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共13篇)
1.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篇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1、执行职务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不得隐瞒、谎报、迟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迟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
2、指定专人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报告管理工作。
3、设置专门的举报热线电话,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对公众举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调查核实确认,按规定程序上报。
4、报告范围:传染病暴发流行、群体性不明原因性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群体性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医源性感染事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核事故和放射事故、有害生物与化学毒品播散,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相关信息。
5、报告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后,应在2小时以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卫计委报告。
6、报告内容:首次报告应尽可能说明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受累人数、主要症状和体征、可能的原因、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发展变化及控制情况及时进行事件的进程报告及结案报告,包括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流行病学分布、事态评估或存在的隐患、控制措施及效果等内容。
7、定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和分析,根据需要随时做好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题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要做好事件动态与应急工作进展情况的追踪,及时向县卫计委报告,并向辖区各医疗机构反馈。
8、每年对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进行指导和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县卫计委,并向辖区各医疗机构反馈。
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有关原始记录和表格、调查分析报告、汇总分析总结等文档应定期整理归档,有关电子文档和数据要硬件备份异地保存。
10、未经批准和授权不得泄露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信息,以及事件受累者的个人信息。
2.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篇二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为,他们有责任确保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医学产品(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的安全性和疗效。因此,他们建立了MedWatch系统。MedWatch是美国FDA的安全性信息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该系统不仅为专业医务人员服务,还为使用医学产品的公众服务。
MedWatch发布重要而及时的关于医学产品安全性方面的临床信息,这些医学产品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OTC)、生物制剂、医学和放射学装置,以及特殊的营养产品(包括医学食品、食品添加剂和婴儿配方奶粉)等。
所有可能影响大众健康的医学产品的安全性警告、召回、撤出市场和重要的标签修改等信息,美国FDA都通过MedWatch的网站和MedWatch E-list系统迅速传达给医务人员和公众。目前,在MedWatch的网站上,可查询到1996年至今的相关医学产品的安全性信息。
3.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篇三
关键词:突发事件 政府信息 信息公开
一、突发事件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安定社会稳定民心
当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群众的心理普遍恐惧,社会普遍荒乱,人们的精神状态容易诱发错乱,进而引发社会的灾难性全面伤害。在“第一时间”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谣言止于公开”,信息及时公开,民众对危机的知情权便会得到及时的满足,心理上的相关压力会得到及时的释放,谣言和猜疑会得以抑制,社会的稳定也就得到了维护。一个具备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的政府,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及时、全面、准确地发布相关信息,能够稳定人心,增强政府的凝聚力和公信力。
(二)有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激发公众参与热情
政府信息公开是现代政府的一项基本义务,同时也是公民知情权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体现,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各级行政机关必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所拥有的知情权,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影响这种权利的实现。政府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发展水平,是现代民主与法制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实现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为公民参政议政疏通了渠道。
(三)有利于塑造政府良好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
政府能否取信于民,需要有公开的承诺和实现承诺的行为。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也是获得民心、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5]。在没有足够的公共信任,就不会有充分的社会动员能力,政府就难以组织社会共度危机和难关。
二、突发事件管理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一)对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缺乏常设的应急管理机构
我国缺乏应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常设管理机构,在遭遇突发事件时,国家常常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成立一个临时指挥部负责信息的发布,这种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主体的多样化不仅导致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关注不够,也导致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由于部门之间权限不清、关系不顺,经常出现部门分割、职权交叉,不利于统一的发布信息规范的建立,也不利于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的树立。所以,一个常设的突发事件管理应急机构的完善,显得极为重要,它弥补了临时应急小组的间断性以及应急经验不容易保留等缺点。
(二)政府信息公开缺乏法律制度环境支持
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布前,我国没有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缺乏统一的紧急状态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以及特殊性的程序规范,对紧急情况下行政越权和滥用权力的监督机制也不健全。另外国务院针对突发事件应对制定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虽然也对政府信息公开作出了规定,但是仍然存在着信息发布可操作性不强、规则不够细化等弊端,即法律仅仅规定相关单位应当及时公布信息,而对于应该公布什么信息、信息应该如何公布、什么时间公布、由谁公布、是否应该向媒体尤其向海外公布信息以及相关责任制度和救济措施等未涉及或者不完整。
(三)政府部门之间信息流动不畅,共享程度低
中国政府危机信息管理制度不完善,表现为信息相互割裂,不成系统,与此同时,由于对政府信息的控制、拥有甚至成为权力和利益的体现。由于这样的组织结构,使得危机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三、完善我国突发事件管理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建议
(一)加强突发事件管理常设应急机构建设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危害性等特点,应当建立常设的独立的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全面收集信息,并对它进行统计、研究,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与咨询。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保证公众享有信息的一致性和权威性,这种关于突发事件的管理协调机构的主体应该且只能是政府机构,任何社会组织对危机信息的研究、预测、公告应经由政府渠道。由于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广,危害性大,仅有中央的管理常设机构还不够,省、市都需要建立常设的、统一的危机管理应急机构负责本省、市范围内的信息发布。
(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建设
由于目前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偏于狭窄,在《政府信息公开法》中应明确规定政府应主动公开的信息范围、依请求人公开的信息范围以及政府有权保密不予公开的信息范围。《政府信息公开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信息公开是政府的法定义务,将使我国公民的知情权法制化、具体化,可以协调信息公开立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减少法律适用中的矛盾冲突;就制裁措施而言,法律可以规定对国家工作人员各种形式的制裁,甚至包括刑事责任,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对于违反公开义务的,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信息公开的推行,公民的知情权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三)加强政府部门之间信息流通
我国的行政组织结构是“条块”形式,这样的组织结构横向上信息不直接流動,造成的结果就导致了平行组织之间信息不对称;从纵向上政府信息是从上至下或自下而上的单向流动,造成的结果就是信息的内容容易失真。这就使信息在条块的政府部门之间的流通不畅,也致使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发展不平衡。因此,一方面,应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实现“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应建立“数字化”政府,完善危机时期各级政府网站的建设,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垄断均衡向共享均衡状态转化。
参考文献:
[1]严丹霖.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案例研究—以汶川大地震为例[J].学术探讨,2009(1):3-5.
[2]李德平.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7(5):2-4.
