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学习体会加强版(精选6篇)
1.毛中特学习体会加强版 篇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要点 第一章
1、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1945年党的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并将其写入党章。
2、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理解其内涵?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4、毛泽东思想的定义。如何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反映中国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共同点是什么。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定义。本理论体系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的成果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每个方面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10、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11、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二章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官、封。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划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4、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如何理解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纲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并理解纲领的内容。
6、中国革命道路的内容是什么?道路形成的必然性和条件是什么。
7、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
8、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什么。第三章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 国从新民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新民主义时期的社会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他们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3、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即:“一化三改”,其中: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并举的路线。
4、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指农业合作化运动。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采取从互助组,发展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进一步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5、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利润分配上的“四马分肥”,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同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6、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7、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四章
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2)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 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二、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意义和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意义?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论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就落后的社会生产而言,包括生产力水平的落后,也包括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以及如何理解该路线基本路线的内容。
5、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什么。
6、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是什么。第六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 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简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的内容。(十三大提出的内容)
6、党的十五大对“三步走”战略具体化,分别提出的三个阶段性目标和内容是什么。7、20世纪末,我国总体上实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十六大提出用20年时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设想。十八大报告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什么。
8、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是什么?大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解读中国梦。
第七章
1、改革开放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含义。
3、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为何对外开放?我国对外开放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要推动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新竞争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6、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第八章 第一节经济建设: 经济体制: 1、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推进。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是什么? 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其确立依据是什么?
4、公有制经济包括: 国有经济 + 集体经济 +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怎样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6、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7、在所有制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分配制度:
8、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答: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或说所有制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9、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10、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有哪四化? 第二节 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共产党的领导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3、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5、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
6、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7、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我国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包括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8、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坚持哪些原则。全面依法治国要完成哪些任务。
10、什么叫政治体制? 第三节文化建设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第四节社会建设
1、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2、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3、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应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第五节生态文明建设
1、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生态文明理念。
2、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3、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内容?
第九章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从台湾问题开始的,首先在香港和澳门成功实践。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第十章
1、什么叫时代主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多极化和全球化。
