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2024-09-09

初三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8篇)

1.初三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一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 认识我自己

教学目标:

1.能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点及不足,树立自信心。

2.能大方地与他人交流,大胆展示自己亮点,努力克服自身缺点。

3.懂得成长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能关注这一过程并努力使自己健康成长。

第一课时 回忆童年

一、谈话导入。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背上书包,每一阶段,都记录着你的精彩。还记得小时候的样子么?是调皮,还是文静;是大胆,还是内向?

二、描述自己。

1.课前向爸爸妈妈问一问自己小时候的故事。2.请生用一两句话描述自己小时候的形象。

(自己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课后把平时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看看自己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奇妙。

三、选择研究主题,并说明选择理由。1.认识自己。2.童年的友谊。

3.学生追星现象调查。

4.也可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四、全课总结。

第二课时 认识我自己

一、谈话导入

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个“我”的存在。那么,在你的眼里有个怎样的自我?如何塑造一个精彩的自我?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同学们能进一步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更健康地成长。

二、同伴之间展开讨论,理清研究思路。1.明确研究目标。

2.可以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 3.从哪几个方面研究自己?

三、完善“认识我自己”研究方案。

主题名称: 研究时间: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与分工: 研究步骤: 研究成果:

四、完成准备工作。

五、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 我的自画像

一、导课。每天都会照镜子,镜中那个你是什么模样?在内心深处,有个怎样的自己?让我们开始学着了解自己,先来画一张“自画像”吧!

二、请生思考:应该从哪些方面认识自我? 1.自己思考。2.全班交流。我的自画像 我的姓名: 我的生日: 我的身高: 我的爱好: 我的性格: 我的本领:„„

三、学生从以上方面给自己画“自画像”。

四、全班交流。

五、总结。

给自己一个评价:

第四课时 他人眼中的我

一、谈话导课。

我们已经给自己画了一张“素描”,如果能知道他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就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

二、提出问题。

怎样才能得到他人对自己的真实评价呢?

(1)学生思考,全班交流。

(2)小结:以诚恳的态度,真诚地与他人交流。

(3)请生说说自己的打算:你准备怎么做?

三、他人给你的评价。

父母这样说:

同学这样说:

好朋友这样说:

老师这样说:

邻居这样说:

四、综合评价,认识自我。

你的优点:

你的不足:

综合评价自己:

五、全课总结。

第五课时 展示我的优点

一、谈话导课。

在你的身上, 一定有不少闪光点, 或是出众的才艺, 或是良好的人缘, 或是超群的口才„现在就展示一下吧!

二、选择展示方式。我的优点是: 我认为合适的展示方式是: 我想在什么时间, 什么场合展示:

三、小结。

通过此项活动, 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

第六课时 正视我的不足

一、谈话导入。

有句谚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面对不足,我们要做的是正视和改进,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二、小组交流。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各自不足之处,找出共同的不足,交流造成共同不足的原因.三、进行一次采访。采访时间: 采访地点: 采访主题: 被采访人:

采访内容小记: 采访后的思考:

四、寻找克服不足的途径。

五、阅读小资料: “怎样克服懒惰”。

六、课后上网查询:克服不足的途径。

第七课时 畅想未来的我

一.谈话导课

同学们,你对自己存什么期望和设想?借这个机会,来畅想规划一下吧!二.自己畅想: 我的外貌 我的学习我的生活 三.交流

和同学们交流,分享美好理想带来的快乐!四.阅读“小资料”励志名言。五.全课总结。

第八课时 制作成长档案 一.谈话导课。二.制作成长档案:

1.讨论:成长档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2.制作成长档案袋注意的地方:

①成长材料要收全。②分类要清晰。③编号及目录。

三.相互传阅成长档案。四.评价成长档案。五.全课总结。

第九课时 总结与反思 一.谈话导课:

经过以上的活动,我们从体验和学习中有了新的收获,掌握了新知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现在就做一个总结和评价吧!二.交流与展示

1.展示活动中收集的资料。

2.以“名人的成长足迹”为主题,举办一场故事会。3.交流展示学生的成长档案。三.评价总结。

完成“认识我自己”研究过程评价表。四.全课总结。

第二单元 校外生活 小学生假日生活调查

教学目标:

1.从“现象”、“原因”、“结果”等方面对小学生假日生活情况进行分析。2.通过问卷调查,采访等途径收集信息,并能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与分布。3.了解积极健康的校外生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学会合理安排自己 的假日活动。

教学重点:目标1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的生活充实而快乐,不仅有课堂上紧张的学习,校园里与老师、同学的亲密相处,还有假日里的轻松欢娱、校外社会的丰富多彩。让我们享受假日里的快乐,让我们走出校门,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节课开始,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学生校外生活。二.研究准备:

1.长长的暑假你是怎么度过的?你在校外参加了哪些活动? 我思考的问题:

② ③

2.分组交流、探讨。3.确定研究主题。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课。

二.研究实施:

1.研究活动应如何入手?„„

2.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制定详细的方案有助于活动的有效开展。组内讨论,理清研究思路。3.分组回报。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二.制定研究方案: a.分组讨论 b.汇报。

三. 全班交流,有补充意义吗? 四.阅读p16:方法引导 五.小结。

第四课时

一.导入:

二.调查资料:

1.统计小学生假日有哪些?

(可指导学生自制一张假日统计表)

2.分组讨论,了解小学生假日生活是如何度过的? 3.交流,分享我的“假日生活”。

①回忆自己最近的一个休息日,进行“假日生活素描”。

②和同学们分享彼此的假日生活,通过交流,分析我们班上的假日生活情况。三.小结。

第五课时

一.导入:

二.探讨,研究:

1.了解我们身边同学假日生活情况后,让我们扩大范围,去了解更多同学假日生活情况。

2.读一读:P18 方法引导:什么是调查问卷? 3.小组讨论并设计问卷中的问题。

4.提示: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要写上前言,以便被调查对象了解调查 的目标。最后,可写上感谢、祝福的结语。5.制作调查问卷。三.小结。

第六课时 一.导入。

二.整理问卷。

1、整理收集到的问卷,去除部分无效的问卷;对问题结果进行分类统计,根 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形成简单的问卷分析报告。2.分析报告。

3.分析假日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对信息的汇报,我们对同学们的假日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你觉得同学们的假日生活有哪些不理想的地方吗?

