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堰河 我的保姆 整理教案(11篇)
1.大堰河 我的保姆 整理教案 篇一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艾 青
教学目的
1.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
2.引导学生通过典型细节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勤劳、纯朴、善良。3.了解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及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教学设想
此诗为艾青的成名之作,极有影响,其原因之一便是独到的思想深度,和蕴于诗行间的真情。然而学生对诗人如此怀念一位农妇,或许感受不深。应该向学生指出,诗中把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极其普通的劳动妇女做为讴歌的对象,正表明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一往情深。不是为了报恩,而是礼赞那些“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的儿子们”。而对自己的地主阶级家庭,则是厌倦、陌生、格格不入。艾青以此诗宣告自己彻底背叛了封建地主阶级,而投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看惯了眼下流行的朦胧诗,对此诗一下子不易进入境界,关键在于引导。此诗的感情是通过具体情节、具体事物表现出来的,因此越是具体描绘之处越是容易激发感情。建议抓住诗中关于保姆的典型细节去加以剖析,这些细节的描绘,正是出于诗人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机会。这样可能用“情”打动学生,用“情”将学生带入诗的天地之中。教学要点
1.介绍诗人及此诗的写作背景。(略)
2.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理解性诵读。(选几段)
3.抓住典型细节进行剖析,引导学生贴近作品,认识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4.了解排比反复在诗中的作用,理解对比的写法在诗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诵读情况。①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②朗读的语气。(重点检查3、4、5、6、7、9、10节)
2.导入:作者及作品介绍(参见课本178页注解①和“预习提示”,不必做太多补充)。强调这是艾青在狱中写的,在一个飞雪的早晨写的,人在困境中,在饥寒中,总会想亲人,想家人,而此时艾青想的却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大堰河。
提问:大堰河连名字都没有说明了什么(贫穷,社会地位低下)诗人为什么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却想念大堰河?(看课本180页注②,艾青诞生时母亲难产,•因而受到父母的歧视,就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抚养。)
结着冰屑的萝卜切开,在那冰冷剌骨之时能够笑吗?面对着猪吃的麦糟,嗅着那刺鼻的馊味儿,扇着呛人的炉烟,常人在这时能够笑吗?然而诗中却始终写大堰河“含着笑”,这表明她的勤劳与善良。不仅如此,如果联系第5节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这一节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表明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笑”。这种爱是超越了功利关系的伟大而无私的爱!是真正的母爱!第8节。通过为乳儿切冬米糖和梦中吃乳儿的结婚喜酒这样两个细节,表现了“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第9节。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同时表现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内疚悲痛的心情。第10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敛之薄。提问: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做修饰,找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四块钱的”“几尺长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菲薄。其中蕴含着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了的悼念与歉疚。)第11节。提问:在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的后代的感情上的联系,你能找出表达这种感情的语句吗?试作分析。(“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一句,表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兄弟心连心。)讲解:当“我”飘泊回到故土时,及大堰河的儿子们碰见了,诗中把这说成是“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而在第6节中写“我”回到自己家中,却说成“做了新客”;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忸不安”。
补充:艾青(1910.3.27—)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人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1935年10月,经保释出狱。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此时代表作有《向太阳》等。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人中国共产党。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领导工作,写有《布谷鸟》等诗。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龙江农垦农场劳动,1959年转到新疆石河子垦区。1979年彻底乎反后,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从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春天》、《归来的歌》、《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著作书目:
2.大堰河 我的保姆 整理教案 篇二
一、有条不紊、层层递进的文章结构
《大堰河——我的保姆》从诗文题目来看, 文章主人公是诗人的农村乳母, 一个叫“大堰河”的女人。从诗文内容来看, 诗歌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主人公大堰河的基本介绍, 以及“我”与大堰河之间的关系, 从而引出主人公的身世经历;第二部分则是追思的主要内容, 几乎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大堰河悲苦的人生经历, 她的在地主家的乳母生涯, 她的洗衣切菜的辛苦生活, 以及她对“我”的深沉之爱;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去之后的现实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大堰河的悲惨人生、对所有悲苦的农村妇女的悲惨人生的抗议与呐喊;第四部分则是全诗的结尾, 诗人用这一首满怀深情的赞美诗, 曾给他带来很多欢乐的慈爱的乳母, 他深深思念和敬重的大堰河!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叙事性很强, 但却不是专门的叙事诗, 这取决于诗人对文章结构的整体编排。首先, 这一长篇抒情诗是以作者对大堰河的思念感情为开篇的, 是一种追忆, 继而引出大堰河的人生经历, 而正因为这些经历使得作者对大堰河怀着深深的敬意;其次, 后面两部分主要是对现实的愤懑与大堰河的赞美, 正是因为大堰河这样一个具备良好品质、辛勤悲苦的女性形象给了诗人无限的创作灵感, 可以说, 《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就是以作者对大堰河的追思为主线的, 这个追思最后落实到对大堰河的赞美之上, 通过结尾对诗文内容进行了拔高。纵观全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既呈现了诗人与大堰河之间的深沉的母子情, 又通过叙事性的手法勾勒出了大堰河的悲惨境遇, 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以及同大堰河这般命运的广大农村妇女的深切同情。
二、诗文所表达的忧郁的悲剧美
鲁迅曾经说过, 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撕毁给人看, 用这句话来概括《大堰河——我的保姆》悲剧美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大堰河的一生之所以是一个悲剧, 是由那时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 但她却在无奈的命运中开出自己的生命之花, 这是大堰河一生的美丽所在, 也是诗人所极力称赞的大堰河的伟大之处所在。
无疑, 大堰河的命运是悲惨的, 她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等等, 都显现出其死后的凄凉, 而不仅仅是死后, 她的人生本就是悲凉的。在地主家里, 大堰河需要不停地做饭、洗衣, 为她的孩子们处理各种琐事, 在冬天还要“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可见辛劳是她的生活常态。此外, 她还有一个“平时打骂她的丈夫”, 五个儿子的命运也都很悲惨。但在这重重的悲惨之间, 大堰河却是一个怀着大爱的女人, 那就是她对乳儿的爱, 以至于诗人回忆曾经时, 想起的是“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 抚摸我”, 是“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等等, 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句来表达大堰河对孩子们尤其是对“我”的爱, 甚至在“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到自己的家里的时候”, 大堰河是哭得很凄惨的。正如诗人所说, “大堰河, 深爱着她的乳儿”, 这种爱贯穿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为了他, 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 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 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大堰河为别人付出了一生, 到死了依旧是一抔被雪覆盖的黄土, 死前她的乳儿却不在她身边!大堰河的生是悲剧的, 死也是悲剧的, 但她对于乳儿的爱却是不朽的, 她的无私的奉献也是不朽的!这便是悲剧中开出的花朵, 是值得所有人敬畏的东西!
三、以小见大, 诗人对当时农村妇女境遇的深切同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创作是“惜诵以致愍兮, 发愤以抒情”的生动体现, 诗人满怀悲愤之情, 对大堰河的一生进行了简单的赘述, 但其措辞恳切, 每每令人不肯卒读。从大的方面来讲, 这首诗不是纯粹为大堰河而作, 更是为了“呈给大地上一切的, 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 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正如诗人所言, 世上还有千千万万的大堰河, 她们的精神一样值得世人敬畏, 值得我们为她们歌颂, 为他们赞叹。
创作这首诗的时候, 诗人还在身陷囹圄, 在监狱的窗子里看到了冬天的飘雪, 于是想起了爱着他的大堰河, 不断地与人生进行抗争的大堰河。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情自然不是一朝一夕的, 但在此情此景之下, 压抑的情感酿成一道美酒, 诗人倾其所有, 诉之笔端, 既有对自己命运的深沉呐喊, 更有对黑暗的社会环境之下, 广大受苦受难的农村妇女的深切同情。
四、结语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满怀深情的长篇现代诗, 诗人通过有条不紊的结构将“我”与“大堰河”之间深沉的母子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同时在艺术手法上, 诗文表达了一种唯美的悲剧境界。此外, 名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其实寄托了诗人对广大如大堰河般的慈爱的农村保姆的深切同情, 是对当时社会的无情批判。
参考文献
3.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 篇三
1、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认识大堰河的形象。
3、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等写法的运用和作用。重点和难点
1、了解大堰河的形象特征及刻画人物的手法。
2、学习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满文军的《懂你》,这首歌讴歌了母爱的平凡和伟大,抒发了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让人深受感动。母爱是伟大,有史以来,讴歌母爱的诗篇数不胜数,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当代最有名的母爱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课题)
二、作者背景介绍
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转而从事诗歌创作。1933年1月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他在狱中睹雪思人,因雪神飞,回忆起幼年生活,创作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学习这首诗,要理清诗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主要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等。
写作背景:艾青出生时因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他会“克死父母”,因此他一出生就受家人歧视,被寄养到大堰河家。艾青就是吮吸着大堰河的乳汁,在她精心爱抚下成长的。直到五岁才被领回家,仍然受家庭歧视,规定他不能叫父母为爸爸妈妈,而要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因此他“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庭”,18岁就离开了家。1933年1月,他23岁,在狱中他满怀深情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后来诗人在1953年和1973年两次回乡,都一往情深地去祭扫大堰河的墓。1932年1月诗人在监狱中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来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诗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录音
2、注意字词的正确读音。
3、检查字词预习。
4、这首诗歌写了哪些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事情:这首诗歌写了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吃了大堰河的奶长大的。她心地善良,一生辛苦勤劳。
(2)思想感情:歌颂了贫苦农村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遭遇,并诅咒和揭示了造成她悲剧命运的黑暗社会。
5、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并理解作者的感情。第一部分(1-2):写大堰河与“我”的关系,表达怀念与痛悼之情。第二部分(3-10):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抒发了眷恋与感激、同情和控诉之情。第3节:描述了大堰河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之情。第4节:深情回忆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第5节,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的情景。
第6节:将“我”在自己家中的情形与大堰河家的情形进行对比,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节:写大堰河劳动是的快乐和为家庭付出的艰辛。第8节:写大堰河对乳儿的淳朴情感和对乳儿寄予的希望。第9-10节:写乳儿不在旁侧,大堰河带着遗憾离开人世。第三部分(11-13):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献诗。(讴歌和赞美)
诗人的思维回到了现实,回到了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了一首赞美诗,并将感情扩大,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四、鉴赏诗句,体会诗情
1、“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一句连用了两个“乌黑”,有何作用? 明确:大堰河家“乌黑的酱碗”“乌黑的桌子”与后来生“我”得父母家“红漆雕花的家具”“油漆过了的安了火钵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她家的极度贫穷,而这样贫穷的农妇却给了乳儿带来了无尽的温暖,更显出了她的伟大。
2、能否将“她含着笑,提着笑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淘着猪吃的麦糟”中加点的词语去掉呢?
