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张老师的课作文

2024-10-19

第一次上张老师的课作文(9篇)

1.第一次上张老师的课作文 篇一

在学校中学习,沐浴着墨香的阳光,啊!美丽的校园真好!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快乐的嬉笑着、快乐玩耍着。突然叮铃铃……叮铃铃……上课铃声一瞬间响了起来,同学们似乎不舍得的走进教室。

这节是生物课,我们刚刚坐好,生物老师就迈着大步走进教室站稳在了讲台上,便说了一句话,我们全班就沸腾了起来:“今天,我们要去实验室做关于鱼的实验,同学们要带好课本,说着就出去了,我们全班便有了喧闹声,鼓掌声、有的甚至早就三步二步的跑去实验室了,我们到了实验室按照位置坐了下来,见桌子上放着一小盆水,一个气球,二个吸管和曲别针以及两个小小的塑料片,却看不见鱼的半点影子,我们不由的懊恼了一阵子,只是老师却说:“我们今天只是先做一个鱼的模型,你们按着书上的布置做成一个鱼的模型,看鱼尾有没有产生动力的能力。”于是,我们就一手拿书一手拿着工具,开始制作了……

我先把气球吹起来一点点气,又看着书把水成功的注入了气球里,把吸管轻轻地堵上,又用曲别针一别,夹上了尾巴,用另一个塑料片固定在了鱼尾上,按照书上说的做,轻轻地压在气球上方--鱼头上,又摆动着“鱼”的尾巴!咦!你看!你看!那条“小鱼”真的“活”了起来你,摆摆“尾巴”正往前游呢,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我们还留连忘返的玩弄那“小鱼”呢!

这真是一堂有趣的课。

2.一次难忘的课作文550字 篇二

只要一看到《作文多大多点事》这本书,我就想起了那次难忘的课。

课前,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提前二十分钟进入了课堂。我异常兴奋,眼睛直勾勾,身体乐呵呵地呆在电脑前,两片嘴唇怎么闭也闭不上。我和妈妈兴奋地等待着上课的开始。

要上课了。从屏幕上跳出了几个大字,也就是今天的主题——养成正确的阅读和写作的习惯。与字一起出现的还有小苹果的歌曲。我们随着音乐声摆动了起来。非常老师还让我们了解了我们的组长和组口号。

音乐声戛然而止。首先,整个屏幕突然变了样。取代大字的`是三四行密密麻麻的小字。这几行小字告诉了我们,阅读要有情感,抑扬顿挫,有板有眼,有起有伏,有断有续地读。非常老师先给我们读了些诗和文章。老师读得真好呀!我十分羡慕。

老师给了我们一些与家长互动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小朋友读,家长来给我们打分评价。我如那几行字所说地读。第一次我的分数并不高,只有95分。我更加努力地读,每次我的分数都不断变高。我为此十分自豪,原来我能读得那么好呀!

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后,开始了我们的下半节课。下半节课讲的是作文。非常老师告诉我们,作文纸上要有2/3的地方要写文章,1/2的地方要修改。老师还教了我们些写作顺序:先口说,再文字,最后是作文口说。语言表达好,叫口才;文字表达好,叫文才;文字和语言表达好,叫真才。我们还学到了些修改符号:改正号、删除号、增补号、对调号、转移号。

3.赵老师的课 篇三

其实,大家都知道,老师拖课是为了让我们多学习一些知识,不想白白浪费掉一些“精华”部分。可老师您知道吗?下课对我们有多么重要,下课十分钟的活动时间可以让我们脑部更加清醒,更好的完成下节课的学习任务,拖课反而使脑部一直处于学习状态,让大脑的疲劳增加,整个人就显得无精打采,毫无精神。

我就有这样的一次经历,记得那天下午,下课铃响得十分清脆,我们早已摆好百米赛跑的架势,准备第一时间冲出教室,可老师依然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例题,我们都无心再听老师讲题目,一心等待着老师把我们这群小鸟放出鸟笼。可是我们等啊等啊,老师嘴里的唾沫如海水那样永不停息地奔流着,最后我们等到了上课铃响了之后才出去上了一趟厕所。

