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案

2024-08-27

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案(精选5篇)

1.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案 篇一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种子

种子

饱满

小姑娘

凝望

乌亮

虔诚

光泽

专注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进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习生字。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 4 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2、默写词语。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

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复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①“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②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③整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3.读5至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① 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③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板书设计:

钓鱼

钓鱼------放鱼-------启示

4*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翱翔、婉转、温润、驱赶。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1)练读。

(2)指名读,评价。(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否就是强强此行的收获呢?

六、精读第三、四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

2、指名说。

3、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4、指名读有关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1)练读。

(2)指名读,评议。(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背诵第7~~13自然段。板书设计: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训练本百花园安排了“词语真有趣”、“读词语、说词语”“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积少成多”。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认识AABC的词语(1)自由轻声朗读词语。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源源不断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3)口头说词,必须用上AABC式。

四、将句子补充完整

(1)学生同桌互相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2)你注意到了画线的部分了吗?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五、读读背背

(1)出示文中《四时田园杂兴》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3)全班齐背诵。

六、作业:

学习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语。

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训练“阅读平台”、“能说会道”。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口头说AABC的词语。(2)指名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二、阅读平台----《葡萄叶的梦》

1、指名分段朗读诗歌《葡萄叶的梦》,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只要围绕“葡萄叶的梦”进行讲解都可以)

3、那么,葡萄也得梦是什么呢?

4、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由来。

5、知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读出对葡萄叶喜爱的情感。

6、全班一起朗读这首儿童诗歌。

三、能说会道-----话说寒假生活。

1、教师读题题目的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出示基本要求:

(1)让我们在小组里交流,共同分享那美好的时光。

10(2)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每个人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3)看那个组的代表说得好,大家评一评。

(4)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四、写一写:寒假里的见闻或寒假里发生的一件事

五、学生作文,老师巡视指导

六、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 11 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6、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法方法:

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察图画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静”“清” “绿”。)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奇”“秀””险”)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第五、六自然段:(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五彩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教学重点: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

8、五彩池

2、齐读课题。本文是一篇游记。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一定觉得很新鲜吧?

这个五彩池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那里的景色既奇异又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五彩池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呢?分小组讨论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结构:

课文从“池”和“水”两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奇异和美,这两方面分别对应课文的第2、3小节。按总分总结构可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3节;第三段:第4节。

三、精读课文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 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2、齐读1、3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齐读最后一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板书设计:

8*、五彩池(游记)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颜色(美)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训练1-4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蝶()水

()驶衣()

山()()才炼()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未来的学校。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背诵《渔歌子》

二、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一、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将来的校园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3出示要求:

(1)想一想:怎样把校园美丽的地方写具体呢?。(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总结

三、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四、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9、卫星比武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9(2)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3)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3)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学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3)出示本课生字.(4)指名认读生字.(5)出示文中词语.(6)学生认读生字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8)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各显神通

贡献巨大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出示链接资料:

4.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3)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22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3)其他组评议、补充。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卡片。2.读词语。

(二)归纳文章结构: 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2.完成课后49页练习。(1)自己完成。(2)反馈定正。

(三)交流相关资料: 1.小组交流。2.个人展示。

(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

(五)积累词语 1.填写词语花篮。

2.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3.抄写词语。

(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板书设计: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科学研究

孜孜不倦

极度忧虑

挽救孩子

惊魂不定 惊心动魄

筋疲力尽

征服狂犬病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4.学习用“并且”造句。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5.理清文章结构: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四、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1)学生回答后板书: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

[通过师生评议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读带讲。](3)导入:看到春天还嫩叶满枝的槐树,到了本该枝繁叶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这正是作蛇蝎调查报告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作者开始做了哪些事?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

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摆事实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6.学习“建议”部分(1)齐读这一部分。

(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3)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1.指名读课后练习的两个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3.仿照例句说句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板书设计: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12*绿色的记事本

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词。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26(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板书设计:

12*绿色的记事本

材料:废纸

垃圾

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语海畅游-----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等内容。

2、积少成多---读背中外科学家的名言。

3、阅读平台---科学小故事《用冰取火》

4、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5、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意点。(1)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2)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

4、出示课本例子

5、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6、(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7、反馈练习情况。

二、积少成多

1、出示:中外科学家的名言。学生读这组名言。

2、你还知道那些中外名言。学生反复读诵及至能背。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5、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用冰取火》,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1、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你喜欢科学小故事吗?为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南针“”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五、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六、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要求:

“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1)想一想:怎样把收集材料呢?。(2)怎样把你你手机的材料进行整理。(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随堂指导

十、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3)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诗歌。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四、学习诗歌

1、整体感知内容。

2、学习第一节

(1)诗歌中写到了几种颜色?

