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2024-06-13

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18篇)

1.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一

消毒供应室管理工作流程

回收——分类——清洗——检查与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一、回收:

1、器械、物品使用后,科室及时清除明显的污物(常水冲洗),避免干燥,封闭暂存。

2、供应室工作人员定时、按照规定的路线、使用专用封闭式回收车/箱回收至科内。

3、回科后,与清洗人员交接物品数量,避免在科室清点、核对污染器械、物品,减少交叉感染。

4、每次回收后,清洁消毒回收车/箱,干燥存放。

5、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和医疗废物不得回收到消毒供应室再转运处理。

二、分类:

1、按个人防护要求着装,与下收人员交接回收的物品数量。

2、根据器械的不同材质、性状、精密程度、污染状况进行分类。

2、损伤性废物投入到锐器合内,感染性废物投入黄色污物袋内。

三、清洗:

1、不同类型的器械、物品,采用不同的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

2、耐热、耐湿的器械、物品宜采用机械清洗方法。

3、精密、复杂的器械应先手工清洗、超声加酶洗,再用机械清洗方法或手工精洗。

4、清洗基本流程:预洗(自来水)—→清洗(手工或机械+酶)—→漂洗1(自来水)—→漂洗2(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消毒(湿热方法)—→润滑(水溶性油)—→干燥(烘干或擦干):

(1)预洗(3~5min):用流水去除明显的污物(若污物变干,可多浸泡几分钟)。

(2)酶洗(2~5min):酶可快速分解有机物,抑菌防锈,自然降解,无残留,水温20~40℃,带关节的器械尽量打开。已凝固或污染严重处水面下刷洗。

(3)漂洗:先用自来水,再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4)消毒:宜选用湿热方法(90℃5min)。

(5)润滑(30-60s):使用水溶性润滑油,不能使用石蜡油等非水溶性油。

四、检查与包装:

1、清洗质量的检查:目测或放大镜检查,有无残留物质、血渍、水垢、锈斑,不合格应重洗。

2、器械功能的检查:检查器械的完好性、灵活性、咬合性等,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度等。

3、包装要求:(1)重量:器械包<7kg、敷料包重量<5kg;(2)体积:<30cm*30cm*50cm;(3)松紧适宜;(4)金属器械、盆、碗间用吸水布(纸)相隔。

五、灭菌:

1、压力蒸汽灭菌:首选(耐高温、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1)液体、油脂、粉剂、膏剂忌用压力蒸汽灭菌。

(2)所有拟灭菌物品需进行彻底的清洗,以免影响灭菌效果。(3)按要求进行灭菌器效能检测,包括:工艺、化学和生物监测、B-D试验。

2、干热灭菌:耐高温、不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选用。(1)油剂、粉剂的厚度<0.635cm凡士林纱布的厚度<1.3cm;(2)物品的体积<10cm*10cm*20cm。

3、低温灭菌:不耐高温、不耐高湿的器械和物品选用(1)环氧乙烷灭菌(2)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3)低温甲醛争气灭菌(4)过氧乙酸低温灭菌

4、装载要求:

(1)装载量:下排气、预真空、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最大装载量—分别不得超过柜室容积的80%、90%和95%;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

汽灭菌器的最小装载量—分别不得小于柜室容积的10%和5%,以防止“小装量效应”。

(2)同类物品同锅灭菌,不同类物品同锅灭菌时敷料包放上层、金属包放下层。易产生水滴物品尽量放下层。

(3)装载时使用专用灭菌篮筐,不能堆放,包与包间隔至少2cm。(4)手术器械盘应平放,织物包应竖放,手术盆应斜放。(5)纸塑包装材料的物品应竖放在篮筐内或架子上。

5、卸载要求:

(1)压力蒸汽灭菌物品取出后放置于原离空调或空气入口的地方冷却。

(2)检查灭菌物品包装的完整性、干燥情况;及时关闭启闭式容器筛孔。(3)检查化学指示胶带的色泽,未达到要求或可疑时应重新灭菌。(4)灭菌包掉地或误放不洁处应视为污染。

六、储存:

1、无菌物品的储存条件:

(1)清洁、干燥、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60%。

(2)物品必须存放在洁净的柜内或架上,离地面20~25cm、离墙面5~10cm、距天花板50cm。

2、无菌物品的有效期:

(1)棉布或硬质容器的有效期10-14天(其它环境7天)。(2)医用皱纹纸的有效期3个月。(3)纸塑包装的有效期6个月。

3、已灭菌与未灭菌物品要严格分开放置。

七、发放:

1、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2、发出的、过期的无菌物品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

3、发送至临床时,必须使用专用的车或容器,采取密闭运送。运送工具保持清洁,洁污分开。

2.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二

关键词:中心消毒室,自身防护

供应室主要职责就是清洗、灭菌、供应无菌物品, 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主要环节, 为了加强供应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提出相应的措施及防护。

1 加强对供应室的管理

供应室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护士长每月按要求进行检查指导, 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各类物品按规定放置。供应室工作人员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意识、无菌观念和高度的责任心、认真执行各项技术操作、熟悉各种器械物品性能、消毒方法及洗涤操作技术、定期进行考核, 消毒员必须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进入无菌室时, 要穿工作服, 戴口罩、帽子、换鞋。污染区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清洁区和无菌区。

2 职业危害因素

2.1 接触生物性污染因素

医疗用品在供应室进行去污、清洁、消毒和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循环程序中, 频繁的接触病毒和细菌污染物品细菌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交叉感染的集中场所, 这不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 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2.2 化学性危害因素

消毒供应室工作环境要求严格经常对室内空气, 操作台, 墙壁、地面等进行常规消毒, 对传染性污染物品还需要采取特殊的消毒手段, 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戊二醛等弥漫空气中可引起眼部烧灼感, 头痛、皮肤过敏、哮喘等症状, 长期接触可导致记忆力障碍、记忆力分散、生理功能异常等。因此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 浸泡被污染的医疗器械, 了解消毒剂的理化性能, 配制时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2.3 锐利器械损害

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工作中接触各种病原体概率高, 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可以导致工作人员的血液暴露, 有可能发生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丙型肝炎病毒 (HCV) 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的危险。特别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 传染性更强, 针刺伤时0.004mL带有 (HBV) 血液就足以使受体者感染 (HBV) 。有资料显示戴手套后, 即使遭遇针刺, 其感染发生率较不戴手套操作时下降50%, 因此在操作中应戴手套, 注意避免损伤, 动作轻巧, 避免碰撞。锐器必须放在利器容器内进行运输, 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锐利器械, 以免刺伤。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反复挤压伤口周围并洗手, 用碘酒、乙醇等消毒, 必要时包扎, 因此预防锐器最为重要。

2.4 物理性危害因素

供应室设在地下室, 供应室工作人员经常受高温、潮湿与污染空气侵袭, 另外消毒供应室噪声污染比较严重, 如高压蒸气灭菌锅、超声清洗机、排气扇等。长期的噪音声可以影响精神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生理变化, 因此清洗人员离开有噪声的房间时应随手关门, 以减少污染的范围。有条件可以安装消音设施。

2.5 生理心理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重而琐碎, 工作人员长期处于繁重的脑力及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中, 容易产生慢性腰腿痛胃病等, 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如精神紧张、焦虑等, 因此能适应工作需要必须有良好的身体, 合理的专业格局, 工作间顺利流动, 加强对供应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 最重要的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质量管理意识,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培养医务人员无菌观念, 通过实践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劳动强度, 为供应室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在消毒间安装排风扇, 空调及空气消毒器, 在清洗中尽量用热水洗涤, 戴橡胶手套, 穿隔离衣及戴防护镜尽量减少手工清洗带来的危害。所以在工作中每个环节必须建立一个既保障工作质量又有防护各类危害因素的操作程序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2.6 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

领导重视, 改善医疗操作环境, 完善相关的制度, 法规, 建立预防体系。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需维护自身健康, 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 每年进行健康体验1~2次,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加强职业健康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危害, 立即按规程进行局部处理, 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或者到专科治疗。对发生职业危害的医务人员心理影响很大, 及时有效处理机制能减轻心理压力。我院对发生职业危害的医务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及心理疏导, 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并且所有治疗检查费用均由医院专款专用以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也使医务人员的获得巨大的安全感。

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中, 因此对工作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和宣传, 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操作程序, 防止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及锐器损伤, 开展对工作人员刺伤后对HBV、HCV和HIV等经血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等措施可减少对工作职员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张小荣.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 13[1]:29~31.