我们慢悠悠地走回了教室,同学们个个毫无生气,就像被人控制的玩偶一般,天边的太阳已不再灿烂,鲜艳的花朵也黯然失色。我们坐回原位,又开始听那一个个令人讨厌的数学公式。同学们坐得东倒西歪,我更是感到脑袋里犹如粘上了502强力胶使不上一点儿力气,眼皮上像有重重的铅块,让它不断往下垂,以至于后来老师说了什么我一点儿也没听进去,心里想着:什么时候才能下课呀,我要累死了!我仿佛也听到别的同学的心声:啊!我要下课!老师啊!快让我们下课吧!求求您了……

老师拖课虽然是为了我们多学一些知识,不希望我们输给其他同学,但是我想说:“老师您的付出我们看得见,可希望您也为我们想想,让我们休息休息,让我们享受一下下课的美好时光。”

★ 我的赵老师作文

★ 赵老师您相信我吗作文

★ 写给我的赵老师的一封信

★ 赵老师我想您小学生作文

★ 赵老师不在的日子作文600字

★ 网课总结

★ 汇报课

★ 课例范文

★ 网课小结

4.听胡老师的课有感 篇四

自带光芒

——听胡红梅老师的课及报告会有感

6月12日上午,胡红梅老师带领着二(2)班的同学开展了一场《绘本·童谣奇遇记》。通过对绘本《幸运的内德》的童谣改编,胡老师用多种朗读方式,调动了在场的学生和听课老师热情,其中听课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童谣,一起学习,极大吸引了学生并巧妙训练了学生评价的能力(她让学生给老师大胆打分,并评一评老师们读得怎们样),可谓一举多得。她巧妙地把绘本与童谣结合一起,让绘本课堂不单单是故事的讲授,而是让学生快乐地读童谣,创编童谣,进而提升到一种写作技能的学习,最后师生作品的展示,使会场内响起一阵又一阵的掌声。这节课,让在场的所有老师都大开眼界:原来绘本教学也能上得这么有意思。

紧随着名师的步伐,我们聆听了胡老师的报告——《儿童阅读课程实践分享会》。胡老师编写了四套校本教材,举办了“阅读分享活动”,“百师讲坛”栏目,“教师读书分享会”。创办“班级博客”,师生一起写了1500篇博文。为了让阅读更加系统,经过多年的探索,她推出了借书卡和阅读存折,完善了借阅机制和记录模式,为孩子绘制了一份阅读地图和精神发育史。在她的文学课程里,孩子们玩童谣、读童诗、诵读民国的老课本。家长们也受到感染,和她们一起吟诵、一起读诗、让平凡的日子闪烁着文学的光泽。胡老师有着普济天下的情怀。胡老师是两个工作室的主持人,不仅带着区内老师开展教研活动,而且还带动外区、外省市的老师们一起做儿童阅读,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以及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推动更多的家庭阅读。在儿童阅读推广这条路上,胡老师付出着自己,向我们诠释了“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证明了“一心一意是最温柔的力量。”她,美丽、温柔、聪慧、坚强;她,宁静的绽放;她,丰盛热烈

自带光芒。

5.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有感 篇五

走进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堂,我们会感受到“思想产生魅力,魅力启迪灵魂”的真谛;解读张齐华老师经营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坚定当一名老师尤其是一名数学老师的信心。虽然我们跟他只有短暂的交流,但他精彩的学术报告、精典的学术问答以及高超的教学技艺着实令人叹为观止,钦佩至极。

一、数学内在的知识底蘊。

在张齐华老师的课堂中,处处彰显了文化数学这一新理念。在他的数学课堂上,我们随时能触觉到数学的源头、数学的精神。让我听课当天也如同一名小学生,充满了对授课内容的期待。在张老师的课堂里,数学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折射了枯燥数据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更增添了张老师数学课堂的一份轻松、开阔、浩瀚。

