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2024-06-21

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共10篇)

1.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篇一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杨树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淋漓尽致的描摹百草园声色趣俱全的景观和三味书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场景,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和不满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杨礼赞》

以白杨树比喻北方军民,以白杨树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力争上游的特点比喻北方军民为我国的解放事业而抗争、战斗的顽强精神。

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白杨礼赞》

先说白杨树不是“好女子”,而后称颂其是“伟丈夫”,更突出的强调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

2.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篇二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 把引用、排比、比喻、对比、反问、衬托等修辞列为积极修辞, 认为积极修辞不仅要使人理会, 还要使人“感受”, 要求语言不仅意思准确、明白, 而且还要形象、生动、活泼。

修辞手法对高中生来说是耳熟能详的, 因为关于修辞知识点的考查, 在高考中的诗词鉴赏、散文阅读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考点中都多有涉及, 但是学生们大多仅仅从解题的角度出发, 去熟练地背记修辞手法的定义和表达效果, 而很少能在自己写作文时有意识地运用几种自己熟悉的修辞, 结果失去了一次使自己文章语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机会。所以,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在自己的文章中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笔者从作文教学实践出发, 谈一谈自己对作文中运用常见修辞手法的看法, 希望能给读者以有益的启发。

(一) 引用

“引用”是否修辞, 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但是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中明确将“引用”列为修辞手法。引用是写文章时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它通常是在文章中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词、成语俗语、寓言故事等, 从而增强表达效果。

学生写文章时一般写的都是自己的话, 如果能够插入现成的经典话语, 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例如中国的古典诗词, 语言凝练, 含蓄蕴藉, 文采飞扬, 如果适当地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必将使自己的文章语言精练, 含蓄典雅。如谈“壮志”, 可以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谈乐观豪迈的气概, 可以引用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引用古诗词的形式是自由活泼的:可以直接引用, 也可以化用;引用的古诗词可以用来拟题, 也可以用在文章开头、正文和结尾中。

又如一些名言警句, 出自权威之口, 短小精悍, 发人深省, 催人奋进,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等等, 引用这些名言警句, 自然能够使人茅塞顿开, 心悦诚服。

在议论的过程中, 如果引用一些经典例子, 则会使文章论据确凿, 增强说服力, 富有启发性。如以“友谊”为话题, 可以引用“高山流水”、“管鲍分金”的故事, 可以引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这些例子比我们举同学之间的例子要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说服力。

(二) 排比

排比是把结构大致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

排比句句式整齐, 语言凝练, 富于节奏感。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能增强语势, 便于抒发强烈的情感。如“关爱是一个眼神, 给学生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青风, 给学生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场春雨, 给学生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句问侯, 给学生春天的温暖”。如“青年者, 人生之王, 人生之春, 人生之华也” (李大钊) 。如“青春是一首歌, 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 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 她召唤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教科书, 她启迪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这些排比句的运用, 使文章气势磅礴, 感情强烈, 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排比句可以用在文章开头, 先声夺人, 也可用在议论文正文的举例中, 即通常说的“排例”。如:“蓄势, 要有长时间耐心的准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立志图强,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使越国由弱转强, 真是‘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司马迁忍辱负重, 发愤写作, 遂成《史记》, ‘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王羲之废寝忘食, 临池书写, 就池洗砚, 使水池变‘墨池’, 其书法‘飘若游云, 矫如惊龙’, 遂成一代‘书圣’。”同样, 排比也可用在结尾, 增强议论抒情的力量。

(三) 比喻

黄伯荣在《现代汉语》中说: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去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 作用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 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 给人鲜明的印象”。

如写“愁”, “愁”是看不见, 摸不着的, 但是李煜却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将愁绪比作春江水, 可见愁之浓、愁之多。还如要表现一个女孩的美, 光说很美很美, 别人可能感觉不到美, 但是用人们熟悉的美的事物打比方, 就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小轩作词的《东方女孩》:“她的眉呀眉, 像双雁飞过长江水;她的眼呀眼, 好像西湖水含烟;她的唇呀唇, 像栖霞山上枫如醉;她的心呀心, 天山雪般晶莹。”相信只要听了这首歌的人, 都会被“东方女孩”的美丽所陶醉。

有学生认为, 写议论文不需要用比喻, 这是个误区。如“母爱”和“父爱”本身是很抽象的概念, 但是可以通过比喻, 使其具体形象化:“母爱似水, 如涓涓细流, 连绵不绝, 缠绵柔顺;父爱如山, 如层层高山, 巍峨厚实, 深沉凝重。”

比喻常见的形式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主要是根据本体和喻体是否同时出现、比喻词的有无划分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但是要提醒学生注意, 比喻的喻体必须是常见的、易懂的, 比喻要贴切。

(四) 对比

对比是将两种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 我们经常运用正反对比论证,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 肯定什么, 否定什么, 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就显得格外分明。具体地说, 就是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正面说理, 又要反面阐述;在对比分析中, 表明正确的观点, 从而达到写作的目的。