2、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4、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国际战略。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是基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5、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6、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7、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第十一章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P255)
4、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包括哪些群体。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6、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7、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中华民族政策的核心内容。
8、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9、党的宗教政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方向相适应。第十二章
1、《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3、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5、什么叫党的执政能力?
6、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是什么?
7、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8、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
9、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关系。
10、“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2.毛中特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一点就是几乎每家每户堂屋最显眼的位置总会看到一幅长得一摸一样的墙画——毛泽东画像,那时候搞不懂为什么这个人这么受崇拜,后来明白了。他不仅是一个满腹谋略的军事家,更是一个才气纵横的思想家。
曾经多次读过一本外公留下来的《毛泽东传》,书本有点泛黄,散发着陈年的味道,里边有不少外公写的笔记,令我惊异的是,一篇不到200字的文章,竟然可以挖掘出如此多的东西,他的创见及战略远非常人所能及的,怪不得当时都把学习毛泽东思想看成必修课,掀起了一股思想热潮。几十年后的我们,远离了革命战争年代,仍然在学习着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毛泽东思想,可见它的价值非同一般。
今日和同学们讨论学习过后,更是体会尤深,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在继承先辈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用有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承担起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就这门课来讲,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学说。它有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史论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过程,也是近现代中国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其二,则是与现实结合的问题。毛泽东思想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发展的学说。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这门课程帮助我们学生充分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这对于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关和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思想都具有重要意义,使之成为更自觉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新的世纪里,立志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令我感慨颇多的是我们的课堂也不是一味的是枯燥乏味的讲述大道理,而是结合实际更多的将生活中的事情与书本中的知识相结合,起到了融会贯通的作用,我们都可以参与进去,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冷静的聆听与思考书本中的内容,对我影响很深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同学们更多的讨论时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其实在当代物质丰富的社会我们讨论这个是十分有必要的,我们需要在精神方面得到指引,不要把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情当做是对的,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拥有高尚的灵魂,做一个有奉献精神的人,每个公民都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和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制的建立、国际交流带来不同文化的碰撞、现代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大众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等等,这些剧烈的变化正在猛烈地撞击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深刻影响着学子们的行为,因此加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二十一世纪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在改革开放日趋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综合国力逐步增强,作为祖国未来的大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时刻准备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面对二十一世纪,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们,首要的就是转变思想。我们应该在总结和继承原来工作经验的同时探讨新的工作方法,解决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提高能力,青年学生只有书本还很不够,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 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 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党把振兴民族的重任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我们就应该为他们尽可能创造好的条件,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在搞好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我们应该把学校、社会和家庭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工作,促使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篇二:毛中特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接触了《毛中特》这门课程后发现,这门课程与其他理论型课程的明显特点一样,也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枯燥性。虽然老师在授课 的过程中,能将其中的知识点和相关的事迹有机结合来进行讲解。但是,仍旧没有达到良好的习得效果。自我反思,大致上原因有二:一方面,在中学阶段已经对其中大部分的知识点进行了较为简略地学习,大学的深入学习,便面临着没有新鲜感,而失去兴趣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本身的枯燥性与目前较为散漫的大学生活难以适应。也和社会中不断凸显的现实问题常常脱节,导致对此类政治理论的合宜产生一定的迷茫心理。这也是我在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反省。
在课堂活动方面,我想,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堂讨论和小组报告等环节。适当地课堂讨论发言,可以更好地将学习知识进行一个现实条件的交流。有利于较好的发展知识思维。巩固所学知识。而课堂的小组报告,可以更好地增加同学之间的知识交流的同时,培养同学们对理论研究的能力,锻炼知识交流能力。
我认为这门课是在为我们以后进入社会提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对我们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这门课程里不仅学习到了知识性的习得,还学到许多人生问题。人的一生从点滴的积淀自我到重大的人生抉择,是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实现自我的价值.篇三:学习毛中特的体会 ——期中作业
学习毛中特的体会
首先,我想谈一谈我的学习收获:
1.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纠正了我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以前,我一直想当然地把毛泽东思想也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容上是相互独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构成的。
2.在宏观上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并进行了知识的整合,较以前系统化、体系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些具体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并从内在上把握各个具体问题之间的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其次,我对课程有一些不成熟的意见与建议:
