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评课稿(精选11篇)
1.庐山的云雾评课稿 篇一
《庐山云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三大段.陈老师用了美文美读的方法,通过以读促悟的手法,使庐山云雾的美景在学生的脑海中展现,真切地体会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听了陈老师的课感受也是颇深的,下面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1,以读为本.
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户,它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蕴藏情感的最佳途径.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有节奏地诵读,直到悟出尽凭语言分析难以理解的思想内容.在这堂课上,学生的读是比较充分的,有自由读,指名读,合作读等等.特别是对“雾来是……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这句话的朗读指导,通过比较句子,让学生结合自己经验谈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品读了语言文字,体会其间的情感.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们也确实真切的感受到了“雾来时”的“风起云涌”,“雾去时”的“轻轻柔柔”,“雾浓时”的“遮遮掩掩”以及“雾稀时”时的“隐约之色”.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读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而教师的朗读指导却不着痕迹,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
2,以人为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只有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且只有在这样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学习的效果可见一斑.在本课的导入部分,陈老师引用学生以前学过的古诗《题西林壁》和《望庐山瀑布》为导入手段,这样做,不仅有效联系了与课文有关的旧知,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此外,在朗读训练中,陈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也注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和感受.
3,不局限于文本.
陈老师不仅仅局限于文本资源,注意引进课外资源来丰富文本,真正体现了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的新理念.比如在课堂的最后环节中,陈老师把学生的同龄人作的一首诗歌《庐山赞》引入了课堂,这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庐山的神奇与神秘,更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写诗的欲望,为接下去的“写一首小诗或写一条广告语”的拓展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值得商榷的是,本人觉得这堂课的教学容量较大,以致了第五自然段的学习效果.
2.庐山的云雾评课稿 篇二
师: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下面,老师想报几个句子让大家听写,可以吗?(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生听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
师: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听写这两句话?
生:因为这两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评析】在复习导入时,教者让学生听写了两句话,“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两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是第2、3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在听写两句话的过程中,不仅做到正确书写,也学会了关注文章的关键句,为后续教学触摸语言,深入浅出地交流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听写设计,不仅是一个复习环节,也暗合了本课的重点,接下来的教学也依此展开。
【教学片段二】
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勾画出相关词句,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
生:我从“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些词句中看出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师:如果把这些词都换成“一会儿”好不好?自己读读看。
生:感觉不好。都换成“一会儿”读起来感觉一直在重复。
师:语文用词讲究变化,这些词语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表现得淋漓尽致!你能读出云雾的瞬息万变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只有这四种变化吗?
生:不止这四种变化。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省略号知道的。
生:我从瞬息万变的“万”字中看出来的。
师:还会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转眼间 ;明明,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
生:刚刚还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串甜甜的棉花糖;明明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香喷喷的奶油蛋糕。
【评析】用“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这样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先试着和小组中的伙伴说一说,在和伙伴的合作交流中,思维在不断刷新、完善。正是因为有了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小组讨论为前提,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比喻、不同角度的观察等写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体验和探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复揣摩文本的语言,用心体味文本的意蕴,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第2、3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用一个中心句概括,再进行具体地描写。
师:你真会发现,这样的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生:作者想象很丰富,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作者正是用了巧妙的构段方式,再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得如此令人神往。请你也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介绍一处景或一种事物,如果能用上一些比喻句就更棒了。(生练习仿写,交流点评)
【评析】《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无论在结构特点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教者抓住文中形象的比喻手法、总分的构段方式这些特点,从语言文字入手,由外及内,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模仿。学生感悟了文本的语言之美,领悟了文本的形式之美,再学以致用,就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学生练习了片段写作后,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也必不可少。教师如果能发挥教学智慧,抓住有效生成,再次对照文本,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加顺畅,更加灵动。
