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问题陷阱

2024-09-17

面试问题陷阱(精选12篇)

1.面试问题陷阱 篇一

面试官为了不致于“选错郎”,也许会在面试中设置种种语言陷阱,以探测你的智慧、性格、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面试者只有识破这样的语言陷阱,才能小心巧妙地绕开它,不致于一头栽进去。

用“激将法”遮蔽的语言陷阱。

这是面试官用来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采用这种手法的面试官,往往在提问之前就会用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先令对方心理防线步步溃退,然后冷不防用一个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激怒对方。

如:“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 适”,“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发问,作为应聘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如果你被“激怒”了,那么你就已经输掉了。那么,面对这样的发问,如何接招儿呢?

如果对方说:“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我确信如我有缘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如果对方说:“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多多地留给别人。”

如果对方说:“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你可以幽默地说:“听说比尔。盖茨也未毕业于哈佛大学。”

如果对方说:“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如果对方说:“你原单位这么好,你却要走,是不是在原单位混不下去只好挪个窝儿?”

应聘者若结结巴巴,无言以对,抑或怒形于色,据理力争,脸红脖粗,那就掉进了对方所设的圈套。应聘者碰到此种情况,要头脑冷静,明白对方在“做戏”,不必与他较劲。

如果您对面试有任何疑问可以参看58求职指南。

2.面试问题陷阱 篇二

“中等收入陷讲”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 最早出现在2006年世界银行一份名叫《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 是指:“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的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一个战略, 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的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 它们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会被原有的增长机制所锁定, 人均的国民收入将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 进而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一个停滞徘徊期。”[1]简而言之,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 由于其不能顺利且快速的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而导致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长期徘徊不前, 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像掉入了陷阱里一样, 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与挑战

(一)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消费需求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和改善, 然而, 社会并没有按照“先富带动后富, 社会共同富裕”的轨迹进行前进, 在财产收入提高的同时, 我国的收入差距日渐增大, 社会财富不断集中, 特别是城乡、区域、不同阶层以及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在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同时, 消费需求不足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成为了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主要风险。

(二)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缺乏创新能力

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 资金技术匮乏, 但我国依靠着劳动和资源密集性产业的比较优势, 顺利的实现了经济的起步与发展, 加入了WTO, 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家。但是, 随着生产要素的成本提高, 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减弱, 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生产要素结构, 我国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 迫切的走上产业升级的道路。然而, 由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产业升级调整较为困难, 与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相差较大。企业的技术设备落后, 技术人才成长缓慢, 科研经费不足都制约着以创新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发展。

(三) 腐败多发灰色收入规模扩大

“《人民论坛》的杂志对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 其中“腐败多发、民怨较重”被排在第一位, 共有3445人选择此项, 占52%。”[2]腐败不仅危害社会, 激发矛盾, 更加制约经济的发展。腐败问题不解决, 中国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绝无可能。由于制度和体制的不健全, 灰色收入的规模也随之扩大。灰色收入透明度低, 介于合法和违法之间, 而且常常是正常劳动收入的数倍, 因此它已经成为收入分配不公, 腐败泛滥的一个根源。

(四) 就业困难公共服务短缺

就业困难是我国面临的客观现实问题, 也是我国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这种就业难的现象在我国由来已久。充分的就业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只有较好的解决就业问题, 才能顺利的跨越陷阱。除了就业困难外, 公共服务情况也是百姓关注的热点。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较低、服务不到位、差距过大的现象比较普遍。公共服务短缺会阻碍社会公平和发展, 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道屏障。

三、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多重优势

(一)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改革开放35年中国的发展充分证明, 改革是中国必然的选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一直秉承着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态度和决心, 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在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发达的同时, 当前的社会情况也随之复杂, 改革步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然而,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 我国改革的步伐并没有停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 全面统筹的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生态等方面的全方位的改革, 同时, 强调了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规模之大、力度之强都是空前的, 可见, 面对复杂的形势, 我们的领导者是能够继续保持冷静, 深化改革、制定措施、引领我们走出陷阱的困扰。

(二) 工业化加速阶段与潜在的城市化空间

目前, 我国的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并且向后加速过渡的一个时期, 也就是说我国尚未完成工业化。根据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经验来看, 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是可以继续保持加速发展的。此外, 我国的城市化比例虚高, 许多人生活在城市却没有真正城市化, 而是“被城市化”了, 无法实现城市的身份转变, 不敢像城市人消费, 城市化比率实际比较低;同时, 城市化的质量也不如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加速发展也要求城市化的规模与之协调, 这种潜在化的空间势必会推动经济的发展。

(三) 非均衡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跨越“陷阱”的又一优势所在。这种区域经济的失衡主要体现在: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省区经济发展差距等几个方面。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实事, 导致其形成原因更是复杂多变。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发达的地区可以与落后的地区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根据自身区域特点, 充分发挥其优越性, 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对于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问题,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 在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的同时, 我们也具有自身发展的多重优势, 同时结合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我们要坚信中国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摘要:改革开放30年后,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出的GDP数据来看, 我国从2010年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然而, 当一个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的队伍后, 并不能像之前一样顺利的过渡到高收入国家, 如果不能尽快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 过去积聚的矛盾就会集中爆发出来, 面临着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胁。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风险与挑战,优势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 (2006) 》.

