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共18篇)(共18篇)
1.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篇一
当前,小学阶段的新课标改革,主要侧重的是如何更加贴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当然,教育在贴近儿童天性发展的同时,如何又能创新而又符合中国目前的教育现实,这也是新课标改革工作一直追寻的目的。对于小学的思想品德教学来说,新课标下的该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更加需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在学生的性格和天性方面的培养也要同时兼顾。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在正确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将自己作为一个可供学生学习的榜样,处处做好模范。
一、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尚存的若干缺陷
1.教学目的过于统一,教学理念缺乏实践性
小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基础。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制订的教学目的过于统一,缺乏创新的教学思想。思想品德课程教育虽然注重的是素质教育,但是它的教导过程也应该循序渐进,长期开展。目前,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张还是过于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应该更加注重思想品德的内涵人文教育,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行。只有将实践性和思想性的教育联合起来,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才能够有效达到。
2.教学手段前后矛盾,过于注重教学结果
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学手段在目前还存着一个前后矛盾的问题,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新课标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思想与我们一直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多数小学阶段的教学模式方法还是以老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灌输为主,课堂上缺乏互动和探究性。新课标下,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以一个平等的角度去学习,要求课堂具有生动性和探究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除了教学手段的前后矛盾,目前很多教师也过于注重教学成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天性和特点,教师如果不能够及时注意到学生的天性,并积极进行挖掘,就会导致学生丧失这些天性优势,导致其缺乏个性。
二、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几点意见
1.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学生和教师积极进行交流和探讨,才能有进一步的启发。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保证新课标下的思想教学目的能够有效达成。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除了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索情感,还要教师完成自己的角色转变。除了作为一个学习的指导者,还要作为一个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只有当学生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思想品德教学才能在态度、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生安排合理、充实、丰富的活动,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促进其自主探究、发现、判断。
2.营造氛围进行学习活动
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并不是一定要在一个严肃的环境氛围下才能开展。如果能够在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反而会比在严肃的教学氛围中高。很多时候,一个紧张的课堂气氛不仅会让学生不敢思考和表达自己,还极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因此,教师应该营造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下来,通过自由表述和发言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学习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配合生动性的教学手段,还可以充分提高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教师可以运用电视录像、趣味小品演示等直观教学的方法,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相关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积极融入新的创新教学思想,从而开展具有实践性的教学行为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行为习惯。我相信,如果教师能够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就一定能为学生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陈智慧。新课改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03):28,88.
2.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篇二
一、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因
1. 从初中生本身来看。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时期, 这是一个由童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 国外的心理学家称此时期为“危机期”。这一时期, 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独立性、批判性都有所发展, 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 喜欢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和规律。但是, 他们不善于在变化的情况下区分事物的本质特征, 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如果引导教育不好, 他们便容易误入歧途, 给国家、社会、家庭带来难以挽回的恶果。因此, 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 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 从初中生生活环境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与深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越来越高。然而, 也难免“混进”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健康的“精神食粮”。尤其是在经济改革大潮中, 金钱波冲击着每个家庭, 重实惠自私的多了, 讲奉献助人的少了。加上对于书报杂志、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的事件, 初中生耳闻目睹, 深受其害。难怪有人说,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5-2=0, 虽然这种说法有点危言耸听,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初中生生活的环境对他们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3. 从教育评价机制看。
尽管我国的教育模式已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但教育评价机制似乎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许多地方, 评价一个学校是看升学率, 评价一个教师是看教学质量。甚至, 有的学校领导把教师的学科教学成绩作为衡量教师的唯一标准, 而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当作软任务, 或者是可有可无的, 从而导致少数教师只顾教书, 不愿育人。将“五爱”教育、道德情操、理想前途统统抛在脑后, 导致初中生整体思想品德素质低劣。
4. 从历史使命看。
现在的初中生是21世纪的主人。21世纪是一个继往开来、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信息化的新世纪, 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和高新科学技术而已, 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准、高雅的思想境界、远大的社会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并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而像马加爵、刘海洋之类虽然掌握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新科学技术, 思想品德低劣同样会被社会所抛弃。
二、加强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 课堂教学, 晓之以理。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基本形式, 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思想品德教育要做到“三进”, 即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在思品课教学中, 要注意理论性同实践性、趣味性、接受性相结合。要让学生从小受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教育, 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熏陶,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和学生讲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 问旧社会人们为什么会受剥削、受压迫?今天人们为什么能够当家作主、过上幸福美满富裕的生活?是谁领导人们翻身得解放的?通过新旧社会对比, 学生们领悟道: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教师在备课中, 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 寻找结合点,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得到发展。
2. 转化思想, 动之以情。
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 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朋友式的新型关系。“亲其师, 信其道”, 对初中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讲究以爱换爱。教育本来就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 而沟通这个过程的就是爱, 因呆板的面孔、冷漠的说教不容易使人动情。如我教初二年级思想品德课时, 我班有一个学生有一段时间上课不听、课后作业不做, 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批评他时, 他竟然理直气壮地对我说:“上课不听、作业不做这是我的自由, 你管不着。”面对他的无理, 我没有责怪他, 更没有惩罚他, 而是冷处理。事后由家访得知, 因该生家庭经济困难, 父母准备让他辍学, 导致他情绪不稳定。在了解实情后, 我不仅说服了他的父母继续让他上学, 而且为他买了课外作业本和相关的教辅资料, 并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他补课, 在我的感化下, 这名学生后来学习非常刻苦, 初三毕业时, 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重点高中。这说明只要注重感情投入, 抓住切入点, 就会产生良好效应。
3. 言传身教, 导之以行。
才高为师, 德高为范。崇高的师德是最好的教材。初中学生思想单纯, 模仿能力好, 富有上进心, 易于接受良好的引导。因此, 教师平时要严于律己, 认真学习, 转变教育观念, 适应新课标, 勤奋工作, 爱岗敬业, 以一个完美无瑕的辛勤园丁出没在学生中, 真正成为学生的楷模。
4. 耐心细致, 持之以恒。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决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宗旨, 针对初中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复杂性、必要性和长期性, 结合实际, 启发诱导, 耐心细致, 持之以恒。
5. 正面教育, 三管齐下。
初中生已经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教师要以正面的事实、道理、榜样等进行启发、引导, 以鼓励为主, 多表扬, 多正面引导, 例如,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给学生介绍历史上的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事迹, 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当我们发现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当学生犯错误时要采取说服法, 严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当然, 由于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我们的社会已处于信息化时代, 学校已不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唯一场所, 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在拓宽, 广播、影视、网络等多媒体信息随时都在影响着学生。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 及时沟通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 及时反馈信息。家长要处处起模范作用, 引导子女做一名正直、诚信、自强、自律的好孩子。社会要依靠政府行为, 净化社会环境, 让初中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总之, 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融为一体, 三管齐下, 形成合力, 才能有效地做好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3.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篇三