3.《庐山的云雾》说课稿 篇三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是一篇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本课的受众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处于中年级低段,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兴趣;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注意积累词语;但是朗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还有待培养提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本课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之美,理解总分构段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之情。
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
首先我结合本单元教学中关于认知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简称的要求,
关激趣环节中,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展示的中国地图,准确指出庐山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在江西省的北部,进而知道江西省的简称为赣。解决了单元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问题。
本课教学的最大难点就是学生对庐山云雾的认识十分肤浅,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实地领略过庐山的风光。如何让学生被文本所创设的情境真正吸引,从而乐于学、兴趣学,是我认真思考的。为此,在导入环节我以“走进庐山,贴近自然”为题的短片让学生入情入境,在课件所呈现的神奇美妙、充满动感的画面和舒缓轻松的音乐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习的兴趣倍增。当学生意犹未尽时,画面却戛然而止,此时有意让学生想象留白,归纳观后的初步感受,为进一步学习文本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文的二三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这两段的总分构段方式是要求学生学习掌
握的难点之一。特别是描写云雾的千姿百态时,文章重点描写了四种形态:白色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这些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难以形成直观影像,授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云雾的姿态,再用课件所展现的云雾四种形态,直观地呈现云雾神奇的样子,学生对照图片有感而发:真是千姿百态啊!此时,教师适时点拨,这四种形态都是围绕千姿百态来写的,是分开来叙述的,这就是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学生由此对总分的构段方式印象加深。
这是一篇美文,如何动情朗读、读中感悟是本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为此课件中的朗读背景音乐可谓是精挑细选,舒缓而又深情。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精读,交叉互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在多媒体创设的意境中发挥想象,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生动。
品读课文基本结束后,课件再次展现庐山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这一环节也是本课教学中人文性特点的凸显之处,也与课件首页展现的庐山美景相呼应,还原了整体感,教师此时点拨:面对这样的.美景,你还想离开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想。是啊,真舍不得离开,真令人流连忘返!此刻学生对重点词语“流连忘返”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
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活学活用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为解决这一重点,课件在最后展现了火烧云的神奇画面,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再说说火烧云都像些什么,然后结合语句的提示,完成总分构段方式的片段仿写练习。
4.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评课稿 篇四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评课稿
《望庐山瀑布》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
杜老师采用了“激趣导入——初读感知——感悟诗意——课外延伸”的方法进行教学。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杜老师还制作了相关课件,把瀑布的图片、能调动学生情感的优美的音乐,诗中比较难懂的词句等制成了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诗情画意。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教学中,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髓。为了达到学习目标,杜老师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分三步教学:第一、知诗人,解诗题;第二、明诗意,悟诗情;第三、课外延伸,感悟积累。小组汇报抓关键字词理解诗意,并由几个关键词体会诗人夸张的浪漫主义风格,由此延伸出多首诗句让学生积累,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首诗,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5.《庐山的云雾》教案 篇五
二 检查预习:
1、认读生词:课文中有很多生词,王老师把他们摘录下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2、检查读文:生词宝宝回到了文章妈妈的怀抱里,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指四名同学起来读课文。
三 赏析课文:
(一)作者游完庐山后,在最后一段写道: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作者游览庐山十分留恋那儿的景色,都忘记回去了。庐山到底有什么景色呢?作者最喜欢什么?
学生回答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尤其)
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游览云雾缭绕的庐山呢?
生答后,出示画面。
师:在庐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游人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了祥云,行走于天空中,进入了仙境。让我们体会一下这种云中游走的感觉吧!
指导朗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
(二)作者游览云雾中的庐山,感觉像神仙一样。那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各段围绕那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回答,指导中心句的作用,整段文字便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出示文段
2、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美 奇丽 神奇 美不胜收 ……)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描写出来的呢?(比喻)有几个比喻句?各把云雾比作什么?
4、你能想象庐山的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形态吗?请你仿照作者的方法,用美妙的文字描绘出你想象到的各种姿态的云雾。
例如:漂浮在山腰下的云雾像是。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
王老师非常喜欢。配音乐范读。
从山顶到山谷,从上到下,庐山上千姿百态的云雾缭绕,这是多么神奇美丽的境界啊!指读。
当你置身其中,似神仙飘飘悠悠,正是因为有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指读。
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啊,我们都爱你!齐读。
6、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变为我们自己的?
出示填空,师生合作。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还瞬息万变呢。“瞬息”是什么意思?(眨眼、呼吸)“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变化又快又多)
2、庐山的云雾在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中,就出现很多很多的变化,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
学生读出后出示文段。
3、那些词语体现了云雾变化之快?
