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档案整理工作计划(精选8篇)
1.教师档案整理工作计划 篇一
潮阳中学关于教师成长档案袋整理的说明
为了更好地做好我校新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验工作,全面促进我校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能较客观、公正、全面地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潮阳中学行政会研究决定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请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注重资料积累,建立完善教师成长档案。教师成长档案每学期一袋,由学校负责保管,材料由各处室和教师提供。教师成长档案包括如下材料:
1、学习材料:参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材料;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材料;理论学习的计划、总结、心得体会。
2、优秀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
3、优秀的说课、教学反思、教后记或教学叙事稿。
4、教学录像光盘。
5、优秀的教学课件。
6、教学总结或科研论文。
7、开设综合实践课、校本课程开发材料。
8、班级文化建设成果材料。
9、指导学生获奖成果或作品材料。
10、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或课题成果材料。
11、教师受各项表彰的复印件材料。
12、课堂教学学生评价表。
13、学生对教师阶段性评价问卷调查表。
14、家长对教师阶段性评价问卷调查表。
15、家长对教师阶段性评价表。
16、课堂教学同事评价表。
17、课堂教学自我评价表。
18、教师参加各项教研活动记录和听课记录材料。
19、其他教育、教学、实验、等材料。
潮阳中学行政会 2003年10月
潮阳中学关于学生成长档案袋整理的说
明
为了更好地落实我校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验方案,切实做好学生评价改革的实验试点工作;较客观、公正、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注重资料积累,建立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包括如下材料:
1、学生日记
2、来自教师、同学、家长等的评价资料
3、最佳作品(习作、书法美术作品、手抄报、剪报本、黑板报照片等)
4、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记录表或记录卡、活动小结资料、活动成果、活动照片)
5、访问、朗读的录音带
6、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奖状、活动资料与照片)
7、学科有代表性的考试和测验材料
8、学生自己制作的课外读物读书卡(读书笔记)
9、学习计划、心得体会、学习反思等过程性记录材料
10、其他获奖证件、奖章
关于学生成长档案袋整理的说明潮阳中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我校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验方案,切实做好学生评价改革的实验试点工作;较客观、公正、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注重资料积累,建立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包括如下材料:
1、学生日记
2、来自教师、同学、家长等的评价资料
3、最佳作品(习作、书法美术作品、手抄报、剪报本、黑板报照片等)
4、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记录表或记录卡、活动小结资料、活动成果、活动照片)
5、访问、朗读的录音带
6、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奖状、活动资料与照片)
7、学科有代表性的考试和测验材料
8、学生自己制作的课外读物读书卡(读书笔记)
9、学习计划、心得体会、学习反思等过程性记录材料
10、其他获奖证件、奖章
关于学生成长档案袋整理的说明潮阳中学
为了更好地落实我校学生发展性评价的实验方案,切实做好学生评价改革的实验试点工作;较客观、公正、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注重资料积累,建立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学生成长档案包括如下材料:
1、学生日记
2、来自教师、同学、家长等的评价资料
3、最佳作品(习作、书法美术作品、手抄报、剪报本、黑板报照片等)
4、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记录表或记录卡、活动小结资料、活动成果、活动照片)
5、访问、朗读的录音带
6、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奖状、活动资料与照片)
7、学科有代表性的考试和测验材料
8、学生自己制作的课外读物读书卡(读书笔记)
9、学习计划、心得体会、学习反思等过程性记录材料
10、其他获奖证件、奖章
2.教师档案整理工作计划 篇二
关键词:干部档案,整理,重要性
干部人事档案是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 是记述和反映个人经历、学历、社会关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及奖罚等方面的原始记录, 是各级组织和人事部门进行考核、选拔和聘用人才的主要依据。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主要包括干部人事档案的收集、审核、整理、鉴定、转递、保管、统计和提供利用等方面工作。
一、干部档案整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1.档案材料缺少现象。如:干部履历表、学历学位材料、奖惩材料、考察材料、入党团材料等。2档案材料的手续不齐全。如:考察材料无落款、放入档案中的复印件无印章。3.档案材料内容不规范, 不符合归档要求。如:干部任免审批表填写不全, 信息不完整, 干部履历表无本人签字、无日期等。4.纸张不标准。各部门形成材料的纸张大小不一, 如高校学生登记表, 有的是A4或A3规格的纸。5.裁剪问题。为使档案外观整齐, 在整理中要进行剪切, 切掉字迹事故屡屡发生, 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6.装订问题。由于材料不标准, 易出现压字。
二、正确整理干部档案的方法及步骤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要认真执行《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整理也是对档案材料的审核过程, 包括分类、排序、编目、技术加工、装订五个步骤:
(一) 分类。