[3]张昭国.从汶川大地震看信息公开与谣言的社会控制[J].社会科学期刊,2008(4):21-24.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制度 篇四
一、信息报告范围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事件或敏感人群的时间信息;对尚未发生但可能引起突发时间的苗头性信息。具体范围为: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信息报告时限
对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已经发生的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按照《分级标准》,即: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在第一时间如实报告区卫生局应急办值班室,并及时续报事态进展、处置措施、原因分析、善后工作等情况,直至有关事情处理完毕。信息报告时限为:特别重大的15分钟,重大的30分钟,较重大的1小时,一般的2小时内。
三、信息报告要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内容必须及时、简明、准确。具体包括以下要素:时间、地点、信息来源(报告单位名称和个人姓名及电话号码)、接报时间、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已造成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情况)、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领导到现场情况、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拟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
四、信息报告方式
如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履行“电话报告---传真报告”的程序,立即报告。通过传真形式报告信息时,要电话联系确认是否送达。涉密信息遵守有关规定报告。
市卫生局应急办24小时值班电话:0472-2529911
五、信息报告责任
严禁漏报、迟报、虚报、瞒报、谎报或拖延上报甚至不报。对因迟报、漏报、误报、瞒报和不按工作规程擅自越级上报造成损失或重大影响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包头金氏中医肾病医院院感科
5.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篇五
1、各生产辅助单位发生伤亡事故以及正在事故地点抢救尚不能确定受伤程度的人身事故时,立即通知救护队、矿医院和事故地点就近的其它工作人员进行救助,汇报矿副总师以上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汇报公司调度。
2、发生非伤亡事故:如透水、发火、瓦斯煤尘爆炸、大面积冒顶、全矿井停风、停电和提升等严重危害安全生产的事故时,汇报矿副总师以上领导和相关业务科室,汇报公司调度。
3、日常发生的一般非伤亡事故,立即通知责任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组织处理,汇报矿分管领导和分管业务科室。
4、突发事件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汇报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安装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并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设地面指挥中心。
6.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篇六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履行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报告范围和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务人员和所在科室应当立即电话报院办,通知医务科、院感科、防保科、节假日报总值班。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或院内感染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防保科或总值班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上级疾控部门报告,同时通知院长和院内相关部门,保证应急工作中上下联络、人员疏散、消毒隔离、防护、现场保护和调查、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取样等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管理制度:
1、基本原则: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各部门要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的应急工作原则,在院内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我院行政领导的分级管理体系,建立应急管理网络,并行使相应的权力和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应通力合作,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执行。加强法制观念,依法应对突发事件。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启动我院应急系统。
2、按照法律要求实行首诊医院、首诊医生负责制。
3、各有关部门应首先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合格的通讯设备、医疗救护设备、救治药品、医疗器械、防护物品等物资的调配和储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服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指挥。
4、各科室、医护人员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5、在我院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各专业及相关人员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配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入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
6、有权要求在突发事件中需要接受隔离治疗、医学观察的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在采取医学 措施时予以配合。拒绝配合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协助强制执行。
7、对传染病要按《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律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等各项制度和措施,做好人员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做好污物、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7.微博的信息传播与突发事件预防 篇七
社会的转型与政治制度的变革, 必将导致各种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与社会权利的调整转移。而当前我国正处在这个时期,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人民群众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各个阶层的矛盾日益升级;而政治体制的缺陷致使腐败事件频发, 政府的行政管理问题突出, 民众对政府的信心逐渐在丧失;社会公众的整体素质与道德水平逐年下降,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蔓延, 食品安全问题、工程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等等层出不穷。虽然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繁荣, 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 矛盾长期积累必将导致各种危机的频繁爆发, 影响正常的政治经济秩序, 甚至导致社会繁荣的衰退。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 新媒体不断涌现出来, 传统媒体主导的格局已经在发生着深刻改变。微博从出现到普及只经过了短短几年的时间, 独特的信息发布方式与先进传播机制使其迅速成为信息传播领域的热门。手机微博的广泛使用使网络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已经从传统的有线网络逐渐转变为无线网络, 突发事件的爆发与传播产生了质的飞跃, 加大了政府管理的难度。
微博的概念及特点
1. 微博的概念
微型博客简称为微博, 是基于有线或无线互联网发布、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 用户发布的信息字数通常限制在140个字符, 当然也有例外, 比如网易微博以其独特域名“163”为字数限制条件, 总而言之, 微博内容的短小精悍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微博最早出现在美国, 现今世界最著名的微博网站就是美国的推特, 从2006年建立至今用户数已经突破5亿。2009年8月我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开始提供微博服务, 经过几年的发展, 新浪微博无论从知名度、活跃度还是用户数量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截至到2012年底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经突破4亿。微博的出现和迅猛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断加快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使人们更需要短时间完成自我发布和及时交流的工具, 而微博正好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2. 微博的信息发布特点
微博信息发布最大的特点是及时性, 总结成三个关键词:任何人、随时、随地。传统的媒体当新闻事件发生后首先需要记者去采访, 然后编辑制作, 接下来还需要领导审批, 如果涉及到敏感问题还需要像宣传部这样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最后才能公布于众, 时间比较漫长, 而微博信息的发布不需要发布者具有记者身份, 任何人只要注册有微博帐号就能发言, 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在事发现场就可以发微博, 而且发布的内容也不需要任何人审批,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自媒体。例如, 在2009年玉树地震发生后10分钟, 在微博上就出现了地震的信息, 而网络论坛上最快的地震相关信息是地震发生后大约16分钟的时候才出现, 更不用说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了。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也是网友在事发现场通过微博发出了最早的信息。可见微博已经成为当前最快捷的公开发布信息途径。
微博的信息传播机制
一般来说突发性事件从产生到爆发都有一个能量的聚集, 微博的出现大大缩短了这个过程。微博的粉丝制与独特的转发功能使得微博上信息的传播呈现“核裂变”式的几何级数效应。微博现在发展这么快, 这么流行, 关键就在于它超越一切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具体来说, 微博的传播机制起初是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的, 当粉丝制出现后改变了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微博用户可以以加粉丝的方式形成拥有共同爱好或对某一事件有着共同关注的群体, 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就转变为群体传播, 而转发功能使不同的群体之间建立了信息传播桥梁, 加剧了微博信息的扩散。相对于腾讯QQ、微信等热门聊天软件的私密性, 微博具有公开性的特征。当微博的内容包含有热点问题、敏感问题就会吸引其他网络媒体甚至是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转载, 形成再次传播, 从而进一步扩展了信息的覆盖范围。
在突发事件的爆发过程中关键传播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据各个微博网站统计, 10%的用户发布了超过90%的微博信息。所以, 微博用户的传播地位是不平等的关系, 可以说绝大部分微博的信息传播是一对多。微博用户中少数具有较高传播能量的传播者可以被称作关键传播者。在通常情况下, 判定关键传播者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他微博的粉丝数, 比如官方媒体、名人、政府企业等机构, 这些拥有大量粉丝的微博用户扮演者关键传播者的角色。
但是当突发事件爆发时关键传播者的角色会发生转变, 具体分为两种情况。第一, 直接拥有危机信息的普通微博用户, 因为其掌握的危机信息资源的稀缺性而升级成为了关键传播者。例如, 盈江地震事件中, 新浪微博用户“Riva千寻”, 温州动车事故利用微博发出最早求助信息的网友, 以及雷政富、房姐等腐败事件的爆料人, 都是因为其掌握了危机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而成为了关键传播者。第二, 一些微博用户因为发布了极具争议性的言论, 而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从而成为关键传播者。例如, 2011年6月20日郭美美炫富事件, 2012年8月27日云南旅游执法总队发布带有对游客侮辱性质的微博。这些微博内容引发了争议, 激起了民众的对立情绪, 导致了网络群体事件的爆发。
加强微博管理, 有效预防突发事件
