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2024-10-25

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精选10篇)

1.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一

关于印发《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框架》及风险监测指标的通知2012-03-06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保监寿险〔2012〕193号

各寿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养老保险公司:

为促进各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统一各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应包括的基本内容,增强保险公司向董事会和监管部门披露公司风险状况信息的质量,我会制定了《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框架》及风险监测指标,现予印发,并将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寿险公司和健康保险公司应认真落实《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保监发〔2010〕89号),并按照《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框架》要求,认真撰写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于每年4月30日前将报告提交我会,同时将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二、公司风险监测指标中按报送的指标和每年第一季度按季度报送的指标,可随当年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一并提交,其他季度按季度报送的指标请于每季度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将电子版发送至联系人邮箱。

三、养老保险公司参照执行,并在风险管理报告中就不适用事项做出申明。

四、本通知自发布时生效,请各公司在报送2011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时开始执行。

联系人:王德威

电 话:010-66286210

邮 箱:dewei_wang@circ.gov.cn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框架

一、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概况

1.1风险管理组织设置与履职情况

公司风险管理组织的基本设置

风险管理组织的基本职责和履职情况

1.2风险管理流程和制度的建设与改进

公司风险管理/管控相关制度与流程的基本描述

告期内对于风险管理相关制度与流程的改进情况

1.3风险管理技术及信息系统的建设

报告期内风险管理模型、技术的建设情况

报告期内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情况

二、公司的总体风险战略

2.1公司的风险偏好体系介绍

该部分应至少从风险对盈利、价值、资本、流动性四个方面的多个关键财务指标的影响来定义公司风险偏好,同时针对非财务风险也应进行定性或定量偏好的设定。在风险偏好基础上设定相应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限额。

2.2公司的风险偏好执行情况

报告期内对于已制定的风险偏好体系的总体执行情况,包括偏好、容忍度及限额。说明是否有突破的情况以及突破后所采取的措施。

除正常的执行情况外,报告期内是否对风险偏好体系进行过修订,如有请说明。

2.3风险应对策略

公司对于风险的整体管理策略与管理理念

三、公司当前面临的前五大风险事件

该部分应就全年公司层面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按顺序列明,针对每一个风险事件,应包括风险描述、导致其发生的内外部因素、产生的后果、公司采取的相应应对策略等内容。此外,每年针对五大风险事件的描述中,针对与前一报告中相同的风险事件,还应描述对其跟踪管理的情况,包括是否恶化及其原因分析。

四、公司的资本充足性

4.1法定偿付能力

4.1.1 法定偿付能力充足性预测与分析

根据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报告,对未来一年以及未来三年法定偿付能力充足率进行预测与分析

4.1.2 主要风险对法定偿付能力的压力情景分析

根据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报告,测试投资收益、退保、新业务等风险对偿付能力的压力(各公司可针对自身情况进行主要风险的设定)

4.2经济资本(2014年前不作强制要求)

4.2.1 经济资本充足性分析

4.2.2 各风险经济资本的变化与分析

五、公司面临的各类风险及相应的定性和定量披露

5.1市场风险

5.1.1 风险的现状及变化

从相应的各类风险指标、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以及执行情况等方面阐述风险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5.1.2 压力情景测试

5.1.3 风险应对策略

5.2信用风险

5.2.1 风险的现状及变化

从相应的各类风险指标、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以及执行情况等方面阐述风险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5.2.2 压力情景测试

5.2.3 风险应对策略

5.3保险风险

5.3.1 风险的现状及变化

从相应的各类风险指标、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以及执行情况等方面阐述风险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5.3.2 压力情景测试

5.3.3 风险应对策略

5.4流动性风险

5.4.1 风险的现状及变化

从相应的各类风险指标、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以及执行情况等方面阐述风险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5.4.2 压力情景测试

5.4.3 风险应对策略

5.5操作风险

5.5.1 风险的现状及变化

从相应的各类风险指标、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以及执行情况等方面阐述风险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5.5.2 风险评估结果

5.5.3 风险应对策略

5.6声誉风险

5.6.1 风险的现状及变化

从相应的各类风险指标、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以及执行情况等方面阐述风险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5.6.2 风险应对策略

5.7战略风险

5.7.1 风险的现状及变化

从相应的各类风险指标、风险容忍度、风险限额,以及执行情况等方面阐述风险的现状及其变化情况。

5.7.2 风险应对策略

六、下重要风险管理工作

该部分应针对各公司执行《人身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实施指引》有待改善之处,结合下风险管理计划进行描述,包括但不限于组织设置、制度流程建设、专业技术及信息系统改善以及针对公司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举措等方面内容。

附件:人身保险公司风险监测指标汇总表

2.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二

一、流动性监测

为了及时了解财务公司当前的流动性状况,财务公司应按月开展流动性监测工作。一个完整的流动性监测体系包括指标监测和事件监测两部分,前者是对反映流动性风险水平的相关指标进行定期监测(比如本部分将要讨论的流动性监测指标);后者是对影响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的重大事件进行随时监测,包括重大不利的宏观经济事件(比如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可能导致集团某产业板块的利润空间明显压缩),以及集团主要成员单位发生的相关重大事件(比如某个已申请财务公司贷款的建设项目因审批流程原因而无法如期投产等)。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讨论指标监测。

流动性监测指标是在财务公司历史数据的基础上计算而来,目的是反映财务公司当前实际的流动性状况。在综合《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以及《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本文将“存贷比”以及“流动性比例”纳入到流动性监测指标体系。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规定财务公司向监管机构上报的流动性监测指标还包括人民币超额备付率,但是由于存款准备金制度在理论上并不适用于财务公司,并且考虑到财务公司流动性管理的特殊性,将其作为风险监测指标可能会带来误导作用,因此本文未将其纳入流动性监测指标体系。

1. 存贷比。存贷比是指财务公司各项贷款余额与各项存款余额之间的比率,反映的是财务公司贷款与存款在总量上的匹配关系。该指标值越高,表明财务公司的效益性越高,但流动性和安全性越低;反之,财务公司的流动性和安全性越高,但效益性却越低。

根据相关监管规定,商业银行存贷比的上限值为75%。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各项贷款余额占各项存款余额的比重不得超过75%,但监管机构对财务公司的存贷比则没有设定明确的临界值限制。

存贷比是商业银行的一个传统监管指标,目的是在总体上控制银行信贷资产规模的扩张速度。但是,受金融脱媒趋势影响,商业银行拥有更多的批发性融资工具(如发行债券或理财产品),存款对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增长的支撑作用有所下降,继续实施存贷比考核可能会限制商业银行的正常发展。因此,近年来业界一直呼吁取消或放松存贷比考核,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在今年两会期间也公开表示存贷比的监管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与商业银行不同,财务公司受金融脱媒趋势的影响较小,成员单位的存款仍然构成财务公司扩张信贷资产规模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因此,存贷比对于财务公司的流动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运用该指标开展流动性监测的过程中,财务公司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其一,应注重利用该指标开展序时的动态分析,以观察财务公司贷款规模的扩张趋势,以便财务公司及时调整信贷政策;其二,由于财务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杠杆率)远低于商业银行,在指标临界值的分析中,可考虑让财务公司存贷比突破75%的限制,甚至可以达到100%。至于适合某一特定财务公司实际情况的存贷比临界值,则只能在该指标长期的动态分析中根据该财务公司流动性状况的实际变化而逐渐确定。

2. 流动性比例。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资产与流动性负债之比,反映的是来源于流动性负债的资金在多大程度上被运用于流动性资产。该指标值越高,表明财务公司的效益性越低,流动性和安全性越高;反之,效益性越高,流动性和安全性越低。

根据相关监管规定,财务公司的流动性比例应该不低于25%。也就是说,在流动性负债所带来的资金中,财务公司至少将其中的25%配置在流动性资产上。

金融业的流动性比例与一般企业所计算的流动比率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二者对流动性资产和流动性负债的不同定义上。对于金融业而言,无论是流动性资产还是流动性负债,都是以在一个月(而不是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能否变现或到期为标准。由于几乎所有贷款的原始期限均在一个月以上,因此,除了剩余期限在一个月内的贷款余额,流动性资产中几乎不包含任何其他信贷资产。

我们可以从信贷资产形成的角度来解释流动性比例的含义:除了流动性负债中25%部分必须以流动性资产(包括一个月内到期的贷款)的形式保持,财务公司其他所有资金来源在扣除非信贷类资产都可以用来形成新增的信贷资产。由此可见,与存贷比一样,流动性比例的功能实质上仍然是限制贷款规模的过度扩张,只不过这一限制功能是通过强制要求财务公司必须保持一定规模的流动性资产来实现的。不过,由于这两个指标约束信贷规模扩张的方式有所不同,因此二者并不重复,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二、流动性评估

为了及时了解财务公司流动性状况的发展趋势,财务公司应该在流动性监测的基础上按季开展流动性评估工作。当然,如果流动性监测结果表明当前流动性状况不容乐观,财务公司也可以随时开展流动性评估工作。与流动性监测基于历史数据不同,流动性评估着眼未来,在对财务公司未来现金流进行预计的基础上计算而来。因此,流动性监测指标具有滞后性,流动性评估指标则具有前瞻性。在借鉴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将流动性评估指标明确为以下两个:流动性缺口(率)以及流动性覆盖率。下面对这两个指标分别做出介绍。