第一类, 履历材料。包括:干部履历表及各类登记表。整理中可以按照参加工作时间审核, 发现履历表缺少本人签字或日期的要进行补充。第二类, 自传材料。以自传为主的履历或简历表归到本类。第三类, 考察、考核、鉴定材料;审计工作形成的材料。形成的材料要有部门盖章或签字。第四类, 学历学位材料、职业 (任职) 资格考试材料、评 (聘) 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材料、反映个人科研学术水平的材料、培训材料。 (1) 对于高中以上学历人员, 材料从高中开始归档;对于低于高中学历的按照实际情况归档。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要加盖组织部门印章。 (2) 在缺失《职业资格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时, 能够确认此职业资格证书真实性的条件下, 可以将“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替代归入本人档案。 (3) 培训材料存两个月以上的学员培训、考核材料。第五类, 政审材料。更改 (认定) 姓名、民族、籍贯、国籍、入党、入团时间、参加工作时间、计算连续工龄审批等材料。第六类, 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中形成的材料。如加入中国共产党材料, 要有志愿书、申请书、转正申请书, 发现缺少马上补充。第七类, 表彰奖励及材料, 撤销奖励的有关材料。在归入审批表时, 要将先进事迹附在审批表后, 作为一份材料归档。第八类, 涉纪涉法材料。包括各级部门的处理决定等材料。第九类, 工资、任免、出国 (境) 、会议代表材料。 (1) 工资、待遇材料包括新增人员转正定级审批表, 工资变动表、提职晋级和奖励工资审批表或工资变动登记表,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材料, 解决待遇问题的审批材料。 (2) 任免材料包括录 (聘) 用、解聘、干部任免、调动、退 (离) 休审批表等材料。自愿辞职的个人申请、同意辞职决定等材料。提职人员“考察材料”与干部任免审批表作为一份材料归档。 (3) 出国、出境材料归档首次因公出国 (境) 人员审查表, 在国 (境) 外表现情况或鉴定等材料;外国永久居留证、港澳居民身份证等的复印件。第十类, 有保存价值的材料。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通知书、劳动合、健康检查和处理工伤事故材料、“死亡证明”材料、“干部人事档案报送、审核工作材料。
(二) 排序。
每类干部档案材料, 都要根据材料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材料之间的衔接或材料的形成时间排列顺序。档案材料排序的基本方式:按材料形成时间排序的: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第七类、第九类、第十类材料。按材料内容以及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排序的:适用于第五类、第六类、第八类。其中第五类、第八类材料的排列顺序为:上级批复、结论或处分决定, 本人对结论或处分决定的意见, 调查报告, 证明材料, 本人检讨或交待材料等, 其证明材料应根据每份材料所证明的主要问题相应集中排列。第六类材料, 入团志愿书应排在入团的其他材料之前, 入党志愿书应排在入党的其他材料之前, 党员登记表等可按先后依次排序。
每个类别中的档案材料排序后, 要用铅笔在每份材料首页的右上角编写类号和顺序号, 并在其右下角逐页编写页数。页数的计算方法为, 凡有图文的页面, 每面作为一页, 有封面的材料从封面开始计算。空白纸和托裱用的衬页纸不计页数。复印件和原件应视为一份材料, 统一编写页数。
(三) 编目。
每卷干部人事档案, 必须有详细的档案材料目录。目录是查阅档案内容的索引, 要认真进行编写。具体要求: (1) 档案材料应按照排列顺序, 逐份逐项地进行编目, 做到目录清楚, 填写准确, 要电子版打印形成。 (2) 每类目录之前要注明材料类号和类别全称。 (3) “材料名称”根据材料标题填写。没有标题或标题不规范的, 应另拟标题, 并在备注栏中简要说明。第五类政审材料要标注与本人的关系, 如:父亲政审材料、弟弟政审材料等。 (4) “材料形成时间”, 一般采用材料落款时间。复制的档案材料, 采用原材料形成时间。“页数”填写材料页数。 (5) “备注”填写需要说明的情况, 包括附有考察材料的干部任免审批表、复制件等情况说明。 (6) 每类目录之后应留出适量的空格, 供补充档案材料时使用。
(四) 技术加工。
对纸张破损、幅面不规则或字迹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 应进行技术加工。 (1) 对纸张破损或字迹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档案材料, 应采用复印、扫描、拍摄等方法进行复制。复制件应附在原件后, 与原件作为一件, 决不能有了复制件而弃原件。 (2) 幅面过大的档案材料应进行折叠或剪裁。折叠后的档案材料要保持平整、文字、照片不得损坏, 便于展开阅读。剪裁时不得损坏档案材料内容, 不要对档案进行过度裁剪。 (3) 对破损、卷角、折皱和幅面过小的材料应进行托裱, 裱糊用的衬纸, 必须采用白纸。浆糊和胶水必须能防虫蚀、不腐蚀纸张。裱糊后的档案材料要晾干, 不得在阳光下晒和高温烫烤。装订边过窄或装订线内有文字的材料应加边。打眼装订档案材料, 不得压字和损伤材料内容。对表格和横向文字的归档材料, 装订时一律表头或文头朝上, 以便于展开阅读。 (4) 必须拆除归档材料上的金属装订物。每份档案材料在整理时必须保证各自独立, 严禁将许多份材料以缝纫、裱糊等形式粘连在一起。
(五) 装订。
每个干部档案材料, 必须装订成卷。档案目录置于卷首, 卷内材料排列顺序与目录相符。将档案的全册材料按编排顺序理齐, 以装订线一边和下边为基准, 按规定尺寸切齐, 达到四面齐, 条件差的应以左边、下边、右边三面齐。做到结实、整齐、不掉页、不压字、不损坏文件、方便阅读。档案卷夹材质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 卷夹背脊应附边签, 用于书写干部的姓名、档案编号等。
参考文献
3.对档案整理与鉴定工作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档案 整理 鉴定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5—0406—01
档案是十分重要的信息资源,而且是任何资源都不可替代的,是不可再生的,也是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原动力和精神原材料。只有抓好档案的整理和档案的鉴定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这种特殊的知识产品服务经济建设,服务政务建设,服务文化建设,服务社会建设。
1.抓好档案整理基础,是提高档案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档案的整理工作,包括机关文件的平时归卷与调整,文件组卷、案卷排列、案卷目录的编制、档号的编写、局部案卷或保管单位的调整等项工作内容。在一般情况下,上述工作主要由机关文件处理部门与档案室共同完成,其大部分工作由文件处理部门或有关业务部门来完成,作为综台n生的档案室只负责对有关具体工作的指导和业务检查以及进行局部的加工处理工作,有时档案室也接收和征集到一些比较零散的文件,这就需要开展全过程的整理工作。
档案的整理,是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环节。有些档案来源复杂,形式多样,往往是零散杂乱,规格不一,并且常常因材料的增减要进行重新整理。保存档案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档案,向社会提供档案的利用价值。因此,它的整理就要求达到完整系统,编排有序,查找起来方便快捷的这样一个实际效果。如果档案不经过整理,档案就显的杂乱无章,没有连续性,缺乏档案的价值,档案保管部门无法进行有效的保管,更无法进行有效利用,通过档案的整理,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检查档案收集工作的质量,对档案的收集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档案通过系统整理,才能便于档案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发挥档案服务的功能作用。