韩愈的《师说》就是一篇成功运用对比论证的范文。该文将“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择师”教子与己之“耻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今之士大夫“群聚而笑”相对比, 从而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齐桓晋文之事》中, 孟子劝谏齐宣王实行王道时, 就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推恩与不推恩的结果对比———“推恩足以保四海,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将“恩足以及禽兽”和“功不至于百姓”作对比, 以见齐宣王不行仁政, 实不合理;将“挟太山”与“折枝”作对比, 说明“不能”与“不为”的分别, 从而指出宣王不行仁政, 实“不为”而非“不能”。在对比说理中, 我们见识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正反对比式的结构安排也比较灵活:既可以体现在某一段中, 也可以体现在段与段之间;既可以先正面说再反面说, 也可以先反面说再正面说, 但一般正面角度论述着墨要多一些。对比论证对于议论的深入, 论点的突出, 说服力的增强, 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 反问

反问也是一种修辞, 它和设问一样, 都是无疑而问。不同的是设问是自问自答, 而反问是只问不答, 答案包含在问话中。

反问的语气比陈述语气要强烈得多, 这一点使它很适合议论文。议论文要以理服人, 就要有气势。如要表达“诚信的重要”, 可以说:“诚信是很重要的。”也可以说:“诚信难道不重要吗?”比较之下, 反问可以启发人思考, 语气也强烈得多。

这一点也启发我们的学生, 一篇文章不是只用逗号和句号, 还可以用问号、感叹号等标点符号。不要仅仅会使用一般的陈述句, 还可以用设问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 有时也可用倒装句, 使行文有变化, 感情有波澜。

(六) 衬托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辞格, 也叫映衬。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用类似事物作陪衬的叫正衬。如在鲁迅的《药》中, 当华老栓买“药”回来后, “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 显出一条大道, 直到他家中……”, 用光明之景来衬托华老栓觉得儿子的病有救时的喜悦之情;而小说结尾关于坟场“死一般静”的环境的描写, 则衬托了人物无尽的悲伤、绝望之情。

利用同主体事物相反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叫反衬。如王维用“蝉噪林愈静, 鸟鸣山更幽”来反衬山林的寂静。在《红楼梦》中, 黛玉之死与宝钗出嫁被安排在同一时刻, 一边是热闹非凡的婚礼场面, 一边是冷落凄凉的黛玉寂然死去的悲凉景况。这里, 宝钗热闹的婚礼强烈地反衬了黛玉之死的凄惨, 使人对黛玉报以深切的同情。这种“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的效果, 是平铺直叙手法不可能产生的。

学生们在写作文特别是记叙文时, 可以很好地借鉴名著中的衬托手法, 使自己的文章更具感染力。

3.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修辞手法;大学英语;写作

H319

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准确来说,修辞手法能够让我们更加准确、恰当地使用语言,同时也能够使文章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以修辞手段来表现文章的蕴意。所以,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必须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但是,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却忽视了传授给学生写作修辞手法。而且学生在日常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过于重视积累各种英语词汇和语法,忽视了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认为修辞手法对于英语写作来说可有可无,并没有起到关键性作用。我们在英语写作实践中可以发现,在英语阅读材料中修辞手法比比皆是,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英语阅读材料更加富有表现力。因此,对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程度,改善当前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一、大学英语写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1.对比修辞手法

对比修辞手法指的是把两种事物进行对比,这样能够表现两种事物的各自特征,体现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对比修辞手法由分为两种,一种是整体对比,也就是全面地对两种事物进行对比,从整体上表现二者的相异性;另一种是部分对比法,也就是针对两种事物的部分进行对比,在部分对比之后,向整体上进行对比。除此之外,还有正反对比方法,这一对比方法是对称英文句式中常用的对比修辞手法,采用恰当的反义词能够加强句子语气,体现语句的亮点。例如:汉语常用句式“利远远大于弊”,翻译成英文句式,可以这样表达“The advantages for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在这一句子中,我们可以发现theadvantages与 thedisadvantages形成了鲜明的正反对比关系。

2.平行结构修辞手法

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平行结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英语句子更加富有表现力。同时,平行结构的英语句子也更加具有节奏感,能够调节句式的结构,使读者感受到英语句式的气势。例如:“读书让我们变得聪明,锻炼让我们变得健康强壮”翻译成英文句式为:“Reading make us wise while exercise make us strong.”由此可以看出,平行结构修辞手法使整个句式更加整齐,富有张力。但是在大学英语写作中,许多学生使用平行结构修辞手法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平行结构修辞手法指的是让语法能够对应起来,通过相似的语法概念来表现句子形式,名词对名词,介词对介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这种对应方式使英语句式更加具有说服力。

3.重复的修辞手法

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偶尔也会使用到重复的修辞手法,采用重复修辞手法能够起到强调的作用,突出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英语写作中的重复词语一般应用在句首或句尾,采用首尾重复的方式能够使句式连成整体。例如:“我们期望成功,并且正在为成功而努力奋斗”,翻译成英文为“We long for success and we are working hard for success.”从这句英文句式中,我們可以看出两端分居的末尾都运用了“for success”一词,这种表达方式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1.使英语作文句式结构更加富有变化

目前,许多英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习惯运用简单句式,经常使用英语中的常用词汇和语法,这种表现形式难以突出文章主体,使文章变得平淡乏味,这类文章在考试中非常难拿到高分。要想提高英语作文的整体质量,必须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才能让英语作文句式结构更加富有变化。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英语句式进一步了解修辞效果。例如:“So when you see someone in difficulty of in distress and in need of help,dont hesitate to give your love to him”在这段英语句式中,运用了多次介词in,使句式构成了一个平行结构整体,句式更加富有变化,同时也使语言更加流畅。