1. 流动性缺口(率)。流动性缺口是指以合同到期日为基础,按特定方法测算财务公司资产负债表内外有关项目未来一定期限的现金流量,并将现金流入与流出相减获得的差额。流动性缺口率则是未来一定期限内的流动性缺口在同期内到期的表内外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流动性缺口属于传统的流动性评估指标,度量的是当前资产与负债期限的错配程度给未来带来的资金缺口规模。流动性缺口越大,财务公司暴露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就越小。因此,当流动性缺口超过一定限度时,财务公司必须及时调整信贷政策。

与流动性监测指标一样,流动性缺口首先被用作动态分析,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内流动性缺口的变化情况,财务公司管理者可以了解公司流动性风险的发展趋势。此外,给流动性缺口确定一个符合财务公司实际情况的临界值也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流动性缺口属于绝对指标,不同商业银行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此,监管机构并未针对流动性缺口规定一个统一的临界值。就财务公司而言,如何确定恰当的临界值,主要参考以下两个因素:其一是财务公司对于流动性风险的容忍度,这涉及财务公司既定的风险战略;其二是财务公司的应急筹资能力。

2. 流动性覆盖率。作为对2007 年以来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反应,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发布了《流动性风险的计量、标准和监测的国际框架》(以下简称《国际框架》),流动性覆盖率便是该框架引入的一个重要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鉴于流动性覆盖率在流动性评估方面的有效性,我国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最迟应于2013 年底前达到流动性覆盖率监管标准,即不低于100%。

流动性覆盖率的计算公式是用优质流动资产储备除以财务公司未来三十日的现金净流出量,反映的是财务公司持有的优质流动资产覆盖公司未来三十日现金净流出量的程度。与流动性缺口的计算基于正常环境不同,流动性覆盖率是在设定一定压力情景的前提下计算的。在计算流动性覆盖率时设定一定的压力情景,目的是试图做到未雨绸缪。当这些压力情景实际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或很大时,则不仅要评估财务公司的流动性覆盖率,同时还必须开展压力测试工作,甚至启动应急计划。考虑到一定的压力情景,流动性覆盖率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国际框架》以及我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中有详细介绍,本文不再赘述。

由于相关监管政策并未要求财务公司计算并上报流动性覆盖率,因此,本文完全是基于评估财务公司流动性的目的而引入该指标,这就意味着该指标100%的监管值对于财务公司而言仅具有参考意义。鉴于财务公司的流动性对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影响甚微,可考虑将流动性覆盖率的临界值调到100%以下。此外,财务公司在计算该指标时还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计算方法做出适当调整,以使所计算的指标值更具合理性。出于系统性风险的考虑,《国际框架》规定商业银行的同业存款不能列入优质流动资产的范畴,但由于财务公司的流动性与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之间不存在直接的互动关系,财务公司同业存款完全应该列作优质流动资产,这是在计算流动性覆盖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流动性覆盖率与流动性比例表面上看起来具有一定的联系,但实际上有所不同:其一,由于流动性覆盖率是在设定一定的压力情景下计算的,因此本指标计算公式运用的是优质流动资产,而不是流动性资产,二者的计算口径有所不同。其二,流动性比例关心的是流动性负债所带来的资金中有多大部分运用于流动性资产,基于历史数据计算;流动性覆盖率关心的是在设定的压力情景下财务公司持有的优质流动资产能否覆盖未来一定期限的现金净流出,基于预期数据计算。

三、流动性压力测试

为了及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在按季开展流动性评估的基础上,财务公司应该按年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工作。当然,如果流动性评估工作表明流动性风险明显上升时,财务公司也可以随时开展压力测试工作。流动性压力测试的目的是让财务公司有足够的准备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暴露,因此,财务公司应该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决定是否启动流动性应急计划。

在开展压力测试的过程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压力情景的设定。压力情景的设定必须符合财务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至少包括以下几项:存款客户大量取款、授信客户集中提款、财务公司被迫向成员单位履行担保责任以及集团无担保融资(比如发债)能力下降。其中,集团无担保融资能力下降,既可能是因为集团整体信用或者债项信用等级被下调,也可能是因为整体融资环境的变化,还可能是因为国家调整非金融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相关政策。在开展压力测试之前,财务公司可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压力测试情景。

根据压力测试结果,公司应及时对流动性应急计划进行评估和修订,以确保各项计划措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得以顺利实施。公司按照正常市场条件和压力条件分别制定流动性应急计划,涵盖公司流动性发生临时性和长期性危机的情况,并预设触发条件及实施程序。公司应急计划包括资产方流动性管理策略和负债方流动性管理策略。其中,资产方流动性管理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变现货币市场资产、出售原定持有到期的有价证券、在相关贷款合同中加入专门条款以便提前收回或出售转让流动性较低的资产、出售长期资产和固定资产等。负债方流动性管理策略包括但不限于将公司与集团融资能力和策略合并考虑、制定存款客户提前支取和解约政策、对存款人大额或集中取款制定临时干预政策、使用中央银行信贷便利政策、利用同业拆借市场获取短期资金以及利用非传统的融资渠道等。

摘要:在借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将财务公司流动性管理工作框架概括为流动性监测、流动性评估和流动性压力测试三个阶段,并做到“按月监测、按季评估和按年测试”。其中,流动性监测的目的是了解财务公司当前实际的流动性状况;流动性评估的目的是了解财务公司流动性状况的未来发展趋势;流动性压力测试则是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

3.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三

一、战略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具体如下

1.经济环境方面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并且能够及时抓住机遇、具有创新思维。

2.政策法律环境方面我国将节能作为一项长远的发展战略,并出台了关于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等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3.技术环境方面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技术的提高与运用。

4.结构变化环境方面需要找到新的方向,努力调整企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5.社会文化环境方面不仅要考虑到本企业员工还要考虑到当地居民的健康,要有积极的环保意识等。

(二)煤炭行业环境分析

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威胁:现有的企业竞争者、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威胁、供应商的威胁、协力业者的力量。

二、会计分析

(一)存货核算及分析

存货是企业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管理的好坏直接与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相关,同时与资金的运作也相关,山西焦化的存货主要是焦炭及相关的化工产品及一些副产品。存货发出时的计价方法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的经营成果。山西焦化存货发出时的计价方法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发出时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

从两个企业的存货周转率的对比来看,山西焦化的存货量要高于云煤能源,但销售收入与云煤能源相比却比较差,说明云煤能源的存货管理效率较高,存货周较快。在存货计价方法方面都是采用的加权平均法,相对于采用先进先出法来讲更为合理一些。

(二)应收账款政策及分析

应收账款占销售收入的比值比较高,但客户质量并不高,不能及时付款。传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时使用的是计提了减值准备之后的应收账款净额计算的平均应收款余额,但销售收入并没有变化,企业的应收账款处于较高的风险水平,需要企业进一步加强其可控性。

三、财务分析

(一)报表间纵向及横向对比分析,具体如下

1. 2010年由于政府补助、市场、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了一切非必要的开支等,使得企业扭亏转盈。但是2012年企业的业绩大幅度下降,原因可以归因于:目前国内的焦炭市场处于低迷,企业主产品销量下降,价格降低,利润空间也变小了;国内外总需求有所下降;煤炭库存规避市场风险。从表中可以看出,企业的非流动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所占的比例比较大。

2.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横向比较分析。与同行业相比较,山西焦化的利润一直处于劣势。山西焦化依赖于流动负债的资金比重比较大,需要在其成本以及费用的控制方面加以改善。

(二)比率分析,具体有

1.资本结构分析。企业面临较大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具有较大的财务风险,但是采用权益筹集资金成本又太高。

2.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应当保存适当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不能够及时偿还债务,不仅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损失,甚至会使企业面临破产。对于债权人来讲,希望企业具有尽可能高的偿债能力;对于所有者来讲,更希望企业保持适当的偿债能力即可,权衡好利益与风险。

短期偿债能力。山西焦化的资产流动性较强,可以利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来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很强。

长期偿债能力。债权人的权利保障力相当弱。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此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山西焦化的利息保障倍数太大,已经超过了1,需要进一步加强流动资金的利用。

四、前景分析

(一)中国煤炭行业以及山西焦化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的主要能源是煤炭,我国的煤炭行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机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煤炭企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同时国家政策为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山西焦化近几年投入很大部分资金用于对企业焦炭产品技术进行升级,并没有带来很大的成效。不过从长远来看,焦化还需要做的努力有:

1.跟随政府的政策引导,进行资源整合重组。通过政策、市场等措施实现产业集聚,同时在坚实后台的基础下,通过煤炭、钢铁、化工、机械等上下游相关企业与焦化企业进行联合重组,提升焦化的核心竞争力。

2.积极发展企业的低碳经济,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实现煤炭资源的有偿使用;汲取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先进的低碳技术。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摆脱规模发展导向路径,坚持转型路线。

(二)风险预测,具体有

1.财务风险预测。山西焦化的流动负债比例占得比重很大,应收账款占的比重也很大,所以企业面临着资金回笼的风险,还有很大的还债压力,同时滞留大量流动资金,虽然提高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但是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机会成本。

2.产能过剩风险。煤炭产业可能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会带来激烈的行业竞争甚至不健康的竞争,从而使整个行业受损。

3.外部环境风险。与国际接轨,加强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还有内部资本市场的失效等,加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4.人力资源风险。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优化企业的人才队伍,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5.管理风险。在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时,企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企业独有的管理措施与方法。

总之,山西焦化在增强企业的产业竞争力,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提高企业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企业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积极地利用好自身的优势,能够准确地抓住市场机遇,把握机会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高污染化工行业要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责任,保障市民的安全,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取得市民的支持和政府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兰,王延明.经营失败、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一一来自暂停上市公司历年审计报告的经验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3): 23-25.

