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章思路(精选7篇)
1.桃花源记文章思路 篇一
文 章 框 架
题目:手段加目的第一段,提出问题
有三种开头方法:
1、概括材料,交代背景,提出问题。
2、名言警句开头,交代背景,提出问题。
3、大政方针开头,交代背景,提出问题。1示例:
快科技进步的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方法2示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坚持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种种现实挑战。外贸依存度依然很高,贸易摩擦日益凸显;企业创新能力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在国际竞争中备受遏制;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削弱我们的国际竞争力,对关键技术实行封锁战略,严重影响了我们的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这些难题的破解,都需要我们科技进步的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小结:不管以何种方式开头,最后的落脚点都是:扣住材料,交代背景,提出问题
第二段,分析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观点
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
1、从问题的角度分析
示例:
加快自主创新的迫切性不言而喻。而与这种迫切性极不相称的是,我国自主创新领域存在的种种羁绊:第一,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极低。之所以出现这种尴尬局面,主要原因是当前科研导向和评价体系与市场严重脱节,许多科研项目从立项之初就决定了,其成果不可能转化;第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阻碍着创新潜能的释放。不管从国外经验还是国内情况来看,企业都应该是科技创新主体,但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企业还远远没有挑起创新主体这一重任。这与我国长期依靠代加工、低技术来赚取利润,从而轻视技术开发有关;第三、一些地方政府重短期、轻长期的错误政绩观也阻碍着创新的步伐。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头等大事,不管项目的科技含量高低,只要能带来GDP增长即可。这使得地方产业长期在低层次徘徊。因此,我们必须切实采取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我国自主创新的步伐。
2、从重要性和必要性角度分析
重要性侧重理论方面,必要性侧重现实方面。理论扣大纲,现实扣材料。
示例:
历史和经验表明,自主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当前,在我国占相当比重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靠代工赚取微薄的代工费,而大部分利润都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所获取。同时,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倚重的资源密集型产业不仅消耗了大量资源,而且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尤其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需求下,我们必须探求新路径,寻找新突破,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步伐。
最后总结一句,回扣前面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3-4段)
1、标本兼治、多措并举
监督、考核及相应的奖惩
3、小角度切入、深度挖掘
4、按主体来写
另:措施大标题后面如何写?
Why+how,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
示例: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创新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创新,优化创新环境有重要意义。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管理。
四、结尾
短小精悍,把措施再提一遍,然后呼吁。
总之,改善现行科研项目评价体系、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此加快我国科技进步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一定能够使自主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引擎。
科学发展观贵在落到实处
今年3月以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各试点单位探索出不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经验和新机制,这对全党下一步全面启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从这轮试点活动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贵在一个“实”字。
为什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贵在一个“实”字呢?我们都知道,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认识发展、指导发展、实践发展的重大思想武器,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思想认识。但毋庸讳言的是,从思想认识到自觉实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有些地方在发展速度上追求快而忽视了好,发展方式上习惯了粗放还不适应转型.发展成效上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发展理念上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发展手段上冲动在前理性在后。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落到实处.
科学发展贵在认识上落到实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解决“入脑”的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义,必须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共识.消除认识中存在的不科学、不理性、不客观的东西。比如对GDP的认识.GDP本是国际通行的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标.但由于一些地方过度看重GDP的数字,导致只要GDP不要全面发展的误区.所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对GDP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科学发展责在机制上落到实处。有什么样的发展机制.就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要高度重视机制创新对推动科学发展的作用。比如产业结构调整。由于缺少更有效的体制、机制约束,不少地方还是习惯于争上重化工、钢铁、房地产项目,而对于服务外包、现代物流、高新技术等产业或项目。由于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因此也就行动不快。改变这种现状的根本办法就是通过财税机制创新来倒逼产业转型。具体地说。粗放型的产业不仅要限制发展还要征收重税:新型化的产业,不仅要多方扶持还要征收轻税。构建“转型早多受益、转型晚少受益、不转型不受益”的财税机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盯紧机制.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要大胆革除.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要不断创新。