4、使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分别把云雾比作什么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5、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
6、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这景致多么奇异,让王老师惊叹不已。配乐范读。
你肯定也惊叹于庐山的云雾吧!指读。
这变化又快又多的庐山云雾太神奇了,太壮观了。相信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齐读。
7、这段文字写得太美了,看提示背一背。出示填空。
四 总结全文
1、游览至此,我们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板书:流连忘返
2、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云雾写出这么多姿态,写出这么多变化?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的云雾写得这样美呢?
(认真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
3、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下,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词语。
3、搜集有关庐山的诗句。
4、仿照2、3段描写一处景色。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最爱云雾 流连忘返
6.庐山的云雾评课稿 篇六
庐山云雾茶因其品质优良广受国内外消费者赞誉,凡庐山之游客大多都会带些回去自品或馈赠。庐山云雾作为庐山最主要的旅游产品,在庐山旅游产业链中举足轻重。如何打好庐山云雾茶这张牌,弘扬庐山云雾茶文化,树立庐山云雾品牌,使之成为庐山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庐山云雾茶简介
庐山植茶始于东汉,跟据史料记载,唐朝时众多文人雅士云集庐山,茶叶生产得以发展。相傳诗人白居易也曾结茅于庐山香炉峰下,种茶自饮。至于庐山云雾之名据传是从明代起始启用。到宋代,庐山云雾茶已位列“贡茶”名目。1959年,朱德司令品尝此茶后,欣然赞许以:“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庐山云雾茶之所以能成为“中华十大名茶”之一,首先得利天时,庐山海拔较高,各季节间的温差大,再配以紫外线的照射,促进了茶树体内芳香物质形成,从而确立了庐山云雾那独特的品质 。其次依托地利,庐山各山峰间(特别是五老峰与汉阳峰)终日云雾不散,茶树沐浴在甘露之中,自然所产之茶极佳;再配以陆羽所点之几处极品山泉,更是妙处无穷。再者借势人和,庐山自古人气鼎盛,是十足的“人文圣山”,禅有名僧慧远,道有“茶圣”陆羽,文有白居易、朱熹、周敦颐,武有岳飞、朱德。正是这些人文文化赋予了庐山云雾茶深厚的内涵和底蕴。
二、庐山云雾茶开发现状
(一)茶品生产
庐山云雾茶种植区域有限,已申报通过原产地区域认证保护,环庐山的十二个乡镇所产之茶才属庐山云雾茶。正宗的庐山云雾茶生产因其生产条件苛刻,一般只有产自海拔800米以上的汉阳峰、含鄱口、花径、小天池、青莲寺等处所产的庐山云雾茶视为佳品。除种植的环境要求苛刻外,庐山云雾的采制更有讲究。茶片采回后,需经过杀青、抖散、揉捻、初干、理条、搓条、拣剔、做毫、再干燥等多道工序方成茶品。现阶段,茶品生产企业良莠不齐,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开展生产的企业并不多。更有甚者为追求暴利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大大影响了庐山云雾的良好形象。
(二)市场销售
庐山云雾茶产量有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随着庐山旅游业的发展,庐山云雾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不良商家为求暴利以次品、仿冒品充斥市场,造成目前茶叶经营较为散乱。好在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整合庐山云雾茶资源及规范其产销行为的重要性,正努力做好云雾茶资源整合工作,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管理,维护好庐山云雾品牌。
(三)茶文化开发
所谓茶文化是指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等与茶有关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作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景观、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之一的庐山自古就不乏文化资源,但世人对庐山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却不甚了解。现阶段,庐山的茶文化旅游尚处起步期,开发力度小,与其它旅游项目整合度不高,文化内涵不够,特色不突出。
三、对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整顿市场,打造金字招牌
近年来庐山云雾茶饱受外地假冒茶叶的侵袭困扰,本地茶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且无有效的定价机制,报价混乱。整个庐山云雾茶市场商誉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品牌优势。建议有关部门适时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庐山云雾茶产销规范化管理行动,出重拳打击不良厂商;制定一套有约束力的定价体制,稳定庐山云雾茶价格;建立起庐山云雾茶销售售后保障制度,为购买正品者提供查询渠道,也为不幸购买了次品、假货者提供一个举报、申诉平台。最大程度地保障广大游客利益,树立良好的庐山云雾茶品牌形象,促进庐山旅游业健康发展。
注重完善庐山云雾茶产品体系研发,建立多系列、多层次的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对高、中、低层次的消费者都应有对应的产品生产、供应,从而杜绝恶性“炒作”事件的发生。
(二)规划旅游项目,发掘茶艺文化