3.面试官的陷阱 篇三

千万别小看面试官这最后不经意的“拜托”。其实这是面试官在本论面试中给求职者出的最后一道考题,面试官的目的也不是请你帮忙收集资料那么简单,而是希望通过这个环节能够考查你的学习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你能了解到多少资讯,以及你对资讯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如果你对这个公司有意向的话,绝对不要怠慢这个“请求”。也许你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你打算一口应承下来。停住!你千万别这么做。

首先,你要仔细看看面试官“拜托”你的内容,然后快速分析它的难度,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能够完成多少,以及你愿意投入多少时间。如果“拜托”的内容难度不大,而你也恰好有时间完成,这时你就可以一口应承下来:“好的。”但话不能说得太满,不能打保票说一定可以了解到什么程度,只应谦逊地说:“我试试,下次面试的时候我把了解到的结果告诉你。”如果“拜托”的事情难度很大,了解起来颇费周折,而你本人也不愿意投入(或者没有条件投入,比如你还要正常上班)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么你就可以这样对面试官说:“我愿意帮你了解这方面的资讯,不过因为还有其他的事情要我处理,所以我只能做其中的一部分(要说明具体是哪一部分,以及了解到什么程度),如果将来我能加入贵公司的话,那时我将乐意为公司做完全部的调查。”

有时候拜托你的内容有些敏感,比如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信息,在国际惯例上,收集相关的资料需要公司的授权才可以进行。那么你就要提出来:“我很希望能帮你收集这个信息,不过根据有关法律(或国际上的惯例),我要有贵公司的授权才可以,而目前我还不是贵公司的一员,所以我认为由我来进行这项调查不是很方便。”

4.如何巧妙应对面试陷阱 篇四

上面的例子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在面试时千万不要弄巧成拙,没有一个公司或个人是喜欢不诚实的员工的,而真诚却只是为人处世最基本的素质,而恰恰就是这样类似简单的考验,却让无数英雄饮恨面试最后一关。面试的陷阱何其多,除了真诚之外,还要随机应变,对考官出题的意图作出最恰当的解释,这样才能走到最后。

58求职指导根据一些陷阱列举了例子,希望求职者可以随机应变,掌握应试者的意思,在面试的时候脱颖而出。

情景一:你是“捣蛋分子”吗?

主考官:这是一份充满创意的工作,需要逆向思维能力。请问从小到大,你做过最捣蛋、最让父母头痛的事是什么?

回答一:我一直是好学生、乖小孩,没做过坏事,也没想过去做坏事。(错误,太乖的孩子通常没什么创意)

回答二:我常胡思乱想,和朋友堆一整天积木也不累。上学时,我也曾参加过火箭社、演讲社,但不曾做过什么破坏性的事,也不认为做坏事才能体现创意。(正确)

回答三:我是个好动儿,喜欢发明东西,常把家里的瓶瓶罐罐拿来实验,或把空木箱子改装成唱机和音箱。好在得过几次科学实验奖,才没有被父母处罚。(正确)

考官已强调这是一份需要创意的工作,所以回答自己喜欢胡思乱想、参加社团、玩积木、研究实验、得到科学奖等,都可以加分。相对来说,太乖巧老实的孩子,就显得不知变通,不合考官的心意。

情景二:你忠诚度够高吗?

主考官:你的学历很高,为什么愿意屈就这个工作呢?

回答一:目前我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而贵公司在业界声誉不错,学习机会也多,

(错误,任何公司都不想成为“新兵训练所”。)

回答二: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不在乎是否屈就。至于我的三张学历证书,你挑一个合适的,其余的就请忘了它吧。(正确,自信又有创意。)

面试 官担心求职者只是拿公司当跳板,所以求职者要表达十足的诚意,答案还要创意十足,才能让主考官耳目一新。

情景三:你有无潜力可挖?

主考官:我觉得你太乖、太听话了,恐怕不合适这个职位。要知道,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很难缠的客户。

回答一:再难缠的客户也要讲道理,我觉得这跟个性无关。再说,乖巧听话也是优点吧。(不理想。这不是主考官要的答案,也不宜否定主考官判断。)

回答二:我显得内向是因为我善于倾听,愿意把发言机会多留给别人,但并不表示我不善言词,需要时我也能侃侃而谈。(不错,能让考官觉得你潜力无穷。)

如果能让主考官意识到,尽管他在刁难你、试探你,但你不以为意,也不会被动地挨打,因为你有涵养和信心,是一个强者。

情景四:你适应力强吗?

主考官:你今天为什么不穿西装?

