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 family的英语教学反思

2024-11-05

My family的英语教学反思(精选12篇)

1.My family的英语教学反思 篇一

MyFamily

Hello,everybody.I am xxx.Today,I will introduce my family to you.There is three people in my family.My husband and my daughter and me.I am 38 years old and my job is a worker in a

small factory.I am a little tall and have two big eyes,the beautiful clothes are my favorite and I have a beautiful long curly hair.I have a happy family and I love my family best.My husband is 40 years old this year.He is a young master,he works in his shop which mostly sell sundry goods.My husband works very hard and he works for more than 10 hours a day.He wants us could life better but I don’t want him too tired.Although he is busy,but he likes reading newspapers,all the neighbors like him because his honest.I think he is reliable.When I was 22 years old,I have a daughter.She is so cute when she was born.And now ,she is 16 years old.She is lovely and clever.She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The badminton is her interest too.Now ,we have a big problem in our life.We all like fine food in my family.So,we all are little overweight,we decide to reduce weight and we already had a healthy way to reduce

weight.I really appreciate I have such a happy family and we will live better in the future ,I do believe it.

2.My family的英语教学反思 篇二

一、目前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反思=检讨书

检讨书式的教学反思, 字里行间充斥着自我责备、抱怨和贬低。对自己教学理念不新潮的怪、教学水平不成熟的恨、教学经验不丰富的怨、教学设计不严密的悔、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叹……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 我们看到的只有对失败的念念不忘和刻骨铭心, 对自身的求全责备和扼腕顿足, 令人倍觉压抑和郁闷。

2. 教学反思=表扬稿

表扬稿式的教学反思, 通篇充满赞美之词, 陶醉之情溢于笔端。对自己先进教学理念的阐释、完美教学预设的解读、良好教学效果的分析、精湛教学技巧的欣赏……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 我们看到的只有对成功的沾沾自喜和情不自禁、对自我的由衷佩服和欣喜欲狂, 叫人既生敬意也存质疑。

3. 教学反思=计划书

计划书式的教学反思, 遣词造句不温不火、平铺直叙。内容涵盖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媒体的使用、课堂练习的设计……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 我们看到的只有对计划的娓娓道来和条分缕析, 对效果的漫不经心和置若罔闻, 使人坠入迷惑和混沌。

4. 教学反思=贴标签

贴标签式的教学反思, 行文之间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有课标的明文规定, 学者的高深理论, 专家的研究成果, 名师的警句名言, 报刊的伟言宏论……读这些教师的教学反思, 我们看到的只有对理念的权威解释和寻章摘句, 对未来的慷慨激昂和万丈豪情, 让人萌发憧憬和唏嘘。

细细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 既有教师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的因素, 也有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程序性和技术性掌握不熟练的因素。那些挂在嘴边、响在耳旁、写在纸上的豪言壮语或怨声载道, 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学反思的应有内涵, 而敷衍塞责、应付差事的表面文章, 本质上是对“教学反思”的背叛。

二、提高教学反思有效性的策略

反思, 是对过去经历的再认识,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或经历为思考对象, 从不同的时空视点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重新分析和审视的活动, 其意义在于对原有经验赋予新的理解, 从而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 增强专业判断和行动的能力, 提升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合理性。可以说, 真实有效的教学反思是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对话”的平台, 是沟通教师“倡导的理论”与“采用的理论”的桥梁, 它既是教师捕捉、活化教学经验的过程, 又是教师通过高度个人化的思维活动, 对个体独特的教学情境进行重构的过程。

笔者以为:有效教学反思=冷静分析+客观审视+认知重建+实践回归。有效的教学反思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行动的反思与在行动中反思相结合、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的原则, 遵循“审视过去、立足现在、着眼将来”的思维模式, 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作出理性与客观的分析、评价, 既反思自己取得的教学经验、思考自己的成长历程, 又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动机、兴趣、目的、情绪状态等心理操作因素, 还要反思教法选择、材料组织、媒体运用、气氛调节、活动控制等教学技术因素, 更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从而使自身的教学活动更理性、更自觉、更有效。有效教学反思可按照下面四个步骤有序进行。

1. 冷静分析

要求教师既不能因为一节课的成功或失败而沾沾自喜或耿耿于怀, 也不能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左右自己对教学活动的独特感受和判断。一般情况下, 教学实践活动和教学反思在时间维度上不能“前赴后继”, 要留出一定的缓冲期, 以平息内心的激荡和冲动, 使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分析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个阶段要着重解决“课上得怎么样”的问题, 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当? (2) 选取的教学素材是否合适? (3) 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4) 设计的教学结构是否合理? (5) 预定的教学效果是否达成?估计达成度有多高? (6) 沟通的教学信息是否顺畅? (7) 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8) 教学难点的化解策略是否有效? (9) 学生的情绪兴趣是否浓厚? (10) 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得力? (11) 练习的布置安排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这样的分析, 教师才有可能对自己所上的课形成较为系统、全面、客观的认识。

2. 客观审视

要求教师借助于冷静分析形成的认识, 运用系统论、方法论的原理, 从教学理性、教学实践的视角, 对自己上课的成败得失进行比较公正、合理的归因。这个阶段要着重解决“课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一般可以采用“对行动的反思”和“对结果的反思”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对行动的反思”可从如下方面进行。 (1) 审视教学观。是静态的、片面的、机械反映论的教学观, 还是动态的、辩证的、模式论的教学观;是传统的教学观还是现代的教学观;是否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2) 审视教学设计。它不是一般的教学设计回顾, 而是深究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对不合理的行为方式进行变革, 重新设计教学方案。 (3) 审视课堂教学过程。要深究教学过程中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师生合作与情感交流、课堂提问) , 并对此提出修正意见。 (4) 审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否做到了“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 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的要求。

“对结果的反思”的关键就是“以学定教”, 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结合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同事对教学活动的合理化建议, 课堂观察、作业批改、知识检测等形式呈现的教学效果, 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参与程度, 认真反省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通过审视,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编排特点及地位、重难点确定的依据及突破方法) 、学情分析和预测 (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经验和基础、新知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教学预设和生成 (教法选择、程序安排、媒体运用、练习布置、课堂调控) 等方面的成败得失对教学活动造成的影响, 为改进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料积累和技术支撑。

3. 认知重建

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和发展, 因此教学反思中的认知重建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阶段着重要解决“怎样改进教学”的问题。认知重建的重点是探求在教学情境中如何以更为经济、合理、科学、有效的途径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质疑。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 有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 有发现才会有努力, 有努力才会有发展。教师要抛开对一节课成败得失的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经常进行这样的思考:情境创设有效吗?提问设计合理吗?教学结构科学吗?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妥当吗?生成型教学资源利用恰当吗?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教学效果会更好……

(2) 对比。过去的教学经历对于我们来说虽不可逆, 但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它的对立面来预期我们今后面对类似经历的态度。比如, 用讲解法教学某个知识点效果不佳时, 想一想:如果用启发式教学, 效果会怎样?再比如, 针对自身教学中经常忽视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不足, 可以设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 要注意留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去自主探究和发现……这样的反思并非“马后炮”, 它至少暗示着我们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该怎么样去做。

(3) 归因。学生的学业成败是反映教与学效果的直接指标, 教师要依据学生课堂中发言、作业、检测等反馈的信息以及大部分学生在内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问题, 了解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 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得失, 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认知活动效果的因果关系作出合理解释和推论, 从而理解、预测、控制和变革以后的教学行动。比如, 课堂上发现学生普遍出现迷茫、困惑或者练习中共性错误较多的时候, 教师就要思考: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教学内容难度偏高?如果教学方法运用不当, 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效果会好一些?如果是教学内容难度偏高, 应该怎样降低难度, 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有效突破难点?

