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实训三

2024-09-18

岗位实训三(精选7篇)

1.岗位实训三 篇一

课题:实训三物流企业营销环境分析

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企业营销环境分析方法,并能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企业环境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实训内容:

各公司根据本公司情况,充分收集相关信息,对其进行分析。要求:

1.用PEST模型分析其宏观环境;

2.结合企业实际分析其微观环境;

3.用SWOT模型分析其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威胁,并提出企业营销发展战略;

4.写出总体分析报告。

实训步骤:

1、各公司根据所要调查分析的内容进行分工,各小组进行调查;

2、在收集足够信息的基础上,汇总宏、微观环境因素;

3、集体讨论分析环境因素,采用SWOT法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4、写出分析报告(包括宏观环境、微观环境、SWOT分析、结论及发展战略)

5、各公司派一名代表阐述本公司报告,制作PPT汇报展示。

评价:

1、资料收集齐全、充分、适用10分

2、环境分析要素齐全20分

3、各因素分析具体20分

4、SWOT分析分析正确20分

5、提出战略符合企业实际、有创造性和针对性10分

6、报告条理清楚、语言简明、表意清晰10分

7、阐述表达清晰、流畅10分

8、使用PPT5分

2.岗位实训三 篇二

一、现行中职学校会计岗位实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缺乏企业对财务人员真正需求标准的认识。目前,财务工作人才市场最突出的矛盾是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与财务工作人员培养标准之间的矛盾,企业要求财务人员不仅会核算还要有管理职能,即具有创造性、综合性。但目前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因此,就出现了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难,企业对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愿意高薪聘请,而不愿意聘用受传统教育影响只会“纸上谈兵“的中职生。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职学校会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知识面狭窄这一事实。

2.传统会计实训教学内容单一。目前中职学校对会计实训教学是利用一定时期企业经济业务,要求学生练习记账、算账和编制报表等内容的练习,这种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导致了学生在实训结束时只会简单的、不系统的记账、算账和报账。这样的会计实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对财会工作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感性认识。由于一些中职学校教学硬件严重滞后,又不能及时更新会计信息,从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校得不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

3.会计岗位实训教学方式不当。一些中职学校在安排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时,为了能让学生全面了解会计核算技能,让一个学生做到总揽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审工作,会计岗位与出纳岗位由一人全部完成。这样的实训教学方式,既与财会工作实际不相符,也与学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不相适应。这种会计实训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必然会与实际有本质上的脱节,即使走上工作岗位也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

4.会计岗位实训方法陈旧。中职学校的会计岗位实训目前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会计资料处理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企业会计岗位如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等岗位已经实现了电算化,而中职学校目前基本上还处于手工实训阶段。因而,新的形势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知识,还必须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方法。

5.会计实训教学仿而不真。学校会计实训实习基地、设施和条件与企业真实岗位差距大,学校模拟实习资料,与实际企业中操作存在不小的差距,形成了仿而不真的局面,且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应遵循的会计人员行为规范并不健全,学生们不能将走进实训室实习视为到实际企业工作。学生实习成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不是很科学、合理,仅凭结束时递交的证、账、表给出学生实习成绩,指导教师对学生疏于指导和管理,主要靠学生自己按期完成即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会计专业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与职业岗位对接方面,创新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在会计专业实行校内校外实训教学改革,完善会计技能考核标准,突出会计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从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入手,从学校实训教学模式入手,来加强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实现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训与职业岗位对接内容