4.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四

战略合作在政府、地域以及企业之间运用的很多,本文(公司战略合作协议范本)由整理,内容就是关于战略合作的合同,欢迎阅读。

【公司战略合作协议范本】

关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帮助东山区人民政府培训英语教师的协议书

甲方执行单位:东山区教育局

乙方执行单位: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

甲乙双方经过协商,现就培训英语教师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东山区教育局与外语外贸大学

合作进行的教师培训属非学历教育性质,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学力和业务水平。

二、甲方负责组织与行政管理,乙方负责教学和业务管理,并为教学质量负责。

三、乙方为甲方举办的学力教育培训班,每期90名学生,每个教学班人数为30人,培训期限为一年,培训班的英语教学时数为280—300学时。

五、乙方承诺:经过培训,能使甲方参加培训的大部分学员在英语听力和口语等方面的能力有明显提高。对于学员反映强烈、课堂教学效果差的教师,经甲方提出,乙方应当予以及时更换。

五、甲乙双方都同意将日常的教学点设在东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寒暑假期间将教学点设在外语外贸大学校本部。

六、甲方同意乙方为甲方学员开设的课程及课时分配计划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制定。

七、乙方负责组织好平时的测验、中段考、结业考及水平测试(共三次),对三次水平测试合格者颁发学力证明书(结业证书),并负责建立接受培训英语教师的学力档案;甲方负责建立全区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档案,并负责把教师培训成绩纳入业务档案管理。

八、经过甲乙双方协商的培训时间,乙方原则上不得随意改变,如有变更应当至少提前一星期通知甲方。

九、培训费用按照每生每课时20元计算(包含教材费和散页讲义费),每月结算一次,由甲方以支票方式支付乙方;乙方除收取培训费用外,不再收取其它任何费用。

十、学员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本部培训期间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由学员自理。

十一、操作事宜由东山区教师进修学校与出国人员培训部协商解决。

甲方执行单位代表(签字):乙方执行单位代表(签字)二

OOx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公司战略合作协议范本】

战略合作协议

战略合作是出于长期共赢考虑,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实现深度的合作。

首先要考虑怎么建立双方共同利益,包括长短期的,所谓战略,就是要从整体出发,考虑相互之间的利益,使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合作协议,只是一个简单的在部分区域合作的协定。合作还是以各自的利益最大化为主,但不一定是整体的利益最大化。

战略合作是合作双方或更多方的一种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的一种经营模式。比如说:苏州意统加固行工程有限公司与苏州科技学院的合作典型的战略合作,各取所长,利用双方在各自行业里的影响力推出更为先进、专业的建筑加固服务!

【公司战略合作协议范本】

甲方:北京xxxxx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体条款如下:

第一条 协议项目和目的

1-1甲、乙双方经过协商,甲乙双方互相结为软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2本协议涉及的甲方产品有:

数字英才ET智能化网络培训系统

数字英才ET智能化网络考试系统

电力行业专业题库

1-3本协议涉及的乙方产品有:

1-4甲方同意在其市场推广或项目涉及电力企业信息化时优先选用乙方的系列产品。

1-5乙方同意在其市场推广或项目涉及电力企业培训与考核时优先选用甲方的ET系统产品。

第二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2-1 为支持乙方,甲方同意对以上涉及的甲方产品给予乙方特别折扣,乙

方不需要提前进货或压货(具体折扣,见协议下文)。

2-2 为支持甲方,乙方同意在必要时对以上涉及的乙方产品进行OEM定制,包括徽标、图标、色彩方案等所有外观。

2-3甲方同意严格保守乙方的商业秘密(包括价格政策、各类宣传,培训和技术资料、市场策略等),并应严格遵守并执行乙方的市场价格政策、维护市场秩序。

5.公司企业内刊框架方案 篇五

《》(暂定名),定位为行业性资讯类刊物。刊物的内容主要以行业咨讯为主,并对咨询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工与整合,准确及时地传递行业信息、反映行业动态。刊物内容具备及时性、可读性、信息性、实用性。

一、刊物的目标与宗旨:

1、目标:加强行业咨询的交流,农机城与商家、客户之间的沟通

2、宗旨:加强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影响,促进公司业务的开展和提升

二、刊物定位:

刊物主要关注行业热点、汇聚行业信息;分析农机市场、探讨政策法规;交流管理心得、分享技术经验;评价设备工艺、展示成果业绩,是一本集实用性、时效性、知识性、信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行业刊物。

三、刊物受众群

1、相关政府部门

2、企业及运营商

3、相关决策及管理人员

4、行业市场运营人员

5、公司内部各部门

四、刊物形制及构成:

1、刊物形制及尺寸:

内刊的形制为A4(210mm*297mm——普通杂志尺寸)大小的报纸,方便阅读与携带传播。

2、刊物暂定名:《》

3、刊物的栏目构成:

a、基本栏目:即每期内刊必有的栏目

b、常用栏目:即间隔性地经常出现于内刊上的栏目

4、刊物的内容构成:

a、信息性——对应栏目:简讯速递、政策解读、行业动态、新品荟萃

b、可读性——对应栏目:热点聚焦、业界人物、深度观察、管理咨询、域外瞭望

c、实用性——对应栏目:商机展讯、技术交流、五、刊物的版面规划及基本内容:(暂定):共计12个栏目,19P。

1、刊首语(基本):创刊号为发刊词,以后每期可根据新举措(政策)或行业的新动向,适当地发表看法或提出问题,作为刊首语编发。(1P)

2、简讯速递(基本):本栏目主要编发本行业的相关新闻汇总,所编发内容按照国际国内、地区城市、行业企业进行划分,旨在及时反映行业最新资讯,迅速传递企业最近动态。(1P)

3、政策解读(基本):本栏目主要对于国家相关部门最新出台的一些跟农业、农机行业相关的政策的深入解读,让企业与读者及时了解行业的趋势与动向。(2P)

4、热点聚焦(常用):半栏目主要综合编发行业内近期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或者本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如果事件、现象,对于整个行业有一定的标本意义或研讨的价值,那么也可以专题策划的形式在刊物中反映出来。(2P)

5、业界人物(常用):本栏目主要编发行业内的标杆式人物,分享其在业界的相关成功经验及人生经历,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社会行业读本。(2P)

6、深度观察(常用):本栏目主要编发针对行业内某一问题或某一现象所发表的观点和提出的看法,达到一种深入交流的目的,以引发人们对于该问题或现象的再认识。(2P)

7、(刊中刊-中间通版)名企推荐(常用):本栏目作为刊物中间通版,位置比较好,前期主要用于公司自宣(招商加盟政策),后期可以合作商家为不定期宣传主体,加深双方合作。(自宣——招商加盟政策)。(2P)

8、技术交流(基本):本栏目主要编发一些农机的使用、保养、维修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实用的技术措施和问题探讨,技术人员对工艺、设备以及相关规范的个人看法和观点。栏目内容偏实用性、可读性为主。(2P)

9、商机展讯(基本):此栏目定位为一个信息沟通、合作的桥梁:供应商发布信息的窗口,采购商发现商机的平台。(1P)

10、新品展示(基本):本栏目主要编发相关企业的一些新品的介绍,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让读者及时且直观地获知行业内新产品的全面信息和动态。(2P)

11、管理咨询(常用):本栏目主要编发相关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面的文章,为企业管理者在企业的运营与运作提供一种参考性阅读。(1P)

12、域外瞭望(常用):本栏目主要编发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农机农业新闻、事件、技术、管理、政策等放方面的内容和动态,既能开阔办刊主体的思路和视野,也可以扩充读者的阅读量,使其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1P)

六、刊物出版周期及其他

1、刊物暂定以(?)为出版周期,具体周期可根据公司运营要求灵活调整

2、刊物内容以编辑整合为主,自采为辅,同时接受合作商家或客户来搞

3、刊物编排风格宜清新活泼,图文结合,同时大胆运用相关图片表现主题

6.公司治理框架下的关系投资论文 篇六

摘要:关系投资建立在公司治理理论和投资理论的及粗话之上,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和长期投资融合的产物,既是一种公司治理模式,又是一种投资模式和策略。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模式,关系投资可以用作敌意收购等治理机制的替代机制或补充机制,以减少公司治理中的外部扭曲和内部扭曲,发挥“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的功能;作为一种投资策略,与相对集中投资策略结合在一起,就能成为一种风险控制机制。关系投资追求股东利益至上,以实现股东长期利益最大化和公司长期价值最大化为目标。