1.我想建议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这样我们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把握地更全面一些,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某历史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在某时某地发生、此事件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及对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等。
2.我想建议老师在讲解历史事件时,可以多讲一些相关的历史小故事,这样一来,其故事情节的生动性不同于教材内容的枯燥、索然无味,可以引起学生好奇心与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二来,小故事可以充当历史背景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更全面、深入、准确地了解某一历史事件;三来,小故事可以辅助我们进行记忆,其情节常常能够提示我们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信息,且由于故事的情节性,更方便记忆,并且相对来说不容易淡忘。
3.我想建议老师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开展一些课堂活动。比如在讲“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章时,可以让学生编排以爱国为主题的情景剧,这样既活跃课堂气氛,又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的程度的同时,还有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再次,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我认为自己以后应该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思想上重视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著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用知识武装头脑,并通过各种学习和活动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丰富课余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重视实践创新,通过参加各类活动锻炼自己,在活动中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3.重视自身基础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提高,开拓思维,启迪智慧,在日常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篇四:毛中特心得体会
今年是改革开放的第37个年头,历史的脚步和时代的洪流在中国的这37年来流转得惊人的迅速,改革开放给我们全中国的经济、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质的飞跃。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藉此《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亲历改革发展”实践活动,我们小组决定开展一次围绕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带来怎样变化的民间走访调查,通过从别人口中了解到的感受结合自己的体会更深刻的感受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
为了能够得到有效的答案,我们小组决定探寻主城区内的老街以及至今居住其中的老人,一方面他们的年岁较高,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前后几十年的不同的生活,可以说他们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见证人,所以对于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中带来哪些变化,他们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人,另一方面,具有历史沉淀的老街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也是非常直观明了的。综上所述,我们选择了对老街居民的采访。
我们走访调查的路线是:黄桷古道—磁器口—十八梯。沿途将乘坐轻轨,索道,汽车等交通工具,穿越繁华的渝中半岛,在路上,我们也将一路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
队伍集合完毕后就出发,第一站便是位于学校不远处的黄桷垭街道,此地是黄桷古道的终点,黄桷古道乃是当年进入重庆主城、前往贵州的必经之地,由于交通的不断发展、发达,这一条路也逐渐的落寞下去,变为了人们周末休闲健身、锻炼身体的一处步道,从上新街一路沿古道拾级而上,穿过茂密的树林,便是到了黄桷垭街道。我们从公路一旁的斜坡向上而行,一排排的年代略显久远的老房子豁然出现在了眼前,房前的门旁上钉着“黄桷垭街道xx号”。
我们将走访对象选择为那些正在闲聊或者稍作休息的老婆婆老爷爷。我们走访的第一位是一位老婆婆,看到我们的突然出现,一开始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在说明了我们的来意后,也还是不知道回答我们什么,我们试着用浅显的语言问了几个问题,希望能把对方带入进来,老人家这才渐渐地打开了话匣子,当我们问到改革开放给她带来什么变化的时候,她很肯定的告诉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不管是起居还是饮食方面,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吃饭要粮票,买肉要靠肉票,生活质量明显比以前提高了很多;但同时她也指出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些不足之处,虽然经济飞速的发展了,人们的腰包也渐渐的鼓起来了,可以经常出境旅游,可以吃大餐,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却在一点一点的变淡,她举出了现在很多人在街上遇到小偷不会选择见义勇去制止偷窃行为,而是看热闹一样的围观。的确如此,正如唯物辩证所支持的那样---凡事都有两面性,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们的经济虽然是大步稳健的上升了,物质生活水平也极大地提高了,但人们的道德素养的进步却在这飞速的发展中被忽视了,或者说被耽搁了;我们还采访了一位年事很高的老奶奶,也许是早已看遍人生,老人家一见到我们就是笑盈盈的,十分大开爽朗的接受我们的采访,她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的政策让她们这些老人家生活得到了很大的补助,虽然早已退休,但老人的社保福利还是能够让她们不用愁吃穿,这些让她感到很满足。
中途我们乘坐索道从南岸区跨越长江到达渝中半岛,又立即换乘轻轨前往磁器口,一气呵成。若是在改革开放前,甚至是十年前,这样一趟路程得花上多久的时间,翻山越岭、跨江钻洞。而如今,只需在网上事先查询好路线,了解起点和终点站即可,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改变,不就是体现在这些上面么。
来到了古镇磁器口,如今已是重庆的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每天慕名前来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此处旅游业的发展也拖动了当地人们的经济收入,我们采访了都是当地居民的一位环卫工人大妈和一位摆售小商品的大叔,大妈表示对于现在的生活很满意,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政府提供了这份工作,让自己能养活自己,并且社区也非常关心她们;大叔也有相同的回答,当问到对于经济的发展需要他们搬迁和对从小生活的故居的留恋的矛盾冲突时,大叔沉思了一下,还是希望能够一直住在老家。我想这便是国人的故乡情结吧,正如俗话说的那样“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狗窝”,面对经济的发展,不同的人又会是怎么不同的看法呢。
最后我们前往了十八梯,这个老重庆的下半城,现在已经被打满了“拆”的痕迹,许多稍有内涵的外地游客亦或是重庆本地人会来到这儿,看一看曾经的老重庆的风光。我们采访了一位号称有百年历史的老茶馆的老板,大约60多岁,有着作为茶馆老板所特有的豪爽性格与见多识广,他较为全面的总结了改革
开放,肯定了带来的巨大飞跃,同时也透露出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很大程度上隔绝了人们之间的情谊,人与人之间变得陌生起来,同样我们问了他关于老街拆迁与故居情结的矛盾,他则表示理解与支持旧房拆迁,认为这是历史发展所必须经历的。
上完毛概课给我的感想
上完毛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质就是半社会主义半资本主义,之所以这么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因为好听一点,华丽一点而已,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并不缺乏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工厂制度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基础工业之中,中国存在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传统手工业,现代化手工业,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等大混合工业。
综合分析1949年建国之后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后这段时间中国发展的道路,中国要想迅速在现代社会中崛起,就必须搞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先走这种半社会主义半资本主义化的发展道路,其实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经验教训是很重要的,作为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典型老大,中国是很有代表性的,也是当代唯一可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抗衡的社会主义国家走这种半资本主义半社会主义化的道路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偏离社会主义这一中心,也不能太快地向这一中心靠近,靠的太快太过度了,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化大革命就是个典型例子,大家啊,包括领导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去走。那为什么必须走这种道路呢?