回答一:我平常就不穿西装,所以今天也不穿。(错误,抗拒穿西装,容易给人任性、长不大的印象。)

回答二:我昨天本想买一套西装,但路上发现两套很好的书,于是花掉了准备买西装的钱。(不理想,即使要找理由,也不能给人耍嘴皮子的感觉。)

回答三:我从未穿过西装,但如果这个工作需要穿,我会考虑置办一套。(可以,至少表现出自己的可塑性。)

其实,穿不穿西装不是重点,主考官主要想知道你对公司规则的反应。完全顺从固然不好,叛逆性十足也不理想,最好的态度应是保持弹性,以大局为重。

5.招聘面试技巧九大陷阱 篇五

在招聘面谈过程中,HR在聆听应征者陈述之后,会倾向较为相信负面性的资料,而交正面性资料的份量调低。

例如,应征者解释他辞去上一份工作的原因,是他不喜欢沉默寡言的老板,和希望找一找一份更具挑战性的工作。HR的脑海中会形成一个印象,认为应征者不擅于与内向的确良人合作,而较为忽略了他追求更大挑战性的态度。

但在招聘面谈时,这个现象会令HR“偏听”作出招聘面试技巧决定时会有偏差。

2、招聘面试技巧陷阱二:“大型交响曲”效应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对资讯的记忆能力,与接收的时间性有密切关系。在面谈刚开始时,HR会受先入为主效应(PrimacyEffect)影响,对招聘面试技巧内容会记忆较牢。然后,他的记忆会逐渐下降,直至面谈完结前,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开始生效,他对最后听到或发生的事情印象较深。

这好像在听一首大型交响曲时,有些听众会集中欣赏开首及结束丙部分,对中段较为陌生。

因此,若应征者懂得在开场白及综合发言时多下一点功夫,他取得良好印象的机会便会提高。相反而言,那些秩序渐进,在中段表现良好,但结束前又归于平淡的应微者,可能会被管理者评为表现平平。

3、招聘面试技巧陷阱三:HR“心中有剑”

调查研究发现,不少HR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应征者形象,或称为典型。

有些HR心中的典型是十分具体的,他会在招聘面谈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一些他主观地以为应与工作表现或能力有关的细节上,而不是能客观的地评量一名应征者的工作能力。

4、招聘面试技巧陷阱四:脱线风筝现象

有些HR喜欢在面谈时,与应征者谈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尤其是那些经验较浅的HR,会因闲谈太多而令面谈失去方向,像脱线风筝般随处飘,甚至反客为主地带动着面谈。

其实,若你希望知道应征者在工作以外的生活情况,应该好好的利用面谈前的时间,仔细地阅读应征者填写的个人资料表,而非在面谈过程中去了解。

5、招聘面试技巧陷阱五:好眉好貌效应

有些工作也许需要应征者拥有一些特定的个人特征,如身高及体重,这些条件通常会设定一个范围,让HR在初步筛选时,已将不符合者排除,故此到了面谈阶段,不该再将精神放在这些不能定下客观评量准则的项目上。

6、招聘面试技巧陷阱六:盲侠“座头市”现象

在面谈过程中,有些HR为了加深记忆,会进行记录。此时,大家通常会犯两个毛病。第一,发问之后,便集中精神聆听,并且写下应征者的回答,视线会经常停留在记录表上,而非看着应征者回答。不少曾接受面谈训练的应征者,他们心中早已准备了标准答案,来答复各样问题。他们在背诵答案时,身体语言露出破绽。因此,HR不能只听不看,而是要全心全意地观察应征者的反应行为,来印证他的说话的内容,检查两者是否一样。

此外,若只记录应征者的说话的内容,而所略了他的行为举止,在面谈结束后,再翻阅记录时,会难于分辨应征者的实际表现。到那时,只好凭印象来作决定。

7、招聘面试技巧陷阱七:同声同气易商量

有些心理学研究指出,HR与应征者,在态度上及价值观上的类同,与招聘面试技巧的结果有关系。若HR认为,应征者与他有相同的待人处事态度,他会倾向作出较高的评价,及建议付出较高的薪金。

在经验的应征者,便会利用这个情况来自抬身价。当他发现与HR有相近之处时,便引导谈话集中在该话题上,在取得好感之后,便可以提高要求,而不怕影响被录用的机会。

8、招聘面试技巧陷阱八:以性别印象来作决定

HR挑选应征者时,除了会以个人能力、性格、经以等因素作考虑之外,他们还会倾向凭个人对工作岗位的印象来作决定。若公司的中的秘书多数为男性,他可能会因而产生一个印象,认为男性较适合该公司的秘书职位。这种个人主观的理解,并不一定来自价值观,主要是HR通过观察而得来的结论,形成了一种性别歧视。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HR对工作岗位的性别印象,才是一个令其不能在面谈时客观地评量应征者的因素。

9、招聘面试技巧陷阱九:心血来潮创新话题

HR在接见一连串应征者之后,可能会感到沉闷或疲倦。有些人心血来潮,想出一些新颖及轻松的话题,来与应征者交谈。这样一来,HR及业务部门之间便不能参考别人的面谈记录,因为他不知道另一位HR究竟创新什么问题,来评量应征者。

HR应按照面谈大纲来进行面谈,那么他们对不同应征者的评分,便可让其他人参考,节省再次面谈的时间。

在清楚了解上述各式面谈陷阱之后,可以针对性的评核自己的缺点,然后运用“行为描述式”面谈过程来加以纠正。那么,整个招聘面试技巧的可靠性及预测效度,便可以大大地提高,从而协助企业选用合适人才,进行有效的新陈代谢作用。