规范开发以茶园观光、传统技艺采制茶体验、传统茶风、茶俗体验、茶文化节庆等多种茶文化旅游项目,可以举办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节的形式,配以品茶活动,茶艺表演,游园活动、茶文化歌舞表演,茶保健知识讲座,学术讲座、茶产品推介等多项内容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庐山茶文化资源。
(三)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互促互补
庐山旅游资源可以集名山、名水、名人、名茶、名泉、名寺为一体来形容,自古多有与茶相关的诗、书、画、故事。桃花源康王谷帘泉作为陆羽品定的“天下第一泉”一直是茶客向往之处。香炉峰作为诗人白居易种茶、饮茶、做诗之处也是茶客来庐山必访之地。作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之一,庐山禅茶文化历史久远,高僧都与茶结缘。开发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应该整合庐山几千年中儒、佛、道等众家之文化积淀,采众家之所长,为茶所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旅游客源
旅游业要想发展,最关键的是客源市场的开发,茶文化旅游更是如此。为不使庐山云雾茶这一人间极品“香酒藏深巷”,宣传必不可少,促进庐山茶文化的旅游发展应大力进行形象包装和营销宣传。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传媒,积极宣传以吸引游客;可与相关旅游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茶文化旅游路线和项目;可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茶文化论坛、茶知识讲座、茶产品展览等活动,努力提高庐山云雾茶得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培养茶艺人才,完善人才队伍
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科技开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导游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促进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必要任务,人才的保障是建立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链的基本要求。可依托九江市现有的茶叶研究机构和中等、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工作,也可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外出进修或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山传道、讲学。
(六)转变经营观念,开展招商引资
7.庐山的云雾教案 篇七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成因,培养学生了解和关注自然的兴趣。
2.掌握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学习生动的描写和科学的解说相结合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生动的描写和科学的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2.掌握文中运用的下定义、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学法指导
一、教师导入
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瀑布文明中外,然而最神奇的还要数庐山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你们想去看一看这神奇的景象吗?想去探寻云雾的成因吗?那么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现代作家江祖凡的《庐山云雾》。
二、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看拼音写汉字。
鄱阳湖( ) 缭绕( ) 蜿蜒( )( )
引qíng ( ) 挟持( ) 翡翠( )
丙烷 ( ) 缥miǎo( ) 波光粼粼( )
薄纱( ) 附着物( ) 心旷神怡( )
tuǒ圆( ) 重峦叠zhàng( ) 掩bì( )
2. 填空。
《庐山云雾》的作者是______,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
3. 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的行文思路是:庐山—( )—( )—( )—( )。
4.本文在表达方式上采用生动的描写和科学的说明相结合,1—4自然段运用____ __,介绍了___ ___;5—11自然段运用__ ____,介绍了___ ___。
三、合作探究
1. 分析引用苏轼的赞美庐山的诗有何作用。
2. 有感情朗读1—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庐山云雾特点的一个句子。
3. 精读5—11自然段,概括一下庐山云雾的成因。
4.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这座山是东北——西南走向,长大约二十五千米,宽约十千米,南北狭长,略成椭圆形。( )
(2)按照气温不同,雾可以分成两种,气温高于零摄氏度的叫做暖雾,气温低于零摄氏度的叫做冷雾。另外,由冰晶组成的雾叫做冰雾。( )
(3)在平原地区,尤其是在城市里,雾却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比如城市的工厂区也往往多雾。( )
(4)有时候,一股云流顺着陡峭的山峰一泻千米,倾注到深谷中,好像一条瀑布,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
5. 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这样,长江的水和鄱阳湖的水大量蒸发,再加上庐山上植被丰富,也不断蒸发出水分,这就是使庐山多雾的主要因素。
(2)消除暖雾比较麻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经济、有效的方法。