4.我认为同学们的假日生活存在这些问题:

① ② ③ ④

5.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假日生活不够理想? 三.小结。

第七课时 一.谈话导课:

通过调查,一方面让我们了解了同学们假日生活快乐的一面,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假日生活的苦恼,怎样才能让假日更充实,更有意思呢?我们来听听大家的意见。

二.分组讨论。

三.提倡科学的假日生活方式: 1.尝试制定一份假日生活计划。

2.提倡合理建议,取得各方关注和支持。四.总结与反思: 1.交流与展示。2.评价与总结。

第三单元 人与自然 昆虫世界探秘

教学目标:

1、提高科学观察及分析比较的能力。

2、掌握多渠道收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会存留并使用地过程性资料。

3、学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4、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做好研究准备,激发研究兴趣。

2、选择研究主题,通过对昆虫世界的探索,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了解一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及方法。教学重点、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研究准备:

1、请生说大自然中最感兴趣的现象。

2、围绕该自然现象,学生提高问题。

三、选择研究主题:

1、出示3个主题供大家参考。

①昆虫世界探秘。

②认识“地震”。

③动物生存之三十六计。

2、确定研究主题。

四、课后小结,布臵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走进昆虫的世界,了解这有趣和神秘的生命。

2、明确研究主题,并实施研究,制定研究方案。教学重点:制订研究方案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学习新识

1、师:昆虫世界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内容很多很多,但我们不 可能一一涉足,想一想,我们可以侧重研究哪些问题? ①昆虫的生长过程。

②昆虫与植物有什么关系?

③是不是所有的昆虫都会唱歌? ④哪些昆虫是资源昆虫? „„

2、讨论交流,确定感兴趣的问题。

3、制定研究方案。(参照课本表格)

4、论证研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①自我提问式。②全班讨论式 ③方案答辨式。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外出观察,寻找昆虫的踪迹,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二、外出观察,寻找昆虫的踪迹。

三、网络搜索,了解昆虫相关知识。

1、网络搜索信息记录表。

2、昆虫知识交流会。

3、制作昆虫档案。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渠道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2、学写观察日记。

3、了解昆虫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昆虫的作用。

1、采访一下科学课老师昆虫与植物的关联。

2、昆虫对人类的贡献。

3、没有昆虫的世界将会怎样。

三、活动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举办昆虫图片展,把自己知道的昆虫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

2、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项目策划,举办昆虫图片展。

1、“昆虫图片展”策划书。

2、总结与反思。

①交流与展示。②评价与反思。

三、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 社会生活 身边的广告 教学目标:

1、学会从各种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

2、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的资料。3.能设计公益广告,培养社会责任感。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二、研究准备: 1.交流社会现象。2.讨论参考主题。

三、实施过程。确定主题 身边的广告

制定方案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找找身边的广告。

2.了解广告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二、找找身边的广告。1.观察记录表。

2.印象最深的广告词。

三、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广告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学会从各种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2.从广告中反思社会现象,培养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了解广告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学会从各种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广告长期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一定有 它自身的优点,同时也肯定存在一些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广告 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

1.讨论广告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2.随机采访,听大家的看法。3.采访结束,信息汇总。

4.归纳别人的观点,融合自己的想法,概括出结论: 5.面对广告存在的问题,你有哪些看法?

三、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公益广告,培养创作能力。

2.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知识整理相关的资料。3.培养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品德。教学重难点

学习设计公益广告,培养创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课

二、设计公益广告

1.你准备从哪些途径了解呢? 2.通过了解,你知道了什么

3.交流收集到的一些精彩的公益广告语:

4.认真分析收集到的广告语,谈感受。针对生活中的某一现象,设 计一两条公益广告语。

5.班内交流自己设计的公益广告,集体评价。

三、课堂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反思活动过程,培养社会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2.培养热心公益,回报社会的品德。教学过程:

一、汇报与交流

汇报的内容

采用的形式

汇报人

二、评价与反思。

三、收获和体会

你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方面是

今后,在这方面做的更好

遇到的问题有 1.策划方面

2.与人合作方面 3.其他方面

第五单元 人与社会 走近志愿者

学习目标:

了解与志愿者相关的知识;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提高自己的 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尝试策划一次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参与志愿者服 务的过程中,培养奉献精神,体验服务他的快乐。实践方式:

设计活动方案;开展专题讲座;实地调查;社会宣传。方法引导:

如何组织“知识竞赛”活动;怎样评价自己 学科整合:

与语文,思品与社会等学科融合。积极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在参与中学习,体验奉献的快乐。主题目标:

从主题内容出发,遵循以上设计理念,我确定了如下活动目标: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感悟志愿者的服务精神,懂得关爱他人、友爱他人、帮助他人,并付诸实践。

学生课前准备:

1.搜集身边典型的志愿者及感人事迹。

2.调查我们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或事并完成调查统计表。

第一课时

活动一:感知志愿行为 1.录像导入

在触动人心的歌曲《爱心飞翔》的音乐中播放爱心天使赵小婷的专题片,引出今天主题班会的关键词——志愿者。在声与画的结合中,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 力,更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2.图片拓展。

利用大量的图片如志愿者在奥运会、世博会、汶川、玉树大地震中辛勤服务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进一步走进志愿者,深入了解志愿者及他们无私奉献的品质。

3.知识渗透。

让学生交流、思辨:志愿者身上都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教师及时提炼: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品质: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响亮的口号。

第二课时 活动二: 体验志愿工作

1、走近志愿者。

模仿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请出如皋“爱心邮路”代表来到班会现场与学生交流。在真情互动中,激发学生对志愿者的崇敬,对志愿者的向往。2.角色体验.(1)创设情境:人们期盼已久的新文峰大世界终于开业了,商场中人流如潮。面对新环境,人们肯定有许多的不熟悉。

(2)小组展开讨论:作为志愿者,我们可以为顾客提供哪些服务?

(3)情景模拟,教师参与活动,相机采访。

(4)在配乐诗中提升总结:或许我们没有光芒四射的无穷力量,或许我们渺小而微不足道,但是我们心中有爱。我们相信爱,我们发现爱,我们坚持爱,我们就是爱的传播者。

第三课时

活动三:建立志愿分队 1.问卷调查

各组分发统计表,根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填写个人志愿加入的小分队。根据填写情况,使各分队成员相对集中。2.部署计划

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织讨论本分队的活动安排,给分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3.建队宣誓

拉横幅,各小队汇报分队名字及志愿口号。在世博会志愿者主题曲《世界》的歌声中让学生在“我是小小志愿者”横幅上签名。最后大屏幕显示志愿服务的标志和志愿誓词:我是小小志愿者,我谨记志愿者精神,服务他人,回报社会!在庄严有力的誓词中结束本 节主题班会。

4、课堂延伸

主题班会结束后,组织班级志愿小分队按照深入社会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如低碳生活的宣传,科学知识的普及,公共设施的美化活动等,在社会实践中让爱传递,让志愿服务进行到底。

2.初三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它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自进入日课表以来,以其新颖的形式,独特的内容,逐渐为广大师生所接受,所喜欢。由于这门课程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谁也不是权威,人人都可以大胆探索,因此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情景。当然其中最鲜艳的,还是“综合”这朵花。于是乎,大家在日常的教学中,时刻不忘“综合”二字,把它作为课程的标杆,力求体现。这导向是完全正确的,但在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片面地追求综合,刻意地强调综合,反而逐渐陷入了“综合”的误区。