明确:不能,这些诗句是写大堰河在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到“我”得家来帮佣的情景。这些加点的词语表现了她劳动环境的恶劣,同时展现了她不分寒暑任劳任怨、质朴宽厚的品格,又与她含着笑形成对比,突出了她的善良和对乳儿深深的爱。
3、大堰河关于她乳儿成婚,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的梦为什么不能对人说呢?
明确:这说明了尽管大堰河深深地爱着她的乳儿,但她内心仍有一层自卑:乳儿毕竟是地主家的少爷。这个少年成婚之日,彩堂上接受跪拜的应是他的亲生父母,这“不能对人说”表明了大堰河深爱乳儿却又处处维护着乳儿的尊严。放弃也是一种爱护。
4、灵魂有没有颜色?如果没有,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写着一首赞美诗呈献给大堰河“紫色的灵魂”呢?
明确:灵魂是抽象的,当然不会有颜色,但诗人赞美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是很恰当的。因为这是诗人对大堰河灵魂的主观感受,用紫色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增加了诗意;二是写出了大堰河灵魂的美丽与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歌颂。
五、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1、对比手法。如大堰河生前与死后的对比,大堰河的梦与现实的对比。农民生活与地主生活的对比,我在生父母家和在乳母家的感情对比等。这有助于突出作者在诗中所要表明的主旨。
2、反复手法。如开头第一节,第一行和第四行都说“大堰河,是我的保姆”,第二节中再作重复。反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咏三叹,强化抒情,从而起到以情感人的作用。
3、排比手法。如诗的第四节写大堰河对“我”的挚爱,第七节写大堰河辛勤的劳作,第十节写大堰河去世的凄凉,第十二节写“我”对大堰河的敬意,举凡诗人感情最为激荡、难以自抑之处,几乎都用排比。排比是情感的喷涌,是强烈的渲染,具有极好的抒情效果。
六、把握人物形象刻画手法
1、动作描写。大堰河几乎无休止的劳动,如第4节的八个排比句已经第7节的“她含着笑„„”句式等,既突出了她的勤劳,有突出了她对乳儿的爱。她在完成奴隶一样的繁重的劳动后,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含着笑,去从事繁重的劳动,这些表现了她爱人胜过爱己的宽厚品格,也包含她对苦难中的卑微生活感到满足心理特征。他没有任何奢望,只求能养活自己和家人,能有活干,至于劳累、辛苦、疲惫等,她都毫无怨言。这些既突出了她的善良,也表现了作者对她的同情。
2、心理描写。第8节写了大堰河的一个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些描写真实可信,同样表达了她对乳儿的那种真正的慈母般的发自内心的爱。可以说,大堰河已经把乳儿看作自己真正的儿子。
3、侧面描写。诗人写回到自己家后,吃穿住用都有极大的变化,与大堰河家相比是天壤之别!但诗人写道:“但,我是这般忸怩不安!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诗人通过自己对亲生父母的陌生,烘托出了“我的保姆”的伟大。
诗中还写道:“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一是说了大堰河除了遭受整个社会的欺凌剥削之外,还像许多旧中国的妇女一样,在家里遭受着性别压迫,经常受到丈夫的打骂,突出了她命运的不幸;二是连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泪流满面,从侧面衬托了大堰河的勤劳和善良。
七、布置作业
运用细节,描写一段自己亲人的片段,字数不少于300字。板书设计:
一(1-2):怀念、痛悼 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3-10):眷恋、控诉
4.大堰河 我的保姆 整理教案 篇四
—— 一词一句总关情
[教学设想]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篇通俗易懂、保含深情的现代诗歌。
基于“通俗易懂”和“饱含深情”这两特点,我摒弃了人物形象分析,我想把学生真正带入对情感的品味中,让他们感动,受到震撼。我的设计主题是:一词一句总关情 课堂主要分兩部分进行:
一、教师诵读全诗并伴以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悲情中。
二、品析词语
品析词语是在前后大约9分钟。)师(读完后):请大家注意一个词的正确读音,“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中“给jǐ予”
四 词语品析 师:艾青曾说:“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震撼别人的心。”他的真情告白如一块石子投入了我们的心湖,激荡起圈圈涟漪,荡气回肠。
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读。”让我们放慢速度,一块来品析诗中的词句。有的词语看起来很平常,平常中却蕴含了丰富的内涵。1 品析叠词
师:大家首先来看两个叠词。出示幻灯片
看似寻常却奇崛
1、叠词: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我摸着红漆雕花的家具,我摸着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纹,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 … …
师:请大家结合句子提供的语境思考这两个叠词反映了“我”怎样的微妙心理。生1:“呆呆地”反映我出神地看,因为我对这个新家很陌生。生2:“呆呆地” 表示我很孤单,一个人傻傻地坐着看。师(引导):有时,我们对一个词、句做深入、详细的探究,可以从外围突破,不一定是直接地、正面“攻击”。请大家注意“我”看的是什么呢? 生3:“天伦叙乐”的匾。
师:你能解说一下“天伦叙乐”吗? 生3:“天伦”代表的是亲人间与生俱来的一种亲密的血缘关系,“天伦叙乐”表示一家人谈得非常开心、快乐,其乐融融。师(追问):“我不认得”而又盯着看,是否让人费解?
生4:作者刚回家时只有5岁,他的确不认识匾上的字,后来,他读书了,长大了,逐渐懂得了匾上的内容,应该说,回忆幼时的经历依旧是刻骨铭心的痛,“呆呆地看”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孤寂,无人理睬他,关注他,他内心强烈渴望他有一个能同父母亲密无间、撒娇、畅谈的温暖的家。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我们来看下一个词“悄悄地”。生1:“悄悄地”表示他去大堰河家时怕被人看到,会挨骂,他心里很害怕。生2:体现了作者幼时小心翼翼、内心恐惧的心理。
师:大堰河是他的奶妈,去一下为何会受到责骂?既受责骂,何苦还要去?