2.注重档案整理的系统性、完整性、是发挥档案资源利用的保证
档案收集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档案馆和档案室各项业务工作的水平。整理档案的过程也就是鉴选档案的过程,只有把有保存价值的档案集中在档案馆和档案室,就能为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档案质量高,材料收集齐全,才能丰富档案资源,提高档案工作的质量,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提供优质服务。在做好档案整理工作的同时,档案的正确分类管理是资源利用高低的体现,档案的分类要根据档案的数量、内容、分类层次,实际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的原基础等情况进行具体的比较,综合分析,客观公正的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佳分类标准。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区分全宗,这也是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由于全宗是档案管理的核心单位,所以区分全宗就成为档案整理乃至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宗是档案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整体性。因此,档案整理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判定档案所属全宗的知识,研究这方面问题,正确地判定档案的所属全宗,解决档案“归属”问题。
如何正确地判定档案的所属全宗,根据我所学习掌握的知识,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一般要掌握三个方面,就能够基本解决档案所属全宗的“归属”问题。(1)从文件、发文和收文等方面着手,查形成者,立档单位的内部文件及发文的存本和原稿之上均有本单位的名称,只要明确了这两种类型文件的作者,就可判定所属的全宗也就是它们的作者是档案的形成者。(2)在特殊情况下,如文件上没有标明作者或其受理者的名称,则应对原有文件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考证。如文件上保留的各种原始标记,包括有关人员的签字和标准,归档章和其日期等,均可作为判定档案所属全宗的依据。(3)由几个立档单位共同办理的文件,判定这类文件的归属,主要看其最后的承办单位,一般应将其归人最后的承办机关单位的档案全宗。总之,在判断档案文件的所属全宗,一定要认真细致,不可粗心。
3 强化业务学习是档案鉴定工作的前提
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档案数量的增长。一个单位、部门、企业要进行正常的工作、生产等等活动,这一切都会形成大量的文件档案。它们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或形成档案,单位、部门、企业的扩大,人员的增加、设备的更新换代、职能的扩大都在形成大量的档案,档案的剧增给档案鉴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一部分档案将成永久保管,—部分没有可存价值的,这就要求档案工作人员要根据档案有关规定,进行全面地鉴定,档案鉴定的正确与否,关系至关重要,档案工作者要不断强化业务学习,掌握有关知识政策,不断提高鉴别能力,使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成为档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对于无价值的档案进行及时销毁,以便减轻档案馆(室)库存压力。
4.逐步实现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档案工作良性循环的途径
档案鉴定是档案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档案的销毁馆藏的优化以及档案质量与档案效益的发挥。档案鉴定包括鉴定档案保存价值,鉴定档案的真伪。在档案馆和档案室的业务工作中经常进行的鉴定工作属于档案的保存价值,也就是对档案保存价值的大小进行鉴定,来确定档案的存放时间,一般来说,大部分档案保存部门都注重档案的“存”而对于“毁”往往是不为的,这就有一个鉴定档案的关键。档案保存价值鉴定工作难度较大,人们一般不便轻易销毁,这样长期以来就会形成大部分无用档长期存在,如果对档案的价值判断不准确,轻视档案的存在,错误的销毁了有用之档,将难以挽救,因此,档案销毁是一个薄弱坏节,开展这项工作要慎重而认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档案这一特殊的资源所起的作用越显重要,档案质量的高低如何来衡量,这就要求我们对档案的价值予以定期鉴定,只有通过鉴定工作才能不断提高档案的质量。
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者主观认识作用于档案客体的一项特别严肃,认真的工作,一方面档案保存价值鉴定工作较难。鉴定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门知识和较强的业务水平,在掌握档案利用反馈水平的基础上,对各种档案文件今后可能发挥的作用,作出尽可能准确的估计,从而确定存毁和保管的年限。另一方面,由于档案是不同的组织和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所以各级各类档案室所保存的档案,大多数是不能再生的。如果对档案的价值判断不准确,将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必须持认真态度,尽可能地避免主观随意性。在对档案鉴定工作方面,要正确掌握方法。一是着重分析文件的内容,通过分析文件内容,判定文件的价值。二是要通过文件的来源,时间和形式等要素判断其保存价值。三是通过分析全宗和全宗群内的完整度将有关文件从大的范围联系起来,看它的保存价值。四是通过分析利用者对档案需求程度来鉴定档案保存价值。
4.档案整理工作自检报告 篇四
档案整理与自检报告
**
2017年1月16日
档案整理自检报告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文件
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档案资料在公路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改建、扩建等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归档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安全性必须得到充分的保证。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各种施工记录、检验试验报告、质量检验评定记录等文件资料,因此必须认真仔细地做好各种现场施工文件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保管、移交等各项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一)落实工程资料管理人员。公司根据施工资料的形成规律,明确工程科和质安科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工程文件资料的填报整理和收集保管工作,同时由质安科负责其它和工程质量有关的工程文件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工作,由工程科负责工程设计文件资料以及与建设单位和监理部的往来文件等工程文件资料的收集和保管工作,做到任务到人,责任明确。
