调剂专门办公室**间,配备工作专车一台,拨给专项工作经费近**万元。‚两包‛,即确定由镇党委、政府领导干部**人带队分组包片,每片一至三个村,其他国家干部根据业务量进行组合搭配,具体包村,全程负责清理工作的指导、督办和落实。‚四联动‛,即将相关的纪检、经管、财政和村等单位,明确职责分工,联动作业。镇纪委牵头协调联系,并负责全程监督;经管人员集中时间,主抓清理登记、报表填制以及建章立制工作;财政所全力配合,提供后勤保障;清理摸底和前期核查工作由村(社区)‚两委‛先行界入,支部书记亲自挂帅,‚两委‛班子成员全程参与,重点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计价和登记。整个清理工作始终接受村代表和村理财小组全程参与和监督。

4、全面清查,接受监督

根据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状况,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依照**发[2010] **号文件的要求,将彻底盘清全市农村集体‚三资‛家底,不留死角全面清查。

一是对**至**年**年的村级财务账目进行清理。首先,盘点村出纳库存;其次,核消库存呆死账;再将村级现金纳入财经所专户代管。严禁村保存大量现金,严禁公款私存。

二是对债权债务进行再核实。对村级债权债务逐年、逐笔、逐人进行清理核实登记。严禁人情减免债权,弄虚作假虚增债务。

三是清理资产。对村级所有的资产,包括原来已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如房屋、办公设施、农业机械、交通工具、设备,及原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如乡村道路、文化活动场地、农田水利设施都要认真核实登记;对上级奖励和部门及个人捐赠形成的资产要重点清理。账目中反映有的,要严格按会计账目登记台账;账目中没有的,要调查走访,查找其下落后按资产净值登记台账,做到应清尽清,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

四是全面清理资源。把耕地、林地、宅基地、自留地、公益事业用地、机动地、四荒、塘堰、水库、湖泊、渠道、茶园、果园等全部纳入资源清理范围,做到不留死角。

五是对经营性资产、资源合同清理。没有合同的,补充书面合同;标的金额未结清的,限期结清。并将合同全部录入微机,进行动态管理。

对各类清理的结果,统一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5、软件升级,微机录入

20**年,我市对农村村级财务全面实行了乡镇办事处财经所‚双代管‛,并实行了电算化。但原财务管理软件只能监管资金和资产,不能进行资源管理,为此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请**软件公司进行了软件升级,并对乡镇办事处财经所电脑操作员进行了三次培训,同时又组织乡镇办事处纪委书记和财经所分管经管的副所长到**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试点单位**县**镇财经所参观学习,确保了录入进度和质量。

6、完善制度,委托监管

为了巩固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成果,确保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迈入规范化轨道,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我市村级财务 的管理现状和上级有关文件的精神,统一制定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切实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村‘三资’监督管理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农村财务审计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二是制定了‚票据管理制度‛、‚村级收入管理制度‛、‚村级付出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流程图‛,加强集体资金的管理。

三是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评估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制度‛、‚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臵流程图‛,加强对集体资产、资源的监督管理,确保集体资产、资源不流失。

四是制定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定期公开制度‛,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接受群众的全程监督。

五是制定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职责‛,明确工作责任和任务,确保工作人员不渎职。

清理结束后,全市**个乡镇办事处财经所完善了村级‚三资‛委托监管代理手续,同时,各乡镇办事处政府行文 7

分别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中心‛。

7、百分考核,检查验收

为了确保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月上旬,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了《**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百分制考核验收办法》,《办法》对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的五个阶段性工作任务细化为五大项、二十六小项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并制定百分制量化考核标准下发到各乡镇办事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监管代理工作小组办公室,要求各地按照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逐项落实到位。**月**日,根据工作进度,市纪委行文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检查考核验收的通知》,市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乡镇办事处申请验收报告,分三个小组于**月**日至**日对全市**个乡镇办事处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监管代理工作进行百分制考核检查验收,就检查验收反馈的情况看,全市**个村(社区、居委会)除**办事处**个社区因财务账目未归口办事处财经所代管而未完成外,其余**个村(社区、居委会)已基本完成

了‚三资‛清理工作,并全部委托乡镇办事处财经所监管代理。

5.农村三资监管 篇五

XX镇位于YY区东部,地处西枝江下游,总面积00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5.5万人,外来人口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万人。2011年,XXGDP8.56亿元。工业总产值20亿元,农业总产值2.42亿元,第三产业值1.82亿元。国税收入6123万元,地税收入3456万元,财政收入1174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亿元。五年来,被省、市、区先后评为文明镇、农业大镇、教育强镇等荣誉称号。今年,我镇认真贯彻落实YY区纪委全会精神,把深化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作为发展XX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创新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周密安排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

农村“三资”主要是以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资产、土地资源为主。载止到2011年12月31日,XX镇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总额达2亿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面积7万亩,其中耕地

4.7万亩,林地1.7万亩,建设用地0.6万亩,其他集体土地1.3万亩。目前,我镇各农村资金、资产管理模式主要是村帐镇管,另外,各村民小组正以经济合作社为名义开设集体银行帐号,将来,小组帐务将全实行组账村管,该措施有效杜绝村小组长贪污、侵占、挪用公款等现象的发现。

二、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组织机构工作

根据《YY区深化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实施方案》的

1文件精神,为开展好资金、资产、资源的登记以及统计工作,我镇成立深化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担任组长,副组长由镇委副书记、农业副镇长和镇纪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立主任和副主任各一人。另外,按照YY区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制订《XX镇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间。