1.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实训改革。(1)中职学生校内实训逐步仿真化。近些年,为了改变之前仿而不真的教学实践现状,就要加大力度完善校内会计实训环境,如会计模拟实验室高仿真。一个完善高仿真实习实训环境要有与会计专业和规模,以及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相匹配。也就是现行较为合理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由于此方法重点强调在同一地点、时间同时完成多个教学任务,并同时达到多个教学目标。因此,在会计教学中要想完美的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就应该具有既能满足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其实践教学的场所。(2)中职校内实训实现单个练习与综合练习相结合。项目实训采用模块化实训,主要包括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会计项目实训、会计岗位项目实训等。实训主要内容主要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主要内容包括阿拉伯数字书写、大写书写、点钞、真假钞识别、收银、翻打传票、珠算等训练;基础会计项目实训,主要内容包括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务报表编制等项目的训练;会计岗位项目实训,主要内容包括出纳、往来款项、存货、成本核算、资金管理、财产物资、收入费用、财务成果、会计报告岗位等。各个岗位的主要内容:现金的收付、银行存款的收付、应收及应付款项、各种存货收付管理、固定资产增加减少的处理、无形资产摊销、收入费用成本核算、会计报告的编制等进行单项实操训练。其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所涉及的内容有: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其他费用等的归集与分配,单项实操训练还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等。(3)学校内实训采用综合、分行业与分岗实训相结合。在进行综合实训时,应该根据真实的企业财务工作岗位进行设置,将实训项目进行分组,再给每个组布置实训任务,组内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进行岗位模拟实训,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每位学生进行轮岗,指导老师全面控制学生们的工作进程,并要求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所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教学环节采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形式,通过以学校内部仿真模拟制造业实习为主线,校外小规模企业代记账为辅线的教学途径,加强开发合理的运用学习资源,多给学生提供仿真性强的实训机会,使会计综合实训、分行业实训与分岗实训三者紧密的结合。(4)会计实训科目考核和评价的方式要进行彻底改革。之前会计实训科目在考核方式主要运用以试卷为主要考核手段来评定最后成绩,方法老套不实用。应采取真实企业考核员工的方法来考核和评价学生的“工作”能力。以“会计岗位模拟实训”课程为例,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要运用真实的企业素材,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利用真实的原始资料共同完成一套手工账的模拟操作。考核办法由实训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相结合进行评定。平时成绩、期末考核成绩各占50%。平时成绩实行百分制。包括:建账规范(10分),规范填制原始凭证(10分),正确填制记账凭证(30分),全面科目汇总(10分),明细账、总账、日记账规范正确(20分),会计报表正确(20分),共计100分。主要根据各个项目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的完成情况、出勤考核情况、实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评定。每小组的学生岗位模拟实习结束后,应上交完整的手工账一套,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定。

2.中职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实训改革。(1)采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作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模式,一方面使学生有更多的实训实习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能更好地给专业课教师在校外进行社会实践提供平台,有利于加强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专业课教师在实践中也可以为企业服务,比如在设立会计制度、会计咨询、对企业财务人员理论培训等服务。因此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是一个互惠互利、互利共赢的新模式,真正实现了“产学结合,互利共赢”的目的。(2)“订单培养”企业———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的基地。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的基地其中包括“订单培养”企业,“订单培养”企业事先要和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合同,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教学实训工作,最后,将合作培养的学生录用为企业的员工。即企业先提出用人标准,学校再根据企业的用热标准为企业“量身订做”技能型人才。学生定期轮流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样操作不仅使学生提前熟悉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直接进入了工作角色,使理论真正地和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了会计专业实训与职业岗位真正融洽对接。(3)进行校外单项及综合模拟实训是实现会计专业实训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在校内理论实践性教学的同时,选择大中型制造业、商品流通业、服务业等不同校外合作企业及会计师事务所里涉及到的真实业务的处理,来确保完成校外单项实训。在校内模拟仿真岗位模拟实训的同时,选择合作的制造业、商业企业等进行实践、实训,完成校外实践综合实训。最后到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最少半年,达到学校常规教学与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

会计专业实训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对接,为中职学生对口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对接有效地运用于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对学生快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与会计操作程序,以及培养中职学生较强的工作能力等,毕业后能够快速地进入工作状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真正解决了中职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摘要:中职学校毕业生毕业难以对口就业,主要在于中职毕业生动手能力太差,进入企业不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而会计专业实训与职业岗位实训零距离对接,是加强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对财务人员真正需求的认识模糊、教学内容单一、实训教学方式不当、实训方法陈旧、实训教学仿而不真等问题;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校内外会计实训改革,构建合理的实训教学新模式,设立相适应的实训项目的评价体系,从而达到会计专业实训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3.实训三钣金件的设计 篇三