关键词:关系投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常见的问题有代理问题、代理成本、风险问题、信息不对称等,而关系投资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关系投资是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机制之一。这一机制包括了公司治理和投资两方面,是积极的公司治理和长期投资的有机结合。关系投资的出现是机构投资者对社会变化和内部外部因素适应的结果。这一机制由机构投资者主导,建立在机构投资者相对集中股权结构的基础上,这种结构介于高度分散股权和高度集中股中间。关系投资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机构投资者具有积极参加公司治理的动机和能力,并且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等经济目标;二是机构投资者能够采取长期投资策略,长期持有股票,关注公司的长期价值最大化,而不是短期市场价值最大化。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是互反概念,关系投资和短视行为也是互反概念,只不过后一组概念不仅含有投资期限的内涵,还包括了公司治理的内涵。

不同治理机制之间存在关联关系,关系投资可以依靠单一或同时运用多种治理机制相配合来解决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冲突,突破了分散股权下的并购机制和股权高度集中下的大股东控制和安排机制的局限,是降低代理成本的一种可行治理模式。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关系投资主要通过对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施加影响,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适当方式干预来进行的,干预形式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公开形式和秘密形式,单个干预和联合干预,直接监督与间接监督。具体机制和途径如下:

一、代理权之争;

二、股东提案;

三、直接参与董事会;

四、与管理层秘密谈判;

五、公开宣传;

六、定期交流;

七、机构联合;

八、间接监督

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和投资理论视角下的关系投资 基于代理理论下的关系投资

关系投资能降低代理成本,和传统监督相比关系投资更能降低道德风险,关系投资的合理性在于经理丢掉工作的威胁最小化和经理丢掉工作的威胁很大。首先,认为关系投资能降低代理成本。关系投资可作为外部市场的替代机制或互补机制,能解决困绕公司的两种不同代理成本:外部监督扭曲引起的成本和内部监督不足造成的成本,前者指损害公司长期利益的低效并购,后者指是由于经理笼络了董事会而致使对管理层的监督不足。由于关系投资的长期性,它能有效克服上述两类错误,主要有四个途径可以降低成本:(1)关系投资者有动力去收集信息对管理层实施监督(2)关系投资者正好适合了需要有长期委托人去实施长期激励方案;(3)关系投资者可以采取行动诱导收购和减轻搭便车问题,从而便利价值型收购的进行;(4)关系投资者能保护公司不受低效收购干扰。总之,关系投资可能同时减轻外部市场的失败和内部市场的失败;或者即使不能降低收购威胁,仍然可以通过董事会的内部监督来增加价值。

基于投资理论下的关系投资

相对分散投资理论

传统的投资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越分散,越有利于分散投资者的风险,投资者都会尽可能地投资多种资产或金融产品以达到分散风险获取最大收益的目的。一种金融产品的风险可以被另一种金融产品的获利相抵消。投资组合理论就是投资者要优化投资组合就要进行这样的的理性选择:在给定期望风险水平下对期望收益进行最大化,或者在给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对期望风险进行最小化。投资组合理论指导投资者对非市场风险进行管理时,应尽可能进行分散投资。但现在的投资组合理论改变了这一理念,将传统理念和数学有机的结合。第一,该理论否定了投资资产越分散、种类越多,越能分散风险、效果越好的传统观念。传统观念认为各种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水平是不同的,如果持有种类越多,相互间的风险就会抵消,收益相互弥补。从定性上来讲,分散投资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并不是越分散越好,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认为“在企图使方差变小的过程中,投资许多证券是不够的”,必须有量的科学概念、相对正确的投资比例、风险与收益概率和组合后的风险程度。第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运用数学方差公式,科学地揭示了分散风险的关键在于选择相关程度低或反相关的投资资产构建投资组合。传统方法认为在多多益善地持有资产种类和数量的同时,还应当尽量地选择不同行业进行投资。因为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不同行业的特性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这种观点基本是正确的。由于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各行业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日益提高,也就是说相关关系日益显著。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认为,从资产的相关性出发来选择投资方向,进而构成相关性低的投资组合,而不必顾及该投资属于何种行业。一项投资组合是否能够在不抽象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分散风险,应当考虑其它方差,还要较为准确地计算出方差,并且创立了效率前缘说—效率投资组合说。因此,理性的投资都应当选择效率投资组合。但由于各个投资者对风险报酬地承担能力不同与偏好,可分别选择效率前缘上地不同投资组合点。

非财务信息占优观点

对于一些可以证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信息和会计数据,公司经理们通常会主动向外界公布。因此,当投资者或者公司雇员过低地评价公司的投资或为其工作所得到的收益时,关于公司经理们的表现和企业运行状况的信息将会得以公布。但是在决定公布的内容以及如何公布时经理们会充分考虑公布的成本,这其中包括令竞争对手了解公司的活动的成本。将这种外在制定的会计准则强加于经理将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即使有些经理为了提高股东的利益而公开公司的信息,大部分经理人也不愿意这样做。即使是那些通常关心股东利益的人在会损

害到自己个人的利益的情况时,也会对数据进行篡改或者根本就不公布。因此,对外公布的信息是有选择性的公布,不一定能全面反应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可见,会计是审计和衡量公司效益的内部衡量措施,以保护外部投资者公司常向债权人或特定的投资者透漏私人信息,因为公司常有不想让别人尤其是竞争对手知道的信息,因此,有些信息的披露是有成本的,可能对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于是,关于每股收益的年报和季报可能毫无意义。因此,非财务信息占优观点认为,财务报告所含的信息在报表出来时己在市场得到了充分反映,报告已没有什么价值,认为公司的价值特别是长期价值更应该根据非财务信息进行判断,而这种信息的获得必须和管理层保持经常的交流和沟通,获得相对信息优势,特别是管理层知识经验和能力、及项目前景以及产品的质量于市场等非财务信息进行沟通,建立关系投资是必要的。其中经常强调的一种观点是从管理学角度来解释关系投资的必要性,那就是战略管理,从实践上看,战略干预正是关系投资实现的主要方式之一。

关系投资者关注的是和公司信息流的持续沟通,以此不断获得了基本信息的补充,扩展了关系投资者的信息基础。在投资中掌握主动权,减少信息不对称,从而可真正地了解到公司的价值和前景,从而为公司的长期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好的机制保障。

行为金融理论

一般认为,有效市场假设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根据情况的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决策知识等假设上的,以投资者的理性为前提,认为证券市场价格不仅是理性的,而且包含所有市场信息。虽然单个投资者会有非理性的投资决策,但非理性的投资决策间会相互抵消,所以,整个市场不会犯系统性的定价错误。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金融理论取得了大量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有力地反驳了有效市场理性人假设。首先,对理性投资者假设的质疑。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实际投资决策并非如此,人们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根据其对投资的盈亏状况的主观判断进行决策,这样产生了对理性决策的系统性偏离。人作为一个有思维、有情感、有理性、有直觉的多维综合体。在理性的决策过程中,不仅人们的情感会经常地破坏对理性决策必不可少自我控制能力,而且人们的理性也无法完全把握所遇到的问题。因为,人们所面对的事物是如此地复杂多样,信息是如此不完全、不对称,人们的理性是很难对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做出有效的归纳。结果人们可能借助更主观的测量方法,在做决策时按既有的认知定势而行事。这样,非理性的行为也就不可避免,所以人们的总体决策也就会偏离经典现代理论的假设。对信息的产生是随机的,所有可利用的信息都可以无成本地、迅速地 到达投资者手中假设的质疑。有效市场假设理论认为信息是完全的,它们的产生是随机的,可以无成本、及时到达投资者手中。但事实上,即使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据己有的信息,而是依据对其他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的判断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形成了羊群行为。另外,对于不同的投资者信息的获得是不对称的,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具有获取信息渠道信息量大、成本低的优势。行为金融学的支持者认为,既然有效市场假设的条件难以成立,那么以其为基础的现代金融理论试图以最优决策模型来描述和讨论人们应该如何决策也就 不可能,从而也就不能对证券市场的实际运作给予合理的解释。与此同时,行为金融学可以对某些市场无效率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目前,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表明:在某些环境下投资者并非是财富最大化者;而在某些环境下,投资者会犯系统性的思维错误,从而导致对股价预期的偏差。这些认知偏差包括信念偏差、偏好偏差和行为偏差等,是投资者有限理性的表现,从而修正了传统金融理论的基本假定,功地解释了有效市场理论无法解释地市场“特

异性”现象。行为金融理论表明:投资者只有控制认识偏差,才能获取超额收益。而要达到这一目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三种途径(1)是尽力获取相对于市场来说要超前的信息优势,尤其是未公开的信息。这样才可能克服认知上的偏差,避免“系统性思维错误”的误导。投资者可以通过对行业、产业以及政策法规、相关事件等多种因素的分析、权衡和判断,综合各种信息来形成自己对公司的独特的信息优势;(2)取得比“市场”更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即拥有更好的模型;(3)是利用其它投资者的认识偏差等心里特点来实施集中策略。关系投资正是认识到了市场的非有效性,为了取得信息上地优势,通过持续监督获得更多信息以克服认知偏差,以使投资行为更加理性。关系投资者加强对公司信息的收集、传递和生产,坚持基本面分析,以企业的内在价值而不是以价格为分析标准,长期持有股票,可以避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导致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当市场处于系统性非理性时,分散并不能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而一般的投资者受传统均值方差投资理念的影响,注重投资选择的多样化和时间的间隔化来分散风险,从而不会在机会到来时集中资金进行投资,导致收益随着风险的分散 也同时分散。而行为金融理论则指导投资者在捕捉到市场价格被错误定价的股票后,先集中资金进行集中投资,赢取更大的收益。集中投资策略通常选择少数集中可以在长期投资过程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然后将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涨跌,坚持持股,稳中取胜。这种策略有别于一般活跃的资产管理,但又不同于指数投资,它寻求的是高于平均水平的回报。因此机构投资者实行关系投资策略,就是以市场的非有效性为理论前提,奉行了获取信息优势和集中策略以克服认知上的偏差,以取得更好地收益。