6.面试问题陷阱 篇六

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之前, 关于发展中国家收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均GNI突破1000美元之后出现的经济与社会严重失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表现的尤为显著, 因而关于发展中国家收入问题的表述, 前期为“拉美化”、“拉美现象”或“拉美陷阱”, 随着“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提出, 现在统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率先实施新自由主义改革、制定出口导向战略的智利, 以其阶段性的经济波动和一度出现的国民经济恢复与增长的奇迹, 成为国内外有关发展中国家收入问题研究的典型案例。“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曾困扰智利经济发展长达30余年 (1971~2010) 的时间, 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波动, 且始终未突破中等收入水平范畴, 如图1所示。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http://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chile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 按照智利人均GNI的波动状况可以将从1971年至今的智利经济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1971~1979年, 智利的人均GNI在从1000美元上涨到2000美元的过程中上下波动;1980~1996年, 智利的人均GNI在从2000美元上涨到5000美元的过程中上下波动;1997~2010年, 智利的人均GNI在从5000美元上涨到12000美元的过程中上下波动。其中, 1971年智利人均GNI达到1020美元, 首次突破“贫困陷阱”, 进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 智利人均国民总收入 (GNI) 首次突破10000美元, 正式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进入“富国俱乐部”, 但是仍然没有跳出世界银行所划分的中等收入水平的范畴。

二、智利经济发展概况

1973年以来, 智利的经济与社会体制改革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即军政府前期 (1973~1981) 、军政府后期 (1982~1989) 、文人政府时期 (1990~) 。1973~1989年, 皮诺切特军政府统治时期的智利经济改革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其中1973~1981年为激进的新自由主义改革, 1982~1989年为实用的新自由主义改革。1990年以后, 文人政府在继承和延续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框架下, 改变新自由主义的一些做法, 从本国实际出发, 实施自主的经济政策 (韩琦, 2005) 。

军政府上台以后开展新自由主义改革, 实行经济的私有化、自由化和开放化, 放弃了原有的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依托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 逐步确定起以农产品和铜矿石为主要对象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短期内, 由于自然资源的稀缺性, 自然资源的出口可以获得较高的产值收入, 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但是, 出口收入增加了储蓄和大量的进口, 使得本国减少了改变原有生产结构的必要性, 智利经济发展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

以铜矿石为例, 铜矿业是智利支柱性产业和重要的出口创汇行业, 智利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3, 其中80%以上用于出口, 智利铜矿产品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2/3, 具有垄断全球铜产品出口的地位。2011年, 智利铜产量为526.28万吨, 占全球铜产量的32.4%, 铜出口量为483.26万吨, 占智利铜产量的91.83%。铜矿石是推动智利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 同时智利国民经济对铜矿石出口的依赖程度很强, 容易受到国际市场铜矿石价格和铜矿石出口数量的影响。

历经多年改革, 智利基本确立了依托丰富自然资源, 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一国经济在关键领域的增长, 确保社会公平、政治民主、环境可持续发展, 重新定位该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角色和分工。2011年, 智利人均GNI达到12250美元, 略高于同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中等收入国家标准 (996~12195美元) , 首次跳出“中等收入陷阱”。2012年, 智利人均GNI达到14280美元, 明显高于同年世界银行公布的中等收入标准 (1036~12615美元) , 率先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成员国”。

自然资源禀赋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使得智利的国民总收入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迅速增长。钱纳里 (1991) 认为, 这种增长是不具有持续性的, 因而仅仅用人均GNI作为其经济发展状况的判断标准会高估智利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虽然智利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影响智利经济发展的体制因素、经济发展总量因素、国家资源禀赋因素和经济结构因素仍然存在, 智利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压力。

三、智利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压力

经济从低级形态向高级经济形态转变的过程, 不仅发生了经济总量的扩张, 也发生了经济结构的转变。刘易斯 (1996) 把经济发展理解为生产和经济的行为由传统形式向现代形式的转变, 而经济结构的变化表明了传统经济体系向现代经济体系的转换。经济总量的扩张表现为随着收入水平上升而出现的实物及人力资本的积累, 经济结构的转变表现为生产、需求、就业、贸易结构的变化。其中, 经济总量扩张是经济结构转变的物质基础, 经济结构转变是经济总量扩张的体系保障, 一成不变的经济结构只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停滞不前。

智利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压力, 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上。根据资源禀赋理论, 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表现为专门生产密集使用具有相对禀赋优势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结构表现为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自然资源禀赋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智利的对外贸易结构, 进而影响其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理论认为, 随着一国经济的发展, 三次产业占据GDP的比重状况应当表现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大体不变、略有上升。1971年, 智利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以后呈现出长期波动上升趋势, 然而智利的产业结构长期处在变动不大的状态, 图2显示出智利三次产业产值所占GDP比重的变动状况。第一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维持在较低水平且呈现出缓慢下降趋势, 从1960年的10.50%下降到2012年的3.3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此消彼长, 不考虑特殊年份, 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总体上低于第三产业, 智利的产业结构具有超稳定性。

从智利的产业结构变化的不同趋势来看, 1960~1970年间智利的产业结构升级明显, 表现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1970~1990年间智利的产业结构波动剧烈, 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此消彼长;1990年以后, 智利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 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此消彼长, 以制造业和采掘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不是拉开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序幕而是陷入“去工业化”的困境。第三产业比重虽然有所上升, 但非正规就业的急剧膨胀实际上是使“第三产业化”的内部结构异常分化 (苏振兴、张勇, 2011) 。

