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电活动方案

2024-07-11

幼儿园科学电活动方案(共17篇)

1.幼儿园科学电活动方案 篇一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2、知道金属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管,纸,毛线等材料不能导电。

3、简单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电线,铜丝,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纸绳,电灯泡,电池。

2、记录表,笔,橡皮。教师自制道具。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魔术”

1、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电池

2、电池的两端一样吗?介绍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3、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连接小灯泡才会亮?

二、实验

1、出示铜丝:它是什么?铜丝铜丝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出示纸绳:它是什么?纸绳纸绳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2、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电线,铁丝,保险丝,铝丝,毛线,塑料管。请小朋友实验。哪种材料能是小灯泡亮起来?

3、介绍记录表:在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在不能是小灯泡亮起来的材料后画。

4、幼儿操作实验,教师指导观察。

5、请幼儿分享实验结果。教师和幼儿总结:金属材料能导电,所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毛线纸等材料不能导电。

三、结束部分

出示两根电线(一根两边露出铜线的,一根两边没有铜线的。)

1、它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请幼儿实验

2、教师总结:电线外面的塑料外衣是不能导电的,他是保护我们的,有了它我们就不容易触电。但即使这样,小朋友平时也不要随便去摸电线,电源插座。因为平时生活正的用电,电压很高是很危险的。

2.幼儿园科学电活动方案 篇二

根据重庆市教委中小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 我校结合县教委的部署积极开展了学生课程辅助活动。为此, 我们学校组建了课程辅助科技特长班, 并开展了一些列小学生可行的科技活动, 叶画制作就是其中一项。

二、指导思想及活动目标

叶画是用植物的叶组成的画, 是科技作品, 又是工艺品。叶画制作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丰富的想象力和成熟的动手能力并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从小热爱大自然, 欣赏大自然, 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活动适应的对象及活动方式

叶画制作适合小学任何年级的学生, 可利用课外科技活动的时间分组合作完成或个人独创完成。

四、活动内容

1.欣赏叶画作品。2.准备制作工具。3.采集植物叶片。4.压制叶片。5.设计制作叶画。6.展示评比活动。

五、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组织

组织愿意参与叶画制作活动的学生报名并参加集中学习培训, 布置本次活动的内容, 时间安排, 讲解此次活动的意义和目的。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活动方法指导。要特别强调活动的成败在于准备是否充分, 是否有耐心。一定要能够持之以恒地完成本次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组织教师的联系电话, 以便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与指导。

第二阶段:欣赏叶画作品, 提出叶画制作的重点、难点

观赏叶画作品, 感知什么是叶画, 通过观赏由各种不同的叶片组合而成的图画, 欣赏植物以及植物叶片带来的美, 从而激发叶画制作的兴趣。

在欣赏叶画作品的同时, 给学生提出制作的重点是搜集各种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 不同大小的叶片, 一幅好的叶画作品需要的叶片量较大, 而且种类要多, 这样在制作时才有可供选择的材料, 才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叶画制作的难点是构图, 要利用叶片的自然形状和颜色 (不能用剪刀修剪叶片) 构出具有艺术性和创新特色的作品。这需要留心观察生活, 善于联想才能制作出一幅幅描绘大自然, 描绘生活的美丽图画。

第三阶段:准备

工具材料准备:各种废杂志或成叠的废报纸、乳白胶、剪刀, 镊子、餐巾纸, 八开卡纸 (台纸)

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或课外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采集叶片 (也可以利用学校科技活动的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附近的山林采集, 注意强调安全问题) 。要求采集带有叶柄且形状、大小, 颜色不同的叶片, 每种叶子多采一些。太大的叶片不要采集, 腐烂、破损、有虫卵的叶片不要采集。注意那些生长不正常的叶子, 这些叶子形状特别, 构图时会有特殊用途, 采集时要留心。注意采集树叶时尽量了解植物的名称, 不要损坏花草树木。

整理和精选:把叶子从枝条上摘下, 选精去粕, 数量尽量多一些, 以备选用。

压制和分类:压制的目的使叶片变得既干燥又平整, 也就是给叶片定形。没有经过压制的叶片是不能使用的。把叶片按叶形进行分类, 把同一类的叶片放在一本杂志中并压上重物便于取用。要用吸水性强的杂志压制叶片, 隔三四天把叶片换个位置, 便于叶片尽快干燥, 避免发霉。

第四阶段:制作叶画

1.构图定名:构图是制作叶画关键的一步, 叶画的内容非常广泛, 可以是植物类、人物类、情景类、景物类、科技、故事类、舞蹈类等。构图时要注意合理、巧妙和新颖。由于受到叶片形状的限制, 构图大多采用会意、夸张的手法。构好图后, 还要给叶画一个好的标题, 也就是命名。

2.上台纸:上台纸是把创作一张叶画所需要的叶片放在台纸上, 按照设计好的构思摆好, 用一个手指轻轻按住叶片的中央, 可在台纸上滑动, 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取叶片最好用平头的镊子, 不致损坏叶片。

3.固定:把摆好的叶片用乳胶贴在台纸上, 保持画面的干净, 多余的胶可以用餐巾纸擦掉, 不要留下指纹的痕迹。

4.保存:叶画上面落有尘土很不容易去掉, 如果要长期保存叶画, 可以在上面加上一层玻璃纸, 也可以把叶画放在镜框中, 然后挂在墙上。

完成了这样的几个步骤, 一张美丽的叶画就做成了。

六、展示评比活动

以学校的名义, 开展叶画制作比赛活动, 让每个孩子都参与, 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比赛办法:1比赛可以分个人和小组、班级团体赛。2每张叶画必须由三种或三种以上的叶子组成。3叶片不能用剪刀修剪。4叶画不能用彩笔上色及文字说明。5不能用植物的其他器官制作叶画, 只能用叶。6用八开白板台纸。

叶画内容自选, 要求健康美观。

评选办法:1构图50分, 要求合理、新颖、有创造性。2选叶10分, 要求形、色、各种叶兼顾, 有一定数量。3画面10分, 要求整洁、平展、无其他痕迹。4叶片30分, 要求平整干燥。

从分数高低, 评出一、二、三等奖, 并将优秀的作品在全校展示。还可以将特别好的作品挂在学校的走廊, 楼道的墙上, 美化校园。

七、总结延伸

3.源于生活的幼儿园科学活动 篇三

一、关注生活,从价值出发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扩大幼儿的视野,使幼儿获得早期科学经验的积累。《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活动的内容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体现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活动片断一我们身边的话题:在自然角观察种子发芽的实验时,我们都有会把一些豆类放在水中浸泡,再观察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可是幼儿会这样表述:“小绿豆和小黄豆变大了,发胖了。”他们很好奇种子的变化,有的幼儿说得更形象化:“因为它们喝了水,吃饱了啊。”“不是,是它们被水浸胖了呀。”这些豆子用水泡过后,就变大了,“它们都鼓起来了。”……原来黄豆、绿豆、蚕豆都是因为遇水产生了膨胀现象,幼儿对这种现象不能用科学的概念去描述。

分析:我把幼儿在自然角关注的话题,设计了一节大班的集体教学活动。为了使活动更丰富,我上网对膨胀的现象进行百度查找,了解它的科学概念,再结合幼儿的生活为幼儿设计了物质遇水、遇热和遇热油产生膨胀现象的科学活动。为了使这个膨胀现象让幼儿在操作中建构新的概念,在遇水膨胀环节,我带来幼儿熟悉的黄豆、绿豆及幼儿平时不喜爱吃的黑木耳。为了让幼儿更清楚、有效地在课堂上展示其他物质的膨胀现象,我用视频的手段,把生活中常见的爆米花、虾片的膨胀过程搬到课堂上,扩大幼儿的学习空间。科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二、关注幼儿,从问题出发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兴趣

《纲要》要求我们: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幼儿主动地探索,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在科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激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探究科学的欲望和培养科学精神。

