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2024-08-16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共7篇)

1.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篇一

 什么是政府采购?政府采购资金全额拨入的方式?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全额拨付方式是指财政部门和采购机关按照先集中后支付的原则,在采购活动开始前,采购机关必须先将单位自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汇集到政府采购资金专户;需要支付资金时,财政部门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将预算资金和已经汇集的单位自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通过政府采购资金专户一并拨付给中标供应商。

 行政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

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向上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什么是行政单位年终清理的内容

1.清理核对预算收支数字和各项缴拨款,保证上下级之间的预算数和领拨经费数

一致。

2.清理核对本的各项收支款项。

3.清理本的各项往来款项

4.清理货币资金

5.清查财产物资

2.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篇二

2009年秋季出版的中职国家规划教材《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第二版) 以下简称“主教材”, 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 依据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在继承原主教材优势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家预算管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等新内容, 对原主教材针对性的作了较大幅度增删和彻底的调整, 修订后的该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1.可读性

当前就读的中职生, 生源大多是初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年龄较小, 同时对社会经济现实知之甚少。要让他们学好一门从未学过, 内容比较抽象的会计课程, 难度很大。因此该教材在内容编写上尽量通俗易懂, 叙述由浅入深,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以便学生理解。与“主教材”同时出版的还有配套教学用书《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以下简称“配套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2.时代性

根据“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结合近几年我国财政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的实际情况, 本次修订在第一篇取消了原来主教材中“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内容, 增加了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紧密联系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与会计核算”、“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与会计核算”、“政府收支分类与会计核算”3章基础理论知识, 在第二、三篇行政单位和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中具体贯穿了上述内容, 突出时代性。

3.便利性

为了便于学习, 配套教材与主教材同步, 在各章安排了:“学习目标”、“学时分配建议”、“专业术语”、“知识要点”、“自我训练”和“知识链接”栏目;配套教材后所附的多媒体课件有“各章自我训练参考答案”、“各章教学参考”等内容供教师教学使用。

4.实践性

与“主教材”同时出版的配套教材中“自我训练”栏目, 内容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业务核算与训练等内容, 供学生训练知识和技能之用, 配有多媒体课件, 内容包括:知识讲解、参考资料、自我训练答案等, 彰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考虑到近几年中职学生就业去向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实际, 增加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内容。

5.科学性

主教材第一篇及时吸纳了我国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新内容, 为后面内容奠定理论基础, 在第二篇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和第三篇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会计核算中具体融入, 使教材内容上前后呼应, 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的显示方式, 符合中职学生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 以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第二版) 教材使用的建议

(一) 优化教学内容

1.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 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和现有的知识水平, 学习态度, 接受能力, 认真的处理教材, 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 教材呈现给教师的是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

象, 把握好重点难点, 通过教学课时分配、教学内容取舍、处理好教学内容“连贯性”与“深入性”问题, 对重点难点问题, 一定予以深入讲解, 讲清讲透。

3. 在配套教材中“知识链接”栏目, 选用了与各章教学内容一致的政策

规定、办法、理论探讨、经验介绍等, 教师应引导学生使好这部分资源, 降低教学难度。

(二) 潜心研究, 搞好教学辅导

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内在思维渴求,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如在“国库集中收付”背景下为什么需要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账户?行政单位“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账户一般同增同减, 余额相等, 为什么?通过深入思考理解教学内容, 在心灵上感悟会计职业。

2. 配套教材中的“自我训练”, 教师有选择的布置, 指导学生课后完成, 必要时教师可参与学生的讨论。

对于“判断题”不仅要判断正确与错误, 还要弄清错误的原因。“业务核算与训练”应要求学生都亲自去做, 然后给予指导。

3. 现在的中职生, 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 他们的家庭条件普遍较差,

不少学生比较自卑, 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要学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灵的关怀和启示非常有必要。

(三) 善于启发, 恰当提问

1.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 与学生教学互动, 但提问要提炼出能引起学生思考和感兴趣的话题。

如结合教学内容, 向学生提出:政府与非营利组会计设置“专用基金”账户, 要求专款专用, 而企业财务会计中则不要这一点, 为什么?行政单位“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等等, 通过教学互动, 引发学生归纳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举一反三。

2. 提问的频率适者为宜。

有人请教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青蛙日夜叫个不停, 舌头都开裂了, 然而没人理睬;而公鸡一叫, 天下便为之振动, 说话重要的是要有目的, 要合适宜”。教师提问也是如此, 要捕捉最佳时机, 要让学生有回味余地, 让其主动思考。

3. 提问对象要有普遍性, 教师应密切关注每位学生。

在提问时, 教师不应该只偏重成绩好的学生, 忽视成绩一般的学生, 让学生觉得, 课堂提问总是少数学习优秀的学生参加, 老师并不关心自己, 使部分学生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尹玲燕.杨常青.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

[2]尹玲燕.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

[3]周正, 李键.谁在念职中-中职生现状调查与反思[J].职教论坛, 2010 (4) 50-53.

[4]曹根生.中职生课余教育的“渔”与“鱼”[J].职业教育研究, 2010 (3) 49-50.

[5]黄敏.浅析中职<语文> (基础模块) 阅读教材练习设计[J].中国教育科研杂志, 2010 (6) 13-15.

3.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篇三

关键词:政府;非营利组织;依赖式合作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06-02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决定着非营利组织作用的发挥程度,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被政府和公众认同。如何更好地发挥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就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的职能与功能界定问题。本文在充分分析非营利组织产生背景的前提下,探讨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以及发展模式,并对当前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发展路径问题提出建议。

一、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鉴于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营利组织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就如同西方非营利组织作为独立的第三部门而产生,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进而形成与政府的制衡、对抗、合作关系一般,非营利组织的产生背景与过程决定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因此,论述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之前,需要先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对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阶段,国内学者的观点较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王名,他将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分为两大阶段,一是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92年的民间组织的兴起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93年到2007年,为民间组织的规范管理和发展高潮阶段;学者黄浩明则从民间组织治理结构变革的角度将非营利组织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恢复发展阶段、建章立制阶段、多元发展阶段[1]。本文在结合诸多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将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如图1):一是全面控制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二是恢复发展阶段,從1978年到1989年;三是建章立制阶段,从1989年到1998年;四是控制与培育并行阶段,从1998年至今。

1.全面控制阶段(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的政治统治功能占据主导地位,国家对社会进行全面控制。为了更好地对NGO进行控制,我国政府对NGO进行了一系列的接管、整顿和改造。1950年政务院发布《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1951年内务部发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旨在为清理、解散当时的民间组织提供法律和政策方面的依据,如《办法》第4条明确规定:“凡是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反动团体,应禁止成立,其已登记而发现有反动者,应撤销其登记并解散之”。经过清理,定位为党和政府纽带的八大人民团体(工青妇等)得到迅速发展,但NGO基本消失。在控制发展阶段,全国性社团数量从1949年的44个增长到1965年100个。可以看出,在国家整合社会的框架下,民间组织得到了有“控制”地发展,但“文革”时期又陷入瘫痪。

2.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9)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控制型社会结构,虽然在社会秩序整合、集中资源发展国力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统一的计划配置资源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1978年改革开放后,政府需要将自身承担的过多责任逐步划分出去,因此在政府的主导下,各类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间组织体制。到1989年全国社团的数量已达到1 600个,是1965年的16倍。从1981—1987年短短6年间,就成立了26家全国性基金会,其中几乎所有基金会都有国家领导人的发起和参与,而担任实质职务的领导人都是政府要员、名人或领袖家族人物。

3.建章立制阶段(1989—1998)

1989年之后,中国民间组织走上了规范管理与制度构建之路。主要表现在:民政部成立社团管理司作为NGO的登记管理机关;1989年颁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办法》《外国商会管理登记条例》;1990年与1997年进行两次清理整顿;确立民政部门与业务主管单位的双重管理体制;《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中提到“依法制止滥用权利和自由的行为”,对新成立的非营利组织进行严格限制。建章立制阶段对于非营利组织的政策措施是在中国政治发展整体经历大的起伏与波动的过程中逐步提出的,是政府管制的结果,这对于NGO的发展,特别是对在中央自上而下支持下业已形成的结社热情,起到了极大的压制作用。

4.控制与培育并行阶段(1998年至今)

