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精选8篇)
1.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 篇一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精彩补白
1、轮轴有
作用;当轴相同时,轮越大越
;当轮相同时,轴越
越省力。
2、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
3、动物的繁殖行为包括
、、、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
4、是制作铅笔芯的主要原料;
是制作玻璃的主要原料;
是最硬的矿物;
是最软的矿物。
5、神经中枢包括
和
。从脑发出的脑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和
;从脊髓发出的脊神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 和。
6、地球上的资源可以分为
资源和
资源。石油、天然气及各种矿物资源属于
资源。
7、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和。
8、人体的感觉器官有
、、、。
9、交流是通过
和
的形式,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和
的过程。
10、科学注重
和
,容不得
和。
11、可以从颜色、、、、等许多方面认识矿物的特征。
二、是非辨析(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密,旋进木头时就可能越省力。()
2、当力作用在轴上时,轮轴也同样可以省力。
()
3、支点不论在杠杆的什么位置,杠杆都省力。
()
4、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对身体的管理是同侧关系。()
5、菊花既可以用种子繁殖,也可以用茎繁殖。
()
6、地下的煤层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形成的。
()
7、质疑别人是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我们不应去质疑别人。()
8、用斧子砍木头是利用了杠杆原理。
()
9、小海马是在爸爸的哺育袋中孕育而成的。
()
10、在沉积岩中有时能够找到化石。
()
三、择优录取(把正确答案前的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在斜面长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越()越省力。A、高
B、低
C、长
D、短
2、齿轮转动和链条移动的差别是()A.能否改变力的大小
B.能否改变用力的方向
C.是否省力
3、想要省力的把钉在木头里的螺丝钉起出来应选用()A 起钉锤
B 粗柄螺丝刀
C 细柄螺丝刀
D 钳子
4、古今房子共同的特点是()
A 避暑御寒
B 美观
C 舒适
D 宽敞
5、不能改变用力方向的是()。
A 滑轮组
B 定滑轮
C 动滑轮
6、做眼镜和放大镜镜片的矿物是()。
A 白云母
B 黑云母
C 石墨
D 石英
7、可再生资源是()。
A 赤铁矿
B 土地
C 天然气
D 石油
8、用手不可以辨认的事物是()。
A 颜色
B 大小
C 形状
D 轻重
9、大脑的重量约占脑中的()。
A 60%
B 70 %
C 80 %
D 90%
10、化石是古代动植物的遗骸或痕迹,常出现在()A 岩浆岩
B 变质岩
C 沉积岩
D 砾岩
四、动脑筋
1、分类填在指定的横线上。
胡萝卜、马铃薯、甘薯、蒲公英、芦荟、郁金香、杨树、宝石花、月季、菊花、草莓、爬山虎、万年青、吊兰、生姜
①用根繁殖的有:
②用叶繁殖的有:
③用茎繁殖的有:
2、快速连线
①、水螅
无需“父母”孵化的卵
②、花岗岩
青蛙
需“父母”孵化的卵
片麻岩
岩浆岩 麻雀
卵生哺乳
石灰岩
沉积岩 牛
由成体分裂新个体
玄武岩
变质岩 鸭嘴兽
胎生哺乳
砂
岩
五、实验设计
1、请你根据自己学过的力学知识,设计一个较为结实的拱桥,并画出设计草图。
2、小红以“上课铃声响了后,同学们都回到教室”为例,分析整个反应过程,你能帮她填吗?
听到上课铃声()→()→()→()→ 回到教室上课()。
试题答案评分标准:
一、精彩补白。(每空1分,共40分)
1、省力
省力
小
2、能够把动力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
3、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
本能
4、石墨
石英
金刚石
滑石
5、脑
脊髓
头部
内脏
躯干
四肢。
6、可再生
不可再生
不可再生
7、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岩
8、眼、耳
、鼻、舌
9、书面
口头语言
观点
实验成果
10、事实
证据
虚假
轻信
11、透明度
光泽
硬度
形状
二、是非辨析。(每空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择优录取。(每空1分,共10分)
1、B
2、B
3、B
4、A
5、C
6、D
7、B
8、A
9、C
10、C
四、动脑筋
1、(每分对一个1分,共15分)
①根繁殖的:
胡萝卜
甘薯
蒲公英
郁金香
②叶繁殖的:
芦荟
万年青
宝石花
③茎繁殖的:马铃薯
杨树
月季
菊花
草莓
爬山虎
吊兰
生姜
2、快速连线(每连对一个1分,共10分)
①、水螅
无需“父母”孵化的卵
②、花岗岩
青蛙
需“父母”孵化的卵
片麻岩
岩浆岩 麻雀
卵生哺乳
石灰岩
沉积岩 牛
由成体分裂新个体
玄武岩
变质岩 鸭嘴兽
胎生哺乳
砂
岩
五、实验设计(共15分)
1、有灵活性,答案不一(略)。(5分)
2、每空2分,共10分
听到上课铃声(接收信号)→(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回到教室上课(做出反应)。试题说明
本套试题基本涵盖了五年级科学下册一至六单元的教学内容,试题来源于科学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参考及《科学学习与评价》,并参照历年试卷的难易程度进行设计。试题包括五个大题:填空、判断、选择、归类和连线、实验。题型灵活,答案明确,题量适当,难易适中,分值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命题。试题既注重了对学生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测查,又注重对学生观察、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2.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 篇二
小嘎子通过暗道, 直奔韩家祠堂后面而去。东墙根插着十几个苇子, 好像一排大屏风。他熟练地把第三个苇子轻轻挪开, 一侧身就从缝儿里钻了进去。他又把苇子原封摆好, 猫着腰往前摸, 摸进一个窟窿。他悄没声地来到老钟养伤的地方, 只见老钟在削一件什么东西。
小嘎子近前细看, 原来老钟叔 削的是一 支木头手 枪。枪筒是用子弹壳改成的, 衬着柄儿上的鱼鳞纹, 像真手枪一样。小嘎子乐得一把抢过来。 老钟叔说:“慢, 我这枪要给一个勇敢、聪明、坚决抗日的英雄! ”小嘎子眼珠骨碌一转, 说道:“我就是! ”老钟微笑着说:“好, 就送给你吧。可你要当得起一个小英雄啊! ”小嘎子把纯刚大伯的话告诉了老钟叔, 然后把枪往腰里一插, 搂住老钟说: “老钟叔, 这回可以带我去当侦察员啦。”老钟笑笑说:“有支木头手枪就能当侦察员, 没这么简单哪! ”
老钟霍地站起来说:“罗金保是 个机智勇 敢的侦察 员, 有回路上给两个汉奸拦住, 他一下挡开两把刺刀, 掏出盒子枪, “砰砰”两下, 两个汉奸就完蛋啦。”小嘎子正听得出神, “啪! 啪! ”村外真的响了两枪, 接着就是马蹄声, 吆喝声…… 老钟拿起 盒子枪、手榴弹, 小声说:“这回, 敌人来得可不善啊! ”
敌人突然包围了“鬼不灵”。“嗵! 嗵! 嗵! ”有人在砸韩家祠堂的大门。老钟打开小门, 想跳到西院去, 却见老奶奶房上正有两个鬼子四处张望。老钟急忙把小门顶 个结实, 回头看见小嘎子有点儿慌张, 就轻声说:“沉住气 , 我叫你怎 么样就怎 么样! ”
“哐啷”一声 , 大门给砸开了, “嗵嗵”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老钟拿起一把镰刀, 比试着问:“小嘎子, 他们进来, 你敢不敢拿这个剜 (wā) 他们?”小嘎子接过镰刀说:“敢!”