2.修辞手法能够提高英语作文语言的感染力

在大学英语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能够使作文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句子的音韵更加和谐规整,调整句子结构。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分数比较高的英语作文中应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让作文的语言文字更加活泼、逼真,提高了英语作文的艺术表现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影响。例如:“Nowadays, energy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various sources such as oil, coal, naturalgas, solarheat, the wind and oceantides.”在这段英语句式中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整体句式语言更加富有感染力。

3.修辞手法能够增加英语写作亮点

英语写作中语句亮点非常重要,只有具备写作亮点,才能调动老师的阅卷兴趣,让老师有兴趣阅读学生的英语作文,整体语言句式更加生动、富有活力。如果在英语句式中缺少亮点,那么就会使英语句子平淡无味,难以调动阅读者的兴趣。因此,生动的修辞手法对于英语写作来说必不可少,能够增加英语句子的两点。在大学英语写作中,可以是当地运用比喻、夸张、对比和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修辞手法对于英语写作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运用对比修辞、平行结构修辞和重复修辞等各种修辞手法,才能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慧.修辞美学下的大学英语写作——以五种常见修辞手法为例[J].艺术科技,2014,27(2):167,174.

[2]范莉萍.浅议修辞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55):79-80.

4.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篇四

许多考生反映自己的英语写作要么十分“中文式”,全无英语的味道,要么就是作文干巴巴的显得没有一点文采。其实英文写作和汉语写作在修辞方面还是存在许多共同之处的。要使自己的英语作文显得有文采,考生就要在英语写作中尝试采用有效的修辞手法,下面就介绍几种修辞方法:

一、比喻(the figures of speech)

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

英语中常见的比喻方法有三种:明喻、隐喻和借喻。

1.明喻(the simile)

格式:本体 + 显著比喻词(like/as/as if)+ 喻体

常用介词like、连词as,as if,asso、动词seem等以及句型Ato B asCtoD等等表示“好像”意思的比喻说法就叫明喻。例如:

(1)Teacher, you are like the sun, but more magnificent, andmorebrillant.老师,您像太阳,又比太阳更灿烂更辉煌。

(2)Your soul is as pure as snow, your personality is as nobleaspine trees!All praise to you, our belovedteacher.您的心灵像雪一样纯净,您的人格像青松一般高洁!赞美您,敬爱的老师。

英语中除上述的用介词、连词或句型等的明喻表达方式外,还有许多常用的明喻习语。例如:

(1)as clear as crystal 清如水晶

(2)as weak as water 软弱无力

这类利用类似汉语的押韵和叠声增加语言的美感。与此同时,又可以使语言短小精悍,表达生动、形象。

2.隐喻(the metaphor)

格式:本体 + is/are + 喻体

例如:

(1)Time is a river, of which memory is the water.Oh myfriend,what I scoop up from the river is all yearning ofyou.时间是河、记忆如水,朋友,我从河里捧起来的都是对你的思念。

(2)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注意:英语中存在着许多数词习语和俚语,用作隐喻(也有个别用作明喻)。例如 :

(1)You are one in a million.你真是人见人爱。

(2)He has one over the eight.他酩酊大醉。

(3)This film star is a nine days wonder;I doubt whether anyone will remember in a years’ time.这位电影明星现在红极一时(也指昙花一现),但我认为一年以后人们不见得还记得她。注意:英语中还有许多隐喻成语。例如:

(1)to teach fish to swim 班门弄斧

(2)to plough the sand 白费力气

(3)up the tree骑虎难下;lame duck强弩之末;above board光明正大

3.借喻(the metonymy)

格式:直接用比喻事物代替本体事物

例如:

(1)The buses in America are on strikenow.美国的公共汽车司机正在罢工(这里buses喻指司机drivers)。

(2)The pen is mightier thanthesword.文人胜于武士(以pen,sword喻指使用这物的人)。

英语中一些鸟兽鱼虫的名字,除本义外,常可转借喻人,形象生动,意味隽永。例如:

(1)She is a social butterfly.她是一个交际花(以虫喻人)。

二、借代(the synecdoche)

借用一个名称来代替另一事物。替代的方式可以是人、物互代,部分和全体互代,单数代复数,描象代替具体或具体代替抽象等等。例如:

(1)Uncle Sam will not help us.美国人不会帮助我们。(用Uncle Sam代替船美国人本身)

(2)You can depend on him for help whenever you’re in tourble.Hesa true blue.你遇到麻烦时尽管去找他帮忙,他是一个靠得住的忠实朋友。(用trueblue代替真金烈火,忠诚可靠的)使用借代修辞方式要选用最突出最明显的事物特征来代替事物名称。借代运用得好,能使语言表达简洁明快、具体、形象,以避免重复、累赘,并给人以新鲜感。

三、夸张(the exaggeration)

把事物的特征,有意地加以夸大或缩小,就叫夸张。

例如:

(1)Thank you a thousand.千恩万谢。

英语中夸张修辞格,应用极为频繁。夸张的功能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给人强烈印象或警悟、启发。