二、不做作、不矫情的语言艺术。

听张齐华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享受,不仅在场的听课老师有此感受,当天配合张老师上课的学生更是感觉妙不可言。张齐华老师的经典语言非常吸引人,无论是对知识的引领启发,还是对学生的鼓励赞赏,张老师都倾注满腔热情,用生动、形象、准确、富于情趣的语言,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打动着学生的心。我认为:张齐华老师对学生的赞赏是由于赏识而胜于称赞,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露,是内心情感世界的迸发,他的赞赏鼓励有别于我们平日公开课中的“你真不错,非常棒,你真聪明,你真能干,你说得真好!”等苍白语言的重复表达。张老师的语言既质朴又真诚,既独特又有神奇功效,这使得他的课堂处处洋溢着真情,时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用专家的话说张老师有语文老师的语言功底和扎实的文学修养,加之幽默、风趣、诙谐的禀性,致使他的许多语言都富有哲理,他的每句话都能说到听课者的心里。

三、不可或缺的课前谈话。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学生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如果把这种紧张的情绪带到教学中,肯定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影响。张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了谈话内容。张老师从自我介绍入手,让学生发现老师说话快,告诉学生张老师是个急性子,让学生说说急性子的人有什么优点,学生是纯真的,他们把老师的特征毫无顾及地说出来,比如: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年轻!没想到张老师这么帅!没想到张老师是个男的!没想到张老师戴眼镜等,张老师均以幽默、机智的语言回应学生,听后让人忍俊不禁、会心一笑。顿时学生,全场哗然。短短的一二分钟课前谈话,不仅快速地拉近了学生、教师、听课者的距离,打开了学生的自信之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潜能,也让人耳目一新,拍手叫绝。

6.听王华老师的课的心得体会 篇六

前几日我们在新华世纪中学听了王华老师一节公开课,同时还听了王老师一节题为“数学育人乐在其中”的讲座,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种课听到的太晚也太少了,真恨自己语文学得太差了,无法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也无法表达的清楚。但是为了自己今后工作有明确的方向,有更好的方法,必须做出反思,写下心得。

首先,我先来说说我听了王华老师的名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的公开课的收获和自己的想法:

1、类比教学讲思维说方法。这节课的开始老师就带领学生复习了有关一次函数的相关问题,同时大屏幕给出了研究一次函数的几个方面,王老师总结为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4+2”法,并用这几方面带领学生来研究二次函数。让学生经历先从解析式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让学生感到只用解析式研究不能全面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时,而引入研究函数图象的必要性,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联系和延伸性,这样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得到培养。在今后学到函数知识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法可依,如果我们每一节数学课都注意这种数学思维的培养,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就能获得真正有效的数学,有用的数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和提高。

2、小组成员恰当分工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这里重点体现在学生的画图象上。老师预先准备好了作业纸发给每一位学生,而且小组内每位学生所画的图象不同,但不同组的相同,一组中有六位同学就画出了六种不同解析式的图象。让学生同组交流观察图象特点,强调画图像的注意事项,总结函数性质,这样做学生既体会画图的过程又交流发现了不同解析式图象的特点,大大节省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从数形两方面来探究函数的性质,也为后面的课堂练习题的设置埋下伏笔备好了时间。

3、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得到提升和训练。从几个特殊函数关系式的研究到归纳一般的结论,加入了代数推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谨,体现了数学的科学性。同时老师只是给学生一起分析归纳了a>0的图象和性质,而对于a<0的情况有学生自己探究归纳,给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也是我的教学中所应汲取的,学生能自己解决的老师不要说,老师就要大胆放手,王老师教会了我们怎样在课堂中放手。

4、数学教学要善于抓住本质,以一带一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王老师印象最深的还是她对学生的鼓励和方法的点拨引导,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答案,不轻易否定,要适时鼓励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在我们的数学课上绽放。数学教学的意义就是要交给学生额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更有逻辑性。

7.听名师王崧舟老师的课有感 篇七

我是第一次听名师王崧舟老师的课。一开始,我就被王崧舟老师的声音吸引了,再看到他的字,又深深地折服了。王老师对课文的整体架构的非常宏伟,他不是从第一段到最后一段这样顺着文章的顺序讲解的,而是高出文本进行了整体性的、具有独到性的梳理,再向我们娓娓道来。从小学的低中高年段我所上的语文课里,也有许多让我记忆深刻的,但是王老师的这堂课又格外不同,我觉得他是在以他的人格魅力在讲课的。在他将文本大胆地剪切、调整和提炼后,他怎样再次把它们融合起来的呢?是的,是以他的人格魅力。我很希望自己是当时教室里的一名学生,可以受到这样诗意的、人文的熏陶。于是,又给我带来——沉醉感。