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逐步走上市场经济道路,随着改革开放渐趋深入,特别是政府主导的社会转型的全面展开,中国非营利组织在经历了不短的曲折之后,重新涌向一个新的高潮。这一阶段的特征表现为管控与选择性培育相结合,管控体现在继续加强双重管理体制、颁布《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社团党组织、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的要求;培育主要体现在提出政府与社团领导干部分开原则,进行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等。

从以上四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中国非营利组织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总体性社会下基于政治统治的需求,政府对民间组织全面控制,单位制与人民公社体制取缔了民间组织的生存空间,为应对短缺经济危机,政府进行改革开放的制度变迁,释放了民间力量生长的空间。然而随着民间力量发展壮大,政府逐步建立对社团管理的控制性举措,造成民间组织发展的回落。随着改革的推进,出于政府转型需要,民间组织从重点控制为主到选择性培育为主,其活力再次释放。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政府决定了非营利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空间。面对政治统治需要时,民间组织就被压制;面对社会转型需要时,政府则通过培育“可控”的民间组织来释放其活力,给予其发展空间,然而行政权力的控制力度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放松过。

(二)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现状及成因

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来看,对于处于全能国家转型时期的中国而言,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国家与社会界限的不同划定,会使得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图景产生从“无”到“无穷大”的差异,因此,既有的单一模式无法完全解释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通过对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历程的阐述及对非营利组织光谱图的绘制可以发现,政府主导是两者关系的根本。因此,在政府主导作用下,本文将中国政府与NGO的关系概括为“强政府、弱社会”,同时在“强政府、弱社会”下,根据政府控制力度与授权力度的强弱,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又可以细分成四种(如图3):

第一,依附型关系。在“依附型”关系下的非营利组织多为官办非营利组织,它们能够获得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以及获得购买服务合同的授权与委托,使其在法律上、行政上都获得了组织生存和运作所必需的合法性。然而政府授权或保护的根本目标实际上在于“控制”,通过各类资源对非营利组织予以全面介入和强力控制。这类组织的典型代表有社区居委会、工会等。

第二,合作型关系。“合作型”关系下的非营利组织地位是由国家法规赋予的,政府采取鼓励的态度对待组织的登记注册,在资金和行政上给予较多扶持。作为回报,该组织认可政府的权威和介入甚至控制,表现在由政府选派官员来担任组织理事会的成员,政府影响组织的重大决策和密切监督组织的管理和发展等等。这类组织的典型代表有经济行业协会、养老和教育领域的民办非企业以及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基金会等。

第三,强控型关系。政府对“强控型”关系下的非营利组织授权不足,主要表现为该组织必须经过层层审批才能获得法律上的合法性以及政府的认可,甚至无法获得法律合法性,政府几乎在组织运作的项目和经费上没有任何支持。此外,政府对该组织的态度是“强控和限制”,甚至是取缔该类组织的存在。这类组织的典型代表为反社会稳定的邪教团体等。

第四,放任型关系。在“放任型”关系下,非营利组织多为因兴趣爱好所组成的文艺类民间草根非营利组织,政府对它们基本上没有过多干预。这些非营利组织本来也没有太强的注册登记意愿,比较松散[2]。

可以看出,在“强政府、弱社会”下,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力量此消彼长,两者之所以呈现这种关系,“社会转型”与“行政主导”是形成的前提。在社会转型时期,高度一体化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面对庞大的社会需求,政府角色要从全能型转向有限型,民间组织就成为解决体制失灵的有效策略,因而政府需要民间组织提供公共服务。随着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变化,政府必須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探寻新的“行政主导”模式,而不能依靠简单粗暴的压制方式打压民间组织的发展,为此,政府采用“社会的形式”进入社会,通过培育“可控的”非营利组织,实现一个在社会自治程度增加的情况下重建行政控制的过程。通过这种行政主导,政府既满足了社会服务的供给,同时又保住了自己的主导地位。

二、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的发展路径

目前,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强政府、弱社会”的关系不论在理论或在实践中其弊端不断显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因此,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变革成为理论界与政府工作实践中的重要环节。

(一)关系发展路径选择:依赖式合作

纵观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的研究发现,“合作”成为共同的主题,中国学者也将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伙伴关系作为关系模式的发展趋势,龙献忠等在《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一文中指出,政府与多个部门(NPO、企业等)基于共同的利益,采用平等对话的形式,实现社会利益最大化,进而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3];汪锦军则提出了“协同增效”模式,即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开展合作,共同努力,付出各自的资源,承担相应的责任,以实现原来无论NGO还是政府都无法单独完成的公共服务目标[4]。

笔者认为所谓“合作”是建立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平等的基础上,如果地位不平等,那么在“合作”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方主导另一方,这样就不能称之为“合作”。但是中国是否可以实现“合作”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在中国,非营利组织是自上而下产生的,具有“官民二重性”的特点,政府强势力量对非营利组织的渗透和干预,使非营利组织独立性和自主性受到削弱,两者关系是极度不对等的,同时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需要依赖政府的政策、资金、人员,因此两者形成了上下级的依赖关系。因此,如果从现实表现形态的角度来审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路径的话,笔者认为应是依赖式合作。依赖式合作的好处在于它在目前的转型时期会产生“双赢”的结局。非营利组织通过让渡一定程度的自主权,极大地降低组织的运作成本,如吸纳有关部门的行政人员作为组织的领导,以此来获得可观的经费投入、充足的办公设施,为组织成员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同时也使得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节省大量的行政管理成本。

(二)依赖式合作的具体形式

目前,依赖式合作已在部分省市得到实践,这种合作方式具体可通过以下形式实现:一是公办民营,主要指由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提供社会服务转为由政府提供硬件等相应设施与经费,与NGO订立契约,交由NGO运营,政府仍是责任主体,向NGO转移的只是服务的提供,例如政府将一些学校交给社会管理,学校的固定资产等属于政府所有,学校通过招生收取学费维持学校的运营,双方之间的这种合作便是公办民营的合作关系;二是竞争式外包,即非营利组织围绕某个公共服务领域在服务能力与效率方面展开竞争,政府选择最有效的非营利组织,给予资金支持,让其在政府的要求下提供公共服务;三是伙伴式外包,政府在某一公共服务领域,与某一特定的非营利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向其提供资金支持,让其提供公共服务。目前已有54个地方政府制定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相关文件政策,这正是政府迈向依赖式合作的重要一步,也表明我国各级政府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尝试。

当然,依附式合作也具有显而易见的缺憾,在这种关系模式中政府的主导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就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而言,它不仅符合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并且赋予了非营利组织较大的活力,是当前实现政府、非营利组织之间最大利益的一种关系模式。当然,从发展的角度看,竞争式合作无论是对于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还是对于民主政治的建设都是利大于弊的。因此,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应沿着强控关系—依赖式合作—竞争式合作的发展路径循序渐进,这样既遵循中国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特点,同时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名.中国民间组织30年——走向公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赵映振,郑程浩.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关系研究:问题和未来发展[J].社团管理研究,2011(7).

[3]龙献忠,钟和平,甘筑夏.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J].湖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篇四

1、与上下级往来:财政上下级之间由于财政资金周转调度的需要,会发生下级财政向上级财政借款周转的业务;在年终财政体制结算中,也会发生下级财政向上级财政上解资金或上级财政向下级财政补助资金的业务。对于上级财政来说,这类业务就是与下级往来业务。

2、预算周转金:预算周转金是各级财政为调剂预算年度内预算收支的季节性差异,保证及时供应预算资金而设置的周转资金。

3、有价证券:有价证券是由国家规定的证券发行部门(单位)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信用凭证。

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

4、基金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是指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各项政府性基金收入。

5、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是财政部门按照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6、结转自筹基建:结转自筹基建是指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批准后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按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组织核算。

7、三种财政支付方式:在采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预算支出的支付方式主要分为:

财政直接支付:是指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账户的支付方式。

财政授权支付:是指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的授权,自行向其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商品或劳务供应者账户的支付方式。

划拨资金支付:在该方式下,财政部门根据主管会计单位的申请,按月开出预算拨款凭证,通知国库将财政存款直接划转到申请单位在开户银行的存款账户,由主管单位按规定用途办理转拨或支用,月末由用款单位编报单位预算支出报表。