现象:沉醉不知归路

误区一:活动内容的盲目综合

笔者曾向许多老师了解他们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情况,结果,让人振奋,近90%的学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也都在开展活动。但让人担忧的是近70%的老师都有一个相同的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学校每周一次的兴趣小组活动课,就是班队课、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数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及各种少先队活动等。他们的教学内容已经很多了,已经非常综合了。在这些老师的眼里,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开展各种活动,讲讲故事、看看图书、上网查查资料等,只要是学生活动了,那就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内容越丰富,就越能体现课程中的综合意向。

误区二:方法指导的牵强综合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需要用到很多的方法,常用的有问卷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做试验,统计等等。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研究主题中有着不同的功用。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为了体现综合,强调学生在研究中方法运用的多,有些老师在小组填写计划书之前,会逐个地进行条框式的简单介绍,非把每种方法点到不可,他们认为,在各组的计划书里面,如果运用的方法只有2、3种,那就违背了综合的原则,就会提醒组员,加上其他的方式,无论他合适不合适本次主题的开展,因为有总比没有好。

误区三:活动主题的随性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依托于一个个的主题。在主题的选择中,我们不难看到类似于“走进……文化”、“走进……世界”的主题。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些主题不会是学生的选择,那是老师深思熟虑后产生的。因为这些老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包容量越大,就越能产生小主题,那就越能显现综合的特点。都说每个人做事情都是有目的的,小学生当然也不例外。这样随性综合的主题表达不出学生做事情的目的性,而表达不出目的性,则做事的方式、方法和程序就不会很清楚,也就无法让学生检验成功与否,更好地享受成功的乐趣,学生的内驱力得不到有效的释放,自然,研究的动力就要打上折扣。

误区四:活动评价的独断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贯穿整个主题活动中,是其中鲜亮的一抹。这一抹在中期汇报课、成果展示课中尤其浓重。大家都知道恰当的评价对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重要性,于是在每个组汇报以后,总免不了洋洋洒洒地发表自己的评价,而剥夺了最有发言权的同小组学生的发言权,忽视了最有感触的其他小组的成员的意见,独断地霸占了整个课堂的评价。同时有意无意地,会有一种知识本位观,过分看重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的知识,得出的结论,忽视对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

对策:路转溪头忽现

上述形形色色的“综合”,其实是教师在不经意间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入的一个个误区,若不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将失去学科的本位,将会沦为其他学科的附属,这是很可悲的。为此,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警惕这些“误区”,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出误区,走上健康发展的阳光大道。

1. 正确课程定位,合理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具有开放性,它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这三大领域展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这些指定领域,当然也包括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等大量非指定领域,但如果认为孤立地开展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就是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那理解肯定是有失偏颇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指的是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相补充,共同构成。其往往以某个领域为主,产生一个核心主题,在实施的过程中,关照、兼顾其他领域的要求。如“走进汤浦童装,让更多的人了解他”这一主题活动,它是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从掌握发展历史到了解生产过程,从童装的经济效益到产品的更新以及废片的再利用等等,使各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在活动中获得自然融合,这样的内容,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当然,如果校本课程、班队活动有类似的活动主题,学科中的内容若能生成相关的主题,都有学生探究的过程,那也未尝不可。因为笔者认为主题和研究性学习是衡量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主题的活动时间通常在一个月左右。

2. 明确指导重点,梯次推进

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要求每个主题尽可能采取考察、调查、设计、试验等丰富的方法,以达到各个领域之间的整合,但这并不是说在一个主题中方法越多越好。笔者觉得,在进行方法选择的指导时要体现适用的原则,有些可以用简单的方法找到的,就不必要舍易求难。还是以“走进汤浦童装,让更多的人了解它”这一主题活动为例,如果要让学生了解汤浦童装的历史,就可以到汤浦童装协会中去寻找,因为那里有着详尽的资料,没有必要再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地去访问、调查,然后根据资料整理出发展的历史。同样,如果要了解学生常喝的饮料,只需要做个学生问卷调查,没有必要为了采访而去采访超市营业员、小店老板等。如果,你认为这样一来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那也未必。我们一学年中肯定不止一个主题,不同的主题可以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笔者觉得,3-6年级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研究方法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有所侧重,可以由易渐难,梯次推进。如采访,可以从采访熟悉的人如同学、老师、家长,逐步走向采访不熟悉的社会人士,这样,让学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有一个梯度前进的过程,接受会比较容易。一个主题中,如果一味地追求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不考虑学生实际,内容的实际,那是得不偿失的。

3. 合理选择主题,正确表述

要让学生对研究感兴趣,那所研究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肯定是有价值的。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小而精致的。如:现在的孩子很关心自己的身高,就可以研究“吃什么才能长得更高”;学生中近视的同学较多,大家都非常敏感,就可以开展“告别不良习惯,远离近视”的探究等等。而像“季节变化与人体疾病的关系”此类学生不感兴趣的、很难开展内容应尽量避免。而且,主题的表述也是有学问的,它一般为动宾结构,前面部分讲明你要做什么,后面则是要达到的目的。例如我们常见的主题“走进家乡的小河”,就可以描述成“为小河把脉,控制污染”,这样,我可以产生“为小河把脉,谁在污染着小河”、“为小河把脉,怎样减少污染”、“为小河把脉——除去已有的污染”等操作性、目的性明显的小主题。也就是说,主题要有理解并建立评判自己工作过程和成果质量的一个标准,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的内驱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4. 开展多元评价,放心放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的多元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它关注更多的是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收获。教师观察到的毕竟是有限的,所作的评价也不是非常的全面。显而易见,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同组的学生,尤其是学生本人。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层面去评价自己和同伴,哪怕是只字片言。我们也可以调动其他的力量,如果活动中有采访,就可以让被采访人及时作个评价;如果活动时在家里开展的,可以邀请家长进行评价;活动中有其他老师指导的,请其他老师评价。即便是小组评价,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小组长对组员的评价,组员之间的相互评价,组员对组长的评价,其他小组成员的评价等等。总而言之,评价的层面是非常广泛的,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扼杀了多渠道的评价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走出教书的死胡同,以知识获取多少定性,要知道,综合实践的评价内容是多方面的:学生的坚持力、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共享意识、互助精神、创新能力等等,决不是简单的几个数据或几个结论所能够涵盖的。哪怕学生最后的研究结果是失败的,只要他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了体验,有了感悟,那也是成功的,至少,它知道这样做是行不通的。所以,请放宽你的心,放开你的手,让学生有充分的审视自我的机会,形成“我能行”的积极氛围,满足学生自身要求得到发展的强烈愿望。

3.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实现“综合” 篇三

作为教学改革成果而出现的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人们一直给予很多期待和关注,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以及课程资源的欠缺,使得各地的实施情况不平衡、不稳定。多年来,许多学校也一直在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的实践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得出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促进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必须紧紧抓住课程特性,加强多方面整合,发挥出其综合性、体验性、参与性的功效。

一、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它是通过亲身参与的学习方式,亲历亲为,体验实际,从而取得本身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主题活动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的有效形式。总结探索之路的经验之一就是从其他有关学科的领域,选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主题,在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进行了相关学科的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学科第二单元中有一课“温馨一家人”,教师可以从中延伸拟定开展以“家庭之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列出多个小主题:寻找长辈们的回忆、关于学生当家能力的调查……供每个学生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分有合,在完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组内组间的交流,在体验中感受“温馨一家人”。上述过程图示如下:

【点评】这样将两个课程的教学融合,既加深了学科课程“温馨的一家人”的感受,体会父母的爱和辛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是观念与体验、理念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如《关于小学生使用零花钱的调查与研究》这个课题组,学生通过订计划、实地考查、上网查找资料、分析调查结果等,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让家长和学生感动。

二、注重任课教师个体资源的有机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课教师往往同时兼任班主任等工作,头绪多、工作繁重,如能做到把这些常规工作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将会起着工作减量、增效的作用。

1.常规班级工作的融合

从常规班级管理工作中,延伸拟定活动小主题,在各相应时间,由学生选择分头完成、交流汇报。以王老师所带班级的班级工作为例:

2.学校常规活动的融合

“新旧文化各放异彩——杭州‘新城文化和‘小巷文化调查研究活动”是学校国庆期间的一项常规活动。各班任务:通过实地调查、亲身体验、采访宣传等方式多角度地关注公共空间的文明利用。如:

401班——“公共设施使用情况”

402班——“文明出行”

403班——“校内公共空间不大声喧哗”

404班——“文明阅读”

405班——“公共空间卫生”

406班——“中国式过马路情况调查”

在这项常规活动中,王老师指导学生选择合理的小主题:“钱江新城周边公共自行车运行状况调查”和“杭州市民中心公益设施及其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等等,并指导学生制定了活动方案,国庆期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实践活动的总结和交流。

3.配合学校的大型活动,开展主题活动

一、二年级,可以选定“寻找秋天”“我与大自然交朋友”“我向国旗敬个礼”等主题,组织班级家庭积极参与学校的亲子活动;三到六年级可以根据学校的大型活动、身边资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活动可以确立为:

【点评】任课教师如能把所担任的日常管理、辅导工作及学校的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合理利用起来,不仅可以使班级管理、辅导、实践课程各不误,还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充实活动的内涵,提高活动的效果。班级的日常活动及学校大型活动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借此开展主题活动,将会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达到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目地。

三、重视多种考核方法的综合运用

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强调人人参与、学生个体情况及发展的千差万别,用常用的百分制的考核方法已失去评价优劣的原有意义,因此我们需要的考核方法是对每个学生实践活动过程、发展进步性作出评价。经过分析王老师的指导经验,总结出了“自我对照、适时评价、组合计分、描述性评议”的考核方法。具体做法以案例说明。

例如,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研究主题活动,按下表所列程序进行考核,分阶段评写“小分”。

然后进行描述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评语。如描述性评价:该组同学活动安排有组织、有计划、有想法;采访时勇敢主动;调查报告制作认真,科学性强,只是思维分析能力还需提高。总体表现出色!(优秀队员:×××、×××、×××等)

【点评】学生成绩如何评定一直是教育界争论的热门问题,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这门新型课程,学生成绩的评定更是如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生评价的目标、理念、内容和方式上都没有现成的程序和模式可以照搬套用,但对学生的评价又是激励其动力和学习方向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成绩评定引发争议是因为本课程是以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内容、以学生全部的社会生活作为课程活动范围、以学生亲历性的实践活动作为课程的主要活动过程;实施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获取直接经验、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倡导自主体验、主动参与和独立研究。学习培养的结果必然是差异化个体化的发展,能力、体验等综合素质都非传统的分数所能度量,统一的试卷式的定量评分已没有意义。我们根据王老师指导经验总结出的“自我对照、适时评价、组合计分、描述性评议”的考核方法,兼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能力素质进步的方向性、非量化阶段评议的促进作用等,较好地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发挥了考核的作用,实践结果也是比较好的,王老师的探索精神也是值得学习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之路还很漫长,探寻活动指导的有效性是艰巨而有意义的。

(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310000

4.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四

【教师方面】: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外,学生们更渴望有属于自己的充分休息、自由活动的时间。因此,“课间十分钟”就成了他们最快乐的时光,他们渴望下课,盼望着与小伙伴们一起尽情地玩耍。但稍微留意一下,便不难发现在学生的课间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当行为和安全隐患。以我校为例,仅本学期开学至今,已发生了三起因课间追跑打闹而导致的“跌破头”、“摔坏腿”等事故。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有益的、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让学生在玩中有所乐,有所得,是摆在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学生方面】:从前几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调查是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本次活动前,根据学校的推荐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四个备选主题――对“游戏卡”的调查,调查“课间十分钟”,与“近似眼”面对面,“肥胖与健康的关系”,并明示给学生,让他们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结果学生选择上述四个主题的人数分别是:7,19,8,10。

课间十分钟是学生学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这一主题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贴近于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他们很想知道:别的小朋友下课都玩些什么?哪种游戏是有益的,为什么?这一系列问题便成了他们探索实践的动力。

二、活动目标:

本次活动采用模块化专题单元活动方式,设计并组织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是:

①让学生明确进行课间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②使学生知道哪些是健康的课间活动,值得提倡;哪些是不当的课间活动,应当制止。

③培养学生善于从身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整理资料,调查探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于四方面:

①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格,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②学会初步的调查、采访技巧;查阅资料方法;合作交流方法等。

③了解并体验到调查与实践是科学研究的主要而基本的方法。

三、设计思路及说明:

本次活动是一次长线活动,约10课时,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整个活动大致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进行:

1、创设情境,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

2、明查暗访,认识课间活动的现状。

3、小队活动,实践本次活动的主题。

4、总结交流,分享本次活动的收获。

5、反思推广,实现本次活动的价值。

四、活动具体实施过程及其指导要点:

1、启发与引导。(1课时)

①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下课后都会干些什么呢?在我班同学的课间活动中,你认为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当的,为什么?其它班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②顺势引导:我们现在对全校同学在课间的活动情况还不太清楚。那么,我们就可以作一些调查实践来摸摸底。

(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意在通过谈话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校课间活动上来,并且加工成事实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活动欲望,从而为实践活动内容的展开创造条件。)

2、调查与认识。(约3课时)

①学习调查问卷和统计图表的设计。

A、教师讲解表格设计的大致格式,如标题,主要栏目,统计项,调查日期等。

5.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篇五

一、选题背景:

植物王国蕴藏着无穷的秘密:一颗小小的种子,只要有泥土、水分、阳光它们就会长出一片片绿,开出五彩缤纷的花,结出橙黄紫绿的果„„它们的形状稀奇古怪,它们的秘密趣味无穷。

金秋时节,我带着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二年级小学生去原野秋游,当他们看着满园飘香的瓜果,周围盛开着绚丽多彩的花儿,都雀跃不已,一个劲儿地跑着来问这问那:这是什么花?花有种子吗?树上的果子是怎样结出来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从他们的小脑袋里蹦出来。看到他们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和兴趣,而且发现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和探究意识,我根据孩子们的愿望和认知特点,开展了主题为“植物生长的秘密”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植物王国里的秘密。

二、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植物的一般生长过程

2、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探索和实验,激发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培养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与他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学习,细心观察,讨论交流。

(二)活动步骤:

1、师生确定实践的主题;

2、指导学生自主分组并确立各小组活动的主题及实施方案;

3、开展实践活动;

4、开展交流评价活动;

5、开展成果展示活动;

6、对活动进行小结、反思。

第一课时

活动主题的确立:

(1)、学生自由分组,选举各组组长。

(2)、指导各小组确定主题及活动实施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但我最想知道这些植物是怎样长出来;有的说,我最想知道平常我们吃的果实是怎样长出来的;有的说,没有人种,野外的小花、小草是怎样长出来的?有的说,平时我发现家里的一些植物并不是种在泥土里的,放在水中它们照样能生长,究竟植物的生长要靠什么呢?