一、实践自主合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学习
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主动探索和创新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使学生有充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允许学生有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学中尤其注意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消化和思考的空间,以培养学生道德思维品质的发展。自主合作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围成一桌,追求形式上的、表面上的热闹,甚至是用来做公开课表演的“道具”,“走形”与“扭曲”自主合作,这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
其次,要立足教材,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充分地思考来獲取知识,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现其思维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和困难。教师切不可以讲解或直接的灌输代替引导启迪。因为无论如何教师是无法代替学生思考的,也无法代替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想。自主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中加强亲身体验、领悟学习方法、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使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来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水平,促使其汲取经验提高教学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需要自主合作。“好钢用在刀刃上”,组织合作学习要把握好契机,要精心设计学习的内容、要求和方式。我们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看到合作学习,不管什么学科,不管有没有意义。实际上,学生马上可以作出答案的问题,就没有必要进行讨论,应该是在依靠个人能力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而需要众人智慧时,或者在学生意见不一致且有争议时,才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例如,在教学“自我保护”这一主题后,我设计了“大家想办法”的活动,向学生提供网友约见、去远方亲友未按时接站、路上被截等案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拓展自我保护途径的目的。在教学“善用法律武器”时,我设计了“请你当法官”活动,提供邻居开大音响影响你休息、在商场买了劣质商品、打工拿不到工资等案例,让学生通过有争议的合作活动进一步明确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途径。
再次,要营造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培养良好的倾听与表达习惯,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能够建议和补充同学的想法,敢于批判错误的观点,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活动中充分展开互动,既充满温情和需要,又相互关心,获得满足感。
自主合作学习的价值意义在于培养学生与时代需要相吻合的自主、开放、创新的性格特点,实现人的社会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积极引导,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切实保证本学科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重视交流探究,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成果,让学生创造性的学习
新课标要求在学法上贯彻合作探究,在教法上实施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在这一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基于当代初中学生广博的知识面与见识,以及对社会关系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对于新知识的需求,但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仍然知识片面,经验贫乏,独立能力不强,加上传统的教师权威的文化影响,学生具有依赖性和向师性。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权威性。教师如果能在尊重和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上运用自己的权威,那么,不仅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而且有利于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中提升知识与能力,教师便可以从传统的讲授、灌输中解脱出来,与学生轻松愉快地展开教学互动。
因此要善于开展交流与探究,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活动和实践中,感受、体验、探究、领悟,提炼道德、价值的内涵,并尽可能促使学生将同时学到的其它学科知识及生活经验自然地加以应用与整合,从而避免教育与生活脱离的简单化局面。例如,在教学“我们的权益”这一主题时,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学校禁止学生去网吧、安排学生建设校园及植树等劳动, 是不是侵犯了我们的权益,法律依据是什么;学生是不是可以有权不交作业,教师也没有权利催你完成作业,找出法律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交流与探究活动,深刻领悟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对等关系,由此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善于体验实践,延伸课堂学习活动,使教学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从政治知识本身看,如果离开了生活,离开了实际,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必然失去活力,成为僵死的教条,产生“墙上芦苇”效应。所以,教师要贯彻新课标理念,搞活课堂教学,充分开展好教材中所设计的探究、讨论、反思、交流、分享等活动,并且自己根据实际创设活动,使教学延伸到课外,使课内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政治知识在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中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例如,组织学生调查分析身边同学辍学的原因,探究哪些原因属于当事人,哪些责任由家庭、学校或其他方面承担,哪一条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责任,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作为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必须尽义务。
由此,无论是以思想政治要求为切入点,还是以生活事件本身为切入点,都强调不回避学生客观存在的真实感受。例如,学业的成败,精神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技巧等,要设法通过恰当的参与、认知和体验的活动方式,使理性、情感与学习者真正地“相遇”和“遭际”,尽可能使活动本身自然、贴切而不主观游离。学生在活动与实践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思想品德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思想道德的种子得以萌发生长,才能使教育的引导和影响作用真正得以落到实处。
4.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教学随笔 篇四
彰武县后新秋九年制学校李云鹏
新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吹遍充满希望的土地,走进课程改革模式下的中学历史课堂,扑面而来的是改革的气息。作为新课改的实践者,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有了很多思考,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认识。
一 新课改与传统历史教学的关系
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使教材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比如开展乡土历史的教学在我国历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明确的规定,但一些中学历史老师认为:日益加大的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只注重重点科目和考试内容的教学,无暇顾及乡土教学。这给乡土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但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乡土教学的内容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要让它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既要做好教材、学科建设,又要开发丰富生动的乡土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热爱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更多地认识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家乡,从而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怀。
二 新课改下历史课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宽松,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共进的积极性已成为我们每个历史老师的共识。以下是我任历史课时一些肤浅的认识,请各位批评指正。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历史教学成功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中学历史学科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也是比较难学的,被看做是“枯燥、没意思的课”,相当于理科中的物理课,我个人认为这除了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理论性太强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高中历史教学成功前提和基础,它使学生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为良好教学效果的达成提供保证。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用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段、百家讲坛、讲述历史典故外,也可以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或者让学生表演一些历史情景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体会历史课无穷的魅力。
2.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知识。
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而这种历史观的形成不是建立在对历史知识的简单机械地记亿的基础上,而应该是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理解,进而学会用历史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社会现实的问题,学会用历史思维,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也就难以应用。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首先,教师要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其次,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语文课文中的有关的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前后知识的联系、贯通。如,引导学生把1814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的失败与希特勒攻打苏联失败联系起来,从宏观上了解各地历史的联系。还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以了解真实情况。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影响比较大的革命而非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3.课堂创新探索是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实现,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所以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形势,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4.结合学生的实际,将知识重新整合。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学情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
