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膳食营养调查(精选8篇)
1.中国居民膳食营养调查 篇一
·论著 ·
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 黄李春 章荣华 顾 昉 张荷香 何青芳 孟佳 黄恩善
【 摘要 】 目的 分析 2009年浙江省杭州、金华地区居民膳食营养及健康状况。方法
运用 3天 24小时回顾法对浙江省杭
州、金华地区共 2337名调查对象进行膳食调查 , 获得居民每日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对调查对象体检 , 包括身高、体重和血 压测量。采集血样进行血红蛋白、血糖和血脂检测。结果
浙江省两地居民成人超重患病率为 29.92%, 肥胖患病率为 7.92%, 低体重患病率为 6.43%;高血压患病率为 13.39%;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 17.42%。18 45岁育龄期妇女的贫血患病率比较高 , 是贫血高危人群;糖尿病检出率为 3.67%;成人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 11.70%,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 31.98%, 低高密 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 1.39%。居民膳食谷类、蔬菜、水果、蛋类、水产摄入合理 , 豆类、奶类摄入不足 , 肉类、食用油摄入 偏高。与推荐摄入量
或适宜摄入量相比 , 脂肪、钠摄入过剩 , 钙摄入不足。结论 两地居民膳食营养状况存在问题;肥胖、高
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问题依然需要关注。【 关键词 】 膳食营养;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 :R15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0931(2011 12-0001-05 Survey on Dietary Nutrition and Health Status among Residents in Two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HUANG Li -chun , ZHANG Rong -hua , Gu Fang , et al.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 Hangzhou Zhejiang , 310051,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health status and dietary nutrition of population in two areas of Zhejiang province according to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dietary survey.Methods 2337participants from Hangzhou and Jinhua areas were recruited in this study in 2009from May to August.Dietary intake was collected with the method of 24-hour recall for 3consecutive days.Height , weight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included in 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 and hemoglobin , glycemia and blood -lipid were tested.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 obesity and low weight were 29.92%, 7.92%and 6.43%, respectively.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 iron deficiency anemia and diabetes were 13.39%, 17.42%and 3.67%, respectively.The prevalenc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hypertriglyceridemia and low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were 11.70%, 31.98%and 1.39%, 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 and adequate intakes(AI , the intake of meat and oil were a little higher , while the intake of beans , milk and calcium were insufficient;fat and sodium intake were excessive.Conclusion The dietary problems exist in residents of Hangzhou and Jinhua areas and the dietary quality should be improved.In addition , attentions should been paid to the situation of obesity , hypertensive , iron deficiency anemia , diabetes and dyslipidemia.
【 Key words 】 Dietary nutrition;Health status 作者单位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浙江 杭 州 310051 2009年中央补助地方营养与健康监测项目开 始在全国 8省市进行试点 , 在各试点省抽取部分地 市开展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 , 变原先 10年 1次横 断面的营养调查为动态连续性的营养监测。浙江省 作为全国试点省之一 , 2009年抽取了杭州市下城 区和金华市婺城区开展了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工 作。本研究对此次调查中居民膳食营养及健康状况 进行分析 , 为居民的营养改善以及慢性病预防提供 参考依据。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 2009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
法 , 在杭州市下城区和金华市婺城区随机抽取 3个 街道 , 每个街道随机抽取 2个居委会 , 在抽中的居
委会中随机抽取 60户作为调查户。2市共调查 720户常住居民 , 共 2337人 , 其中男性 987人 , 女性 1350人。2 方法
采用 3天 24小时膳食调查法获得居民 的膳食结构。食物中营养素含量数据来自 《 2002 年中国食物成分表 》 [1]。通过食物消费量和食物中 营养素含量计算居民营养素摄入量。由于研究人群
·
1·浙江预防医学 2011年第 23卷第 12期 Zhejiang Preventive Medicine , Dec.2011, Vol 23, No.12 包括多个年龄段 , 因此食物摄入量和营养素摄入量 以标准人为准 , 折合成标准人摄入量。标准人是指 18岁 , 体 重 为 60kg , 从 事 极 轻 体 力 活 动 的 男 性 [2]。以中国居民膳食宝塔 [2]和营养素推荐摄入 量 [1]为依据 , 评价两地居民的膳食营养状况。测 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血压。采集血液样品 , 用氰 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 ,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 3岁及以上监测对象测定空腹血糖。为减少糖尿病的 漏诊率 , 对于空腹血糖检测结果 ≥ 5.5mmol /L且 <10mmol /L的监测对象 , 进行糖耐量检测。用全 自动生化仪进行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 脂蛋白测定。
3诊断标准 根据 2002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建议的标准判定成人超重、肥胖及低体重 [3];高 血压诊断根据 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的 标准 [4];缺铁性贫血的诊断采用 1998年 WHO 推 荐的标准 [5];血 糖 异 常 及 糖 尿 病 诊 断 采 用 WHO(1999年 推荐的诊断标准 [6];血脂异常的诊断采 用 1997年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推荐的标准 [7]。
结 果
1膳食营养状况 调查人群膳食谷类、蔬菜、水 果、蛋类、水产摄入合理;豆类摄入量稍显不足;奶类消费量仅占推荐摄入量的 23.00%;居民畜禽 肉类摄入量超出推荐摄入量的 1倍;食用油摄入偏 高略超过推荐摄入量;碳水化合物平均摄入量为 215.4g , 低于 2002年全国水平(321.2g [8];蛋白质平均摄入量为 76.7g , 高于全国水平(65.9g [8];脂 肪平均摄入量为 84.4g , 高于全国水平(76.2g [8];钠的适宜摄入量(AI 为 2200mg /d, 此次调查钠 的平均摄入量为 3607.5mg /d, 超出其 AI 值;钙 的推荐摄入量(RNI 为 800mg /d , 两地居民钙 的平均 摄 入 量 为 531.3mg /d, 仅 相 当 于 RNI 的 66.41%;铁的 RNI 为 15mg /d, 可耐受最高摄入 量(UL 为 50mg /d, 本次调查两地居民铁的平均摄入量为 24.7mg /d, 超过了其 RNI 的标准;维 生素 A 的 RNI 为 800μgRE /d, 本次调查结果为 542.7μgRE /d, 仅为 RNI 的 67.84%;维生素 C 的 RNI 为 100mg /d, 两地居民维生素 C 的平均摄入 量为 77.1mg /d, 略低 , 见表 1。
表 1两地居民膳食结构
食物种类平均摄入量(g /d 膳食宝塔推荐量(g 粮谷类 323.62250 400 奶类 69.01300 蛋类 37.5625 50 鱼类 80.2250 100 豆类及其制品 24.1430 50 蔬菜 311.63300 500 水果 226.07200 400 坚果 6.83
畜禽肉类 150.6550 75 食用油合计 32.0425 30 植物油 31.71 动物油 0.33 2超重、肥胖、低体重情况 本次调查显示 , 两 地居 民 超 重 患 病 率 为 29.92%, 肥 胖 患 病 率 为 7.92%, 低体重患病率为 6.43%。不同性别、年 龄组的患病率见表 2。
表 2两地居民超重、肥胖、低体重情况 年龄组(岁 合计 人数 低体重(% 超重(% 肥胖(% 男性 人数
