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关键

2024-06-22

培养兴趣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关键(共8篇)

1.培养兴趣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关键 篇一

培养学生军事兴趣是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

【摘 要】当前大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不好的关键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对军事理论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为了完成学分任务,表现为“重文轻武”“重专业、轻综合”,甚至对军事理论课产生抵触情绪。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兴趣提出一些措施,希望能给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军事兴趣 军事理论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3-0065-02

军事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效果不佳,关键因素在于没有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学习军事理论、认识军事理论、研究军事理论的良好氛围,没有让学生对军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下面,笔者将对这一问题做系统地阐述。

一 学生缺乏军事兴趣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遇到下面的现象:学生身在课堂心却不知飞哪去了,玩手机、交头接耳甚至把课堂当成谈情说爱的场所。学生内心对军事理论课充满排斥,教学效果较差。总结起来,学生对军事不感兴趣的主要表现在对军事内容的认知极度匮乏:在他们的思想中就没有军事意识;没有军事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于国家军事形势、国防知识、兵器知识等认知不清;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多学生不愿意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对军事活动没有兴趣:对一些课堂军事内容的讨论展示和课外军事小组活动从不参加。

1.我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我国传统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儒家思想的仁政、和平思想,又有充满激情力量和尚武精神的兵家思想。但自汉以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倾力宣扬儒家思想,读书致仕,刻意忽略对人们尚武精神的培养。开科取士、八股文等将人们的思想牢牢束缚在儒家思想之中。兵、武被视为有害,在社会上有重文抑武的倾向。

2.学校对学生教育方面的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各高校却有意无意地忽视军事教育。国防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各个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重视军事理论的教学;在教育方面存在集中短期教育倾向;在教学配备方面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等,这些都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

3.和平环境的影响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国际事务中主张韬光养晦,宣扬和平,建设和谐世界。现代国防概念的外延已经深入到个人的思想、内心。如果国民心中没有国防概念,国家怎么能安全,国民的安全又怎么能得到保障呢?笔者认为,国防概念在国民心中较为缺乏,这就需要我们的顶层设计者统筹做出规划,改变这种现象。

4.教师没有充分发挥作为教育者应有的作用

教师学历结构等综合素质与教学要求差距较大,师资队伍建设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军事理论课教师“出身不正”,自己本身就对军事缺乏热情,教书授课也是应付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还不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课堂授课呆板、乏味、沉闷、死气沉沉,这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怎么能完成国家、社会、家庭赋予他们的使命呢?教师理论自学、科研能力较为欠缺,相关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很少,这种学历水平和学术状况与高校环境很不匹配,难以适应高校的教学要求。

二 营造浓厚氛围,培养学生的军事兴趣

要努力营造学生懂军事、学军事、爱军事的浓厚氛围,培养学生的军事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笔者作为普通高校的一名军事理论教师,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能够为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1.建议学校真正重视对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的教育

军事理论课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军事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人才,也关乎着国家发展、前途命运。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作为可以说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如果未来的主力军都缺乏健康的体魄、尚武精神的健全人格,那么我们国家未来的命运堪忧。学校应加强对军事理论教学的扶持力度,加大师资力量建设,加大军事理论教学的投入,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让大学生自觉地接受军事教育。以我校为例,除了基本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机构设置、人员设置以外,学校领导特别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对大学生军事素质的培养。在每年的征兵环节,学校领导亲自坐镇,主持征兵工作,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召开欢送大学生入伍仪式上,学校书记亲自同每位大学生士官亲切交谈,勉励他们在军营中开拓进取,为校争光。同时向其他在校大学生进行征兵宣传,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并给予大学生士官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如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专业选择上给予更多的优先选择权。这就在无形中宣传了爱国主义精神,给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军事教育,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军事兴趣。

2.建议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进行军事教育

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军事的兴趣,我们都要认真地对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保持对大学生的军事教育。比如,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场所,建设军事学习园地;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九?一八”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教育,强调军事上落后就要挨打,激发他们为建设中国强大的军力而努力;在“雷锋庭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雷锋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激发他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爱国热情;利用学习园地,增加学生的军事知识储备,全面提升学生的军事素质;在学校展览墙张贴各种军事图片,展示我国最新的军事成果,增强大学生建设国防的信心。军事教育只有多形式、无所不在,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军事教育,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对军事理论不再排斥,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要内外结合