在我看来,在世界历史上,大型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没有,我们建设都没有经验,要想纯粹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大可能的事,而另一方面,世界超级大国几乎是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我们不能说资本主义的东西都是不好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同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怎么会格格不入呢?不过根据不同国家应该实行哪一种制度罢了,如果我们走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那么必然落后甚至永远不要想赶上资本主义国家,因为世界上是先有资本主义而后有社会主义,他们有很多先进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借鉴。如果某一项科技在国外已经很盛行了,而自己不愿去学习,自主研发,那等你研发出来了,人家不知道又研发了什么高科技,这样你将永远落后于别国,永远被别人拖着,弱国不外交的道理大家都懂,中国落后的曾经也不是没有过这种经历。
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不要搞拿来主义,随便什么都顺手拈来,那迟早我们社会主义将变成资本主义的奴役,适合的有用的才能拿过来,才会有用,如果拿来了一堆垃圾,不但没用,而且还会拖自己后腿,只有这样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像真正的社会主义靠拢,才可实现东方巨龙的再度崛起,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改革是必须的,但是幅度不能过大,得慢慢探索,幅度太大会偏离原有路线,导致一个国家的迷茫状态。以前感觉社会乱七八糟,到处是问题,我经常怀疑,社会难道就只有这样了吗?还有的救吗?可能是我阅历太浅,不了解社会,不了解国家的缘故,社会发展必然会有问题,不过得先解决
3.毛中特会议 篇三
考研政治毛中特所涉及的重要会议较多,为了方便学员记忆,蒋中挺老师将各会议总结如下,教你快速记忆毛中特各重要会议:
一大奋斗目标提,革命对象错确认;二大高低两纲领,秋白统一战线提;
三大国共合作忙,思想组织要独立;国民一大新三民,联俄联共扶农工;
四大首分两资产,无产领导工农盟;五大工农小资产,新创民族独裁制;
八七独秀枪杆子,革命起义总方针;六大新民革命定,无产基础批左右;
古田军队服从党,党建军建纲领文;六届四中王明左,革命质形路军乱;
瓦窑堡民族抗日,老毛提马主中化;遵义中共首自决,老毛领导地位立;
洛川抗日有措施,减租减息转游击;六届七中尊老毛,若干问题有决议;
七大少奇改党章,三大作风论联合;七届二中贺胜利,农村转城两务必。
历届重要会议内容:
1.一大(1921.7)《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2.二大(1922.7)半殖半封;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民主纲领:消内乱,打军阀,建和平。
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共和国;提出了最低纲领(找到了革命的对象)。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三大(1923.6)①国共合作,党内合作,②提出“真正的平民政权”;③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左”右两种错误倾向---陈右倾,提到但没有做斗争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②国共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核心是民权)。
4.四大(1925.1)讨论问题:①无产阶级领导权;②工农联盟。
[功绩]:①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②国民党分为左、中、右(扩左、争中、反右)。
工农运动;③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5.五大(1927.4)纠正陈的机会主义(对待农民问题的错误)没有真正改正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族独裁制”。五大实际上并没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1927.8)提出枪杆出政权;纠正陈右倾;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7.三湾(1927.9)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原则”;组织、政治、思想建军。
8.六大(1928.6莫斯科)没收一切土地,依靠贫雇、联合中农;批判王 “左”右倾和陈右倾。
9.古田(1929.12)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六届四中全会(1931年1月)王明的左倾占统治地位,主要表现有: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10.遵义会议(1935.1)①讨论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注:没说政治路线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②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③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
11.瓦窑堡(1935.12)①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将“工农共和国”变“人民共和国”;③无产阶级和全民族(两个先锋队)。
12.洛川(1937.8)全面抗日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无产阶级领导权;减租、减息解决农民问题。
13.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总结抗战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毛提出“马克思中国化” 14.六届七中(1945.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历史经验;确立毛泽东思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建党学说重要内容(思想建党);世界观和党性(作风建设);整风处理党内矛盾;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15.七大(1945.4)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第一次总结;确立毛思为党的指导思想;《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区别他党的标志);作风建设(世界观和党性原则)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最终目的(解放、发展先进生产力,由落后农业国变成先进工业国)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群众路线(根本政治和组织路线)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众学习)。
16.七届二中(1949.3)1.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A.“两个转变”--农业国转工业国;新民主主义转社会主义;B.“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C.“两个矛盾”--新中国同帝国主义;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
②毛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现状以及党应采取的基本政策;③毛第一次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
17.七届三中(1950.6)国民经济恢复期主任务及战略和策略方针;毛提《不要四面出击》。
[实现任务三条件]土改完成;工商业合理调整;国家机构经费节俭。[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对(农、手工、工商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与改造并举。
七届六中(1955年10月),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一届人大(1954年10月),通过第一部《宪法》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
18.八大(1956.9)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工业国与农业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要与不能满足需要 [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方针): [经济]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管理体制)适当扩大地方权限,并调整一些经济管理体制-陈云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政治]扩大民主,建立健全法制-董必武:依法办事是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党和各民主党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坚持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任务: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科学文化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外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八届九中全会(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三届人大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第一次公布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科技)。
19.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1979年3月),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纠正“文革”中和以前左倾错误,这是党在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马克思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起点。
20.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地位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1.中共十二大(1982年)。
1)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作了重要补充: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2)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2.十三大(1987年):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党的基本路线;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3.十四大(1992年10.12--18):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4.十五大(1997年9.12--18):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1)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
4)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
4.毛中特期末试题 篇四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②阶级构成: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③主要矛盾:国内: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国外: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P117)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体现在哪两个方面?(P118-119)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内涵体现在:①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盛会主义的本质②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
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3.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P157)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137)什么是小康社会?(P1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基本含义: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5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P169)
坚持基本路线,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第一、三者相互促进,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第二、三者相互制约。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和协调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稳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改革和发展,改革和发展是造成稳定的社会环境的物质基础。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和巩固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既是改革发展的主体与动力,又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6、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P192)必然性:
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再次,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主体地位体现:
①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②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占有较大比重
③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得收入的参照标准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表现(P189)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资金短缺和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满足人民需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加了社会资本和国家财政收入;拓宽就业渠道,吸纳大量人员就业,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促进了公有制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
8.依法治国的意义(P237)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法制。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五,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9.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276)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是什么?(P27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理论意义:
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10.一国两制的意义(P303)
1、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同一问题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毛中特12章 教案 篇五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及我国政府对台方针的演变,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准确把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教学提纲
第一节
实现祖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2学时)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反对分裂,坚持统一的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条件。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1、爱国主义的含义及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巨大意义
△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如岳母刺字、甲午风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悠久的中华文化,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切交流与合作。
2、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3、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祖国完全统一大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祖国大陆几十年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各族人民所期盼的国家统一。
△新中国立初期,党对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暂时不动,待时机成熟时再收回的策略。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形势和中国的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条件已日趋成熟。
△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统一。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1、民族复兴的含义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仁人志士魂牵梦萦的执着追求。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中华民族解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
主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
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
△毛泽东曾严正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
△邓小平指出,如果到1997年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
△江泽民也指出,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
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决台湾(2学时)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和和平解放台湾的过程。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至台湾,造成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
2、台湾问题的实质(1)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两岸分离的原因及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由于美国等外国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当局抗拒统一,两岸分裂状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之久。中国共产党人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过程。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1、新中国成立前后解放台湾口号的提出
△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
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企图以台湾作为反共基地。
2、美国等对台湾问题的介入
美国等反华势力扶持国民党政权,使台海关系处于紧张的军事对峙中。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1、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中期,围绕台湾问题的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国际形势缓和,亚太地区国家希望和平的呼声高涨。
其次,国内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
再次,台湾局势的发展变化,美蒋在合作中出现矛盾,为了共同的民族利益,一致对美,需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2、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提出
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1)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2)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3、金门炮战和“联蒋抵美”策略的提出
4、“一纲四目”的政策主张和两岸格局的形成
△1963年,周恩来根据毛泽东的有关论述,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理论。
“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四目”:(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民用工业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数委于蒋;(2)所有军费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4)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
毛泽东、周恩来有关祖国统一的观点,为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了思想渊源和理论准备。
第三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2学时)
邓小平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继承发展毛泽东和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问题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不仅为完成我国统一大业指明了道路,而且成为国际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确立
1、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基本方针的形成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2、《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新时期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标志着我们党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其要点是“三通”等。
3、“叶九条”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概念的产生
4、“一国两制”的宪法保证
5、“邓六条”和“一国两制”被确立为基本国策
从1981年的“叶九条”到1983年的“邓六条”的发表标志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进一步具体化。
1984年,邓小平同志又先后提出了有关“一国两制”的许多重要思想。1985年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至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港、澳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基本方针正式确立。
6、两岸交流的形成和发展
从1987年起至今,海峡两岸交流大体经历了单向交流、双向交流和两岸交流持续、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三个阶段。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基本内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的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
(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
2、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步骤
2、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香港是被英国殖民者通过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不平等条约而强占的。澳门是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通过胁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北京条约》而强占的。
3、香港回归
1982年9月,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正式开始。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签署。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
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4、澳门回归
1987年4月,《中葡联合声明》签署。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5、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方针
6、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意义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彻底结束了殖民主义在港澳的统治,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第四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2学时)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1、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1987年台湾方面开放探亲; ——1988年,台商开始在大陆投资;
——1990年11月,得到官方授权的与大陆联系及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金会)成立。
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事务进行商谈,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
1993年4月在新加坡,海协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正式会谈,即“汪辜会谈”。
两岸关系跌宕起伏。
2、“江八点”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丰富和发展