活动片断二感知乒乓球的遇热膨胀:在这一环节,我问:“这里有两个瘪的乒乓球,你有什么办法让它鼓起来,变回原来的样子?”杰杰说:“用手扳一下嘛。”他试了试,不成功。强强说:“用手搓一搓。”这可能是个不错的办法,可是他试验没有完全成功。“有又快又好的办法吗?”大家陷入沉思。我班的那个大龄孩子吴比提议:“把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试试。”我按他的方法作了试验:将瘪的两个乒乓球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它们的变化(放在透明的容器中)。果然,试验成功了,全班幼儿都很兴奋。我接着追问:“为什么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这是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幼儿又一次陷入沉思。我又作一提示,说“它里面有什么?”(用保鲜袋装空气,引导幼儿说出乒乓球里有空气),“乒乓球里面的空气受热会怎样呢?”,幼儿找到了答案,明白了乒乓球里的空气是遇热膨胀了,所以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一泡,是能恢复原样的。幼儿在惊喜中,了解到原来膨胀现象还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分析:在这一环节,让幼儿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让幼儿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猜想解决问题:“为什么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而且在提问时我没有急于告诉幼儿答案,给幼儿一段期望期。由于问题难度比较大,在提问时我视幼儿回答的情况,给予幼儿适当的提示:“乒乓球里面有什么呢?”幼儿立即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判断。

三、关注环境,从经验出发给幼儿学习探究的机会

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

片断三再现生活情景:“请你仔细看看桌上的这些东西,它们放在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幼儿耐心地等待着、观察着这些平时不起眼的材料被水浸泡后的变化。在集体交流操作结果时,幼儿有条理地回答了三个问题:“我把什么放在了水里?”“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还有那些爆米花和虾片,它们又是怎么膨胀的呢?和幼儿一起观看了爆米花的膨胀过程。幼儿欢呼雀跃,亲历了再现生活中的情景,看到了膨胀的过程。在活动结束时,又将继续探究的问题抛给了幼儿:“那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的现象呢?”

分析:在“遇热和遇热油膨胀现象”中,我把生活中的实例——爆米花、炸虾片用录像的形式“搬”到课堂上,再现生活情景。幼儿在活动中建构新的知识经验,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育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让幼儿联系生活,拓展幼儿的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膨胀现象?”,让幼儿走出去,看看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利用膨胀现象的。“下次活动我们再来一起找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遇冷膨胀的现象?”,将探究活动继续引向深入,使活动终而不止。在生活中,我们要做有心人,尽量给他们“活”的教育,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对幼儿进行引导。

4.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方案 篇四

1、通过观察及操作,感知不同纸张制作的睡莲的吸水性能。

2、培养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3、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纸张的睡莲(粉画纸、蜡光纸、植绒纸、牛皮纸)、笔、记录表、6张集体记录表格、盆子、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歌表演《我的小花园》

二、引发兴趣师:我的小花园里开满了鲜花,老师这里也有一朵花,但是是用纸做的花。

(1)出示一纸制含苞待放的睡莲。小朋友们想一想,这朵纸做的睡莲会在沙里、土里还是水里开放?

(2)教师把纸睡莲分别放入装有沙、土、水的盆里。看、水中的睡莲怎样了?

(3)念儿歌:(师)睡莲睡莲哪里开?(众)沙里它不开。(师)睡莲睡莲哪里开?(众)土里它不开。(师)睡莲睡莲哪里开?(众)水中它才开。

(4)为什么睡莲能在水中开放呢?(请个别幼儿讲述后教师小结)

三、幼儿实验

(1)这里有不同纸张制作的睡莲,请你们把它们放在水中试一试能不能开放。哪种睡莲先开?哪种睡莲后开?

(2)引导幼儿把不同质地的纸制成的睡莲放入水盆中仔细观察。

(3)幼儿操作。发现睡莲开放的顺序不同。

(4)请它们仔细看看什么纸做的睡莲最先开放,什么纸做的睡莲最后开放?

四、交流实验结果

(1)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为什么粉画纸做的睡莲最先开放?牛皮纸做的睡莲最后开放?

(4)请幼儿回答,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纸的质地。

(5)小结:有的纸吸水性强,吸水的速度就快;有的纸吸水性弱,吸水的速度就慢。

五、填写实验表

(1)教师讲解记录方法。

(2)幼儿填写实验的结果,并说说表格中的记录结果说明了什么。

5.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方案 篇五

1、对探究叶脉感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

3、尝试对叶子进行分类、计数。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若干、每人一个橡皮泥、叶子标本若干。

2、叶脉标志6个;书本标志6个(上面画有不同的叶脉标志)。

3、事先检查幼儿园西侧花园及附近小花园的安全性。

活动过程:

一、问题引入:小朋友,你认为叶脉象什么呢?所有叶子的叶脉长得一样吗?

小朋友认真地观察,记录所发现的叶脉。提醒幼儿注意保护叶子。并用橡皮泥拓印下来。

二、自由探索:叶脉真有趣。

教师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叶脉;比较叶脉的粗细和纹路图案。并启发幼儿可以用托印的方式真实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分类,也可用放大镜观察。

三、集中交流:不同的叶脉。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所拓印的叶脉,说一说它们的花纹分别像什么?可以分成几种?

2、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师利用叶脉标志介绍该类叶脉的名称。

四、游戏:小树叶找朋友。

幼儿自选一片叶子标本,观察它的叶脉类型,进行分类游戏。

师:今天,风阿姨要跟叶子标本做游戏,风起时,小树叶就随风飘舞,风停时,小树叶就赶紧躲到它的书本里。

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模仿落叶飘的动作,并扩充对叶脉种类的认识。

6.幼儿橘子科学活动方案 篇六

1、学唱歌曲《我们一起摘橘子》,掌握Mi、so、La的音高以及节奏的变化。

2、培养注意力,探索尝试多种合作演唱的方法,体会合作演唱的美感。

活动准备:若干乐器。

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主题

师:前几天,我们到橘园去干什么?

幼:我们去摘橘子。

师:怎样才能把橘子摘下来呢?

幼:手要转一下,用力摘。

师:你摘了几个橘子,分给谁吃了?

幼:我摘了六个橘子,给妈妈……

师:今天,我们一起把摘橘子的事编成一首歌来唱一唱好吗?

幼:好哇!

二、游戏歌曲的探索

(一)学习歌曲

1、教师弹奏旋律,引导幼儿倾听思考:歌曲中共有几句,有哪几个音宝宝?

(歌曲中有四个乐句,有do、re、mi三个音宝宝在唱歌。)

2、教师边弹边唱师生共编的歌词。

3 3 3 3 2 2『1一I 3 3 3 3 2 2 I 1一『3 3 3 3 2 2 I 1一I 3 3 3 3 2 2 1 1一

师:天气真好,老师请大家快上车准备出发,说什么?

幼儿表达歌词内容,教师一一用歌曲句子小结。

3、幼儿边动作边说歌词:

(1)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我们一起摘橘子》,掌握Mi、so、La的音高以及节奏的变化。

2、培养注意力,探索尝试多种合作演唱的方法,体会合作演唱的美感。

活动准备:若干乐器。

活动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主题

师:前几天,我们到橘园去干什么?

幼:我们去摘橘子。

师:怎样才能把橘子摘下来呢?

幼:手要转一下,用力摘。

师:你摘了几个橘子,分给谁吃了?

幼:我摘了六个橘子,给妈妈……

师:今天,我们一起把摘橘子的事编成一首歌来唱一唱好吗?

幼:好哇!

二、游戏歌曲的探索

(一)学习歌曲

1、教师弹奏旋律,引导幼儿倾听思考:歌曲中共有几句,有哪几个音宝宝?

(歌曲中有四个乐句,有do、re、mi三个音宝宝在唱歌。)

2、教师边弹边唱师生共编的歌词。

3 3 3 3 2 2『1一I 3 3 3 3 2 2 I 1一『3 3 3 3 2 2 I 1一I 3 3 3 3 2 2 1 1一

师:天气真好,老师请大家快上车准备出发,说什么?