四、拟人(the personifjcation)

就是把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

例如:

(1)Books are a guide in youth and an entertainment for age.Theysupport us under solitude, and keep us from being a burdentoourselves.书籍是青年人的指南、老年人的娱乐。孤寂时,书籍给我们力量,使我们摆脱精神负担。

(2)Love is the master key that opens the gatesofhappiness.爱是开启幸福之门的万能钥匙。

拟人用法在英语写作中运用得好,不仅使语言表达得生动、有力,而且给人以亲切、实在、耳目一新的感受。

五、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句式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这种修辞叫排比。

例如:

(1)You are overwhelming jade, as white as snow, as smoothandmoist as grease, as brilliant as candles, and as firmasrock.你洁白如雪,润泽如脂,你光辉如烛,坚贞如磐,你是令人倾心的美玉。

(2)You are in my mind and in my heart.You are in the very airIbreathe.You are part ofme.Forever.你占据了我整个思绪和心灵;你在我呼吸的空气里;你永远是我的一部分。

此外,在英语的具体写作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运用恰当的抒情手法来进行写作,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下面就以2005年6月份四级考试作文为例,进行写作。

提纲要求:

In honor of teachers on the occasion of Teacher’s Day

向老师致以节日祝贺

从一件难忘的事回忆老师的教诲和无私的奉献

我如何回报老师的关爱

范文:Dear Miss Zhang,I’m not the best student of yours, butyou’rethe most respected teacher of mine.On this special occasionforyou, what I can dedicate is my highest consideration

5.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 篇五

(一)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记叙)

悠扬的歌声从这里飞出,琅琅的读书声从这里飞出,无邪的笑声从这里飞出。黑板上是拙稚的绘画(老师不在时的杰作),课桌腿旁,有粗心的同学遗忘的橡皮。课上,本来十分安静,忽然爆发出争吵:“老师,他挤了我了!”“我没挤!”弄得老师啼笑皆非。课下,同学们嬉笑穿梭,老师无法禁止,也不想禁止。黑板对面墙上的壁报一期一期更新,越来越精彩,终于有一天,同学们互赠礼物,依依不舍地分别;这里空了,又满了——新的主人到了。

这就是教室,我小学时候的教室。

练习:

1、赏析文段中划线句子

2、(说明)

教室是一种供学生学习的场所,一般由学校统一建造。教室设有讲台、黑板、课桌椅等,以便展开学习活动。今天,大城市的多数教室都装有日光灯、电扇等设备,有的甚至装备了空调,改善了师生的教学与学习条件。由于现在的学生要学习第二语言甚至多种语言,有的教室还配备了录音机、电视机等视听设备,这类教室又称语音教室。此外,为了一些特殊活动,还有各种特殊的教室,例如实验室、放映室,等等。教室多样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成果,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3、(议论)

商店有陈列窗口,学生也有自己的陈列窗口,这就是教室。许多老师都曾说过,从一个班级教室的干净与否大致可以看出这个班级学生素质的高低乃至学习成绩的好坏。这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凡是教室乱七八糟,地上到处是纸屑的教室,上课必定很乱,学生的学习成绩大概也不够理想;如果课桌上被刻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那一定说明他的主人缺乏公德心。“从一粒砂里可以看见一个世界”,从教室的面貌,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本质性的东西„„

练习:

1、本文的论点是

4、(抒情)

面对每一次的伤害。一次一次。每一次的疼痛。一次一次。在寂寞中成长,寂寞,无形,却成了我朋友。一路上它陪伴我走来。陪伴我成长。它,在我郁闷时给我一丝丝慰寂。尽管。我曾经被它狠狠的温度给灼伤。不害怕。那是它见面的礼节吧。

5、(描写)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烟雨茫茫的山水景物,与水墨的山水画一样是蒙胧的简约美,也包含有神秘感,许多的名胜都有此种意境的标榜。竹叶,凝聚浓露成为水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晶莹的彩亮,放大来看看,自己仿佛看到一个梦幻的世界。

练习:赏析加横线的句子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暗喻甲是乙(是、成为)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2【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A: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B:拟物:把人当物写拟物。例: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13【顶针】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例: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三)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只用于表示有关人类品质或人类组织的性质,一般适用于抒情作品。比喻可以用于表示任何事物的性质,一般的比喻,其喻体分散在全篇文章中。

2、什么是以小见大的方法? 就是采用小的事情来表现大的主题的写作方法,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比方说,要你写一个以生命为话题的文章,如果你总是谈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这就很难去写好.而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却可以绕过这些说教,给人以更生动可感的形象,如写与病魔作斗争的中学生,如写时时刻刻给予你关心的父母,如写下岗工人的努力等等,你可以借助具体的形象来给生命着色。

3、什么是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有关的事物,或有眼前的事物回忆起以前的有关事物。例如冬天的早晨,看见玻璃上的霜花,就会想起美丽的孔雀开屏;看见老花镜,就会想起奶奶给自己缝制布娃娃的情景;看见卷面上鲜红的墨水迹,就想起老师为同学们补课批改作业的情景;看见昔日的照片,就想起游山玩水的快乐时光;看见一本旧书,就想起与同学相处的一件往事„„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是非常自然的。我们把这些内容写进作文里,就会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再说想象。想象与联想相似却不相同。它们的相似点都是想,联想是想起关联的事,而想象则是重新组合编排头脑中的形象、材料,创造出新的内容来。

4、什么是渲染?什么是烘托?

