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伤害与预防

2024-11-26

幼儿园伤害与预防(14篇)

1.幼儿园伤害与预防 篇一

伤害预防制度

(一)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应当以儿童安全为前提,建立定期全园安全排查制度,落实预防儿童伤害的各项措施。

园内安全有专人检查,加强保教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时间注意力集中,不干私活,防止幼儿意外发生。

(二)幼儿园的房屋、场地、家具、玩教具、生活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规定。

定期检查园内设施、场地、运动器械等,发现损坏及时修理,消除安全隐患。

(三)幼儿园当建立重大自然灾害、食物中毒、踩踏、火灾、暴力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如果发生重大伤害时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四)幼儿园加强对工作人员、儿童及监护人的安全教育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普及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的能力。

(五)保教人员定期接受预防儿童伤害相关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做好儿童安全工作,预防跌落、溺水、交通事故、烧(烫)伤、中毒、动物致伤等伤害的发生。

(六)建立健全门卫制度和家长接送签名制度,为防止丢失幼儿,防止陌生人接走幼儿,每日晨检结束即关大门。

(七)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规定,严防食物中毒。

厨房、库房防止闲人进入,不带幼儿进厨房。

(八)工作人员的车辆在园内推行,摆在指定地点。

后勤运输食物等走专用通道。

(九)幼儿带药入园时请家长签字,给幼儿用药时,事先必须认真反复核对确保无误。

2.幼儿园伤害与预防 篇二

关键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纠纷,处置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社会形势、学生特点的变化, 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问题。截至2010年, 我国高校有近2000所, 在校学生人数达2500万。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宁波市, 共有全日制高校15所, 在校生为14.08万人,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而与此同时, 高校个体或群体性事件频发, 特别是大学生自杀、伤害他人生命、突发性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并引发纠纷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 引起社会的关注。

当前, 高校校园人身伤害事故的数量和纠纷的复杂程度呈现出许多新特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产生的纠纷已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破坏高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校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 需要创新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机制, 否则, 学生伤害事故处置将始终难以摆脱纠纷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 危害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损害社会稳定与发展。

当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现状和特点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置, 是指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及其纠纷的预防、预案、处理、总结过程的统称, 包括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置和纠纷处置两个方面。

1.事故的类型

一般来说, 按照引发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事故的类型主要有:

(1) 突发性疾病致残或猝死事故。学生自身疾病一直是导致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几年在高校所有的学生伤害事故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但无先兆情况的学生猝死, 仍不时发生, 应引起重视。

(2) 刑事或治安案件导致学生受到的伤害事故, 指学生间或来自校外第三人实施的暴力事故, 典型的有学生间打架、群殴, 学生或校外人员在校园内对其他同学的犯罪行为导致伤亡的事故。

(3) 交通事故, 是指在校内外由于交通事故导致学生伤亡的事故。

(4) 自杀、自残等学生自我伤害事故, 指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或精神性疾病导致的学生采取极端手段伤害自己甚至结束自己生命的事故。最近的研究表明, 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 卫生部也报道, 每年有200万自杀未遂者接受医学治疗。[1]当下, 大学生自杀、自残等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 因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自杀、自残已占大学生非正常伤亡的首位, 值得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5) 其他意外伤害事故。包括:火灾事故, 一般发生在校内集中场所或学生宿舍, 一旦出现, 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学生伤害甚至死亡的后果;教学与生活设施陈旧、老化, 学校食堂卫生不达标, 实验室管理不当而发生的事故;运动伤害, 一般发生在文体课堂、学生生活区或在校内组织的对抗性较强的体育运动中;外出活动过程中的溺水等意外事故。

2.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特点

(1) 特定性。主要是指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主体特定 (在校大学生) 、地域范围特定 (通常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 或学校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校外其他场所) 、时间特定 (在高校负有管理职责和义务的时间内发生的伤亡事故) 。

(2) 潜伏性。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背后大多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有的事故潜伏时间比较长, 而有的事故发生的征兆并不明显。

(3) 突发性和紧急性。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往往发生得非常突然, 很多事故在平时的正常教学和管理中很难预见。而一旦事故发生, 则表现出情况紧急, 高校必须紧急回应并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应急决策, 特别是学生自杀和暴力犯罪事件, 是目前高校遇到的越来越多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 其紧急性更是不言而喻。

(4) 迅速传播性。由于高校是人群相对集中的场所, 且当前网络普及, 加之各类媒体对高校动态极为关注, 一旦高校发生学生伤害事故特别是学生死亡事故, 消息会迅速传播、扩大, 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 容易产生高校的公共关系危机。

(5) 处理过程的复杂性。长期以来, 大多数家长认为, 不论大学生是否成年, 在校就读期间学校就应当对其履行监护和管理的义务, 只要大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人身伤害, 学校就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在事故发生后不理会事故的原因和事实, 采取非理性的方式处理问题, 如通过媒体报道或者采用威胁、恐吓等方式向校方施加压力, 使得学校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的过程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处理问题的过程更加复杂, 且牵制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最终反而不利于事故的妥善及时解决, 重者还会危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结分析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有利于提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对策, 为事故发生后或产生纠纷时进行有效处置提供决策参考。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诱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所以高校的稳定健康发展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向来被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 新形势下的安全稳定形势不容乐观。

(1) 非法宗教组织进校园。非法宗教组织主要是用极端邪恶的手段来对抗现实社会, 这样的组织和团体威胁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 损害群体利益, 危害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有极大的危害性。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深入, 高等学校社会化、市场化趋势明显, 各类宗教组织容易进入学校散发宗教宣传品, 传播宗教意识, 进行传教活动。与此同时, 一些境外非法宗教组织也趁机以研讨会、报告会、交流会等为名, 以传教渗透为实, 鼓动高校师生参加其活动, 如校园团契等进校园宣传活动, 鼓动大学生参与非法集会、游行罢课、绝食、制造破坏学校安全稳定事端等。

(2) 各类案件进校园。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其内心及行为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再加之一些高校管理不严, 使得社会上许多不法分子把作案对象选择为大学生, 人身伤害等治安、刑事案件进校园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形势不容乐观。

(3) 特殊学生进校园。即特困生、特富生、心理特殊学生逐渐增多, 这些特殊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引发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重要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 包括学生意外伤害甚至死亡的事故及各种校园突发事件频频发生, 学生伤害事故更加容易引发纠纷, 处理纠纷的过程也变得更加复杂。

2.学生家庭因素

家庭的一些潜在或显现的条件, 如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的人际关系、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的抚养方式以及家长的素质等对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2]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长辈们的溺爱和呵护导致了很多学生亲情观念淡漠, 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对于社会、家庭甚至自身的责任感不强。而当前很多家长只注重经济投入, 忽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和心理疏导、教育, 家长与子女间缺乏沟通, 往往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差, 心理承受能力弱, 缺乏社会责任和对个人人生价值观的认识, 稍遇挫折就有可能采取极端行为, 伤害他人或自己。

有一些特殊家庭如贫困、父母经常吵架、离异、单亲等, 使很多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任性、自私、偏激、冷酷等不良心理, 也是导致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据笔者不完全统计, 在自杀和伤害他人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 单亲和父母离异等家庭背景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大, 充分说明了家庭因素对现阶段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影响, 也值得引起整个社会的充分重视。

3.高校内部管理和大学生的自身因素

进入21世纪以来, 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扩招使高校人数剧增, 而另一方面, 高校教育管理改革不断深入带来的高校内部资源和条件发生变化, 各种内部关系更加复杂, 使得高校在发展、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差异化愈加明显。一些高校危机意识淡薄, 管理水平落后, 对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工作并没有充分重视, 处置过程非常被动。而作为高校主体的大学生, 其自身思维具有活跃性和片面性。同时, 我国传统教育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逐渐弱化的现实, 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社会公德和信仰缺失。高校内部管理的不足和大学生的突出问题成为引发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内在因素。当前, 普遍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1) 网络问题突出, 并由此带来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 网络游戏沉迷, 利用网络传播谣言、暴力等问题突出。21世纪互联网的应用飞速发展, 标志着一种以信息为标志的崭新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 这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面对无穷虚拟的网络世界, 感受到了极大的自由选择空间和资讯, 但网络游戏的无序管理、网络传播的暴力和自杀、伤害他人等信息对大学生的暗示作用不可小觑。这些问题在近几年突出反应一些大学生将网络游戏中的矛盾带向现实, 引发打架斗殴等伤害事故;网络不良信息引导一些大学生自杀、暴力伤害他人等学生伤害事故的严重后果。值得重视的是, 如果学生伤害事故是由于网络问题引起的, 由于家长对网络技术了解、掌握的差异, 学校在处置该类学生伤害事故时往往更容易引起与家长之间的纠纷。