钣金件的设计

实训目的:

通过实用ProE设计钣金件,了解曲面造型的特点,掌握钣金件的设计过程,复习ProE操作方法

钣金件指具有均一厚度的金属薄板零件,在实际工程中的用途比较广泛。钣金件加工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汽车、航天、模具与日常用品领域。目前市场上的轻工十大产品中,金属件都是钣金冲压件。

项目:

使用ProE设计如右图所示钣金件(文具夹)

设计步骤:

一、基本步骤:

第一步:

新建一个钣金零件,并使用拉伸方法,绘制30×60×0.3mm的板材,如图;

第二步:

在板材两端边部,进行如图所示的草绘:

第三步:

使用草绘,利用拉伸切割和镜像的方法,将板材切割成下图形状

第四步:

①、选用下拉菜单中:插入->折弯操作->折弯

②、选取折弯类型,滚动->规则->完成 ③、在系统弹出的“折弯选项”对话框中,点选:使用表->零件折弯表->完成

④、在半径所在侧菜单中,点选:内侧半径->完成

⑤、选择板材表面为草绘面,草绘折弯线,如右图,并完成草绘。

⑥、指定折弯侧、固定侧

⑦、在弹出的“止裂槽”菜单中,选定:无止裂槽->完成

⑧、在弹出的“折弯半径”选项中,选择:输入值->输入折弯半径0.8mm ⑨、单击信息对话框下部的预览,预览所创建的折弯特征,然后确认操作,完成整个折弯过程,结果见右图。

第五步:

采用与第四步相同操作方法在板材另一端,完成折弯过程,结果见右图 第六步:

①、选用下拉菜单中:插入->折弯操作->折弯

②、选取折弯类型,角度->规则->完成

③、在系统弹出的“折弯选项”对话框中,点选:使用表->零件折弯表->完成 ④、在半径所在侧菜单中,点选:内侧半径->完成 ⑤、选择板材表面为草绘面,草绘折弯线,如下图,并完成草绘。

⑥、指定折弯侧、固定侧

⑦、在弹出的“止裂槽”菜单中,选定:无止裂槽->完成 ⑧、在弹出的“折弯角度”选项中,选择:输入值->输入折弯角度140° ⑨、在弹出的“折弯半径”选项中,选择:输入值->输入折弯半径1mm ⑩、单击信息对话框下部的预览,预览所创建的折弯特征,然后确认操作,完成整个折弯过程,结果见右图。

第七步:

采用与第六步相同操作方法在板材另一端,完成折弯过程,结果见右图

第八步:

①、选用下拉菜单中:插入->折弯操作->折弯

②、选取折弯类型,角度->规则->完成

③、在系统弹出的“折弯选项”对话框中,点选:使用表->零件折弯表->完成

④、在半径所在侧菜单中,点选:内侧半径->完成 ⑤、选择板材表面为草绘面,草绘折弯线,如右图,并完成草绘。

⑥、指定折弯侧为双向折弯、固定侧任意 ⑦、在弹出的“止裂槽”菜单中,选定:无止裂槽->完成

⑧、在弹出的“折弯角度”选项中,选择:输入值->输入折弯角度26° ⑨、在弹出的“折弯半径”选项中,选择:输入值->输入折弯半径20mm ⑩、单击信息对话框下部的预览,预览所创建折弯特征,然后确认操作,完成整个折弯过程,结果见下图。

二、进阶步骤:

文具夹是由夹子体和手柄两部分组成,夹子体是钣金件,手柄则是实体件,使用钣金方法根本无法生成手柄,同时由于夹子体和手柄在装配中具有相对尺寸关系,单独绘制手柄也是不可行的。正确的方法是,在ProE中新建一个组件(装配),子类选设计,在组件中引入夹子体后,在组件环境中使用夹子体直接绘制手柄,此部分内容为装配知识,在此不再详述。

三、思考:

1、实际生产中文具夹的夹子体弯曲顺序是否和基本步骤中描述的顺序相同?为什么?