[2]戴李中.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15[11]:1283~1285.

3.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三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25-01

租借手术器械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对手术器械管理提出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消毒供应室的实际操作提出新的要求。我院消毒供应室自2010年12月以来,与采购中心、骨科、手术室等部门进行协商,规范了外来器械的使用流程,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租借手術器械管理现状

我院目前所使用外来器械全部为骨科使用,租借手术器械一般是由器械供应商直接送手术室清点、经骨科医生检查后,再送至消毒供应室灭菌后使用。外来器械清洗工作由器械供应商进行,无任何清洗监测指标。

2 改进后管理流程

2.1 租借器械清点和验收 术前1d由手术科室提交外来器械申请单,经院领导批准同意后交至采购中心,医院全部外来器械均由采购中心与供货商联系,严禁科室医生与供货商直接联系;到货后,采购中心严格审查有关公司的资质,合格后在验货单签字,供货商将验货单并同器械在术前1d16:00前送至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班护士负责与器械商共同清点,清点无误后,供货商签字离开。

2.2 租借器械的清洗 所有租借手术器械均应视为污染物,将器械清洗作为器械处理的第一步。我们将回收器械分类后放入全自动清洗机使用1∶270鲁沃夫多酶清洗剂进行标准化清洗。

2.3 租借器械的包装 大型租借器械应拆分包装,脉动蒸空灭菌器器械包不超过7kg。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注明器械名称及数量、灭菌有效期、打包者签名,并注明灭菌锅号、锅次、消毒员代码,便于手术室查对、保存。包装后器械必须在2小时内灭菌。

2.4 租借器械的灭菌 外来器械灭菌除特殊要求外,其余均首选高压蒸汽灭菌。内有植入物的灭菌应进行快速生物监测,我院使用3M快速生物阅读器及快速生物测试包作生物监测,3h可出结果。结果为阴性后方可放行使用,并做好记录。遇有紧急情况需经第五类化学指示卡监测,监测合格后由手术医生填写《提前放行通知单》提前放行,同时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后补做记录并将结果通知手术医生,保证过程的可追溯性。

2.5 租借器械使用后处理 租借器械使用后,推荐由租借医院或供货商业务员及时清洗,有效去除器械表面的血渍、污渍,避免器械在后续的运送过程中成为污染源,同时避免污物干涸影响清洗效果。

2.6 租借器械清洗、灭菌收费 由消毒供应室将清洗、灭菌所需费用清单交至医务处,医务处审批后由收费处统一对供货商收费,每月结算一次。

3 讨论

4.供应室消毒员工作职责 篇四

一、消毒员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发现异常情况并能及时处理。

二、消毒员熟练操作规程及保养维护,随时接受护士长的监督指导工作。

三、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灭菌方法,严格掌握灭菌程序和时间。

四、根据规范进行B-D试验。按规定应每日灭菌前、灭菌器维修后、新安装灭菌器进行B-D试验。如果测试结果不合格,不能进行灭菌,应查明天失败的原因,测试合格后进行灭菌。

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时,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并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消毒员不能擅自离开,严格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完毕后,必须待气压表降低到“0”,方可打开锅门,以免发生危险。

六、每个程序进行工艺检测,包括物品的包装、装载,仪器运行的温度、压力、时间、化学胶带、化学指示卡的变色情况,并做好记录。

七、指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保证预案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与后勤维修人员签订服务条约,定期对灭菌器进行清理维护,及时更换磨损配件,保证水、电、汽正常供应。与厂家维修人员保持联系,经常电话咨询或预约上门服务。

5.消毒供应室2012年工作总结 篇五

2012年我科在院长护理部及院感科的领导下以“临床需要为中心,保障医疗安全”为目标,重视医院感染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满足临床灭菌物品的供应,认真履行职能,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供应室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新增添了火灾,泛水及灭菌器出现故障应急预案,灭菌物品质量缺陷应急预案。认真执行供应室三项行业标准,并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和《消毒灭菌办法》的规定,严格规范执行一切操作规程。

二、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建筑设施设备符合感控要求,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有污染物品及清洁物品通道。优化工作流程,工作区域划分符合消毒要求。

三、加强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实行全程质量控制。1.重视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对可复用器械严格执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的流程。每周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严格执行监测制度,监测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追溯过程的记录。各种监测记录按要求保存。

3.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灭菌器的操作流程,灭菌器每日进行BD试验,合格后使用。对灭菌物品实行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制度。严格植入物及租赁器械的发放管理。

4.对手术室器械及眼科器械由专人负责清洗打包,减少差错事故。

四、坚持下收下送制度,与临床科室沟通,及时改进工作,拓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需求。1.按需定制各种治疗包和敷料包。

2.对一些外科系统科室独立包装塑封小包装的缝针、缝线、纱布、橡胶管、棉垫等。

3.对各科不常用的器械或抢救用物进行纸塑包装,延长其使用有效期,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

4.主动打电话到临床各科询问所需用物,并及时更换,以免因临床工作忙而忘记更换物品备用。

5.供应室每月向临床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时了解临床各科需求及意见,不断改进本科工作,使临床满意度从2012年的90%上升到98%,为临床优质护理保驾护航,受到临床的赞许。

五、重视科内人员的业务培训,科内定期进行三基及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与考核,并分批次派科内人员外出学习专科及院感新知识,提升全科人员的综合素质,营造团结进取的人文环境,创建和谐团队。对实行生严格管理加强带教,出科有考核记录。

六、重视医院的感染管理,提高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使用防护用品的正确率,全年无职业暴露及院内感染发生。在今年的健康体检中,全科人员健康情况达标。

七、本共完成灭菌2380锅次,共收发消毒包约28万件。

6.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六

供应室担负着医院大量医疗器械、敷料及其它物品的回收和发放任务,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热原反应的发生、微粒的危害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效果,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本院供应室对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报告如下。

优化措施

1.1 布局优化床位与建筑面积之比达到1:0.7~0.9,供应室接近住院部、门诊部和手术室之间,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区,避开了垃圾处理站、食堂、洗衣房、交通要道等形成相应独立的区域,达到了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要求。

1.2 区域划分优化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生活区分开,有实际屏障相隔,有各自的设备配置、工作范围和功能。污染区、清洁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的人流和空气流、物流单向流程设置,实现了人流和空气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和逆行。污染区设置了污染物品接收分类区、清洁区、传递物品的传递窗,洗污物回收车的区域、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应设缓冲区等,实现了操作区域的划分按污染递减的处理顺序。清洁区设置了准备灭菌物品的包装间(器械包装间和敷料包装间分开),压力蒸汽灭菌间,清洁物品入口。无菌物品存放区设置了无菌间、无菌物品发放窗口。不同污染(清洁)级别地面使用不同颜色地板或用框线分开,并标有功能区域名称。

