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远程教育上半年工作总结(13篇)
1.社区远程教育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一
社区教育半年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我社区教育在街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教育局大力支持下,在各科室,社区的密切配合下,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针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少年,老年人及下岗待业失业人员等不同人群,开展文化素养,技术职能,科普知识,法律意识等內容的糸列社区教育。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 提高认识,加強领导,建立健全社区教育组织。
为进一步加強社区教育学校组织机构建设,我们制定了今年的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召开有关会议,组成強大的社区教育专班,建立以街道社区教育为主体,社区居委会为分校的社区教育培训网络。街道十二个社区都成立了社区学校,校校有牌子,有制度,有班子。做到培训有阵地,学习有内容,教学有老师。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并把街道社区教育工作与辖区内的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协调发展,借势发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局面。
二 结合社区教育实际,确定社区教育活动內容。
根据2012年东西湖区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绩效考核下达的指标要求,我们把指标进行分解,有计划地针对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进城务工人员,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培训以及下岗待业失业人员进行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的培训。例如建立健全公务员责仼制理论培训,反腐倡廉,深化治庸问责安全培训。普通话,文明礼仪,安全生产消防知识培训。校园普法,安全上网,防震减灾培训。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预防偏瘫中风培训。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家政服务等内容的培训。同时,街道还每逢节假日,爱卫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科技周,推普周等中心工作,及时开展相应的教育宣传活动。
三 打造特色,追求实效,满足居民多元学习需求。学习型组织创建深入开展。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建新型城市建设,我们在全街广泛开展“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六大优秀学习型组织的评比活动。各单位社区积极开展论文,论坛,讲座等系列活功,掀起学习的高潮,满足居民多元学习的需求,为干部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搭建了一个有利的平台。发挥区域优势,开展教育宣传活动。2012年科技活动周期间,我街积极参加这次教育宣传活动,努力展示生活卫生,安全饮食,预防疾病,节能环保等科普知识图片。向辖区学校普及相关科技知识,同时开展地震,消防等逃生演练活动,提高学生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五月底,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升市民群众“运动,健康,快乐”的幸福指数,十二个社区全部参加的吴家山动会街第四届社区运动会拉开了序幕。努力实施吴中路“教育一条街”的美好构思。根据区政协119号提案<<关于吴中路“文化教育特色街”建设的建议>>,特别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吴家山街作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于区域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的需求,我们扎实努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继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质量。一是利用报纸电台媒体优势,扩大影响力,增强凝聚力。二是教育宣传,充分发挥社区学校的作用,强化对社区居民的日常教育,普法宣传,安全演练等活动,加强文明宣讲力度,丰富群众教育形式,提升居民素质。三是提高社区的教育质量,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和工作渠道,把我街的社区教育理念宣传到广大社区成员之中,不断提高社区教育的知晓率,提高社区教育的工作质量。
通过半年的努力,社区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决心继续努力工作,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再创佳绩!
2.社区远程教育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二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设计
0 引言
社区教育工作者是指在街镇社区相关部门正式任职, 专门 (或主要) 负责辖区内社区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实施、教学等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教育工作者是社区教育队伍的骨干力量, 其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了社区教育发展的水平。构建一支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独具区域特色、能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
沙坪坝区长期坚持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社区教育干部队伍, 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过程中总结设计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总结反思”四段式培训模式, 有效地促进了辖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双提升。
1 四段式培训模式设计的背景与理论基础
1.1 背景
社区教育工作事务纷繁、对象复杂、内容涉猎广、辐射面大, 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要求高。沙坪坝区正处于“社会、城市、经济”三大转型期, 社区教育工作者大部分是从其他部门转岗而来, 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背景差异较大, 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
的精神, 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把千差万别的学生培养成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以后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4.2要尊重所有成员特别是“问题学生”的人格, 充分激发内驱力,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促进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 或许外部表现差异甚大, 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其实都渴望得到信任、尊重、激励和关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在奖励表彰、革新创造、选拔班干部等重大问题上, 要善于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大胆地“毛遂自荐”,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以全面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挖掘自己的潜能,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不断塑造自己完善自我。
缺乏从事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 迫切需要进行社区教育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 国内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研究成果不多, 培训开展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 实效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
1) 目标不具体。以粗放型培训为主, 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以社区教育事务管理等基础性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 对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理想、社区教育价值观较少涉及, 没有系统的目标。
2) 针对性不强。前期需求调研缺乏, 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分析不够, 简单移植现存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经的历培训学员无针对性设置, 培训学员收获不大。
3) 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地方人文环境研究较少, 课程设置脱离工作实际, 以普适性理论知识的传输为主, 与实践工作联系不紧密, 学员所学理论知识难以落地, 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