刚准备好, 门外忽然一声大吼 : “里头的 八路 , 出来! ”小嘎子脸色发白, 脚动了动要往后抽。老钟把头一点, 他赶紧站稳了。外面两个伪军原是乱吓唬壮胆的, 见里面没有动静, 又用刺刀乱戳。“嚓”的一道白光, 一把刺刀伸了进来, 险些戳在老钟的头顶上。小嘎子打了个寒噤, 急看老钟, 只见他大气不出, 不慌不乱, 就像正待捕鼠的猫儿似的蹲着。小嘎子胆子不觉一壮, 便也鼓着劲等待。伪军闹腾了一阵, 见屋里全无动静, 一个说:“到底有没有人? 你上窗户去看看。”另一个说:“有什么好看的, 里头给你一家伙! 万一是个地道口 , 还说不定 有地雷呢! ”两个家伙溜走了。
3.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 篇三
1. + 表示9个( ) 加上1个( ),和是10个( ),就是( )。
2.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 )才能相加减 。
3. 、 和0.9从小到大排列是( )。
4. 一根2米长的绳子,剪去它的后,又剪去米,还剩下( )米。
5. 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相差2,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3,这个分数是( ),它与1 的差是( )。
6.0.06里面有6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0.027里面有27个( )分之一,它表示( )分之( )。
7.米比( )米短 米 ,比 米长 米的是( )。
8.分数单位是 的最简真分数有( )个,它们的和是( )。
二、判断。(8分)
1.一根电线用去 ,还剩下米。 ( )
2.1米增加它的就是1米,3米增加它的就是3米。 ( )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 )
4.8米的等于1米的。 ( )
三、选择。(10分)
1.下面各题计算正确的是( )。
A.++== B.-==1 C.--=0
2.18米的与( )米的一样长。
A.6 B.30 C.15 D.20
3.两袋相同的奶粉,第一袋吃了,第二袋吃了千克。两袋奶粉吃掉的( )。
A.一样多 B.第一袋多 C.第二袋多 D.无法比较
4.哥哥的糖果比弟弟的多,那么弟弟的糖果比哥哥的少( )。
A. B. C. D.
5.把10克糖完全溶解在100克水中,那么糖占水的( )。
A. B. C. D.
四、直接写出得数。(6分)
+ = + = -=
+ = - = - =
五、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4分)
4.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 篇四
一、我来填: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2、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 12 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 2 个小时。
3、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 北京时间。
4、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______向上______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为__水的浮力________。
5、一般物体在受热时体积___膨胀______,受冷时体积____缩小______,我们把 物体的这种变化叫做____热胀冷缩______。
6、物体的沉与浮与物体的___体积_____、__重量____、___材料___等因素有关。
7、热总是从__较热_______的一端向__较冷_______的一端传递。
二、我来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5分)(×)
1、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2、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3、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4、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5、极地一年中有长长的白天或长长的黑夜现象。
(√)
6、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7、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
8、钢铁造的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滚轴的作用是让车开起来更稳一些。(×)
9、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
10、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11、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
12、相同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
13、大小、形状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14、铜砝码能漂浮在水银上。
(×)
15、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三、我来选择:(每题1分,共18分)
1、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B)A、摆锤的重量 B、摆绳的长度 C、摆动的幅度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B)A、北京 B、上海 C、乌鲁木齐
3、“傅科摆”可以证明…………………………(A)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公转的同时自转
4、以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C),不能改变物体沉浮状态。A、自身的重量 B、体积 C、颜色
5、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叫做………………(C)A、赤道 B、纬线 C、经线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A)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B)
A、这些材料能生热 B、这些材料料是热的不良导体、这些材料完全不传热
8、下面的(C)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A、往水里加盐 B、水倒掉一些 C、水里加纯净水
9、子夜是指(B)
A、晚上9点到11点 B、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C、凌晨1点到2点
10、水在变热的过程中,(C)没有发生变化。A、温度 B、体积 C、重量
11、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B)。A、银和水银 B、锑和铋 C、铁和铝
1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A)
A、《天体运动论》 B、《天论》 C、《八十天环游地球》
1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A)来达到上浮和下沉。A、轻重 B、大小 C、体积
14、一位同学做物体沉浮的实验时,把5个轻重相同的小球放入水中,发现有的小球是沉的,有的小球是浮的,然后他把小球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寻找物体沉浮的规律,这位同学可以证明物体的沉浮与(A)有关。A、大小 B、轻重 C、形状
5、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D)。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围着太阳公转的同时也自转
16、一个物体放入甲水槽时浮的,放入乙水槽时沉的,说法是正确的是(B)。A、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B、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清水 C、甲水槽里装的可能是色拉油,乙水槽里装的可能是盐水
17、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同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之所以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 B)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
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断、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
18、下列物质中,(A)的热胀冷缩本领最强。A、空气 B、水 C、铜球
四、我来连线(共8分)。在清水中是沉的 蜡烛 马铃薯 橡皮 回形针 在清水中是浮的
木块 小石头 铁块 咸鸭蛋
五、我来解决:(共29分)
1、如图用一支蜡烛作太阳,用一只小地球仪从西向东绕蜡烛运转。当转到位置①,北半球阳光 直
射,是 夏 季;南半球阳光
斜 射,是 冬 季。(8分)
2、有一团沉在水里的橡皮泥,要想使它浮在水面上,你有办法吗?(6分)①捏成碗状…… ②捏成空心球…… ③借助其他物体
3、一杯是盐水,一杯是清水,请你利用所学的知识想办法把它们区分开来。(9分)① ② ③
4、在本学期中,你经历过的最感兴趣的研究活动是什么?通过这个活动你都有哪些收获?(6分)
卷二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12分):
1、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 把这个力称为____水的浮力__________。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长短 和 方向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
摆长
有关,与
摆幅
无关,与
摆重
无关。
4、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
5、我知道热胀冷缩的金属有、、。
二、我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天论》(×)
3、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4、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5、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的原因是防止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爆胎。(√)
6、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
7、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8、马铃薯在盐水中能浮起来,那么其他物体在盐水中也一定能浮起来。(×)
9、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盐。(×)
10、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三、我的选择(把合适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2分):
1、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B)。A、加盐
B、加清水
C、加糖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B)。
A、重庆 B、杭州
C、乌鲁木齐
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A)的。
A、向上 B、向下
C、四面八方
4、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C)。A、马铃薯
B、清水
C、浓盐水
5、(C)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A、日晷
B、水钟
C、摆钟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工具是(A)。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C)。A、银和水银
B、铁和铝 C、锑和铋
8、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B)。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夏天和冬天拉得一样紧
9、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D)。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着太阳转
10、相同体积的80℃的热水和20℃的冷水相比较,(C)。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11、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A)。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的任何深度的地方
12、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C)。A、24小时 B、12小时 C、1小时
13、傅科是通过观察(B)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A、偏转
B、摆
C、水流
14、“地心说”理论认为(B)是宇宙的中心。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小船,把船的排水量做得大些,船装载的货物就会(A)。A、多些
B、少些
C、不变
16、如图,小华从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判断,认为A点表示意思有以下几种判断,你认为(A)是正确的。
A、北极
B、南极 C、赤道
四、我的设计(共8分): 设计一个计时器。要求:
(1)给计时器取个名字。(2)写出制作该计时器所需材料。(3)画出计时器的草图。
五、我的分析:(共38分)
1、这是一条呈“M”开头的铜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1)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 后熔化。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 顺序(6分):
①(C)②(D)③(B)④(E)⑤(A)⑥(F)
(2)针对这种现象,请作出你的解释。(4分)热在固体中会从温度较高一端传向温度较低一端。
2、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4分)不会。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同一时刻的各地的时间不同。
3、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4分)避免由于水的热胀冷缩而引起水烧开过程中溢出。
4、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 塑料块 清水 浓盐水 食用油 0.9克 1克 1.3克 0.8克 放入清水中 上浮 放入浓盐水中 上浮 放入食用油中 下沉