5.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时政热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如能适时地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照’、“中外比较”,将会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促使他们开动脑筋,学会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例如在讲完美国的“西进运动”后,我简单地介绍了我国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然后请学生比较一下:“它们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西部大开发”的滚滚浪潮,所以对于这个问题他们非常感兴趣。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分别从时间、迁移的人员、规模、目的、方式、影响等多方面去进行比较。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到了环保的问题。最终他们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的“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一部血泪史,而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将是中国西部人民的一首“幸福歌”,是中华民族再次腾飞的新起点。我因势利导,启发他们去思考:我们能为“西部大开发”做些什么?我们该怎样去书写这段历史?短短的几分钟,学生的 思维从十九世纪上半期的美国跨入了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从学习历史知识转到了思考自己将来如何书写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
5.新课标下的初中美术教学实践 篇五
困惑
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人心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广大艺术教师勤于探索,勇于实践,艺术课堂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课程编排也趋向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创新。使美术教学更具开放和活力。但由于农村教学资源缺乏,观念更新较慢,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实践,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面临一些困惑和忧虑。
一、教学实践:
1、切实转变了教育观念。
在新课改过程中,我参加了解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的学习培训,在此期间我把握了一些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一是全面提高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二是全面提高艺术教师的文化素养,三是正确把握美术教学特点,四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明确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强调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一般采用课前热身,让学生进入角色,师生互动,让学生成为主体,课后训练,让学生回味无穷。
2、建构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有模式,不唯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唤醒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探索,创新,合作性学习,要创建一种“民主开放,平等交流,主动参与,合作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如我在教学《缤纷的家用电器》这一课,第一步:我先让学生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产品信息,可走出课堂调查,也可学生间相互交流,并把了解的相关信息用表格形式记录下来,如下: 产品名称 功能
颜色
材料
质感
价格
在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如收集宣传资料,绘画方式,摄影方式等。第二步:在班上开展调查,哪种家用电器最受欢迎,将最受欢迎的家用电器画下来,与同学交流,提出改良方案并画出创意稿
在上述两个教学过程 中,围绕中心任务让学生尽情表现自我,提升自我,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兴趣得到点燃,能力得到锻炼,心灵得到放飞,课堂气氛活跃。
3、实践了美术课程资源的多元化
在新课程的编排中,既有美术基础构图和布局,也有自然人文景观的传达,还有创造动手的实践,甚至有对文物古迹的鉴赏。如在教学《苍松翠柏》时,让学生走出课堂细致地观察,既让学生学到观察事物的方法,又陶冶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也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另外,在教学中还让学生上网搜寻,访问,交谈等活动,使学生们注意到平常忽略的事物,以全新的方式重组对世界的认知,美术活动带给学生们其它课程无法代替的经历。
二、面临困惑:
困惑一:强调实践活动,脱离现实条件的限制。
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堂,都在追求让学生“动”起来,利用多种形式调动课堂气氛,以为气氛越活跃,他们的兴趣愈浓。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好。但如果一节课活动五彩纷呈,他们会趁机作乱,不能掌握学习好要点,重点,反而干扰了他们的思维,使一节课成为哗众取宠的娱乐手段,而没有实际意义。
困惑二: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新课标提倡以教师主体转为学生主体,并提倡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于是学生间互动学习成为时新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布置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以致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有的脱离主体内容探讨,有的教师从头至尾没有参与、引导。让学生自问自答,其他学生毫无思考动力。
学生是一个逐步成熟而发展的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美术素养具有阶段性特征,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课堂教学中不能正视学生发展的现状,为了课改而披上华丽的外衣,为了突出学生自主而对学生听之任之,教学随意空洞而流于形式,从而耽误了学生,特别是农村,每个班学生人数在80人以上,如何实施大班教学中的互动,作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成熟。在突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同时,不要忽视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困惑三;成功开展综合性学习难。
要让美术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美术与社会、环境相联系还比较难。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搜集的渠道非常狭窄,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连一份可阅读的报纸也没有,很少学生家里有电脑,学生上网条件差,很容易出现少数学生把持局面,多数学生处于旁观者的位置。很难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去。
三、应对策略
1、加强美术教师的培训力度, 新课改中,教师素质的提高,学校管理的加强,评价的改革,这三方面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如果教师素质提高了,新课改的困难就小了。如果评价改革推进了,教师的困惑就少了。在培训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生命活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建议来提高自己:
A:培养阅读期待,优化阅读结构
B:参与艺术实践,秉持艺术风格 C:重视同行互助,寻求专家引领
D:加强教学反思,追求施教创新 E:提升学历学位,崇尚人格完美
2、重视学生美术基本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美术素养的形成,偏执技能技巧的教学显然是不可取的,要循序渐进地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例如:“手绘线条”不等同于速写,也不是白描,它是人们表现物像,传达情感,或用形象完成某项工作的一种技巧。“色彩搭配”遍及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一个有相应美术素养的人会被周围的人看作是会审美、很有眼光的人。日常的服装搭配、居室布置、日用品选择、都能提高学生日常应用的色彩修养和相关审美力。八年级的《红屋顶》这一课,就是对学生色彩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冷暖搭配给人不同的视觉效果。
“造型表现”可以安排丰富多彩的内容,如:雕塑课、版画课、静物及风景临摹和写生课、国画课、素描课、创作课、漫画课、装饰课等内容,从多个侧面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实践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设计应用”的内容也包罗万象,如:设计家用电器,设计贺卡,规划小区和校园等内 容,保证了对学生创造力的启发,训练了学生为美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质而动手创造的能力,这是既有兴趣又有应用价值的美术实践活动。
经过这样的活动,期望学生能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注意它们的美感与功能,将所学知识与身边的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关心生活、注意观察,发现不合理或不美好的东西,乐于主动去改变它。学生设计的内容无论多么粗糙、稚嫩,教师都应留意他们创造意识的闪光点,多多给予肯定和鼓励,使这一点光芒不断扩大,切勿挫伤学生的创造欲和可贵的进取心。
3、“突出学生学习和发展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不仅关注学生的共性,还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要认识到师生和教材的关系,对教材作出处理,教学中真正作到使用教材。
教师要做一个引导者、启发者和咨询者,大胆亮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学生的说法进行分析评价,引导他们朝正确方向去思考,启发他们合理想像,从而做到真正的对话和合作,真正教会学生应该如何学习。
4、改变评价机制,进行教育改革的倾斜与平衡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摒弃传统的评价机制,不能一味地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对农村美术课堂评价标准应制定一套科学评价的体系。
目前农村艺术课改是一个薄弱环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作点尝试,鼓励一些优秀艺术教师和大学生到农村干部执教,让他们成为农村中学艺术课改的生力军和主导力量,同时给予政治上,经济上的政策倾斜以使他们能安心于农村。
6.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反思 篇六
贵州省罗甸县沫阳中学 罗世金
【中图分类号】G132.6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05-0
1多年以来,初中地理教育教学在社会上急功近利思潮和应试教育思想的双重冲击下,学生地理学习水平处在低谷状态。特别是地理教学质量不令人满意,经过多年来的地理课堂教学,特别是一年多来,在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学会判读经纬度、计算实地距离、判断方位和气候类型、年平均温差等实用技能,没有具备基本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知识的公民意识。就目前来说,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中还是处于“小儿科”、“皮肤科”的地位。初中学生往往刚接触地理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往后,特别是进到八年级时,地理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更充分地突出表现了地理课的“庐山真面目”,绝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不重视。而多年的地理学科的教学使我也体会到,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及《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指导下,以新课标,新环境,高要求进行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在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课堂教育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意识的更新和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从地理教师的主客观两方面进行加速。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往往过多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非专业地理的科任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本、强调地理事实和记忆,缺乏地理情趣。非专业地理的兼课教师更拘泥于课本和缺乏地理情趣。而地理专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也往往过于严谨和强调地理思维、缺乏生动活泼。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性还不强烈,愉快、兴趣是学生学习驱动力之一,甚至对教师的好感也会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如果学生不喜欢地理课不喜欢地理教师,那么怎么会喜欢“地理”?怎么能学好地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更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和“以趣激疑,以趣引思,以趣导知,知趣相融”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和舒畅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都充满着无拘无束地共同“自由地呼吸”亲切的地理课堂教育教学和环境的气氛。(教学反思 )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欢声笑语,更需要地理教师注意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精湛的语言、诙谐与幽默、机敏的教学智慧、可亲可敬的教态,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在初中阶段,“愉快”仍然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原因之一,不能搞“一堂式”,要发扬“民主”。
