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4篇)
1.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一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民勤三中许有金
2011年中考已近向我们走来,各科都进入到紧张而忙碌的总复习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学校的总体要求,经过讨论制定以下复习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中考数学重点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基础部分的问题就是在第一轮复习中要重点掌握和解决的。所以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准确识记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公式(定理),牢固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熟练运用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使知识系统化,模块化。在这一阶段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大小不等的若干单元,每个单元完成后进行一次单元检测,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使练习专题化。使知识在大脑中重新浮现。(代数部分选择尽可能包含本课复习知识的例题;几何部分选择体现本课复习知识中核心、或基础、或易懂的例题)以例题引起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共鸣,在头脑中把不太清晰的知识重新记忆。做到基本题型与基本技能的链接。集合本课基础知识与中考要求,用若干常见、常考的题型,锻炼学生对基本解题方法技能的运用,达到熟练掌握。课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要求和体现,实现学生全面掌握。
二、教学资源分析
中考数学考查的内容可以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板块。其中,数与代数部分包含三个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空间与图形部分包括四个单元: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统计与概率部分包括两个单元:统计、概率。
(一)数与代数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这一部分内容着重考查同学们的数感、符号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的表示、数量的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等方面直观感觉。符号意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换规律,能运用符号进行一般的运算和推理。
运算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运算是基于运算法则进行的。数学模型也是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都是基本的数学模型。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建立模型的出发点;用符号表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求出模型的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是求解模型的过程。
本版块涉及的有关概念、性质较多,同学们要系统整理,不要遗漏对某个知识点的理解。比如,相反数、倒数、绝对值、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点,最好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中考数学对“方程与不等式”的考查有三种方式:一是考查方程与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二是列、解方程或不等式的能力;三是以考查方程和不等式的应用为基础,进而实现对“方程思想”的考查。
函数图像是今几年来中考的热点之一,同学们要对数学问题形象地理解,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步骤是:(1)审清题意,找出自变量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将其他相关变量用自变量表示;(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3)利用函数性质,求出问题的答案。另外,同学们在解决函数问题时,应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如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法、化归与转化法。
(二)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考查的内容有:图形的认识包括点、线、面、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尺规作图;图形与变换包括视图与投影、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相似、三角函数;图形与坐标包括利用方格纸描述物体的位置、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图形与证明包括命题、逆命题、基本定理、公理以及推理证明等知识。
中考数学中有关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试题难度不大,主要是纯图形问题,考查一些相关的数学概念和简单运算。关于相似形的考查,往往以相似图形的知识为背景,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相似形与函数、圆的综合问题已成为近几年中考考查的热点。有关平行四边形的试题题型多样,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证明题都有可能出现,把平行四边形、梯形与轴对称、中心对称结合起来考查也是命题热点。关于圆的知识,通常以两种方式进行考查:考查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相关概念;考查圆和其他知识的综合问题。对全等形、相似形的考查有三种:第一,直接利用全等形、相似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数学问题,突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第二,借助全等形、相似形的判定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对知识的应用;第三,将全等形、相似形的有关知识作为解决综合问题的中间过程,考查综合能力。另外,同学们要注意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复习,重视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广泛应用。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强化了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和对图形变换的要求。单纯演绎推理的题目难度有所降低且在试卷中的位置前移,加大了对合情推理能力的考查力度。探究规律的试题有所增加,将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有机融合在一起考查,已成为命题的主流。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概率的考查内容包括平均数、方差、概率的概念及计算;统计图表的概念及其获取方法;用样本的某些特征去估计总体的相应特征。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则是对方差和概率的理解以及统计图表的绘制。
有关这部分内容的试题通常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占8到15分。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内容重视结合具体问题,考查抽样意识;通过观察、比较、综合等方式考查读图、识图、作图和评图的能力;变换视角、突出对通统计量本质的考查;利用统计图表和统计量考查决策推理能力。对概率的考查则体现于直接考查概率的有关概念;结合实际问题考查计算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通过模拟试验,考查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结合具体情景,考查应用概率的意识。
复习这部分时,同学们要加强信息转化,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复习和巩固,灵活运用各个计算公式,把记录的大量数据之间的关系理顺,能够自由地转化,及时发现数据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取有用信息。