资料来源:根据智利中央银行1960~2012年经济统计历史数据计算

1960~2012年, 智利第一产业内部各经济部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均有所下降, 种植业和林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较大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幅度更大, 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相对较小。智利的农业资源、林业、渔业连同第二产业内部的采掘业构成了其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智利第二产业内部, 2005年以后, 采掘业比重开始超过制造业, 成为推动智利第二产业产值增长的主要动力, 作为智利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有所提升。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智利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加, 第三产业内部发展并不平衡。其中, 上升最为明显的金融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1960年的4.15%上升到了2012年的18.42%;相反, 作为较为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业产值占的GDP的比重则从1960年的22.11%下降到2012年10.73%, 而交通通讯、住房服务、公共管理业占GDP的比重维持在5%左右, 个人服务占GDP的比重维持在10%左右。由于智利存在大量非正规就业, 传统和现代服务业两极化的对立已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严重影响, 进而阻碍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智利产业结构中仍以自然资源生产部门为主体, 反映在进出口结构方面, 国内丰富的农、林、渔和矿产资源, 使得智利将国民生产的重心放在了采掘业和农业之上, 通过发挥比较优势, 建立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与国内产业发展状况相适应, 智利在国际市场占据比较优势可供大量出口的对象只可能是初级产品和原材料。由于国内的加工制造业水平低, 随着出口收入的增加, 国内对加工制成品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智利逐渐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加工制成品。这种增长模式仍然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 呈现出很强的“去工业化”倾向, 在第二产业内部表现为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采矿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其在工业领域的竞争力在下降, 出现了“再次初级产品化”或“再次原材料化”的倾向 (巴尔塞纳, 2012) 。

四、基本结论与政策建议

受到自然资源禀赋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智利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发挥的重点集中在了以铜矿石为主的有色金属的出口和农林产品的出口上, 出口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的产业联系相对薄弱, 而且对国内就业的促进作用较小, 因而对其他产业发展和国民收入增加的带动作用较小。智利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没有实现对外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反而加深了它的不合理性。

智利对外贸易结构上的“再次初级产品化”, 使得智利经济将对国际市场价格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愈加敏感, 加大了智利经济随外部环境变化而波动的风险。同时, 以自然资源、初级产品为主的出口和以制成品、半成品为主的进口之间存在的大量顺差, 使得在开放市场环境下, 在国内商品供应能力有限的情况下, 由出口收入增长所形成的追加需求有相当大的部分转化为进口国外制成品和半成品的需求, 智利国内制造业的发展缺乏发展的内在动力, 科技支撑和国际竞争力, 智利产业结构上表现出了制造业的“去工业化”倾向。

将经济改革和宏观调控的重点放在提升国内制造业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 培育新的国家比较优势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是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仍需解决的问题。

摘要:截至2010年,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已经困扰智利经济发展长达30多年, 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反复的大幅度波动和产业结构的超稳定性。本文认为, 导致智利出现中等收入问题的因素并没有随着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消失, 智利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压力。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去工业化”

参考文献

[1]韩琦.智利经济—社会转型的特点和经验[J].拉丁美洲研究, 2005 (04)

[2]霍利斯·钱纳里.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M].朱东海, 黄钟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1.

[3]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4]苏振兴, 张勇.拉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现代化进程的曲折性[J].拉丁美洲研究, 2011 (10) .

7.外企面试如何巧妙应对陷阱 篇七

考官的态度很冷淡?考官的打扮很土气?如果你沉不住气拂袖而去,或者心存轻蔑,就活该中了他们的“奸计”,面试大公司,你得好好准备准备,绕开考官布下的“陷阱”,他们再难缠,你也要坚持“战斗”到底。

梁先生 某IT公司职员

去年底的一天,我精神抖擞地去一家跨国通讯公司面试。考官是个30多岁的香港人,看上去很精干。他先从桌上拿起一张纸,拎在手里抖得哗啦哗啦响,然后有些傲慢地拖起了长腔:“这就是你的简历吗?”我一愣,礼貌地回答:“是的。您觉得还有什么需要说明的问题吗?”

他松开手,让简历飘落到桌上,很凶地盯着我:“很有问题。你不是上海人吧?不会说上海话,你在上海怎样开展工作?”“咦,你也在上海工作,自己还不是大着个舌头,只会说广东腔普通话!”当然这话我只敢在心里嘀咕,“对了,说不定他是想先给我个下马威,看我扛不扛得住压力呢!”想到这里,我冷静地回答:“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我想会不会说方言应该不会对工作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如果工作确实需要,我会马上去学上海话。”

他无从发作,又拿起我的简历,看了一会突然发问:“你是和母亲单独住吗?现在公司有项紧急任务,但你又接到电话说母亲住院了,你准备怎么办?”我沉默了一会,镇定地说:“我想先找个同事帮忙把工作处理一下,自己马上赶到医院,如果情况不严重的话,再立刻赶回来,

”谁知他步步紧逼:“工作是没有办法找人代的,你考虑好怎么办了吗?”我一咬牙:“对不起,我只能先赶回去。事业再重要,也没有生我养我的母亲重要!”

