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2024-07-05

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精选16篇)

1.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一

安阳镇中小学

布局结构调整摸底调研工作方案

根据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县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摸底调研工作方案的通知》都政办发[2011]78号文件精神,以及2011年5月17日河池市人民政府在都安召开全市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建设营养改善工作现场会的精神,结合我镇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出发,把解决好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地区中小学生上学问题及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等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实事求是、合理布局、科学高效,处理好需求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通过努力,使中小学布局更加有利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有利于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有利于促进全镇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二、领导机构

成立安阳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蓝胜安阳镇党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蓝力斌安阳镇人民政府镇长

副组长:石国强安阳镇人大主席

韦芳燕安阳镇人民政府副镇长

黄心义安阳镇中心学校校长

成员:蓝华连安阳镇中心学校副校长

各社区主任

各中小学校校长

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解释、解决布局结构调整摸底调研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中心学校,办公室主任由黄心义兼任。

三、工作原则

以立足本地实际,充分考虑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变动状况、学校分布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坚持“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按片建设、以片带点、逐步撤并教学点”的工作思路,在保证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前提下,按照发展规划要求,综合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各方面因素统筹规划、重组资源,通过调整中小学布局适当扩大学校规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投资效益,促进全镇基础教育均衡、快速、健康发展为基本原则。

四、调整范围

全镇六所教学点:光中教学点、板烈教学点、六良教学点、红河教学点、甘劳教学点、地丁丁教学点。

五、设置规模

(一)保留全镇一所中学,七所完全小学,新建一所完全小学。

(二)安阳四小、安阳五小、安阳六小和安阳七小建设标准化寄

宿制小学。

六、工作程序

(一)召开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动员会。

(二)分片召开群众大会,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发放并回收基线调查卡。

(三)走访农户,与群众座谈,采集有关数据。

(四)深入教学点,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填写会谈卡。

(五)整理汇总并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和访问座谈记录,形成本学校调整工作方案。

(六)对撤并学校和拟并入的目标学校进行公示。

七、工作时间

2011年6月16日前完成所有调研工作。

八、工作人员安排

2.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二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各级地方政府从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 将比较分散的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适当集中起来, 重新进行区域内中小学网点布局和规划, 以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 实现办学规模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一) 布局调整规划不科学, 撤并农村学校工作不规范

部分县布局调整未制定统一规范的学校撤并标准和程序, 规划实施带有随意性, 采用划定学校办学规模、制定撤并学校数量目标等办法推进学校撤并工作, 未征求规划撤并学校所在地的群众意见。伴随撤并农村学校的同时, 一些学历高、年轻的教师由基层向乡镇、县城流动, 造成基层年轻骨干教师短缺。部分农村学校及教学点没有专门的音、体、美等专任教师, 出现专任教师教授多门专业问题, 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二) 县城学校学生急剧增加, 班容量增大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意识的进步, 让子女享受优质教育成了每个家长的愿望, 适龄农村儿童少年迅速向县城集中, 造成县城中小学出现了超负荷运转。如个别县城所在地学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平均班额达到72人以上, 其中最大的班额达到116人。班容量过大, 造成教室过于拥挤, 给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以及防灾避险带来不便, 也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 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条件简陋, 管理、服务能力有限

一是生均住宿面积不达标, 住宿挤占其他教室。二是宿舍内水、电、取暖、卫生设施欠缺, 给学生带来不便, 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三是食堂硬件不达标, 条件简陋, 有的学校的生均食堂面积不足1平方米, 学校没有学生餐厅。四是教职员工中工勤人员所占比例甚微, 造成专职负责管理学生课外集体活动、生活、医疗的工作人员严重缺乏, 管理、服务保障能力有限。

(四) 布局调整造成部分学生上学距离增加, 交通安全风险增大, 农村家庭教育支出增加, 出现辍学现象

1、学校撤并造成校均覆盖人口范围的扩大及服务半径的

增加, 造成部分学生就学距离增加, 学生上学存在交通安全隐患。调查发现, 三年级以下学生大部分需要家长接送, 四年级以上学生大部分骑自行车上学, 客观上增加家长负担, 同时也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2、部分寄宿学生上学伙食费用增加。

经布局调整后, 一些农村小学被撤并, 部分被接收进入一些县镇寄宿制学校就读。根据政策规定, 可免缴住宿费。但对于定额的伙食费用客观上加重了学生家庭负担。

3、因布局调整出现的“上学远、上学贵”的困难, 引发了学生辍学现象。

调查走访部分辍学学生和家长发现, 其中有家庭经济困难、就学费用负担过重而辍学的, 也有就学距离过远而辍学的。

三、原因分析和建议

(一) 原因分析

1、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理解片面简单, 布局调整

规划带有短期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长期的、渐近的、逐步调整的系统化工程, 非短期内完成的任务。部分县将布局调整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撤并”、“减缩”, 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错误地等同于在五年内 (甚至在短期内) 撤减一大批农村中小学, 因而导致布局调整工作的简单化、形式化与“一刀切”。

2、县城与其他农村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差距大。

经过布局调整, 部分地区撤并了部分农村学校和教学点, 并在县城镇新建、改扩建了一批规模适当、设施相对齐全、师资队伍稳定的初中和小学。

3、当前的教师工资管理体制, 挫伤了年轻优质教师下基层的积极性。

优秀的老师下基层, 待遇上未得到相应的提高。目前实行的绩效工资仍以资历、学历、职称而论, 这样的“大致均衡待遇”, 挫伤了年轻优质教师下基层的积极性。这种“动人不动编”的管理模式, 使得新进教师无法改变“编外身份”, 影响了年轻老师的教学热情。

(二) 提出的建议和意见

1、加大当地财政的教育投入, 保证教育支出的合理性。

一是出台支持学校建设中的各项收费优惠政策。二是科学制定政府投资教育规划, 继续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三是加大教育融资力度, 积极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四是用足用好有限的教育建设资金, 努力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2、加快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 寄宿制学校发展为广

大农民子女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条件, 进一步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 切实解决了优质教育和均衡教育发展的矛盾。加强和改善农村小学寄宿的条件, 积极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

3、采取有力措施, 着力解决义务教育的大班额问题。

在现有学校办学规模、师资力量的基础上, 要对学前适龄儿童、在校毕业生等进行调查摸底, 从学生上学距离、当地的交通状况、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入手, 制订出科学的变动的招生政策, 防止农村学生涌向县城镇。

4、根据县内实际情况重新核定编制, 提高农村任教老师的福利待遇, 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建立流动机制鼓励教师下乡。建立有差别的工资福利待遇及评优评先机制, 调动年轻优质教师下基层的积极性。

5、要切实解决布局调整后出现的交通安全问题。

针对农村学生上学交通安全问题, 建议地方政府要把交通安全当成布局调整的配套工程来抓, 加强对农村道路的建设, 使得镇村之间、村际之间道路畅通, 确保学生上学安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由地方政府出资, 为中心学校配置校车, 免费接送学生往返学校, 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让群众真正支持布局调整工作, 并享受到中央惠民政策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Z].2001