(2) 学生在校期间精神疾病问题突出。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 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 心理问题发生率高达30%左右, 并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3]在北京市高校学生的调查中, 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较之全国大学生为好, 但是仍有16.5%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4]陕西省高校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UPI总平均分为14.01分, 其中21%的学生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26%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其余53%的学生存在着消极心理倾向;[5]在广州市某高校的调查中, 有13.66%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卫生问题, 26.18%的大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6]这些数据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确是一个不得不加以重视的问题。如果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过于严重或没有加以有效控制, 就会导致心理、生理机能的紊乱, 进而有可能发展成为精神疾病, 导致伤害他人甚至自杀的事故发生。大学生的自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十分惨痛的创伤, 甚至严重干扰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并极可能带来一些纠纷。

(3)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突出。当前, 高校学生逐渐开始以“90后”学生为主, 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表现在有活力、有思想、敢冒险等方面, 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是无法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以及在交际过程中不能甄别不良诱惑。如果处理不当, 就容易滑向消极一端, 甚至酿成悲剧。近年来, 大学生因人际交往和情感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 也是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诱因之一, 同时事故一旦发生, 涉及的学生及家庭往往不只一方, 纠纷的处置过程更为复杂。

总之, 当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 其现状和特点相对复杂, 引发学生伤害事故的诱因有社会、家庭、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 在高校日常管理实践中, 要想完全消除高校学生伤害事故, 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 尽可能地减少事故, 将矛盾限制在一定程度之内, 缓解、抑制, 减弱其负面效应, 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无论是预防还是处置学生伤害事故, 最有效的方法, 都是从源头上控制, 萌芽状态时抑制, 机制上落实, “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置”, 其效果就会完全不同。而高校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置方面办法不多, 且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事故预防和纠纷应对机制。因此, 有必要在事故的预防、处置程序的规范、制度的完善, 对现有学生伤害事故处置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摒弃各种弊端和不利因素, 运用公共危机管理及公共关系处理等先进公共管理理论改进处置方法, 以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学生伤害事故的新问题和新特点。

公共管理理论

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置中的运用

笔者收集了大量在国内各高校发生的与高校管理各环节相关的典型纠纷案例进行分类研究, 发现当前高校面临的社会环境及其与学生、教师、政府之间的关系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是学校的管理理念并没有完全跟上这些变化, 矛盾汇集起来导致了近几年来高校疲于应对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各类矛盾纠纷, 频频被诉或者败诉的现象有增无减。表明对高校的管理理念进行认真研究已经非常必要。在处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实践中, 或者因为高校学生伤害所引起的矛盾纠纷方面, 引入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公共关系等先进管理理论, 在事故的预防和纠纷的处理方面都大有裨益。

笔者通过与国外高校处理类似案例及其他行业处理伤亡事故的比较分析, 认为高校应引入或深化公共危机管理和公共关系理论预防和处置学生伤害事故。

1.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置中的应用

公共危机管理, 是指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 (包括高等学校) 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 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 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 从而使现存的公共危机得以解决, 造成的损失最小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危机管理是现代高校管理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将危机管理的概念引入到高校的管理之中, 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必不可少。[7]按照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和理论, 从总体上说, 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纠纷处置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即防—控—责原则、情—理—法原则和快—准—序原则。

根据奥古斯丁的理论, 危机管理分为危机的避免、危机管理的准备、危机的确认、危机的控制、危机的解决、从危机中获利六个不同的阶段。笔者认为, 要使公共危机管理在处理高等学校学生伤害事故纠纷处置中的充分应用, 主要应以危机的预防和恢复、总结阶段入手。

(1) 预防、应急预案和方案的建立。这是危机的避免和准备阶段。罗伯特·吉尔曾说过, “危机研究和管理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类社会悲剧的发生”。[9]首先, 高校应该重视编制学生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置预案。在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纠纷预防与处置中, 高校科学编制学生伤害事故纠纷预防与处置预案, 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实际举措, 对于切实提高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编制学生伤害事故纠纷预防与处置预案应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预案内容涉及多个部门, 且处置结果难以预料, 各高校必须认真对待, 制定的预案应具有合法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预案从起草到实施都必须按照法律规范要求, 履行一定的程序, 以保证其合法性。预案编制前, 应由校级领导、保卫处、学工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学单位负责人和专家组成预案编制小组, 特别要充分发挥专家系统的支持作用, 使之更有科学性。同时, 预案编制不仅是一个文件化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科学地对事件进行评价的过程。编制小组既要对预案内容进行合法合规性分析, 更要结合实际开展危险因素分析、处置事故纠纷的脆弱性分析、所能提供的资料全面分析, 还要做出事故纠纷处置的预期效果分析。处置预案形成初稿后, 需要广泛征求意见, 集思广益, 必要时开展针对性演练, 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当然, 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纠纷预防与处置预案还应包括危机应急专门机构的设立, 并派专人负责、管理。其次, 为了减少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高校应当切实制定方案对高校及在校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预防工作, 这里包括校园硬件设施维护和日常安全管理义务。应当首先保证提供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这主要是督促高校平时加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的检查工作, 及时消除校内消防、治安、交通等隐患, 以便更好地保护学生安全, 有效防范一部分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高校负有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对学生进行管理和保护的义务, 以预防和消除各种可能造成学生人身伤害的安全隐患, 高校还应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教育特点,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和保护学生的规章制度;高校的安全管理义务还包含对进行学生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 以及对学生伤害进行制止和救助等。进行安全教育的重点, 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 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 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教育学生平时应当服从学校管理、遵守学校规定, 主动避免和消除学生伤害事故。再次, 高校对校内商业机构及进校服务的其他组织也具有安全管理义务。大部分高校将后勤服务甚至管理工作不同形式地移交到社会商业机构进行市场化经营, 但后勤社会化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高校虽然不直接从事或干预后勤服务与管理工作, 但并不意味着高校可以完全规避学生在后勤、生活中受到的各类伤害事故责任, 因此, 高校必须对社会化的后勤服务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进校服务的其他组织, 主要是指高校租用社会商业机构的设备、设施等进校服务, 比如某高校为开展校内活动租用某文化传播公司的舞台、音响等, 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这些服务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因此, 强调高校对社会化后勤如饮食、商业等组织的安全管理义务, 全面掌握学校安全工作状况, 督促后勤企业和商业机构建立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可以有效减少来自校内商业机构及其他组织对学生的伤害事故发生。最后, 高校应重点做好学生心理疾病的预防工作。当前, 由心理疾病引发的大学生自残、自杀的惨剧时有发生,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高校学生心理疾病的预防工作予以强调。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周边生活环境等诸多因素, 都是学生自残、自杀的诱因。高校应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建立心理咨询专职教师值班制度、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度, 建立从学生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部门、学校的快速危机干预反应机制, 建立从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到学生心理问题快速危机干预通道。认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和摸排工作, 实行动态管理, 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 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 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当前, 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师, 为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心理疾病的预防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可行性。虽然学校并非治疗心理疾病的专业机构, 无法胜任治疗学生心理疾病的任务, 但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疾病进行预防和加强宣传工作, 则应属于高校的职责。

(2) 恢复和评价机制的完善。危机管理的最后阶段是总结经验教训, 从危机中获利。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其纠纷处置完毕后, 学校要及时总结, 建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及纠纷的事后评估机制、事后恢复机制和事后总结机制。事后评估机制的作用是对处置完毕的学生伤害事故及纠纷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及解决效果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完善高校对学生伤害事故及纠纷的预防和应对机制。事后恢复机制的作用是及时消除事故及纠纷对学校带来的损害和负面影响, 恢复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建立事后总结机制, 不仅仅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 更多地是为了通过总结, 改革自身不完善的学生伤害事故及纠纷预防和应对机制, 建立更完善、更具实际操作性的工作体系。高校要积极进行观念更新、体系创新, 促使学校的学生伤害事故及纠纷预防和应对机制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2.公共关系理论在处置高校学生伤害事故中的应用