(4) 归纳。教师要善于把在自然状态下零星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甚至是游离于记忆之外的日常教学活动经历有机联系起来, 经常想一想:我的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有相同之处吗?学生学习中遇到这么多挫折说明了什么呢?通过分析和思考, 归纳总结, 找出它们的共性之处, 那么这些经历就会显示出一般性的规律, 就可能发现教学困境的症结, 从而降低类似问题出现的几率。

(5) 换位。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师的教学期待有差距, 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局面。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 教师不应该一味地抱怨指责学生, 要重在从自身的教学层面找问题、寻差距。可以这样想:如果我是学生, 会不会有他们那样的想法?会不会也在这样的环节出现差错?是不是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移情思考, 对于形成融洽、和谐、平等、高效的教学氛围是大有裨益的。

(6) 交流。有效的教学反思除了要求教师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表现出审慎的态度、品格和习惯之外, 还要求教师以开放的姿态, 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等方式虚心和其他教师交流。欣赏课堂教学亮点, 寻找自身存在的差距, 将成功做法嫁接到自我经验的相应部位;剖析课堂教学失误, 汲取教训, 做到防患于未然。研讨和交流, 既要相信“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 又要相信“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辩证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 从而增长教学智慧。

4. 实践回归

通过分析、审视, 教师对自身教学现状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 对问题的成因有了较为清晰理性的认识, 对如何改进教学有了较为明确具体的期待, 而验证这些了解、认识和期待的正确性、有效性的最好途径就是返回到课堂教学这个“最好的实验室”去进行实践。这个阶段着重要解决“课可以这样上”的问题。实践回归要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调整和修正自己的习惯性教学行为, 精心预设和重构那些和以往经历相似的教学情境, 从而更加合理地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 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三

一、教学反思的现状

时下,许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存在一些通病,出现以下几种状况。

“完成任务”型。一些教育管理者将教学反思作为一种目标和任务强加在教师身上,量化考核,与奖惩挂钩。有些教育管理者为了便于操作和管理,或应付上级检查,展示本单位教师在课改中取得的成就,对相关反思文章的篇数、字数甚至格式都作了明确要求,这样就导致教师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没有基于实际问题的思索,为任务而反思,穷于应付。有的教师在反思中说得情真意切,找原因、寻策略、觅途径,头头是道,但完全是移植别人的东西,东拼西凑而成,没有个性,也没有自己的思考。

“无关痛痒”型。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都这样开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但仍有部分同学没有掌握……”这类反思,教师只是在简单罗列问题或现象,没有反思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欠缺或者不足。还有很多教学反思游离于自身教学实践之外,对改善教学行为毫无意义,更无法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自我封闭”型。一些教师认为,教学反思是自己个人的事情,不愿与他人共享,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自我封闭和独自冥思苦想。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教学反思是开放性的,要面向专家、同行、学生全方位地开放。排斥与专家、同行、学生的合作交流,不愿与他人共享的封闭式反思,研究问题时就会显得视域狭窄,层次肤浅,不够深入。

二、教学反思思些啥

只有明晰了反思内容,才能增加教学智慧。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教师将教学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可能成为最有价值的第一手教学研究资料。教学反思,我个人认为,应当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课前反思要思些啥?

课前反思应从教学理念上、预设过程中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充实完善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思:教学理念。思想决定高度,理念决定方向。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就要多反思教学是否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我们教师是否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去解决,反思课堂教学是否营造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反思教学中是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否体现了学生的自主、互动和创新精神。

二思:备课过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包括:研究课标,读懂教材,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预设教学过程,编写教学方案。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钻研教材是备课最重要的一环。教学这法那法,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备课的关键。备课要做到把教材读“厚”,也需要做到把教材读“薄”。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反思备课内容“厚薄”的取舍,反思备课是否备了学生、是否备了教材等环节,以便于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三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靠的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对文本的解读,靠的是理念的支撑。设计是蓝图,设计的完备与否,需要在实践中去调整,或者通过反思去矫正。在经历了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又螺旋上升的过程之后,教学设计就会越来越完美,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2)课后反思要思些啥?

课后反思,“思”什么?经历教学实践后,总会产生一些难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一思:“特色”是什么?教学特色是指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教学,给人感受是别样的,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它蕴含于教学评价诸多要素之中:在教学理念上,看主体地位的特出,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材处理上,看教材特点的把握,知识联系的沟通;在教学方法上,看教学层次的呈现,实践活动的安排;在教学方式上,看学生参与的程度,知识获取的过程;在教学效果上,看教学目标的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思:“精彩”在哪里?精彩的教学片段依附于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胜的新课导入、别有风味的氛围营造、得心应手的教具应用、新颖别致的难点突破、别具一格的智能开发、出神入化的学法指导、画龙点睛的诱导评价、留有悬念的课尾总结,等等。

三思:“偶得”有哪些?教学的偶得是指教学过程的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对课堂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学生异想天开的“发问”,教师如何应付;面对学生的歪答,教师如何引导,等等。意外的收获往往来自学生思维火花的捕捉:学生发现问题的独特渠道;提出问题的独特途径;分析问题的独特思路;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四思:“缺失”在何处?在遗憾中反思收获最大。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也可能有疏漏、失误之处。对教学之中“缺失”之处进行认真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反思,找出形成的原因,探究解决的策略,才能形成教学经验。即哪些内容处理不当;哪个环节安排不合理;哪一重点突出不明显;哪一问题设计不科学;哪一合作落实不到位;哪一交流时间不充分;那一语言评价不得体,等等。总之,我们教师应对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经常进行反思,寻找差距,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五思:“效果”又如何?每一节课教学之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预案的实施情况。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学的组织是否科学,活动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之后,应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为今后再教这一内容提供借鉴。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4.My family的英语教学反思 篇四

my family hello,everyone!

my name is steven . i’m 10 years old, today my topic is my family . i have a happy family . there are three members:my father , my mother and me . my parents love mevery much . my mother is chinese teacher . she is very tall and thin . her face looks small and her eres are very beautiful . my mother is very warm and

riendly to others , but she is very strict with me . my father is a professional accountant . he works hard every day .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 i usually play with him . we enjoy ourselves every time . my dream is to be a police officer when i grow up . everyboy , please cheer me on !

thanks ! thanks you very much !

嗨,大家好! 我的.名字是史蒂文。我10岁了,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庭》。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三个成员:爸爸,妈妈和我。我的父母爱mevery太多了。 我的母亲是中国人的老师。她又高又瘦。她的脸看起来很小,她的眼睛很漂亮。我的妈妈非常温暖和对别人友善,但她很严格。 我的父亲是一个专业会计师。他每天都努力工作。他喜欢踢足球。我经常和他玩。我们玩得很开心的。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警官,当我长大。舞台,请我加油!

5.反思:源自语文教学模式的反思 篇五

轰轰烈烈的课改大潮中教师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重塑自己的教育思想,变革教学方式,改善教学行为,提高驾驭新课程实践的能力,一整套学习、模仿、实践下来,很多教师有如邯郸学步,课堂教学痛苦不已,困惑多多。

一、充分自主,但不能自流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独特体验,教师不可取而代之。因此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教师的阅读确实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但学生由于学识阅历尚浅,对文本难免出现肤浅、片面、甚至错误的解读,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教师的时候,教师便要雪中送炭般的降临。教不是权威解释的强加,而是点拨渗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创新。

二、有效合作,但不能作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并且似乎成为新课程课堂的标志了。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

小组合作学习便于扩大信息交流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研讨习惯,有利于激励学生竞争,激活创新意识,增强集体主义感,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展的机会。但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1.合作的实施需要认真思考。语文课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哪些问题值得在小组中讨论?这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语文课中有的内容是适合问答的,有的内容是适合讲授的,有的是适合朗读的,有的是适合背诵的,不必要千篇一律。2.合作的论题需仔细设计。小组中讨论的问题既不应是学生稍加思考就能给出唯一答案的,也不应是脱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漫无边际无从下手的。教师要营造氛围,确定高质量的有探究价值的需讨论的问题,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3.合作成员需明确分工。很多时候小组讨论成了几个精英学生的表演,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小组成员担任的角色就必须定位。4.教师需介入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应通过巡视及时了解讨论的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控和点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形式”。