4) 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方式大多以会代培, 以集中听报告为主要形式, 活动参与度不高, 教师与培训学员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渠道, 学员学习的动力不足, 积极性不高, 培训效果不佳。
1.2 理论基础
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茨将成人教育定义为“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他认为:“现代的成人教育, 多有失败, 皆起因于把成人当孩子, 把用于儿童教育的原理和技术用于成人教育。”根据诺尔茨的成人学习理论, 我们认为, 要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实效性, 必须要遵循成人教育的几个原则:
4.3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新课程推行十来年了, 但是唯知识、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质量观念和人才观并未完全转变。学生的和谐发展, 应该像季羡林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不仅要人与人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 还要人内心和谐。”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身心和谐发展, 是和谐教育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讲, 学生至少应该具有追求知识的兴趣、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发现新知识的本领, 关心社会时事、关注生存环境、关心人类未来、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敢于挑战各种困难、善于分析解决问题、勇于探索创造的意志品质, 还要具有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旷达的胸怀、健康的个性, 还要善于调整、修复自己的不良情绪。只有这样, 教育的发展才是和谐的、有价值的, 学生的成长才是和谐的、幸福的。
(1)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要形式, (4) 重视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2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1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培训不仅是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培训学员注意力的问题, 还是激发培训学员主动探究、学会生成、不断建构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我们在充分调研各街镇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创新设计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总结反思”四段式培训模式, 四个阶段时限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1) 理论培训。聘请理论功底深厚、熟悉政策前沿的社区教育专家, 集中进行理论培训, 注重参培者的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理论水平的提升, 同时兼顾培养参培者对社区教育事业的感情、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服务社区群众的职业理想。
2) 观摩学习。组织培训学员到社区教育发达 (先进) 地区, 听取经验介绍, 亲身观摩社区教育策划、组织、管理、实施、教学等各个工作环节, 促进培训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区教育工作能力, 培养务实高效的社区教育工作作风。
3) 实践指导。培训学员回到原工作岗位, 将培训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根据学员反馈的问题, 选派专家到单位进行实地指导,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 建构学员社区教育工作实践性知识。
4) 总结反思。根据波斯纳“成长=经验+反思”的成长公式, 用较长时间段以任务驱动培训学员对前三阶段培训内容进行全面反思总结, 指导小组再次对培训学员进行针对性指导, 帮助培训学员升华培训知识, 物化培训成果。
社区教育工作者四段式培训模式, 符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情景—问题—观察—解决—应用”的学习过程, 四个阶段相互衔接, 共同发挥作用:理论培训为观摩学习进行知识储备;观摩学习诠释印证理论知识, 为实践操作做示范引领;实践指导将培训、观摩获取的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磨合, 是总结反思的源泉;总结反思给学员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和平台, 激励学员主动汲取理论知识, 提升实践能力。
2.2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实践
2012年, 沙坪坝区组织48名街镇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四段式培训实践。
培训前, 区社区学院查阅了全区社区工作者个体成长轨迹, 以问卷形式做了培训需求调查, 根据“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培训的参照对象选择了与沙坪坝区情大致相当的成都市, 培训内容主要考虑了培训学员的既往经验知识和学习预期, 培训实施则充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训第一阶段为5天的理论集中学习。聘请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社区大学、成教市武侯区社区教育学院、重庆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开展了《发展社区教育, 创建学习城市》、《整合资源, 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及问题》、《社区教育工作实务》及《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指标体系解读》等专题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更新培训学员的知识体系, 提升社区教育理论。
培训第二阶段为3天的考察学习。组织培训学员到成都市进行3天的观摩学习, 实地考察龙泉驿社区教育学院数字化社区教育平台运行模式, 全程观摩龙泉驿街道社区教育运行流程, 亲身参与武侯区跳伞塔社区组织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 与当地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 手把手指导, 全面提升培训学员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开展活动的工作方法和能力。
培训第三阶段为15天的实践指导。经过理论培训与观摩学习两个阶段的培训, 学员回到原工作岗位,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区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区社区学院教师联合组成指导小组, 成员分片包干, 深入全区街镇社区学校, 针对培训学员在课程设置、活动开展、档案整理等社区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 进行实地指导, 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与培训学员一起, 共同谋划辖区特色亮点培训项目, 规范社区教育管理行为。
培训第四阶段为30天的反思总结。区社区学院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申报工作, 给予初审立项的课程2000元启动资金, 给予终审并采用的课程1万元奖励, 以此驱动培训学员积极总结培训收获, 物化培训成果。对初步遴选出来的“心灵家园”心理辅导、抗战博物馆革命传统教育、“飞逸刺绣”培训、“居民大讲坛”等特色项目进行重点再指导, 初步打造出本土特色系列培训课程。
3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绩效评估
培训结束后, 我们采用柯式四层次评估模型,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方法, 对培训效果进行了自我评估, 人群包括培训教师、参培学员、社区群众等。
1) 反应 (Reactions) :培训学员对本次培训四阶段设计非常欢迎, 培训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 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学习 (Learning) :培训教师高度赞扬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社区教育理论知识、社区教育管理水平、活动组织开展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3) 行为 (Behavior) :培训学员通过培训, 对社区教育工作流程有了清晰的整体认识, 能够找准工作的有效切入点, 管理日趋规范, 工作更有效率。
4) 结果 (Results) :四段式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实现了设计预期, 有效提升了培训学员策划、组织、管理、实施、教学等社区教育工作能力, 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要求和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总结反思”四段式培训模式, 对四个阶段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了论证, 并以沙坪坝区2012年开展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为例, 详细介绍了培训四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 通过柯式四层评估模型得出结论, 社区教育工作者四段式培训模式切实可行, 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易斌.诺尔茨成人学习理论对中国成人教学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113-114.