(二)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公司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档案管理学习、培训、交流活动,认真学习省公路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整理的有关规定和文件,以及根据国家《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11822-2008)、《交通档案管理办法》、《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管理办法》、《公路建设项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管理办法》(交办发【2010】328号)、《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1-2004)等有关规定,对本工程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归档移交的具体要求,保证了工程施工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配置必要的设备。为使工程施工资料的填报整理、收集保管等工作顺利进行,项目部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了充足的相应设备和器具,如办公电脑、打印机、复印件、装订机、档案盒、文件柜等。
三、施工文件档案管理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施工文件资料为工程合同文件、施工方案报审文件、各种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质保书以及检验试验资料、成品半成品的检验试验资料、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文件、照片资料、竣工图纸等。
由于工程施工资料的多样性、分散性,且数量较多,本工程施工文件资料的管理采取部门与责任人间的分工负责制,在公司项目部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进行日常管理。
(一)工程合同文件的管理:工程合同文件主要由招标文件和招标设计图纸、施工设计图纸、工程变更文件及图纸、施工合同及补充施工协议等组成,这部分文件资料收到或形成后及时由工程科负责收集并保管备查工作,其他各部门和施工班组需用的施工文件由工程科采用打印、复印等形式进行分发,需用原件进行登记备案的施工文件并说明保管责任。
(二)施工方案报审文件的管理:施工方案报审文件(包括开工报告等)主要由总体组织设计和总进度计划、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专项方案等组成,这部分文件资料由工程科编制后经项目部上报监理部,经批准并返回项目部后由工程科负责保管备查工作。
(三)各种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和质保书及检验试验资料的管理:各种原材料在进场验收时,由材料设备经办负责人索要出厂合格证和质保书,并及时交由质安科负责保管备查;各种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由工程科统一安排进行,并负责各种试验报告的收集和保管备查工作。
(四)成品及半成品的检验试验资料的管理:各种成品及半成品的检验试验工作由质安科统一安排进行,并负责各种检验试验报告的收集和保管备查工作。
(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文件的管理:施工测量放样及面层报验文件资料由工程科填报整理并上报监理部,经批准并返回项目部后由工程科负责收集并保管备查工作;其它工序报验等中间检查验收及质量评定文件资料由质安科填报整理并上报监理部,经批准并返回项目部后由质安科负责收集并保管备查工作。
(六)工程安全资料的整理归档:项目部参建工程施工的人员全部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培训、合格后上岗,并形成书面资料归档,危险源排查公示,各项安全方案由质安科填报整理并上报监理部,经批准后并返回项目部后由质安科负责收集并保管备查工作,安全员每天进行安全检查并书写。
(七)照片资料的管理:施工过程中,由工程科和质安科负责同时对施工作业过程,中间报验状态、现场特殊情况等进行数码拍照,及时录入计算机按时间进行编号保存。
所有施工文件档案资料在工地现场保管期间,项目部针对防火、防霉、防虫、防损坏及丢失等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通过我们一系列认真细致的工作,确保了施工文件档案资料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
四、工程竣工图的编制
竣工图应能全面、准确、清晰地反映竣工时的实际情况。竣工编制说明应能充分体现已完工的建设过程和完工时的实际情况,包括主要建设内容、完成工程量、执行的规范标准、主要施工方案、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特殊问题的处理、施工图的版本、变更情况及修改完善情况、完工时间等,对建设工程完工状态的真实反映,是建设工程技术档案的核心部分。为此我们围绕竣工图的编制做了大量工作。
(一)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审校施工设计图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反应,根据反馈结果做好相应的记录收集保管好反馈的资料文件。
(二)严格按施工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文件及图纸组织安排现场施工,同时妥善保管好所有原设计图纸和设计变更文件及图纸。
(三)在设计变更文件及图纸和现场的基础上,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符合工程完工时的实际状态,形成竣工图。编制完成的竣工图应由编制单位逐张加盖竣工图章并签署,经监理审核签字认可。如项目法人指定由设计单位编制或施工单位委托设计单位编制的,应明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审核及签字认可责任。一般性变更及符合杠改或划改要求的,可在原施工图上修改,要注明修改依据,并加盖竣工图章作为竣工图;凡结构、工艺、平面布置等重大变更及图面变更面积超过10%的,须重新绘制竣工图;重新绘制竣工图的图签如能全面反映施工和监理单位签署情况的,可不另加盖竣工图章。重绘竣工图纸可在原施工图号前加“竣”字。也可逐张加盖竣工图章明确相关人员签署确认。
(四)同一结构、建筑物重复使用的标准图、通用图可不编入竣工图中,但应在图纸目录中列出图号,指明该图所在位置并在编制说明中注明;不同构造物、建筑物应分别编制。
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一)备考表填写不完整,已按规范填写完整。
(二)竣工图中无设计变更文件与竣工图档号对照一览表;已按规范添加对照一览表;小设计变更在竣工图号不显示,具体位置见竣工图编制说明;大设计变更共2个,分别对应竣工图号5-
6、227-244。
六、施工档案管理自我评价