科学发展贵在政策上落到实处。科学发展涉及产业调整、城乡规划、区域协调统筹、土地供给、节能环保、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等领域.这些领域既有老问题,又有新情况。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靠脑袋拍板,而是靠政策导向。一个鼓励科学发展的好政策要比“一箩筐”大道理管用得多。比如.不久前出台的关于调整汽车消费税的政策.就是切中了当前社会汽车消费刮奢华风的要害。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在政策引导上下工夫.引导各领域、各单位、各部门在发展问题上多留赞叹,少留遗憾。
科学发展贵在考核上落到实处。千发展,万发展,科学发展才是好发展。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当务之急要建立两个考核体系:一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政绩观影响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因此制订一套体现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十分紧迫;二是地区发展的考核体系,每个地区发展阶段不同、发展路径不同。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进步、生态文明、民生改善等理应成为地区发展的基本要义.因此要围绕这些内容制订促进科学发展的综合考核体系。
总之,只要我们切实从认识、机制、政策和考核等方面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我们就一定能把科学发展观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多举措构筑城市交通安全体系
——从当前的交通乱象说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机动车驾驶人群逐日增多,交通安全事故也日益频繁发生。公交司机违规、飙车等疯狂驾车行为层出不穷,出租车司机私昧乘客钱财的事情时有发生,驾驶员闯红灯、酒驾、超载等现象接连不断,种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在当今社会交通领域仍面临不少的问题。我们必须多举措构筑城市交通安全体系。
分析其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一,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匮乏,责任意识缺失,闯红灯、酒驾等大量交通违规行为和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是驾驶员道德丧失的写照。其二,交管职能部门工作作风漂浮,规范交通安全力度不足。以罚代管,一罚了之,对规制交通秩序和平衡路权关系上,宽松而放任,现有交通管理法规之后,不能适应交通形式趋紧的现状。其三,驾证考试程序简单,流程管理不够严格。许多驾校为减少培训周期和成本,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导致部分驾驶员职业道德沦丧、行为失常。此外,交通安全教育和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缺乏良好的交通安全氛围,尤其对于现有和潜在驾驶员的人群的宣传教育不足。
可以看出,影响城市交通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破解当前的交通安全难题,营造良好的安全出行环境,特提出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交通监管,加大违规驾驶处罚力度。交通管理部门要提高自身责任意识,实行问责制,对交运重点时间、重点路段及重点人群予以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故意交通违法的处罚力度和侦破交通事故逃逸案件的工作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违规驾车行为,加大处罚,使之与驾驶员的驾车、购车和享受相关社会福利挂钩,督促驾驶员不断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驾驶员职业道德标准。
其次,规范驾证考试程序,把紧驾驶队伍准入关口。非专职驾驶员专业技能,文化素养良莠不齐,对交通法规以及各种规章的理解掌握程度不一,难以适应当前迅速发展的道路交通现状。驾校要从严要求学员驾车学习,加大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培训教育,增强驾驶技能培训,从本源上提升驾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再次,重视司机职业道德,扩大职业素质考评范围。在日常的工作中,车管部门、各车队、单位要加强司机的职业道德教育,良者标榜、差者警戒。利用培训和安全学习日,在学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同时要积极主动灌输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同时利用道德知识竞赛、竞猜等驾驶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形成各级管理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培养驾驶员良好的道德素质,确保将交通事故降至低点。
最后,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利用社会舆论、公共媒体等手段多渠道、多措施对交通安全法规予以宣传,加大教育力度,引导公众塑造交通安全氛围。提升现有驾驶员职业道德意识,防止潜在驾驶人群交通职业道德缺失,做到交通道德、全面持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营造全民道德建设氛围。
只有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推进公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升驾驶员职业道德素质,即可多举措共同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城市交通体系。
2.桃花源记文章思路 篇二
一、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领悟思路
思路并不是一条直路, 倒像是一个圆, 其往往是围绕中心意思而展开, 具有“向心性”。因此, 找中心句是理清文章思路的一个重要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情感,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 是文章中最重要的句子。学生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 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如, 课文《詹天佑》中的第一句话,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就是全文的中心句, 文章的内容就是以“杰出”和“爱国”两个词为线索展开的。学生只要抓住了这个中心, 就能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就能通过学习詹天佑的事迹,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立志报国的思想, 从而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
二、透过题目分析内容, 梳理思路
题者“额”也, 目者“眼睛”也,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 题目往往直接提示或间接暗示了文章的思路。题目因为是对文章中精要的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 所以常常被称为题眼或文眼。对题眼的准确点拨, 能够使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理清文章的思路。如, 《草船借箭》一文, 学生通过对标题的理解, 就可以知道整篇文章是围绕“借箭”展开的, 通过理解标题, 轻而易举地就能梳理出文章的思路。题目一个“借”字, 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又能加深学生对诸葛亮聪明智慧的理解, 开启学生的心智。
三、剖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再现思路
思路, 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 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围绕一个中心点,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从一个方面到更多的方面, 沿着一个中心线索, 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 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 思维的发展, 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 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 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 如果能够教会学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 学生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四、精心设计板书, 明晰思路