三、积极探究,但不能舍本

学生真正获得语文学习的乐趣,在于切实发现自己知识有所增进,能力有所提高,情感有所释放。而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创设情境以唤起学生的审美需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象,以把握文本所蕴含的特色;要善于将学生获得的体验运用到具体的场景,以实现审美迁移或审美创造。于是语文课堂教学丰富起来,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讨论;既有唱唱跳跳,又有写写画画;既有图片资料展,又有课本剧、讲故事表演等。倡导综合性探究学习,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学习多样的形式固然重要,它可以提高兴趣,开阔眼界,锻炼能力,但对文本的有效阐发、挖掘和共鸣才是语文学习确有所获的根本所在。语文课堂不能失去语文的色彩,必须要立足并扣住文本。语文课就是要和语言文字亲近、亲密、亲爱,而不是把它冷落一旁让学生看“电影”;更不是把课文甩在一旁,凭空的讨论所谓的问题,言不及义,胡扯乱说。去除遮蔽,亲炙课文,才是阅读教学的正途,学生在阅读、听说等语文实践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感染,“因文悟道,因道悟文”,最终实现文道统一。

批判是为了建设,反思是为了超越。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激动一阵子”,更要“管用一辈子”。武术中“大师”的最高境界是无剑胜有剑,无招胜有招,我们众多语文教师虽非“名师”、“大师”,但我们是否可以让语文教学真的变得简单———简简单单地教学,扎扎实实地收获。宋人张先有诗云:“以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我以为新的教学模式就是那“添秋色”的雨,可以为语文教学增色,但不能成为肆意长高的芦苇,妨碍我们领略语文的湖光山色。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 (试行) [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1, (6) .

6.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六

【关键词】教学反思;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9-0028-05

【作者简介】滑红霞(1964-),女,山西运城人,太原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科科长、高级讲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表明(JuliceAnneThomas,Montomery,1998;Byrd,Intyre,1993),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曾说过“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也持相同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于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本文以太原市35位一线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拟对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反思多程式化少亮点

“改进教育实践的最好的希望是,把教师提升为自主的和反思的人。”“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群体亦然。”在参赛的35位幼儿教师中,8位能写出自己的教学感受和特点,反思有针对性,能为理清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行有效反思。

“在课前准备方面主要是依据活动目标反思的,看看自己准备的是不是恰到好处,如:活动内容要体现目标,抓住重点,另外,在孩子安全方面也要考虑到。可以说,各个环节都要反思,如果反思不到位,教学肯定出问题!”(L老师)

“身教重于言教”。一天幼儿准备午睡的时候,我边帮孩子们脱衣服,边和班上陈老师说起家里的烦心事,有几个小捣蛋就乘机说话了,我见状后很生气地说: “睡觉不许说话!”这时,突然听到周凡怡大声地说:“老师也在说话啊!”我和陈老师听后都一时语塞了。午睡过后,我主动向小朋友承认我的过错,并和孩子们约好午睡的时候不大声说话,不影响孩子的睡觉,他们都很高兴地答应了。这件事后,使我深深体会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幼儿的心目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应当做幼儿的榜样,要求幼儿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并做好。(w老师)

而其他27位教师的活动反思一般都是先从活动前的准备、再从活动的进行、后从活动的结束方面进行回顾,反思公式化,将其记为流水账、回忆录。

在“我们的节日”的活动中,教师的反思内容为:

“(1)通过本次活动为国庆节诗歌会奠定了基础,使幼儿产生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了全体小朋友从小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2)利用谈话之后的游戏时间让幼儿学习模仿、制作,以更深切地让他们感受春节的快乐。(3)可收集旧挂历做装饰,布置新年里的教室。”(B老师)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我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来完成,然后让他们相互讨论,最后还请几名幼儿总结了今天的感受。教学效果比较显著。”(A老师)

以上两位教师的教学反思具有极高的代表性,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仅仅反思活动目标,有的仅仅反思教育效果,有的反思就是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做法等等,反思不能做到全面和科学,还停留在教师的随感随想方面,不能触及到教育活动的实质。这样的反思只是在走形式,没有体现出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他们的教学反思中最多的问题不是找不到可写事情,就是找不准问题。即使发现了“闪光点”,也担心没有理论依据、不会分析而犯观念上的错误,而找一些别人分析过的、有依据、写过的主题来写。

(二)教学反思多空想少梳理与实践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探索与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研究手段,是创新理念、教法和提高活动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Wallce(1993)曾经把教师专业发展表示为一个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而在调研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基本感受是“工作忙,没时间反思”。每天班里事务和一日保教活动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天还要写教学活动设计、每周写观察笔记、观课议课笔记、家长联系册,再加上其间进行的各种考核、评比等常常使教师疲于应付,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使很多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倾向,并扼杀了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幼儿教师没有掌握相应的教学反思方法和技巧,许多想法、看法、观点一闪而过,没能留下自己思想的“闪光点”,事后又常常不及时记录,白白将自己的经验付诸东流。更多情况是教师在活动反思中想的多、思绪乱,真正动手动脑总结、提炼少,学习研讨时间少,对反思后的再实践、再总结、再提炼行动就少之又少了。

“我们的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还有就是精力,谁每天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把白天经历的都写下来,那样的话每个人都能出书了,所以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D老师)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有意让自己养成一个习惯,晚上吧,休息了之后,在脑子里回想今天哪些孩子预期的目标是达成了,哪些没有达成,下一步的策略是什么,应该丰富哪些材料,明天的活动是什么,教案有没有背熟,脑子里就是思考这些东西。不过脑子里很乱,东想一下西想一下,想不清楚就糊里糊涂地睡着了,后来一天工作下来很累,躺在床上马上就睡着了,索性也就不想了。”(E老师)

(三)教学反思多感性描述少理性思考

在翻阅35位教师的教学反思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活动反思重事实描述轻理论思考,对目标中的核心经验把握不准,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缺乏科学的依据和理解,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理念不清,只能就事论事,不能深入思考。有的教师教育观点有误,有的教师为写而写,流于形式,有的教师进行的多为思考教学手段适宜性的反思,有的反思成为宣泄情绪、平衡心态的手段。

“本节课幼儿很有兴趣,自己画的画也比较独特,教学目的达到。”(B老师)

“今天早上,我又领孩子排练了六一的节目,孩子们不听话,我很生气,熊了他们几次,所以,下午又练习了一边,希望在‘六一’演出时能得到领导的好评。”(F老师)

“这些孩子太油了,跟他说话当没听到。就光是让他们安静下来就得扯着嗓子喊半天。哎,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G老师)

教学反思很多都是描述性地记录一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却没有人思考“为什么”“怎么样”,没有看到平凡工作背后的不平凡。而“为什么和怎么样”才是教学反思的核心和关键。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教师“真的没时间仔细想,也不知道该反思些什么”或“这些也没人仔细看,就是做做样子应付检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理论素养不高,自身没有能力对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参加教学活动竞赛的35位幼儿教师中,32位第一学历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学科知识缺乏和文化素养不足成为制约他们反思的关键因素。

(四)教学反思多关注集体少关注个别幼儿

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实际中,“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行为的适宜性,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错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方面,31位教师在60%的活动反思中谈到怎样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整体表现情况,仅有个别教师在某篇反思中关注了特殊、个别幼儿的表现。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大部分教师没有体现个别特殊幼儿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材料方面的研究反思。

“幼儿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在游戏时幼儿的兴趣很高,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之所以掌握得比较好,是因为这首歌的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所以学得较好……”(A老师)

而恰巧在放学时,笔者听到A老师班上一名幼儿和家长的一段对话:

妈妈:宝贝,今天长了什么本事啊?

幼儿:没有

妈妈:可是妈妈今天问老师,说教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歌,宝儿,你唱给妈妈听好不好?

幼儿:不好

妈妈:为什么?