1.3 清洗流程优化再回收医疗器械由临床科室护士初步清洗后,由供应室护士通过专用通道和专有路线运输到供应室,进行进一步处理。讨 论

2.1 供应室的合理布局及分区是避免交叉感染、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供应顺利的前提条件。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建筑和布局,对所供应无菌器材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能满足高质和高效提供医疗所用消毒和灭菌器材,三区(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必须严格划分,布局有利于工作的进行,建筑具有可靠的防污染条件,位置要合理。供应室建筑与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有:供应室位置不当及外环境不良,周围存在污染源、供应室座落在门诊和病房之间的走廊上、供应室与走廊间无缓冲地区、供应室各工作间的门都朝向走廊,其结果,既易造成供应室环境与物品污染,又使工作受外界干扰。供应室内部布局不合理,回收间与清洗组装间未隔开、敷料制作间(制作敷料时可产生大量纤维飘浮空气中)与清洗组装间靠近、缺少存放物品场所、缺少限制非生产人员进入岗位的建筑结构等。建筑质量欠佳,在要求洁净度较高的精洗组装间,墙壁、地面的建筑材料或涂料质量不合标准,墙壁表层剥落,地面破损,缺少通风降温设备,致需开门、开窗工作等。我们依据周围无污染源、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有明显的标志与界限、供应室各房间按流水作业要求安排,尽量将相连、室内装修按不同工作性质进行的原则,避免了因布局不合理造成的污染。

2.2 清洗、消毒是涉及许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彻底清洗是合格灭菌的前提,清洗质量直接影响着消毒灭菌效果。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前有效的清洗是保证消毒灭菌的前提条件,也是灭菌成功的基础,因此灭菌前彻底清洗是十分重要的。据文献报道,医疗器械因清洗欠洁净,有机物残留在器械表面,经高压蒸汽灭菌后灭菌合格率在70%~95%之间,残留血阳性率达35.9%,hbsag 阳性率达2.86%,说明残留的有机物影响器械消毒灭菌的效果,其是造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灭菌物品合格率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医院不同科室护士有自己工作的侧重点,临床科室护士侧重于手术的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往往忽略医疗器械的洗涤与保养。让各个科室充分发挥本科室的专业特长,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消毒供应室拥有专业的清洗设备、通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及规范的清洗流程,将清洗的工作由供应室护士负责保证了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使临床护士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预定的医疗器械运输路线避开了清洁区,遵循由洁到污,再由污到洁的再生原则,供应室护士将再生器械按照预定路线进行运输,可以减少院内交叉感染。

7.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七

1 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

临床诊疗护理使用过的医疗器械上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所污染, 工作人员对回收的器械进行常规处理过程中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被污染的器械损伤而感染。在可能经针刺伤传播的疾病中, 最常见的疾病是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 、艾滋病等[2]。

1.2 化学性因素

供应室要求每日对室内空气、工作台、地面、墙壁等进行常规消毒, 常用消毒剂一般为化学消毒剂, 例如“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 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可刺激皮肤或呼吸道黏膜, 导致呼吸道黏膜水肿, 严重时可引起眼睛烧灼感。此外, 现在使用的还有含酶清洗剂, 可以分解蛋白质、黏多糖、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会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

1.3 物理性因素

包括噪声、高温、紫外线、粉尘、锐器损伤及压力灭菌器爆炸危险等。噪声主要来源于预真空压力灭菌器、清洗剂机、干燥箱等各种机器的噪声;紫外线是供应室用于空气消毒的主要方法, 但是眼睛、暴露的皮肤等在紫外线灯照射下可引起烧伤、红斑、紫外线眼炎和皮肤过敏, 紫外线所产生的臭氧可以使人产生头痛、头晕、胸闷等不适等。

1.4 社会心理因素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大多数消毒室发展滞后, 资金投入不足, 造成在器械处理时缺乏专业的清洗、消毒、包装设备, 只能用人工代替, 导致不正规的操作。部分单位领导不重视, 把消毒供应室列为后勤辅助科室, 职工在进修学习、职称晋升等方面均受到一定影响, 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2 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护对策

2.1 加强消毒供应室规范化建设, 改善硬件条件提升防护保障

2009年卫生部修订颁布了《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规范》中详细阐述了供应室的基本要求、管理与职责、培训、技术操作程序、监测、检验与验证等内容, 充分肯定了消毒供应室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重要作用, 明确了消毒供应专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配合医院的发展尽可能使供应室的布局合理, 扩大使用面积, 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改善基础条件, 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改进工作流程, 减少手工操作。

2.2 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主要是加强继续教育, 提高认识, 认真学习《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自觉地把防护措施应用于日常工作中, 以减少不安全隐患。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途径主要为接触 (血液和体液) 与空气传播。供应室人员在清点、清洗、处理污染物品时, 均应按要求做好防护, 戴帽子、口罩、橡胶手套、防护眼镜, 穿隔离衣;手工清洗时穿防水围裙、袖套等, 并在水面以下进行操作, 特殊感染的物品先消毒再清洗。供应室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锐器的操作规程, 用后注射器禁止重新复帽, 掌握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流程。正确掌握洗手技术, 包括洗手指征、洗手方法, 工作人员接触污物前后均应认真洗手。安装感应式水龙头, 洗手池旁粘贴六部洗手图等。

2.3 化学性危害的预防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使用浓度。容器及时加盖, 定时开窗通风,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 减少消毒剂对人体的危害。若不慎喷溅到眼睛, 立即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

2.4 物理性危害的预防

(1) 防止烫伤:灭菌锅的灭菌过程完成后, 待锅内温度低于65℃后方可开门, 开门后站在门背后;无菌包出锅>30 min才可接触。 (2) 防爆炸:消毒员持证上岗 (消毒员上岗证和特种容器操作证) 。

2.5 增强医务人员体质

合理安排工作, 劳逸结合,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增强自身免疫力。定期体检, 必要时接种乙肝疫苗。

参考文献

[1]胡宪兰.供应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 (6) :829-830.

8.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八

【关键词】 供应室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1 提高职业安全防护的认识程度

1.1 增强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护士长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知识,充分认识到消毒供应室在控制医院感染环节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例如回收的器械中有大量的微生物污染,特别是血液、体液可能被肝炎、艾滋病等病毒等污染。其次消毒供应中心所用的化学消毒剂也会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系统造成不良刺激。还有高压蒸汽压力锅及其他各种机器产生的噪音、高温等长时间作用于人体,可造成听觉器官及全身各系统的损伤。各种粉尘、紫外线照射等都对人体有危害,紫外线消毒后供应室内高浓度臭氧,也可引起人体中毒反应。

1.2 明确易发生的自身损伤类型,如针刺伤:工作人员在回收、分拣物品时不慎被锐利器械、刀片、缝合针刺破手套,伤及皮肤,严重时可感染疾病。其次是化学因子的污染致伤,清洗、保养、消毒物品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果因意外情况使液体飞溅至皮肤和眼部,要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如果喷射至衣服上要立即更换。

2 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2.1 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积极做好职业防护,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防止针刺伤,器械回收后分拣工作应认真细致,戴防护手套,不可用手直接接触,还应选择加厚耐用的手套,洗刷器械时要戴双层手套、眼罩、穿隔离衣、防水围裙。消毒供应中心还担负着集中处理手术器械的工作,再接收和清点器械时若防护不当,极易造成感染、损伤,当手套有破损或潮湿时应立即更换,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定期跟踪检查,并及时上报院感办登记备案。对回收污染物品一律以传染性物品对待,防患于未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自身防护,同时也避免了因工作人员造成院内感染。每月院感办工作人员下科室检查、科护士长和科室人员自查,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方案,不断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使用蒸汽灭菌器人员应持证上岗,熟练掌握操作规程,灭菌的高压蒸汽消毒锅、烘干器等,最高温度达

2.2 岗前教育 对新上岗的护理人员加强安全防护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自觉地把防护措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把好洗手关,勤洗手是自身防护最简单、最有效、最重要的隔离措施,洗手后防止二次污染应用一次性纸巾、清洁毛巾、烘干机等。手套能有效地防止皮肤与感染因子的直接接触。口罩是防止微生物的有效屏障。拖鞋、一次性鞋套可以加强工作人员足部保护,防止器械落地刺伤。医院应组织工作人员每年进行体检,定期预防接种,提高工作人员的机体免疫力。还应加强设备的检修和保养工作,每次进行高压灭菌前、消毒过程中认真观察和检查设备各部位性能,及时发现设备安全隐患,上报器械科维修,排除故障,确保消毒供应工作的顺利进行。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无菌物品供应的重要科室,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因此,每位护理人员都要高度重视本职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制度、职责、操作规范,以达到预防医院感染的安全。做好自身防护,努力提高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促进医院整体的發展。

参考文献

[1] 黄淑萍.加强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1005.

