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好朋友(15篇)
1.中班音乐好朋友 篇一
一、活动目标
(一)理解歌词中影子的有趣现象,唱准歌曲的旋律。
(二)尝试用歌声表现影子和小朋友之间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一)强光手电筒或灯源。
(二)音乐CD(歌曲《影子好朋友》)。
三、活动过程
(一)影子的舞蹈。
1.倾听歌曲《影子好朋友》的伴奏,谈谈对乐曲的感觉。
——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影子在干什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2.用身体动作表现影子的舞蹈。
——我们也让自己的影子跳舞吧。你会让自己的影子做出什么动作呢?(幼儿听音乐自由地摆动身体,教师用光源照出大家的影子动作。)
(二)影子的歌。
1.欣赏歌曲《影子好朋友》。
——有一首歌唱的就是“影子好朋友”,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中的影子是怎么样的?(教师清唱,幼儿安静倾听歌词。)
2.熟悉歌词。
——你听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一句?影子走在什么方向?影子为什么不开口?(幼儿回答后,教师按节奏朗诵歌词,幼儿跟念。)
教师边弹琴边唱,幼儿跟唱。
(三)唱唱跳跳的影子。
1.探索两人合作的表演动作。
——如果你和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个表演小朋友,一个表演影子,你们会做什么动作?(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自由创编,教师提取其中的几个典型动作进行加工示范,如影子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等。教师提醒幼儿影子的动作要和自己一致。)
2.在歌曲伴奏下完整表现。
2.中班音乐好朋友 篇二
为了促进孩子们良好情感的形成, 利用妈妈亲近温暖的形象, 以“情感”为线索, 设计了这节中班音乐活动“我爱妈咪”。现在的孩子收获爱特别多, 付出爱特别少, 所以他们应该学会对家人感恩, 学会表达爱。所以选择了一首温馨的歌曲, 让他们爱自己的妈妈, 爱所有的家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提出:每个孩子都有热爱美好事物的天性和学习艺术的潜能。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对熟悉、喜爱的歌曲进行创编, 支持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中班的孩子对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发展迅速, 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维能力, 是音乐感受力、听觉能力、良好的情感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期。
二、活动目标
(1) 学唱歌曲, 幼儿能够对歌词进行简单的改编, 并按节拍富有表现力地演唱。
(2) 幼儿可以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 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意。
三、活动重难点
(1)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对喜爱的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词改编。
(2) 活动难点:引导孩子体验妈妈对自己的爱, 让孩子大胆表达对妈妈的爱意。
四、活动过程
1. 结合生活抒发爱
在活动中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链接声音的功能和借助视觉的冲击让孩子们感受音乐, 感受爱的氛围。伴随着轻柔、温馨的《摇篮曲》, 高高的月亮挂在天空中, 让每个孩子们都不禁想起妈妈把自己抱在怀里, 用那轻柔的手臂拍打着身体的场景, 我们的音乐活动在充满爱的气息中开始啦!
教师问:“孩子们, 妈妈是怎么爱你们的呢?”
有的小朋友说:“他们忙了一天, 回到家后还要照顾我, 给我们做饭、洗衣服, 哄我们睡觉, 陪我们玩, 把爱都给了我们, 真辛苦呀!”
教师:“那我们还可以怎么爱妈妈呢?”
有的小朋友说:“我们可以帮妈妈扫扫地, 亲亲妈妈, 画幅画送给妈妈, 还可以把爱大声唱出来给她们听!”
结合孩子们的生活情况, 让他们自己抒发对妈妈的情感, 结合电子白板图片拖拽功能帮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按规律、有条理地进行表达, 发挥孩子们自己的独特情感, 提高对作品的理解 (如图1所示) 。
2. 创编歌曲升华爱
制作全家福小电影 (如图2所示) 并链接音乐《我爱妈咪》, 结合生活画面用视频照相功能来拍下幸福的时光。当孩子们在白板中看到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照片时,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脸, 并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通过这次视频欣赏, 丰富了幼儿对妈妈、对朋友的情感, 孩子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让每个孩子都获得现实生活中真情实感的体验, 让幼儿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为下面的改编活动做好前期铺垫。
在欣赏过视频后, 教师问:“我要问一问小朋友, 你除了爱妈妈还爱谁呢?”有的小朋友说:“我还爱爸爸、爷爷、奶奶。”
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让幼儿尝试歌词替换, 在孩子们的思维上起到一个支架的作用, 给予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机会。在传统教学当中, 我们只能够按照教师自己的顺序来进行教学, 但是电子白板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孩子自主学习的愿望。
当幼儿说到还可以爱谁时, 就把相应的图片替换过来 (如图3所示) , 在自然而然中解决了创编的重点问题。用照相功能来帮助幼儿进行整理和总结, 图片中各种亲切的形象让孩子的爱得到进一步升华。
3. 学唱歌曲感受爱
在孩子们完整欣赏音乐后, 教师问:“你们都听到了什么?”学唱环节中我们遵循“先听—再提问—再听—验证”的教育策略,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学唱歌曲。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验证的机会, 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 并利用电子白板逐个隐藏图片功能、显露器功能来提示歌词及节奏, 始终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地帮助幼儿学唱歌曲。
我们要支持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创造性地表达, 让孩子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在此次活动中首先利用白板图片展示的方法帮助幼儿抒发爱, 同时链接音乐欣赏歌曲感受妈妈的爱, 其次链接视频体会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最后用图片展示来帮助幼儿创编歌词升华爱。这样利用白板的多种功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感受爱、体会爱的温馨环境, 给予孩子一个分享和表达爱的机会。
3.中班奥尔夫音乐咚咚锵 篇三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学会演唱歌曲,感受喜庆的热闹气氛。
2、学会用鼓、锣正确演奏“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3、巩固幼儿对四分、八分音符的辨别。
活动准备:
音乐、乐器等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问候歌
师:看,谁来了?