我是在接受名师的开悟,仿佛在精神的领域与他坐以论道。“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身在;意在:一心一意;思在:思考、思想);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个性本色);人即是课,课即是人(体验把握当下,敞开心扉、情情相融、心心相印,让诗意、宁静、优雅、温婉的语文成就这般的人生„„” 与此对照,我又该属于那种境界呢?属于我的课堂,那些规范、准则,是否嵌入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而成为自由与率性的道场。回答是肯定,多数的课堂我投入其中,却无法生成出愉悦与幸福感,这一切都源于我的魂灵还没有真正融入课中,形成道场。

“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是语文味(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第二味是人情味(有情趣、注重情感熏陶、充满人文关怀,尊重需要、赏识个性、激励潜能);第三味是书卷味(充满浓浓的文化,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课堂流溢着儒雅、从容、含蓄、纯正,常常有师生的灵气勃发、灵光闪现、别出心裁、独具慧眼、另辟蹊径)。对这堂课赞叹之余,我也有点疑惑:为什么学生总能顺着老师的思路走得那么顺畅呢?

我的猜想是因为首先老师的引导很好;其次老师已然把所有的内容都设计好了,学生随着老师环环深入,没有时间想其他的了;再次学生和老师之间已经达成的一定的默契。因此才有了如此令人惊叹的课堂生成吧!

8.一次有趣的课 篇八

前天,体育课一上课,我们迅速的向“集结地”飞奔而去,没过几秒,我们就跑过“马拉松赛场”的一半了。

到了“终点”,我们排成了一条条直线。老师说:“今天,我们比赛跳远。分为男生组和女生组。”。

我们立马手忙脚乱的分成了两队,男生先跳,我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着随时跳远。

开始了!我是第一个。我微微下蹲,两手甩了甩,就在第二次甩手时,一下跳出去,随着一个完美的弧度,我跳到了终点。

后面三位一模一样,跳得非常好。但是到第四个时,他一下子“扑通”跪在了地上。后面三位竟然也跪在了地上。女生们大笑不止,有人打趣道:这还没过年呢,怎么都跪下要压岁钱了?此话一出,她们笑得更猛烈了。

我们觉得非常没有面子,灰溜溜的“逃”到了观看位上。“让我们也看看他们怎么出丑的吧。”有人说。女生们互相对了个眼神,意思是:好好表现。

她们一上场,真是一“鸣”惊人啊!连老师也连连称赞。只是到最后时,因为她动作不对,一个腿向后,像比赛跑步的样子,所以绊了一下,因为重力原因,不但跪下了,还磕了一个头。我们可找到机会了。有人说;“们不如你们,又跪又磕头。”又有人说;“呵呵,我们愿意甘拜下风。”有人竟还夸张的在地上打滚。她们女生的一世英名就毁于她了,女生们非常生气,咬牙切齿。

9.第一次上张老师的课作文 篇九

——听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讲座有感

宁阳八中

孔祥栋

我非常幸运的听了窦桂梅老师的阅读示范课《魅力》和《改造我们的语文课堂》讲座,感触颇深!

《魅力》是一篇小说体文章,有四十三个自然段,内容多,教学难度大。教学中,窦校长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我领略了全国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风采和课堂魅力。

讲座《改造我们的语文课堂》,窦老师以“为生命奠基——谈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为主线,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语文教学要冲破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樊篱。学好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为学生的生命奠基,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奠基,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活力;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气息;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花朵。

超越教材

一篇篇经典的文章,一部部经典的书籍,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创造的积淀,她涵咏着人性的华彩,提纯着人类的灵魂,同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这些积淀了各民族以及人类精神的有效载体,应该成为学生基本的阅读教材。这样的阅读,这种精神上的营养关爱,会使学生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和世界,甚至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生命状态。