生3:因为大堰河是贫困人民,艾青的是地主家庭,富人歧视穷人。另外,艾青爱的是大堰河,他在新家遭受的是冷遇,他宁可挨打受骂也要回到大堰河身边,表现出他对保姆的深切
依恋。
师:的确,爱不是奢华物质生活的赐予,它给人以勇气与力量,让一个孩子宁愿忍受叱骂也要奔向贫穷但温暖的爱的小屋,奔向爱的怀抱。品析带有较长修饰成分的短语
师:在本篇中,还有的诗节很有特色,它是由带有较长修饰成分的短语组成的。请全体女生轻读
者的心灵,离不开词句的仔细品味。让我们齐声诵读最后两节诗,再次感受诗人那份深切的爱母、敬母之情。(师生齐读)
师:最后,老师想以以下这小段话作为本堂课的结束语,也与大家共勉。
音乐响起,出示幻灯片
泰戈尔发曾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曾经,有无数个苦难的生命含泪地告别人世,卑微的愿望连同弱小的躯体一块被埋葬。今天,我们享有阳光雨露,拥有青春和快乐,那么,我们今天的辛劳也许会创造如夏花灿烂的青春,我们虔诚的付出定会换来无怨无悔的人生。
让我们牢记母亲给予的点点滴滴的关爱,让我们怀抱乌鸟反哺的深情开拓我们的人生之旅。
[教学反思]
一
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自我驾驭、处理教材的能力,不能沿袭过去的老一套,困在教参中止步不前,跟着教参亦步亦趋。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现代诗歌,它的主题是学生一看就明白的“歌颂母爱”。但本设计跳出了惯常的教学圈套,它因时代的需要而淡化了阶级压迫、阶级批判的主旨,也没有一味肤浅地反复强调母爱,而是将众所周知的主题融会在普通词的讲授设计中,不提母爱而时时在诵母爱。设计者独具慧眼,从较长的诗篇中挖掘出一系列词或词组,包括“呆呆地”“青苔”等,这些词语稀松平常,教者却能平中显奇,平中显情,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结合学生自身的心理体验,动态地生成新的知识,完成对这篇情深意切的诗文的鉴赏。教师设计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程序,但真正的探索是在学生自主思维下完成的。教者的根本着眼点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诱导学生说出既定的答案,他同时也传达了学习诗歌的一种方法,要求细读、精读,即使是平常之词,也可以读出另一种境界。这种品析对学生思维细腻丰富的培养也是不无裨益的。
其次,教师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大刀阔斧地删除了许多可讲的东西,但同时又抓住了诗歌的核心。这堂课的设计非常单纯,因单纯而愈显分明。除了诵读入境感知,以品析词、词组为线索,从叠词、带较长修饰成分的短语到数量词,最后是色彩词,学习过程清晰简明。二
课堂既显示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又注重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同时,还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品析“呆呆地”一词时,学生往往会忽略,一带而过。普遍存在因内容通俗而倦怠、松懈的心理。而教师引导“从外围突破”,质疑“呆呆地看,看的是不认识的‘叙乐的匾’”,一石激起千层浪,唤起了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把问题由浅性的模糊的感知推向了深入的思考。
5.高一语文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 篇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正如诗人所说:“我过的是囚徒的生活,我和绘画几乎断了关系,我自然而然地接近诗。”他开始大量写诗,托人带出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
艾青出生时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克母的”,因此被送到一位贫苦农民家里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空气里长大”的。因此他对他的养母大堰河(大叶荷)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朗读全诗,把握诗人感情的律动,给课文分层次。(提示:如果把诗分为三部分,如何划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二题。如果把追忆部分再分,从那儿分?参考课后思考第三题)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
第一层次(1——3段):怀念 第二层次(4——8段):眷恋 第三层次(9——11段):控诉 第四层次(12、13段):赞美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
2、看前两节诗,一共十行倒有三行重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学生发表看法。(反复,突出诗人永难忘怀大堰河的养育之恩,浓浓托出深深怀念之情。)
3、这三段中,大堰河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谈谈。(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大堰河又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妇女的典型。)
4、诗中,称呼时而用“她”,时而用“你”,这怎么理解?你换一下试试。(用“她”是客观的交待,用“你”是表达亲切的深情。)
5、第三节几个镜头?这些镜头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试答。(被雪压着草盖着的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满了青苔的石椅,全是冷色调的。这些镜头描绘了一种荒凉、寂寞的惨淡景象,故居已人亡物非,破门关闭,一点点园地已被典当,几根枯草在瓦缝中瑟瑟发抖,门前石椅上长满青苔,再也不见往日疼爱。暗示大堰河生前的贫困和死后的寂寞,浸透着诗人的伤痛、怀念之情。)总结:第一部分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与我的关系,表现诗人对乳母的怀念之情。
一、导语
三十年代末,有人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大堰河”并不是一条河流。在浙江方言中,与“大叶荷”(板书)同音。“大叶荷”是距诗人艾青(板书)家畈田蒋村五华里的一个村名。诗人的保姆自小卖给畈田村作童养媳,因为她是大叶荷村人,人们就用“大叶荷”称呼她。今天我们学习诗人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曾任《诗刊》编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诗人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三、写作背景
诗人出生时母亲难产,一位算命先生说他的命是“克父母的”,因此,他被送到贫苦的大堰河家去抚养,5岁时被领回家中读书,但依然受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在“冷漠和被歧视的空气里长大的”。1932年7月12日,艾青和其他12名青年被逮捕,国民党反动派以“危害民国急治罪法”,控告这些手无寸铁的青年“颠覆政府”,艾青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大堰河——我的保姆》即写于诗人在监狱的日子里。当他看见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联想到保姆落满白雪的坟头,挥笔写下了这首赞颂劳动人民,诅咒黑暗世界的著名诗篇。
四、关于大堰河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五、课文学习
(一)播放录音。
要求:听录音,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瓦菲
叱骂
凌侮
凄苦
火钵
忸怩
典押
荆棘
辉煌 检查明确:
瓦菲(fēi)叱(chì)骂 凌侮(wǔ)凄(qī)苦 火钵(bō)忸怩(niǔ ní)典(diǎn)押
荆棘(jīng jí)
辉煌(huáng)
(二)整体感知:
1、理清诗歌脉络,简要概括大意。
2、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事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
: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和与我的关系。第二部分
1、诗歌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3—11):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格。第一层(3—8):写大堰河对诗人的爱。第二层(9—11):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第三部分(12—13):表达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2、大堰河是诗人的保姆,诗人是吃她的奶长大的。她非常疼爱诗人。后来诗人被父母领回家,大堰河又到诗人家打工,对诗人非常关照。她善良,勤劳,贫苦,四十多岁时去世。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深的敬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旧社会黑暗现实的控诉。
(三)诗歌研读 研读第一部分。◇
1、朗读。
2、思考:
(1)第1节以“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开头和结尾,意图是什么?(2)诗人为什么看到雪便想起了大堰河?(3)第一部分为什么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
讨论明确:
强调大堰河和诗人的关系,表达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为下文叙事和抒情作铺垫。(1)
(2)诗人年幼时生活在冷漠的环境中,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才感到温暖,得到母爱。人在寒冷孤独时,本能地希望得到抚慰、温存,回到亲人的身边。因此看到飞雪,自然地想起了大堰河。
(3)用第二人称,便于诗人和大堰河对话,强烈地抒发诗人的悲痛和对大堰河的怀念之情。研读第二部分。
◇第一层
☆
1、朗读。
2、思考:
(1)如何理解大堰河的“哭”与“笑”?
(2)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爱? 讨论明确:
(1)“哭”,是因为大堰河与诗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当诗人被父母领回家时,大堰河对诗人依依不舍。“笑”是因为大堰河到诗人家打工,能够与诗人在一起。“哭”与“笑”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达了大堰河对诗人特殊的感情。
6.大堰河 我的保姆 整理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学习、把握诗中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2、认识本诗通过记事写人以及直抒胸臆的特点,学习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方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诗作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诗中对大堰河、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旧社会的愤怒诅咒。
【教学重点】
1、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2、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诵读──鉴赏──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录音机、示范朗读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代表性诗篇除课文外,还有《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给乌兰诺娃》、《礁石》等。
1932年,艾青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7月因为参加进步的美术活动而被捕,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颠覆政府”罪判处艾青有期徒刑六年。被捕之后,狱中生活使他由绘画转向了新诗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这样诞生的。1933年1月的一天早晨,牢房阴冷,铁窗临风,窗外晓雪飞舞,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位只有二十三岁的诗人,不禁想起了用乳汁把他养大的保姆,思念感激之情冲击着诗人的心。这是诗人第一次用“艾青”这个名字呈现给中国劳苦大众的一首赞美诗。它在《春光》杂志一卷三期上发表之后,立即轰动了全国,并受到了茅盾、胡风等文学前辈的好评。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播放本诗朗读录音带,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2、学生试读,除要求准确、清楚之外,还要注意表达出本诗的节奏和旋律。
3、理出本诗的抒情结构,初步说出大堰河形象特征:
第一部分(1~3节)怀念 痛悼──身世悲苦低微。
第二部分(4~8节)眷念 感激──勤劳善良无私。
第三部分(9~11节)同情 控诉──命运悲惨。
第四部分(12~13节)讴歌 赞美──灵魂高尚
三、【深入研究,体会构思特点】
诗人在构思本诗时,把自己起伏的思绪,奔腾的激情作为最主要的依据,时而记人写事,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回忆历史,进而直面现实;时而写保姆,时而写诗人自己;时而详写,时而略写,任意挥洒,无拘无束。请学生举例说明。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可作如下的归纳:
第一部分,诗人告诉我们,由于看到雪才想起保姆大堰河悲苦的一生,这是写本诗的导火线。在具体安排上,却一开始交代大堰河与我的关系,她没有姓,没有名,缺少独立的人格。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突出诗人强烈的感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部分,在激情的推动下,回忆大堰河对我的抚爱。为了充分地表现这种爱,诗人不惜笔墨进行铺排,又写他在自己家里的陌生、忸怩之感衬托大堰河的可亲可敬。
第三部分,用叙述方法,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这是诗人最感痛苦的事。他用舒缓的笔调,边叙述,边叹息,更显得沉痛。
第四部分,用呼告的手法,直抒胸臆,把诗中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的感情到了极致,往往要抛弃具体的叙述或描写,借助直抒胸臆的方式,宣泄自己心中火山喷发似的激情,第12、13节便是明证。第13节,感情最强烈,语句却最少。诗人的选择是正确的,语言罗嗦,就难以充分表现自己心中的强烈的激情。
四、【分段朗读,揣摩体会诗的节奏和旋律】
朗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朗读时也要随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
第三部分,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四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做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布置作业】
课外反复朗读课文,注意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对大堰河进行塑造这一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讨论分析大堰河形象】
1、布置预习思考题:
⑴ 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
⑵ 大堰河的勤劳纯朴、宽厚善良、只求奉献的精神品质在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⑶ 为什么说大堰河的形象意义决不仅仅是对大堰河个人的讴歌与赞美?