(2)为什么说“五颜六色”是形象的语言?

(3)你知道祖国有多大,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学习第二节。

本节中作者用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

4、学习第三节。

蓝图是什么?祖国的蓝图是什么样子的?

5、学习第四节

问:为什么说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激励学生上网查找祖国各种情况。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首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谈谈你今后要为祖国做些什么?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九百六十万

祖国

宽阔而温暖

妈妈的怀抱 宏伟的蓝图

14、陈嘉庚办学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出示: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31

4、填空:

出示: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1)形近字组词

桥()

赚()

悔()

骄()

谦()

诲()

侨()

歉()

海()(2)总结规律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4、陈嘉庚办学

辛勤劳作

有所积蓄

陈嘉庚

拼命赚钱

办学校

热爱家乡

诚信经营

源源不断

15、舞动的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板书设计:

15、舞动的北京

上部

传统印章

奥运会徽

成功

下部

北京2008

16、大使馆妈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

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

六、作业 给父母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6、大使妈妈

大使馆-------像妈妈一样关心 陈小龙-------感激与爱戴,热爱祖国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百花园的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2、通过能说会道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2、笔下生辉----写“家乡”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4、出示文字:板书有课本中的形近字。

5、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7、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8、你发现了这些词的规律了吗?

9、你能找出这些词语吗?(学生自由交流,小组反馈。)

10、出示词语:流离、工整、长短、黑白、真假、是非

11、出示课本重的病句。(1)指导朗读句子。

(2)学生修改病句,教师巡视,实时反馈:

第一句:把“宽阔”改为“辽阔”。

第二句:在:和“的后面添上”收听“

第三句:把“云南孔雀“删掉。

12、教师准备一些课外的病句,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5、展示我的采集本

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手机的资料多,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积极性,以及对体育的爱好。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时,吉鸿昌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5、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是什么?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从小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36 我们是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我们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作业

背诵《凉州词》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默写《凉州词》

2、展示收集的奥运会徽

二、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三、教师读题目要求。

四、本次的联系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五、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照片、资料等,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六、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笔下生辉------写“家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出示要求:

(1)观察家乡的变化,抓住麽一方面,写一片赞美家乡的文章。

(2)如果你认为家乡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写一篇想象作文。

(3)写的时候要之一观察身边的变化,如小河、街道、绿地、楼群,人们的吃、住、行、,及商店、超市等,还要了解一下它们的过去。(10)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进行了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对自己的家乡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会更加爱护自己的家乡,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

十、作业

1、制定家乡的发展蓝图

2、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3、写一写你为家乡生态环境做的一件事。

17、莲叶青青

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

A 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 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 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 出示提纲。B 让学生自学。C 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 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 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

守、欣、喜

让、欣赏

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

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18、萧山杨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讲授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1)组词: 籍()()

初()()

阅()()

兼()()(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板书设计: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5、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0*母亲的呼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3.认识“憔、悴、愚”等三个生字。教学重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教学难点: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生和自己母亲的照片,按孩子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全文,标记生字,读准字音。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读课文的情况。4.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

5.巩固记忆生字词。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近字组词:

愚()

呼()

幸()

视()

遇()

乎()

辛()

现()6.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点理解: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7.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三、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四、作业:回家留心听听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呼唤自己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交流:回家后,听到自己妈妈呼唤自己时的甜蜜体验。

那么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感受?

二、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总的感受? 2.文中写了三件事表现了这充满爱和关怀的呼唤。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三件事分别给作者留下什么感受?

——最快乐,最难忘,心烦又渴望

3.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感动自己的相关句子,写体会感受 4.小组内仔细读读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5.全班汇报:(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44(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6.哪件事最令你感动?选择一件,有感情地读一读。7.最后一段。这段课文怎样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的?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再讲讲你的感受母爱的故事。

[意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难忘的教诲》:母亲教育孩子不要讥笑别人,要学会自己奋斗,学会去掉不必要的负担,快乐地生活。

《可贵的沉默》: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板书设计:

快乐

20*母亲的呼唤

难忘

亲切

甜蜜

渴望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目标:

1、语海畅游-----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

2、积少成多---《送孟浩然之广陵》

3、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5、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出示

“一起”和“一同”„„

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说句。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6、出示课本例子

7、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1)把“学生”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年龄的。(2)把“少年”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职业的。(3)把“电视”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剧种的。

(4)把“电影“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家用电器的。

8、(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加点的练习。

9、反馈练习情况。

(1)电灯、电话、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2)他小时候记性很好,不到三岁,就能背诵杜甫的《绝句》。人们称赞说:“这小孩多可爱呀!”