预防是突发事件管理的第一要义。当事件爆发后政府再被迫采取措施会显得非常被动, 而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防患与未然的准备才能占得先机有效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 即使发生了也能从容应对。这就要求政府官员具有危机意识, 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新媒体素养, 政府部门要制定有效的预警机制和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1. 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新媒体素养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新媒体日新月异, 领导干部必须及时掌握新媒体的使用, 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更好的与网民沟通交流。现今新媒体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微博, 所以广大领导干部应该掌握微博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 了解以微博为载体的突发事件的生成与传播机制, 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工作方式。
2. 设立微博监察员制度
预防网络突发事件的一个难点就是怎么才能在关键传播者发出的危机信息大规模扩散以前采取有效措施, 设立微博监察员, 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方案之一。这个工作不能由微博网站来做, 应该由各级政府, 各个行业自己来做, 因为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在隐患, 别人不一定了解。可以借助一些技术性工具, 比如微博舆情监测预警软件, 一旦监测到微博上出现敏感信息, 微博监察员则立即分析其中是否存在潜在的危机爆发因素然后采取相应措施。这样一来, 就为政府部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来制定应对方案, 甚至可以把来势汹汹的网络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3. 完善微博管理, 加强微博自律道德建设
微博的特性决定了信息的传播能量相对集中, 微博上的意见领袖掌控着舆论的导向, 如果这些舆论领袖缺乏自我约束意识, 不负责任的任意发布或者传播一些不实信息, 则会加大网络突发事件爆发的可能, 产生恶劣的影响。我国在互联网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相对滞后, 而针对微博的相关法律更是出现空白。因此, 政府必须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强化对微博上信息的有效监管, 同时还要加强微博行业的自律道德建设, 督促微博行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引导网民不断提升自己在网络世界中的自律能力和道德水平。
8.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篇八
关键词:严重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阳性强化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16-02
一、一般材料
小芳(化名),女,22岁,大三学生,住宿在学生公寓,父母均为农民,现在外打工,哥哥大学毕业后现自己创业,经详细调查及询问,家人均无人格障碍和其它神经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小芳为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1岁会说话,1岁2个月学会走路,从小生活在一个清苦却也很幸福的农村4口之家,农村条件较差没有上过幼儿园,6岁直接就读小学,小学和中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做过组长、学习委员等学生干部,13岁来月经,周期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随着哥哥和自己陆续考上大学,父母也开始离开农村外出打工,她的家开始随着父母打工的步伐而四处漂泊,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自己向往的家。父母关系和睦,家庭幸福,作为农村娃的她也比较争气,大学期间曾任班级团支书、辅导员、年级助理等职务,她处处严以律己,做事认真踏实,待人热情诚恳、性格活泼外向,与周围师生关系融洽。
心理测试结果:
1、抑郁自评量表(SDS):粗分48,标准分60,提示有轻度抑郁。2、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45,标准分56,提示有轻度焦虑。3、艾森克人格问卷(EPQ):E58;P53;N69;L45;显示求助者的个性为胆汁质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因母亲出事心情低落、影响学习2月余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到,小芳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衣着整洁,说话谈吐正常,语言表达清晰流利,意识清楚,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倦怠,谈到母亲和家庭相关的话题时,神情焦虑紧张,情绪低落。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治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室友反映:小芳为人正直善良,工作能力较强,人际关系良好,但自知她家里出事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经常心神不定,也没有了往日的活泼开朗。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小芳的临床资料,综合其相关因素,家庭中无精神病史,本人无重大疾病史,小芳本人对症状自知,有求医行为,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小芳有重性精神病。小芳目前心理与行为问题是由其母亲卷入传销的事情引起的,因担心妈妈不能像以前那样爱自己,在校不能集中精力学习和工作,其冲突具有现实意义,持续时间为2个多月,不良情绪有一定的泛化,但是对社会功能的影响不是很严重,而且经过检查无器质性的病变,符合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小芳协商,确定一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帮助小芳接受母亲出事这一事实,降低负面情绪反应,改变不合理信念,改善睡眠质量下降及食欲下降状况。
(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小芳的个性,形成正确的认知理念,提高有效处理各种生活挫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及自我心理调控能力,逐步完善其人格。
六、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任务与完成)
1、咨询阶段的划分:诊断阶段-------咨询阶段------巩固阶段
第1次和第2次咨询
A目的:收集资料,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定主要问题
B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
C过程:
(1)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通过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各方面的行动与表现,让小芳尽情倾诉,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3)完成心理测验,并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小芳,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咨询摘录:
咨询师:我上次看到你发给我的统计表就发现你的状态不是很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你近期的状态不佳?
小芳:老师,我近2多月的情绪都被母亲卷入传销一事困扰,事情是这样的
咨询师:这些都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它们可能并不是导致你现在这种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
小芳:那是什么原因呢?
咨询师:是你对这些事的一些看法,人们对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情绪结果。
小芳:会是这样吗?
咨询师:我们举一个例子,咱们班的小李家境与你类似,他的爸爸半年前在工地摔成重伤,他在那段时间的状态是怎么样的,你还记得吗?
小芳:记得,刚出事那几天他心情很低落,后来半个月左右他就恢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了。他在班会上还说要振作起来认真学习,凭自己的奋斗和实力来改变人生的命运,改变家里的命运。
咨询师:当时咱班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支持小李的想法的,同样是在校大学生家里出事,不同的人情绪反应截然不同。
小芳:的确是这样,难道是我与其他人想的不一样?可我不知道我的想法哪里不合理啊?
咨询师: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要做的。
D家庭作业:
再现事件,找出事件中自己的内心想法以及身体、情绪的变化情况,一一记录下来,越细越好。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估:“我的情绪已经基本稳定了,不再困扰着我的生活方方面面了”“凡事都不能以个人意愿为出发点,要学会理解和换位思考”“要敢于担当责任、学会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学会调整自己的认知”2、咨询师的评估:经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小芳的负面情绪,增强了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咨询过程完整。3、心理测验:求助者小芳SDS和SAS测验的的标准分分别从60分降到40分、从56分降到38分。说明其抑郁和焦虑情绪基本消失,心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4、同学的反映:从前那个活泼开朗的小芳又回来了·····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虞积生,马建青,等.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第2版):1-491.
[2] 郭念锋,虞积生,马建青,等.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第2版):1-276.
9.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篇九
为了保证本单位网络畅通,安全运行,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特制定网络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制度。
一、在单位领导下,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贯彻公安部门和省教育厅关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关文件精神,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本着以防为主、注重应急工作原则,预防和控制风险,在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或事件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尽快使网络和系统恢复正常,做好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二、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定义
1、网络突然发生中断,如停电、线路故障、网络通信设备损坏等。
2、单位网站受到黑客攻击,主页被恶意篡改、交互式栏目里发表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故意散布谣言,扰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学校声誉和稳定的谣言等。
3、单位内网络服务器及其他服务器被非法入侵,服务器上 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发生泄密事件。
三、设置网上应急小组,组长由单位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技术部门人员组成。采取统一管理体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设置网络运行维护小组,成员由信息中心人员组成,确保网络畅通与信息安全。
四、加强网络信息审查工作,若发现主页被恶意更改,应立即停止主页服务并恢复正确内容,同时检查分析被更改的原因,在被更改的原因找到并排除之前,不得重新开放主页服务。信息发布服务,必须落实责任人,实行先审后发,并具备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日志留存、安全认证、实时监控、防黑客、防病毒等)。建立有效的网络防病毒工作机制,及时做好防病毒软件的网上升级,保证病毒库的及时更新。
五、信息中心对单位网实施24小时值班责任制,开通值班电话,保证与上级主管部门、电信部门和当地公安单位的热线联系。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向应急小组及有关部门、上级领导报告。
六、加强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运行维护小组具体负责相应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工作,对突发的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应做到:
(1)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在发现后及时向应急小组及上一级领导报告。