公共关系, 是指社会组织为了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 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 同相关的公众结成的一种社会关系。高校通过及时有效的公共关系可向相关对象和公众传递有关事故的准确可靠的信息, 并可藉此传递救助信息, 使相关对象、家长和公众保持平稳情绪和心态, 从而为高校事故纠纷处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为事故纠纷处理提供更多的力量支持。[10]高校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纠纷中, 应注意巧妙、充分运用公共关系技巧, 建立客观、准确、及时的学生伤害事故信息发布机制。高校学生伤害事故特别是重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置中, 学校如果能充分重视并合理运用公共关系, 可以避免和化解谣言和误解, 平息媒体与公众的过度反应, 展示学校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强师生解决突发事件的信心, 为高校迅速、妥善解决学生伤害事故纠纷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高校对待学生伤害事故处置中的谣言, 最好的策略就是公开、透明, 及时向公众公开相关信息、事实、数据, 让公众进行判断, 谣言当然不攻自破。[11]从具体实践来说,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事故发生后, 高校应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和公安机关汇报情况, 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支持。同时,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及时向受伤害学生家长表示关怀和歉意, 注重与对应学生或家长的沟通, 敢于承担责任, 合理考虑学生及家长的需求。

(2)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选派拥有新闻发言权的发言人负责接待好各类媒体记者, 规范信息发布渠道, 真诚、主动回答媒体的疑问, 争取最大限度地获得媒体的体谅和支持。

(3) 重视新传播渠道的有效运用, 如借助网络, 通过高校官方网站和论坛等及时发布动态、准确的信息, 及时纠正偏离事实真相的网络舆论。

(4) 高校在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纠纷的过程中, 要合理运用心理战术, 迅速掌握学生或家长群体的心理状态, 突破其心理防线, 从而缓解矛盾。

综上所述, 面对当前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对高校日常管理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影响, 高校若能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 在学生伤害事故中, 充分运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理论和公共关系理论, 无论在事故的预防和纠纷的处理方面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叶华松.大学生生命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2]陈美松, 曾文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7.

[3]叶华松.大学生生命教育[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4]樊富珉, 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 (4) .

[5]顾凡.陕西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科技与教育, 2006 (1) .

[6]刘兵.广州市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M].华南预防科学, 2004 (1) .

[7]杨佳, 陈小林.新时期我国高校危机的特征分析及危机管理策略[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7 (1) .

[8]杨志稳.高校突发性学生伤亡事件的处理与反思[J].保山师专学报, 2005 (8) .

[9]R.T.Curr, ed.Handbook of Poli t i cal Conf li ct:Theori es and Reaseareh, Colli er&Macmi llan Publi sher CO.1981.

[10]黄牡丹.公共关系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 .

3.儿童伤害的预防与现场急救 篇三

温新华 ,北京急救中心急诊医学副主任医师,北京急救医疗培训中心急救导师。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儿童预防伤害技能,具体来说首先是心理预防和承受能力的培养。许多伤害并非具体的预防措施可以制止的应提倡针对孩子进行磨难训练,加强心理教育,让孩子及早体会到竞争与失败,增强心理承受力。其次是培养孩子具体的技能,学会自我保护。

◎ 日常生活如何预防

A.我国内地的学龄儿童经常独自在家,父母要教给他常发事故的预防和保护措施:教育孩子在家里不能随便玩火。一旦需要用炉火或煤气灶要按操作规程使用,具体方法要一步一步教给孩子。热饭、烧水要及时去看,怕忘记最好上闹钟或定时器。家里应预备一些灭火器材,教孩子如何正确使用。

B.幼儿以呵护为主。不要给幼儿玩纽扣、铅笔、玻璃球、橡胶嘴及较小的玩具。幼儿不宜吃整粒的炒豆、瓜子、花生米、榛子、松子、蚕豆等食物,更不能把带壳食物给孩子玩,吃前大人应剥皮去壳并将果实砸碎。教育儿童吃东西时不要说话和打闹。

C.儿童生病时,有的家长对拒服药物的孩子,采取捏鼻子灌药的办法,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当捏住鼻子时,幼儿用嘴呼吸,极易将药丸吸入气道。

D.孩子吃东西时不要跟孩子说话,更不要惹他哭、逗他笑,不要在吃饭时训斥孩子,防止食物进入气道造成窒息。

◎ 预防儿童伤害小贴士

①儿童活动的室内应光线充足,地板不宜过于光滑,物品摆放有序,容易带来伤害的物品要小心摆放。

②教育儿童走路时不要东张西望,运动时注意防护。

③定期检查插座、家用电器,及时更换老化电器。

④对于家中的宠物要做好防疫工作,保持清洁,定期注射疫苗。

⑤对淘气儿童要加强护理,认真照顾。

⑥买一份意外伤害保险,也是一种科学明智的风险防范方法。

⑦住高层建筑的家庭,在窗边、凉台边不要放置桌椅和台板,防止孩子登高时发生意外坠落。

◎ 常见儿童伤害的现场急救

流血的伤口处理

A.在进行急救前后,救助者应用肥皂来洗净双手。在接触伤口前,救助者最好戴上干净的橡胶手套,防止接触伤者的血液或体液。

B.表面或轻微的伤口如擦伤等,可在清洁水下冲洗,清洗后用清洁物品擦干,再用敷料遮盖。动物咬伤、在脏环境下受伤的污染的伤口一定要在现场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然后送医治疗。出血速度快的伤口要先止血再包扎。眼睛受伤时不要揉眼睛,以免加重损伤。如果现场没有水源,可让血液流出不立即止血而起到自洁作用。

C.当接触到利器和尖锐物品如玻璃碎片时,应特别留心,避免手指受伤。处理异物(如刀、棍等)插入体内的伤口,不要拔出异物,固定好后送医院去处理。

D.用消毒的无菌纱布覆盖已清洁的伤口。如没有消毒纱布,使用替代物品应该是清洁、吸水、不粘的。

E.伤口破损大,污染重、出血多,及时到医院进行彻底清创处理并抗感染治疗。伤者需要注射破伤风疫苗以预防破伤风感染。

烧(烫)伤

A.发生火灾要马上逃生,避免烧伤或烟气导致窒息。逃生时用湿毛巾保护口鼻,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在火中不要大声叫喊,防止热烟气灼伤气道。防止烧伤,当衣服着火,采取5步救援:先站住不动、然后卧倒、打滚,降温、呼救。冷水降温适合任何情况下的火灾。

B.四肢烧烫伤后立即用清洁的冷水冲洗、浸泡几分钟,直至离开水不感到疼痛和灼热为止。躯干或其他部位可用冷敷方法。烧伤的疼痛是很严重的,幼儿往往哭闹不止,即使这样,也要尽快冲洗降温。儿童抵抗力弱,在冷敷时注意保暖,如身体发生微微颤抖,应及时停止冷敷。

C.烧(烫)伤时穿着的衣服,要在冷水冲洗后脱除或使用剪刀剪开小心除去。

D.用清水冲洗后,不要把水疱挤破,注意保护水疱处的皮肤。当水疱过大时可用缝衣针(75%酒精消毒后)刺破水疱,慢慢放出疱液,但切忌剪除表皮。

E.烧伤创面上切忌使用紫药水、甚至酱油等涂抹。

F.强酸、强碱造成的化学烧伤一定要尽快在现场冲洗。尤其是眼睛的化学烧伤一定要及时彻底冲洗。

G.儿童烫伤比成人后果严重,初步处理后应尽快送医院救治。

狗咬伤

A.儿童身材矮小,在手拿食物喂狗时易受伤害。狗咬伤的伤口多不规则,深浅不一,还会流血,肿胀。被感染狂犬病的狗咬伤后可能传染狂犬病,死亡率很高。伤口污染严重时,还易发生细菌感染。因此应及时清洗伤口,防止发生感染,预防狂犬病的发生。

B.处理伤口应争分夺秒进行。以最快的速度脱下或撕开伤处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可用喷淋式或用盆往伤口上倒水冲洗,反复进行,务必在3~5分钟内使伤口得到充分冲洗。伤口内可用碘酒消毒涂抹。尽可能早地注射狂犬病疫苗和抗狂犬病免疫血清。