5、请你整理“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的知识。(16分)
4分)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方式、方向、周期、特点)24小时一周…… 一年一周……
天体东升西落 星座季节交替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卫星观测 卫星观测
傅科摆…… 恒星周年视差……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 四季、极昼极夜
卷三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第二单元 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
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6、(热的不良导体),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7、(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第三单元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与(“圭表”)是根据(日影长度)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
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第四单元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1、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恒星的周年视差)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他的证据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15、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
16、(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7、(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8、(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9、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20、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1、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2、(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卷四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12分):
1、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托的力,我们 把这个力称为____水的浮力__________。
2、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 长短 和 方向 也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3、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
摆长
有关,与
摆幅
无关,与
摆重
无关。
4、写出人们在认识地球的历史过程中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至少三位):
、、。
5、我知道热胀冷缩的金属有、、。
二、我的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同一时间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是一样的。(×)
2、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是《天论》(×)
3、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
4、坐在向前行驶的汽车里,会看到两边的树木、房屋在向后移动。(√)
5、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的原因是防止轮胎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爆胎。(√)
6、当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奥运会开幕的时候,美国纽约的人们将会在上午通过电视直播观看到盛大的开幕式。
(×)
7、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8、马铃薯在盐水中能浮起来,那么其他物体在盐水中也一定能浮起来。(×)
9、烘干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最后得到的白色粉末肯定是盐。(×)
10、水在任何时候都是热胀冷缩的。
三、我的选择(把合适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2分):
1、要使浮在液体上的马铃薯下沉,可以在液体中(B)。A、加盐
B、加清水
C、加糖
2、下面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B)。
A、重庆 B、杭州
C、乌鲁木齐
3、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A)的。
A、向上 B、向下
C、四面八方
4、相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相比,最重的是(C)。A、马铃薯
B、清水
C、浓盐水
5、(C)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A、日晷
B、水钟
C、摆钟
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工具是(A)。
A、日晷 B、浑天仪 C、滴漏
7、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C)。A、银和水银
B、铁和铝 C、锑和铋
8、有经验的电工拉电线时,应该是(B)。A、冬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 B、冬天的时候拉得紧一些,夏天的时候拉得松一些 C、夏天和冬天拉得一样紧
9、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正确的解释是(D)。
A、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 B、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围着太阳转
10、相同体积的80℃的热水和20℃的冷水相比较,(C)。A、两者一样重 B、热水重 C、冷水重
11、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个物体放在水中会(A)。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的任何深度的地方
12、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C)。A、24小时 B、12小时 C、1小时
13、傅科是通过观察(B)而发现地球在自转的。A、偏转
B、摆
C、水流
14、“地心说”理论认为(B)是宇宙的中心。A、太阳
B、地球
C、月球
15、用一定量的橡皮泥做小船,把船的排水量做得大些,船装载的货物就会(A)。A、多些
B、少些
C、不变
16、如图,小华从地球自转的方向中判断,认为A点表示意思有以下几种判断,你认为(A)是正确的。
A、北极
B、南极 C、赤道
四、我的设计(共8分): 设计一个计时器。要求:
(1)给计时器取个名字。(2)写出制作该计时器所需材料。(3)画出计时器的草图。
五、我的分析:(共38分)
1、这是一条呈“M”开头的铜条。在H点处用酒精灯加热。(1)A、B、C、D、E、F各点上的蜡烛会先 后熔化。请写出各点处蜡烛油熔化的先后 顺序(6分):
①(C)②(D)③(B)④(E)⑤(A)⑥(F)
(2)针对这种现象,请作出你的解释。(4分)热在固体中会从温度较高一端传向温度较低一端。
2、地球上各国新年钟声会不会同一时刻敲响,为什么?(4分)不会。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同一时刻的各地的时间不同。
3、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4分)避免由于水的热胀冷缩而引起水烧开过程中溢出。
4、推测把塑料块分别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它的沉浮情况会怎样?(1立方厘米的塑料块、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的轻重 塑料块 清水 浓盐水 食用油 0.9克 1克 1.3克 0.8克
4分)放入清水中 上浮 放入浓盐水中 上浮 放入食用油中 下沉
5、请你整理“地球的运动”这一单元的知识。(16分)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主要有两种形式: 自转 公转
对地球两种运动形式的描述: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方式、方向、周期、特点)24小时一周…… 一年一周……
天体东升西落 星座季节交替
判断地球运动的依据: 卫星观测 卫星观测
傅科摆…… 恒星周年视差……
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 四季、极昼极夜 卷五
一、填空
1.一个物体在水中,它都会受到______和_____这两个力。2.热总是从较__的一端传向较__的一端,这样的方法叫做______。
3.做锅子里,我们把要烤的部分用热的_____来制作,手拿的部分要用热的_____来制作,制作保温杯应该用热的_____。
4.在古代,有一种用来计时的装置叫日晷,晷读作___它是根据____________的原理制作的。
5.通过研究我们知道,摆的快慢主要与______和______有一定的关系,与_____没有关系
二、判断
1.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了水的浮力,沉在水里的物体没有受到水的浮力。2.物体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比它的重力要来得大。3.羽绒服能产生热量,所以冬天大家都穿着它。4.虽然都是水,冷热不同的水它们的轻重也不同。5.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的。
6.煮稀饭时,水会大量的溢出来,这是最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 7.一般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如果在一瓶矿泉水的盖子上戳一个洞,让水慢慢地滴下来,水滴下来的速度是不变的,直至瓶中的水滴完,所以古代有滴漏可以计时。9.先看见日出的地方也先看到日落。
10.假如地球不自转,就没有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11.北极星就是我们地轴北极的上空,所以在我们看来是一直不动的,永远在北方。
三、选择
1.与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相关因素有 A物体的大小 B物体的轻重 C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 D容器中的液体 2.水被加热后
A它的体积变大了 B它的重量增加了 C它的体积和重量都增加了 D都没有增加
3、江苏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是 A南京 B南通 C连云港 D启东 4.人们了解地球的公转是因为发现了
A.月球的东升西落 B昼夜的交替 C不同天的同一时刻星星的位置在逐渐向西移动 D冬天很冷而夏天很热
5.要去南极去考察,一般选择在我们的
A春夏季 B秋冬天 C一年四季都可以 D夏天 6.四季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离我们的远近B地球的公转使太阳光线照射在我们地球上的角度不同 C星星的位置在不断地移动 D极昼极夜的影响
四、列举题
1.请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五、问答题
1.假如给你500克不同的材料,它们的强度一样,而且都有利于加工(如钢铁、木头、塑料、,你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怎样加工,才能才能使它载重量最大?
2.在夏天,有一只摆钟的走时不精确了,比标准时间慢了一些,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3.试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家里用的太阳能热水器都是南低北高倾斜地搁在屋顶上的? 卷六
一、基础题
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重力和它的方向。2.沉浮与哪些因素有关。
3.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4.冷水袋在热水缸里会迅速。
二、数据分析题
1.用下列表格中的数据及自己的计算结果回答有关问题。(10分)物体名称 体积(米’)用天平称得结果(千克)在水中状态 钢、铁 1 7800 沉 铝 0.5 1350 沉 蜡 0.5 450 浮 干松木 4 1600 浮 酒精 1 800 浮
某种混合物 2 2000 悬浮水中 水 1 100O ??——
简答
①.有人说,重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下沉,轻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上浮。此话是否准确?请你以数据说明。
②.有人说,大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上浮,小的物体在水中都会下沉。此话是否准确?请你以数据说明。
③.比较准确的说法是:比相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与相同体积的水同样重的物体会悬浮在水中。请你以数据说明。
④.把蜡放在酒精里是沉还是浮的?请你以数据说明。
2. 保温效果实验记录表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 1 无盖的杯子 95℃ 65℃ 50℃ 2 杯子外包毛巾无盖 95℃ 73℃ 62℃ 3 杯子外包毛巾加盖 95℃ 81℃ 74℃ 4 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盖 95℃ 85℃ 80℃ 注:以上几个杯子材料和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
(1)保温效果最好的是 号,保温效果最差的是 号。
(2)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号和 号,如果要研究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你选择 号和 号。(3)通过该实验的数据,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① ② ③
(4)通过以上数据,你能发现温度下降的规律吗?
三、实验方法判断
小明在做测试一个钩码在水中的浮力大小,他先在空气中称了称一个钩码的重力是0.5N,然后他将这个钩码放入到水底称了称钩码的重力是0.4N。最后他得出这个钩码在水中的浮力是0.1N。
1.小明做的这个实验方法是否正确?