(2)保护现场,立即与网络隔离,防止影响扩大。(3)及时取证,分析、查找原因。
(4)消除有害信息,防止进一步传播,将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
(5)在处置有害信息的过程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保留、贮存、散布、传播所发现的有害信息。
七、做好准备,加强防范。应急小组各部门成员对相应工作要有应急准备。针对网络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治方案并具体落实到位,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八、加强网络用户的法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净化网络环境,严禁用于上网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
九、做好网络机房及户外网络设备的防火、防盗窃、防雷击、防鼠害等工作。若发生事故,应立即组织人员自救,并报警。
十、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
事件发生并得到确认后,有关人员应立即将情况报告有关领导,由领导指挥处理网络安全事件。应及时向当地公安单位报案。阻断网络连接,进行现场保护,协助调查取证和系统恢复等工作,有关违法事件移交公安单位处理。
10.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篇十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保不准会发生突发事件,为了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可能需要提前进行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那么问题来了,应急预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为确保校园网安全有序平稳运行,保证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为及时处置校园网信息网络安全事件,保障校园网作用的正常发挥,特制定本预案。
一、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定义
1、校园网内网站主页被恶意纂改、交互式栏目里发表反政府、分裂国家和色情内容的信息及损害国家、学校声誉的谣言。
2、校园网内网络被非法入侵,应用计算机上的数据被非法拷贝、修改、删除。
3、在网站上发布的内容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侵犯知识版权,已经造成严重后果。
二、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构及职责
1、设立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责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工作。
2、学校网格安全领导小组职责任务
(1)监督检查各教研组处室网络信息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2)加强网上信息监控巡查,重点监控可能出现有害信息的网站、网页。
(3)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对校园网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并根据情况的严重程度上报有关部门。
(4)与市公安局网络安全监察部门保持热线联系,协调市公安局网监处安装网络信息监控软件,并保存相关资料日志在三个月以上。确保反应迅速,做好有关案件的调查、取证等工作。
三、网络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置
事件发生并得到确认后,网络中心或相关科室人员应立即将情况报告有关领导,由领导(组长)决定是否启动该预案,一旦启动该预案,有关人员应及时到位。
网络中心在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写出事件书面报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单位、事件内容,涉及计算机的IP地址、管理人、操作系统、应用服务,损失,事件性质及发生原因,事件处理情况及采取的措施;事故报告人、报告时间等。
学校网格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承担校内外的工作联系,防止事态通过网络在国内蔓延。
网络中心人员进入应急处置工作状态,阻断网络连接,进行现场保护,协助调查取证和系统恢复等工作。对相关事件进行跟踪,密切关注事件动向,协助调查取证。
有关违法事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四、一般性安全隐患处理:
学校网络信息中心配备了正版—防火墙软件和瑞星防病毒软件,及时升级,及时清除杀灭网络病毒,检测入侵事件,将向管理员发出警报,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入侵事件,并报有关部门。对来往电子邮件及网络下载文件用防病毒软件软件过滤,确保不被木马类病毒侵入并在无意中协助传播病毒。
管理员对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转情况,做好设备维护记录,保证设备高效稳定的运行。学校重要计算机出现硬件设备故障,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启用数据备份,保证数据不丢失,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21、总则
为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提高应急防范能力,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维护校园安全社会稳定,制定本预案。
1)编制目的确保基础网络、电子政务、教务系统与其他重要信息系统的日常业务能够持续运行;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靠性;保证学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输的畅通。
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文件规定。
(2)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威胁及隐患现象。当前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病毒入侵和网络攻击日趋严重,网络失泄密事件屡有发生,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防护水平不高,应急能力不强;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全社会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信息安全管理薄弱;随着我校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特别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还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3)工作原则
(1)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
(2)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3)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
(4)坚持依法管理、规范有序的原则。
4)适用范围
校园网络与信息系统,重点是信息基础设施、重要业务系统。
2、预警级别
网络与信息安全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灾害、设备软硬件故障、内部人为失误或破坏、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破坏,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利用信息网络进行有组织的大规模宣传、煽动和渗透活动,以及对校内信息网络或设施、重点网站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活动等原因,严重影响到我校网络与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出现业务中断、系统破坏、数据破坏、信息失窃密或泄密等,形成不良影响并造成一定程度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根据上级的要求,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划分为五个等级:
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是单一地点及冲击或损害相对较小的事件。指一般的信息和信息网络系统,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学校的权益有一定影响,但不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是对运行造成严重损害的单一地方安全事件。指一定程度上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一般信息,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一定损害。
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点的安全事件,但只造成较小的冲击或损害。指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信息,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较大损害。
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是对多地点造成特大冲击或损害的安全事件。指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信息,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是对多点系统造成巨大冲击或严重损害的安全事件。指涉及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的核心信息,其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经济建设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全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实行分等级响应、处置的制度。对第一、第二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由事件发生部门自行作应急处理;对第三、四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由相应主管部门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处理;对第五级别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启动报告上级处理应急预案。
3、应急组织领导体系及职责任务
1)应急组织领导体系
全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防范及应急处置工作由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
(1)丰海中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校长室党支部校长办公室会计室教导处总务处团支部工会学校网络中心的全体成员
(2)丰海中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
设立丰海中学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设在校网络中心办公室,其组成: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2)职责及任务
(1)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承担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突发应急事件的主要职责及任务:
①审查批准学校信息与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决定五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督促检查三级和四级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②对各部门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准备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③对各部门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开展表彰奖励活动;
④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以及应急处置情况;
⑤按照上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的要求开展处置工作。
(2)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承担突发应急事件的日常工作。其主要职责及任务:
①组织制定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②统筹规划建立应急处理技术平台,会同其他成员制定相关应急措施;
③提出启动预案,加强或撤销控制措施的建议和意见;
④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⑤督促、检查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
⑥配合校内外各部门基础设施的安全应急保障工作,确保信息传输通畅。
⑦负责电子政务、校务网络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⑧负责及时收集、上报和通报应急事件的有关情况,向学校及上级部门报告有关工作情况。