儿童摔(跌)伤

A.预防摔伤的重点区是阳台、窗户、防护栏、楼梯。教育儿童不要在以上区域向外探身张望,不要在有护栏的区域附近追逐打闹。

B.上下楼梯靠右走,抓住扶手,按顺序行走。系好鞋带不马虎,以免踩在鞋带上被绊倒。不要在楼梯上追逐打闹,人多拥挤时注意靠边行走。

4.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和计划 篇四

一、目标

加强城区一中和无人管理小区安全防范宣传与教育,加强重点监控地段和小区的安全隐患防治、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安全培训、对重点监控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等内容进行干预,减少学校和无人管理小区的事故发生率。杜绝重伤和死亡事故发生。

二、计划

在辖区范围内开展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查找事故隐患,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督促落实。

落实主体责任制,做好辖区人员职业健康危害防治工作。组织辖区内外来务工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5.幼儿园伤害与预防 篇五

预防目标与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杜绝学校重特大事件的发生,做到早发现、早预防的目的,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目标与计划。

一、目标

1、安全责任事故控制指标为0.2、学生安全教育率达到95%。

3、杜绝学校(幼儿园)师生因食物中毒导致的死亡事故。

4、学生心理健康受教育率达到85%。

5、加强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计划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安全领导小组人员的责任。

2、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做到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安全教育,同时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家长会议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3、进一步落实班主任的安全责任,每天放学时进行安全预防知识的宣传和提示。

4、开展一次食堂食品安全大检查。

5、建立亲情电话、聊天室。

6、建立安保组织,落实人员。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明确学校主要领导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2、继续实施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3、进一步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常规化,安全教育的内容要全面,要有针对性。

4、安全责任明确,层层签订责任目标书。

5、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周查日检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6、建立安全事故及时报送制度。

7、加强重点安全防范,特别是加强食堂安全、预防自然灾害、交通安全、预防火灾事故等的培训教育和管理。

8、落实学校食堂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堂工人的安全培训,严格食堂进货渠道和加工流程的安全管理,严禁“三无”食品进入校园,坚持定点采购、购物索证,食物供给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做好食堂消、杀、灭工作,保证食堂清洁卫生,落实食堂食品留样。

9、开好不同层次人员的安全教育会议,特别要开好每月一次专题安全会议。

10、做好“留守儿童特殊学生”的教育和监管工作。做好师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

观,珍爱生命。加强特殊学生的定期教育制度,健全特殊学生的个人档案。

11、建立安全卫生工作月报制度。每月学校将安全、卫生的拉网式检查结果和排危情况在25日前报告管理中心。

三合街道学校安全工作组

6.幼儿园伤害与预防 篇六

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

心 得 体 会

黎平县尚重镇中心小学教师 吴代良

2014年11月18日

学习《贵州省学生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的心得体会

为提高学校及广大教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11月17日下午,我校组织召开全体教师会议,传达贯彻了《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会议由吴波校长主持,全校教职工都参加了此次会议。学习活动中,吴校长对《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作出详细的解读。并要求全体教师要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依法履行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职责。还要求班主任要召开主题班会,深入学习贯彻《条例》,要召开家长会或通过家长学校、短信等宣传途径,对《条例》进行广泛宣传,及时将《条例》内容传达至每位同学及学生家长。会上,吴校长还强调,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的职责,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方面也要履行相应的责任。只有各方面都依照《条例》认真履行好职责和责任,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

这次会议的召开,为该校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新法活动掀开了序幕,对促进该校安全形势持续好转具有重大意义。我对这次学习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一、全面了解条例知识,领会了条例的主要精神。

《贵州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由总则、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的责任认定、事故的处理、事故的损害赔偿、法律责任、附则组成,以保护学生、学校合法权益为宗旨,突出强调了学校依法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明确了社会各方面保障学生人身安全、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共同职责,规定了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尤其加强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的措施,界定了学校对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规定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途径、程序及赔偿办法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提高教师觉悟,加强安全第一意识

加强职业道德学习,让师德闪光。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条例规定: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抢险、救助、防护措施,优先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学校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或学生遭受侵害时,应及时告诫、制止、保护,必要时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沟通或者报告公安机关处理。”我们应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事故灾难或是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树立优先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校园隐患发生时,勇于担当第一责任人,能让师德在新时代新教育中闪光。

7.幼儿园伤害与预防 篇七

关键词:体育教学,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

一、体育课教学伤害事故的原因

1.教师的原因

(1) 缺乏敬业精神, 责任心差, 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教师责任意识淡薄, 缺乏敬业精神, 不安心工作, 在课堂上敷衍了事, 不能严格要求学生, 甚至采用“放羊式”教学, 安全意识淡薄。有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只注重教学, 而忽视了安全问题。上课时, 对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的讲解不详细, 落实力度不到位。常抱侥幸心理, 这些都是导致体育课意外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专业素质不够, 业务能力不强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低, 教育观念落后, 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 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对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导致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课堂调控能力差, 缺乏对学生有效、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以致课堂组织纪律性差。课前对场地、器材的布置未充分重视, 致使场地、器材布置不合理, 埋下了安全隐患。对体育教育中应遵循的各种规律未能自如运用, 教材安排不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运动负荷安排不适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体质健康状况, 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特点的个体差异, 运动负荷超过了学生可以承受的生理负荷量;指导方法不正确, 教师对动作技术理解不够, 保护帮助措施不当, 给体育教学埋下了安全隐患。在发生损伤事件中, 由于临场处理能力差, 方法不当, 易造成二次损伤。

(3) 课前准备不足

很多体育教师对备课不太重视, 造成在课前准备不充分, 因此上课的效果就较差。体育课备课包括备教材, 备学生, 备场地器材, 部分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 熟悉教材, 对教材的结构了解不够, 重点与难点掌握不准, 不能运用自如, 不知道怎样教才能教好。没有全面了解学生, 对学生已有的运动水平认识不清, 不能够区别对待每一名学生, 对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习惯等没有清晰的认识, 缺乏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场地器材的安排缺乏预见性, 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2.学生的原因

(1) 学生身体本身存在着某种不适于体育锻炼的疾病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

有些学生没有把自己的特异体质告诉教师甚至出于各种原因故意隐瞒教师, 导致教师忽视了对他们的特殊照顾。

(2) 学生对安全问题认识不够, 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体育课着装不符合要求, 课堂纪律松散, 不听从教师指挥, 没有做好准备活动, 在各器官系统活动功能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的情况下就投入紧张的体育运动。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 对运动项目本身存在的危险缺乏预见, 特别是在激烈的比赛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 有争强好胜的特点, 不遵守规则, 动作莽撞, 技术动作不合理, 也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3) 学生自我认识不够

有些学生身体素质差, 平时不爱活动, 做技术动作时注意力不集中, 在自身缺乏必要的保护帮助的情况下去练习, 或在需要相互保护帮助的项目练习中未能尽心尽职, 也极易引发意外事件。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缺乏正确客观的认识, 做出了过高或过低的估计, 导致在运动中常见的“冒失”和“胆怯”现象, 而这些现象也是导致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

3.场地器材以及环境天气等的原因

场地设计、安排不合理, 不符合体育卫生标准。如, 场地不平, 跑道过硬过滑, 沙坑有杂物、内沿过高, 室外器材年久失修都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趋之若鹜的择校风, 让“实验学校”“重点学校”等一些名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捉襟见肘、不堪重负。器材数量和师资力量有限, 同时上课班级多, 因而造成学生运动项目冲突, 运动场地器材超负荷运转, 难免发生体育器械伤人事故。环境天气的变化, 如, 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 导致大量汗水流失引起疲劳或中暑;在冬季易发生冻伤肌肉拉伤等事故。

4.纯粹的意外

不管如何防范, 要想在对抗性强、竞争激烈和高风险的体育课中, 不遭遇突发意外事故几乎是不可能的。客观地讲, 一个教师组织几十个精力充沛、活泼好动的学生在室外进行身体练习活动, 加之体育课独有的特点, 就决定了体育课意外事故的不可避免性。

二、体育课教学伤害事故的预防

1.重视《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开展

加强安全防范知识教育, 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 让学生从思想上加强对体育课安全的重视。通过《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方法以及意外事故的急救常识。

2.增强教师责任感, 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加强体育教学安全评估, 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严格按体育课教学的课堂常规和要求, 指导学生进行安全、规范的体育课学习。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 悉心策划教案, 做到组织有序、方法得当。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掌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控制。要提高安全评估能力和现场处理能力, 建立学生间相互向教师报告制度, 教学中始终将学生安排在可控范围内。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 预防和化解学生因为家庭、学校、同学交往等原因而产生的一些心理异常问题, 还要解决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胆怯”“冒失”等问题。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 教师都应留心观察学生是否有情绪波动、行为反常、身体不适等异常表现, 力争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因为某个学生的“反常”导致本人或者其他学生遭受伤害而造成安全事故。体育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 做好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使学生健康愉快地进行身体锻炼。

3.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重视对学生的体检

在美国、加拿大, 很多中小学每逢开学初都要让学生家长详细填写子女的健康卡片, 然后再由学校有关教师归类存档。这一方法的借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体育教师应时刻准确掌握所授班级每名学生的健康状况, 以便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毛振民, 赖天德.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 2006 (06) .