⑷ 本诗除了通过对大堰河形象的塑造进行抒情外,还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进行抒情。这具体表现在何处?
2、根据预习提纲,学生自学,再分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派代表一名回答一题,经师生评议、补充,统一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
第1题:主要表现在第4、5、8节里。在第4节,用八个排比句集中写大堰河对乳儿的爱。这八句实在是八个出色的细节,把她的爱心写得非常具体、充分。“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两句首尾反复,起了点化、强调感情的作用。在第5节,叙写“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之后,发问道:“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显而易见,从哭声中传达出来的是对乳儿的`爱。这种间接表现的方法是十分有力的。在第8节,进一步写大堰河对乳儿之爱,其细节有切糖、夸画、赞儿、梦做“婆婆”等。特别是那个梦,表现她具有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得浪漫,富有幻想、激情。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爱至极致,不禁做起梦来。她的梦可以看作对乳儿的祝福,当然也表现出她个人的精神要求。不过,她很本分,知道自己地位低下,不配享受这幸福,所以她不敢把梦对人说。
第2题:在第4节,描写她在家整天做家务,带孩子,忙得不可开交,在第7节,用6个排比句集中写她在乳儿家劳动,年复一年,始终“含着笑”,显得那样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为了乳儿,为了一家人的生活,洗衣、做菜、喂猪、熬汤、收麦晒豆……什么都肯干,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
第3题:大堰河的性格特征和不幸遭遇,在旧社会颇有典型性。诗人在第12节里明确写道:这首诗是“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由此可见,“大堰河”是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化身,是人类的保姆。诗人对她的讴歌和赞美,实质上是对广大劳动妇女的讴歌和赞美。
第4题:第1、2、12、13节都是诗人直抒胸臆。
3、讨论小结:
这首诗选择了大堰河若干生活片段,一系列细节,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的个性。大堰河勤劳纯朴、善良无私,在她身上概括了千百万劳动妇女的共同品质,她的悲剧命运很有典型性。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愤怒控诉。
二、【赏析诗歌艺术特点】
1、是借叙事抒情。这首诗几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选择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大量细节构成一幅幅画面,由诗人饱含深情的笔墨把它们化成叙事性的诗句,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例如诗的第4节,诗人连续用8个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贫苦的农村妇女形象,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怀念、赞美、爱戴之情。
2、是对比、反复、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
提问:本诗哪些地方运用了上述手法?举出例子后,请谈谈它们所起的作用。
明确:学生可从重点语段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句,第7节中六个排比句,第4、6、7、8、9、11节开头和结尾诗句的反复,第4、6节的对比等来回答。
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三、【激活思维,探究阅读】
(学生自由发言,答案不尽一致,但只要有闪光点,教师都给予肯定和赞许)
探究课题:
关于“紫色的灵魂”的理解:
观点一:紫色是悲哀、不幸或伤痛、死亡的象征。
观点二: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
观点三:著名特级教师韩军则认为:“痛苦”和“高贵”不矛盾,灵魂因“承受太多苦难”而“尊贵、伟大”!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探讨进一步了解了人物形象和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分析了该诗的艺术特色。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诗歌,但并不排斥叙事,甚至是细节描写,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充分体会诗人满怀的激情。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是此诗一大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并学习这些修辞手法。
五、【布置作业】(二选一)
1、复习课文所学,联系生活现实,给母亲写首颂歌。
2、课外阅读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礁石》、《给乌兰诺娃》等,写一篇评论谈谈你对艾青诗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段落大意 诗人感情
一、大堰河与我的关系 怀念与痛悼
二、大堰河勤劳、善良、悲苦的一生 眷恋与感激
三、大堰河身后的悲凉和一家人的不幸 同情与控诉
四、对大堰河的怀念和礼赞 讴歌与赞美
大堰河形象 修辞手法
身世悲苦低微 反复
勤劳、善良、无私 反复、排比、对比
命运悲惨 反复、排比
灵魂高尚 呼告、排比
七、【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传统课文,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我们应从第一单元的鉴赏重点“情感与意象”入手,既要品人,又要品文。从诗人感情变化线索来看,这首诗以诗人在铁窗中看到飘飘雪花触动诗情开始,追忆儿时被大堰河养育的往事和大堰河的艰苦劳作与悲苦命运,到最后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理清诗的抒情脉络,有助于把握大堰河这一形象。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大堰河这个形象的当代意义。尤其是农村孩子,他们身边有许多像大堰河一样的勤劳、善良、贫穷之人;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诗人艾青这样有着博大爱心的人。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从情感态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有启发,有收获。在艺术形式方面,可重点向学生讲解这首诗所运用的大量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手法对于加强抒情效果的好处,还可适当讲解诗中运用的大量描述性意象及其作用。
7.大堰河 我的保姆 整理教案 篇七
1.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
2.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3.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
4.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过程与方法】
先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变化与节奏和旋律的关系。接着对本诗的修辞手法及重点段落进行详尽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品析另一首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和作用。2.了解并学习诗歌所采用的抒情方法。【难点】
使学生感知作者包含在诗歌中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用情作诗的方法和重要性。【 教学突破】 应在反复朗读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然后针对某一具体段落仔细推敲,体会作者抒情方式与写作手段。【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艾青的另一名篇《给乌兰诺娃》,并设计一些练习题。2.了解一些关于诗人艾青的生平资料及该诗的创作背景。【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认真并带感情的朗读诗歌多遍,准确认读课文下的注释及课后列出词语。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课文 1.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资料 2.字词练习2.完成字词练习
3.范读并引导学生感受文意 3.初步感受文意,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特色 4.指导划分层次,归纳层意 4.反复朗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一、了解创作背景(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1 .积极回答问题,就所了解的知识对 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 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 我们要欣艾青其人做基本简介。赏的是当代诗人——艾青 的名作。有谁
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 于能告诉我一些关于作 者艾青的资料?抽生:
浙江省金华县皈田蒋村。他是我 国现学生简述作者的生平。
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 工俭
1932年回国,参 加中2.师:大家回答得不错,艾青的主要作学,专修绘画。
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 国运动品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黑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1935年鳗》、《海岬上》等。他的诗运用散文10月出狱,次年出版第一部 诗集《大化的语言,抒发思想感情,刻画艺术形象,语言朴素清新,韵律和谐,具 有独堰河》,受到文坛重视。特的艺术风格。
2.倾听,作好相应记录。
3.师:1933年,艾青因参加进步3.听取老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及爱国活动被捕入狱。在阴冷的牢房原由,以便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感中,诗人看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睹情。
物思人,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课题。
二、字词练习(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师:大家在课前都预习了这篇课文,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相关资料,完成文中有一些生字词必须要先掌握了随堂练习,掌握文中生字词。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意。
导人随堂练习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文意(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范读诗歌。注意朗读时要讲究节 奏,1.听教师范读,体会诗歌韵律节奏,初 强调按意义单位划分这首诗的 句子节
步探悉作者感情。奏,并有感情的朗读。
2.抽取同学就所读讲讲自己对这首诗2 .畅谈对这首诗的印象。
生:诗中描述的主人公是诗人的乳 母,她是一位平凡、低微到连自己的 姓名都师:诗人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抒发没有的劳动妇女,她勤劳、纯 朴、善良,了诗人对乳母真挚的怀念和深切 赞美但生活一直很贫困、艰难。的感情,进而表达了对广大劳 动妇女乃至劳动人民的挚爱,表达 了对“不公道世界”的诅咒、控诉之情。的初步印象,并进行归纳。
四、划分层次。归纳层意(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归纳诗歌层1.按老师要求反复朗读课文,就自次,并概括每个层次所抒发的思想己的理解划分诗歌层次,并概括层感情。意。2.师:这首诗分为几个部分? 2.生:分为四个部分。
3.师: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一3.生:第一部分交代了大堰河的悲部分。第一部分是诗歌的前四段,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表现它主要讲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思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想感情呢? 在教师点拨下细细体会作者在该部
分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点拨:诗歌第4段,诗人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运用想像和联4.生:第二部分是从第5段到第8想,描绘了一组冷落凄清的画面:段,集中刻画了大堰河勤劳、善良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品德,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眷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通过一恋与尊敬。连串的排比,在对悲惨气氛的浓重渲染中,深切地抒发了诗人对保姆5.生:第10段写大堰河的殡葬。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并由此用生前“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引出对大堰河悲惨一生的回忆。侮”、“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与死后“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4.师:第二部分又讲述了些什么呢? 草”、“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
地”相对比,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5.师:回答得很正确,诗歌的第三旧社会的黑暗。部分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实则控诉了社会现实的6.生:第四部分是诗人呈给大堰河黑暗,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 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
堰河深情地怀念和由衷地赞美之6.师:诗歌的第四分部讲了什么? 情。将上述内容梗概板书。(见课末板 书)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对作者艾青作了大致了解,初步体会了诗歌的韵律节奏,初涉了诗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反复朗读,对诗歌的层次及层意有了基本了解,理清了诗歌的结构。
六、课末板书设计参考 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