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大多数组员的兴趣、意愿,确定了自己组的名称和活动主题,并制定了活动方案。最后商定为五个方面:

一、怎样栽种植物?

二、怎样使用已学的知识(扦插 嫁接 压条)培育植物?

三、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四、植物生长的其他条件。

第二课时

各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班级整体方案:利用综合实践课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去野外感受自然、认识植物、挑选植物。

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设计活动方案、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各小组确定主题,设计活动方案

活动方式:讨论、谈话、小组合作。

第三课时

实践活动:

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调查、访问、收集植物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并分组调查、访问并记录。

第四课时

交流评价活动:

小组汇报把自己调查的、观察到的内容在小组里交流汇报,展示每组所养的植物,给同学们介绍植物的生活习性。

第五课时

成果展示

设计目标:

1、通过交流展示活动了解各种植物的一般生长过程

2、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探索和实验,激发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培养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

4、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并学会与同伴合作,细心观察,讨论交流。

5、通过这次活动,你们小组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活动中,大家要互相合作,团结一致,才能把事情做好)

活动小结:

6.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校园生活的美好丰富,认识其之于每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了解城关中学的历史及现状,继承学校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好好学习、为校争光的信心;

3、培养学生走访、上网及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A、学生准备:

1、寻访一位老校友,请他(她)讲述一段校园往事(运用录音进行整理)。

2、围绕“校园十大新闻评选”活动进行调查,走访学校各部门,采访教师,了解近年来学校发生的大事。

3、拍摄一张自己或同学在校园内读书生活的照片或者能反映校园风貌的照片。

4、标明学校在城镇的地址,画出学校周边环境图;

B、教师准备:

1、列出学生活动内容的相关菜单,每项做好相关操作的建议说明;

2、提供学生上网查阅资料的有利方便;

3、罗列学校近年来发生的大事,并提供学生问卷调查设计样张,以便学生参考 。

(二)课堂交流

A、教师讲解

1、导入新课:

(1)理解三个词语:菁菁校园、莘莘学子、悠悠我心

(2)唱一首歌:《相逢是一首歌》附:连续剧《红十字方队》主题曲。作曲:张千一 词:刘世新

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 /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相逢是首歌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眼睛是春天的海青春是绿色的河/你曾对我说相逢是首歌/分别是明天的路思念是生命的火/相逢是首歌歌手是你和我

(3)网上查阅有关回忆母校的文章交流

2、全班授课:学校史料:xx中学创办于19xx年,学校自创办起,就十分注重学风的培养。

B、学生交流

1、学生互评拍摄照片

2、学生讲述校园往事

3、学生黑板演示“学校区位图”

4、学生评选校园十大新闻(要求能说出入选理由)

C、小组讨论:“我为校园发展献一计”

1、设计问卷(要求针对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设计一张问卷,并在自己小组中讨论)

2、小组答卷,提出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

3、提出合乎本组大多数学生意愿的的建议,并形成相关文字。

4、班级交流,达成共识,由班长或学生代表向学校领导递交建议书。

D、独立作业(课后练习)给远在异地的朋友或笔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学校。

(三)课后整理

1、由学生选派几位文笔好的同学组成编委会,将学生中比较好的“校园往事”以及相关书信,进行编辑,办好班级月报,主题是“菁菁校园”.

2、出好一期墙报,主题同上。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公理、定理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让学生意识到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说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良好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公理化方法对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价值。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知道什么是公理,什么是定理

2、难点:理解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教师讲解:前一节课我们讲过,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将探究怎样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

二、探究新知

(一)公理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我们已经知道下列命题是真命题: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在本书中我们将这些真命题均作为公理。

(二)定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举反例来说明下面两题中归纳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从而说明证明的重要性。

1、教师讲解:请大家看下面的例子:

当n=1时,(n2-5n+5)2=1;

当n=2时,(n2-5n+5)2=1;

当n=3时,(n2-5n +5)2=1.

我们能不能就此下这样的结论: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2-5n+5)2的值都是1呢?

实际上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因为当n=5时,(n2-5n+5)2=25.

2、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a=b,那么a2=b2.由此我们猜想:当a>b时,a2>b2.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吗?

[答案:不正确,因为3>-5,但32<(-5)2]

教师总结:在前面的学过程中,我们用观察、验证、归纳、类比等方法,发现了很多几何图形的性质。但由前面两题我们又知道,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有时不具有一般性。也就是说,由这些方法得到的命题可能是真命题,也可能是假命题。

教师讲解:数学中有些命题可以从公理出发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进一步作为推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三)例题与证明

例如,有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 80”这条定理后,我们还可以证明刻画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教师板书证明过程。

教师讲解:此命题可以用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因此我们把它也作为定理。

定理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揭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且可以作为进一步确认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三、随堂练

课本P66练第1、2题。

四、课时总结

1、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为真命题的命题叫做公理。

2、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五、布置作业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3

题目

安全伴我行

目的

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确保自己的安全。

引导学生在遇到安全问题或灾害时,能够采取正确、妥善的措施。

通过活动,把安全意识转化为实际具体行动,让安全意识伴随学生们一起成长,更好地推动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全体同学人人讲安全,个个懂安全的良好氛围。

设想与构思

通过学有关安全的有关知识,教会学生们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交通意识。教会学生们如何防灾自救。让学生们在学中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懂得生命高于一切。

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对于人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吗? 对,那就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对于我们中学生非常重要。

二、过程:

1、让学生们讨论安全都包括那些方面?

2、让学生们说出有关安全事故的新闻或事件.

3、了解溺水知识及预防措施.

4、学有关火灾的知识及预防措施.

5、学有关煤气中毒的知识及预防措施.

6、学有关地震的知识及预防措施.

7、让学生们说说有关地震的`新闻或事件.

8、学有关触电的知识及有效方法.

9、学有关食物中毒的相关知识及其预防.

10、学有关燃放烟花爆竹的注意事项.