[2] 孙雪莹,王华生,宋婉丽.消毒供应室对再生医疗器械的全程质控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6):205.

[3] 张杰,苏迅,李新华,林晶,杨涛.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监测及管理工作[期刊论文]-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7).

[4] 李凤娣,王惠珍,陈琼芳.消毒供应中心参与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期刊论文]-护理学报,2010(21).

[5] 陈少岚.王苓供应室与临床科室信息沟通的实施过程及效果[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2010(24).

9.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九

2016年我科在分管院长、护理部的领导下以“临床需要为中心,保障医疗安全”为目标,重视医院感染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满足临床灭菌物品的供应,认真履行职能,现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供应室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进一步完善了火灾,泛水及灭菌器出现故障应急预案,灭菌物品质量缺陷应急预案。新增加了“不合格灭菌物品追回处理记录本”、“清洗不合格物品处理记录本“。认真执行供应室三项行业标准,并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和《消毒灭菌办法》的规定,严格规范执行一切操作规程。

二、完善各项工作流程设施设备符合感控要求

新增了3M生物监测仪,对每件内植入器械物品进行每锅生物监测,3小时出结果,大大增加了内植入物的安全性,缩短了手术病人的等待手术的时间。为临床医师的业务工作增加了安全性和方便。各区分区明确,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有污染物品及清洁物品通道。优化了工作流程,工作区域划分符合消毒要求。

三、加强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重视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对可复用器械严格执行回 收、分类、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的流程。每周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执行监测制度,监测清洗、消毒、灭菌的质量追溯过程的记录。各种监测记录按要求保存。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消毒员持证上岗,严格执行灭菌器的操作流程,灭菌器每日进行BD试验,合格后使用。对灭菌物品实行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制度。严格植入物及租赁器械的发放管理。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对住院部手术室器械由2人专人负责清洗打包查对。门诊手术室、及眼科、五官科、口腔科及肛肠科器械与住院部各科室器械每日有2人负责分开清洗打包,2人查对减少差错事故,1人负者手术室的布类的准备打包。

四、坚持下收下送制度,拓展服务项目

与临床科室沟通,及时改进工作,拓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需求。按各临床科室需求准备各种治疗包和敷料包。对一些口腔科所有器械实行独立塑封小包装、对各科室的湿化瓶、压脉带实行了塑料袋独立密封包装。对各科不常用的器械或抢救用物进行纸塑包装,延长其使用有效期,减少临床护理工作量。把护士的时间还给病人。供应室每月向临床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及时了解临床各科需求及意见,不断改进本科工作,使临床满意度从2015年的90%上升到98%,为临床业务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赞许。

五、重视科内人员的业务培训 科内每月进行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院感知识培训学习,并分批次派科内人员外出学习专科及院感新知识,提升全科人员的综合素质,营造团结进取的人文环境,创建和谐团队。对实习生严格管理加强带教,出科有考核记录。

六、重视医院的感染管理,提高安全意识

不断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及使用防护用品的正确率,进行职业防护培训,全年只有3列职业暴露,无一列因消毒灭菌物品不合格造成的院内感染发生。灭菌物品合格率100%。

七、工作量统计

本年度共完成清洗消毒灭菌无菌包约78679万件。共整理折叠手术室布类256908张,清洗消毒湿化瓶13592个、压脉带12574根、消毒瓶2232个。发放一次性用品19826箱(袋)。

在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全院无菌物品的供应工作,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断地优化管理要求,提升质量,给临床提供“高效、满意、放心、安全”的优质服务。

供应室护士长 杨艳

10.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十

医院消毒供应室承担着医院各种医疗器械、敷料的回收、清洗、消毒及灭菌工作,工作量大,而且是污染物最集中、最多的区域。其工作性质决定着工作人员长期接触各种污染物品、锐利器械、化学消毒剂、各种电器、压力容器及环境中的噪音、高温潮湿等因素,对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是保护自身健康的有效措施。

1、消毒供应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生物因素:

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所用过的一切诊疗用品几乎都携带病原微生物,尤其是接触过患者血液、体液的物品。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回收处理这些物品时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高于其他人员。回收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大量被血液、体液及其他污物污染过的器械、敷料等,而临床科室大多未作初步处理。若自身防护不当或操作失误,皮肤有损伤时,病原微生物就可能通过呼吸道、受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2)物理因素:

①环境因素: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把临床各科室回收来的敷料、器械等物品在回收间分类处理,患者的血液、体液所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有可能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回收间的环境空气污染。压力蒸汽灭菌器温度达134℃,洗器械的水温达60℃以上,造成供应室的高热潮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②噪声:消毒供应室存在着多种噪声污染源,如超声波清洗机、空气压缩机、高压蒸汽灭菌器排气时、下收下送时车轮产生的噪声。长期处在这种噪声环境中易导致听觉迟钝、头晕、耳鸣、失眠、情绪焦虑、血压升高等症状。噪声干扰严重可使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交感神经活动亢进,使人体产生疲倦不安等表现。

③烫伤:清洗器械、高压蒸汽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均可由于高温、高压、蒸汽等意外引起烫伤及爆炸等。

④锐利器械损伤:针刺伤和刀割伤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在污染物品回收、清洗、包装过程中,被针头、刀片、剪刀等锐器刺伤。而针头是对医务人员伤害最深最多的锐器。一项调查表明全国有80%的护士受到过针刺伤,而健康的医务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针刺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⑤身体、心理因素:消毒供应室护士由于特殊工作环境,加上人员少劳动强度大,造成其躯体症状及负面情绪较普通病房护士易患性高。搬运、装载过程中由于姿势不当或超负荷引起工作人员脊柱、关节损伤。据意大利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由于负重引起脊柱损伤、腰骶疼痛发生率为80%,护士站立时间长,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服务的对象是全院的医护人员,他们对服务的质量要求高,期望值也高。消毒供应室工作压力大、年龄也偏大,使之成为弱势群体,不仅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极大地降低了工作热情。

⑥微粒:消毒供应室在制作各种敷料、棉球及折叠包布时,纤维粉尘到处飞扬,污染室内空气,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可损害呼吸系统功能。

2、防护对策

(1)加强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针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对职业危害认识不足、组织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强化工作人员对消毒隔离及预防感染工作的认识,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考核,使其充分认识到接触被血液、体液污染物品的危害性,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主动、自觉地采取各项防护措施。同时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建立健康档案,每年1次健康体检。(2)生物因素的防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在下收下送物品时做好自身防护,清点回收物品时按标准预防要求穿戴好防护用具,操作时要戴口罩、帽子、眼罩、双层手套、防水围裙、穿防水鞋。要求临床所有科室对所使用的物品进行初步清洗。特殊感染病人使用的物品应单独存放,并做明显标记,注明感染疾病名称,应先浸泡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有条件者尽可能使用全自动清洗机,尽量减少手工清洗。刷洗器械时要在水面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对人体造成危害。如果手或身体其它部位被血液、体液污染,立即用肥皂和清水清洗,严格执行“六步洗手法”,洗手是预防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处理污染的物品时要戴手套,在清洗器械、包装时也要戴手套,特别是工作人员手上有伤时,更应戴手套,甚至戴双层手套。戴手套可使针刺后感染机会减少50%。

