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原理试题(共9篇)(共9篇)
1.大学计算机原理试题 篇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物理层协议定义的一系列标准有四个方面的特性,不属于这些特性的是()
A.接口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机械特性
2.下面哪一个IP地址是A类地址()
A.128.20.1.1
B.30.20.1.1
C.198.20.1.1
D.223.20.1.1
3.在TCP/IP层次模型中,TCP层相当于OSI/RM中的()
A.物理层
B.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4.下列不属于协议要素的是()
A.语义
B.语法
C.时序
D.接口
5.RS-232是()之间的接口标准,是目前各国厂家广泛使用的国际标准。
A.硬件
B.软件
C.DTE与DCE
D.DCE与DCE
6.差错控制的核心是差错控制()
A.管理
B.编程
C.编码
D.实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服务功能是什么?
27.网络协议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并说明其含义。
答案:ABDDCC
26、答: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数据库服务、通信服务、信息服务、分布式服务。
27、答:基本要素:语义、语法、规则(1)语义(semantics)。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2)语法(syntax)。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3)定时(timing):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大学计算机原理试题 篇二
1.高中化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了探究、分析.以下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
①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②电解过程中,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反应物中;③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④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⑤溶液中的离子数目越多, 溶液的导电能力就越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2.S (单斜) 和S (正交) 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① S (单斜, s) +O2 (g) SO2 (g) ; △H1=-297.16 kJ·mol-1; ② S (正交, s) +O2 (g) = SO2 (g) ;△H2=-296.83 kJ·mol-1 ;③ S (单斜, s) S (正交, s) ;△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H3=0.33 kJ·mol-1
(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S (单斜, s) = S (正交, s) ;△H3<0,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 S (单斜, s) = S (正交, s) ;△H3>0, 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3.在101 kPa和25℃时, 有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A) H2燃烧生成1 mol H2O (g) 时, 放出241.8 kJ的热量
(B) H2的燃烧热为285.8 kJ
(C) O2 前面的
(D) 1 mol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吸收44 kJ的热量
4.下列可逆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
(A) 2HBr (g) Br2 (g) +H2 (g) , 增大压强, 体系颜色加深
(B) N2 (g) +3H2 (g) 2NH3 (g) , 测得正反应速率v (N2) =0.02 mol·L-1·min-1, 逆反应速率v (NH3) =0.01 mol·L-1·min-1
(C) 2SO2 (g) +O2 (g) 2SO3 (g) , 在t1~t2时间段SO2的转化率为40%
(D) 2CO (g) +O2 (g) 2CO2 (g) , 混合物中CO、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5.反应aA (g) +bB (g) cC (g) +dD (g) 改变条件达到平衡后D的浓度随条件改变的关系如图1, 试判断此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和△H正负 ( )
(A) a+b<c+d, △H<0
(B) a+b<c+d, △H>0
(C) a+b>c+d, △H<0
(D) a+b>c+d, △H>0
6.在一定温度下,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N2和3.0 mol H2, 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6 mol.若在该容器中开始时充入2.0 mol N2和6.0 mol H2, 则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为 ( )
(A) 若为恒容容器, n (NH3) =1.2 mol
(B) 若为恒容容器, n (NH3) >1.2 mol
(C) 若为恒压容器, n (NH3) >1.2 mol
(D) 若为恒压容器, n (NH3) <1.2 mol
7.如图2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
(A) 反应达平衡时,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若反应为A (g) +B (g) C (g) , 则平衡移动的原因是增大A的浓度所致
(C) 由图像关系可以判断,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由平衡状态Ⅰ和平衡状态Ⅱ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K1=K2
8.为了鉴别两瓶未贴标签的等体积的pH=2的醋酸溶液和pH=2的盐酸溶液, 下列方案中可行的是 ( )
(A)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加入Zn粒看起始速率的快慢
(B)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
(C) 向等体积的两溶液中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
(D) 取等体积的两种溶液, 用蒸馏水分别稀释100倍, 再用pH试纸测pH值
9.在下列溶液中, 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
(A) 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
(B)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 c (H+) =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D) 碳酸氢钠溶液:K+、SO
10.有pH分别为8、9、10的三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NaX、NaY、NaZ,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三种酸HX、HY、HZ中以HX酸性相对最强
(B) HX、HY、HZ三者均为弱酸
(C) 在X-、Y-、Z-三者中, 以Z-最易发生水解
(D) 中和1 mol HY酸, 需要的NaOH稍小于1 mol
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NH+4+H2ONH3·H2O+OH-
(B) S2-+2H2OH2S+2OH-
(C) H2S+H2OHS-+H3O+
(D) NaHSO3Na+H+ + SO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 所得溶液中:c (Na+) +c (NO+) c (Ac-) +c (OH-)
(B) 酸性溶液中K+、Fe3+、I-、SO
(C) pH=3的Na2SO4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c (Na+) =2c (SO
(D) 在0.1 mol/L的Na2S溶液中:c (Na+) 2{c (S2-) +c (HS-) +c (H2S) }
13.已知AgCl (s) Ag+ (aq) +Cl- (aq) 的平衡常数Ksp=c (Ag+) ·c (Cl-) , 称为溶度积常数, KSP (AgCl) =1.8×10-10.某温度时, AgCl (s) Ag+ (aq) +Cl- (aq) 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入AgNO3可以使溶液由c点变到d点
(B) 通过稀释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 d点有AgCl沉淀生成
(D) c点对应的KSP小于a点对应的KSP
14.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 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由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Al-3e-Al3+
(B) 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
Al-3e-+4OH-AlO-2+2H2O
(C) 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D) 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 其负极反应式为:Cu-2e-Cu2+
15.图4是一燃料电池化学原理示意图, 该燃料电池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A) 电极A为电池负极
(B) 电极B表面上发生还原反应
(C) 溶液pH保持不变
(D) 燃料电池工作时不会出现火焰
16.用Pt电极电解含有各0.1 mol Cu2+和X3+的溶液, 阴极析出固体物质的质量m (g) 与溶液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 ( mol) 的关系见图5.则离子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 Cu2+>X3+>H+
(B) H+>X3+>Cu2+
(C) X3+>H+>Cu2+
(D) Cu2+>H+>X3+
17.用惰性电极电解Fe2 (SO4) 3和CuSO4的混合液, 且已知Fe2 (SO4) 3+Cu2FeSO4+CuSO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 当有Cu2+存在时Fe3+不放电
(B) 首先被电解的是Fe2 (SO4) 3溶液, 后被电解的是CuSO4溶液
(C) 阴极上首先析出铁, 然后析出铜
(D) 阴极上不可能析出铜
18.关于下列电化学装置图 (图6) 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 ①装置中阴极处产生的气体能够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
(B) ②装置中待镀铁制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C) ③装置中电子由b极流向a极
(D) ④装置中的离子交换膜可以避免生成的Cl2与NaOH溶液反应
二、填空题 (本题包括4小题, 共20分)
19. (4分) 在化学反应中, 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 其单位通常用kJ·mol-1表示.请认真观察图7, 然后回答问题.
(1) 图中所示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 反应, 该反应 (填“需要”或“不需要”) 加热, 该反应的△H= (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
(2)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0. (6分)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 进行如下化学反应:2X (g) +Y (s) Z (g) +W (g) , 若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1.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 该反应为反应 (选填吸热、放热) .