幼儿:没意思,不想学

A老师在教学反思中非常肯定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幼儿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但实际上,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位幼儿对这首歌“与众不同”的态度。新《纲要》中特别提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幼儿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和思考幼儿的个性需求发展以及那些特殊幼儿的表现,而不要被课堂表面的热闹迷失方向。

(五)教学反思多谈不足少谈质疑与改进方法

在教学活动方案和“观课议课”的反思中,一些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对别人的教学活动写了多方面的不足,恰如开批判会。比如有的教师说自己教学目标理解有偏差,教学材料使用不当,教学内容不适宜,幼儿积极性不高,将自己的教学批判得一无是处,或者将自己上课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但唯有批判和抱怨是不够的,教学中有何困惑、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进等问题没有提到,反思便没有价值。

“这次活动没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引导幼儿完成一组活动后,再去尝试使用其他组的材料;教学内容好像也有点难,孩子们不理解要做事情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显得很急躁,没能静下心来好好及时调整……”(B老师)

在“玩具变变变”活动结束后,教师反思到:

“在活动中,存在着几点不足之处:①为家长、为幼儿提供收集资料的时间太匆忙,对收集的质量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②有个别家长参与意识淡薄,对主题的开展漠不关心,活动中很难和我的教学活动相互配合。”(C老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从两位教师的活动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并没有认清教学反思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她们将书写教学反思当作负面情绪的宣泄方式,或为自己的不成功寻找“自我安慰”的理由。然而,教师反思首先对活动本身有着直接的发展价值,可以不断调整和修正教育活动的发展,同时教师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才是教师反思价值的根本所在。

二、对提高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引领幼儿教师理解教学反思的内涵

杜威最先将“反思”这一概念引入到教学领域,在1933年发表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到:“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并进一步解释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而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主要是对教学反思的内涵认识不足和对教学反思价值认同度不高造成的。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实践性、反省性、自我性、过程性、研究性是教学反思的五大特征。全方位的教学反思涉及教学方案的设计、幼儿的经验水平的把握、幼儿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与学习兴趣的了解、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活动形式的适宜、幼儿学习交往机会的提供、学法指导、赞赏和激励的评价方式、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师角色定位、突发事件处理等。教学活动后,幼儿教师及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我的教学有效吗?精彩处有哪些?教法与学法上有哪些创新?摸索了哪些教学规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35位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内容上的基本情况。

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找不足、找缺陷,更是对自己或别人理念、行为的质疑,它要求教师对教学实践和经验重新认识,更自觉、理性地去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调整和修正教学活动的方向,使理论与实践统一,提高实践质量。同时教师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使教师在自我扬弃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二)引领幼儿教师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步骤

教学活动反思的一般基本步骤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验证。其中,发现问题是教学反思的关键环节。而要想发现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就必须挣脱思维的惰性,提高问题敏感度,对每天“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已经熟悉的事物保持一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明知故问”即敢于质疑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就是教师通过积极的思维加工对事物保持一种“陌生感”。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教师必须能够诚实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剥离自己、追问自己,直到心灵最深的角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有过类似过程的具体描述: “首先,问自己对周遭的事物基本上抱持什么样的看法或信念。先质问自己:某项概括性的看法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什么?然后问自己:我是否愿意再想想看?这个看法是否不够精确或有误导作用?诚实地回答这项问题很重要,如果答案是不愿意,再继续下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你愿意质疑自己的某项概括性的看法,就应明确地把它和产生它的原始资料公开。可能的话,直接检验概括性的看法。这往往需要回头探询一个又一个行动背后的理由。”另外,教师可以运用类比、推理、分析、情景再现等方法记录教学反思,以帮助教师准确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幼儿教师通过上述一系列经验重组的过程,改变了原有习惯性思维,具有了创新思维,成为真正的问题发现者。

“很多幼儿园设立在成熟的社区里,教师每天都要和社区的人、事、物打交道,教师应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另外,幼儿家长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服务?”(w老师)

教师发现、梳理出问题,选择特定问题予以关注,搜集相关资料,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理念行为,进一步确定反思问题;当反思问题确定之后,通过自己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也可邀请同行和专家集体教研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对教学实践效果要有预设;教师在认真、反复研究确定改进办法后进行实践验证,再在此基础上形成新一轮的反思循环,从而形成有效的反思链。

(三)引领幼儿教师了解教学反思的常用方式方法

教师常用反思方式主要有内省式、经验记录式、交流式。在与35位教师交谈后发现,他们对三种反思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

与教学反思方式相对应的反思方法主要有个人反思笔记、集体教研反思、摄像录音记录等,下面是对35位教师涉及教学反思方法调查得到的数据,

反思方法是教师反思得以实现的载体,是教师反思必须掌握的工具,熟悉教学反思的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对幼儿教师十分必要。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方法主要是自我反思(写个人反思笔记)和与同事一起进行集体教研反思。个人反思笔记是近年来运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记录一日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

撰写教育论文多是上级部门分配的硬性任务,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的是摘抄相关文章,而不是自己经验的反思总结和提升,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摄像录音反思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录像和录音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客观、真实、全面的活动再现,可以帮助教师认识真实的自我。但35位教师所在幼儿园硬件实施条件有限,很多幼儿园不能采用摄像方式帮助老师记录活动现场。

其他方法主要包括对外学习交流、专家指导反思、家长反馈、档案袋法等。档案袋法是教师在一段时间里收集教育方方面面的活动资料,并将反思结果记录下来。档案袋建立的过程不仅是记录教育活动进展的过程,更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积累过程。

以上方法各有优势,有效的反思应是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反思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四)搭建提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台

1.组织合作反思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合作反思具有1+1>2的效果。它的主要形式有案例分析、专家答疑、专题性研讨等多种形式,可以是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是教师与专家之间。在合作反思中,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借鉴了别人的想法,拓宽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如有教师认为:“它有思维的碰撞,和其他老师或专家在一起反思比我们一个人反思更深入了,面也广了,同时还可以让我们老师进一步去思考从怎么样的角度去反思,可以怎样更深入地去反思等。”在共同的研究辩论中,教师思维活跃,研究气氛热烈,专家教师共同受益,大家建立起新的、亲密的同伴关系。曾有过合作反思经历的老师深深体会到:“减少了我们老师的压力,特别是在研讨中减少了一些心理压力吧,同时它能创设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能激发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因而,为幼儿教师提供教学观摩、教学大赛、教学研讨等合作反思的机会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2.加强反思材料交流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一时没能解决,可以记录下来,之后和同伴交流讨论就会有解决的办法。这样会使教育更科学,教师也会随之成长、成熟。因此,反思材料的撰写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反思向纵深发展,提升实践性知识的层次。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好的或有代表f生的教育反思笔记,就其中的“亮点”挖掘出来,作为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如该教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的?运用了什么反思方法?该反思案例对你有哪些启示?当撰写反思笔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自发需求和有力工具时,距离研究型教师不远了。

3.开展职后培训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关键

好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会主动对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寻求一定的理论支撑,并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思考,更有效的更新、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32位初中起点的幼儿教师在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比较欠缺,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对科学领域基本原理的理解、对领域知识的把握上有很大困难。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和学科知识的科学理解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决定了孩子接受的知识是否科学,决定着孩子的成长是否健康。因此,幼教管理部门、幼教科研单位应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应该对其进行教育理论和理念的培训、教材教法的培训、相应领域学科知识的培训,使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教学反思能力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7.My family的英语教学反思 篇七

关键词:教学反思有效成败得失意外精彩偶发事件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各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教师写教学反思更多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所以他们的反思内容不深刻,过于概括、流于表层、较为肤浅,仅仅简单地概述了不完善的几方面,而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如何在下次教学中改进等至关重要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分析和探讨,在理论认识的深广度以及实践的改进完善方面都没能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就如何寻求有效教学反思的“反思点”进行了探索。

一、反思课堂中的“成败得失”

