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2024-10-19

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精选8篇)

1.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篇一

大学校园安全问题

大学校园是一个人群集聚的场所,其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校园安全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大学生的安全和权益,确保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校园安全的现状分析

(一)从目前大学校园运行发展的状况来看,大学校园安全有如下良性管理模式: 1.领导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防范意识增强 由于大学迅猛发展,各类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并引起社会关注,校领导对校园安全总体来说都高度重视,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与防范意识。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设有专门安全保卫机构的领导机制。这对校园安全体制的维护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的防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部门积极配合,安全管理手段不断优化大学校园安全问题不只是单个行为体问题,还是各种行为体互动的综合体。大学的各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的安全环节链,必须保持每一环节的良性健康发展,否则若其中的某一环节发生故障,将会对其整体的安全造成极大影响,从而影响了安全系统的整体效应。现今,大学中如保卫、后勤、学生工作等机构和各教学单位,都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安全互动合力。同时,随着大学安全管理设施的逐步配套完善,安全管理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强化了人防、技防对校园安全的管理。3.学生素质的提高,减少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广大学生在校园里不仅学到了各类专业知识,同时还进行法律和道德、心理等方面的教育。这些丰富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目前高校安全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目前大学校园安全虽得到高度重视并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但仍有不少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安全问题需要长期关注和不懈努力。1.校园治安 校园治安问题可区分为校园内自身引发和校园外部力量进入导致两种类型。就校园内而言,校园大学生是来自于不同地区并带有不同生活习惯与成长个性的青年,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矛盾与差异,若相互之间不能及时调和,就可能引起冲突直至升级为暴力。个别学生素质不高,物品失窃现象也会时有发生。就外力因素而言,由于大学的扩大与发展,学生人数的增多,学校也成了不法分子凯觎的对象,如校外人员入内盗窃、行凶抢劫以及诈骗等刑事案件亦时有发生。在这些问题中关键的有:.① 盗窃问题 由于校园的开放,不法分子把作案目标投向大学,不断进入大学作案。大学在安全防范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较差,离开办公室和宿舍不随手锁门,将贵重物品随意放置在公共场所,财务部门违反现金管理规定,等等,这些都给不法分子作案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无法提供破案信息,致使案件侦破困难,不法分子长期逍遥法外2.火灾事故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火灾是威胁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我国2000余所全日制大学中,从未发生过火灾的寥寥无几。有的学校整座教学楼、试验楼、大会堂被烧毁,严重影响了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烧死学生。虽然我校没有发生过大的火灾,但是特别是在个别学生宿舍,由于使用电、火等不慎而造成的小火灾也有发生过。3.交通安全事故 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各高校的校内交通处在一个堪忧的状态,人与车或车与车之间各种级别的摩擦常有发生。一到上下课或上下班的高峰期,人来如梭,车往如梭,学生低头走路嬉戏打闹不看车,司机谈天说笑不看人,因此

难免发生些意外。

二、保障高校安全的对策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分工负责,齐抓共管 要始终坚持把高校安全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切实抓好。要继续加强各项安全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涉及校园管理、公寓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实验室及危险品安全管理、学生管理、大型活动管理、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全面、系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努力实现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的组织体系,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职能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履行好职责。学生管理、教学、后勤等各部门按照各自的分工各负其责,辅导员队伍、物业管理队伍直接面对学生做好服务和管理工作。真正使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安全管理死角。不论发生什么安全问题,都有人问,有人管,而且要及时管,及时解决。进而形成高校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2.加强安全及普法宣传,使人人树立安全意识 使高校人人树立安全意识,是保障高校安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如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开设安全讲座、播放交通安全、消防安全警示影片、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等。要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认真学习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注意学习一些国家有关的法律知识和日常生活安全急救措施,并学会运用它们来帮助别人和保护自己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不仅可以确实保护自身的安全,还可以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救助他人。还要组织师生员工进行防火安全、应急疏散、火场逃生自救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方面的演练。3.加大投入,落实必要的物防、技防措施 保障高校安全,要有一定的投入。所谓花钱买平安,是必要的。在现阶段,一些传统的安全措施,如高校围墙、公寓低层的防护窗等仍是必要的。道路交通中的标志、减速装置,消防设施和器材等的投入也是必要的。校内各建筑设施务必消防达标,并经验收合格。要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实验室安全。还要逐步加大如监控等的技防投入。这些都是保障高校安全的物质基础。4.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从高校现实情况看,所发生的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甚至一些高校发生的恶性案件,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心理疾病有关。因此,要十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尤其对通过测试已经了解到的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群,要给予特别关注。要通过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分析心理障碍存在的根源,适时做好心理调试,以走出心理误区,减轻心灵的重负。要帮助学生“减压”并消除心理挫折,真正达到心态的和谐。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并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给予积极健康的引导,注重培养与学生的亲和力,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观,使校园形成一种荣辱与共、健康向上的奋进精神和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亲和氛围,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与冲突。