幼儿表达歌词内容,教师一一用歌曲句子小结。

3、幼儿边动作边说歌词:

(1)教师引导幼儿把欣赏时听到的歌词用语言加以表达,教师即时纠正发音、咬字和口型如:摘、快、笑等。

(2)幼儿倾听歌曲旋律,边拍手边念歌词(按歌曲旋律节奏拍手)。

(3)师生共同边拍腿边念歌词:左右腿交换拍,即念第一句拍左腿,第二句拍右腿,依次类推。

7.如何在幼儿园正确开展科学活动 篇七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在创造适当的环境、提供一定的操作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主要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让幼儿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操作、探索,获得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激发求知欲,发展智力,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热爱之情。科学启蒙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认知、情感、社会性、身体发展四个方面。

二、科学地选择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

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与幼儿已有的经验相结合。例如:让幼儿感知科学技术的进步,就可选择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电脑”为内容,使幼儿在操作、比较中感知“电脑”作用有多大,用途有多广,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使科学启蒙教育的内容从幼儿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活动中生成出来。如:下雨前,为什么蚂蚁会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这是幼儿的兴趣所在,教师可以根据蚂蚁之前住的地方再看搬家后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从而做出结论。在做“摩擦生电”的小实验中,我先让幼儿用塑料积木吸碎纸屑,问幼儿:“你能把纸屑吸起来吗?”孩子都说:“吸不起来。”我又请幼儿用塑料积木在自己的手上或头发、衣服上不断地摩擦后再吸碎纸屑,他们惊奇地发现纸屑被吸起来了。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孩子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我不仅让他们了解摩擦生电的道理,还把生活中摩擦生电的现象讲给他们听,如晚上脱下毛衣,有时会看到一闪一闪的亮光,听到噼啪噼啪的响声,这是为什么?小实验培养了他们学科学、爱探索的精神。幼儿回家还把这些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科学小实验是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有趣活动。它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扩展了幼儿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更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三、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科学条件

幼儿对新的事物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丰富多彩的物质材料和良好的学科学的环境对幼儿主动探索、操作都极为重要。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创设与教育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这条教育原则,我们通过创造体现一定教育意图、具有教育功能的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对科学、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行为,并帮助幼儿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例如:创造科学区域和自然角提供给孩子们探索、发现其中的奥妙。

四、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

1. 精心设计并开展正规性的科学活动

科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体现现代的教育思想,才能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要求教育活动在设计和组织方法上,尽量体现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操作、发现、感知的过程。例如:有些教师虽然在设计上想得很好,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讲解太多而幼儿却缺少了探索,有些甚至要求幼儿只能看而不参与操作,从而忽视了幼儿学习是通过主动参与操作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发展的。因此,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必须给幼儿以宽松、愉快、自由的活动空间,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积极开展各类游戏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孩子总是以浓厚的兴趣接触事物,了解事物,寻求答案。如:沙水活动,孩子们在用两个容器把沙子(或水)倒来倒去时,就是在感知关于测量容积的各种关系;在数装沙的匙(勺)数时,就更清楚地理解数的概念;在用沙建造“公园”时,会面临围墙倒塌的困难。尝试几次后,他们用沙和水搅拌在一起,为建筑稳固的墙壁提供了必要条件。再如角色游戏、烹调活动,等等,只要教师能注意适当引导,幼儿就会在愉快的玩耍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

3. 积极开展种植、养殖活动

幼儿天生好动,好奇心强,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对有兴趣的活动,他们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参加,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如: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各种蔬菜、花、树。孩子们轮流到园地浇水、除草,经常结伴观察,不断报告所发现的新情况。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个“自然角”,有的孩子从家里拿来了青菜、萝卜黄豆等种子,分别种在用雪碧瓶做成的小盆里。有的孩子拿来了自己喜爱的蝌蚪、小螃蟹、小乌龟、小甲鱼、小鲫鱼等,饲养在盛水的大口玻璃瓶里。在不同季节,孩子们在自然角里栽培不同的花卉,如春天的蝴蝶花,夏天的太阳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水仙花,还有月季花、仙人球等。孩子们轮流给种子和花草浇水、施肥,给小动物换水、喂食。孩子们常常围在那里观察,看种子发芽了没有,花草是否长大,每当发现有了变化,他们就会高兴地大声喊起来:“我的种子发芽了!”“我的仙人球长出了一个小球!”在种植和饲养过程中,孩子们也不时会发现很多问题,如有的种子长出的苗不壮,有的发黄了;跟螃蟹养在一起的鲫鱼身上有几处露出肉来了,尾巴还少了半截;离开了水的螃蟹不停地在吐泡泡,等等。他们带着这些问题问老师。这时,我就有意不作解答,而引导和启发孩子再作观察寻找答案。

8.浅谈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 篇八

【关键词】细节 兴趣 适度 科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14-02

幼儿获得知识、认识周围世界、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从科学活动中学习到。《幼儿园工作规程》就明确的提出了科学教育的真正目标: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浓烈的兴趣和积极的求知欲,加强幼儿对自然的认识与了解,而且还要开发幼儿的智力,让他们形成对人、对事物的正确的态度。兴趣是幼儿探索欲望的动力的老师与朋友,而且观察是探索的最有效的手段。一件物品或者是一种现象,都随时可能引发出幼儿的好奇心,最终引发幼儿探索欲望的桥梁。如何做到对媒介的把握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作一个老师就应该善于去发现孩子所关注的事与物,关注到发生中的关键处和与细节,而且还要在活动过程中做到积极、努力提升孩子的能力问题,比如说引导幼儿观察,引导幼儿思考,能使孩子自愿的参与到科学活动中,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浓烈兴趣。所以“细节的捕捉”和“兴趣”在幼儿探索中有着重要的探索性[1]。为此我们更需理解如何去开展幼儿科学活动。

一、创设适宜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氛围

虽然幼儿年龄小,但是他们求知欲强非常强,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好奇心, 特别是对一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活动,在他们周围经常看到的事物对于幼儿来说是百看不厌。对于幼儿对科学有积极的兴趣,他们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在合适的环境里,一定程度的和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带来的结果。幼儿几乎都喜欢在宽敞、平等的环境中大胆猜测和想象,并且自由表达。由于幼儿的这些认知特点,这些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教师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首先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活动环境。

二、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自然现象、人类、动植物类、现代科技等,内容涉及的面广而且量非常大[2]。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教师,在繁荣的大千世界里,身为一名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教师,我们该如何正确选择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最后才能让科学教育真正意义上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呢?应更多地为幼儿的生活服务在科学教育的内容上。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人生活更好。所以教育应该以帮助人们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科学启蒙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也不例外。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忘记这一点,总是带着一种“任务”感去传递知识和教授技能。至于对“到底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何作用”,以及“他们可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运用到学到的知识”等问题缺乏思考。以至于导致我们经常发现幼儿的言行与认知脱节。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如果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知识会难以被幼儿掌握、消化。家乡的本土资源是科学教育的内容最好的材料,让科学就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让科学教育真正意义上的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里。我们就得要让幼儿学会懂得怎么样用粗浅知识去解释周围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我们身边有着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求的问题,比如高低不同的山、形状各异的石头、弯曲的溪流、各种各样的土壤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科学教育资源材料。

三、科学活动的开展

(一)创设有效的观察环境

有效的观察环境是什么呢?有效的观察环境并不是提供众多的材料,因为繁杂的材料可能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这样会不利于幼儿去观察事物。但是科学探索是非常严谨的,简洁的材料才能给幼儿带来想象空间才能抓住幼儿观察的兴趣:准备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在教室的中间摆上一张桌子,把清水缸放在桌上,这样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幼儿一进教就会被吸引住了,马上就会引发幼儿的第一次讨论:“老师放玻璃缸在这里干什么呢?”虽然这仅仅是一缸水,但是已经有引起幼儿的兴趣的导火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