(3) 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
(A) 容器压强不变
(B) 混合气体中c (X) 不变
(C) v正 (Z) =v逆 (W)
(D) c (Z) =c (W)
(4) 在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对于上述反应, 加入2 mol X达到平衡后物质X的体积分数为a;若再加入1 mol X达到新的平衡时 (Y足量) , 物质X的体积分数______a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1. (5分) 有pH均为2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瓶溶液:
(1) 设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c1、c2、c3, 则其关系是 (用“>、<、=”表示, 下同) .
(2) 取同体积的三种酸分别加蒸馏水稀释到pH=6, 需水的体积依次为V1、V2、V3, 则其关系是.
(3) 完全中和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的三份NaOH溶液时, 需三种酸的体积依次为V1、V2、V3, 则其关系是.
(4) 取同体积的酸的溶液分别加入足量的锌粉, 反应开始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a1、a2、a3, 则其关系是;反应过程中放出H2的速率依次为b1、b2、b3, 则其关系是.
22. (5分) 在图8用石墨作电极的电解池中, 放入500 mL含一种溶质的某蓝色溶液进行电解, 观察到A电极表面有红色的固态物质生成, B电极有无色气体生成;当溶液中的原有溶质完全电解后, 停止电解, 取出A电极, 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1.6 g.请回答下列问题:
(1) B电极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
(2) 写出电解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电解后溶液的pH为;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 则需加入, 其质量为. (假设电解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三、实验题 (本题共12分)
23. (12分) 日常生活中使用铝合金中的铝来自于电解氧化铝.工业上电解氧化铝要求其纯度不得低于98.2%, 而天然铝土矿的氧化铝含量为50%~70%, 杂质主要为SiO2、Fe2O3、CaO、MgO、Na2O等.工业生产铝锭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9:
一些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表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加入盐酸时, 氧化铝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实验室进行步骤②③④的操作名称为.
(3) 固体A的化学式为, 物质C的化学式为;溶液中的Na+、Ca2+、Mg2+是在步骤中除去的.
(4) 步骤③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 步骤④调节pH的数值范围为.
(5) 步骤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 (本题包括2小题, 共14分)
24. (6分) 某温度下的水溶液中, c (H+) = 10x mol/L, c (OH-) = 10y mol/L, x和y的关系如图10所示.计算:
(1)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多少?
(2) 该温度下, 0.01 mol/L的NaOH溶液的pH为多少?
25. (8分) 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 (g) +3H2 (g) CH3OH (g) +H2O (g) ;△H=-49.0 kJ/ mol, 测得CO2和CH3OH (g)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1所示.
试求:
(1) 该密闭容器的体积
(2) 从反应开始到平衡, 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多少?
(3) 达到平衡时, 氢气的转化率为多少?
(4) 该温度下, 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值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 (D) 2 . (C) 3 . (B) 4 . (C) 5. (C) 6. (B) 7. (C) 8 . (D) 9 . (C) 10 . (D) 11. (C) 12. (B) 13. (C) 14. (C) 15. (C) 16. (D) 17. (B) 18 . (D
19. (1) 放热; 需要;- (E1-E2)
(2) 409.0 kJ·mol-1
20. (1) K=c (Z) ·c (W) /c (X) 2 (2) 吸热 (3) (B) (C) (4) 大于
21. (1) c3>c1>c2 (2) V1=V2<V3 (3) V1=V2>V3 (4) a1=a2=a3b1=b2<b3
22. (1) 4OH--4e-2H2O+O2↑ (2) 2Cu2++2H2O2Cu+O2↑+4H+ (3) 1;CuO, 2g
23. (1) Al2O3+6H+2Al3++3H2O (2) 过滤 (3) SiO2 NaOH ④ (4) 略大于4.1.损失一点儿Al3+, 保证Fe3+沉淀完全5.2<pH<10.4 (5) 2Al2O3 (熔融)
24. (1) 10-15mol·L-1 (2) 13
25. (1) 1L (2) 0.225mol/ (L·min) (3) 75%
3.大学计算机原理试题 篇三
一、名词解释:
(20分)1.质量通量散度。2.冷式锢囚锋。3.气旋族。
4.大气活动中心。5.热成风涡度平流。
二、填空:(36分)
1. 连续方程根据------------------原理求得,P坐标中的连续方程------------------------。
2. 固定点温度变化由---------------------------------决定。
3. 推导马格拉斯锋面坡度公式假设锋为---------------------------面,其动力学边界条件为--------------------。
4. 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
5. 在中、高纬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通常固定点涡度增加(减小)和该固定点等压面位势高度降低(升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赖以存在的根据是----。
6. 用方程诊断上升及下沉运动是由-------------------项决定。
7. 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有-----------------------------
---------。
8.任一层风速可用vvAvT表示,它能成立的条件是------若v为地面风速,则A取---------------------(填:0,0,1)
9.我国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急流相对应,南方气旋活动一般与-----------急流相对应。
三、综合题。(44分)
1.从力的平衡观点说明为什么在北半球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高压内空气作顺时针旋转?(8分)
2.解释在稳定大气中,冷锋上山(爬坡),此锋是加强还是减弱?(8分)3.请写出位势倾向方程:
2f22f2f2RdQvgpcppdtp2tfvgfgp p右端各项的名称,并用此方程定性解释图中槽的变化(图中波长L<3000KM,,实线为500hPa图上等高线,虚线为等温线,闭合G,D为地面高低压中心)(14分)
4.请用高空形势预报方程及地面形势预报方程物理解释上图中槽及温带气旋变化?(14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二
一、填空:(25分)
1.尺度分析含义是----------。
2.控制大气环流的基本因子有------------------------。
3.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
4.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其含义是---------------------。
5.热成风涡度平流的含义是---------------------。
二、选择:(25分)(对打)
221.惯性离心力表达式是1r2r3R4R(其中r为地球半径,R为纬圈半径)。
2.高空等压面图上等高线密,则等压面坡度是1大2无变化3小
3.某站风随高度逆时针旋转,表示有可能1冷锋通过2暖锋将来临。4.以c速度相对固定坐标系运动的闭合高压中心有:
HH21d00txdtx
HH3d400tydty
5.位势涡度守恒条件是1无水平辐散辐合2斜压大气3正压大气4大气不可压缩5大气可压缩。
三、在图中标出,无相对涡度平流及正、负相对涡度平流区。(10分)
四、下图为单站高空风分析图上的热成风vT,试分析:
1.冷平流及暖平流层次(4分)
2.3KM高度上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4分)3.5—6KM高度上的平均温度梯度方向。(4分)
五、下图为地面天气图上的冷暖锋的分布,试沿AB线作一空间垂直剖面图请画出垂直剖面图上锋附近及其周围等温线的分布示意图。(8分)
六、试从地形影响分析自西向东移动的高空槽,在青藏高原各点A,B,C,D,E上空的移速情况。(10分)
七、请写出位势倾向方程