低体重(% 超重(% 肥胖(% 女性 人数 低体重(% 超重(% 肥胖(% 18 29516.6120.345.425714.0424.568.7723817.2319.324.62 30 5555.2327.757.752052.4440.499.273506.8620.296.86 45 5183.8632.828.882284.3936.8410.532903.4529.667.59 60 4374.1235.508.472255.3336.448.442122.8334.438.49合计 18056.4329.927.927154.9036.809.4010907.4325.326.88 3高血压患病情况 两地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 13.39%。其中 18岁、30岁、45岁、60岁 和 75岁 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 1.02%、5.95%、17.18%、31.81%和 50.00%。随年龄的 增加 , 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χ2=196.0, P <0.01 , 见表 3。
· 2 ·浙江预防医学 2011年第 23卷第 12期 Zhejiang Preventive Medicine , Dec.2011, Vol 23, No.12 表 3两地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 年龄组(岁 合计 调查 人数 患病 人数 患病率(% 男性 调查 人数 患病
人数 患病率(% 女性 调查 人数 患病 人数 患病率(% 6 511356.85262186.87249176.82 18 29531.025700.0023831.26 30 555335.952052210.73350113.14 45 5188917.182284218.422904716.21 60 37111831.811834625.141887238.30 75 663350.00421945.24241458.33合计 231631013.3997714715.05133916312.17 4血红蛋白及贫血患病情况 5岁及以上居民(排除孕妇 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为 17.42%, 其 中男性为 10.03%, 女性为 22.67%。5岁、12岁、14岁、18岁、45岁 和 60岁 年龄 组 女 性 的 贫 血 患 病 率 为 5.00%、15.78%、9.52%、33.11%、15.91%和 21.70%, 男性的贫 血 患 病 率 为 5.00%、6.82%、8.03%、8.60%、9.17%和 17.94%。18 45岁育龄期妇女的贫血患 病率比较高 , 是贫血高危人群 , 见表 4。
表 4两地居民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情况 年龄组(岁 合计
调查 人数
血红蛋白均数(g /L 贫血 人数 贫血率(% 男性 调查 人数
血红蛋白均数(g /L 贫血 人数 贫血率(% 女性 调查
人数
血红蛋白均数(g /L 贫血 人数 贫血率(% 5 400134.2205.00200134.2105.00200134.2105.00 12 82134.2910.9844134.236.8238134.4615.78 14 45134.148.8924134.128.0321134.229.52 18 842133.821625.65256134.2228.60586133.819433.11 45 518134.36712.93229134.3219.17289134.34615.91 60 435134.28619.77223134.24017.94212134.24621.70合计 2337133.940717.42987134.29910.031350133.930622.67 5血糖异常及糖尿病检出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 示两地居民本次体检的糖尿病检出率为 3.69%。其 中 18岁、45岁 和 60岁 年龄组糖尿病检出率 分别为 1.67%、5.63%和 9.44%。随着年龄的增加 , 糖尿病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2=68.4, P <0.01。中 年人群日益成为糖尿病的重要群体见表 5。
表 5两地居民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及糖尿病检出情况 年龄组(岁 合计 调查 人数
IFG(% IGT(% DM(% 男性 调查 人数 IFG(% IGT(% DM(% 女性 调查 人数 IFG
(% IGT(% DM(% <185220.570.000.382680.370.000.742540.780.000.00 18 8363.110.361.672555.880.393.145811.890.341.03 45 5159.320.975.6322810.961.327.892878.010.703.83 60 43316.404.399.4422116.744.9811.2121216.043.777.54合计 23066.421.213.699728.021.545.3513345.170.902.47 6血脂异常患病情况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 成人 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 11.70%, 高甘油三酯患病 率为 31.98%, 低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血 症 患 病 率 为 1.39%。可见 , 居民的高血脂情况比较普遍。随年 龄的增加 , 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呈上升趋势(χ2 =6.25, P <0.05 , 而高甘油三酯血症各年龄组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 P >0.05 , 低密度脂 蛋白血 症 的 患 病 率 各 年 龄 组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χ2=2.05, P >0.05 , 见表 6。
表 6两地居民血脂异常患病情况 年龄组(岁 调查 人数
高胆固醇血症 人数(%
高甘油 三酯血症 人数(% 低高密度 脂蛋白血症 人数(% 18 8428810.4525630.4091.07 45 5185711.1017032.8281.54 60 4356514.9414834.0292.07合计 179521011.7057431.98251.39·3·
浙江预防医学 2011年第 23卷第 12期 Zhejiang Preventive Medicine , Dec.2011, Vol 23, No.12 讨 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 超重、肥 胖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蔓延。2002年中国居民营 养与 健 康 状 况 调 查 显 示 , 我 国 成 人 的 超 重 率 为 22.8%, 肥胖率为 7.1%[9]。与 1992年全国营养 调查资料相比 , 18 44岁人群超重率上升 38.6%, 肥胖率上升 80.6%[10]。2009年全国营养监测的资 料还未见报道 , 但从浙江省两地区看 , 超重患病率 为 29.92%, 肥胖患病率为 7.92%, 在 2002年基 础上进一步增长。高血压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心血管 疾病危险因素。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 , 我国 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 18.8%, 与 1991年相比患病 率上升 31%[11]。本次调查显示 , 两地居民 18岁、30岁、45岁、60岁 和 75岁 年龄组的高 血 压 患 病 率 分 别 为 1.02%、5.95%、17.18%、31.81%和 50.00%。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 升高。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包括超重、肥胖、高盐饮 食、饮酒等。本次调查显示居民膳食钠的平均摄入 量为 3607.5mg /d, 远远超过其适宜摄入量 2200 mg /d。可见 , 需要继续深入开展控制高血压危险 因素的健康促进工作。
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不易被吸收 , 而我国居民的 饮食习惯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 因此容易患缺铁性 贫血。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 , 我国居民贫血 患病率为 20.1%, 男性 15.8%, 女性 23.3%[12]。本次调查显示 5岁及以上居民(除外孕妇 缺铁 性贫血的患病率为 17.42%, 男性 10.03%, 女性 22.67%。18 45岁育龄期妇女的贫
血患病率比较 高 , 是贫血高危人群。本次膳食调查显示居民的铁 摄入为 24.7mg , 超过推荐摄入量。食物中铁的难 于吸收是重要原因。目前浙江省在省卫生厅、中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物强化办公室(FFO 和全球 营养改善联盟(GAIN 支持下 , 在省内开展铁强 化酱油改善缺铁性贫血项目试点 , 以期改善浙江省 居民的缺铁性贫血状况。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构 成严重威胁。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显示 , 我国 18岁以上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为 2.6%, 空腹血糖受 损率为 1.9%[9]。2009年浙江省两地居民糖尿病检 出率为 3.69%, 空腹血糖受损率为 6.42%, 又有 所增加。按照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规范 , 新诊断 的 2型糖尿病患者首先采用非药物治疗 , 也就是饮 食控制和运动治疗 2 3个月 , 如果血糖控制不理 想 , 则采用药物治疗。而目前国内糖尿病患者管 理 , 注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 , 而不重视非药物 治疗。许多医院的糖尿病营养治疗没有开展起来 , 与西方国家相比滞后。因此 , 要进一步重视饮食和 运动 , 消除危险因素 , 才能加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 疗效果。