(3)物理因素的防护:消毒间要宽敞,保持室内通风,以降低室内温度。消毒员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定期维修保养压力容器,保证各个阀门和排气管道处于良好状态。装卸灭菌物品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工作服,戴隔热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防止烫伤。有条件者消毒间安装消音设备。下收下送车定时上润滑油。尽量集中清洗器械,以减少污染次数。工作人员在进行各种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严防针刺伤及污水溅到眼睛等部位,动作要轻、慢,戴合适的手套操作。清理垃圾时不可用手挤压垃圾袋,不要直接用手对锐利器械分类清洗,养成用钳子夹取污染针头和尖锐物品的习惯,尽量减少皮肤刺伤的机会。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先脱去手套,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再用0.5%碘伏或3%碘伏消毒后包扎,必要时接种免疫球蛋白,并上报医院感染办、定期跟踪检查。在制作敷料、棉球、纱布等物品时,应佩戴口罩、动作要轻、动作幅度不要过大,以减少微粒的危害。

(4)化学性因素的防护:严格掌握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掌握消毒液的正确配制和使用。消毒液要装在防腐的容器里,加盖密封,防止挥发,保证消毒剂的准确浓度,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在进行各种清洗消毒时要戴乳胶手套、口罩、防护眼镜、戴防水袖套、围裙等,动作不要过猛,以免消毒液飞溅,操作完毕脱下手套后及时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认真冲洗。

11.如何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 篇十一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措施

医院的消毒供应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医院消毒供应室既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中心部门,又是为医院提供无菌物品的重要基地。消毒供应室不但承担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还承担着向医院各部门提高医疗设备的工作。所以,医院必须要重视和保证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加强对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感染事故的发生。所以,加强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对医院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问题 当前,一些中小型医院的供应室人员缺乏,管理制度不全,清洗消毒的操作程序存在漏洞。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职责不明,没有具体的操作章程可以依据,多靠经验来完成日常消毒工作。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消毒供应室的消毒杀菌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要求。

1.2 消毒供应室布局问题 一些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布局混乱,医院使用的感染物与无菌物混合放置在一起,物品产生了交叉感染。供应室的工作区域划分不明,各区域之间没有明显的标识。进入供应室的人员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致使供应室管理混乱。缺乏监督管理的消毒供应室工作极大地影响了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1.3 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长期以来,部分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都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一些医院的消毒供应室多安排的是一些年龄大、学历低、缺乏专业医学知识的人员。这类人既缺乏专业知识技能,又不了解新技术,无法真正管理好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一般来说,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各种态度决定了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缺乏专业人才、不能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业务知识技能低下,极大地影响了当前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质量。

1.4 消毒供应室设备陈旧 有的中小型医院还是传统的管理机制,资金的缺乏导致了医院对供应室的质量管理的投入不足。而供应室只保证医疗物品能消毒,能供应,对于陈旧设备经常维修问题给工作上带来的不便很少关注。另外,有部分消毒工作是靠原始手工操作完成,手工代替先进的消毒设备,影响了工作效率,也降低了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水平。

2 如何加强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

2.1 对消毒供应室进行标准化质量管理 医院必须要完善消毒供应室的规章制度,保证消毒灭菌物品的质量安全,建立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对供应室的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必须要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制定出评定标准,对操作流程也要明确规定。与此同时,供应室的要落实好每一个部分,所有的工作人员要按照制度规范操作,尽职尽责地做到质量达标。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会促使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有保证,工作秩序良好,也能防止问题的处理个人主观臆断化。另外,也保证了供应室工作人员因业务能力、责任、经验等问题造成的工作失误,让供应室的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下去。

2.2 合理布局供应室 消毒供应室的存放着医院的污染物品和无菌物品。为了促进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的改进及提高,避免这些物品混合放在一起的交叉感染问题,提高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应该合理布局供应室污染物品和无菌物品的置放区域,避免相互的感染,不能将所有的物品混合存放在一起。供应室里要设置洗手设施,对进入供应室的人来说必须要更衣换鞋,并洗手。供应室各区域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服需要有明显的区分,不能串区。在区域间使用隔离凭着,比如设置双开门、采用全自动清洗机以及高压蒸汽灭菌器。在供应室里流动的物品,要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然后包装杀菌。供应室的负责人要监督好工作人员的每个工作环节。

2.3 对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众所周知,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影响着医疗护理质量,还有病人的生命安全;所以,供应室工作人员良好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其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定期对消毒供应室的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他们对于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措施、供应室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其进一步了解供应室的工作质量的重要性,更有利于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及业务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医院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聘请专家开展讲座,邀请同行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了解,改进供应室工作质量。对供应室的工作人员,既要进行培训,还要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评,将考评作为对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监督方式之一。在培训工作人员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对其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使其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培训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供应室工作质量能够为医院的医疗服务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证,减少医患纠纷。

2.4 引进并正确使用先进设备 对于消毒供应室设备陈旧的问题,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引进先进的设备。为了让先进的设备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供应室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引入的新设备进行集中学习,学习如何正确操作、清洗、维护、保养新设备。以此来保证新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3 结束语

伴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于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要求也不断变高。要想保证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就必须不断完善供应室的每一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供应室的负责人要严格监督检查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严格把控质量关。作为供应室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在培训和自学中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不断的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目标推进,才能进一步地做好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工作,促使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不断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杏花,郑翠云,梁金秀.浅谈消毒供应质量管理的方法.中山大學附属第一医院供应室.现代临床护理,2005(4).

[2] 班萍.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预防医院感染.广西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供应室.卫生政策与管理,2011年12月第49卷第35期.

[3] 贾晋双,宇春霞,张秋.浅谈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当代医学,2009年1月15卷第2期.

12.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数据均来自我院消毒供应室。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以及2011年9月至2012年4月经过对清洗流程质量管理改进后的清洗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1.2 改进方法

1.2.1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端正工作态度加强工作责任心, 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供应室相关规定, 包括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 使供应室工作人员能够掌握供应室工作区域的着装要求, 器械分类、清洗流程, 各项设备的操作方法以及保养知识, 严格遵守各项工作制度, 保证器械清洗质量。同时应该定期定向培养医疗器械清洗工作的专职人员。

1.2.2 及时更新清洗设备

增加供应室必要的设备和器械, 以节省人力提高其自动化程度, 如对供应室配置干燥箱、高压气枪、超声清洗机、水枪、全自动清洗器等设备, 可借鉴其他医院的经验, 吸取其优点, 有效的改善供应室工作环境, 提高清洗质量。同时应配置低温等离子灭菌器, 速高压蒸汽灭菌器等急用备用设备。

1.2.3 合理分配资源

工作室应该注意技术强弱搭配, 新老搭配等, 同时应该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使工作人员能够劳逸结合, 在工作高峰时要安排足够的人力, 以提高工作效率。

1.2.4 完善管理系统

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 制定岗位职责, 建立医疗器械在供应室清洗流程的详细的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对医疗器械清洗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过程详细记录的质量管理系统并建立定期监督检查制度, 对供应室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检查, 对工作中存在的有清洗流程质量问题等进行记录、讨论、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2]。使供应室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运行。