(二)引导幼儿有效的观察

幼儿的兴趣源于对某事物的观察,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的材料去引导幼儿有目的的观察:食盐。老师提出问题:“把盐放到水里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时候就要引起幼儿发现问题并且有解决问题的冲动,往往幼儿都会目不转睛的观察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因为他们害怕错过任何一个小环节。很快有了第一次回答思考:“盐不在了。”“不对,食盐还在。只不过是沉到底水里了。”面对有两种不同的意见,教师再次把水进行了搅动,当水波停止后,幼儿又有了第二次发现,得出他们第二次的结果:“盐怎么不见了!”“盐跑去哪里了呢?”“盐为什么会看不见呢?”对孩子的这些结果,教师不要进行任何的肯定或者是否定,反而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因为小孩此时有着大大的疑惑和探究的欲望,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给出有效材料,引发自主性探索

自主探索的环节里,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学习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重要的。投放的材料必须要有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也有具有学习的目的。在幼儿自主探索的环节投放的材料:白糖、洗衣粉、白色冰糖。这些虽然都是可溶物质而且还都是颗粒状,虽然看似简单,但这些材料可以保证观察的目的性、方向和有效性。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会得到许多不同的发现: 1.白糖需要搅动很久才会溶;2.冰糖由于颗粒大,虽然搅动了很久,但是溶化速度非常慢;3.洗衣粉放到水里,轻轻搅动就会产生许多的泡泡。幼儿在得出这些结果的同时,又会有许多新的疑惑,比如说:“洗衣粉在水里为什么会有泡泡?而且还会粘粘的?”“白糖为什么那么久才溶?”由此可见,有了新问题的出现将会是下一次探索的动力。

综上可以看出,不管是多么的枯燥乏味的事,只要带着兴趣,都会做的非常好,所以激发兴趣很重要。在幼儿园,如果开展科学活动,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如何去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教师应该给幼儿最大的鼓励,而不是对他们给出的结果进行否定,要让幼儿学会不断的发现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到科学知识,尽力去保护好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参考文献:

[1]陈英霞,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新课程(小学),2012.06.18.

9.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篇九

1.让幼儿通过玩陀螺,了解陀螺的外形特征及旋转的奥秘。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究、验证陀螺制作过程,并记录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在情景游戏中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⑴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陀螺。⑵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记录卡若干份。⑶摄像机、陀螺擂台赛。

2.经验准备在科学探索区中提供各式陀螺供幼儿操作、探索,找到教育目标与幼儿经验的契合点,以便收集适宜完成教育目标的信息资源。

活动过程:

一、“转转发布会”───设置情境,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

1.“转转发布会”后提问:

⑴你是怎样让陀螺转动起来的?

⑵陀螺旋转与不旋转有什么不同?

⑶怎样让陀螺旋转时间更长呢?幼儿玩陀螺后分小组根据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把自己的自身感受、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

2.欣赏陀螺,从而了解陀螺外形特征。

指导语:陀螺是什么样子的?

(如:下面尖尖的,中间有个圆片等,可启发幼儿回想陀螺的共同之处)

二、“陀螺”诞生记──让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尝试动手设计制作并记录结果

1.讨论制作方法指导语:有趣的陀螺怎样诞生的呢?

(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讨论时间,关注幼儿不同的设计思路,引导幼儿探究可行的制作方案)

2.总结、记录制作步骤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设计步骤如下:

⑴用中心对称的方法在圆形纸上进行装饰,并均匀涂色;

⑵将装饰好的图形剪下;

⑶在纸的中心先用大头针戳个洞,再把火柴棒插入洞内。

3.陀螺产生了

幼儿按自己的设计方案,自主探究陀螺的制作过程。

注意:⑴启发幼儿运用各种颜色大胆进行装饰,画出不同图案,设计不同造型。

⑵找准中心点,注意掌握重心。

三、陀螺擂台赛───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拍摄此过程)

1.比一比,谁的陀螺转动时间长?

2.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陀螺静止时能看见几种色彩?转动起来就不见了呢?

活动延伸:

运用硬纸板和火柴棒试着把陀螺制成三角形、正方形等,看它们能否转动起来。

10.幼儿园科学摩擦起电教案 篇十

1.对摩擦起电感兴趣,了解关于静电的简单知识。

2.能正确记录自己的发现并表达自己的认识。

3.体验合作学习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1盘小纸屑,塑料勺子,小毛巾人手一份。

2.塑料水笔、塑料尺、塑料吸管、铅笔、勺子,记录单人手一份。

3.蝴蝶、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小纸片,引导幼儿讨论。

1.教师:老师的盒子里有许多的小纸屑,这里还有一把小勺子和一块布,如果我把勺子在布上摩一摩,再把勺子靠近小纸屑,你觉得会发生什么事情?

2.幼儿交流猜想,教师归纳幼儿的意见。

(二)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尝试。

1.教师:刚才小朋友猜想了一些结果,现在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到底会发生样的事情?(幼儿第一次操作)

2.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纸屑是怎样吸上来的?吸上来后事什么样子的?

3.教师:除了塑料勺子,老师这里还准备了几种东西,你来猜猜看哪些东西用布摩擦后也能吸气小纸屑?

A认识记录卡上的标记。

B猜一猜:这些东西摩擦后也能把纸屑吸起来吗?

C如果可以的话打勾,不行就打叉

4.幼儿猜想记录。

5.操作验证。

(三)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试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小朋友用哪些材料吸起小纸屑的?

交流:为什么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可以吸起小纸屑?

幼儿思考讨论(相互讨论)

师小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尺、塑料笔、塑料吸管和布摩擦后产生静电,因此吸起了碎纸屑,塑料的物品最容易产生静电。

活动延伸:

11.有效开展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篇十一

一、科学教育活动的方式

1.制订层次分明、具体可行、富于特色的活动目标

本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对日常生活中常见食品加工制作的兴趣,激发幼儿好奇心,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科学实践,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从而发展幼儿观察、操作和思维的能力。我们对目标的制订力求层次分明、具体可行和富于特色。无论是课题活动总目标还是每个活动的具体目标,从引发兴趣、习得方法、发展能力出发,注重情感与态度的养成,依据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体现层次性。如:中班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激发好奇心,使幼儿乐于观察、乐于探索科学现象;感知乡土食品的特征、结构,了解制作方法;了解家乡优秀的饮食文化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形成初始的探索科学的意识。大班活动的目标:运用感官综合感知乡土食品的待征、结构,了解不同的制作方法;学会简单的分析,主动提出问题,积极与同伴合作进行科学探索活动;乐于了解家乡传统的饮食文化,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生敬意;培养对食品奥秘的探索精神,并将探索精神拓展到其他生活学习中去。

2.营造丰富、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

(1)物资环境。我们坚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家庭中常备的物品,如以生活用品中的米、黄豆、蕃薯粉、面粉等为主要原料,以生活用具中的锅、过滤网、石磨、石臼、蒸箅、瓮、电饭煲等为主要工具,为保证材料能满足每个幼儿的操作活动,教师还动手自编篓子,缝制筛子等。另外,尽可能地引入一些现代的电器设备,如粉碎机、搅拌机、炸汁机等,让幼儿感到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这样,充足的物质材料准备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时空环境。在空间上,我园创设了科学实验室,各班创设了科学活动区,积极提供幼儿实验所需的场所,支持幼儿参与实验活动,保证实验的畅通性。在时间上,保证充裕的时间让幼儿去观察感知,如:豆制品中的霉豆腐乳和霉豆豉,幼儿在科学实验室实验,前后历时半个多月,在这期间亲自目睹了霉变过程,做了详细记录,探讨了许多未知的问题,发现了许多科学现象。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和发现,获得了有关科学经验。

(3)人文环境。亲切、宽松、民主的“软”环境为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精神”上的保证。实验前,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儿一起动手收集实验材料,查找资料,为幼儿出谋献策。实验中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顺应和推动幼儿的发展,不以自己的答案阻止幼儿的探索,共同关注实验进程,寻找问题的原因与答案,一同惊喜实验的变化,一同分享成功的快乐。这种心理走向与幼儿同步,大大地被幼儿所认可和接受,也促使幼儿敢于尝试,乐于思考,不怕出错与失败,活动起来更为积极主动。