三、班主任总结:

安全时时陪伴在我们身边.但是,有时它有离我们很远.如果你忘记了它,它也会忘记你.当你不遵守交通规则时,当你疏忽大意时,它就会忘记你.因此,为了你、你的亲人、你的朋友和我们大家,我们要时时提醒自己,遵守一切安全,让安全陪伴我行!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废物利用的作用和意义。

2.学会用变废为宝的方法进行发明构思。

3.培养学生节约、环保意识。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和想象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废旧材料,卡纸,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废物利用潜力大

我国著名诗人和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在南京担任监察院长期间,其办公楼附近的公共厕所光线昏暗、坑洼不平,一些不雅之士或情急之人,为图方便,一进门便随地乱屙。于先生身为院长,也不得不常来此地方便,见此情景,怒发冲冠。回办公室后,取来宣纸一张,刷刷写下六个大字:“不可随处小便”,并签上大名,亲自贴在厕所内的醒目之处,以镇不洁气。稍过片刻,一位年轻的职员看到了这幅告示,不禁心里一阵狂喜,趁浆糊未干将其揭下,匆匆而回。过了几天,这位职员家中大厅悬挂着一幅院长亲笔书写的条幅,同事们观后,艳羡万分,夸之不绝。原来,这位职员将于院长的真迹字幅作了技术处理,变成了“小处不可随便”的条幅,并成了一句警世箴言。一张不宜张扬的告示,一经拨弄,变成一幅哲理十足的墨宝。这段艺坛趣话,令人玩味不止。

废物是指失去利用价值的东西。废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失去特定功能的产物,如烧毁的电器、报废的设备、失效食品等;另一类是人类在创造有用物时,产生的无用物,如煤渣、污水、锯末、烟气等。自古以来,废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当你碰到一堆废物时,你会想方设法减少或清除它;当你发现废物的一些有害现象时,你总是极力控制或回避。这种反应固然无可非议,倘若我们把思路反转过来,经过人们的再次创造使之变废为宝、化弊为利,岂不是一件 “一箭双雕”的美差?

世界上本无绝对的废物。实际上,通常所谓的“废物”仅是把资源放在不恰当的地方,进行不适当处理所造成的。现实中,确有废物存在,只是人们尚未发现利用这些东西的可行方法罢了。废物是摆错位置的财富,能把有害的东西变成有用的东西,可见废物利用的潜力巨大。

阅读课本P8,认识一些标志。

二、废物利用很精彩

1、再生毛织毛衣

2、牛粪转换成生物沼气

3、舞会上的化妆道具

三、谈谈身边废物利用的例子

四、了解废物利用作品制作方法

1、手偶与面具

课本P10页

2、植物托架

课本P10页

3、别具匠心的“伞”

课本P11页

4、母情节的礼物

课本P12页

五、废物利用制作

1、根据实际情况分小组

2、教师先引导每一组确定制作的物品名称,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组的设想,教师给予肯定。

3、合作完成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六、展示作品,谈设计想法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同时教育学生要节约。

七、家中“寻宝”

课本P12

活动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垃圾不但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繁杂。通过“换”然一新活动让我们增强了环保意识,对“废物利用”这个观点的印象更加深切。鼓励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能二次使用的绝不随意丢弃浪费,不能再次利用做好妥善处理,不给环境带来二次污染。环保节能,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这次活动,也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知识,真正体会到了变废为宝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废品回收利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可以用我们的智慧让废物再次变废为宝,制造出更为有价值的生活用品,设计利用废弃塑料水瓶压扁制成的漂亮的树枝型吊灯,令人叫绝,美丽无比。通过学生也给周围的人们树立了一个节约能源的榜样,让学生做好宣传与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要倡导这种观点,这不仅让我们的环境更加好,并且让我们的头脑更加灵活。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使学生懂得了互相关心、互相照应。在这次活动中,认识到了团结的重要性,所有的组员团结一致,遇到了困难大家一起解决;做每件事之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做事情要有一定的条理;始终做到小组成员团结一心,遇到任何困难都不放弃,不气馁,每个人都是尽心尽力的完成每一项工作。这次活动,学生还开阔了视野、扩展了知识面,学到了课堂以外的知识。

总之在活动与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了废物利用有很多学问,如果每个人都懂得如何废物利用,那将会给我们国家省下很多资源。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能力目标: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调节好自己心理、情绪的重要性。

重点

明确体育活动对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难点

争取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任务

1、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

3、了解自己的体能

教学内容:

1、古希腊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益处有的呢地认识:

“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 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 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我国先秦时期在《吕氏春秋》中用形象地比喻阐释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2、体育锻炼重在参与你必须真正理解“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只有残疾阿体育锻炼,才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并得到益处。应具有积极、乐观和奋勇拼搏的进取精神,并把这种态度和精神渗透在自己的学和生活之中!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的现状在课本上做出选择题1——10题算出分数,对应评价参考标准看看自己在哪一种类型当中!

4、课堂常规: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

为了完成学任务,必须认真上好体育课。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开展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锻炼、课余运动训练以及竞赛活动的基础。

上好体育课,使课内外体育活动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端正学态度,既要重视上好体育基础知识课,又要重视上好体育实践课,使学科学理论知识和掌握动作技术、技能很好的结合起来。

(2)上课时要认真听讲,自己观察老师或同学的示范,细心领会新学的动作要领,并自觉积极的进行学,在练中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

(3)要遵守课堂纪律和学要求。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因病因事不能上课时,因事先请假;上课前要做好准备,有条件的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课(或轻便装和软鞋底);要提前2—3分钟到指定地点集合;课中要服从指挥,听从老师和小组长的调动。

(4)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注意自己和同伴的安全,爱护场地器材设备。

(5)要做到课内外结合。在课外体育锻炼时,注意复和巩固课内外所学的内容,加强练,积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

(6)服装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

课后作业:

1、根据实际自觉积极的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2、学会发展健康体能的方法!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6

活动背景

我省今年经历严重的干旱,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环境,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发现生活中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情况,了解都有那些行会使环境遭到破坏,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我们应该去保护地球,热爱自己的家园。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

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

2)考察本地区周围环境的现状,被污染情况.

3)调查农民今年的收成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按自然村分成几组。

一、准备阶段

(一)引出主题

1、导入

2、确定主题

3、提出问题

4、分组讨论

5、汇报方案

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美丽壮观的星球――地球,并用深情的语言向同学们描述,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谈话:但是这个美丽的星球当今正为环境问题所困扰。提出活动的主题:保护地球,爱护家园。本次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

1、为什么要保护地球?