板书旨在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问题,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知识, 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明晰文章的思路。板书设计应当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门艺术, 是设计教案的重要环节。精彩的板书设计, 反映了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和艺术构思的水平。教师的板书设计得当、表达准确、形式活泼、不拘一格, 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作者在写一篇文章的时候, 总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他要通过这条思路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悟。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 只有理清作者的思路, 才能正确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真切认识,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领会作者写文章的真正意图。
3.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篇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和谐”
□张 扬
人们都在谈“和谐”,媒体天天谈“和谐”。我也常谈,而且很喜欢这个字眼。回过头来一想,这不奇怪,我们这些经历过漫长的极“左”时期,经历过“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经历过“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人,当然会更喜爱这个字眼。经历过那一切,更能珍惜今天这看似平淡的一切,领会“和谐”的可贵,深刻感受“和谐”对全社会的极端重要性。
想考察一下这个字眼的“本义”。最新版本即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辞海》摆在案头。翻了翻,“和”字头各词目排在第4936至4941页,数量不少呢。
但是,以“和”开头的词条尽管很多,却无过去和今天都很常见的“和谐”。为什么?看来只有一种解释,即这个字眼太常见了,像数学上的“公理”,如“两点连接一直线并且只能连接一直线”,无法证明也无须证明,只能直接采用。
“和谐”要义寓于“和”字。《辞海》“和”字的主要释义:一、温和;和缓。如:和风细雨;和颜悦色。二、和谐;协调。如:和睦;调和;和衷共济。
前不久参加会议,听一位官员讲话。老实说,今天的个别官员多套话废话,不知所云,当时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事后也不记得说了些什么。只是既然到会,就得遵守游戏规则,认真倾听讲话,起码得装作认真倾听讲话。
这一次,我照例“开头认真倾听讲话”,不料听得饶有兴味,便认真听下去。这位官员谈的是“和谐”。这个话题很容易落入“老生常谈”。“和谐”好不好,是否应该构建“和谐社会”,在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成问题。
我听得饶有兴味,是因为他谈“什么是和谐”和“怎样才能实现和谐”。这样谈,就不是“公理”,不是某种无法证明也无须证明、只能“直接采用”的东西了,而是一个命题,一道需要证明的题目。
他说:“什么是和谐?和谐就是宽容,就要容纳不同意见。”
我往下听。他打比方说:人的牙齿有上下两排,共32颗,依其形态不同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所有这些牙齿形态彼此不同,功能互有差别;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同和差别,它们才得以巧妙地互相配合,共同工作,使人很好地完成咀嚼功能,保证了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试想,如果这32颗牙齿都一模一样,人还能咀嚼吗?
我真的“试想”了一下。确实,如果“32颗牙齿都一模一样”,人不仅没法“咀嚼”,连人的模样恐怕也会变得像怪物的!如果任何一颗牙齿都不“宽容”,都不能容忍别的牙齿跟自己不同,其后果不难想见。
我因此想起了蔡元培。他有着博大的胸怀和非凡的宽容心。他主持北京大学的宗旨是不拘一格,“兼容并包”。当时的北大容纳了政治主张、意识形态、学术观点、道德观念以及生活行为完全不同乃至截然对立的各类学人,其中有些人被视为“怪物”。凡此种种没有形成四分五裂和“窝里斗”,相反,它铸造了北大的黄金时代。蔡元培以宽容造就了和谐,以和谐造就了北大精神,以北大精神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
是的,和谐就是宽容,就要容纳不同意见。
(选自《今晚报》2008年9月22日,有删改)
有人说,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纯属闲话,没什么意义,应该删去。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这道题实际上是在考查该语段在全文结构方面和内容方面的作用。要想认清语段的作用,需要对全文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本文从时下热词“和谐”引发思考,进而探求“和谐”一词的词典含义,旨在告诉人们,这个词朴素得深入我们的生活。然后,借一个官员的口,提出本文的最终见解:“和谐就是宽容,就要容纳不同意见”。作者插入的那些看似闲话的内容,实际上是批判了现实。而现实中这些官员的“套话废话”“游戏规则”等,就是不和谐的表现,也是阻碍和谐的大敌。
答案:这些内容看似闲话,实则饱含深意,不应该删去:①批判了现实中的官僚主义现象,体现了杂文针砭时弊的功能。②紧扣主题。现实中这些官员的“套话废话”“游戏规则”等,就是不和谐的表现,也是阻碍和谐的大敌。③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
【技法指津】
杂文是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富含文艺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杂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杂文的形式多样,决定了它的结构比较灵活,所以,欣赏杂文要注意选材立意的“大”与“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艺术构思的“虚”(讲道理)和“实”(举实例),以虚统实,以实带虚。体现在结构方面,就是行文布局的“开”与“合”,合而能开,开而善合。
作品结构是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是帮助我们正确理解文意的关键。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重点是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首先,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然后,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比如开头段统摄全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过渡段承上启下;结尾段呼应前文,深化主旨,卒章显志。
【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论拍马
□聂绀弩
有一种会做官的人,到上司那里去的时候,常常是准备好了上、中、下三种书面的对策的。
忘记了是商鞅还是范雎说秦王,曾先说尧舜之道,再说汤武之道,两者都说不进去,才改说桓文之道。如今的老爷们可不这么麻烦,先窥探一下上司的口气,完全不谈那隔得较远的两策,只献出和上司意见相近的一策,使上司以为你只有一策,这一策又和自己的如此地“英雄所见略同”,而大加激赏。西装,中山装,都口袋多,很便于策士;记好:上策放在左边上面口袋里,中策放在右边下面口袋里,下策常常是被采纳的,尤其要记清楚,里面左边的口袋!这样才不会临时手忙脚乱,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西装,中山装的样式,都是来路货,莫非外国的老爷们也这样办;发明这种衣服式样的莫非就是策士自己?