在**公路管理局的统一领导和安排下,在业主和监理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公路改建工程**标施工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及保管工作随施工工作的逐步开展同步进行,工程完工后再统一分类整理、分装成册、编制案卷卷标题和卷内目录、装盒保管,共形成施工资料 **卷,竣工图纸 **卷**份,符合案卷整理要求。最后完整的移交给建设单位***归档保存。
**
5.金墩村档案整理工作简介 篇五
在县档案工作会议之后,村两委高度重视,第二天就召开了村两委会,对档案整理工作进行了安排,会议决定此项工作以村文书丁浩和大学生村官徐亮为主进行收集整理,其他村干部配合。并要求各个村干部将各自手中的资料统一集中,然后由丁浩集中整理。在集中整理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 对1999年以来的上级文件,按年份分类,每年按月份顺序整理,装订成册,并编写目录。
二. 对1998年以来的村委会、党支部、村民代表会记录本按年份整理,并编写目录。
三. 对农业税、水费、农民负担清册按种类装订成册、编写目录。
四. 对新农合档案按年份分类、编写目录。
五. 对综治、五保、低保、新农村和户籍档案分类整理。
六. 对选举材料按年份分类。
七. 对1998年以来的计生档案按年份、按种类收集整理。以上几点是我村档案整理的框架,已基本完成。我村工作人员将严格对照档案工作指南,力争将原始资料收集齐全,努力将档案目录编得清楚简洁,使我村的档案管理得到规范化水平。
开发区金墩村委会
6.关于档案整理工作的案例分析 篇六
一、背景
档案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记载,同时也是传承和发扬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使其成为公众教育的历史教材、发展各项事业的依据与借鉴,同时也对于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档案整理是档案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和基本前提,它直接关系档案的利用和开放,是整个档案工作的基本建设。因此首先做好档案整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2014年5月1日至6月27日,经学院安排,我在天津市委统战部研究室进行将近两个月的实习活动。期间,也做了许多档案整理的工作,尤其以文书档案居多。下面,本文就以文书档案为例展开案例分析。
二、文书档案简介
文书档案是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等活动的档案。它记录了一个社会组织所从事的各类管理活动,如党群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业务管理等。文书档案通常是由办理完毕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书转化而成,文件是法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各种活动中,为互相联系和处理事务等实际需要,用文字、图表等方式直接记录下来的具有完整体式和处理程序的信息材料。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市委统战部研究室,主管部内刊物;收集处理统一战线的信息;承担统战工作重要文件、重要文章的起草是其基本职责之一,在实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帮助单位整理了大约16盒共计400多件档案,以单位内部杂志、各级各类文件、会议纪要、工作总结为主要内容。
三、文书档案整理流程
在实习过程中,我有幸参加了市档案局来统战部举行的一场关于档案整理的培训活动。在会议上,我仔细听讲,注意要点、易错点,同时做好听讲记录。这为我的实习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指导,促进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1)收集
收集是归档整理的前提、根本,没有收集齐全完整的文件资料,归档整理就不能很好地反映立档单位的历史面貌和工作情况。归档文件材料应当包括上下级文件材料、本机关文件材料以及同级机关文件材料。在实习过程中,单位直接给我提供需要归档的材料,所以这一环节就被省略了,也为我下一步的工作加快了速度。
(2)分类
归档文件采用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进行分类。A、区分年度
①年度以落款日期为准。如2013年形成的《2012年工作总结》应放入2013年。
②跨年度的文件放入办结的年度。如2012年形成的《2013至2014年工作规划》应放入2012年。
③几个文件合为一件,“件”的日期应以装订时排在最前面的文件日期为准。④会议记录本以该本最后一次会议记录时间为准,等等。B、区分保管期限
将归档文件分为永久、定期分开,定期时间分为30年、10年。永久保管的文书档案分为:
①本机关制定的法规政策性文件材料;
②本机关召开重要会议、举办重大活动等形成的主要文件材料; ③本机关关于重要问题的请示与上级机关的批复、批示,重要的报告、总结等;
④本机关机构演变、人士任免等文件材料;
⑤同级机关、下级机关关于重要业务问题的来函、请示与本机关的复函、批复等文件材料,等等。
定期保存的文件资料:如,信息简报为10年;上级机关领导视察讲话,级别为省部级以下为30年;本机关为上级机关起草的业务文件草稿为30年;联合发文,协办方为30年;全年的工作总结,各处室保存期限为30年;季度、上、下半年工作总结保存期限为10年,等等。
(3)装订 A、文件的修整
修裱破损的文件、拆除金属物,复制字迹模糊或易褪色的文件。B、文件的装订
采用线装结合袋装的形式。袋装是将金属物排除后,放入无酸牛皮纸中。对于较厚的文件,可以先线装(三孔一线),然后放入牛皮纸中。
(4)排列
在同一保管期限下,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按照“文件的生成结果在上”为原则进行文件排列。
一件文件的排列顺序为:
发文与定稿为一件,发文在前;正文和附件为一件,正文在前;请示与批复为一件,批复在前;转发件和被转发件为一件,转发件在前;原件和复制件为一件,复制件在前,等等。
(5)盖章编号
归档文件应按照排列次序逐件编号,在文件右上角空白部分加盖归档章,归档章设置全宗号、年份、保管期限、室编件号、馆编件号、机构或问题六个部分。注意的是室编件号应是连续排序,中间不能有遗漏。
(6)编写页码
可以在每页的右下方编写页码,按顺序编写,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页正反面都有内容的话,应该编写为2页。另外,在第一页可以写下每件的总页码,方便电脑著录时直接录入。
(7)电脑著录
电脑著录就是把有关的信息输入专用的档案管理电脑中,录入的信息尽量详尽、准确。归档文件目录一般设置有题名、文件编号、责任者、密级、保管期限、时间、载体数量、载体单位、备注等内容。
(8)打印目录与装盒 打印目录就是分保管期限,按件号顺序打印归档文件目录,归档文件目录分为一式两份。每盒目录应放在文件最上面,以便查找盒内文件。装盒是将归档文件按室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填写备考表、编制档案盒封面及盒脊。不同年份、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不能装入同一档案盒中。备考表应放在所有归档文件之后,用以对盒内归档文件进行必要的注释说明。
四、文书档案整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文件装订过程中,金属物、塑料别针没有排查完。(2)、文件编号过程中,出现遗漏现象。比如有两三个文件粘连在一块,就容易出现编号遗漏现象。
(3)文件排列过程中出现顺序颠倒问题。如请示与批复摆放顺序颠倒。
(4)编写页码中,总数缺少。如,有正反两面的文件,只编写了一面。