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加强积累。首先扩大篇章的阅读。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学生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给学生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等多种书籍来读。从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到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的部分书目„„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要告诉学生,读书就是用精神的牙齿咀嚼她,用思想的胃消化她;要告诉学生,读书不是学习的唯一,但要天天读书,用好书滋养自己使自己高贵起来,这是一天也不能断的潺潺小溪,一天也不能少的精神食量,她充实着思想的流脉,支撑着人格的大山。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是丰厚的,可我们却看到青年一代的人文素养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事“人之初”教育的我们,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的民族将来怎么会拥有高尚的、文明的、创造的现代人呢?!还会有“曹雪芹”、“鲁迅”“横空出世”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这个阶梯的第一个平台首先由我,由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来搭建。

超越教材,不能单单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引导学生就教材来说,不是告诉、分析、支解,而是唤醒、体验、批判、感悟;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其精华,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努力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广阔策源地。

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超越课堂

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坐在课堂上已经不是学习唯一的渠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应该让学生懂得:在课堂上要好好学语文,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

如何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无比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孜孜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尽可能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

超越课堂,语言已经不止是作为交流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语言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存在方式。学生的生活活动,情感活动,心灵活动等所有的生命运动都是语文学习的过程。

超越教师

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超越教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应该是活生生的人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的相长,双主的互动。师道之尊,可以使学生仿之、效之,但不是不可超越的。我们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超越了教师之后,放飞了他们的理想,解放了他们的灵魂,开掘了他们的智慧,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终生追求“真善美”的友人和伙伴,那才是理想的教育和理想的学习。

让学生超越教师,就必须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学生才敢和你无拘无束的交流,平等真诚的对话,才会实现超越教师的真正行为。这种感觉需要教师精神的浇灌。

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教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让我们用淳朴的微笑和真诚的鼓励划出学生幸福的人生起跑线。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灵才会长出快乐、自信、坚韧、向上等庄稼,从而排除掉那些狭隘、自私、自卑、失败等杂草。不然,学生超越教师就只能成为遥远的童话。

要学生超越教师,就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我们的眼前才会出现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学生和你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自己上台当老师;敢和教师对话,敢挑教师的毛病;敢提出和教师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一段艰辛而勇敢的教改历程,一次荡气回肠的心灵对话„„,窦老师能够做到的,我们也能够做到。

多读书,读书是一个教师的内功,是一个教师的本份。几年来,她的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写下了10万字的教后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青灯如豆,书叠千山,那一个个日夜,给予她的是最为充实而快乐的享受,她一点点营造着自己的理想,从一个山区的农家小姑娘最终成为一代名师。读书,唯有多读书才能让自己变得睿智。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阅读,在阅读与积累的循环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静下心来,好好的读书,好好的思考,不断的追求,让自己的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妙语连珠,感受课堂上学习的乐趣。

多用情,人是感情动物,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艺术与情感结合起来,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过工作。没有哪一门学科能比语文教学更注意对情感投入的要求了。甚至可以说,教师情感的投入与否,完全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窦桂梅老师这堂示范课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一个最大的秘诀就在于感人至深的情感投入。这里不是自欣自赏的自我陶醉,而是和学生共同投入的心有灵犀的交流。

不论是课前课后的歌声,还是课堂内容的教学,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而且师生一同激动。这样的课,能不感染学生吗?怎么会不让人有所收获呢?

多朗读,书是读出来的,古人说得好:“书主导百遍,其意自见。”但“读”也有各种各样的读法,平平淡淡,死水一潭地“读”也是读,就是千遍万遍地读,也仅仅是读而已,最好的效果就是将内容一字不少地背下来了,对于书中所蕴含的东西却不能了然于心,听的人听后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叫死读书,读死书。

她是一个著名的教师,也在尽一个教师的本份,她的起点并不高,基础也不厚实,如同我们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她的快速成长,源于她的自立,自觉和自醒。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除,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追求就在自身的土壤中,一旦拥有它,生命的种子就会迸发无限潜能,生根、发芽、开发、结果,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上一篇:临时负责人岗位职责下一篇:秋季教育收费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