(二)召开动员大会

3月29日上午,我镇召开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动员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各村(居)委会、镇属各部门、镇府各线室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会上,发放宣传张单及文件300多份,组织参加会议的同志们学习领会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会后,要求各村(居)委会迅速成立本单位“三资”清理登记工作组,组长由镇驻村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各村(居)委会书记及挂职副书记担任,成员由村小组长和理财小组成员5-7人组成,具体负责清理和登记本村里的资金、资产、资源的名称、数量及使用情况。

(三)召开业务培训会

为进一步将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在全镇范围内铺开,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各村(居)“三资”清理登记组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4月17日上午,我镇召开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业务培训会,参加会议的人员有各村(居)委会分管财务与国土的村干部、驻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等约100人。会上,邀请了YY区财政局培训中心张钦青主任为我镇讲课,先后就如何填资金、资产、资源表

格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并现场解答了参会人员提出的疑问。

(四)派出指导员进村工作

农村“三资”清理登记工作主要在农村,部分村干部虽然早前参加过镇里举办的业务培训会,但他们对业务知识熟悉度掌握还不够熟练,有的分不清楚集体与国有土地性质,有的看不懂会计帐务名词,还有的理解不了表格里的填写说明,这些问题都会阻碍工作推进。为排除村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镇府派出2名对业务知识比较精通的干部,逐一进村指导“三资”清理登记工作。目前,该2名业务指导员已成功协助多个村委工作,预计在五月底,初步完成农村“三资”清理登记工作。

(五)发挥大学生村官力量

XX有大学生村官13名,分别到不同的村委会任职工作。在“三资”工作中,大学生村官受镇主要领导使命,担任其村委会“三资”清理登记工作组负责人,主要负责指导本单位“三资”工作组成员如何填写好资金、资产、资源表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一批年青有为的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三资”清理登记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XX未来熠熠生辉的“生力军”。

三、农村“三资”清理登记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三资”存量更加夯实。目前,全镇共计核实农村“三资”各类资产26543万元(其中货币资金10400万元,应收款212万元,应付帐款9473万元,固定资产4279万元,在建工程 2179万元),盘盈各类资产2351.48万元,结转各类在建工程2000万元,基本实现了账实相符。

(二)是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由于从制度上、机制上加强了“三资”管理,有效杜绝了村干部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侵占、贪污、挪用集体资金等现象的发生,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和涉及农村“三资”管理的信访举报案件都呈下降趋势,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尽管我镇农村“三资”清理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仍

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开展工作经费缺乏方面。

XX经济发展任务重,基础设施建设压力大,各方所需要投入太多,加上我镇属于经济欠发达乡镇,财政收入有限。因此,农村“三资”清理登记工作主要是在村小组里开展,而工作人员基本上由村小组长组成,小组长在村里没有固定收入,主要是靠外出打工或在家务农赚取微薄工资祢补家庭开支。为了生活,许多小组长不愿意拿太多的时间为村委会工作,更不愿意为镇府开展农村“三资”清理登记工作,这直接影响工作的时效性,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我们建议上级部门加倍重视,在经费方面进一步投入,配

备一定的专项资金,投入到农村最基层,弥补地方财力有限导致农村“三资”清理登记业务经费不足影响正常工作开展的缺陷。

中共YY区XX镇纪委

6.农村三资监管 篇六

情况汇报

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问题,我镇为了进一步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预防腐败现象发生,在全镇全面推行了农村“三资”监管代理便民服务工作。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便民服务宗旨,理清了工作思路,确定了工作重点,突出了服务特色。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宣传发动上做文章

一是召开由各村支部书记、村报帐员、村纪检监督小组成员,财经所全体人员参加的动员大会,组织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湖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等涉农法律、法规。二是广泛宣传发动,组建工作专班,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宣传上级文件、会议精神和相关政策法规,把政策、方法和要求交给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调动干部群众参与“三资”管理的积极性,使干部群众明白了村级“三资”管理的目的在于规范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解决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为“三资”规范化管理和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在便民服务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镇便民服务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了高规格的便民服务大厅,镇财经所、国土所、劳动所、民政办、计生办等五个单位进驻服务大厅办公,便民服务中心对群众的服务

工作实行“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便民服务中心严格实行三项制度:

(一)首问负责制。工作人员对办事人了解、咨询、办理的事项在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应当及时办理,对不属于首问负责人职责范围的,首问负责人应当热情接待,填写《登记表》,并收取相关资料,通知办理的有关人员,及时反馈给申请人,全程负责到底。

(二)服务承诺制。即一般事项直接办,特殊事项承诺办,上报事项负责办,重大事项联合办。

(三)办事公开制。即公开服务项目和收费依据,公开责任单位,公开申报材料,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承诺时限,公开全程代理。

二是建立村服务中心。全镇1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服务中心,设立了服务大厅。村便民服务工作规范实行六个统一,即:统一机构标识,统一服务窗口,统一便民用具、统一便民指南,统一服务承诺,统一工作职责,从而方便了广大农民群众,使群众能够当时办理的事项做到即时办,需要上级审批的事项,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代理办。

三、在规范管理上求创新

按照市统一要求,根据我镇实际,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从制度建设上入手,从机制上创新,促进“三资”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一是不断完善“三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村级集体议事制度。凡村级重大财务开支建设项目、土地使用、资产资源处置、村民福利保障等涉及到村集体和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无异议后方可实施,制定各项“三资”管理制度,规范了“三资”管理运行程序,逐步建立起民