一听我这么说,他洋洋得意地往椅背上一靠,“我对你的表现非常失望。”一股火气直冲我脑门,“换了你自己的妈,你怎么办?”这句话在嘴边绕了几绕,还是被我咽了下去。我按下怒气,三言两语答完几个常规问题后便起身告辞。走到门口,我想了想,回头说:“我觉得您今天有一些问题问得不太礼貌。”“是吗?你要那么想我也没办法啦!”他歪在椅子上,一边抖腿一边挑衅地盯着我。我不愿再和他罗嗦,昂首推门而出。

不久,我居然接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据说那个香港考官很赞赏我,因为我“面对强大的压力”,还“能充分保持冷静和克制”,“是块干客户的好材料”。但对这家公司,我已经没什么兴趣了。

8.面试掉进HR的语言陷阱 篇八

中国语言的魅力可以一句话说成不同种的意思,也可以把不同意思的语言用一句话表达出来,这在面试的时候尤为重要,可能你一不小心,就被绕到HR的语言陷阱中,这时你该怎么办呢?为了让面试顺利进行下去,你一定要学会自救,比如你可以这样做:

如果对方说:“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我确信如我有缘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如果对方说:“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多多地留给别人。”

如果对方说:“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你可以幽默地说:“听说比尔盖茨也未毕业于哈佛大学。”

如果对方说:“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如果对方说:“你原单位这么好,你却要走,是不是在原单位混不下去只好挪个窝儿?”

你若结结巴巴,无言以对,抑或怒形于色,据理力争,脸红脖粗,那就掉进了对方所设的圈套。应聘者碰到此种情况,要头脑冷静,明白对方在“做戏”,不必与他较劲。

对于这些HR的语言陷阱,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面试问题的特点,都是从求职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就好像如果是应届毕业生,面试官会设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对于女大学生,面试官也许会设问:“女性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如果回答:“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也许你已经掉进陷阱了,因为对方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

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值得探讨”、“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面试官有时还会哪壶不开偏提哪壶,提出让求职者尴尬的问题。如:“你的学习成绩并不很优秀,这是怎么回事?”“从简历看,大学期间你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这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求职者常会不由自主地摆出防御姿态,甚至狠狠反击对方。这样做,只会误入过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评价。而最好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既不掩饰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当,用明谈缺点实论优点的方式巧妙地绕过去。

比如说,当对方提出你的学习成绩不很优秀时,你可以坦然地承认这点,然后以分析原因的方式带出你另外的优点。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很优秀,是因为我担任社团负责人,投入到社团活动上的精力太多。虽然我花在社团的心血也带给我不少的收获,但是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这一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直在设法纠正自己的偏差。

面试HR经常提出诱导式的语言陷阱。这类问题的特点是,面试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也许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对方满意。这时候,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

如:“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企业更好的公司吧?”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说明你这个人也许脚踏两只船,“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回答“NO”,又会说明你对自己缺少自信或者你的能力有问题。

对这类问题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然后回答:“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企业,但别的企业或许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如贵公司重视,机会也不如贵公司多;或许我能找到更好的企业,我想,珍惜已有的最为重要。”

9.面试问题陷阱 篇九

public class CleverSwap{

public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x = 1984; // (0x7c0)

inty = ; // (0x7d1)

x^=y^= x^= y;

System.out.println(“x=” + x + “; y= ” + y);

}

}

就像其名称所暗示的,这个程序应该交换变量x和y的值。如果你运行它,就会发现很悲惨,它失败了,打印的是

x = 0; y = 1984。

交换两个变量的最显而易见的方式是使用一个临时变量:

int tmp = x;

x = y;

y = tmp;

很久以前,当中央处理器只有少数寄存器时,人们发现可以通过利用异或操作符(^)的属性(x ^ y ^ x) == y来避免使用临时变量:

x = x ^ y;

y = y ^ x;

x = y ^ x;

这个惯用法曾经在C编程语言中被使用过,并进一步被构建到了C++中,但是它并不保证在二者中都可以正确运行。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它在Java中肯定是不能正确运行的。

Java语言规范描述到:操作符的操作数是从左向右求值的。为了求表达式x ^= expr的值,x的值是在计算expr之前被提取的,并且这两个值的异或结果被赋给变量x。在CleverSwap程序中,变量x的值被提取了两次――每次在表达式中出现时都提取一次――但是两次提取都发生在所有的赋值操作之前。

下面的代码段详细地描述了将互换惯用法分解开之后的行为,并且解释了为什么产生的是我们所看到的输出:

// Java中x^= y^= x^= y的实际行为

int tmp1 = x ; // x在表达式中第一次出现

int tmp2 = y ; // y的第一次出现

int tmp3 = x ^ y ; // 计算x ^ y

x = tmp3 ; // 最后一个赋值:存储x ^ y 到x

y = tmp2 ^ tmp3 ; // 第二个赋值:存储最初的x值到y中

x = tmp1 ^ y ; // 第一个赋值:存储0到x中

在C和C++中,并没有指定表达式的计算顺序。当编译表达式x ^= expr时,许多C和C++编译器都是在计算expr之后才提取x的值的,这就使得上述的惯用法可以正常运转。尽管它可以正常运转,但是它仍然违背了C/C++有关不能在两个连续的序列点之间重复修改变量的规则。因此,这个惯用法的行为在C和C++中也没有明确定义。

为了看重其价值,我们还是可以写出不用临时变量就可以互换两个变量内容的Java表达式的。但是它同样是丑陋而无用的: y= (x^= (y^= x))^ y ;

10.面试问题陷阱 篇十

对于进入面试的考生来说,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检察院的大门,那另一只脚是否也能踏进检察院的大门,并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检察人员,面试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利通关是所有考生的愿望,但是由于有些考生对检察院面试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最终落败考场。第一,面面俱到,追求完美。

