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地证审核常见错误类型

2025-01-19

产地证审核常见错误类型(精选3篇)

1.产地证审核常见错误类型 篇一

一、概念不清

例1 (原卷第7题) 如图1, 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 则下列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菱形的是 ()

A.BA=BCB.AC、BD互相平分

【失误分析】在这个问题中, 四边形ABCD已经具备了对角线AC⊥BD这一条件, 但还缺少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这一基础条件, 因此只需要从所给选项中找出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选项B, 但是有些同学由于对菱形的判定方法认识不清而选择了错误选项.

同学们要避免这一类错误, 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正确理解相关基本概念, “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概念清楚了, 解题的思路就清晰了.

二、数学思想方法应用能力不强

初中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 如今的中考试卷都很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例2 (原卷第18题) 如图2, 矩形纸片ABCD中, AB=5, AD=4, 将纸片折叠, 使点B落在边CD上的B′处, 折痕为AE.在折痕AE上存在一点P到边CD的距离与到点B的距离相等, 则此相等距离为.

【失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转化思想的运用.折痕AE上存在一点P到边CD的距离与到点B的距离相等, 即点P到边CD的垂线段的长与线段PB的长相等, 因而部分同学就产生了“是否要作出点P到边CD的垂线段, 而此线段又该如何与线段PB联系起来”的困惑.事实上本题通过折纸, 以轴对称知识为基础, 可以将线段PB的长转化为它的对应线段PB′的长, 进而问题就明确为“当PB′⊥CD时求PB′的长”.因为PB′⊥CD, BC⊥CD, 故PB′∥EB, 则有∠CEB′=∠EB′P.又由折叠可知, ∠EB′P=∠EBP, ∴∠EBP=∠CEB′, 那么B′E∥PB, 则四边形EBPB′是平行四边形.又BP=B′P, 则荀EBPB′是菱形.此时问题已经转化为在菱形EBPB′中求得任一边的长.进一步将问题转化为利用△ADB′∽△B′CE或在Rt△B′CE中应用勾股定理求得相关线段长, 可求出PB′=2.5.在该环节中部分同学未能将新问题及时转化为熟悉的老问题, 从而造成了看得见目标却无法抵及的遗憾.

数学思想是解题的灵魂.因此同学们平时不能只顾解题, 还要注意体会、归纳题目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审题不清

例3 (原卷第28题) 如图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O为坐标原点, ⊙C的圆心坐标为 (-2, -2) , 半径为.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 与y轴交于点B, 点P为AB上一动点.

(1) 连接CO, 求证:CO⊥AB;

(2) 若△POA是等腰三角形, 求点P的坐标;

(3) 当直线PO与⊙C相切时, 求∠POA的度数;当直线PO与⊙C相交时, 设交点为E、F, 点M为线段EF的中点, 令PO=t, MO=s, 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 并写出t的取值范围.

【失误分析】本题是全卷的最后一题, 多数同学面对它的时候感到时间比较紧张, 读题就仓促了.如第 (2) 问中点P与点O、A构成等腰三角形, 有的同学就想当然根据经验或者观察作出判断.事实上在本题中没有明确哪一条边是底边, 哪一条边是腰, 因此需要分三种情况来考虑: (1) OA为底边, 即PO=PA, 此时点P是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B的交点 (1, 1) ; (2) OP为底边, 即AP=AO=2, 再利用∠BOA=90°, ∠BAO=45°, 作PH⊥OA后易求得P (2-姨2, 姨2) ; (3) AP为底边, 即OP=OA=2, 显然此时点P与点B重合, 即P (0, 2) .部分同学由于审题不清, 漏解也就在所难免了.事实上, 第 (3) 问同样需要同学们根据题意先画出正确的图形, 即过⊙C外的定点O作⊙C的切线, 显然是可以画出2条切线的.

所以, 当我们审题时, 感觉条件比较模糊, 或者几何题没有给出图形时, 就要引起注意, 很可能此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在做题时应仔细分析, 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数量关系, 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就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审题不清而造成的疏漏.

