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辅导方法心得

2024-06-30

初一语文辅导方法心得(精选5篇)

1.初一语文辅导方法心得 篇一

优加学校作文讲义

(一)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

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也就是要弄清范围。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间范围。有的题目,从时间上规定了写作范围,我们审题时就应该审请时间范围,这种规定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取材的时间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二是启示了所写的内容时间跨度,如《午饭前后》。三是限定了所写内容的特定时间背景,如《童年趣事》。

2、地点范围。作文题目中常常出现一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它们往往对所写内容的地点背景作了明确的限定。如《农贸市场》《上学路上》。

3、对象范围。如《我熟悉的人》、《我的同桌》、《我的同学》、《我的伙伴》。

4、内容范围。这是指对事件的限制。如《一个难忘的事》、《老师二三事》。

5、数量范围。有些题对所写人和事物都作了数量上的限定,我们要确定它的数量范围,按照题目规定的数量要求去写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学校生活二三事》。其次就是要找准“题眼”。我们把它找出来,也就是找到了写作的重点。如《一件难忘的事》这个题目,“难忘”就是题眼。有的题目比较含蓄,我们更需注意什么是关键词,把意思领会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这个“傻”字是反语,表面是傻,实际上是不傻的意思。

找“题眼”有一定规律。如果题目是一句话。“题眼”多数在回答“谁?什么?”的部分词语中。如《我爱我的老师》的“爱”。如果题目是一个词组,“题眼”多是修饰部分。如《快乐的节日》的“快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标题都有“题眼”,如《我的同学》。第三,确定体裁。记叙文包括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四种主要体裁。如果碰到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先填充,再一步步来。

(二)定好中心

1、中心要有意义的健康的。一篇文章赞扬什么(或歌颂什么),批评什么(或揭露什么),或说明一个什么道理,都应该使别人读了以后受到教育或启发。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篇文章就是有积极意义的。

2、中心要集中。一篇文章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来写,不能分散,不能有二个(或多个)中心。

3、中心要新颖。要善于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来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中深深地挖掘出他人从未曾发现的新的思想内容。

确定中心思想,有的可直接从题目中看出,如《勤俭节约的奶奶》、《我爱家乡的秋天》等题目作文,确定中心思想必须符合题目的要求。有的作文题目设有直接规定中心思想,但是规定了确定中心思想大致的范围,如《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这件事教育了我》等题目,有的作文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思想,而只规定了在什么范围里选择写作的材料,如《课间十分钟》《我的爸爸》等题目,但要避免中心思想不明确的毛病。

1、给下面的作文题目分类,看看哪些题目直接规定了中心思想;哪些题目规定了中心思想的大致范围;哪些题目完全没有涉及中心思想。

(1)一个助人为乐的人(2)春游南北湖(3)记一次公益劳动

(4)书,我的好朋友(5)生日(6)我的小黑板

2、根据下面所给材料,请你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李明在运动会比赛的前一天身体不舒服,老师、家长、同学都劝他不要跑了,可他坚持参加。比赛中,李明被其他运动员远远地甩在后边,但他仍顽强地跑完了全程。

中心是

(三)选好材料

写一篇作文,在审清题意、定好中心之后,就要按照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凡是与中心关系密切的材料要抓住,凡是与中心无关的材料要舍弃,凡是能够深刻表现中心的材料是我们选择的重点。

选取作文材料,还要注意几点:

1、材料要真实。我们作文要尽量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情,这样方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当然,要求内容真实,并不排斥文章中合理的想象和联想。

2、材料要典型。有时候可以选用的材料很多,我们就要通过比较进行分析,从这些都可用的材料中挑选出最能反映中心思想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材料一般都是十分典型的材料。

3、材料要具体。写作文时,一定要把所写的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写)、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物、景等写具体写生动。因此,我们所选的材料内容一定要具体、丰富、周详,这样写文章时才能达到写具体写生动的目的。选择材料练习。

按照作文题《我的老师》所提供的材料,想一想为了表达下面的中心思想可以选取哪些材料。

⑴XX老师是一位头发花白、衣着朴素、和蔼可亲的老教师。

⑵他酷爱学习、学识渊博。家中书架上放满了书,晚上常常读到深夜。

⑶他备课十分认真,常到深夜。

⑷他讲课抑扬顿挫,生动有趣,善于启发同学们思考。

⑸他批改作业从不马虎,学生优秀的作业常常受到鼓励,发现有错误的作业,常找学生来当面批改予以指点。

⑹他指导我们办《红领巾》文学报。

⑺他常和学生家长联系,把学生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告诉家长。

(1)中心:我非常敬爱我的老师,他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

准备选取的材料(只写序号):

(2)中心:我非常敬爱我的老师,他是一位事业心很强、十分尽职的老师。准备选取的材料(只写序号):

(3)中心:我非常敬爱我的老师,他是一位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好老师

准备选取的材料(只写序号):

(四)列好提纲

确定好中心,选择好材料以后,还应该对材料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样开头、结尾和过渡,都需要认真构思,进行整体设计,这就是布局谋篇。为了防止写作时疏漏、零乱,我们就需要把构思的内容编写出写作提纲,然后按照写作提纲一段段地写。

写作提纲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作文题目、中心思想、重点、段落层次等。

编写提纲练习

1、根据提供的作文题目和有关材料,试按雪后欢乐、助人为乐的不同中心,写出不同的写作提纲。

题目:下雪以后

材料:雪景:地面、房顶、树上、天空;行人:衣着、神态、语言

车辆:自行车、汽车、大卡车;扫雪:老人、孩子

玩雪: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拍照:取景、拍照

扶人:高年级的大同学、低年级的小朋友

2、下面的这分写作提纲有什么毛病,请你改一改。

题目:春游动物园

段落层次:①我兴奋得半夜里就醒来。②早晨五点钟就起床。③六点钟赶到学校。④七点半乘车出发。⑤十点钟我们到了动物园。⑥我们看到了猴子、金鱼、熊猫、长颈鹿、老虎、大象。⑦中午,我们吃东西、玩耍。⑧下午两点半,我们乘车回家。

(五)撰写初稿

完成上述四个步骤后,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篇文章的大致轮廓,把它写出来就是文章的初稿。动笔写好初稿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要按照写作提纲一步一步地写,注意开头、结尾、过渡、详略等。

2、怎样想就怎样写,尽量一气呵成,遇到用词造句有困难,可先空开,继续写下去。

3、文句要朴实、明白、通俗,有真情实感。注意用好标点符号。

4、作文中注意照应文题,恰当地点明中心。

(一)那一次,我真正懂得了亲情

人世间有许多真挚的情谊,有亲情,友情,爱情……我认为其中最美的是亲情,它的意义很深,让人无法摸透它。自从那件事后发生后,我觉得亲情就在我身边,而且它很美。上学前,我常常依偎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不停地撒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爸爸妈妈也都顺从了我的意思,当时我也感受不到爸爸妈妈的爱,总觉得这一切是应该的。上了小学以后,我慢慢变得“规矩”起来,渐渐察觉爸爸妈妈对我的“好”,也逐渐明白他们为我遮风挡雨,为我的进步而欣喜,为我的失落而鼓励,那些画面在我的脑海里至今难忘。

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早晨,我正吃着早饭,眼睛不停地望着门外的如烟的雨帘,心里不由地担忧起来:虽说学校离家不远,可雨下得这么大,这路还怎么走呀?父亲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亲切地说:“今天早上不用怕,你安心吃饭,我送你上学!”听了爸爸的话,我忐忑不安的心情顿时平静下来,心想:我爸爸真好!

吃过饭后,爸爸推出自行车,找来一把伞,急促地对我说“快走,不然你就要迟到了。”我奇怪的问:“爸爸,我们家还有一把伞呢?”“已经借给邻居王奶奶了。”我们只好顶着全家唯一的伞出发了,爸爸骑着自行车,我坐在后面,并且撑着雨伞。我把雨伞举过爸爸的头顶,生怕雨水淋湿了爸爸的衣服。爸爸说:”孩子,没事,你不要把自己的衣服淋湿就行了,那样会生病的。”

在小桥上,风很大,我的伞快撑不住了,差点儿掉进河里。在这“危难”时刻,爸爸用一只脚踮着地,帮我把伞拿稳了。我建议爸爸停下来步行,因为今天的风大雨大,连走路都很困难。爸爸说:“这样会迟到影响你学习的!”我说:“爸爸,耽误一些时间不要紧,安全第一,即便迟到,我也会向老师解释的。”

在爸爸的执意坚持下,我只好放弃了劝说。到学校门口的时候,我下来车,我把雨伞给了爸爸,爸爸推辞说:“孩子,你上学下课都会用到……”我知道再去推辞也是徒劳无益,望着消失在雨中的背影,我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泪水,泪水夹杂着雨水,已经分不清,只觉得视线渐渐模糊起来。