三、结论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既是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安全保证措施,也是为国家培养较高安全素质人才的战略行动。因此,高校应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注健康、关注安全、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价值观,并能够达到由关爱自己到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全人类的境界。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和谐发展得到了保障,高校才能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

2.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篇二

一、校园安全问题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 校园内人员的特殊性

经常出入大学校园的人员主要由老师和学生组成, 老师包括行政人员、教授、专家等等, 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正在为国家或地方的教育、科研和经济等方面贡献力量。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有的学校还有博士生, 他们担负着国家未来发展和建设的重任, 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人员组成了大学校园的主体, 使得校园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因为校园一旦发生安全问题, 其损失将是极为惨重和无法弥补的。例如:某高校校门口发生的一次交通事故, 造成参加驾校培训的大学生一死一伤的悲剧, 给学校和学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 所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二) 校园安全问题的发生具有群体性、冲动性和不确定性

1. 政治方面。

大学人员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特点、做事特点。从历史上看, 广大知识分子更为关注世界形势、关注社会时事、关注国家的政策变化, 尤其是广大的大学生们对时事的变化更为敏感, 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风云变换, 他们血气方刚、豪情万丈, 有时认识事物容易偏激, 因为国家成功申办了08年北京奥运会而欢呼雀跃, 也会因为社会上存在的不公、腐败现象而深恶痛绝甚至群情激昂和拍案而起。对这些特殊情况, 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就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影响社会和校园的问题与发展。

2. 个人的一时冲动也可能给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一时的冲动, 从大处说可能伤害社会, 从小处说会伤害别人伤害自己。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故意杀人案、复旦大学一名研究生投毒害死室友以及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交通肇事故意杀人案等等, 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一时冲动和一念之差导致的悲剧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伤害都是很大的。

3. 自然灾害、人为事故包括地震、火灾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的危害。

大学校园是人员集中的地方, 一栋宿舍楼或教学楼同时容纳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人在上课或休息, 一旦出现火灾或地震等不确定的意外灾害和事故, 在很短时间内疏散这么多人员使之处于安全环境是非常困难的, 极易发生跳楼、踩踏事故造成更多人员伤亡, 后果不堪设想。

二、大学校园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安全教育亟待完善和加强

我们所说的安全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关于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国家的内外政策等方面的教育。在这方面, 我认为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由于各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尽相同, 有的学校流于形式, 教育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及时性, 很难达到教育的有效性。因此, 急需完善和加强形势和政策教育, 从源头上把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关。另一方面, 就是通过网络、广播、座谈会、宣讲会以及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师生进行防火、防震、防事故等安全教育, 这个尤为重要。据笔者了解, 近年, 各高校针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大多仅限于新生入学后的一堂课,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 近四分之三的学生课后能记住的内容也仅仅是上了一堂大课而已和皮毛的内容, 条件好的学校, 每年能够组织一次消防演练, 但是大多数学生也只是做个观摩, 其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二) 管理力度和财政投入力度亟待加强

从学校管理角度而言, 有的高校领导对校园安全认识不足, 总认为高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和科研工作, 觉得校园安全工作有人负责、有保安就可以了, 对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存在轻视和不在乎的现象, 这就造成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人员配备不足, 分工不明确, 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预案, 导致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在大学校园得以落到实处。