渲染是指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增加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亦可作“设色”解。烘托是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轮廓渲染衬托,使其明显突出。如烘云托月,以及画雪景、雨景、雾景、晨昏、流水、白色的花鸟和白描人物等,一般采用外罩、围染的烘托方法。

5、类比是一种推理的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他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

6、什么是讽刺? “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或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这种表现手法,即为讽刺。

7、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8、“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二者有相同点。都是间接抒情,不同于直抒胸臆。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第二、“托物言志”中的“志”,含义很广,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

9、“托物言志”和“托物寓意”有什么区别? 答:“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和一些寓言故事。二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情趣,一个是讲一个公认的道理。

6.英语常见修辞手法例析 篇六

一、比喻

比喻是指不把要说的事物真实地说出来, 而用另外的与它们相似的事物来表现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是使语言精练、形象、生动。从表现形式看, 可分为明喻、隐喻、转喻等修辞格。

1.明喻 (Simile) 。为了鲜明、形象地刻画某一事物, 人们常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加以对比, 用另一种事物比仿要说的事物, 这种对比在修辞上叫明喻。

明喻的特点: (1) 大都用as, like等比较手段。 (2) 它包括两个相关成分———本体 (Primary term) 和喻体 (Secondary term) 。 (3) 两物在性质上十分不同, 但在某一方面相似。

一般来说, 同类事物的比较不构成修辞格, 只有不同类的事物相比拟, 才引起联想, 构成修辞方式。例如:如果我们把camel比作ship, 把camel称作the ship of the desert (沙漠之舟) , 那就是修辞方式了。

2. 隐喻 (Metaphor) 。指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共同的特征 , 把一个事物的名称用在另一个事物身上, 说话人不直接点明, 而要靠读者自己去意会的比喻。

隐喻的特点: (1) 隐喻的比较关系通常是隐蔽的。比如:He is a mule.He is stubborn. (他是头骡子, 他很倔强。) 句中的is a mule就是一个隐喻了。它不说like (像) , 而是直接用mule来称谓he。 (2) 隐喻简练, 比较含蓄, 表现力更强。

总的说来, 隐喻比明喻简练, 比较含蓄, 更有余味, 因而表现力比明喻更强, 使用得也更多。

3. 转喻 (Metonymy) 。指以联想的方式表达所说事物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 说及一物必然使人联想到另一物的修辞手法。

转喻不同于隐喻, 转喻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拟, 而隐喻则是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拟。

转喻中也包含本体和喻体, 两者之间是一种借代关系。如:She was a girl who excited the emotions, but I was not the one to let my heart rule my head. heart与head为喻体, 本体为emotions。因此, 转喻有具体、形象、含蓄和幽默等特点。

二、拟人 (Personification)

指把没有生命的事物比拟作有生命的东西, 赋予它们人的特性、思想和活动的修辞方式。拟人在童话、神话、诗歌、寓言和散文中用得较多。

拟人的特点: (1) 易于深刻地描写事物, 充分抒发感情。 (2) 易于给读者或听众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 (1) 把自然现象或物拟人化。 (2) 把机器和用具拟人化。 (3) 把动物拟人化。 (4) 把抽象的事物或概念拟人化。

拟人与比喻在某些情形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 比喻意在“以此喻彼”, 拟人意在“以此拟彼”。不过, 拟人只限于以物拟人。

三、夸张 (Hyperbole)

用主观的眼光去渲染、铺饰客观事物, 故意言过其实的表现法, 叫做夸张。修辞上的夸张不同于说假话, 夸张只是为了加强语言的力量。夸张的性质重在表达感情深切的情意, 不重在客观事实的记述。

夸张的方式: (1) 用数字夸张。如You write ten times better than any man in the congress. 此句中ten times better意在夸大, 强调写得好。 (2) 用形容词的最高级进行夸张。如The camels are the largest and finest he has ever seen, and in superb condition.用“最大、最好”描写骆驼。 (3) 利用名词和动词夸张。如Her beauty made the bright world dim, and everything be - side seemed like the fleeting image of a shade. 这个句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她的漂亮。

夸张不仅用于文学作品中, 而且也常用于日常生活中。如:I would give the world to see you. (我十分想见到你) I was scared to death. (我吓死了)

夸张与比喻、拟人等有密切的关系, 它往往是通过比喻或拟人的方法来进行的。

7.两种有趣的修辞手法 篇七

有一个地主早晨起来散步,撞见一个偷看打鱼的农民。那地主说他是为了早餐而出来开胃的,他质问偷着打鱼的农民出来干什么。那农民极有礼貌地回答:“我是为了开胃而出来找早餐的。”

在这个爱尔兰民间故事中,这个农民的回答下分机智而合度。他的机智表现在十分善于使用倒装的修辞手法,就是把一个句子中两个关键词语的位置来一个颠倒,从而收到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这种手法可以把相反的观点表述得格外鲜明。马克思说:“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证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证明迷信。”(《马恩全集》第一卷425页)这一句话实际上也概括了历史唯物主义战胜历史唯心主义的变化。巴尔扎克说:“现在的政府,缺点是过分要人去适应社会,而不想叫社会去适应人。”这对于资产阶级统治的批判已经深入到人性、人权的原则上去了。