2.如果不正确,你能对小明做的这个实验方法进行改正吗?。
四、实验设计
1.用实验证明光的传播方式。实验问题: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5.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篇五
一、什么叫机械
教学内容:什么叫机械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难点: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4.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5.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部分
带来的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板书:
课后反思:
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内容: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科学知识: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
2、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
3、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4、杠杆是否都省力?
5、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 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板书:
课后反思:
3、斜坡的启示
教学内容:斜坡的启示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
2.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3.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难点: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
2、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3、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
5、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设置情景,引入斜面。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
2、谈话: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
3、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4、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画示意图)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板书:斜面)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 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
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长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
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
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
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板书:斜坡的启示
斜面的高度长度不变,坡度越大→拉力越大
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
斜面的长度高度不变增加长度→拉力越小
斜面省力
课后反思:
4.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内容: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3、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4、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5、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
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内容: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教学准备:钩码、线、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2、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3、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4、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5、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板书:
教学反思: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内容: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2、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重难点: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3、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4、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5、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板书:
教学反思:
2单元
形状与结构
1.折形状
教学内容:折形状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科学知识: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一、预期学习结果
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3.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
4.能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式。
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3、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
4、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5、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 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
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8.小结: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课后反思:
2、搭支架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3、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
2、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
3、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4、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
5、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最强?
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
课后反思:
3、建桥梁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结实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快乐。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桥梁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搭建三种类型的桥并比较桥的坚固程度。
日 17
月
三、教学准备
有关搭建桥梁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想了解更多的桥梁么?
2、我们怎样来比较他们的牢固程度?
3、我们可以把重物放在桥梁的哪个部位呢?
4、是最牢固的部位?还是最薄弱的环节?
5、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桥梁有了不少新的认识,课后还想继续搭建和研究桥梁么?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读报导
2、这是一则关于什么的报道?(板写:桥梁)
3、你见过哪些桥梁?
(二)桥梁分类
1、想了解更多的桥梁么?
2、分发桥梁的卡片
3、介绍你最喜欢的桥梁
4、给这些桥梁分类,说说标准
(三)搭建桥梁并研究
我们来建自己的桥梁研究:
2、展示材料:
观察,想一想,怎样建桥梁?
演示,搭建不同类型的桥梁
归纳,把这三种不同的桥梁画下来。(指导画简图,认识桥墩、桥面等)
3、这三座桥梁中,那一座桥梁会是最牢固的?
4、讨论、预测、填写
关于桥梁的强度:
1、我们怎样来比较他们的牢固程度?
2、我们可以把重物放在桥梁的哪个部位呢?是最牢固的部位?还是最薄弱的环节?(讨论)
在图中,用向下的箭头表示出来。
3、我们今天是用瓶装清水来作为重物,测量桥梁的强度。(简单介绍矿泉水瓶子的 容水的重量)
(四)总结分析研究结果
通过大家的测试,你对这几座桥怎样的评价?
1、最牢固的是哪一种桥?
2、简介斜拉桥: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一种桥梁,省料,牢固。正在广泛地被世界各地应用。
(五)总结研究过程
1、大家觉得今天研究了几种桥?一座种还是三种?
2、这三种桥有什么相同之处?板写:材料、跨度、宽度„„
3、这些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改变了其中的一个特点进行研究,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4、控制好了相同的条件,另一个因素才有了可比性。
(六)拓展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对桥梁有了不少新的认识,课后还想继续搭建和研究桥梁么?
古代劳动人民建了许多拱桥,那些石料是怎样搭建成拱形的呢?我们一起看书了解一下
1、为什么要夹纸片?
2、拱是怎样形成的?
3、你估计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这些问题都可以用课后的时间自己研究一下 板书:
教学反思:
4、造房子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与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够与组内同学密切合作,建造房子。
科学知识:
1、了解古代房子和现在房子的特点。
2、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建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快乐。
2、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
二、教学重点
设计并建造房子
三、教学准备
有关建造房子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明胶带等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人们居住离不开房子,你知道房子有哪些不同的类型么?
2、欣赏一些不同类型的房子,说说它们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古代房子和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4、刚才我们比较出现代的房子在高度、功能等方面远远优于古代的房子,在建造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5、根据已经学过的《折形状》和《搭支架》,怎样建造既省材料有牢固的房子,你们有些怎样的建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
1、人们居住离不开房子,你知道房子有哪些不同的类型么?
2、欣赏一些不同类型的房子,说说它们都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3、如果让你来建造一幢房子,你会建成什么样子。板书:造房子。
(二)学习新课
1、初步总结房子类型,看书上的图片,分析。
思考问题:古代房子和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
学生谈论,汇报
2、探究造房子的原理
(1)谈话:刚才我们比较出现代的房子在高度、功能等方面远远优于古代的房子,在建造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
(2)学生谈论,罗列,汇报
(3)引导:根据已经学过的《折形状》和《搭支架》,怎样建造既省材料有牢固的房子,你们有些怎样的建议?
3、造房子活动
(1)我们造房子可以用的材料(提示:我们建造的是房屋模型,所选材料的可行性)
(2)分析材料
怎样把可用的材料变得更结实(结合《折形状》所学的知识)
怎样连接这种材料(结合《搭支架》所学的知识)
(3)分析书上的图,你从图上能学到什么经验?
学生讨论,汇报
4、动手操作
分小组自由搭建,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模型不宜过大)
5、评比,总结。
(三)总结
总结全篇活动
欣赏各种建筑 板书:
教学反思:
3单元
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需要查阅资料,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有关信息。
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
科学知识: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营养繁殖中栽种一种植物的乐趣对栽种的植物感兴趣、愿意照顾栽种的植物。
教学重难点: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知道常见的营养繁殖方式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植物怎样繁殖后代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
2、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
3、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
4、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5、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只物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植物怎样繁殖后代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提出问题:植物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出示课题)
4、学生先写下自己了解的知识,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萝卜、油菜、向日葵等,还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兰、马铃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这些植物分别是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的。
二、研究营养繁殖的方式
1、教师用课文中的五种植物:落地生根、马铃薯、吊兰、生姜和水仙球。还可以展示更多营养繁殖的例子。带领学生一一分析:落地生根的边缘向下会长出一些不定根,向上会萌发出一些小叶子,摘下带有不定根的小叶子,直接插入土中就可以成活。马铃薯切块繁殖,只要上面有一个芽,就会长出一个新的植株来。吊兰的茎上会结出小苗,小苗下部带有不定根,所以落在土中就能繁殖。生姜是块茎,在他的茎节上向上能“冒出”小芽向下能长出不定根,所以不用种子也能繁殖。水仙鳞茎旁边会长出小的鳞茎,植入土中又可以发育成一株新的水仙,所以水仙用鳞茎繁殖。
2、根据大家的讨论和刚才的展示,你能整理出植物繁殖的类别吗?
3、小组讨论后汇报: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还可以用茎、叶、或根来繁殖后代,这种营养繁殖或是无性繁殖(克隆)。
三、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
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些植物怎样用营养繁殖方式进行繁殖了,你想自己用营养繁殖方式来繁殖一种只物吗?说一说如何繁殖。
1、小组交流扦插、压枝、分株等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
2、指导学生亲自动手繁殖自己喜欢的植物。
3、小组之间互相参观、评价栽种的效果。
4、师生共同小结活动。板书:
课后反思:
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月**日 过程与方法
1、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2、学会从书刊杂志或网络等途径查阅资料。
3、会整理筛选有用的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
2、了解动物繁殖的一些区别,如后代的数量等。
3、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他们自身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
4、掌握查阅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了解动物繁殖的一些区别,如后代的数量等。
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和他们自身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动物也有很多繁殖方式,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
2、31页下半部图中的卵或蛋分别是谁的?
3、动物在繁殖方式上有那些不同。
4、为什么这样认为?
5、为什么鱼类一次要产大量的鱼卵,而猫、狗、养等哺乳动物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植物不但可以用种子繁殖,有的还可以用营养繁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动物也有很多繁殖方式,你知道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吗?