1.2.5 改善流程, 加强细节管理

细节决定成败, 供应室的清洗流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服务的优劣;对于供应室的清洗流程的每个环节, 每个细节都应该确保准确无误。首先应该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 如对手术器械应根据不同手术以及常用器械等分成, 胸科包、妇产科包、小儿器械包、骨科基本包、阑尾包、脑科包等。对于不常用器械和特殊器械和用小包包装, 可临时性满足各种医生的治疗要求和习惯;另外应根据不同医疗器械的特点进行清洗, 如管腔类器械应该选择超声清洗, 复杂精密器械应该派专人清洗, 并采用水溶性润滑剂对器械进行保养[3]。启用了腔镜工作站, 对各类精密仪器进行了系统的手工清洗, 另外对于器械功能不灵活, 有损害的应该及时的向供应室管理人员反应, 以及时更换或者维修;最后对清洗好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 并将其分类包装, 做好标识, 注明器械的名称、包装者、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信息, 并定期安排质量管理人员进行调查。

1.3 清洗质量评价

对我院清洗流程通过随机抽查以及定期质检的方式,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中的规定, 采用目测法、隐血试验法、放大镜检测法等对医疗器械器械洁净度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时,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结果

对医疗器械清洁度检查结果如表一所示, 结果显示改进后各类器械其洁净度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改进前 (P<0.05) , 如表1所示。

3 讨论

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灭菌的重要部门,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提高, 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逐渐走向专业化, 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清洗消毒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健康和医疗护理质量[4]。我院通过完善管理制定,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制定质量标准以及监督定期检查等一系列措施, 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进行了改进, 避免了清洗过程中的盲目性随意性, 优化了清洗流程。结果显示, 在各类器械其洁净度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改进前 (P<0.05) 。

摘要:目的 探究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质量管理, 改进管理方法, 提高服务质量。方法 对我院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质量管理进行改进, 对比改进前后实施效果。结果 改进后各类医疗器械其洁净度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改进前 (P<0.05) 。结论 对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质量管理进行改进, 可以提高清洗质量,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清洗流程,改进

参考文献

[1]陆敏.加强供应室管理严格控制院内感染[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 :45-46.

[2]陈艳.外来手术器械纳入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流程的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19) :156, 158.

[3]唐翠霞, 魏秋霞.毒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9, 22 (8) :1017.

13.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十三

2011年供应室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工作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消毒供应中心改建工作已初具规模,消毒供应中心即将进入全新管理模式,上半年的准备工作为今后改建后的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工作做好了铺垫,在保证临床工作的同时,完善各项制度,针对科室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强化了指导思想。

一、培养人员专业技术,提高专业素质

培训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管理与基本要求、手卫生措施、洗手与消毒、外科手消毒、手卫生效果监测等项目,要求科室人员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由于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暂居菌可能会通过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物体表面是通过手传播,故要求科室人员手卫生规范极为严格。严格要求卫生手消毒后,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利用理论讲授、操作演示等方式,培训专门人员学习先进设备的操作方法及防护,提高培训的效果。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清洗、消毒、灭菌的相关知识及各种设备的操作规范、各岗位的工作要求,涵盖供应室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到优秀上级医院学习进修,把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带回来,运用到我院的消毒供应中心的改建中来。

二、熟记各项规范,提高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制定的各项规范的学习计划,上网查阅最新的消毒感染知识,全面培训科室护士。分级培训每季度一次,每月四次规范考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业务素质,更好的完成消毒灭菌工作。

护士按照岗位职责和工作制度的要求,做好各自的工作,并对上级质控提出的不足及时整改,将工作中的意见、方法或是建议及时反馈。

14.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十四

1.消毒供应室周围环境清洁,室内严格划分工作区域(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和辅助区域(更衣室、办公室等)。各区域间有实际屏障。人流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不能逆行。

2.消毒供应室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培训。3.工作人员进入消毒供应室应更换工作衣、帽、裤、鞋,着装符合要求。患有传染病期间不得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外来人员(包括参观者)须按要求着装入内。

4.工作人员上岗时按照工作区域的不同防护要求,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回收人员应戴圆帽、手套;去污区工作人员应戴圆帽、手套、防渗隔离衣或围裙、专用鞋,手工清洗时应戴护目镜或面罩;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工作人员应戴圆帽、穿专用鞋。5.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与洗手操作流程,即进入工作间之前和离开工作间之后应洗手;戴手套之前、脱手套后应洗手;进行各种包装操作前后应洗手;工作中被污染或疑似污染应随时洗手或手消毒。

6.医院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外来医疗器械一律由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7.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理应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处理程序。处置流程为: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

8.被朊毒休、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根据病原体的特性,先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再按常规流程处置。

9.清洗消毒后的器械应无血迹、污迹、锈迹;包装材料清洁无破损;棉质包布一用一清洗不得缝补。

10.使用清洁剂、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监测材料应符合国际及卫生部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11.灭菌包的体积和重量应符合:脉动压力蒸汽灭菌:器械包重量不超过7公斤,敷料包重量不超过5公斤;灭菌包体积不超过30cm乘以30cm乘以50cm。

12.清洁物品与污染物品、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分开放置。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无菌物品存放架应清洁无尘。离地面20cm~25cm,离墙5cm~10cm,离天花板5cm。储存环境:温度为24度,相对湿度40-60%。

13.无菌物品发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按灭菌先后顺序依次发放使用。认真检查无菌包的质量、灭菌标识、灭菌日期,一次性使用物品拆外包装存放。无菌物品包装破损、潮湿、落地、过期不得使用。(植入物及植入手术器械应在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

14.对灭菌质量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运行前应进行B—D测试。

15.灭菌器新安装、移动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监测。物理、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16.定期对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空气、物表、灭菌物品进行生物监测和浓度监测。17.(应建立追溯制度,实施过程监控,记录各项操作过程的相关信息)。清洗消毒质量监测资料保存6个月以上。灭菌质量监测资料保存3年以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持续质量改进。

15.数字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实施流程 篇十五

关键词:数字化,消毒供应中心,追溯软件,实施,流程

随着我国医改和社会医疗保险的深入开展,各种数据需要整合,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渐开展,数字化医院建设已成近阶段的重要工作。信息资源管理包含着对人员、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的管理[1]。作为医院内的感染控制部门消毒供应中心的数字化建设也要跟上医院发展的要求,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医院各科室提供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物品的部门[2],按照规范要求实行集中化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医院各科室提供可重复使用诊疗器械物品的部门[2],其工作是把医院各科室用后的物品诊疗物品集中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在行业标准中(WS310.3-2009)规定,消毒供应中心需要对影响灭菌过程和结果的关键要素进行记录,保存备查,实现可追踪。本院信息中心根据数字化医院建设要求,2014年4月开始启动无菌物品追溯管理系统,对系统实施流程做如下介绍。

1 无菌物品追溯软件介绍

该项目为郑州远洋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质量监控及流程追溯。该软件业务操作分别在电脑和移动数据终端上进行,移动数据终端采用基于安卓系统的移动数据终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当科室需要领用物品包、消毒供应中心制作备用包或科室送还已使用的物品包时,供应中心回收人员或清洗人员首先根据物品包清单,打印出制包清单列表和对应的条码,然后将其交给打包人员,打包人负责将条码黏贴在对应的物品包上,并记录下相关操作。进入灭菌环节,灭菌人员依据类似的操作方式选择相应的灭菌锅和其它相关信息后进行灭菌操作,成功后便进入存放或发放环节。发放人员则根据发放清单依次扫描条码,将物品包发放到相关科室,科室在使用时进行使用登记,供应中心对其使用完的物品包进行回收,依此循环。

2 数字化消毒供应中心实施

2.1 无菌物品追溯管理系统实施前的准备

(1)调查软件公司的实力及服务质量;(2)软件功能是否涵盖消毒供应中心现有功能;(3)软件是否能与医院系统对接及为医院其他系统提供接口;(4)实施硬件的需求满足医院发展需要;(5)软件是否能与医院现有清洗消毒及灭菌设备、清洗消毒和灭菌设备对接;(6)软件能否达到全流程追溯;(7)同消毒供应中心配合对软件的流程进行测评,并制定软件招标的关键参数。