四、临场心理素质欠佳

解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寻找解题途径的过程, 一旦不能很快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就会产生焦虑心理.过度的焦虑会强化思维定势, 冲淡了记忆, 产生暂时的遗忘.

例4 (原卷第24题) 如图4, 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格点上, O为AD边的中点, 若把四边形ABCD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180°, 试解决下列问题:

(1) 画出四边形ABCD旋转后的图形;

(2) 求点C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长;

(3) 设点B旋转后的对应点为B′, 求tan∠DAB′的值.

【失误分析】本题侧重考查同学们的基本作图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水平, 但是许多同学由于在解决前面的问题中遇到了一些障碍, 情绪和心态发生了变化, 焦虑程度也随之提高, 从而不能进行有序的思考.

第 (1) 题:有的同学不能正确确定四边形ABCD旋转后的各对应顶点的位置, 其实, 只要掌握了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 这一题是完全可以得分的.正解见下图.

第 (2) 题:有的同学忘记了求弧长的方法, 甚至有人把点C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错误地判断为线段.

正解:易知点C的旋转路径是以O为圆心、OC为半径的半圆.因为, 所以半圆的长为.

第 (3) 题:有些同学不能明确∠DAB′所在三角形中的斜边, 所以没有正确解答.

所以AD2=B′D2+AB′2.据此判断△ADB′是直角三角形, 且∠AB′D=90°.

所以.

临场心理素质欠佳往往造成解题功亏一篑, 如何降低它的影响, 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树立“学习是循序渐进的, 功到自然成”的思想, 这样就把注意力放在能否持之以恒的问题上, 而不是关注每一次的学习成绩, 就能让自己的心情在临考前调节到最佳状态.

五、答题不规范

这类错误主要由于有些同学平时养成了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说理理由不完整等不良习惯导致.还有一些同学在平时做题时, 盲目追求解题速度, 对作业中的运算错误不以为意, 经常敷衍了事, 自以为只要到考试时认真一些就行了, 但已经养成的坏习惯不会因为考试就马上消失.因此这些同学在考试时就会因关键步骤缺失而丢分, 或因计算步骤过于简单而导致答案混乱, 甚至会阻碍下一步思维的展开.

2.产地证审核常见错误类型 篇二

1.错误类型

1.1语言知识错误,主要指学生由于对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掌握不熟练而犯的错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遗漏:指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中遗漏了某些必要的成分.例如:I listen the radio. (应为:I listen to the radio.) He read English every morning.(应为: He reads English every morning.)

1.1.2添加:指学生运用语言过程中添加了某些不必要或不正确的成份.例如:He gave me a good advice. (应为: He gave me good advice.)

1.1.3语言错误: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对某些成分的次序安排不当.例如:He every time comes late home. (应为:He comes home late every time.)

1.2语用错误:语言不能只讲究词句本身的正误,交际中的得体和连贯等往往决定着表述的效果。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操英汉两种语言的人在民族心理、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上有着很大的分歧,由此产生的文化差异便成了错误的“易发区”。

1.2.1日常用语的差异:英汉语言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的习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例:汉语电话问候:——喂,我是李明。你是谁? ——我是李平。 英语电话问候:——Hello!Who's that?——This is Li Ping. 学生用语错误:——Hello! Who are you? ——I'm Li Ping.

1.2.2民族心理:漢民族将谦虚作为一种永恒的美德。中国人面对他人的赞许,即使受之无愧,也往往会说一些自谦的话以示谦虚。而英语国家的人面对他人的赞许,纵然言过其实,也会喜滋滋地连声说:“Thank you!”。这种文化差异直接导致不少中国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受汉文化的影响而贬低自己,听到诸如“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的话语时,就不假思索的说 的错误应答。

显然,学生使用的这些语言在语法规则上没有错,但不符合英语文化的表达习惯,是英语文化所不能接受的,因而属于语用错误。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这种明显打上汉语"烙印"的英语往往回产生误会。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不适时机的渗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知识,以帮助其避免犯类似的语用错误。