军事理论课不仅需要有翔实的内容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撑,同时更需要军事理论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积累经验,完善课堂设计,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要选准切入点,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生动感:选准切入点在一堂课的开头尤为重要。因为一堂课能够成功与否,与选好教学的切入点有很大关系。不管采取设问式、悬念式、启发式、还是导入式等,目的都是为了打开大学生渴望追求军事理论知识的心扉,激发兴趣,进而产生急切往下听的感染力,便于抓住大学生的兴奋点,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好铺垫;穿插兴奋点,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节奏感: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决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持续地保持教学双方亢奋的情绪,这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与逻辑的严密性、观点的鲜明性外,同样也需要作为教学艺术的教学语言有张有弛、娓娓叙来的运用以及配合多媒体的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教学更具有节奏感。所谓穿插兴奋点,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由教师控制实施的能够引起大学生兴奋或使之振奋的教学观点以及教学素材;激发共鸣点,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亲切感。激发大学生的兴趣,振奋大学生的精神,集中大学生的精力;拓展知识点,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时代感:军事理论课教学必须紧密跟踪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发展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力求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及相关学术前沿问题传播给大学生,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授课者在讲授军事理论内容时,不仅要讲出其理论的厚重感,同时也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用新知识阐述新理论,用新信息促动大学生的新思维;挖掘升华点,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使命感:教师通过对整堂课的演绎、归纳和总结,用画龙点睛之语提领整堂课内容的教学观点或得到的启示,对大学生提出要求与希望,激发大学生的国防责任感与使命感,使教师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统一,情理交融为一体,使学生们的情感及认识达到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培养大学生对军事的兴趣。我们作为军事课教师,要从小处入手,见微知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填补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存在的缺憾,逐步激发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热情,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洪胜.务本求实地搞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7(8)

[2]朴再玉、崔正浩.增强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3(44)

〔责任编辑:庞远燕〕

2.培养兴趣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关键 篇二

一、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探究, 培养学生兴趣

科学与小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为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探究, 并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课程, 教师不能把它当成一门灌输的课程, 它主要就是要通过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而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则更易将学生与科学课程拉近,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科学, 从而促进学生课堂参与。例如, 在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这一课时, 教师以生活为源, 创设情境, 有效地促进学生融入探究。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声音, 为此, 教学前, 教师利用多媒体, 搜集不同声音的音频, 分为声音一、声音二、声音三等。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点击对应的按钮, 播放生活中的声音, 有飞机声、流水声、火车声、婴儿啼哭声, 等等。这些熟悉的声音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教师趁机抛出问题, 刺激学生探究: 这些声音都是怎么样发出声音的? 是否借助一定的物体? 你能否把生活中的声音分类? 很快, 学生便投入情境中去探究。由此可见, 科学教学中教师依据恰当的教学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 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探究, 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兴趣培养与激发。

二、创设悬念情境, 激发探究, 点燃学生激情

悬念情境主要是利用疑问, “吊”学生胃口, 从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解决悬念。众所周知, 小学生处于对新鲜事物好奇的年龄阶段, 因而也饱含解疑之心。为此, 在科学教学中, 教师可以以一定的悬念情境, 让学生“欲罢不能”, 从而有效地驱动学生探究, 并且点燃学生的探索激情。在设置悬念时, 也要控制好难度, 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悬”, 也不能让学生有过多的畏难情绪。也就是说, 教师要充分运用好悬念设置的难易原则。例如: 在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面包发霉了》这一课时, 教师以悬念情境刺激学生探究,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面包, 是平常学生喜欢的食物之一。当然, 也有不少学生买过发霉的面包。教师以此作为情境切入口, 刺激学生学习。师: 同学们, 你们都吃过面包吗? 学生回答“吃过”。师: 看看老师手中的两块面包, 有什么不同? ( 重在引导学生说出有一块面包是发霉的, 一块是正常的) 很快, 学生回答到重点处。师: 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呢? 导致面包发霉的因素有哪些?此时, 学生感觉到有点困难, 于是, 积极探寻答案。