二、复习歌曲《围个圈圈》
三、学习歌曲:《咚咚锵》
1、出示手鼓图谱,引导幼儿用手拍出手鼓的节奏。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个乐器宝宝,看,是谁呀?你们知道手鼓属于哪类乐器吗?(告诉幼儿这是“皮类乐器”。)听,手鼓会发出什么声音?(咚)看,这里有几个手鼓,手鼓走呀走,走到我们的小手上,怎么拍?一边拍一边念。
2、出示小锣图谱,引导幼儿在腿上拍出小锣的节奏。
师:我还带来了一个乐器宝宝,看,是谁呀?小锣属于哪类乐器?( 告诉幼儿这是“金属类乐器”。听,小锣发出什么声音?(锵)看,这里有几个小锣,小锣走呀走,走到我们的小腿上,怎么拍?
3、出示手鼓、小锣的图谱,引导幼儿在小手、小腿上拍出“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师我是一个魔术师,变变变,这里既有手鼓又有小锣,怎么拍?
(1)拍“咚 锵 咚 锵”的节奏。
(2)拍“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
(3)分两组把“咚 锵 咚 锵 咚锵 咚咚 锵”的节奏敲奏出来。
师:手鼓、小锣两个住在一个格子里,就向ti ti宝宝,所以我们要念得快一些。
4、师朗诵歌词,幼儿跟读。
师:听,小鼓、小锣在说话。
5、学唱歌曲《咚咚锵》。
师:听,小鼓、小锣唱起歌来咯!
6、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师:你们唱歌真好听,我们拿着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四、舞蹈:《恭喜恭喜》
4.中班音乐:看朋友 篇四
在听听、唱唱、玩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活泼,初步学唱歌曲,体验去看朋友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看朋友伴奏,看朋友音乐、看朋友游戏音乐)
自制立体小屋、手偶
活动过程:
一、唱唱、跳跳——导入
1、复习歌曲《找朋友》
二、听听、唱唱——感受歌曲的活泼,初步学唱歌曲。
师:和朋友一起唱唱、跳跳真快乐,今天天气真好,我要去看我的朋友。
1、教师范唱。
2、朋友家到了先做什么?怎样敲门呢?
(教师引导幼儿跟唱出歌曲第三句。)
3、完整学唱歌曲。
三、唱唱、玩玩——在游戏情景中体验去看朋友的乐趣。
1、老师向幼儿示范游戏玩法。(完整游戏一遍)
师:朋友家到了,休息一会儿。猜猜这是谁的家?为什么?
师:我来敲敲门,看看主人在不在。
嘭嘭嘭,嘭嘭嘭,
请问你是谁?
我是,快点开门呀!
请进!
2、学习介绍自己(节奏:|x x| x|快点 开门| 呀 —|)
3、教师请几名幼儿尝试游戏。
4、教师和幼儿听音乐,完整做游戏。
(1)师带领进行说词部分游戏。
(2)听音乐完整游戏。
5.中班儿歌找朋友(音乐)教学设计 篇五
徐则民
1. 活动目标
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具有初步的音乐节奏感;
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熟悉2/4节奏。
2.重点与难点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讲述的是“我”去寻找好朋友共同游戏时走在路上、敲朋友家门的欢愉心情。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体会情感,表现歌曲的气氛是重点,这首歌曲的难点是熟悉2/4节奏,感受不同的2/4节奏,表现节奏。
3.环境创设及材料准备
(1)录音磁带“找朋友”。
(2)若干圆舞板、铃鼓、串铃、小铃等乐器。
(3)每人一张椅子。
4.设计思路
对中班上期幼儿来说感受乐曲的气氛并表现乐曲并不容易,因此让幼儿在生活中体会和好朋友共同游戏时的开心相当重要。另外2/4节奏的培养只有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感受,幼儿节奏感才能提高。
5.活动流程
(1)角落活动中熟悉乐曲、感受乐曲、欣赏乐曲
“找朋友”游戏,教师请幼儿互相找朋友,每一对朋友中有一名幼儿反坐椅子上以示坐在家里,另一名幼儿念着儿歌“今天天气真正好,去找我的朋友,嘭嘭嘭、嘭嘭嘭嘭来把门儿敲。笃笃笃”边念边敲椅子背,坐在家里的幼儿调皮地模仿敲门声也念“笃笃笃”敲击自己椅子,最后共同一声“嗨”相互灿烂一笑。
说明
“找朋友”游戏一来解决幼儿熟悉歌词,二来帮助幼儿理解好朋友共同游戏时开心、友好的情绪情感。此游戏可在角落里延续一段时间,让每个幼儿都来玩过。
反复欣赏“找朋友”旋律,熟悉旋律,感受2/4节奏。
“拍拍手”游戏,教师和幼儿做模仿游戏,教师可拍击各种2/4节奏型,让幼儿模仿,更要鼓励幼儿自己拍击不同的节奏型。为提高兴趣,也可借助乐器。
说明
模仿幼拍击各种节奏型是基础,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幼儿能拍击不同节奏型,此游戏可在角落里延续一段时间,让每个幼儿都来玩过。
注意生活中引导幼儿多感受不同2/4节奏型,如“开开门”“举举手”等等。
(2)集体活动中共同感受乐曲、表现乐曲、创编节奏。
老师和幼儿共同游戏,由老师上幼儿家去玩,幼儿反坐椅子以示等在家里,等到老师敲着门“笃笃笃”幼儿调皮地也敲门模仿“笃笃笃”最后互相灿烂一笑“嗨”好朋友见着面。
请一半幼儿去做客,一半幼儿等好朋友来玩。玩法同前。
请幼儿创编不同2/4节奏型,即:用不同节奏敲门声表现2/4节奏,玩法同前。
说明
在每一环节中游戏均可反复进行,在每环节中教师都要引导幼儿愉悦欢快地表现歌曲,要引导幼儿感受2/4节奏,切准2/4节奏,注意鼓励每一个幼儿大胆表现。
(4)在角落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歌曲,大胆表现创编节奏。
表演角里让每一个幼儿能有机会参加活动,进一步表现歌曲,感受节奏在表演角里可有一个星期左右。
继续在角落里引导幼儿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可在角落讲评中设“小舞台”让幼儿充分表现,展示自己的创编节奏。
6.中班音乐好朋友 篇六
活动目标
1、在幼儿懂得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编。
2、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别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品德,并体会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鸡、小鸭木偶。
2、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进场:快乐的小动物
教师:小动物们都找一位好朋友,听着音乐,去参加快乐音乐会,好吗?(要求与好朋友做律动时,有眼神、感情及动作的交流)。
二、练声:小动物的歌声
教师:听,是谁的歌声真美妙!(1=C,从C调练声至E调,要示幼儿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声音要提高、打开,唱出小动物的欢快情感,唱出跳跃音)。
三、舞蹈《早上好》
教师:小动物们见面真高兴,跟你的好朋友说:“早上好”,来一段快乐的集体舞吧!(要求幼儿舞蹈时,注意感情的交流)。
四、创编歌词《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师:小动物,请你告诉我,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那我们一起来唱《我们都是好朋友》。
1、教师与幼儿共同唱《我们都是好朋友》歌曲。
2、根据《小鸡和小鸭》的故事改编歌词内容。
① 教师与幼儿共同回想《小鸡和小鸭》的故事大意