4.岗位实训三 篇四

市政行业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将面对行业人才缺口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虽然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 但存在高校人才培养不符合市场需求的问题, 其中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滞后是重要因素之一。2014年,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职院校要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工学结合, 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建设校内仿真实训基地, 并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教学, 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也是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仿真实训基地建设理念

市政领域建造的构筑物包含道路、桥梁、管道、隧道等, 具有生产体量大, 工艺复杂, 个体差异大, 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因此, 难以像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 完成专业课程的实训内容。

多年来, 市政工程技术 (以下简称“市政”) 专业均以开展材料试验、土工试验、结构试验等为主的实训项目, 给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带来极大的限制, 培养出的毕业生尚不具备就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

当前, 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譬如, 适时将学生分散安排到工地实习。但由于安全、师资等方面的原因, 该方式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针对上述问题, 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我院”) 市政专业积极探索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仿真实训项目开发。通过营造真实的市政施工环境, 并在该环境中开展能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实训项目, 以期培养出可胜任市政生产第一线从事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检测、施工监测等土木工程类高端技能型的专门人才。

在充分调研及行业专家论证的基础上, 认为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项目开展应重点放在“真实、实用、共享、开放”四组词上。

(一) 真实性职业环境

实训基地在整体设计上应尽可能贴近市政行业的生产第一线, 保证实训环节能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当中进行。在该环境下学生按照未来就业岗位对员工关键技术、核心技能的要求完成操作与训练, 从而获得必要的岗位职业能力。另外, 学生毕业后也可迅速适应工作环境, 实现和职业现场近距离乃至零距离的对接。

(二) 实用性实训项目

高职的实训与传统高校的试验的根本区别在于实训以学生掌握职业岗位一线所需的关键技术与核心能力为教学目标, 并进行一系列专业技能反复训导和实践;试验是为了解某物的性能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 例如通过试验可获得钢筋、混凝土、岩土体的力学参数等。

市政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生产一线的施工、检测、监测等工作。传统高校的试验环节难以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不具备实用性。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技能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基于该出发点, 建设的实训基地应能开展施工测量、设备操作、质量检验、施工监测等实训项目, 应能充分体现实训项目的实用性。

(三) 共享性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共享性, 可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 所建实训基地应尽可能同时服务若干门专业课程;第二, 应尽可能同时服务更多的专业。只有具备共享性, 才能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充分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四) 开放性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的功能应多样化, 不仅可以为校内师生提供技能实训, 尚可为社会人员提供培训、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 应成为学校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窗口。

二、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一) 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项目开发

2012年11月5日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2年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建设补助资金的通知》 (浙财教〔2012〕281号) , 我院市政专业被确定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优势专业, 建设期为4年。仿真实训基地为优势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至此, 市政专业已建设完成了集“道路、桥梁、管道、隧道”为一体的市政仿真实训基地, 总占地约1000m2。

在明确了毕业生的初始岗位为施工员的基础上, 从职业分析入手, 深入企业调研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生产和工作过程, 并结合住建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 (JGJ/T250-2011) , 总结出施工图识图、施工测量、工程质量检验、施工监测及竣工图绘制等是施工员岗位群的典型岗位职业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包含实训目的、预备知识、实训任务、操作步骤、考核标准在内的实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现有市面上的实训教材多是由长期在校内任教的专职师编写, 其内容缺乏岗位针对性和实用性。近年, 我院从市政领域知名企业引进了若干名技术骨干作为专职教师, 并由其牵头完成了“市政道路施工”“市政桥梁施工”“市政管道施工”“隧道工程施工”4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材。各课程均按照施工图识图、施工测量、工程质量检测、竣工图绘制等步骤系统地开展实训项目, 最后借助仿真实训基地完成实训 (如下表) ,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目的。