右端各项的名称,并用此方程物理解释图中槽的(图中波长L<3000KM)。(10分)2f22f2f2RdQvgpcppdtp2tfvgfgp p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天气学原理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转风和热成风。2.绝对涡度。3.冷式锢囚锋。
4.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5.东北信风。
二、填空。(32分)
1.固定点温度变化由-------------------项决定。2.一型冷锋与二型冷锋区别是---------------。
3.若锋作为密度的一级不连续面,则锋附近气压分布特征是--------------------------------------。
4.极锋锋区与副热带锋区的区别是------------------。5.用方程诊断上升及下沉运动由--------------------------------项决定。
6.在中、高纬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通常固定点涡度增加(减小)和该固定点等压面位势高度降低(升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赖以存在的根据是----。
7.平均层涡度方程中,相对涡度平流项在自然坐标系中采用地转近似后,可以分为------项讨论平均层位势高度局地变化。8.用运动学公式,描述低压中心强度变化用-表示,椭圆型高压中心将向------移动。
三、综合题。(48分)
1.等压面分析比等高面分析有哪些优越性?(12分)2.解释在不稳定大气中,冷锋上山(爬坡),此锋是加强还是减弱?(8分)3.写出位势倾向方程:
2f22f2f2RdQvgpcppdtp2tfvgfgp p
右端各项的名称,并用此方程物理解释图中槽的(图中波长L3000KM,实线为500hPa图上等高线,虚线为等温线,闭合G,D为地面高低压中心)(14分)
4.请用高空形势预报方程及地面形势预报方程物理解释上图中槽及温带气旋变化?(14分)
天气学原理试题一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1.质量通量散度:v表示单位时间通过固定单位体积的净流出或净流
入的质量。当v0,表示单位时间通过固定单位体积为净流出(为
质量通量辐散),等于单位时间通过固定单位体积的质量将减少,即00v0t;反之,,为质量通量辐合,即t(该体积内流体质量会增加)。
2. 冷式锢囚锋:暖气团、冷气团、更冷气团,三者相遇迫使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在高空,此两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在交界面两侧,如果更冷气团推动冷气团往冷气团方向移动使冷气团更冷称冷式锢囚锋,或高空暖舌处于冷式锢囚锋后为冷式锢囚锋。
3. 气旋族:在同一条锋系上出现的气旋序列,即一连串气旋在一条锋上出现,沿锋线顺序移动,最先一个锢囚,其后跟着一个发展成熟的气旋,再后面跟着一个初生气旋。
4. 大气活动中心: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变化有一定影响的半永久性高、低压系统,经常出现在一定地区,其位置强度和范围随季节变化。如北半球地面图上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西伯利亚高压、北美高压。
5. 热成风涡度平流:vThT热成风涡度在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借助热成风输送使得固定点热成风涡度增加或减少。从而引起该点上空平均层相对涡度或位势高度变化。
二、填空。(36分)(每题4分)
uv0xyp1.质量守恒原理;
2.温度平流、稳定度和垂直运动绝热变化的乘积及非绝热变化
3.物质面;PLPN 4.1一型冷锋是高空槽前对应地面冷锋;二型冷锋是高空槽后对应地面冷锋。
2一型冷锋沿锋面暖一侧的低层和高层都是沿界面抬升上升;二型冷锋沿锋面暖一侧低层抬升上升,而高层是下沉。
3一型冷锋降水处在锋线到锋后附近为稳定性降水;二型冷锋降水处在锋前到锋线附近为不稳定性降水。
19.82gh2hHff5.要求大气是准地转即。还要考虑固定点位势或位势高度变化在x,y,p方向按正弦波变化。
6.考虑大气准地转绝对涡度平流(或简称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对波长小于3000KM的波而言,以相对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为主;厚度平流(或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项;还有非绝热变化的拉普拉斯。7.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不均匀,地面摩擦。8.各层等温线平行或各层之间热成风方向相同,-1。9.极锋急流;副热带急流。
三、综合题。(44分)
1.从梯度风的三力平衡原理,注意对于大尺度系统运动,中、高纬地区惯性离心力C是小量,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等高线)且由高指向低G,从而可得水平地转偏向力A方向,由此才可确定运动方向V,因此高压周围的空气作顺时针旋转。(8分)
2.从锋区中等温线变稀角度可确定冷锋上山是减弱。因为冷锋上山(爬坡),靠近等温线密集带冷一侧上升运动很弱或基本无上升运动,其冷一侧温度基本无变化,而靠近其暖一侧上山(爬坡)上升运动较强,由于在稳定大气中,上升绝热膨胀冷却使其暖一侧降温,这样锋区中等温线密集带变稀,此锋上山(爬坡)减弱。(8分)
3.第一项 地转涡度和相对涡度的地转风平流(绝对涡度平流),通常L3000KM波以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为主。
第二项 厚度平流或温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
第三项 非绝热加热随高度变化项。(6分)
第一项以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为主,槽前有正相对涡度平流输送,引起槽前固定点正相对涡度增加,考虑准地转关系,等压面高度降低,有负变高,槽后相反有正变高,槽线上变高为零,对槽强度无影响,指示槽向变高梯度方向移动即前进。
第二项温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通常对流层温度平流随高度减弱,尤其是在对流层中上层。对于对流层中上层等压面来说,500hPa槽线处及其下层,风随高度逆转,有冷平流,此气柱降温收缩,500hPa槽线处等压面高度降低,有负变高,槽加深。(8分)
4.上图500hPa槽变化
要求:物理解释: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使槽强度无变化,向变高梯度方向移动即前进;L3000KM波地转涡度平流输送小,以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为主;物理解释有正热成风涡度平流输送使槽加深。(7分参考)上图中温带气旋变化
要求:用平均层约500hPa图中物理解释正热成风涡度平流输送使槽加深,曲率变大。槽前正相对涡度平流输送加强,温带气旋上空对应槽前,由于正相对涡度平流输送加强的同时,在水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伴随水平辐散加强,引起低层地面质量减少,温带气旋降压,此气旋加深发展,另外平均层约500hPa槽前脊后本身正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也可解释使此气旋加深发展。还有平均层以下温度平流的平均物理解释使它向变高梯度方向移动即前进。还有平均层以下稳定度乘以垂直运动绝热变化影响。因为稳定温带气旋上空上升绝热膨胀冷却会使气柱收缩,地面等压面升高,又会抑制温带气旋发展。(7分参考)
天气学原理试题二答案
一、填空。(25分, 每题5分)
1.将大气运动进行分类,引入各种尺度系统运动的特征尺度数量级,以此可比较方程中各项所对应的不同数量级,从而对方程进行简化。2. 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不均匀,地面摩擦。
3.1一型冷锋是高空槽前对应地面冷锋;二型冷锋是高空槽后对应地面冷锋。
2一型冷锋沿锋面暖一侧低层和高层都是沿界面抬升上升;
二型冷锋沿锋面暖一侧低层抬升上升,而高层是下沉。
3一型冷锋降水处在锋线到锋后附近为稳定性降水;
二型冷锋降水处在锋前到锋线附近为不稳定性降水。
2AT2AThAT22xy4.数学表达式,其中ATvhT(温度平流),它可以反映大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或地面系统的发展情况,注意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不同与温度平流本身它决定于温度平流的分布,但其符号与温度平流相反。
25.vThT热成风涡度在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借助热成风输送使得固定点热成风涡度增加或减少。从而引起该点上空平均层相对涡度或位势高度变化。
二、选择。(25分,每题5分)
1.2
3
2.1 3.1 4.2
4 5.3
4
三、AC为负相对涡度平流区。
CE为正相对涡度平流区。EF为负相对涡度平流区
无相对涡度平流为A,C,E
(共10分)
四、1.1.04.0KM风随高度顺转,此气层1.04.0KM之间为暖平流。(2分)
4.06.0KM风随高度逆转,此气层4.06.0KM之间为冷平流。(2分)
2. 由东南指向西北。(4分)
3.由东南指向西北方向
由东北指向西南。(4分)
由东北指向西南方向
五、(8分)
六、槽在A点变高梯度减小,移速慢;B点变高梯度加大,移速快;C点变高梯度无变化,正常;D点变高梯度加大,移速快;E点变高梯度减小,移速慢。
用位势涡度守恒原理说明在地形作用下,上坡引起等压面高度增高,下坡引起等压面高度降低,使得槽前后等压面高度增高、降低发生变化。再用运动学公式中槽线两侧变高梯度加大、减小说明槽移动快慢。(10分)
七、第一项 地转涡度和相对涡度的地转风平流(绝对涡度平流),通常L3000KM,以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为主。第二项 厚度平流或温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
第三项 非绝热加热随高度变化项。(每项2分,共6分)