2.错误原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知并非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被动反映,学习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一种主体主动的建构活动(吴庆麟,2003)。在语言学习的认知活动中,学习者不断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知做出各种假设,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验证假设。

教学结果的迁移是指采用不当的教学方法或教材中错误的语言材料后形成的语言错误。例如,在初学英语的阶段,如果过分强化动词be的用法,学生便有可能造出诸如"He is can read./She is reads the book."等错误句子。又如,《牛津英语》(上海版)Student Book IA中有这样一个句子:It is wise for you to look after your hair at home.在英语It is +adj.+prep.+sb.+to do"的句型中,如果形容词为wise,clever,honest等形容人的品质的词,则应在这类形容词后用介词of。这一知识点虽经教师多次讲解和强调,但由于受教材的影响,还是有不少学生会犯诸如"It is wise for you to take an umbrella with you."的错误。再如,在语言训练中,如果教师过多的采用he,会使学生在该用she时也无意识地用he。

3.纠错对策

首先,教师应明确失误和错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失误(mistake)指学生在运用语言过程中的口误或笔误。一般来说,失误是由于学生一时的情绪变化或暂时遗忘等原因而引起的。失误一般无规律可循,学生往往在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后能自行纠正。失误不能反映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真实问题。错误(error)则可折射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当学生不知到什么是正确的语言形式或用法时,就会产生错误。错误是有规律的,它可以系统的反映学生在某一阶段的语言能力。

准确辨别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失误和错误是很重要的。对于学生的失误,教师不必揪住不放,因为只要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就可自行纠正自己的语言失误,只要教师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复查的良好习惯就可以避免。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教师则应通过观察,找出致错根源,对症下药,帮助学生加以改正。

3.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 篇三

(一)误解词语,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有些成语的理解能够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进行,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不能是天然的了。

例题:

1、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罪行簿上又添新笔。(╳)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静悄悄的。(╳)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4、这个小毛病不足为训,下次改掉就行了,何必大动干戈呢?(╳)

5、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

6、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农垦战士的开发,已经成为商品粮基地。(╳)(天荒地老:指经过的时间很久)

7、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邯郸学步:比喻生硬的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8、“9.11”事件之后,美国股市势如破竹的下跌趋势,令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9、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0、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轩然大波:常用于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11、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12、作家不深入生活,坐在家里管窥蠡测,就创作不出群众喜欢的作品。(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了解片面狭隘,十分有限。应改为“闭门造车”)

对策一:吃透词义,多识记多积累

「备注」:

A

鼎足之势

三人成虎

不为己甚

目无全牛

杯弓蛇影

侧目而视

叹为观止

金瓯无缺

细大不捐

安土重迁

坐地分赃

差强人意

一团和气

别无长物

大方之家

下里巴人

筚路蓝缕

讳莫如深

万人空巷

不可理喻

间不容发

心有余悸

不赞一词

投桃报李

投鼠忌器

罪不容诛

面目全非

独具慧眼

如坐春风

痛心疾首

空穴来风

明日黄花

不足为训

文不加点

付之一笑

非池中物

门可罗雀

屡试不爽

因人成事

逢人说项

夸父逐日

眼高手低

进退维谷

感同身受

煮豆燃萁

莘莘学子

如履薄冰

解铃系铃

大命将泛

久假不归

不速之客

罚不当罪

五风十雨

在劫难逃

登堂入室

B

胸无城府

鬼斧神工

漠不关心

不谋而合良莠不齐

胸无点墨

巧夺天工

漫不经心

不约而同

参差不齐

骇人听闻

曾几何时

刮目相看

鱼龙混杂

厝火积薪

耸人听闻

长此以往

另眼相看

鱼目混珠

曲突徙薪

不以为然

休戚相关

耳闻目睹

相提并论

不胜其烦

不以为意

息息相关

耳濡目染

同日而语

不厌其烦

含糊其词

一挥而就

人心向背

设身处地

闪烁其词

一蹴而就

人心所向

身临其境

(二)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题:

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美轮美奂” “轮”是“高大”的意思“奂”是“众多”的意思,适用的对象应是高大的建筑物而非人物形象。)