3.选择生活化、乡土化的教育内容

我们选择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又能体现乡土特色的米制品、豆制品、淀粉制品、面制品等内容,使幼儿能够发生兴趣,易理解,无需抽象思维和记忆。活动内容安排都遵循系列化、有序化、多样化的原则,如米制品,我们预设了各种各样的产品,像打糍粑、酿米酒、蒸碗糕、炸盒子糕等,还根据节日变化生成清明粿、黄米粿、粽子等,使幼儿在日积月累的科学氛围的影响下,对相应的认知对象形成较为深刻的印象乃至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坚持多种活动形式并存,灵活地将科学活动室活动、区角活动、集中活动、游戏、随机科学教育活动、外出参观访问、野外作业等活动形式有机“兼容”,发挥各种活动内在形式的作用。如有关豆制品的制作有:自然角——豆子发芽,种豆、收豆;外出参观访问——豆腐作坊;科学区——过水出豆芽、磨豆浆;科学活动室——霉豆腐乳、霉豆豉、霉豆腐渣,角色游戏——豆制品风味小吃店等,活动形式的有机兼容,使幼儿的活动更丰富,认知、情感、态度、经验、兴趣在多元的活动形式中逐渐整合,促进了科学能力的发展及良好科学品质的形成。

5.运用合理、适度、有效的指导方法

(1)合理铺垫。每类制品的实验内容,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做准备和铺垫。在幼儿了解一定的操作程序,获得一定的科学感知,懂得一些科学现象后,教师可将活动步步引向深入,如自制淀粉类食品,我们的活动安排是:收蕃薯→洗蕃薯粉→泡淀粉糊吃→酸酸甜甜的酸枣糕→凉凉的仙草冻→滑溜溜的冬瓜燕。操作过程从直接指导,慢慢放手为间接指导。我们相信在保证幼儿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大胆放手,凡是幼儿能观看到的让他们去观察,能说的让他们去说,能做到的由他们去做,让他们有较多的机会自己探索、思考、发现。

(2)适度探索。活动目的不是灌输科学知识,而是引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在活动指导上,强调让幼儿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养成一些基本的科学素质和态度。如制作桂花茶用干桂花还是新鲜桂花?幼儿有这样的疑问,教师没有充当“百事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通过小实验的方法和他们一起验证、一起探究、查找原因。

(3)有效借用。农村幼儿园教学经费有限,我们借用数码相机、电视,开展了简易的电化教学,如利用数码相机拍摄茶场的工人制作桂花茶的录像、照片在电视上播放,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桂花茶的制作程序。这种简易、可行、有效的电化教学,解决了农村幼儿园硬件设施比较薄弱,没有条件购置多媒体的问题,是一种经济适用的好方法。

6.调动社会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促使活动向园外延伸

我们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作物基地、农技站、食品加工厂、手工作坊、文化站、图书馆、家庭的作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并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请家长帮助收集提供各种材料;带领幼儿外出参观,对其适当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幼儿了解科技信息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可以从各种传媒及生活实际中获得科技信息。实践证明,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优势互补、协同教育,可取得理想效果,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切切实实地向家庭、社区延伸。

二、思考

第一,“乡土食品”课题的研究,证明了农村科学教育活动应立足自身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以其为平台,可更多地涉足农村地理、民俗、风俗等文化的研究,如乡间手工艺、乡土建筑史、民谣、民间故事、农村的植物、环境等多维内容的研究,更好地发掘和利用其中的教育资源。

12.幼儿科学活动的"五步法" 篇十二

第一步:观察现象, 引发疑问

科学活动导入环节的任务是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教师可重点关注以下两个要素:

1.活动材料激发探究欲望。

适宜的科学活动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科学活动“装回去”一开始, 教师给幼儿呈现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瓶子, 其中一个装满小鹅卵石、白云豆和细沙三种颗粒状物体, 另一个是空的。在空瓶的旁边堆放着这三种颗粒。当教师告知幼儿, 这些颗粒都是从空着的那个瓶子里倒出来的, 多数幼儿表示不相信, 希望自己试一试。

2.布置任务调动探究热情。

教师请幼儿看一看、比一比, 瓶子里和瓶子外的颗粒是不是一样多, 然后布置实验任务, 要求幼儿想办法将这些颗粒全部装回瓶子里去。这是一个看似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 却较好地调动了幼儿动手探索的积极性。

第二步:自主探索, 寻找答案

在幼儿开始动手实验前,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简单的计划表与记录表, 让幼儿在表中记下自己将要操作的顺序和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实验时, 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操作。实验完成后, 要求幼儿记录实验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1.认真观察, 了解幼儿的实验过程。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言谈举止, 他们操作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教师发现幼儿将三种颗粒装入瓶中的顺序各不相同, 结果也不同。同时出现了幼儿的操作步骤相同, 可是实验结果、结论却不同的现象。如东东和成成都按先放鹅卵石, 再放白云豆, 最后放沙子的顺序操作, 但东东成功地将所有颗粒都装入了瓶中, 而成成却还剩有一把细沙没能装入。因为东东是一边摇晃、转动、轻捏塑料瓶子, 一边投放细沙, 才成功地将所有颗粒都装回了瓶子。

2.个别指导, 启发幼儿深入思考。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实验失败是难免的, 只要教师敏感地察觉问题, 把握时机, 适度引导, 就能让幼儿不断尝试争取成功。如一些幼儿采取的是最后将石子装入瓶子的方法, 这导致不能将所有颗粒装入瓶子。面对这些幼儿, 教师提问:“你发现问题出在哪儿? ”幼儿发现瓶子中还有空隙但比较小, 石子或豆子放不下去;教师再问:“大颗粒的石子与豆子中间有小小的空隙, 这三种颗粒里面, 哪一种可以挤进去把空隙填满? ”幼儿会发现是沙粒;教师三问:“可以填满小空隙的颗粒什么时候放?怎样放?”幼儿会推理出应该最后投放沙子。

第三步:交流发现, 得出结论

幼儿完成实验后进行分享与交流时, 教师安排实验成功和失败的两名幼儿, 分别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与步骤, 幼儿观察到他俩投放三种颗粒的顺序不同, 并确定了正确的投放顺序是石子、豆子和沙子。教师问:“先放石子, 再放豆子, 最后放沙子的小朋友都成功了吗? ”并展示了东东和成成的实验结果。幼儿发现只有一边摇晃、转动瓶子, 一边投放细沙, 才能成功地将所有颗粒都装回瓶子里。

第四步:再次实验, 验证道理

幼儿初步了解相关道理后再次实验, 操作的目的性更强, 实验过程中也会观察到更加丰富的细节, 进一步理解相关科学知识。

在幼儿认识到投放颗粒顺序的重要性后, 教师建议还没有成功的幼儿再次尝试, 建议成功的幼儿可以再次尝试更好更快的方法。东东在第二次实验中, 用三小步就很快地将所有颗粒装入瓶子:一是摇晃瓶子让细沙往下流动, 二是转动瓶子检查哪里有空隙, 三是捏瓶子使空隙处流进细沙, 将空隙全部填满。

第五步:拓展知识, 迁移运用

实验使幼儿获知只有瓶子中没有空隙时装入的颗粒最多。然后, 教师出示了一张成人将衣物装入塑料袋的图片, 引导幼儿讨论衣物中的空隙在哪里, 怎样才能在塑料袋中装入更多的衣物, 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13.幼儿园科学电活动方案 篇十三

‚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实施方案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工作,深入开展党建主题活动,对于统一院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的思想,激发工作热情,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全面完成院十届三次职代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甘肃省电力公司党组的有关部署,结合院实际,经院党委研究,决定在院各党支部、各部门、中心(公司)广泛开展‚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院十届三次职代会暨2011年工作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院生产经营实际和主要工作任务,把握重点,找准载体,拓宽渠道,开展活动,把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凸显出来,把共产党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共产党员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出来,为全面完 成院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努力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活动目标:

以‚党旗飘扬‛为主题,以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把保证和推动院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作为聚焦点,按照‚党委统一协调部署、各党支部(各部门、中心、公司)组织实施‛的原则,着眼于锤炼党性、提高素质,着眼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着眼于推动工作、发挥作用,着眼于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探索新方法,创造新载体,以活动凝聚力量,用活动激发活力,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展现共产党员风采。

三、基本原则:

各党支部、各部门、中心(公司)在开展‚党旗飘扬‛主题活动时,要突出庆祝建党90周年主题,营造党建浓厚氛围,增强党员责任意识,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要紧密结合创先争优工作实际,注重围绕创先争优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重点工作,推进三个建设的‚十百千‛活动,创造载体,搭建平台。要以‚党旗飘扬‛主题活动推动创先争优工作深入开展,以创先争优工作实效来体现‚党旗飘扬‛ 主题活动的成果,要用‚党旗飘扬‛统揽其它活动,真正做到继承创新、务求实效。

四、组织领导

开展‚党旗飘扬‛主题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工作,喜迎党的十八大召开的重要举措。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按照省公司《‚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甘电司党 [2011]4号)的要求,全力推进院创先争优工作,促使院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成立‚党旗飘扬‛主题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思想政治工作部,通过定期督导、会议推进、加强考核等方式,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时间安排

‚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动员阶段(2011年1月初至2月底)。主要是进行安排部署和宣传发动。2月中旬前制定下发院‚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上报省公司,成立活动领导小组;2月下旬召开活动启动会议,全面启动主题活动。并下发具体活动安排。围绕主题活动要求,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集中对主题活动进行宣传动员。

(二)活动展示阶段(2011年3月初至11月底)。全面落实省公司党组活动实施意见和院党委活动方案,按照省公司、院印发的具体活动安排,组织有一定规模和声势的活动,推进主题活动全面开展,展示主题活动成果。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1年11月初至12月底)。结合全年工作考核,对‚党旗飘扬‛主题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党支部、部门和优秀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

五、主要活动安排

(一)组织‚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动员会。3月上旬,召开院‚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动员会,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各党支部书记、各部门负责人及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进一步明确活动主题和意义,宣传活动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确保主题活动取得实效。

(二)启动院‚科技攻关、优秀专家人才、创先争优‛三大主题‚党旗飘扬‛活动。以‚科技攻关、优秀专家人才、创先争优‛三大党建主题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院 ‚创先争优‛,推动电科院各项工作上水平,全力打造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科研团队,为甘肃电网‚两个转变‛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1.科技攻关主题活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科技攻关‘党旗’飘扬‛主题活动为重要抓手,以‚促进服务电网技术水平、技术能力提升,促进服务电网质量升级,促进 服务发供电企业能力增强‛为目标,持续开展科技攻关‚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制订具体活动措施和活动要求,选取以党员为科技项目负责人的重点科研攻关项目,以党员强技带徒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制定攻关措施,落实攻关责任,检查攻关效果,以支部为保证组织技术攻关活动,为项目承担者提要求、压担子、定任务,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在全院牢固树立‚典型引路、比学赶帮‛的理念。通过在各党支部开展‚科技攻关党旗红‛,通过在团委开展‚导师带徒‛等党建主题活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劳动热情,努力在生产科研岗位上争创一流,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切实把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推动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打造企业优质工程的强劲动力。该主题活动要在活动规划中体现出‚紧、实、新、严‛的特点,即:紧扣中心、务求实效、有所创新、严格考核,使党建主题活动能切实推进技术服务品牌塑造。

2.优秀专家人才主题活动。积极适应服务甘肃电网‚转型‛和加快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借助‚优秀专家人才‘党旗飘扬’主题活动‛的大平台,以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为依托,努力实施‚创新型领军人才开发工程‛,打造一支一流的科技支撑团队。通过培养和使用一批有专业特长、想干事、能干事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放手让他们发挥作用。通过实践工作的磨练、摔打,使优秀人才脱颖 而出;通过创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模式,培养相关专业科技领军人才,筑牢甘肃电力人才高地。

3.创先争优主题活动。通过在各党支部持续开展‚十百千‛活动,创先争优‚四项活动‛,‚党员一带二‛、‚吕清森式党员先锋岗‛、开展‚建示范工程,为党旗增辉‛、‚服务凝聚人心、共建和谐企业‛以及在党员中开展‚亮身份、找不足、比贡献‛系列活动,以‚我参与、我承诺、我奉献‛为主线,召开党员服务创先争优特色活动座谈会,强化党员的服务宗旨意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在院内大张旗鼓地表彰一批在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管理者、十佳员工,党员先锋岗等,用先进的事迹鼓舞人,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人,用典型的宣传报道影响人,从而在全院营造‚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不断将活动推向深入。通过开展向省级劳模、甘肃电力十大优秀青年,省公司优秀员工等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深化共产党员‚承诺制‛助推服务升级,进一步树立典型、发扬成绩、弘扬正气。结合创建‚六好党支部‛、‚电网先锋党支部‛、‚吕清森式工程突击队‛活动,广泛开展党员 ‚示范岗、责任区‛、‚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等主题实践活动,在院内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调动全院职工的工作主动 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院‚四个中心‛工作上水平提供坚强的保证。

(三)开展‚党旗飘扬‛主题征文和知识竞赛。4月份,由思想政治工作部开展‚党旗飘扬‛主题征文和知识竞赛,颂扬党的丰功伟绩,激发全体员工的爱党爱国热情,营造‚党旗飘扬‛主题活动的浓厚氛围。

(四)召开庆祝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大会。6月下旬,召开院庆祝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表彰大会,隆重表彰2010年度先进党支部(‚六好‛党支部,电网先锋党支部)、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十百千‛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交流各党支部主题活动进展情况,推动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深化创先争优工作,推进‚党旗飘扬‛主题活动。

(五)开展‚增强党员意识,争做学习楷模‛红七月主题教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为进一步团结动员全院干部、员工,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切实把学习作为掌握知识、增强本领、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作为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增强党性的重要途径,7月份,由思想政治工作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组织在院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增强党员意识,争做学习楷模‛红七月主题教育,通过积极开展党支部、党小组理论学习、读书交流会以及开展向兄弟单位党支部学习交流活动,通过举办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党 员培训班,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通过进行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讲座,举办党的理论宣讲培训班,开展院领导讲党课等形式,进一步提升支部党员凝聚力,开拓工作视野,积极创建和谐型、学习型、奉献型党支部,提升支部综合实力等活动,不断拓宽知识面,为更好投入坚强电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和技术支持。

(六)组织‚智能特高压电网伴我行‛参观学习活动。结合‚党旗飘扬‛主题活动,组织‚智能特高压电网伴我行‛参观学习活动,‚七一‛前后,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百个党团支部争先锋‛活动先进集体代表、部分党支部负责人赴井冈山参观学习,接受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的再教育,同时组织深入智能电网试点工程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切实感受我国在智能电网领域取得的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使坚强智能电网的理念深入人心,切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科研技术人员坚定自觉投身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信心和决心。

(七)组织‚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展示。

8至11月,选择3个党支部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的主题活动,通过现场会议、报纸网络发布等各种形式在全院进行公开展示。

(八)召开‚党旗飘扬‛主题活动总结表彰会议。12月份,全面总结院和各党支部‚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召开总结表彰会议,表彰主题征文和知识竞赛先进个人,表彰‚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先进党支部和优秀组织者,谋划2012年党建工作。