2、制定“拯救家园计划”,本次活动采用小组讨论,将全班分成四组,小组内研讨,最后由每组推举一人介绍本组制定的“拯救家园计划”。

二、实施阶段

(一)活动准备

各小组展示有关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说说本地区周围环境的现状,被污染情况.,以及农民今年的收成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二)过程整合

1、各小组展示有关自然资源被人类破坏而导致一系列灾难的资料、图片。说说本地区周围环境的现状,被污染情况.,以及农民今年的收成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意识。

2、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及成功经验,各小组制定“拯救家园计划”。

(三)拟定汇报方式

1、各小组成员分别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相关信息。

2、每组推举一人介绍本组制定的“拯救家园计划”。

三、总结阶段

(一)成果展示

(1)各组展示自己收集到的生态环境忧患的资料

(2)展示“拯救家园计划”

(二)活动拓展

让学生亲身体验实施“拯救家园计划”,不能“只动口,不动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

(三)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确立的,我认为选材比较合理: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产生忧患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来爱护家园。整节课学生通过调查分析、讨论、交流,懂得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讨论中让学生“动”起来,从嘴、眼、手、脑都一起参与到课堂中。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题,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的课改新思想。在交流与总结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就这次活动来说,还存在着主要的问题是:

1、如何调动、保持每一位学生持久的参与热情。

2、在最后的一个活动中,对于学生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时,过多地注重了方案的提出,而忽略了可执行性的评价。这是教学活动的美中不足。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7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主动了解最新的科技信息和科研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做关心世界的有心人。

2、教会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报刊、图书、媒体、网络等)获取并筛选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科技制作,树立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搜集科技资料,了解科技成果,制作一份手抄报。

2、或独立或合作完成一项科技小发明,并确立一人作为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写好发言稿。

3、确定新闻发布会的主持人、专家和记者等角色。(专家可由学生邀请与发明有关的物理、化学等科任教师)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包括电脑、互联网等)

活动过程:

1、展示幻灯片一:标题“人类没有他们,世界将会怎样?”

图片:伽利略、爱迪生、贝尔、莱特兄弟、蔡伦、毕升、丁肇中、李政道……

(图片自选,兼顾中外古今,六至八张为宜)

2、问:仰望这些科学巨匠,你能否用一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名字和主要贡献?

(生答略)

3、幻灯片二:活动主题“科学引领未来”

总结:是的,我们很难想象,人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说,正是这些科学巨匠们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才使得我们拥有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而我们想要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也必然要依靠更多的人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而奋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未来的科学家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同学之中。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加川港中学初二(3)班科技新闻发布会,有请主持人。

4、幻灯片四:标题“科技新闻发布会”

5、主持人上场:

串联词:

好,本次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首先为你介绍一下今天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人员。

(略)

6、主持人:

下面请同学交流一下你们所搜集的最新科技新闻,请用一句话标题新闻的形式介绍给大家。

例:

(1)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相似程度达到96%

(2)石油价格上涨,各国开发新能源替代石油

(3)斯坦福大学教授发现大脑两个区分管妙股输赢

(4)美科学家称人类载入火星探险可提前实现

(5)美科学家宣布发现太阳系第十大行星

(6)卡西尼号发现土卫二表面有火山活动迹象

(7)德国研制出超硬纳粹材料,硬度超普通钻石

(8)废渣变为优质水泥,我科学家发明“凝石”技术

(9)“勇气”号火星车传回火星沙漠全景照片

7、主持人:

同学们的交流让大家充分感受到了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大家也不必妄自菲薄,我想下面的发布会,也会让大家领略一下我们同学当中小小科学家的风采。

下面新闻发布会的基本程序是:发言人发布新闻或介绍自己的科技小制作,然后记者们共有五分钟提问时间,最后有请专家进行点评。发布会结束时由各位记者评选出“最佳创意奖”一名和“实用科技奖”一名。

(发言人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发明)

(学生发言、专家评点略)

8、教师总结并布置作业

(1)手抄报评比

(2)小记者根据新闻发布会情况写一则新闻稿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8

[设计意图]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或制作可调节转速的小风扇)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甚至涉及到电功率)于一体的综合性制作活动。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滑动变阻的原理和应用;进一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也为后面电功率知识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也是比较易得的,关键是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片滑动效果是这一制作中的难点。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观形状和内部结构,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使用时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识。

[教学目标]

1.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制作一个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动变阻器的结构、长度以及滑片滑动效果、接触性等。

2.电源电压的选择及起保护作用的定值电阻大小的确定。

3.模型外观、结构的设计及内部电路的布局。

[教具和学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学具:小灯泡(2。5V0。3A)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各种铅笔、电阻丝、导线、金属回形针、干电池若干节、带有各种图案的硬纸片、各种工具、电烙铁等。

[课前准备]为为制作可连续调节亮度的调光灯的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一、引入

(5分钟)

教师主导: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我们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制作一个调光灯呢?出示几张以往学生制作的调光灯照片(或模型)

大家看出这些图片有什么感想,如果我们制作调光灯,有什么创意,大家谈谈。

学生主体:可以将两个亮度可调

节小灯泡当作猫头鹰的眼睛,使它有时暗,有时亮。

可以制作一个小屋,将调光灯当作屋顶的吊灯,使

屋内的景物时明时暗。

可以制作一个小台灯,

放在小桌上。

点评:学生能通过图片和模型受到启发,激起创造欲,无意间将调光灯应用在他们在生活中见到或喜欢的模型上,符合学生的心理及经验。

二、设计与制作(30分钟)

教师主导:刚才同学们在谈的时候已经无意间说明了所制作模型具有的功能了或能够的生的效果。因此现在请大同学们将模型的名称和具有的功能决定下来。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调节电流大小的?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滑动变阻器?

设计你的电路图。

对照学生设计的电路图,请相关每组学生答辨:

答辩一:如果滑片移到了阻值最小处,造成电流过大,烧坏灯怎么办?你的设计中并没在这方面的安全措施。

这个阻值的大小你如何确定?

此时你的电路经过修改后,其电路图又是如何?

答辩二:在你的设计中,用了两个小灯泡,那么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应接在什么地方?

答辩三:在实际制作中,往往滑片不太好滑,与铅笔芯的接触也不是太好,你们组准备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提供学生一些器材,让学生根据需要自由选择。

巡视指导。

学生主体:决定产品名称和应具有的功能。

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电流大小。

用铅笔芯。

7.初三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篇七

关键词:社团活动,综合实践,共性,对接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已成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而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由于其课程内容的广泛性、资源开发的艰巨性及组织实施的复杂性,在推行过程中往往遭遇许多尴尬,使这门“亮点”课程在很多农村完小却成了“盲点”: 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启动,缺乏实际性的探索,更缺少应有的效果。 而红领巾社团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 自主性和生成性等共同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我认为依托红领巾社团能激活农村完小的综合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团化, 社团活动常态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义、原则与方向。

一、相同特质,有机对接——红领巾社团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红领巾社团是在学校大队部和社区少工委指导、管理下,学生自发成立的各种主题的社团,是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自愿、自觉建立起来的跨中队、小队开展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红领巾社团的活动、活动的结果具有开放性,社团成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走近生活,观察、实践、操作、想象、创造,培养想象力、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本社团成员之间、社团与社团之间互动交流、互助合作,借鉴先进经验,实现优势互补。这些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具有相同的特质。

基于此,我校深入研究《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关注学生多元素质的培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着眼于学生已有素质的提升与拓展,组建了“五好”系列红领巾社团入手进行实践探索。