从财政投入来说, 据笔者了解到, 各高校情况大同小异, 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尤其是在校园防火、防盗、防止突发事件以及在人力、物力以及技防措施投入严重不足, 是直接或间接导致校园事故和案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 各高校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与其他方面的投入是最低的, 已经远远无法满足高校安全管理和保卫的需要, 亟待加大投入力度。

三、解决大学校园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是领导重视, 明确责任。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明确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 明确单位的一把手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当前, 许多高校党委都非常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 认为校园安全问题也是影响社会稳定和校园稳定的重大问题, 必须高度重视, 确定了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必须从法律上确定高校校园安全的重要地位, 尽快制定校园安全法。该法需涵盖校园暴力、盗窃、食物中毒、防火、防震、防止恶性事故以及防止动乱等危及学校人员人身安全、危机学校和社会稳定的事件, 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制。

二是预防为主, 加强管理, 加大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和投入力度, 增加和完善校园内的安全监控系统, 确保资金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预案, 加强监督和检查, 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利用网络、课堂、广播等各种教育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力度, 经常组织防火、防震疏散演练, 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3.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篇三

关键词:大学;消防安全;重要意义;现状;建议

1 大学校园消防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是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场所,保证大学校园的安全才能解决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让学生专注于学习和研究,也能让家长把孩子放心交给学校。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高校学生和负责人都觉得消防只是一种例行公事般的口号,实际上离生活非常遥远,大多不放在心上,其实不然。只要稍加研究就会发现,消防就在身边。拿最近的例子,2015年11月11日,广西医科大学图书馆附近的电子阅览室发生火灾,燃烧面积超过60平方米,所幸当时阅览室中没有学生自习所以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不久之后的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实验室发生火灾,并且伴随着响亮的爆炸声,火灾中一位博士后遇难。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就在身边真实地上演着,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化学实验室等大学里耳熟能详的地点因为发生了火灾而面目全非,这样还不能引起有关高校的注意吗?

大学是教育的场所,教师教学和学生受教育应当是主流,可是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都保障不了其他的教育教学工作只能是空谈。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甚至给学生教师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不稳定和恐慌的情绪,所以,重视高校的消防工作应该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只存在于形式化走走过场的层面。

2 大学校园消防建设的现状

在看到了消防安全的重要之后,还要了解高校消防安全建设的现状,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有重点地各个击破,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高校消防建设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消防意识,另一类是具体的消防措施。

消防意识方面,高校消防方面的负责人要引起重视,摆正自己的位置,意识到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大多高校的消防负责人都不是单独的任职,大多由学校的保卫部门兼任。可是保卫部门毕竟不是专业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他们缺少消防经验,也缺少消防意识,这样无形中就给消防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如果有事故发生,保卫人员并不能运用专业的知识加以指导消防工作,履行不了消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同时,大多高校对于上层单位或部门下发消防工作的指导意见也是几乎视而不见,在形式上做做文章,应付检查之后便草草了事,没有真正把消防工作放在第一位。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会影响到学校的其他成员,负责人是在应付上级的检查,那么学生就是在应付负责人的检查,一切工作在不停的应付的循环中做无用功。例如,消防演习本该是一项日常工作,要定期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对火灾的反应能力和测试学校各项消防工作的可操作性,而现实却是,按要求将消防演习作为日常工作的寥寥无几,而举行消防演习时,学生也是松松散散、嬉笑打闹不断,根本没有应对消防事故时应该有的严肃感,这样形式化的演习起不到防御灾难的效果。上行下效,根本的源头在于学校对消防工作的不重视。

在具体的消防措施方面,各大高校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为了通过检查,高校在建校之初都是有完善的消防措施的,例如安全出口、消防通道和灭火器等。但是,火灾毕竟是少数,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后,学校便降低了对消防工作的关注,对消防工作产生倦怠的情绪,很多的消防器具更是年久失修,因为缺少了定期的测试和排查,其实早就失去了应有的效果,只是一个空壳而已,在火灾发生时,或许可以第一时间减小火情,却因为那些消防工具已经发挥不出正常的功效而失去控制火势的机会,从而带来严重的后果,这种本可以避免却因为过失而无法挽救的结果更人觉得惋惜。