(5)电脑著录中信息输入不齐全。如,题名中双引号、冒号遗漏;文件标号缺失,等等。
五、原因分析
(1)主观方面:我觉得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从自身找起,“细节决定成败”,自己在主观方面存在不太细心的现象。档案整理工作是一项需要细心、耐心的任务,时间长了难免会觉得枯燥,对待工作会出现倦怠现象,这时,问题就会接踵而至。还好,最终我进一步耐心仔细的核对档案,发现问题、核实问题并修正问题。(2)客观方面:首先是没有接受档案整理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快入手,而且在工作初期易犯错误,给后面的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其次,实习老师由于工作忙等其他因素,没能详细的给予指导,只是讲诉了工作的大概要领,全靠自己一步步摸索,这样也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六、解决对策及建议
(1)学院方面:针对机关单位实习,学院可以增设档案整理这门实物课,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针对档案整理的专业能力。
(2)学生本身:首先是做到“三心”,树立细心、耐心、责任心,在档案整理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耐心操作,细心应对繁琐的工作。其次,多多了解档案整理方面的知识,同时学会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全面提高自身水平,为实习储备必要的能力。
7.关于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思考 篇七
自《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出台以后,各人事档案部门统一要求,开始了对干部档案材料的整理装订工作。立卷装订方法繁琐、复杂,标准过于苛刻,每页都要裁剪。作为身处第一线的工作人员,笔者亲历了此项工作的整个过程,深刻感觉到这种拆卷装订工作成为了档案工作人员一项重要负担,所以目前的这种干部人事档案的整理方式有待改进。
一、现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归档材料规格不一,加重档案管理人员的负担。
归档文件材料普遍采用21厘米×29.7厘米,即A4规格,也有的是B5或A3,如成绩单、高校录取名册等,而干部人事档案对纸张要求基本为19.5厘米×26.5厘米尺寸,即16开规格。如果出现大于标准的档案材料,必须进行裁剪或折叠,然后才能装订归档,装订线一般得距左边2.5厘米,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有切掉字迹的情况发生。如果档案材料过小或过薄,还要进行贴边、贴底或裱糊,使原有档案材料变硬,出现褶皱。
由于人员的流动,有些干部人事档案材料要在不同单位间进行转递,虽然装订规格有了统一要求,但由于很多是手工操作,方法和尺寸标准上相对有一定的误差,打孔机的边距和间距不统一,为档案人员新入材料带来很多麻烦。以本校为例,2006年两校合并,合校前人事档案材料各自进行了整理装订,但合到一起时发现尺寸大小和打孔位置全有出入,考虑到以后入材料麻烦,我们只能对新接收的千人材料重新补孔打孔,这种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2. 成册打孔装订,不利于对档案实体的保护和保密工作。
要达到《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的整理装订要求,档案员需要对每个人的档案材料进行鉴别、分类、排序、剪裁、裱糊、打孔,然后进行装订,要做到至善至美还要进行多次检查翻阅。而且每年人事档案都有很多新的材料形成,按文件规定:对收集的人事档案材料要在一个月内归入档案盒,每两年装订入卷归档一次。材料需要归档时,要进行剪裁打孔装订,同时必须把档案拆开。这样反复折腾,对档案的损伤是不言而喻的,既重复劳动又不利于档案的保护利用。
在档案利用方面,原来利用者可以只把需要的材料拿去复印或借用,但现在必须整卷带去复印,由于装订过厚,影响复印效果,同时也不利用档案的保密工作。
3. 繁重的整理工作,影响档案信息的进一步开发。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为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队伍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看似清闲,实则繁重。每个干部每年必须归档的材料为年度考核和工资单,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和性质,还会分别产生不同层次的提升、职称晋升、进修培训学习、各种考试和资格认定、党员材料、各种表彰及奖励、干部考察及任免等材料。同时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才流动频繁,档案工作人员每年都要转入转出大量的档案材料,工作相当繁重。由于各单位人员相对紧张,目前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仍很不够,档案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使档案工作者整天忙于手工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技术,更谈不上去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二、干部人事档案整理的改进措施
1. 做好与组织、人事、学历、科研等部门的协调工作,统一档案载体规格。
大部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都是组织、人事、学历、科研等部门形成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与这些部门的协调工作,力争各部门按照档案装订规格制作出标准的档案材料,当然有些工作并不局限于本单位范围内,这就需要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各部门统一要求,使材料规格一致,这样就能大大地减轻档案工作者的工作负担,也避免了因剪裁对档案实体的伤害。
2. 装订要求适当放宽,尽量维护材料原貌。
对人事档案材料的装订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全部用同一尺寸固然美观,但考虑到长期使用和对档案材料原貌的保护原则,应该允许档案材料在尺寸上有出入,因大部分档案已经进行了新的整理装订,不必进行新的改装,只要把档案盒放大一些,到能装A4纸即可,完全不影响外部美观。
3. 改变打孔装订的方法,效仿文件材料整理方式。
干部人事档案完全可以效仿文件材料整理装订方式,避免打孔装订对档案材料的破坏,把所有材料分类排序后进行编号、编目,然后存放于特制带夹的活页档案盒内。这样其他部门或个人利用档案时就可以直接从中抽取所用材料,装入材料时直接归类装入即可,避免了因打孔对档案材料的损坏,也简化了整理工作程序,减轻了档案管理人员负担,以便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深入探究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参考文献
[1]彭芬辉.关于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整理工作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9(3).
[2]王亚明.干部从事档案整理方法的改革[J].中国档案,2003(4).
[3]刘俊玲,宋红卫.人事档案整理方法变革之管见[J].档案管理,2006(5).