8、三种缴库方式:

1.直接缴库

是指缴款单位或缴款人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规定,直接将应缴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的收缴方式。在该方式下,直接缴库的税收收入,由纳税人或税务代理人提出纳税申报,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2.集中汇缴

是指由征收机关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的收缴方式。在该方式下,小额零散税收和其他有关应缴非税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3.自收汇缴

尚未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由部门或单位自收汇缴。在自收汇缴方式下,有关部门或单位按照规定收取财政收入后,存入各自的开户银行,再通过各自的开户银行将收取的款项汇入国库存款账户。

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是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即一级企业)上交的国有资本收益。

10、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 其他财政存款是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未纳入国库存款核算的各项财政性存款,包括财政周转金存款、未设国库的乡(镇)财政在商业银行的预算资金存款以及部分由财政部指定存入商业银行的专用基金存款、特设账户存款等。

简答题:

1、财政性存款的管理要求:1.集中资金,统一调度。2.严格控制存款开户。

3.根据年度预算或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拨付资金。4.办理转账结算,不提现金。5.在存款余额内支付,不得透支。

2、总预算会计年终清理工作的主要内容:1.核对年度预算 2.清理本年预算收支

3.组织征收机关和国库进行年度对账 4.清理核对当年拨款支出 5.清理往来款项

6.清查有价证券,核对各项存款

3、总会计有价证券管理核算的要求:

1.各级财政只能用各项财政结余资金购买国家指定的有价证券。2.支付购买有价证券的资金不能列作支出。

3.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保证账券一致。

4.有价证券兑付收到的利息以及转让所产生的差价,应按购入有价证券时的资金 来源分别作为一般预算收入或基金预算收入等入账。

4、行政单位经费支出的列报口径:

1.发给个人的工资、津贴、奖金、补贴和抚恤救济费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和实发金额,并在取得本人签收的凭证后列报支出。

2.购入办公用品可直接列报支出,购入各种材料应在领用时列报支出。3.社会保障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费和由管理部门支付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标准和实有人数每月计算提取,直接列报支出。

4.购入固定资产,经验收后列报支出,同时作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5.其他各项费用,均以实际报销数列报支出。

5、行政单位有价证券管理的核算要求:

1.行政单位只能购买国库券等由国家发行的债券,不得购买其他债券,更不能购买股票。2.行政单位只能用结余资金购买有价证券,不得使用预算拨款或专项拨款购买。3.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并保证账券相符。4.购入有价证券支付的资金,不得作为支出数报销。

5.购入有价证券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兑付有价证券的利息或转让有价证券产生的差价,记入“其他收入”科目,不得作为福利费处理或设立“小金库”。

6、行政单位会计年终清理核算工作的重要内容:

1.清理、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和各项缴拨款项数字 2.清理本年度各项收支 3.清理各项往来款项 4.清查货币资金 5.清查财产物资

第一章重点:

1.预算会计的概念与特点: 概念:

预算会计是以国家预算为基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政府财政资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以加强预算(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专业会计。特点:

①会计核算具有统一性和广泛性。预算会计核算体系和指标统一,核算内容和范围广泛。

②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主,兼用权责发生制。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但中央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个别事项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主,有经营性活动的事业单位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③主要核算预算收支及余超,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有经营性活动的事业单位可以参照企业的做法进行内部成本核算。

2.预算会计的对象:

①我国预算会计的对象是国家预算资金收支活动及其结果。

②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对象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项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及其结果。

③行政单位会计的对象是各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及其结果。

④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是各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收入的取得、资金使用及其结果。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还包括经营收入的取得、成本费用的发生以及经营结余的形成等。

3.预算会计的组成体系:

(1)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由国家预算体系决定,且与国家政权结构和行政区域划分相一致。(2)按预算级次不同,分为中央预算会计和地方预算会计。

(3)按预算管理范围不同,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以及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本建设拨款会计等。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按经费领报关系和预算管理体制不同,分为主管单位会计、二级单位会计和基层单位会计。

①主管单位会计——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且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单位会计,也称为一级单位会计。

②二级单位会计——向主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且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单位会计。

③基层单位会计——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且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单位会计,也称为三级单位会计。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二级单位,在预算管理上视同基层单位。

(5)在我国预算会计组成体系中,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核心,居于主导地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主体;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本建设拨款会计等是重要组成部分。

4.预算会计原始凭证和明细账的种类: 原始凭证:

(1)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

①国库报来的各种预算收入日报表及其附件,如各种缴款书、收入退还书等。

②各种支付、转账和拨款凭证,如财政授权支付额度通知书、财政授权支付申请划款凭证、财政直接支付凭证、财政直接支付申请划款凭证、财政拨款凭证等。

③其他足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经过的凭证和文件等。(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

①各种财政到款和支付凭证,如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银行进账单、银行票据、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财政授权支付额度恢复到账通知书等。

②其他开户银行转来的有关收付款凭证。

③各种实物资产入库或出库的凭证,如固定资产出入库单、库存材料出入库单等。

④各种往来结算凭证。

⑤其他足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经过的凭证和文件等。明细账:

预算会计明细账主要包括收入明细账、支出明细账和往来款项明细账等。

第二章重点:

1.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内容: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财政部门开设的银行账户、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银行账户以及特设银行账户等组成。

(1)财政部门开设的银行账户

①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该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和反映纳入预

算管理的财政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零余额账户以及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实现支付。

②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该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以及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 算,该账户为过渡性质的账户。代理银行在根据财政部门开具的支付指令向有关货物或劳务供应商支付款项,并按日向国库单一账户申请清算后,该账户的余额即为零,称为零余额账户。

③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该账户用于记录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预算外资金日常收支清算。(2)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银行账户

主要是财政部门为预算单位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该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以及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该账户为过渡性质的账户,是预算单位的一个授权支付用款额度。代理银行在根据预算单位开具的支付指令向有关货物或劳务供应商支付款项,并按日向国库单一账户申请清算后,该账户的余额即为零,称为零余额账户。(3)特设银行帐户

该账户是指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开设的特殊过渡性专户。该账户用于记录和反映预算单位的特殊专项支出活动,并用于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一般情况下,该账户为实存资金账户。

2.一般预算收入的列报基础与核算方法: ①一般预算收入的列报基础:一般预算收入以实际缴入财政国库的数额为准。财政总预算会计凭国库报来的“一般预算收入日报表”及其所附有关凭证,列报一般预算收入。未建乡(镇)国库的地区,乡(镇)财政的本级收入以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县级财政返还的数额为准。

②一般预算收入的核算:财政总会计设置“一般预算收入”科目进行核算,并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一般预算收入科目设置明细账。该科目年终结账后应无余额。

3.一般预算支出的列报基础、管理要求与核算方法:(1)一般预算支出的列报基础:

①对于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支付的一般预算资金,财政总预算会计应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每日报来的《预算支出结算清单》,在与中国人民银行报来的有关划款凭证核对无误后,列报预算支出。

②对于采用财政实拨资金方式支付的一般预算资金,财政总预算会计应根据经审核批准的《预算经费请拨单》,按实际财政拨款数列报预算支出。(2)一般预算支出的管理与核算要求

①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办理资金拨付必须以预算为准。

②对主管部门提出的分月用款计划及资金拨付请求应认真审核。根据审核批准的拨付申请,结合库款余存情况按时向收款人或用款单位拨付资金。

③根据预算管理要求和拨付资金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列报当年预算支出。

④主管部门应按计划控制用款,不得随意改变资金用途。如果确需调剂使用资金,应提出申请并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核准同意。财政总预算会计凭核准同意的凭证调整预算支出明细账。

⑤不得列报超预算支出;不得任意调整预算支出科目;未拨付的经费,原则上不得列报当年支出。因特殊情况确需在当年预留的支出,应严格控制,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3)一般预算支出的核算

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置“一般预算支出”科目进行核算,并《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一般预算支出科目设置明细账。该科目年终结账后应无余额。4.基金预算收入与基金预算支出的核算方法: ①基金预算支出的核算

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置“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进行核算,并《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基金预算支出科目设置明细账。该科目年终结账后应无余额。发生各项基金预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基金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②基金预算收入的核算

财政总会计设置“基金预算收入”科目进行核算,并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基金预算收入科目设置明细账。该科目年终结账后应无余额。