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总结:在自然条件下,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动物都是雌雄结合产生后代的,动物有性繁殖时,会有一系列复杂的行为,包扩雌雄动物的识别、交配,雌雄动物的产卵或直接生小动物,“父母”对“孩子”的哺育等。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二、了解动物的主要繁殖方式
1、学生动手操作,在热带鱼、乌龟、蛇、鳄鱼、鸟、老鼠和马这七种动物中找出那些动物是靠产卵或下蛋方式进行繁殖的,把他们用红笔圈出来
2、学生辨认圈画
3、师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卵生的概念
4、提问:31页下半部图中的卵或蛋分别是谁的?猜想并说出理由
5、播放多媒体资料
6、谈话:动物在繁殖方式上有那些不同。
7、学生讨论、汇报。
8、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动物繁殖的两种方式——卵生和胎生
9、活动:猜一猜32页下面图中的两种刚出生的小动物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认为?
三、讨论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后代数量的区别,对各自延续后代的意义
1、谈话:为什么鱼类一次要产大量的鱼卵,而猫、狗、养等哺乳动物的孩子就没有那么多?
2、学生讨论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思考)
3、小结
四、科学交流会
1、谈话:动物繁殖是相当有趣的自然现象,你们每个人可能都知道一些,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2、科学交流会:有趣的动物繁殖方式。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料,如小报或影像资料在全班交流。
五、拓展
学生在课下收集更多的有关动物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的宝宝的资料。板书:
课后反思:
3.我是怎样出生的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运用交流的方法,获取需要的信息。
2.整理信息,会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收集到的资料。
科学知识:
1.知道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自己的后代的。
2.了解一些人出生前后的简单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生命的珍贵。
2.体会与父母的亲情,体验父母养育的辛苦。
二、教学准备:
学生回家向父母询问自己刚出生时的一些情况。
学生准备“沙袋”等重物。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少时间?
2、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
3、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
4、我出生时他*的情形是怎样的?
5、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我们已经知道动物、植物都可以繁殖他们的后代。我们人类也在一代一代地繁衍着。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长大后也会有自己的宝宝,下面就请你向同学们介绍你的出生情况。
(二)进行新课
1.交流自己的出生情况,并把交流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l在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自己刚出生时的情况和妈妈怀孕时的情况,妈妈生下我之后的情况。
如: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多少时间?
刚出生时我是什么样的?
妈妈在怀孕的时候有哪些反应?
我出生时他*的情形是怎样的?
2.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
(1)了解人生命的孕育过程。
讲述:它们分别代表了胎儿在母体内1个月、3个月、5个月、9个月和10个月的发育时期。
(2)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容易。
讲述:孕妇临产前,胎儿、胎盘及羊水的总重量约为5.5公斤,我们来体验一下妈妈怀孕时的负担。(要把重物在身上绑上一天。)
提示:在模拟孕妇的“负重”活动中,教师应教育学生认真对待,不要把此活动视为一种游戏,而应把它视作体验母亲怀孕辛劳的科学活动,从而使学生以严肃的态度感受母亲怀孕的身体负担,从而产生珍爱生命,孝敬父母的情感。
3.讨论、交流、思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话题:“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4.我是怎样出生的
人类也是通过两性结合繁殖后代的
我在妈妈“肚子”里住了10个月 板书:
课后反思:
4单元岩石与矿物
1、认识常见岩石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的:
1、在观察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2、引领学生用分类的方法对岩石进行分类。
3、在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后,了解几种岩石的名称及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4、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教学重点:认识岩石的特征。
教学难点:鉴别身边的岩石。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
2、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
3、选择什么工具?
4、使用什么方法?
5、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课:
1、师述:大家看一看实验桌上的岩石,谁知道是哪里找到的?
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引导,相互交流。
3、板书课题:略
(二)认识岩石
1、师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你知道吗?给大家说一说。
2、教师指名学生发言,交流,(引导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和解读说明)
3、问题:桌上的物体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
4、师生共同研讨,(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5、学生归纳,教师小结:略
(三)观察岩石,认识特征:
1、师述:各小组商量研究哪几种岩石?选择什么工具?使用什么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研究分组实验方案。
3、安全教育:师述“盐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亲自演示讲解)
4、学生观察,实验、记录、交流(教师巡视引导)
5、学生分组汇报观察实验的方法和新的发现,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6、在教师引导下填表:
(1)我对岩石的了解:
(2)观察岩石标本的记录:
(1)岩石的作用
(2)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
第二课时
(一)观察岩石并分类:
1、师问:通过我们的观察和研究,现在按小组给岩石分类,邻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并做好记录。
2、学生分组实验(按自定的分类标准对岩石进行分类),教师巡视引导。
3、分组汇报岩石分类方法。
标本名称
我的发现
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
5、学生阅读文本(或看光盘、挂图)
6、教师引导学生按科学范畴把岩石重新分类。
7、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巡视引导,对有争议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全课总结和拓展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三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2、课处兴趣探究:A、上网查阅“岩石”资料;B、查找有关“岩石”的科普书籍,并在课后和同学交流。C、制作岩石标本并写上解说词和教师,家长互相交流。
板书:
课后反思:
2、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3、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4、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5、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认识矿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用科学眼光和探究精神了解发现我们大自然中的矿物。
五、教学课时:2节
六、教学准备:放大镜、纸、彩笔、矿物、食盐、小刀、铜钥匙。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花岗岩有什么特点?
2、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
3、你知道哪些矿物?
4、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5、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花岗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教师引导。
3、提出要求:A、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B、把你新的发现用彩笔绘出来。
4、学生分组观察(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
5、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交流。
6、归纳: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7、教师用科学术语解读:“花岗岩”
(二)认识常见的矿物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
2、问题: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
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4、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矿物标本。
5、教师发问:“你知道哪些矿物?”
6、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第二课时
(一)观察研究矿物的特征
1、师述:现在各小组讨论,还想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矿物?各组拿出方案。
2、学生分组制定观察矿物性质的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并参与讨论。
3、学生代表介绍本组探究方法。
4、教师评价并引导,修改造作细则。
5、教师巡视,学生向由探究并及时交流。
6、教师提示(安全教育);如何用铜钥匙,小刀刃,玻璃的硬度来判别矿物的硬度。
(二)交流矿物的性质。
1、分小组汇报各自的探究成果。
2、组织学生互相和补充。
3、教师评价和小结。
(三)了解矿物的用途。
1、教师提问:A、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B、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介绍。
(四)总结
1、学生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谈学习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
2、作业: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板书:
课后反思:
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月**日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保护矿物资源的重要性。
2、明白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减减少。
3、理解保护矿物资料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认识到矿物资源正在日益减少。
三、教学难点:调查家庭,学校的资源消费情况。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五、教学课时:1节
六、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文本插图)、影象资料、笔、纸„„。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举例说明矿物岩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矿物是怎样被开采出来的?
3、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
4、如果矿物资源开采用完,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5、你学了什么?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
1、师述:通过两节课的观察研究,我们认识了很多的矿物。
2、提出问题:举例说明矿物岩石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先分小组交流,再全班师生共同交流。
4、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并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认识矿物开采,了解矿物资源的紧缺。
1、讨论题:矿物是怎样被开采出来的?
2、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师生互动研讨)。
3、教师介绍矿物的开采过程(学生补充)。
4、继续讨论:如果矿物资源开采用完,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5、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归纳小结。
6、分组讨论: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学生相互交流意见,教师巡视倾听)
7、教师归纳小结。
(四)拓展延伸。
1、继续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2、将有关“矿物岩石”标本的知识和教师,家长及同学课后交流。板书:
教学反思:
5单元 人体的“司令部”
1、大脑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大脑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2、能够通过查阅书籍和同伴的交流,了解有关大脑的知识。
3、能够按要求测试自己的记忆力。
科学知识:
1、知道大脑在人体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挥中心的作用。
2、知道大脑的主要功能和六个功能区。
3、了解大脑左右半球有不同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大脑对人体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产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
2、意识到人类对大脑的认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正逐步加深。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人体大脑的形态和结构,知道左右大脑半球具有不同的功能。
教学难点:
体验到大脑对人体各种活动的神奇指挥作用。
教学准备:
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在游戏中,同学们所做的这些游戏动作是谁在指挥着你?