这一种手法可以把一件事情的两种可能的性质表述得水火不相蓉,从而促使人们去判断。英国诗人拜伦和他嫉妒、多疑的妻子实在合不来,因此而离异。上流社会对他的仇恨和攻击犹如恶浪滔滔,铺天盖地而来、拜伦冷静地思忖道:“假如人们的叽叽咕咕真有道理的话,我就不配住在英国;否则,英国就不配住我。”他果真原理祖国而去,参加了希腊的民族解放斗争,直到后来人们把他的遗体运回祖国。

这种手法也是一种高明的抒情手段,可以把人们的内心感受表达得回肠荡气。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有这样一段白白:“巴尔扎克携带的手杖上刻着一句名言:‘我粉碎了每一个障碍。’可是我的格言却是:‘每一个障碍粉碎了我。’”颓废的心态袒露无遗。闻一多的诗句写道:“我爱祖国的花,我爱如花的祖国。”赤子之心又表露得多么深沉。

变换称谓

在一些优秀的作品巾,常常见到一种手法,就是对同一对象,作者有意地不断变换着称谓。例如,在夏衍的《包身工》开头,有这样两句:

(1)“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还没有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2)“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两千个左右衣服破烂而专替别人制造纱布的‘猪猡’。”

句中的“懒虫”“猪猡”指的就是包身工。这些侮辱性的称呼是带工老板使用的。作者借过来,加上引号,剔除侮辱性的含义,与她们“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相对照,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包身工们在经济上受到了超负荷的压榨,还在人格上受到践踏。

在这篇作品中,还有第三个称谓。老板娘用刚刚梳过头的油手把冲上冷水的残粥、锅巴搅拌一下之后,“气烘烘地放在这些廉价的‘机器’们面前”。这个“机器”的称呼准确地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性质:包身工们不过是厂家和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机器还有检修的时候,而包身工们只能一直做到死。

文章的末尾,作者深情地说:“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一声“小姑娘”的称呼,又寄寓了作者多少怜爱,蕴含着作者多少愤怒啊!

不仅叙述性的文章如此,论述性的文章也有这样的例子。《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恩格斯先后就使用过“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巨人”“(国际工人)协会的这位创始人”等多种称呼。这不仅使得行文有变化,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8.修辞手法专题 篇八

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共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修辞是为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以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的规律。

主要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喻词“像”,本体是“雪浪”,喻体是“棉花田”)

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喻词由“好像,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喻词“变成”,本体是“手指头”,喻体是“大熊掌”。)借喻的本体不出现,也不用喻词,而是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位置。

例: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树木”和“森林”比喻局部和整体)

(2)借代:

主要有特征代整体,部分代整体,专门代泛称,结果代原因,具体代抽象,作者代作品。例1:“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吗?”此句用银元上的袁世凯头像代替银元。

例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个李公朴站起来!此句中第二个“李公朴”指主张民主正义的人士。

(3)拟人:

比拟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做乙物来写。

例如:他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4)夸张:

是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有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格。按意义分类可以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5)双关:

①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

例如: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上重霄九。此句中的“杨柳”表面上指杨花柳絮,实际上指杨开慧和柳直旬二烈士。

②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例如: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

句子中“知道我在走我的路”蕴含双重含义,表面上离开故乡,坐船走水路,同时也指“我”正在人生道路上走自己的路。

(6)通感:

叙事状物时运通词语,使不相通的感官感觉相互沟通起来的修辞格叫通感,也叫“移觉”。例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7)对比:

对比是将两个不同的事物或者相同事物中相反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修辞格。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8)对偶:

用一对字数相等、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相关或相反的意思就是对偶。①正对:由意义相同或相似的前后两部分构成。

例如:心血操碎,革命伟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②反对。由意义相反或相对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例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③串对。也叫流水对,由意义上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例如: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9)反问:

反问是通过疑问的句式激发人们思考,使人们得出自己的答案。反问是只问不答的,实际上反问的答案已经暗含在问话之中了。

例如:如果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浪费和摧残人才不是更大的犯罪吗?

(10)设问:

设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首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再回答问题。

例如:什么事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11)顶真:

是前后的几个语句之间,由相同的语言成分衔接上下两句,上递下接,使得结构紧密,语意连贯,声音流畅的一种修辞手法。

顶针大部分是后一句的开头承接前一句的末尾的语言成分。①单联顶真。是指只有前后两句首位蝉联的顶真。例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②串联顶真: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首位蝉联的顶真。

例如:这真是座火山啊。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脉,有脉就有苗,难怪人家说下面埋着聚宝盆。

(12)互文:

指古代诗文上下文用的词语交错省略而又互相补充,交互见义并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①单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秦”和“汉”是互文,此句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人”互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登上了船。

②复合互文:指在相邻的句子中出现的互文。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此句“将军”和“战士”形成互文,意思是“将军很战士身经百战,大多流血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征战多年才胜利归来”。

(13)反复:

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某种感情的辞格。

①连续反复。接连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其他词语间隔。

例如:唉!七毛钱竟买了你的生命——伱的血肉之躯竟抵不上区区七个小银元么?生命真太贱了!生命真太贱了!