二、在地理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法
现在的时代进步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化了,特别是地理知识传播的渠道更广了,地理课已经不是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技能的唯一渠道。因此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互动教学”引入地理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并且将地理课堂教学的“课堂”含义广义化,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堂”。由于初中生心理的特点,他们很乐意参与教学过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需要布设教学情境,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亲历这些过程,如进行学生地理新闻发布活动、地理新闻点评活动、地理角色扮演活动等。要注意有适当的“教学民主”。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我国的河流——“黄河”时,提出:“面对我国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的严峻局面,如何治理?”的问题,学生围绕着问题的提出,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在八年级(1)班上课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有一男生举手发言,一本正经地提出将黄河“几”字形拉直,从甘肃的兰州到河南的洛阳挖一条运河,使黄河上游的水少走弯路流到中下游。而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中,我也同样听到这样的教学情景,也有学生提出相同的治理方法。可是,学生的想法很幼稚,而出乎任课教师的意料。但教师没有指责、嘲笑,也没有回避,而是允许学生继续发言。在表扬有大胆的学生的设想的同时,教师话锋一转:假如全班一半的同学住在这“几”字形地区,是否同意他的建议,为什么? 由此全班同学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共鸣,课堂讨论既活跃、又深入,对师生有很大受益。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地图化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所以地图教学是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说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由于初中地理学科内容的基础性特点,学生无须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掌握有关知识。即使是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也可以借助地图来学习、掌握。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对初中学生而言,是帮助其树立空间地域概念的基础,也是培养其地理思维的主要手段。所以,地图在一定意义上既是教具,也是学具学好地图,并用好地图,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初中生的地理学习还是停留在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水平上,对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则显得比较薄弱,关键在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很难真正懂得地理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如此,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对于学生学习其它科学知识以及开发学生的智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人,不管是住在城市还是农村,生活中都需要地图的帮助,这已成为当代人的共识。此外,学习中也需要地图。大家都知道,地理学习的主要对象之一就是地图,而其它学科的学习也需要地图的帮助。如历史就离不开地图和地理知识,语文、体育、美术、外语、数学等课都要有地图知识,才能学好,事实上所有的学科都是交叉的,不能截然分开。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也是离不开地图这个必备的工具的。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牵涉的各种各样的示意图、景观图、统计图表等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平时读书过程中加强对这些图像的了解,掌握判读方法。地图教学能力也是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地图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演绎、分析、比较、判断等综合能力,这也是最具有地理学科特点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地图也将越来越多地进入课堂,对地理教师的地图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
7.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 篇七
关键词:观念转化,教学方式转化,教学思想转化
在教学中要做好教学过程的转化, 对待学生的观念转化, 教学方式的转化, 教学思想的转化。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课堂的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师生交流方式十分灵活, 学生表现个性和诧异的机会更多, 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哲学家莱辛曾经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 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 任凭选择一个的话, 我宁可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辨析, 自己去锻炼, 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从而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 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发散归纳等思维能力。
如何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怎样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最高主旨核心理念, 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力的群体, 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 是有培养前途的, 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 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泰戈尔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 随时包围着你, 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因而, 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处理师生关系, 应强调学生独立的主体和人格尊严。老师应与学生多沟通多协商, 对不循规蹈矩的学生不歧视, 不厌弃。积极看待学生超越标准条条框框的行为, 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从而使学生思考的求异性和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使学生在学习中舒畅, 思维活跃, 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程教学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热情,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不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故步自封、停滞不前, 仍是以一支粉笔一本书, 一张嘴巴一节课的方式进行, 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思想品德课教学本身理论性强, 趣味较少, 如果不综合运用归纳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室灵活多样的方式, 引起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就感觉枯燥、乏味。
8.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篇八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与突出问题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初中思想品德课在青少年健康成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关乎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发展;二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状况,教师和学生都在“痛苦挣扎”。
与此同时,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和教学成效令人担忧,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互动少;二是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学习兴致不高。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表现为学生认为政治课枯燥乏味,学习只为了考试;教师为完成教学内容,加上一部分教师自身知识能力有限,往往采用如背诵课文的方式进行教学,很难在讲道理时做到让学生明白易懂,最终就变成了教条式教学。
二、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将新课改理念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
新课程中规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总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并最终“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就是要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全力贯彻执行这一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将新课改的理念融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努力寻找突破教学瓶颈的契机,不断实现教学质量的飞跃。
2.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现实联系紧密的学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当前的时事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探索欲,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焕发青春活力。例如,讲述“经济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时,可以结合当前的中美、中俄、中日关系,再突出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让学生懂得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意义。把一个个寓意深刻的典故、引人入胜的故事、当前的时代热点问题等融入教学之中,不仅能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还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
3.注重综合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教学只有和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得到正确的培养与锻炼。
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种教学形式是以学生日常的、各种各样的党团活动为载体的,学生在参与日常的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时,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升华了情感。同时,这种教学形式还能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网络迅速发展和思想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价值观念、道德评价的标准和心理承受能力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增加了难度。再加上初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还不成熟、叛逆心理很强,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精心组织好每一堂课,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实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苏甜.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与社会认知能力的有机融合[J].新课程学习,2012(8).