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02年营养调查结果显示 , 我国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患 病 率 为 2.9%, 高 甘 油 三 酯 血 症 的 患 病 率 为 11.9%, 低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血 症 的 患 病 率 为 7.4%[13]。本次营养监测 , 两地居民成人高胆固醇 血症 患 病 率 为 11.70%, 高 甘 油 三 酯 患 病 率 为 31.98%,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病率为 1.39%。可见 , 浙江省两地居民的高血脂情况比较严重。膳 食营养状况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 膳食营养状况 失衡是慢性病的危险因素。我国目前面临营养不良 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本次调查结果也符合这个 大趋势 , 表现为肉类和食用油的摄入偏高 , 奶类、豆类摄入不足;脂肪、钠摄入过剩 , 钙摄入不足。应加强浙江省居民的营养改善工作 , 使营养与健康 监测工作更具指导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月欣 , 王光亚 , 潘兴昌 .中国食物成分表 [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2002:335-343.
[2]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M ].北京 :西藏人民 出版社 , 2008:2-50.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J ].营养学报 , 2004, 26(1 :1-4.
[4]中 国 高 血 压 防 治 指 南 修 订 委 员 会 .中 国 高 血 压 防 治 指 南(2005年修订版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6.[5]International Nutritional Anemia Consultative Group , Wor1d Health Organization , United Nations Children ’ s Fund.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ron Supplements to Prevent and Treat Iron Deficiency Anemia [M ].Washington DC :ILSI Press , 1998.
[6]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Report of a WHO consultation.Part I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M ].Geneva :WHO , Diagnosis , 1999.
[7]赵文华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七 — — — 2002血 脂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8:6-7.
[8]翟凤英 , 杨晓光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二 — — — 2002膳食与营养素摄入状况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 版社 , 2006:56-67.
(下转第 12页 · 4 ·浙江预防医学 2011年第 23卷第 12期 Zhejiang Preventive Medicine , Dec.2011, Vol 23, No.12
3身体素质
3.150m 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 50m 指标 , 与 全国同龄农村儿童比较 , 除女生 10岁组外 , 各年 龄组指标均低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经检验 , 男生 11岁和 12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 , 女生 12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其余 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见表 1。3.250m ˑ8 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 50m ˑ 8指 标 , 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比较 , 除女生 10岁组外 , 各年龄组指标均低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经检验 , 男生 12岁组和女生 12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见表 1。
3.3立定跳远 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立定跳远指 标 , 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比较 , 除女生 10岁年龄 组外 , 各年龄组指标均低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经 检验 , 男生除 7岁组外 , 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 <0.01;女生除 7岁、11岁和 12岁组 , 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见表 1。
3.4斜身引体(男 和仰卧起坐(女 浙江省 农村留守儿童斜身引体(男 和仰卧起坐(女 指标 , 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比较 , 除女生 10岁组 外 , 各年龄组指标均低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经检 验 , 男生除 7岁和 8岁组外 , 其余各年龄组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P <0.01;女生除 12岁组外 , 其 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 见表 1。
讨 论
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 等指标 ,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身体形态 指标高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肺活量指标 , 与全国 同龄农村儿童比较 , 除女生 10岁年龄组外各年龄 组指标均低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这说明浙江省农 村留守儿童的心肺功能低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身 体素质指标(除女生 10岁组外 均低于全国同龄 农村儿童。这说明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 低于全国同龄农村儿童。国内同龄农村留守儿童身 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指标大多低于全国同龄农村儿 童 , 国内同龄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同样也普遍较差。在这次检测过程中 , 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差 的原因很多 , 主要有以下 4方面 :(1 留守儿童 自
身的因素;(2 来自学校的因素;(3 监护人 的因素;(4 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农村留守儿 童体质差表现在心肺功能差 , 身体虚弱、免疫力 差 , 意志薄弱 , 承受能力差。
鉴于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差的情况 , 政府应加大 对农村学校的体育教育的投入 , 改变教育观念加强 体育教学 , 发挥监护人的作用。进行有效干预 , 加 强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的身体锻炼 , 从而增强浙江 省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质 , 以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的和 谐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广文 , 吴虹 , 杜其云 , 等 .湖南省 3-7岁留守儿童长处 和困难问卷调查分析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2010, 18(1 :26-29.
[2]李孜 , 李燕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实践性研究 — 以重庆市 巴南区为例 [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 2010, 27(1 :91-97.
[3]李德义 .宁波市大中学生体质特征分析 [J ].中国学校卫 生 , 2009, 30(1 :44-45.
[4]李 立 伟 .普 通 高 校 在 校 学 生 体 质 健 康 状 况 及 对 策 的 研 究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 2010, 28(3 :97-99.(收稿日期 :2011-07-06(上接第 4页
[9]王陇德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一 — — — 2002综 合报告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 2005:48-52, 57-60.
[10]马冠生 , 李艳平, 武阳丰 , 等 .1992至 2002年间中国居民 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2005, 39(5 :311-315.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 [J ].中
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 2004, 2(12 :919-922.
[12]杨晓光 , 翟凤英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三 — — — 2002居民体质与营养状况 [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 社 , 2006:198.
[13]赵文华 , 张坚 , 由悦 , 等 .中国 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 流行特 点 研 究 [J ].中 华 预 防 医 学 杂 志 , 2005, 39(5 : 306-310.