在用试验方法估计概率的过程中,有些实验可能找不到相应的实物进行实验困难较大时,可以利用替代物进行模拟试验或利用计算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
(四)知识综合训练
在知识综合训练的环节,应打破知识之间的界限,对知识加以概括和提炼,将知识点连成线,再将这些线编成网,构建出系统地知识体系。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重点应进行专题复习。在此环节同学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此次环节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2)进行专题复习时要狠下功夫,同时要针对自己的基础,不能盲目地加深知识的难度;(3)如果复习远离了基础知识,同学们可能出现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后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注重解题后反思;(4)复习时要选择有一定难度的试题,最好是中考真题,通过模拟演练。提高自己的审题、解题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中考将近,很多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相应的考前综合症。有的学生求胜心切,有的学生自卑胆怯心理较严重,有的学生带着盲目应试的心理。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这次考试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往往担心考不好会给老师、同学留下不好的印象,更会担心自己三年来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升学压力太大,心理包袱太重,无法以平稳的心态面对考试,更加无法集中精力投入复习中去。对于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学生,对考试存在惧怕心理,既想逃避现实,又想让别人刮目相看,中考对于他们太重要了,重要到把一切都压上了,像赌博一样,战战兢兢的面对家长,小心翼翼面对老师,永远都不可能轻轻松松的面对学习面对种种学生,其实只要告诉他们,不要想到别人对你的期望,以理智的态度面对考试;不要背负太大的思想包袱,以平稳的心态应对考试;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自信心,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考试。
四、教学方法设计
第一轮复习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2)精讲精练,举一反三;
(3)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分层要求;
(4)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
(5)注意留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
(6)定期检查作业,及时反馈;
(7)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
(8)注意归纳学生的典型错误,与学生一起分析,突破障碍
第二轮 专题复习方法总结 能力提升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的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能力和系统的解题方法。结合中考的常见题型和常考数学思想,把初中书数学分为若干数学专题,进行复习,以便能让学生适应题型,形成正确、准确的解题思考方法。第二阶段每节课要注意选择的例题不能多,每课解决两到三个题即可,注意在结合学生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下,一定要把每个题讲透、讲清。使学生听明白。例题要结合第一阶段复习的基础知识,在例题和习题中要尽可能覆盖,做到前后照应。第三轮复习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专题的选择、划分要合理,一是要围绕课标要求和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中考题目,具有代表性;二是要围绕热点、难点、重点和中考必考内容,具有针对性;
(2)注重解题前的引导、解题中的思考分析、解题后的反思,故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以达到预期目标;
(3)专题中要着眼于能力的提高,适度进行综合;
(4)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不能急于赶进度,也更要注意留时间给学生思考。
(5)所讲例题有针对性,体现一类方法(通法);
(6)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7)加强数学建模、课标、学科综合训练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和指导。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和综合法、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等。主要结合近几年各地中考最后几个题,进行教学和练习。通过这一轮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能力,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第四轮复习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模拟试题要有针对性,立足中考又要略高于中考;、(2)批阅、评讲一定要及时,切忌连考;
(3)评分要准确,要贴合中考阅卷要求,以纠正学生中一些不好的答题习惯;
(4)注意学生的考试失分情况,做适当的统计,使评讲更有针对性;
(5)每次考试后,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纠错和消化问题,最后这几天留给学生自行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和信心,轻轻松松迎接中考。
第四轮 综合模拟 强化训练 查漏补缺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和临场发挥等。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
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六、教学评价方案
(一)、重视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及时肯定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闪光点
(三)、采用灵活可变的评价方式
总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环节。教师对学生数学学习不只是一种权利的表现,更重要的应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责任,采用适合的评价方法,则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反之,不合适的评价方法却可以伤害学生的自尊,使其丧失学习的自信。所以评价的方法不仅要能体现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达到的水平,更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那么,作为教师必须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展开评价活动。
根据近年的考试成绩,结合当前学生的状况,特制定上述中考目标,争取让数学总成绩达到全县中上游。给全镇的父老乡亲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2.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二
教学工作总结
吴跃进
2014年中考复习,在教导处、教研室的领导下,我对九年级物理复习工作制定了计划,按照计划对物理学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现将我的复习过程总结如下;
一、采用三轮复习法,螺旋往复的提升复习效果。
我们根据中考命题的特点,将中考复习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考题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建立以现实生活为实例、发现物理知识点、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物理规律特点的模式。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认识和掌握,对基本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及常用的物理常数的记忆和理解。