上完一节课后,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反思哪些教学环节比较精彩:或启发得当,或例证精辟,或情境创设成功,或过渡语言生动,或“灵感”顿悟。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地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将大有益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同时,教学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堂上也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败笔”。如课堂提问很笼统,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这样提问“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体会、感悟呢?”学生往往东拉西扯,不着边际,教学效果极差;还有教学过程过于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真正调动起来;有时虽是自主合作学习,给学生充分自渎、自悟的时间,但学生缺乏平日的训练他们根本不会合作学习;如果把这些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并对其原因作细致的分析与探究,找出客观的主观的各种原因,使这些教学反思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在适当的时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弥补与矫正,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纠正。

二、反思课堂中的“意外精彩”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主人,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学生人多而学法不一,他们往往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提出问题,一些发言和做法可拓宽师生思路,促使学生顿悟,有时好的方法,好的思路可以把教学引向高潮,补充完善教学,教师应当予以肯定,并虚心接受,可以为以后的教学补充一些新鲜“血液”,做到教学相长。

课堂中的“意外精彩”往往是一堂课的亮点,反思亮点,会给自己更多启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要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师巧妙的引导,课堂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因此我们的反思不要流于形式,为反思而反思,应该反思那些“闪光点”“创新点”,才使得我们的教学反思有效,真正促进教学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反思课堂中“偶发事件”

一节课本来设计得胸有成竹,上得也很顺利,但学生的情况你是永远也预料不到的,学生随时都有可能产生偶发事件,给课堂教学带来干扰。那教师必须以教学智慧去化干扰为机遇,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马卡连柯说得好:“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浙江省绍兴县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周一贯在其《实践智慧:点化课堂遭遇的尴尬》一文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在一堂教学古诗《游园不值》的语文课上,有十几位教师在听课,忽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撞门而入,径直入座。而教师并没有停止教学活动,也不作及时处理。而是在教学“小扣柴扉久不开”时,引出为什么“小扣”而不是“猛推”呢?使学生理解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一场骤起的课堂风波,不仅没有破坏了课堂教学,反而借助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充分发挥了教育价值,帮助解读了诗意。

这样的“偶发事件”记录下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经常反思“偶发事件”,教师课堂中驾驭能力与随机应变能力会大大地提高。下次再遇到相似的情况,教师就会显得胸有成竹。

四、反思课堂中“临场改变设计”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我在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这些都是很有思考价值的。如在执教略读课文《五彩池》时,有一位学生提问:“五彩池能不能游泳?”教师先是一愣,接着便临场改变了预先的设计,说:“这个问题提得好!”让我们仔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信息?”于是,学生仔细读课文,找到了很多根据,说明不能游泳。如有的学生提到“大的面积不足一亩”,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说明面积太小不能游泳……

学生研读课文,找到了许多不能游泳的的理由。问题解决了,课文也读懂了。一个孩子提出的极富好奇心的问题,看似与课文内容无关,然而教师敏锐地意识到这一问题对研读全文的价值,果断地改变了原先的设计,跟着学生的问题走,不仅牵一发而“通”了全文,而且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也鼓励了他们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

五、反思课堂中“学生参与度”

上完一节课后,教师应该反思学生都参与了吗?学到了什么?学得快乐吗?不但要关注“优等生”参与了,更要创设机会让“后进生”参于。课堂上教师要抓住大部分学生,抓住主要问题,不能把话语权总递给那些思维灵活的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坡度性,“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应有不同的发展”这是课改提出的要求,教师应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问题,即使有些问题对优生来讲是很容易的,但是只要能让全体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从思考中获得收获才是调动全班学生积极性的良方。

我们往往关注教学设计,感慨于自己哪个环节设计好,课堂应当怎样引导更能体现出教学设计的完美。而很少去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学,对学生内在情感重视不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敏锐察觉,忽视学生的情感参与。教师要千方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因为课堂是学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乐趣还给学生,把权利还给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在尊重学生自主地位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学习的民主,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执教某些课文时,可以通过画、讲、演、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创设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生理空间,学生多种感官得到参与,充分展示自我、释放豪情、显露潜能,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因此,课堂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宗旨,也是我们反思的重点。

教师要养成乐于反思习惯,把教学中的感触感悟、失败教训、成功经验,记录在案,用来指导或启发今后的教学。但又不能过度的反思,为了反思而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话连篇等现象则需要我们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深入的思考,必须抓住“反思点”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通过有效教学反思,使每位教师明确反思的内容和方式,力争将每一位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从而促进反思型教师的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超群.让反思伴我们成长[J].语文教学通讯,2011,(06):55.

[2]黄建华.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问题[J].小学教学参考,2013,(09):24.

8.从理念到行动: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八

从主观上看,教师群体更多地继承了文人的秉性和气质,自我认同度高,容易固步自封,不愿自找“麻烦”。尤其是教龄长的教师,对于轻车熟路的教学不愿改弦更张,不愿创新求变,自然也谈不上有效教学反思。但笔者认为,阻碍教学反思深入推进的根本原因还在教师客观上的“不能”。

一、学习的缺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是“参省”的前提和条件,“参省”是在“博学”基础上的提升。只有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扩大视野,提高认知能力,才能对自己的言行作检讨,进而“参省”。反之,绝无“参省”的可能。教师的教学反思更注重自身的业务进修和能力提升,注重教育理论的指导,应该建立在不断扩大教学视野和不断增强教学能力之上。教师学习的内容庞杂,但重点是教育教学理论。理论学习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先进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改革信息,冲破习惯和经验的束缚,确立崭新的教学观念,为教学反思提供理论基础;理论学习还可以为熟悉的教学活动提供豁然开朗的原理阐释和别开生面的工作方式方法,给反思提供新的视角;理论学习还可以帮助教师自身提炼教学经验,升华完善成为独特的教学风格,促使普通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迈进。

而一线教师最缺乏的就是“源头活水”式的理论学习。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时间紧,使教师无暇顾及理论学习,务“实”多,务“虚”少。其实“虚”“实”并非泾渭分明,完全应该相辅相成。

1. 强化务虚意识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能投鼠忌器,担心务虚害实,而应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和保障条件,主动搭建平台,用多种手段激励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如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开展教师读书沙龙等,使学习由“任务”转变成“福利”,甚至是“权利”,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其从“被迫学”转变成“主动学”。

2. 重视化虚为实

教师理论学习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学实践,因此,理论学习要有“问题”意识,即必须从解决现实教学困惑开始逐步深入,以理论化解教学困难。理论学习不是形式上的学习,而是有的放矢的自我提高。

3. 落实虚实结合

教育教学理论本是从教学实践中提炼而来,一旦再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两者就融为一体了。在学习与教学的关系上,学习是手段,教学是目的,教学又激发学习愿望。《礼记·学记》中“教学相长”的本意也是强调教师的教与教师的学相互统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促进是后起之意)。教师学习的源动力和归属都是教学实践,缺失理论学习的经验型教学必然缺少反思,是不完整的教学。

二、角度的机械

教学反思是教育科学的组成部分,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一通百通,得益匪浅;方法失当,徒劳无功,索然无味。笔者观察,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角度僵化,方法欠当,始终停留在原始的自我认识水平上。矫正教学反思的角度是当务之急。

1. 由课例反思向专题反思转化

有的教师认为,教学反思就是指对某一节课或某一个教学活动进行的反思,这也无可非议。但这样的教学反思看重的是“点”,指导意义不明显。由此及彼,连点成面,就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现象作专题式的反思效果更佳。如学生的确难以理解杜甫诗“沉郁顿挫”风格的内涵,教师就得反思杜甫诗风的形成与其个人气质、人生经历、时代氛围,以及同时代诗人、诗风的关系,进而反思自己教学的策略;再由此反思教学李白诗、苏轼词的策略问题。对同类现象进行全面深刻的比较分析,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类比归纳,在概括教学行为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合理整合,提出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策略,这对今后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既鲜明又经济。

对某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也可以进行深入细致的反思,这也是专题反思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学案模式下的概念教学,如何呈现、如何迁移、如何生成等,这种反思有明确的反思主题,既可以联系教学理论又可以回顾教学实践,走整合之路,从宏观着眼,从单一的问题线索入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提炼、概括,并就某一方面的教学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2. 由行为反思向习惯反思转化