2、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3、本刊将洗心革面,决心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4、宽畅明亮的教室里,72名同学济济一堂,畅谈着美好的理想。

5、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却己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

6、他退休后,除了做家务、上老年大学外,还能抽空写字作画,跳迪斯科,生活得真是游刃有余。

7、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8、我们漫步在山阴道上,沿途的风景络绎不绝。

9、小李在这次月考中又是班上倒数第一,名落孙山。

10、这座破旧的博物馆如今修葺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对策二:平时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

「备注」:

“感同身受”指替蒙受恩惠的人向施恩者表示答谢,不用于受恩惠者本人。

“相濡以沫”用于患难中,不用于平时。

“炙手可热”用于人有权势,而不用于物。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

“萍水相逢”用于陌生人初次见面。

“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

“慷慨解囊”用于帮助别人。

着手成春

戛然而止

面面相觑

生灵涂炭

大快人心

耿耿于怀

相濡以沫

甘之如饴

安之若素

亭亭玉立

秀色可餐

秀外慧中

各有千秋

青梅竹马

相敬如宾

折冲樽俎

天作之合不绝如缕

脍炙人口

行将就木

破镜重圆

豆蔻年华

纵横捭阖

党同伐异

金迷纸醉

(三)色彩失当,语境不分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谦敬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从谦敬色彩上分为谦辞和敬辞。在使用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1、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成语和有些词语一样是有感情色彩的,使用成语时,须要使成语的感情色彩和语境的色彩保持一致,语境褒则褒,语境贬则贬,中性语境则使用中性词。

(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处心积虑”,意即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作贬义。)

(2)沙河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是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极点,属褒词贬用。)

(3)启动园丁康居工程的消息一经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政府为他们办了实事。(弹冠相庆: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贬义)

(4)只要台湾当局和实际行动来,两岸关系的发展一定会柳暗花明。(√)

(5)在这个工厂里,他是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始作俑者:第一个做某件坏事 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6)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7)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伙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地痞流氓终于身陷囹圄。

(8)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他们必将自食其果。

(9)班里的不良现象已经蔚然成风,再不治理就会带来严重后果。(指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好的风尚。)

(10)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蠢蠢欲动:形容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将捣乱。)

(1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雨后春笋:比喻新生事物大量涌现。)

(12)辛弃疾继承并发扬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现实,形成南宋词坛一大流派。(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贬义)

(13)他本来就喜欢舞文弄墨,再加上这两年的苦练,如今成了全县闻名的笔杆子。

(14)他是全队的核心,只凭颐指气使就能打出一次次漂亮的防守反击来

(15)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像力。

(√)

对策三:注意感情色彩,辨明褒贬

「备注」:

克勤克俭

处心积虑

虎视耽耽

趋之若骛

胡朋引伴

无所不为

无所不至

玩火自焚

心劳日拙

半斤八两

物以类聚

满城风雨

狗尾续貂

养尊处优

尸位素餐

寿终正寝

瓦釜雷鸣

暴虎冯河

奇文共赏

连篇累牍

舞文弄墨

天花乱坠

大放厥词

颐指气使

煞有介事

亦步亦趋

以邻为壑

拾人牙慧

官样文章

振振有辞

彪炳千秋

彪炳史册

流风余韵

有口皆碑

胸无城府

为虎傅翼

醍醐灌顶

胶柱鼓瑟

耳提面命

城下之盟

不稂不莠

师心自用

2、谦敬失当,不合语境

词语有谦敬色彩。遣词用句的时候要注意得体有礼,对别人要敬,对自己要谦,要让词语的谦敬色彩与语境保持协调一致。

(1)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2)你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换房子的事,我一定鼎力相助。对策四 据词辨义,区分谦敬

「备注」:聊尽绵薄

不情之请

蓬筚生辉

敬谢不敏

忝为人师

忝列门墙

雕虫小技

敝帚自珍

(四)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虽然成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准确的,但还要防止与句中其他词语意义重复或矛盾。

1、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2、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至今还记忆犹新。

3、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的时候,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4、这个厂的领导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常常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5、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