发展前景

关系投资包括公司治理和投资两个方面内涵,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关系投资是机构投资者进行监督的一种机制和治理模式,与其它治理机制存在互补或替代关系,能纠正外部监督扭曲和内部监督不足,一定程度克服了内部治理模式和外部治理模式的缺陷;从投资角度看,关系投资是机构投资者管理投资风险的一种机制和投资策略,以克服相对分散投资策略中的集中风险和市场流动性风险。关系投资治理模式以机构投资者股权为基础,从公司的权力结构和实践上看,在关系投资模式下,公司的权力向机构投资者倾斜,股东加强了所有权控制。关系投资使公司决策更充分地体现股东的意志和股东利益至上原则,并将长期价值投资目标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由于监督作为“公共产品”具有正外部效应,关系投资者在追求自身投资价值最大化时,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价值创造。关系投资具有明确的长期价值取向,以公司治理理论和投资理论基础为指导,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长期投资和公司治理完美融合的治理模式和投资策略。它不仅可以作为其它治理机制的补充或替代机制,而且与并购机制相比,还具有灵活性和监督的持续性。关系投资可以在不改变公司控制权、管理层和不花费高昂成本的情况下解决公司的具体问题,对公司存在的治理问题进行“微调”处理。关系投资通过合作和协商等更温和的方式对公司治理施加影响,包括股东动议、直接参与董事会、秘密谈判、定期交流等。其次,关系投资克服了通过市场合约的不连续性缺陷,管理层和关系投资者之间的重复博弈减轻了公司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降低了公司内的监督成本。但作为一种公司治理机制和一种投资策略,关系投资仍存在一些缺陷,包括机潜在的利益冲突、基金经理人员企业专业知识缺乏、流动性丧失以及个人私利和股东提案所形成的决议通常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等。虽然关系投资如同控制权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人市场等一样都是“不完美限制”,但关系投资者仍能运用单一和多种治理机制改善公司治理,并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和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关系投资的出现和发展为我国公司治理改革提供很好的模式和途径。首先,关系投资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符合公司利益,有利于公司的稳定和

7.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七

陕西省电力公司是关系到陕西省国民经济命脉、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关系社会稳定,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特大型国有企业, 是电力行业中落实国家能源政策、联系发电企业和用户的电网经营企业, 是建设和运营国家电力市场、实现全国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骨干企业。同时还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普遍服务的公用性企业。

由于公司的经营涉及到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 因而公司电网的运营安全是管理层所首先要考虑的。根据陕西电力的业务特点, 可以将经营活动分成十个模块, 即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投资、筹资、电力营销、购电、三项费用、工资福利。选取陕西电力在“十一五”计划中工作量很大的, 同时与电网安全运营有着必然联系的工程建设模块进行示范研究。在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个要素中, 内部环境、信息和沟通、监控更加侧重企业整体层面。而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等五个要素是可以根据业务模块来设计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陕西电力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工程建设是陕西电力公司乃至整个国家电网公司重要的业务模块之一。该模块根据业务特点还可分成基本建设项目 (输变电项目) 、技改项目、小型基建项目、业扩项目和用户工程, 以及一些城农网改造项目。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作业性质又可以分成土建和电气安装两种类型, 其中线路施工在各类型项目中普遍存在。作为基本建设项目的基建部管理、技改项目由生产技术部管理, 业扩项目和用户工程由市场营销部管理, 小型基建由综合计划处管理。陕西电力公司对于工程建设业务的内部控制非常重视, 已经根据业务环节建立了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如表1所示。

三、陕西电力公司基于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

根据五要素原则对于该模块的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尝试性设计。

要素一:目标制定

工程建设模块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为:投资计划合理, 如期优质完成计划要求工作量, 满足电网发展需求, 资金利用效率高。

要素二:事件识别

风险事件的识别需要大量周密的调研工作, 并且需要积极征求专家的意见和管理层的意见。可以根据需要将风险事件用列表法分类表示, 如表2所示。

要素三:风险评估

在本研究中, 对于风险的评估是根据各个业务环节来进行的, 即分别根据:工程规划和立项管理、设计和概预算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设计变更、竣工验收和结算、竣工决算这七个业务环节来评估其风险。并在风险评估过程中, 将风险的大小用“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重要性”两个变量来进行测度。依据大量的现场调研工作, 并在征求专家和决策者的意见之后, 对某个具体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结果如表3, 当然, 具体的数据是虚拟的, 只为了示范说明的目的。

要素四:风险应对

如前所述, 风险应对有四种主要策略:风险回避、风险减轻、风险分担和风险自留, 那么是在具体何种情况下应该决定采取哪种策略呢?通常高可能性、高重要性的要进行风险规避;高可能性、低重要性的要进行风险减少;低可能性、高重要性的要进行风险共担;低可能性、低重要性的要进行风险接受。

根据以上的评估结果, 可以对该具体工程项目作出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

要素五: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在风险事件发生时实施风险应对计划中预定的风险应对措施。比如对于规划立项环节中发生的可能性小, 但是损失可能会非常重大的风险进行保险。而对于施工环节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大, 重要性很高的风险必须采取规避措施。例如, 如果经过反复论证, 该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会带来重大损失, 并且发生的概率极大, 那么放弃该项目可能是合理的选择。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 企业面临风险的机率日益增加。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风险管理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在进行了初步调研的基础上, 尝试为国家电网公司下属企业——陕西电力公司搭建一个企业风险管理的框架体系, 该体系力争作到适应中国国情, 符合国有企业、电子行业的具体情况,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电力企业,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8.档案知识管理的管理框架研究* 篇八

关键词:档案知识管理框架特殊性

Abstract:The article designs the fram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files from the basic elements of management activities and analyzes its particularity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main body of knowl edge management of files should determine the reasonable spac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ndependent degree ; the objects of knowledge manage ment of files should focus on all types of archives which contain rich knowledge ; the valu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files should focus on decision-making support and wealth transition ; the environment Settings about knowledge management of files should not be the pursuit of unity ,but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Keywords:Archives ; Knowledge management; Frame ; Particularity

2000年,我国学者首次引入并论及实施档案知识管理的可能性,[1]引发了相关研究热潮,从“知识经济的视角间接涉及知识管理的有关内容,并对知识产权档案及其管理进行了集中研究”,[2]到甚至引发“档案思想的根本性变化”。[3]在此期间,档案界对档案知识管理实践的批判却一直不断。[4]这些批判可归纳为:将解决方案等同于档案知识管理系统;[5]将档案知识管理等同于人力资源管理;[6]或将档案知识管理等同于信息管理[7]等等。可以说缺乏系统性,是这些反思性结论的共同指向。为此,笔者拟从档案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的视角,根据管理要素包括谁来管,管什么、为什么管,怎样管的分析框架,重点结合档案及档案工作的特殊性进行系统分析。

一、档案知识管理的主体如何定位

档案知识管理的主体定位并不明确,其原因在于一是档案部门一开始并未被赋予知识管理的职责,档案法规或相关规章制度并未明确提及;二是知识管理主体多元,从知识主管、知识项目管理者、知识工人到知识中心等。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部门如何保证在与其他相关主体既区别又联系中既不“失位”又不“越位”,决定其在实施知识管理中需结合自身特性找准定位。具体而言,档案部门开展知识管理,其主体定位视不同情况有不同特色。作为内设机构的企业档案室(馆),主要扮演参与或配合者的角色,以企业整体战略为导向,以盈利为最终目标。而作为独立机构的国家档案馆,其知识管理的推进更多体现出独立性和公益性,但这种独立性受制于馆藏结构,使其后劲相对不足。

(一)在认识转型的背景下确定主体定位

知识管理思想全面被认可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不到20年,档案领域的引入时间更晚。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先进管理理念,各领域均在积极探索,档案部门也不例外。为此,档案部门实施知识管理时,首先需在观念上将自身定位为探索者,或是跟进者,而不是事实上的知识管理者。

(二)主体定位在于身份的追加

从时间维度看,企业档案馆(室)较早开展知识管理。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企业档案馆(室)更需充分发掘档案的知识功效,以增进“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可以看出,具有知识管理者的身份,是企业档案馆(室)适应环境变化而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追加,而并非放弃了原有的角色。即如有人在比较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异同后发现,知识管理并不能取代档案管理。[8]在实际角色扮演中,也有学者调查发现:“从知识管理来看,文件、档案是组织核心的知识资源,但并不是组织知识资源的全部。”[9]这从侧面反映了企业档案馆(室)仅提供实施知识管理所需资源的一部分,也说明其更多体现出一种参与者的身份,而非“单兵作战”。所以,有学者认为,档案部门开展知识服务应定位于“参与”而不是“单干”。[10]相似的身份追加也适用国家档案馆。不同在于,其作为独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它面向社会提供服务,扮演相应身份的独立性较之企业档案馆(室)更强。但是由于其馆藏结构相对单一,适应市场竞争压力相对不够,决定了其扮演角色的后劲相对不足。