(收稿日期 :2011-07-26 · 21 ·浙江预防医学 2011年第 23卷第 12期 Zhejiang Preventive Medicine , Dec.2011, Vol 23, No.12
2.中国居民膳食营养调查 篇二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全国总膳食调查研究要求和城乡经济、消费水平及人口比例的差别,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层次,随机选择唐山市路北区(城市点)、廊坊市文安县、承德市双塔区(农村点),每点抽取30户,共90户400人进行膳食调查。
1.2 方法
由统一培训的人员对住户和个体进行调查。住户调查采用食物称重法和三日记账法,收集家庭各种食物及调味品消费量数据,其中包括各种食品原料的生重、食物的熟重、熟重剩余量及废气量;个体调查采用24小时回顾法,对在家用餐所有成员连续调查3天,收集对象在调查期间各种食物、饮品消费数据,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建立Excel数据库,对居民平均食物摄入量、营养素摄入量及膳食结构进行分析。根据2007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十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集》。
2 结果
2.1 居民平均各类食物摄入量
2.1.1 谷类消费量
居民平均谷类食物摄入量为376.34g,与全国2002年调查居民平均谷类食物摄入量402.20g比较有所下降,呈现多面少米特点。其中稻米消费比为30.19%,面粉占到57.60%,其他杂粮占8.21%;居民膳食中缺少小米、玉米等杂粮摄入。杂粮摄入量以城市稍好,接近50g,而农村居民杂粮摄入比例低,不足谷类消费量的10.00%。
2.1.2 薯类消费量
平均薯类摄入44.28g,稍低于推荐量。城市居民薯类摄入量70.16g,达到推荐量标准,农村薯类摄入量较低,只有31.65g,城市居民薯类消费量高于农村居民,与2002年调查数据显示结果相反。
2.1.3 豆类摄入
平均豆类摄入12.35g,以大豆和大豆制品为主,低于2002年(16g)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推荐量30~50g标准。
2.1.4 肉类摄入
平均摄入肉类43.07g,低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达不到推荐标准(50~75g)。以猪肉为主,平均占到60.00%以上,其中唐山市区居民猪肉消费占总肉类消费的82.50%。
2.1.5 蛋类摄入
蛋类食品平均消费量39.04g,主要是鸡蛋。高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达到推荐标准25~50g,但承德农村居民蛋类摄入只有17.54g,未达到推荐量。
2.1.6 鱼虾类
平均摄入量27.67g,低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占推荐量的50.00%。农村地区居民鱼虾类摄入量只达到推荐量下限标准的30.00%,承德农村居民摄入量最低,只达到推荐量的4.50%。
2.1.7 奶及奶制品
平均消费26.84g,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只达到推荐量的9.00%,农村达到3.00%。城市居民奶及奶制品摄入量明显高于农村居民。
2.1.8 水果类
平均消费359.96g,高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达到推荐200~400g标准。由于膳食调查时间是在北方瓜果收获季节,居民水果摄入量较高,其中瓜类消费占50.00%以上,木本水果消费量低于40.00%。
2.1.9 蔬菜类
居民蔬菜类消费量为366.81g,高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达到推荐量标准,但深色蔬菜摄入比例偏低,只占39.03%。
2.1.1 0 油脂摄入
平均为42.44g,高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比推荐量高70.00%,其中城市居民摄入油脂47.07g,比推荐量高88.28%,农村居民平均油脂摄入量40.12g,比推荐量高60.48%。
2.1.1 1 食盐摄入量
平均食盐摄入量10.95g,低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12g),比推荐量高82.50%。
2.2 营养素摄入
2.2.1 能量摄入
居民平均能量摄入9 095.68KJ,低于2002年全国调查能量摄入水平(9 409.18KJ)。其中来源于蛋白质的能量占11.51%,由脂肪提供的能量占29.28%。
2.2.2 蛋白质摄入量
居民平均蛋白质摄入量63.4g,低于2002年全国水平65.9g。其中动物性食品提供的蛋白质平均占到22.24%,低于全国水平,尤其农村居民蛋白质摄入量偏低,承德农村居民蛋白质摄入量55.7g,其中由动物性食品提供的蛋白质占到12.75%。
2.2.3 脂肪摄入量
居民脂肪平均摄入量71.7g,低于2002年全国平均水平(76.2g),超过推荐量标准,为推荐量的2.87倍,显示脂肪摄入严重过量。
2.2.4 居民膳食纤维摄入量
居民平均膳食纤维摄入量为13g,略高于2002年全国调查居民摄入量(12g),仅达到推荐量的52.00%。
2.2.5 居民胆固醇摄入量
平均胆固醇摄入量为259g,其中城市345g,农村平均213g,显示城市胆固醇摄入量高于农村、高于推荐量。
2.2.6 维生素摄入量
维生素摄入量普遍偏低。维生素A摄入量平均350ug RE,低于2002年全国调查平均469.2 ug RE,仅达到推荐量的43.75%。硫胺素平均摄入量1.1mg,低于推荐量1.4mg标准,达到推荐量的70%~84%。核黄素平均摄入量0.92mg,低于推荐量标准,达到推荐量标准的39%~86%。维生素C摄入量91mg,达到推荐量标准的90%,其中城市居民蔬菜水果摄入量大,维生素C摄入量达到123mg,农村居民平均维生素C摄入量达到77mg,尤其承德农村居民维生素C摄入量仅48mg,达到推荐量标准的48%。
2.2.7 矿物质摄入量
居民膳食钙平均摄入量365mg,低于全国水平(389mg),为推荐量的45.63%,其中承德农村居民膳食钙摄入量仅为274mg,达到推荐量标准的34.25%。钠摄入量平均为5 679mg,低于全国水平(6 268mg),但三个调查点摄入量均达到推荐量的2.5倍,最高达到推荐量的2.76倍。锌的摄入量平均为10.1mg,低于全国11.3mg水平,低于推荐量标准,达到推荐量标准的67%。硒的摄入量平均41.6ug,高于全国水平(39.9 ug),低于推荐量标准,达到推荐量标准的80%。铁的摄入量23.6mg,比全国调查数据稍高,达到推荐量的157.33%。
2.2.8 居民饮水量
居民平均饮水及饮料量793g,比推荐饮水量少400g。显示三个调查点居民饮水量均不足,达到推荐饮水量的61.24%~73.29%。
3 讨论
3.1 膳食结构不合理
(1)谷类摄入以米面为主,杂粮摄入较少。谷类摄入米面占90%以上,玉米、小米等杂粮摄入不足10%,豆类、薯类摄入量均未达到推荐量标准,农村居民摄入更少,这可能与农村居民合理营养膳食知识匮乏、豆类及其制品供给不足、多食精面、不爱吃粗粮等饮食习惯有关。与细粮相比,粗粮更有助于避免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在主食一定的前提下,每天食用85g全谷类食品能减少若干慢性病的发病风险[1],因此建议居民改变饮食习惯,倡导食物多样、粗细搭配,每天最好能吃50g以上粗粮。(2)鱼虾、蛋、奶、肉等动物性食品摄入不足。虽然城市和农村居民动物性食物摄入量差别较大,城市居民各种动物性食品摄入均高于农村居民,但都达不到推荐量标准,且肉类食品单调,主要是猪肉,占到80%以上。奶及其制品摄入量城市居民达到推荐量的9%,农村居民达到3%;鱼虾类水产摄入农村地区居民摄入量只达到推荐量下限标准的30%,最低的只达到国家推荐量的4.5%。建议调整肉食结构,适当多吃鱼、禽肉,蛋和瘦肉,减少猪肉摄入,俗称“多食白肉,少吃红肉”,每天吃奶及其制品,以摄取优质蛋白质、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平衡膳食。(3)深色蔬菜摄入偏少。居民平均摄入深色蔬菜占38%,浅色蔬菜占62%。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质的重要来源。一般深色蔬菜的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较浅色蔬菜高,因此提倡多吃蔬菜水果,深色蔬菜和浅色蔬菜的食用比最好为1:1。(4)油脂、食盐摄入过量是城乡共同存在的营养问题。本次调查居民平均油脂摄入量比推荐量高70%;食盐摄入量比推荐量高82%。这与北方人口感重、喜食酱菜、腌菜,烹饪用油多,动物性食品一般先煎后顿等饮食习惯有关。
3.2 营养素摄入不平衡
(1)一般情况下我国居民膳食中的总热量60%~70%来源于糖、10%~14%来源于蛋白质、15%~20来源于脂肪。本次膳食调查数据显示来源于蛋白质的能量占11.51%,由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能量平均占到8.68%,由脂肪提供的能量占到29.28%,说明脂肪摄入量超标,蛋白质摄入量不够,动物性食品摄入少。(2)城市居民胆固醇摄入量偏高。城市调查点居民胆固醇摄入量为345g,这与城市居民各种动物性食品摄入均高于农村居民;肉类食品单调,主要是猪肉;油脂摄入明显高于国家推荐量标准有关。提示城市居民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少摄入一些猪肉,多摄入一些牛羊、禽肉等。(3)膳食中的脂肪、钠摄入过量。三个调查点平均脂肪摄入量为71.7g,为推荐量的2.87倍;膳食钠平均摄入量为5 679mg,达到推荐量的2.51~2.76倍。主要是由于油脂、食盐摄入超标导致。(4)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量偏低。平均膳食纤维摄入量达到推荐量的52%;维生素A、维生素C、核黄素、尼克酸摄入量低于全国水平;钙、锌、硒摄入量均低于2002年全国水平和推荐量标准;铁的摄入达到推荐量的157.33%,但根据2006年在河北省唐山、保定、石家庄、邯郸市对5 721名成人、中学生及儿童所做的缺铁性贫血调查证实,居民普遍存在贫血现象,居民贫血率在20%以上。提示铁的食物来源及吸收存在问题。