2.2 无菌物品追溯管理系统实施

2.2.1 软件公司的实施配合

(1)软件公司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及消毒供应中心意见制定施工方案;(2)按照工程进度前期安排维护人员入厂进行硬件调试和基础数据维护;(3)研发工程师入场进行项目实施及指导人员培训;(4)系统正式运行后,研发工程师逐渐撤离,维护人员监测系统运行。

2.2.2 医院信息中心的实施配合

(1)根据系统运行环境配置硬件设施;(2)安排专人负责该系统的实施配合工作;(3)根据运行情况进行人员培训;(4)与研发工程师一起交接服务器信息及软件基础操作维护。

2.2.3 消毒供应中心的实施配合

(1)根据施工方案配合软件公司运行;(2)做好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前期培训;(3)安排专人负责该系统的实施配合工作;(4)与软件维护人员进行基础数据采集录入;(5)协助调试设备试运行;(6)根据医院具体情况修改软件;(7)正式运行软件并及时解决问题;(8)人员培训贯穿始终。

2.3 无菌物品追溯系统验收

(1)系统运行正常后,由软件公司提出申请,根据招标合同进行验收;(2)医院信息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按照合同内容逐项实地操作,检验系统运行情况。

3 无菌物品追溯系统网络安全管理

(1)外来人员严禁使用工作电脑;(2)不能使用自己的电子设备连接医院内网;(3)不能使用工作电脑连接外网;(4)操作人员正确操作软硬件设施;(5)妥善保护自己的帐号和密码。

4 数字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意义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向医院提供无菌物品的部门,其工作和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密切相关。在我国每年发生的500万医院感染患者,许多是由于消毒不严格引起[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我国每年也会发生4万件以上[4]。

传统的消毒供应中心多采用经验管理模式,科室内部人,财,物琐碎复杂,各种医疗文书记录保存不规范,不能满足医院举证倒置的需求。无菌物品追溯管理系统的运行,使得消毒供应中心由经验式管理转变为数控化管理,优化管理过程[5,6]。由消毒供应的科室内部管理转变为消毒供应全院集中化管理,数字化消毒供应中心的实施在生产过程中,由纸张转变为电子设施监控记录无纸化,解决储存容量大的问题,也能使工作更加高效、准确、便捷,且可优化现有资源,使设备使用率提高[7,8],查询更方便,方便长期保存,减少人为误差。对全流程信息管理还可以同步记录各环节过程中人员、时间、物品、状态及各种清洗消毒与灭菌器运行参数的变化等,与手工录入数据相比,该管理软件的应用能使信息采集更方便、有效并且减少差错率[9]。在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无菌物品追溯系统,为医院消毒供应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追溯的客观依据,做到全程质量控制与数据分析[10,11]。

参考文献

[1]陈晓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追溯及其发展前瞻综述[J].图书馆界,2004,6(2):4-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S].北京,2009.

[3]李磊.基于RFID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2,34(2):106-108.

[4]吴晓斌.基于二维码信息技术对再生器械质量控制的实现[J].科学与财富,2012(4):145.

[5]王钧,马红梅.信息化追溯系统在消毒供应中心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天津护理,2014,22(2):176-177.

[6]杨美华.计算机对提高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作用[J].四川医学,2011,32(3):436-437.

[7]汪洋,李华,宋艳玲,等.计算机信息系统在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62-64.

[8]陈蕾.计算机网络在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系统工程,2012,19(7):60,73.

[9]王雪晖,钱蒨健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物品全程跟踪与追溯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2):532-533.

[10]冯秀兰,彭刚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指南》[M].2011:11

16.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十六

【关键词】供应室;消毒隔离;防止;院内感染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45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医疗事业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各大医院纷纷建设起了消毒供应室,并加强了对其的管理力度,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可忽视院内感染的控制。对供应室进行消毒隔离是防止院内干扰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医院正常运行的过程中,供应室放着所有科室的医务用品,若护理人员没有对其进行彻底消毒灭菌,那么摆放在一起很容易出现较差感染,最终导致院内感染,影响到整个医院的空气,对于患者的痊愈极为不利。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我们必须要对其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措施切断其感染途径,建立健全的预防院内感染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患者的健康。

一院内感染的途径

在医院运行过程中,出现院内感染的途径大致分为以下几点:被污染过的物品与环境之间相互混合而导致院内感染、传染区与非传染区的器械相互浸泡而没有进行彻底消毒而引起的交叉感染、空气传播导致病原菌微生物蔓延、人的传播、缺乏健全的消毒制度等。

二供应室病菌感染的隐患分析

为了防止院内感染,首先我们必须要对供应室存在的隐患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院内不受到病菌的感染。通过分析,供应室病菌感染的隐患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方面的问题

(1)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护理人员认为供应室只要不让患者或非专业人员进入、或者供应室的管理人员不与患者接触,那么就可能避免病原菌的侵入,也不会存在医疗纠纷。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虽然供应室的管理人员没有接触到患者,但是他们的工作任务是对各种医务用品进行消毒,消毒过后的用品会直接用在患者身上,在整个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处理得当,必然会导致院内感染,造成医疗纠纷。

(2)护理人员不规范化的记录

一般来说,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在对各种医务用品进行消毒灭菌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每一个过程进行记录与检测,而由于有些护理人员并没有该方面的认识,思想观念不够先进,不对该工作引起高度重视,这就导致其在记录的过程中出现书写潦草等现象,甚至还对记录进行涂改,导致信息不够准确,这些必然会影响到医务用品消毒的准确性,不利于各科室对用品的使用。

2、下收下送不够规范化

在对供应室医务用品管理的过程中,不分车、不分人是下收下送过程中存在的最大安全隐患之一。因為在这一阶段,很多无菌用品与已被污染的用品都会放在一辆车内,此时就会导致用品出现交叉感染。另外,在下收下送过程中如果出现超载现象,导致车辆无法实现封闭运送,同样会导致用品被外界空气所污染,尤其是无菌用品,根本不利于其安全使用。

3、清洗、消毒不够彻底

一般来说,清洗与消毒是各科室医务用品安全使用的关键,尤其是一些需要手工清洗的用品。如果护理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洗剂浓度不够、洗刷不够认真、漂洗不干净、润滑剂使用不当、清洗后的用品没有擦干等,都会导致用品灭菌的彻底性,最终导致院内出现感染,不利于其正常使用。

4、储存与发放不够合理

供应室中保存着医院各科室的医务用品,由于品种多、数量多,在储存中具有较大的难度,一旦储存不合理,必然会导致用品出现交叉感染。或者相关工作人员没有保证储存环境,那么必然会导致医务用品在储存过程中出现病原菌的侵袭,最终影响到用品的正常使用。另外,如果供应室在存放无菌物品的场所也存放着过期用品或者非无菌用品,那么必然会对其储存环境产生影响,导致物品出现交叉感染。

三强化供应室消毒隔离,避免院内感染的具体措施

1、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供应室是为患者提供间接服务的特殊场所,不管是对医务用品的收发、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中,都必须要认真对待,以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因此作为一名专业的医护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另外,供应室工作人员还必须要接受医院安排的相关培训,要求供应室人员与时俱进,掌握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学会清洗各科室的医务用品,并对其认真保存,这样才能够实现保证医务用品的安全性,防止院内感染。

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强化院内感染管理

(1)要求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无菌观念的认识

在实际工作中,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要掌握每一种消毒方法,了解其灭菌的具体程度。另外,在对医务用品进行消毒灭菌的过程中,供应室人员还必须要戴口罩、帽子,更衣、换鞋,要求非专业人员不得进入无菌室。还需要对无菌室的空气进行消毒。

(2)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医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并将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对医务用品进行消毒,并将其进行分开保存,这样才能够提高供应室的管理水平,避免用品出现交叉感染。