后来回家才知道,爸爸因为送我上学,被雨水淋湿了全身,一直发高烧,幸亏医生及时吊水,才化险为夷。

所以,每想起这件事,我的内心就会觉得愧疚。但我也深深地明白了亲情的伟大和美丽。爸爸用他那微妙的瞬间让我明白亲情的珍贵。

(二)那一次,我懂得了母爱

花儿没有了雨露的滋润,就没有了往日的鲜艳;小草没有了大地的哺育,就没有了顽强的生命;游鱼没有了海洋,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没有了母亲,就失去了生命。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把我养育成人,是母亲给了我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启蒙。

记得那一次,在学校里我发烧了,这时我还在上课,老师让我打电话给妈妈,我不想回家,不想让妈妈担心,可是最终还是在无可奈何之下,回了家。妈妈听到我低声下气的声音后,马不停蹄的赶了回来。把我接走时,就带我去了一家邻近的医院,医生说要打屁股针,这时的我紧张了起来,手直打哆嗦,额头上直冒汗,因为我最怕打屁股针了,要说打手上的还行。我扑在妈妈的怀里,疼得哭了起来,只好忍着疼痛,终于好了,妈妈心中的那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也放了下来,我也安静下来。

一到家,妈妈把被子铺平,让我躺在里面睡觉。妈妈在给我端水,还用她那有茧的手摸了摸水的温度,这都是她给我精心弄好的。我躺在被窝里哭了,默默的哭了,妈妈为了我整天劳累奔波,晚上又要给我做饭、洗衣服,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对于妈妈的付出,我只能用好的成绩来报答她。经过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我的病渐渐好了起来。妈妈,在她那苍白

无力的脸上,只有一丝微笑。我想她那苍白的脸上,都是因为照顾我才这样的。

母亲是风雨中的一把伞,是寒冷时披在身上的大衣;是远归时递在手上的一杯热茶,是伤心时一句贴心的话,是劳累旅途的驿站,给漂泊的心灵一个气息的港湾,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三)那一次我懂得了宽容

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宽阔的是人的胸怀。真正明白这些,是缘于一次偶然。

那是一个星期一的中午,我匆匆赶往食堂。如龙一般的长队不禁让我感到无比烦躁。当我终于挤到饭锅旁时,我也不再顾及些什么飞速的打完饭转身就走„„“咣当”一声巨响,两张盘子撞在了一起,瞬时间饭菜纷飞,一朵暗色的莲花绽放在被我撞到的人的身上。抬起头,一张在熟悉不过的面庞进入我的视线--------高中学生会会长。我一下子便认出了她,赶忙低下头不知所措的盯着自己的脚尖,嘴里结结巴巴的吐出几句不成调的道歉,等待着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良久,预期的声音没有听到,在耳边响起的只有一阵轻轻的叹息。但我再次抬起头的时候,只见她弯下腰将两个盘子捡起放到餐车上,看了我一眼,只留下“没关系”这几个字便走向队伍的尾端。

原来,这种认真的存在,拥有比天空还宽阔的胸怀。那一刻,我从她的眼中看不到愠怒,看不到责备,也看不到一丝怨恨,唯有点点的无奈进入了我的视线。我的内心充满了感激,不仅为她原谅我而高兴,更为可以感受到这种宽容而幸福。

这一幕,似曾相识。

前不久,同一个地点,同一个事件,只不过这一次“莲花”绽放在我的身上。撞我的那个男生头说完对不起三个字转身就走,我也不顾在大庭广众之下,一把将他拉回。两个人一阵对视,然后挥拳就打。想到此处,心中的感激被一种羞愧所取代。回想着会长的所作所为,我才发现我是多么的小肚鸡肠,我的胸襟与她相比简直是与日争辉„„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那一次,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宽容:真正的宽容便是以宽阔的胸怀去包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丝不快。我们只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宽容处事,人生就会更精彩!

(四)那一次,我懂得了珍惜

那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游戏,却让我刻骨铭心。

我清楚地记得,那年夏天,蝉,依然倔强地鸣着,而天气是那样闷热。空气里弥

漫着的是让人不安的气息。

老师让我们在纸上写下我们最爱的五个人。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我却在一个个名字前徘徊。是他么?是她么?在老师的催促下,我近乎无奈地写下我深思熟虑后的五个词语——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舅舅。“划掉一个名字吧,孩子们,这表示他从不存在。”老师那平时听起来温柔亲切的声音,现在听来,却是铁一般的坚硬冰冷。

当我的笔停留在一个个名字前,那一幕幕的往事就像潮水般涌上心头。划去了,就不存在了吗?那我心底的那些幸福记忆又哪去了?我想哭。我的笔落下,就像一个残忍的刽子手,无情地,手起刀落。我划掉了爷爷。落笔的那一刻,心在颤,眼前,浮现出爷爷慈爱的笑容……“现在,再划去一个吧!”老师的声音再次无情地响起。

不,不要!现在才发现,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那么难以割舍,不能没有你啊!笔尖,在一个个名字前游走,泪,不知什么时候,爬满了脸。教室里响起一阵阵啜泣声。我小声抽泣着,选择了奶奶。落笔的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奶奶温暖的怀抱……

泪,流进了嘴里,咸咸的,是感情的潮水。心里突然一阵空洞。

没有人继续下去了,没有人再敢继续下去了。我也是,我怕失去。在划这些名字的时候,我仿佛划掉了我的幸福,划掉了我的爱,划掉了我生命的意义。

教室里,是可怕的静默,可老师无情的声音依然继续:“不要停,这是你们必须面对的!” 是的,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已经加入了这个游戏,我们迟早要面对亲人的离去。但此时,我流着泪,不再落笔。我要好好珍惜现有的每一个词语,就像珍惜它们所代表的每一个亲人。

这,也许就是老师想通过这个游戏告诉我们的吧!

(五)那一次,我懂得了珍惜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每当我看到这句名言时,我的脑海里就想起了那件事,也正是那件事让我明白了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当时有一次考试临近,同学们都在拼命地复习着,而我却在悠然自得地玩耍,一边看着同学们努力地复习着,一边想:唉!用得着这么用功吗,不就是一次普通的考试嘛,难不成考试前这么看看就能拿个一百分。等到考试时,同学们都齐刷刷地拿起笔来写,可是我却坐在那里拿着笔一个劲地发呆。因为之前我根本就没有复习,所以对于我而言,这些题目简直就像天书一般。再看看别的同学,有的在冥思苦想,有的还在不停地写着,这给我制造了很多压力,终于在最后的时候,我也是硬着头皮勉强做了一些。由于是刚考完试,同学们仍然在兴致勃勃地讨论着,看着他们一副欢呼的样子,我的心就如刀割。就在这时,我的同桌她兴奋地跑来对我说:“喂,看你垂头丧气的样子,考得怎么样啊?你知道吗,我这次好像对了不少了耶。”她一说,可把我的心给勾了起来:“哼!是又怎么样,不就是一次考试嘛。要是我之前有时间复习,说不定比你还厉害。”当我一说出这话,立刻遭到她的反驳:“你还说呢,我们都在复习,你却在偷懒,怎么会没时间呢?时间是靠人一点点挤出来的,不是你说有就有,没就没的。只要你懂得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就能成功。”我一时被她驳得无话可说,的确,每当我想要认真复习时,心就不安分地动起来,往往都是半途而废。

是呀!时间是宝贵的,又是无情的,它总是不知不觉地在从我们身边匆匆流逝。能抓住时间并刻苦学习的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人。而不能抓住时间的人,只能是做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已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2.初一语文辅导方法心得 篇二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厌学;厌学原因;辅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从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老师发现,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听不进课,不认真完成语文作业,还有一些学生明确说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连语文考试都不愿意认真对待,存在着明显的语文厌学问题。老师们非常担忧这些厌学语文的学生。语文是一门集合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学科,语文学习不好,势必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由此看来,分析当前小学生语文厌学现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应对策略,是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生语文厌学的表现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学占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历来倍受学校、老师的重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现在一些小学生厌学语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生无法激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很多老师发现,现在的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沉默寡言,回答问题不积极,课堂上很少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即使被老师提问,也不做答。甚至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都只是保持沉默,课堂上死气沉沉,只有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对于老师的讲授内容根本听不进去。老师通过与学生谈话也发现,一部分学生说不喜欢语文学习,上语文课提不起兴趣,不愿意配合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甚至是一想到上语文课就想逃避,不想学习语文,也不愿意与同学探讨语文学习的问题,一上语文课就无精打采,课堂上心不在焉,更有严重的会出现上课睡觉、扰乱课堂纪律的情况。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情绪,极大的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制约了小学生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让很多语文老师感觉苦恼和困惑。

(二)学生不能认真完成语文学习任务。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一些老师发现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不能认真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课堂作业书写潦草,敷衍了事,完成作业的态度很不认真,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语文家庭作业。还有一些学生根本不会完成老师布置的语文学习任务,不论是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从来都不会完成。而且这种现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还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作业抄袭,基础薄弱,语文成绩很差,人文素养缺失,不能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学生在这种厌倦语文学习的情况,也让很多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伤透了脑筋。