4 建议
(1)加强大众宣传,倡导平衡膳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限油减盐增加奶”、科学烹调、增加饮水、合理膳食理念,提高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健康知识、营养知识。(2)政府相关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等提高认识,共同协作、力争做到社会参与,推动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改善。(3)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考虑工农业生产以及产业结构导向。加强对农业、食品工作和健康相关产业的科学指导。为城乡居民供应充足的牛羊、禽、鱼类、海产品、奶及其制品,引导农村居民增加动物性食品、奶、豆类食品的摄入。(4)进一步加强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区域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为制定改善居民营养与健康的政策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摘要:目的 了解河北省调查点人群膳食结构,掌握人群膳食营养摄入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干预措施、改善膳食结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称重法和三日记账法对随机选取的90户居民400人进行膳食营养摄入调查。依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十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数据集》进行评价。结果 居民平均每天摄入谷类食品376.34g、薯类44.28g、豆类12.35g、鱼虾27.68g、肉类43.07g、蛋类39.04g、奶类26.84g、蔬菜366.81g、水果359.96g、油脂42.44g、食盐10.95g、水及饮料793.50g。居民平均每天摄入能量9 095.68KJ、蛋白质63.4g、脂肪71.7g、碳水化合物342g、膳食纤维13g、胆固醇259g、维生素A350ugRE、硫胺素1.1mg、核黄素0.8mg、尼克酸99.29mg、维生素C88mg、膳食钙365mg、钠5 679mg、锌10.1mg、硒41.6ug、铁23.6 mg。结论 调查点居民平均豆类、奶类及其制品、鱼虾水产品类食品明显摄入不足,远远低于推荐量标准;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C、膳食钙、锌等营养素摄入量低于2002年全国调查水平,低于推荐量标准;脂肪、钠摄入量高于推荐量标准2.5倍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平衡。有计划地开展人群膳食营养指导十分必要。
关键词:膳食营养,摄入量,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3.中国居民膳食营养调查 篇三
【说明】
提示:推荐坐着喂奶。两侧乳房轮流喂,吸尽一侧再吸另一侧。若一侧乳房奶量已能满足婴儿需要,应将另一侧乳汁用吸奶器吸出。喂好奶后,不要马上把婴儿平放,应将婴儿竖直抱起,头靠在妈妈肩上,轻拍背部,排出吞入胃里的空气,以防止溢奶。
1.0月~6月龄婴儿的生长特点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一般为3.0kg(2.5kg~4.0kg)。出生后头几天因尚未适应宫外环境,通过喂养进入体内的水分不足以补偿丢失的水分,因而引起体重生理性下降。体重下降值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并于生后7天~10天恢复到出生时体重。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保持高速增长。前6个月的婴儿体重平均每月增长0.6kg,在头4月龄~6月龄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2倍。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cm,在1岁时增长约50%,达75cm。身长是反映骨骼系统生长的指标。头围反映脑及颅骨的发育状态。出生时头围平均为34cm。
2.0月~6月龄婴儿的消化和排泄功能发育
新生儿消化器官发育未成熟,功能尚未健全。唾液腺发育欠成熟,唾液分泌较少,口腔内黏膜干燥易受损。同时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不利于消化淀粉。4月龄后唾液腺逐渐发育完善,唾液分泌量增加,唾液中的淀粉酶也逐渐增加,消化淀粉类食物的能力增强。从6个月龄起,婴儿逐渐可以吃些软质的食物。
新生儿的胃呈水平状。胃贲门的括约肌弱,而幽门部肌肉较紧张,因此在吸饱奶后受振动易溢奶。婴儿的胃容量较小,正常足月儿胃容量约为25ml~50ml,到出生后第10天时可增加到约100ml,6个月约为200ml。胃液和胃酸的分泌量也较少,胃蛋白酶的活力弱,凝乳酶和脂肪酸含量少,因此消化能力低,胃排空延迟。消化酶的活力相对较差,胰淀粉酶在4月龄后才达一定的水平。胰腺脂肪酶的活力亦较低,肝脏分泌的胆盐较少,因此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较差,但消化蛋白质的能力较好。
新生儿期的肾脏结构不成熟。肾小球的滤过率仅为成人的l/4~1/2,肾小管的重吸收、分泌及酸碱调节功能也较弱。尿的浓缩能力、尿素及钠的排除能力有限。因此,人工喂养时如果蛋白质和矿物质(尤其是钠)摄入过多,易发生水肿及血中尿素升高。
3.0月~6月龄婴儿的脑和智力发育
人的智力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年龄越小,脑的生长发育速度越快。出生时脑重约370g,出生后到6月龄时脑重增加一倍,达600g~700g,2岁时达900g~1200g,7岁时已接近成年人的脑重。脑神经细胞的主要分化增殖在3岁时已基本完成,即3岁之前是脑细胞数量的增长期,3岁后脑细胞数量一般不再明显增多,主要是脑细胞的重量和体积增大或形态结构的变化。因此,在3岁前的婴幼儿期,脑细胞处于快速分化增殖期,合理的营养供给对脑和日后智力的发育特别重要。
什么叫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指在生后6个月内完全以母乳满足婴儿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需要的喂养方式。在母乳喂养中,可能例外的是使用少量的营养素补充剂,如维生素D和维生素K。除母乳之外,仅给予水或其他非营养液体(不含能量和营养素)的喂养方式为基本纯母乳喂养。
为什么喂养0月龄~6月龄
婴儿要首选母乳
人类的乳汁含有人类生命发展早期所需要的全部营养成分,这是人类生命延续所必需,是其他任何哺乳类动物的乳汁无法比拟的。母乳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l)母乳中的蛋白质最适合婴儿的生长发育。母乳所含蛋白质低于牛奶,约为1.1g/dL,仅为牛奶的1/3,但母乳中蛋白质以易于消化吸收的乳清蛋白为主。乳清蛋白与酪蛋白之比为60:40,而牛乳中为18:82。在乳清蛋白中,母乳中以α--乳清蛋白为主,易于消化吸收,且氨基酸组成平衡。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较多,为婴儿大脑及视网膜发育所必需。
(2)母乳中的脂肪丰富,且含有丰富的脂肪酶,可帮助消化脂肪,比牛乳脂肪更易于消化与吸收。母乳不仅含有短链、中链及长链脂肪酸,而且还含有脑及视网膜发育所必需的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
(3)母乳中的乳糖含量较牛乳高,不仅提供婴儿能量,而且它在肠道中被乳酸菌利用后产生乳酸,促进肠道内钙的吸收并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4)母乳中矿物质含量比牛乳更适合婴儿的需要。由于婴儿肾脏的排泄和浓缩能力较弱,食物中的矿物质过多或过少都不适于婴儿的肾脏及肠道对渗透压的耐受能力,会导致腹泻或增加肾脏的溶质负荷。母乳的渗透压比牛乳低,更符合婴儿的生理需要。
母乳中的钙含量比牛乳低,但钙磷比例适当为2:1,有利于钙的吸收,而牛乳中过高的磷会干扰钙的吸收。母乳中铁的含量与牛乳接近,但母乳中铁的吸收率可高达50%,远高于牛乳。母乳中的锌、铜含量也高于牛乳,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5)母乳中维生素的含量易受乳母营养状况的影响,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的维生素A。母乳的维生素A、维生素E及维生素C一般都高于牛乳,而且维生素E往往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同时出现。在对牛乳加热过程中,一些对热不稳定的维生素可遭到破坏,而在人乳中则无此弊病。母乳中的维生素K低于牛乳,故孕期母体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一定意义,例如摄食深绿色的蔬菜。乳母如果日光照射少而食物中维生素D摄入量又不足时,母乳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婴儿的生理需要,需额外补充。
(6)母乳含许多免疫活性物质,包括丰富的免疫活性蛋白,如乳铁蛋白、溶菌酶、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以及低聚糖等,母乳中的这些免疫蛋白有抵抗肠道及呼吸道等疾病的作用。这些物质不受胃液及消化过程的破坏,可以直接进入人体。
母乳喂养有益于母婴健康
母乳喂养除满足婴儿营养需要外,还对母亲及婴儿有许多持续的有益健康效应,并且母乳喂养亦有利于增进母子间的感情。研究证实,出生早期的营养影响儿童期神经行为的发育及表现,甚至对成年时期的某些慢性疾病也具有持续影响。