[2]鱼浦江, 铁生兰.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0, 17 (1) :24-27.
[3]夏艳玲.培训效果评估理论综述[J].科教文汇, 2006 (1) 1
3.社区远程教育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三
一、培训模式坚持“一切为了居民”的理念
镇平县涅阳街道办事处位于镇平县城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16个社区居委会,8所小学,4所初中,总人口9.8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办事处成人学校现有专职管理人员3人,专兼职教师10人,我们整合辖区学校和村部、居委会的资源,结合办事处的实际,积极探索,务实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城区特点的社区教育培训模式,在培训流程“选、备、联、讲、馈”各个环节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居民”的社区教育理念。
1.“选”,就是在办班前选择适合的培训材料,确定培训主题。选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比如,在开展花卉种植技术培训时,能够针对季节特点选择适合的花卉品种,并选择适宜的四季管理技术;针对城镇经商人员多的特点和现实需求,举办致富技巧、文明经商、诚信经营等系列讲座;针对城镇缺少农业用地的城镇化特点,开展庭院经济系列培训,指导学员熟练掌握种植、养殖、加工技术,利用自己的庭院、屋顶灵活发展庭院经济,科技致富,做新型市民;针对社区建设的需要,开展居民思想教育系列培训,倡导全民学习理念,宣传文明礼仪、健康、休闲和环保意识、政策法制观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社会正能量,全面提高居民素质。
②要善于捕捉新的宣传教育素材。比如,2012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在南阳举办,当时我们就举办了“学习农运知识、争做文明市民”系列培训。及时捕捉新的教育资源信息是选好课的关键,也是培训达到良好效果的前提。
2.“备”,就是在确定了培训主题和内容后,围绕主题选择并组织培训素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①确定主题。主题是一节课的高度概括,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比如,“学习文明礼仪,营造和谐社区”这个主题一目了然,参培的社区居民一看就能明白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②明确教学目标。就是要明确,通过培训,学员可以了解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怎么运用到生活中等,只有教学目标明确,才能事半功倍,达到预期教育效果。
③详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部分要详讲,学员只有把握了重难点,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轻松学习知识。
④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中,引言的设计非常重要,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因此设计引言时,要创设情境,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把学员的注意力引到本次培训的主题上来。而在具体的内容教学环节,要做到重点突出,逻辑严密,过渡自然,环环紧扣,完成教学目标确定的教学内容。总结语在培训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要高度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对学员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希望和要求。
⑤制作课件。教育培训运用课件,能使培训内容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形象,也更容易被接受。课件的制作,体现的是作者的技术能力,对课程的理解,以及对教材的剖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学员才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件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是教师讲解的补充和说明,因此课件的制作不易过于花哨,不能为展示技术而做。
3.“联”,就是横向联合办事处、各村、居委会、辖区学校等部门,组织学员,联合办班。
乡镇成人学校的学员具有成人化和流动性的特点,这就增加了学校在组织学员时的难度,因此学校在组织学员时要联合多方力量,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我们与办事处、各村、居委会、辖区学校做好沟通和协调,确立合作双赢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合作,资源共享。村、居委会熟悉居民信息,可以配合成人学校做好入户走访和调研工作,为学校组织学员提供便利;同时成人学校也可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服务办事处、村、居委会,做好居民的思想教育和致富能力教育等工作,提高辖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服务社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4.“讲”,就是注重授课各个环节的安排,提高课堂效果。
①课前准备。讲课前教室的布置很重要,每次培训,教室前面都要挂上横幅,如“涅阳办事处科技培训”“涅阳办事处xx村社区教育培训”等字样,让学员明白本次活动的主题,营造培训气氛。另外,每次培训前都要安排专人负责学员的组织和管理,保障良好的听课效果。通过分发科技小报或者利用多媒体屏幕等方式,让学员在培训开始前就进入学习的状态,为接下来的培训做好准备。
②领导讲话。培训前领导要作动员讲话,除了向学员和到会的有关人员致欢迎辞,还要对培训的目的、意义、教师、讲课内容做简单介绍,提高学员认识,引起学员重视,为接下来的培训做好铺垫。
③教师授课。课堂上,授课教师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速适中,语言通俗,仪态大方得体、亲切自然;授课教师要特别注意学员的情绪反馈,并及时调整讲课的进度;授课教师还要讲究授课技巧,做到重点突出,教法灵活,深入浅出,结合生活,适合成人的心理和需求。
④课后点评。课堂培训结束后,要及时组织课堂点评,找出本场培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发扬优点,摒弃不足,便于提高以后培训的质量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⑤课后活动。课后要及时组织活动,我们组织的活动模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课堂集中讲授和到基地、示范户家参观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另一种是课堂集中讲授和宣传、咨询相结合的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选择不同的课后模式,比如,实用技术课多选择课后到基地、示范户家参观的活动模式,思想教育课多选择课后进行宣传、咨询的活动模式。通过实地参观、实践,学员可以更直观地领悟课堂传授的技术理论,强化技术能力;通过板报、小报、横幅等形式的宣传,进一步丰富、拓展课堂培训的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5.“馈”,就是注重反馈,做好追踪调查,巩固培训效果。
在课后活动之后,还要及时组织对培训学员的追踪调查工作,通过一对一的交流,了解学员对本次培训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及对以后培训的意见和建议等,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并做好记录和归档工作。
总之,我们在社区教育培训的“选、备、联、讲、馈”的各个环节,无不遵循着“一切为了居民”的思想理念。