10、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心灵创可贴》,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你喜欢苏茜吗?为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应该学习苏茜那可富有爱心的童心。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一个关心他人的小姑娘。)

四、作业 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三、教师读题目要求。

四、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五、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六、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笔下生辉------写“家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出示要求:

(1)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十、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21、爬山

教学目标:

1、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煮、拂、燃、煌、智、慧”6个字。要求掌握的词有“煮熟、吹拂、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父亲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带给人的深刻启示。难点: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爬过山吗?能把你爬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交流吗?

2、看来每个人对爬山都有不同的理解与体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爬山》(板书:爬山)课文围绕爬山都写了哪些内容呢?你想知道吗?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读边找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1)演示生字新词,指名学生认读生字新词。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煮熟、吹拂、燃起、灯火辉煌、智慧

2、再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读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1)概括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2)学生汇报读书感受。

(放手让学生畅谈读书感受,学生会谈到父亲所说的话,能有自己初步的理解,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感受,又能根据学情进行下面的教学。)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学生边读边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分别汇报,边汇报边填表)

什么地方 什么情况 说话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1)自读。

(2)质疑——小组合作——解疑 1)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

(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爬山会遇到哪些困难?遇到困难,人们往往会产生什么不良情绪?以此来说明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2)“我们”爬山 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3)“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替换,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征服”的意思。征服——战胜)4)“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

(“征服山”是指战胜山,以爬到山顶为目的。“征服自己”是指要有自信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爬山。教育“我”做事要有决心,要有信心,要努力去做。)

5)我为什么是“似懂非懂”?

(“我”那时年纪小,只有十岁,所以对父亲富有哲理的话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问——解疑为学路,合作讨论形式学习,进而解决发现的问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与环境,使其在读书、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事物和阅读能力,最终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是父亲开始爬山时所说的话,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事要有决心,有信心。那么,父亲的另外两次所说的话,又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2、书写课后的生字。

3、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21

爬山

决心 征服自己

信心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引入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爬山》,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父亲第一次所说的话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呢?

3、是啊,父亲的话使“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要有决心、有信心,征服了自己就征服了困难。那么,父亲还说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回顾课文内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父亲喝了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1)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讨论,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

(父亲的话强调的是爬山的过程,强调爬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就是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去努力,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的。)3)“我”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自己并没有尽最大努力,所以羞愧地低下了头。)

4)能说出一个你自己尽力(或没尽力)的一件事吗,你今后会怎样去做呢?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在于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结合自身的例子,不但能更好地加深对课文本内容的认识,而且更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突显人文性。]

2、学习父亲第三次说的话

●„„“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用脑袋去思考。” 1)自由读。

2)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或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结合父亲是怎样做的来理解。)3)父亲的确话给了你哪些启发呢?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体会。)

3、(出示父亲三次所说的话)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2)完整地谈一谈自己从父亲的话中得到的启示。

[再次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揣摩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认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齐读。2)“我”从这次爬山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抓住“沉静”和“智慧” 结合前文的学习来谈)3)有感情地朗读,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本课的闪光点。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的美景,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用心灵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设计: 21

爬山 征服自己

尽力做事

智慧 懂得欣赏

练习设计:

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1)我们迎着朝阳向山上走去。

2)学习和爬山一样,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格外——

征服——

凝视——

仿佛——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1)我似懂非懂地听着。

2)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3)父亲慢条斯理地说:“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

4)睁开眼睛后,我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那些不同的声音。

4、按课文内容填写。1)大自然的美景,不只(),还要用(),更要用(),最后用()。

2)„„回到了灯火辉煌的都市。从青山那里,(); 从父亲身上,()。

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1)仿写。

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来。

2)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如果你只是急着下山,又怎么能欣赏沿途的美景呢?

2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认“魅、姗、辰”等3个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酸”等7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的能力。

4、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得勒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难点: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的能力。自己写富有魅力的语言。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板书“魅力”,指名读。

2、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2.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案 篇二

师: (板书:卧游) 你们知道“卧游”这个词儿是什么意思吗?