第三章重点:

1.财政性存款的概念、管理要求与核算方法: 概念:财政性存款是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财政资金,包括国库存款和其他财政存款。财政性存款的支配权属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并由财政总预算会计负责管理,统一收付。管理要求:

①集中支付,统一调度。

②严格控制存款开户。

③根据年度预算或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拨付资金。

④办理转账结算,不提现金。

⑤在存款余额内支付,不得透支。

核算方法: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置“国库存款”和“其他财政存款”科目进行核算,并分别按存款种类或资金性质设置明细账。

2.有价证券的概念、内容、管理要求及核算方法:

概念:有价证券是由国家规定的证券发行部门(单位)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信用凭证。

内容:主要包括国库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等。管理要求:

①各级财政只能用各项财政结余资金购买国家指定的有价证券。②支付购买有价证券的资金不能列作支出。

③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保证账券一致。④有价证券兑付收到的利息以及转让所产生的差价,应按购入有价证券时的资金来源分别作为一般预算收入或基金预算收入等入账。

核算方法: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置“有价证券”科目进行核算,并按证券种类和资金性质设置明细账。

3.与下级往来和与上级往来的概念及核算方法:

与下级往来的款项应及时清理结算,应转作支出的部分,应在当年结清。

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置“与下级往来”科目进行核算,并按资金性质和下级财政部门设置明细账。

与上级往来业务和与下级往来业务相对应。与上级往来的款项应及时清理结算,应转作收入的部分,应在年终结清。

财政预算总会计设置“与上级往来”科目进行核算。

4.预算周转金的概念及核算方法: 概念:预算周转金是各级财政为调剂预算年度内预算收支的季节性差异,保证及时供应预算资金而设置的周转资金。

核算方法: 预算周转金存入国库存款账户,不另设存款账户。动用预算周转金时,作为国库存款的减少,不作为预算周转金的减少。若国库存款的余额小于预算周转金的数额,表明预算周转金已经动用。财政总预算会计设置“预算周转金”科目进行核算。

第四章重点:

1.经费领拨的管理要求:

按预算(计划)领拨;按进度领拨;按用途领拨;按预算级次领拨。2.预算外资金的概念、管理要求与核算方法:

概念: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性资金。

管理要求:

①按规定收取,不扩大收费范围、不提高收费标准。

②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比例和方式上缴财政专户,按计划使用,年终全部缴清。③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核算方法:行政单位会计设置“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进行核算,并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管理要求分别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按预算外资金项目设置明细账。该科目年终结账后应无余额。

3.经费支出的分类、列报口径、管理要求与核算方法: 分类:

①按支出的用途分类:(1)工资福利支出(2)商品和服务支出(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4)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5)转移性支出(6)赠与(7)债务利息支出(8)债务还本支出(9)基本建设支出(10)其他资本性支出(11)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12)其他支出

②按支出的对象分类:经费支出按支出的对象不同,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③按部门预算的要求分类:经费支出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可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

列报口径:

①发给个人的工资、津贴、奖金、补贴和抚恤救济费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和实发金额,并在取得本人签收的凭证后列报支出。

②购入办公用品可直接列报支出,购入各种材料应在领用时列报支出。③社会保障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费和由管理部门支付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标准和实有人数每月计算提取,直接列报支出。

④购入固定资产,经验收后列报支出,同时作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⑤其他各项费用,均以实际报销数列报支出。

管理要求: ①建立健全经费支出的内部管理制度。

②各项经费支出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确定的用途和数额支用。

③保证单位基本支出的需要。

④注意勤俭节约,讲究支出效果。

⑤对经费支出的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管理。

⑥严格项目支出的管理。

核算方法:行政单位会计设置“经费支出”科目进行核算,并按“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设置二级科目,在二级科目下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的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明细账。该科目年终结账后应无余额。4.有价证券的管理与核算要求: 管理要求:

①行政单位只能购买国库券等由国家发行的债券,不得购买其他债券,更不能购买股票。②行政单位只能用结余资金购买有价证券,不得使用预算拨款或专项拨款购买。③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并保证账券相符。④购入有价证券支付的资金,不得作为支出数报销。⑤购入有价证券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兑付有价证券的利息或转让有价证券产生的差价,记入“其他收入”科目,不得作为福利费处理或设立“小金库”。核算方法:行政单位会计设置“有价证券”科目进行核算。5.固定资产的概念、计价与核算方法:

概念: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不变的资产。

计价: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具体计价方法包括:

①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调拨价加有关费用(如运杂费、安装费等)计价。购置车辆支付的车辆购置附加税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②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③在原有基础上改、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减去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加固定资产价值。

④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或根据捐赠方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计价。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⑤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照估计价值计价。⑥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⑦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入账,待实际价值确定后,再进行调整。

核算方法:行政单位会计设置“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算,并按固定资产类别设置明细账。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按规定不提取折旧。6.应缴预算款的概念、内容与管理要求: 概念:应缴预算款是行政单位按规定取得的应上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

内容: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无主财产变价收入、赃款赃物变价收入等。管理要求:①积极组织,依法收取。

②不得挪用、截留或转作预算外资金。

③按规定的缴库方式和缴库期限,及时足额上缴,年终全部缴清。

④对执罚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7.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方法:

行政单位会计设置“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进行核算,并按预算外资金的类别设置明细账。该科目年终结账后应无余额。8.结余的核算方法:

行政单位会计设置“结余”科目进行核算。有专项资金收支的行政单位,该科目应按“基本支出结余”和“项目支出结余”设置明细账。

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行政单位,应设置“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进行核算。

第五章重点:

1.财政总预算会计年终清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①核对年度预算:本年预算的追加追减和企事业单位的上划下划,一般截至11月底止。各项预算拨款,一般截至12月25日止。②清理本年预算收支

③组织征收机关和国库进行年度对账 ④清理核对当年拨款支出 ⑤清理往来款项

⑥清查有价证券,核对各项存款

2.财政总预算会计年终转账的处理:

在这一阶段,财政总预算会计首先应计算出各账户12月份的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各账户的余额,并编制结账前资产负债表进行试算;试算平衡后,再将应对冲转账的各个收入、支出账户的余额,填制12月份的记账凭证,分别转入“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科目冲销。经过年终转账后,各收入、支出账户的年末余额应为零。

3.行政单位会计年终清理结算工作的主要内容: ①清理、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和各项缴拨款项数字

主管单位或上级单位对所属单位的预算拨款应截至12月25日为止,逾期一般不再下拨。②清理本年度各项收支

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应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应在年终前全部上缴。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应按规定的支出用途如实列报。单位年度支出决算,一律以基层用款单位截至12月31日的本年实际支出数为准,不得将年终前预拨的下年预算拨款列入本年度支出,也不得以上级会计单位的拨款数代替基层会计单位的实际支出数。③清理各项往来款项

各项往来款项,年终应尽量清理完毕。④清查货币资金 通过清查,应做到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核对相符;现金的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的实有数额核对相符;有价证券的账面余额与实存的有价证券核对相符。⑤清查财产物资

通过清查,应做到财产物资账实相符。4.行政单位会计年终转账的处理:

应首先计算出各账户12月份的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的余额;然后,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试算;试算平衡后,再将应对冲转账的各个收入、支出账户的余额,填制12月份的记账凭证,分别转入“结余——基本支出结余”和“结余——项目支出结余”科目冲销。

第八章重点:

1.政府采购的概念与组织机构: 概念:政府采购也称为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行为。

组织机构:财政部及政府采购主管机构、采购机构、供应商和中介机构。2.政府采购的方式:

政府采购方式可分为招标性采购和非招标性采购。采购金额达到政府或财政部规定的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应当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采购方式;非招标性采购要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招标性采购主要采用公开招标采购和邀请招标采购等方式,非招标性采购包括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3.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的方式:

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和单位支付相结合,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专款专用。直接拨付可分为下列三种方式:全额直接拨付方式、差额直接拨付方式、采购卡支付方式 4.政府采购业务的核算方法:分录

零散知识点

第一章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概论 1.政府概念包括两层意义

一是指为辖区公民承担广泛受托责任的一级政权的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政府、各地市政府、各县(市、区)政府以及各乡镇政府等。二是指具体为辖区公民履行受托责任的政府办事机构或行政单位,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