(3)学校网络中心:负责学校网络信息监控及网络运行安全监测,实施网络信息、网络安全报警处置平台建设;负责对网上有害信息传播的处置;负责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网上热点问题恶意炒作事件的处置;负责对重大敏感时期、重要活动、重要会议期间重点网站发生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负责计算机病毒疫情和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的处置;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信息网络安全突发事件的具体等级标准。
(4)校长办公室:负责处置利用信息网络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等。
(5)校长室: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查处利用计算机网络泄露国家秘密的违法行为。
(6)总务处:负责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安全应急保障工作,确保信息传输通畅。
(7)会计室:负责建立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经费保障机制,保证应急处理体系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
(8)网络与信息安全小组主要负责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方面重大问题的咨询和处理。
(10)各有关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参照本预案,建立本部门应急处置机制。
对基础网络设施、重要业务系统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4、应急处理程序
1)突发事件报告
(1)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部门应当在事件被发现时,应立即向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报告。
(2)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部门应当立即对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核实、保存相关证据,确定事件等级,上报相关材料或提出预案申请。
2)预案启动
(1)各部门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启动本级预案的决定,并报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备案,或向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提出启动预案的申请。
(2)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接到申请后,应立即上报上级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的领导,并会同成员部门尽快组织对突发事件时间、性质、级别及启动预案的时机进行评估,提出启动预案的意见,报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批准。
(3)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在作出是否启动市级预案的决定后,立即通知与应急处理相关的各部门。
3)现场应急处理
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部门按各部门作出启动本级预案的决定,或报经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批准启动预案,须作好现场应急处理。
(1)尽最大可能收集事件相关信息,正确定位威胁和安全事件的来源,缩短响应时间。
(2)检查威胁造成的结果:如检查系统、服务、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或可用性,检查攻击者是否侵入了系统,再次侵入的可能性,损失的程度,确定暴露出的主要危险等。
(3)抑制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限制潜在的损失与破坏。可能的抑制策略一般包括:关闭服务或关闭所有的系统,从网络上断开相关系统,修改防火墙和路由器的过滤规则,封锁或删除被攻破的登录帐号,阻断可疑用户得以进入网络的通路,提高系统或网络行为的监控级别,设置陷阱,启用紧急事件下的接管系统,实行特殊防卫状态安全警戒,反击攻击者的系统等。
(4)根除。在事件被抑制之后,通过对有关恶意代码或行为的分析结果,找出事件根源,明确响应的补救措施并彻底清除。与此同时,对攻击源进行定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将其中断。
(5)恢复信息。恢复数据、程序、服务、系统。清理系统,把所有被攻击的系统和网络设备彻底还原到它们正常的任务状态。恢复中涉及机密数据,需要严格遵照机密系统的恢复要求。
4)应急预案终止
(1)发生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部门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进展情况,及时向学校应急办提出终止应急预案建议。
(2)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办公室接到终止应急预案建议后,组织相关部门对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按预案级别做出决定,并报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备案。
(3)总结。回顾并整理发生事件的各种相关信息,详细记录所有情况,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逐级上报调查报告。
5、保障措施
各部门要在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落实任务,密切配合,确保应急预案有效实施,并做好各项保障措施。
(1)高度重视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的重要性,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安全应急的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2)积极推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逐步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各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考虑抗毁性与灾难恢复。制定并不断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针对基础信息网络的突发性、大规模安全事件,各相关部门要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的处理流程。
(3)建立健全指挥调度机制和信息安全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
(4)建立应急处理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安全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
(5)加强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尽快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及管理队伍,提高全社会网络与信息安全防御意识。
(6)加强对攻击网络与信息的分析和预警,进一步提高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能力,加大对计算机犯罪的防范力度。
(7)大力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增强社会应急支援能力。
(8)提供必要的交通运输保障和经费保障,优化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的物资保障条件。
(9)明确监督主体和责任,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预案实施有效。
6、附则
(1)本预案自批准之日起执行。
(2)各有关部门应参照本预案,制定各自的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1.政府信息公开:借大事件起步 篇十一
越是影响重大的事件,越要求信息及时公开,对付流言的一个办法,就是要比它走得更快——最近几次重大突发事件上,这一认识愈加深入
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前后发生的几起大的突发事件:4·28胶济铁路事故、5·12汶川大地震以及7月1日的上海袭警案,都没有再像阜阳手足口病疫情一样,在信息公开问题上成为众矢之的。
前所未有的速度
这三起事件的一个共性,是从事件的发生到第一条信息的披露,都没有超过5个小时。
5月12日14时46分,新华网发布了5·12地震第一条公开的消息,此时距离地震发生刚刚18分钟。
此后,新华网又在4个多小时内,连续发布了以下的信息:地震发生后1小时22分,成都军区已派人前往震中;震后1小时27分,胡锦涛作出尽快抢救伤员的指示,温家宝赶往灾区;震后1小时32分,民政部已经调拨5000顶帐篷支援灾区;震后2小时21分,国家地震局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张宏卫通报,国家地震局已经启动一级预案,一支180人的救援队伍已经集结;震后4小时54分,人们在电视画面中看到,温家宝已经抵达成都。
有关上海袭警案的第一条信息,在事件发生2个多小时后,出现在上海市公安局的网站上。而在大家广为关注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动机的信息公开上,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插曲——7月1日下午4时左右,上海市公安局在网站上对杨佳犯罪动机的披露为:“据杨某交代,其对2007年10月因涉嫌偷盗自行车被上海市公安局闸北分局审查一事不满,为报复公安民警,实施行凶犯罪行为。”
但在当晚7时左右,“报复行凶”的内容从网站上撤下,此后几天的信息披露再没有出现这种说法。
在7月2日上海市政府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陈启伟对此解释说,此通报内容是根据杨某的自述而来,但由于公安部门的审查尚未结束,无法证实杨某的说法是否真实,因此将此内容撤下。
有人对这种“过程公开”的做法表示赞赏,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披露心切、思虑不周“犯下的错”。
有关4·28胶济铁路事故的最早报道,出现在4月28日9时11分,此时距离该事故的发生不到4个半小时。第一个涉及伤亡人数的报道出现在当日11时31分,当时披露的死亡人数为43人;14时46分,新华网的报道称:4·28事故已初步排除人为恐怖行为,澄清了在这一事件上的最大的流言。
15时12分,新华网公布了对此次事故的性质认定;15时13分,济南铁路局局长陈功、党委书记柴铁民被免职审查的消息在媒体公布;4月29日2时41分,新华网报道了胶济铁路正式恢复通车的消息。
信息公开背后的逻辑
一位传播学专家认为,越是影响重大的事件,越要求信息的及时公开,因为重大事件的广受关注和本身的复杂性,都为流言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对付流言的一个办法,就是要比它走得更快。
5·12地震发生以后,“一些地方要发生地震”的流言甚嚣尘上。所涉省份地震局赶在这些流言扩散之前,将正确的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等形式向社会发布,迅速消除了尚处于萌芽状态的恐慌。
4·28铁路事故和上海袭警案不得不面对人们对事件发生原因的猜疑。前者指向恐怖袭击,后者则指向凶手的动机。上海一位市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凶手的作案动机公布之前,人们甚至通过寻找近期几起重大事件发生日期之间的联系,联想这一事件背后的玄机。听到政府的调查结果后,他形容自己“长吁了一口气”。
公开信息所带来的一个有利局面是:信息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不必再在确认事实的层面上耗费太多的精力,可以全力处理事件本身。而因信息披露迟缓被广泛质疑的阜阳手足口病事件带来的一个恶果是:所有与核心事实有关的人员,特别是医务人员,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接待一拨又一拨的记者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要屏蔽信息变得越来越难。人们比以前更易获得事件的蛛丝马迹,在主流渠道的信息发布之前,这些蛛丝马迹极易在人们想象力的发酵下,按照公众的传播兴趣发展成流言。流言愈演愈烈,往往会带出公众对公共利益的关注,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更大波动。
5·12地震的信息公开,从诸多的信息来看,得益于中央政府的直接推动。媒体的镜头下,总理温家宝在飞往灾区的专机上部署抗震救灾的方案,已经向全国民众传达了信息公开的最强烈信号。
四川省国资委政策法规处处长王可今,地震期间在四川省都江堰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媒体接待工作,省委领导给他的一个总的原则是:任何采访要求,都要尽量满足。
5·12地震的信息公开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对国外媒体也基本不设防,地震现场经常能看到各种肤色的外国记者。王可今认为,他们可能有自己的报道角度,但尊重事实是新闻媒体的立足之本。
“所以,我们并不担心。”王可今说。事实证明,此一举措在国际上引发了超乎预想的好评。
信息由谁公开?
但在上海袭警案上,人们至今还对上海市公安局公布的杨佳的作案动机充满怀疑。
虽然上海市公安局否认了有关警察殴打杨佳的传言,并将在网上散发“警察打伤杨佳生殖器”信息的郏啸寅捉拿归案,但仍然打消不了人们心里的疑问。
网上流传的主要疑问有:如果果真像上海市公安局在7月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警方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始终文明执法,杨佳为何要打“110”叫来督察?发布会说督察来到芷江西路派出所“了解情况”,到底是了解什么情况?杨佳为何又在行凶时一再地问“督察在几层”?如果警方没有过错,闸北公安分局怎么会同杨佳商谈赔偿事宜?
在这一系列疑问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更大的疑问:上海市公安局作为当事方之一的上级单位,充当事件的调查方和信息的发布方,是否合适?