(二) 实训基地运行效果

市政专业建成的仿真实训基地为浙江省内首例, 开设该专业的省内外其他高职院校先后有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城市建设学校等到基地考察调研。另外, 我院长期与杭州地区市政企业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就业、实训基地共建等多方位的深度融合。借助市政工程仿真实训基地, 我院为富阳市苑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杭州达澜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等举办了多次员工培训与职业技能大赛。实训基地成为我院与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窗口。

我院市政专业在校生约450人, 另有工程造价专业240人。工程造价专业开设有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 学习该课程需要借助市政仿真实训基地完成识图环节的实训。实训基地做到了同时服务两个专业, 较好地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保证了实训基地较高的利用率。

实训基地除了承担日常专业课程的实训任务之外, 还为测绘大赛提供训练场所。近年, 本专业学生在实训基地系统训练的基础上, 荣获有全国职业院校“测绘”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浙江省职业院校“测绘”大赛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

此外, 由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编制的《2014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 我院市政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满意度”“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分别以82.37、0.725的得分同时排名全校第一。这两项数据充分肯定了实训基地在实训环节发挥的有利作用, 同时也说明了凸显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项目对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极有帮助。

从全方位、多角度分析表明, 建成的市政工程仿真实训基地符合最初的建设理念, 获得了预期的运行效果。

综上所述, 从高职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出发, 我院市政专业建成了凸显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校内仿真实训基地, 并开发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训项目。历经一年建设与两年使用后, 从培养学生的质量、服务企业的力度、训练竞赛的成绩等多方面评价表明, 市政工程仿真实训基地获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并具有一定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建成的实训基地扎实地推进了当前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促进了土建类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雷彩虹, 马春燕, 董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市政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 2015 (2) .

[2]夏文杰.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技术专业实训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4 (29) .

[3]刘文君.高等职业院校基于岗位能力的联动实训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3 (20) .

5.岗位实训三 篇五

自从普通高校扩大招生开始,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特别是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 我国有几千多所高校开设了计算机及相关专业[1], 而各种计算机相关的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 所以对各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招生竞争就更加激烈, 每年有几十万毕业生, 但这些毕业生走进企业、公司、政府机关、学校或者研究机构之后, 往往深刻感觉缺乏实际项目开发经验, 不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理论, 对知识的把握缺乏融会贯通的能力。毕业生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 这与我们传统的计算机实训教学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在力求生存而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改革, 改变实训教学观念, 更新实训内容、实训教材和实训方法, 建立新的实训教学模式,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该文就当前流行的“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岗位分工”教学法在PHP网站开发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做一些探讨, 以提高教师的实训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2 PHP课程介绍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实际就业需要, 对于哪些底子薄弱的高职高专学生如何让他们更快掌握一门技能, 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是每个学校关注的问题, 网站作为因特网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数量和质量都快速提升, 应用需求也急剧加大, 网站与用户的交互主要使用动态网页来实现, 为了简化和方便动态网页的开发, WEB领域的主要开发商相继推出了多种WEB开发技术, PHP就是其中之一, 它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开放源代码的脚本语言, 非常适合嵌入到HTML中形成动态网页。由于其融合了C等语言的特征、应用广泛、跨平台、性能优越、语法简单、完整的支持性、容易学习等特点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网站开发专业的选择[2]。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 要求学生能快速上手做项目, 因此学校每年都会派老师到企业去学习并把企业的专家请到学校来进行参观和交流, 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最新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已毕业的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 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抱着很大的积极性来学习PHP, 在学习开始就提出“我们到底用PHP来做什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做一个网站出来”等问题, 表现出对网站开发的极大兴趣, 但随着学习的进行, 很多同学的兴趣开始减退, 只把PHP当作一门必须通过的课程来对待, 死记硬背知识点, 缺乏实际的运用能力, 因此在招聘面试中, 碰到是否有项目开发经验、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运用等问题时, 都被淘汰。虽然我们学校也开设了相关的实训课程, 但在实训环节上, 学生缺乏积极性整个课堂就形同虚设, 所以主要存在的原因就是学生实训中没有积极性和目标性。因此, 通过研究和探讨, 为了让每位学生参入到项目中来发挥他们的特长, 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我们设计了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岗位分工”的教学模式, 从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 转换成“教师指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3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 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 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3]。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 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 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 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4]。