教师:小鸡和小鸭听了我们唱《我们都是好朋友》真高兴,它们也想请我们帮它们编一首有关小鸡和小鸭团结友爱的歌。
② 提问:谁和谁,来到哪里?在玩什么?
教师组织语言:小鸭子呀,小公鸡,来到草地玩游戏。
提问:当小鸭子不会啄小虫时,小公鸡怎样说?.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当小公鸡掉下河时,小鸭子怎样说?
教师组织语言:咦,小鸭子,我来帮你啄小虫。哎,小公鸡,我来背你过小河。
③ 它们两个好朋友呀,团结友爱,真快乐,我们都是好朋友!
3、教师组织歌词内容,并范唱一次(边操作木偶教具)
教师:刚刚小动物们真开动脑筋,我把歌词编成一首歌,唱给小鸡,小鸭听,看看它们喜不喜欢。
4、幼儿集体表演歌曲一次。
五、结束:快乐的小鸡、小鸭舞
天黑了,我们的音乐会也将结束了,我们和小鸡,小鸭共同跳一个快乐的舞蹈吧!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教师唱歌曲时,旋律就隐约地展现出来了,在幼儿匹配歌词时,虽然幼儿是在讨论、交流,但教师弹奏的旋律间接地引起了正在操作的幼儿的注意,致使他们完成图谱后都愿意跟着旋律试着唱一唱,最后幼儿学会完整演唱歌曲后,也能听旋律自主演唱其他图谱。
7.中班音乐好朋友 篇七
一、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因内高班没有专用的音乐教材, 汉族学生使用的教材又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是教师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 我借鉴人音版普通高中音乐教材内容, 根据内高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设计。首先让学生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然后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 引导学生走近音乐, 接着从学生熟知的家乡音乐———新疆音乐入手逐步引导, 层层深入, 使学生慢慢融入音乐, 逐渐产生学习的欲望。以内高预科班 (内高班新生) 第一学期音乐课为例, 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如下:
音乐与生活 (1课时) →音乐基本要素 (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等, 2~3课时) →学会聆听→多彩的新疆音乐 (内高班学生多数来自维吾尔族、哈萨克族, 设计2课时, 让学生自己讲, 教师补充) →其他少数民族音乐 (蒙古族、藏族等, 2~3课时) →汉族民歌 (1课时) →走进民乐→鼓乐铿锵→丝竹相和……
因为内高班的特殊性, 所选的教学内容还要考虑思想性、教育性。为了调节学生的情绪, 在教学中, 有时也穿插2~3课时学唱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歌曲, 如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的通俗歌曲等;古尔邦节前夕, 课上也可以带领学生排练节目。由于内高班新生汉语基础较差, 课上教师要尽量放慢语速, 课的容量也要适当减少。合理的教学内容, 循序渐进的设计, 唤起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 为学生多元感官联动参与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创设情境, 唤醒学生的感官意识
在音乐教学中, 情境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审美心理的变化往往发生在一定的音乐教学情境中。创设情境, 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 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官, 激发他们的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
在内高班音乐教学中, 为了唤醒学生的感官意识, 我引导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 运用音乐特有的艺术魅力, 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通过声音、动作、故事、游戏、图画和影像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让学生的脑、眼、口、手等多种感官动起来, 以动启思, 以动促思, 在实践体验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热情, 使他们能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例如, 讲解音乐要素“节奏”时, 为了帮助学生找寻音乐节奏与生活节奏的关系, 我让学生欣赏连云港本地海州湾渔民《起网号子》视频片段, 让学生边欣赏边思考:画面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劳动的同时嘴里哼的是什么?哼的曲调节奏与劳动节奏有关系吗?学生回答过后, 我创设一个抬东西的场景, 并设计了简单的号子, 让学生边动边与教师的号子相呼应, 在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通过动脑、动眼、动口、动手, 在自身体验中得出结论:音乐的节奏是从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中概括、创造出来的, 它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劳动节奏运用了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在劳动节奏中表现出来。由于之前有了良好的铺垫, 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 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在“听、唱、跳、想象、创编”等活动体验中, 音乐能力得到发展, 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又如, 在教学《中华鼓韵》一课时, 为了刺激学生视觉、动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 我在课前播放马来西亚电视连续剧《鼓舞》中一段“斗鼓”场景, 铿锵的鼓点把学生引入了鼓的世界, 激烈的斗鼓画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我导入:《鼓舞》讲述了一群追逐梦想的年轻人如何在艺术和现实生活中找到平衡点。这段视频让我们感受到了斗鼓的激烈场面。下面老师想让同学们也来尝试、体验一下这紧张的气氛。敢接受老师挑战的就拿起你们手中的鼓锤, 请你把老师敲击的节奏模仿出来。通过画面及语言的刺激, 学生的动觉被调动起来, 斗志高昂, 纷纷拿起鼓锤, 仔细聆听我敲击的节奏, 并模仿敲击出来。学生全员参与活动, 气氛活跃而热烈。
三、利用多元感官联动, 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是以流动的音响塑造形象的情感艺术。音乐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 也是学生自己的情感与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的过程。[2]情感既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