[2]黄珊萍.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章,2011(29).
[3]蒋月琴.用新课程理念丰富政治活动课的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1).
9.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篇九
八中
王君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这是孔子在几千年前提出的,可谓经久不衰。那时由于教育状况的落后,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设施以及教学手段的落后迫使教育者不得不采取合乎实际的教学方法,因而这种简便、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得以存在并发扬光大。
历史和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是行之有效的,因而是值得推广的。可以说,孔子是最早的“语文教师”,也可以说是最成功的“语文老师”,他所教的语文,在几千年来一直延续并发展着,就是到了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孔子的很多教育理念都不曾过时,也不会过时。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局面,做语文学习的小主人。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义务教育阶段,实行的是平行班级,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采取 “一刀切”作法,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学困生“难消化”,在“困进”的怪圈中愈陷愈深,无力自拔,导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进而厌恶课堂、厌恶学习,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混乱、课堂效率差的严重后果。
由此看来在平行班中实施分层教学,是教学实际的需要,是贯彻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如何在平行班中进行分层教学呢?我的做法是:
一.目标分层
在学生已出现分层的情况下,我们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能力,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的主体作用。为此,我们将目标具体化为三个层次的任务:任务一是基础知识的识记,基本能力的培养,所有的学生都要达成;任务二是学会阅读,能理解文本的关键字句,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情感,这是中等程度的学生可以完成的;任务三是发展思维,拓宽阅读视野,提高写作能力,这是优生可以完成的。
二.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目标确定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易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在阅读教学中,除了共同探究教本中的课文,我们还适时引入贴近学生生活,文字浅易的课外读本,或学生的优秀作文。不同层次文本的共读,各层次学生各得其所,各有所得。比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由于文字艰深,理解力差的同学很难有什么大的收获。我们在参读中引入了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还有《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优秀的学生经读文本有了新知,一般同学也可借读浅近的内容。加深对教本的理解,程度落后的同学也可在浅近文本的阅读中有着不少的收获。
三.问题解决分层
我们的教学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在课堂上,问题解决先要想到“学困生”,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表扬鼓励,树立他们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再提问中等生,利用回答不足之处,将问题展开,深入下去。重难点突破时,要发挥优生的优势,以带动全体学生的深入理解。比如学习《安塞腰鼓》时,字词音义形和作者相关信息,比较容易,这让“学困生”去完成,他们会积极参与。课文内容概括,让中等程度同学谈,他们会有所发现。然后再请优生对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品析,他们会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在“可能性”的预见下的问题分层设想,也可以灵活变通。就是这一课的主题,有的“学困生”也发表了非一般的见解。
四.训练分层课堂
作业是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我设计多层次的练习星级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所选定内容由易到难形成阶梯。易题四颗﹡﹡﹡﹡,学困生必做!中优生可选做。较易题三颗﹡﹡﹡,中等生必做,“学困生”和优生可选做。难题两颗﹡﹡,“学困生”可不做,中等生可试做,优生必做。比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我共设想9大题:1、2、3两题注音辨音、辨形解词、成语抄写,是“学困生”必做的:4、5、6两题为仿句、选择文句意境美、文段背诵,是中等生必做。7、8、9三题为背诵文段,按标题()重整文本,按课文段落特点仿写文本,其中5为全体均做,6、7为优生任选其一。“学困生”可只做分条整理。
五.辅导分层
在课堂上应该是尽量以发展“学困生”和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为主,那些优等生剩余的学力怎样充分利用,让他们也同样尽其所能的发展呢?根据多年的经验,每周五设两节语言趣课,90分钟,专门辅导阅读和写作,又专门开办班级文学周刊。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参与作文竞赛、语文基础知识竞猜。
以上论述只是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不成熟做法,还有待于不断尝试,逐渐完善。
实施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这是孔子在几千年前提出的,可谓经久不衰。那时由于教育状况的落后,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设施以及教学手段的落后迫使教育者不得不采取合乎实际的教学方法,因而这种简便、快捷、有效的教学方法就得以存在并发扬光大。
分层教学是指针对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需求的不同而分群体选择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实施分层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分层的思想性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探求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总结出优良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并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二,分层的灵活性
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小组间的自由讨论,只有恰当灵活地组织和指导分层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分层的科学性
组建小组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核心原则,有学习骨干做小组长;二是组织原则,小组人员应以自愿结合为主,要关系融洽,有内聚力;三是互补原则,能取长补短,应以好、中、差及男女生相互搭配为好。
第四,教学的长期性 实施语文分层教学,最好从初一下学期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第五、分层的整体性
10.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篇十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三个转变 开放式教学
作为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分把握好机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教学的目标放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上。
一、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个转变
1.教法的转变
教师要当好“引路人”,教法上应从过去的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改变过去“教师猜得准,学生背得狠,考分便不是难事”的模式,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归纳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起并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银行、保险公司等各种社会资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论同实践相联系,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易懂。而且这样更能体现政治课的时效强、内容真、形式活的特点,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2.学法的转变
教学是双边活动,不仅要求教师教好,更主要是要求学生学好。笔者认为,为了配合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要求学生课前首先自作读书笔记,把自己阅读的要点摘录下来,将不易理解的部分批注好,针对课文内容多提问题,课上学生应认真听教師分析并作好课堂笔记。课后要求学生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自学笔记的内容结合起来,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逐步总结,养成勤学习、勤思考的好习惯。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学会理清思路,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3.教学手段的转变
传统的政治教学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模型、演示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政治教学的需要,信息社会要求更多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因为它既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等特点,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又能将古今中外日新月异的科技知识和时代信息请进课堂,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深度和广度,以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教育区域环境信息相对闭塞的局限。同时也能多角度扣动学生心弦,多方位调动学生感官,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从而更具开放气息更富时代特征。政治课属于德育范畴,内容一般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教学如果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有目的、有意识、全方位地采用多媒体技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就能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关键在于教育。转变教学观,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成为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因此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以知识、教师、教案为本位的做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开放性教学为本位,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新模式,是广大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该探索的问题。
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学生在经验储备、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教学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当“调试”的方法和各种“差异教学”的策略,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实行开放式教学
1.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的技能水平、心理水平的基础上与教师传授的信息在互动中建构和发展起来的学习。这种互动和建构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特别注意学生学习的接受性。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教而教,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这种灌输式的单向互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学生在相互启发和感染中获取知识,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比如,在教学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一文中,可以先让学生阅读引言中的案例,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进行互动学习,分组讨论并剖析学生身边较常见的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指出避免和矫正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互动合作,让学生掌握法律知识,从小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3.突出探究式学习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鼓励学生在实际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教材在每个单元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围绕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从发现问题开始,分组活动揭示主题。然后根据主题进行教学,层层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掌握运用,最后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式的教与学过程,从发现问题开始,展开一系列的分析研究,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要引导学生学习
11.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篇十一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1. 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
新课程下, 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由教书匠型教师转向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转向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教师作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应在与学生的交往中, 忘记自己是老师, 而把学生视为志同道合的朋友。
2. 教师学生观的转变。