3.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三

一、文山州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基本情况

文山州于2001年实施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通过调整,全州中小学布局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和合理利用。2009年,全州普通中学由2001年的148所调整为157所,增加了9所;小学由2001年的2 453所撤并调整为1 674所,调减779所,其中教学点由2001年的2 195个撤并为1 532个,撤并校点663个。总体上来看,调整力度较大,小学资源不断整合,实践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效益日渐突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部分学校的撤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能够得以集中,优势学校得以做强做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功能向多元化发展,承载能力逐步提高;经费投入加大,学校教学及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二是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拆点并校的实施,逐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班额过少、师资不足的问题。撤并后,学生集中学习、教师集中教学,教师编制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同时,教师由偏僻的教学点并入规模较大、条件更好的学校,工作积极性也得到调动。三是学生视野更加开阔。对于教学点的学生来说,能够进入较大较好的学校学习,除了能享受优越的环境和良好的师资条件外,还拓展了与外界的接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今年以来,文山州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机遇,坚持近期、中期按照“三集中”(即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乡镇政府所在集中,小学向村委会集中)的原则,远期按照高中、初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小学向乡镇政府所在地集中的“两集中”原则,充分考虑小城镇建设发展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对学龄人口规模和学校布局的影响,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编制全州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校舍安全工程规划。

二、主要做法

1?郾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同城区孩子一样接受平等、优质的教育,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也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为确保全州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实施,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检查协调全州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为全州中小学布局调整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同时,工作实施过程中,各县、各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形成了工作合力,保证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开展。

2?郾科学规划布局,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做好学校布局规划是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的首要前提。文山州始终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近结合,分步实施”的规划思路,以县为单位,科学预测20年后人口变化和生源变化趋势,统筹规划,注重效益,分类推进。在制定规划和布点设置上注重处理好4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以条件定发展,同时又努力创造条件,确保布局调整工作的稳步进行。二是处理好目标任务与调整重点的关系。各县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当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确定高速目标,将调整重点放在农村,主要是调整规模小、效益差的学校。三是处理好规模与速度的关系。在结合考虑学龄人口的高峰期、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以及小城镇建设发展等多种相关因素的前提条件下,确定切实可行的布局调整速度。四是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充分考虑适用、够用、耐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校园建设的规模和标准,一次规划,分期分批实施。

3?郾多方筹集资金,统筹建设项目,加快校舍建设步伐。要实现中小学布局调整“收缩校点,集中办学”的目标,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加之州、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积极向上级争取建设资金,全州中小学校舍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底,全州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建设、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边境“国门学校”建设、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等专项工程,共投入资金3?郾4亿元,开工建设1 657个单体项目,开工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竣工项目590个,竣工面积14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为巩固“普九”成果,顺利实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工作打算

虽然文山州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完成规划目标任务还有较大差距。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一是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制约。二是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面和补助比例较低。三是思想认识尚未完全统一。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思想。继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提高对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广开筹资渠道,努力加大教育投入,为全面完成全州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建议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费补助面和补助标准。

(本组稿件由云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提供)

4.小学布局调整报告(推荐) 篇四

县教育局:

根据县布局调整检查的通知,对照《江苏省小学基本办学条件》要求,我校组织专人逐一核对,现将不达标的指标和具体情况说明如下:

一、校舍完好、安全、够用。生均占地不低于1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4.5平方米

我校的中心完小和定点完小都达标,仅有刘口小学教学点不达标,存在危房,如果撤并,则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二、校园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排水通畅,道路平整,绿化充分

1.东关小学教室及专用室内需要粉刷,因墙壁碱化,多处粉刷层脱落,墙体斑驳、褪色,目前正在施工,暑期可以完成。

2.朱庄小学校园花池花草繁杂,无统一规划,东关小学需要补植花草,绿化需要重新规划整理,目前正在研究规划方案。

三、教室通风、采光良好,照明符合要求,讲台课桌椅完好、整齐、适用。目前东关、朱庄小学教室通风、采光、照明都达不到要求,门窗因为年代已久,急需彻底修缮,学生的课桌椅大小、规格不一样。

四、学校厕所能满足学生课间集中如厕的需要,并有水冲设施。东关小学目前尚无水冲设施,其它学校都能达到标准。

五、学校有平整、适用操场。生均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体育设施、器材满足教学和活动的需要。

东关、朱庄小学体育器材种类和数量均不足,缺口较大。

六、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学校有教学用琴、音响设备和适量的乐器等音乐器材。实验仪器、美术教学器材能满足教学需要。

东关、朱庄等校达不到标准,没有网络教室,缺少适量的乐器和音乐器材,实验仪器、美术教学器材也缺少,满足不了教学需要。

5.镇中小学战略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篇五

一、x镇概况及x学区学校布局状况

x镇因新桥国际机场的落户,根据x镇总体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全镇xx个行政村居,约xx万人口。年出生人口约xxxx左右。x学区近x年每年新生入学xxx人左右(包括内外流动学生),学区学生总数将近xxxx人,其中中学xxxx多人,小学xxxx多人,幼儿园xxx多人。

x镇幼儿园

现有在园幼儿xxx名,x个班,校舍建筑面积xxxxmx,不能满足现有的在校幼儿学习、活动、生活。

x学区中心学校

中心校辖村小xx个。xx所村小,共有学生xxx人,班均xx人;村小学生少,教学班多,工作量大,且教师年龄偏大,学科人员配备不齐全。中心校本部xx个班,计xxxx人,班均xx人;中心校本部学生较多,xx%班都是大额班。

新桥初级中学

现有xx个教学班,在校学生xxxx人,xx%的班级是大额班,教室数量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教育教学需求。

x中学

现有初中x个班,计xxx人,职高x个班xxx人,现有xx个教室可供使用。一幢达部颁Ⅱ类标准的实验楼。男女生公寓可供xxx名学生住宿。教学区有xx蹲位的水冲式厕所。能满足xxxx名学生就餐的食堂正在建设中。

二、学区布局调整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根据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及“十一五”教育发展《纲要》,以县委陈晓波书记在全县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肥教字(xxxx)x号》文件精神,合理布局全县各级各类教育,整合教育资源、追赶城市教育、实施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为指导思想。以优化整合x学区义务教育,优化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提升办学效益和质量,形成与镇域经济发展及群众需求的大教育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为基本原则。

(二)具体调整方法

1、新桥初级中学整体并入x中学

两中学并入后的学生数xxxx名,x中学现有xx个教室完全可以接纳。x中学保留完中建制不变,同时建为寄宿制初中。家庭路途远的学生可以入住学生公寓,免去了在外租房带来的经济负担和不安全的隐患。学校现有的xx处xx间教师办公室基本满足全体教师办公需要。

2、原新桥初级中学设置全日制小学

初中整合后,x学区中心校本部整体迁入原新桥初中;xxxx年秋季中心校中高年级学生迁入上课;xxxx年秋季低年级学生迁入新校上课;这样解决了学区中心校校本部学生教室不够、班额大的问题,同时计算机室、实验室、语音教室等室有了着落。

3、学区中心校校本部设置寄宿制幼儿园

中心校本部xxxx年秋季迁走小学低年级后,教学楼、综合楼按幼儿园规范设计、加固,创建申办省农村示范园。使追赶城市教育和教育的均衡发展趋于现实。原幼儿园校区改为中心校教师周转房。