第一层(1~4段):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及其与“我”的关系——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5。8段):回忆大堰河辛劳而又悲苦的一生——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9。1l段):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12.13):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讴歌与赞美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探讨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手法 1.细读诗歌,分析探讨写作手法 2.深入理解 2.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
3.指导品析《给乌兰诺娃》 3.品析名篇,提升诗歌鉴赏水平
一、分析探讨写作手法(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诗歌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和1.生:本诗通过反复吟咏表现对大说明文,其形式不仅具有特殊性,堰河的深情,许多节用了首尾诗句的更会采用多种写作手法来表现内反复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容,抒发情感。本文除了多处运用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联想、想像和对比以外,还多次运
用排比,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另外,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这种手法有何作用? 2.请学生找出并朗读诗歌中采用多2.仔细阅读诗歌,找出采用各种修种修辞手法的句段,并分析其作用。辞手法的段落语句,并就自己的理解指导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四。分析其作用。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四。
3.师:从构思看,全诗前4个诗段从 “今天”写起,“睹雪思人”;3.第4段中“大堰河,今天我看到最后两个诗段又回到“今天”,来赞雪使我想起了你”,由狱中看到雪,美大堰河。联想到大堰河的被雪压着的坟墓,勾
起对乳母的怀念,进而追忆她辛劳苦第4诗段有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难,默默奉献的一生。第12段“大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第12诗段有堰河,今天,你的儿子是在狱里”中一句“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的“今天”与第4段中的“今天”相狱里”,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上起了什呼应,从回忆转入现实,使时间线索么作用? 更加清晰。
二、研读重点段落。深入理解(约 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师:前边我们对整首诗进行了阅1.深情地朗读诗歌第7、8段。读分析,现在我们选取几个重点章节来研读,有谁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第2.跟随教师讲解理解重点段落,试
着分析并把握作者思想感情。7、8段?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2.师:第7段中用诗人自家优越的生:
了”。明明自己是这个家庭的成员,条件,与大堰河的贫困条件相对比,表明了对大堰河但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中,我的心情却却说成是“新客”,以及对自己亲生父母是忸怩不安的。“忸怩不安”一词表的深厚的感情,明“我”在保姆家生活惯了,进而说的陌生。明“我”与地主家庭的疏远与隔阂。
3.生:表现了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请在诗句中找出一句相同的话来证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明,并分析它们表达了什么? 3.师:诗歌第8段写道“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手臂劳动了”。这节诗里所描述的大堰河不是
像第5段那样为自家干活,而是到4.生:表明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深地主家(“我”的家)干活,从而取的爱,为能够和乳儿在一起而得报酬养活自己一家。劳动是繁重“笑”。而多样的,然而她却总是“含着笑”,这表明了她的什么品质? 这是真正的母爱!是超越了一切功利
关系的爱。
4.师:联系第6段所写“我”离开大堰河家时,她居然“哭”了,那么在第8段中反复写她“笑”,就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请问是什么含义?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手法及该诗的艺术特色。
五、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诗人倾吐对大堰河的爱,这种爱是同对黑暗社会(“这不公道的世界’’)的恨联系在一起的。请找出表现诗人憎恨黑暗社会的诗段,说说有什么作用。【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词注音释义,并用它们造句。典押 忸怩 冰屑 悉索 凌侮 叱骂 漂泊
2.阅读诗歌《给乌兰诺娃》,并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诗中最能体现芭蕾舞姿的比喻句。(2)说说破折号在这里的作用和好处。
(3)诗的语言是形象的,试分析头两句把演员翩翩的舞姿用自然界的云、风比喻 的艺术效果。
(4)诗中“不是„„却是”是什么关系?诗人这么写的用意是什么? 【个性练习设计】
试着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身边劳动者的形象。【教学探讨与反思】
8.《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篇八
《大堰河——我的保姆》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应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鉴赏诗歌,着重分析意向,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本诗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体裁是带有自传性的叙事抒情诗。诗人通过回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倾诉了对乳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本课从情感内容和能力培养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诗歌特别是长诗的形象思维特点、规律认识比较肤浅,阅读还停留在浅层次上,对于诗歌表现内容的把握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教师应当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他们体会这首诗的创作规律,并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他们的诗歌阅读分析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中塑造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体现的真挚感情。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拮取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诗人情感。因此,抒情诗问世的侧重点。因而把体会使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之情,定为本文教学重点。
2、体会诗歌中的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为教学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体会使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四、说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按照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有感情地配乐朗读,体会诗歌意境以及韵律美。
2、讲授法:虽然学生是主体,但是课文的学习仍然离不开老师的讲授。
3、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直观感受增强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正确而迅速理解教学内容。
4、讨论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推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
5、问答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口头交谈、对话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早晨写的,诗人艾青写下了这篇文章——《大堰河——我的保姆》。同学们,当人们身处困境、饥寒交迫,总会首先想到谁? 生:父母、亲人。
师:而此时艾青想到的是谁? 生:大堰河。师:诗人为什么不想念自己的父母却想念保姆大堰河呢?让我们带入这个疑问进入今天的学习。
采用问答法导入,引起学生好奇,增强学习的兴趣,并带有目的性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课内预习
1、运用多媒体展示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以及相关图片。作者简介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在学习文章之前学习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从而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2、配乐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意。诗歌是情感的艺术,配以较为凄凉的背景音乐诵读有助于学生初步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
(三)划分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归纳层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通过朗读,学生对文章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为课文划分层次,并归纳大概层意,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理清了做和写作思路,为后面教学做铺垫。
(四)精读课文
认识大堰河这一形象以及作者对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需要对文章进行全面深入地解析。依据之前对文章划分的层次,依次对四个部分进行赏析。
对课文的全面赏析采用问答法和讨论法。老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需要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深入并牢固地掌握了所学内容。如第一部分: 师:“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她的身份极其卑微,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师:作者为什么要交代“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生: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出身贫贱的大堰河,却给予了这位弃儿以深厚的母爱。
(五)分析文章艺术特色
先让学生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找出所在位置。然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味句子的韵味,思考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再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其中一组回答,另外一组补充,最后老师完善。这样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探究性,也增强了对诗歌鉴赏能力。
(六)共同小结
将大堰河这一典型形象升华为广大劳动妇女的代表,抒发了作者对她们的大堰河们的歌颂与赞美之情。并由此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系统地学习,学生对文章已经较为充分地掌握,让学生概括文章主旨,教师补充完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培养良好的情感与价值观。
(七)板书设计
一、作者简介
艾青,原名蒋正涵,浙江省金华人,现代诗人。
二、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2):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3-8):眷恋与感激 第三部分(9-10):同情与控诉 第四部分(12-13):讴歌与赞美
三、精读课文 紫色灵魂
四、艺术特色
1、排比
2、反复
3、对比
9.《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反思 篇九
首先,读为主线,以情感人,营造浓烈的诗境。诗歌是情感迸发的艺术。教学中我播放钢琴曲《神秘园之歌》,这首曲子旋律舒缓、低沉,略带淡淡的忧伤,很快将学生带入诗境。由于我让学生课前预习,因此,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自由朗读的时间,直接入题,我与学生同读这首诗,本诗共13节,我自荐读前四节,余下八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读,最后一节齐读。学生入情,才能入境。
其次,理解诗意,唤起情感,走进大堰河的心灵。大堰河有怎样的身世呢?“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诗人舍弃了大堰河的许多遭遇,而写她的名字,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细节,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完全丧失人的尊严和价值这种触目惊心的事实。这唤起了学生对大堰河的同情。大堰河卑微的身世,丝毫没有影响对弃儿“我”的深挚的爱。强烈的对比,充分地体现了大堰河善良、淳朴、宽厚的美好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深地眷恋和感激之情。
有人说,课堂教学永远存在着遗憾。是啊,本课不足之处有二:
一、时间安排不合理,没有按计划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由于白板显示器出现故障,调整课件虚掷了时间,导致教学很重要的环节――“当堂训练”内容没有完成。这可以说是一处显而易见的败笔。
另外,个别教学环节时间安排得不够紧凑,造成了课堂教学节奏欠稳定的现象。如学生对本诗的写作背景知之甚少,课堂上对我准备的课件上的内容读得不够熟练,延误了时间。
二、吟咏不足,诗味趋淡。诗歌需要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味。由于学生对诗人的身世及写作背景了解得较少,因此对诗歌的解读遇阻甚至失偏颇,势必要挤占课堂有效时间。而第四节写大堰河“厚大的手掌”做了很多事情,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动词的用法之妙,对解读大堰河的形象起了重要作用。教学中此处处理得草草。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问:“生活中你见到一般的女人的手具有什么特点?而大堰河的手具有什么特点?重要写用意何在?”
基于以上对本课诗歌教学优缺点的反思,我想如何实现现代诗歌的有效课堂教学呢?