生: (纷纷回答) 游泳?睡觉?……

师:我来告诉大家, 卧游指的是读书。古人认为, 读书是一种最省钱的旅游方式。在书中畅游, 即使只是坐在家里, 也能看遍世界。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 在书中畅游, 才是最快乐的事情。今天, 我要带领大家经历一次奇异的旅行。真正地卧在地上, 感受一次特别的经历。我曾经有一次躺在地上旅行的经历。那次, 我去山区游玩, 发现那里生长的草都很茂盛, 比我们小区里的草坪要高很多。我们在城市里看到的草, 都是经过修剪的, 而野外的草都长得自由自在。 (师在黑板上画图:一个人躺在地上, 周围长满草) 我躺在草丛里, 再看那些草时, 因为视角变成了仰视, 它们变得更高大了, 棵棵都像大树一样粗壮。在草的根部, 还密集地分布着许许多多的小虫子。我侧过头, 发现许多虫子在草茎上奔忙;我抬起头, 望着上方, 看到蝴蝶在头上飞舞。这些景物, 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这些小虫子就在我的眼前, 爬过去, 飞过来, 我躺草地里, 静静地观赏了四五个钟头。

生:太有趣了, 可我们也不能经常去山区呀!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 也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 只不过你们没有留心观察。你们瞧, 我们教室窗外的这棵大树, 是什么时候开始枯萎的, 你们知道吗?

生: (争论) 秋天!冬天!

师:不必争论了, 我已经把一切都记在了我的日记本里。那是初冬时节的一个星期四, 第一场雪飘落的时候, 树上的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雪停之后, 它们就枯黄了。第二天, 气温降低, 树上的叶子就落了不少。只要你们善于观察, 生活中的景色都会让你感到惊喜。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课文, 题目是《草虫的村落》, 作者的经历竟然与我在草丛中的“卧游”惊人的相似。读着这篇课文, 我总觉得这篇文章应该由我来写, 怎么被他抢先了呢?看来, 美好的大自然可以打动每一颗心。现在, 请大家朗读课文, 走进“草虫的村落”。

第一课时:浅尝, 通读全文理解爱

师:先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分成三大段, 用双斜线在每大段的末尾标示出来。 (学生为文章分段, 师指导)

师:请A同学来说一下, 你是怎么分段的?

生:第一自然段到第二自然段是一段, 从第三自然段到倒数第二个自然段是一段, 最后一个自然段分成一段。

师:为什么要把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分成一段呢?第二自然段就已经开始写作者的所见了, 你想一想, 是不是应该把第二自然段和下面的自然段分在一起呀?还有, 后面的分段也有问题。倒数第二个自然段是继续在写作者的所见吗?

生:不是, 他已经回到了现实。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 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句话说明作者已经从神奇的旅行中回到了现实。

师:现在, 你知道该怎么分段了吧?

生:第一自然段是一段, 第二自然段到倒数第三自然段分成一段, 最后两个自然段是一段。

师:这次你分对了。给文章分段,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结构, 把握主要内容。每到应该分段的地方, 情节的发展都有明显的变化。比如这篇文章, 主要写的是我被草虫的村落陶醉了, 陶醉得已经忘记了自己, 可是到最后呢?“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 这时候, 我又从草虫的村落返回了人间。这种首尾呼应的结构安排, 正是给我们分段提示的地方。作者先概括介绍自己的目光跟随着爬行的小虫, 做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然后详写在草虫的村落里的所见所闻, 最后, 红鸠鸟的歌声才把他唤醒, 他还要拉着读者的手, 一起到草虫的村落中去散散步。透过这些内容, 你们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吗?

生:通过写作者的所见所闻, 表达了作者对花草树木和小昆虫的热爱。

师:作者热爱的仅仅是树木和昆虫吗?他在文中写道:“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这句简单的话, 单独一个自然段, 后面还加了省略号, 这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呀?

生:还有很多景物, 作者都没来得及写,

师:是呀, 田野的广阔和静谧, 虫鸟的鸣叫和活动, 这些都是作者热爱的事物。你们说, 作者热爱的是什么呢?

生:是大自然, 他热爱大自然!

师:谁能用简洁的话概括一下本文的中心思想?

生:这篇课文通过写“我”的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 发现了小虫子的快乐天地这件事,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师:真好, 你巧妙地摘录文中的句子, 概括主要内容, 与思想感情紧密相连, 简洁而又准确。

第二课时:细品, 字里行间寻找爱

师: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 表达的都是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可是, 作者到底是怎样表达热爱之情的呢?在阅读一篇文章时, 只有真正走入文章的字里行间, 才能感受到作者所感受的一切。下面, 请同学们在《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中找一找, 哪句话可以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请你解释一下, 通过那句话, 你是怎样看出作者热爱大自然的。下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认真思考。 (生默读课文、思考, 师巡视指导)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第二自然段, 最后一句话。“我真想跟它们寒暄几句, 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这句话说明作者特别想要跟小虫子说话, 他为无法说小虫子的语言感到遗憾。

师:你找到的这个句子很好, 可是并没有解释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你只是为我们解释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词, 从这个词就可以看出作者对小虫子的态度是特别关爱的。你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寒暄!