要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 必须把学生自身的情感调动起来。情感的激发和调动作为提高教学活动效果和效率的手段, 要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服务。多元感官联动, 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和音乐情感的体验。在内高班音乐教学中, 我向学生提供多种音乐活动的机会, 通过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等多元感官联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音乐良好的情感体验, 进而加深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促进他们感知、创造、想象等方面能力的健康发展。
西方音乐史是内高班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 但是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新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作品表达的情感, 理解作品塑造的形象, 我做了多元感官联动的教学尝试。下面是《钢琴音乐的奇葩———肖邦》教学片段。
【案例】
(1) 教师:肖邦的作品受到世人很高的评价, 那么, 他作品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聆听来感受。
(2) 教师演奏肖邦《升C小调夜曲》让学生用心聆听, 边听边展开想象。
(3) 交流:学生自由发言, 谈听后感受。
(4) 教师出示曲名, 简介夜曲, 并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对肖邦夜曲的印象, 引学生入境。
(5) 分析:肖邦作品中优美旋律的来源是什么? (启发学生结合语文课本中文章《肖邦故园》对肖邦出生地自然风景等环境的细致描绘来进行分析)
(6) 体验情感:出示小诗《夜曲》, 全体学生和着教师钢琴伴奏朗诵, 进一步感受乐曲描绘的意境, 表达的情感。
(7) 感悟:从乐曲中感受到肖邦的诗人形象 (气质忧郁、纤弱、敏感、幻想) 。
【点评】教师抛出问题, 唤醒学生听觉感官进入情境;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 并在音乐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描述, 引学生入境, 调动学生的情感;结合语文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学生随音乐朗诵等方式, 既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意境, 又让学生在动觉、听觉等多元感官联动中感悟了音乐塑造的形象、理解了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
内高班学生远离自己的家乡, 一年回家一次, 他们平时更需要老师的关怀与理解。在多元感官联动的音乐课堂, 我走进学生当中, 与学生一起同歌、同舞、同乐, 良好的互动, 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我尊重学生的思想, 聆听他们的需求和愿望。在教学中, 我关注学生的学习, 对于有语言障碍、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 我给予充分的鼓励, 并耐心地指导。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 信任学生自身的内部成长力, 重视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多元感官联动教学, 使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要:利用多元感官联动是提高内地新疆高中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具体方式是:在音乐课堂中, 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 唤醒学生的感官意识;利用多元感官联动, 让学生体验音乐情感。利用多元感官联动, 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热情被充分调动, 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关键词:多元感官联动,内地新疆高中班,音乐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烁.多元感官统合的音乐教学及启示[J].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3 (4) :3-5.
8.托班音乐游戏:朋友你好! 篇八
奥尔夫曾说:“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在幼儿园最初的音乐教学中,让幼儿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满足,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创造中,在音乐中提高孩子的思维和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创编歌词动作。
2、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猴、小松鼠手偶各一只.
绿草地的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
师:小朋友们好
幼儿:老师好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一起和客人老师问好!
幼儿:客人老师好!
二、热身运动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起和老师做一做运动。(放音乐)
师:(音乐结束)我们一起学小花猫轻轻的坐到位置上。
三、看表演、引出主题
导入语:郝老师邀请你们看一看偶表演,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小猴:今天天气真好,出去玩玩吧。一个人玩真没意思,去找我的好朋友玩一玩哦。小松鼠你好!你好!)
(小松鼠:你好,小猴!)
师:刚才你们看到小猴和小松鼠见面是怎样打招呼的?
幼儿:你好!拉拉手、握握手
师:我们再看一下他们到底是怎样打招呼的。
(小猴:今天天气真好,出去玩玩吧。一个人玩真没意思,去找我的好朋友玩一玩哦。朋友你好!来来,握握手!)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朋友你好!朋友你好!来来握握手)。(两遍)
过渡语:你们有朋友吗?你们和好朋友见了面是怎么打招呼的呢?
幼儿:拉拉手。
师:请某某小朋友到前面表演给大家看看。我们把它唱出来!
师:那还有什么方法打招呼呢?
幼儿:点点头,敬个礼,弯弯腰,抱一抱,碰一碰,亲一亲。
师:我们小朋友有这么多的方法和好朋友打招呼,现在我们找一个好朋友一起来玩一玩。(表演)
师:朋友你好!朋友你好!来来!拉拉手!
结束语:我们一起找一找更多的朋友用不同的方式打招呼!