②间隔反复:重复运用的词语或句子中间间隔其他词语或句子。

例如:敌人把你的城镇变成了废墟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的国家烧成了灰,你没有哭;敌人杀死了你的亲人,你没有哭;敌人把你绑在大树上烧你、烤你,你没有哭;你真是一把拉不断的硬弓,一座烧不毁的金刚!此外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可以交错使用。

例如: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4)排比:

是用几个结构相似的并列语句,把相关的意思连续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手法。①句子成分的排比:

例如: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此句是定语的排比。

②句子或分句的排比:

例如:第一个月来,咱们娘娘有说有笑;第二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苟言笑;第三个月来,咱们娘娘不言不笑。

这是三个分句的排比。

(15)引用:

指人们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名言、典故。

例如: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说得很有道理。

(16)反语: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修辞种类及作用: 我们掌握修辞手法,在了解了其基本概念和表现形式外还应该知道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试题的考验: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拟(拟人、拟物)(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及作用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8.反问

(1)反问的特点: 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2)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含修辞的成语来源: 比喻:

冷若冰霜

呆若木鸡

浩如烟海

轻如鸿毛

如胶似漆

挥金如土

味同嚼蜡

归心似箭

坚如磐石

气喘如牛

胆小如鼠

如花似玉

如履薄冰

如坐针毡

如狼似虎

从善如流

繁花似锦

视死如归

小肚鸡肠

多如牛毛

势如破竹

拟人:

狐朋狗友

鸟语花香

百花争妍

兔死狐悲

莺歌燕舞

龙飞风舞

春风得意 鬼哭狼嚎

黔驴技穷

山欢海笑

狗仗人势

狐假虎威

龙争虎斗

鸟哭猿啼

夸张:

一手遮天

度日如年

一毛不拔

垂涎三尺

口若悬河

排山倒海

日理万机 怒发冲冠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步登天

震耳欲聋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 一落千丈

一目十行

人木三分

胆大包天

气吞山河

恨之入骨

挥汗如雨 火冒三丈

一尘不染

泪如雨下

偷天换日

咫尺天涯

多如牛毛

弹丸之地

借代:

目不识丁

披坚执锐

迫在眉睫

灯红酒绿

咬文嚼字

青黄不接

手无寸铁 汗马功劳

名落孙山

梁上君子

片甲不留

两袖清风

千钧一发

9.修辞手法教案 篇九

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参考阅读)、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一、比喻

定义: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类型:

<1>明喻(甲象乙)例:共产党象太阳。

<2>暗喻(甲是乙)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3>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用来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如: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

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二、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比拟:(拟人或者拟物)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

例: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

例: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人是没有尾巴的,这里把帝国主义写成兽类了)

三、夸张

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心眼小得象针鼻儿。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四、排比

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

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风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五、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主要方式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或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六、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去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1.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主要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作用。也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充满语言美。

七、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八、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作用):增强语气。

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

九、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暗 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辨析下列赐格: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B.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

选出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 A 设问 B 设问 C 反问 D 反问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是我们劳动群众。

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A 设问 对比 对偶 B 设问 对偶 明喻 C 设问 对比 明喻 D 对比 设问 明喻

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方法最少的一句是:()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B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C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D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选出语气最强烈的一项()A B C好。D

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对下列各句运用的比喻修辞方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A.明净的兴庆湖犹如一面照妖镜(“照妖镜”这个喻体,人们没有见过,越比越糊涂,改为“一面镜子”)B.小强的脑瓜笨极了,就像桌子一样,不会动脑筋。(“人和桌子”没有相似的地方,比喻物和本体无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改为“橡榆木疙瘩一样不开窍”)C.足球队员个个身强力壮,如狼似虎地奔跑在绿茵场上。(感情色彩不一致,“如狼似虎”不能比喻朝气蓬勃的足球队员,改为“生龙活虎”)D.荷花淀几个青年妇女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样快。(织布穿梭、缝衣透针”比青年妇女驾船不贴切,不符合她们在抗日战争时期积极、乐观、上进的性格,应改为“箭一样飞去了”)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而又不可触摸的抽象的精神,给人形象而深刻的感受。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用多个比喻表现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请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山”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

长江,好比一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长江,又好比慈祥的母亲,点点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茁壮成长。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 _。

例句:如果生命是树,尊严是根;如果生命是水,尊严是营矿物质„„

仿写:

下面一段话表达的是一位长者对年轻人的鼓励,在横线上填写组成与全段和谐的比喻。

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

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一支蜡烛,你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只是一道小溪,你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仿写: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例句,补写出一个比喻句。例:诚信是人生路上的一张通行证。

10.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与考查 篇十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内容作了十分清楚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修辞方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

近年来,修辞手法的考查常和古诗文的阅读、现代文的阅读相结合,或者与仿写、补写等题型相结合,重点考查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考题探究]

一、仿写题

这类题考查的重点就是如何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仿”的对象大部分时候都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例1](2006年高考全国卷I)原题见第11-面“例2”。