有些考生总是希望全面运用好面试的答题时间,答的越多越充实越好,往往会出现答题内容过于繁杂、冗长,主次不分明的情况,使考官听的很辛苦。例如组织管理类试题中的组织活动,有的考生在计划、准备、实施、总结上都很讲求细节,甚至连其中最细微的细节都说出来,重点多了,导致重点不突出,整体上都给考官长篇大论的感觉。

第二,打造亮点,名言故事累加。

答题中考生都希望让自己的答题更出彩,更能吸引考官的注意,往往会在答题中加入一些名言警句,或是加入一些故事,这当然是没问题的,但是关键是一定要适当,不能出现过于累加名言、故事,导致文不对题的情况。另外,名言故事累加的时候最好用最新的故事,比如张海迪,第一个考生进门说,考官觉得还不错,那如果后面的考生说的都是张海迪呢,后果可想而知。

第三,为答题而答题,为考试而考试。

这点不仅体现在答题的内容上,也体现在考生的答题感觉上。有的考生只是粗浅的掌握着一些答题的思路,只要是综合分析题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上就是辩证分析法,对的错的都要辩证一下。组织管理题就是计划、准备、实施、总结,组织一个毕业生十年聚会,最后还加一个要总结进行汇报。这样的话就给考官生搬硬套的感觉。而且随着政法干警面试的不断深入,命题也更加灵活,题目和生活融合的更多,融入现实中场景的题目也层出不穷,考生答题时已经不能一味生搬答题模式,而要把自己融入题目场景进行答题。

因此考生在答题中往往也要融入一定的“情感”,即有真情、动真心、说真话,向考官真实的展现自己。

11.面试问题陷阱 篇十一

一、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二、我国经济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

目前学术界对我国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已经完全进入流动性陷阱之中,货币政策已完全失效。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根本不存在流动性陷阱。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因为从流动性陷阱的概念及其特点来分析,只能说明我国经济已出现了流动性陷阱的某些趋势或迹象。然而,据此认为我国经济完全进入流动性陷阱就更缺乏根据。

第一,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来看。经济尽管增长乏力,但并没有陷入严重的经济萧条之中。在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0年和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分别高达8%和7.3%。2001年的增长速度与2000年相比虽有所回落,但落差不大,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不足2%的速度。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受世界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也出现了减缓趋势。与上年同期相比,2001年1季度GDP增长8.1%,2季度增长7.8%,3季度增长回落到7.2%,4季度增长进一步回落到6.6%。呈现出逐季回落低速走势。投资特别是更新改造投资增幅速度回升不大,将影响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价格没有明显回升,仍在低位运行,消费品市场增长缓慢,进出口增幅都出现了下落的趋势,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这表明,人民币利率下调的投资、消费和出口效应还在发挥作用,但利率下调的经济效应不十分明显,还远远不够。显然,就利率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正在减弱来看,我们不能不正视和警惕“流动性陷阱”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当然,连续八次人民币利率下调属于被动的降息,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加之,在运行中又受到较多的抑制因素,使利率下降的刺激效应遭到抑制效应的抵消:一是住房、医疗保险、教育体制改革的抵消。二是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下岗分流的抵消。三是居民对收入和支出预期不确定的抵消。四是税收政策紧缩效应的抵消。五是物价仍在低位运行的抵消。六是体制改革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措施不到位的抵消。七是证券市场的不稳定性和持续低迷影响的抵消。

第二,从我国利率水平看。在开放的国际经济形势下,资本跨国流动不断提高,使国内外利率水平接近。如果考虑汇率差异,则一国货币利率相对较高,等于本币高估,不利于本国出口。因此,大多数国家都不轻易提高利率,许多国家的名义利率接近零利率,比如日本就是如此。我国已连续八次调低利率与国际社会普遍降低利率有关。过去,我国利率下调的经济效应不明显,与世界各国普遍较低的利率水平有关,这就迫使人民币利率只能进一步降到国际平均水平后,才能通过降低实际利率水平以刺激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的一年期1.98%的名义利率水平,如果再考虑一个-0.7%的通胀率,实际利率已接近或略低于2.5%-4%国际上正利率水平。如果单从利率水平的角度衡量,我国根本不存在流动性陷阱所描述的零或负利率。因此,从理论上讲利率仍有下调空间。但从我国的实际承受能力看,再次全面下调名义利率,就容易触发资本外逃,从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也会影响到居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信心和投资与消费的偏好。

第三,从我国居民对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不是很大来看。根据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理论,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时,此时居民对货币需求弹性为无穷大,就会使经济进入流动性陷阱。反之,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就越不可能存在流动性陷阱。但从我国连续八次降息的实际情况分析,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放缓,有所分流,但降幅较小。这表明,我国居民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一直都是比较低的`。其原因在我国的利率形成机制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性不强。因而,连续八次降息的政策效应不明显,是与我国没有达到利率和整个经济的市场化有关。

第四,流动性陷阱概念的前提应该是经济的完全市场化。由于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利率变动的杠杆作用就不像发达国家那样灵敏,这是一个体制问题,而不能简单说我国经济就陷入了流动性陷阱之中。需要指出的是,在流动性陷阱的情况下,利率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调节作用低效或失效,对于像我们正处于体制转轨的国家而言,并不意味着凡是利率杠杆不发生作用的情况都称为流动性陷阱。

12.注意面试中的陷阱 篇十二

1、你觉得我们公司怎么样?