第一项以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为主,槽前有正相对涡度平流输送,引起槽前固定点正相对涡度增加,考虑准地转关系,等压面高度降低,有负变高,槽后相反有正变高,槽线上变高为零,对槽强度无影响,指示槽向变高梯度方向移动即前进。
第二项温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通常对流层温度平流随高度减弱,尤其是在对流层中上层。对于对流层中上层等压面来说,500hPa槽线处及其下层,风随高度逆转,有冷平流,此气柱降温收缩,500hPa槽线处等压面高度降低,有负变高,槽加深。(4分)
天气学原理试题三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1地转风: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两力平衡,风沿等压线或等高线吹,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北半球)。2热成风:上、下两层地转风矢量差或地转风随高度变化称热成风。热成风沿着等平均温度线或等厚度线吹,背热成风而立,高温在右(北半球)。
2.绝对涡度:是大气绝对运动所产生的旋转运动的度量是由地转涡度和相对涡度两部分之和所组成,其垂直分量的表达式为
vggKhf
afz2sinzvuxy,若空气运动是水平、正压、无辐散辐合,则绝对涡度是不变的。
3. 冷式锢囚锋: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三者相遇迫使暖空气抬离地面锢囚在高空,此两冷气团的交界面,称为锢囚锋,在交界面两侧,如果更冷气团推动冷气团往冷方向运行,使得冷的地方变得更冷,称为冷式锢囚锋或高空暖舌处于冷式锢囚锋后。
2AT2AThAT2xy2,其中4.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数学表达式
2ATvThT(温度平流),它可以反映大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或地面系统的发展情况,注意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不同与温度平流本身它决定于温度平流的分布,但其符号与温度平流相反。
5.东北信风:行星风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北半球低层大气中从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带的盛行风。在北半球称为“东北信风”,该风系稳定,长年盛行。古代,海上的航行常常借助该风,故又名“贸易风”。
二、填空。(32分,每题4分)
1.温度平流、稳定度和垂直运动绝热变化的乘积及非绝热变化。
2.1一型冷锋是高空槽前对应地面冷锋;二型冷锋是高空槽后对应地面冷锋。
2一型冷锋沿锋面暖一侧低层和高层都是沿界面抬升上升;
二型冷锋沿锋面暖一侧低层抬升上升,而高层是下沉。
3一型冷锋降水处在锋线到锋后附近为稳定性降水;
二型冷锋降水处在锋前到锋线附近为不稳定性降水。
2PN2PF2PF2PL22223.x》x及x》x说明锋区内等压线气旋式曲率比锋区外大得多,或锋区内等压线反气旋式曲率比锋区外小得多。
4.1地点不同及高度不同,极锋锋区发生在高纬60N附近中低层,副热带锋区发生在较低纬度30N附近高层。
2极锋锋区对应低层地面是极锋;而副热带锋区对应低层地面是下沉辐散气流,无锋存在。
3极锋锋区上空对应极锋急流,与副热带锋区上空对应副热带急流相比后者有一个很强的副热带急流与锋区相对应。
5.第一项绝对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简称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对于L3000KM波以相对涡度平流随高度变化为主。
第二项厚度平流(温度平流)的拉普拉斯。
第三项非绝热加热的拉普拉斯。
19.82gh2hHff6.要求大气是准地转即,还要考虑固定点位势或位势高度变化在x,y,p方向按正弦波变化。
22HKHHs2Kssn,疏密项sn 7.曲率项ns,散合项8.变压表示,长轴与变压(高)升度方向之间。
三、综合题。(48分)
1.1实际工作中,不观测空气密度“”,在等压面分析中,研究大气运动不需要非观测值空气密度“”,而在等高面分析中,研究大气运动需要
空气密度。所以等压面分析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而等高面分析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19.8vgkhkhHff
2等压面分析中计算地转风简单,而在1khPf等高面分析中计算地转风多一个变量,另外等压面分析中,上下两层地转风可以进行比较,仅决定于等高线的疏密确定地转风大小,而等高面分析上下两层地转风无法比较,涉及到的变化。
vg
3等压面分析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简单,Gh9.8hH,而等高
1GhP面分析计算水平气压梯度力
多一个“”。
hvhp,而等
4等压面分析水平散度简单,取决于垂直运动分布
1dwdtz
(12分)高面分析水平散度多密度变化,即
2.从锋区中等温线变密角度确定冷锋上山(爬坡)是加强。因为冷锋上山
hvh(爬坡),靠近等温线密集带暖一侧上升运动较强,在不稳定大气中,上升绝热以大量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为主,使其暖一侧增温,而靠近其密集带冷一侧上升运动很弱又干燥,基本上无上升运动冷一侧温度变化不大或无变化,这样锋区中等温线(等温线密集带)变密,此冷锋上山(爬坡)加强。(8分)
3.第一项 地转涡度和相对涡度的地转风平流(绝对涡度平流),通常,以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为主。
第二项 厚度平流或温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
第三项 非绝热加热随高度变化项。
(每项2分,共6分)
第一项以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为主,槽前有正相对涡度平流输送,引起槽前固定点正相对涡度增加,考虑准地转关系,等压面高度降低,有负变高,槽后相反有正变高,槽线上变高为零,对槽强度无影响,指示槽向变高梯度方向移动即前进。
第二项温度平流随高度变化项。通常对流层温度平流随高度减弱,尤其是在对流层中上层。对于对流层中上层等压面来说,500hPa槽线处及其下层,风随高度逆转,有冷平流,此气柱降温收缩,500hPa槽线处等压面高度降低,有负变高,槽加深。(8分)
4.上图中500hPa槽变化
要求:物理解释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使槽强度无变化,向变高梯度方向移动即前进;L3000KM波地转涡度平流输送小,以相对涡度平流输送为主;物理解释有正热成风涡度平流输送使槽加深。(7分参考)上图中温带气旋变化
4.大学计算机原理试题 篇四
(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该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物理层协议定义的一系列标准有四个方面的特性,不属于这些特性的是()A.接口特性 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 D.机械特性
2.下面哪一个IP地址是A类地址()A.128.20.1.1 B.30.20.1.1 C.198.20.1.1 D.223.20.1.1 3.在TCP/IP层次模型中,TCP层相当于OSI/RM中的()A.物理层 B.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4.下列不属于协议要素的是()A.语义 B.语法 C.时序 D.接口
5.RS-232是()之间的接口标准,是目前各国厂家广泛使用的国际标准。A.硬件 B.软件 C.DTE与DCE D.DCE与DCE 6.差错控制的核心是差错控制()A.管理 B.编程 C.编码 D.实施
7.下列有线传输介质中,具有低损耗、高带宽和高抗干扰性是()A.双胶线 B.同轴电缆 C.光纤 D.细缆
8.下面不属于局域网的拓扑结构的是()A.总线形 B.环形 C.星形 D.网形 9.下列不属于数据交换技术的是()A.报文交换 B.分组交换 C.信息交换 D.电路交换
10.下列操作系统中,不是网络操作系统的是()A.Netware B.WindowsNT C.DOS D.UNIX 11.ATM的每个信元的长度是()A.53字节 B.46字节 C.1500字节 D.64字节
12.用令牌控制来协调控制各节点的发送的网络的拓扑结构是()A.星形结构 B.层次结构 C.环形结构
D.点—点全连接结构
13.下面网络互联设备中,工作在网络层的设备是()A.网桥 B.传统交换机 C.集线器 D.路由器
14.在OSI/RM的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单元格式为()A.数据帧 B.比特 C.报文分组 D.报文
15.下列不属于HDLC帧类型的是()A.信息帧 B.管理帧 C.监控帧
D.无编号帧 来源:考试大-自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6.按照通信传播方式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和网络两大类。17.网络攻击分为和。
18.网络数据链路层协议可分为和两大类。
19.在OSI/RM中,__________________位于通信子网的最高层,________________位于资源子网的最低层。
20.VPN的中文含义:,WLAN的中文含义。21.地址字段包括和 22.造成拥塞出现,是由和两个方面的问题引起的 23.多路复用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和。
24.输中的差错都是由噪声引起的,噪声有两大类,分别是和。25.ATM以信元为基本传输单位,信元由和组成。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服务功能是什么? 27.网络协议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并说明其含义。28.什么是局域网?局域网具有哪些特点? 29.路由器和网桥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0.何谓检错码和纠错码?