当然,社区培训教育流程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选”“备”环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搜集、编写乡土教材的能力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这就要求政府为社区配备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并能经常对他们进行拔高培训,为他们配备电脑等基本的教学工具,只有政府高度重视并在制度上加以保障,才能确保相关经费和硬件设施落实到位;“联”“馈”的环节则需要政府协调办事处、村、社区居委会、学校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齐心协力;而在“讲”的环节中,在培训前,如果主管领导能到场并做动员讲话,则是对培训工作的有力支持。总之,只有政府足够重视,相关制度保障到位,才能促使社区内的教育资源有效利用,促使更多的人参与培训,通过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使社区教育工作越来越完善。
二、培训对象广泛,做到“为了一切居民”
“为了一切居民”,就是社区教育培训对象要从传统意义上的以青壮年为主向面向全体社区居民转变。近年来镇平县涅阳办事处注重对社区家长进行科学育儿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改善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办事处还加强对失业职工和新型农民的培训,让他们学习新的职业技能、致富技巧和创业理念,促使他们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尽快找到岗位。另外,办事处还经常举办专题讲座,呼吁社会关爱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在精神方面的诉求,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找到新的社会角色。
未来我们的社区培训还会进一步拓宽对象范围,确保照顾到辖区的每一位居民。比如,增加社区儿童的校外活动项目,丰富社区内儿童的生活;加强对残疾人帮扶教育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对残疾人的帮扶。
三、培训内容丰富,做到“为了居民的一切”
“为了居民的一切” ,就是由传统意义上的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成人教育向以满足人们的各种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目标的农村社区教育理念转变。
首先,我们注重对居民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和调节教育。俗话说,“心态决定成败”,无论干什么都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今春,办事处举办了以“树立良好心态 打造成功人生”为主题的活动,帮助教育辖区的居民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辩证看待得失成败,积极进取,与人为善,健康快乐地生活工作。
其次,我们帮助居民学习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了让更多的城乡居民享受实惠,2012年,国家全面推广新农保政策,许多居民对政策的了解不够,出现了排斥心理,我们就及时举办了新型城乡新农保政策知识讲座,帮助居民了解政策、吃透精神,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投保金额。201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们就及时组织了相关的社区教育培训,学习《意见》出台的背景、我国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提高辖区居民的学习意识,更新辖区居民的知识储备。
再次,加强对居民致富能力方面的培训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内容的一系列科技培训,指导学员熟练掌握种、养、加技术,灵活发展庭院经济。涅阳办事处地处全县经济文化的中心,经商创业的人员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很大,我们就举办了致富技巧系列讲座,讲解做生意的窍门和禁忌,倡导诚信经营,文明经商,帮助学员树立科技致富、合法致富、诚信致富的意识和理念,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从而促进地域经济的发展。
最后,在居民养生保健、卫生和安全知识、科学育儿和家庭教育、文明意识、文化休闲教育、生活常识等方面加强教育。促使辖区居民更新知识和观念,让他们懂生活、会生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品位和质量。
总之,在培训内容上,力求做到丰富多彩,只要是居民需要的,对他们有益的,都会列入我们的社区教育范畴。今后,我们还要加强居民文化、休闲、教育等方面的学习培训,丰富培训形式,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满足居民的需求;拓宽培训途径,整合资源,有效利用社区内各单位的资源设施,如体育场所、图书馆、试验室等,营造社区教育活动氛围,一些教育场馆做到向居民有序开放,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使社区教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实现“为了居民的一切”的目标。
4.社区远程教育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四
一、大作业题目(内容): 案例: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问题1:社区是基层管理的落脚点和平台,那么什么是社区?城市社区的特点有哪些。(10分)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
构成社区要具备五个要素:
有聚居的一群人;
有一定的地域;
有一定的生活服务设施;
居民群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居民群之间发生种种社会关系;
为谋求规章制度具体落实,产生各种社会群体和机构(如求询者生活的城区、街道、乡村、生产队和大企业等)。
社区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具有经济性、社会化、心理支持与影响、社会控制和社会参与等多种功能,在社区中开展艾滋病关怀支持工作,必然会增强关怀支持工作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
问题2: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制的内容和途径?请展开论述(40分)
答:十八大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并提出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四个加快”,即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问题3: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参考,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社区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目标,我们如何构建基层社区治理体系,提升社区治理能力。(50分)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城乡社区已成为各类社会
群体人员的聚合点,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呈多发趋势;另一方面,基层群众自主管理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社区管理体制存在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面对新课题新挑战,全国各地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行政性社区管理模式正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公民自治性社区治理模式转变。党的十七大报 1
告提出,要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不但是社区建设的方向,也是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但是,要真正实现两者之间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还必须不断探索,不断改革。根据中青班学习实践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围绕如何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这一课题,我们作了一些调查研究,现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议。