师:你找的词是正确的。寒暄这个词的意思是问寒问暖, 通常指两个朋友之间的问候, 而且说的都是些闲聊的话。你说一说, 为什么通过这个词, 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喜爱小虫子的。

生:作者把小虫子当成是自己的老朋友, 想要和小虫子说些家常话, 所以表现出作者十分喜欢小虫子, 热爱自然。

师:这一次, 你解释得不错。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在第五自然段, 有这样一句话, “优美的音韵, 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如果作者的心情烦躁, 如果作者不喜欢虫鸣, 也不喜欢大自然的景色, 他就不会感觉到这个声音很美了。作者把声音比喻成泉水, 说明这个声音在作者听来, 是特别美妙的。

师:说得真好。你知道这句话中的关键字是哪个字吗?

生:是灵泉的“灵”字吧?

师:对呀!可是, 你刚才只是把它理解成了泉水, 泉水与灵泉绝不是一个档次的。灵泉是灵验的泉水, 喝了它, 就会祛除百病, 永葆青春。在作者的心中, 虫鸣声是那样的神圣, 有个词儿叫“天籁之音”, 就是形容这种感觉的。C同学, 你认为哪句话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呢?

生:在文章的倒数第二个自然段, “我愿意牵着你的手, 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如果作者不喜欢自然, 不喜欢这个地方, 就不会想再去了。他去过一次后, 还想邀请朋友去, 说明他对这个地方十分喜爱。

师:你解释得很好, 能让人想去散步的地方, 一定是美丽的, 让人向往的。还有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 (思考) 好像没有了。

师:我认为这篇文章里的每一句话都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每一句话?太夸张了!

师:一点也不夸张。给你们一个机会, 你们可以向我提问, 你们认为哪句话不能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看我怎样给出爱的答案。

生:太好了!老师, 倒数第三个自然段只有一句话, “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 这句话怎样体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呀?

师:一句话单独成一段, 通常是这句话非常重要。单独分成一段, 才显得突出。这句话说明作者见到的景物很多, 要是一个一个说出来, 就不是一篇文章能交代明白的了。作者见到的事说也说不完, 他的爱无止境。

生:老师这样一解释, 我确实感觉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让我也联想到这片草丛中其它有趣的事情。

师:哈哈, 这说明你确实融入到作者的文章中去了。还有哪位同学需要提问呢?

生:第四自然段, 有一个字“看”, 这与作者热爱大自然有关系吗?

师:你注意了吗, “看”的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

生:感叹号。

师:单独的一个字, 后面还加了感叹号, 这样的字你可不能小瞧啊。这个单独的停顿, 表现出作者的惊喜。蜥蜴本来是吃小昆虫的, 但作者却见到了它和小昆虫成了朋友, 背着小昆虫走亲戚。这时的作者, 内心一定充满了爱。这样的场景是温馨的, 怎么能说作者对大自然没有爱呢?

生:倒数第二个自然段, 写红鸠鸟的鸣叫声把作者唤回来, 这句话怎么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呢?

师:作者走进草虫的村落, 忘记了时间, 完全沉浸在快乐的天地里。当夕阳西下时, 才被鸟鸣声拉回到现实的世界, 这说明作者已经陶醉在一片美丽的景色中了, 这个时候的作者, 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作者在欣赏这一切时, 仿佛走进另一片天地。你们说, 这句是不是也能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呀?

生:开头这句话呢?“今天, 我又躺在田野里”。

师:我把这句话改动一下, 你们看意思有什么不同。“今天, 我来到田野里。”我把“又躺在”改成了“来到”。

生:原文中的“又”, 说明作者经常来这里, “躺”说明作者与田野非常亲近, 这都是在表现爱。如果改成“来到田野里”, 就变成了没有什么感情的平淡叙述了。

师:不用老师回答, 你已经把一切都说明白啦!

生: (连连点头) 的确是每一句话都能反映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师:只要你们认真去读文章, 认真去分析文章中的话, 一定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即使是坐在家中读书, 也一样可以得到最大的快乐。希望今天的这堂课, 能让同学们记住这次特别的旅行——卧游。下课!