我们采取的“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岗位分工教学模式”就是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上改进设置的。首先通过老师到企业调研跟企业进行合作, 把企业中的一些PHP网站项目拿到学生课堂上, 通过共同分析和研究将大的网站分解成多个任务, 模拟公司模式把整个班级按照5-6人分成很多项目组, 每个项目组选出一个组长也叫项目经理, 然后按照组员的特长, 分别设置程序员、网页设计师、网页美工、文档编辑员和测试员等工作岗位, 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和老师的指导下, 按照网站开发的流程, 利用已学知识和必需的学习资源, 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取知识完成任务, 并进行创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每位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在完成一个项目时, 每位同学都会有成就感。通过完成一个项目, 完整地掌握开发一个网站的设计思想和流程, 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配合的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解决了以往毕业生反馈的没有项目开发经验、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运用等问题。

4 教学模式的管理

传统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在进行实训教学上效果不错, 但由于存在一定的缺陷, 例如:教学进度不易把握, 课堂管理不够活, 评价上有困难等;我们改进的“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岗位分工教学模式”针对项目设计了一套教学任务进度表、任务考核单、个人绩效表和总体评价表来严格掌握教学进度、灵活管理课堂纪律、公平考核项目质量。首先项目经理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对组员进行分工, 根据项目的要求确定项目任务, 经过小组讨论, 根据任务难易, 确定每个任务的完成时间并制定教学任务进度表, 按照任务进度表按时完成每个任务;老师根据每个小组的任务进度表制定任务考核单并进行考核;项目经理根据每个成员的工作性质制定个人绩效表, 以便灵活管理课堂公平公正考核每个成员的成绩, 每个项目经理的绩效表由老师单独制定并考核;最后在网站验收阶段进行项目答辩和专家点评, 确定每个小组的最终成绩, 根据前面的一些列考核得出每个成员的最终成绩, 为了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专门设置一个创新考核展示环节, 让不同项目组相互评价。

为了便于以后的教学, 我们还把往届毕业生完成的实训项目作为新生基础教学的内容, 让新生树立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们在实训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最后得到成就感。

5 总结

虽然“基于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岗位分工”的教学法在PHP网站开发实训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效果, 但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我们会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去完善和改进。路漫漫其修远, 知识是在不断更新的, 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 新的更好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去发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雷君虎.基于任务驱动的java实训教学模式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 2009 (8) .

[2]丁月光, 孙更新, 闫吉辉.PHP+MySql动态网站开发[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宁凡, 施慧莉, 徐迅成.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5)

6.岗位实训三 篇六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课程是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它以职业岗位为导向, 以真实的电子产品开发生产任务为载体, 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相对独立的知识、技术、技能有机整合在一起, 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系统化的职业岗位训练,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力求使学生在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获得相应的职业岗位的过程性知识和技能, 实现与电子产品设计、制造与维修等相关职业岗位群的无缝对接。

1分析职业岗位, 确定课程目标

1.1 职业岗位分析

依据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实际与发展, 通过对电子信息、电子技术产品等生产企业、行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深入了解和分析电子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岗位及其能力要求, 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定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产品制造与维修方向的职业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

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能承担电子产品部件、简单整机产品的设计、试制等工作。

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验:会一般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等工作。

电子产品检测维修:会一般电子产品的检测与维修等工作。

电子产品营销及技术服务:能胜任电子产品的营销、技术支持等工作。

1.2 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以职业岗位和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 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专业能力:了解电子产品的开发过程、开发策略和生产过程, 掌握电子产品系统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能够熟练使用相关软件对电子产品的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进行设计, 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制作的流程及工艺, 具有电子产品整机检测与调试、品质检验等能力。