2.非营利组织是指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或各种服务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类组织机构。

3.预算会计是以国家预算为基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政府财政资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资金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核算和监督,以加强预算(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专业会计。4.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对象

① 我国预算会计的对象是国家预算资金收支活动及其结果。

② 财政总预算会计的对象是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项预算资金的集中、分配及其结果。

③ 行政单位会计的对象是各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使用及其结果。

④ 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是各单位预算资金的领拨、收入的取得、资金使用及其结果。

5.预算会计要素是对预算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进行的分类,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等。6.预算会计等式为:

资产=负债+净资产

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5.国家预算体系

① 按预算级次不同,分为中央预算(国务院直属各部门的预算)和地方预算(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

② 按预算管理范围不同,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部门)预算。单位预算(包括直属企业预算)是同级总预算的基础,总预算是单位预算的综合。6.预算会计组成体系

① 按预算级次不同,分为中央预算会计和地方预算会计。

② 按预算管理范围不同,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以及参与预算执行的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本建设拨款会计等。

③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按经费领报关系和预算管理体制不同,分为主管单位会计、二级单位会计和基层单位会计。

7.在我国预算会计组成体系中,财政总预算会计是核心,居于主导地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主体;国库会计、收入征解会计和基本建设拨款会计等是重要组成部分。8.我国预算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运行、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9.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等。

10.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要求包括收付实现制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实际成本原则和配比原则等。11.会计科目

① 预算会计科目按适用范围不同,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科目、行政单位会计科目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② 预算会计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和支出类科目。

12.预算会计明细账主要包括收入明细账、支出明细账和往来款项明细账等。13.预算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或预算执行情况表等。第二章 政府预算收支核算

1.收入是指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根据法令和法规所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是一级政府的资金来源。

2.政府预算收入包括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3.一般预算收入的分类

① 税收收入 ② 非税收入

③ 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④ 债务收入 ⑤ 转移性收入

4.一般预算收入的收缴方式包括直接缴库、集中汇缴和单位自收汇缴三种。5.一般预算收入在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之间的划分包括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地方财政固定收入、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享收入等。

① 中央财政固定收入——包括消费税(含进口环节海关代征的部分)、车辆购置税、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等。

② 地方财政固定收入——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

③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财政分享75%、地方财政分享25%)、营业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财政,其余部分归地方财政)、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及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部分归中央财政,其余部分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按60%和40%的比例分享)。

(一般预算收入在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划分情况,由上一级财政制定本级财政与下一级财政之间的财政管理体制,并按规定的划分方法执行。)

7.基金预算收入又称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是指按规定收取、转入或通过当年财政安排,由财政管理并具有指定用途的各项政府性基金收入。8.一般预算收入的列报基础

一般预算收入以实际缴入财政国库的数额为准。财政总预算会计凭国库报来的“一般预算收入日报表”及其所附有关凭证,列报一般预算收入。9.基金预算收入的分类

① 非税收入 ② 转移性收入

10.基金预算收入的管理与核算要求

1.先收后支,自求平衡。

2.专款专用,分项核算。

1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国有资本收益,主要包括利润收入、股利股息收入、产权转让收入等。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科目分为以下2类:

① 非税收入

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款。

② 转移性收入

包括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补助收入等款。12.支出是指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13.一般预算支出科目分为以下24类:

a.一般公共服务

b.外交

c.国防

d.公共安全

e.教育

f.科学技术

g.文化体育与传媒

h.社会保障和就业

i.医疗卫生

j.节能环保

k.城乡社区事务

l.农林水事务

m.交通运输

n.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o.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p.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q.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r.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

s.住房保障支出

t.粮油物资储备事务

u.预备费

v.国债还本付息支出

w.其他支出

x.转移性支出

16.政府预算支出包括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等。

17.一般预算支出的支付方式包括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和财政实拨资金三种。18.基金预算支出的分类

a.一般公共服务

b.公共安全

c.教育

d.科学技术

e.文化体育与传媒

f.社会保障和就业

g.城乡社区事务

h.农林水事务

i.交通运输

j.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k.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l.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

19.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分类

a.节能环保

b.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 c.教育

d.科学技术

e.文化体育与传媒

f.社会保障和就业

g.城乡社区事务

h.农林水事务

i.交通运输

j.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

k.商业服务业等事务

l.其他支出

m.转移性支出 第三章

政府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核算

1.资产是指一级政府掌管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财政性存款、有价证券、暂付及与下级往来款项、预拨款项等。2.财政性存款是指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财政资金,包括国库存款和其他财政存款。4.国库存款是财政总预算会计存放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库的预算资金存款,包括一般预算存款、基金预算存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存款等。

5.其他财政存款是各级财政总预算会计未纳入国库存款核算的各项财政性存款,包括财政周转金存款、未设国库的乡(镇)财政在商业银行的预算资金存款以及部分由财政部指定存入商业银行的专用基金存款、特设账户存款等。

6.有价证券是由国家规定的证券发行部门(单位)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的,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信用凭证。

7.暂付及与下级往来款项是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在上下级财政或财政与其他部门间在往来结算中形成的债权,包括暂付款、与下级往来等。8.财政上下级之间由于财政资金周转调度的需要,会发生下级财政向上级财政借款周转的业务;在年终财政体制结算中,也会发生下级财政向上级财政上解资金或上级财政向下级财政补助资金的业务。对于上级财政来说,这类业务就是与下级往来业务。9.根据国库制度的规定,年度终了后,支库应设置10天的库款报解整理期.10.在途款是在规定的库款报解整理期和决算清理期内收到的,应属于上年度收入的款项和收回的不应在上年度列支的款项或其他需要作为在途款过渡的资金。

11.预拨款项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预拨给用款单位的待结算款项,包括预拨经费和基建拨款等。

12.预拨经费是指财政部门预拨给行政事业单位但尚未列为支出的经费。

13.基建拨款是财政部门按基本建设计划拨付给经办基本建设支出的专业银行或基本建设财务管理部门的基本建设拨款和贷款。

财政部门直接拨付给建设单位的基本建设资金,直接列为支出。

14.负债是指一级财政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用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暂存款、与上级往来等。

15.暂存款是各级财政临时发生的应付、暂收和性质不明的款项。

16.净资产是指政府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各项结余、预算周转金等。

17.结余是财政年度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差额,是各级财政执行政府预算的结果。财政结余包括预算结余、基金预算结余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等。

18.预算周转金是各级财政为调剂预算年度内预算收支的季节性差异,保证及时供应预算资金而设置的周转资金。

19.预算周转金的来源渠道一般有两个:一是从本级财政的年度预算结余中设置或补充;二是由上级财政部门拨入。预算周转金不能用来安排支出,也不能随意减少。

20.预算周转金存入国库存款账户,不另设存款账户。动用预算周转金时,作为国库存款的减少,不作为预算周转金的减少。若国库存款的余额小于预算周转金的数额,表明预算周转金已经动用。

第四章 行政单位会计核算

1.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公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2.拨入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报关系,从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取得的预算经费。

3.拨入经费的管理要求

① 按预算(计划)领拨。② 按进度领拨。③ 按用途领拨。④ 按预算级次领拨。

4.预算外资金收入是财政部门按照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5.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项财政性资金。

6.预算外资金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① 根据国家法律和法规规定收取、提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② 按照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审批的项目和标准,收取和提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③ 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审批的项目和标准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征收、募集的具有特定用途的基金和附加收入等。

④ 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集中的管理费和其他资金。⑤ 用于乡(镇)政府开支的乡镇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⑥ 其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7.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要求

① 按规定收取,不扩大收费范围、不提高收费标准。

② 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比例和方式上缴财政专户,按计划使用,年终全部缴清。③ 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8.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一般包括按比例上缴和结余上缴两种办法。

① 按比例上缴

比例上缴是行政单位在收到预算外资金时,按财政部门核定的比例将部分预算外资金上缴财政专户的办法。② 结余上缴

结余上缴是行政单位按财政部门核定的预算外资金收支结余数额将预算外资金上缴财政专户的办法。

9.其他收入是行政单位除拨入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以外按规定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租金收入及其他零星杂项收入等。

10.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公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包括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等。

11.经费支出是指行政单位在开展业务(公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12.经费支出的分类