8.幼儿园伤害与预防 篇八

摘 要 本文根据本人多年的基层体育教学经验,对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事故的发生原因(造成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的人为因素、导致体育教学意外事故发生的硬件条件因素、环境因素亦是导致出现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体育运动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与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体育教学意外事故的发生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希望可以对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在规避体育教学意外事故方面有所助益。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 预防 处理 意外伤害 规避风险

体育运动随时会产生运动风险 ,这是由体育活动的本质所决定的 没有风险的运动也就不叫运动了。大部分体育运动都避免不了与他人大量的身体接触,激烈运动中的身体碰撞与肌肉用力都有可能导致运动意外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体育教学中的一部分运动风险是可以被预知并提前排除的,下面就针对体育教学意外事故的成因及预防做一下深入探讨。

一、高校体育教学意外事故发生原因

(一)造成体育教学中意外伤害事故的人为因素

1.课前热身准备活动不充分。

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对体育教学流程的安排缺乏科学合理性,对体育教学课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显少甚至从来不带领学生做课前准备活动,在学生身体还没有进入运动状态时就已经开始了体育教学,这种情况下若进行较为激烈的体育项目教学则很容易造成学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以及软组织挫伤等身体伤害。

2.教学组织不够科学严谨。

体育教学组织是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对学生、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安排时所采取的措施,而体育教学意外事故则是在这个组织过程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而体育教学中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教师体育教学不够严谨,如体育教师所选择的体育教学方法或内容的选择不符合当前所教年级学生的身心发育现状,若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把握好运动量要求较大的项目时间,那么就极易超出学生的身心承受能力,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

3.对学生身心状况不够了解。

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先天体质水平等各不相同,导致其在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方面的承受能力各不相同,若在教学过程中不对学生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对所有学生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方式,则极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这个过程身心受到伤害。

(二)导致体育教学意外事故发生的硬件条件因素

相关调查显示:体育场地与器材等硬件条件不高也是造成体育教学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体育教学方面的投入有限,很多学校存在体育场地空间较小、体育场地不平整、体育器材质量不高等安全隐患,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若全部参与其中不仅会略显拥挤,而且也容易导致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环境因素亦是导致出现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天气里如果教师没有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更加合理的安排也是容易出现体育教学事故的。如:在天气过于炎热的室外对学生进行较为激烈的体育运动,容易引起学生中暑。而雨雪天地面湿滑则容易导致学生摔倒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二、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体育教学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与责任心,降低体育教学风险

前面提到过,很大一部分体育教学事故成因是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不高,无法意识不到体育教学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在教学准备活动不足甚至没有任何教学准备活动的情况下,贸然使学生进入到运动状态而导致学生身体出现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因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与责任心不强,往往会出现教师自身能力有限无法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与运动量,使学生因超负荷运动而对身体产生损伤。因此,学校及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避免因教学活动组织不合理而导致的意外事故。

(二)对学生加强体育风险意识培养

安全教育工作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引导让学生认识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风险规避意识,提高学生预防体育运动以及生活中预防风险的自觉性,教师可在恶劣的自然天气时组织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基础课;通过引导使学生在今后参加体育活动时要量力而为,不做危险行为与动作,同时,学校应将预防体育教学风险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加强对体育教师、体育场地与设施、学生的组织管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教师要尽职尽责、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耐心教导,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安全,规避体育活动风险的发生。

(三)对运动器材及场地进行定期维护排除安全隐患

上节讲到,由于体育教学投入不足,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地区的教学场地及设施并不完善,若使用过程中不注重维护容易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运动场地及器材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大部分是可以通过定期的检修而将其排除的,所以,教师在致力于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运动场地及器材的定期检修,最大限度的排除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四)加强对学校医务管理

完善学校医务管理可在体育运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损伤进行正确处理,将事故伤害与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莉,周次保.体育教师应重视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1(03).

[2] 侯柏晨,孙玉琴.高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与防范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3] 郑柏香,白风瑞,邹红,谢忠萍.学校体育风险管理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9(06).

9.幼儿园伤害与预防 篇九

摘要: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对策作探讨。

关键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预防对策

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参加体育课和身体锻炼的学生越来越多。同时,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使体育选项课或俱乐部日益增多,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日趋丰富。然而,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则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学校场地、设备缺乏,器械陈旧,难以保障或满足现有教学的需求。另外,由于某些教师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教材教法不得当、课堂纪律松散,加之体育教学具有身体活动的特殊性,容易造成学生在校期问的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发生。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很难有一种十全十美的解决方案和补偿办法。因此,围绕伤害事故的赔偿与处理,发生一些法律纠纷。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使部分学校因噎废食,取消危险系数较大的体育项目,如铁饼、标枪、游泳、跳马、跳箱等项目被束之高阁。这样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害,也为学校和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为此,如何预防、避免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健康、合格的高质量人才,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极为关注而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

10.幼儿园伤害与预防 篇十

心得------海外小学 2014.11.21 11月21日,我校集中学习了《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牢固建立安全防范意识,成为全面推动依法治教进程、构建和协社会、维护学校安全和保护学生正当权益的重要法律武器,为创建安全***校园奠定了牢固基础。学完后收获颇丰,现将心得总结以下:

一、全面了解条例知识,掌控领会条例精华。

《 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由总则、伤害事故的预防、事故的责任认定、事故的处理、事故的侵害赔偿、法律责任、附则组成,以保护学生、学校正当权益为宗旨,突出夸大了学校依法负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责任,明确了社会各方面保障学生人身安全、预防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共同职责,规定了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当遵守依法、客观公正、公道适当的原则,特别加强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的措施,界定了学校订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应当承当的法律责任,规定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的途径、程序及赔偿办法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纵性。

二、通过解读条例,我熟悉到:

(一)加强职业道德学习,让师德闪光。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华,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条例规定:发生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采取抢险、救助、防护措施,优先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和“学校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或学生遭受侵害时,应及时告诫、制止、保护,必要时与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沟通或报告公安机关处理。”我们应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事故灾难或是自然灾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建立优先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在校园隐患发生时,勇于担当第一责任人,能让师德在新时代新教育中闪光。

11.新生儿意外伤害的预防 篇十一

关键词新生儿意外伤害预防

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新生儿都是所有家庭成员关注的焦点,家庭生活的重心,全家人齐心协力,对宝贝呵护备至,可时常还会发生意外,所以,防止新生儿受到意外伤害,保证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将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就新生儿意外伤害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希望能对年轻的家长们有所帮助。

防外伤

新生儿的衣服和尿垫应以浅色棉布缝制,应洗后再用,剪去标签及长线头儿。布料在存储过程中,为防虫蛀应用了化学消毒剂,对新生儿的皮肤构成刺激;许多宝宝装的标签很硬,缝在衣服内面,婴儿活动时刺激局部皮肤;尿垫及手套上的线头儿有可能缠住孩子的小手指(或小脚趾),从而影响小手指(或小脚趾)血液循环。甚至造成终身残疾。

家中不要饲养宠物,如猫、狗、鸟等。因为小动物有可能抓伤或咬伤孩子,另外动物的某些疾病也会传染给孩子。

防窒息

有的母亲为了方便照顾新生儿,同孩子同盖一床被子,当母亲睡熟时,很可能用上臂或身体压住孩子,造成骨折或窒息。

近年来,母乳喂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母亲不要躺着给孩子喂奶,因为一旦母亲睡着了。乳房很容易堵塞孩子的鼻子,引起窒息。