除此之外,学校对学生宿舍的消防隐患似乎也是不够上心,学生总有一些叛逆心理,学校宿舍虽然也一些规章制度,但是难保有一些学生非要逆之而行,学校在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的基础之上,还要保证学生根本的生命安全,将意外扼杀于萌芽阶段,不给火灾有任何钻空子的机会。学生宿舍的线路要定期检查维护,而不是等出了为问题才想起来进行维修,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有修正的机会,有的时候问题一旦发生就会无法控制,产生不可预计的后果。

3 大学校园消防建设的措施

消防安全是保证高校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容不得有一点的粗心大意,各大高校要意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针对消防安全的现状加以改正,以下就必行的几点措施做几点探讨。

首先,大学要完善消防安全的规章制度,对各种可能产生意外的情况做一个基本的预估,不打无准备之仗,将各种可能产生危害的行为从根本上进行扼杀,不让它们有肆意的可能性,将各种消防安全的责任加以细致分工,具体到每个负责人,对负责人进行定期的专业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提升他们的责任感。

其次,要对学生要进行严格教育,加强他们消防意识,提高面对灾难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必要的时候将建议和意见写入校规校章,提高约束力,警戒学生消防工作不是玩笑。

同时,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加强灾难多发场合的消防排查和维护。学生集中在宿舍、食堂、教室、图书馆,教师集中在办公室和会议室,还有经常举行集会的礼堂和易燃易爆物集中的实验室等地,这些地点都是安全隐患最大也是灾难发生后最危险的地域,所以这些地方安全的保证是重中之重。

作为学校,要承担社会职责,在发展自己的学术时也不能忘记了安全建设。学校要分配好各方面的资源,统筹经费的使用情况,加大在安全角度的投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要拖沓不要延怠,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很多大的灾难都是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的聚集造成的,哪怕其中某一个环节被改正也不至于无法挽回,对于消防安全,要有严谨的态度,眼里容不得一粒沙的细致。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要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平时注意消防演习,培养应对灾难的能力。一旦发生火情,要及时报告,紧急疏散,在生命第一的原则下有序撤退,将损失降到最低。

消防安全不是小事,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和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各大高校在意识到消防意识欠缺,消防措施落后的现状后,一定要针对问题加以整改,消灭小问题,避免大灾难。

参考文献:

[1]张玉龙.对校园消防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的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4(9):70.

4.大学校园安全形势教育 篇四

做好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确保校园平安稳定的前提,是建设平安校园的基础。当今社会凸显的各种各矛盾与思潮,给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行为与道德伦理等方面带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因此,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安全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随着高效的不断扩招,大学校园已不再是象牙塔,绝大部分高中学生都可以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因此,大学校园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战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活动、交流、学习的领域越来越宽广,校园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但是校园安全形势已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何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如何保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是我们当前必须要认真思考与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强大学校园安全教育与管理增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既是维护大学校园和谐稳定,也是建设“平安校园”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大学校园的安全隐患

1、大学生心理疾患历来就是引发大学校园安全危机的重要隐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日益增多。学习方面的压力、对新的环境不适应、就业压力增大等等因素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患。另外,有的学生在入学前本身就具有心理或精神疾患。在入学时没有被发现,一旦遇到相应的刺激因素就有可能会突显出来。如果大学生心理疾患在得不到及时解决、疏导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大学生出走、自残、自杀或伤人等过激行为。

2、社会犯罪势力有向大学校园渗透的趋势,给大学校园带来了新的安全危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敌对势力、一些犯罪分子、犯罪团伙等将目光瞄准了大学校园,利用大学人口密集、大学生防范能力较弱、知识层次高、信息传递快等特点在校园内进行盗窃、诈骗、传销等非法行为或者煽动、引诱大学生从事违法犯罪活动、颠覆国家政权。这些安全危机的存在不但给大学生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威胁,而且还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3,、大学生意外伤害途径呈上升趋势。当前,大学生遇到意外伤害的途径日益增多。由于高校招生政策的放宽,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但是绝大部分高校的后勤基础保障设施却没有与相应的招生规模同步。学生食物中毒、学生公寓火灾等危害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实意义