4.抓住文章思路,组织课堂教学 篇四
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思路的重要性。因为读文章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就便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写文章讲究文章的思路,就便于布局谋篇,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路训练,就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两项任务中,找到了一个训练的共同点。下面以《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
一、要抓住文章思路,教师必须有一条明确的教学思路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教师必须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地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理解课文。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这篇文章属于倒叙式的纵向思路。掌握了文章思路,我又根据学生思路的特点,安排了自己的教学思路。
全文分三教时教学,第一教时是预习,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掌握课文主要内容、并进行朗读指导。目的是让学生先熟悉课文,探索一下文章思路。第二、三教时是分段讲读课文,采取边读、边画、边思、边议的教法,讨论闰土外貌、动作、语言方面的`特点,结合重点训练项目,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思路。
在第二教时的复习提问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叙述的?作者又是如何安排材料的?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不仅揭示了文章思路的顺逆关系,而且为课文分段、讲段意、揭示作者的行文线索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我在讲读课文时,并不是按照作者的行文线索逐段依次讲读的,而是从课文的中心入手,直奔重点段落,以“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作者在描述少年闰土的特点时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这两个问题把同学们带入了第三段的学习。当讲到第四段闰土动作的特点时,我又以“在闰土的这几件事里,哪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一题,把学生的思路引入第一段的学习,这样就把一、四段结合起来分析,既还事情发展的本来面目,又照顾了学生思路的特点。因为看瓜刺猹这一段写得最生动、有趣、也最惊险,所以最能引起同学们阅读的兴趣,留给同学们的印象也最深。在讲读分析了闰土的劳作之后,我问“闰土是这样一个淳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和他是怎样认识的?”这样又把同学们带入了第二段的学习,这一段课文虽属交待性质,但又非提一下不可,这样处理既揭示了文章的顺逆、详略关系、又使同学们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要抓住文章思路,必须紧扣本组重点训练项目
在每一组课文的教学中,抓住了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就抓住了这一组阅读教学的重点
5.如何抓住雅思阅读文章的核心思路 篇五
相信很多考生在阅读过程中都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感受或经历,那就是,在看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心里也会跟着默读,其实是这样的做法,严重拖累整个阅读过程的速度和效率。有些考生还喜欢拿笔顺着正在阅读,或者头跟着目光移动的范围转,其实这些阅读习惯都可能成为拖累阅读速度的不良因素。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有的较为科学的阅读方式应该是,应该使头部和手尽量处于放松的状态,克服掉在心里跟着默念的习惯,真正做到用目光扫视阅读材料,克服掉用笔跟着比划的习惯,真正让目光能够跟着思维在阅读材料上畅通无阻的划过,头也不要跟着动,因为一篇纸放在眼前,我们只要稍稍转动下眼球就可将所有内容尽收眼底的,这样做也是防止在阅读中头部的转动对目光移动所造成的影响的。
雅思阅读怎样抓住文章的核心思路呢?
对于篇幅较短的文章,可以直接读文章,以后再看题目做题。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头脑中能够有清晰地思路,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住整篇文章的思路,这样就可以避免纠结于作者援引的例证等游离在文章核心边缘的部分,能够更精确把握住文章的重点和思路。这就要求应试者能够有“能高能低”的阅读功底,“能高”指能够在对整篇文章的框架和整体思路有很好的把握,从空中俯瞰一切,做到了熟于心,“能低”指应试者能够在文章的细节部分也给予一定的注意,善于捕捉文章对较有价值的细节内容。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采取先浏览题目再读文章的方法,这样能够使应试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快速感知正在阅读的内容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上所占的重要性,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选择跳读,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雅思阅读9分是怎样炼成的
雅思虽是一门重方法,讲技巧的考试,但只靠技巧没有知识储备是得不了高分的。词汇大概是许多同学非常头痛的瓶颈,整天背得头晕脑涨但第二天照忘不误。我试过许多方法,比如将同词根的单词归类、联想记忆,或是制作单词小卡片贴得满屋都是,没事就看两眼。这些方法都起了一定的效果,也很适合长期积累使用。但对于近期就要考试的朋友而言,我建议大家在阅读、背诵中积累词汇。我在平时就有阅读英语杂志的习惯,考前也一直没停,但已不是泛泛地随着兴趣读,而是有目的地挑选文章。我会挑一些与雅思写作或口语题目相关的如“Does Google make us stupid ?”,“The Graduates”等具有时事、评述性的文章。如果遇到能用得上的句子或段落就把它们背下来,随时可以活用到自己的的作文里,在关键时候让我们的雅思大作文或口语答案出彩。
除了作文、口语,时常读点英语短文也帮我们保持语感,福泽阅读考试,这次阅读得了满分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个习惯。此外,考前不久培训老师有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雅思阅读考的是信息检索能力”。
这也就是阅读老师不断强调“关键词”这三个字的原因。在了解这一点之前我常常把时间浪费在对一些细节的分析或文章思想、段落的理解上面。实际上我们大可对许多生词、难句视而不见,把自己当成扫描仪,从题目入手锁定关键词、检索区间,挑出有用信息,这大概就是老师所讲的阅读技巧之关键精髓。此外,各种题型的具体步骤,常规也要烂熟于心,并在真题中体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除了阅读,其他科目特别是听力也要仔细听老师讲的技巧,做好笔记。如果你想冲击高分,那技巧的作用就是让你的分得的更稳妥,让你在考场如虎添翼。
掌握了考试之道,我们不管看到地图、图表,还是单选多选都能见招拆招,心中有数。总之,本着主打实力辅之技巧的原则,相信大家一定能考出一个漂亮的分数。
雅思阅读中考生最易犯的错误盘点
错误一 :陷入生词困扰