(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恶的感觉。

除了一些学生对于内容丰富、知识繁杂的语文学习不感兴趣,以及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不够主动积极,不愿意再继续学习语文之外,还有少数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恶的感觉,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反感,一听到要上语文课就恨不得学校能够取消语文课。这已经成为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最大困难,面对这种极端厌恶语文学习的学生,转化工作难度更大,对于老师们来说,也是一种最为严峻的挑战。

二、学生语文厌学的原因分析

面对当前小学生厌学语文的现状,很多老师也迫切的想要了解其中的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语文的态度,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具体来说,造成学生语文厌学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老师方面

老师作为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语文的指导者、帮助者,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厌学问题,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影响学生厌学语文的主要原因。首先,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尽管新课程改革实施多年,一些老师的教育理念还比较传统落伍,在语文教学中并不能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过多的指责批语,不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极大的打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一些学生丧失了语文学习的信心,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了厌烦学习语文的负面情绪。其次,老师的语文教学方法简单单一,上课一个人讲的比较多,学生只能当听众,参与语文学习的机会较少,语文教学枯燥呆板无趣,不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导致一些学生在理解语文问题时存在着一定难度,逐渐减弱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对于缺乏创新与变化的语文学习,也必然会产生厌倦的心理。最后,语文学习效果的考核评价方式也比较传统单一,仍然以考试分数来判断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忽视对于学生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导致一些学生不能理解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没有形成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认为语文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久而久之,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

(二)学生方面

3.初一语文辅导方法心得 篇三

篇一:初一语文诗词教学步骤

初一语文诗词五首教学步骤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诗词五首(语文版七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练朗读并背诵五首古诗词。

2、理解诗词大意,把握意境,体会感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讨论、对比联想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串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背诵诗词,理解大意,把握诗词描绘的形象、意境,体会感情。

难点描绘意境。突破方法

对古诗词的教学,就是在基本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多诵读、多感悟,通过诗

词描写的形象、意境,来达到体会作者感情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投影片。

学生准备

熟悉五首古诗词及补充资料。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情境导1.朗读,体味

2.重点提2.把握情感

3.拓展巩固3.对比朗读

一、《迢迢牵牛星》(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情境导人。投影古诗。秋夕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2.牛郎织女的故事,尽人皆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借助这个神话传说,抒发情感的。(板书题目)介绍:《古诗十九首》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失意郁闷心情;在艺术上,都属于比较成熟的五言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

3.“诗”是抒情色彩较浓的一种文体,要想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当时的意境,就必须反复朗读,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谈谈本诗

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情感。

4.请同学们将这种情感通过吟咏来表达。(师要做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5.请同学们将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1.看投影,朗读古诗,进入情景。

2.结合注释①了解《古诗十九首》:收

录在萧统编的《文选》,题目都是用

诗的首句为题。

3.自由朗读、同桌互读结合注释,理解

内容,积累词语。

谈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全诗抒发了

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

情)

4.至少找五位同学来表演,可选好、

中、差同学轮流表演。

5.改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想像力,内

容要充实、丰富;语言要优美,能将

人带入意境之中。

小组评议,将最佳作品在全班朗读,

朗读仍要做到有声有色。

二.《渡荆门送别》(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每个星期天的下午返校的时候,母

亲送你上车,你总会觉得有些许留

恋,这时,看看路旁的树,都会觉得

它们似乎在向你招手,谈谈当时的

感受。

2.板书《渡荆门送别》,提问“送别”到底

是谁送,送谁?

3.请反复朗读本首诗,并结合注释,理

解诗意。请同学们把自己体会到的

意境,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4.朗读表演。(本诗充满激情,最好请

几位男同学来表演)1.各抒己见,谈出真情实感。

2.整体感知,找到理解本诗的突破口:从首尾两联看,是故乡水……长江送诗人离家远游。

3.把握诗歌字面意义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长江水远远渡出荆门山外,伴随着自己来到楚地游览,本文是作者顺流而下,但他却说江水跟从自己游览,可见诗人的大气魄;苍茫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奔赴莽莽无际的辽阔草原,依然滔滔不绝,天开地阔,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晚上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镜子,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乘船的诗人仍旧喜爱那不远万里伴随着他的家乡水,诗人虽是远行,却少了几分忧愁多了几分激情)

4.朗读。

三、拓展阅读(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李白的诗句很多都与长江有联系,

大家就曾学过他的《早发白帝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境开

阔,激情荡漾。

(投影):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请同学们朗读、比较,这首诗与《渡

荆门送别》在意境上有何相似之处。1.朗读、比较。

这也是李白青年时期初次出四川

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

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

眉山尖的半圆的秋月,山月的影子

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

流,好似也依恋着这个初次离家的

游子,与《渡荆门送别》有异曲同工

之妙。

2.两位同学将两首诗做对比朗读表

演。

四、复习导入《春望》(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我们在上学期学习了杜甫的《望岳》。,那是作者青年时代的代表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怎样的豪情壮志。可是诗人在中年却经历了安史之乱,长安被占,诗人被俘,在长安城时,诗人目睹了叛军的种种倒行逆施。第二年三月,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这只能增加忧国忧民的诗人的痛苦和感伤。(板书题目、作者)背诵《望岳》,朗读《春望》,了解背景。

二、重点提示(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放录音,范读。

2.简介律诗各联的名称,并提问。

(1)首联写什么景象?你怎样理解

“草木深”?

(2)颔联中的“花”、“鸟”怎会使作者

“溅泪”、“惊心”呢?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感?

(3)“家书抵万金”是否太夸张了?

3.国难家愁使诗人变成了怎样的形

象?1.听读,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自由朗读,排除字词障碍。

2.记录、记忆。

(1)它表面是描写城市的破败、人烟

稀少、遍地草木的荒凉景象,实际深

含着人作者无限的感慨。

(2)由于感伤国家破败,看到美丽的

花、听到动听的鸟鸣,反而更增加了

自己的感伤。

(3)并非夸张,这是作者对亲人思念

之切所致。

3.描述诗人的形象。

三、辐射对比(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诗人的爱国情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

才能体会,让我们以读来进一步体

会诗歌内涵。

2.下学期我们将学习杜甫晚年的代表

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通过

这三首诗会对这位诗史的一生有所

了解。(投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小组轮读课文,互评。朗读表演。

学习自学、讨论,整体感知即可。不

做过多要求。

2.看投影,预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形成印象。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前两首诗歌,一首低回婉转,一首意境宏大,都是中国诗歌中的

。请同学反复吟咏,体会作者的情感并搜集一两首与这两首诗在内容、写法上

有相似之处的诗歌做做比较。读了《春望》一诗,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站在残破的长

安城中,目睹春花,耳闻鸟鸣,感伤国事,思念妻儿,潸然泪下。他希望战乱早日平

息,他盼望得到妻儿的消息。他抓了抓那因忧伤而日渐稀少的白发,发现少得都有

些插不住了簪子了。

五、板书设计参考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皎皎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荆门

2.填写诗句

①迢迢牵牛星,________。

②________,札札弄机杼。

③盈盈一水间,________。

④________,江人大荒流。

⑤月下飞天镜,。

⑥,恨别鸟惊心。

⑦烽火连三月,。

个性练习设计

1.请写出至少三句有关写长江的诗句。

2.阅读《相见欢》,回答下列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剪不断,理还乱”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心绪。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________。这首词中的

“愁”与“春望”中的“愁”有什么不同。

3.古人描绘凄惨环境时,常用一些动物形象的描写。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情境导入1.回顾旧知

2.指导朗读2.感知理解

3.诱思导学3.思考表达

4.引导辐射4.拓展丰富

一、情境导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李白曾有一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虽是

一首送别诗,却以描写边地雪景为主。

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朗读记忆,阅读注释①了解作者岑参是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释题(“歌”是指歌

行)

二、指导朗读(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初读课文

2.听读、正音、范读。

3.请大家大声地把课文朗读一遍。

(巡视,个别辅导)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读

课文。

2.请2至3名同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

帮助正音。听读,把握感情基调。

3.自由诵读,熟悉课文内容。

三、诱思导学(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诗的前四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疾风

暴雪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

万树梨花开”这一比喻句的本体、

喻体分别是什么,你认为这个比

喻句用得好吗?为什么?

2.哪几句是写酷寒中的军营生

活。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作顺

序是什么?