备课笔记

美文与美食

学生作文里的一个比喻句, 让我难忘。他写道:“张老师讲的课, 像特级厨师为我们做出的美味可口的饭菜, 令人着迷。”用特级厨师来比喻一位好老师, 新颖而又准确。如果每位老师, 都有能力把课本里的知识变成美味可口的饭菜, 让学生百吃不厌, 那真是教育的大幸。

可是, 课本里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太多了, 老师没工夫添油加醋、熘炒烹炸, 于是, 课堂上更多的是生硬的灌输。

生硬的灌输发生在语文课堂上, 实在不应该。因为那一篇篇课文已经是制作美食的上好原料, 人们把它们称作美文。美文不是专指文辞优美的文章, 美乃好也, 美文泛指一切好文章。怎样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美好, 是语文教师的职责。这个发现美好的过程, 就是烹制美食、享用美食的过程。过程是最美好的, 而不是结果, 因为当我们享受美好的过程时, 不必多虑, 一定有美好的结果等着你。

3.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案 篇三

教学要求: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2

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4.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篇四

1、在阅读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字词,积累描写人物说话时神态、动作的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一针见血”、“轻盈”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人物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课文,理解文中“待人宽容是做人第一要义”的含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对“宽容”的理解,从而懂得宽容是一种力量,它能给人带来力量和勇气,它是一种美德。

4、能以护士的口吻,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待人宽容是做人第一要义”的含义,说说对“宽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能以护士的口吻,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老师

词语若干,课件。

学生

1、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2、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3、查找资料,搜集有关“宽容”的格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听记,理解词义,引入课文

1、听记:待人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这是做人的第一要义。

2、媒体校对。

(1)齐读这句话

(2)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引出课题:这句话告诉我们:待人宽容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板书:宽容)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感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说明

教学的一开始即抓住宽容的意思,通过听记、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待人宽容的重要性,从而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2、开火车读课文,正音,交流(板书:“我”小护士 妻子)

3、运用板书上的词语,用几句话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年轻的护士不能准确扎针,妻子恼怒而责怪她,而”我”却宽容地鼓励、指导小护士扎针,最后小护士扎针成功了。

说明

在初读课文时,正确朗读,校正读音,做到正确朗读文本。学生能根据板书,借助关键词语,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初步感知课文的大意。

三、细读课文,理解“我”的宽容。

1、虽然小护士总不能将针扎进“我”的血管里,但是“我”还是充满宽容地对待她。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宽容的句子。

2、默读课文,划找句子

3、交流

“请留步!”我把她叫住。见她站住了,我语气平和地问道:“你是新来的?”

我拿起针具,交到她手中,鼓励她说:“我的血管是比较细了点,一回生二回熟嘛,来,再扎一次,我相信你会成功的!”

我轻声指导说:“你左手将我的皮肤绷紧,右手把针头插入血管时要使劲,对,对!”

4、品读理解句子

(1)读读句子,圈画词语:我对小护士的态度是怎样的?(语气平和、轻声细语、和颜悦色的……)

(2)我对小护士的语气是如此平和,究竟我看到了什么,才会对小护士如此和气呢?读课文的第一节到第八节,划出描写小护士的句子读一读。

(3)交流

也许是新手,也许是见妻在一旁压阵,护士挺紧张,手有些颤抖,第一针没有扎中。

护士不由一愣,眼神有些慌乱。她的手抖抖地扎第二针,又不见回血,只好把针头推出。

护士瞟了妻一眼,不敢对视,低下头轻轻解释说:“他……他的血管,很细的……”

护士轻轻放下针具:“请稍等,我这就去叫护士长。”

圈圈描写护士动作、神态的词语,你有何感受?——交流

板书:紧张 颤抖

慌乱 抖抖

不敢对视 低下头

(4)从这些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语中,你能揣摩出小护士扎针时的想法吗?

想象说话:当看见妻子在一旁压阵时,小护士紧张地想: ,手有些颤抖,结果第一针 。

当看见我略显痛苦的表情,看见妻狠狠瞪了护士一眼,小护士慌乱地想,手抖抖地扎第二针,结果 。

说明

此处设计的想象说话,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根据神态、动作的描写合理揣测人物当时的心理,从而了解“我”语气平和对待小护士的原因,另一方面,为以护士口吻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打下基础。

有感情地读课文的第1节——第8节

(5)师生合作读:当“我”看见小护士不敢对视,低下头解释的时候,我却显得语气平和地问——(“你是新来的?”),并且拿起针具,交到她手中,鼓励她说 ——(“我的血管是比较细了点,一回生二回熟嘛,来,再扎一次,我相信你会成功的!”)。此时,原本灰心的小护士接过针具,感激地——(看了我一眼),那目光仿佛在说——(想象说话)(指名交流),只见她——(颇有信心地弯下了腰)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宽容可以成为鼓励,给人带来信心。)