活动反思: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学会了歌曲的内容,想出了与朋友见面打招呼的好多方法,而且幼儿能主动结识了更多的朋友。能与朋友、老师一起互动。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宗旨。
9.中班音乐好朋友 篇九
设计背景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通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有机结合,把美好的情感付诸于声音的表达,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感知、体验,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它的终极目标指向并不是教材的本身,而是充分发掘某一特定的音乐教学材料潜在的教育价值,以促进幼儿园音乐素质、能力和性情的发展。也就是说教师不应把目光局限在文化传授的程式上,而应把幼儿的学习过程和幼儿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
《小朋友想一想》,是小班主题背景下“在动物园里”的一次音乐活动的设计。我想:当把《小朋友想一想》这一个陌生的音乐作品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必须要面对的是作品内包含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如果,我们采用以往的教学程序的话,给幼儿提出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训练要求,这无异于一场疲劳轰炸,表面上看似乎达到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理解“音乐”这一包罗万象的含义,而只限于某一特定材料的机械背诵和闭着眼睛的重复,甚至可能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我注意以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教材,从孩子的发展和需要出发,进行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活动设计。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原有的知识技能(预知的经验)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并对于如何激发个维持集体教学中大多数儿童的学习动机,如何正确地选择使用教与学的方法,如何省时、省力,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进行了思考。我想:幼儿对某一材料的掌握并不是音乐教育活动的终极目的,音乐教育的社会化功能,对幼儿素质、能力的培养作用,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的,它只表明了一种可追求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向现实转化取决于教师的目标意识,教师应在目标的指引下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出音乐材料本身所蕴含的最大潜在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小朋友想一想〉,了解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
2、通过问答的形式,学习儿歌,并根据这种问答的形式,尝试仿编儿歌。
3、体验儿歌带来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问答的形式,学习儿歌。
难点: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大象鼻子、白兔耳朵、长颈鹿脖子、孔雀尾巴的图片。
2、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的图片。
3、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的头饰(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课前小律动。
二、通过提问的形式,初步熟悉儿歌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什么动物鼻子长?<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做动作)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对幼儿的猜测不做任何评价。
教师: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你们听:鼻子长是大象,大象鼻子最最长。教师出示大象的图片,全班幼儿完整地念一念前面的四句儿歌。
教师:那小朋友再想一想,什么动物耳朵长?(教师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做动作)幼儿自由猜测,教师对幼儿的猜测不做任何评价。
教师:小朋友猜的对不对呢?你们听:耳朵长是白兔,白兔耳朵最最长。教师出示白兔的图片,一起完整地念一念前面的四句儿歌。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教幼儿学习儿歌的后半段。
三、幼儿与教师用问答的形式,朗诵儿歌。
教师问,幼儿回答;幼儿问,教师回答。当幼儿熟悉儿歌后,教师可以用加快速度的方式进行问答念儿歌,提高幼儿的兴趣以及快速反应的能力。
四、教师与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创编儿歌。
五、念儿歌玩游戏。
教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说前面的问题,大家猜一猜,然后学做这个动物的样子。”与幼儿玩游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小朋友想一想》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歌词生动形象,非常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大象,白兔,长颈鹿,孔雀”,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把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冲满生命活力。教学一开始,通过图片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里,把孩子们带入动物世界的情景之中,孩子们如身临其境,既受到了美的感染,又兴趣浓厚。在学唱歌曲过程中,坚持以培养幼儿的听觉为主: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欣赏图片,边听音乐边思考歌曲的情绪、表现的情景,随音乐节拍强弱弱的节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随音乐拍歌曲的节奏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中去聆听、去感悟、去理解,在听中、在反复感受中自然而然的学会歌曲。在活动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幼儿,和幼儿的个性发展,让他们自由结伴,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创作,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根据自己的爱好,表现方式也是五花八门的,虽然最后他们创作出来的水平会高低不同,但重要的是他们参与了,互相合作积极动脑思考了,从而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10.中班语言动物好朋友 篇十
活动内容:绕口令 动物好朋友