课堂检测
1、下边词语书写错误的是( )
A波光粼粼 翡翠 B重峦叠嶂 缭绕
C变幻莫测 尘埃 D心旷神贻 挟持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只见,山峰如翡翠,屋顶似珊瑚,红绿相间,绚丽夺目。( )
(2)山谷纵横交错,而云雾总是喜欢走入山谷的。( )
(3)绿水青山历历在目,滚滚长江蜿蜒如带,鄱阳湖面渔帆点点,山下公路纵横,梯田层层。( )
3、清晨,站在庐山上,如果是晴天,清秀的景色,历历在目。只见,山峰如翡翠,屋顶似珊瑚,红绿相间,绚丽夺目。可是,回头再看,山峰、屋顶全隐没于一片云海之中。一阵阵云雾飘荡起来,使你置身在云雾之间。浓云如烟雾,把一切都淹没了;淡云似的薄纱,飘然而过。有时候,一股云流顺着陡峭的山峰一泻千里,倾注到深谷之中,好像一条瀑布,这就是庐山有名的“瀑布云”。
(1)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
(2) 这段文字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在说明文中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这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
5
教师出示庐山的图片,请学生背诵交流与庐山有关的诗词。
字音字形可要掌握准确哦。
阅读中注意归纳每段的说明内容,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8.《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篇八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
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男女生分读、小组接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使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结合学生的回答,我用简笔画在黑板上表现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
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等等语句加以文中的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丰富并引发学生的想象,用上文中的句式“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也来想象一下云雾还会有哪些变化,学生由于学过《云房子》,并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进行过同类的想象,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相当活跃,他们的想象也非常丰富,回答常常能令人耳目一新,有的说云雾像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也有的说像一条龙,像一只凶猛的老虎等等。
9.《庐山的云雾》听课后记 篇九
《庐山的云雾》听课后记
《庐山的云雾》听后记在听王老师的课之前我已经把《庐山的云雾》这一课上完了。我在教学第二段时让学生读读画画云雾的姿态,觉得学生还蛮感兴趣。可上第三段时还按照这种方法,总觉得少了什么,听了课后我才知道原来我没有把云雾的瞬息万变突出来,云雾变得快学生没有体会到。而王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启示。王老师是这样教的`:先示范把第三段读一遍,故意把“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这几个词给漏读了,然后让学生说老师读得怎样,学生就说老师把这些词漏读了,教师顺势说,这几个字老师刚才不读,课文不是也很通顺吗,让学生讨论这几个词能不能不要,学生体悟出不能不要,因为它写出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然后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庐山云雾变化快,即: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 )(学生快速接着说)转眼间又( ) (学生又继续快速接着说)明明( ) (学生继续快速接着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 (学生接着快速接着说)如此反复几次,除了书上云雾变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可以发挥想象让学生说云雾变成其它的样子。这样教学既把庐山云雾变化快的特点突出来,又训练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转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效果很好。
10.庐山的云雾 公开课教案 篇十
语文第六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第2课时
学校:栖山镇中心小学 执教人:赵倩 年级学科:三年级语文 执教时间:2017.2.2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上这节课之前我一直很担心,因为我在准备这一节课时发现这一课有很多四字词语好难读啊?我读了很多遍才读好,你觉得难读吗?能不能给老师一些自信,把这些词语读好?(复习词语)
2、出示词语(幽谷、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弥漫、瞬息万变、一泻千里、云遮雾罩、流连忘返)指名读,齐读。
3、同学们读的真好,比老师读的都好,让老师马上就自信满满,但是上面的这些词语有些同学们还没有完全弄明白什么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一读书就能懂,不要老师讲。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边读书一边欣赏庐山美丽的景色。好吗?
4、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庐山的景色。
5、欣赏图片,庐山的景色美吗?看看作者怎样把这些图片用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好吗?