二、档案知识管理的对象怎样锁定

档案不等同于知识。实施档案知识管理,就是从档案中抽取知识并应用知识,实现从档案到知识的有效转换。其中,必然涉及对档案知识管理对象的锁定问题,即如何有效抓取档案中蕴含的知识。

(一)档案具备知识属性,是使档案知识管理实施具备可行性的基础

“全面正确地认识档案的知识属性,是科学有效地管理档案这一巨大的社会知识财富和充分发挥它应有作用的必要前提。”[11]有效认识档案的知识属性,能为档案知识管理对象的锁定提供方法论基础,实现从可能到现实。一般认为,档案具备如下知识属性:档案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大量的知识;档案作为“组合”的概念,在其历史联系中可以发掘知识;在电子文件时代,“描述档案形成过程、结构、格式、形成背景等隐性知识可能比文件实体本身所记载的内容更有价值。”[12]更有学者指出:档案所记录的知识基本上都属于言传知识;每一个档案馆(室)所保管的档案,都具有明显的“本土知识”特征;大部分档案所包含的知识和信息内容具有内部性或保密性等等。[13]这些属性规定并引导档案知识管理的操作方向与实现路径。

(二)档案知识管理对象的锁定应有所侧重

从效益与效率的观点看,所有档案门类中数量较多的文书档案,或称为政务档案,“其实更多的只是信息记录,而非系统的知识结晶”。[14]加之档案类型众多,“其中既有可能转化为知识的有用信息,也有无知识价值的信息,其中不少信息只是因为追溯与凭证而需要留存。”[15]因此,其对象锁定不宜一概而论。鉴于此,有学者认为,“若在档案部门当中谈知识管理,似乎从科技档案的管理入手更适合,也更容易些。”[16]显然,科技档案蕴含更丰富的知识,对其优先实施知识管理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是分布于社会各领域的专门档案,因其专业性带来的知识丰富性,因其信息结构的规范性使其实现知识挖掘更容易,这部分档案也应是知识管理对象锁定的重点。

三、档案知识管理的价值如何把握

纵观档案知识管理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从早期档案界对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关系的探讨,[17]到知识管理理念在档案管理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价值问题一直被忽视。“档案界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知识管理概念的简单嫁接上。”[18]“档案知识管理尤其是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的研究,必须要注重学术界的研究与研究对象在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效果之间的关系”[19]如何把握档案知识管理的价值?普遍认为,“知识管理的本质是知识的智能性转化”[20]。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智能性转化又可归为两类:一是思想认识上,根据档案的凭证和参考作用,为相关主体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二是物质表现上,为生产力和财富的增长服务。也就是说,决策支撑价值和财富转化价值可视为档案知识管理的两个主要价值维度。

(一)决策支撑价值

国家档案馆主要面向社会提供知识服务,以公益性为主。为此,其决策支撑价值主要体现为社会价值或文化价值而非经济价值。其中又因政府掌管大量社会事务,为政府决策服务自然成为国家档案馆知识管理价值创造的主要指向。实际上,在国外,“大多将档案馆看做是政府决策的辅助机构之一,政府机关自然是档案馆的主要服务对象”。[21]在国内,也有学者提出把档案馆建设成思想库的构想,“可以提供档案信息咨询和知识服务。”[22]实践中,在我国辽宁省档案馆已经出现为政府决策提供档案专题信息简报的尝试。相较国家档案馆,作为内设机构的企业档案馆(室),其知识管理主要为本机构事务决策服务,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二)财富转化价值

国家档案馆定位于公共文化事业单位,开展知识管理以精神财富的创造为主,如编纂档案史实,把储存在多份文件中的信息整合成系统知识;提供智力咨询,通过研究档案史料,为用户提供专题信息服务;参与历史或文化研究,直接贡献知识等。相较而言,企业档案馆(室)以物质财富的创造为最终目标,其价值链体现为知识共享,基于知识的竞争优势,价值创造,[23]并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等。

三、档案知识管理的环境怎样配置

狭义的档案知识管理,仅指对档案知识本身的管理,如知识获取,知识分类、知识应用等。但广义上看,还应包括与档案知识相关的其他活动,如组织设计、制度支撑、文化营造等。目前,档案学界普遍从广义角度理解档案知识管理。

档案知识管理具体应设置怎样的环境,通常借鉴经济领域相对成熟的模型,即“知识管理是人本管理、能本管理和知本管理的综合。”[24]即除对知识本身管理外,还包括围绕知识人的管理及环境营造。为此,有人借助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平台,把档案知识管理的环境配置设计为档案馆知识资源管理,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学习型档案馆环境,以知识为对象的档案馆业务管理等。[25]或者在其他实践层面,提出注重档案馆人员的隐性知识开发,促进档案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推行面向知识的档案资源管理,建立面向知识管理的档案馆服务体系。[26]甚至总结后保管范式下的档案知识管理模式,即“以编码化知识管理模式、档案后保管范式为指导,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档案知识积累、档案知识组织、档案知识评价、档案知识服务,以及相应企业文化营造、组织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运用,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知识的需求,从而支持公司业务运转,推动企业战略落实。”[27]

可以发现,目前就档案知识管理的环境配置尚未达成一致意见,但均肯定了知识管理氛围营造的重要性。也可以认为,意见的不统一,自身也可能说明知识管理环境的设置并没有统一口径,仅需要在一些基本原则指导下灵活操作。而这些基本原则归纳起来,可概括为:组织文化氛围的培养,包括重视人力资源,倡导知识共享和知识服务的文化理念;面向知识管理的组织业务流程或制度设计的重组或变革;知识管理技术的采用等。

本文设计的档案知识管理的管理框架分别对应管理活动中谁来管,管什么、为什么管,怎样管的四个维度。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档案知识管理的上述框架设计清晰界定了档案知识管理实施的边界,结合实际,又使这种分析体现普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管档案知识管理的框架众说纷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管理活动的四要素分析,还原了档案知识管理的管理属性,是一种问题的本原性与理性回归。

*本文为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度校级科研项目(一般项目)“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顶层设计”(项目编号:2011MDYB029)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刘永,常金玲.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J].档案管理, 2000(4):6-7.

[2]雷慧.2006年~2010年我国档案知识管理研究述评[J].档案管理,2011(5):64.

[3]丁华东.档案学理论范式研究[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225.

[4]翁美飞.知识管理叫好难叫座[J].科技咨询导报,2006(2):49.

[5]瞿晓静.企业选择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应避免的五个误区[J].图书情报工作,2005(1):87-89.

[6]付兵红,彭礴.知识管理认识的误区[J].华东经济管理,2005(3):65.

[7]王海英,王树芬.浅析知识管理的误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181.

[8]贾玲,刘彤,周晓林等.知识管理不能取代档案管理——再论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J].档案学研究,2015(2):75-79.

[9]徐拥军.“档案知识管理”系统构建的原则与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9(2):58.

[10]周毅.政府信息公开进程中的现行文件开放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227-228.

[11]潘连根.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J].浙江档案, 2005(12):7.

[12]冯湘君.谈档案知识资源的挖掘[J].浙江档案, 2006(8):14.

[13]伍振华.档案的知识特征初探[J].档案学通讯, 2002(3):18-20.

[14][16]黄世喆.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之二)[J].档案管理,2007(5):63.

[15]蔡盈芳.企业档案信息的知识管理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2):44.

[20][24]柯平.知识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7-72.

[17]刘永,常金玲.知识管理与档案管理[J].档案管理,2000(4):6-7.

[18][19]倪代川,丁华东.档案知识管理研究分析(2000-2006)[J].档案管理,2008(5):68-69.

[21]黄霄羽.外国档案事业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3.

[22]张斌.构建档案思想库提升档案工作服务能力[J].档案与建设,2013(1):4.

[23]王会粉,于文莲.档案知识管理的特征及其系统构建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81.

[25]姚乐野,蔡娜.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建设策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125-126.

[26]张晓娟,左田原,朱宁.我国档案馆运用知识管理的案例研究——以武汉市城建档案馆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0(2):14-16.