8.也论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篇八
关键词:档案;整理;原则;商榷
黄世喆、归吉官在《论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文(见刊于《档案管理》2014年第4期,以下简称“原则”一文)中对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表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该文所立的论点无法包括档案整理工作的全部内容,将“来源原则”作为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既无实践意义,也不合科学。故特撰此文与之商榷。
1 不同类型的档案机构和不同类型的档案具有不同的整理工作内容,需要遵循不同的整理原则。
1.1 不同类型的档案机构有其各自的整理工作内容和需要遵循的整理原则。从档案保管机构来看,有基层档案室的档案整理和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档案整理。各级综合档案馆在整理工作的第一层级中除了对文书档案的区分全宗外,还会包括对由于征集等特殊渠道收集进馆档案的分类整理;还有对音像等专门档案和重大活动、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研项目等目前较为普遍使用“专题档案”称谓的档案的分类整理。由于档案馆第一层级档案整理工作相对原则而笼统,所以其中对于文书档案的整理遵循的是“全宗原则”;而对于其他各种档案的整理则是以档案馆管理为整体需要,并遵循既符合档案学理论要求又便于实际工作掌握需要的原则。因此,各档案馆的整理原则有所不同,其整理结果自然也不尽一致。在档案馆档案整理工作的第二层级存在许多繁琐的整理工作内容,所以不同的整理内容也会需要遵循各自不同的具体原则。并且这些繁琐的整理工作,部分内容又会如档案室对全宗内档案的整理一样,需要遵循“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的现行档案整理工作原则。
机关档案室的整理主要是全宗内档案的整理。尽管某些档案室也保存有原先形成的其他全宗的档案,但在正常情况下目前整理的均为本立档单位形成的本全宗的档案。所以其在文书档案的整理中便不宜笼统采用遵循“全宗原则”或是“来源原则”这些基本原则,而只能是以符合档案整理工作根本目的要求的标准,即目前对档案整理工作中利用原有基础、保持历史联系和便于保管利用的原则来检验。而在对其他类型档案的整理时,则是放在全宗这个总体概念之下来进行的分类整理,而不会像档案馆一样将对这些档案的整理作为与区分全宗同一层次上的问题来处理的,所以其同样适用现在表述的针对全宗内档案整理的原则。
1.2 不同类型的档案有其各自的整理工作内容和需要遵循的整理原则。从档案的类型来看,有文书档案整理、科技档案整理、专门档案整理等;按档案的载体分,有纸质档案整理与电子档案整理等。各类档案都有其整理工作的具体内容,也需要遵循不同的基本原则。如文书档案整理中第一层级是区分全宗;而科技档案整理中第一层级是区分工程项目与区分产品等;而在专门档案整理中则又有针对不同档案内容的不同整理方法,如音像档案的第一层级往往是按照内容,区分为会议、领导活动、区容区貌等类别。
2 档案整理“三大原则”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自19世纪中后期,欧美档案学形成之后,档案学在国际范围内发展较快,其中围绕档案整理曾先后提出过“事由原则”、“全宗原则”和“来源原则”等“三大原则”。
2.1 档案整理“三大原则”
2.1.1 “事由原则”。“事由原则 档案馆将档案按其内容主题而不按来源机关和原有次序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原则。它的特点是以相关事由为依据建立档案文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故又被称为相关原则。”[1]“事由原则 ……要求按文件内容涉及的问题整理档案。……1841年被尊重全宗原则取代。”[2]
2.1.2 “全宗原则”。“全宗原则 全宗是档案馆(室)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单位,按全宗管理不仅是档案部门按来源区分档案的一种整理方法,也是国家规定的管理原则,称为全宗原则。”[3]“全宗既是一定数量档案的实体概念,也是整理档案原则的重要体现和方法,在档案学中有时称为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4]
2.1.3 “来源原则”。《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在“来源原则”条目下讲:“档案馆将档案按其来源和形成单位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原则。”并指出:“按其起源和形成过程,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是它的发端,德国的登记室原则延伸了它的内涵,荷兰人给予理论论证。”“来源原则 外国档案学术语。即按照文件的形成机构划分和管理档案。起源于1841年法国提出的尊重全宗原则。1881年普鲁士在提出登记室原则时正式使用了‘来源一词。”[5]
2.2 “三大原则”的关系
2.2.1 档案整理工作“三大原则”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形成先后来看,“事由原则”早“在19世纪中叶之前,欧洲各国广泛用于划分和整理档案及编制检索工具”;继而于1841年,由法国提出了“尊重全宗原则”,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再后起源于“尊重全宗原则”,于1881年普鲁士提出登记室原则时正式使用了“来源”一词。
“事由原则”尽管早在19世纪中叶之前,就被欧洲各国广泛运用,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证明事由原则不适用于近代综合性国家档案馆档案的整理和分类,促使法国于1841年提出了一个相反的档案整理原则——尊重全宗原则,从而否定了事由原则在档案整理和分类上的应用。”[6]然而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档案门类的增加,正是这个曾经被否定过的原则,在当今的档案整理实践面前又显现出了它的可行性。
2.2.2 “三大原则”的特性。在这“三大原则”中既有针对分类对象的不同,也有概念命名方式的不同。“事由原则”是依据档案所记载内容的不同来分类,即按照客体来进行的;“来源原则”是依据档案形成者来分类整理,即按照主体来进行的。而“全宗原则”尽管也是按照主体来整理的,但这一名称却是档案学理论中的一个专用术语,有其特指的含义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著名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的有机体。是档案馆(室)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单位。”[7]“全宗 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文件整体。由案卷及卷内文件构成。档案馆档案的第一层分类、管理单位。”[8]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全宗”不管是与依据“来源”原则整理的“形成机构”,还是依据“事由”原则整理形成的“内容主题”都能组配成一个完整的名称。而“事由原则”和“来源原则”却既不能形成一个独立的名称,又无法包括部分档案的整理工作。
2.3 “三大原则”在我国的发展。随着我国档案学于上世纪30年代形成起,在档案整理方面对于“三大原则”的发展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一书第262页在“全宗”词条下讲:“全宗既是一定数量档案的实体概念,也是整理档案原则的重要体现和方法,在档案学中有时称为全宗原则和全宗理论。”该书第263页又讲:“全宗的形式 主要分为常规全宗和特殊形式的全宗两种类型:常规全宗即一般情况下的独立全宗……在难以区分或不必要区分独立全宗的情况下,则采用联合全宗、汇集全宗和档案汇集等办法,作为全宗的特殊形式。”
我国档案学者冯惠玲、何嘉荪也曾提出了“主体全宗与客体全宗”的观点,认为“有些档案不是以同一形成者为核心,而是以同一项工程、同一种产品、同一项科研课题为核心,即以同一活动内容或事由为核心而形成的,如果仍然千篇一律地以形成者为依据组织馆藏档案,在有些情况下就难以行得通”。[9]进而又指出,这些档案“必然真实地反映活动客体的状态及其运动过程,因而可简称为客体全宗。这种全宗往往出现在科技档案等专门档案中”。[10]这一观点的阐述也正是兼顾到了档案整理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而对“全宗理论”做出的深入和发展。
3 “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既没有实践意义也不合科学