31.层次结构的划分,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四、应用及设计题(本大题共35分)32.试通过计算求出下面的正确答案。(1)条件:
①CRC校验的生成多项式为110101(6比特)。
②要发送的数据比特序列为:1000110001010(13比特)。(2)要求:
①经计算求出CRC校验码的比特序列。
②写出含有CRC校验码的,实际发送的比特序列T(X)。③写出接收端的验证过程。(10分)
33.给出比特流01100011的非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码波形图,以及差分曼彻斯特码波形图。(10分)34.假定接受方有4096字节的缓冲区。ACK为将要确认的字节号,即在此前的字节已经被正确接受;WIN为可以接收的窗口大小;SEQ为定序器,即发送数据段的起始字节号。发送方应用层在t1时刻写入2K的数据,在t3时刻写入3K数据,请写出基于TCP窗口管理的运行步骤。(10分)
35.已知信道的带宽为4KHz,接收端的信噪比S/N是1023dB,求此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5分)来 模拟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A2、B3、D4、D5、C
6、C7、C8、D9、C10、C
11、A12、C13、D14、B15、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6、点对点传播广播式传播
17、主动攻击被动攻击
18、面向字符的协议面向比特的协议
19、应用层物理层
20、虚拟专用网无线局域网
21、目的地址字段DA和源地址字段SA
22、网络容量与接受方容量
23、时分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
24、随机噪声冲击噪声
25、信头信息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6、答: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数据库服务、通信服务、信息服务、分布式服务。
27、答:基本要素:语义、语法、规则(1)语义(semantics)。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2)语法(syntax)。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3)定时(timing):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8、答:局域网是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将各种通信设备和计算机互连起来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消息交换的计算机网络。
局域网的特点是:覆盖范围小、传输速率高、通信延迟小、误码率低。
29、答:
(1)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网桥将几个物理网络连接起来后,这几个物理网络仍然是一个逻辑网络;路由器利用IP协议将网络分成几个逻辑子网
(3)网桥不能隔离广播信息,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信息 30、答案略
31、答案略
四、应用及设计题(本大题共35分)
32、答案略
33、答案略
34、答案略
5.大学计算机原理试题 篇五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被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里程碑的网络是
A.Internet B.无线局域网
C.ARPA网 D.多媒体网络
2. 下列关于星形拓扑结构优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控制简单 B.站点分布处理能力高 C.方便服务 D.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 3.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是 A.分布范围不同 B.传输带宽不同 C.传输距离不同 D.传输技术不同 4.负责管理与发布Internet RFC技术文件的组织是
A.IETF B.IEEE C.ECMA D.ANSI 5.“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的网络协议要素是 A.语义 B.标准
C.语法 D.定时
6.在OSI参考模型中,负责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的是 A.应用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数据链路层 7.下列网络协议中,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
A.DNS B.ARP(互连层)C.UDP(传输层)D.TCP(传输层)
8.规定了接口信号的来源、作用以及与其它信号之间关系的物理层特性是 A.机械特性 B.电器特性
C.功能特性 D.规程特性
9.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要采用的接入方法不包括 A.频分多址FDMA B.时分多址TDMA C.码分多址CDMA D.波分多址
10.若传输1000字节的二进制数时出错的位数为4比特,则该传输时的误码率为
A.4×10 B.0.5×10 C.4×10 D.0.5×10
11.下列关于数据链路层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流量控制是数据链路层特有的功能(不是)B.链路管理功能主要用于面向连接的服务-
4-3-
3-4 C.差错控制是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之一 D.链路管理包括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 12.下列路由算法中,属于动态路由选择算法的是 A.最短路由选择算法 B.基于流量的路由选择算法 C.泛射路由选择算法 D.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 13.远程登录协议TELNET使用的默认端口号是 A.21FTP B.23 C.25SMTP D.80HTTP 14.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中使用最广泛的检错码是 A.奇偶校验码 B.海明编码
C.循环冗余码 D.PCM编码
15.在HDLC协议中,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拆除以及多种控制的帧是
A.无编号帧 B.信息帧(传送有效信息和数据)C.命令帧(错)D.监控帧(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16.在下列网络互连设备中,提供传输层及其以上各层间协议转换的是 A.转发器 B.网桥 C.路由器 D.网关
17.在脉码调制PCM方法中采用256个量化级,则每次采样需要的二进制编码位数为
A.8位 B.16位 C.32位 D.64位
18.下列域名中属于通用顶级域名的是 A.int B.cn C.net D.us 19.下列网址中属于C类IP地址的是
A. 192.0.0.1 B.224.25.25.11 C. 185.1.1.0 D.127.20.10.10 20.消息访问协议IMAP4提供的脱机与联机操作混合模式的工作方式是
A.离线工作方式 E.断连接方式 C.在线工作方式 D.无连接方式 21.下列关于IEEE802标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MAC子层与物理介质无关 B.MAC子层规定了多种链路服务 C.LLC子层依赖于物理介质 D.MAC子层实现帧的寻址和识别 22.对于10Mbps的基带CSMA/CD网的MAC帧的最小和最大总长度分别为 A.0和1500字节 B.46和1518字节 C.0和1518字节 D.64和1518字节 23.下列所述划分虚拟局域网的常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按MPOA路由划分 B.按交换端口号划分 C.按MAC地址划分 D.按第三层协议划分 24.被称之为“数字摘要法”的数字签名方法是 A.RSA签名 B.DES签名 C.Hash签名 D.DSS签名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5.网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一般通过___确认___和重传机制保证。26.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一般来说IP提供___网络___层服务。27.顶级域名分为国家顶级域名、通用顶级域名和___国际___顶级域名。
28.因特网上的域名服务器有本地域名服务器、根域名服务器和___授权____域名服务器三种类型。
29.对网络安全的主动和被动攻击中,很难被检测出来的是__被动___攻击。
30.虚拟局域网是通过路由设备和交换设备在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基础上建立的__逻辑网络__。
31.Fast IP是一种L3交换解决方案,它采用了___路由一次___随后交换的技术。32.ATM网络支持面向连接的信元交换,信元在交换之前必须建立__虚拟连接____。33.基于文件服务器的局域网操作系统由文件服务器软件和___工作站___软件组成。34.WDP属于无线网络传输层协议,其作用是使WAP能用___TCP/IP__协议访问因特网。35.数据传输速率100Mbps的FDDI网,采用4B/5B编码,则信道的信号传输速率应达到___125Mbps___。
36.OSI七层模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层是___传输___层。
37.通信子网中的拥塞现象严重时会导致网络通信陷入停顿,即出现___死锁___现象。38.在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中采用的自同步方法是指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___同步信号___的方法。
39. OSI参考模型只是为制订标准而提供的概念性框架,其中只有___各种协议___是可以实现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简述面向连接服务的特点。
特点:
1、数据传输过程前必须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和释放连接3个过程。
2、传输的可靠性好。
3、需通信开始前的开销,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41.简述从滑动窗口的观点看,停等、Go-back-N及选择重传三个协议的区别。区别:窗口尺寸的大小不同
1、停等协议: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2、Go-back-N: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3、选择重传: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42.简述TCP的重传策略。
1、TCP重传策略的关键是对定时器初值的设定。
2、原理是:对每条连接TCP都保持一个变量RTT,用于存放当前到目的端往返所需时间最接近的估计值。
43.简述永久虚电路和交换虚电路的区别。
1、永久虚电路(PVC):是指通信双方的电路在用户看来是永久连接的虚电路。PVC 由网管预先定义。PVC 适用于通过路由器维持恒定连接,从而便于在动态网络环境下传输路由选择信息的电路。载波信号为各用户分配 PVC,从而降低网络开销并提高网络性能。