1)按支出的用途分类

(1)工资福利支出

(2)商品和服务支出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4)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

(5)转移性支出

(6)赠与

(7)债务利息支出

(8)债务还本支出

(9)基本建设支出

(10)其他资本性支出

(11)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

(12)其他支出

2)按支出的对象分类

经费支出按支出的对象不同,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

3)按部门预算的要求分类

经费支出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可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9.经费支出的列报口径

① 发给个人的工资、津贴、奖金、补贴和抚恤救济费等,应根据实有人数和实发金额,并在取得本人签收的凭证后列报支出。

② 购入办公用品可直接列报支出,购入各种材料应在领用时列报支出。③ 社会保障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费和由管理部门支付的工会经费,按照规定标准和实有人数每月计算提取,直接列报支出。

④ 购入固定资产,经验收后列报支出,同时作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⑤ 其他各项费用,均以实际报销数列报支出。10.经费支出的管理要求

① 建立健全经费支出的内部管理制度。

② 各项经费支出必须严格按照预算确定的用途和数额支用。③ 保证单位基本支出的需要。④ 注意勤俭节约,讲究支出效果。

⑤ 对经费支出的薄弱环节实施重点管理。⑥ 严格项目支出的管理。

11.行政单位收回本年度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应当冲减当年的经费支出;收回以前年度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应当增加上年结余,不得冲减当年经费支出。12.拨出经费是行政单位根据核定的预算拨付给所属单位的预算资金。

行政单位只有在采用实拨资金方式时,才会出现拨出经费的业务;在国库单一账户制度下,没有拨出经费的业务。

13.结转自筹基建是指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批准后的自筹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按基本建设会计制度组织核算。

14.资产是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暂付款、有价证券、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等。

15.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公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债权,包括借出款、预付购货款、备用金、差旅费借款和现金短款过渡等。

16.库存材料是行政单位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物资材料,如大宗办公用品、器材等。

17.固定资产是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不变的资产。

18.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包括:一般设备单价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800元以上。单位价值不足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也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如图书等。19.库存材料的计价

① 行政单位对于购入、有偿调入的库存材料,分别按购买价(含税)、调拨价计价。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计入库存材料的价值,直接计入有关支出科目。

② 对于发出、领用的库存材料,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也可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对于盘盈、盘亏、毁损的库存材料按库存平均价格计价。

15.固定资产是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不变的资产。

16.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通常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六类。

18.负债是指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用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和暂存款等。

19.应缴财政专户款是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20.暂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公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债务,包括预收款项、应付材料价款、各种代扣款项、代保管款项、借入款项、应付工会经费、收到性质不明款项及现金长款过渡等。

21.固定基金是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

22.财政授权支付年度用款预算指标与单位年度内财政授权支付实际发生数额之间的差额为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单位按照规定可以在次年继续使用。第五章

政府财务报告

1.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是反映各级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定期书面报告,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表、资产负债表等。

2.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经费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和会计报表说明书等。有专款收支业务的行政单位,还应按专款的种类编报项目支出明细表。第八章 政府采购业务核算 1.政府采购也称为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行为。

2.政府采购的适用范围

各级国家机关、实行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统称采购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包括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以单独采购或批量采购、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购买行为,都适用政府采购。

3.政府采购所涉及的相关方主要有:财政部及政府采购主管机构、采购机构、供应商和中介机构。

4.政府采购方式可分为招标性采购和非招标性采购。

采购金额达到政府或财政部规定的限额标准以上的采购项目,应当实行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采购方式;非招标性采购要报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5.招标性采购主要采用公开招标采购和邀请招标采购等方式,非招标性采购包括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等采购方式。

6.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采购单位或其委托的政府采购业务代理机构(统称招标人)以招标公告的方式邀请不特定的供应商(统称投标人)投标,招标人根据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中评选出中标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

7.邀请招标采购是指招标人以投标邀请书的方式邀请五个以上的供应商投标,招标人根据某种事先确定并公布的标准从所有投标中评选出中标商,并与之签订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8.竞争性谈判采购是指采购单位直接邀请三家以上的供应商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的采购方式。该方法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采购或涉及高科技应用产品或服务的采购。

9.询价采购是指对三家以上的供应商提供的报价进行比较,以确保价格具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该方法仅适用于采购现货或价值较小的标准规格的设备,或者小型、简单的土建工程。10.单一来源采购即没有竞争的采购,是指达到了竞争性招标采购金额标准,但所购商品的来源渠道单一,或属专利、首次制造、合同追加等特殊情况,因此只能由一家供应商供货。单一来源采购也称为直接采购,即采购单位向供应商直接购买。

11.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拨付和单位支付相结合,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专款专用。直接拨付可分为下列三种方式: ① 全额直接拨付方式 ② 差额直接拨付方式 ③ 采购卡支付方式

必须写到二级科目:一般预算收入,基金预算收入

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

国库存款

与下级往来(与上级往来无二级科目)

转移性收支 必须写到三科目:经费支出

不必写到二级科目:一般预算支出,基金预算支出

政府预算收支核算

 预算收入的核算 一、一般预算收入的核算(必须写到二级科目)

1.收到国库报来的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日报表”,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贷:一般预算收入——××收入

2.收到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收入或返还性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贷:一般预算收入——转移性收入

3.乡(镇)财政收到来自县财政转移性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商业银行———其他财政存款

贷:一般预算收入——转移性收入

二、基金预算收入的核算(必须写到二级科目)

1.收到国库报来的本级“基金预算收入日报表”,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贷:基金预算收入——××收入

2.未设国库的乡(镇)财政收到县级财政返还的基金预算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财政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贷:基金预算收入——转移性收入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的核算

收到各项国有资本收益,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存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存款

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 预算支出的核算 一、一般预算支出的核算

发生各项一般预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二、基金预算支出的核算

发生各项基金预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基金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的核算

发生各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存款

政府资产、负债和净资产核算

 政府资产的核算

一、财政性存款的核算

1.收到国库报来的本级预算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贷:一般预算收入

2.根据核定的预算向预算单位拨付预算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3.未设国库的乡(镇)财政总预算会计收到县级财政拨来的返还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其他财政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贷:一般预算收入——转移性收入

4.收到下级财政上解的一般预算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贷:一般预算收入——转移性收入

二、有价证券的核算

1.用预算结余资金购买有价证券,会计分录为:

借:有价证券——预算结余购入——基金预算结余购入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2.收到有价证券到期兑付的本金和利息,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贷:有价证券——预算结余购入——基金预算结余购入

贷:一般预算收入

贷:基金预算收入

三、暂付及与下级往来款项的核算

(一)暂付款的核算

1.临时借给预算单位款项,会计分录为:

借:暂付款——××单位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收到预算单位归还的暂借款项,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将暂借给预算单位的款项转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暂付款——××单位

(二)与下级往来的核算

1.借给下级财政部门一般预算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与下级往来——××财政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收到下级财政归还的借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将对下级财政的借款转作一般预算补助,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转移性支出

贷:与下级往来——××财政

3.财政体制结算中应收下级财政上解的一般预算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与下级往来——××财政

贷:一般预算收入——转移性收入

4.财政体制结算中应付下级财政一般预算补助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转移性支出

贷:与下级往来——××财政

四、在途款的核算

1.库款报解整理期内收到属于上年度的一般预算收入,会计分录为:

上年度账

借:在途款

贷:一般预算收入

新年度账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贷:在途款

2.决算清理期内收回上年度已列基金预算支出的款项,会计分录为:

上年度账

借:在途款

贷:基金预算支出

新年度账

借:国库存款——基金预算存款

贷:在途款

五、预拨款项的核算

(一)预拨经费的核算

1.预拨不在本期列支的款项或预拨下年度经费,会计分录为:

借:预拨经费——××单位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预拨经费收回,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将预拨经费转列支出,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预拨经费——××单位

(二)基建拨款的核算

1.拨付基建财务管理部门基本建设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基建拨款——基建财务管理部门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收回基建拨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2.收到基建财务部门报来的基本建设支出月报表,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

贷:基建拨款——基建财务管理部门

 政府负债的核算

一、暂存款的核算

1.收到性质不明的款项,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贷:暂存款——待查款

2.查明原因,退回款项。会计分录为:

借:暂存款——待查款

贷: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二、与上级往来的核算

1.财政体制结算中发生应上解上级财政的一般预算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支出——转移性支出

贷:与上级往来

2.财政体制结算中发生应由上级财政补助的一般预算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与上级往来

贷:一般预算收入——转移性收入

3.从上级财政借入一般预算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贷:与上级往来

归还上级财政的借款,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上级财政通知将借款转作一般预算补助,会计分录为:

借:与上级往来

贷:一般预算收入——转移性收入  政府净资产的核算

一、结余的核算

1.预算结余的核算

年终结转一般预算收支,会计分录为:

借:一般预算收入——

贷:预算结余

借:预算结余

贷:一般预算支出

2.基金预算结余的核算

年终结转基金预算收支,会计分录为:

借:基金预算收入

贷:基金预算结余

借:基金预算结余

贷:基金预算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的核算——年终结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会计分录为:

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

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

贷: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

二、预算周转金的核算

1.收到上级财政拨来的周转金,会计分录为:

借:国库存款——一般预算存款

贷:预算周转金

2.用预算结余设置和补充周转金,会计分录为:

借:预算结余

贷:预算周转金

行政单位收支的核算

 行政单位收入的核算

一、拨入经费的核算

1.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拨入经费的核算

收到财政部门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

贷:拨入经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2.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拨入经费的核算

收到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收到财政授权支付额度,会计分录为:

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向单位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开具支付令,支付业务活动经费,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财政实拨资金方式下拨入经费的核算

收到开户银行转来的收款通知,收到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经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缴回多余的拨入经费,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二、预算外资金收入的核算

1.收到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2.收到经财政部门核准不需要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三、其他收入的核算

取得其他收入,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收入

 行政单位支出的核算

一、经费支出的核算

1.支付办公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拨入经费(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

2.发放职工工资、奖金等,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拨入经费(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

3.在工资中代扣水电费等款项,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暂存款——代扣款

4.报销差旅费,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暂付款——××职工

5.支付修理费,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拨入经费(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

二、拨出经费的核算

将预算经费拨给所属单位,会计分录为:

借:拨出经费——基本支出——××单位——项目支出——××单位

贷:银行存款

收回多拨给所属单位的预算经费,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三、结转自筹基建的核算

1.将自筹基本建设资金转存建设银行,会计分录为:

借:结转自筹基建

贷:银行存款

2.基本建设项目完工,收到建设银行转回的剩余资金,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结转自筹基建 行政单位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核算

 行政单位资产的核算

一、暂付款的核算

二、有价证券的核算

1.购入有价证券,会计分录为:

借:有价证券——××国库券

贷:银行存款

2.兑付或转让有价证券,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有价证券——××国库券

贷:其他收入

三、库存材料的核算

1.购入材料,支付价款和运输费,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材料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拨入经费(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

2.领用材料,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库存材料

3.材料盘盈、盘亏处理,会计分录为:

借:库存材料

贷: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库存材料

四、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

1.购置固定资产,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拨入经费(或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

同时,记录: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2.接受捐赠固定资产,会计分录为: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银行存款

同时,记录: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3.盘盈固定资产,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盘亏,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4.出售、报废、毁损固定资产,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借: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收入

 行政单位负债的核算

(一)应缴预算款的核算

1.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已取消收入过渡账户的单位,收到应缴预算款,会计分录为:

借:应缴预算款

贷:应缴预算款

2.未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未取消收入过渡账户的单位,收到应缴预算款,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预算款

将应缴预算款上缴财政国库,会计分录为:

借:应缴预算款

贷:银行存款

(二)应缴财政专户款的核算

1.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取消收入过渡账户的单位,收到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会计分录为: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2.未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未取消收入过渡账户的单位,收到未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

(1)按比例上缴方式下,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2)结余上缴方式下,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三)暂存款的核算  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核算

(一)固定基金的核算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其“固定基金”科目与“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

余额总是相等的。

行政单位会计设置“固定基金”科目进行核算。

(二)结余的核算

1.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单位,年终结转财政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分录为: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拨入经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2.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单位,年终结转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结余,分录为: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3.年终结转各项收支,会计分录为:

借:拨入经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借:其他收入

贷:结余——基本支出结余、项目支出结余

借:结余——基本支出结余、项目支出结余

贷:经费支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贷:拨出经费——基本支出、项目支出

5.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篇五

【政府会计体系·单选题】关于政府会计,下列项目表述中错误的是()。A.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B.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

C.政府预算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D.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财务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答案】C

【解析】政府决算报告(不是预算报告)的编制主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预算会计核算生成的数据为准。

【财政直接支付·单选题】向职工支付工资、津贴补贴等薪酬,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事业单位应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科目。

A.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B.银行存款 C.应缴国库款 D.财政补助收入 【答案】D

【解析】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工资支出由财政直接拨付到个人工资账户,应贷记“财政补助收入”。

【固定资产折旧·单选题】关于事业单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借:事业支出

贷:累计折旧

B.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C.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 D.借:经营支出

贷:累计折旧 【答案】B

【解析】事业单位按照实际计提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单选题】2017年4月1日,甲事业单位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台管理用设备并投入使用。租赁合同规定,该设备租赁期为5年,每年4月1日支付年租金50万元,租赁期满后甲事业单位可按1万元的优惠价格购买该设备。当日,甲事业单位支付了首期租金。甲事业单位融资租入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50 B.51 C.251 D.250 【答案】C

【解析】甲事业单位融资租入该设备的入账价值=50×5+1=251(万元)。

【财政补助收入·判断题】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的事业单位,应于收到“财政授权支付入账通知书”时,一方面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另一方面确认其他收入。()【答案】×

【解析】实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的事业单位,在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同时,确认的是“财政补助收入”,而非“其他收入”。

【财政应返还额度·判断题】终了,根据本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记“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年年初,作相反会计分录。()【答案】×

【解析】下年年初,对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不做会计处理。

【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判断题】终了,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科目均不能有余额。()【答案】×

【解析】对于经营结余,终了转账后应无余额。但如为亏损不予结转,则有余额。【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判断题】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不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不转入事业基金。()【答案】√

【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判断题】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事业单位应在收到财政部门委托财政零余额账户代理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确认财政补助收入。()【答案】√

【双报告·判断题】双功能是政府会计由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答案】×

【解析】双功能是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

2018年中级会计实务练习题精讲 第二十一章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

【净资产的核算·单选题】下列账户余额期末应转入限定性净资产的是()。A.提供服务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B.非限定性净资产 C.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 D.其他收入——非限定性收入 【答案】C

【解析】期末,“捐赠收入——限定性收入”科目余额要转入到“限定性净资产”科目中。

【政府补助收入·单选题】2017年10月10日,某民办学校获得一笔200万元的政府补助收入,政府规定该补助用于2017年资助贫困学生,对于该事项的核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笔收入属于非交换交易收入

B.该笔收入因为规定了资金的使用用途,属于限定性收入 C.该笔收入在12月31日要转入到限定性净资产 D.该笔收入在12月31日要转入到非限定性净资产 【答案】D

【解析】因该政府补助收入收到时规定了其限定用途,且期末并未解除,因此期末要将限定性收入结转到限定性净资产,选项D表述错误。

【会费收入的核算·单选题】甲社会团体按照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会费收缴办法的规定,该社会团体的个人会员应当每年缴纳200元会费,每会费应当在当1月1日至12月31日缴纳。假设2016年1月1日,该社会团体收到某个人通过邮局汇款支付的会费800元,该个人说明此款项是支付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四个的会费。甲社会团体2016年应确认会费收入为()元。

A.200 B.800 C.0 D.100 【答案】A

【解析】2016年应确认会费收入=800÷4=200(元),本年收到以后的会费确认为预收账款。

【受托代理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多选题】关于受托代理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A.如果受托代理资产为现金,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作为受托代理资产的入账价值 B.如果受托代理资产为固定资产,且委托方提供了有关凭据与公允价值相差不大,应当按照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作为入账价值

C.如果受托代理资产为固定资产,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受托代理资产应当按照捐赠方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D.如果受托代理资产为无形资产,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受托代理资产应当按1元计量 【答案】AB