3.1 “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并没有实践意义。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源于工作实践,而任何理论的意义又在于其对工作实践的引领和指导。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自然只有在指导档案整理工作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其理论才是科学的、实在的、管用的,反之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作为对“原则”一文具有根本意义的主要论点“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对档案整理工作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意义呢?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否定的。所谓“原则”,是“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准绳。……原则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的,只有正确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原则才是正确的”。[11]而“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在规范档案整理工作实践上并无多大实际意义。试想,如果我们在档案整理工作实践中仅仅用“来源原则”作为检验标准的话,那么各机关档案室对档案的整理都是符合这一基本原则的。所以从实践角度来检验“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并没有实践意义。
3.2 在档案馆的档案整理工作中有些内容并不适用“来源原则”。如前所述,各级各类档案馆尤其是综合档案馆,在其馆藏档案资源中,除了文书档案这个主体之外,还都保存有多种类型的档案,而其中有的类型的档案其实是无法、在实际中也无人按照来源原则整理的。如果接受“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的话,这些档案就会在经过整理之后变得非常零散。如对音像档案的整理,在实践中往往先要区分照片、录音、录像、磁带等载体,然后再对各种载体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如照片档案,一般档案馆都会依据照片所反映的内容先区分为会议、领导活动、区容区貌等一级类目;随后再在会议类中按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以及全区域性的重要会议等设置二级类目。这种整理方法是无法遵循“来源原则”的,因为就照片的来源而论可能是多个机关和单位形成的,但通过整理则又会将照片所反映的内容信息如会议、领导活动、区容区貌等集中排列。
还有如印章等实物档案(关于“实物档案”的名词目前在学界还说法不一,但由于其不属于本文讨论的内容,故暂且这样沿用)也是无法依照来源原则进行整理的。
总之,随着档案种类的日益丰富和档案整理工作实践的不断充实,“来源原则”已经无法容纳档案整理工作的全部内容,所以目前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已经不再是只用“全宗原则”或“来源原则”所能概括得了的。
3.3 “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不合科学。也许“原则”一文的本意是不想让目前其实是机关档案室的全宗内档案的整理原则被误解为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如果确实如此的话,那么作者只需要用极为简洁的文字,告诉大家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其实有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之分,现在各种教材上讲的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只是适用于档案形成单位进行整理的具体原则,而并非是能够涵盖我国整个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当然,如果作者一定要在这个具体原则之上冠以极为简练的语言,从总体上来论述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无可厚非。但结论为“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则是不合科学的。
3.3.1 论述偏离了驳论的对象。作者首先在导语部分指出:“按照国内有关《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权威教材的说法,我国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是:‘整理档案应该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并通过对档案整理工作内容的分析,认为“如此表述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是存在欠缺的”。
从这种论述方式可以看出,“原则”一文是一篇驳论性的论文,即先列出一种观点作为驳论的对象,经过自己的论述来说明原有论点的不合理性,然后提出正确的论点。然而遗憾的是,全文在展开论述时却偏离了驳论的对象。如第一部分从“关于全宗的概念”、“关于全宗理论”两个方面论述的是“全宗理论既是整理方法和理论,也是整理原则”;第二部分又将现有的档案整理工作原则的三个部分归纳为“现在档案整理工作原则的表述是全宗理论的内容之一” 。
3.3.2 论述中有前后矛盾之处。其实“原则”一文在其论述中也曾肯定过“全宗原则”是档案整理的原则。如第一个大问题的标题是“全宗理论既是整理方法和理论,也是整理原则”,而且在第一点最后又讲“即便是全宗理论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全宗理论实质并没有改变,仍是档案整理必须恪守的原则”。而不知为何在第三部分中却又说“来源原则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4 结语
笔者认为,如果一定要提炼出一个档案整理工作基本原则的话,是否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直接将现在对于全宗内档案整理的原则上升为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试想一下,从档案资源的组织、科学管理一直到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来考量,何种档案保管机构、何种类型的档案,在整理中可以不遵循“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这个原则呢?
二是如果确实要用几个字来概括档案整理工作基本原则的话,那么我们通过对现有“三大原则”的比较,便会发现采用“全宗原则”比“来源原则”更为合适。因为“全宗”是一个超越档案形成机关和档案具体内容的档案学专用名词,它不管是与“形成机构”还是“内容主题”都能组配成一个完整的名称;何况全宗理论通过不断的充实,已经归纳出一些补充形式来满足档案整理工作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4] [6] 大百科全书档案学分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288~289、262、289.
[2] [3] [5] [7] 档案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163、165、163、165.
[8] 大辞海 文化新闻出版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275.
[9] 冯惠玲、何嘉荪.全宗理论的实质[J].档案学通讯.1988(5):9.
[10] 何嘉荪、冯惠玲.关于更新全宗概念的设想[J].档案学通讯.1988(6):6.
[11]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178~179.
【教师档案整理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教师业务档案整理10-06
档案整理工作报告09-25
大学生档案整理工作计划06-23
教师师德档案09-03
教师业务档案制度10-30
教师个人师德档案11-28
教师人事档案自传范文06-27
教师职称评审档案目录10-20
档案整理措施10-02
文书档案整理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