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唐白居易(精选5篇)
1.忆江南唐白居易 篇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创作背景】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这是其一。
而作词的具体时间,历来说法不同。有说在白居易离苏州之后;有说在开成三年(838年);有说在大和元年(827年)。这些说法,笼统简单,缺乏事实根据。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推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2.食笋忆江南 篇二
笋在杭帮菜中做法很多,炒、烧、烩、炖皆可成肴。因其方法不同,风味也各异。江南百姓通常将一支竹笋根据其各个部位鲜嫩程度不同,而分档食用。上部嫩头,宜用来炒食或做肉、鱼的配料;中部可切成笋片单炒;根部质地较老,除供煮、烩肉,烹鸡汤,也可放在坛子中发酵制成干笋后,炖着吃也很适口。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笋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一道美食,也是一道雅食。竹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是清高的象征。而竹笋则将文人的这份清高、淡雅的心境带入饮食领域。苏东坡曾写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不俗加不瘦,竹笋加猪肉。”而他的妹婿黄庭坚也说:“南园苦笋味胜肉”。听起来虽说有些荒唐,笋与肉如何相提并论,但是文人追求的这份淡雅、淳朴、自然却在这小小的笋上显露无余。
笋除了带着一股子文化味之外,还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中医认为笋味甘、微寒,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的功效。在民间用竹笋和河鲫鱼炖汤,可以有助于患上麻疹、风疹和水痘初起、发热口干、小便不利的孩童早愈的功效。而久泻的病人可以通过食用竹笋煮粥来治疗脱肛。用虫蛀之笋,加陈葫芦、冬瓜皮加水煎服是利尿的良药。另外,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蛋白质、氨基酸、钙、磷钾、胡萝卜素,并且它低糖、低脂肪、多纤维是现代人推崇的绿色健康食品。
1春笋炒双仁
春笋与核桃仁、鱼丸清炒。笋香,鱼鲜,核桃仁营养,美味可口。
2翡翠焖双笋
油焖的“黄芽头”春笋,配以翠绿的菜莴笋提色,美味又美观,双重的享受。
3笋干老鸭煲
汤醇味浓,油而不腻,酥而不烂,笋味清香,生津开胃。
4油焖春笋
嫩春笋以重油、重糖烹制,鲜嫩爽口,略带甜味,是杭州传统时令风味名菜。
5春笋炖公鸡
一道家常菜。以春笋借味,有着和笋干老鸭煲的相似的妙处。
6红油笋丝
3.白居易忆江南词 篇三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总写对江南的回忆,作者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运用比喻和映衬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第二首词描绘杭州之美,通过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之好,表达了作者对杭州的忆念之情;第三首词歌咏苏州,选取竹叶春酒和吴娃醉舞,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了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这三首词主旨相同而各具首尾,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相对独立而又互为补充,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4.能不忆江南 篇四
如果用人来比方,她应当是一位清秀的女子,安静地坐在一艘窄窄的乌篷船上,轻轻地吟诵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她绝非美得令人惊艳,却能让你觉出杜牧笔下那位娉娉袅袅、豆蔻梢头的少女的灵动与清新。她会让你一路沉醉,沉醉在那个特定的、只属于江南的境域。她曾经承载了一个时代的繁华,之后又仿若一位迟暮的美人渐渐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唯有那些瑰丽的诗句可以证明那段曾经的风流繁盛。
今夏,我带着无限的憧憬去了历代文人墨客口中笔下盛赞的江南。自然,我没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江南”的奢望,也没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艳遇,更没有“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恍然。当一切风流繁华被雨打风吹去,我初次踏上了这片曾经让无数的才子佳人流连忘返的土地,在满眼的白墙黑瓦、渌水微荡间,已经很难再嗅到它昔日绮丽与凄迷的气息,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座精致的石拱桥,它们依然安静地伫立在江南密布的沟河港汊之上,伫立在逝者如斯的时间河流之上。它们犹如一个个忠于职守的守护神护卫着江南的山水田园——纵然沧海桑田,纵然孤独寂寞。我想,它们才是江南的灵魂。
画家陈逸飞用一幅画让周庄走向了世界,也让江南的桥有机会在各种颜色的眸子下展示出它们无尽的魅力。江南的桥,它的美不在于四通八达,不在于雄伟壮硕,它呈现出的是一种精致的美。它沿袭了乌篷船、黑瓦白墙的一贯的简朴与典雅。从任何一个角度看,江南都像是一幅没有边框的画——房屋在渌水中的倒影一直向你视力所不及的远方延伸,远处小如墨点的乌篷船不紧不慢地划来,甚至你可以想象到江南女子的吴侬软语渐行渐近。小桥、流水、人家,石桥……怎不令人荡魄销魂!
江南的每一座桥都有着令人敬畏的资本,每一座简朴的石拱桥都承载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岁月如水一般冲刷尽琐屑的过往,那青色的石板在亿万次的抚摩和踩踏下变得光滑润洁。偶遇一座刻字的石桥,都不禁让我浮想聯翩:这又是哪一位墨客在此留下的感叹?可是石桥上见不到任何文人的名字,唯有典雅光洁的桥身亭亭玉立,怀抱着一湾清水。水与桥相伴相依,相濡以沫,直到永远。
伫立桥前,我陷入了遐思。其实,我们真正顾念的并不是我们所见的,而是我们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都是暂时的,哪怕它历经千年也终归消弭,所不见的才是永恒。
能不忆江南?
【王淦生老师点评】作者以清新、诗意的文笔,抒写了自己游历江南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江南的独特的感受。江南,在很多人的笔下和心里,已经不只是一块具体的区域,而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一种寄托。在本文中,作者借江南的桥,展示出了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东西,有无尽的赞美,有一丝丝感伤,更多的则是一种倾慕与向往。无论我们的经济如何发展,我们的社会如何变迁,请留住江南这特有的美吧,别让它仅仅成为一种记忆!
(编辑/杨逸)
5.忆江南唐白居易 篇五
忆梦得 梦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齿发各蹉跎,疏慵与病和。
爱花心在否?见酒兴如何?
年长风情少,官高俗虑多。
几时红烛下,闻唱竹枝歌?
★ 早夏晓兴赠梦得,早夏晓兴赠梦得白居易,早夏晓兴赠梦得的意思,早夏晓兴赠梦
★ 白居易《雪夜小饮赠梦得》
★ 县内水亭晨兴听讼,县内水亭晨兴听讼钱起,县内水亭晨兴听讼的意思,县内水亭
★ 赠晦叔忆梦得,赠晦叔忆梦得白居易,赠晦叔忆梦得的意思,赠晦叔忆梦得赏析
★ 得,得白居易,得的意思,得赏析
★ 柳宗元诗《重别梦得》原文鉴赏
★ 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鉴赏及译文参考
★ 病中得樊大书,病中得樊大书白居易,病中得樊大书的意思,病中得樊大书赏析
★ 中秋节的诗句——《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
【忆江南唐白居易】推荐阅读: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诗意赏析01-11
江南文化对白居易创作及其思想的影响11-17
白居易《垂钓》06-10
白居易古诗09-18
首夏 白居易10-05
白居易作文12-18
白居易爱女01-23
白居易古诗欣赏07-12
白居易诗鉴赏07-19
行路难白居易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