(1)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儿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母乳喂养可减少或消除婴儿摄入或接触污染的食物及容器的机会;母乳含免疫活性物质可促进婴儿免疫系统的成熟,抵抗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感染。婴儿出生后的前6个月给予全母乳喂养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母乳喂养既可以显著降低婴儿腹泻的发病率,也可缩短腹泻的病程。母乳喂养婴儿的坏死性肠炎发病率也显著低于用婴儿配方食品喂养的婴儿。即使是部分母乳喂养,亦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母乳喂养还有利于抵抗肺炎、中耳炎、菌血症、脑膜炎及尿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
(2)母乳喂养也可降低非感染性疾病及慢性疾病的风险。母乳喂养可降低患溃疡性结肠炎、儿童期肥胖和肿瘤等疾病的危险性。
(3)母乳喂养有利于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因为母乳中所含的蛋白质大部分是婴儿的同种蛋白,不会被婴儿的免疫系统当作一种异种蛋白而导致过敏。
(4)母乳喂养可降低母亲乳腺癌的发病危险。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 篇四
》进行修订。经过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和技术工作组百余位专家两年来的工作,并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政策研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者、管理者、食品行业、消费者的.意见,最终形成了系列指导性文件。
5月13日上午10时国家卫生计生委领导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理事长,翟凤英常务副理事长,丁钢强、马冠生副理事长,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于康等专家出席发布会议。现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关健推荐内容发布于下: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关键推荐:
1、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2、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3、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4、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关键推荐:
1、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2、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3、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4、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关键推荐:
1、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
2、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3、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4、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
5、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关键推荐:
1、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2、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3、优先选择鱼和禽。
4、吃鸡蛋不弃蛋黄。
5、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关键推荐:
1、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每天烹调油25~30g。
2、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3、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4、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5、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关键推荐:
1、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2、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
3、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4、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5、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
5.中国居民膳食营养调查 篇五
(二)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1、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1.6亿多。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城乡差距已不明显。大城市、中小城市、一至四类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20.4%、18.8%、21.0%、19.0%、20.2%和12.6%。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与1991年的26.6%、12.2%和2.9%相比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差水平。
2、糖尿病患病增加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空腹血糖受损率为1.9%。估计全国糖尿病现患病人数2 000多万,另有近2 000万人空腹血糖受损。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一类农村明显高于四类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3、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人数分别为2.0亿和6 000多万。大城市成人超重率与肥胖现患率分别高达30.0%和12.3%,儿童肥胖率已达8.1%,应引起高度重视。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肥胖率上升97%,预计今后肥胖患病率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4、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我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 18.6%,估计全国血脂异常现患人数1.6亿。不同类型的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高胆固醇血症2.9%,高甘油三酯血症11.9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7.4%。另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值得注意的是,血脂异常患病率中、老年人相近,城乡差别不大。
6.中国居民膳食营养调查 篇六
2014-2-19 8:52:00
来源:农民日报
新世纪以来,我国食物总量供需实现了基本平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在食物营养消费方面却产生出新的问题,正如近日公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的那样,“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这些问题急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人群的膳食状况及特征上划分,这些问题及解决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食物营养过剩人群。据卫生部门监测统计,按照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判定标准,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0.6 %,肥胖率12.0 %,城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农村;全国有2.6亿人口被确诊为慢性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9%。产生超重及慢性病的风险因素有很多,究其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从食物中摄入的热量、营养素超过了身体需要,加上身体活动不足,导致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如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慢性病急剧增加,并向低龄化人群蔓延。控制体重、预防肥胖的首要措施,就是要把这类人群作为重点,使之有效地节制饮食、合理调整膳食结构。通过平衡膳食,从根本上调节其能量及营养物质的摄入水平,同时加强身体运动,把过多的食物消费及体重降下来,才能真正实现营养与健康相互促进的预期目标。