2、关于大脑,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3、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
4、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样的外形有什么作用呢?
5、大脑的颜色是什么色的?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游戏活动:看谁反应快
师:同学们,我们下面做一个简单的游戏——看谁反应快。
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例如:师说“上”,同学们说“下”。老师说“前”,同学们说“后”„„下面游戏开始。(上——下,前——后,抬头——低头,开眼睛——闭眼睛)
师:在游戏中,同学们所做的这些游戏动作是谁在指挥着你?(大脑)(听、想、做„„)
2、板书:大脑(板书课题)
过渡:关于大脑,你们还想知道什么?(重量、形状、大小、作用、结构等)
二、引入新课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人类神秘大脑的模样和功能。
(一)用各种方法认识大脑
1、教师用台秤称出1400克(2斤8两)的物品(水果)。让学生拎一拎,掂一掂,感受大脑的重量。
师:我请六名同学拎一拎老师手里的苹果,猜一猜它有多重?
生:学生猜测并汇报。
师:这一重量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大脑的重量,同学们猜一猜你自己的大脑有多重?
生:学生猜测并汇报。
师: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重量是不同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的变重,到了成年以后逐渐成形就没有什么变化了,那么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
生:这生进行猜测。
2、认识大脑的大小。
引入:我们的大脑有多大呢?
师: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双手,把两只手握成拳头并拢在一起,并放在额头前,你大脑的大小就相当于你两只拳头并拢在一起时的大小。
师:我请四名同学(四名同学个头大小都有显著差异)分别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它们大脑的大力。
生:学生上台进行展示。
师:由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从而造成大脑大小的差别,刚才我们观察仍是大脑的重量和大小,同学们你知道我们大脑的表面是什么样的?
3、认识大脑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观察核桃仁的表面,其实我们人的大脑表面与核桃仁表面相似,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这样的外形有什么作用呢?
生:猜测回答。
师:老师请两名同学上讲台做一个简单的实验(2个大小一样的纸团展开),下面的同学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实验结果并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能够清楚明白这些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能增大大脑表面皮层的面积,帮助我们存储大量的知识。
4、大脑分为左右大脑半球,左大脑半球负责管理右侧身体,右大脑半球负责管理左侧身体。
师:你平时是左手做事多,还是右手做事多?
生:(右手做事多,说明你左脑用得多,我们的大脑是越用越聪明的,所以平时还可以练习左手做事,使你的右脑也变得更聪明)
5、认识大脑的软硬和颜色。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小块鲜豆腐,同学们可以用手按一按它,然后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谈按豆腐的感受。
师:大脑的软硬如平时我们吃的鲜豆腐,所以非常的软,同学们在平时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大脑,大脑的颜色是什么色的?(学生观察课本)
生:回答
师:对,不是白色的而是淡红粉色的。
师:这是在人体活动中发号施令的脑,它由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组成。
二、了解大脑的管理范围。
师:同学们在回答老师问题的时候,想一想你的大脑是怎样指挥你的?
生:学生回答。
师:说一说,像这几种行为大脑又是怎样指挥的?
生:学生思考讨论,我们为什么把大脑称为“人体司令部”?
生:学生先讨论,再进行汇报。
师小结:大脑就像司令部一样,指挥着我们的每一个动作,下节课我们就通过几个游戏我们就会对大脑的作用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第二课时
一、测试大脑的记忆力和创造力
(一)记忆力测试
谈话:大脑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很多事情,下面我们来做一些有趣的测试游戏。
1、游戏1——猜数字
师:介绍游戏规则
利用10秒时间仔细观察屏幕中出现的15个数字,看谁最快发现图中缺少了哪几个数字。
①学生汇报
②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又快又准确的记住这些数字?
③在你猜数字游戏时你们的大脑又是怎样指挥你的?
2、游戏2——拼图案
师介绍游戏规则和要求
用七巧板拼出一个图案,观察这一图案10秒钟,把图案弄乱后重新拼回原来的图案,并且图案大小和颜色不变。
师小结:我们的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记忆,如,联想记忆、编顺口溜、理解记忆等,以提高我们的记忆力。
(二)创造力测试
①七巧板
②既拼图要求,利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图案,并给图起一个恰当的名字。
③学生进行汇报并展示你拼的图形。
④为什么同学们所拼出的图形都不一样呢?
⑤学生进行汇报。
师小结:由于每位同学的大脑在存储的知识不一样,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拼出的图案也不同,同学们在学习中要勤于用脑,否则大脑的反应就会慢慢地变得迟钝,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
(三)了解左脑右脑的差别,并认识到保护大脑的意义。
1、观察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
2、谈话,左右脑分别控制人体不同的活动,左脑控制人体右侧的活动,右脑控制人体左侧的活动,一般情况下,人的各种动作需要左右两半球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大脑两个半球分别管不同领域的工作,它们互为补充,紧密协调,共同实现了大脑的整体性功能。
师:左右脑半球各自有什么功能。
生:看书后回答。
师: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那么我们应如何保护大脑。
生:先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再师生共同交流,师小结。
师小结:①首先要消除相应的疲劳,恢复脑的功能;主要是同学们要按时休息,保证每天晚8-10个小时;②加强体育锻炼,锻炼可以提高学习与记忆能力;③要加强营养膳食,保证身体所需的能量;④每天保持欢快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情绪;⑤禁止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对大脑的发育都有好处。另外在任何时候,任何活动中都要保护好头部,使大脑不受伤害。
二、介绍机器人考格,总结全课。
三、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大脑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讨论,在运动时,我们还有哪些好方法保护大脑?
四、课外延伸
查找资料,看营养与大脑有什么关系。板书:
五、课后反思:
神经
教学内容:
教学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知道大脑、脊髓和神经是协同工作的,其中大脑和脊髓是人体的神经中枢。
2、知道人体活动中神经传导的线路。
3、能够做不同部位,不同个体之间的神经反应速度实验并进行解释。
4、能够解释人的神经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知道人进行各种活动时,神经的反射线路(即反射弧)
教学难点:能说出人体进行不同的活动时,神经传导的线路。
教学准备:两支削好的铅笔(每人),一块橡皮。学情分析:
问题聚集:
1、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
2、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帮助传向身体各处的?
3、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
4、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
5、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同学们,我们同桌同学之间来做一个游戏,看看谁被打到手的次数多,谁被打到的次数少,每位同学实验五次。
2、讲明游戏的规则和要注意的事项。
3、开始测试。
4、学生汇报实验的结论,并讨论分析原因。
5、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后,得出实验的结论。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不相同的,反应快的人不易被打到手,反应慢的同学则被打到手的次数比较多。
6、质疑:我们大家所说的反应快慢是怎么一回事。
引导讨论:将学生已有的前知识引入到即将进行的新知识研究中来。
二、探究人体内的神经是怎样分布和传递信息的。
1、谈话引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知:人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反应,那么外界刺激的信号是通过谁来帮助传递的?我们大脑发出的命令又是通过谁帮助传向身体各处
的?
2、学生讨论、汇报。
3、提问:请大家分析一下,向大脑输送信号的神经和传递大脑发出命令的神经会不会是一种神经呢?
4、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不会是同一种神经,因为它们传递信号的方向不相同,传递信号的作用也不一样)
5、小结:
把信号从感官或身体的其他部分传入大脑(或神经中枢)的神经称之为传入神经,因为这种神经的作用是传递感知的,所以又称为感觉神经,把大脑发出的信号(命令)传递到肌肉等处的神经,称之为传出神经。因为这种神经传递的命令大多是分布到肌肉上去的,指挥身体的运动,所以又被称之为运动神经。
6、谈话:神经在身体各部位的分布是否均匀呢?
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吧!