二、分析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先自由读第一段看看第一段写了什么?有哪些景物? 第一段一共几句话?(三句话)找三位同学来读,(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么多的景物,作者最喜欢什么?庐山的云雾,从哪个字看出来的?更)
2、指导学生朗读,刚才有好几个同学划出的不理解词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师:我请三位做动作的同学到庐山来游览。(三位学生上来)(师指着黑板前说)这是庐山的小道,看下面的老师,都在山下,我们在山上。游览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随便走走,不要紧张。注意,山上山下到处是云雾。其他同学读书,请他们三位做动作。
生:(齐声)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三人伸手向空中摸去)漫步山道,(三人慢慢地走,边走边看)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三人伸开双臂,上下摆动作飞行状)
师:做得好。我看你马上就要变成神仙了。“腾云驾雾”还可以怎么做?
生:我觉得还可以像孙悟空那样。(说着模仿孙悟空打眼罩远眺的动作)
师:她这样一做,我就想起《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他腾云驾雾。这样就读懂了“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懂了吗?(齐声:懂了。)马上就要成为神仙了。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再读书,就会读得更漂亮。“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要读得美一点。(学生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刚才我们知道了庐山的景色很美,尤其是庐山的云雾特别的神奇美丽,你想不想仔细看一看欣赏它的样子?
2、自由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1)这一段是围绕着那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2)这一段写出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3)庐山的云雾都有什么姿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云雾都比作了什么?(4)你最喜欢哪种样子?比赛读一读。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
3、会读书的孩子会发现,谁找到了答案?(指名答)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板书:千姿百态)这一段话是围绕这一句话写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
4、会读书的孩子更会思考,千和百说明了庐山的姿态非常的?(多)
5、文中是从哪些位置来写的呢?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画山)
6、谁愿意把你划下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教师相继板书:山顶 山腰 山谷 山峰 出示课件)
6、现在老师要看看同学们是不是认真听了,请看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师生合作读比喻句,教师板书:绒帽 玉带 大海 天幕)。
7、看来同学们都认真倾听了!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将不同位置、不同姿态的云雾表现得活灵活现。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 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云雾千姿百态的美。谁来试一试?(出示课件:整段)
7、读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庐山的云雾。同学们,按照他的读法,我们将这一段美美的读一读。
8、那是不是就只有这些姿态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同学们可真会学习啊!在这一段中,中心句在段落最前面我们把它称作总分构段方式。
9、刚才我们欣赏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美,你们想停住您们的脚步吗?
(三)学法指导
在这一段学习中我们先朗读再找出中心句,最后找出比喻句。(切换)同学们读读这个方法。请同学们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默读并自学第三自然段。
(四)自学第三段,自学检查。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谁能读一读?(板书:瞬息万变)瞬息万变说明庐山的云雾变化的非常的?(快)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板书:刚刚、转眼间、明明、又变成了)你能将这一句话读一读吗?云雾变化得真快啊,咱们在读这几个词的时候要重读。谁再来读读?
3、在这一自然段中,又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切换)找的真准确,看来你动脑思考了,让我们男女合作读一读这些句子,男生读到“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女生接着读完这一自然段。明白了吗?
4、瞬息万变的云雾还会有哪些变化呢?谁能用上咱们才学的“刚刚„„转眼间„„明明„„又变成了„„”说一说?(课件出示)可以用一个也可以用几个。
(五)学习最后一段
1、读到这里老师忍不住和作者一样感叹:是啊,这么美的云雾,真令人流连忘返!(板书: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流连忘返”造个句子。
三、结束语
同学们,现在请闭上眼睛,咱们伴随着音乐再一次感受一次庐山云雾的美。(听录音)
四、课堂延伸
你们对老师的导游满意吗?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做小导游,把我们家乡的美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介绍。咱们家乡有什么美景?一起来看一看。(展示图片)咱们做小导游要注意什么?
同学们真是一个个了不起的小导游!从这里可以看出同学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份热爱之情,伴随着音乐,再感受一下庐山的云雾的美。(课文配乐朗读)下课!