对教学工作的部分环节从设计到操作再到效果进行反思,寻找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突破口,这是教学反思最常见的方式,但也仅仅是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工作周而复始,鲜活的教育过程也会变得机械化、程式化。教学行为经过不断反复就形成教学习惯。要对日常的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考察,就不能仅就某个教学行为进行反思,而要就教学习惯进行思考,打破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将“理所当然”的理念悬置起来,以怀疑、批判的态度重新审视它;以积极的心态分析教学习惯的教育意义与缺陷,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习惯的联系,彻底扭转不当的教学习惯。如作业布置“一刀切”的习惯就很普遍,能不能分层要求,甚至划出一定的作业范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选择?其中道理不言而喻,但限于习惯,教师很难跨出这一步。

3. 由结果反思向过程反思转化

最常见的教学反思是在一个教学阶段结束后进行,多是宏观反思。教学阶段可长可短,可以是一个或半个学期,也可以是完成某一章节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反思主要是从教学效果角度进行的。我们提倡过程性反思,即就某一节课,甚至某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展开反思。反思可以在事后,也可以在事中。事中反思更便于教师随机应变地调整教学行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都说教学是遗憾艺术,但为什么要让教学成为遗憾后再哀叹呢?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找出问题症结求得解决办法,就是要由结果反思向过程反思转变,深入到教学的一个个细微的过程环节,边反思边改进,体现高超的教学智慧和策略。

4. 由问题反思向成绩总结转化

通过教学反思查找并解决存在问题有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但我们常常忽视对教学优点和教学成绩的总结提升,这会造成优质教学资源的流失。只反思教学的问题和缺点会使教师始终处在压抑失败的心境之中,缺少成功的喜悦和改进尝试的欲望,不利于形成良好的个人教学状态。教学反思要将重点由反思缺点向总结优点转化,教学优点经过总结提炼和升华就是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名师产生的必备条件。教学反思不纯粹是“挑刺”,它更应该着眼于培植优良的教风,扩大教学优势。

5. 由个体反思向合作反思转化

教学反思以个人为主体,但并不拒绝合作反思。合作反思是教师通过与他人(其他教师、科研人员、管理者、学生等)就共同关心的教学问题进行的研讨和反思,常见形式有学科研讨、教学观摩、师生座谈等。合作反思的优势是教师跳出自身的思维和认识苑囿,吸纳他人的见解和实践,扩大认知范围,提升认知能力。

①比较式反思。在比较中反思,就同一教学内容借鉴多位教师的教学处理,就备课设想、施教过程、教学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观察、比较和分析,再选择并提出改进的方法。②观摩式反思。常与同题异构、主题沙龙、课题论证等相结合。教学当事人在与其他教师切磋的过程中,达成新的认识,生成新的教学理念。也可以就某一教学活动请专家诊断,或请其他教师集体会诊,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③互动式反思。通常指教师一改自身的教学习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策略上研究课,其他教师观摩,课后共同切磋反思,由专业研究人员归纳点评。

6. 由学院催化向校本研习转化

教学反思所以始终停留在口头上或书面上(交差式的书面教学反思),而不能转变成教师的内在需求,原因还在于教师将教学反思看得太高和看得太神秘。教学反思就是教学“回头看”,就是改进后的提高。因此,它不应该靠专家、学者的鼓吹和催化,而应该落实到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活动中去。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学反思的最佳途径。在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中,交流教学“法子”、碰撞教学“点子”、形成新的教学“路子”就是教学反思。

三、引导的缺位

教学反思是教学的理念和习惯,是教师的“软任务”。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学反思要因势利导,不能只求形式,不顾实效。有些学校规定,一份教案后面必须附上教学反思,否则被视为不完整或不合要求。谁能肯定教学反思必须落实到纸上?写到纸上的对教学的回顾和评价一定是有效的教学反思吗?作为对教学活动的调整改进策略,它是观念性的,未必是操作性的。以书面文字的形式管理教学反思是粗暴的、无效的,长期实行必然导致教师的反感和抵触,这样的引导不如没有。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反思要有引导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教师反思途径,引导教师将教学反思视作家常便饭。

1. 对话反思

引导教师与同事一起观察教学实践活动,就实际问题进行轻松愉悦的互动讨论,分享成功、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得问题解决的更广泛的途径。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2. 录像反思

观摩录像教学,施教者可以客观审视自我,揣摩自身教学的优缺点。录像反思可以采用微格回放方式,就精彩片段或“败笔”进行回放,便于寻找教学细节,开展反思活动。其他观摩教师发表各自反思意见,帮助寻找厘清问题的思路。让观摩者认真研讨,剖析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3. 争议案例反思

教无定法,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以同题异构的形式开展教学常会有争议。引导教师把握机会,找准争议问题的焦点,寻根探源,在阐释各自想法的基础上,存同求异。

4. 教学机智反思

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会因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的灵感,产生智慧的火花,其特点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成熟教师常有此等感悟。若不及时捕捉,也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引导教师养成“速记”习惯,课后当场就将感悟记录下来,集细微的教学机智便能汇聚成智慧之洋。

9.My family的英语教学反思 篇九

一、现有研究对教学反思的理解

“反思”最早起源于西方哲学家的论述, 通常指人自我精神的内省活动。洛克 (L o k e) 认为人的经验按其来源可分为感觉和反思。感觉是指外部经验而反思则是内部经验。反思是以自己的内心活动作为认识对象而反观自照, 既有思想活动又有心理活动。黑格尔 (Hegel) 将“反思”称作“后思”, 他认为反思是思想反过来对于自身的认识, 或者说它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杜威 (D e w ey) 则认为反思是“对于任何信念或者假定的知识形式”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海德格尔 (Heidegger) 则认为反思是人的“自识”活动。伯莱克 (B erla k) 说, 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行动及情境的能力。

反思指向的是过去的意识行为。教学活动的内容或场景在头脑中像过电影一样再现, 这是回忆、回想。如果重新审视自己在活动中某个环节的行为, 或梳理本次活动所得到的启发和借鉴, 这种对教育教学进行判断与思考的过程就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和总结, 是一种将“教学”和“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也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

如果将反思视为学习方式, 反思与回忆自己的教学活动为主要学习途径, 其学习内容是自己实践中的经验, 这样的理解如何解释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作用, 我们又该如何理解教学反思的本质?

二、例析教学反思的类型与内容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反思进行了分类和研究。卡尔 (C a r r) 和凯密斯 (Ke m m is) 还有麦伦 (Van Manen) 等学者, 根据教学反思的内容, 将教学反思分为技术性反思、实践性反思和批判性反思三个层次。技术性反思指教学中运用的媒体技术是否合理、效果如何等。实践性反思侧重于为达成教育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理。目前, 教师所做的教学反思多为这一类。批判性反思是从社会、政治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检讨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合乎公正和平等。舍恩 (Sch o n) 提出教学反思的两种类型, 即“对行动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布鲁巴赫 (Brubacher) 把教学反思分为行动后反思、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前反思三类。我们通过以下案例阐述与分析布鲁巴赫的教学反思类型如何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反思。

1. 行动前反思

行动前反思是指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 对新的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并作出调整性的预测。行动前反思具有前瞻性。

案例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遗传物质的携带者——核酸”一节的一个学生实验。教材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并用酒精灯烘干;用8%盐酸, 30℃下, 水解5m i n;冲洗涂片10s;滴上吡罗红甲基绿液染5min。

课前做预实验时发现, 按照教材的步骤进行操作, 成功率很低, 细胞核难以呈现绿色, 常被染成和细胞质一样的粉红色。

到底是哪一步出现了问题?是实验操作、实验试剂还是实验方案?笔者和组里的其他教师反复核实, 同时更换了实验室原有的试剂, 但结果还是一样。我们查阅相关资料并分析:用8%盐酸处理实验材料可能是问题的关键。首先, 盐酸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本实验的口腔上皮细胞经酒精灯烘烤后为死细胞,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已经丧失, 盐酸处理已没有意义。其次, “蒸馏水冲洗10s”很可能导致细胞内的HCl得不到彻底清除而改变了吡罗红甲基绿试剂的p H, 甚至可能使核酸水解, 从而导致染色效果不明显。于是我们删除用盐酸水解这一步骤, 烘干后直接染色, 实验效果明显, 成功率在90%以上。这样, 既降低了实验难度, 节省了实验的时间, 同时也降低了使用盐酸带来的安全风险。