7、学生实验
测测皮肤里神经的敏感性,通过实验探测到身体的不同部位感觉有很大的差异,说明神经末梢在身体的各部位分布是不相同的,有些部位分布多,有些部位分布少。
三、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相同。
1、谈话: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分管人类的感觉、运动、语言、思维、记忆和情绪等功能,它是人的高级神经中枢,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都要经过它的思考并做出判断。和脑相连的是脊髓,它位于椎管里,它和大脑共同组成了人体的神经中枢,只不过它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只能分管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
2、学生活动
同桌同学互做膝跳反射实验。(眨眼反射等)
3、讨论
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①从脑发出的神经叫做脑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头部和内脏,相关的反射活动是不经过脊髓的,如人“看到红灯停、绿灯行”,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眼传入神经↓作出反应
(接受红、绿灯信号)(视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腿部肌肉
②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神经,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躯干和四肢,相关的反射活动
是要经过脊髓的传递的,如人的手触摸到仙人掌后,会很快地缩回来,相对应的反射活动过程是这样的。(反射弧)
大脑
上传信号↑↓作出反应
手上感应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四、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6.五年级下册英语试题及答案 篇六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A.When B.What C.How()2..I usually have Chinese class ____the morning and eat lunch ___ noon.A.at;at B.in;in C.in;at()3.I like spring.Because I can.A.sleep B.swim C.plant trees()4.It’s _____.It’s cold and snowy.A.spring B.fall C.winter()5.A: _____do you have lunch ? B: At noon.A.How B.What C.When()6.What’s the date ?--_____ A.Tuesday B.November C.May 4th()7.--Why do you like summer?--______ I can swim.A.Because B.What C.Which()8.-What are you doing ?-_______.A.I’m read a book.B.I’m sending grandpa an e-card.C.I can make a birthday card.()9.There are three ________in June.A.birthday B.month C.birthdays()10.--When is _______ ?---It’s September 10th.A.Mother’sDay B.woman’s Day C.Teachers’ Day
二、连词成句。(每题3分,共15分)
1.weekend do What do on the you ? 2.I play sports usually the in afternoon.3.do you best Which season like ? 4.I sleep a long time because can.5.your birthday when is ?
三、从右栏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1.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 ? A.It’s April 30th.2.What’s the date today ? B.Because I can skate.()3.Why do you like winter? C.I eat breakfast at 6:30()4.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 D.Yes , it is.()5.Is your birthday in July ? E.Summer.四、阅读理解。(每题3分,共15分)
Today is June 2nd..It’s Sunday.It’s Amy’s birthday.She gets up early at 6:00 in the morning.After a quike breakfast ,her parents take her to the People’s Park.They take many photos.In the afternoon,her father buys(买)a big birthday cake for her.Chen jie and Sarah make a beautiful card for her.They eat the birthday cake together.Amy is very happy.()1.What day is it today ?A.It’s Sunday.B.It’s June.C.It’s Amy’s birthday.()2.What’s the date ? A.It’s June.B.It’s Sunday.C.It’s June 2nd.()3.What do Chen jie and Sarah make for Amy? A.a big birthday cake.B.a beautiful card.C.Many photos()4.Is it Chen jie’s birthday today?A.Yes , it is B.No, she isn’t.C.No , it isn’t.()5.Is Amy very happy today? A.No, she isn’t.B.Yes, she is C.Yes, she isn’t 五年级下册英语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1---5
BCCCC
6---10 CABCC
二、连词成句。(每题3分,共15分)
1.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2.I usually play sports in the afternoon.3.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 4.Because I can sleep a long time.5.When is your birthday ?
三、从右栏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C 2.A 3.B 4.E 5.D
7.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 篇七
解释学作为一门西方显学, 在20 世纪80 年代才被引入中国,它是一门关于理解和解释的学科,其关注的核心是文本的诠释, 这与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文本解读有着一致的指向。 从一定意义上说,解释学的中心问题是“ 理解”,以原文的意义、作者的心境、读者的解读这三者的关系为主线, 就意义问题研究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区分“ 说和听”“ 写和读”两种模式,辨析理解原文意义和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1]。 本文拟从解释学的视角阐述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的技术路径。
一、 对话文本,触摸文字背后的丰富信息
为了理解文本,一个人必须进入与文本的对话,向它提问,并让自己接受它的提问,从而探知表面言辞背后的意思[2]。
1.初次阅读后感知到的整体信息
文本阅读过程中有一个部分是宏观理解阅读,即对文章整体形式与文章整体内容的理解。 我们把前者称为文章的结构性阅读, 后者称为文章的信息性阅读。 绝大多数读者拿到一篇文章的第一次阅读都是以文章的信息性阅读为主, 这种阅读侧重于文章重点信息的把握。 教师解读文本教材也往往是从这一步开始,首先了解文本“ 写了什么”。
以《 水》 为例,教师初读后就可以知道文章主要写了:“ 我”出生在北方一个缺水的村子,全村老小在雨中洗澡很痛快, 母亲用一勺水给兄弟四人冲凉,“ 我们”很舒服。 这些是最浅表的阅读感知。
2.局部语言文字传递的零碎信息
西方解释学主要代表人物伽达默尔提醒我们:“ 我们试图要理解的是符号所指的东西 ———意思或思想。 ”“ 话语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指向某个确定意义的符号;相反,一个人必须学会倾听除了它们之外它们所带来的一切。 ”[3]文本是内在思想的外化表现形式,它是作者的思想和接受者( 读者) 的中介。 再次面对文本,教师要做的是对文章潜在信息进行推论。 而要理解这些,则要放慢阅读的脚步,细细揣摩文字传递的信息。
( 1) 平常表达传递的信息。 文本中某些司空见惯的表达很容易被读者忽略, 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达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的隐藏信息。 如《 水》 的第一自然段, 几个带数量词的短语就值得咀嚼:“ 十公里之外”———路太远了;“ 一处很小的泉眼”———泉太小了;“ 一个小时”———人太多了;“ 挑上一担”———水太少了……教师解读教材文本时, 就需要提炼出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 2) 陌生表达传递的信息。 解释是对陌生意义的理解和翻译, 所以当文本中出现一些基于作者独特体验的文字表达时,就需要教师敏锐地发现,并用学生熟悉的言语范式去表述, 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陌生意义所表达的东西。 如《 水》 中有一句比喻句:“ 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跟前。 ”把人比作“ 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这样的比喻对学生来说新鲜而有趣。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体会这样的比喻写出了什么, 继而让学生把“ 狗尾巴草”替换成“ 白杨树”“ 仙人掌”,辨析是否合适,从而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比喻形象而贴切,既符合人物生活的环境, 又写出了四兄弟因为严重缺水蔫头耷脑、没精打采的样子。
3.整合文本后获得的全面信息
德国语文学家、 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阿斯特提出, 每一个人的心灵的表达都必须要求根据它的整个上下文( 及它所从属的整体) 来理解[2]。 当然,不同的哲学家对于“ 整体”这个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教师教材解读这一行为来说, 完整的教材文本必定是一个“ 整体”。 教师在经历了初读时的整体感知,再读时的细细咀嚼之后,需要再一次回归文本整体,进行深入的文章结构性阅读, 关注文章整体信息的组织与建构———篇章布局、写作意图、表现手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怎么写的”,“ 为什么这样写”。
上文提到《 水》 的第一自然段中的数量词各有其隐藏信息, 教师解读教材时需要将这些零碎信息整合,得出“ 生活在极度缺水地方的人们太苦了”,这才是作者想通过第一自然段传递给读者的完整感受。把这一段放在全文这个整体中来看, 又可以发现作者写缺水之苦仅用了短短一个自然段, 却用很大的篇幅在写“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带给大家的“ 痛快、舒服”,这是一种以“ 乐”衬“ 苦”的写作手法。 第一自然段写村民远道挑水像电影中的远镜头, 文中母亲腰间挂着的钥匙又像一个特写镜头, 最后“ 勺水冲凉”时的舒服则是用慢镜头一样的语言详细描摹的,统观全文就会发现, 强烈的镜头感正是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特色之一。