一、我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社区自治的基本情况和成效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转发的《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把“以人为本、服务居民,扩大民主、居民自治”规定为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指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正是在这时代背景下,我区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率先开展“议行分设”和“两委一站”试点工作。2005年6月,我区分别选取了XX社区、XX社区、XX社区、XX社区和XX社区5个社区试行“两委一站”社区管理运作模式。“两委一站”把政务社工和事务社工进行分设,明确规定社区党委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落实上级党组织布置的各项工作,领导和协调社区居委会和政务工作站的各项工作协调运作。社区居委会的任务是落实收集民意,集结民力,解决处理辖区内居民事务;政务工作站的工作职能是完成社区“两委”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交办的工作。“两委一站”社区管理模式,是我区完善社区管理机制,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实现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有效对接的一项有益的尝试。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7年9月,区政府正式下发了《XX区关于推广社区两委一站运作模式指导意见》,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区条件成熟的社区逐步推广“两委一站”运作模式,并对“两委一站”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制度建设,办公场地,人员配置,经费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目前全区262个社区,实施“两委一站”的社区共75个,占社区总数的29%。
经过3年多的探索和推广,“两委一站”社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社区居委会的自治组织主体地位得到加强,社区居委会由过去只负责落实好政府的工作任务逐步转变为在协助政府落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下,努力开展社区居民自治和服务工作。二是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与参与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加强。社区居委会在为民解难的过程中逐步唤醒了居民群众的自治意识,提高了居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居民群众的凝聚力增强了,社区居委会形象和支持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三是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加强。社区党组织通过改进工作方式,创新工作载体,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发挥了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促进了社区党组织从“工作支部”向“领导核心支部”的转变。四是政府的依法行政工作得到落实和加强。通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政务工作站的合理分设,在社区建起一个行政事务的工作组织平台,负责承接政府在社区的各项指令性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的依法行政。
二、我区社区管理体制和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已经启动了第一轮社区体制改革,实现了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一定的分权,缔造了具有自治倾向的社区居委会(“两委一站”),但就整个社区体制结构来讲仍然是行政一体化,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的关系依然不均衡,政府管理主导,社区自治辅助,强政府、弱社会的格局也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严重影响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
从制度设置上来看,社区居委会是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机构。但是,长期以来,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把社区居委会当作下属机构,直接管理居委会的日常活动,直接向居委会布置工作、下达任务和考核目标。政府与社区居委会职能边界不清晰,直接导致了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化”,使社区居委会一直承担着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向社区延伸的工作职能,社区工作者每天疲于完成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下达的工作任务,应付各种形式的检查,至使社区居民群众自己的事项,没时间办,没精力去管,社区居委会事实上已成为了政府部门的“触角”和街道办事处的“派出部门”。社区居委会行政工作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着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
(二)“以政代社”,政府包办过多本应由非政府社会组织所承担的职能。
社区自治事务、社区公共服务、社区行政事务是三种不同的职能,应该由不同的组织来分别承担。政府部门履行社区行政事务,社会中介组织履行社区公共服务职能,社区组织履行社区自治职能。然而,从目前我区政府部门所履行的具体职能来看,基本上都包含两部分,即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这使得政府部门既是行政机构,又是社会组织。政府包揽了过多的本应由非政府社会组织所承担的职能,而忽视了对非政府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机构等第三部门社会组织的培育。政府既包办社会,也包办社区,这种政社不分,以政代社直接导致了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不分,既出现社区行政管理不到位,也出现社区公共服务不到位问题;而社区居委会既履行社区行政代理职能,又供给社区公共服务,还开展社区自治活动,既出现社区行政管理和社区公共服务不到位,也出现社区自治效能低下。
(三)社区居民依法自治的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两委一站”的改革,目的是实行议行分设,有效地避免政府的行政工作干预,“还权”于社区,回归到社区的依法自治。这种改革实现了社区自治管理与社区行政管理、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在组织上分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社区自治管理与社区行政管理、社区行政管理与社区公共服务在职能上却不能完全分开。以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为例,计生属政务工作站的工作,计生专干管理内容上的复合性,既要协助计生部门从事对育龄妇女的管理,又要开展人口服务,行政管理与公共服务没有分开。“两委一站”里的交叉任职同样也影响了社区自治的发展。以XXX社区为例,居委会编制4人,工作站编制8人,其中,居委主任与党务书记一肩挑,是各项行政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与街道签定各种责任书,街道布置的重要工作及每次工作例会,居委主任都要参加,年终街道对居委主任的考核也是以其社区政务工作开展的情况作为主要依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居委主任还是以政务工作为其中心工作,名为居委主任,实际上还是政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工作站站长兼任居委会副主任,但主要从事政务工作;还有另一名居委会的同志因工作站计生人员配备不足而兼职计生工作。这种交叉任职,几乎使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变为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委一站”仍陷入行政事务中。此外,街道办事处随意调换、任免社区居委会成员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社区居民依法民主选举社区自治组织的程序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四)社区自治程度较低,居民参与意识不强。