这个案例属于行动前反思。行动前反思的价值在于它强调了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的行动, 提示自己在行动之前必须慎思。行动前反思针对的是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合适; (2) 反思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符合课标和学情; (3) 反思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4) 反思活动的设计是否有助于达成教学目标; (5) 反思是否需要对教材内容和教学策略作出适当调整, 等等。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案例针对实验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预试, 发现问题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改进了实验设计。行动前反思使教师做到课前心中有数, 丰富了教师的实验经验, 加深了对实验理论的理解。

2. 行动中反思

行动中反思是指对发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反思、迅速调控, 以便寻求一个更为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行动中反思具有敏感性和即时性的特点。

案例2: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现代进化论认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课堂上, 当笔者介绍完种群的概念后出示了几个判断题, 学生回答得很好, 也能很快举例说出“一个树林中的全部猕猴”“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等例子。笔者认为, 应该再给学生一些更复杂的问题。随后提问:“今天教室中在座的全部学生能不能构成一个种群呢?”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 有的说“是”, 有的说“不是”。

学生的困惑应该如何化解?笔者认为, 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要让他们自己分析。于是笔者让学生思考这个例子和刚才那两个例子, 即“树林中的全部猕猴”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有什么异同, 比较后学生恍然大悟, 原来树林中的猕猴和池塘中的鱼能进行基因交流, 而教室中的学生虽然占据一定的自然区域, 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 但并无基因交流, 所以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通过“种群”概念的教学, 笔者体会到生物学涉及的概念非常多, 如何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 教师首先要非常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次的教学如果只是简单告诉学生什么是种群, 再举两个例子, 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含义。教师应该运用概念教学的理论, 营造学生主动思考的氛围, 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 通过引发认知冲突、指导学生主动辨析, 让学生从中理解概念。

通过总结这一发生在行动中的反思, 笔者对“解惑”有了新的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解惑”应该是制造疑惑, 给予指导, 让学生自己解开疑惑, 而不是教师自己解惑。

“种群的概念”案例属行动中反思。尽管课前教

2013年9月上半月版5599师已充分备课, 也了解学情, 但教学过程中, 课堂上还是会出现一些事先预想不到的情况或突发事件。教师需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有较大的难度。本案例中, 教师借助经验发现问题, 在理论指导下转变了教学行为——把解惑、思考的空间留给了学生。

3. 行动后反思

行动后反思是在某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 (如上完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 后, 在一定的理念指导下, 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或者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的总结和提升。行动后反思具有批判性。

案例3: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笔者组织学生完成了探究实验“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这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一个学生探究实验。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整个实验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到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全部是学生自己完成, 整个过程学生非常积极, 兴趣高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有的负责撕取洋葱表皮, 有的负责配制蔗糖溶液, 有的负责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最后每个小组汇报了自己的实验结果, 学生们在分享实验成功喜悦的同时领悟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 活动参与度低, 其中不乏成绩很好的学生。课后笔者询问其中的原因, 他们觉得上不上实验课对学习没什么影响, 觉得没意思。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仔细分析原因, 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有的学生在初中做过这个实验, 实验材料有萝卜和洋葱, 高中课本的实验与初中有很多相似之处, 对学生没有挑战性。

(2) 做这个实验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虽然这个实验属于探究实验, 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交流的环节, 但教材上已有失水的照片, 学生在未开始实验前就已知道实验的结果。因此,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期待值不高。

(3) 本实验中所有学生的实验材料都是洋葱, 实验现象大同小异也是学生兴趣不高的原因。

602013年9月上半月版

结合以上思考, 笔者对“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作了如下改进。

(1) 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供学生选择, 还可让学生自带实验材料, 发挥其积极性。

(2) 在“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 可探究的问题很多。如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 细胞死活的判定, 设计实验研究细胞液的浓度等, 都是很好的探究课题。

反思“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一课, 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 还要通过实验理解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因, 探究过程要伴随新知识的形成, 实验过程和结果一样重要。让学生运用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分析与解释日常生活中观察的现象, 还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探究过程的兴趣。同时也可增加活动的灵活性, 以关注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

“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行动后反思”, 是在一节课结束后对本节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作梳理与评价, 找出问题及成因, 并提出改进设想。行动后反思关注合理性、有效性等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 包括以下内容。

(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哪些目标达到了, 全部成员达成的程度, 在达成目标时存在什么问题, 未达成的原因是什么等, 这属于实践性反思。

(2) 反思教学活动的设计。以一定的理论和观念分析活动的设计, 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概念, 能否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是否使学生主动参与, 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与应用合理吗, 本轮教学有哪些问题有待改进与创新, 今后如何改进等, 这属于批判性反思。

(3) 反思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运用情况, 如教学媒体的运用, 教学时间的把握, 提问时机的选择等, 这属于技术性反思。

三、教学反思的本质与特征

1. 教学反思的本质

无论是行动后反思、行动中反思还是行动前反思, 其核心都在于分析行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行动后反思总结本次实践的成功与不足, 为下次行动前的反思提供问题与假设, 行动中反思是在行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调整的过程。围绕教学问题和问题的解决, 行动前反思、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三个环节紧密相连, 形成有机的整体, 持续不断。通过“反思—改进—再反思”的循环, 教师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发现教学中的新问题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使教学行动更为合理与有效。教学反思这种以自己过去的经验作为学习对象的学习方式, 实为一种以自身的教学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活动, 其本质是探究。

2. 教学反思的特征

(1) 建构性。教学反思过程从自身经验出发, 寻找行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是需要理论支撑的, 这个过程促使教师理解教育理论, 在新情境下运用理论, 建构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同时, 反思也是一种促进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的建构活动。

(2) 批判性。教学反思中, 教师科学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 寻找合理性和有效性的教学反思过程, 这是一种批判的活动, 可发展教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即时性。教学反思通过回忆, 捕捉教学瞬间发生的有价值的资料。由于其极易于流逝, 教师应及时回忆自己发现的问题, 记录自己的经验、创新点, 找到新一轮实践中的问题解决办法。

(4) 创新性。面对教学中的某些困难, 教师课前、课中与课后持续思考, 发散性地想象与创造, 有可能激发出教学灵感, 产生解决办法。教师如能坚持以教学叙事的形式记录这些反思中的点滴灵感与进展, 就可能对自己或他人有所启示。

四、生物学科教师教学反思的价值及实现途径

1. 教学反思是生物学科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知识与积累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方式

反思可以帮助教师理解理论知识, 丰富实践知识。实现这一价值的途径是在日常教学中回忆教学行为并记述问题解决的成果;实现这一价值的方法是学习理论并用于指导反思, 找出存在的问题、本轮实践的进展、在下一轮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设想等。

2. 教学反思是一线生物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方式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革、学科的发展与课程的改革都会使教师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体是一线教师, 他们是问题的发现者, 也是问题的解决者。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反思:带着问题找理论, 结合行动理解理论, 在行动前、行动中、行动后持续反思, 结合理论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并进一步完善解决方案。

当前在中学教师中普遍开展的生物学研究课等教科研活动也是一种基于反思的研究。它不同于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反思, 研究课等活动有明确的问题指向, 研究的问题也更具普遍性, 参与者是教师的团队, 能集众人智慧, 在行动前、行动中与行动后反思研究, 其研究的成果公开展示, 有更多教师参与反思。因而这种反思活动更系统、更深入, 成果更易推广。

3. 教学反思是生物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10.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反思 篇十

关键词:中职英语;有效教学;教学效果

在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小学、初中和普高教学中,高效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成效,而我们职业教育的传统课堂教学却面临着低效、无效教学的现状,怎样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我从自己平时教学谈几点心得。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英语有效教学是否真的“有效”