3.(投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中哪一句

与李白的这一句有异曲同工之

妙。请找出来并默读。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1.默读思考(从视觉角度):

作者把雪花漫天、银装素裹的世界,比喻

成春回大地、满树梨花的天下,十分新

奇、贴切。,作者不畏奇寒、昂扬向上的精

神得以表现。

2.分析发言:

次六句写酷寒的军营生活。运用反衬的手

法,先着意写“珠帘”、“罗幕”,以见主人地位之尊贵,取暖设施之优越;但是穿“狐裘”、盖

“锦衾”仍觉寒冷异常,乃至都护也手脚僵

直,拉不开弓,穿不上甲。“瀚海”二句从帐

内写到帐外,仍紧扣“寒”来写。

3.默读雪地送别的四句。勾划诗句“山回

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畅谈感受。

边地虽酷寒,但不觉其苦;主客虽难舍,

但不觉缠绵。本诗气势磅礴,精神昂扬。

读后令人精神振奋。

四、引导辐射(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学生赏读《沁园春·雪》,思考:这两首诗中的景物都是以“雪”为主,但两者所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

(此题旨在使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加深对诗中意境的理解。)学生回答,要联系词句:两首诗都对雪景做了描写,都表达的是不畏严寒,积极向上的精神。岑参的诗主要突出边地的奇寒,xxx的`词,描写北国雪景,色彩丰富,动静结合,两首诗各有千秋,都是传世名篇。

五、导入《西江月》(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放朗读带。

2.请同学谈听了这首诗后的初步感受。1.静听、欣赏。

2.谈感受(仿佛来到了乡村夏夜,明亮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

二、朗读理解(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指名解说作者、题目。

2.指导朗读。1.依课下注释解说:西江月,词牌名。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爱国词人。

2.个人朗读、齐读。

六、诱思导学(约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提出思考题。

(1)在上片中,作者选取了哪些景

物,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同学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

(2)上片,夜色清幽,气氛恬静,那么

下片则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2.提出问题。

(1)你如何理解“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话?

(2)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

忽见。”这句中看出:本来很熟悉茅

店的位置,一时竞找不到了。这是

为什么呢?

3.鼓励个人背诵,看谁背得快。

(提出齐背要求:声音洪亮、注意语速)1.理解词意。

(1)词人选取了风、月、蝉、鹊这些寻常景物,经过巧妙组合,于寻常中见出不寻常。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习习的微风,惹得树上的蝉儿嘶鸣。“惊鹊”、“鸣蝉”似写动实写静,以动衬静,真神来之笔。

(2)由近而远,着力描写远处的“星”、“雨”、“茅店”、“路”、“溪桥”,与上片清幽、恬静的氛围相映成趣。

2,分组讨论,明确:

(1)扑面而来的稻花香,使词人联想到丰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鸣,在他听来,俨然是蛙儿们在“说丰年”。

(2)词人因醉心丰收景象而竟忘了自己的位置,反映了词人当时怡然自得、淡泊潇洒的心态。

3.踊跃背诵。集体背诵。

七、辐射比较(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写农村风光的诗

句?与本诗描写的意境有何异同?交流,思考。(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

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诗一词。在作者的笔下,一幅幅奇异而美丽的画面,或令

人感慨,或使人陶醉,在思想、情感上都给予了陶冶,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

六、板书设计参考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召开一次讨论会,围绕对古诗文的不同看法展开讨论。观点一:“古诗文那么难

学,现在又不写古诗文,有什么必要学呢?”观点二:“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学习古诗文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还有助于提高语文

整体水平。”你怎样看待上述两种观点?你还有其他观点吗?将你的观点说出来,并

说说理由,大家讨论。

教学探讨与反思

古诗文教学,一要重视“读”,特别是朗读;二要重视“想”,联想诗人创作时的意境;三要重视“情”,品味作者所抒之情。做到了这三点,就差不多了。另外,应利用早自习,多积累名家诗作。

篇二:初一语文辅导计划

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同学有针对性的补缺补差,为此我制定本学期学生辅导计划如下:

一、辅导目标

1、通过课外辅导,使学生能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认真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每周1次的辅导,辅导要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辅导内容:

1、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2、思维、阅读、写作能力方面的训练。

三、辅导方法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具体方法如下:

1、有计划、有目的的为学优生提供资料,介绍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水平。

2、加强对学生的课堂管理,要经常提问学生。

3、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他们厌学的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培养课外读物的阅读能力,多背、多读、多写、多练。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篇三:初一语文写景作文辅导

江南的冬天不是那么纯粹,让人感觉她的面目很模糊。立冬已经过了,可还看不到冬的踪影。除了早晚有些寒意,天未变冷;草还是青青的,树还是绿绿的,--就连湖边的柳条也还是翠翠地蘸着水,飘来荡去的;花圃里依然有花灿灿地开着;向阳的树林里,鸟儿们还在叽喳叫着,偶尔还能看到它们在地上快活地蹦来跳去。不由人心理嘀咕:“这就是冬天么?”

是的,这就是江南的冬天,她总是要和秋拥抱着,优雅地跳上一曲华尔兹,才恋恋不舍地分手,目送秋的背影走远。

江南的冬天,最令人着迷的便是阳光。多雨的江南,冬季偏是晴朗的日子居多。

清冷的早晨,躺在暖暖的被窝里睡上一个懒觉,该是很惬意的事。可是不成,睁开眼,满屋子阳光闹腾着、喧嚣着,让你再也睡不安生。打开门,放一方斜斜的日光进来,端一把藤椅,捧一卷书,泡上一杯酽酽的茶,坐在柔和的光线里,看得清空中飘浮着细细的游尘。书看得久,日光把你晒得倦倦的,一抬头,眼前只是一片斑驳五色的眩晕。就这么也便可以消磨一段长长的时光。

墙根避风的地方,总会有老人们或是袖手眯眼晒着太阳的,或是三五个一起谈天下棋的。女人们忙着洗洗刷刷--冬天是晾晒的季节,晒在阳台的被子,傍晚收起时,你可以闻得到阳光的味道。

江南冬天的风并不让人觉得威严,虽然冷冷的也有些刺骨,但朔风凛冽的日子并不多。倒是有点像个漂亮的姑娘,绷住了笑作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来,可依然是俏俏的。空气是清洌冽的,深深吸一下,鼻子有些酸酸的,神清气爽。

似乎还少了点什么。对,是雪。没有雪的冬天是不完整的。自打入冬起,人们就蹩着一股子劲,踮着着脚盼着:下一场雪吧。那滋味很像在等情人一般,搔首踯躅。

可是,盼得叶落,盼得霜降,甚至盼到了河面上结些薄冰,却总盼不来那一场雪。于是有些失落,有些感叹:今年冬天怕是没有雪了。

别急!到了岁末年头,一两场雪偏又不期而至。全然在你不经意中到来。灰蒙蒙的天宇下,千门万户的人家里,多少双眼睛在窗前看着那雪,纷纷扬扬地飘着、旋着、舞着。调皮的孩子们会伸出手来,去捉那一朵又一朵的飞絮,为的是看看它是不是六个角。

雪后初晴,最快乐的当然是孩子们。急匆匆地跑去屋去,行走在雪地里,听脚下咯吱咯吱的声响,看身后深深浅浅的脚印,已经是很有趣味的事了;更不用说还可以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即便是雪化了,也还有可玩的:屋檐下挂着的冰凌,可以敲下来比比谁的长,可以握着当宝剑耍,甚至咬上一段,看看谁含的时间长;池塘里薄薄的冰片,取一块,用稻草穿了,拎着满世界跑着、唱着:“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插杨柳……”

有了一场雪,这一个冬天便算是完美的了,心里也就不再有什么缺憾了。--这,便是江南的冬天。

篇四:如何辅导孩子学好初一语文?

如何辅导孩子学好初一语文?

学好语文很不容易。因为语文是艰难的:微言大义,弦外有音;语文是枯燥的:古文百篇,成语如山;语文又是痛苦的:咬文嚼字,浩如烟海。

其实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导师,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近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做到这点,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所以凭着兴趣去学习,语文是容易的:母语习得,自然天成;语文是有趣的:唐诗宋词,英雄美人;语文又是快乐的:风花雪月,刀枪剑戟。

升入初中以后,语文学习的要求更加高了。现代文的阅读难度加深,诗歌的品味要求提升,文言文的篇数和篇幅增多,训练的方式方法泛化,这些变化对孩子们自学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老师由过去的“保姆型”变为“指导型”,这就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尤其是我们竹西中学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更需要同学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为了顺利地进行小学到初中的衔接,为了更好地学好初中语文,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孩子们必定要去寻觅语文学习的巧妙方法。在此,在初一语文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做到三个“学会”:

一 、学会读书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的不会读书,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作用不大。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下一番功夫,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认真研读课本。

每个假期或新学期之初,新的语文书一到手,我们应该先读目录看说明,甚至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任务和重点,然后逐次阅读单元提示,明确各单元的具体任务。还可以摘抄或列表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阅读每一篇课文时学会按照“读文本——搜资料——提问题——解疑难——写总结——做练习”的六步读书法,努力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学会读书,还要注意对“书”的理解不要仅仅局限于教材,语文素养的形成,光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正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书外”,课外的大量名著阅读能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从小处说能提高孩子的语感能力,有利于应试,从大处说,能让我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利于做人。

如,阅读《西游记》不但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感受孙悟空的嫉恶如仇、除恶务尽,体会到作者的巧妙构思,还让我们隐约看见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们领略到作者通过各种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具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保尔·柯察金,引领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 、学会用书

学会使用语文书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具体做法是:在阅读语文书的同时,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生字词及疑难问题。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老师们使用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勾画的读书法,既可以使孩子读书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复习,复习时只要翻翻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勾画圈点的符号很多,介绍几种常见的符号:

_________________ 画在重要的句子下面(中心句、重点句等)

画在有疑问的句子下面

................. 画在批注的词语下面

书上标记的符号没有统一规定,孩子们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套符号使用,一经使用就不要随意改变,还应注意的是不要在书上画太多的符号,画多了就起不到提示作用了。

学会用书,还要做到把文质兼美的文章当作学习写作的范文。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刚刚进入初中,写作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 、学会听讲

在校学习,听课是获得知识,转变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我认为孩子们只有做到看、听、记、问、思五点才有较高的听课效率。

1.眼看

科学实验表明,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看”的记忆为最好,上课时可以看老师讲课,看板书、投影等,看课文内容。我们要提醒孩子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还要注意看老师的板书,因为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要一字一句看明白,力争做到过目不忘,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学习效果好。

2.耳听

课堂上听的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还要听同学讲。老师讲的多是知识性的总结和思维的启发,情感的诱导,文辞的感悟,还有许多对同学们发言的点评。我们要提醒孩子注意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积极思考,听出重点、难点、疑点。

竹西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还有很多同学们讨论和发言的机会,我们要提醒孩子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仔细倾听他人意见,并在头脑里迅速做出判断,形成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评价。

3.笔记

看明白听清楚并不够,还要认真记笔记。记笔记,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记重点,老师的板书、开场白是重点。老师书写的板书、做的结论也是重点,这些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

我们可以定期地翻阅孩子的笔记,以此帮助孩子复习,并督促孩子上课认真听讲。

4.积极答问

课上答问,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老师们一般不太喜欢这种方式,因为无法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同学齐答或举手起立独答。这是一个模仿学习的方式,或是成功,或是失败,总有收获。积极答问能锻炼自己的反应与表达能力,当然“问”还包括向老师提问,请老师答疑。及时解决自己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要鼓励孩子多质疑,多回答问题,提高思维的质量。

5.思索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我们想要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一定要鼓励孩子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再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总之语文学习的好方法有很多,不过我们一定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对于语文的兴趣,然后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踏踏实实地学会读书,学会用书,学会听讲。长此以往,孩子们定能够在语文的魅力天地里享受学习的充实,成功的喜悦!

初一语文复习重点大纲介绍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考查内容:字音

复习内容:整理好的资料里“字音与字形”

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考查内容:成语使用

复习内容:平时的作业纸或同步导学中涉及课文的成语解释部分。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或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考查内容: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平时的作业纸及课堂记录

4、下列关于课文的内容说法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查内容:文学常识

复习内容:整理好的资料里中“文学常识”部分。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或错误的一项:

考查内容:标点符号

复习内容:平时的作业纸及课堂记录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考查内容:

复习内容:平时的作业纸及课堂记录

7、根据拼音写汉字:

考查内容:字形

复习内容:整理好的资料里“字音与字形”

8、默写:

复习内容:整理好的资料重点背诵内容

9、名著专题和口语交际

复习内容:《汤姆索亚历险记》邮箱资料

口语交际:见教材的P68页中的知识短文和课堂记录。

10、诗歌赏析:

复习内容:整理的关于诗歌赏析资料

11、古文阅读:

复习内容:⑴《古代寓言二则》和《幼时记趣》的资料

⑵书下注释。

12、现代文阅读:

复习内容:平时的作业纸

13、作文:

复习内容:摘抄和写得较好的周记。

篇五:初一作文怎么辅导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是这样。演员讲亮相,唱歌讲起腔,写文章讲究开头。古人在这里有过很多论述。什么“首唱荣华”“起句当如爆竹”“起要美丽”“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今人也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等等,可见文章开头之重要。

怎样开头才算是好的开头呢? 一般地说研究文章的开头,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写作本身考虑,讲究头顺势足,开头文字既要精彩,又要便于下文展开;二是从读者接受角度考虑,讲究吸引人,讲解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开头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只谈常见的两类: 其一,开门见山。这类开头,起笔不枝不蔓,直接入题。

若是记叙文,就直记其人,直叙其事。像朱德《回忆我的母亲》: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母亲一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事件,特别是她勤劳的一生;《一件珍贵的衬衫》在我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它凝聚着敬爱的周对工人阶级的无限关怀;朱自清《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父亲和他的小店》:记忆中,父亲开过一爿小店。那时,我们家里没有其他赚钱的门路,就靠这爿小店维持一家人拮据的生活;《记忆中的小书柜》:当我10岁时,有了一个小书柜。当然老早就丢失了。我很怀念它,它是与我童年的回忆联系在一起的;《点亮生命的蜡烛》:漆黑阴沉而神秘恐怖的夜晚,突然灿烂的燃烧起一堆旺盛的篝火,整个世界立时焕发出艳丽夺目的光彩,所有的茫然、恐怖,即刻都消失的无影无踪。经历这个场景的时刻,我只有九岁。若是议论文,就开宗明义,直接立论,或者单刀直入,直接反驳。像培根《谈读书》: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想吴晗的杂文《谈骨气》: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其二,曲径通幽。这类开头,起笔比较曲折,先旁及题旨,然后渐入正题。

若是记叙文或像《孔乙己》先交代主人公出场前的社会环境,交代两种人物的喝酒方式,为孔已己的出场做了铺垫;或像《我的叔叔于勒》先叙述菲利普的家庭现状及父母为拮据的生活而苦恼,后逐渐转入正题涉及主旨;或像《将军的夫人》那样,先交代背景,说明情况。又如《信任》的开头:“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的下着,真烦人”以景物衬托人物心情;《在柏林》的开头:“一列火车缓缓的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采用自然叙事渐入法。 初中生写记叙文,由于字数限定在六、七百字,所以文章的开头宜开门见山。开头不说废话,不要说那些与后文、主题联系不上的话。

篇六:初一作文怎么辅导

好的开头只能是文章好的开端,这并不意味着就能写出好的文章。真正体现出文章价值的东西在文章的主体上。主体是文章主题的载体。文章的全部思想内容都靠主体表现。

人们之所以把文章的主体部分喻为猪肚,是因为它大而实,丰而满,其比例比重占全体的五分之四以上。以《春》为例:开头只一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和第二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然后用细腻的文字描绘大地归春后的五幅图画。主体部分内容相对独立,画面各有侧重,五幅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又共汇一轴江南春景图。这轴江南春景图不是靠画笔,而是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一篇八百字的散文,主题内容占用七百余字,这个猪肚可谓丰满而充实。再例《最后一课》作者用五分之四以上的笔墨,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在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小说通过系列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衬托悲凉气氛,使我们深切的感受到阿尔萨斯人失去了国土时备份沉痛的心情,达到了揭示主题的目的。三例《一间珍贵的衬衫》作者在开头交代了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以后,接着就采用顺叙的方法微微叙述这件衬衫的来历。主体部分完全按着记叙文的要素要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的。读后,文章的主题立显,那就是人民爱人民,人民人民爱。由于主体部分突出,这篇文章的结尾只用很少文字点题。

这是正面的例子,不少同学写的文章就是反面的例子。写《我第一次学做饭》本来主体内容应放在学做饭上,可他偏把为什么学做饭写了很多。写《精彩的一幕》没有抓住生活中的小镜头去描摹瞬间的精彩,没有用放大镜的方法去再现人性的美丽,缺乏对瞬间的捕捉,对细节的驾驭,因而精彩的一幕写的不精彩。难忘的人和事很快就忘了。写《初三记事》写不出具体事来或没事可写。其实初三生活应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怎样写好这篇作文的主体内容,你们感受最深,也最有发言权。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你们喘不过气来,一天8小时甚至10小时的上课使你们失去了平日的快乐,各科老师都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每天的练习卷堆满案头,即使这样,晚上放学后还要挑灯夜学,伟大的双休日啊,又被各科辅导班占得满满。这还不算,你们还要直面父母那无休止的嘱告和企盼焦凄的眼神,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面对此情此景能说不苦;同样,在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在竞争中磨练了意志,也饱尝了欢乐。如果以此为内容为叙事主体,猪肚不就充实了吗。

篇七:初一作文怎么辅导

文章有了好的开头,又有了充实的主体,大功即将告成。俗话说“编筐窝篓,重在收口”。文章的结尾就是收口。这就好比一桌宴席本来吃的挺香,可最后一口吃出个臭虫来,满嘴苦涩,大伤胃口,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能忽视文章的结尾。

怎样结尾?用“豹尾”比喻恰当形象。所谓“豹尾”就是说文章的结尾要自然、简短、有力。一般说来,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相对应的。在一篇文章中,有什么样的开头,就有与之和谐一致的结尾。作者构思,往往思此顾彼,首尾勾连,贯通一气。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大家应高度重视。