2、交换虚电路(SVC):是指通信双方的电路在用户看来是由独立节点临时且动态连接的虚电路。一旦通信会话完成,便取消虚电路。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4.已知在某信道上连续传送600KByte的数据需要时间为512秒,若该信道采用QAM-16调制方式,计算该信道的最小调制速率(Baud)。(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数据传输速率=数据长度/传输时间=600KB*8bit/512s=9375bps 由于数据传输速率R= B*log2N,由题得知N=16 则9375bps=B*log216 则B=2343.75Hz 45.计算在一个带宽4000Hz、信噪比30dB的信道上连续传送50KByte数据所需要的最短时间。(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数据传输速率C=H*log2(1+S/N)由题得知H=4KHz,S/N=10
30/10
=1000 则数据传输速率C=4KHz*log2(1+1000)≈40Kbps 最短时间=数据长度/数据传输速率=50KB*8bit/40Kbps=10s 46.已知网络通信中的两个主机之间采用CRC校验方法,若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10111011,生成多项式为X+X+1,试计算实际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由题得知
二进制数据多项式为X+X+X+X+X+1 多项式代码为10101 取r=4,产生新的G(X)=X*(X+X+X+X+X+1)=X+X+X+X+X+X则G(X)的代码为101110110000 将G(X)与多项式进行模2运算,得冗余位为1011 所以,实际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为101110111011 47.传输速率为100Mbps以太网中的A、B主机直接相连,若网络最小帧长度为100Byte、信号传播速率为2x10m/s,在不考虑处理延迟的情况下计算该网络的最大跨距。(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数据传输时延=帧长度/传输速率=100B*8bit/100Mbps=8*10s=8us 总时延=2*传输时延=2*8us=16us 最大跨距=总时延*传播速率=16us*2*10m/s=3200m
五、应用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48.题48表为某HDLC帧的控制字段内容,请说明这些内容的具体含义。
8-68
5431
198
757
2该帧为信息帧。字段1:为传送帧的类型 字段2-4:为发送帧序号110 字段5:为轮询位,1表示要求被轮询的从站给出响应 字段6-8:捎带确认,存放下一帧序号010 49.试说明透明网桥的工作方式,并给出一个“桥”在端口x上接收一个MAC帧时的操作过程。
工作方式:以混杂方式工作。
操作过程:
1、过滤数据库,确定该目的的MAC地址是否在除端口x外的其他端口上
2、如果目的MAC地址没有列到x以外的其他端口中,则将该帧送往x端口以外的所有端口进行扩散
3、如果目的MAC地址在过滤数据库的某个端口y(y≠x),则确定端口y是否处在阻塞或转发状态。如果端口y是非阻塞的,就把该帧通过端口y转发到它所连接的LAN中。
50.已知IP数据报头格式如题50图所示。试给出其中序号标出字段所占的位数并对其作用加以说明。
1、IHL:4位,代表同步的总长度
2、服务类型:8位,使主机告诉子网自己想要的服务
3、总长:16位,头部和数据的总长
4、MF:1位,代表还有进一步的分段
5、生命期:8位,限制分组生命周期的计数器
6、协议:8位,分组发送给的传输进程
7、源地址:32位,源主机的IP地址
6.《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篇六
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除了在硬件设施等大环境上做出改善外,还需在主观上改变学生“重课堂理论轻实验实习”的思想,切实改变实验课堂上“教师为主”现状,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
本文以我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为例,结合专业特点,探索实验教学改革。我校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主要面向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物联网等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在专业课程结构中,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属于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能让学生从底层剖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设计技术,提高解决数字系统的实际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计算机学科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1]。计算机组成理论内容比较抽象难懂,很多涉及计算机内部的构造、工作原理等难点只有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效果不佳,学生感觉计算机硬件知识抽象,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2]。本文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的预习考核、实验教学过程控制等方面出发,在实践教学改革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辅助教师有效的安排和组织实验教学过程,彰显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观点,实验预习形同虚设
目前各个高校的实验课程预习过程也缺乏模拟演练,都是学生阅读一定的资料后就算完成,无法验证对错,只有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才能验证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此预习方法效果不佳[3]。此外学生普遍对理论课程比较重视,而对实验课程抱着敷衍的态度,实验前没有进行预习,实验课上一般也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或者将其他同学的连线图“依葫芦画瓢”。
1.2实验过程缺乏监控,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在实验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任务很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一次课安排32名学生实验。教师在实验指导上难免顾此失彼,照顾不到所有学生,导致实验教学效果差。所以考虑由实验技术人员事先培养随堂的勤工俭学学生或者学生志愿者做好教师的实验助手工作。
1.3实验课程结束,实验室环境差。
实验室课程安排紧密,一天里面多个班级做实验,整洁的实验室环境对于老师、学生以及实验效果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样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实验仪器操作规范意识和环保意识就非常的重要。
2改革实施后的效果
2.1突破实验空间的限制,辅助教师把好预习关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开发完成了基于PROTEUS软件的网络预习考核系统,该考核系统的界面如图1所示。该考核系统运用虚拟实验软件来搭建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的电路构造,用以模拟实验室现场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系统所搭建的“虚拟实验台”上进行实验连线,这样完成实验基本的操作步骤,并最终通过系统考核题后才允许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这套网络预习考核系统的运用使学生在进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前已经对接下来要做的实验任务、所需设备和元器件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进一步保障学生实验预习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作为学生实验成绩评定的一个参考,督促学生用好考核系统,认真完成实验预习。组成原理实验预习考核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如图2所示。
2.2 结合本实验室特点,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监控
高校教学的过程监控有很多环节,有学校学院的两级督导制度,有学生对教师的网上测评系统等。同样实践教学需要良好的过程监控手段,如果该过程控制一旦失衡,实践教学就有可能流于形式形同虚设[4]。本文研究让部分学生辅助教师完成实验辅导的任务,从而实现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监控的目的。
在硬件实验上,教师实验指导任务繁重,其中硬件连线检查和仪器设备使用指导工作占了很大比例。通过由实验技术人员在课前预先培养基础较好的学生来熟悉实验环境,通过系统培训让他们了解实验内容,熟悉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就有能力在实验课程中去帮助同学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此方案的实施减轻了教师的指导工作量,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效率,同时也起到监督其他同学端正实验态度作用。
2.3结合本实验分室特点,加强学生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素养
将实验课程涉及的仪器仪表的使用规章、注意事项等以“制度上墙”的方式进行规范。通过教师或者实验技术人员在学期初第一次实验课上对学生进行重点培训。建议教师将学生的实验素养分数记录在册,并在实验成绩里做出体现。
此外培养勤工俭学学生信息员。通过与学生办公室相关老师沟通,每学期挑选实验课程班级的学生参与勤工俭学,负责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室进行快速整理工作,并在实验课程过程中掌握实验仪器的运行情况,及时与实验技术人员沟通以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3结束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理论性强、硬件知识抽象,导致实验效果不佳,课题组经过2年的实践积累,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一系列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在传统的实践教学上强化预习环节,保障学生在实验预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培养学生信息员来辅助教师完成实验辅导的任务,从而加强实验教学的过程监控的目的。实践证明,改革后的实践教学方法更能适应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并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我校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磊,郑榕,田军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4):221-224.