三、创设实验情境, 激发探究, 学生动手操作

科学学习中有很多实验部分, 这些只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才能形成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为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可以以实验为诱导探究因素, 让学生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 动手亲自体验实验, 实现知识的吸收。例如, 在学习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时, 教师以实验情境激发学生探究, 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 教师将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放到讲桌上, 有弹簧测力计、小车、木板等。紧接着, 教师与学生互动: 同学们, 生活中有很多运用到摩擦力, 如在地面上拉桌子、写字时铅笔尖与纸的摩擦等。你们能够猜想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由此, 学生开始竞相猜测。有学生说“与物体重量有关系”;有学生说“与接触面有关系”, 等等。师: 同学们, 你们看讲桌上的器材, 你是否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自己的猜想呢? 由于学生都想一展自己的能力, 为此积极参与到实验中, 一探究竟。在自主探究实验中, 学生对科学学习愈发感兴趣, 也能从中发现更多的知识, 因而逐渐促进自身发展。

四、创设实践情境, 激发探究, 促进学生发展

实践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引导学生延伸探究, 从而最大化促进学生发展。仅仅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是不够的, 教师还必须借助一定的方法, 以情境诱发学生去延伸实践, 从而汲取更多的知识, 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其实, 科学的世界是无止境的, 世界上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探究, 等待探究。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实践延伸探究的能力, 带动学生探究发现, 从而享受科学的魅力, 发现的惊喜。例如, 在学习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做个太阳能热水器》这一课时, 教师以实践情境激发学生延伸探究, 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在学习了基本内容后, 教师便引导学生组成兴趣小组, 延伸实践。师: 同学们, 如果让你做个改造的太阳能热水器, 你会改造哪里?请根据实践探究。你还会制作什么样的热水器? ( 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制造) 由此, 教师驱动学生进行延伸实践探究。对于学生的作品, 教师要加以表扬学生的思维, 从而驱动出更强的探究动力。

总之, 情境创设在小学科学中必不可少。作为科学教师, 要注重以情境带动探究, 从而让学生在兴趣中得到最大化发展。

摘要: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从目前来看,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 教师往往忽略了两大重要问题, 即探究与兴趣, 主要表现为:教师单纯以灌输方式授课, 忽略了放手给学生探究;教师只注重教, 忽略让学生体验探究乐趣, 从而生成兴趣爱好。为此, 以情境作为载体, 带动学生探究, 燃起学生兴趣, 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情境,兴趣

参考文献

[1]赵玉春.从情境中探究, 在兴趣中发展.艺术品鉴, 2015.

[2]殷强.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小组讨论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 (18) .

3.培养兴趣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关键 篇三

只有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而产生获取知识的动力。如果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欲,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快乐,一种追求,一种享受;如果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则学习就成为了天底下最苦的差事,自然而然学习成绩肯定不会理想。新课改下的兴趣教学摒弃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填鸭式”模式,而利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不断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收集、分析、整合信息的能力。如果在课堂中以趣味性教学模式将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注意词汇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记忆是很重要的。如果单词教学,若死板地叫学生读、背、抄、写,就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注重单词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设法让学生对记单词感兴趣是很必要的。为了使学生尽量多记英语单词每次备课时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竭力找出便于学生记得牢,学得快的方法。比如:利用开音节或闭音节规律,结合结构相近或发音相同的特点或利用相同的发音规律引出新词,也可以用构成法中的词缀法引出同根词以扩大词汇量。

1.由相同的元音发音结构引出新词

Cake-take-lake;all-wall-bell-tall-call等

2.由相同的元音发音引出新词

Girl-bird-shirt-sir-third等

3.由词缀法引出简单的同根词

Luck-lucky-luckily等

再比如教序数词,它的结构一般是在基数词后加-th,单也有几种特殊情况不易掌握,我们利用一个顺口溜,这样,学生对序数词记得牢了。

基变序,有规律,词尾要加th

一二三,特殊记,词尾分别是t、d、d

八去t,九去e,ve要用f替

ty变y为i,th前面有个e

二、采用情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理解、联系、运用英语知识。具体的、直观的形象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根据起始年级的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尽量充分利用实物、图片等创造情景进行教学。学生们看着实物或图片积极,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们在课内外也尽量利用实物开展练习:每人搜集一些小实物,绘制一套小图片卡,每学完一项新的内容,小组内部都利用实物,图片进行充分的口头练习。如:在学What’s in ……?There be ……句型时,几个学生做了这样的表演:一个学生拿着盒子问:“What’s in the box? Guess, please”,几个人用There is ……和There are ……的句子猜了一分钟也没有猜对时,最好学生打开盒子说:“Look! There are some eggs in it ”,短短一分钟的时间,这个小组四位同学共说了320多句英语。这么练,同学们轻松愉快,乐于练,记得住。

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和加深,我们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半真实的情景进行教学。如教 keep sb. doing sth. 短语时,我们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老师责令一个没有做好值日的同学重扫教室,这个同学扫完教室疲倦地回答座位上。另一个同学表演了一段对话:

A:Oh dear, what’s wrong with you?