4、x学区村小

根据区域内人口、经济、交通、自然条件和原有学校设置等因素,xx所村小计划“十二五”后保留x所[河示小、洪示小、连环、周祠、中石化(拟建)],使x学区村小布局合理,办学相对集中,规模效益提高,实现教育布局由“分散-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教育发展,满足社会需要。

(三)实施调整后的效果

1、解决教育资源合理利用问题。

x中学的实验楼、男女生公寓得到充分利用,新桥初级中学的校舍、微机室、中心校本部的农远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既使教育资源充分合理利用起来,又省去要扩建镇幼儿园、中心校本部教学楼的资金。

2、解决了中小学、幼儿园大额班级问题

现在中心校是村小规模小、学生人数少;幼儿园、校本部学生人数多、班额大。两中学整合后,x中学闲置的教学楼和教辅设施得以利用,初中、小学、幼儿园不会再出现大额班了。

3、解决了家长择校上学问题

原先小学毕业生上初中读书按招生文件基本是按片就近分别划入x中学和新桥初级中学,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要上x中学,大多数要上新桥初级中学。家长来找,搞得政府领导头痛,学校难办,群众愤懑,学生埋怨。撤并后,这些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4、解决了教育设施、学科教师基本配套问题

整合后,特别是中学教师基本规范配套;村小受条件限制,信息课无法上,多媒体教学难以开展,还有少数学校的音体美科目无专业教师,这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得以缓解。

5、解决了初中学生的寄宿问题

现在有的学生离校达x公里(西拐、周祠),这么远的路程学生自己走要花多长的时间、多大的精力,何况家长还不放心(特别冬季、阴雨天)。并校后,学生入住公寓,把精力就能投入到学习中去,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也就没有了。

三、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

(一)成立x镇x学区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工作领导组,负责布局调整具体工作。

(二)镇委、镇政府和学校做好调整中的维稳工作。分头召开村、居负责人、教师会议,做好对学生家长的宣传和思想工作。

6.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六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省上决定从2006年起,实施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6‟5号)精神,现就我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五”以来,我省以推进“两基”攻坚、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为重点,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出生率下降、进城务工人口增多,农村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办学规模偏小、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教师配备难以实现学科专业化、办学效益不高等。因此,应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国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加快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实施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战略性、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是广大农村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立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改善办学条件,确保校舍安全,实现学校长治久安的必要前提;是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完善“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市、县要从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实、抓细、抓好,确保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顺利完成。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省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为契机,以创建标准化、规范化寄宿制学校为手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校,处理好需求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通过努力,切实提高义务教育规模、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政府引导;适当撤并,扩大规模;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改善条件,确保入学;提高质量,群众满意。布局调整必须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移民搬迁相结合,与危房改造和校舍维修长效机制相结合,与人口变化趋势相结合,与建设寄宿制学校相结合,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布局调整工作。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这次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主要针对农村初中和小学,重点是村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要改变过去单纯减少学校数量的做法,紧紧围绕合理布局、科学设置学校开展工作。在科学调减学校数量的同时,着力改善保留或新建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布局调整,形成初中、中心小学、完全小学为主要形式,必要的教学点为补充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体系,达到资源共享、规模办学、保证条件、方便就学、提高效益的目标,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坚持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和提高办学规模效益为前提,校点相对集中,规模适度扩大。关中及平原地区,覆盖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镇,原则上设一所初中;陕南(北)及山区,覆盖人口在1.5万人以上的乡镇,原则上设一所初中。学校规模原则要达到900人以上。人口不及上述标准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采取临近乡镇联合办学或举办九年制学校等模式。经过调整的农村初中,要全部达到寄宿制标准。

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坚持以确保学生入学、坚持办学有条件、质量有保证为前提,按照三年级开设英语、信息技术、自然等课程的要求,确保教学条件、师资水平、计算机配置等符合国家标准。小学的布局,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根据区域内人口、经济、交通、自然和原有学校设置等情况划分学区后布点建设。关中及平原地区,原则上一个乡镇设置1所中心小学和1-4所完全小学,主要为所在地一二年级和学区三年级及以上学生提供就学;陕南(北)及山区,原则上一个乡镇设置1所中心小学和1-3所完全小学,主要为所在地一二年级和学区三年级及以上学生提供就学。中心小学规模要达到600人以上,完全小学规模原则上要达到400人以上。人口稀少或区域面积较小的乡镇,可只设置1所乡镇中心小学或九年制学校。以上学校的设置标准必须符合国家对中心小学办学条件和寄宿条件等的要求。确因交通等因素需要设置教学点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学区学校布局等情况布点设置,附设在乡镇中心小学或学区完全小学下并由其负责管理,教师实行定期轮换或巡回教学制度。

四、实施步骤和工作思路 这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实施。各市、县(市、区)要在“十五”期间开展的布局调整的基础上,从本地实际出发,结合区域的地理条件和人口分布及趋势,制定市、县两级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填报《陕西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学校基本情况表》(表式附后),经市政府审定后报省上专家组评估审查,由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批复后组织实施。

各县(市、区)在布局调整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政府引导为主,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经济条件较好的县要相对集中,适度超前,原则上应于2008年前完成布局调整工作。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县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步伐,改变小而全的办学模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到2010年完成布局调整工作。

五、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组织落实。为了保证如期完成任务,各市政府要把布局调整工作列入县(市、区)教育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加强督导督察。

2.科学制定方案。各市、县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充分考虑区域内人口密度、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教育普及程度等自然和人文条件,制定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市、县两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布局调整方案经上级部门评估、批复后,由县(区、市)组织实施。3.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从2006年起,根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在校生人数和校舍生均面积、使用年限、单位造价等因素,分市、县测定每年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按照5:5比例分担,地方承担的资金,由省、市县按5:5比例分担,市、县分担比例,由市确定。2006年和2007年,集中两年时间,统筹安排中、省、市、县校舍维修资金,集中完成全省现存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C、B级危房由市、县自行解决。纳入危房改造的学校必须是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学校。布局调整不到位的,中央、省级资金不予安排,对现存的D级危房集中改造后,省上不再实施大规模的危房改造,以后形成的危房纳入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解决。

4.加强资产管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确保校产不流失。凡撤销的学校,其校产、校园均属国有资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撤销后空余的校舍和相关校产,统一收归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原则上应优先保证并入学校使用,并入学校难以利用的,可用于举办农村职业学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以及学前幼儿教育、勤工俭学基地等社会公益事业,也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整合置换,或通过作价转让、拍卖等方式进行资产盘活,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建设。

7.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七

城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要重点解决学校数量不足、容量不够、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原则上每1万人区域内建设1所24班规模的小学, 每2万人区域内建设1所36班规模的初中。

河南省要求市、县财政调整支出结构, 重点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倾斜。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后, 撤并学校的教学设备、仪器、图书要“物随生走”。农村可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 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在经费管理方面, 各地要建立中小学学籍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生均公用经费等做到“钱随生走”, 减轻流入学校的经费压力。