五、板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流连忘返
11.《庐山的云雾》 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在掌握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初步学习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体会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受它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学习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体会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受它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景色秀美,学习了第一课《长城与运河》,长城东起-----,西到------;运河北起------,南到-----,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奇迹。我们还走到了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知道它位于祖国的-----,今天我们要去江西,欣赏庐山的风光。
2、出示图片,配上文字: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庐山的云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目要动脑筋,看题目,这篇课文重点写什么(云雾),你们的小脑袋瓜里还有什么问题啊? 生:那么多景色,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 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
师: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在书中寻找答案。
二、字词理解
1、请同学自己默读课文,圈点勾画,边读边思考刚刚的问题。
2、考查字词,教师在检查了预习结果后,总结重点难点。
多字音: 似乎 系在
难写字: 瀑布 幽谷 遮挡 绒帽 难理解的词: 弥漫 笼罩 缠绕 变幻
指导多音字系,写词语理解(近义词替换,图片联系,实际联系,语境联系)
3、庐山的云雾神秘,变幻无常,千姿百态,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四字词语。
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千姿百态 四蹄生风 云遮雾绕 流连忘返 变幻无常
4、教师点评,解决学生不理解的四字词 师:这四字词都是些庐山云雾的,你们你能读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吗?(学生齐读)
每个词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每个词都是一幅动人的画,让我们再次朗读课文去感受云雾的美。自由朗读,重点朗读第二,第三自然段。(老师在下面走动,或表扬或指导,纠错)
三、精读赏析
(一)第一段
1、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啊?(神秘)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展开想象。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2、师: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波浪写画出来。这就是这段的总起句,整段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抓住每小节的总起句,不但能帮我们读懂这小节,还能帮助我们读懂整篇文章。所以我们说这段是总分结构。(板书:千姿百态总分)
3、按什么顺序写的?(板书:山头,半山,山谷,山峰))
师:庐山的云雾美不胜收,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视频】
4、你能读出其中的美吗?教师指导朗读
5、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板书:比喻)
笼罩山头的云雾
(像白色绒帽)
缠绕半山的云雾
(像一条条玉带)弥漫山谷的云雾
(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
(像巨大的天幕)
6、相机指导:比喻的手法的作用将我们不熟悉的各种云雾比喻成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你们最喜欢处?谁来为我们读读?(表扬,奖励读得好的学生)
(三)第三段
1、过渡:庐山的云雾只有静态美吗?当然不是,它还有动态美,因为它会“变”呀,请同学们用总分的方法,找出总起句,自读第三段。(板书:瞬息万变)
2、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这一段中哪些词语体现了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生:眼前,刚刚,转眼间
师:除了这三个词,还可以用什么词啊? 生:有的….有的….生:一会儿….一会儿….师:既然有那么多词可以用,作者为什么独独用了“眼前,刚刚,转眼间”(体现变化之快,变化之多)
3、哪些词语体现云都变成些什么样子?(“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
4、大声朗读,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5、赏析比喻手法,体会作者的想象。
师:作者看到的这些景象,都是真的吗? 生:不是,是想象出来的。师:是的,大家仔细看,这一段的末尾有一个省略号,大家想一想,省略了什么?发挥你的想象,把你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
师:你们都想到动物了呀,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请你们也用眼前------,刚刚------,转眼间-------,的句式来说说
(想洁白的棉花、像柔软的棉被、像漂亮的房子、像奔跑的汽车„„)
6、同学们想到的这么多奇异的景致,让老师感到惊讶,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
7、欣赏图片,播放背景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三自然段。
(四)第四段
1、正是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才会让人流连往返,齐读最后一段。云遮雾绕可以换成那些词?对比一下,哪个更好?为什么?(更有概括性,点题)
四、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当一回小导游,回去和你们的爸爸妈妈说说庐山的云雾,带他们参观云遮雾绕的庐山。
2、同时啊,准备一个你游玩过的景点,下节课做一个全班的导游,向我们说说你要介绍的景物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流连忘返总分比喻
【庐山的云雾评课稿】推荐阅读:
庐山的云雾练习12-07
课外阅读《庐山的云雾》07-24
庐山的云雾小学语文教案09-13
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10-05
望庐山瀑布评课09-21
云雾茶山散文06-19
人教第十册《阿里山的云雾》教学设计06-10
云雾之端六年级作文08-18
描写庐山的古诗名句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