(6)有了“我”的鼓励,小护士重拾信心弯腰扎起针来,我又——(轻声指导她)——(“你左手将我的皮肤绷紧,右手把针头插入血管时要使劲,对,对!”)(男生读),结果——(一针见血)(女生读)

此时此刻,小护士心里又会想什么呢?指名读课文15——18小节(交流)(板书:微笑 )

说明

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是人物性格特点和品质的写照,因此,围绕“我”对护士宽容的句子展开,抓住“我”、小护士的神态、动作的词语,了解小护士当时内心的想法,有助于了解宽容给人带来的力量,并为创造性地复述课文积累了语言素材。

四、感悟课文, 明白“待人宽容是做人第一要义”的含义

1、读课文19——23节

2、出示“待人宽容是做人第一要义。”

(1)要义是什么意思?

(2)联系上下文,说说对这句话的含义

说明

经过重点语句的研读,学生已能了解“我”的宽容,并且知道了宽容的重要作用。此时再来读“待人宽容是做人第一要义”这句话的含义时,就比较容易了。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语“要义”,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这句句子的意思了。

五、语言实践,复述课文

1、出示课后练习中的开头

2、学生借助板书、文本复述、交流。

说明

课文以“我”的视觉为切入点,叙述了这篇故事。但是课后的要求是以小护士的口吻转换人称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走近小护士的内心世界,理解宽容是一种美德。

六、拓展交流,课外延伸

1、出示有关的名言:“宽容是一时的忍让,是性情豁达,是一种做人的起码道德,是一种沟通、一种美德,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衡量一个人气质涵养、道德水准的尺度,但宽容更是一种力量。”(齐读)

2、收集关于“宽容”的名言。

说明

积累“宽容”的名言,进一步深化对“宽容”的理解。通过搜集名言,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板书设计:

宽容

紧张 颤抖 ( 鼓励 指导 ) 感激 颇有信心

慌乱 抖抖 舒了口气

5.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萧山杨梅》教案 篇五

小学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案(四年级下册)