8.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八

一、玉溪经济社会、教育基本情况

2008年底,玉溪市总人口为213.9万人,完成生产总值596.1亿元;财政总收入236.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26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761元。

据2008年教育事业统计,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945所,其中,大学2所、中专3所、成人中专8所、普高22所、职高9所、初中99所、小学617所、幼儿园18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19 801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7%;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9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8.7%;在职教职员工26 532人;全市校舍面积372万平方米;全市教育系统固定资产26.3亿元。

二、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主要做法

1.加大力度,逐步减少“一师一校”。针对农村山区学校布点过多、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办学效益低等问题,经过认真调研,提出了“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发展模式,实施集中办学”的整体思路,积极推进“教学点向村完小集中,村完小向中心校集中”的两级办学发展模式改革,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按照“科学布局、集中办学、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采取“减校增效,撤小强大”的措施,加大小学布局调整的力度,使小学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得到优化。小学学校数由1995年的702所减少到2008年的617所;小学教学点由1995年的1 356个减少到2008年的124个,校均规模由284人提高到323人。收缩校点、调整布局的做法为全省提供了借鉴经验。

2.逐步调整初中布局。“普九”期间,为了解决就近入学的问题,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所初级中学。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农村特别是山区出生率呈下降趋势,部分乡镇适龄人口较少,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较低的问题逐步显现,加之人民群众的需求从“有书读”逐步转向了“读好书”。玉溪市结合行政区划调整,提出了“调整初中布局,跨区域整合资源,提升初中办学水平,推进初中均衡发展”的思路:一是对距离较近且规模较小的初级中学进行合并;二是把质量和效益较差的初级中学并入优质初中。2000年至今,初级中学已由109所减少到99所,校均规模由878人提高到928人,办学质量和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3.整合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为了适应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增加之后的上学需求,市政府科学规划,加大投入,采取新建、扩建、搬迁重建等措施,切实解决了部分县(区)中心城区九年义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有效缓解了“大班额”现象。2000年以来,投资解决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如投资100万元,新建占地l3亩、规模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 600人的通海县秀山二小;投资250万元,扩建占地30亩、规模3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 400人的易门县龙泉二小;投资1 123万元,整体搬迁新建占地面积33亩、规模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 800人的峨山县双江中学等。启动实施了红塔区中心城区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工程,目前玉溪一小与东风小学实现了合并办学;玉溪工业学校、财贸学校、技工学校完成三校合一,玉溪卫校与市商干校、财贸学校老校区整合为一,玉溪二职中与一职中、红塔区进修学校整合为一;聂耳小学、红塔区三幼与部分学校的整合正在有序推进中。按照《玉溪市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实施方案》,通过优化整合,红塔区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可容纳学生数增加5 000人,中职校可容纳学生数增加10 000人。

通过调整布局、集中办学,做到了“六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教育机会的均等公平,有利于控辍保学工作,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教育教学管理,有利于教师队伍的重组优化,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编制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按照《校安工程规划方案编制指导意见》(云校安发〔2009〕1号)的精神,玉溪市根据从1998年开始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至今的实际情况,深化对校安工程布局调整、规划的认识,以“两集中”为重点,坚持“六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有利于少年儿童就近入学,有利于优化现有的教育资源,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规模效益。遵循“六项原则”,即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坚持依据生源地定布局的原则,坚持依照地理位置合理设点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集中建校的原则,坚持政府依法确定和公布校点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做到“七个结合”,即与当地实际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与移民搬迁相结合,与形成校安工程长效机制相结合,与人口变化趋势相结合,与建设寄宿制学校相结合。按照这个总体要求,积极组织教育、发改、财政、建设等部门认真调研,科学制定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校安工程规划,严格执行县(区)初规、市级初审的程序,层层审核把关。校安工程规划按照《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要求的“三图”、“四表”统一进行装订成册。根据校安工程规划,全市长期保留中小学校613所,中期保留79所,短期保留87所,当前计划撤并34所。

9.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九

(2008-2020年)

徐集镇共有72个行政村,总人口59684人,土地90平方公里。中小学现状:

镇一中: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18人。

镇二中:1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32人。

现有小学20处,完全小学17处,教学点3处,在校学生4259人。为使全镇教育工作尽快满足政治经济发展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优化全镇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使中小学教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依据省中小学办学标准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提出如下布局调整建设方案:

将两处中学合并为一处,镇二中改扩建为第二中心小学,为满足教育教学需要,镇一中在现有基础上向北征地南北长98.7m。东西长175m,约26亩,2008年规划建设学生宿舍2500㎡,学生餐厅1260㎡;二中2008年建设学生宿舍楼1000㎡,并改建学生餐厅。合并后的镇中学位于镇驻地,济广高速出口2公里处。将小学规划建设为11处完小4处教学点,一处民办小学。2020后全部规划改造完成,符合省政府办学标准要求。

第一中心小学:异地新建,位于镇驻地,服务村队东徐、西徐、张楼、孔楼、堂子、北张、安庄7个,人口约6500人左右,服务半径2.5公里,在校学生455人。

碱柳小学(大庙教学点):服务人口6100人左右,村队7个,东大庙、西大庙、吴楼、刘楼、盛垓、张庄、袁庄。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87人。

后张小学:服务人口5700人左右,村队7个,前张、后张、吕楼、林庄、汤垓、刘集、东侯庄,服务半径2.5公里,在校学生392人。杨楼小学:服务人口5800人左右,村队6个,前杨楼、前申庄、陆庄、后申庄、代庄、李庄,服务半径2公里,学生428人。

潘庄小学:服务人口4500左右,村队4个,潘庄、高庙、盛庄、南王楼,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67人。

信楼小学:服务人口5000人左右,村队5个,信楼、东关、西关、路楼、南王,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 356人。

第二中心小学:服务人口5200左右,村队6个,东坑、西坑、曹楼、后杨楼、南吴庄、二郎庙,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83人。

孙庄小学(西王教学点):服务人口5100人左右,村队7个,孙庄、郭庄、陶庄、南李垓、西王、东王、孤柳店、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346人。李阁小学:服务人口5700人左右,服务村队8个,李阁、崔庄、杨庙、王楼、吴庄、刘庄、南马庄、西侯,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383人。秦店明德小学:服务人口5200人左右,村队6个,阚庄、东马、西马、鲁庙、秦店、郭楼,服务半径2公里,在校学生370人。

才林小学:服务人口5100人左右,村队8个,才东、才南、才北、才西、耿乡、北王、关乡、李垓,服务半径1.5公里,在校学生389人。欢欣小学:镇驻地,民办。

徐集镇人民政府

10.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十

——听浙江师范大学教授蔡志良讲座后的思考

山西崔俟才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教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2001年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十年间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在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变化的趋势表明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增大了难度,对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是一场挑战。

一、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中小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诸多方面不够成熟的原因,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品德问题,这并不奇怪,只要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认识问题的原因,才有助于他们在认识问题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目前农村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攀比之风盛行虚荣心里强