B:I’m very tired.

A:But why?

B:The teacher kept me cleaning the classroom for half an hour.

A:What a pity!

这种表演会使学生在半真实的情景中理解、运用语言,不仅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知识掌握得也扎实牢固。

三、尽量使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中西文化的渗透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到使用英语当中去,才能较快地培养起来。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让学生感知英语,把学生放在一个英语环境里,用英语的语音、语调激發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设法创设英语情景和气氛,使学生宛如置身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养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习惯,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并在无意中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兴趣也就由此产生。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把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世界意识与跨文化意识,使他们具有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求知欲望。讲英语的国家一些习俗与文化往往跟我们的出入很大,所以当学生将自己的习俗与讲英语的国家的文化习俗进行对比时,心理往往充满了乐趣,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常常是欢声笑语,兴趣也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应运而生。

四、建立真挚的师生感情,学会赏识每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有所用”驱使学生乐于参与语言实践,在运用中获得心理满足和成功感,而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感能激起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使之产生巨大的内力,所以在课余我们要构建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显山露水的舞台。可以开设英语第二课堂,出英语墙报、手抄报,建立英语角,组织各种知识性、趣味性的比赛等,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华,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我们学校里,就开设了“听力训练班”,“英语奥赛班”,“英语短剧表演训练班”,“朗诵爱好班”等,学生们可以选择参加自己感兴趣的集体。我们经常举办各种活动来吸引学生参加到学英语的行列中,比如英语歌曲卡拉OK比赛,单词竞赛,讲英语故事大赛,圣诞节活动等,学生们踊跃地参与到各种活动的同时既巩固了课内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创造了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多鼓励学生,对学生好的表现多表扬,不要吝惜说“very good”,“not bad”,“Well done!”,“Great!”,“wonderful”等表扬语句。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有多么的重要。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不仅要看在眼里,还要给予适时地肯定,只要你给他一个台阶让他爬上去,他就一定不会令你失望的。

4.培养兴趣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关键 篇四

亲爱的同学:

你好!我是衢州学院学生,因毕业论文开展了“小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研究”的课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实际情况,我特地设计了这份问卷,请你认真填写。本次为无记名调查,请你仔细阅读题目,在符合自己情况的选项序号上打“√”,你回答的情况我们将予以保密。

1、你的性别;年级。

2、你喜欢小学科学课吗?

A、感兴趣B、一般C、没有兴趣

3、你对课外科普读物的态度怎样?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4、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持续多久?

A、很久B、一至三年C、半年以内D、从不喜欢

5、你喜欢怎样学习科学知识?

A、自学B、老师按教材讲课C、老师讲解

6、科学老师是否经常通过实验来讲课?

A.经常B、偶尔C、从来没有

7、你喜欢通过看实验、做实验来获取知识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8、老师在科学课上的教学形式(多媒体、实验、实物展示等)使用多吗?

A、多B、少数C、没有

9、多媒体、实验、实物展示的使用是否提高了你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A、提高B、一般C、没有

10、科学老师有经常带领你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学习?

A、经常B、偶尔C、从来不去

11、你渴望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这样的学习活动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12、学校是否经常组织科技竞赛、辩论赛、讨论会等活动?

A、经常B、次数不多C、没有

13、通过这系列科技活动的开展,你对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否更浓了?

A、更浓B、一般C、没感觉

14、你对科学课的学习还有什么建议和要求?