六、活动要求

为把这次主题活动切实抓紧抓好,要特别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院上下要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力实施,务求实效。思想政治工作部要结合创先争优工作,加强对各党支部主题活动的检查指导,通过工作简报、定期督导、会议推进、加强考核等方式,促进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是注重氛围营造。各党支部要全面发动、全员参与,层层进行思想发动,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动员全体党员职工自觉参与其中。院宣传板报、LED显示屏、网站等媒体,要加强对主题活动开展情况的宣传报道,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是扎实推进工作。全院上下要以深入开展‚党旗飘扬‛主题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院党建工作水平,使全院上下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有新的提升。在活动中,要务求实效,严防形式主义,切忌表面文章。四是打造活动品牌。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提炼活动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探索新的载体和方法,努力建设具有企业特色和本单位特点的党建精品工程,打造在省公司有一定影响的党建工作品牌,推动院党建工作新跨越。

五是支部主动参与。结合院人员紧张、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切实发挥各党支部的积极性、主动性,结合‚党旗飘扬‛主题活动的目标任务,生产经营党支部要协助做好科技攻关、优秀专家人才‚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党群人资党支部、动经多经党支部要协助做好创先争优‚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化环信息党支部要协助开展‚增强党员意识,争做学习楷模‛红七月主题教育,高压金属党支部要协助组织‚智能特高压电网伴我行‛参观学习活动,水电及新能源党支部要协助开展‚党旗飘扬‛主题征文和知识竞赛活动,系统自动化党支部要协助组织召开院庆祝建党90周年暨创先争优活动表彰大会活动,锅炉汽机党支部、计量中心党支部要协助组织好‚党旗飘扬‛主题活动展示。

14.幼儿园科学电活动方案 篇十四

1、乐意参加种植活动,愿意照料蒜子并关注蒜子的生长。

2、观察、认识蒜子,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讲述对蒜子的认识和发现。

3、能尝试用“按、压”的方法种植蒜子。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蒜子,知道蒜子的生长环境。

2、适合种植的蒜子若干。

3、装好松软泥土的废旧杯子、罐子若干;小洒水壶。

活动过程:

1、直接出示蒜子,引导幼儿认识蒜子的外形特征。

(1)出示蒜子,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呀?谁认识它?<.本文来源:星星教案.网>你在哪儿见过呢?

(2)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上认识蒜子的外形特征。

师:请你看看蒜子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3)剥蒜子,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蒜子。

师:请你们把蒜子掰开,看看是什么样的?和刚才的蒜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请幼儿上前摸一摸,闻一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摸上去感觉怎样?有什么气味?

2、学习种植蒜子的方法。

(1)引导幼儿讨论种植需要的材料和器具:如器皿、土、洒水壶等。

师:你会种蒜子吗?我们种蒜子需要什么?

(2)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如何种植蒜子。

师:如果请你来种蒜子你会怎样做?

(3)教师小结、示范种蒜子的方法。

(种蒜子分三步——第一步:选择种植需要的材料和器具。第二步:找出蒜子根部,把蒜子头的须根朝下,用手按到土里,轻轻地把泥土压在蒜子身上。第三步:给蒜子浇水,再将种好的蒜子端平摆在户外平台上。)

(4)请个别幼儿进行示范,和老师一起种蒜子。

3、幼儿尝试种植蒜子。

(1)教师讲解种植要求与注意事项。

师:在种蒜子的时候要把蒜子的尖头朝上,把蒜子按在土里,要保持地面干净。

(2)幼儿分组自由种植蒜子,教师巡回指导。

4、活动评析和小结。

(1)展示幼儿的种植结果,引导幼儿观察。

(2)师幼一起检验种植情况,并进行改进。

(3)给蒜子浇水,再将种好的蒜子平摆在户外平台上。

活动延伸:

将种植的蒜子摆放自然角,并让幼儿是日常观察、管理,同时把生长情况拍下照片,按顺序贴在墙上,帮助幼儿了解蒜子的生长过程。

活动反思:

15.浅谈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开展策略 篇十五

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具有直观性和活动性的特点, 他们只有在面对某些具体的事物或现象时才会提出问题, 同时他们需要自身的活动和亲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 用自己的感受去充分感知事物来获取知识, 发展智力。因此, 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不断向他们提供科学信息, 能引发他们探索活动兴趣的物质环境。而大自然是幼儿学科学的最好课堂和材料, 其生机勃勃、变化万千的景象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最充分、最直观、最生动的材料。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要反映幼儿周围生活的现象, 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在选择科学活动的主题时, 要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 新奇的, 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适合教师能组织开展的, 绝大多数幼儿感兴趣的, 且适宜集体或小组幼儿能共同探索的, 有经验共享价值的活动。其主题必须是最基本的, 有多种探索可能的, 具有代表性的。

1. 幼儿园科学教育材料的选择应重视三性

⑴启蒙性: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史启蒙教育, 目的是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启迪智慧, 陶冶情操,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具有启蒙性, 应选择幼儿以理解的周围环境中简单粗浅的事物为宜。

⑵可接受性:由于幼儿感知能力与思维特点, 凡是能直接感知的事物, 幼儿就较易接受, 所以教材的选择上应具有可接受性, 应选自幼儿身边的科学。

⑶科学性:科学及时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探求客观真理, 所以在教材的选择上应具有科学性, 要戒除偏见与迷信。

2. 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贯穿三个原则

⑴选材要有广泛性原则:凡是幼儿感兴趣、相了解, 能感知的, 无危险的, 都可以引导幼儿去接触。但是内容要求要浅易, 不强求幼儿学习抽象概念, 背诵科学定义, 而是帮助幼儿树立科学的思想, 构建科学思维方法, 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⑵选材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原则:今天的幼儿生活在一个新的科学世界中, 科技新成果、新产品层出不穷, 渗入到每一个家庭的生活中。新信息就象空气一样包围着我们, 幼儿无时无刻不在通过自身感官获取信息。幼儿科学教育就是要随时随地地引导幼儿去注意周围的现象, 去发现事物的变化, 增强吸收新信息的能力。因此, 要注意捕捉新信息, 抓住教育契机, 渗透新观念, 例如:环保意识、发展意识、创造意识。

⑶选材要顺应幼儿认识活动的有序性原则:许多科学现象的出现是有时间性的, 因此, 在内容编排上我们就以时间为序, 从而把有关内容编在一起, 例如, 春天认识小蝌蚪, 夏天观察蝉, 秋天认识叶子, 冬天认识雪等。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选择

材料是物质环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的形象的, 提供的具体操作材料不仅能为幼儿的思维活动提供有效的载体, 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幼儿要在不同的科学活动中获取不同的知识,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换操作材料, 根据幼儿的兴趣、发展水平以及阶段教育情况, 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与观察的、蕴含教育价值的材料。

1. 提供的材料与活动内容中某一科学概念有关, 使幼儿能利用这些材料, 揭示出有关科学现象和原理。

2. 提供的材料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适合幼儿发展水平, 能最大限度调动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例如:同样是玩一种玩具,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求就不同。

3. 材料提供充足, 便于幼儿选择和探索, 例如在同一种活动中提供多份相同的材料, 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幼儿争抢玩具产生的争执, 而且可以及时满足幼儿的多种愿望。

4. 提供的材料能吸引幼儿的活动兴趣, 同时又安全卫生。以防止幼儿在操作过程中, 出现不必要的事故。

四、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期不是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关键期, 而是萌发对事物的兴趣爱好, 发展智能, 形成良好学习探索习惯的敏感区。幼儿科学教育所追求的不是以大量的知识充斥着幼儿的头脑, 而是带幼儿去经历、去尝试、去发现、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妙, 激发兴趣, 发展能力, 培养好观察、好提问、好探索的习惯。因此, 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多用观察法、比较法、实验法、游戏法、测验法、分析推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让幼儿在活动中动手、动口、动脑, 积极运用多种感官, 并从中构建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2. 应遵循科学发展的一般过程, 根据幼儿不同发展水平, 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带有启发性、能激发幼儿思考的问题和建议, 问题和建议的内容要由浅入深, 环环紧扣, 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开放性, 使幼儿能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 要掌握好活动节奏, 调控制好活动时间, 保证幼儿有自主活动的时间。实践是最好的学习, 应保证幼儿有充分实践观察的时间, 保证有让幼儿充分探索思考的余地和表达交流的机会, 防止幼儿出现来不及做或分散注意的现象。