[2]杨斐.“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探索[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3(29):67-69.
[3]迟宗正,赖晓晨.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新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5):232-234.
7.大学计算机原理试题 篇七
名词解释(5*5=25)
1、管理
2、冲突
3、组织创
4、企业文化
5、人际关系
简答题(5*5=25)
1、简述霍桑试验的结论
2、简述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
3、简述常见的组织结构
4、简述控制的类型
5、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选择题(2*5=10)
1、分析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2、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最高级的管理者不用管理,下面的人就知道该怎么做,其次是能够跟下属打成一片,下属爱戴,再次是能用惩罚的手段使下属臣服,最次是下属侮辱他,辱骂他。让你分析其中的管理理论。
材料分析题(2*25=50)
1、企业中的“圈”“圈”“叉”,就是企业的愿景,企业的价值观,企
业职工的职责等这些方面透露出的企业的管理哲学。
8.大学计算机原理试题 篇八
2.优美: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是和谐。从美感上看,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3.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审美心理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作用之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4.美起源于“游戏”的审美发生学说被称为“游戏说”,其代表人物是席勒和斯宾塞。
5.人的外在美体现在形貌美、服饰美、风度美三个方面。
6.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包括画面运动性、时空自由性、心理真实性.7.在审美文化中,有三种主要行为方式,即审美生产、审美调节、审美消费. 8.美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具有明显的区别,其主要特点包括形象性、娱乐性、自由性和普遍性。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9.人类出现以前自然美已经存在。
不对。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评价,自然美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实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人类产生以期自然的物质属性虽然存在,但自然是自在之物,不能自觉为美。只有在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改造了人类自己时,自然美才产生了。
10.感知、想象、理解等审美心理因素是以情感为中介形成有机统一体的。
对。审美心理的突出特点是带有浓厚的情感因素。审美中的情感活动以感知因素作为基础,审美中的情感活动通过想象因素自由扩展和抒发,审美中的情感最能在感性里表现理性。情感在整个审美心理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简述优美的美学特征。
答:(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2)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3)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12.简述喜剧艺术“寓庄于谐”的美学特征和基本方法。
答:(1)“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的社会内容,“谐”是指主题思想的表现形式诙谐可笑。在喜剧中,“庄”与“谐”处于辨证的统一。失去了深刻的主题思想,喜剧就失去了灵魂;
但是,没有诙谐可笑的形式,喜剧就不成其为喜剧。
(2)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在倒错中显真实”。一切艺术都要真实地反映生活,而喜剧艺术是要在倒错(自相矛盾)的形式中显示真实,以取得喜剧效果。
(3)喜剧性艺术之取得“寓庄于谐”的美学效果的途径之二是“以夸张揭示荒诞”。通过夸张乃至变形,揭示真实,常常能够产生明显的喜剧效果。
五、论述题(共30分)14.请结合实例对比分析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答:(1)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健、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优美与崇高的区别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比分析:
(2)空间上的小与大。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
(3)时间上的慢与疾。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
(4)形式上的柔与刚。优美的事物一般符合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匀称、节奏与韵律等等形式美法则,多曲线不露棱角,多圆形不显生硬,颜色鲜明而不强烈,声音柔和而不刺耳。优美的艺术作品往往情感细腻、形式精美。崇高的事物却常常有意地突破或违背对称、均衡、节奏、比例等形式美法则,各个部分很不协调,显得突兀、怪诞、凶猛,甚至有意包含一些丑的因素,让人首先压抑、不快、畏惧、痛苦,然后才提升转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
9.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教学的研究 篇九
1、课程内容及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对于操作系统这样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是单纯的介绍它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很难有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一个连创建进程的函数都没有用过的人,很难想象他能对进程与线程之间的区别有真正的了解。同样,一个没有分析过内存分配源代码的人,也很难对虚拟存储管理有太多深入的理解。而当前操作系统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理论教学上,实践环节薄弱。长期以来,操作系统实验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学内容老化,手段单一,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实验兴趣不大,而且实验教学内容学时数偏少,学生只是接触了一些皮毛,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的要求。
目前,国内高校操作系统实验教学的内容一般包括3种类型:使用操作系统、模拟实现操作系统、设计操作系统。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缺乏对某一具体操作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大多数学生在做操作系统实验的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许多操作系统的实验更像是在做数据结构的习题,能够帮助理解操作系统某一功能或机制的内容几乎没有。学生做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太少,缺少课程学习心得,缺少课程设计环节,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少,这些均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理论而轻实践,或者说,实践内容不合理是当前操作系统教学过程中一个最突出的问题。
1.2 先行课和后继课开得不够合理
有些学校较早开设操作系统原理课程,甚至把操作系统课程开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或程序设计课程之前,无形中给这门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带来了不便,使得实践环节落空。由于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以及软件设计的联系都比较密切,缺少了这些前导课程的学习,可以想见,学生只会把操作系统原理看作是"空洞"而枯燥的理论。
1.3 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割裂比较严重
有些课程与操作系统联系比较紧密,可是在学习时却联系不够紧密。例如操作系统与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的课程设计与数据结构及程序设计等课程割裂的情况也较为严重,使得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理解起来难,实践起来更难。
1.4 教师和学生对操作系统课程不够重视
由于操作系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对教师要求都较高。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操作系统,懂得操作系统原理、懂得硬件工作原理、熟悉软硬件编程;对学生综合知识要求也比较高,特别是编程方面,有些教师认为对学生要求这么高的课程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就对学生降低要求,忽视实验环节。又由于操作系统不像其他应用软件,学习后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例如学习了Flash就会设计一个简单的动画,而学习了操作系统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操作系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许多学生不重视操作系统,认为学不学没有太大的关系。
1.5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主要采用课堂授课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一种"灌输式"教学方法。着重老师教,学生思考比较少,实践更少。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较少被采用,课堂缺乏互动,课后缺乏实践。
针对以上在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认为,操作系统的教学改革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二是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三是合理制定操作系统实习项目的内容。
2、教材和课程内容的选取
结合IEEE和ACM推出的"Computer Curricula 2001",以及"中国计算机科技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操作系统课程设置不仅要强调操作系统实现的功能,更应该强调它的功能是如何设计和实现的。目前国内大学的操作系统教材多数偏重于理论教学,基本上按照操作系统提供的几大管理功能来组织教材内容,讲述的都是操作系统某一功能设计的理论,几乎不涉及一个具体操作系统的实现细节。而一本好的操作系统教材应当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中有一个好的折中。这种安排不仅可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而且可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基本原理是如何应用到真实的操作系统中去的。在教材中应当有对某一具体操作系统,比如MINIX或LINUX操作系统较为详细的分析,这样学生才不会陷于空洞的理论当中,也能激发学生研究操作系统的兴趣。