二是食物营养不足人群。按照2011年确定的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我国有1.28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最低营养需求为每人每日2100千卡热量(1986年制订),与纲要推荐的目标值相比,该基准值偏低。而且,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较大导致了其食物营养消费差距也很大。因此,贫困地区是我国居民营养不良的多发地区和营养改善的难点地区。必须针对贫困地区环境条件差、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实际,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采取扶持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创新食物营养改善方式,如保障人均基本口粮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食物资源,采取营养干预措施,以提高其食物消费水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三是食物营养改进人群。目前我国这部分人群数量最大,其特征是已经稳定解决温饱,实现了小康,衣食无忧。但在市场琳琅满目的美食诱惑下,加上缺乏食物营养知识,普遍存在肉类油脂等动物性食物消费过多等不合理的膳食行为。对这类人群的膳食调整,必须及时应对,加强指导,加大食物营养知识普及的力度,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模式,以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饮食,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使其由吃饱吃好转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实际上,上述人群的膳食类型划分是粗略的,当前我国食物营养面临的新问题相互交织,相当复杂。要在纲要的指引下,通过全社会的努力,运用多种形式的营养教育及干预措施,引导居民形成合理的食物消费模式和科学的膳食模式,传承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优良膳食传统,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疾
病,方能促进生产、消费、营养、健康协调发展。
7.我校学生膳食营养及饮食行为调查 篇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一、二年级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其中男生170人, 女生230人, 年龄17~23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以选择题形式自行设计调查表, 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营养知识、饮食习惯、饮食行为等[2~4]。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回收389份, 其中男生165份, 女生224份, 回收率为97.3%。
1.2.2 24 h回顾法
采用24 h回顾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连续3 d的膳食调查, 详细记录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和进食时间, 包括一日三餐主食、副食与零食、水果等。查阅《食物成分表》[5]计算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参照中国营养学会2004年修订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6] (DRIs) 中的中等体力劳动标准进行评价。同时了解学生膳食结构, 并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7]进行比较, 分析其是否合理。
1.3 分析
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 利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1 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 (见表1)
结果显示, 大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较多, 均占有一定比例, 不论男生还是女生, 通过网络获取营养知识的学生较多, 其次为电视节目, 而从学校宣传栏获取营养知识的比例较少, 这说明学校营养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2 营养知识了解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知, 大学生营养知识普遍欠缺。被调查的大学生中, 只有28.3%的学生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晓率仅为38.8%, 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营养知识误区如热水煮饭了解偏少。
2.3 饮食行为习惯
2.3.1 膳食结构 (见表3)
调查表明, 我校学生膳食结构以粮谷类和蔬菜类为主, 食物种类比较齐全, 各种食物的摄入均低于膳食平衡宝塔推荐摄入量, 特别是主要供给优质蛋白的肉类、蛋类、奶类和豆类的摄入量较少, 男生水果摄入量明显低于女生。
2.3.2 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 (见表4)
调查显示, 我校男生、女生能量摄入量均不足;男生铁、烟酸摄入量超过RNI, 蛋白质、钙、锌、视黄醇当量、维生素C摄入量占RNI的60%~80%, 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偏低。女生多种营养素基本能够满足需要, 但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不足。原因有学生杂粮类、谷物摄入量偏少, 食堂采用精粉、精米, 食物烹调方法不合理,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提供不足等。
注:*RNI按中等劳动强度计算
2.3.3 一日三餐的热量分配比 (见表5)
调查结果表明, 男、女生早餐的热量摄入均偏低, 特别是男生。在夜宵、水果和零食方面, 男生偏重于吃夜宵, 而女生则偏重于水果和零食。
2.3.4 早餐进食情况 (见表6)
在饮食习惯上, 大多数学生经常因为时间紧而不吃早餐。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 只有25.2%的人能坚持每天吃早餐。
3 结论及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 一方面, 我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不高, 对营养知识了解不深入;另一方面, 存在能量摄入不足、膳食营养素不足且不平衡、饮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知识缺乏等情况。调查显示, 不良饮食行为是造成学生能量和膳食营养素摄入不足且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医学院校要加强学生临床营养方面的教育, 如一些慢性疾病的营养预防、治疗等[8]。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 通过讲座、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营养膳食知识,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理均衡的饮食对于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和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 从而合理饮食,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摘要:目的 了解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及饮食行为, 为学校营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24 h回顾法, 对在校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习惯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 我校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 每日三餐营养素摄入量分布不均, 营养失衡, 早餐问题突出, 饮食习惯不合理, 能量摄入不足。结论 加强营养知识教育,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 是改善学生营养现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膳食营养,饮食行为,营养知识
参考文献
[1]刘真美, 刘芸芸.贵州部分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6) :475-476.