生决策,依法管理,规范化运作的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新机制。

二是设立镇农村“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该中心由纪检、财经、国土、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扩大代理服务范围,将原来的资金代理服务拓展为资金、资产、资源代理服务,服务中心设立“三资”业务受理,财务结算查询、政策咨询等窗口,在确保“三资”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审批权、独立核算权不变前提下,坚持“资料进柜子,数据进机子,资金进笼子”,实现了“一个口子(财经口)进出,一个笼子(中心专户)统揽,一支笔(财经主任)审批,一套帐(电子帐务)管理”。

三是设立农村资产、资源招投标中心。为进一步加强村级资产资源管理,防腐堵漏,挂牌成立了镇招投标中心。该中心由镇财经所为主,镇纪检监察、社会服务办、农办、国土所、司法所等单位参与,主要负责全镇19个行政村的资产、资源的处置(包括工程发包、资金转让),实行集中交易、公开竞价。招投标中心按照“六有”标准,做到有牌子、有机构、有招投标档案、有招投标流程图、有工作人员制度、有招投标制度。

7.农村三资监管 篇七

一、崂山区农村社区“三资”基本情况

崂山区辖4个街道,139个农村社区,19.29万农村社区人口。 截至2013年12月31日,139个农村社区共有资产103.99亿元;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为29.95万亩。

(一)农村社区 “三资”管理机构设置及管理模式

1、管理机构设置

崂山区区级设有农村经营管理站, 四个街道设有经管统计审计中心和会计服务中心(站),具体负责农村社区“三资”监管工作。

2、管理模式

2003年开始,推行农村社区财务 “委托代理记账”制,社区将财务委托街道会计服务中心(站)代为管理。 街道会计服务中心(站)明确专人负责社区的原始单据审核、 凭证编制、 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社区会计负责财务报账。 目前,崂山区139个农村社区共有134个社区实行委托代理记账。

(二)农村社区会计人员年龄结构、文化水平情况

崂山区139个农村社区分别设报账会计1名, 据2012年调查数据,45岁以上的有72人,占51.8%(50岁以上的占34.53%);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61人, 占43.88%; 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有18人,占12.95%。

(三)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2005年开始,进行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7家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和21家股份经济合作社。

二、崂山区农村社区“三资”监管现状

(一)农村社区 “三资”监管主要成效

1、实行“五榜”公开,形成监督民主化

自2005年开始,全面建立了规范的农村财务公开运行机制,要求社区对财务事项和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公开, 实行 “五榜公开”:“一榜公开亮家底、二榜公开早打算、三榜公开看绩效、四榜公开清专款、五榜公开算收益”。 且要做到“五个统一”,既: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程序、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载体和统一建档备案。 逐步解决了农村财务公开内容不规范、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老百姓想看、愿意看的内容公开不了等情况,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开展社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现监管专业化

一是农村社区财务日常审计常抓不懈。 年初制定农村社区财务日常审计工作计划,明确审计工作重点,严格审计工作程序,分组分批开展审计。 审计结束后公开审计结果,督查落实审计整改,确保审计工作的效果落到是实处。 二是适时开展专项审计。 在社区“两委”换届之前, 及时开展农村社区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为社区换届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实行居务监督委员会制度,推行监管独立化

2012年,各社区成立了独立于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专门监督机构———“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主要负责监督社区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监督居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等制度落实情况,监督社区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等,同时赋予其知情权、质询权、审核权、建议权。 社区居务监督委员会成为老百姓的第三只眼”,帮助老百姓“看住”社区干部,让监督程序更规范、监督权力更明确、力度更大。

4、实现农村社区“三资”网络监管,促进监管科学化

2013年,利用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系统对原多个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社区日常账务处理、“三资”代管、经济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动态监管,做到实时监控农村社区“三资”变动等情况。 新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农村社区“三资”监管的效率和质量,提升了农村社区“三资”监管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二)当前农村社区 “三资”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社区委托代理记账存在“重代轻管”的问题

“委托代理记账” 制的实行让社区会计转变了成了报账员的角色, 由此造成部分社区会计对财务工作不够上心、用心;部分社区干部也忽略了不论是否委托街道代理记账,社区都是会计核算的主体,并应对所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负责。 如此,代理记账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作用,反而成了社区不重视财务管理,甚至推脱责任的借口。

2、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行效果不明显

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农村社区居民增收拓宽了渠道,但是改革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运行效果并不明显。 一是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积极认可,影响了其经济职能的发挥;二是农村社区的行政管理体制、 基层组织架构等配套改革没有完全融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政企不分导致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发展与社区公共事业的发展很难较好兼顾,造成股份经济合作社工作效率低下。

3、农村社区审计独立性不足

保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是审计工作开展的一项基本要求。 但是,根据崂山区农村社区“三资”管理机构的设置,区经营管理站和街道经管统计审计中心既有“三资”管理职能,又有审计社区账务和资金等的职能,形成了“自管自审”局面,造成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客观性。

4、社区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较低

一是农村社区会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 一些刚刚熟习业务的新会计,随着社区干部换届而被替换;二是会计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 由于农村社区会计人员工作年龄没有限制,年龄大者不愿意退下来,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也就缺少机会。