9.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九

招标中标公示

贵州电网公司 2012 年下半年二级物资(材料)框架招标的评标工作已于近日完成,现将中标结果公示如下:

1.10kV 绝缘子(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1-1)中标单位:萍乡百斯特电瓷有限公司。

2.10kV 绝缘子(招标编号: GZDWSZHBG-12-331-2)中标单位:萍乡百斯特电瓷有限公司60%,江西省萍乡电瓷电器厂40%。

3.10kV 绝缘子(招标编号: GZDWSZHBG-12-331-3)中标单位:萍乡百斯特电瓷有限公司40%,湖南华联火炬电瓷电器有限公司35%,自贡红星高压电瓷有限公司25%。

4.10kV 绝缘子(招标编号: GZDWSZHBG-12-331-4)中标单位:江西华洋电瓷制造有限公司。

5.10kV 绝缘子(招标编号: GZDWSZHBG-12-331-5)中标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宇翔电瓷制造有限公司。6.10kV 绝缘子(招标编号: GZDWSZHBG-12-331-6)中标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南坑高压电瓷厂。7.10kV 绝缘子(招标编号: GZDWSZHBG-12-331-7)中标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南坑高压电瓷有限公司60%,江西华尔德电力设备有限公司40%。

8.10kV 绝缘子(招标编号: GZDWSZHBG-12-331-8)中标单位:萍乡市旭华电瓷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9.35kV 及以上绝缘子(招标编号: GZDWSZHBG-12-332-1)中标单位:自贡红星高压电瓷有限公司。

10.35kV 及以上绝缘子(招标编号: GZDWSZHBG-12-332-2)中标单位:江西怡源绝缘子有限公司。

11.等径杆(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3-1)中标单位:遵义市宏安工贸有限公司。12.等径杆(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3-2)

中标单位:贵州汇通电力器材有限公司60%,盘县豪湖电力器材生产有限公司40%。

13.等径杆(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3-3)

中标单位:贵州贵和天成电力构件有限公司。14.等径杆(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3-4)

中标单位:贵州贵和天成电力构件有限公司。

15.10kV 大拔稍杆(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4-1)

中标单位: 贵州电力线路器材厂60%,安顺市辉腾电力物资有限公司40%。

16.10kV 大拔稍杆(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4-2)

中标单位:凯里市共和电力物资有限公司60%,贵州长通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40%。17.镀锌钢绞线(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5-1)中标单位:江苏泰源钢缆有限公司。

18.镀锌钢绞线(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5-2)中标单位:怀化市恒裕实业有限公司。19.OPGW 光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6-1)

中标单位:江东金具设备有限公司。

20.标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4-1)

中标单位:浙江泰昌实业有限公司40%,河北永安线路器材有限公司25%,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凤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15%。

21.标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4-2)

中标单位:浙江泰昌实业有限公司。

22.标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4-3)

中标单位:河北永安线路器材有限公司。23.标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4-4)

中标单位:河北永安线路器材有限公司60%,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

24.标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4-5)

中标单位:浙江泰昌实业有限公司。

25.标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4-6)

中标单位: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6.标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4-7)中标单位:凤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27.标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4-8)

中标单位:任丘市亚泰电力金具有限公司。28.标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4-9)

中标单位:成都电力金具总厂40%,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35%,凤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5%。

29.标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4-10)中标单位:成都电力金具总厂。

30.标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4-11)

中标单位:成都电力金具总厂60%,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40%。

31.普通光缆及接头盒(招标编号: GZDWSZHBG-12-338-1)

中标单位: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32.ADSS 光缆(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9-1)中标单位:四川汇源光通信有限公司。

33.10kV 钢管杆(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0-1)中标单位:贵州电力线路器材厂。

34.10kV 钢管杆(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0-2)中标单位:贵州电力线路器材厂。

35.35kV 电缆(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1-1)

中标单位: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36.35kV 电缆附件(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2-1)

中标单位:浙江金凤凰电气有限公司。37.非标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3-1)

中标单位:贵州长通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30%,重庆渝久电力金具有限公司20%,贵州黔东南华胜电气科技有限公司18%,遵义光明电器有限责任公司17%,贵州电力线路器材厂15%。

38.非标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3-2)

中标单位:遵义光明电器有限责任公司。39.非标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3-3)

中标单位:重庆渝久电力金具有限公司60%,怀化市恒裕实业有限公司40%。

40.非标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3-4)

中标单位:遵义光明电器有限责任公司。41.非标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3-5)

中标单位:贵州黔东南华胜电气科技有限公司。42.非标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3-6)

中标单位:贵州长通电力线路器材有限公司40%,贵阳三益物资贸易有限公司35%,贵州龙里镀锌钢管有限责任公司25%。

43.非标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3-7)

中标单位:任丘市亚泰电力金具有限公司60%,贵州电力线路器材厂40%。

44.非标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43-8)

中标单位:贵阳天星电力器材有限公司60%,湖南景德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40%。

45.ADSS 光缆金具(招标编号:GZDWSZHBG-12-337-1)

中标单位:石家庄华能电力金具有限公司。

如有疑义,请与贵州电网公司招标服务中心联系。各中标单位可于公示期结束之后(十一月一日后)到以下地址领取书面中标通知书。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粑粑街5号16楼招标一部 联系人:王漠

联系电话:0851-5597820 传真:0851-5597825

监督投诉电话:

贵州电网公司监察部:0851-5593758

10.公司管理制度框架图 篇十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贵 州 省 分 公 司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2年二月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甲方: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乙方: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

为加深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以下简称 “乙方”)之间的合作,并将其提升为全方位、多领域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自愿、互利、诚信原则,经充分协商,在20 年 月 日,双方达成本协议。

一、总则: 1.1 合作目的

1.1.1 共同为品牌合作的保险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1.1.2 拓展多领域合作,促进甲方有关车型的销售,提升双方的品牌价值。1.1.3 通过双方合作,提升甲方经销商和乙方分支机构的合作广度与深度,共同提高甲方经销商和乙方分支机构的市场份额。

1.1.4 通过专用保险服务,提高甲方经销商的保险相关利益。1.2 合作内容

1.2.1乙方为甲方经销商销售的上海大众斯柯达系列车辆提供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及乙方的机动车辆商业险产品。1.2.1 甲方经销商优先推荐乙方保险产品。

1.2.2 乙方可在甲方有需求的情况下,与甲方共同研究分期付款购车履约保险,及相关的保险金融产品。

1.2.3甲乙双方有责任共同为客户提供车辆出险后的相关服务。1.3 合作的组织

1.3.1 甲乙双方作为贵州地区上海大众斯柯达专业保险项目管理团队,共同管理贵州地区甲方经销商与乙方分支机构的保险合作业务。

1.3.2甲乙双方共同监督甲方经销商和乙方分支机构合作协议的执行情况。1.3.3 甲乙双方对本辖区内的保险合作项目执行和管理,对日常业务进行宣导、培训以及业务的指导及考评,对相关争议进行处理;各指定一名项目经理,负责相关合作业务协调工作,为经销店和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1.3.4 甲方督促经销商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维修服务,包括原装零件承诺和维修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质承诺。

1.3.5 甲乙双方将设置专门的人员和电话受理客户投诉。“点对点”层面的争议首先由甲方经销商和乙方专业团队本着客户利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处理。“点对点”层面不能解决的争议事项,进入投诉处理程序,可书面呈报地级市分公司管理团队协商处理,地方管理团队无法解决的争议,书面呈报斯柯达营销事业部成都RBO/省分公司层级处理;最终无法解决的,由甲乙双方项目组协调处理。1.4 诚信承诺

1.4.1 甲方将按照其内部规定对甲方经销商进行相应管理,根据上海大众斯柯达对外采购控制规定,制约经销商使用非原装零件。

1.4.2 甲方经销商如有违规,具体处罚措施将根据双方上级公司“总对总”协议相关条款执行。

1.4.3 乙方需要对案件进行复查时,甲方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全力配合。1.4.4 乙方承诺,将按照约定的业务标准进行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汽车保险事故的处理。

二、产品销售:

2.1乙方同意与甲方经销商签署兼业代理协议,没有兼业代理资格的经销商由乙方协助其办理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的申报。甲方应积极要求甲方经销商执行代理协议,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政策来推动甲方经销商销售乙方的产品。双方同意兼业代理协议应包含以下条款内容:

2.1.1关于费率执行,甲方经销商在代理销售特约保险时,应严格按照乙方制定的专用保险产品费率表和费率规章计算保险费。

2.1.2乙方经销商应按保监会的规定执行车险“见费出单”,按照甲方制定的结算程序,结交保险单证、保险费。

2.2 甲乙双方分别负责向其经销商或分支机构系统导入专用保险产品、操作流程并确保执行效力。2.3 甲乙双方均同意在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根据业务执行情况对产品、费率和服务进行持续改进。2.4 乙方应在保监会允许的范围内给甲方经销商提供当地具有竞争力的优惠价格。2.5 甲方要求在其经销商处优先推荐乙方保险产品。

2.6 为促进保险产品的销售,甲乙双方将在广告宣传、客户活动、客户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具体费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甲乙双方另行协商。2.7 远程出单服务

2.7.1乙方业务归属分支机构根据业务具体情况为合作的甲方经销商设置出单点,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设出单权限,由甲方经销商设置保险服务人员负责承保出单、业务咨询、保费计算、续保管理等相关事宜。乙方分支机构为甲方经销商提供保险单证、人员培训并进行远程核保,确保甲方经销商为客户提供现场快速出单服务。

2.7.2 开设现场出单权限的甲方经销商必须遵守乙方代理网点出单的有关规定,接受乙方分支机构的检查和指导。

2.7.3 未设远程出单的甲方经销商,由其对应的乙方分支机构提供送单服务。2.8 保费结算

保险费缴纳的具体方式按照贵州地区“见费出单”的相关规定执行。2.9 手续费结算

甲方为乙方代理保险产品,双方应签订《保险兼业代理合同》,乙方应在保监会允许的范围内向甲方支付保险代理手续费;