5.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心得体会 篇五

三闸镇中心学校

刘海霞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材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小学科学教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

(一)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变化

1、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过分地侧重于自己的表现,如果课堂教学中出现学生讨论非常热烈,看上去有点乱时,教师的第一反应是课堂纪律太差要马上制止。而不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不会想,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什么办法帮助他们。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需求上,逐渐改变了过去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2、课堂上,教师必须参与。

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但是,只对教育科研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认识较片面、肤浅。随着新课程在学校的逐渐实施,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绊脚石”。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识。新课程从本质上否定了传统单向的灌输做法,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重视课程的生成性、体验性,要求我们小学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我在教学中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面对着课本中诸多体验性的教学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查阅关资料,整合内容,共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当学生面对众多问题时,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走进新课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新课程的实施没有既成的模式和预成的教案,确实需要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教育科研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理性的教育实践,就是一种超越传统习俗的创新,就是对自己教育实践及认识的一种反思与重建。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内容,不仅包括教法的研究,更包括学法的研究、课程及课程资源的研究、学生的研究、教学仪器用具的研究等有关教育的全方位的立体的研究。我认为教育科研的目的与价值,是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真诚地投入,其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于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我们应把教育科研视为教师的一种需要,一种手段和方式。

3、教师要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精神。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心,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传统教师总想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教师要扮演一个居高临下的圣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尊下卑的关系,无法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定位发生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在的学生发展的共同研究者转变。

6.培养兴趣是上好小学科学课的关键 篇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前几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Letme guess”或“Follow me.”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游戏,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的教师刚开始上课就让学生背单词、读课文、做练习,表面上是在抓紧时间,其实不然,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事倍而功半,优质课堂氛围的营造比多背几个单词更重要。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道理:把拳头缩回来再打出去更有力量。

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拿着教具,用清楚流利的语言,再加上手势,在讲台前进行表演。学生看着教师的动作,听得全神贯注,人人投来羡慕的目光,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英语学习的情境。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他们自然就敢大胆发言、积极思维。有的教师上课的时候总是用一种声调、一个音高,自己兴致不高,学生也无精打采,结果是教师在上面大声讲,学生在下面小声讲,整个教室形成了一种多声部的混合状态,一堂课这样上下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重视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有重要作用。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情感和意志的培养,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想和实际行动。如果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会导致英语教学的失败。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吝惜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我听过很多次农村小学英语课,见识过各种类型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其中有两位引起了我的关注。她们都是从外地通过人才交流招聘进来的。一位上课非常认真,教学环节有条不紊,但口齿不清,说话的时候就像嘴巴里含着一块糖似的,学生听得特别吃力,自然就不买她的账。一位普通话非常好,但声音总是高八度,就像和谁吵架似的,对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不知道多鼓励,口气听上去凶巴巴的,学生紧张得大气也不敢出,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思考和回答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比如在整体字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上掌握了26个字母的读音,与此同时也知道了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像开音节、闭音节的单词,尽管教师始终不讲读音规则,可学生已经悟出了一点规律,见到不少不认识的单词,只要符合规则,基本上能拼准。一个不懂英语的学生时间不长就能认识那么多单词、说上那么多的句子,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会大大提高,参与意识自然增强,课堂气氛也就会十分热烈。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人们对英语的看法也有很大区别。城里的孩子相互之间用英语打招呼问好没有什么让人觉得可奇怪的,而农村的学生假如也这样去做的话,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招来的是旁观者的讪笑。城里的学生随便就可以进一个什么英语补习班,而农村学生能在学校把英语课上起来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城里时常可以见到英语角、英语沙龙,而农村目前只能把这些当成是海市蜃楼。所以我们说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这样做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也有了全面提高。可以这样说,合作学习的英语课堂摆脱了“匠气”和“死气”,充满了“生气”和“灵气”。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样的英语课堂才会充满活力,才会彰显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之下的素质教育的特殊魅力。

21世纪是数字化信息时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向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相关课件的制作也不容忽视。通过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强大功能和各种课件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形成一个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激发起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7.培养兴趣是写字教学的关键 篇七