大多数的阅读段落首句都是主题句,呈现出总分结构的特征,接下来的支持具层层展开,保持着与主题句的线性支持关系,这样一来,阅读一段文章时, 思路只要按照首句的方向展开即可,如果第二句和第三句与首句保持一致,那么首句就是段落的主题句,除非中间出现了大的转折或者对比,改变了方向。而如果首 句是主题句,那么首句的方向就是整个段落的方向,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只要把握“主题”和“方向”,以及维持或改变方向的“关系词”,就能理解主旨,而段落 中的生词变得毫无意义。当然词汇对于阅读有致命的影响,我们鼓励烤鸭们用技巧和方法的同时,提高词汇是解决英语阅读的根本长期问题。
错误二 :指读和回读的不良习惯
指读,顾名思义,用手指或者笔边指边读的习惯说明是在以“词”为单位阅读。以一篇剑桥七中的雅思[微博]文章为例,文章篇幅A4纸正反面,字数在 1300字左右,如果word by word,一是时间紧迫,无法在考试规定时间完成题目;二是容易断章取义,失去了对文章整体感的把握。
回读就是一段话,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直到自以为读懂为止,这是典型的以“句子”为单位阅读的特征,因为读者虽然有可能最终读懂每一句 话,但是却不可能有效区分主题句和支持句,导致其不可能掌握段落主旨。从心理学角度讲,这是不自信和不放心的表现,担心自己有内容遗漏,一而再再而三地 读,其实掌握了雅思文章出题的思路,熟悉西方人表达上的思维模式,例如开门见山式,重要信息前置等原则,就可以大胆的在阅读时有“舍”有“得”。
错误三 :纠结于长句
面对少则二行,多则四行左右的雅思阅读中的长难句,许多考生苦不堪言。究竟要怎么阅读才能事半功倍呢 这里提出“拨笋理论”,将繁琐冗长的句子去除从句,修饰词,层层剥离,找出最重要的核心意思。Eg, Port cities become industrial, financial and service centers and political capitals because of their water connections and the urban concentration which arises there and later draws to it railways, highways and air routes. 请大家“剥去” 一些细节和次重点的修饰词,然后注意句子逻辑,找最核心的句意,快速阅读,你只需知道port cities become centers and capitals because of water and urban concentration. 这样既不会遗漏重要情节,又可以养成考场上答题时快、准、狠的特点。
错误四 :不看题目要求粗心大意
其实对于聪明的中国人来说,许多时候雅思阅读的题目要求都可以给我们许多的暗示,例如题目中有NB这样的字眼,有些备选项会被用上2次,这无疑 是出题者给我们无声的暗示。还有对于一些notes/diagram/sentence completion的题目,一定要看清字数要求,要不就会出力不讨好了。还有些题干上会标明考查段落,千万不要不看题干,回原文通篇疯狂地寻找,既耽误 了时间,又降低了正确率。
错误五:“改革”不如“革命”
许多同学常常问我国内阅读考试常常都是要先看文章,雅思阅读你却让先看题目,我们如果不读文章就不放心,因为他们常常开始就采取先读文章后做题 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法”。同学们大可不必这样,因为雅思本身不是高级口译考试,不需要你进行字对字的翻译或者精读,在考场上我们只做和题目有关的阅读,想 想要想获得阅读中的胜利,我们一定要采取“自下而上的革命法”, 才能革得彻底有效,实现高分。
错误六 :做完所有题才图答案
前面已经提到的问题同时制约着时间不够的问题,在这里和同学们分享一点点考场上的小细节,因为阅读时间加上誊写答题纸时间一共为一个小时,所以建议考生在答题时注意时间分配,而在自己参加的几次雅思考试中,发现第三篇较前两篇难一些,所以考生们可以在4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做完前两篇就先涂写下答 题纸,更好地分配时间攻克第三篇阅读。
错误七 :再三犹豫答案
殊不知在雅思阅读中有这样一句话time is a killer。尤其面对YES/NO/NG逻辑是非题,许多同学非常纠结,不停地怀疑自己的答案。只要掌握判断的依据,找到原文中的相关定位句子, 做出判断即可,不用太咬文嚼字地去钻牛角尖。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
6.桃花源记文章思路 篇六
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
考点一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基础点: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近年来高考中的散文,主要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与哲理散文四类。
散文的主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的。
一、散文的整体构思
散文的整体构思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1.散文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2.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3.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散文中主要的线索有:①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②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线索在散文中的主要作用有: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揭示主题;④使行文富于变化。
二、散文中句段的作用 1.开头句段的作用(1)点明标题,开门见山。
(2)引起下文。有一些文章开头虽不直接点题,但能引起下文。或连续发问,发人深省,引发读者兴趣;或埋下伏笔,暗示下文呼应;或设置线索,暗示下文贯通;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3)奠定基调。有的文章开头就展现思想深沉或情感饱满的特点,比如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感情,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4)正反铺垫。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但开头不直接写这些内容,而先去写别的人、别的事或别个道理,这样就从正面或反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了烘托、陪衬。这种方法叫铺垫。无论是正面铺垫还是反面铺垫,其作用都是调动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反面铺垫又叫对比。
2.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应结尾;转换(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换(折);也有总领(引起)下文的作用。
3.结尾句段的作用
(1)结尾句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2)结尾句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3)结尾句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4.另外,注意
(1)插入段的作用: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印证关系;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2)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另外,它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重难点:散文结构上的“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形式上。“神”是文章的灵魂、统帅,是指蕴涵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情感,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因此由“形散”而解“神聚”就成了散文的重点。另外散文的线索不似小说那么清晰,寻找线索来理清结构也便成了难点。