[解析]这道题重点考查修辞手法中比喻和比拟的运用。如果不了解比喻和比拟的特点,仿写起来就容易出现误差。所给例句的句式的特点是A像B,突出二者的相似处,适用于B的说法可以灵活运用于A。一定要包含一个比喻和一个比拟修辞,而且第二小旬一定是二者的相似点;三个句子之间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从小到大,或从浅到深,或从局部到整体等等。

[答案]示例:思念像春天的雨丝,柔柔的,亲着,吻着。思念像夏天的蝉声,充斥于整个天地缠着绕着,想逃也逃不脱。思念像永远的秋季,任黄叶挥洒,任秋雨缠绵,任那浸透古人心神的浓郁韵味熏染。

二、扩写题

[例2]请以“心灵”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解析]这道题要求非常明确:在修辞上要运用比喻,而且三句话构成排比。那么形式上不符合上述两点要求的同学就不能得分了。

[答案]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三、诗歌鉴赏题

诗歌鉴赏的内容有三大方面: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牵涉到修辞手法。

[例3](2008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解析]这一题明确考查修辞手法这一表达技巧在诗歌中的运用。答题格式一般为:指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找到具体诗句,加以阐释,再说明其表达的效果。三、四句用的是明喻,以自然之物作比,形象鲜明。另外,这支曲子全部是对偶句,却衔接紧密,转换自然,并不显得生硬。除此之外,应该注意其中还运用了夸张,如把将“风景”比为“箭”。

[答案]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方法。

四、现代文阅读题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大内容,其中的“重要词语”就包含运用比喻、借代、反语、双关等修辞格的特殊词语。

[例4](1999年高考全国卷Ⅱ《创造宣言》阅读)第四段中说“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

[解析]本题明确考查对比喻修辞熟悉程度,关键是先找出喻体,然后根据原文,通过相似点去寻找出各自的本体,最后进行整合。

[答案]“刀法”比喻教育方法。“万像”比喻众多教育对象。“万龙点睛”比喻使众多教育对象成才。全句的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成才。”

2.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这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又一大内容。重要语句中有一类就是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多数是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才能形象传神、意蕴丰富的。

[例5](2006年高考福建卷《泪与笑》阅读)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此题很明确,就是以修辞手法为考查目标。考生在答题时,一要答出所用的修辞手法;二要联系本体和喻体,理出二者的相似点;三要理解作者这样表述的意图。

[答案]使用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3.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

[例6](1998年高考全国卷《报秋》阅读)作者连续用了四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解析]回答本题,关键在于首先明确这里使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其次要明确这两种修辞的表达效果。“排比”能增强语势。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答案]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根据文章内容可具体说明主旨是什么)

[复习指导]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修辞的考查呈现出如下态势:①选择题型有被淘汰的趋势;②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是修辞运用的一大考查阵地;③与语言表达间的联系密切。鉴于高考对修辞这一考点的考查体现了重能力、重运用、重综合的总趋势,我们在修辞复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谙熟八种修辞,明辨易混辞格

比较而言,修辞格中的比喻和比拟、借喻和借代、对比和映衬等手法容易混淆,大家在平时的学习和实战中要有目的的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要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起始阶段。结合今年命题,要着重注意下面一些修辞手法:

比喻,要掌握明喻、暗喻、借喻的基本特征,然后根据试题要求等选用合适的一种。

排比,结构要相近,语气要一致,各分句间的内容要有相关性,并且分句在数量上不能少于三句,等等。

拟人,赋予物以人的思想和感情,这种修辞的运用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的特点,恰当选用,而不宜随意滥用。

对偶,形式要整齐,结构要对称,词句要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

二、了解表达效果,培养运用能力

要熟悉修辞手法的基本表达效果,同时注意培养正确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些同学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还要拓宽思维的广度,有目的地训练联想和想像能力。

三、把握试题对修辞的基本要求

这里包括审题、捕捉有效信息、分析语境,因为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

要注意形式要求。如写一个比喻句,语句整体上要构成排比句、对偶句等。

要注意内容要求。所写内容要与已经提供的语句相关,或直接根据试题要求的话题内容答题。

总之,就是三步走:首先掌握基本修辞知识,然后学会辨析,最后按照题目要求,能够正确运用。

实战演练

一、从修辞角度看,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苦瓜苗就像一个①一样,自生自长,蔫蔫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然而,;它却努力地活了下来,便渐渐地长大。它似乎满是敌意,一天比一天不规矩,或绕着南瓜藤,或在冬瓜架上②。我不得不找来一根杖子,把它绑在杖上,③。

A.①病儿②胡搅蛮缠③限制它的生长

B.①弃儿②胡搅蛮缠③约束它的行为

C.①病儿②胡乱缠绕③约束它的行为

D.①弃儿②胡乱缠绕③限制它的生长

二、参考下面拟人化的句子,以“玫瑰花和玉兰花”为内容,写两个拟人句。(不超过60字)

梨有五月鲜,苹果有老花甜,阳光斑斑点点筛落枝叶间,映照着累累果实,五月鲜已经羞红了脸,老花甜已经笑脸迎人。

[参考答案]

一、B(①从下文“自生自长”看,②③采用拟人更形象生动)

上一篇:凝心聚力谋发展开拓创新铸辉煌下一篇:四年级读《背影》有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