6、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有名气,可一拿到大地方去,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7、提起南京大屠杀,当年的情景又历历在目的浮现在这位老人的眼前。

8、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9、他常常在行家面前卖弄,结果被人贻笑大方。

10、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万千中国人民生灵涂炭。

11、他一大早就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12、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平凡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并不辉煌,但同样可以发光。

13、把生病的老人送上医院,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万没想到却受到了不虞之誉。

14、月明星稀、夜深人静,王小晓独自孑然一身匆匆穿过小巷,闪进了巷口的一个漆黑的大门。

15、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16、新兴商城才开张,鸿运百货大厦又敲响了锣鼓,两家商店形成了鼎足之势。

17、同志们都认为,他这个人办事向来深思熟虑,计划周密,不假思索。

18、、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领袖,本可以把革命进行到底,但结果却半途而废,功败垂成,真令人惋惜。

19、仅仅站在那里远远地望一望,这种走马观花地了解一点表象的工作态度,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对策五 细心体味语境与成语意思,消除重复

「备注」:

忍俊不禁的笑起来

责无旁贷的责任

被人贻笑大方

说得津津有味

一场南柯一梦

我自己扪心自问

刻骨铭心的难忘教训

真知灼见的看法

不期而遇的邂逅

老朋友在异地萍水相逢

见仁见智的达成一致意见

许多莘莘学子

早已预料的无妄之灾

找到了明显的蛛丝马迹

群众民怨沸腾

浑身遍体鳞伤

寒舍蓬筚生辉

值得可歌可泣

正方兴未艾

各自分道扬镳

(五)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有些成语还应该注意它的词性用法以及它的词义轻重与语境是否协调。

1、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2、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3、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僚必须坚决地打翻在地,并踩上一只脚。

4、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5、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绩。

6、美伊之间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海湾局势不会就此一劳永逸。

7、他看见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头,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敌人的妙计。

8、少数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甚至与其同流合污。

9、他的设计虽然有些缺点,但方向正确,无可非议。

10、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时,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会有口皆碑。对策五:注意习惯用法

(六)、两栖词语,仔细斟酌

有些成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感情色彩,这称为词语的“两栖现象”。要判断成语运用正确与否,需用它的多个含义和色彩去一一斟酌。

1、“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

2、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备注」:咄咄逼人

秀色可餐

气冲斗牛

数典忘祖

想入非非

高山流水

按图索骥

绵里藏针

特别提醒:有些词语一时难以判断其使用正误,此时不妨找一些词语替换一下,再作比较,肯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判断下列句中划线熟语使用的正误。

1、法海和尚见许仙不答应,就快刀斩乱麻,把他关了起来。(不管三七二十一)

2、当面锣对面鼓,城北派出所无辜抓走了海关缉私警察。(大水冲了龙王庙)

3、不法商人把过期的食品重新标上日期拿出来销售,这种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来坑害顾客的行径令人发指。(换汤不换药)

4、下半场,釜底抽薪的实德队突然发威,郝董、王涛各进一球,将比分反超。(破釜沉舟)

5、站在新世纪的门口,眼中是太多的浮华和喧嚣,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地游历四方,匆忙间,却忽视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浮光掠影)

6、仿制古画还有一种,决不署自己的姓名,以假乱真,鱼龙混杂,骗取金钱。(鱼目混珠)

7、随着调查的深入,非洲某国前总统食用人肉这一耸人听闻的事实得到了揭露。(骇人听闻)

巩固练习

1、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C)

A、17年卧薪尝胆,2003年中国女排终以11战全胜的成绩夺回世界杯赛的称号。

B、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金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C、他写了一部描写农民现状的小说《空槐》,得了一个奖,便一发不可收拾。(形容事物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含贬义)

D、他多次在千钧一发之际逃过仇敌追杀,但百密一疏,一年前不慎泄露行踪,最终未能幸免于难。

2、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D)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地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A、在我们中间,一个人有困难,就会有上百、上千、上万个素不相识的人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B、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C、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思想。

上一篇:学校督导工作总结下一篇:环境打造红旗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