我们只是一所农村完小,因此,我校的红领巾社团的活动特点也是“小、实、新、深”。小,即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小社团小主题,使教育活动更加符合儿童认识事物、认识世界的规律。实, 即真实有效,以实见长。各小队社团活动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们的思想实际和情感需求,社团活动朴实、扎实、真实。新,即创造活力,以新促探。“五好”社团关注当下,关注热门,既有时代性,又有现实意义,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小社团,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以新求趣,以趣激情,将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融于探究性活动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确立地位,精细管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可靠保障

(一)制定了一个脉络清晰的“五好”系列红领巾社团课程

在社团的编排体系上,我们以“生态文明教育”为总纲,下设 “好食品”“好水质”“好空气”“好阳光”“好环境”五大系列社团,每个大社团又下设若干个小社团,形成一个互相独立却又遥相呼应,既能独立开展活动又围绕中心的脉络清晰的社团体系。我校还将小社团活动时间编入学校每周三的课程超市中,使活动开展在学校时间上有保障,同时在形式上又不拘泥于课堂,给予社团指导老师更多的自主性。每个社团在活动场所均有一块固定的社团角展示区,每个社团的活动形式由社团成员与指导老师商量决定,同时根据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策略的调整。在初步开展社团活动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生的兴趣点及知识盲区进行了调研,针对调研结果组织综合教育组的老师进行了活动教材的编撰,编成了五本校本教材《五好系列环保读本》,用以指导社团活动的开展。

(二)形成一套红领巾小社团建设的管理活动模式

社团活动要有序推进,需要在管理网络、活动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形成了“管理网络 • 活动方式 • 评价机制”红领巾社团建设三管齐下模式,发现此模式能有效推进社团活动,让整个社团运作过程以“热爱生命”为天,“健康生存”为地,“快乐生活”为水,并在这“天-地-水”的育人环境中接受生态文明的熏陶。

小学生的策划能力有限,学校中的学习任务繁多,要保证学校的少先队工作以社团的方式全面铺开,且每个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开展社团活动,并能在社团中快乐而有效的开展活动,就需要依托社区和家庭的资源,我们采用“领回去实践,拿回来分享”的模式开展活动。

我们牢记专家的一句话:“让学生和老师做累做乏了的一定是我们做错了的活动。”实践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社团活动的评价模式, 那就是“原生态要求,多快乐实践”。比如在“好食品”社团活动过程中我们不要求学生对安全饮食知识死记硬背,我们只希望孩子们在愉悦的安全饮食教育氛围中享受教育带来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乐趣,从而自觉地把这些做过、乐过后听到的“有用的话”内化为自己的健康饮食知识,把摸索到的有用的本领,培养成自己的习惯动作。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强调一定要把社团活动定位在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自主的活动,学生能探究的活动,学生能体验的活动。

三、深度实施,优化效果——追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想境界

我校的红领巾社团依托生态文明的主题,通过在学校、社区、 家庭的学习、探究与实践,构建了具有我校校园文化特色的知识体系。其中有关于健康饮食的教育,通过对安全食品和食品安全的探究,了解了多种食品的营养价值,初步学会评判什么食品有害,什么食品有益,在学生们丰富饮食知识,增长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自尊自爱”“对自己负责”的主体情感与意识,在学生向朋友、 向家人分享学习探究所得时,正是学生表达关心,表达爱的具体表现;其中有关于生命之源——水的关注,学生通过一系列水的知识学习与探究,既深刻了对水的了解,同时也加强了对水源保护的使命感;其中有关于对空气的探究,了解了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在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由“小我”过渡到了“大我”;其中有学生对阳光的研究与探索,从“有形”提升到“无形”,从外面环境建设上升到内部心理建设;其中还有学生通过对身边花木、土地等的探究,学习生态保护的知识,在开阔视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社团活动的多彩,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同时生成了充沛的情感体验,提升了爱的层次和境界,加强了思想品德的修养。

我们的社团活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社团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以辅导员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课题实践和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自主的社团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把德育渗透于社团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家庭和社区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知识技能, 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了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学生通过社团的活动关注了生存环境,提升了生命质量,关注了“大我”,促进德、智、体、美的有机融合,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独立人格的建立。

8.综合实践活动 篇八

关键词:学会观察;择优选材;真情实感;自我评价

在小学教育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大难题,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师,特别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存在以下问题令人深思:一是“假”,学生作文说假话,写假文,“作文是一套,内心是另一套”;二是“大”,学生习作内容口气大,语言成人化,缺乏童心童趣;三是“空”,即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四是“套”,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作文缺乏个性和特点,读来枯燥乏味。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受片面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的束缚太深,唯恐学生乱写跑题,影响语文成绩;二是作文内容与生活严重脱节,学生未做之事、未经历之事,怎能写好,造成学生“无病呻吟”。如何使综合实践活动和生活作文紧密结合,这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并不陌生但尚需努力探索的话题。

一、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

新课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如我校所在的乡镇——塔岭镇,地处庄河市最北部,位于英纳河上游。近几年来随着工业、农业的迅速发展,在河上游建起了一些工厂和企业。这些企业有的将污水排放到河水当中,同时人们也把一些生活垃圾随处乱扔,经过雨水的冲刷最终冲到了河水中,导致现在水质变得越来越差,鱼虾也逐渐减少,以致于夏季人们都不敢到大沙河里洗澡。针对这一情况,我组织了学生去实地考察,去河边走访、调查,究其源头、找出病根。学生们积极性高,思维活跃,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生活,后来就本次活动习作,学生们个个写得特别详细,用词也十分准确,真正做到了“有话可说”。

二、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了择优选材

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分析处理资料,学会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之一。在一个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时,会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面对一大堆的资料,如何正确取舍,准确地加以运用,这就要求学生自己决定哪些证据是相关的,并能对证据的含义作出解释。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习作中,围绕一个中心要选择哪些材料,也要经过认真仔细地筛选,在众多的材料中寻找最能表达中心的,以使所选材料更好地服务于文章中心,也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主题更为鲜明。

三、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拥有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没有行动就没有发言权,没有亲身经历又怎会有真情实感?综合实践活动尤其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如观察探究、调查考察、实践操作等。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能凸现学生对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并且当代学习理论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实践密切联系时,才是最有效的。

我校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虽然学校也开设了一些健康教育的课程,但学生对于一些流行疾病的预防知识知之甚少。而春季正是冷暖交替的季节,在这个季节学生患流行性感冒的人数特别多,走进当地的医院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生了病的孩子在打针、打吊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做好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我让学生就此展开了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流行性感冒的知识以及如何防治与保健。通过调查,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材料,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深刻地了解了如何防治与保健。我让他们将所思所感付于笔端的时候,许多学生写出了令我惊叹的文章,从中我可以深深地体会出学生在活动中的真实感受。

四、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评价自己的作文

学会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它是指在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筛选、梳理、汇总,然后得出结论,形成文本再进行评价总结最终形成作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一系列的修改、评价,对自己的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次地深加工。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作文的书写、修改与评价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上有所进步与提高。

上一篇:南通大学党政管理部门机构职责下一篇:教育教学经验心得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