三、加强农村社区“三资”监管的主要对策

(一)全面推行农村社区财务 “审接制”,实施财务审核关口前移

农村社区财务“审接制”,是指由街道会计记账人员与社区会计、居委监督委员会成员、“两委”成员一起进行现场审核、现场理财、现场接账。 “审接制”将财务审核关口前移,有利于社区民主理财作用的发挥, 有利于引起社区对财务工作的重视,有利于社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 崂山区134个委托代理记账社区中有108个社区已实施 “审接制”,下一步应全面推开。

(二)推进 “公司制”改革模式,引导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向 “公司制” 转变

公司制企业与股份经济合作社相比,在管理模式的规范性、经济业务开展的灵活性、 市场活动中的被认可度以及企业的发展空间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因此,“公司制”改革应该成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流模式。 应按照“成熟一个,转型一个;成熟一个,改革一个” 的原则,指导条件成熟的社区进行“公司制”改革,逐步引导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向“公司制”转变,积极探索农村社区“三资”管理的新模式。

(三)将审计职能从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中剥离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额度、业务规模等逐渐扩大,审计成了农村社区“三资”监管中的一项重要手段。 因此,应塑造农村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为审计工作发挥其应有的监管作用提供保障。 区一级应将农村审计职能纳入审计部门; 街道一级则应单独设立农村社区审计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的农村社区及所属公司财务、工程招投标、资产采购等的全面审计工作。

(四)稳定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

会计人员是农村财务的具体操作者,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质量。 因此,一是要严格把好社区会计人员任职关。 农村会计队伍应保持相对稳定且持证上岗,会计人员不得随意撤换,会计人员变动必须按相关规定办理;二是实行职称聘任制度,提高会计人员待遇,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为农村会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形势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需要。

参考文献

[1]邹素玲.浅谈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2]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委员会.建立农村“三资”管理新机制的有益探索[J].中国农业会计,2009

8.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浅谈 篇八

关键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经验;做法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22-1

1 部分地区的有效经验和做法

1.1 提高认识,托清底数,夯实农村“三资”管理监督基础

农村 “三资”管理问题历来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也是引发群众集体访、越级访,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根源之一。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部分地区理清了加强“三资”管理监督的基本思路,逐步制定出在全镇农村财务委托代理的基础上,再实施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和村级集中采购,变原来资金使用后监管为对“三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监管。

1.2 严格程序,规范操作,扎实做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工作

1.2.1 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工作 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经营、处置,房屋、道路等工程建设项目,一律实行招投标。实施招投标的项目,先在村里履行民主程序,其经营方式、经营目标,必须先经过村两委会议讨论研究,再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通过,形成具有参会人员签字的书面会议纪要,村委写出招投标委托申请书;“三资”中心接受委托后,根据招标项目的不同,和村两委一起,研究确定合适的招标方式,主要是采取公开招标,特殊情况下,可以运用邀请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的招标方式;然后由“三资”中心制作招投标文件,在镇、村公开栏及镇政府网站上发布招投标公告,审核并确立投标人、确定开标日期;开标当天,在镇纪委的全程监督下,除竞标人之外的所有相关人员将通讯工具交服务中心统一保管,然后由评审委员会现场确定合理的标底范围,并立即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民主理财小组有关人员和投标人参加的投标大会。投标方式按项目的不同确定,建设工程类的承包实行暗标明投,资产资源的出租、发包、转让等,实行明标明投或明标暗投。根据投标标书,当场开标,确定中标人;向中标人发中标通知书并在镇公开栏和网站上进行中标公示;在镇纪委、“三资”中心的监督下,村集体与中标人订立合同协议;根据合同协议规定,由“三资”中心开具结算通知单,业主村持通知单,到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进行资金收付或结算。对工程建设项目,工程峻工,须经村、有关部门、“三资”中心对工程质量现场验收后进行工程资金结算。招投标工作的开展,切实降低了投资成本,提高了效益,也消除了村干部之间、干群之间的猜疑,还了干部清白,给了群众明白。

1.2.2 村级集中采购工作 凡村内采购项目,规定一个指定金额,例如:300元或500元,在指定金额以下的,按照优质低价、就近定点的原则,由各村自行采购,报“三资”中心备案;在指定金额以上的,实行集中采购。集中采购分三步进行:村级申报;中心审查;组织运行。采购工作完成,村验收合格后,镇“三资”中心开具报账通知单,村及供货单位共同持报账通知单到镇财务委托代理中心进行资金结算。通过集中采购,积累了较多的业主信息,不但可以货比三家,还能批量优惠,既可节约资金,也能实现采购的公开透明。

2 确保农村“三资”管理健康运行的相关建议

2.1 加强农村“三资”规范化管理

针对“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狠抓制度落实,积极推进规范化管理。一是落实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制度。全面查清村集体的所有“三资”状况,实事求是地界定所有权,在此基础上,开展产权登记工作;二是落实民主决策制度。涉及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的重大事项,规定必须履行民主程序,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通过做出决定,并将民主决策会议纪要作为招投标时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评估制度。村集体资产产权发生转移变更时,必须经经管部门和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依据市场原则合理确定价格;四是落实年检制度。经管站每年一次对村集体的“三资”增减变化和保值增值状况进行检查,实行年检备案,跟踪记录村集体“三资”变化情况,做到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登记定期化、经常化。