农村学生的家庭一般并不富裕,撤并后在校住宿学生、校外留宿学生中部分学生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把父母的血汗钱任意挥霍。有的学生寻找各种借口找家长要钱,用来购买各种玩具,在同学们面前摆弄,满足不健康心理的需求;有的学生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比吃比穿上,父母按计划给足了生活费,但由于嗜好吃零食,往往不能按计划开支,找同学借钱消费,加息偿还,造成父母

经济负担增加;少数学生追求时尚,追求品牌,与别人攀比,超越了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

2、缺乏诚实守信,对人冷漠

诚信是传统美德,也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品质。有些学生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讲诚信,说谎话,与家长撒谎说学校放假不到校,找老师撒谎说家中有事请假,外出玩耍。由于不讲实话,在学生中暴露的有些问题,学校、教师无法了解真实情况,难于做到妥善解决,导致对青学生的教育缺乏针对性。部分学生缺乏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

3、沉溺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

网吧的出现,本来是社会进步的一种现象,由于社会管理不规范,黑网吧给未成年人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部分学生沉迷其间,难于自拔。有的走读学生凌晨四点多钟起床到网吧玩两小时后再赶到学校上课,有的走读生下晚自习后在网吧玩到深夜,有的住宿生深夜翻院墙外出上网。许多学生因为上网而学业荒废。

4、存在安全隐患,甚至危及学生生命安全

校外走读学生离家路程较远,骑车上下学途中缺乏安全意识,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校外留宿学生因无人监管,冬季生火取暖又是一大隐患;在校住宿学生常常因为生活小事发生争执,纠结社会青年进行打击报复,甚至酿成血案。

二、学生思想品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于利益驱动,市场管理不善,电视、报纸、杂志和因特网上,暴力和色情内容泛滥,不健康的思想品德观念腐蚀青少年的心灵,在他们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消费观时,便先入为主的认为吃喝玩乐就是人生最大享受,盲目追求消费,甚至养成恶习。

二是对网吧管理不规范。网吧经营地点、时间、服务对象虽明确规定,这些规定考虑到网吧对未成年人教育可能的影响,但在实际操作中,管理者在落实法规的力度上不够硬,经营者以营利为目的,不择手段的引诱、包庇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导致部分学生迷恋网吧,上网成瘾。

三是教育资源贫乏,学校软、硬件设施差,课程开设不全,没有丰富的活动内容,缺乏未成年人开展实践活动场所。

2、家庭原因

一是家长对子女的溺爱。现代家庭中,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家长视子女为掌上明珠,部分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不做切合实际的判断与分析,而是想方设法给予满足,导致未成年人思想出现偏差,影响其健康成长。

二是少数家长道德品质不够高。家长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家长沉迷于赌博,甚至部分家长还让子女代替自己参与赌博,未成年人的成长受到极为不良影响。

三是缺少父母监护作用。少数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子女没有父母监护,仅靠亲戚、朋友代为照看,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及监护力度减弱,造成子女管理上的松懈,影响其健康成长。

3、学校原因

一是学校缺乏相应的德育考核机制。学生的文化素质的高低通过考试检测,结果具体,容易把握;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通过学生的言行来表现,不易检测,且结果是动态的难于把握。

二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只看重学生的分数,不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识传授与学生教育的结合点,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育好人。

三是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育人方法简单粗暴,没有形成一种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拉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4、学生自身原因

农村中小学生阶段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发展、形成时期,这个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而又富有可塑性时期,这个时期学生心理充满矛盾的时期。因此在学校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他们还不具备独立思考、正确地选择的能力。同时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对学生正确选择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农村中小学生思想品德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大检查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只有全社会都切实关注所对未成年人教育的影响,才能使未成年人教育环境得到净化。正确引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禁止非法读物侵入校园;学校协助公安、工商、文化部门,规范网吧管理;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水平,增强家庭的监管能力;学校加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学习,自觉维护师表形象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生活的引路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当好学生的表率,而且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本着平等、尊重的原则,把育人当做教师的第一要务。

3、广泛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农村学生,在生活、学习和社会生活中不免会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健康向上的发展时期。

4、有开展针对性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参加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是学生增长知识,了解社会的最好活动形式。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发挥板报、广播园地的作用,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奋进;开全开足课程,让学生认识网络,学会在网上选择有用信息,获取有用知识;走出校门,到工厂、到农村、到福利院等学生能受到教育、且喜爱的地方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时要加强学校与社会、家长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

设立“校长接待日”、“班主任接待日”、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心理咨询等,增进了解,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11.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十一

一、实行学生“寄宿制”历史原因及现状分析

农业产业园区小学分布点过多过散,办学效益低,学生生源不足,浪费了大量教育资源,从而引起了各级部门的重视,提出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总体构想。撤并村组把原来靠近学校,就近读书的固有模式打破。仅中心小学就先后撤并了永华、夹堆、套稍、徐李、东坝等学校。最远的学生达八公里,大部分在3~4公里之间,每天接送给许多家庭带来不便。许多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老人照看孩子。他们迫切需要学校做好义务教育的同时,能够尽快解决孩子的食宿问题。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出现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上述因素引起的农村小学教育中等一系列的问题,让更多的农村儿童能够更加集中和便利地接受教育。另外农村寄宿制更直接地体现出一种和谐社会的关怀精神,它在让更多的普通家庭的孩子更方便地接受教育的同时,更为农村的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情感关怀的港湾。加之布局调整后,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硬件投入的增加为小学生“寄宿制”带来必要的保证。

二、强调以校为家,实行住宿管理

由于学生年龄小,在生活方面给学生提供温馨舒适的环境的同时,要让他们有家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很多寄宿生在校期间思念家人却无法与家人进行情感交流,寄宿后感觉内心孤独、寂寞。在所调查的寄宿生中,58.7%的学生在心情不好时会告诉朋友……15.5%的学生选择告诉老师,最后是告诉父母。寄宿制学校采封闭式管理,平时和父母见面的机会相对较少,他们得到的直接亲情也较少,这些内在情感的缺乏,必然会引起一些外在行为的反应,如焦虑易怒、顶撞他人、不服管教,行为孤僻等等;没有了亲情的保护,弱小的孩子们会失去安全感,特别是那些比较孤僻和内向的小孩,这样将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还有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在学校因为缺乏父母的管束,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性,回到家后自然会在心理上疏远父母,造成可怕的亲情危机。所以,老师要细心的呵护他们,耐心的聆听他们的心声,从心底去关心他们,视他们如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充当好老师父母的角色。

三、强化学校后勤服务,是“寄宿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1.制度建设是规范后勤管理十分重要的建设。制度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它告诉人们做什么,具体怎么做。它能够使职工的行为符合发展需要的轨道。如在学校后勤管理上坚持校园“巡视制”、后勤服务“回访制”,后勤人员常深入实际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热情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坚持每周到年级走走,主动关心师生员工的生活,主动了解老师的心声,听取老师的意见,做到上传下达,不流于形式。

2.优化后勤人力资源配置,建立高素质的后勤队伍。人是最活跃、最重要,也是增量系数最不可估量的资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校后勤管理急需的是既具备经营、管理才能又熟悉教育规律和师生需求的人才。

首先后勤管理要建立全员终身教育制。把全员培训纳入后勤总体发展规划中,制定有效的制度和措施。实行全员培训是人力资源总量增加、质量提高、部门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能全面提高后勤人员良好的文化、业务素质。