从目前我区各社区自治情况来看,居民参与率低,且存在参与不平衡的现象。老人、青少年参与多,中青年参与少,如果没有单位动员组织,中青年的会更少。不在职居民(包括离退休者、下岗人员、个体无业者等)社区参与居多,而单位在职人员参与少,有的甚至是在一年内从未参加过社区自治活动。从参与的内容来看,事务性参与多,如社区文体活动、社区公益活动、社区学校活动、社区老人活动等;而政治性参与少,在各类选举过程中,不少社区选民登记转变为登记选民,而且被登记的选民自觉投票意愿不强。造成居民参与率低且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政府、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的理解和要求不同,造成社区自治动力不足,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二是社区民间组织数量偏少,社区组织活动频率低。三是居民自发组织程度不高,目前我区社区自治组织,大部分是应政府要求成立的,且组织负责人大多数是由“政府或居委会指定或推荐的”,使自治活动的形式大于实质,容易使居民失去参与的热情和动力。
三、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的建议
当前新型社区公民自治性治理模式刚刚起步,正处于新旧体制转换的过渡阶段,社区自治组织和制度发育尚不健全。要建构公民自治性社区,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主要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有效衔接的运行机制。
首先,正确处理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关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划分行政和自治的权责边界,充分认识社区居民自治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的意识,自觉地尊重社区居民依法自治的权利。政府部门应主动指导、支持和帮助社区居委会工作,而不是把社区变成一级小政府。凡是政府部门行政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随意下达到社区居委会,确实需要社区承担和参与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区政府下发的《XX区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要求,实行“申报准入”,并实行“费随事转、权随责走”的运作方式。同时区政府也要根据社区的发展,及时修改和调整《XX区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对于一些可以交由中介组织完成的工作则不应再交给社区完成。
其次,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由微观直接管理向宏观间接管理转变。政府在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推动主体的作用,而不是扮演实施主体的角色。尽量减少行政干预,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把群众自治范围内的事情交给群众自己依法处理,使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目标更多地来自于社区居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政府对社区建设的设想,可以通过制定实施法规政策、健全规章制度等法律手段和财力支持等经济手段来实现,以此增强社区工作的自主性,为社区依法民主自治创造好的环境。
第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政务工作站工作制度,明确职责,规范操作。理顺居委会与工作站的工作关系,政府政务工作任务要直接下达到政务工作站,再由政务工作站向社区居委会进行通报,取得社区居委会的支持和协助。落实政务工作站站长待遇问题,配齐社区工作人员,取消居委会和政务工作站交叉任职现象。
第四,改革考评机制。建立社区考核街道和政府部门工作、居民考核居委会工作的考评机制,从体制上切断政府职能部门向社区委员会下派行政事务的可能性,社区居委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是满足居民的公共服务需求,不再是围绕着上级的指令转,而是围绕着居民的需求转。真正把评议权、监督权交给社区群众。
第五,加大经费的投入。改变目前政府注重社区硬环境的投入,轻软环境的投入的现状,将每月定额下拨经费给社区改革为用项目申请经费,没项目不给经费的制度,为社区开展自治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大力培育发展社区服务组织,建立有效的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拨款和减免税等形式鼓励支持引导社区服务组织为生活在社区中的个人和家庭提供服务,并根据他们提供的服务给予资金资助。同时,也可以购买他们提供的公共服务以支持他们的壮大和发展,使这些组织逐步发展为民办公助,自收自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以人口计生工作为例,政府部门和社区政务工作站负责辖内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的管理,而人口服务(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部分宣传教育服务)则可交给社区服务组织。发展社区服务组织,加快社区服务的社会化、网络化、市场化进程,是为了逐步减少政府对社区事务的包揽,实现政社分开,在切实减轻基层自治组织的工作负担的同时,又使社区居民享受到优质专业的服务。
(三)建立完善有效的居民社区参与制度,提高居民社区参与意识。
5.社区残联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五
一、领导重视、工作上水平。
根据上级2011年残联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1年残联工作计划》,明确了全年工作目标。成立了旗苑社区残疾人协会,由社区主任任会长、成员由其他社区干部及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担任。
旗苑社区是一个城乡结合的社区,居民相对复杂,共有2230户居民,7868名人口。有残疾人41名,其中男性残疾27人,女性残疾14人,肢体残疾人27名,听残残疾2名,精神残疾人4名,视力残疾2名,智力残疾人6名,综合残疾人2名,而且居民居住分散,生活条件较差,残疾人与正常人比例较高,是市残联领导特别关心的重点社区。做为我们社区助残自愿者。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区残疾人走访,普查登记工作,为他们建立档案,进行长期有效管理。
在走访,普查登记残疾人家庭过程中,掌握了部分条件较差的残疾人家庭,他们希望得到帮助。
二、以认为本工作重实效
在2011年2---6月份社区残协共接待了6名残疾人来访,居民万作伟由于生病造成了残疾,失去了做重体力工作的能力,加之孩子上学,本人长年用药,社区主任出面为他协调了执法分局、工商局为其减免了相关费用,使他又能自食其力生活了,社区还次对他回访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温暖。
在第十九个助残日前夕,通过学习现代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协为指导思想,并结合 “残疾人工作者要切实为残疾人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的要求,在第19个助残日来临前夕,社区残联把为解决残疾人实际困难作为工作重点。市助理调研员马贵君、市残联理事张锦驹、镇政府残联负责人王艳秋走访慰问了困难残疾人窦志国,并为他发放了慰问金,同时鼓励他保持乐观态度,自尊、自信、自立,克服困难,创造美好生活。
三、加大宣传、关爱残疾人。