[考法综述] 理清结构和思路,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只要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结语段分辨清楚,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所以,首先要对文章的层次有一个大致的划分,然后再对内容进行概括。
命题法1 分析整体结构安排
典例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樱 桃 黄裳
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几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都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时江岸连山,没有多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机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例、建筑规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有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的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婺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婺剧稍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上演《啼笑姻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评话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老樟树。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和新发现的“瑶琳仙境”。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得多,不过我觉得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
④到桐庐的当天下午,我们踱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制着镂空的“雀替”,殿内一角堆着樟木的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楷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山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
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上长街,已是傍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在等候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了一杆小秤。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满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②
①
城市的水果店里是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归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就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
⑦齐白石为荣宝斋画过一幅诗笺,一只高脚水晶盘里,满满盛着鲜红的樱桃,每只晶圆的颗粒上都缀着一根细柄。真是一片火红,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裂喷发的生命的力。老画家给了樱桃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象征着未来更大更多收获的信息。不能不佩服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他的笔一下子就扫尽了多少年来围绕了樱桃凝聚着的悲叹、哀愁的气氛。他在画幅上角的题词是“女儿口色”,一下子竟从樱桃联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
⑧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尚未完全成熟。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这样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
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七日
(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注] ①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托座。②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可用作粉刷材料。这里指用白垩粉刷塑像,为上彩做准备。
文章以“樱桃”为题,但后三段才集中写“樱桃”,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展开,行文舒畅自然。②在前五段叙述社会生活变化的基础上,借樱桃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丰富文章内涵。③后三段从不同层面揭示樱桃寓意,升华文章主旨。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结构安排技巧的分析。后三段是文章的重心所在,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就体现在这些方面。前五段的描述都是为后三段服务的,或摹状实物,或绘制图景,或旁征博引,但都与主题材料形成了某种特定的关系,更好地凸显主题。
解题法
1---------------------- 1.设问方式
(1)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2)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2.解题步骤
(1)粗读全文,把握全貌。[典例1] 中作者记录了游览桐庐的所见、所闻、所感。
(2)以段为单位仔细审读,用一句简明的话标示段意。有明显总括句的则不需要概括,如[典例1] 第③段“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第⑥段没有总括句,可以概括为“作者由老年农妇篮中的樱桃引发的联想”。
(3)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层次,把相同内容的合并为一个层次。[典例1] ①~⑤段叙述桐庐的社会生活,⑥~⑧集中写樱桃。
(4)解析作者如此安排的原因或用意。[典例1] 如此安排结构既符合游览顺序,又为了凸显结尾樱桃对全文主旨的升华。
命题法2 分析行文思路
典例
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题。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不少,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次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画成画挂在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第三个问的是意大利人,是搞音乐的,我想这人是有艺术感受力的,反正他没见过梅花,就信口开河