1、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而不是简单、单一地给学生灌输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安全知识是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不仅在大学校园适用学生 进入社会后安全知识同样适用。相较于大学校园来说社会的环境更为复杂多变。如果大学的安全教育没有做或者没做好,那就说明学校教育和社会适应性严重脱节。从而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与生活带来障碍,甚至会危害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大学生在学好相应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必须适当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与安全常识,掌握一些常用的安全防范技能,加强自己的守法观念及自控意识。

2、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基础。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主要在于学校的安全形势是否良好,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建设平安校园的关键因素。平安、和谐校园就是指教育生态的平衡相对于学校内部环境来说学校的管理、教学与科研等秩序应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与平稳的运行态势。只有这样,师生在校园里学习、生活才能得到充分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保障。

5.大学校园安全隐患调查问卷 篇五

首先,感谢您填写此份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请你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以下内容。为了我们大家能够在一个更加平安、祥和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希望大家能依照自身实际情况填写以下问题,占用您几分钟宝贵时间,谢谢支持!

1、在校期间是否发生自行车丢失情况()

A.是B.否

2、在校期间是否经历过交通事故(包括自行车碰撞等)()

A.是B.否

3、在校期间是否收到非法传教或传销等信息()

A.是B.否

4、在校期间是否遭遇过非法恐吓、抢劫等事件()

A.是B.否

5、离开宿舍时是否反锁宿舍门()

A.总是反锁B.偶尔忘记C.经常不反锁

6、在校期间在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等公共场所丢失物品价值()

A.0元B.0—200C.200—500D.500—10007、宿舍内是否发生过失窃事件()

A.是B.否

8、在校期间你认为宿舍管理员管理()

A.尽职到位B.有时疏忽不到位C.工作马虎不负责

9、在校期间你认为学校保安的管理工作()

A.尽职到位B.有时疏忽不到位C.工作马虎不负责

10.在校期间遇到特殊情况(如丢失物品,遭遇非法恐吓等)你一般会()

A.及时向辅导员及学院老师反映

B.向保安或者学校保卫科反映

C.向同学朋友诉说后并不上报

D.不予理睬

本次调查到此结束,谢谢您的合作!

XXXX制

6.大学校园安全调查报告 篇六

摘要:本次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财物安全问题,以及本校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大学虽然没有现在社会那么复杂,但也绝对没有所谓的象牙塔那么纯粹,一些财务失窃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大学安全状况究竟如何,大学生对于身边的财产,人生安全问题是否有足够的防范意识,现在学校的安全措施又是否令人满意呢。

一.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本次调查报告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调查的主要对象为温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主要围绕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对现在学校安全防范措施的评价,以及对于防范意识增强三个方面展开。经过反馈回来的调查表,经过统计总结得出温州大学的校园安全状况及学生们的防范意识的强弱。

二.调查报告的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一千份,收回959份

校园安全篇:据统计23.9%的受访者有在校时自身物品被盗的经历,而其中选了被盗地点为寝室的有29.7%,教学区为16.2%,选图书馆的有15.7%,商务中心为14.4%,选其他地点的有35.4%。可见寝室财物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安全状况及防范意识:对我校治安工作的评价上,很满意的为7.1%,较满意的为55.8%,满意的为25.5%,不满意的为11.5%。由此可见学校的治安工作还是有相当的提升空间的。