3、加强供应室人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工作运行

(1)供应室每天手工刷洗器械,要防比被针、剪刀等锐利器械扎伤,所以要求其他科室将用后的针头等器械卸下,操作时必须戴口罩、手套,预防感染。

(2)人量的布类敷料,虽然经过洗涤,没有火菌仍有人量微生物未被消火,进行分类打包时造成微生物在空气中漂浮。在操作时,必须戴帽子及口罩,防比微生物的污染造成危害。

(3)接触理化因素较多,受到伤害机会多,部分物品需要用消毒剂处理达到去污、去热源的日的,操作时要戴手套、口罩,以免造成皮肤灼伤和过敏反应。

(4)火菌柜专人操作使用,严格执行操作程序,经常检查火菌柜的各种性能,发生问题时及时处理,防比意外发生。消毒员进行物品装、出锅时应防比烫伤。

(5)供应室工作民期接触污染物品,有害物质较多,是微生物感染的高发区,除工作中注意自身防护外,应加强营养及体育锻炼,保证健康良好的体魄,以便于更好工作。

四结束语

院内感染的有效控制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供应室已经被作为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也是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部门。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控制,是供应室工作的重点,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消毒火菌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在控制感染中起卞导作用。因此,做好供应室的消毒与隔离工作,加强供应室的安全防范措施,能够为院内感染的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和保证。

参考文献

[1] 原丽萍,张海燕.加强供应室的环节管理、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J]. 实用医技杂志. 2006(05)

17.消毒供应室质量监测 篇十七

(一)清洗质量监测

(二)消毒质量监测

(三)灭菌质量监测

(四)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检验与验证

(五)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监测

(六)空气消毒设施监测

质量监测

对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测,包括工艺监测、化学监测、生物学监测。同时负责清洗、消毒、干燥、包装、灭菌设备的检验与验证。并记录其监测结果。

(一)清洗质量监测

1、工艺监测 每次对使用中的清洗消毒机进行装载、时间、温 度监测。

2、日常监测 在进行检查包装流程时,利用目测和借助仪器观 察清洗后器械及物品的洁净度、完整性、功能合适度。

3、每年对洗涤用水进行化学监测。对蒸馏水水质每月监测一次。

(二)消毒质量监测

1、物理消毒(热力消毒)每次监测温度、时间并记录。

2、化学消毒

(1)每日监测消毒液浓度、作用时间并记录。

(2)每季度监测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应达到规定要求并记录。

(三)灭菌质量监测

1、压力蒸汽灭菌的质量监测

(1)工艺监测 每次灭菌必须监测灭菌过程参数(温度、压力、时间),达到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

(2)化学监测 监测每一包外化学指示剂、包内化学指示剂,亦可进行批量化学指示物监测,检测时,所放置的化学指示剂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3)生物监测 每周监测一次。如果灭菌植入型器械、严重污染物时必须每锅进行生物监测;采用新的包装材料、新的方法灭菌时应先用生物指示验证灭菌效果合格后方可使用。

2、灭菌物品的质量监测 每月对灭菌物品进行抽样监测,应为无菌生长。

(四)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检验与验证

1、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由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定期进行维护年检。

2、新安装及大修后设备的检验与验证

(1)新安装及大修后的清洗消毒设备应进行性能参数检测。(2)新安装及大修后灭菌设备的灭菌过程参数监测(如各点温度、压力与深度等)与生物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械连续进行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五)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的监测 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执行。其卫生标准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18.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 篇十八

1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回收的各种器械, 主要被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直接污染, 使用科室多未做初步处理, 器械上留有很多的病原菌, 在回收、分类、清洁等过程中特别是对各种管腔的冲洗过程中极易将残留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溅到皮肤、黏膜、眼睛内而导致感染。

1.2 物理因素

(1) 高温高压环境。烤干箱、清洗消毒器、压力蒸汽灭菌器等在使用过程中, 散发的热量使室内温度、湿度明显升高, 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2) 烫伤。高压蒸汽灭菌温度高达134℃, 烤干箱温度高达100℃, 在灭菌完毕或物品干燥后取物时, 如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烫伤。 (3) 噪声。消毒供应中心存在多种噪声污染源, 如:空气压缩机、排风扇在灭菌时的运转, 超声清洗机、清洗消毒机、纯水机以及大量不锈钢器械在处理过程中相互碰撞等, 产生强大的噪声。噪声可损伤人体的听神经, 容易引起耳鸣、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工作, 会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听力下降、焦虑、血压增高等。 (4) 紫外线的危害。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时, 紫外线射到人的眼睛、皮肤, 会引起电光性眼炎、烧伤、红斑、皮肤过敏等。

1.3 锐利器械伤害

在污染物品回收、清点、清洗、包装过程中, 易被各种穿刺针头、刀片、剪刀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或割伤, 而导致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 有发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V) 、乙型肝炎病毒 (H BV) 、丙型肝炎病毒 (H CV) 感染的危险。

1.4 化学因素

去污区每日要配制消毒液、洗涤剂, 并定期用消毒液擦拭各台面、污物回收箱等, 这些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腐蚀性和挥发性, 使用时挥发在空气中, 容易导致职业病的发生;手套、引流管等含有乳胶成分, 对乳胶过敏者, 可引起皮疹、瘙痒、哮喘等症状。

1.5 微粒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器械包的准备和包装时, 可吸入棉布、敷料脱落的纤维, 从而刺激呼吸道, 诱发鼻痒、打喷嚏, 甚至哮喘。同时这些微粒还会污染环境, 堵塞空调的滤网。

2 防护对策

2.1 生物因素的防护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安全知识培训, 提高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职业危险性的认识,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使其在平时工作中主动、自觉地执行防护措施;在回收分类器械时, 要穿隔离衣, 戴防护手套, 洗涤时穿防水围裙、防水鞋, 戴好防护面屏、口罩、帽子、手套, 按规范进行操作, 以防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溅到工作人员的皮肤、黏膜、口唇和眼睛内。

2.2 物理因素防护

(1) 高温作业防护。高压灭菌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以防意外发生, 灭菌完毕后取无菌物品时, 应使灭菌柜内压力降至为零, 温度低于50℃时方可开启柜门。取放物品时应戴棉纱手套, 穿长袖工作服, 从烤干箱内取放物品时, 也应戴棉纱手套以防烫伤, 室内安装降温及通风设备。 (2) 噪声的防护。科室中各类机器有专人管理, 定时定期维护和保养, 保持其性能良好, 发现异常噪声, 立即查找原因并解决;操作时各种器械轻拿轻放, 避免噪声的产生, 工作人员应做到说话轻, 走路轻, 开关门窗轻。 (3) 紫外线防护。紫外线照射期间尽量避免进入被消毒区域, 监测紫外线强度时, 应戴防护眼镜, 消毒后开窗通风。

2.3 利器伤防护

工作中树立防范意识, 主动做好标准预防的个人防护行为, 改变不良操作习惯, 不用手直接拆卸刀片, 谨慎处理利器, 动作轻巧, 避免碰撞。对金属器械分类, 采用持物钳持物, 一旦被利器意外损伤应先脱去手套, 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出血液, 然后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 再用碘酊、乙醇消毒伤口, 必要时包扎伤口,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处理、检查、随访。用过的医疗利器按医疗废物分类, 放入标准利器盒中, 按规定处理。

2.4 化学因素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常用消毒剂的效能、毒性及进入人体的途径要有一定的认识, 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配制、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帽子、防护面屏、手套等。浸泡的消毒液应加盖, 减少挥发, 进行卫生清洁后应开窗通风, 降低空气中消毒液的含量, 以减轻对人体的刺激。

2.5 微粒的防护

上一篇:健身房专业社会实践心得美文下一篇: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