起来。我说梅花是中国最美的花,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中国人倾心于梅的很多,清朝曾有一位叫陈介眉的官员,听说孤山的梅花开了,立即弃官丢印从京城千里迢迢骑马狂奔至杭州,“何物关心归思急,孤山开遍早梅花”。还有一个叫林和靖的,有一天独自欣赏梅花时,一下子被梅花的神姿吸引了,从此入孤山种梅花,一辈子没有下山,以梅花为妻。那人睁大了眼睛问:“真的吗?”“真的。”我说,他有一首写梅花的七律,在所有写梅花的诗中独占鳌头,无人能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我脱口而出。如果你读了这诗,看了这梅,你一定能作出美的乐曲,中国有名曲《梅花三弄》,你可以写出“梅花四弄”。
从此,那人每次见我,必问梅消息,一天被逼无奈,就从网上找出梅花的照片与绘画作品,其中有一幅《墨梅》。那人端详半天,说,很像桃花吗,枯瘦的桃花,还有黑色的,很稀有的颜色。我不再想解释那是墨梅,也不想再说梅花的美就在于疏、瘦、清、斜。
显然这位艺术家也误解了梅花。我怎么告诉他在万木萧瑟,大雪压境的冬天,忽然看到一树梅花迎雪吐艳时,那种惊心动魄。怎么才能告诉他,千年老梅,铁枝铜干,如枯若死,一夜风雪后,突然琼枝吐艳,那种绝处逢生的沧桑感。怎样才能告诉他,当你为情所困,辗转反侧时,突然一股梅香袭来,幽幽而来,又悄然而去,那种神魂颠倒。梅花的美是摄人魂魄的,如果赏梅在淡云,晓日,薄寒,细雨,或小桥,清溪,明窗,疏篱,再加上诗酒横琴,林间吹笛,这时候你很难再做凡人,梅花是人间尤物,人间与仙境的使者。
有一次和一个西方人闲聊,不知怎么就谈到他自己国家的国花,他异常兴奋,竟说得泪花点点。我也不由自主又谈起梅花,他说他的,我说我的,他说的我不太懂,我相信我说的他也不懂,有一点是相通的,对一种花的深入灵魂的热爱。
梅花,几千年的书香缭绕得骨清魂香,几千年的诗心陶冶得如此美丽。中国人的心里千回百转的梅魂,在与世界相遇的过程中焕发出独异的魅力,成为民族精神的写照。
(取材于苏菲的同名散文)本文写了作者与外国人之间围绕着梅花展开的几个故事,在谋篇与立意方面匠心独具。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从作者名字的翻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表现了外国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作者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选取这几个故事的意图是由浅入深,逐层深入,揭示梅的精神品格。然后结合文章主旨分析,本文的主旨在于赞美梅花的精神品格和魅力,同时表达出因外国人不理解中国文化而产生的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解题法
2---------------------- 1.设问方式
(1)请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文章以……为线索,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4)文章第××段与哪几段照应?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写作思路? 2.梳理文章行文思路的方法
(1)紧扣文体特征。不同的文体其行文思路不同,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叙事性散文重在叙事,往往以时间或地点的变化作为行文线索;哲理散文常常是开篇点题或卒章显志;抒情散文则常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写景状物类散文则以物为线索。[典例2] 以梅为线串联作者与外国友人的故事,抒民族精神,解交流之困。
(2)分析情感脉络。一篇散文要表现感情变化的过程。一般来说是局部服从整体,文章各语段、各层次所表达的内容总是围绕全文中心展开的,把各个层次能体现感情的词句找出来加以整合,就可以找到行文的情感脉络。
(3)抓住文章线索。线索的类型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叉,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线索的“线头”往往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抓住这个“线头”就能顺利牵出所有线索,从而弄清散文的结构。
(4)依据标志性语句。文章或段落层次内,往往有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语言。中心句提挈全文;过渡句承上启下,切分各个局部;照应句提示文章和题目、开头和结尾、前文和后文的关系。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清晰地理清作者思路,从而准确抓住文章的结构特点,分清层次。
3.确定文章行文线索的方法
(1)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及其常用线索。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
(2)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典例2] 标题暗含文章线索。(3)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4)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命题法3 分析句段作用
典例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题。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以为诗的起源是根据于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的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
(有删改)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突出自然的伟大;(2)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说服力;(3)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于变化。
[解析] 分析作用类题目宜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如本题,内容上突出山水自然对陶冶人的心灵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等。
解题法
3---------------------- 1.设问方式
(1)这句话(段)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2)说说××句(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好处。(3)分析×××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2.分析句段作用的答题角度(1)内容、主题
内容角度就是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典例3] 中第⑧段记述了我的濑户内海之旅,日夜行舟,自觉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与前文所写山水佳处闪耀性灵相得益彰。用亲身经历来作证,更有真实感,更具说服力。
(2)结构、思路
结构角度可考虑有设置悬念、做铺垫、伏笔照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承上启下等作用。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典例3] 中的第⑧段承上启下的作用非常明显,上承古人游大川悦性灵,下接做自然的初步欣赏者仅需天良不泯,本性尚存。
(3)表达技巧