2011年5月6日上午9点,社区“情系我的兄弟姐妹”扶残助残活动在社区按计划举办。本次活动组办的有序而又很有气氛。活动中还专门走访六户残疾人家庭。社区向居民提出倡议,倡议你为残疾人做一件事,例如;你遇到盲人请你主动为他们引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身出你的手,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的系列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居民纷纷表示以后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新风尚,营造和谐文明进步的社区环境。
6.上半年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篇六
1、组织社区矫正人员排查工作三次,重点对矫正对象目前生活、工作、家庭情况进行全方位摸底。
2、做到入矫规范、解矫及时,及时做好台帐资料记录。
3、认真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定位系统每日查询社区服刑人员的行踪轨迹。检察院监所科工作人员多次来我局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定位进行抽查,对抽查结果表示满意。
4、认真做好矫正人员台帐信息的录入工作。
5、对历年来社区矫正人员档案重新进行整理,查漏补缺。共整理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250余份。6月15日区检察院监所科工作人员对我区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进行了检查,认为我区社区矫正人员执行档案齐全、清楚、规范。
6、对被判处刑罚、尚未给予党政纪处分社区服刑人员(在矫)情况进行统计(3人),并已上报市司法局、区纪检委。6月8日区组织部又开始对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和党员违纪违法未给予相应处理情况进行排查清理,要求统计后党员违法违纪未给予相应处理的情况,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7、按照冀高法发[]5号文件规定,进一步规范社区矫正审前调查评估和衔接管理工作。
8、对社区矫正工作2017以来落实检察建议情况进行总结。
9、结合司法公开工作,公开社区矫正各项流程,包括社区矫正流程、审前调查流程、手机定位办理流程、非新华区户籍人员办理审前调查流程等。
10、更新新华区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人员。
11、开展集中清理判处实刑罪犯未执行刑罚专项活动。
其他市司法局及区局领导交办的事项,如统计社区矫正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组织司法所长参加培训、上报无家可归社区服刑人员情况、上报社区矫正经费落实情况、对区政协委员的提案给予答复等。
安置帮教1、
开展”特赦”人员安置帮教“回头看”活动。
2、做好对《关于加强刑满释放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司发[**]年8号)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的准备工作。
3、公开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流程图。
4、规范各司法所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档案文书格式。
7.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初探 篇七
当前, 我国社区教育仍处于成长探索时期。构建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独具区域特色、能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社区教育, 离不开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综合性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由于社区教育学科尚未列入《学科分类和代码》国家标准, 因此, 社区教育工作者目前还没有官方的统称。本文中的社区教育工作者, 泛指以社区教育为个人职业的, 统筹规划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组织机构的领导者或管理专员 (未涉及从事于社区教育具体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 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市、区政府 (含街道、乡镇) 主管或分管社区教育的教育行政工作者, 社区学院 (大学) 和社区学校等教育实体分管社区教育的院长 (校长) 和各级工作者, 中小学、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分管社区教育的校长和专业工作者, 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单位和社团主管或分管社区教育的职能工作者等。本文所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 是指全部职责或主要职责是从事社区教育管理的“专职”工作者。
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保障的提供, 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有赖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社区服务指南》的规定, 社区专职教育人员的基本要求有: (1) 热爱社区教育, 具有良好的品质, 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吃苦精神; (2) 较好掌握社区教育专业及其相关知识, 包括社区理论、社区教育学、社区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 (3) 具有较强的社区教育基本能力, 包括教育教学组织、社会调查研究、课程开发、社会沟通与协调、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 (4) 需经过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岗位培训, 持有上岗证书或相当的专业证书。概言之, 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管理知识和社区教育专业知识, 以适应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然而, 调查数据表明, 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还比较薄弱, 多数社区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品质;近40%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和65%的社区教育兼职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超过1/3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和近50%的兼职人员从事 (参与) 社区教育工作时间不足3年, 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良莠不齐, 年龄偏大, 理论水平偏低, 业务能力差, 已成为制约社区事业发展的瓶颈, 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大批在社区一线从事服务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的管理和发展。在我国, 由于社区教育是新生事物, 后备专业人才匮乏, 导致社区教育人力资源极为稀少。换言之, 随着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和科学化, 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工具, 而这些均可通过再教育培训完成。因此, 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尤为必要, 探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价值取向及模式极为迫切。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价值遵循