(1)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2)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经常采用的有“控制变量法”还有 “类比法”、“实验法”、“推理法”、“归纳法”、“观察法”等。
(3)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
(4)注意教材中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和过程。
第二轮复习:初中物理大致可以分成力、热、光、电磁四大板块。
复习时就需要我们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最好自己编织知识网络,自己总结,强化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去帮助记忆和理解,这在整个复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有利于开拓思路、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我们还可以把多个知识点链接在某一具体的事例或事件上来,从而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第三轮复习:以综合模拟为主,进行适应性的强化训练。
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
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正确决策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洞察能力及创造能力。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
二、激发兴趣和调整心态,稳步提升复习效果。
九年级复习阶段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在复习课上要积极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特别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把握节奏,愉快复习,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努力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力争使学生能以较好的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发挥出他们的最佳学习和复习水平。
3.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三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城固县高田寺初中
九年级历史教学暨中考复习工作计划
llcljh20140215
一、复习目标: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推行素质教育为方针,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7-9年级课程目标)和陕西省《历史中考说明》为准绳,以教材为根本,突出复习过程和检查评价的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指导和要求。不断研究和变革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历史技能和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实现我校今年中考既定的总体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复习备考原则:
以课本为依托,把握《考试说明》,重视《课程标准》。
依“纲”据本【立足教材,紧扣考纲(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命题依据)】,研究考题【研究近三年题,把握命题走向,了解命题着力点,掌握解题技巧与方法】。
三、复习备考安排(方法与步骤):
(一)新授课时间:2014年2月16日——3月14日。(尽量压缩新授课时间)
(二)复习备考安排(方法与步骤)
——四轮复习,突破难点,升华能力:按不同层次确定不同的复习目标。第一轮 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拓展深化:依纲扣本,读练结合,强记要点。
1、复习时间:2014年3月16日—5月7日教学时间约7周。
2、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部分,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课课清”伴“小专题”复习。)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单元知识考试连前不连后,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注重同一主题下不同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单元之间历史知识的综合复习。
第二轮 重视专题复习,点线面体结合,纵横联系,做到形成网络,心中有题。
1、复习时间:2014年5月8日—5月23日。教学时间约3周。
2、复习内容:中外历史上的国家统一,中国历史上的民族问题、对外交往,列强的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与建设,民本、民生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变法,大国崛起的历程,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中外历史上的思想文化成就、科技成就,时事热点等。
JH工作室20140215
通过复习训练、巩固基础、构建知识网络,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强化分块综合和专项知识训练,突破重点、难点,运用知识,检查堵漏知识盲点。
3、复习方法:采取分专题、分知识点复习法,以知识网络为线,专题分块复习和考试。
第三轮 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1、复习时间:2014年5月24日——6月6日。教学时间约2周。
2、复习内容:注重综合、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3、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第四轮 回归课本,调整心态,轻松应战。(放松心态)
1、复习时间:6月8日—考前(6月18日前)。教学时间约2周。
2、复习内容:全面系统地看书,做到“四看四抓”(即:看目录、看课文、看插图、看大事年表;抓基础、抓重点、抓线索、抓网络)。不死记硬背,要融会贯通地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
四、检测安排:
1、每轮复习中都组织几次模拟考试。
2、认真对待学校统一的检测【月考、期中考试、县调研考试和模拟考试】。
五、复习措施:
1、加强教法和学法研究,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实施因材施教原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要求,使每个学生均有所获。
5、正面激励学生,力争目标实现。
复习时,多给学生表扬,在自查中醒悟,在愉悦中上课,定期检测,在考练中培养应试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
备注: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计划还不完善,有待于在今后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九年级历史复备组llcljh
4.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篇四
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教师:刘光明
授课班级:九(1)、(2)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送走紧张繁忙的总复习后,中考结束的钟声向人们提示: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回忆过去,总结经验,对于搞好以后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现在我把这半年来得到的经验与困惑总结如下,以此勉励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时刻警示自己的查漏补缺,吸收经验。
我所教的九年级(1)、(2)班共有89人,后来去职校读书后,参加中考的学生有75人。我从八年级上学期开始教这两个班,和其它学科一样,他们语文基础差的惊人。经过三个学期的狠抓狠补,他们的基础得到夯实,本学期我坚持两手抓:一是脚踏实地抓备考,二是抓紧培优辅差,坚持打基础,抓阅读,促作文,取得一些成效。
一、更新观念,抓好总复习