胶济铁路4·28事故后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的做法,或许能为此案提供一个借鉴。4·28事故的联合调查组,既包括事故当事方济南铁路局的上级单位铁道部的工作人员,又有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和全国总工会的工作人员,调查组组长则由独立于当事方的安监总局局长担任。业内人士分析,4·28事故的相关责任人能在短时间内受到处理,与这种联合调查的机制不无关系,它的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将当事人置身事外。
事实上,在袭警案上,有人曾经建议将检察机关和人大拉入联合调查的范畴。
也有学者建议,通过放开对当事人的采访限制,使双方的信息在充分地释放中还原事实的真相,这可以部分弥补由事故相关方调查和公布信息所带来的缺陷。
12.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 篇十二
从2011年的政务微博元年至今, 我国政务微博正呈井喷的发展趋势, 截至2013年10月底, 新浪微博平台上的政务微博已达100151个, 其中政务机构微博66830家、公职人员微博33321位。当前, 政府对政务微博的运用重心主要放在日常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上, 通过建设政务微博发布厅, 开展微访谈、微调查、微直播等活动来增进政民关系, 加强政民互动, 促进政治民主化和透明化, 但在突发事件发生背景下, 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对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活动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 缺乏主动意识和危机责任意识。尽管如此, 仍有不少政务微博主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采取了十分有效的、恰当的信息传播策略, 值得我们研究, 以期为日后的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提供经验和借鉴。
2. 突发事件相关概述
2014年3月1日21时20分, 云南省昆明市火车站发生了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策划组织的社会突发安全事件, 歹徒手持刀具、统一着装, 冲进火车站广场、售票厅, 见人就砍。截至2日18时, 此次袭击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3月1日凌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郭声琨和有关部门同志连夜赶赴云南指导处置工作, 看望受伤群众和遇难人员亲属。3月3日下午该案件即被告破, 证实是以阿不都热依木·库尔班为首的暴力恐怖团伙所为。3月7日晚六点, 数千市民集结于昆明火车站站前广场的铜牛雕像前, 祭奠和悼念遇难者, 自此事件基本告一段落。
3. 案例选取依据
选取此次突发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为案例, 是出于以下的原因:1.出于对选取政务微博所属政府机构职能的考虑。“@微博云南”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 在突发事件爆发时, 政府新闻办通常是政府发布危机信息的重要部门, 拥有丰富的信息来源渠道和信息资源;2.出于对选取政务微博所属行政区域范围的考虑。“@微博云南”是云南地区微博影响力最大和粉丝数量最多的微博之一, 其粉丝数量高达四百多万, 平均每日发博数量达到12条, 相较于其他政务微博, “@微博云南”更具代表性;3.出于对选取政务微博所属行政级别的考虑。“@云南微博”属于厅局级部门官方微博, 因此在信息传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上有很大优势。
4. 突发事件中微博数据总体统计及分析
恐怖袭击发生后24个小时内, 新浪微博平台上以“昆明”为关键字的微博数量猛增至8909088条, 事件发生48小时后即2014年3月3日, 随着案件被公安机关告破, 相关部门政务微博第一时间通报了案件的细节, 关联微博的数量随之出现大幅度下降, 仅为2907072条, 至3月6日相关微博数量降至低谷, 仅有458144条。3月7日, 昆明市民自发为遇难者举行祭奠活动, 网民也纷纷发表微博以悼念遇难者, 事件相关微博数量有所回升, 达到了830656条。
从相关微博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网民对突发事件的关注热度随着官方对事件真相的披露进程变化而变化。如图所示, 3月2日当天, 由于相关部门正处于对此次突发事件的调查过程中, 权威信息尚未向民众公开。出于对危机信息的强烈渴求, 网民对突发事件关注度一路高涨, 纷纷在微博上发表主观臆测或是转发来自非官方渠道的事件信息, 霎时间, 各种谣言和虚假消息充斥于微博空间, 使得微博舆情变得复杂而难以控制。3月3日下午, 当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政务微博发布权威调查结果后, 网民关注热情因为信息不确定性的消除而随之减弱, 微博舆情也逐渐趋于平缓。
5. 突发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分析
如图2所示, 在此次“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 “@微博云南”共发布了70条突发事件相关微博, 占其6天内发博总数的48%, 其中原创信息为26条, 转发信息为44条。结合图1可知, 在此次突发事件中“@微博云南”信息传播力度与微博网民对事件的关注热度成正比。
“@微博云南”信息传播方式分析。此次突发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方式可分为信息发布、信息推送以及信息转发三种。其中, 直接发布的信息为15条, 占关联微博总量的21%;推送的信息为11条, 占关联微博总量的16%;转发的信息为44条, 占关联微博总量63%。信息推送对象主要为微博舆论领袖和其他政务微博, 分别占其推送信息总数的4%和6%, 这说明“@微博云南”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时缺乏与普通民众的互动。“@微博云南”的转发信息来源主要为其他政务微博、传统媒体微博和微博舆论领袖, 分别占其信息来源总量的39%、52%和9%, 这说明传统媒体渠道仍是“@微博云南”的主要信息来源。
“@微博云南”信息传播内容分析。此次突发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内容可分为五类:1.事件进展通报, 主要包括对事件经过、人员伤亡、调查进展、政府态度等情况的通报;2.伤员救治情况, 包括对政府医疗行动和伤员治愈情况的通报;3.祈福传递正能量, 包括发布和转发祈福信息, 以缅怀受难者, 修复遇难者的心理创伤, 鼓舞人心;4.官方紧急辟谣, 指针对网络上和社会上出现的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谣言而发布的辟谣信息, 以避免虚假信息引起民众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5.呼吁号召, 指政务微博发布的号召和呼吁群众共同参与危机应对的信息, 旨在发动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事件进展通报信息共20条, 占比29%;伤员救治情况信息共7条, 占比9%;祈福传递正能量信息共23条, 占比为33%;呼吁号召信息共11条, 占比16%;辟谣信息9条, 占比13%。
“@微博云南”信息传播效果分析。在此次“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 “@微博云南”的70条事件相关微博一共被转发4426次, 平均每条微博被转发63.2次;一共被评论1527次, 平均每条微博被评论21.8次。基于四百一十多万的粉丝总数, “@微博云南”发布微博信息的被转发次数和被评论次数都比较高, 但在信息传播的互动性上, 除去主动推送的11条微博和转发的44条微博, 在原创微博的传播过程中, “@微博云南”与民众的信息互动基本为零, 几乎没有回复网友疑问和质疑的行为。
6. 案例总结
此次发生的“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是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之一, 极端民族主义分子的恶劣行径和众多无辜群众的受伤惨死, 使事件一瞬间就被推到了社会舆论的最高点。作为当前主流的社会媒介, 微博平台无疑是此次突发事件舆论发酵的中心, 人们纷纷通过微博渠道表达对此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事件发生后, 中国政府立即采取危机应急措施, 一方面火速派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和有关部门同志连夜赶赴昆明指导案件处置和侦破工作, 并紧急派遣医疗团队赶赴昆明救治受伤群众;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新闻发布会, 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政务微博等危机信息传播平台, 及时向公众发布事件调查进展、人员伤亡情况和官方辟谣等权威信息, 消解了社会恐慌情绪, 遏制了谣言的产生。凭借信息传播能力、舆情监测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上的强大优势, 政务微博在此次事件的信息传播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微博云南”为例, 事件发生4小时后, “@微博云南”即发布第一条事件情况通报, 为网民通报了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 表明云南省政府对此次事件的态度和观点。紧接着, 在之后的五天时间里, “@微博云南”依托其庞大的粉丝数量, 一共发布了70条与事件相关的微博, 其中包括事件进展通报、伤员救治情况等五类信息, 并积极转发其他政务微博和媒体微博的权威信息来补充自身信息不足, 基本做到了以网民信息需求为出发点, 全方面地满足了民众的知情权, 缓解了民众的恐慌和不安情绪, 也为危机的平息创造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
“@微博云南”在此次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从信息传播方式来说, 微博信息传播方式过于单一, 仅使用了基本的微博发布功能, 没有灵活运用新浪微博平台提供的类型多样化的微博应用, 如微访谈、微调查、微话题等信息传播活动, 使得其信息传播效力大打折扣。2.从信息传播内容来看, “@微博云南”的信息原创性不够高, 转发信息来源又过于依赖媒体微博渠道, 未有效利用政府机构自身的信息资源, 造成其发布的信息内容与媒体微博发布的内容高度重合, 严重浪费了信息渠道资源, 同时“@微博云南”信息内容偏重于祈福传递正能量和事件进展通报, 却忽视了向网民传达政府对事件的态度以引导微博舆论的正面走向。3.从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来看, “@微博云南”更是表现不佳。一是缺乏与其他政务微博的联动传播, 虽然有转发其他政务微博的信息内容, 但没有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评论, 表达自己的观点, 只是单纯作为一个信息传播节点, 未形成与其他政务微博的传播合力, 二是极度缺乏与普通网民的互动交流。“@微博云南”的第一条事件通报信息发布后一共收到261次转发和90条评论, 其中不乏网民对其反应速度滞后的抱怨和对事件进展情况的询问, 但“@微博云南”却视而不见, 未有任何回复行为, 之后的69条微博也鲜有回复网民质疑和解答网民疑问的行为。
7. 案例启示
通过对“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微博云南”信息传播过程的分析, 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广大网民是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重要的传播节点, 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度会随官方对事件真相披露程度的推进而下降, 因此相关政务微博在突发事件爆发后要及时传递权威信息, 避免网友因权威信息缺失或谣言而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情绪, 进而造成社会秩序混乱。2.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 政务微博要善于利用其背靠政府信息资源的强大优势, 注重原创信息的发布和微博内容的多样性, 并丰富政务微博信息传播方式, 提升政务微博的传播效果。3.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过程中, 所有与事件相关部门的政务微博之间要增强互动和协同, 实现多个政务微博之间的信息对流、内容共享, 以促使政务微博的传播力、影响力产生集群效应和联动效应。4.政务微博还必须重视与普通网民的沟通互动, 改变以往单向的线性传播模式, 实现政府与民众的双向信息传播, 及时回应民众的质疑, 并根据民众信息反馈制定下一步的信息传播策略, 以达到信息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实现政府引导社会舆论的最终目的。■