小学语文S版第四单元教案(四年级下册) 作者:真的没芳草 标签:教案2009-03-19 23:17 星期四 晴 第四组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爱国情感。共安排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四”。四篇课文中,《我站在祖国地图前》《陈嘉庚办学》《舞动的北京》是精读课文,《大使馆妈妈》是略读课文。其中《我站在祖国地图前》用诗歌的形式,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陈嘉庚办学》讲的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华侨陈嘉庚宁可自己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也要支援家乡办学,为家乡、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舞动的北京》则是介绍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诞生、会徽团的象征意义以及产生的积极影响。《大使馆妈妈》讲的是一位去荷兰投亲的年轻人,由于语言不通,伸出一项感到十分孤独与害怕,是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使他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回了自信,从此,他把中国大使馆称为:“大使馆妈妈”,表现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依恋。四篇课文虽然是同一个主题,但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因此,要在爱国的专题下,根据每课的不同特点进行研究,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理解和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国情感,带着爱国的热情去学习后面的课文;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感悟语言规律,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增强语感;三是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感悟文本,深化主题,课后安排了查阅网络资料的补充,并在语文百花园里安排了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以及笔下生辉,锻炼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所以在整组的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联系上下文,把握课文内容,还要体会文章表达及语言运用上的特点,提高理解语言及写作的能力。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材简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作者看祖国地图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赞美了祖国的土地的辽阔、山河的壮丽,展望了祖国的美好前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污泥热爱的思想感情。课文以诗歌形式,来描绘祖国壮丽的山河。课文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祖国比作妈妈,表达了作者真挚的爱国心。诗歌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亲切感人。 学习这篇文章的`目的:品味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中,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必具的语文能力。这篇诗歌情感浓烈,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易读易诵,是品读入境的好文章。教学中,从读入手,以读,贯穿本文教学的始终,体现读中悟、读中想、读中感的设计理念,既读出山河的壮丽,感情的升华。同时借助相关的课外资源,体会作者行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也是本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鼓励阅读,及时组织练笔。教学目标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的优美,背诵第2小节。3、要求会认“漠、褐、沼、摩、诸、岳、泰、宏”等8个生字,会写“漠、沼、泽、湾、健、康、峡、泰、懂、宏”等10个字。掌握“沙漠、沼泽、海湾、健康、三峡、泰山、宏伟”等词语。教学重点弄清每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背诵第二小节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同学们观察中国地图,初步了解有关知识。2珠穆朗玛峰、五岳、三峡等自然风光资料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屏幕出现中国地图)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你从这图中能知道什么?站在地图前,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尽情说一说, 根据自己的平时积累,或者课前预习)2.同学们,这小小的地图,是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浓缩,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歌,看看作者的所想所感。3.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运用情景让学生把相关的知识运用于课堂,使他们对中国地图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也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景之中。]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1.同学们轻声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检查自学,随机识字。(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1)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教师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根据生字的特点加以指导。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沼的读音是“ zhǎo ”,“诸”读作“zhū”,“ 漠、摩、诸、岳”可指导学生利用熟悉的部件记忆字形,也可以通过换偏旁、编儿歌等方式帮助学生识记。提醒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理解以下几个词语:1.沼泽:水草丛生的泥泞地带,由于湖里物质长期沉积,湖水日浅而形成。2.摩天:与天接触,形容极高。3.宏伟蓝图:远大的设想,宏伟的计划。三、再读课文,理清诗歌线索。1.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共有几个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读书的体会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分节朗读,师生评价。说说自己读后对各小节的理解。(祖国的地域辽阔、山河壮丽、展望祖国的蓝图、表达深情)[了解本文诗歌的结构和线索,使同学们初步感知写作脉络,以便于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更清晰,流畅。]四指导书写、总结课文1.指名读课文。2.巩固生字3.指导书写a.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如有四个是三点水旁的字,与“峡”“健”两个字一样,都是左窄右宽,“泰”字下面不是水,康字也有这个部件,但是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b.让学生说说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c.重点指导,适当范写。4.小结:作者站在地图前,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在这首诗歌中作者是怎样用文字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设计13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地域辽阔 山河壮丽 展望蓝图 表情达意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有关词语:出示:沙漠 沼泽 海湾 健康 三峡 泰山 宏伟学生正确朗读。2、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这篇诗歌都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3、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精读品味,体会感情1.布置自学 每小节是怎样具体些的?找到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它们的美。2.学生带问题自学,先自己读文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合作交流,给予学生学习空间,培养自学交流能力】3.汇报学习结果⑴理解第一小节a地图上的颜色分别代表什么?(金黄的沙漠、深褐的是高山、碧蓝的湖泊、翠绿的平原、淡绿的是沼泽、浅蓝的是海湾)b 地图上还有一些颜色,你知道代表什么吗?(启发学生回答,扩大知识面)c此小节末尾的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 (其他的颜色所代表的意义,说明我国地域辽阔)教师点拨:为什么把祖国比作摇篮?(让学生想一想,孩子睡在摇篮里多么舒服,他们在摇篮里快乐地成长,我们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就像孩子睡在摇篮里,多么幸福!)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读出气势,读出抑扬顿挫。“祖国妈妈,我告诉您”要读出对祖国妈妈的尊敬之情)⑵理解第二小节a“珠穆朗玛峰,举手能摩天。”中的“摩天”是什么意思? 从这句中你能体会出什么?(接触到天,极言山之高)b“南沙诸海岛,撒开珍珠串”一句,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想象,体会“祖国南海岛屿又多又美丽。【借助感性的画面内容 直观场境 把学生带入情景之中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c“竞雄奇”中的“竞”是什么意思?领略五岳风光,体会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奇、有的险,有的雄伟、有的秀丽,因而是“竞雄奇”d“顺江而下,看三峡之险……望日而壮观”体会三峡险,泰山的美。e朗读,男女生配合读(读出亲切感,表达出建设祖国的愿望)【以景激情 用情品读 情景一致 】⑶练习背诵第二小节(先自己练习,然后指名背诵)⑷理解第三小节a“宏伟蓝图”是指什么?(修筑铁路,改造荒原,治理沙漠,修建电站)b“给妈妈做件衣衫”,“妈妈”实际指什么?(祖国)c指导朗读⑸齐读最后一段三、课后拓展,布置作业⑴你还想对祖国有更多的了解吗?可以去查阅资料或询问别人。⑵推荐读本《祖国啊,我热爱您》,《向往》板书设计13 站在祖国地图前 摇篮 祖国 宽阔而温暖 依偎在妈妈身边 做衣衫练习设计1.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沙漠 ( )的高山 ( )的湖泊 ( )的平原 ( )的沼泽 ( )的海湾2.连线珠穆朗玛峰 望日出五岳 撒开珍珠串南沙诸海岛 竞雄奇登泰山 举手能摩天3.学着文中的诗歌形式,自己也来写一写。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学建议1.扩展阅读,了解祖国。课前出示

上一篇:如何实现中国梦演讲稿下一篇:打乒乓球的心得体会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