2.2 健全完善农村“三资”监督机制

一是强化民主监督。落实村务全方位公开制度,实行村级财务按月公开、招投标和集中采购随时公开。加强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签字手续,严防代签冒签行为;二是强化审核监督。服务中心按照相关规定,对财务票据及招投标、采购事项的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监督,镇纪委全程参与招投标和集中采购,对不符合规定的不予办理,每年一次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对村主要干部进行任期和离任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进行专项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开;三是强化纪检监督。镇纪委按照职责分工,除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和村级集中采购进行全程监督外,还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财务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种贪污、挪用、挥霍浪费等违纪违法行为,保障“三资”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四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定了《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监督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严肃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工作纪律,对违规违纪行为,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办法》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9.三资清查和监管代理工作总结 篇九

我市 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素有‚鱼米之乡‛和‚水乡园林‛的美称。全市辖15个镇(处),350个村(居),2663个村民小组,农户数130804户,农业人口524134人,总面积702139亩,其中:耕地面积682719亩。

根据全省相关会议要求和鄂纪发【2010】8号文件精神,我市自2010年5月20日起,全面展开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及监管代理工作。经过历时5个月的扎实工作,以‚两个中心‛(监管代理中心和招投标中心)为载体的农村‚三资‛管理平台全面建成,达到了预期目的,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层层组建专班。为了切实加强对‚三资‛清查工作的领导,市里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魏友元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镇处按照市里的领导格局组建了相应的工作专班。二是制定工作方案。4月8日,全省党风工作会议后,市纪委根据会议安排和鄂纪发【2010】8号文件精神,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经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讨论制定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和监管代理工作的具体方案。三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4月20日,由市纪委党风室主任李文风同志带队,组织市经管局、林业局、1

镇处经管站负责人共20人,赴宜都市枝城镇参观学习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工作成功经验。5月20日,我市召开了由镇(处、场)分管财经、经管站长参加的‚潜江市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和监管代理工作动员大会‛。会上印发了《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清查和监管代理工作方案》,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魏友元同志对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和监管代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会后,各镇(处、区)相继召开会议安排了此项工作,并根据潜纪发【2010】4号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和监管代理工作全面展开。

二、把握关键环节,确保工作不走过场。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是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为了确保‚三资‛清理工作不走过场。我市主要把握了四个关键环节:一是全面清理。由镇(处、区)经管站组织各村清理小组成员对各村集体资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债权、债务、现金、银行存款等以会计账为依据,账内账外相结合,全面进行清理。二是核查登记。各村清理小组将清理出的各类事项,按照全市统一制定的表格逐笔逐项的进行登记,特别是对有疑问的资源,各清理小组到实地勘察后予以登记,以确保登记事项的不重、不漏、不虚。在清理过程中全市共处理出纳库存的历史遗留条据535.01万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8起,挽回集体经济损失93万元。三是张榜公示。2

在清理登记的基础上,各村都召开了由监督小组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参加的核实小组会议,对清理登记的‚三资‛逐笔逐项的进行核实,确保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各村‚三资‛核实小组组长负责将核实后的清理登记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广大村民的咨询和反映。四是尊重民意。公示后,各村均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首先对全村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资源、债权、债务、现金、银行存款等现状及对已报废、损坏的资产、无法归还的债权、已完工的在建工程、无法收回债务等情况逐笔逐项进行通报,并进行表决,按照村民代表的意见对有关的‚三资‛情况进行处理,确保集体资产不流失。其次是表决通过了将村集体‚三资‛的清理结果委托镇(处、区)‚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代管。全市14个镇(处、区)清查核实登记工作从8月开始,共实核集体资产总额57929万元;资金存量5594.78万元;其中:现金410万元;银行存款5184.78万元;清理核实集体固定资产净值52334.22万元,(其中:在建工程1169.1万元;其他资产1015万元)在原账面资产总额18508万元的基础上增加集体固定资产净值33826.22万元;核实集体资源总面积679150亩。减去已发经营权证的654495亩,集体四荒、林地、工商用地、水面等24655亩。为下一步监管代理服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搭建管理平台,确保工作规范运作。按照全省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和监管代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搭建管理平3

台,规范管理机制。一是办好试点抓示范。全省在黄梅召开会议后,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到黄梅县进行了参观学习,将周矶办事处、高石碑镇作为‚三资‛管理平台建设的示范点,派业务专班进驻周矶办事处、高石碑镇进行业务指导,帮助两个镇处高标准建起了‚三资‚管理平台。二是加强督办促平衡。8月11日,市委在高石碑镇组织召开了全市农村集体‚三资‛清查和监管代理工作现场督办会,与会人员参观和学习了周矶办事处、高石碑镇‚三资‛清查资料汇编、资产资源台账的设置、‚三资‛监管代理的管理制度、章程、操作程序以及组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标投标中心的操作程序。市委副书记张宗光同志在会上就‚三资‛清查后如何加强集体‚三资‛管理,充分发挥‚三资‛造血功能作了重要讲话,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魏友元同志就下段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三是统一标准上硬件。现场会议后,全市15个镇(处、区)按照现场会要求,相继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资产资源招标投标中心,并将各项管理制度、操作程序及流程图高规格的打印上墙,同时各地政府出资为‚两个中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和资产资源招标投标两个中心)落实了40㎡以上的服务厅和招投标室、添置了电子信息屏、电脑、打印机及相应的办公设施。四是规范程序严管理。为进一步明确责任,各地在完成清产核资后,与镇(处、区)监管代理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协议书,并及时办理了移 4