摘要:本文以“3·01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中“@微博云南”的信息传播为例, 分析研究在突发事件频发背景下政务微博的信息传播现状和问题。政务微博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帮助政府实现了权威信息的实时发布, 有效地遏制了突发事件中谣言的滋生和传播, 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 但在信息传播互动性和信息传播内容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突发事件,政务微博,信息传播
参考文献
[1]人民网舆情监察室.2013年新浪政务微博报告[R], 2013, (12)
[2]百度百科.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12290568.htm?fr=wordsearch
[3]候锷, 潘建新, 寇桂婵.微政时代——政务微博实务指南[M].北京:五洲出版社, 2012.
[4]陈阳阳.政务微博传播理念与互动策略研究[D], 暨南大学, 2013
13.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思考 篇十三
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活动中心,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城市对现代技术的空前依赖等导致城市日益处于一个既十分复杂又异常脆弱的人工系统中。各种社会不安全因素急剧上升,一旦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出现,可能会给社会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对人类生活安全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挑战。所以,当代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多部门协同应对,多部门的统一指挥以及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协作便需要依赖有效的信息管理提供信息服务。要减少或避免这类事件所造成的损失。就要加强社会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主要包括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系统。
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特点
1.1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定义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是指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全过程为基础,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和方法.进行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信息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和利用,从而为城市应急指挥决策机构、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公众提供足够、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以便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合理规划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
1.2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特点
应急管理的目的是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因此需要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后果进行分析,以便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预警、控制和处理。所以,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呈现出至少如下几个特点。
(1)数据量大:应急管理不仅受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影响,还与灾害发生地的人口、社会经济状况、当地的警力、医疗等应急人员和物资量有密切关系。
(2)覆盖面广:涉及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环保、市政、安全生产、工商、气象、地质、防汛等众多部门和行业以及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在应急中,需要做出关于人员疏散、交通管制、物资调度和通讯指挥等影响整个城市的决策和行动。
(3)时效性强:由于突发事件的突然性和严峻性,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才能阻止或降低突发事件的勉害。因此,它比其他信息资源更具有时效性。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有关职能部门的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如公安l lo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医疗急救120指挥系统、交通122指挥系统等。具备了比较完善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决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功能,并且运行和管理着一些重要数据库,如消防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等。由上述可知,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当代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所以,为克服各应急指挥系统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弊端.政府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城市应急指挥中心,集成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以便实现对突发事件进行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实时监控和协同作业。一般来说,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主要为本专业信息的监测、处理和应急响应提供服务;而统一应急指挥系统则要为政府应急决策和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保障服务,所以,统一应急指挥系统既需要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提供的专业信息。也需要多部门协同应对的宏观管理信息,还需要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提取的基础信息等。
因此.基于城市较为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笔者提出建立以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枢纽,以各专业应急指挥中心和应急信息系统为协同、相关政务信息资源为支撑的集成分布式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其中,政府网络是指电子政务专网或外网:政务资源库群是指人口、法人机构、宏观经济和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电子政务四大公共基础信息库以及煤、电、水、气、道路、公交、电信等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应急中心元数据库是指链向各专项应急信息库的指示库,为应急指挥系统提供应急信息资源目录服务;城市应急信息库是指应急指挥中心为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协同管理而建立的全局性信息数据库.如统一接处警信息、统一指挥调度信息等:专项应急信息系统是指有关职能部门已经建立的单一灾种应急指挥系统,如公安l10指挥系统、消防119指挥系统等;专项虚急信息库是指围绕专项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的专门数据库,如公安系统的犯罪数据库、卫生系统城市医疗急救数据库等:电子信息交换是指根据专项应急信息系统与统一应急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标准和规范。利用数据交换中问件自动实现系统之问的数据交换和共享;信息提取是指利用
程序自动从政务信息资源库中搜索和获取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图1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集成分布式模式
3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过程
美国著名信息管理学家霍顿提出由人类信息活动中的需求定义、收集、传递、处理、储存、传播、利用等7个阶段构成了一个信息生命周期,即由“信息需求”出发,经过“收集”、“传递”等信息流程环节,再到3期 论城市突发事件的应急信息管理 353“信息利用”,满足信息需求,但是,就某一种现实的信息所经历的生命历程来说,这只是满足了用户某一个阶段的信息需求。随着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用户必然会产生新的信息需求,从而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信息生命历程。因此。人类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活动之中会包含多次连续的信息生命周期循环,一方面,在每一次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的循环中。从需求定义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伺的界限有时并不是十分明显,会交织在一起,但就一次循环来说。每个环节肯定都会出现的,只是明显程度不同而已;另一方面,这种循环不是简单重复式循环,而是一种类似螺旋式的循环,每次循环中随着应急管理新问题的出现和新任务的来临。各项信息工作都有新的内容。在同一时间内可能有多个循环在同时进行.但目的都是为了推动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工作向前发展。最终成功地预防或化解危机。
3.1 需求定义
在进行信息收集之前要进行需求定义.明确收集目标。它是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的起点,也是每次信息生命周期循环的起点。包括以下内容:
3.1.1信息服务的对象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主要为应急指挥中心、相关职能部门、应急专业人员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1.2 信息收集的内容
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危机事件信息:危机形成的原因、前兆、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生地点、影响范围、破坏强度、传播速度、动态变化情况等信息。
(2)受灾对象信息:受灾区域、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等信息。
(3)救灾资源信息:救灾可调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信息。
(4)受灾损失信息:受灾地人员、物资、财产损失等信息。
(5)其他相关信息: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知识、应急预案和案例、模型和方法等信息。
3.1.3 信息收集的范围