△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即“江八点”)。
“江八点”包括: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3、进行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4、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5、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6、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7、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的一切正当权益;
8、欢迎台当局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开展对话,进行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统一,分裂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还指出,“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1、“四个绝不”和《反分裂国家法》
200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2005年3月14日上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对稳定推动和发展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两岸关系的新转机
2005年4—5月,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先后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访问大陆,达成多项共识。
2008年11月3日,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终于跨越横亘60年的台湾海峡,踏上了台湾这块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成为1949年以来大陆入岛的最高级别领导人。
3、胡锦涛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4、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本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识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5、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参考资料
1、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三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4、胡锦涛:《携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9年1月1日。
5、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统一》白皮书,《人民日报》1993年9月1日。
6、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人民日报》2000年2月22日。
7、《反分裂国家法》,《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毛中特18个重点问题 篇六
2015肖秀荣《知识点提要》配套视频讲义
一、马克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2010年21题,P6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64-6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持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的开创之作。2.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因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2011年21题,P62-63)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提供了基本遵循,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①中国持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着重思考和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择东思想是 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 “承”和“进”。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及其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基础上的 s 是自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 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
〈 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P77-79)1.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 《论十大关系》 的重要讲话,向全党提出 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适合中国特
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现点(2010年10题〉
2.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 的讲话.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2012年29题)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①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内容 ②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意义-4.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P80)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这些成果对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 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点〉。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P80-82)〈一〉认识国情的重要性
1.革命、建设和改革的 重要前提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2.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 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不同于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党的十七大、十
八大都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
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2.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 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四〉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立论基础;总依据;根本依据.四、全面深化改革(P89-90)〈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
〈二〉全面制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
〈三〉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1.方向问题至关重要。I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①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011年24题〉 六句话
五、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P90-91)〈一〉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的依据 四点 〈二)实行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变 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四点体现(2014年26题〉
〈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认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性 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举措
①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②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2013年5题)三条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91-92)〈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邓小平于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辟论述。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2011年22题〉
〈三〉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1.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2.使市场在资额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依据.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2014年5题)3.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四条
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92-94)〈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经挤制度的确立及其基本根据 1.确立
2.理论依据= 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三条(2011年6题〉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 一个新的高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进 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于”)
〈三〉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固有成分和 集体成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 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固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 利益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改革和调整,使国有 资本的投资运营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要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4.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为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2012 年6题)
〈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依据 2.具体措施:八条。
3.积极发展福合所有制经济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固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黠 合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为、控制力、影响力的 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增强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固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1.优越性: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有机地统一起,能够发 挥多种所有制的优势,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八、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P95-96)〈一〉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性 〈二〉推动经济持接健康发展的途径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一一调整 经济结构.这是提升国 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
②如何调整经济结构 :五个方面.四个重点,一个坚实基础。
(2013年、2014年24题)2.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①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必须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为 e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③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 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具体三条。