结尾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3种: 一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画龙点睛,如鲁迅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之走狗》的结尾;或卒章显志,如杨朔的《香山红叶》的结尾;或醒明本旨,如袁鹰的《姑苏台》的结尾;或概括结论,如缪建新的《袁绍为什么要杀田丰》的结尾。 二是自然收束,含而不露。或喻托寄意,如魏钢焰的《红桃是怎么开的》结尾;或蕴含哲理,如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结尾。 三是展望未来,或对读者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现在结合课文和其他选文学习文章的结尾。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的结尾是:“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安徒生《丑小鸭》的结尾是:“大家都说:“这新来的一只最美!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了头来。……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感到太幸福了……他竖起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是:“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胡适《我的母亲》结尾是:“我在母亲的教训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来管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鲁迅《阿长与山海经》结尾是:“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概是青年守寡的孤孀。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朱自清《背影》结尾是:“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胖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上述这些篇文章的结尾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自然收束,含而不露。

一言以蔽之,文章的三段式结构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就必须做到开头绚丽多彩,引人入胜;中间实实在在,货真价实;结尾收束全篇,顾及全文。

篇八:作文初一辅导优秀

乡下的爷爷家有一个柜子,那柜子已十分老旧,表面的木纹如同皱纹一般,这里面装着的,也是和它一样老旧的记忆。

我打开了第一个抽屉,看到几张略微发黄的小纸片。仔细一看,那是几张货币,约莫是七十年代的,都是几分的面值,其中的一张上清楚地印着一架准备起飞的飞机,同样渺小,却似乎承载着莫大的希望。突然想起父亲不厌其烦地和我讲了多次的故事,那时这些货币的价值,对于孩子们来说:

几分钱承载着他们的欣喜,几十元钱承载着他们的教育或未来。现在,这些个希望已经变成了现实,人们大都不必再犹豫地揉捏着发黄的钞票,每个人的货币,每个人的人生都已染成彩色。

我打开了第二个抽屉,看到几本发黄的书。其中一本是《读者文摘》,另外几本的书皮已坏了,如同暮年的老人一样互相依靠着。我翻看了一下那本书,文字依旧和今日的《读者》一样吸引人,比较之下,它记录的更多是实用的知识而非哲学。这些书大概是父亲的,它们也许陪伴了他很久,我还能分辨出书上的笔记。

父亲也和我提过书,不过说的不是这些书,而是他小时候酷爱的小人书,常常一看就爱不释手,看了几遍也不腻。想想那小书怎会给他如此大的乐趣,也许只有他知道。再一想,我不知道爷爷看过什么书,那时候大概没什么书吧,或是说也买不起书,读不起书。家里现在的书柜放得满满的,还有不断新买来的书充塞进来。

父亲和我最喜欢去逛书店,那里有数不清的书,颜色与内容都要比以前的书更鲜艳,更丰富。这十几年间,人们买书容易了,可买的书也多了。

我打开了最后一个抽屉,看到一张贴画,展开一看,那是毛主席的画像,他似乎有所感慨,双眼望着远方。他在望什么?他望见了储藏室里堆得满满的稻谷吗?他望见了山村里不断拔起的崭新楼房了吗?

他望见了远处缠绕在山间的平整的公路吗?他望见了划过山野上空的飞机了吗?画像曾经被贴在爷爷家的客厅中央,毛主席望着周围,还有远处的一切。那时,毛主席望见的是一个困难时代下艰难的家庭,他们辛勤劳动的所获也许只是几张皱折的几分面值的纸币,他们的生活中连书也是奢侈品。

如今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静静地卧着,当我打开他时,也许他惊呆了吧,阳光马上照亮了他的双眼,他望到了复兴的大地。爷爷家客厅又换了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同样是凝望,却多了欣慰的笑容。

合上了柜子的三个抽屉,我想,这里存放着的是爷爷最珍贵的东西吧。它们,见证了爷爷和乡亲们跟着毛主席、跟着党,一步步过上美好生活的历程。

篇九:作文初一辅导优秀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它充满了喜怒哀乐;生活,是一盏灯,它照亮你人生旅途的坎坎坷坷;生活,更是最好的老师,它给予我们成功的喜悦和希望。生活——无处不在,只要你善于观察和学习,它会教会你如何做人,如何学习……

记得去年夏天,我回农村的奶奶家。奶奶家的院子里,到处都是爷爷开垦的小菜园,我出于好奇,也非常感兴趣,并乐意帮助爷爷和奶奶大显身手,那就是把小菜园统统包揽——浇菜。

虽然天气很热,但我兴致很高。爷爷家的水龙头就在院子里,在水龙头下全部都是石头砌成的在地面,任意打开水龙头就可以打一小桶水,用水瓢舀着浇菜,我觉的特别的好玩。

就在我每一次提走小水桶的时候,我不时的发现,水龙头正对的地方,有一个很小浅浅的小孔。在我累的满头大汗,过完瘾后,我就蹲下来,认真的琢磨着这个不起眼的小孔孔。咦?我有些纳闷,这么小的孔从何而来呢?到底是谁搞得鬼?就在这时,一滴小水珠嘀达一下,紧接着又一滴。

我突然豁然开朗,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滴水穿石”吗?于是,我更加来了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我赶紧喊爷爷,向她取证。问他这个水龙头,一直就这样不停的流了多长时间?问他这个小孔的确不是人为造成的吗?经过证明,果真应验我的“真理”——那就是真正的,由那一滴一滴不起眼的小水珠造成的。

顿时,我为之惊讶,为之感叹,更为之惭愧……一滴不起眼的小小的水珠,竟然有着如此惊人的力量,它凭借着自己的韧劲,竟能顽强的,把这么坚硬的石头滴穿,它渺小的身躯撼动了世界。

难道它的这种坚持不懈的,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敬仰,去感叹吗?它这种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力量,不就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吗?它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学习,是不是该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一点一点的积累、学习和坚持呢;我们的文明行为,是不是也该学习勿以善小而不为呢;

我们的感恩,我们的奉献,我们的帮助……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你穷困落后而放弃你,也更不会因为你家庭的高贵而讨好你。

4.初一语文学习方法 篇四

初一学生入学的时候语文基础不同,对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适应能力也不同,所以进了升入初中后,语文成绩肯定也会不一样,因此,升入初中必须有一套新的学习方法。

一、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小学,学生普遍不重视预习作用,对课文中字、词、句的掌握及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课后要求学生背诵的或循环反复练习的较多。进入初中后,从开学的第一篇课文起,就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

那么,怎样预习初中语文课呢?可分二步。第一步:阅读课文,弄清文章的体裁,了解文章的作者、时代背景,扫除字词障碍——对课文中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弄清楚,难懂的句子划上一定的符号,在教师的讲解中理解或向教师请教。第二步:精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课后练习及一些语法知识等。

二、积极参加各种语文活动

如朗诵活动、背诵活动、语文基础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你一定要主动积极大胆,不要有什么顾虑;谁也会犯错误的,多参加几次就什么都解决了,说不定你还能够做一个成功的主持人呢!一开始就被别人占了机会,以后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如果老师还没有打算举办这些活动,你一定乘早去给老师建议,不然,别的同学抢了先。在学习上就是要和别的同学争一回先,这样做是正确的。

三、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的听、说、读、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完成《课程标准》上的任务,你不仅应当在学习上下功夫,还应运用一些适合你的好的学习方法。如抓重点做笔记方法(如何掌握时间、提高速度),如何背诵课文(先抓住重点字、词背诵每段,然后串起背),如何写好作文等。具体说来,要在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就是听,一是要认真听,二是要会听。认真听当然不在话下了,不认真什么课也学不好的。关键是要会听。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心里纳闷了:还有谁不会听呀?可没有这么简单!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老师讲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老师讲这个的主要目的。我们平时说话都有一个目的,老师讲课也一样。所以,在听每一堂课之前,你心里一定要明白,我听这一堂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然后,带着这个目的,有意识地去听。这样,一课解决一个问题,久而久之,你的听的能力和语文成绩就提高了。第二是说的问题。同样,说话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同的人说话都不一样呢!回忆一下你所认识的人,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你一定经常看电视吧?你看电视里的主持人,虽然不一定你都喜欢,但是,有几个主持人不是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那么,怎样训练说话能力呢?