交。实行‚台帐+附件‛管理模式,即建立‚三资‛代理台帐,全面反映资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及营运状况,附上资产处置情况附件和有关会议记录、评估、招投标、合同等附件,并输入电脑,全面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对‚三资‛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发生的业务随时调整‚三资‛台帐数据,做到帐款、账物、账账、账据、账表五相符。五是规范招投标程序,建立长效机制。对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和工程建设项目、集体采购,按照市制定的相关办法,一律实行招投标制度,并由镇(处、区)纪委、监管代理中心和村民理财小组监督实施,确保交易公平、公正、公开,促使集体资产资源效益最大化。

四、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工作发挥作用。全市‚三资‛清查工作结束后,所有工作转入立账建制阶段,为了更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依照《潜江市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潜办发【2009】111号)文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潜江市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潜江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管理办法》和《潜江市农村集体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并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市经管局三家联合下文(潜纪发[2011]10、11、12号)文件。为了确保监管代理工作发挥作用,各地还相继成立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标投标中心‛。实行‚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一是统一交易平台;二是统一村级集体招标主体,村民委员会负责对村级资产资源处置超过1000元以上、工程建设超过20000元以上、生产生活设施采购超过3000元以上、资

产资源参股股份总额在5000元以上的项目提出招标投标申请,并履行民主决策审批手续,参与实施招投投标活动;三是统一招标投标程序;四是统一招标文书格式;五是统一招标文书格式。通过‚五个统一‛管理,确保村级资产资源处置阳光操作,实现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把我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推向了另一个高层次。

为进一步加强管理,今年8月23日我局再次组织部分经管站长到松滋市经管局参观学习。从规范化管理和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招标投标上下功夫。自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招标投标中心成立以来共为集体经济组织招投标74件,标底总额756.1万元,中标总额1014.1万元,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58万元。其中资产处置24综,标底额175.4万元;中标额271万元,增收96万元。资源处置32综;面积6767.23亩。标底额244万元;中标额398.4万元,增收154.4万元。集体工程招标18综,标底额337万元;中标额329万元,节省资金7.6万元。有效的将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和农村账务管理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逐步规范有序,监管水平不断提升,按照省局要求,全市电脑软件于2011年10底更新为同步远方的新软件,逐步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代理的电算化、网络化和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实现了招标投标制,一些闲置资产资源得到盘活,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对集

体资产、资源的处置、工程项目、集体采购的招标规范化管理,使其效益发挥最大化。为发展壮大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动力。

五、存在的问题和下段工作。

1、村级资金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座收座支,大额现金使用与请款难按制度执行;村级资源不能收回管理;对资产、资源的价值评估和工程项目的预算等专业知识缺乏;对村不出资和自行购建的工程项目难管到位;资产资源登记不够精确;工程项目及招投标操作流程不够规范严谨。

2、办公场所缺乏独立性,‚三资‛监管代理工作经费不足,岗位不足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3、‚三资‛监管平台和网络建设以及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还没有达不到规范化要求。

目前我市农村集体‚三资‛工作正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有待完善的方面。一是新成立的泰丰办事处和广华办事处移民村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平台建设有待加强;二是个别地方‚三资‛清查还不够彻底;三是资产、资源造血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作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今后工作中要努力解决的事情。

10.农村三资管理情况 篇十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一直是农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环节。去年以来,博湖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监察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若干问题的意见》,把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作为重要抓手,坚持公开、民主、规范的原则,全面打造村级“阳光”财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方案》、《关于规范村集体资产承包经营的通知》、《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资产评估制度、公开招标制度、财务年检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农村“三资”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实行委托代理制度。从1997年起,在全县6个乡镇26个行政村实行“村账乡管村用”,由各乡镇农经站统一代理各村账务,做到“四统一”,一是统一银行账户。在农村信用社设立“村集体专户”,各村的自有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资产处置和资源开发变现收入等,全部纳入“村集体专户”,由乡镇农经站以村为单位分户记账核算;二是统一审核把关。村级日常开支实行即支即报,重大项目开支,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报乡镇政府同意后,由乡镇农经站办理拨款手续。三是统一代理记账。各村取消会计和出纳岗位,改设一名报账员,负责向乡镇农经站报账。每张入账票据须经过村组织负责人审批,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然后经过代理会计复核和乡镇农经站站长审验后方可入账。

三、村级财务集中清理整顿。

年初,县农经局财务审计人员对塔温觉肯乡的6个村和查干诺尔乡的1个村进行了财务审计,审计金额达65万元。对6个村2003年以前的帐务进行了整理。

四、完善财务审计制度。一是实行季度听审制度。乡镇纪委每季度召开一次村纪检委员会议,听取上该村一季度“三资”管理情况,发现有问题的村或个人及时进行教育,对查证属实违纪的坚决查处。二是实行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在村“两委”班子换届前,对村干部在任期间财务制度执行情况、集体资产和资源的管理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向群众公开。三是实行农村集体财务“三年轮审”制度。每年由县农经局确定部分村进行常规审计,每三年对全县村级财务审计一遍。四是实行项目竣工审计。5万元以上的村级新建项目,必须经县审计部门审计后,方可进行竣工决算。

11.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浅见 篇十一

关键词 “三资”管理;农村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7-0-02

农村“三资”包括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管理关乎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抓好农村“三资”管理,是基于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践行,有利于改善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有利于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

1 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

近年,农村“三资”管理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在各基层乡镇扎实开展,2014年8月下旬,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省、市、县三级有关部门领导对该项工作进行了检查,肯定了工作效果,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努力的方向。据调查,目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矛盾有因国家、厂矿企业等建设征地而引起农户与农户、农户与集体之间的纷争;因承包耕地和非家庭承包的其他土地资源而发生的纠纷;村民因土地流转而导致的纠纷;个别人不履行合法手续,票据不规范,挪用集体资金,无偿使用集体资源,财务公开不及时不细致等,因此,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创新管理机制也愈发重要。