人工喂养时,橡皮奶嘴的孔不宜过大,孩子吃奶时不能过急,每次吃完奶后要将孩子抱起来,轻拍后背,打嗝后再轻轻放下,取侧卧位可减少吐奶和呛奶,防止发生窒息。

防烫伤

用热水袋(或瓶)给新生儿加温或保暖时,水温不宜超过50℃,且不可直接接触皮肤,应将热水袋(或瓶)用毛巾包裹,并将口拧紧,放在被子外边,给孩子洗澡的水温,应以40~45℃为宜,先放凉水后再加热水,并用成人前臂内侧先试一试。

防环境污染

避免噪声,强光线刺激。因为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适应力差,长时间的噪声、强光刺激容易使听觉或视觉功能出现障碍。

新生儿室内禁止吸烟,因为新生儿对尼古丁极为敏感,若吸入尼古丁的烟雾,对新生儿的健康有损害。

避免电磁污染。新生儿应远离电磁器具,如电脑、微波炉、电磁炉或x线,这些都会给新生儿带来危害。

防饮食安全

食品安全防不胜防,如今年发生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的例证。对于不能够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选择牛奶或奶粉的时候,要认真了解产品质量和生产时间,杜绝食用劣质和过期乳制品。

人工喂养新生儿时,可以用3:1的牛奶与水的混合物喂养,这样可以防止孩子消化不良。同时,应注意牛奶的温度不宜过高。

应注意每次喂奶前后要洗手,并做好奶瓶的消毒,吃剩的奶应弃去,不能隔顿再吃,以防牛奶变质,引起婴儿腹泻。

12.幼儿园伤害与预防 篇十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开放床位1730张, 临床科室56个。在分析实施前 (2013年1-12月) 住院患者中跌倒高风险患者293例, 男175例, 女118例, 平均年龄 (62.32±2.43) 岁。实施后 (2014年1-12月) 住院患者中跌倒高风险患者696例, 男417例, 女279例, 平均年龄 (61.77±2.59) 岁。

1.2 方法

1.2.1 成立项目小组

由主管质量控制的护理部主任、跌倒高风险科室护士长、院级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总计6人组成预防跌倒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均接受FMEA理论知识的培训。

1.2.2流程确认与描述

根据小组成员的经验及临床实施情况, 列出预防跌倒管理流程。

1.2.3列出失效模式

小组成员通过对流程进行细化分析, 列出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潜在风险原因, 并共同确定风险危急值 (Risk Priority Number, RPN) 。风险危急值是严重度 (Severity, S) 、发生频度 (likelihood of occurrence, O) 、不宜探测度 (likelihood of detection, D) 三个数值的乘积, S、O、D分别用1~10分等级评分。RPN值越高, 说明发生失效的风险越大, 即有必要提出改善措施[7]。分析结果见表1。

1.2.4 排列优先次序

根据RPN值, 小组成员将失效模式进行排序, 确定哪个失效模式需要关注, 制定改善措施。在医疗行业, 应关注RPN值>125 (10分制等级评估) 的失效模式[8]。结果表示, RPN值由高到低的失效模式为陪侍人缺乏相关知识、管理缺陷、巡视病房不及时、防范措施落实不到位、无评估或评估分数与实际不符、环境设施问题。

1.2.5 制定对策, 改善流程

对策以WHO推荐的公共卫生伤害预防四步骤方法为依据制定, 包括现状评估、确认危险因素、制定和评估干预措施、组织实施。其中干预措施根据教育预防 (Education) 、环境改善 (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工程学 (Engineering) 、强化执行 (Enforcement) 和评估 (Evaluation) 的“5E”原则来制定[9]。

1.2.5. 1 评估策略

(1) 改进评估表:结合老年患者和综合疾病的两种跌倒风险评估表, 对原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改进、完善, 涵盖了住院患者跌倒的主要风险因素, 即年龄、意识、视听力、精神、肢体活动能力、药物治疗、睡眠、头晕/眩晕情况、低血糖史、住院陪护情况、排泄协助等13项, 总分21分。 (2) 对新入院或转入患者2 h内进行跌倒评估, 将评估结果分为4个等级, 总分1分为低危, 提示有可能发生跌倒;总分2~3分为中危, 提示容易发生跌倒;总分4~8分为高危, 提示极易发生跌倒, 特高危为9分以上;按照不同等级实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3) 动态评估:低危患者不需再评估, 中危患者每周重新评估1次, 高危以上患者每周重新评估2~3次,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 如手术、使用药物或发生跌倒等情况随时进行评估。

1.2.5.2教育预防策略

(1) 护理部统一制定、发放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宣传教育手册, 并在病房及走廊张贴宣传画。 (2) 对患者的健康指导:对服用镇静催眠药、降压药等影响意识或活动药物的患者, 护士讲解药物副作用及可能的危险;指导患者缓慢改变体位、正确上下床、避免跨越床栏等正确活动方式, 穿着大小合适的衣裤、合脚防滑的鞋, 根据患者需要提供辅助器具;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 使其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状况, 改变过于自信、怕麻烦别人的心理;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 加强陪侍人安全意识:指导陪侍人正确使用床栏、协助患者上下床方式;鼓励陪侍人在患者离床、如厕和外出时陪护;离开患者或更换陪侍人应告知护士。 (4) 出院指导:建议其家具尽量更换成有保护装置的家具, 对于卫生间等高危场所, 注重防滑、扶手等安全设施的配备。 (5) 加强护士培训:对全院护士分级培训, 使每个护士都掌握预防跌倒评估内容及标准、防范措施和工作流程;各科室针对其疾病的特点以及跌倒发生的规律, 对护士进行培训, 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防意识。

1.2.5. 3 环境改善策略

(1) 病区地面保持干燥, 地面湿滑时放置警示牌;卫生间、水房的地面增设防滑垫。 (2) 在卫生间和水房醒目处张贴警示标识;在有跌倒风险患者的床头放置“防跌倒”标识。 (3) 设施改善:将卫生间蹲厕改为坐厕, 在其两侧安装扶手、紧急呼叫器, 洗漱池旁、病区走廊安装扶手;改善病区的照明光线, 提高床头灯的照明度。 (4) 对病区环境设施定期检查, 及时纠正环境设施的潜在跌倒危险因素。

1.2.5. 4 工程学策略

(1) 更换可以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高度的病床, 以患者坐到床上双脚平放在地面为宜。 (2) 对床栏进行加长, 并增加附加床挡。 (3) 更换棱角为圆形或加保护垫的床头桌、座椅。 (4) 呼叫器线长合适能放置在患者易取之处。 (5) 评估为高危的患者统一佩戴黄色腕带, 并在护理站的一览表标明。

1.2.5.5强化执行策略

(1) 增加和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排班制度、交接班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制订高危患者标准防范措施及书面告知制度、跌倒后的处理流程等7项规章制度。 (2) 对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和选择落实预防措施后, 患者和家属理解后在评估与防范措施记录单上签字。 (3) 高危患者的评估情况和防范措施列入床头交接内容。 (4) 护理人员定期巡视病房, 尤其在高危时段重点巡视, 协助患者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1.2.5. 6 流程再造

经FMEA暴露的预防跌倒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结合“5E”伤害预防策略进行改进, 最后形成的流程包括3个时段、9个主流程和17个分流。与原流程相比, 修改了入院评估、采取预防措施、住院期间动态评估、定期巡检4个流程;增加了环境设施管理、陪侍人管理、交接班及出院指导4个流程。改进后流程与原流程对比见表2。

1.2.6 质量控制

预防跌倒流程的有效落实, 需要管理机制做保证。控制环节包括评估、预防措施的落实、交接班。控制主体实行护理部-护士长-护士三级管理。护士执行跌倒评估与健康宣教、采取防范措施;护士长每日查房巡检, 并在护士长日查房记录中体现, 高危以上患者24 h内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将预防跌倒流程的落实纳入每双月的质量考核, 定期督导考核, 并对发生跌倒事件执行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按照上报-讨论-制作/组织学习《护理警讯》的程序进行常态化管理。

1.3 效果评价

本研究将实施再造流程前后6项失效模式的RPN值、高风险患者跌倒发生率作为效果评价依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失效模式的RPN值比较

实施干预措施和改进流程后, 6项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实施前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2.2 实施前后高风险患者跌倒发生情况比较