目前有许多的有关LINUX操作系统源代码进行分析的书籍,笔者认为,这些教材并不适用于高校当中的有关操作系统方面的教材。原因如下:1、操作系统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如果要理解书中的内容,必须具备对具体的硬件平台的相关知识,比如对INTEL处理器的结构和指令系统要有相当的熟悉程度。而这些内容在当前的高校计算机原理课程里面并没有体现。缺乏相关的知识做准备,学生很难理解书中源代码的意思,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受挫感,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事实上,全面的阅读LINUX的源代码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全的任务,不要纠緾于代码的实现细节当中,否则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操作系统原理。2、掌握必要的理论是必须的。而在这些书籍里面,对操作系统设计理论的描述又显的单薄。有许多非常重要的思想思考方法包含在操作系统的设计理论当中。比如进程的调度算法,还有实存管理当中的存储分配算法,这些算法反映的思考方法是非常值得学习的。通过理论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理论是创新的根本。
理论和实践的平衡是选择操作系统教材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一本好的操作系统教材应当兼顾这两方面的内容,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南京大学孙钟秀老师编写的操作系统教科书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3、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的改革
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让一种具体的操作系统,比如LINUX操作系统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同样也需要合理的分配各章节的教学课时。要加强实践教学,就需要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增加一些对某一具体操作系统讲解的部分。使学生熟悉1~2种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比如在讲解进程一章时,就可以给学生介绍LINUX操作系统提供的关于进程的系统调用接口,比如fork () 、kill () 、sleep () 、wait () 函数等等。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有关的知识之后,会有助于加深对进程管理方面的理解,并且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知道如何下手。同样在讲解到存储管理技术时,特别是虚拟存储管理技术时,需要给学生补充一些有关INTEL处理器对存储管理的支持。根据我们的经验,在讲解操作系统的存储管理部分时,学生往往难以区分哪些是硬件提供的对存储管理的支持,哪些是操作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些详细的讲解,只有这样,学生在结合教材上讲解的理论时才能有更加深的理解。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些和学生实践结合的较为紧密的课程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应当有所取舍。比如操作系统理论中,进程管理和存储管理是重中之中,应当使学生对这些章节有深刻的理解,分配的课时就应当多一些。
传统的操作系统原理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形成了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主要的原因仍然在于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不能产生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互动。要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结合实践教学给学生适当难度的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满足感,从而对操作系统产生兴趣。比如,在讲解进程时,可以让学生编写进程创建的一些小程序,同时鼓励学生去阅读部分有关的进程调度方面的源代码,并写出阅读报告。同样在讲解文件系统方面的内容时,则可以让学生去写一些文件操作的一些小程序,比如统计文件单词个数的程序等等。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调动了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才能学习好课程。
同时,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之外引导学生"自学"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理论课教学内容相结合,安排学生自己剖析实例操作系统源程序中相应的功能模块,要求学生给出详细注释和流程图,以检验其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提供源信息 (源程序、指导性框图、思考题) 、个别答疑并组织学生专题讨论的形式成为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此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这一教学过程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
4、合理的制定操作系统实习项目的内容
课程实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习不仅仅是对理论的验证,重要的是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包括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等。它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加深对理论过程的理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达到良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对于操作系统课程,如果没有有力的实践环节加以配套支持,学生学完操作系统之后,仍然对操作系统究竟如何实现感受到茫然,难于真正掌握其设计技术。操作系统的实习有操作系统实验和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两个内容,实验应该与课堂讲授同步进行,而课程设计部分应独立进行。
操作系统的实验平台可以选择MINIX操作系统或LINUX操作系统。上述系统源代码公开,且结构简洁明了,因此可作为学生剖析的对象。再者,上述系统易于修改,并提供自编译功能,因此学生可以对原代码进行修改,重新编译后执行,以便对实验加以验证。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某一具体的操作系统。在操作系统的实验、实习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当难度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是最复杂的软件系统之一,它涉及了计算机的方方面面,如果学生缺乏对某一方面知识的了解,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完成课程设计是有很大难度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度"的把握。如果课程设计布置的过于简单,比如只是让学生去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API接口,那么学生很难真正的理解操作系统某一方面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但如果过于复杂,比如让学生去写一个存储管理程序的替代算法,那也有些勉为其难了。学习完操作系统以后,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去编写一个实用的操作系统,那还需要有太多的内容需要学习。但通过课程设计或实习,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某一方面的较为具体的设计细节。
课程设计方面,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系统源代码,并要求学生做出源代码的注释,写出相关的实习报告。比如LINUX系统中对进程管理部分的代码等等。总之,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真正的走入操作系统的内部,对操作系统的设计有总体的把握。
5、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操作系统的授课教师需要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尤为全面和熟练。硬件方面,除了对计算机原理、微机原理非常熟悉之外,还需要对某一特定硬件平台,如INTEL处理器的资料熟悉和了解。软件方面,需要数据结构,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及部分编译知识的充分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的把握教学的内容。所以对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也提出了要求。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只有组织者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有较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操作系统的课程建设不仅需要我们不断钻研计算机理论,跟上计算机科学发展的步伐,而且要求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的研究上做出不懈的努力。笔者在本文中对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也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摘要:针对当前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更高要求, 文章探讨了改革现有操作系统教学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提出了若干提高操作系统教学效果的建议, 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操作系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周湘贞, 曾宪权《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黄延辉, 许倩霞操作系统课程建设的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2004, (2) :91-93
[3]肖竞华, 陈建勋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3) 68-70
【大学计算机原理试题】推荐阅读: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说明-上海开放大学11-16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集07-29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07-10
吉林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题库介绍11-13
计算机大学生简历09-03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10-04
大学计算机实训心得10-27
大学计算机作业实验表11-16
天津大学计算机复试科目07-01
大学生计算机实习日志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