总的来说在科学活动探索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总结经验, 吸取教训, 从而形成一个科学教育的良性循环圈, 促进了幼儿科学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发展。

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 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充满知识竞争的世纪。为迎接21世纪科技发展的挑战,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提出“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的总目标。21世纪的挑战已摆在人们的面前, 这就要求新世纪的新一代要具有更高的科学素质。

16.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转化 篇十六

一、转化之一:教师变“有案”为“无案”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总希望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探究。为了完成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活动任务”,只得把幼儿硬往教案上拉,不允许幼儿出格。这种活动看似“有序”,实则很难焕发生命活力。如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只见两位小朋友一会儿跑一会儿停,玩得很开心。我便问:“我和你们一起玩好吗?”他们说:“好的!”我又问:“怎么玩呢?”其中一位小朋友边说边比画:“你要跑跑看看地上的影子,你跑影子也会跑的,很好玩的!”我又说:“真的吗?”他们一起说:“不信,那就试试吧!”就这样,我和他们一起玩了“有趣的影子”这个游戏。户外活动结束时,班级中其他孩子也参加了此活动。他们自由结伴组合,形成活动小组,探究的欲望很强烈,远比教师指导下的活动效果好。

“无案”并非没有教案,而是教师从宏观上,从幼儿的能力发展上考虑,从总体上把握教材,顺着幼儿的思路进行活动。这就要求在备课时要备教学活动的思路和大致轮廓,尽可能考虑到幼儿在探究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用陶行知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正因为陶行知先生深入儿童的世界,理解他们特有的心理,才能与儿童心心相印,从而让孩子自发地去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二、转化之二:教师变“多言”为“无言”

科学活动要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而这些,仅靠教师的讲解是难以形成的。必须让幼儿有足够时间的实践,才能养成科学方法和态度。例如,在“神奇的浮力”活动中,幼儿把塑料片、铝片、橡皮泥、泡沫等物体放入水中。发现塑料片、铝片先浮在水面,用手一碰,也渐渐沉入水中;橡皮泥制成小船浮在水面,团成球状沉入水中。幼儿不时发出惊讶声,然后纷纷发言,有的说:“泡沫受水的浮力。”有的说:“橡皮泥改变样子后,有时受水的浮力,有时不受水的浮力。”有的说:“塑料片、铝片受一点水的浮力,因为它在水面上能浮一会儿。”争论的气氛十分热烈。“我知道了,轮船就是这样在河里开的啊!”小朋友兴奋地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强化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大力进行教学改革,让孩子在兴趣盎然的环境下愉快地“做中学”,提高孩子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科学活动不是纯粹的科学现象的研究,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对生活现象的关注。活动中,教师以“无言”的姿态换来了幼儿探究后的“多言”,从而使幼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成为活动的主人。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言”是在保持正常活动秩序下教师“能少则少”,尽量唤起幼儿的“多言”。

三、转化之三:教师变“有知”为“无知”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即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实施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同时注意孩子真实生活经验的积累,注重孩子的生活体验,以充满情趣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同时要关注幼儿生活经验的迁移和生活经验的提升,形成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素养。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不应仅仅是施教者、传授者,对于幼儿的探究,教师可以做“旁观者”。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幼儿一遇到困难,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进行帮助,以显“知之者”的魅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善于引导。

在带领幼儿去参观种植园地里的“迎春花”前,教师先上网查询了关于迎春花的资料,了解了迎春花的外形特征,接着带领孩子们来到了迎春花地,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发现:“老师,这些花朵真漂亮,金黄金黄的,像个小喇叭。在微风中摆动,像是在点头,又像是在跳舞。”“是啊,可是我这边的还半开半闭呢!”“嗯,我这里的还只是小花骨朵儿,不过马上要开了。”看着孩子们兴致这么高,这时老师顺势引导:“那谁能说说迎春花的花朵到底长什么样?有几个花瓣呢?”孩子们一听可来劲了,一个个低头仔细看了起来,眼尖的苏苏首先发现了秘密:“老师,我发现它有4片花瓣。”“不对,是6片花瓣。”其他孩子说。“为什么迎春花的花瓣数量不一样呢?”……听着他们的讨论,我说:“你们说的都有可能。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查资料,以后还要天天来看看它们,照顾它们,看看还有什么其他的秘密,好吗?”“好!”孩子们齐声高喊。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要有艺术,要及时引导,科学引导,恰到好处地引导。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敢于说“我不知道!”在迎春花观察的时候,教师和幼儿保持一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充分体验了自己发现的成功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转变好自己的角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生长点,实现我们所期望的“教是为了真正的不教”,从而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7.科学实践活动方案 篇十七

—科学在我们身边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一、背景分析:

中国人民自古就是勤劳智慧的人民,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一大批推动世界科学进步的伟大人物。古有张衡、祖冲之„„现有钱学森、邓家先„„。作为龙的传人,五千年文明的传承者,未来社会的创造者,我们的学生更应该从小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究科学。

我们的校园文化布置有着浓郁的科学文化气息,在校园的宣传栏中、楼道的橱窗里、教学楼的墙壁上,随处都能看到有关科学家们的介绍。利用好这些资源,开展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的神秘殿堂。

二、设计意图:

活动主要分三个环节:“认识科学家”、“我的志向”、“我的科学发现”。通过对科学家的调查,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是改变人类命运,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在对科学家的生平、主要的成就、研究的过程、科学试验、获得的成绩,等资料的搜集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间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感受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学习他们高贵的品质,不怕失败的坚韧挺拔的奉献精神,从小树立刻苦学习、认真钻研、不怕吃苦的品质。让学生在“我的科学发现”环节中,体会自主动手动脑发现科学现象,思考科学原理的快乐。

三、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今中外一些科学家及科学发明;

2、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发现一些科学现象,主动思考探究科学原理。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合作精神,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们更多的走进科学,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对科学的热爱,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适用年级:八年级

五、课时计划和活动准备:

1、跟学生阐明本次活动的意义:旨在增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口语交际、动手操作等方面的能力;通过活动进一步认识、了解科学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和重要性。

2、学生自由组合成5个小组。

3、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对科学家初步分类、整理后制定出“医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其他类”等七个研究小标题,通过自愿选择的方法将七个小标题分配到七个小组。再按照“认识科学家”、“我的志向”、“我的科学发现”、三个版块活动。

4、老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可通过询问熟人、查阅书籍、上网收集、在学校里寻找宣传报等各种渠道收集相关研究资料。

六、活动过程:

一、认识科学家

1、从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谈起,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和好奇之情,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此次活动。

2、探究活动:除了竺可桢以外,你还知道有哪些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作出了哪些主要贡献?根据分组选择探究方向。先在校园里寻找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再通过其他途径补充。

3、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科学家的资料,如科学家的生平、主要的成就、研究的过程、科学试验、获得的成绩等。

4、在小组里交流各自搜集的资料陈述自己的见解。组长负责,记录员记录要点,进行整理,完成表格以便与同学分享。科学家的姓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信息来源

二、“我”的志向

1、学习科学家的精神,给自己定下志向,或者写下一句座右铭。

三、“我”的发现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一项研究项目。可以对生活中的一些新发现、奇怪现象等等进行研究。(引导提示:观察校园的植物、动物;生活中的小经验)

2、小组研究,分工协作。留心观察并寻找解释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提示: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请教老师和家长,查阅图书馆等各种方式获取答案。)

3、小组完成一份科学日记或发现日记。

四、成果展示及总结

1、小组整理自己搜集的科学家信息表格和观察日记,准备汇报。

2、集体汇报小组研究成果,把自己所了解到的科学家的情况和小组的科学发现介绍给大家,共同分享成果。

3、根据学生的成果展示情况,教师及时做出评价,总结活动情况,肯定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鼓励学生今后积极动脑,勇攀科学高峰。

七、预期成果及评价方案

上一篇:个人总结六条SEO简单优化执行方案下一篇:诚信计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