[2]陈观进, 陈新妹.医科院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4) :794-797.
[3]张久亮, 梁栋.华中农业大学学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 2011, 30 (2) :103-105.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0.
[5]王光亚.中国食物成分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
[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7]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J].营养学报, 1998, 20 (4) :387-397.
8.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 篇八
鼓励母乳喂养:母乳喂养4个月后,逐步添加辅助食品。
婴儿是指从出生至一周岁的孩子,这段时期是生长发育最快的一年,一年内体重的增加为出生时的两倍,因此需要在营养上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母乳是婴儿唯一理想的均衡食物,而且独具免疫物质,有利于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母乳喂养也有利于母子双方的亲近和身心健康。提倡、保护和支持母乳喂养是全社会的责任。希望80%以上的婴儿获得母乳喂养至少在4个月以上,最好维持一年。对于患先天性疾病,或母亲因病不能授乳的情况下,应为婴儿选择合适的、各种营养素齐全的、经卫生部门许可出售的配方奶制品或其他同类制品,并根据产品使用说明喂养。
早在孕期就应做好哺乳的准备,做好乳房的保健,注意营养,保证乳房的正常发育。产后应尽早开奶,母婴同室,坚持喂哺。母乳一般可满足婴儿出生后4-6个月的营养需求,但为确保婴儿发育的需要与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应在出生一个月后,在哺乳的同时,补充安全量的维生素A及D(或鱼肝油),但应避免过多。在母乳喂哺4-6个月至一岁断奶之间,是一个长达6-8个月的断奶过渡期。此时应在坚持母乳喂哺的条件下,有步骤地补充为婴儿所接受的辅助食品,以满足其发育需求,保证婴儿的营养,顺利地进入幼儿阶段。过早或过迟补充辅助食品都会影响婴儿发育,但任何辅助食品均应在优先充分喂哺母乳的前提下供给。
补充断奶过渡食物,应该由少量开始到适量,还应由一种到多种试用,密切注意婴儿食后的反应,并注意食物与食具的清洁卫生。在通常的情况下,婴儿有可能对一些食物产生过敏反应或不耐受反应,例如皮疹、腹泻等。因此每开始供给孩子一种食物,都应从很少量开始,观察3天以上,然后才增加份量,或试用另一种食物.辅助食物往往从谷类,尤以大米、面粉的糊或汤开始,以后逐步添加菜泥、果泥、奶及奶制品、蛋黄、肝末及极碎的肉泥等.这些食物应该加入适量的食用油,但不必加入食盐。
幼儿与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指南
每日饮奶: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1-2岁的幼儿需要特别呵护。孩子的身体发育迅速,需要吸取许多营养物质,但是他们的胃肠还不够成熟,消化力也不强,例如胃的容量只有250毫升左右,牙齿也正在长,咀嚼能力有限,故应增加餐次,供给富有营养的食物,食物的加工要细又不占太多空间。每日供给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不少于350毫升,也注意供给蛋和蛋制品、半肥瘦的禽畜肉、肝类、加工好的豆类以及切细的蔬菜类。有条件的地方,每周给孩子吃一些动物血和海产品类食物。要引导和教育孩子自己进食,每日4-5餐,进餐应该有规律。吃饭时应培养孩子集中精神进食,暂停其他活动。应让孩子每日有一定的户外活动。
3-5岁的孩子有的进入幼儿园,他们活动能力也要大一些,除了上面照料幼儿的原则外,食物的份量要增加,并且逐步让孩子进食一些粗粮类食物,引导孩子有良好而又卫生的饮食习惯。一部分餐饮可以零食的方式提供,例如在午睡后,可以食用小量有营养的食物或汤水。应该定时测量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并做记录,以了解孩子发育的进度,并注意孩子的血色素是否正常。应该避免在幼年出现过胖,如果有这种倾向,可能是因为偏食含脂肪过多的食物,或是运动过少,应在指导下做适当的调整,着重在改变不合适的饮食行为。成人食物和儿童食物是有区别的,例如酒类绝不是孩子的食物,成人认为可用的“补品”,也不宜列入孩子的食谱。平衡膳食就是对孩子有益的滋补。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让孩子和小朋友共同进食,以相互促进食欲。
学龄儿童的膳食指南
学龄儿童指的是6-12岁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独立活动的能力逐步加强,而且可以接受成人的大部分饮食。这一部分孩子,在饮食上,往往被家长误看作大人,其实他们仍应得到多方面的关心和呵护。
一般情况下,孩子应合理食用各种食物,取得平衡膳食,男孩子的食量不低于父亲,女孩子不低于母亲。应该让孩子吃饱和吃好每天的三顿饭,尤应把早餐吃好,食量宜相当于全日量的三分之一。孩子每年的体重约增加2-2.5千克,身高每年可增高4-7.5厘米。身高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增长快些,故往往直觉地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瘦长型的。少数孩子饮食量大而运动量少,故应调节饮食和重视户外活动以避免发胖。
除了不应该饮用酒精饮料外,其余原则也适用于这些孩子。要引导孩子吃粗细搭配的多种食物,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禽、蛋、肉应该丰富些,奶类及豆类应该充足些,并应避免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应该引导孩子饮用清淡而充足的饮料,控制含糖饮料和糖果的摄入,养成少吃零食的习惯。吃过多的糖果和甜食易引起龋齿,应重视口腔卫生和牙齿的保健。
青少年的膳食指南
12岁是青春期开始,随之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身高每年可增加5-7厘米,个别的可达 10-12厘米;体重年增长4-5千克,个别可达8-10千克。此时不但生长快,而且第二性征逐步出现,加之活动量大,学习负担重,其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求都超过成年人。
谷类是我国膳食中主要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来源。青少年能量需要量大,每日约需400-500克,可因活动量的大小有所不同。蛋白质是组成器官增长及调节生长发育和性成熟的各种激素的原料。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青少年每日摄入的蛋白质应有一半为优质蛋白质,为此膳食中应含有充足的动物性和大豆类食物。钙是建造骨骼的重要成分,青少年正值生长旺盛时期,骨骼发育迅速,需要摄入充足的钙。据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生钙的摄入量普遍不足,还不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为此青少年应每日摄入一定量奶类和豆类食品,以补充钙的不足。中小学生中缺铁性贫血也较普遍,有些青少年的膳食应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以促进铁的吸收。青春发育期的女孩应时常吃些海产品以增加碘的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调查】推荐阅读: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2-14
中国农村居民社会11-26
中国居民储蓄率图表11-21
中国居民绿色消费发展情况01-13
新世纪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10-23
社区居民自治调查问卷07-09
农村居民消费情况调查08-17
京沪两地居民饮料消费调查06-12
居民消费水平调查问卷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