2 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健全的管理台账

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不完善,不规范,具体表现在村级资源性资产的分布、类别、四址、地力等级等记载不规范,不全面,导致农村“三资”管理基数不清,引发后期管理上的麻烦。

2.2 农村财务不透明

农村财务现存的普遍问题是因缺乏民主监督机制,导致财务管理不全面,财务不透明。有的村集体的大额资金支出没有相关的会议记录或者公开说明,少数人独断专行;有的村集体非生产性支出多、挪动村集体资金办私事、用公款请送单位或部门领导、乱支滥补;有些村集体村主要领导不带头执行财经制度,坐收坐支多。此外,由于财务明细不公开,有的村民没有认识到村财务明细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民主意识薄弱,加上村财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内容等方面的不规范,使得村民缺乏獲取信息的渠道,导致村民对本村的额财务状况一知半解,没办法对村财务支出进行监督。

2.3 集体资金管理缺位,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资金管理不规范,使得村干部在向村民收取的各种款项出据手续不及时,存在某些村干部私吞公款、坐支现金现象,给农村集体资金安全带来不少的安全隐患。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如村集体资产经营收益,被某些人员私自保管,长期不登记入账;村集体资产收益用其他费用冲抵承包款、租金等;或者资产的收益使用没有详尽的使用规划,存在超前消费现象,村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2.4 合同管理不规范

合同管理不规范,使得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主要表现在签订的合同不规范,合同要素不齐全、条款不明晰,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对签订的合同后期不按照要求履行权利和义务,合同的变更随意性较大,等等。某些村干部违规发包,暗箱操作,不按照民主程序,甚至在对集体资产处置时,擅自变更集体决定,违规发包集体资源,私自延长合同的承包期。

3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的原因

3.1 管理工作不到位

农村“三资”管理是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重要管理职能。这项工作具体到乡镇就是财政所和农经站承担实施任务。但由于上级各项目标考核任务重,中心工作多,耗费人力、物力多等原因,出现专业人员外调频繁,使得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人力、物力、财力相对缺乏,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工作,监督力量严重不足。

3.2 监督不力

第一,群众监督的乏力。由于农村政务宣传工作不到位,广大村民集体观念、民主意识观念薄弱,或部分村民忙于生计,没有闲余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村集体工作的监督管理,使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多流于形式。第二,村干部内部监督不力,没有明确地监督机制。村理财监督审计公章被少数村支部书记保管,村民理财监督名存实亡,无法对“三资”进行强有力的监督。第三,农村财政人员的业务培训不足,导致财务人员对业务技术水平、财经法律法规不熟悉;对基层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廉洁自律教育工作不到位,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思想上的懈怠,最终出现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不规范。第四,“三资”管理没有纳入县、乡两级政府的目标考核,出现人力、物力和管理脱节。

4 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4.1 严格考核机制

把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县、乡两级目标考核。加强领导组织建设,明确县、乡、村各级的工作职责、任务、考核指标、奖惩措施。强化宣传,层层签订责任状,营造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浓厚氛围,推动农村“三资”管理健康持续发展。

4.2 建立村务公开制度,实现“阳光”政务

村集体每年必须将“一事一议”工程建设、债权债务、民生工程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纳入村务公开范畴,把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详细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要在村的宣传公告栏公告,公开的内容和格式要严格参照村务公开项目的相关要求,且村务公开的信息保存时间至少60 d,以方便村民查询、监督。

4.3 建立严格的民主管理、审计监督制度

一是成立村务、财务监督小组,建立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推行农村“三资”民主监督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的农村“三资”审计制度及监督渠道,乡、镇政府组织要进行定期审计、专项审计并及时公布审计结果。做到乡镇牵头,村民代表参与,上下联动,注重效果。

4.4 严格执行农村“三资”监管制度

由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对村级资产资源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各村台账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服务中心各一份,每年组织一次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4.5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建设

县、区主管部门加大对乡镇、村“三资”管理服务工作人员教育培训力度,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组织“三资”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思想教育,不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水平和良好的政治素养,确保其切实为民办实事、做好事,最终达到依法依规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目的。

4.6 建立健全强农村“三资”管理监督体系

严格健全监督体系,严肃纪律,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乡镇以纪委为龙头,以“三资”管理中心为依托,严格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处以权谋私、挪用、侵吞、私分涉农的各项补贴的行为及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处置、管理过程中各种违纪行为。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教育农村基层干部要自觉遵纪守法,洁身自好,清政廉明,切实做好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树立村干部的廉洁形象和工作威信,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5 结语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关键在于机制,目的在于维护农民的利益。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促进农村和谐,推动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抓紧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不仅是助推经济良性发展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党第二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现,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12.农村三资监管 篇十二