无论你以前是否对单位有了解,客观地说出你的感受和印象是有益的,当你想谈论缺点时,不要盲目地否认它,而应该提出可以改变的方面及方法,它会使HR觉得你有观察、有能力。

2、你什么时候能来上班?

当你听到这样的问题时,你不能高兴的太早,因为这可能不是表明要录用你,而是用这种问题来检查你的责任感,通常,你想离开原先的单位,需要交接完手中的工作才可以,如果你着急地说你可以立即或随时可以入职,会被认为缺乏责任感,并对你不信任。

3、你对你申请的职位有什么看法?

通常,每个岗位在责任、权利、利益、分工、合作、技能、技能等方面都是不同的,每个岗位对员工的要求都有其特殊性,所以你不能说干这个可以,干那个也可,需要明确按着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来说。

4、你想要什么样的老板?

事实上,你的老板不是你的选择,你必须清楚这一点。那么,既然你不能选择老板,回答这样的问题时大概概括就可以了,比如希望你的老板有专业能力、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善于引导等。

5、你的工资要求是多少?

重要的是,除非你是一个急需人才的人,否则没有多少谈判的余地,也就是说,你只能按照它的薪金标准行事。

因此,没有必要谈论你的薪酬理想,只需谈谈你过去的工资水平,如果你在过去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水平,你不期望在开始时与过去保持一致,而是通过你的工作实践来检验。另一方面,也应该说明,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规则,都需要遵守。这样,不仅避免了比较敏感的问题,而且体现了你的修养和相互尊重。

6、你认为你今后的工作怎么样?

问题可能是测试你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看你的职业生涯是否本质上稳定,测试你对职业的忠诚度。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具体和务实,让对方觉得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

面试时需要清楚知道的问题

1、工作的内容

一般来说,当你看到招聘职位的时候,基本可以知道工作内容是什么,但现在公司的工作越分越详细,再加上一些招聘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招聘档次,会对一些不知名的职位描述的非常诱人,比如明明招聘的是一般维修人员,但说是招聘维修工程师。在这种“光环”的照耀下,很多人都被迷惑,所以在面试时一定要问自己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不然的话,到时候我会给你加上一些莫名其妙的杂务,你会受很多苦。

2、工作地点、上下班时间、加班情况

如果公司在不同的地方有许多分公司,可能你会在其它地方工作,所以需要提前询问清楚。求职者最好询问清楚上下班时间,以及加班情况。这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考虑是否能承受。一般来说,面试时,求职者提出类似的问题,对方会回答。

3、 试用期和培训机会

无论你是否是应届毕业生,公司在招聘新人时都会提出一定的试用期限,从一个月到一年不等。求职者可以用更委婉的方式询问,如:“有些公司对新员工的试用期和培训机会有相关规定,不知贵公司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定?”公司有本规定的,求职者应当确定试用期和待遇,一方面,它可以避免公司欺骗新人,另一方面,它也可以避免沟通不明确造成的尴尬。

4、 工资和福利

任何求职者都非常关心工资数额,一般来说,在面试过程中,招聘人员会主动向求职者解释试用期和正式聘用期的工资福利情况。但有时,工作人员忘记时,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求职者直接问工资,可能就不是很好了。这时,可以采用委婉的方法,比如以同类公司的薪酬为主题,询问公司对新员工的薪酬安排。此外,公司的年度业绩也可以作为探询公司福利奖金的方法。

这些错误面试中不要出现

一、不擅长打破沉默

面试开始时,求职者不善于打破沉默,而是等待面试官找话题。在面试中,由于种.种顾虑,求职者不愿主动说话,结果使面试显得冷场尴尬。其实,无论是在面试之前还是面试期间,求职者都要主动问候和交谈,这给人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二、与面试官套近乎

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面试官对于求职者的套近乎是非常忌讳的,因为在面试中双方的关系过于随意或过于紧张都会影响面试官的判断。过于套近乎会客观上阻止求职者在短时间内发表良好的职业经验和技能表述。

三、为偏见或成见所左右

有时,面试前你对HR的了解,或者其他的负面评价,都会影响你在面试中的想法。错误的觉得HR很高冷、不好相处,所以很紧张。有时,当HR是一位看起来比自己年轻的多的女士时,觉得对方没有资格面试自己,事实上,在招聘面试的特殊采购关系中,求职者作为供应商,需要积极面对不同类型的HR,即客户。

四、慷慨陈词,但无法举例

求职者谈到个人成就、专业知识和技能时,聪明的面试官会问:你能给我举一两个例子吗?求职者往往没有下文了。HR认为事实胜于语言。在面试中,求职者希望通过他们所谓的沟通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等来获得信任,只是举个例子。

五、丧失专业风采

有些求职者在面试中表现很好,但当被问及他们以前的公司时,他们会愤怒说以前的老板或公司的坏话,甚至辱骂他们。在许多大型国际企业,或者在专业HR面前,这种行为是非常禁忌的。

六、不善于提问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人教版)下一篇:硫磺回收装置尾气回收系统生产安全运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