我认为学生对写字感兴趣是写好字的前提,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写字是件很快乐的事情,才会以认真的态度去写好字。我经常表扬他们,在每节写字课前,我都会利用几分钟对学生前一次的作业做一个简单的肯定性评价,表扬那些字写得好的或有进步的同学,这样学生写好字的愿望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经常教低年级的教师会发现,只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那么这些孩子的字一定会写得正确、端正、美观。但是低年级孩子毕竟年龄还小,任你把字分析得如何清楚、透彻,真正写的时候还是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我在分析清楚字形、结构的同时,还用通俗、符合学生实际的语言把注意点讲出来,这样学生识记得比较牢。比如,我在教“蚕”这个生字时,发现以往学生很容易把“蚕”的第一笔写成撇,这次我就用“天下一条虫”的小口诀来让学生识记,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字的组成,而且还提醒学生在写的时候,它的第一笔是横。实践证明,交上来的作业没有一个学生把“蚕”写错的。还有在教“伞”时,从以前的教学经验看来,学生都会把“横”写得很长,上面的撇捺写得短小,所以在指导书写时,特地拿了一把伞,撑开来给学生看,然后告诉学生“撇、捺”就可以看成是伞面,而里面的“点、撇、横”就是伞架,“竖”可以看成是伞把,伞架应该是在伞面里的,起支撑作用的,所以写的时候,应该是“撇、捺”舒展,“横”要窄于伞面部分,而“竖”是伞把要笔直,这样讲了以后,学生都能按要求把这个字写好了。

我采用一种鼓励机制,就是集卡表扬。教学中,我是这样评价的:每次被评为优或有进步的作业,奖励给一朵红花;被评为优上的作业奖励两朵红花。学生集够了十朵红花,就可以得到一张设计精美的“书写卡”;集够三张“书写卡”就可以换一张“小小书法家”的奖状。在这个集卡前进的过程中,学生兴致很高,都希望自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

今年,我又精心雕刻了几枚印章,写得好的字,就用印章盖上。学生很喜欢这种特殊的荣誉,为了得到这种评语,他们把字写得认真又仔细,让写字现在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写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还把全册要求会写字的写成字帖,复印成册,让学生反复临摹,得到了书法老师的赞同。为了让学生迈好这关键的第一步,我煞费苦心,下了很大的功夫。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一定能够养成,语文素养也一定能提高。

8.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八

自主学习学习兴趣自主探究教学实践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性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兴趣可以推动人们去探索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有的内容甚至还比较枯燥、乏味,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合新课改的要求,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而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但是仅有求知欲,没有自信心也不行。如果一个学生学习信心不足,自卑心强,怀疑自己的学习潜力,这样不可能产生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18个班部分学生的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的学生,8个月后,他来该校复试,结果他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后进生表现也突出。事实上这些学生名单都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的“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信任和爱护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经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性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会抓住一切可以在课堂上表扬学生的机会,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他答对了,我也会说“你回答得非常准确”“你很认真”。看似简单的一句话,确让学生得到了认可,有了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正强化作用。另外,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发挥他们自主性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平时老师上课,由于老师的年龄、性格、志趣、爱好、知识结构等与学生都不同,似有“代沟”之隔,在上课时往往似有影响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我们考虑让学生自己来上课,可能会避免这种情况。例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就找了两名自主学习比较认真的同学走上讲台,给同学讲解人们的消费行为都受哪些消费心理的影响?两位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不但有讲解还有评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学生们年龄相似,其他方面也是较相似,所以距离感就缩短,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大家都会接受“小老师”的讲课。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创设学生乐学想学的情境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兴趣会油然而生。教育心理学上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事实上,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推进自主学习教学的过程中,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采取图示、比较、归纳分析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思想活跃度,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主学习动机的。新课导入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用歌曲、故事、名言警句、新闻资讯、时事、生活事例、恰当的比喻等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如我在带领学生学习《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时,就选取了现在学生最喜爱的东西——手机,手机的“过去篇”是大哥大,第二代手机,第三代手机,然后让学生讨论:大哥大有哪些优点?大哥大为什么会被淘汰?大哥大被淘汰是否意味着对它的全盘否定了?大家热烈讨论,然后通过自主看书学习,得出了辩证否定的含义及辩证否定的实质。可见,思想政治课要想创设乐学的情境,就要求教师选取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典型事例,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教育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倾向的强度,决定于可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如果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获得某种启迪,受到了教益,学到了真本领,那么他们便会觉得学了有用、有效果,这无形中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学是一个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师生之间通过交流、沟通、合作、互动的方式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节教学中,安排了四个探究活动以及“议一议”“说一说”“名言赏析”和课外活动“一次民主监督行动的参与过程”等,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以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由提问为主转变到以质疑为主。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从而建立起学生先想、教师后导,学生先预习质疑、师生共同寻求答案的问答模式。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

总之,在自主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章留.论学习兴趣的培养.衡水学院学报,2003.

\[2\]马君.学习兴趣的形成与培养.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

\[3\]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上一篇:关于立夏雨后空气清新的句子下一篇:中西医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