方法能力:具有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计划与组织活动能力;具有电子产品的开发过程和开发策略、电子产品的市场因素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用技术手段的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会能力:具有交流沟通和公共关系建立的能力, 具有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的能力、执行任务的能力, 具有经济、质量、效率意识以及爱岗敬业工作作风。

2根据课程目标, 重构教学内容

2.1 根据电子产品开发生产活动, 设计实训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职业岗位群所开设的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实训课程, 与学生的就业岗位密切相关, 特别注重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因此, 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电子产品的检测试验、电子产品安装调试与维修、电子产品辅助设计、数据采集传输、电子电路分析、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设计和管理等能力培养为依据, 遵循相关岗位 (群) 从简单到复杂的职业能力累积形成规律, 融合“电子设计初级工程师”、“无线电装配工/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等职业资格标准, 以有源音响、钟控自动打铃器、电子计价器这三个真实电子产品为项目载体, 确立基本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制作、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制作3个模块, 在课程教学中全程渗透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岗位所需素质的养成教育。

2.2 依据职业岗位, 设计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生产实践, 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一个职业岗位, 将来可能要经常面临哪些工作, 把这些工作提炼出来, 再分解成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就是典型工作任务, 学生只有亲自完成过一项或者多项工作任务后才有可能学会工作。在教学中“典型工作任务”就是贯穿全实训课程的实际工作实例, 这种实例通常既是实际中工作具有代表性的, 同时又能涵盖基本的知识点。因此, 从电子产品的开发过程出发, 通过一系列的企业调研与分析, 得到典型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过程:订单→电子产品电路及外观设计→电路板设计与制作→印制电路板装配→电子产品检测与调试→电子产品移交, 每一过程对接相应职业岗位, 如下订单、产品移交对接电子产品营销员, 电子产品设计对接电子产品设计工程师, 电子产品检测与调试对接装配工/调试工等。

按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教学的需要, 将典型电子产品的开发过程加工成任务接受、电路设计、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电路板装配、电路调试和资料整理总结6个学习性工作任务。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同时, 既学会了知识, 掌握了技术和技能, 又可掌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 并能深刻体会到实际工作规范和流程。

3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创新教学模式

3.1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 设计学习情境

实训教学内容是以经过教学改造的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进行设定和组织, 将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6个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生的学习任务, 将工作情境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情境, 课程内容的学习在仿真或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基于上述确定的教学内容, 设计了6 个递进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课程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任务接受, 对接电子产品营销员、电子产品助理设计员。典型工作任务:报价方案、电子产品整体开发计划编制。学习性工作任务:根据产品功能或样品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可行性分析;编制报价方案;下达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任务书;编制电子产品整体开发计划。参考学时:8学时。

学习情境2:电路设计, 对接电子产品助理设计员。典型工作任务: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电子产品设计方案论证;单元电路设计及功能实现验证;绘制电路原理图;绘制元件器清单表。参考学时:12学时。

学习情境3: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 对接电子产品助理设计员。典型工作任务:PCB设计、PCB制作方法步骤。学习性工作任务:应用PROTEL软件设计PCB版图;编制PCB制作工艺工序;PCB制作工艺。参考学时:22学时。

学习情境4:电路板装配, 对接电子产品装配工。典型工作任务:电路板装配、焊接工艺。学习性工作任务:元件检测方法、电路板装配工艺、焊接工艺。参考学时:10学时。

学习情境5:电子产品调试, 对接电子产品调试工、维修工、技术服务人员。典型工作任务:产品调试。学习性工作任务: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电路功能测试;电子产品调试与检验;电路故障排除、维修。参考学时:12学时。

学习情境6:资料整理、评价, 对接电子产品助理设计员、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验员。典型工作任务:资料归档移交、工作总结。学习性工作任务:电子产品相关的设计图表、生产工艺等文件修订;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过程的资料整理;按文件管理规范要求完成资料归档;对整个实训内容自评并答辩。参考学时:8学时。