设计思路:绕口令是语言活动的重要内容,孩子们念起来很有乐趣,但是也非常具有挑战性。《动物好朋友》是一个标准的绕口令儿歌,富有节奏感、韵律感,但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这首儿歌里面的动物很多,内容繁杂,小朋友会感觉到很绕,不容易理清情节。由此,我制作了绕口令图卡,用图卡把每一句的内容呈现出来,帮助孩子理解内容,记忆儿歌。创编儿歌也是活动的一大目标,通过提供很多图片,让孩子经过选择图片、摆放图片,口语创编“三步”实现对儿歌的创编,突破这个难点。语言活动的重要目标在于让孩子观察、理解、表达,我通过谈话导入——观察图卡,理解儿歌内容——多形式学习绕口令儿歌——表演儿歌,大胆表达——创编儿歌,想象拓展——接龙游戏,复习巩固等活动环节,层层深入,引导孩子感知、学习儿歌,并充分表达、展开想象,拓展经验。
活动目标:喜欢绕口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念绕口令,念准字音。
理解儿歌内容,能初步围绕儿歌仿编动作和句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体验有好朋友的快乐心情。
活动重点:喜欢绕口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念绕口令,念准字音。理解儿歌内容,能初步进行动作创编,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活动难点:引导幼儿仿编绕口令。活动准备:幼儿用书、绕口令图卡一套
相关的图片:花草等地点背景图、各种动物卡片
环创:区角:将相关图片投放在“小小智慧屋”,进行语言讲述、绕口令创编及表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引子:小动物模仿游戏)
老师有很多好朋友,你们有自己的好朋友吗?小动物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今天,有很多的动物朋友聚在了一起,它们是谁呢?(观察幼儿用书大挂图)引导幼儿一一说出动物的名字。
2、观察图卡,理解儿歌内容:
这些小动物分别在干什么?(引导幼儿一一观察小动物的动作,服装,手上的东西),猜测它在干什么,教师用图卡记录。这些动物朋友给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请听老师用一首儿歌来告诉你。
师范读绕口令,幼儿倾听、观察图卡。提问:儿歌里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言回答。
3、多形式学习绕口令儿歌,记忆儿歌:
第一遍:轻声跟读,边读边看图卡。
第二遍:有节奏的读,配以拍手、拍腿等身体节奏。
4、表演儿歌,大胆表达:
儿歌中有许多小动物,小动物也有很多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动作把它表现出来。
第一遍:初步尝试:轻声边念儿歌边创编动作。
第二遍:小朋友起立,大胆地表演儿歌。教师点评。
谈话:你想给儿歌取一个什么好听的名字?你学习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5、仿编儿歌,想象拓展:
这首儿歌非常有趣,小山羊去种树遇到了小兔,小兔去插花又遇到了小青蛙,小青蛙又遇到了大白鹅,大白鹅又遇到了老水牛,老水牛接下来会遇到谁呢?启发幼儿展开想象,继续创编句子。(比如:小花猫、小猴子等)句式:小动物去干什么?遇到了谁?依次类推。
对于经验比较欠缺的孩子,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图片,帮助小朋友仿编。比如,提供一些花、草、河,及小鸭、蝴蝶、小鹿等图片,幼儿先选择图片,摆放好然后进行口头创编,编好后集体将编好的句子复述一次。例:老水牛 草 小鸭 河 小鱼
创编:老水牛去吃草,遇到一只小鸭子,小鸭子跳下河,遇到一条小红鱼等。
6、接龙游戏,复习巩固:
请小朋友分组扮演儿歌中的小动物,分发角色牌(图卡代替),以接龙(每一组三句话)的形式表演儿歌,巩固对绕口令儿歌的理解。游戏可以多玩几次,互换角色。活动延伸:
1、在区角中投放相关图片,孩子们可以继续创编儿歌或表演儿歌。
11.中班音乐好朋友 篇十一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都有过期望甚至渴望获得他人认可或赞扬的经历。但随着心理的日益成熟, 我们一般也逐步发展出另外一种能力:能够将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相互比较, 如果发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比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高得过多, 或过于模糊, 或态度上明显不诚恳, 我们内心也时常会感受到:这些赞扬或认可表达背后的怜爱、怜悯、敷衍, 甚至是轻视。因此, 我们需要认真地检点我们向幼儿提供的赞扬或认可, 以便能够使得这些赞扬或认可真正成为激励幼儿不断自我完善的一种力量。
其实, 除了提供赞扬或认可以外, 提供不满或建议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幼儿不断自我完善的力量。没有不满意的认识和体验, 哪里会有追求更满意的愿望和行动呢?但最近这些年来, 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公开教育活动中, 既不向幼儿提供不满和建议, 也不引导幼儿向自己提供不满或建议。这种情况的出现, 需要我们认真检点和正视。
在获奖教育活动“认识你呀真高兴”中, 面对刚刚升入中班的陌生幼儿, 来自苏州的张静老师很好地捏拿住了这两种评价的“引领和激励”分寸。作为一个旁观她和幼儿互动的成年人, 我的感觉是:如果我是那个班级里的孩子, 也一定会感觉到和她在一起很舒适, 很安全, 同时也很容易受到鼓励和挑战:当她说我棒的时候, 我能够真的和她共鸣———我的确是很棒!当她说我需要再努力完善自己时, 我能够真的体验到———那个目标的确是值得我付出努力去达成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课堂实录:
刚刚升入中班的孩子一出来, 就对着舞台下面盯着他们看的那么多双陌生的眼睛, 显得有些怯生生的, 张老师鼓励他们说:不用紧张, 因为你们是小主人呀!还说:我知道你们会唱一首《认识你呀真高兴》的歌……我会和你们打招呼:认识你呀真高兴!你们也可以对这样对我说!来…… (幼儿一起对她说:认识你呀真高兴!) 在孩子们第一次演唱之后。她热情地说:太棒啦!给自己掌声!
其实, 认可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我们自己就是这个班的孩子, 我们是否也能够体会到张老师对我们的这种温馨的认可呢?
紧接着, 在要求幼儿听辨老师范唱和幼儿原先熟悉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时, 一幼儿听出“我是”和“我叫”有一字之差, 她立刻反馈说:你听得真仔细, 那么一点点不同你都能够听出来!而当另一幼儿听出 (歌曲中有一部分) “我们是唱的你是说的”, 她也立刻反馈说:是呀, 你们是唱的, 我是说的, 没错!真棒!
这样的赞扬是不是很具体而中肯呢?如果我们是那两位幼儿, 我们是不是容易认同:我们的确是很仔细呢!一点点不同是不容易听出来的!因为我们很仔细, 我们才听出来了!
在幼儿使用新的“说唱”方法自己演唱一次;和老师对唱一次;又和同伴对唱一次后, 教师依次反馈说: (1) 那么快就学会了, 小朋友们真是了不起! (2) 太棒了!给自己掌声! (3) 很棒!
下面的一个环节是:在前奏音乐中先两人结伴, 再协商对唱的先后顺序, 然后再开始演唱。在演唱完毕后张老师说:很好, 你们找朋友很快!但是, 张老师刚刚发现, 你们商量的声音太响了一点!我们是要一边听音乐一边找朋友的。一边说话一边找朋友, 还能听到音乐呀? (幼儿:不能!) 你们大声说话, 还能听到音乐呀? (幼儿:不能!) 我们和朋友站得很近的, 我们可以悄悄地商量! (老师自己轻轻地、温和地表达这些意思!) 音乐重新开始后, 孩子们几乎全都非常注意克制自己讲话的声音和表达的体态, 任务完成得很从容。
演唱结束后, 张老师热情地反馈说:太棒啦!给自己掌声! (幼儿们表现出非常赏识自己的高兴的样子) 这一次好多啦!我发现, 有的小朋友还会看着别人的眼睛微笑, 这样的朋友大家都喜欢!现在我们要增加一个人啦!是几个人? (幼儿:三个!) 三个人, 又要快点找到朋友, 又要商量, 有点难哟!你们行不行? (幼儿:行!)