首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如设置背景音乐、播放乐曲等,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歌情感,给学生广阔的空间朗读诗歌,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10.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案 篇十
设计:汪廷才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诗歌中诗人对大堰河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揣摩诗歌的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
(三)、学习排比、反复和对比的手法,提高学生审美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诗人的感情线索,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难点: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第二次备课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不知道大家看过《我的丑娘》这部电视剧没有,这里面刻画了一个伟大的母亲形象,在这里面,天地之大,无奇不有,狗嫌家贫,子嫌娘丑。我都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明明就出生在富贵人家,却因为父母迷信被送到一个贫困的家庭去抚养,而你的养母是个不出众,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农村妇女,你知道自己的身世后,你会怎么样?面对贫苦,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的养母,你有什么想法? 生:。。。
师 : 同学们,你们没有亲身的体验,所以你们没有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母爱是不分有无血缘关系的,是不分国界,不分等级的,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歌唱母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赏析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大叶荷(大堰河)的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诗人艾青对他的养母是怎样的感情。(板书课题:大堰河——我的保姆)
(三)、题目解说:
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河,大堰河是谐音。她从小嫁到艾青的村庄做媳妇,渡过悲苦的一生。
(四)、作者介绍与背景资料: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他的父亲非常迷信,认为这是一个不详之兆,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养,后来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为了他的乳儿。由于艾青积极参加一些爱国运动,在1932年被捕入狱,当天空飘着雪花,诗人站立在铁窗前,思绪波动,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给予过他母爱的农民保姆大堰河。由雪寒,联想到乳母给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铁窗,联想到死者长眠的墓地。诗情汹涌,不能自己。于是,诗人借助从铁窗里反射进来的雪光,头抵着墙壁,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
(五)、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检查订正《预习案》
(六)、整体感知:先播放录音领读,然后分别请学生自由朗读,范读和齐声朗读。
1、诗歌主题
这首抒情长诗,作者用排比、反复和对比手法,流露出他深沉、真挚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对保姆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歌颂了贫苦妇女大堰河勤劳、善良的美好品质,描写了她的悲惨命运。
2、分析全诗(板书)(1)、作者思路(板书)
(2)、结构层次 :学生诵读诗歌,思考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后明确: 全诗共分为三部分:(板书)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仔细阅读诗歌,了解作者及作者的创作背景,大致上知道了大堰河在艾青心中的地位,也体会到了其中的真挚情感。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去朗读这首诗歌。
第二次备课
(八)、布置作业
1、掌握文中生字词
2、熟读诗歌,理解全诗
3、做课后练习
(九)、板书
大堰河——我的保姆(艾 青)
1、作者思路:这首诗以追忆往事为线索展开思路:雪景——大堰河被雪压着的坟墓——大堰河一生的遭遇——大堰河死后一家人的命运——赞美诗呈给大堰河及所有劳动人民。
2、全诗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节),交代了“我”与大堰河各自的阶级地位和二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第二部分:(第4—11节),集中刻画大堰河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贫苦的农民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之情。
第三部分:(第12、13节)诗人从回忆过渡到现实,诗人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通过抒情的笔写出浓浓的情,故乡情,离愁之情,还有表达母爱之情的。(给学生放映有关母亲的照片,调动学生请按因素。)上节课我们已经大致上了解了诗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赏析诗歌,句段理解
第一部分 :(1)全班齐读第一部分(1—3节)(2)学生分析诗歌,老师点拨点评
(明确)A、景物描写的意境特征:凄凉、衰败、荒寂
B、“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一诗句反复的作用: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怀念之情。
(3)概括主要内容:(板书)突出我与大堰河之间养育与被养育的特殊关系:地主之子与“我”的保姆。
第二部分 :(1)全班齐读诗歌第二部分(4—11节)(2)学生分析诗歌,老师点拨点评
(明确)A、一系列的排比句增强了语气,丰富了内容,突出了重点,突出了大堰河慈爱、勤劳的形象。
B、诗人借助鲜明的对比更能显示大堰河家是贫穷的,但充满了爱,“我”家是富有,但缺少爱。
C、大堰河的梦是对乳儿的祝愿,期盼乳儿成家立业,生活美满,可见大堰河内心世界丰富美好。
D、之所以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是因为紫色象征高贵,这样描写赞颂了大堰河高贵美好的心灵。
(3)概括内容:(板书)刻画大堰河形象,描写出养“我”之艰,别后牵挂,悲惨结局。第三部分:(1)全班齐读诗歌第三部分(12、13节)(2)学生分析诗歌,老师点拨点评
(明确)A、一连串排比句,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B、“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暗示大堰河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C、最后一小节,运用呼告的手法,把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情推到了高潮。(3)概括内容:(板书)作者直抒胸臆:感谢怀念之情。
(三)、写作特色
1、这首诗歌从头到尾始围绕着“我”和“大堰河”的关系而写的。由此可见,全诗是运用
第一人称的写法。
2、《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并没有完整的故事,只有作者利用片段画面,倾吐对大堰第二次备课 河的深情,可见是一首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3、诗歌没有一定的格式,只有旋律,没有押韵要求,每行字数不一,可见这是一首自由诗。
4、诗歌中排比、反复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使感情表达凝重,强烈。
(四)、课堂互动 :用排比、反复或对比手法来造句子。
规则:点名起来造句子,回答不上课请求教室里任何一个人的帮助。
(五)、课堂总结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五)、作业 :完成检测案
(六)、板书
大堰河——我的保姆
1、诗人——地主之子 鲜明 家里富有却缺乏爱
大堰河——“我”的保姆 对比 家里贫穷但充满爱
2、刻画大堰河形象:养“我”之艰,别后牵挂,勤劳善良,悲惨结局
3、作者直抒胸臆:对大堰河感谢怀念之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预习案答案
一、语言积累
1.音形辨识
团箕(ji)
檐头(yan)
瓦菲(fei)冰屑(xie)
青苔(tai)荆棘(ji)
火钵(bo)
忸怩(niu ni)
叱骂(chi)
麦糟(zao)牌匾(bian)
灶火(zao)
碾过(nian)
咒语(zhou)
虱子(shi)2.字形辨识
堰(河堰)
檐(屋檐)
掐(掐住)
钵(钵盆)
忸(忸怩)
偃(偃旗息鼓)
瞻(瞻仰)
陷(陷阱)
体(体魄)
钮(钮扣)3.词语释义(略)
三、主旨:本文是一首自传性的叙事抒情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塑造了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和淳朴的形象,写出了整个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对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的同情与关注,表达了对黑暗的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大堰河,我的保姆》检测案答案
一、研读文章,探究问题
1、略。
第一层(1―2节)问题1: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从小做童养媳,度过了悲苦的一生.这个贫困保姆的名字,看似平淡无奇,却深刻揭示了像大堰河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是很多很多的.大堰河就是当时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问题2: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第二层(3―8节)问题1:这些修饰语营造了一种悲惨、凄凉的氛围,说明大堰河身世的悲苦。
问题2(1)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
(2)真切感人的生活细节描写。如:(1)第四节用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写出关心、照料、温暖、爱抚乳儿,充分体现了她的勤劳和善良。(2)【第七节,六个排比】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含着笑,不停地劳动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首尾反复,大堰河用她的一切,先是乳汁,后是双手,为“我”和我的一家所作的牺牲,表现她的伟大。(3)【第八节】描写了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典型细节〗1.年节切冬米的糖;2.贴乳儿的画;3.逢人夸乳儿;4.梦里盼乳儿幸福。这些细节真切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感情,反映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问题3:对大堰河的依恋和对金碧辉煌的豪门的不适应。
问题4:诗人连用六个“她含着笑”,写大堰河尽管有永远也干不完的艰辛的劳动,但她却很快乐,坚强质朴乐观。第二次备课 第三层(9―11节)明确:写大堰河死时还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博大而深挚的爱。写平时打她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和儿子的痛苦,衬托出大堰河的悲苦和贫穷。两次写我不在身边,表现诗人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而愧疚痛苦的心情。第四层(12―13节)问题:灵魂本来是抽象的,更谈不上有颜色,用“紫色”来修饰“灵魂”:一是化抽象为具体,将抽象的“灵魂”和难以触摸的心理感受形象化;二是紫色象征高贵而忧虑,说大堰河的灵魂是“紫色”的,突出了大堰河灵魂因“痛苦”而“高贵”,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歌颂与赞美之情。
“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
“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穷困。
“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
“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艾青的少年的特点。
“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的艾青婚礼隆重。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显示大堰河的作为劳动人民劳作辛苦。
二、(1)《礁石》借物象——礁石的形象,《大堰河——我的保姆》借塑造人物形象——大堰河来抒发感情。(2)《礁石》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海浪的描绘,塑造了搏击风浪,在狂涛中巍然屹立的礁石的形象。诗中用一个动词“扑”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浪的汹涌、猛烈、势不可挡,前边用“无休止”来修饰“浪”发起冲击的频率之快,更能烘托出海浪的来势汹汹。“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一句与前面写海浪的猛烈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动衬静,虽是直接写海浪,却间接的刻画了礁石的坚不可摧、稳若泰山、不畏风浪。尽管“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足以见得礁石是何等的自信与伟大,这也正表现了礁石像勇士那样,搏击海浪、不折不挠、顽强抗争,具有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大堰河——我的保姆》预习案
预习准备:
1、认真熟读课文,仔细理解探究,并收集与文章相关资料,在课堂上为同学们介绍以便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情感。
2、通读诗歌,找出生字词,并提前去收集文章相关资料。课时目标:
1、通过诗中具体的形象,体味和感受诗中蕴含的真挚感情和深刻哲理。
2、注意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学习重点:
1.大堰河的人物形象。2.排比句式和重叠反复的手法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修绘画。1932年回国,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因从事爱国运动被捕,在狱中开始诗歌创作。其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礼赞》、《古罗马的大斗技场》。2.写作背景
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中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规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3.文题释义
大堰河是个童养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个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荷,大堰河是谐音。大叶荷这个村子很小,大堰河从小做童养媳,度过了劳碌悲苦的一生,死时也只有一口很简陋的棺木。预习自测:
一、语言积累 1.音形辨识 团箕()
檐头()
瓦菲()
冰屑()
青苔()......荆棘()火钵()
忸怩()叱骂()
麦糟()........牌匾()
灶火()
碾过()
咒语()
虱子().....2.字形辨识
堰()
檐()
掐()
钵()
忸()
偃()
瞻()
陷()
体()
钮()3.词语释义
瓦菲:
典押:
天伦:
忸怩:.火钵:.悉索:.麦糟:
匾额: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从整体上感知全诗。
三、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该如何概括?