针对避免盗窃事件发生的问题上,91.2%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提高个人的安全防范意识,78.1%认为应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措施,48%的同学认为应采取加强自身修养和社会道德素质教育,11.8%的同学认为还有其他方面需要加强。面对单独在宿舍,需要临时离开片刻(如去临近宿舍等)的情况,69.0%的同学选择将门锁好再出去,有22.6%的同学选择不关门直接出去,还有7.7%的同学选择让旁边的同学帮忙照看。类似的,遇到在自习课上需离开片刻的情况时,41.9%的同学选择将贵重物品随身带离,41.6%的同学会让旁边同学帮忙照看,9.9%的同学把东西留在教室直接离开,而还有5.9%的同学会将所有东西带离。大多数同学在这一方面的处理方式是较为合理的。在对待上门推销人员的问题上,57.9%的同学选择先仔细询问、辨别,待弄清楚后再说,35.9%的同学表示一概不信,基本相信并且会当场购买的只占了4.6%,虽然比重较小,但是还是会让不法的推销分子得逞。在校外遭遇抢劫或其他突发事件时,34.5%的同学理智地选择交出财物,然后报警;33.3%的同学认为应该沉着冷静,伺机而动;24.1%的同学会大声呼救,寻求帮助;选择惊慌失措和奋勇搏斗歹徒的各为4.2%和3.2%。在自身缺少哪方面治安常识和技能的问题中,30.2%的同学认为自身安全意识不够,认为在防盗窃和防被骗知识方面有欠缺的均占21.2%,防暴力方面为22.4,选其他方面的有5%。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68.6%的同学不知道我校的报警电话,还有3.8%的同学认为没有必要知道,对此漠不关心,只有27.5%的同学选择知道。那么这其中有学生自我安全意识的问题,也有学校方面对这一块宣传力度不到位的问题。

三 总结

据有效统计,总体上看校园环境比较安全,但23。9%的受访者有在校时物品被盗的经历,虽然所占比例不大,反映出校园内仍然存在财产安全问题。而在被盗的地点中,在看来应该比较安全的寝室反而最易失窃。这不得不让我们引以为戒,养成随手关门的习惯,确保寝室财务安全。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寝室管理上存在漏洞,对校外人员出入管理不甚严格。在对我校治安工作的评价上,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较满意,有11.5%的人表示不满意,这说明我校的治安工作还有待加强,要改进工作态度,提高积极性和责任感并注意在工作上的创新,更好地维护校园安全。同时,在校大学生也要从自身发现问题。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校大学生安全意识有待加强,缺乏防范意识和警觉性。在公共场合,仍有部分同学太过于大意,为图方便并不随身携带自己财物,从而发生失窃事故。而且大学生对于治安常识和技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在遇到人身,财产问题时,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安全。这就给学校的安全教育提出了新的建议,不仅要从加强安全意识着手,还要注重对学生安全常识和技能的教育。而对于学校园110的认知程度并不理想,有68.6%的学生不知道校园报警电话,有3.8%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知道,从中可以看出在校学生对校园报警电话的不信任和对安全问题的不重视。这也反映出学校宣传力度不大,治安工作不完善的问题。值得肯定的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在校学生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能沉着冷静,理智应对。

为了更好的维护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特提出以下三点要求:

一.大学生要增强自身安全意识。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大多为在校生过于大意松懈造成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应该时刻提高警惕,防范于未然。同时,要注重安全技能学习,可以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讲座,以便更好的保护自己。在外出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太晚回校,最好和几个朋友结伴出行,以便相互照顾。

二. 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在校园内多加强巡逻,维护校园安全。对校外人员进出按照规定进行登记,不让校外人员随意进出。同时要提高治安人员的职业素质,增强行业责任感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 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宣传教育。从问卷调查中反映出在校大学生的治安常识和技能缺乏。学校要着眼于现状,通过安全讲座等形式尽量多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要注重关于校园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在校学生的安全意识,使校园安全观念深入人心。

安全校园,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也离不开学生的支持。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打造平安校园。

7.浅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篇七

校园文化以其独特魅力贯穿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始终, 它体现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和品味格调, 特别是提高全体师生的凝聚力, 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 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育优秀人才, 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彰显着校园文化的特性, 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到现代文明的网络文化传播, 从校园内涵文化的建设到校园外显文化的营造, 从静态文化的加强到动态文化的生成, 校园文化林林总总, 五彩缤纷, 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

2.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对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极为重要的

校园文化是引领学生走向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是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 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稳定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 使他们能正确地评价社会和认识自我, 并能稳定地指导自己对未来生活、理想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学校各种各样积极的校园活动, 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 还可以在学校良好的自然环境下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凝聚力,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进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能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育优秀人才