结果, 幼儿又开始大声相约和协商。前奏结束时张老师说:现在停下来!你们找到朋友了吗? (幼儿:找到啦!) 商量好了吗? (幼儿:商量好了!) 可是呀, 还是刚刚那个问题哟!你们商量的声音似乎还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响。这回我们轻轻地商量, 轻轻地去听音乐找朋友!
前奏开始, 老师轻轻地和着节奏说:听音乐, 找朋友, 三人站好再商量。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克制, 但那仍旧是一种从容的克制, 而不是紧张) 演唱一结束, 张老师立刻反馈说:太好啦!我们挑战成功! (幼儿没有反应过来) 我们…… (教师做出明确的准备振臂欢呼的姿态, 幼儿意识到了老师准备邀请他们做的动作) 师生一起用手指做出“V”字形, 并同时整齐热情地振臂欢呼:“耶———!”
“挑战”这个词用得非常好!正如前面分析的道理一样, 孩子们体验到了“不满―努力―成功”的自我完善道路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
下面的环节是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其他动作来替换原歌词中的“拉拉手呀, 亲一亲呀”, 老师先给了孩子们一些自由协商的时间, 并在孩子们的座位中间走来走去, 弯下腰或蹲下身体去倾听各组幼儿的讨论, 有时, 参与一点意见或做一点反馈。然后, 在大组交流各自的“新选择”之前张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已经听到了很多的好方法!谁愿意来说给大家听听?在分享的过程中, 老师分别使用了: (1) 不错, 掌声! (2) 也很好! (3) 不错! (4) 办法很多呀!在使用部分幼儿建议完整演唱后, 老师说:太好啦!给自己掌声!
(使用“新选择”而没有使用“创意”这样的词, 是为了突出孩子们在这里更多体验到是我的选择、我有权力选择和我有能力选择。更重要的是:老师在这里想让幼儿感到他们可以发表自己意见, 他们的意见老师是愿意倾听的, 他们的意见是能够得到尊重和分享的!)
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中, 张老师和孩子们用各地方言来相互说:我是×××, 认识你呀真高兴!但是, 我感觉到这些无锡孩子在使用无锡话的语音语调来与苏州老师对话的时候, 隐约有一种“会讲无锡话也很值得自豪”的情感在里面。
12.中班语言教案:好朋友 篇十二
中班初期幼儿自我意识较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孩子的交往能力的发展。导致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许多幼儿就遇到了同伴关系的强有力挑战。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学习故事中对话式的语言。
2.理解故事中一一对应的配对关系,能根据故事中的语言形式进行初步的仿编。
3.初步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受,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1.仿编故事中对话式的语言。
2.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难点:
1.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2. 体会小鸟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朋友间友爱互助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内容图片一套。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风景图一张。
2.衣服、裤子;铅笔、橡皮;碗、筷等可以配成对的图片若干。
3.故事《好朋友》、歌曲《找朋友》。
4.经验准备:幼儿能掌握一些物体之间的配对关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导入
教师:今天许多小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了,这些调皮的小客人要和我们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它们要请小朋友闭好眼睛,老师数一、二、三,这些小客人就出来了。大家快把眼睛蒙起来。
(教师出示故事配套图片。)
二、基本部分
(一)图片配对
1.“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说说哪些客人来了?”(幼儿集体回答)
2“.这些小客人告诉老师说它们想找一个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么?”(集体回答)
3.“老师有一个要求,在找朋友的时候,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和谁是一对好 朋友。快快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找到了举手告诉我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小朋友真能干,这么快就为它们找到好朋友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幼儿欣赏故事一遍。)
2.“我们给小客人找对朋友了么?”
3.哪些小客人找对朋友了?为什么茶壶和水杯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桌子和椅子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钥匙和锁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雨伞和雨鞋是一对好朋友?.谁和谁不是一对朋友?小鸟为什么不喜欢和鸟笼做朋友?听鸟笼与小鸟的对话录音片段后请小朋友讨论:小鸟为什么说我们的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绿草地,还有爱鸟的孩子?(出示画有蓝天白云森林草地的风景图片)
教师小结幼儿的发言:原来小鸟喜欢自由、喜欢大自然。它是人类的朋友,小朋友要爱护它……
(三)学习故事中的语言,尝试分组讲述。
1.再一次欣赏童话故事,请小朋友轻轻跟读。
2.集体讲述故事一遍,引导幼儿有表情地讲述。
(1)“好朋友之间说话时心情是怎么样的?讲话的声音会怎么样?”
(2)“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述一遍这故事,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把它们说的话讲出来。”引导幼儿运用表情有感情地讲出对话部分。
3.分角色讲述。
“现在我把小朋友分成两组,左边的小朋友来扮演茶壶、桌子、钥匙、雨伞、鸟笼,右边的小朋友扮演水杯、椅子、锁、雨鞋、小鸟,一起来讲一遍这个故事。”(幼儿分组讲述故事一遍。)
(四)出示另一组图片,幼儿操作配对,仿编故事。
1.“我们给小客人找对了好朋友,它们真开心,还请来了更多的小客人,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它们好吗?”