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流主体。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 必须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而不是“等待装满知识的容器”。因此,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尊严, 热爱每一个学生, 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都是具有开放性的自我创造者, 因此,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尺度衡量每一个学生, 用统一的模式规范每一个学生。
3. 教师教学过程观的转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不可以统治学, 也不可以代替学, 教师的教要启发学生的学, 引导学生的学。此过程是师生展开对话、理解而达成“你———我”师生关系的过程, 是一个多向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是师生双方在体验中共同成长的过程。
二、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民主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 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 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 更需要民主的学习气氛作为基础。
1. 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 更要尊重他们不同的个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不苛求成熟与完善, 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而且能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 要加强师生互动。
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既激活了课堂气氛, 又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培养。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知识的把握, 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社会调查、召开主题班会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 激发其求知欲望, 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2.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篇十二
摘要:
数学以其深刻的抽象性、逻辑性而得以广泛传播。在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数学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明确化,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科学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为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深化,随着经济不断地快速发展,高中数学教学从枯燥的静态课堂开始走向生动的动态数字化教学。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会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信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和枯燥的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发现过程,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猜想结论,从而提高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要引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的需求。计算机信息技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满足学生各种感官的享受,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二.突出学习重点,减轻教师工作量 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再加上教学手段的不适当,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比较难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动态立体感方面的不足,并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学习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网络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无尽的教学资源,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在练习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省去板书擦拭的时间,能在短时间内增加练习容量。教师可以将时间专注于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能力方面,而不是过多的耗费在资料的搜寻中,因此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三.明确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获取技能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着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经验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动性。最重要的是在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资料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开阔视野,提高眼界。同时通过网络交流,教师可以学习到各地各级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创建一个庞大的交流空间,完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远程教育的建立,教学方法总是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要求教师具有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结合时代的大背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每个人提出新的要求,更应该积极地推动计算机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四.将多媒体信息教学模式带入课堂的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育也要走在时代发展的前端。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导工具,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数学是抽象的自然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几何图形的变换展现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受多媒体技术媒体的影响和限制,而妨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思路;也不能因为信息技术教学而取代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过程。切忌只重视演示现象,忽视揭示过程,从而没有贯穿学生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模仿做题,完全不能提升数学思想和方法。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进入数学课堂是一次深刻而又漫长的变革,我们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这一现代化工具真正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新的教学思想,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新时代新教育,必然有新的教学手段方式,只有充分把握其优势和教育主旨才能扬长补短,促进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3.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篇十三
从理论上看, 这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目的的综合性必修课程必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但是, 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不利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首先, 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其次, 枯燥的授课形式是阻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的因素之一。那么在新课标下, 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改变思想品德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气氛, 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体现, 提高他们的兴趣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坚持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改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 要求我们重新为自己定位。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而不再是单一乏味的传授者。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紧跟新课改的潮流,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最新最全的课程信息, 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不仅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引领学生的思想, 更要对这种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有效地在课堂上进行渗透。我们要坚持不断学习的理念, 与时俱进, 紧跟新课改的潮流, 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 把握具体教材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 制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 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权利与义务伴我行》一课时, 我们首先要明确课程目标, 以及我们上这一堂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比如这一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要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 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 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优化教学过程, 一步步进行引导, 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二、妙用教学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育方法, 因为语言的不同, 就可能相差二十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发生巨大变化, 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认知及思维方式都发生变化。所以,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改变教学内容的传播方式, 通过多媒体教材的运用, 把抽象、空洞的教材变成活生生的、有声有色的场景, 增强教学信息的新鲜感, 为学生创设近似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学《让生命之花绽放》一课, 相较于传统的照本宣科, 我选择播放《唐山大地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等与生命相关的影片 , 激发学生兴趣。我发现这样的 方式比直接告诉学生要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来得有效。有声有色的画面带来的冲击远比语言更大, 更有说服力,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感慨。这时候教师适时地对生命的意义进行补充, 相信德育的效果会更好。
三、灵活创设情境, 提高学生的能动性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偏理论的课程, 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相关的情境, 可以是情境问题或者是场景情境,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身边的诱惑》的时候, 我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个相应的关于“电脑的诱惑”的话剧, 自身的经历和同龄人的表演更能引发学生提问、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或者安排一场“初中生玩电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贴近生活的教材, 通过自主搜寻材料、组织辩论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更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不仅提高思辨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 而且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效率, 渗透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四、理论联系实际,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各门学科中, 思想品德课程有着天然的优势, 它和现实生活距离最近, 最容易和学生的思想认识产生共鸣。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就该发挥这种特殊优势, 以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态度及行为。
比如在《欢乐的青春节拍》一课中, 我就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发挥其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我把这堂课分为“畅谈青春变化”、“聆听青春烦 恼”、“妙解青春的困惑”、“我们的青春寄语”几个环节, 拉近书本和学生间的距离, 不再是枯燥地讲学, 而是让学生认为就是在讲自己的事情, 感觉这些事情就发生自己身上, 是属于学生自己的青春。通过“妙解青春的困惑”这一环节, 学生解决自己的烦恼和青春的困惑, 使得他们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 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自己的经验, 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过: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这不仅对教师提 出了更高要求, 而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挥更大作用。学生是思想品德课堂上的主体, 是生活的践行者, 只有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2, 5.