《大堰河——我的保姆》检测案
一、研读文章,探究问题
问题1:本文是叙事抒情诗,叙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层(1―2节)问题1:从第1节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大堰河”是河的名字还是人的名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问题2:大堰河,我的保姆”一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第二层(3―8节)问题1:第三节,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四个画面,如这样改“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坟墓/你的瓦菲/你的园地/你的石椅„„”,把那些修饰语“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门前的长了青苔”全部省去,不是更简练吗?
问题2:细读第4、7、8节,诗人回忆了大堰河对自己的爱,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爱的? 体会诗人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大堰河形象。
问题3:怎样理解“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这种矛盾的写法在本节中还有哪些?
问题4:第7节中反复写“她含着笑”,应该如何理解?
第三层(9―11节)问题:第9节中,写了大堰河死时的境况及她的丈夫和儿子、我在她死时的样子或境况,各有什么作用?
第四层(12―13节)问题:在第12节中,诗人用“紫色的灵魂”来形容大堰河的灵魂,“紫色的灵魂”应该怎样理解? 看看全诗中艾青用了多少颜色词语,一一找出来,说说各自的意义。
二、比较阅读:阅读艾青的《礁石》一诗,完成下列问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1)、艾青说过:“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试比较分析《礁石》与《大堰河》在表达观念、抒发情感方面的“形象”有何不同。
11.大堰河 我的保姆 整理教案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深沉真挚的感情
2、揣摩诗歌语言艺术,培养诗歌鉴赏力
3、提高学生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
1、本诗通过记事写人来抒情,这是区别一般抒情诗的最主要的特色,应作
为学习的重点。
2、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
1、赏析诗歌艺术特点:一是借叙事抒情,二是对比、反复、排比等表现方
法的运用。
2、掌握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
第一节
一、导入:
三十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动情地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大家也许会认为“大堰河”是我国一条著名的河流,其实不然,“大堰河”是一个人,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天我们来学习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人物以及写作背景介绍:
1、艾青简介: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代表性作品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古罗马竞技场》《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艾青从少爱美术,曾赴法国专攻美术。1932年回国,加入“左联”,同年艾青因为参加一些爱国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曾任《诗刊》编委、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写作背景:
他母亲生艾青时难产,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家抚养。在保姆的怀里,艾青生活了难忘了五年。5岁被领回家中开始读书,但依然受到冷遇,•不准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只准叫叔叔婶婶。因此在艾青的情感世界里,对大堰河的爱远远超过了对父母的爱!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自己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他们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缘。艾青关进监狱的第二年一月的一天【1933年的一月某天】
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3、大堰河介绍:
大堰河:原出生于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fàn】田蒋村当童养媳。她没有名字,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称呼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她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前夫死后,另嫁,又生了两个孩子。当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大堰河
檐头
瓦菲
青苔
灶火
荆棘
虱子
掐死
牌匾
火钵
碾
忸怩不安
冰屑
麦糟
炖肉
团箕
凌侮
叱骂
咒语
2、区分下列多音字
瓦菲
舌苔
停泊
泥潭
菲薄
青苔
血泊
拘泥
3、掌握下列词义
瓦菲
典押
天伦
忸怩不安
四、诵读感知:
1、听磁带朗读,思考这首诗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就这首诗的总的倾向而言,作者并没有向读者讲述有关大堰河的完整的或大体完整的故事,他利用这些片断的故事或画面,目的是倾吐对大堰河的深情。所以这首诗是这是一首带有一定叙事性的抒情诗。
这首抒情长诗,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2、学生精读诗文,概括每节意思。
第一节: 交代大堰河悲苦的身世。
第二节: 点明大堰河和“我”的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
第三节: 看到雪,想起了保姆大堰河并描叙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第四节: 回忆“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虽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
第五节: “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
第六节: “我”回到自己生活优裕的家中,像陌生的新客一样忸怩不安。
第七节: 大堰河到“我”家来帮佣。
第八节: 进一步描写大堰河对乳儿真挚的爱。
第九节: 大堰河死时一家人的悲痛。
第十节: 大堰河的殡葬。
第十一节: 大堰河死后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第十二节: 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
第十三节: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
3、诗文结构:
第一部分:(1—3节)交代大堰河的悲苦身世以及与我的关系,表现了诗人对乳母的深切怀念与痛悼。
第二部分:(4—11节)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劳而受尽苦难的一生,抒发了诗人对她的深切的眷念与感激。同时还写了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诅咒和控诉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第一层(4—8):大堰河对诗人的爱。
第二层(9—11):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一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三部分:(12—13节)诗人呈现给大堰河的挽歌和赞美诗,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切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4、诵读提示:
第一部分:第1、2节充满怀念和同情,语调舒缓。第3节,感情沉痛、悲哀,语调低沉、有力。
第二部分:着重写回忆,感情上时喜时悲,变化不定。朗读时也要随
之节奏多变,构成变化多端的旋律。第9、10节写大堰河死的凄凉,节奏应放慢。
第三部分:是献给大堰河的赞美诗,感情炽热,因而要节奏强烈,旋
律加快。最后一节,诗人的感情已走向高潮,朗读时也应
热情奔放,把火山喷发似的感情传达出来。
五、赏析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诵1—3节。
2、设问释疑
A、先看第一节,大堰河是不是一条河的名字?
不是,是我的保姆的名字。
B、她连名字姓氏也没有,以她村庄的名字作名字,这说明了什么呢?
她地位低下,身份卑微。
C、诗歌第二节说“我”是两个人的儿子,一个是地主的儿子,•一个是大堰河的儿子,这两个“儿子”的含意有什么区别?
前者“地主的儿子”,这是在血统意义上说的;后者“大堰河的儿子”,这是在抚养意义上说的,进而具有感情的、阶级的意义。
D、从诗歌第一、二节来看,我们全面了解一下大堰河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大堰河是一个童养媳,后来又是地主儿子的保姆,在养活地主儿子的前
提下养活自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地位低下,身份卑微农村妇女的典型。
E、诗人是怎样想起大堰河的?为什么艾青说“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而不是看到春雨,听到秋风萧瑟的声音使我想起了你呢?
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的洁白无暇,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
F、为什么看到雪使作者能想起了大堰河? 作者幼时是在一种被冷漠的环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才感到温暖,得到母爱。人在寒冷孤独时,本能地希望得到抚慰,得到温存,希望回到亲人的身边。正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所以看到飞雪在铁窗外飞舞,作者自然想到了曾给自己无限温暖的母爱的大堰河。
G、第三节描绘了一些什么样的景物?这些景物在我们的心中构成了怎样的一种
意境呢?
被雪压着草盖着的的坟墓、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门前的长满了青苔的石椅,全是冷色调的。这些镜头营造了一种荒寂、衰败、萧索、凄凉的意境。暗示大堰河生前的贫困和死后的寂寞,浸透着诗人的伤痛、怀念之情。
H、第一部分为什么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
用第二人称,便于诗人和大堰河对话,强烈地抒发诗人的悲痛和对大堰
河的怀念之情。
第二节
一、赏析第二部分
1、第四节的赏析
A、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里生活的几个镜头?主画面又是什么呢?
8个依次是搭好灶火、拍去炭灰、尝到饭熟后、放好酱碗后、补好衣服后、包扎伤手后、掐死虱子后,拿起鸡蛋后。
主画面是“抱在怀里,抚摩我”。
B、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运用这样的手法,是为了突出她怎样的品质?
排比。运用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
劳动。
勤劳、慈爱。
C、为了突出大堰河勤劳、劳碌,诗人还用了哪些动词?请同学们找一找。
搭、拍、尝、放、补、包、掐,拿
D、大堰河做了这些活之后,她有没有休息?又干了些什么呢?说明了她对诗人怎样的感情?