(教师出示第二组图片)
2.这些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们把它们找出来,配成一对。
教师举例示范一次。重点提醒幼儿配对完成后要说一句好听的话――谁对谁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谁说“对。”完成后把大卡片送回来。
(幼儿操作配对,教师个别提问、指导。)
3.幼儿轮流仿编。“请小朋友说说自已刚才为谁找到了朋友,用故事中的话编出来。”
三、结束部分
教师:这些小客人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它们非常感谢小朋友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可以配成对的好朋友。
四、活动延伸
游戏:《找朋友》
教师:你有自己好朋友吗??现在我们去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给自己找个好朋友,好吗?随着《找朋友》的音乐找朋友,幼儿游戏 2~3 次。
活动反思
13.中班游戏活动教案《好朋友》 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听听、说说、比比等多种手段,理解故事内容掌握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初步学会复述故事。
2、在配对游戏、语言情境中,锻炼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力及扩散性思维。
3、激发幼儿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4、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5、懂得遵守游戏规则,感受参加集体活动的乐趣。
6、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和幼儿交谈了解生活中各种物品之间的关系。
2、物质准备:故事中涉及的事物图片及头饰若干;音乐录音“找朋友”、录音机;磁性黑板一块、磁铁若干。
3、动态准备:幼儿分四组成八字为坐,教师坐中间,即便于交流,又便于幼儿动手操作。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谈话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和谁是一对好朋友?为什么?”
二、引导幼儿操作,进行童话教学。
1、幼儿操作活动“给图片配对”,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操作情况。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老师今天就要考考小朋友,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东西有没有好朋友?请小朋友看看你们桌上有哪些东西,和你们组的小朋友商量商量,谁和谁是一对好朋友?”
2、组织幼儿交流讨论,提问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好朋友的含义,激发幼儿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们组的小朋友是怎么为图片配对的?为什么?”(幼儿讲述时,教师贴上相应图片)
(1)提问:茶壶和水杯为什么是好朋友?桌子和椅子为什么是好朋友?钥匙为什么和锁在一起?雨伞和雨鞋为什么是一对好朋友?
(启发幼儿小结:它们都是好朋友,它们在一起很快乐)
(2)讨论:为什么小鸟不愿意和鸟笼在一起?它的好朋友是谁?
你想不想作小鸟的好朋友?那你怎么才能作一个爱鸟的孩子?(激发幼儿爱护鸟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教师小结,欣赏故事。
(1)师:“小朋友讲的真棒!现在老师把小朋友讲的话,编成一个童话好不好?”提问:它们是怎么对话的?谁来表演一下?谁来给我们的童话起个好听的名字?
(2)集体看图讲述故事一遍。
4、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是好朋友?
三、音乐游戏“找朋友”,结束活动。
师:“生活中除了小朋友刚刚配对的东西是好朋友,还有许多东西也是好朋友,请你们看看你的小椅子下藏了什么东西,让我们带上它们,在音乐声中找朋友吧!”“小朋友,让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到户外去做游戏吧!”
14.中班社会公开课好朋友教案 篇十四
1.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
2.初步理解诗歌中两种事物的依存关系。
3.形成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诗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茶壶、茶杯、桌子、椅子、钥匙、锁头、雨伞、雨鞋、鸟等图片。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形成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活动难点:初步理解诗歌中两种事物的依存关系。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除去小鸟和鸟笼),请幼儿配对。
师:请你们找一找,谁和谁是朋友,为什么?
2.教师分部分朗读,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朗诵第一部分。
(从开头至“雨鞋说:对” 提问:茶壶对水杯说什么?水杯怎么说? 桌子对椅子说什么?椅子怎么说? 锁匙对锁怎么说,锁说怎么说? 雨伞对雨鞋说什么?雨鞋怎么说?
小结:茶壶和水杯、桌子和椅子、钥匙和锁、雨伞和雨鞋,它们谁也离不开谁,所以它们是一对好朋友。
2)讨论理解诗歌主题。
提问:小鸟的朋友是谁?鸟笼是它的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小鸟的好朋友是蓝天、白云、大森林和绿草地,这样小鸟可以自由飞翔,快乐歌唱。
3)教师朗诵第二部分诗歌。
提问:为什么说爱鸟的孩子也是小鸟的好朋友?
小结:爱鸟的孩子保护小鸟,爱护环境,他们也是小鸟的好朋友。
3.教师完整示范朗诵诗歌,幼儿欣赏、感受诗歌的语言特色。
4.引导幼儿以各种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5.中班音乐好朋友 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熟悉曲调,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唱法。(重难点)
2、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与歌词内容相匹配的图标若干,节奏图谱一张,音乐。
2、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
1、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我先拍节奏,请你们听一听,然后学一学。
2、请拍的好的小朋友上来用铃鼓拍拍刚才的节奏。
3、(出示节奏图谱)请你跟着节奏图谱拍一拍。
二、学唱歌曲。
1、在这个图谱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出示歌词图标熟悉歌词。(学念歌词两到三遍)
3、我们一起来听着音乐拍拍节奏(重点练习9—24小节的节奏)
4、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吧(学唱两到三遍)(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和切分音)
三、增加练习形式,提高唱歌兴趣。
1、讨论:除了全体一起唱,还可以怎样唱?
2、我们一起来轮流唱。
3、我们唱这首歌时,应该是怎样的心情?会有怎样的表情呢?
四、延伸。
利用餐前、散步等环节复习歌曲,唱准歌曲曲调,表达欢快的情绪,体验做中班小朋友的光荣感。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音乐好朋友】推荐阅读:
中班音乐:看朋友09-03
中班音乐教案《昆虫音乐会》07-19
中班音乐:秋天08-07
中班音乐游戏教案06-22
中班音乐秋天反思07-16
【必备】中班音乐教案11-28
中班音乐扮家家12-20
中班音乐:老鼠和猫06-09
花环舞中班音乐教案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