【解析】如果受托代理资产为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非现金资产,应当视不同情况确定其入账价值:如果委托方提供了有关凭据(如发票、报关单、有关协议等),应当按照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作为入账价值,如果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与受托代理资产的公允价值相差较大,受托代理资产应当以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如果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受托代理资产应当按照其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选项C和D不正确。【捐赠收入的核算·多选题】甲企业2017年3月5日承诺捐赠乙民办学校50万元用于购买图书,乙民办学校于5月20日收到这笔捐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乙民办学校于2017年3月5日确认捐赠收入 B.乙民办学校于2017年5月20日确认捐赠收入 C.捐赠收入属于非交换交易收入 D.这笔捐赠收入属于限定性收入 【答案】BCD

【解析】捐赠承诺不是捐赠收入,只有在真正收到的时候才可以确认,选项A错误。【捐赠收入的核算·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应确认为捐赠收入的有()。

A.接受劳务捐赠 B.接受有价证券捐赠 C.接受办公用房捐赠 D.接受货币资金捐赠 【答案】BCD

【解析】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接受的劳务捐赠,不予确认,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选项A不正确。

【净资产的核算·判断题】民间非营利组织净资产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限定性净资产和非限定性净资产。()【答案】√ 【业务成本的核算·判断题】“业务活动成本”科目的借方反映当期业务活动成本的实际发生额。在会计期末,应当将该科目当期借方发生额转入“限定性净资产”科目,期末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答案】×

【解析】在会计期末,应当将该科目当期借方发生额转入“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期末结转后该科目应无余额。

【受托代理资产入账价值·判断题】“民间非营利组织对其受托代理的非现金资产,如果资产凭据上标明的金额与其公允价值相差较大,应按1元入账。()【答案】×

6.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篇六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政府转型,合作模式

一、引言

在新公共服务浪潮的推动下, 在公共治理领域中政府角色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本质, 而非“掌舵”与效率;它强调“公民优先”, 在此基础上明确区分了“顾客满意”和“公民满意”原则, 提出和建立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更加适合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关于一般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关系的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界由来已久, 并日趋完善。我国非营利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我国政府完善社会治理、增进社会福利的有力伙伴和助手。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政府转型

新公共服务理论由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登哈特在其《新公共服务:服务, 而非掌舵》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行政发展和政府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昭示了我国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的必要性。

服务型政府的作用在于服务, 旨在通过建立沟通、对话和协商机制, 让公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协商、对话中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表达机制。实现政策目标的机制不再是单一的现行政府机构, 而是致力于建构政府、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相互合作、协调一致的治理体系, 把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政策实施过程中。

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理念将引导我国政府在处理与市场和非营利组织的关系时, 以服务为重心, 适度放权于私人和非营利部门, 构建一种协商、合作的对话机制, 发展多向、信任、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 共同维护公共利益、增进公共福利而努力。

三、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合作模式的探索

国内学者对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的研究主要有:

汪锦军从公共服务出发, 构建了一个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模式的分类框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关系, 从功能角度出发, 可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关系模式:协同增效、服务替代和拾遗补缺。协同增效体现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具有互补关系, 可以产生更多的效益。在服务替代模式下, 非营利组织扮演着公共服务提供的替代性角色 (原来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交由非营利组织来提供) 政府的角色由原来的服务提供者变为资助者和服务监督者。拾遗补缺的互动程度最低。

高猛、赵平安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 探讨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间的合作关系, 并提出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类型主要有三种:政府支持非营利组织运作、政府委托非营利组织经营和政府购买与非营利组织生产。政府委托和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投标竞标可以说是更偏向市场化的管理方式, 有利于激发非营利组织的活力, 提高其运营能力。

四、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合作过程中, 二者处于明显的不对等地位: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而非营利组织处于依赖性地位。

政府部门对非营利组织的“控制欲”较强, 担心在发展过程中失去对非营利组织的控制, 担心自己权力的丧失而不愿放权。我国的非营利组织, 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和补贴, 社会捐赠和自己的营业收入比例过低。脱胎于政府部门的非营利组织由于跟政府之间还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 可利用这种体制内的资源采取政府的行政命令方式贯彻自己的意图, 一些因得不到这种体制内的资源的非营利组织在开展活动时显得举步维艰。

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规、制度和行业环境都相当不完善。例如对非营利组织享受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不到位, 打击了个人和企业捐赠者的积极性。对非营利组织的准入制度也很严格, 政府管理社团组织的首要目标是限制其发展并规避可能的政治风险, 其手段表现为通过双重审批进行准入限制。

五、结论

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下, 我国政府应坚持民主价值取向, 在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中将自己定位于“服务”。在合作过程中, 有必要建立公开、有效的对话协商机制, 将非营利组织的现状和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与政府沟通, 双方共同商讨志愿服务的合作发展模式。非营利组织也要提高自身的沟通和执行能力, 将需求和利益有效表达给相关政府部门和民众。我国政府要带领非营利组织建立较为完善的行业体系, 为非营利组织提供可靠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待志愿服务行业自身具有较高的运作能力后, 政府要适当地放权, 注重培养非营利组织的独立性。

我国政府在与非营利组织合作的过程中, 可采取政府委托非营利组织经营或政府购买、非营利组织生产的方式。政府可以将扶贫开发、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的工作委托非营利组织来执行。我国贫困地区范围广, 特别是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分布较为零散, 像这样的情况, 中央难以集中地组织大型的贫困救助项目, 而且扶贫开发难度大、持续时间长, 政府财力负担是一个大难题。政府可以通过招投标的方式, 让非营利组织自发地进行项目策划和竞标, 筛选有效、合理、最优的方案;利用非营利组织身处民间具有充足信息资源和广泛群众基础这一优势, 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来进行扶贫项目的开展, 这也有利于扶贫开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7.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篇七

【关键词】事业单位;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比较分析

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与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比较

1、核算范围的比较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所指的“事业单位”是各级各类国有事业单位,同时排除适用特殊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已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单位的附属企业。因此,预算会计体系中所指的“事业单位”的外延要小得多。

西方非营利组织包括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范围包括政府、学校、医院等其它非营利组织;狭义的范围包括公立的学校以及私立的学校、医院和慈善类组织等。

由此可见,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与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在范围上的区别主要在于所有制。我国的事业单位会计只限于国有,这与事业单位会计和国家预算管理的关系紧密相关。而西方的非营利组织会计不限于所有制,其涵盖范围更加广泛。

2、会计目标的比较

西方国家把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目标大致归纳为三点。第一,谁是财务信息使用者。非营利组织按照与非营利组织有没有利害关系的标准来界定信息使用者。第二,财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他们一般需要管理的信息、业绩信息和财务状况信息等等。第三,财务报告能提供什么信息。一般财务报告能提供组织的资产负债情况、现金流量情况、运营情况以及财政状况等信息。

根据我国特定的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情况,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财务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政府、人大、纳税人等。第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主要包括资财分配使用情况等。第三,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财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等。

3、会计处理基础的比较

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核算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第93号公告《非营利组织折旧的确认》规定,第一,非营利组织大部分的固定资产应该计提折旧。第二,如果资源提供者提供目前不能使用的资源,则该资源应该确认递延收入。第三,对于有限定用途的资源,应该在资源满足其所附限制条件的时候才确认收入。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它虽然手续简单,但是不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与国际惯例有一定差距。

二、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建议和对策

1、适应新公共管理模式要求,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新公共管理模式”是按照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理论,由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一个基本框架性建议,它主要包括了透明度、灵活性、负责任、前瞻性、法律及正直这五个方面的要素原则。

建立较为健全的会计体系,应该坚持中国特色,坚持我国的渐进式改革路线,充分借鉴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政府其他各项改革的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制度。

2、引入权责发生制,充分反映受托责任制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除了对部分涉及经济活动的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余发生的业务均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为了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以及财务状况信息,引入权责发生制,成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引入权责发生制,明确事业单位的受托责任、加强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透明、真实、完整以及决策相关。

三、结束语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不同于企业会计,但它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以及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方面入手,研究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以及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差异,针对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提出建议和对策,希望为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完善做出贡献,推动事业单位会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力骥.我国事业单位会计与西方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比较[J].中国外资.2012,17:99-100.

[2]常丽,何东平.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张静.国外非营利组织会计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的比较[J].工作研究,2007,04:47-48.

上一篇:英文简历写作:离职的原因下一篇:河南省饲料工业发展现场会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