其次,努力培养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优质服务是后勤工作的首要任务。学校后勤从事的虽然是事务性的管理工作和为学校教学、师生生活、校园环境等服务性工作,却一直是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们非常关注的热点。这是因为后勤工作服务的是广大师生,保障的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它关系的是师生的情绪,保障的是学校的稳定。因此强化服务意识,实现优质服务,是后勤工作取得学校领导和师生员工理解支持的必要条件。

3.不断强化后勤服务措施。学校后勤由其特殊性,在食堂设备与环境卫生、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与监督等方面都要严格要求,及时完善规章制度,做到定岗、定人、定责,确保人人有责,事事有人负责。

四、针对小学生实行“寄宿制”的几点建议

小学生实行估计素质,是农业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产物,是新生事物。我通过调查了解对学生“寄宿制”的实施,应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硬件投入。虽然学校竭尽全力解决住宿生的住宿与吃饭问题,但由于布局调整力度大,学校除了满足学生教学用房外,尚缺少财力新建或改造学生宿舍和食堂数量,学校容纳不下给更多的学生,出现了部分学生寄宿校外农家。这样不利于学校管理以及学生的安全,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学校的硬件投入,同时提高容纳能力。

注意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团体和个人捐资办学。农村小学寄宿制是个新生事物,学校要有一定的适应和摸索过程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食宿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一些后勤保障还跟不上。

12.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调查对象对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本意见、态度和民意趋向

1. 关于总体布局是否合理问题

对“你认为目前我县中小学布局是否合理”这一问题, 回答“合理”与“总体合理”的占到54.8%, “局部合理, 总体不合理”的占25%, 认为“不合理”的仅占1%。

对“你认为你所在乡镇中小学怎样调整才能最合理”这一问题, 有5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小村办初小, 高小学生在中心学校上寄宿制小学”, 56.2%的选择了“在小学附设幼儿园”, 43.8%的选择了“初中办在中心乡镇”, 34.1%的选择了“高中办在县城”, 25.3%的选择了“设立中心学校”, 16.3%的选择了“撤销村教学点”。

这些回答说明群众对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是理解和支持的, 认为全县中小学布局总体是合理的, 多数群众对撤销教学点, 小村办初小, 中心学校办成寄宿制, 保留乡镇初中, 高中办在县城, 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抱有较大期望。

2. 关于布局调整的重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原则和前提问题

对“你认为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要解决的重点”这一问题, 52.9%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村教学点, 44.7%的认为是学前教育, 37%的认为是高中 (含职高) , 15.4%的认为是初中, 13%的认为是中心小学。

对“本次中小学结构调整应解决的问题”这一问题, 有57.2%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教学条件与现代化教育理念不适应问题”, 49.5%的认为是“教学条件简陋与基本教学保障不适应的问题”, 29.5%的认为是“校舍闲置, 师资富余与生源不足的问题”, 14.4%的认为是“校舍和师资力量不足与生源爆满的问题”。

对“布局调整要坚持的根本原则和前提”这一问题, 认为应坚持“均衡发展, 群众满意”的占53.4%, 认为“合理布局, 适度集中”的占43.8%, 认为“先建设后调整, 坚持标准化”, “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 “就近建校, 方便群众”三项的都在31.7%至38.5%之间。

以上数据反映出被调查对象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一些原则立场: (1) 在各个层面上需要调整的首先是名存实亡的教学点; (2) 需要加强的首先是农村幼教事业和高中 (含职业高中) 教育; (3) 调整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教学条件与现代化教育理念不适应的科学发展问题; (4) 调整工作的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 均衡发展, 群众满意。

3. 关于寄宿制与家长负担问题

对“你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寄宿制持何种意见”这一问题, 69.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应该推广, 但学校要具备必要的条件”, 30.8%的选择了“应该”, 14.4%的选择了“不必推广, 学校应重点做好教学工作”, 5.3%的选择了“不应该”。

对“推行寄宿制后, 你对孩子上学持何种态度”这一问题, 57.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和其他家长一样, 让孩子寄宿”, 28.4%的选择了“孩子太小, 不能寄宿, 我会按时接送”, 另有5.8%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孩子太小, 离不开父母照顾, 念不成书就不念了”。

这一部分的问题比较具体, 民意也很集中:高小以上学生可以寄宿, 但学校必须具备寄宿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条件, 国家、社会、家长各方面的负担要合理, 不能因学校布局调整增加农民负担, 或者造成学生辍学。

4. 对新建学校向县城和中心乡镇集中的建校思路的意见

对“你对‘新建高中向县城集中, 初中向县城或者中心乡镇集中, 小学向乡镇集中, 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规模办学新思路持何种态度”这一问题, 51.4%的调查对象认为“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不要搞一刀切”, 50.5%的认为“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应该这样”, 17.3%的认为“与建设新农村大政方针相矛盾, 应调整思路”, 3.8%的持“无所谓”态度。

群众对新办学校适度向条件优越﹑人文氛围浓厚的中心城镇集中是理解的, 但又反对搞任何形式的“一刀切”和瞎折腾。

二、由于出发点和利益不同, 不同调查对象所关注的问题不尽相同

1. 不同职业所持观点不相同

在学校总体布局结构是否合理部分, 对问卷提出的“你认为目前我县中小学布局合理吗?”的问题, 有100%的农民和71.4%的学生认为“合理”或“总体合理”, 而教师和其他干部仅有11%和15.2%的认为“合理”;有41.1%的教师和28.2%的其他干部认为“局部合理, 总体不合理”, 而认同这一观点的农民和学生却为0和16.1%。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认为:学生和农民的出发点首先考虑的是上学方便与不增加新的负担, 教师和其他干部重点想的是办好高质量教育。

在结构调整的重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原则和前提部分, 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所关注的焦点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比如, 对“你认为我县中小学要解决的重点在哪个环节”问题上, 分别有54.8%、60.7%、41.3%的教师、学生、其他干部认为是“教学点和村学”, 而农民认同这一观点的仅有5.4%。因为农民主要怕“一刀切”, 不顾他们实际困难, 撤销村学教学点, 孩子上学不方便而不愿认同。

2. 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地区的群众对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有不同的期待

在经济条件差、教育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的乡镇的群众, 对建办寄宿制学校、加强农村幼儿教育、扩大高中教育规模、保留乡镇初中等问题上意见较一致。在经济条件差和少数民族较多的乡镇的群众, 则反映出并不富裕的农村干部群众对教育资源集中利用、提高效益的矛盾心理, 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期待依然是方便和不增加负担。而在即将与县城融为一体的乡镇的群众, 调查对象对政府调整中小学布局表现出较大热情, 他们把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农村幼儿教育和高 (职) 中教育规模的扩大上。

三、结论

1. 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要让干部群众明白目前“橄榄球”式的中小学结构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比重大, 处在两头的农村幼儿教育和高 (职) 中比重小) 、倒金字塔式的生源结构 (小学生源减少, 高中、初中生源还处在高峰期) , 这已成为影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 要使每个干部群众都明白, 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 是遵循按规律办学的必由之路, 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愿望的客观要求。