对于直接面对社会职业活动、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来说,英语教学活动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满足学生求知、工作就业需求,先要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然后才能谈好坏多少。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却发现,误用或滥用一些教学方法往往让教学成了低效或无效教学。

1.低效教学的表现

(1)表演作秀。为追求师生互动,在45分钟内,安排太多的活动环节,学生忙着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教师忙着控制课堂教学秩序。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无取舍。中职教材是以全国范围内所有学生的英语现有水平而编写的教材,但因中西部地区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取舍,教学按部就班,面面俱到,教学效果不理想。

(3)疏于纠错。很多教师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保持课堂教学节奏的流畅,对于学生的错误甚至教师自己的错误都不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养成“发音随便发,单词自己造”的不良习惯。

2.无效教学的表现

(1)忌用母语。很多教师上课拒绝用母语,认为用母语就不是英语课了。职中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上课不用母语,让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师讲什么,稀里糊涂地上完一节课,不明所以。

(2)过于依赖多媒体。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许多教师上课通常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却用得太多、太滥,节奏也太快,学生眼花缭乱,一节课结束后什么也没有学到。

三、怎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存在的问题是成绩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初中因成绩差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白眼”,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就是什么都不会干好的人。因而,作为任课教师,教学中对这些学生的激励尤为重要,让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鉴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做起。

1.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动机是学习成功的源泉,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中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兴趣,没自信。那么我会在入学时向学生介绍职业教育的出路: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职业学生的毕业前景:入学深造或就业。从而引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顺势我再介绍我们学校因为学好英语,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国家级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免试上大学深造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将分层教学分为: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及内容分层和作业分层。

3.大胆的取舍。根据中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及本班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地取舍,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兴趣浓,易于理解掌握,服务于所学专业,实际有用地进行精讲精练。例如,中职教材基本版第一册,我把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单元作为精讲精练课,把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第九、十课Success and famous people 作为情感、人格培养的教育素材来讲解,以达到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

4.小步子,低难度。中职学生的英语底子差,基础薄弱。因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要放慢步子,减慢速度,哪怕一节课学生记住了几个简单的句型或短语,这都是收获。但不能一味讲求速度,忽视学生的主体和实际基础,教师一节课准备的内容充实,活动丰富,但因学生的基础差而无法参与,这样教师的劳动成果在学生身上是没有一点点的收获的,这样徒劳无功的事情我们最好少干不干。

在教学中,我切合小学汉语学习的方法,把每篇文章中的常用短语让学生划出,并摘抄在小本子上随时随地地背诵,以扩大他们的词汇,这样学生坚持了半学期就有了效果,学生在写作时就知道该如何用英语表达了,写作得心应手了,做选择、改错题的准确率也提高了。而且,学生觉得每节课都有进步,学习兴趣也浓了。

5.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理论和策略体系。它能有效改善课堂内学生的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

我们教师面对的中职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基础差、学习态度差、行为习惯差的现象。因此对待中职学生时,我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真心和耐心。既要避免搭一些华而不实的“空架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要因材施教,小步子,低起点,大力开展合作学习,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做到中职英语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苏舒雅.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浅谈.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8(3).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2002(03).

[3]施洪灵.刍议初中英语理想课堂[J].中学生英语:初中版,2013(02).

11.中职英语有效教学的反思 篇十一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二、中职英语有效教学是否真的“有效”

对于直接面对社会职业活动、面向市场的职业教育来说,英语教学活动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满足学生求知、工作就业需求,先要使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然后才能谈好坏多少。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却发现,误用或滥用一些教学方法往往让教学成了低效或无效教学。

1.低效教学的表现

(1)表演作秀。为追求师生互动,在45分钟内,安排太多的活动环节,学生忙着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教师忙着控制课堂教学秩序。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而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无取舍。中职教材是以全国范围内所有学生的英语现有水平而编写的教材,但因中西部地区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取舍,教学按部就班,面面俱到,教学效果不理想。

(3)疏于纠错。很多教师为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保持课堂教学节奏的流畅,对于学生的错误甚至教师自己的错误都不纠正。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养成“发音随便发,单词自己造”的不良习惯。

2.无效教学的表现

(1)忌用母语。很多教师上课拒绝用母语,认为用母语就不是英语课了。职中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上课不用母语,让很多学生不知道教师讲什么,稀里糊涂地上完一节课,不明所以。

(2)过于依赖多媒体。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许多教师上课通常使用多媒体教学,但是却用得太多、太滥,节奏也太快,学生眼花缭乱,一节课结束后什么也没有学到。

三、怎样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做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中职学生大多存在的问题是成绩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初中因成绩差长期受到老师同学的“白眼”, 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就是什么都不会干好的人。因而,作为任课教师,教学中对这些学生的激励尤为重要,让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产生对自己能力的认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鉴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做起。

1.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动机是学习成功的源泉,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中职学生英语底子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兴趣,没自信。那么我会在入学时向学生介绍职业教育的出路:培养技术型、 实用型人才;职业学生的毕业前景:入学深造或就业。从而引出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顺势我再介绍我们学校因为学好英语,参加省级技能大赛、国家级技能大赛成绩优异的学生免试上大学深造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本人在实际教学中将分层教学分为: 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及内容分层和作业分层。

3.大胆的取舍。根据中职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及本班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地取舍,选择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兴趣浓,易于理解掌握,服务于所学专业,实际有用地进行精讲精练。例如,中职教材基本版第一册,我把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八单元作为精讲精练课,把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第九、十课Success and famous people作为情感、人格培养的教育素材来讲解,以达到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

4.小步子,低难度。中职学生的英语底子差,基础薄弱。因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要放慢步子,减慢速度,哪怕一节课学生记住了几个简单的句型或短语,这都是收获。但不能一味讲求速度,忽视学生的主体和实际基础,教师一节课准备的内容充实,活动丰富,但因学生的基础差而无法参与,这样教师的劳动成果在学生身上是没有一点点的收获的,这样徒劳无功的事情我们最好少干不干。

在教学中,我切合小学汉语学习的方法,把每篇文章中的常用短语让学生划出,并摘抄在小本子上随时随地地背诵,以扩大他们的词汇,这样学生坚持了半学期就有了效果,学生在写作时就知道该如何用英语表达了,写作得心应手了,做选择、改错题的准确率也提高了。而且,学生觉得每节课都有进步,学习兴趣也浓了。

5.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能力。合作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学习理论和策略体系。它能有效改善课堂内学生的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

我们教师面对的中职学生或多或少存在基础差、学习态度差、 行为习惯差的现象。因此对待中职学生时,我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真心和耐心。既要避免搭一些华而不实的“空架子”,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要因材施教,小步子,低起点,大力开展合作学习,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做到中职英语的有效教学。

摘要:目前职业英语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惑,传统的英语教学低效、无效,使得职业英语课堂枯燥无味或者只是华而不实的空架子,英语教学难以开展,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职业英语教学越来越难。

12.浅谈我的英语教学反思 篇十二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的是“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深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当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这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科学的发展观去认识学生、关心学生、教育学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是增进师生情感的又一重要途径。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克服远古遗留的“唯尊师不可”心理,遇事多做换位思考,把讲台和教本不光看成自己的权利象征,更应将它们视为履行义务和责任的重要途径,从而使自己具备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使学生在服从的同时,更多的是佩服与敬仰。要想成为这样的教师,我们必须严守师德要求,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敬业精神,积极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我现在意识到教学不仅是教学生的知识,而且也是教学生的为人处世等言传身教的教育,我也知道分数虽然仍然是目前用来衡量教师上课的能力标准,但我不再为自己的得失而特意地去追求分数了。我只有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厌学情绪来延续自己的快乐,我的漫漫教学生涯才能永远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劳动,达到愉快教学。

(作者单位 吉林省白城市民办实验中学)

上一篇:纪检(宣传)委员岗位职责下一篇:电力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体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