3.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4.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九、坚持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治发展边路(P97)
〈一〉习近平的有关论述 “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 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三〉如何理解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四〉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98)〈一〉习近平的有关论述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 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e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 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移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 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 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 重要制度载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10年23题,2012年7题、35题)
十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98-99,2011年35题)〈一〉习近平的有关论述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刷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这项制度怎么来的? 2.这一制度的内容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主题、职能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
: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目标下 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广泛参与集中领导的统一、社会进步与国家稳定、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统一。
〈三〉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在党的领导下,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一是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二是发挥统 一战线在 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作用.十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99-100)〈一〉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四 条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也 有撞可攸、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总目标和任务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五个原则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
十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0l、P103)〈一〉习近平的有关论述
〈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当今时代,文化在综 合国为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 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要求我国由一个文化资源大国转变成为一个文化强园,这是中华 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眼子我们的历史使命。
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
〈三〉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
2.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 白人民共享(结合习近平讲话,如”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 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3.必须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也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 神家园(结合习近平半讲话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恨基 ”)4.必须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 文化成果,抵制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
5.必须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012年24题,2010、2011年8题,2013年6题,2014年8题)
十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0l)〈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4.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十五、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P104-105)〈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2010年35题)1.社会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 重要保证。(2011年7题)3.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对于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保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的依据
①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是由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和历史发展中的 主体地位诀定的。
②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全心全意为人良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③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三〉保障和改善民生(2010年35题)从五个方面努力
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2011年25题,2013年7题)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1.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社会治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现代社会 中,社会治疆地位日 益重要。(2012年25题〉 2.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途径: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理。第二,激 发社会组织活力。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2014年25题〉
十六、述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P105-106)〈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2014年23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二〉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杏文明理念,把生杏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010年7题,2013年26题〉 ①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②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③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④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十七、祖国完全绕一的构想(PI07-109)〈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1.创造性地友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辑与国内环境。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四〉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1.“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一园”之内的“两制”并非等量齐观.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是香港实行资 本主义制度,保持繁荣稳定的前提和保障。2.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方针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3.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根本宗旨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4.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经验(三个有机结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结合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 次会议通过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香港持别行政区行政长言普远问题和 2016年立法会产生办法的决定》)
十八、党的建设(P118-119)〈一〉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自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 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 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要性
1.现阶段,党面临的四大考验
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2.新形势下,党需要应对的四大危险 ①精神懈怠的危险。②能力不足的危险.③脱离群众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 危险就是脱离群众。
④消极腐败的危险.消极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肌体的 一个毒捷。
3.必须牢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位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治国理政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是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 一个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把执政比作“进京赶考 ”,强调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经济工作,从作凤和 本领两方面提 出了党的执政能力问题.〈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1.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
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子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保持、发展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是马克 思主义政党根本的思想政治任务,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2.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①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②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就是要通过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使党永碟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 在时代前列;使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符合党的宗旨要求,保持纯样清正的状态也
【毛中特学习体会加强版】推荐阅读:
毛中特精华总结07-10
毛中特实践报告格式10-14
考研政治毛中特是什么06-22
2015考研政治复习毛中特考点梳理专题09-02
考研政治毛中特强化资料-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09-01
中特自己总结09-28
研究生中特考试题目10-29
加强学习心得体会10-29
党员要加强学习06-18
学校加强学习中国梦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