实施后高风险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57% (4/696) , 明显低于实施前的3.41% (10/29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9.956, P=0.002) 。

3 讨论

3.1 FMEA与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质量, 保障患者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主题。研究表明, 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可以有效控制风险,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传统管理模式是将错误或意外归因于个人行为上的不安全因素、要求正确地执行工作程序, 对个人进行责罚来作为主要处理手段[10,11]。而FMEA前瞻性地分析了整个流程, 并且在不良事件发生前就对系统失效进行有效的控制, 是一种强调“事前预防”而非“事后补救”的管理方法。

本研究将FMEA应用于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管理。首先, 对整个工作流程进行分析, 通过前瞻性的量化方法找出高风险环节, 筛查出6个关键失效模式, 然后针对性地制定全面、系统的防范措施, 充分发挥系统防御对缺陷的屏障功能[12], 从而有效控制危险因素, 预防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3.2 FMEA与“5E”伤害预防策略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中的结合应用

在制定、完善跌倒防范措施时, 本研究应用了WHO推荐的“5E”伤害预防策略。其优点是将防范措施以工作流程的顺序, 按照教育预防、环境改善、工程学、强化执行和评估等五个方面进行改进, 使制定的措施和再造流程的内容既能与预防跌倒最佳工作流程和模式结合起来, 又能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将FMEA与“5E”伤害预防策略结合应用, 侧重发现住院患者跌倒管理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并引导管理者应该从哪些角度、哪些因素采取防范措施来纠正、加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安全屏障, 使高风险患者的跌倒发生率及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大大降低。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FMEA作为一种前瞻性的分析方法, 其优势毋庸置疑, 但是失效模式的识别、风险危急值评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组成员的认知。不同小组对同一主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对流程的改进和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也不同[13,14], 因此在应用FMEA过程中, 应重视小组成员的作用。

通过改善预防跌倒工作流程、降低危险因素, 能显著减少跌倒事件的发生, 使患者安全质量不断提高, 但在执行预防措施的过程中存在难点, 其中, 教育预防策略中对患者与家属的预防跌倒知识和行为的控制, 与其认知和配合度有关。环境改善策略、工程策略的执行有困难, 如完成卫生间环境改造部分、扶手只限于走廊不能沿病房向卫生间做延伸等。如能开展院级包括后勤、群体宣传、医护联合质量控制等多方协作, 会更有效地降低跌倒发生率。

综上所述, FMEA作为一种护理质量管理工具, 能够充分地暴露工作流程和管理中的缺陷, 通过量化指标风险危急值筛查关键失效模式, 找出需要改善的薄弱环节, 结合“5E”伤害预防策略制定改善措施和再造流程, 起到了防患于未然, 做到了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为预防住院患者跌倒、保障患者安全提供了方法和借鉴。

摘要:目的:探讨有效降低住院患者跌倒风险因素的方法。方法:按照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 的方法, 分析预防跌倒管理流程、失效模式/潜在风险原因及风险危急值, 针对分析结果改善预防跌倒管理流程, 并进行跌倒预防质量控制。结果:实施干预措施和改进流程后, 6项关键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实施前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实施后高风险患者跌倒发生率为0.57% (4/696) , 明显低于实施前的3.41% (10/29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9.956, P=0.002) 。结论:结合FMEA和“5E”伤害预防策略改进的跌倒预防管理流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风险, 为解决风险因素、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率提供管理借鉴。

13.预防意外伤害制度 篇十三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为了切实做好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特拟定以下制度: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体师生的自身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思想。

2、各校班要充分利用夕会、班会课等,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常识,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防、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人人懂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防事故(意外)的良好氛围。

3、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强防意外伤害的宣传与教育。即举行一次防意外伤害专题知识讲座;出一期防意外事故校刊;举行一次有关安全教育的主题班队会;并充分利用校会、国旗下讲讲话系列教育,强化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4、加强管理,发现学生未到校要及时了解原因,未请假的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并立即报告学校。学生请假要有家长签名,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5、课间活动、体育课要密切注视学生的活动安全,严禁随意攀爬单双杆。严禁上、下楼沿楼梯扶手往下滑。严禁课间在操场上猛追猛跑。上体育课时,老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体育器材。投掷、铅球、手榴弹、标枪,更应重视防护工作,确保学生安全。校内活动不搞危险的游戏。

6、各班要设立安全监督员,与班主任配合,经常检查,留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

7、要主动与家长联系。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把安全问题讲实、讲严、讲细,要求家长切实承当起学生在校外的安全监护责任。

14.预防校园伤害安全教育讲话 篇十四

1、按时到校,每天到校时间不能过早,最多只能比上课时间提前半个小时进入校园。也就是说早上7;30至7;55,中午13:30至13:55大家来校最好。

2、放学后及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不要去同学家串门,绝对禁止去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少儿不宜的场所。低年级的同学来校和放学回家时最好要让家长接送。

3、在校外发现行为怪异、精神与常人有别的人要尽量疏远,并向成年人比较多的地方靠拢。如果认为此人可能有暴力倾向,要向就近的老师和警察叔叔报告,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拨打110报警。

4、如果身边的同学受到他人危险品的暴力伤害,自己要快速向成年人多的地方躲避,并大声呼救。

5、不能携带管制刀具或其它危险品,如果发现有同学带上述物品到校,要及时向老师举报。如果学校查实有同学带管制刀具或其它危险品到校,将严肃处理。

6、为防止有不法分子冒充学生家长进入校园,同学们一定要告知家长:所有接送学生的家长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如果确实有事要和老师沟通,最好用电话的方式,也可以在学校门房处约谈。

7、享受蛋奶工程的同学如果发现自己领到的鸡蛋或牛奶超过了保质期,千万不能食用,并向老师报告;如果发觉食用的鸡蛋或牛奶有异味,要停止食用,立刻向老师报告;如果食用蛋奶后出现了腹痛等症状,也要及时向老师报告,接受医生检查。

8、注意交通安全,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过马路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9、注意饮食安全,不喝生水,不吃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的食品。总之,希望大家能够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远离危险与邪恶,共同创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学习、生活空间。

[预防校园伤害安全教育讲话(共2篇)]篇一:预防校园伤害事故安全教育讲话

预防伤害事故安全知识教育讲稿

洛南县灵口镇中心小学:罗春侠

同学们:大家好!

安全工作是我们学校首要工作,我们学校始终就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学校建立健全了各种安全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校师生进行经常性的和重点时段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督导工作,保证了学校的安全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落实。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我们的同学进行交通、防火、防水、防毒、防电、防盗、防传染病和防不法侵害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并通过与我们的班主任、有关老师签订“学生安全公约”、“安全工作责任书”,加强节假日巡视检查等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和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责任感,努力消除各种安全事故隐患,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同学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但是,不可否认,尽管学校有关领导和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通过各种形式对我们的同学进行了多方面的安全、法制和纪律教育,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防范措施,可仍有部分同学无视学校有关的安全纪律规定,做出了一些有可能伤及自身和伤及他人的违纪行为,在安全方面确实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隐患,例如往返学校途中不能很好遵守交通规则,公路上狂奔,马路上并行,不注意观察道路交通状况;课间在楼上楼下追逐疯打;安全防盗意识较差;使用体育运动器械时违章操作;违纪玩火玩水摆弄电器;放学后在校内外逗留时间过长;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纠纷后拉帮结伙通过拳脚打架来解决;节假日双休日结伙闲逛惹是生非破坏公共秩序和群众利益;个别同学经常进入网吧、游戏厅,同社会上闲杂人员来往,个别同学心理狭隘,思想偏激,不能正确处理与家长、老师、同学、他人的矛盾或者自己在学习、生活方面遇到的问题、困难和挫折,造成心理压抑、思想扭曲等都是我们目前在安全方面最需要注意和防范的几个重点。

针对目前我们在安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向同学们提出如下要求:

[预防校园伤害安全教育讲话(共2篇)]

1、正确看待和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坦然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能够做到自律自省,做好心理调节,塑造阳光健康心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学习和生活。要认识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尽管我们身上还存在这