二、 对话作者,体察文本背后的写作心境
德国解释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 解释的最终目标是要进入语言背后的思想深处,“ 外在的” 言说必须通过联系作者“ 内在的”思想才能被理解[2]。 文本理解的过程就是体会、把握作者原意的过程。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要想实现理解的客观性、正确性,就必须和作者对话。
1.还原文本后捕捉的真实信息
教材文本呈现在师生面前时已经经过了编者的“ 手术”。 编者出于教材体系的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原文进行了改编。 有些改编后的文章无法准确传达作者的写作思想,教师就需要在教材文本解读时将文本还原。
《 水》 这一文本在选编进教材时就经过了改编。原文第一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 为了水, 邻里之间隔三差五地要闹出一些磨擦。 特别是到了夏秋断水的季节,村里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编者将其改成了短短的一句:“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 改编后的句子高度概括了原文的意思,可以作为文章的中心句,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但是,原文的语句却更真实、具体地传递出了水对村民的重要, 更符合作者的行文风格。 再如,原文写大家雨中洗澡后,有这么两句:洗过澡后,大家碰了面,相互都会吃上一惊,一个人说:“ 啊呀,你怎么胖了? ”一个人说:“ 啊呀,你原来是这样白。 ”如此富有情趣的文字被编者删去了。《 水》 这篇文章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特色就是反衬, 用有水的“ 乐”反衬出缺水的“ 苦”,而原文中的这几句话正是大家“ 苦中作乐”的体现。 这样的文字基于作者的独特体验,是学生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
教师在进行教材文本解读时需要揣摩编者的意图,也需要越过编者直接与作者对话,还原文本,直抵作者最真实的思想, 这样的理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理解的客观性。
2.观照写作心境后得到的客观信息
施莱尔马赫认为, 理解和解释文本时要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在文本创作时的心境、情绪,将文本视作作者意识、生活的再现,努力去认识和构造作者的思想,避免误解。 因此,要合理解读教材文本,教师还需观照文本写作背景,走进作者的创作心境。
1967 年,《 水》 的作者马朝虎出生在浙江常山天马镇。 有些教师武断地认为浙江水资源丰富,作者文章里的描述不真实, 因为找不到能体现天马镇缺水严重的图片和文字,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形象的感知,就找了我国别的干旱缺水地区的资料代替。这种做法说明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只关注了有限的文字,而没有去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把体会“ 缺水之苦”当成了教学重点。 文本描写了三个场景———“ 远道挑水”“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 这三个场景中直接体现缺水之苦的“ 远道挑水”花的笔墨是最少的, 后面两个场景则是越来越具体。 除了运用“ 以乐衬苦”这一写作手法外,作者在三个场景中扮演的角色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 远道挑水”更多是大人的事,因此,他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用短短数语勾画了这一镜头。“ 雨水洗澡”时,作者也是狂欢队伍中的一员,体会真切,印象深刻。“ 勺水冲凉”时,作者成了主角,感受自然,而且更为丰富。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成年人,写的内容却是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经过那么多年还能留存于记忆中的镜头经过一遍一遍的温习,特征会越来越放大、鲜明,苦的愈苦、乐的愈乐,正因如此,作者描写“ 勺水冲凉”时的文字也格外细腻、夸张。 综上所述,将品味作者基于独特感受的独特语言文字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才更适宜。
观照作者写作时的心境, 教材文本解读才能更为客观,教学重点的确立也才能更准确。
三、 对话自己,获得超越文本的独特解读
1.理性对待前见,实现两种视域的融合
“ 前见”也叫“ 前理解”,海德格尔认为一切理解都是在一种先入为主的“ 前理解”基础上而存在的[4]。他同时提出:“ 解释者的前见只具有消极的价值,它们作为成见和主观性只能阻碍正确的解释。 ”这样的论断未免失之偏颇,与之相比,伽达默尔的说法则更为理性:前见并不都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是两种视域的融合。 的确,既然“ 前见”不可避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让“ 前见”为正确进行文本解读助力。
如在读《 水》 这一文本之前,每一个阅读者由于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对“ 严重缺水”这一概念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如果读者与作者有着相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在读“ 远道挑水”这一场景时会联想到更为具体的细节,读到“ 雨水洗澡”“ 勺水冲凉”这两个场景时,更会引起共鸣,丰富其阅读感受。 这样的“ 前见”,可以使读者走进作者写作心境,从而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 如果读者从来没有过缺水的体验,形成理解上的障碍, 那么就要想办法在这两种不同的体验中搭建桥梁, 比如说通过图文了解“ 严重缺水”地区的生活状态,甚至可以利用两种不同体验的巨大反差,去观照作者心境,正确解读文本。 所以,教师在解读教材文本时要理性对待“ 前见”,努力将自己置身于作者所生存的环境中,走进作者内心,实现读者视阈和作者视阈的融合。
2.包容多元解读,尊重超越文本的体验
在解释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奥古斯丁认为,我们的语言并不是我们内在思想的精确复制, 它们所表达的只是一个人要说的某一方面, 而不是内容的全部。 这提醒我们,不要将语言符号看成是最终的符号,它所展示的总是一个不完全的解释,它总期待更多要说的东西[2]。
文本解读不是单向还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而是读者和作者一起去生发文本意义的过程。 文本的意义不单是由作者赋予的, 而要有赖于读者的二次建构, 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性的重新表述和重构过程[5]。
《 水》 这一文本中, 有几处对母亲形象的刻画:“ 母亲轻轻一笑,从腰带上取下钥匙,打开了水窖。 ”“ 母亲锁上水窖, 笑着对我们说:‘ 你们真的饿坏了。 ’”有的教师把母亲看成了中国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代表,从母亲的两次“ 笑”中解读到了她面对艰苦环境淡定、乐观的生活态度。 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母亲,所以“ 严重缺水”的日子给作者留下的仍是快乐的记忆多。 这样的解读就很有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读者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阅读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作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要入乎其内,努力倾听作者的真意,同时也要出乎其外,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5]。 但必须把握好其中的度,切不可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化解读、 创造性解读而对文本进行过度解读,最终扭曲甚至违背了作者的本意。
教材文本解读是一个多向对话的过程, 教师在和文本、作者、自己对话的过程中,细腻触摸语言文字, 用心走近作者心境, 就能更好地探寻到文本的真意。
参考文献
[1]李润洲.教育解释学[EB/OL].http://www.doc88.com/p-9059006923567.html 2014.01.27/2015.06.02
[2]让·格朗丹.哲学解释学导论[M].何卫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H.-G.Gadamer,”Von der Wahrheit des Wortes”,载Jahresgabe der Martin-Heidegger-Gesellschaft(1988),p.17.
[4]鲁苓.解释学的路径——从海德格尔到德里达[J].外语学刊,2009(3):27-300.
8.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 篇八
二、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三、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发愤 乐坛 享受 不屈不挠
B. 码头 撕裂 游厉 人山人海
C. 赠送 沉寂 残生 波涛滚滚
四、按要求答题。(20分)
1.请你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3分)
a.扶老携幼( ) ①带, ②提着, ③拉着手。
b.惊叹不已( ) ①完成, ②停止, ③已经。
c.严阵以待( ) ①等待, ②对待, ③停留。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4分)
倾诉 倾注
①好久不见,大家在一起尽情地( )。
②妈妈将毕生的精力( )于教育事业。
增强 增进
③他为( )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
④知识( )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心( )诚服 ( )臂一呼 ( )经风霜
夜以( )日 互通( )( ) ( )定自( )
4.照样子,写词语。(3分)
①化险为夷(含有反义词)
②奇珍异宝(含有近义词)
③浩浩荡荡(AABB式)
5.按要求写句子。(6分)
①阿炳非常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②请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比喻句。
【五年级科学下册答案】推荐阅读:
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答案07-08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08-24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11-07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杠杆08-28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杠杆》课堂实录09-19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总结11-09
五年级科学下册 交流3教案 苏教版10-08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师下册教学计划12-11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0-20
五年级科学课下册教学的工作计划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