没有。
用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堰河仍然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
摸我”。通过对比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关爱。
E、这一节还有一句话值得推敲,“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可否改为“你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不行!改后不能突出这是一双劳动者的手,是干粗重活的手掌,不能很
好的表现大堰河的勤劳品德。
F、大堰河究竟有一双怎样的手呢?请你想象、描述一下大堰河的手。
粗糙的,有力的,比较黑,骨节粗大,很温暖。
G、是的,这双勤劳慈爱的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充满温馨,使这个被地主家嫌弃
的孩子得到了母爱的补偿。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请同学们联想一下
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是怎样的?描述一个细节。
2、第五、六节的赏析
A、第五节简单交待“我”的阶级出身——“地主的儿子”,•但与大堰河结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哪些词表明“我”不情愿离开大堰河?
“被”“领回”
B、大家想一想,能不能将“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家里”改成“我终于回到我自己的家里”?
不可以。两句话表达不同的情绪:原句表明他把保姆的家当作他自己的家,并不认同自己父母的家,不大情愿回去;改后就变成了一种喜悦感,迫切想回家。
C、艾青走了,大堰河本来可以卸下一付负担,应该高兴,但是她却流泪了。她
为什么流泪?
是因为大堰河与诗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当诗人被父母领回家时,大堰河对诗人依依不舍。在这泪水里,包含了贫苦的保姆对乳儿无比真挚深厚的感情。
D、我们再往后看,“我”回家了,我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富足、豪华、富裕、锦衣玉食……
E、我回家后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从诗歌中找一个词。为什么?
忸怩不安。
大堰河家穷,却有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所以诗人“忸怩不安”。
F、为什么要和大堰河的家做对比?
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G、“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句话中有两个很矛盾的词,是哪两个词?
“家”和“客”
家和客本来是对立的,能做客的地方不是家。诗人在这里正是抓住了
家和客的一对矛盾,表达出一种复杂的辛酸之情。
H、往下看,仍然在这一节里,还能不能找出类似的矛盾的写法?
——“我不认识”与“天伦叙乐”矛盾,不认识怎么能读出来呢? 这几个
字艾青当时不认识,长大后才认识并理解这四个字,可是“上面挂着‘天伦
叙乐’”,下面却根本没有“天伦叙乐”。这是强烈的对比的写法!
——“我呆呆地看着母亲怀里的不熟识的妹妹”既是妹妹,就应该熟识,可
是作者却不熟识;本是骨肉,却是陌路。
——“我是这般忸怩不安”我与有血缘关系的家人的疏远和隔阂。
I、这种强烈的矛盾对比的写法、用法,是诗人、艺术家经常运用的,大家在其
他地方还看到过吗?
在电影中也常有,如殿堂高处悬挂着“正大光明”、“明镜高照”,而下面的人却贪污受贿,或畏惧权势,干着卑鄙龌龊的勾当。艾青运用这种强烈的对比增强表达的效果,表明他对保姆深厚的感情,对保姆的眷恋和感激。
J、大堰河家贫穷,但充满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想起这些,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大堰河的什么样的感情?
感激
3、第七、八节的赏析
A、第七节开头“大堰河为了生活……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这一句与
此诗第2节中哪一句相照应?•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B、大堰河在地主家劳动的项目有哪些?大堰河从事这些劳动时的神情又怎样?
洗衣、洗菜、切萝卜、掏猪食、扇炉子、背团箕、晒粮食。始终是“含着笑”
C、以“含着笑”开头的几个句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大堰河干的活又苦又脏又
累,她为什么“含着笑”?这一节表现了诗人对大堰河怎样的感情?
排比。
为能挣钱养家,能够与诗人在一起而高兴。同时也表现了大堰河纯朴宽厚的性格:她生活沉重,却非常乐观;她命运悲惨,但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多求。
诗人对大堰河是既赞美,又同情。
D、如何理解大堰河的第五节的“哭”与与第七节的“笑”?
“哭”,是因为大堰河与诗人有着深厚的感情,当诗人被父母领回家
时,大堰河对诗人依依不舍。“笑”是因为大堰河到诗人家打工,能挣钱养家,能够与诗人在一起。“哭”与“笑”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表达了大堰河对诗人特殊的感情。
E、第八节,又一次正面写大堰河对乳儿挚真的爱。在年节里,大堰河为了她的乳儿“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把她乳儿画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对她邻
居夸奖她的乳儿。这些描写,已经尽至了,但作者又深挖一层,把大堰河心
底里的深情展示了出来——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说的梦。梦境是怎样?
在梦里,她吃着乳儿的婚酒
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
而她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F、大堰河对她乳儿的爱原来如此深切真挚,就连梦中也念念不忘!她期盼乳儿
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幸福美满,她乳儿幸福就是她最大的满足,这个梦,把大堰河对乳儿的爱推向了高潮,倾注了她那慈母的深情。但是这个梦是不能说的,为什么?
因为这个梦对大堰河来说是非份的,是一种执着的明知不可能实现却
始终不能忘怀的期待。
G、小结4—8节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表现大堰河对自己的爱?
①铺排。第4节用8个排比句,第7节用6个排比句,第8节用二组排比句,写大堰河关心、爱护诗人的往事。
②反复。第3、4、6、7节的开头和结尾相同,增强表达力量,突出主旨。
③反衬。用诗人回到家中的陌生、忸怩,反衬大堰河对诗人的爱。
4、9—11节的赏析
A、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命运所给予她的,却只有贫困和苦难。她活着,对于世界是无私地赠予,不停的劳作,毫无保留的贡献她的一切。诗人强调:“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为什么?
这样写加重了悲剧气氛,表达了自己非常遗憾之情。
B、大堰河死后得到了什么?
大堰河只活了“四十几年”,可是她却受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给她送葬的,只是“四块钱”的棺材,“几束”稻草,“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就是她辛苦一生所得的最后报偿!
C、这里,用了一连串的数量词,有什么意义?
数量词组“四十几年”、“数不尽”跟“四块钱”、“几尺长方”、“几束”、“一手把”的尖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不公道的世界”的揭发
和控诉同时也饱含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深的悼念与歉疚。
D、诗歌第十一节用几个排比句,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境遇。最可
悲的是大堰河的悲剧还在他的丈夫和他的儿子身上重复和继续着,只有他的乳儿“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里的咒语”,这也许是给死去的大堰河一 点宽慰吧!大家试想大堰河及其家庭悲剧的根源是什么? 不公道的社会!
E、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后代的感情怎么样?表明了什么?
“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
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
亲密”一句,表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兄弟心连心。
F、我们总结一下大堰河的形象。
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
操劳,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大堰河又是慈
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她还是博大的,她能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
儿。她又是悲苦的,贫苦的,劳累的。多年的贫苦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健康,年仅40多岁就含泪地去了。
二、赏析第三部分
1、这首热烈、深沉的颂歌,仅仅呈给大堰河吗?
还呈给他的儿子们,呈给干千万万的大堰河,也是呈给受苦受难的劳
动人民。可见诗人的感情升华了,扩大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却把心中最深
情的颂歌唱给了千千万万的大堰河,扑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
难能可贵的。
2、诗人为何说“灵魂”是“紫色”的?
紫色应是高贵的象征:在古代,称帝王为“紫薇星”,“紫气”用指
帝王之气,宫墙的颜色用紫红色,皇城称为“紫禁城”,皇宫称为“紫
阁”“紫台”。古代服饰的颜色也以紫色为贵。《现代汉语词典》对“青紫” 一词这样注释:“指古代高官印绶、服饰的颜色,比喻高官显爵。”古诗里
说“朱紫尽公侯”,这里的“朱紫”指的是王公贵人衣服的颜色。诗人说
“灵魂”是“紫色”的,在于突出大堰河高尚的精神和美丽的内心世界。
3、深入一步,我问大家,大家知道艾青在写诗之前是学什么的吗?诗中共有多少处用了颜色词语?说说各自的意义。
是学画画的。所以他对色彩非常敏感。
8处。
——“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表示一种荒凉、败落。
——“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显出大堰河家的生活十分穷困。
——“红漆雕花的家具”“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饭”,显示艾青父母家里非常富有豪华。
——“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表现艾青的少年的特点。
——“辉煌的结彩的堂上”,显示大堰河梦中的艾青婚礼隆重。
——“泥黑的温柔的脸颜”,显示大堰河的作为劳动人民劳作辛苦。
4、第13节后三句,每句2-4字,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字少句短,读起来短促有力,结句的感叹号更是掷地有声。这样安排,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情的怀念和由衷的赞美之情。
三、写作特色
1、排比
排比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全诗除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形成撼动人心的力量,营造了浓烈的抒情
气氛。如第4节用8个排比句,第7节用6个排比句,第8节用二组排比句,刻画大堰河关心、疼爱诗人的往事,突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
这些排比的使用,还使诗歌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2、反复
全诗有九节,开句与结句是相同的。这样前后照应、反复吟诵,使诗歌
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3、综合运用叙述、抒情、描写手法
诗人在叙写有关大堰河的故事片断中,使用很多描写性的语言刻画意
象,并融入自己的感情,增强语言的内涵和表达力量。
总之,多种手法的运用,有力地刻画了大堰河可亲可敬的形象,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