2. 顺应民意, 确保重点, 使全县中小学教育通过布局调整实现质的飞跃

从调整工作一开始就要防止简单重组、一撤了事的做法, 要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不流失;要确保高 (职) 中教育规模再扩大, 学校再增加;要全力以赴加强幼儿教育, 在村级小学附设幼儿园, 要将教育投资适度向寄宿制学校和高 (职) 中倾斜, 努力改善师生的食宿和教学条件;要向初步具备现代化教育条件的学校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保障, 把这些学校做优做强, 吸引优质生源。

3. 大力提倡, 积极引导, 创造条件, 稳步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农村幼儿园建设是干部群众关注的焦点, 也是工作中绕不开的难点。寄宿制首先是建好能够让学生寄宿的学校, 以优美的环境、优越的条件、优质的教学吸引学生和家长, 让家长放心、满意地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就读。否则, 不仅寄宿制推行不开, 还可能会造成学生辍学。不论寄宿制学校, 还是农村幼儿园, 都需考虑炊事员、保育员﹑保安员﹑校医等辅助岗位编制和保障问题。政府应该大力提倡, 积极引导, 创造条件, 稳步推进, 平稳发展。

4. 在制订方案和指导工作时, 要充分考虑群众意见, 遵循以下原则

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均衡发展, 群众满意, 先建后撤, 循序渐进;不搞“一刀切”, 防止顾此失彼;坚持现代化办学理念与基本县情相结合, 反对脱离实际的乱攀比;坚持主动积极的布局结构调整理念, 克服完任务的被动交差思想。

13.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十三

落实《布局调整意见》工作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合理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我校这些年来一直把教育布局调整做为一项专门工作来研究并推进。我们通过实地走访、查看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结合实际深入剖析,现就我校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现状。

我校位于风景秀丽的柳江东岸**村,服务范围为**行政村,是一所具有70多年办学历程的全日制小学。经过年年的改善与发展,我校本已可以满足学区学生的教育要求,但是近几年随着柳州市工业的快速发展,**村外来务工人员数量急剧上增,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变成一个大问题,无疑给我校增添了很大压力。****近几年发展迅速,现已经初具规模,校园规整优美,建有教学楼及现代化的塑胶跑道等,是我市绿色花园式学校。

二、我校对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建议。

按照原来市中小学布点规划,****将撤销搬迁至现址东南面约150米处更名为****。但是综合考虑开发区快速发展以及学校近期的建设安排,我们建议调整为保留该校现址,在现址基础上进行扩建。理由如下:

1、***近几年发展迅速,现已经初具规模,校园规整优美,建有教学楼及现代化的塑胶跑道等,是我市绿色花园式学校。保

留该校在现址,避免重复建设,可以节约教育建设资金约1千万元。

2、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度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落实2012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该校急需制作校园规划总平面图,以落实中央及自治区校舍维修改造资金落地我市,以促进我市教育均衡发展。

3、***工业开发区快速发展,城市东扩,人口增加,学区学生大幅度增加,去年招生,计划招收一个班,就有近200多适龄儿童前来报名,该校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该校现学生数是362人,预计未来三年学生数可达到700人。考虑新校址建设的时序,学校保留在现址,可以及时满足市民对教育的需求,配套阳和开发区发展,意义重大。

4、市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战,确保城市义务教育布局跟上城市发展、人口扩张步伐。今年9月份开始该校实施营养免费午餐民心工程,急需建设441平方米的学生食堂,但由于学校没有规划总平,中央及自治区资金无法落地我市。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建议对原布点规划进行调整,即保留****在现址的基础上向西扩展至规划路。以配套开发区发展,满足周边居民及外来民工子弟对教育的急切需求。

14.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十四

经教体局党组研究,决定今天召开汝南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调整全县农村初中和城区学校布局,整合我县教育资源,推进全县教育发展。刚才胡局长宣布了中心校校长和各初中校长任命,安排了学校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任局长就如何做民营私立学校安全和取缔无证民办学校作了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领会精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局党组研究意见,我强调两点:

一、总结经验、坚定信心

5月1日,由局党组成员、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和初中校长组成面试评委,分别对全县45岁以下的31名初中副校长和17名中心校副校长进行了面试,随即对进入前十名的初中副校长和前六名的中心校副校长进行了考核,建立了教育系统干部人才储备库,为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了人才资源,也为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后续力量,二、加大调整学校布局步伐,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保证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向大家提出几点要求:

(一)要充分认识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意义。只有调整学校布局,才能优化教育资源,才能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才能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大家要加大宣传力度,广为宣传,做到向乡镇党委、政府宣传,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向师生宣传,取得他们的充分理解;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取得他们的认可;向社会各届宣传,形成良好氛围。

(二)布局调整要稳步推进,不能操之过急。原则上一个乡镇一个学区,一个所初中,一个班子。条件成熟的要一次并入,如城区学校;条件不成熟的要分设校区,统一管理,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定。

(三)尽快做好清产核资和交接工作,确保教育大局稳定。校长们今天中午12点以前,一定到新单位就餐,马上履行交接手续,接手学校管理,所需要生活用品一律由家长或亲朋送到新单位,不再回家自己去拿。局党组成员马上带领我们的校长到各乡镇党委、政府报到。重点做好撤并学校资产交接工作。一定要严明工作纪律,任何改变国有资产用途和出现国有资产流失情况,我们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任何一所学校撤并,一砖一瓦都不能流失。

(四)是做好宣传工作,稳定师生思想,稳定教师队伍。各学校要召开全体师生会,再次统一认识、统一思想。要让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项事业,需要奉献;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求真;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创新。认识到学校若要发展,就不能固步自封,就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真正把师生的思想统一到汝南教育的长远发展上来。

(五)校长要尽快进入角色,向老同志学习,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这次我们从主要领导岗位上到一线工作的同志有七名,他们都非常讲大局、识大体,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充分展示出了他们的高风亮节和教育人的风范。校长们到任后,一定蹬门拜访,要向这些同志虚心求教,吃透乡情、校情,向他们问计问策,以利开展工作。各位校长要尽快进入角色,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六)要树立服务全局的意识,增加用人透明度。在学校班子建设上真正把群众公认、工作业绩突出、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充实到领导岗位上。

(七)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我们整个校长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和知识结构上虽然有了大的变化,但仍需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校长的中心任务是抓教学、抓管理,如果不加强学习,就跟不上时代,就会落伍,就不能胜任和履行岗位职责。因此我们校长要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放在学习和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上,校长之间要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同志们,我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质量是第一要力,管理是第一责任”意识,围绕“一年调整、三年突破、六年争先”的目标,根据“抓班子,带队伍,整合资源,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坚定信心,下大决心,加大力度,克服困难,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5.布局调整汇报 篇十五

关于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阳曲县属太原市近郊农业县,县域面积2070平方公里,约占太原市总面积的1/3,是国土资源大县。全县辖4镇6乡,124个行政村,424个自然村。总人口15万,约占太原市总人口的1/20,是人力资源小县。2011年财政总收入4.6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5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4563元。是山西省插花贫困县,是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两区”开发重点县。