样或者那样的缺点,但是要相信自己只要通过努力,就一定能让这个迥异于千万人的独特的我始终处于进步之中。所以通过和别人的不断比较,既要从他人身上学到长处,也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比如我很懂事,我很淳朴、我很热情、我很踏实、我很好强、我很友善,我在一天天长大等,忧愁烦恼时我们可以向同学、好友倾诉,也可以自我开导,学会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是家长、老师或者与自己有矛盾隔阂的人,我该怎么办,用爱心和宽容看待周围的一切,善待自己和别人,这样你就会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你会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充实而愉悦。

2、要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举止文明,能做到“以德报怨”,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纠纷。禁止在校园和其他场合追逐疯打,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作自我批评,并找老师妥善处理;不找外人到校滋事,加深矛盾;不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交往;严禁携带和玩耍危险物品(如刀、枪、棍、爆炸物等);进出学校应遵守秩序,领饭时应安顺序排队,不争不抢;禁止攀伏楼梯栏杆;严禁在教室和楼道内追逐、跑跳、打闹;上下楼梯要靠右行,不拥挤、争抢;双休日和节假日禁止结伙闲逛,惹事生非;未经批准不得进入校园;夜晚不单独外出活动,不在外留宿,防止不法侵害。不进入网吧、游戏厅、台球厅等社会人员环境复杂和青少年不宜进入的场所。上课及课间活动时间不得随意出入校门,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向班主任履行请假手续,得到允许并向教导处报告后方可离校。

3、不与陌生人和社会闲杂人员来往,不参与打架斗殴、赌博、吸烟酗酒、敲诈勒索、盗窃抢劫、坑蒙拐骗等违法违纪行为。在校外、家庭之外参加社会活动时,能够主动观察周围环境,遭遇人身伤害或意外事故时学会通过主动报警、求救,迅速离开现场,机智应对或寻找熟识、可靠人员庇护等措施进行自救自护。遇到他人发生纠纷、吵架、殴打等事件时不围观、不起哄、不参与;发现同学遭遇不法侵害时及时主动向家长、老师、学校报告。

4、遵守交通规则,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放学后按秩序、主动离校,不在校门口、马路上聚集、逗留;行路、骑自行车时做到靠右边,注意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和往来车辆,发现来往车辆主动避让或下车;禁止骑车并行,禁止在公路上互相追逐、疯打、高速行驶,不抢行;要服从交通红绿灯的指挥;禁止驾驶摩托车、拖拉机等机动车辆;禁止攀爬、倚扶机动车辆行走;不在公路周围玩耍、逗留,不得损坏道路交通设施。

5、树立防火、防火、防盗、防电、防食物中毒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节日燃放鞭炮时要远离草堆等危险地域。不随意玩火、玩电,学会正确操作使用灭火器和消防栓,学会火灾时正确的逃生自救方法。禁止到池塘、大河等深水危险处玩耍、洗澡、滑冰、捉鱼摸虾等,严防溺水事故的发生。妥善使用和保管公私物品,离开教室和家庭时要及时关窗锁门。不随意进他人教室、房间,未经允许不动用他人物品;不乱摆弄各种电器设备,不乱接电源、乱拉电线。电脑、饮水机、电热褥等应按时关闭,远离高压电房和配电室。下雨天不在大树下或高大建筑物下避雨,防止雷击。不食用假冒伪劣、过期变质和三无食品、饮料。

6、注意劳动安全:打扫卫生和参加劳动时,加强劳动保护,保障安全。劳动时应小心谨慎,禁止用工具玩耍疯闹。擦拭玻璃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7、遵守课堂纪律和要求,防止发生操作不安全事故。体育课课前应清点人数,整队带入操场,穿过马路时要注意来往车辆;严格按照老师要求和训练操作规范参加活动或训练,不穿皮鞋,不准戴帽子、围围巾,衣服内不准装刀、笔、钥匙等防碍安全的杂物,充分做好热身训练,防止运动创伤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身体有特殊疾病和不适要主动向老师报告,未得到老师允许不得在教室逗留;体育课严禁离开操场上街闲逛;上实验课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取用药品,照章操作,上下楼梯时要列队按序靠右行,不拥挤、推搡,不高声喧哗,未得到老师允许,不得私自开关电源、接线、摆弄仪器器材、药品等。

8、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公共秩序,不得私自缺席、旷缺,参加竞赛、看电影、文体活动、集会或其他校内外等集体活动必须在班主任或学校组织人员带领下,严格服从带队或组织老师安排,遵守时间和纪律要求,不离队,不与同学和外人发生冲突,遇到意外情况及时向带队老师报告。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预防伤害事故的安全知识,知道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让我们珍爱生命,善待自己,远离意外伤害。平安、健康、快乐成长需要我们珍爱生命,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警觉。安全意识提高一分,我们的生命就会得到一份保障,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就能平安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让我们自觉行动起来,共同开创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在美丽的校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篇二:预防校园伤害安全教育讲话

预防校园伤害安全教育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

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大家可能都已经知道,最近在我国福建南坪等地,先后发生了五起针对小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的校内外恶性伤害事件,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把利器直接指向手无寸铁的少年儿童,造成了多人伤亡,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给整个社会投下了阴影。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此,学校对全体同学提以下要求和建议,希望大家能够做到。

1、按时到校,每天到校时间不能过早,最多只能比上课时间提前半个小时进入校园。也就是说早上7;30至7;55,中午13:30至13:55大家来校最好。

2、放学后及时回家,不要在路上逗留,不要去同学家串门,绝对禁止去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少儿不宜的场所。低年级的同学来校和放学回家时最好要让家长接送。

3、在校外发现行为怪异、精神与常人有别的人要尽量疏远,并向成年人比较多的地方靠拢。如果认为此人可能有暴力倾向,要向就近的老师和警察叔叔报告,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拨打110报警。

4、如果身边的同学受到他人危险品的暴力伤害,自己要快速向成年人多的地方躲避,并大声呼救。

5、不能携带管制刀具或其它危险品,如果发现有同学带上述物品到校,要及时向老师举报。如果学校查实有同学带管制刀具或其它危险品到校,将严肃处理。

6、为防止有不法分子冒充学生家长进入校园,同学们一定要告知家长:所有接送学生的家长一律不得进入校园,如果确实有事要和老师沟通,最好用电话的方式,也可以在学校门房处约谈。

7、享受蛋奶工程的同学如果发现自己领到的鸡蛋或牛奶超过了保质期,千万不能食用,并向老师报告;如果发觉食用的鸡蛋或牛奶有异味,要停止食用,立刻向老师报告;如果食用蛋奶后出现了腹痛等症状,也要及时向老师报告,接受医生检查。

8、注意交通安全,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过马路要“一停,二看,三通过。”

9、注意饮食安全,不喝生水,不吃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的食品。

总之,希望大家能够时时绷紧“安全”这根弦,远离危险与邪恶,共同创设一个“和谐、美好”的学习、生活空间。

民办大别山小学2010-2011秋国旗下讲话

时间:12.6 主讲人:董凤云

主题: 文明礼仪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我们又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倡导文明礼仪,营造和谐校园”。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能体现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的素质,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德的反映。

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讲文明、用礼仪,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更应把这属于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做好文明礼仪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做起:着装得体、不求时尚;说话文明、举止大方;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尊重师长、学会关爱;遵守交通、不闯红灯;讲究卫生,不扔纸屑等等?? 同学们,你们既是校园文明的创造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受益者。校园文明建设是一个工程,一项事业;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从现在做起!让文明礼仪不再是纯粹的理念,而是每个学子的自觉言行!让文明礼仪不再是外在强加的约束,而是自我内化的一种快乐!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希望同学们学习文明礼仪,实践文明礼仪,倡导文明礼仪。

[预防校园伤害安全教育讲话(共2篇)] 我相信,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一定能营造更加和谐文明的人文环境,一定能沐浴文明礼仪所带来的温暖。谢谢大家.主题: 好习惯 益终生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好习惯 益终生》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

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鲁迅先生从小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养成了习惯。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就拿我们密切相关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不刻苦、不用功,作业总是马虎潦草,没有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习惯,成绩总是不好;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双休日只顾玩,把作业压到星期日晚上才去做,开了夜车还做不好。其实,这完全是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一个好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能使我们

既学得有效率,又学得轻松自在。而如果你不能养成好的习惯,上课不注意听讲,不踊跃发言,不钻研难题,这样不但不能提高效率,而且对你的身心发展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会使你终生受益。

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谢谢大家!

上一篇:新浪微博分析报告下一篇:申请抵押贷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