手续费的具体比例如下:

(1)贵阳地区,商业险:新保(新车或第一次在乙方投保)8%,续保8%;

交强险:4%;

(2)贵阳以外地区,在当地行业协会的自律公约框架下,由合作双方协商确定。2.10 乙方为甲方经销商提供相关保险产品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提升销售能力。

三、理赔管理:

3.1乙方遵循“主动、迅速、准确、合理”的理赔原则,为甲方经销商代理的保险业务提供以下服务承诺:

3.1.1为被保险人提供每周7天全天24小时无间断的报案受理、现场查勘与车 辆定损服务。

3.1.2为确保被保险人利益,并巩固双方合作,乙方承诺:在接报案、查勘定损环节,对于甲方各经销商代理的事故车做100%推荐维修。

3.1.3市区内出险(第一现场):接到报案后,5分钟内与报案人联系,主城区以内30分钟赶到;三环路以内45分钟赶到(贵阳市)。

3.1.4在郊区结合部及部分乙方暂无服务机构的县市出险的:接到报案后,原则上乙方应在1小时内赶到(如遇特殊情况,由乙方查勘人员与客户具体约定)。3.1.5异地出险:乙方提供全国通赔服务,可方便被保险人办理异地报案、理赔事宜。遇特殊情况需甲方协调,甲方可在15分钟内给予合理的处理意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1.6查勘定损:被保险人出险后经报案、查勘确认属于保险责任后,若到甲方经销商进行维修的,乙方查勘人员在接到通知后,1小时内到达甲方经销商进行定损;如1小时内不能到达的,甲方查勘人员应立即与被保险人约定时间尽快完成车辆定损。3.1.7施救:被保险机动车发生保险事故后,乙方可推荐甲方经销商进行现场施救,乙方对合理、必要的施救费用审核认可;若被保险人在外地发生保险责任事故,在征求客户意愿后,需运回甲方经销商进行维修的,乙方负责承担合理的施救费用。事故车的施救,乙方按以下标准进行核定:

(1)贵阳一环(含)范围内,免费施救;

(2)贵阳一环外二环(含)内施救费300元;

(3)超出二环范围的,需与我司查勘主管沟通同意后方可进行施救。施救费用的核定,起步价200元,加上按 5 元/KM标准计算,计算公式:200元+往返公里数* 5 元/KM;3.1.8维修工时费:在甲方经销商维修的保险事故车辆,甲乙双方经协商确定按照统一标准执行,具体内容详见附件:事故车油漆作业项目工时价目表; 3.1.9配件价格:

甲方经销商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厂家配件进货价格信息。

(1)贵阳市区

(a)对于甲方经销商代理的上海上汽大众斯柯达汽车,均按“厂家配件进货价*1.17*1.3”的价格标准执行并做不下浮处理。

(b)非甲方经销商代理的事故车推荐维修:

对于乙方送修的上海上汽大众斯柯达汽车车型,配件价格在“厂家配件进货价*1.17*1.3”的基础上下浮 5% ;

对于乙方送修的非上海上汽大众斯柯达汽车车型,配件价格以市场方案价格+管理费执行;

(2)甲乙双方在贵阳以外地区执行的配件价格优惠比例,由甲方经销商与乙方分支机构协商后确定;

(3)辅料参考厂家标准,双方协商执行。

3.1.10乙方理赔人员在查勘定损时,对索赔时所需提供的资料,通过出险通知书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向被保险人明确告知,并做必要的详细讲解。

3.1.11为提高赔案时效、避免后期核损差异,对于甲方经销商维修的车辆,乙方分支机构特别开设专人对口核损服务(原则上当天提交,当天完成核损,大案疑难案件除外)。

3.1.12对于在甲方经销商维修的车辆,残值处理可按扣残与收残两种方式执行;若采用收残方式,乙方分支机构可提供上门回收残值服务;

3.1.13为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乙方各分支机构成立理赔服务小组,专门对甲方的理赔情况进行协调及咨询。

3.1.14乙方关于理赔时效的承诺:甲方经销商代被保险人交递索赔资料齐全并达成赔偿协议后,乙方各分支机构按以下规定时效进行赔付:

(1)赔款金额在3000元以内,1个工作日内赔付;(2)赔款金额在3000至1万元以内,3个工作日赔付;

3.2甲方需本着“积极配合、主动迅速”的原则,协助配合乙方完成以下事项: 3.2.1乙方分支机构要求甲方经销商对被保险人事故车辆进行施救时,必须在5分钟内做出是否进行施救的答复。甲方各经销商需设立服务热线,由专人负责。3.2.2如果甲方经销商先于乙方接到客户的出险信息,甲方经销商应立即告知车主或驾驶员必须保留第一现场,并向乙方4006695519/95519报案,等待乙方理赔人员到现场查勘或根据乙方理赔人员指导是否报交警处理。

3.2.3事故车辆进厂后,甲方经销商应协助客户查明是否已报案并核实承保险别及相关情况;如果未报案,甲方经销商人员需提醒告知客户向乙方立即报案。

3.2.4甲方经销商人员不得参与、并代替客户报案;《索赔申请书》必须由客户亲自、如实填写,甲方经销商人员不得代填写;甲方经销商还需积极协助、配合乙方取得被保险人的真实有效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座机号码、详细通讯地址等)

3.2.5事故车辆定损时,甲方经销商需积极配合乙方理赔人员,以便正确、公正、合理地完成损失确定。乙方要求回勘事故现场时,甲方经销商应积极配合并作好客户的解释说明工作。

3.2.6在事故车辆的维修过程中,甲方经销商应严格按照与客户的协定,按质、按量确保完成,不得无故拖延工期;同时按照与乙方约定的维修方案、费用额度内开展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修。

3.2.7在事故车辆维修期间,乙方可对事故车辆的维修状况及维修质量进行回勘,甲方经销商需积极配合并接受回勘结果及处理意见。

3.2.8甲方需每月提供上海大众斯柯达系列最新光盘价格,在甲方收到厂家关于价格调整的通知后,须在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乙方报价员,并提供最新配件价格的电子表格文件。若因甲方更新不及时,导致价格差异,由甲方自行承担。

3.2.9凡甲方经销商维修的事故车辆,甲方经销商须向被保险人(或客户)提供机动车维修发票及结算清单、施救费发票。

四、保密条款:

4.1 自本协议生效之日起,甲乙双方不得将本协议涉及的所有有形无形的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双方的往来书面文字文件、电子邮件及信息、软盘资料等)泄露给第三方,但下列情况不受本保密条款限制: 4.1.1 应法律或司法要求而提供 4.1.2 甲乙双方书面同意提供

4.2 本协议一方因过错造成泄密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过错一方承担经济赔偿责任。4.3 客户信息管理,甲乙双方根据合作建立的客户信息库共同服务于客户,双方均不得对第三方泄露双方共同的客户信息。

五、其它:

5.1 甲乙双方共同对贵州地区甲方经销商和乙方分支机构实施考评。为此,双方建立联席会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合作进展情况,推进合作的开展。5.2 双方共同建立独立的专用保险业务核算机制和考核办法。5.3 甲乙双方建立对等的数据交换机制。

六、法律责任:

6.1本协议当事人一方违约或有过错,给另一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违约或过错方应当依法对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是,任何一方无需赔偿另一方或第三方的任何间接损失,包括因违约或不履行而导致的任何间接利润损失。6.2 如客户或其受益人因保险产品的投保或理赔纠纷向甲方经销商提起索赔,由乙方负责处理并承担相关责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七、争议处理:

7.1 甲、乙双方的协议应遵从双方上级公司签订的“总对总”协议相关规定及条款。如有冲突,以“总对总”协议相关要求执行。

7.2 甲、乙双方之间的一切有关本协议的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将争议提交上海仲裁委员会按该会届时有效的仲裁规则仲裁解决。该仲裁裁决为终局,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7.3 本协议的争议处理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法律,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管辖。

八、协议变更、转让和终止:

8.1 经双方协商一致,本协议的任何变更都应由双方以书面形式做出。

8.2 本协议、其他相关协议及其附件,任何一方未经另一方的书面同意,不得为第三方的利益而转让、使用、复印、透露。8.3 甲乙双方可在协议期限内要求终止协议,但提议方应提前三个月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经双方同意后可终止协议。协议终止后,甲乙双方应协助对方妥善处理好后续事宜。

九、协议效力:

9.1 本协议一式二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双方各执一份,自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本协议有效期为一年,除非一方在本协议期满至少三个月前书面通知另一方期满后不再延长,本协议自动延长一年期限。9.2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本协议的,本协议可以在任何时候被一方终止,但在本协议终止前,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乙方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9.3 在本协议的履行中任何一方存在拒绝按照本协议原则和精神开展合作、严重违反本协议内容损害另一方在合作中的利益、违法违规经营及其严重损害客户利益的行为时,本协议可在守约方书面通知到达对方之日起终止。

甲方: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乙方: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省分公司

(盖章)(盖章)

授权代表(签名): 授权代表(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上一篇:电子信息认知实习个人总结下一篇:申论热点:户籍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