3.2 “工学结合”的六步教学模式

工学结合, 将“工作”和“学习”结合起来是职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 而典型工作任务则是搭建在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立交桥。在教学过程中, 由3~5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生产小组, 按照6个递进的学习情境, 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 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既发挥个性又精诚合作, 共同完成各项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的“工作任务”, 每个教学情境的实施都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六步法”进行, 结合“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 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 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工作过程中, 学习和掌握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3 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按照6 个学习情境分别进行, 每个工作任务完成后, 教师和学生共同检查和评价工作质量, 总结经验, 引导学生从工作过程的全局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与工作岗位更贴近的职业能力。

根据每个学习情境的侧重点不同, 对其成绩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 课程总成绩为6 个学习情境的成绩分别乘以相应的权重之和。每个情境的考核强调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考核的有机结合, 其中:工作过程占60%, 工作结果占40%。工作过程考核主要依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工作结果考核依据“工作产品”的技术标准考核。

4遵循校企合作开发原则, 创设职业环境

在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 与电子行业企业专家全程合作, 共同确定电子产品设计与制造职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学习情境, 着重“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并按照电子产品企业生产环境进行实训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创建了具有真实工业生产环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确保本课程的整体设计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实践证明, 学生通过自主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和生产岗位体验, 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又让学生在走上实习岗位前真正成为具有一定经验的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人才。

摘要:按照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创设的职业环境中, 以真实的电子产品开发生产任务为载体, 根据企业电子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活动的典型工作任务, 设计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六步项目教学模式, 力求在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中重现企业的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和技术环境, 促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岗位过程性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职业岗位,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定勇, 杨华明.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模具开发综合实训课程设计[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 2012 (2) :40-41.

[2]殷蔚, 黄清华, 胡微.高职《电子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2) :30-32.

[3]应用电子教研室.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产品制造与维修方向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G].广元: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1:1-4.

7.岗位实训三 篇七

一、 学前教师应具备的英语能力

学前教育是一个非常广阔的领域,随着幼教机构数量的不断增长,要想为每个幼儿园都配备足够多的英语专业教师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幼儿教师英教化就可以有效的解决幼儿英语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由于学前教师担任着幼儿英语语言启蒙教育,因此她们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

首先,学前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到发音准确,为幼儿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语音环境。幼儿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熟悉幼儿教育科学,了解幼儿学习外语的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点,采用适合幼儿特点的英语教学法。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他们无法理解抽象的词与道理,而且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教师必须借助直观的教具和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杨文,2006)。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所设置的英语课程教学与其他专业的英语教学并无区别,都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班级授课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依然是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没有很好的将英语语言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尝试教学改革,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岗位为导向,注重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载体,建立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英语实训平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三、 建立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英语实训平台

1.建立微信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互动。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微信”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方式,而且还给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带来了新的启示。微信功能强大多样,它可以很便捷的实现图片、音频等信息传输和共享,并且具有群聊的功能,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将相关专业班级建立一个群聊,实现课堂外师生间及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这些手段有助于我们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信息单一的缺陷,提高课堂教学的延展性。另一方面, 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们去订阅关注一些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公众微信平台,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专业的需求,就业信息等,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2.推介英语学习软件,倡导自主学习。微软全球教育方案高级主管Wagner指出:“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也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好,移动学习将代表未来长期在技术支持下的新一代的学习阶段,它将带来新的策略、实践、工具和资源, 从而实现泛在、普适、个性化、永远在线连接的学习承诺”(Ellen D.Wagner,2005)。随着移动学习的兴起,各种学习软件也随之产生了,人们可以用手机、IPAD、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作为学习工具,通过无线网络技术下载所需的学习软件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比如学生们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如 “有道在线词典”等类似的英语词典工具去增加词汇量,可以安装如“英语趣配音”这样的英语语音类学习软件去准确的把握自己的语音语调,可以安装“快乐宝宝儿歌—听学唱英语儿歌经典卡通动画”等软件去学习英语儿歌以满足将来的职业需求。

3.开展英语技能竞赛,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过分的依赖教材,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所以英语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和课本,而是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技能竞赛,真正的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上一篇:校园直播系统建设方案下一篇:城市停车场火灾风险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