当前我国农村“三资”监管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 形成了健全的工作结构, 并比较重视培训指导, 在工作流程方面也日趋规范化, 通过财经制度的完善来推动集体“三资”管理中心建设, 我国农村“三资”监管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以惠安县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为例, 该县建立了多个会计委托代理记账服务中心、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村级工程招投标服务中心, 专门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的清查、登记、录入、管理, 统一协调 “三资”监管各项工作。在组织领导方面, 惠安县政府从2002 年开始将村集体账交由乡镇集中代理记账, 在2007 年建立了村集体财务集中记账月报制度, 并在2009 年开始实施严格的村集体财务网络监管制度;在领导机构方面则专门成立了县级监管部门, 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农村“三资”监管体系。 在培训指导方面, 规定各个记账中心人员以及村级报账员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 不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并定期开展专题培训, 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农村“三资”管理的具体方法, 加快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重视各个记账中心的检查督促, 指派专业人员深入乡镇村“三资”管理一线, 严惩各类违规违法管理行为, 全面推进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工作程序方面, 为“三资”管理工作建立了严格的规范机制, 不断完善村级资金管理制度, 加快财务网络监管平台的建立, 规范村级财务收支审批程序, 所有原始凭证必须注明具体用途, 经过村民理财小组等认真审批后方可交由乡镇记账中心进行账务处理; 重视各类工程建设的规范化, 村集体工程的立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所需资金以及相关设备费用必须由村民代表会表决通过, 并由乡镇记账中心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展招标活动。在财经制度方面, 形成了严格的月度报表报送制度, 在各个记账中心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并由县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制定出台《 惠安县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从制度角度约束“三资”管理中的财务活动。

二、农村集体 “三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在村乡镇会计代理记账服务、财务收支审批管理、资产资金资源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 一) 村乡镇会计代理记账服务中心管理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很多县市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农村“三资”监管机制, 并在辖区内建立了相应的村乡镇会计代理记账服务中心, 但是记账中心管理水平以及人员编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村乡镇会计代理记账服务中心管理混乱, 任务分配不明确, 既要承担各类记账业务, 又需要负责村集体经济审计任务, 工作任务繁重, 人员编制明显不足, 但是记账员的工资水平普遍不高。 另外, 记账服务中心存在重业务轻监管的问题, 以账记账, 难以真正发挥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作用。

(二) 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财务收支审批管理的不规范, 各级监管人员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职能转移后的沟通机制缺失, 被核算村集体负责人对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存在抵触情绪, 导致代理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相关票据的真实性也无法进行核实。 另外, 在职能转移后, 记账中心的账目往往按每村一套账务做账, 这也使得业务量显著增加, 收支报账等内容未审核就进行填写, 集体资产财务报告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

( 三) 资产、 资金、 资源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作为农村集体 “三资” 监管的主要对象,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力度明显不足。 一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混乱, 集体建设用地的去向、用途、收益、年限等事项未按正常程序公开, 土地流转过程缺乏应有的监管;二是资源、资产的产权界定缺乏详细的规定, 各个单位建设用地无法办理过户手续, “四荒地”被改造耕种后无法明确纳入承包合同中。 三是村报账员常出现报账不及时的问题, 严重影响乡镇会计记账中心的财务工作进度。 四是某些违反规定的支出屡禁不止, 导致虚假账目, 有不少地方出现了村班子成员集体贪污等现象。

三、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结出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村级“三资”集体管理工作力量薄弱, 当前我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由镇农财服务中心代管, 但是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较少, 且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各级经营机构职能逐渐弱化, 从事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年龄老化、青黄不接, 这也是影响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管不力, 群众监管乏力, 民主管理意识单薄, 农民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 集体资产监管流于形式;村组织内部监督不力, 导致集体“三资”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资产非法挪用等行为屡见不鲜;村镇财务队伍不稳定, 基层财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 记账中心缺乏综合管理, 导致集体“三资”管理水平停滞不前, 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

四、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对策与建议

通过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从重视组织领导、创新管理方式、加强网络化监管、建立民主决策程序等四个方面, 提出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一) 高度重视,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应提高对农村“三资”监管的重视程度, 加强组织领导。 乡镇政府需要抓好农村“三资”监管的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和服务指导, 不断提升报账员、记账员的专业素质, 开展严格的资格审查, 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乡镇党委、政府应切实提高组织领导水平, 建设专业化“三资”监管队伍, 提升管理人员待遇, 并为监管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进一步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组织领导。

(二) 深入改革, 创新管理方式

乡镇政府应加快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改革,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重视土地资产、资源的动态监管, 依据集体资产管理制度, 及时处理闲置资产。扩大监管范围, 消除管理盲点, 将村小组“三资”全部纳入委托代理服务范围内, 对债务进行控制与化解。 按股分配农村土地等集体资产, 严禁侵占、哄抢、私分、破坏等不法行为。 村干部应加强任期内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监督, 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

(三) 创新技术, 推动网络化监管

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潮流, 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网络服务平台, 推动网络化监管。 将各村账务、资产情况、资源状况、合同管理情况、项目招标进程、物资采购等内容录入信息平台, 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动态管理。 县、乡镇两级政府应借助网络服务平台加强对村集体“三资”管理情况的抽查监管, 及时发现“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从而实现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目的。

(四) 扩大宣传, 建立民主决策程序

乡镇政府应扩大宣传, 使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重要性, 积极配合并参与到“三资”管理中。通过有线电视、互联网、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宣传, 鼓励村民对本村集体财务账目提出质疑, 并可要求相关负责人对财务问题做出解释。 将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大额固定资产购置与处置等列入村级重大事项, 建立民主决策程序, 强化权力约束, 重视程序监督, 不断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

五、结语

当前我国农村“三资”监管在村乡镇会计代理记账服务、财务收支审批管理、资产资金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管理力量薄弱、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要解决这些问题, 需要从重视组织领导、创新管理方式、加强网络化监管、建立民主决策程序入手, 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彬.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层管理, 2015 (04) .

上一篇:团队管理的心得体会下一篇:技能竞赛C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