当今社会, 竞争与发展是同步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竞争便是知识与本领的竞争。所谓优胜劣汰, 就是竞争的结果。一个大学生对社会的贡献, 主要就是看其竞争能力的大小, 促进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何。在大学期间, 学生所学的文化科学知识, 只是竞争的一个资本, 而多种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知识的应用。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技能的培养, 使理论与实践得以结合。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1.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建立良好的学风。学校, 首先是学习的地方。在这里,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种文化, 就是要营造浓厚的校园学习文化, 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使同学们能自主学习、自觉学习, 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和学习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主和合作意识, 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与发展。学生在学校期间, 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自己的学业, 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除了对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 学校可以经常开展“我爱读书”等相关活动, 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在每周专门开展读书课。

2.建设陶冶情操的环境文化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 净化、绿化环境可优化人的心境, 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也会说话”;加拿大教育家蒂芬·利考克教授也认为:“对受教育者而言,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与环境。”校园环境文化对于陶冶师生情操, 净化师生身心, 培养学生遵守公共道德具有重要作用。比如, 要建设具有商贸特色的校园文化, 可在校园内立历史上名商人雕塑、街道命名中有商人街名称、营销路等环境氛围, 校园景观建设标识中渗透商贸特色等;在学生中还可以开展商人文化教育讲座与活动等。

3.建立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制度文化通常是指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等, 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 包括师生的价值观、行为理念在内的精神成果和学校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及管理模式的凝结形式。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的所有人的行为都起着重要的约束、规范作用。学校制度文化具有思想导向作用, 并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 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师生的政治方向、价值观念、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必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高尚、健康的学校制度文化能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 注重人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 尊重人, 体现出大多数人的利益和思想倾向, 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彰显人文关怀思想。制度建设是管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组织和推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格局

首先, 要发挥科技学术活动龙头作用和高雅文化艺术熏陶作用, 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另外, 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社团组织拓展学生素质,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努力创建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充分体现特色的校园文化。

其次, 是加强网络阵地的文化建设, 扩大校园文化建设覆盖面, 增强时代感和针对性。比如,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网站、网上心理咨询工作室、开展各种网络科技活动等, 发挥网络的教育引导功能。第三,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社会先进文化的窗口。要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形式与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进行沟通和交流, 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并加强抵制和改造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 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繁荣, 增强校园文化的辐射性。

5.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予以特别重视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目前, 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主要表现是文化活动繁多, 而且偏重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 很少有学校把这类文化活动纳入学校长远规划, 势必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眼光, 削弱校园文化在学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这种普遍现象的形成与学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 不给予充分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学校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教育理论研究界和学校主要领导要对校园文化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 真正予以重视, 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 使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结束语

总之, 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凝聚人心, 展示学校形象, 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是创建和谐校园和培养和谐人才的有效因素。校园文化建设,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因此,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 只有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才能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平原.中国大学十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186.

[2]吴奎, 肖池平.关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 2006, (2) .

[3]邵喜珍.关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5, (16) .