不是所有的句段都有表达上的特点。如果特点较突出,则要从该技巧出发考虑渲染气氛、画龙点睛、对比衬托、象征等,也要注意表达技巧自身的作用。
(4)读者情感或心理
7.桃花源记文章思路 篇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快乐是我们的主旋律:学习、健身、劳动、旅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阅历,开阔了我们的眼界,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也让我们尝到了快乐、甜美、幸福的滋味。
要求:根据材料内容,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超过800字。
思路导航:
材料前半句说的是我们的生活中,快乐是主要的;后半句则是对前半句的解释说明——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即指明获得快乐的具体途径。结合要求,可知这次作文的要点,即围绕快乐写一篇记叙文。
行文的对象与重点确定了,明白了快乐是一种心态——快乐是大自然的恩赐,是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是内心的一种体验,接下来就得理顺自己的行文思路。
首先确定写一件什么事——学习、运动、旅游,还是与爸爸爬一次山,与妈妈游一次湖,和同学们逛一次公园,在社会上参加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活动,自己解出了一道难题等等。通过这一件事获得了快乐或得到一点什么启示,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抑或得到了精神上的熏陶,情感上的愉悦。其次是思考怎样开头,如何引出快乐这个话题,以收到吸引人的效果;正文分几个层次,如何排列,以突出快乐;结尾怎样来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升华主旨——不仅自己感受到了快乐,更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快乐。
【写作指导】
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排列,主要包括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结构完整即要求文章有头有尾,各种要素齐备。文章的结构如同人的骨架,骨架不全,人会变得畸形,甚至瘫痪立不起来,文亦如此。而文有记叙、议论、抒情,结构也就随之各异。本文只就记叙文的结构做一指导。
一、开头
开头的方法有很多,如先交代时间、地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通过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巧设悬念,名言、警句引入……不管用哪种方式,总的原则是语言力求简洁明快,富有文采——即古人所说的“凤头”,意为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落笔紧扣主题,吸引读者。
二、结尾
结尾有自然收束,画龙点睛,抒情议论,首尾呼应,人物或景物描写……结尾要做到自然、生动、精辟、有力——也就是古人所称的“豹尾”,意思是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收束全文。好文章的结尾首先要做到的是首尾呼应、凸显主旨,给人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其次是自然收束而且能深化主题,给读者以启迪和鼓舞。
三、段落层次
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内容在正文,也就是全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正文古人喻之为“猪肚”,猪肚讲求大而肥,平而滑,不能赘余。怎样才能将正文写得充实丰富?一是言之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二是详略得当——在谋篇布局、安排材料时,要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来通盘考虑、精心设计,确定哪些内容该详写,哪些内容该略写。具体来说,层次安排常用的方法有并列式、递进式、连贯式、总分式。
四、过渡、照应
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遇到需要转换内容时,往往要使用过渡句来承上启下。而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过渡句随文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照应常见的方法有三种: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
【原作雏形】
我尝到了快乐的滋味
去年的暑假,我们一家人乘坐飞机来到了美丽的海南岛旅游。而我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潜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与事件,一般入文的方式,也就难以引人入胜。文章结构也就较为松散。)
为了实现我的愿望,爸爸妈妈特意选择了最适合潜水的三亚蜈支洲岛。
一路的秀美风光没有能绊住我的双脚,一上岛我就直奔潜水中心。询问,交钱,办好手续,我就迫不及待地来到海边。
在教练的指导下,我换上潜水服,背上沉重的氧气瓶,摇摇晃晃地走向我梦寐很久的大海。此时,我的心情又紧张又兴奋,不知道潜水到底是什么感觉。
开始潜水了。教练一对一地带着我,并教给我潜水的呼吸方法和手势。在短暂的适应训练后,教练就压着我的肩膀开始下潜了。(第一层次,简单交代,符合人物的心情)
一入海底,我的眼前突然一亮,海底风景竟如此美丽——各式各样的珊瑚,多姿多彩的海星,活灵活现的小鱼,再配上湛蓝清澈的海水,难道不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吗?正当我为这美丽的景色感慨万分时,一阵钻心的痛突然从耳朵突围出来。我顿时惊慌失措,赶快给教练做了个上升的手势。教练一看,便扶着我钻出水面。我把状况告诉了他,他说这是因为水压,只要我捏住鼻子,鼓起腮帮子就好了。(第二层次,使得文章陡起波澜,但似乎简单了些。)
此时我已没有刚来时的兴奋,想到刚才的遭罪,我真有点想打退堂鼓了。可再一想潜水是我多年的梦,海底美丽斑斓的世界我还没有欣赏多少,怎么能退却呢?我鼓足勇气再次下潜,到了深水区,耳朵再次作痛,我咬咬牙尝试着教练的方法,哇,果然马上好了!我又可以自由地享受海底的美景了!(这一层应该是文章的重点,最能凸显中心之处,应该浓墨重彩。但因叙事过于简单——几乎是一笔带过而导致文章平平,主题一般,也使得下文的议论少了支撑点。)
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我这短暂的潜水生涯即将画上句号。当我上浮出水面时,望着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真有一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感觉。这时,爸爸快步走上前来,按动了相机的快门,为我拍下一张珍贵的照片。
照片上,一位身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瓶的少年仰望天空,脸带微笑,笑得那么灿烂。那是我战胜困难后的喜悦的笑,这笑是我人生路上的里程碑。每当我回想起此事,总是微微一笑,在海底遨游的情景浮现在眼前,那美丽的珊瑚、海星依旧活灵活现……我终于尝到了快乐的滋味。(关于照片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议论点出这次旅行潜水的收获,最后一句点题,均干净利索。但因前文缺少照应,也就难得收到使文章结构紧凑的效果。)
【升格支招】
【桃花源记文章思路】推荐阅读:
三月桃花的抒情文章09-13
关于桃花源的随笔:又见桃花源07-12
关于桃花的童话故事:桃花精灵08-03
桃花源记11-05
桃花源之旅作文09-03
桃花源记试讲教案08-16
《桃花源记》原文翻译09-08
扩写桃花源记10-06
桃花源记中考复习课件06-15
桃花源记中学课文原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