全县有中小学校67所,其中,有普通高中1所,教学班30个,在校生1575人。有职业高中1所,教学班19个,在校生980人。有初中11所,教学班123个,在校生6328人。有小学54所,教学班363个,在校生8637人。

全县教职工1522人,专任教师1270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139人,初中专任教师415人,小学专任教师658人。

二、学校布局调整情况

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的有效途径。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按照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规模办学,先易后难、分类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臵,努力提高规模办学效益,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全县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同县城孩子一样接受平等、优质的教育,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要求。为确保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财政、人社、发改、住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督促检查协调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的制定和落实。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县农村教育工作会议,2001年开始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进行专项调研、专项部署,2002年制定出台布局调整三年规划,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县里多次召开专题会,及时研究解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

整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做到任务目标、时限要求和责任人“三明确”,并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建立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督查机制,加大督查力度,实行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调度,及时掌握全县学校布局调整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实施过程中,各乡镇、有关部门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形成了工作合力,保证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科学规划布局,强化评估考核,全面优化教育资源配臵

针对农村学校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学校规模小的现状,坚持“县城办高中,乡镇办初中,联村办小学,支持乡镇建设寄宿制学校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指导思想,统筹规划,注重效益,量力而行,分类推进。一是科学制定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阳曲实际,制定下发了《阳曲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09-2011年)》,明确提出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对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县教育局充分发挥指导和服务作用,对各乡镇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进行具体指导,要求各乡镇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与农村小城镇建设、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农村幼儿园建设、学校危房改造相结合,充实完善教育设施,加

强校舍设施维护管理,充分利用闲臵教育资源发展学前教育,不断优化师资队伍,避免学校建设的随意性和重复投资。二是细化乡镇布局调整目标任务。各乡镇在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经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后,根据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对照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措施,确保每一年目标任务当年完成。三是强化考核评估。根据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县政府对各乡镇每一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评估,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处理。同时,把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乡镇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调动各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三)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加大投入,教育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筹集资金,不断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投入。县政府统筹,教育局牵头,各单位各司其职,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力度,各乡镇、村大力支持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免除学校建设时有关的配套费用。教育局认真审核投入资金,合理使用经费,确保足额拨付,提高布局调整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的项目从项目设计、招投标、到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做到有证设计、有证施工、有证监理,所有工程均符合基本建设程序和项目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了工程的建设质量。

2011年,校舍安全接受全国大检阅。我县校安工程获山西省人民政府“全省农村五个全覆盖——中小学校舍改造全覆盖工程先进县”称号。全国校舍安全工程现场会参观了阳曲一中、大盂中学两个点,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中央省市领导对我县校安工程给予充分肯定。这是全省、全市、全县教育发展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是我县的一件盛事、喜事,对我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四)强化舆论宣传,落实配套措施,解除群众家长后顾之忧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重要意义,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布局调整对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作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解和支持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组织撤并学校的学生家长到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参观、听课等方式,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只有通过布局调整才能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才能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局十分关注撤并学校给师生生活带来不便的实际,采取各种必要措施妥善解决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做好撤并学校的善后工

作。扩建学生食堂、宿舍,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形式,妥善解决好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指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1年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教科书款175.3242万元,下拨义务教育阶段保障资金1207.25万元,转移支付资金251.45万元,受益学生16000余人。补助寄宿生生活费49.025万元,受益学生500人。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266万元,受益学生511人。解除了群众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后顾之忧。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2008至2010年总投资2.47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校69所,改造总面积14.21万平方米,C、D级危房校舍全面消除,新增校舍面积47627平方米,新增优质学位3800个。2011年全县新改扩建项目学校8所,新改扩建幼儿园3所,投资2670.84万元。全县最漂亮的房子在学校,最安全的场所是学校,最满意的工程是教育。县城、农村校舍一样坚固、耐用,为中小学创造了公平的入学机会。

2010年为全县中小学配备价值24万元的120台智能语音教具,投资958.6万元,为5所中学、30所小学配备了教学仪器和音体美卫器材,我县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上了新的台阶,为全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合格县顺利通过了省政府评估验收。

(五)推进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十年来,全县撤并中小学198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全面优化。

2001年,中小学校268所。初中校均人数386人,初中班均人数40人。小学校均人数50人,小学班均人数19人。

到2011年中小学校70所,(减少198所,其中,初中8所,小学190所)。初中校均人数566人,初中班均人数50人。小学校均人数168人,小学班均人数24人,资源有效整合和进一步优化。

2001至2011年的中小学入学率分别达99%以上和98%以上,中小学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以内和2%以内。义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稳中有升。2011年我县中考生均分高于全市生均分27分,及格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市教育局教育教学质量分析表彰会上,县教育局获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奖,阳曲一中获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特色奖,阳曲二获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奖。

三、存在困难及今后工作打算

虽然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一是各乡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进展不平衡。由于经济基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各乡镇布局调整工作的进展不够平衡。二是投入经费相对不足。近

几年虽然全县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短缺的状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布局调整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其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三是不同程度地存在资源流失现象。撤并学校的校舍能改建成幼儿园或通过臵换再用于学校建设的不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四是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成为主要问题之一。校车配臵和使用成本太大,没有专项经费,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无法供养。

当前,教育发展既面临良好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任务十分艰巨。今后,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我县农村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为阳曲教育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多呼吁,为阳曲教育事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努力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均衡发展的和谐教育。

16.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篇十六

规 划 方 案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合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基础教育公平、和谐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2]62号),经中心学校讨论研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刘桥镇位于濉溪县西部,西与河南永城市接壤,北与相山区毗邻,区域面积85平方千米,全镇人口6.4万,濉永公路穿镇而过,交通便捷,刘桥一矿、二矿座落其中,经济发展迅速,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教育发善日臻完善。全镇共有17个行政村,现有1所初中,校园占地面积3195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705平方米,共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153人,教职工152人;村小17所,1个教学点,校园占地面积11064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169平方米,共有10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190人,教职工253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镇内企业的增多,将吸纳外来人口入住,其子女上学人数逐年增加。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方便学生入学和提 1

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按照我镇经济、人口和地理现状,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教育资源,结合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对现在中小学布局进行科学规划调整。

三、布局调整的原则

1、坚持方便和满足学生及家长需要的原则。

2、坚持改善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原则。

3、坚持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

四、布局调整的目标

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保障学生就近上学的需要,全镇学校布局暂时不变,继续保留1所初中,17所小学,1个教学点。积极协调资金,完成新建中心小学,陈干庄小学的配套基础建设,如操场、厕所、大门、中心路等工程;结合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完成中心学校(本部)的沥青操场,女生公寓校、洗浴中心等工程建设,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五、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惠军校长为组长,相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布局调整工作。

2、做好宣传工作。通过舆论传媒广泛宣传调整学校布局的目的、意义、政策和措施,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对群众反映

强烈的问题认真做好解释工作。

3、加大建设力度,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资金,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特别是配套建设好学生食堂、饮用水设施,宿舍、厕所等,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山丹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2011山丹一中国庆节文艺晚会主持词及节目串词08-23

上一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心得体会精选600字下一篇:新手与专家的阅读元认知比较研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