初三语文总复习阶段,传统的观念只重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而忽视或轻视它的人文性,往往会造成学生、老师功夫花的不少,能力却不见提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常规教学,还是在总复习阶段,同样要抓住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既服从游戏规则,又超脱其上。找到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结合应试教育的方法策略,大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提高应试技巧的总复习教学的最佳结合点。
如何快速积累?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学生抄录和背诵名人名言以及古诗佳句。这些名言佳句富含丰富的课外知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情感教育。以此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修养。对于语文尖子生,还要求他们学以致用,多写多练。
2、注重课堂教学的人文性和学科拓展,全面提高40分钟效率。教材既要讲得精,又要渗透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在学习内容上,引导学生关
注科学、人文、自然和社会人生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道德艺术各个领域。
3,作文积累。增加作文的训练量,每星期一次作文。教师全批全改,并保证在一周内反馈给学生,以帮助帮助学生形成乐写的习惯.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为中考准备了实力。
二、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是关键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然而时间不等人,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关键。但单纯的题海战术又会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针对中考具体情况,设计多种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每星期的阅读训练,让学生观其文而行其道,在欣赏美文中提高解题技巧。教师的讲解应有针对性,并总结历年中考阅读题的考点规律,使学生心中有数。
2、让学生尽早接触中考题型。如果再等到中考前夕让学生训练综合试卷和模拟考题已为时过晚。因此,从初三年级的上学期开始,每次月考我都依照中考题型来出题。以免中考时学生怯场,便于学生的应试。
综上所述,初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应着眼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2、注重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明确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即使在最为紧张的总复习阶段,也不能因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而忽视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
3、有针对性的短期效益训练,可以弥补语文学习和复习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4、反馈应该及时迅速。
5、以阅读和写作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关注思考人生为学习的外延,防止一味陷入呆板僵硬的应试教学。虽然初三语文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试题和考卷并不是语文学习的全部。关注社会、人生,用自己的心灵和敏感的笔触时刻接受来自生活、来自大自然的美好信息,时刻与世界上所有的美好事物交流沟通,时刻聆听来自人类历史最深远最悠扬的文化语言,并让自己和它们融为一体,才是真正的语文,才是终身的语文学习,也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培优辅差常抓不懈,作文训练重中之重
从语言文字到篇章结构,查漏补缺,一年来从未停歇。与此同时,高度重视作文教学。提起作文训练,很多学生都感到头痛,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构思,如何去下笔。经过研究分析,找到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首先,很多学生受地方语言的影响,很多文字的书写不同标准汉字,因此,在学生作文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老师不认得的别字,经过确认,我们才了解学生已经习惯了。
其次,他们在闲暇之时只看些娱乐杂志、明星追踪性质的文章,在学生的表层记忆里很少有美文和有哲理性的文章。
针对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采取了一些改变现状的措施。可以这样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施起来感觉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作为这一职业的从教者,我还是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以期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具体来讲就是坚持多练:
一是口头练。如提供一个话题给学生,让学生即兴准备,可以商量,然后找一些学生进行当场表演。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一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提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独特见解和看法。比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谈“勤学”和“效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理 3
解勤奋学习的重要性,列举自己所知道的事例,进行简单的分析,同时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去谈及学习的高效率。经过这样的锻炼,明显的感到学生对于问题思维的角度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
二是让学生评作文,找到不足。一个题目写一遍后通过修改,再写一遍。
我们进行这种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想老师偷懒。首先学生自己评自己的作文,然后同学互相评作文,找到文中明显的不足,让学生学会评改作文。这样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今后再写作文时,会时时刻刻注意到类似的问题,大大减少类似毛病的发生率,而且在这种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学习别人作文中好的语言,好的构思等。我觉得会评改别人的文章,可能你自己就会写文章,发现别人的优点,你能够得以借鉴,这样他们才能够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所以我认为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帮助很大。
三是积累名言和典型事例。针对学生引用名言名句过于少的特点,我发动了学生搜索很多的名人名言,并且让学生进行课前的演讲,谈谈学生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当然还要联系现实。以前学生的作文中很少出现一些名句,他们的语言总是显得非常的苍白无力,语言显得非常干瘪。我们采取分组搜索有关话题的文字,最后找出一点时间全班进行学习和交流。在用了这种方法以后,绝大多数学生感觉在实际写作丰富了作文的文采。
当然,我的语文教学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两极分化现象仍然严重;有些知识点虽然教了,但落实力度不够;再就是课外阅读量嫌小,方法指导上也没有紧紧跟上。这些都是应该强化之处,我定当扬优补拙,以饱满的精神迎接下一轮新的挑战。
【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2023-2024学年九年级第二学期美术教学工作总结09-24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文综期中试卷分析范文10-06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11-11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06-18
2011-2012学年度六年级第二学期体育教学计划11-05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7-02
腊山二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总结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