应急信息包括突发事件事态信息、环境信息、应急资源信息和应急知识等,这些信息来源于各种信息载体,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一方面需要从电子政务资源库提取辅助决策所需要的基础信息: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各专业应急信息系统收集突发事件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内在信息,如监测信息、发生征兆信息、暴发标志信息、影响数据信息等;最后.还需要收集为进行统一指挥和协同应对所需要的全局性管理信息。
3.2 信息收集
信息收集应遵循针对性、及时性、准确性等原则。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收集。信息收集的方式除了信息系统、民众报告、公文传递、预测推算、评估计算、学习总结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实地调查。实地调查是政府应急相关职能部门和应急专业人员到突发事件可能发生或已发生的地区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获取应急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危机事件信息。也可以是当地人财物信息、救灾资源信息、受灾损失信息等。实地调查可以弥补那些目前无法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的信息,并可以对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的信息进行验证。所以实地调查是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3.3 信息传递
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的传递有三条主线:
(1)为应急指挥中心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保障的信息传递。传输为政府应急管理和决策所收集的各种信息,这其中还包括应急指挥中心将采集的有关专业信息提交给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进行加工并收集处理结果的信息:
(2应急指挥中心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的下达和反馈。应急指挥中心向相关职能部门下达各种决策、管理和服务信息,同时各应急联动单位将应急处理的反馈信息返回给应急指挥中心;
(3)应急指挥中心和公众双向互动的信息传递,可称为信息传播。应急信息传递对于应急信息管理来说非常重要,是连接决策者与收集者、利用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所以,应急信息的传递应尽量采用蜘蛛网式的优化传输模型tsi。一方面保证健壮性。通过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防止应急信息传递的瘫痪;另一方面保证准确性,通过优化传输路径、缩短传递渠道,从而避免应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或被过滤,保证应急信息传递的准确、高效。
3.4 信息处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高度的分散性和无序性与应急管理所需要信息的高选择性和针对性形成了尖锐矛盾。必须经过信息处理,才能解决应急管理和决策中的信息需求。
(1)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应急指挥中心的元数据库便是信息组织成果的体现。为便于信息组织,不同类型的应急信息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第一,描述并记录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息的性质和内涵;第二。评估收集到的新的突发事件信息的价值;第三,帮助应急决策者、应急管理者、应急处置者决定是否使用收集到的突发事件信息:第四,确定所需突发事件信息的位置和存取方式。通过上述功能,使得应急信息系统能够自动监测最新出现的有用信息并进行自动分类以及对重复和相关度低的信息进行自动过滤。大大提高信息组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信息分析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深~jn-r活动。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产生具有决策支持作用的增值信息。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只有在经过加工、分析后,才能使信息从不可用变为可用、从低可用变为高可用、直至使信息转换为应急决策的知识。一般来说,应急信息研究者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具备较强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可以说是危机决策者的智囊团.他们对应急信息进行深度加工提炼,经过分析、评价、研究、综合和推理,形成针对性强、可靠性高并带有预测性的判断、建议、方案或背景。应急信息分析研究要围绕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注意带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入挖掘信息内涵,坚持实事求是,喜忧兼报,为政府应急管理及时提供预警。专家们通过对汇聚的应急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以及模拟仿真等,可以得出能够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信息.比如对于毒气扩散突发事件,他们可以利用数学模型模拟得出毒气扩散的范围和危害程度以及疏散人员最优路径等信息。
3.5 信息存储
经过收集和处理的基础或关键性信息应该存储在磁盘数据库中,以保证它们的高可用状态。城市应急指挥中心为存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所需要的基础和关键性信息应至少建立以下数据库:
(1)政策法规信息库:存储国家、地方、行业各种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
(2)应急预案信息库:存储各种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和基层应急预案以及相应的紧急救助标准化流程。
(3)应急组织体系数据库:存储领导机构、指挥机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与专家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和通信联络等方面的信息。
(4)应急调度资源数据库:存储应急物资储备、应急财力分配、应急反应队伍、应急器材装备等方面的信息。
(5)统一接处警数据库:存储报警类型、报警电话、报警地址、报警事由、警情性质以及处警等方面信息。
(6)应急地理信息数据库:存储城市基础设施如水、电、煤、气等地下管线数据,重大危险源。重点保护目标,公安局,派出所,治安卡,消防队,医院,公交路线等地理空问数据。以便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以地图的方式可视化的展现突发事件现场的地理、地貌、建筑、道路、交通、人口分布,以及周围可供调用的救急资源等方面的信息。
(7)案例库和知识库:存储国内外历史上发生的类似突发事件信息以及应对的经验和教训、使用的模型与方法、专家知识等信息。
以上数据库是从逻辑上进行的分类,但实质上它们可以存储于同一个物理实体数据库中。
3.6 信息传播
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信息的及时传播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有助于公众了解突发事件的真相,以及政府采取的防范应对措施,达到政府与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有助于人们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巨大的紧张和压力,避免或减少谣言和恐慌的发生;有助于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救助,开展自救与他救。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的传播披露应遵循真实、及时、完整、引导、适当保密的原则。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的第三天。受“都江堰一化工厂发生爆炸”、“成都水质受到污染”的谣言误导,四川都江堰、崇州等地上万居民朝郫县集体迁移,成都市民开始恐谎性蓄水,一度导致超市、商城矿泉水被抢购一空。政府有关部门一方面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紧急辟谣,及时澄清事实真相,消除谣言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居民进行积极引导、悉心劝慰,很快劝止了郫县万人大迁移,使当地局势和社会情绪归于平静。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 l。2006年1月8日颁布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此外,政府应急指挥中心还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应急门户网站等开辟公开、顺畅、权威的信息传播渠道,一方面可以为各类应急专业人员提供一个学习、沟通、交流、在线培训等的平台;另~ 方面,公众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各种应急信息服务.如预案法规、公民防范自救措施等,政府还可以了解公众的反应,对应急信息的发布及时做出调整。与民众形成双向良性的互动,共同推进全社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
3.7 信息利用
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利用就是指应急指挥决策者有目的地运用应急信息去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决策以预防、化解突发事件所造成危机的过程.应急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应急信息来成功地应对或化解危机。具体地。应急信息的利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警:利用对应急信息的评估分析结果判断可能出现的事件并采取一定的预控应对措施,如煤矿生产中瓦斯浓度的增加可能导致爆炸.一旦瓦斯的浓度超过某一阈值就可以事先报警。并迅速采取通风手段降低瓦斯的浓度来避免可能的爆炸。
(2)响应决策:当突发事件一旦不可避免的发生,政府应急决策层即需要利用收集、传递、处理、存储的应急信息进入决策、执行、再决策、再执行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利用循环周期。
(3)学习总结: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和事后恢复工作完成以后,应急指挥中心还需要从管理的角度对突发事件应对指挥和救助措施中的成功与失误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其应对能力和薄弱环节、以及预案和工作流程设置的合理性等,并把总结、分析和评估结果补充或更新至预案库、知识库和案例库等信息资源库中,以便积累知识和经验,不断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乎。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应急信息生命周期过程循环贯穿于整个城市突发事件应急信息管理之中。并将信息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收集、传递、处理、存储、传播、利用各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不断改善和满足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息需服务。结语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推荐阅读:
突发事件报告信息表08-13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10-13
突发事件08-08
酒店突发事件10-30
体育测试突发事件06-28
学生突发事件记录06-29
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方案06-08
收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