[2]王玉清.教师最关注的问题[M].南京大学出版社.第88页, 第58页.
[3]毛多宽.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J].政史交流, 2007.5.
14.新课标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 篇十四
关键词:观念转化 教学方式转化 教学思想转化
在教学中要做好教学过程的转化,对待学生的观念转化,教学方式的转化,教学思想的转化。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课堂的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师生交流方式十分灵活,学生表现个性和诧异的机会更多,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哲学家莱辛曾经说过:“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可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锻炼,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发散归纳等思维能力。
如何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怎样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一切”是新课程的最高主旨核心理念,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力的群体,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泰戈尔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随时包围着你,却又给你充分的自由。”因而,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处理师生关系,应强调学生独立的主体和人格尊严。老师应与学生多沟通多协商,对不循规蹈矩的学生不歧视,不厌弃。积极看待学生超越标准条条框框的行为,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思考的求异性和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在学习中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程教学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不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仍是以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一节课的方式进行,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思想品德课教学本身理论性强,趣味较少,如果不综合运用归纳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室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起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感觉枯燥、乏味。
15.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感受 篇十五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一直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应重视技能的训练。自从新课标实施以后,课本增加了许多实验教学内容,加大了对实验教学的投入。所以这次课程改革对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影响最大、改变最多的那也就是实验教学这一块了。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又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并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物理概念,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理学最核心、最基础的知识,而且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6.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篇十六
不管是中考高考都离不开文章的阅读和欣赏,而且众所周知,阅读与写作不分家,《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中学阅读教学是能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此作一分析:
一、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分析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停留在对一些名家名篇等重点篇目和一些重点语段的“丁是丁”、“卯是卯”的条块分析上;基本是从作家及作品到背景到写作方法、分段、归纳大意.然后是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理解,初中三年的时间,学的课文有160余篇,然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不见提高,不南让人在失望之际又有所沉思。常有这样的现象,考试时考课内语段的『蒯读分数全拿.而课外语段的阅读不是空白便是许多的红“XX”。这就暴露出传统的阅读教学的许多弊端。它们主要表现在:
第一:师主动,生被动,教师的主观愿望、主观要求决定一切教学活动。
第二:死记不必活思。教师只是在肢解文章,提出阅读的重点。要求学生去抄写、记住要考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检查这些重点的落实。学生只有快背、对答如流的份,根本没有思、反思的机会。
第三:严肃沉重而无一丝生趣。把学生当作机械物,被强迫灌进去教学的内容。尤其为了中考,语文的阅读课可是“心无旁鹜”的、“忠心耿耿”的,多在为应试做准备。只想立竿见影,追求短时的效应。尤其是严重忽视了课外的阅读指导,见之避之,认为课外阅读能否做起来纯粹是学生的事与教师教学无关。这种情形下的学生知识面狭窄,思想沉重.思维呆滞.词汇贫乏,文化底蕴全无。新课程新教材所选材料更注重时代性和生活性.有50%多的时新文字。面对这新对象的阅读教学,势必要改革,让学生从“死学”转到“活学”,从“学懂”到“懂学、会学”,从“学会答”转到“会问”,从“被迫学”转到“主动学”.本着的宗旨应是“学生是活的主体”、“学生是有个性的主体”。
二、新课标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搞好语文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
教学大纲对阅读的界定是:“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解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两相比较不难看出,语文课程标准阅读目标的新理念突出表现在“对话”上。
3.2提升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关注阅读教学的三个纬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标准的价值追求。传统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阅读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是本位,而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都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阅读教学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改革阅读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知识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
3.3 加强阅读宣传
选择阅读内容阅读内容的选择对于塑造人格也有着同样的效应。要让学生读高品味的书,做高品位的人。书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书使人受益,如橄榄,越咀越有味:中品书使人无害,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 下品书使人无益,如白粉,只要染上,危害越来越严重。不仅要学生学会分辨书的品味,还要知道于我有用的书才选择。面对信息社会中铺天盖地的资料,我们不能成为信息的奴隶。只有学会筛选信息,才会成为信息的主人,否则。会像大海捞针。一场空。对学生的阅读内容还要有意识的调控,虽然内容都有意义,但由于性别的差异。
3.4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课标》指出: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阅读期待。源自美学,它是读者自己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同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学过的课程一样。但由于经历上的差别、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个体的心理差异,因此所体现出来的阅读期待 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必须努力做好以下工作。促使学生提升‘阅渎期待。品质。
(1)丰富文化积累和语言积累。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多积累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和优美的语言。文化积淀越丰富,语言积累越丰富.越能在。阅读期待 中向往吸收文化的乐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2)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有几个层次,呈螺旋式提高。低层次的是能理解字面意思;较高层次的是能领会字里行间隐含着的意思。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高层次的是能从审美层次上阅读欣赏。获得审美的愉悦。
3.5指导阅读方法.加快积累进度
阅读方法得当。阅读的效果才明显。可从以下方面指导。
强化朗读。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叶老说: 至于文字语言的训I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御文字。朗读最突出的特点是直觉性,一般不需要理性思维作中介.就能敏锐识别语言的内涵与情味、正误与优劣。
(2)浏览与精读细研、快读与慢读。齐头并进。浩瀚的知识海洋展现于我们眼前,若想每一本书都不放过,步步为营,就会葬身于汪洋大海;若对每一本书只想跑马观花,也可能一无所获。
17.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篇十七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有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1. 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人们的心理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上的变换使得他们不可避免地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有积极的影响,更有负面消极的影响。由于初中学生的判断是非的能力还处于形成阶段,没有辨别力,这些负面影响会造成初中学生的困苦、迷茫、认识上的混乱,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 教学实践的要求。
初中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处于青春反叛时期,将会面对很多的问题,然而他们会由于碍于各种因素不好意思向教师和家长请教,自己在迷茫中挣扎。如,初中生刚刚意识到男女有别,对男女之间的接触和交往非常敏感。如果有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密切一点,就会被其他同学传绯闻———早恋。这势必会造成当事人心理上的困惑。事实上,在初中阶段男女之间确实会存在着喜欢,但只是一种简单的好感,如果错误地引导学生,势必给学生的心理和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势必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对他们进行适度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地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3. 教学目标的要求。
初中的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心理健康成长,学生才能够正确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避免各种消极的态度,顺利地度过初中阶段,更为以后的学习的生活奠定基础。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立足于中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初中教育目标,运用多种手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 课堂教学法。