一、主动给自己找训练说话能力的机会。上课的时候,不要等到老师点名的时候才回答问题,要主动积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一开学就应当这样,训练几次就没有什么害怕的了。平时,要多和同学、老师交谈,可以就你关心的所有问题发表你的见解。要敢于和不同的意见争论。争论最能锻炼一个人的口才和思维能力。当然,争论的问题还是要有意义。

二、多找一些优美的文章来朗诵,培养你的语感。有条件的话,可以多找一些名篇朗诵的磁带来听一听。要是能去一些朗诵会,听一些朗诵方面的专家的朗诵,有意识地去模仿,久而久之,也会受益无穷的。以上说了听、说。读也很重要,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往往重视“写”而忽略“读”.其实“读”在语文学习中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对于精读课文和课外的好文章,要反复读。现代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读不行。阅读能力包括:对词句的理解能力,对文中的哲理的领悟能力,对文章主题的发掘能力,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能力,等等。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对于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学生不读或只读一遍就学透,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说,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课《故乡》,篇幅较长,有的同学略读一遍,只等上课老师讲解。但毕竟课时是有限的,教师在一两课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解,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明白文中所写的深刻哲理,体会文中人物的真实感受,是非多读而不能解决的。通过读疏通文句,通过读领悟主题,通过读产生问题,通过读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课上再有目的地听取教师讲解,则茅塞顿开。

久之这样做,阅读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其次,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人便是写书人,写书人更是读书人。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文学精品,是与他们博览群书分不开的。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从六岁开始学戏,没有上过学,但她写文章却清新隽永,她完全是靠阅读名著而成为作家的。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更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读,才能更多地接触不同文章的不同构思和写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正如杜甫所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三,朗读是培养学生演讲口才的关键。演讲需要声情并茂,除了好的讲稿之外,重要的还要靠演讲者的演讲口才。而演讲口才的培养,重在平日多练朗读。中学语文课本就有许多练朗读的好文章。比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头一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只有用势如破竹的气势朗读出来,才能表达出作者对白杨树由衷的赞叹与崇敬之情;鲁彦的《听潮》中除描绘的海睡图与海醒图,那安详愉悦的静谧美与狂暴震憾的雄壮美也是非朗读所不能体会到的。“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此言就是劝诫我们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韩愈读书“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读书更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我们现在的中学生,如果能做到反复读、大量读,朗读那些好文章、好书,那么对于语文学习的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最后是写的问题。写比什么都重要。一上初中,就要把写的事情放在语文学习的首位。写什么呢?怎样写?写周记,一周写一则。写你想写下来的所有事情,比如生活中的一些感人的事情。最好记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真实的事情,这样有真情实感,容易上手,自己也有兴趣。以后拿出来看看也很有意思。另外,写作,尤其是写周记,和老师还有一种很强的沟通作用,老师经常可以通过你的周记来了解你的所思所想,这对你的成长会有好处。你不要害怕老师知道你的内心世界。老师关心你,是为了你好。我原来长期要求学生写周记,大约经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个别同学的一些作品甚至已经能够发表。把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不信,你试一试。而且,师生关系也特别好。学生把我作为知心人,我也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处处替他们着想。希望你在新学年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不过,主要还得靠你自己,要主动和老师接近。写作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老师特别喜欢作文好的学生,记住这一点。最后,千万记住这一点——学好语文,写好作文!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语文学习习惯,要从下面基点出发考虑:(1)习惯具有多维层次。大层次的提法如培养听说读写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增强目标意识;小层次的提法如讨论发言的习惯,有助于实际应用时明确具体,各有功用。但就目前语文教改现状看,系统地提小层次可能更有效。(2)要跟教育方针、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要求方向衔接,口径一致。(3)对学生形成和应用各种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且省时节力,效果好。(4)语文学习具有工具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听提的习惯得受这些特点的制约。(5)良好的习惯也是发展着的概念。在现阶段,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能力素质亟待提高的实际,应提炼出语言学习习惯中的基本要素、关键部分,同时注意系统,两者兼顾。(6)不能脱离我国的文化传统背景和物质基础,要有民族性,符合国情。例如听话要边听边审视的习惯,就不能过分;边读边记的习惯在国外由于音像和复印较普及,可能不如我国显得那么重要和突出,等等。学好语文的习惯可分为两大类28小类。

第一类是从培养语文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来看,有4个方面:

(1)听的方面:①专注听话的习惯,②边听边想的习惯(抓要点、听出弦外之音和不同意见分歧所在),③边听边记的习惯(记忆主要内容、做听讲笔记),④边听边审视的习惯(察看说话者的表情、动作、以便准确判断说话人的深意)。

(2)说的方面:⑤说普通话的习惯,⑥说话口齿清楚、语意连贯的习惯,⑦朗读课文、背诵名篇名段的习惯,⑧大胆答、质疑的习惯,⑨讨论发言的习惯,⑩说话讲究礼貌的习惯。(3)读的方面:①有目的有计划在阅读的习惯,②边读边思的习惯,③边读边记的习惯(包括圈、点、划、批注和记笔记),④边读边查的习惯(查工具书或参考书),⑤制作阅读卡片的习惯,⑥读写结合的习惯(应用于写作),⑦注意阅读卫生的习惯(视距、洗手、坐姿、采光等),⑧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的习惯,⑨上课前认真做好预习的习惯,⑩复习和整理的习惯。

(4)写的方面:①“三勤”习惯(勤观察、勤思考、勤练笔),②作文先写提纲的习惯,③自己动手搜集材料的习惯,④书写清楚、规范、讲究姿态的习惯。

第二类是从学习语文所需心态来看,有:

①虚心求教的习惯,②认真仔细的习惯,③善挤时间学习的习惯,④独立自学的习惯。

上述分类法,内容上可能有交叉,特别是心态方面的习惯是各科学习都需要的;但从利于理解、记忆、掌握考虑,上述分法和提法是恰当可行的。当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追求高一点的目标。例如扎根牢固,有抗干扰和较强的自制力;操作速度快;程度运动熟练、准确、有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等等。不过,一般说来,只要上述学习习惯形成了巩固了,那么对按质按量完成中学语文学习任务就是有力的促进和确切的保证。2.五种语文课堂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在课内必须养成阅读和写作的良好习惯,这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这些良好的习惯表现在许多方面,最基本、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课文时,遇到生字难词、成语典故,都不要轻易放过。可以向老师请教,但是又不能依赖老师。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查阅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如“削”这个字,有两个读音,《新华字典》注明,在“削铅笔”、“把梨皮削掉”等处读“xiāo”,用于一些复合词的时候读“xuē”,如“削除”、“削减”、“剥削”等。一般来说,对这个字的读音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但是,阅读文言文时,又会出现新的情况。例如《简笔与繁笔》一课中引用刘勰的话:“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在这里,“削”并不是复合词,那么该念“xiāo”还是“xuē”呢?通过查阅《辞海》,我们就会弄清楚,正确的读法是“xuē”,而不是“xiāo”。又如“墨守成规”这个成语,形容思想保守,按老规矩办事,不求改进。如果追问一下,什么是“墨守”呢?我们查阅《汉语成语词典》我们就会明白,原来这个词义和战国时的墨翟有关系,因为他以善于守城著名,所以后来称善守者为“墨守”。字典、词典,是不说话的老师,我们在阅读时遇到词语方面的疑难问题,随时求教,将会受益不浅。

二是养成逐字逐句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可能有人会说:“ 阅读的方法很多,为什么单单强调逐字逐句地读呢?一目十行不是更好吗?”一目十行当然好,但是没有逐字逐句阅读课文的良好习惯,要真正做到一目十行,恐怕也不大容易。语文课上,当老师要求同学自己阅读课文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粗粗地读完一遍之后,就觉得无事可做,这很影响他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所以,要学会读书,必须先耐下性来,逐字逐句地读。既要认真地读课文,也要认真地读与课文有关的提示、注解、思考练习等方面的内容。对于阅读中的重点或疑难之处,也可用笔随处批批划划。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学会精读、速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

三是养成随堂巩固、随课复习、随单元小结的良好习惯。在巩固、复习、小结时,属于基础知识方面的内容,必须切实掌握。属于课文分析方面的内容,注意归纳和理解,不必死记硬背。平时注意养成这方面的习惯,不仅知识学得扎实,也避免了考试之前临时突击的弊病。

四是养成定时、定题完成课内作文的良好习惯。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两条腿走路,即把课内作文和课外练笔结合起来。这两者,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作用。课内作文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审题能力,并能迅速按照题目要求构思成篇,敷衍成文。当然,各种常用文体,如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以及总结、书信、读书笔记等应用文,都要有所涉及。它的特点是,一般都由老师命题,而且必须定量完成。这对于训练我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有好处。所以,必须养成定时、定题完成的良好习惯。下笔前,按要求用最快的速度打好腹稿,或者列出简要的提纲,慢慢习惯于一次写成,不再抄写誊清,这样做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要避免前松后紧的毛病,两节课的作文,若第一节课不抓紧,要按时完成,当然就很困难。如果实在不能按时完成,那么事后要及时总结,找出问题,以求下次改正。

五是养成及时检查作业、及进改正作业错误的良好习惯。教师批阅后的作业,属于明显能改正的错误,及时在作业本上更正,如错字、别字、选择、判断题等;属于文学表述比较多的练习,如问答题,文言文翻译等,找出错误的原因,对照原文,认真想一想。对教师批阅后的作文,一般除改正错别字、病句之外,结合评语,认真读一两遍,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毛病。一学期中,能有一二次修改作文的练习,对提高作文水平,更有好处。第二章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本章学习要求:理解语文学习的特点和方法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第一节 语文学习的特点和方法

本节在了解一般学习特点和一般学习方法的基础上,了解语文学习特点和语文学习方法。

一、学习和学习方法

(一)传统学习和学习方法

中国传统学习方法是通过接收、仿效、练习等活动以习得知识技能。其特征主要有:第一,依赖性,学生学习依赖教师、受教师控制,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第二,被动性,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第三,封闭性,学习范围在课堂,不关注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第四,个体性,缺少学习交流活动,很难产生互助互动;第五,保守性,恪守标准答案,缺少深入探究和多角度思考,不易提出创新看法。