8.大学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篇八

本文就建设校园行为文化,营造和谐安全校园环境,提出几点意见和看法。

一、安全管理是行为文化建设的保障

安全管理是确保行为文化建设胜利进行的基础,学校安全管理要突出“四要”。一是要责任落实,不走过场。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成立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强化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领导。要实行学校安全管理负责制。当前,应在校园内部推行安全“四包”责任制和“八制”方针。即值周领导包全周,值周教师包年级,班主任包全班,科任教师包课堂。谁领导谁负责,谁值周谁负责,谁上课谁负责,谁辅导谁负责,谁管处室谁负责,谁管年级谁负责,谁带班谁负责,谁组织活动谁负责。要把学校食品卫生、学生管理、校舍安全以及与其他单位配合治理学校周边环境等工作细化分解到行政、政教处、总务处和保卫科,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同时围绕安全管理,建章立制,从根本上保证安全责任的落实。二是强化安全知识教育,防患未然。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讲座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大力宣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校园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学生观看了“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的图片展,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如邀请消防官兵进校园为师生进行消防演练,交警进学校为学生讲解道路交通安全基本知识等,宣讲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常识,让学生树立安全防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自办安全小报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收集各类安全小知识,从中得到教益。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育活动,普及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三是自查与督查相结合,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应定期对校园内部安全隐患进行严密排查,重点及时排查和整改教学行为、教学仪器、学生行为、交通、学校设备设施、学校食品卫生、校内传染病控制等安全隐患。邀请公安、卫生、文化、教育等部门参与校园安全管理的监督。同时,学校应建立学生校外安全联保制度,利用学生互相监督、制约,封堵校外安全死角。四是常抓不懈,确保校园安全万无一失。要根据校园安全管理复杂性、反复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坚持安全教育和安全制度建设相结合,坚持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专题整治相结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二、学校管理是行为文化建设的关键

实行全程、全面的学校管理,重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养成是学校行为文化建设的关键。学校管理要突出“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名家、专家管理。面对新的学校教育形势和环境,学校管理仅仅依靠行政管理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名家、专家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校重大决策与重大事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才能使办学符合客观规律,才能被广大师生所认同。二是强化层次管理。实行学校、处室、年段三级管理,各有侧重,各司其职,合力推进。只有各年段、各处室的管理搞好,落实到位了,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就提高了,也将更加有效。三是强化职能部门管理。学校各职能部门是学校中层组织的主体和核心,负责全校工作协调、指挥,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只有把职能部门建设搞好,才可以实施师生行为文化养成,才能强化学校综合管理的能力。

三、教师管理是行为文化建设的前提

教师管理应着力“四个提升”。一是提升教师行为规范。学校要通过制订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从培养和塑造教师良好的习惯规范入手,来打造教师的行为文化,用教师行为文化来塑造学生行为文化。二是提升师德形象。在教师的行为文化中,教师的师德形象是至关重要的。它包括教师的工作态度、文明礼仪、精神面貌等等。学校要抓住师德这一教师行为文化的关键,开展一系列的师德学习教育活动,以先进教师的模范行为,激励教师爱岗敬业,爱生执教,无私奉献,打造一批“师风正、师德高、知识博、教艺精”的教师队伍。三是提升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平等、尊重、引导为原则,构建师生为一体的教师行为文化。师生无亲疏,教师应该一视同仁地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很大的。我们的教师对学生应该耐心地引导,精心地培育,给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四是提升教学研究的质量。在校园里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每位教师都要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和培训,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践,勇于面对新教学实践,敢于接受学生的挑战,充分利用校园网,为教师的行为文化注入新活力。

四、学生管理是行为文化建设的主体

学生管理要着力实施“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学生年纪较小,行为习惯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学校应把常年的养成训练和养成教育放在主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要加强纪律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文化。根据学生来源于各村小学和外地民工子女,思想参差不齐,自控能力的不同,学校应因地制宜制定《学生手册》来规范全体学生的行为,并根据不同时期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具体问题,适时地出台季节性的纪律条文。同时,要对学生培训良好行为养成实行跟踪管理,不断修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二是加强家校联手共同塑造学生行为文化。当前相当部分家长往往一味地强调子女个性自由的发展,放任了对他们进行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要通过家长会、专家讲座、深入家访、电话沟通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联合家长共同做好学生行为文化的养成。三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是学生行为文化的基础。学校要通过班会、晨会、校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形式向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有意识通过点点滴滴的学生身边小事,进行“爱心教育”和道德熏陶,让学生在情境体验、爱心行动中体会到扬善助人的快乐,促进学生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养成,使学生人格修养、道德修养得到升华。四是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对于校园整体行为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一个后进生的影响和转化教育成功的影响都是重大,一个后进生的行为改进了,大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会得到了纠正。要实施全方位转差工作,采取跟踪教育,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落实转化工作的责任。

一所学校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通过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重视学校正确的行为文化建设,才能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只有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学校才能在和谐、安全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

上一篇:八年级英语上五单元下一篇:永德县中医院开展妇幼卫生项目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