课堂教学不仅是初中实施全面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而且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最经常和最实用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会向学生传授各学科的科学知识,在这些知识中包含着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地挖掘教材本身的心理健康因素,才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2. 实践锻炼法。
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仅仅有认知是远远不够的,认知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阶段,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要实际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而教师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活动,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要求学生依据自己的心理实际,进行具体的心理训练,做出正确的心理判断,逐步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3. 集体教学法。
初中学生已经生活在班集体中,班级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教师要通过建立优秀、团结的班集体,在班集体中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气氛,利用集体的力量对每个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同时注意把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结合起来,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个别问题,促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4. 情感陶冶法。
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情境,通过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如,使用幻灯片、录像、电影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观看有意义的录像和电影,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组织学生进行音乐、美术、舞蹈等的欣赏,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5.“两难”教学法。
著名教育学家和科尔伯格在论述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提出“道德两难法”,这个方法也同样使用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心理问题,从心理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心理判断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后面对各种问题时也能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调节。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格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关注全体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之一。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理想完善的目标就必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掌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林依定, 洪俊.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养.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5, (1) .
[2]丁志根.初中思想品德“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宁波大学学报 (教科版) , 2005, (2) .
[3]黄卫平.构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讨.伊犁教育学院学报, 2005, (3) .
18.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 篇十八
关键词:新课标;德育渗透;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思想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120-01
一、结合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能够帮助学生从小建立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标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正在逐渐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为主,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书本上的内容,千篇一律的按照书本知识来教学,基本不联系实际,老师只把把数学原理,计算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只要保证会做题就行。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只学会了计算题目的方法,数学教育也只是简单的教学生练习计算,远远不能满足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和小学教学的出发点。新课标下要求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育中,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点,还能得到思想品德教育,让小学学生在数学教育中得到思想道德的提升。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已经逐渐开始结合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把思想品德教育同小学数学教育联系在一起,保证小学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育在数学课本里插入历史人物,应用题也开始利用有关思想品德方面的材料,总之,思想品德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渗透逐渐加深。
二、发挥教材内容,自然渗透
小学数学的教材里有很多数学背景知识,这些数学背景知识大都是介绍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的成就,小学数学老师要把握住这一点,讲课时顺带讲解一下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老师讲课不能生拉硬拽,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灵活高效的带动课堂氛围。老师在课堂授课时要充分把握书本知识,发挥教材内容,在讲课中阐述与思想道德教育相关的知识点。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道德因素,利用课堂时间讲解一下教材中与道德有关的内容。精心设计,把握时机,老师要多花点时间备课,多搜集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道德教育内容,在讲课中自然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充分作用教材中的插图,数学教材中的插图都是历史伟人,老师对历史伟人的介绍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保卫国家的责任意识。利用好数据教材,统计材料可以借鉴传统美德的实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分类统计。学习时间一类的内容时可以着重介绍一下古代计时的方法,也可以利用有关的寓言故事来进行时间的教学。应用题要用与中华传统美德有关的内容出题,计算题可以引申一下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求孔融最后让了几个梨,也可自己用中国传统节日出有关计算时间的题目。
三、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小学老师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划分一下时间点,留出相应的时间来讲解有关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当讲课过程中遇到有思想道德的内容时,老师一定要抓住时机,适时渗透,在教学中讲解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内容。数学老师在开始每一章新内容之前,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搜集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教学内容和有关知识点,学生要把查阅的资料在课堂上分享,这样,很多学生就可以更多地了解到伟人的成就,激发学生向伟人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点。
四、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唯物主义哲学思想,让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观察和分析事物,这是数学课育人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人应该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对待事物,还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事物。对立统一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小学数学应该多渗透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让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待事物。小学数学中的例题可以多侧重于哲学方面的内容,让学生在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中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启蒙小学学生的思维,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从小学开始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悬梁刺股”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对知识的渴望,学习古人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凿壁偷光”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学生可以从这个故事中了解到古人学习条件的艰苦,和想学而求之不得的无奈,让学生意识到现在良好的学习条件来之不易,学生应该更加珍惜,好好学习。培养良好习惯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数学老师要利用课堂时间传授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武双桃.《小学数学教育的德育价值浅论》.和田师范学院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8月
[2] 肖翠玉.如何在高效思想品德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新课程:中学》.2015
【新课标下初中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难题论文】推荐阅读: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08-24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业10-01
新课标下高三地理教学研究论文07-31
浅析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育论文11-16
新课标下的教学反思10-27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反思11-15
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06-09
新课标下低年级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