(二)现代学习和学习方法

1.行为主义。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或改变行为。

2.认知主义。强调学习是利用自己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部刺激所提供的信息主动作出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进一步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即建构主义,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学习。

3.人本主义。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地学习。

(三)传统学习方法与现代学习方法的关系

1.传统学习方法偏爱接受。接受学习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学生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2.现代学习方法注重发现。发现学习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学生的心理机制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3.传统学习方法与现代学习方法是辩证关系。两类学习方法各有其存在的价值,也各有其局限之处,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二者的矛盾斗争,推动着学习和学习方法的发展。

(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具有以下特征: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具有以下特征: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3.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学术(或学科)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学习的特点

(一)与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相关的语文学习特点

1.注重直接感受体验。

2.不忽视间接知识和经验。

3.在语文学习的各个过程中都有丰富的感情活动。

(二)与语文课程任务相关的语文学习特点

1.语文学习中要运用各种思维形式。

2.语文学习具有阶段性。

3.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

4.重视语文学习过程。

三、语文学习方法

(一)方法的层次分类

根据方法的层次特点,可以将方法划分为四类。

1.哲学方法。

2.一般科学方法。

3.特殊方法。

4.具体方法。

(二)方法的思维特点分类

1.逻辑思维方法。

2.形象思维方法。

3.直觉思维方法

4.社会思维方法。

(三)语文学习方法的类型

1.一般思想方法。

2.一般学习方法。

3.语文学科学习的一般方法。

4.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第二节 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本节主要明确语文学习过程中方法指导的内容、要求,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

一、语文学习过程中方法指导的内容

(一)语文学习常规过程中方法指导的内容

1.引导阶段的方法指导。引导阶段的方法指导主要包括预习、介绍学习内容、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知识,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谈话中设计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过程方法。

2.探究阶段的方法指导。主要指导感知、分析、综合等方法。指导感知主要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指导分析主要是引导学生具体认识各局部、各细部,包括重点分析、疑点辨析、难点解析;指导综合主要是引导学生概括和抽象,在整体认识和分析把握的基础上通过概括由局部到整体,通过抽象由现象到本质。

3.运用阶段的方法指导。主要指导知识和经验的构建和迁移。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观察具体的材料,捕捉某些具有特殊性的现象,在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在问题的探究中发现规律,在认识规律的活动中,反思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积淀为新经验,迁移为新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学习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作用和具体内容

1.优化了语文学习过程。由以下内容构成:引起注意和唤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形成共识;激活学习所必需的先前经验;规划学习领域并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引出作业并适时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促进保持和迁移。

2.转变了语文教师的职能。语文教师的职能是: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提出了策略方面的要求。教师可采用以下策略: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经常提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联;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或错误。

二、指导语文学习方法的要求:调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一)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

1.调动学生的语感能力。在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时,要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提高语感的质量和发展速度,引导学生发展语言的质感、敏感、通感、幽默感、美感。

2.调动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整理,把记忆的内容由繁化简,以简驭繁;通过反复,及时巩固;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记忆单位;把记忆同观察、思维、想像联系起来,把记忆同感知、理解、体验结合起来。

3.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借助语言材料展开各种方式的联想和推理,包括横向联想和推理,纵向联想和推理,其具体形式有接近、因果、种属(整体与部分)、表里(现象与本质)、对比(相异、相对、相反)、类比(相同、相似、相关)等各种联想和推理。

4.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利用语言描述、设置场景、设置悬念等方法引发学生的想象力,也可在阅读中,利用文章中的生活情景、美好情境等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其他如写作中的改写、扩写,口语交际中的讲故事、听科普报告等,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动机的调动。通过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培养良好动机,通过树立远期的和近期的学习目标激发动机,通过正确的评价强化动机,内部需要与外部压力互相结合发展动机。

2.兴趣的调动。由需要产生间接兴趣,由选择产生直接兴趣,由审美产生乐趣。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对兴趣都会产生影响。

3.感情的调动。由肯定或否定可以直接产生情绪;由肯定或否定引起,经过观察、记忆、思维、想像等其他心理活动产生情感,由肯定或否定引起,经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动机、兴趣、意志等心理活动参加产生情操。

4.意志的调动。指导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下定学好的决心。即具有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意志。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途径和方法,树立学好的信心。即具有开展有效活动的意志。帮助学生克服语文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形成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三、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

(一)理论上认识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

1.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2.以方法学为指导。

(二)实践上熟悉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途径

1.教师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

2.在语文学习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学习方法。在语文学习实践中总结自己学习过程中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通过交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重新建构,逐渐地形成自己的学有成效的方法。

3.学生学习时借鉴名人。

(三)行为上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2.练习中形成技能技巧。

对本章“案例研究”的分析提示:

《评说诸葛亮》的主要优点是:

1.重视整体性的发现或学习。这节课的教学是在《隆中对》、《失街亭》、《出师表》学习后的一次综合性学习,对已有的关于诸葛亮的认识进行整合,重新建构。

2.重视小组的合作交流,个人意见和小组意见得到了充分地发表,在师生的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学。

3.教师转变了自己的职能,其主要活动是调动和引导学生,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提高与发展。

4.学习方法多样灵活,注意调动学生的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也注意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感情等非智力因素。略嫌不足的是,尽管《评》重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但似乎应调整引导的方向,使其集中在《隆中对》、《失街亭》、《出师表》上,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统一起来。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教师行为和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是:

1.教师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标准答案的发布者和核实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

5.初一语文学习方法内容 篇五

课程标准提到的阅读方法有精读、略读或浏览、快速阅读等。老师要先琢磨各种阅读方法的要领,甚至可以专门查找一些介绍阅读方法的材料。要学生做到,老师先做到,先会阅读。你老师掌握了,终生受用;学生掌握了,也终生受用。

2.认认真真地写字,既要写得工整漂亮。

又要写得快,这似乎太难了,但课标就是这样要求的。课标规定要会临摹名家书法,并写好硬笔书法。尽量杜绝写错字,一个字不准写错两次。

3.全神贯注地静静默读课文,摒弃一切外界干扰。

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家里,也不论读课文还是读课外书,都要杜绝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心浮气躁。经验告诉我们,当你全副心神投入书中、课文中的时候,文中的情境会渐渐向你“走”来,文本会自动和你“对话”。

4.有感情、有技巧地朗读课文。

初中生相对于高中生来说比较外向,容易接受、适应朗读;在全部的初中课程中,也只有语文课教学生朗读;新的初中教材非常重视朗读,尤其是初中一年级教材,几乎到处提及朗读的要求。从反面来说,随意草率地朗读,小声地只读给自己听,在对课文没有作任何技术处理的情况下朗读等,都是有待改进的。我个人经过长期观察、体会,总结出中学语文朗读教学尤其是诗歌朗读的三个要领,一是投入情感,二是把握抑扬顿挫,三是在课文上做技术标记。这里针对中学生提出的要领,如果对朗读专业人士来说,朗读的要求恐怕更高。

5.体会标题的艺术。

标题往往是文章思想、艺术甚至是作者全部心血凝聚的产物,可以说标题最直接地透露了文章最重要的信息。体会标题艺术,可以在读课文之前进行,也可以在之后进行;可以作为概括全文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的一个着力点,也可以作为体会文章写作艺术的一个突破口;还可以成为启发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出发点。

6.大胆发言,自信、顺畅、负责任、有准备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与此相应的是善于和乐于与同学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的学习场,互相促进、互相激发,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由此也形成一个风气良好的和谐班集体;与此相应的还有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获得知识和经验,在倾听中表现出尊重老师、尊重同学的良好习惯。

7.勤于动笔,圈点批注。

我听各地的公开课,有些地方的学生上课动笔,有些地方的学生光听不动笔。学生懒得动笔,也就懒得思考,最后懒得听讲了。要改变这种局面,一要强调这一习惯的必要性,二要反复训练,三要提示一些圈点批注的方法。例如我到东北某地听一堂公开课,看到学生都在课文《纸船》的诗句上用斜线划分了节奏,我悄悄地问学生何以至此,学生说学第一首诗的时候老师就要求这么做了。这么一来,一个好习惯就养成了,学生知道怎么读诗了,至少知道怎么朗读出新诗的节奏来。

8.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多多读文学名著。

课外阅读对学好语文的意义是巨大的,也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操作起来难,各地的老师们总是抱怨这,抱怨那。我看问题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但根本的还是老师主观上的问题没有解决;至于学生的不重视,客观上没有条件,也得通过老师做工作来解决。为此,老师要启发教育,要先行示范,要督促检查。

当然,全国各地教育条件差异很大,各地老师要结合自己班上的学生的情况,想出恰当的办法来。我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下初中新课程第一批国家级实验区中的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教研员和老师们的做法,这是在无可奈何的困难条件下创造的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他们的学生的家长普遍下岗,家里根本买不起课外书。教研员和老师想办法,买不起很多书,买一本书总可以吧?全班60、70个学生一人贡献一本书,就有60、70本书,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小小图书馆,够学生读三年的。

上一篇:上海高考作文立意构思下一篇:党的组织生活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