在社区教育大发展, 社区教育理论不断深化, 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日益精细化的背景下, 唯有建立起以培训能力为核心、以社区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培训模式, 才能适应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新形势的需要。结合我国社区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当前管理队伍整体水平,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的探索应围绕如下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
(一) 注重“学员为本”取向
“学员为本”要求培训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培训活动设计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
调查发现, 社区教育工作者已具备了相当层次的文化基础, 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丰富的阅历, 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自主能力。这就要求突破传统意义上“教师中心”范式, 转向“学员中心”, 在具体的培训教学、课程设计等方面尊重、发挥参训者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教学关系。在教与学互动上, 培训中参训者和培训者兼有多种身份。培训者既是教员, 也是组织者、激励者、促进者和服务者。参训者既是学习者, 也是设计者、参与者和接受者。培训者和参训者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对话式的, 是相互理解和合作的, 培训是双方经验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这应该是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中第一价值取向。
(二) 注重“因需施教”原则
“因需施教”的“需”包括两个方面: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这两者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 在培训实施中应最大限度地掌握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多样需求, 跟踪其工作实务, 以促进个性发展。同时, 将满足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参训者自我的需要结合起来。笔者认为, 具体而言, 社区教育之“因需施教”的“需”包括:了解有关社区教育改革的最新精神;了解社区教育管理队伍的需要、意愿以及他们参加培训的态度;了解他们在日常社区教育管理工作中性质与特点;了解先进社区教育的实践;了解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因需施教”要求根据多方面的综合性需求来开展培训教学活动, 也就是要求将组织需要、事业需要和个人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 应该结合参训者“表面需求”和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综合考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需要”, 尤其处理好一般需求和优势需求的关系, 共性 (组织) 需求与个性需求的关系等, 从而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需求, 调动其积极性, 以促使培训目的达成。从社区教育工作者多层次、多类型的现状出发, 着眼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快我国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三) 注重“反思性思维”培养
“成长=经验+反思”, 是美国著名心理学波斯纳提出的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公式。鉴于反思在个体成长与发展中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有关能够促进反思策略的培训、反思能力的培养、反思方法的探索日益为人力资源培训研究者所青睐。“反思性”主张者力图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培育起“反思”意识, 通过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建构, 从而获得包括专业在内的全面个性的持续成长。
培养社区教育工作者自我反思意识, 使他们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不仅要求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 更要求在培训中练就他们的反思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反思中成长, 在实践中反思。诚然, 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摆脱传统意义上知识灌输式的培养方式, 而采取一些全新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研究成果的教学技术与方法。
(四) 注重参训者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的问题, 其意在于能力发展是任何学习活动的主题, 注重知识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 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发展性的培训, 因为它着眼于对工作者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角色价值的开发与拓展。这种可持续发展取向, 既是社区教育工作者成长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客观要求。针对社区教育事业发展和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需求, 培训工作要从实现社区教育工作者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 优化配置培训资源, 加强培训管理机制建设,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全面协调、整体推进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上述四个培训价值取向出发, 当前需要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模式进行理性思考, 认真分析与研究适合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扬长避短, 确保培训工作的高质量运行, 构建能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成长与发展需求的培训模式。
三、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的理论探索
培训模式服务于培训目标, 不同培训模式具有不同的功能, 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样, 不同的培训模式对培训资源有不同的要求。培训模式既是培训理论的具体化, 又是培训实践的概括, 丰富的培训模式有助于高效地达成培训目的。因此, 培训模式的应用具有条件性。
(一) “知识本位”接受模式
该模式在基础教育的师资培训中应用极为广泛, 其价值取向源于理论至上、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需求。一般而言, “知识本位”接受模式的构建路径以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背景分析和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需求分析为基础, 确立培训目标, 根据目标组织核心培训课程, 整合和聘请优质的师资资源, 实施培训活动。
这种培训模有助于理论素质亟待提升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群体快速地掌握社区教育专业知识和管理科学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教育工作运行工序。鉴于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水平, 此模式较为适合刚到岗的和已在岗但理论知识缺乏的工作者, 使其达到任职要求。但是, 这种模式不但由于纯理论过强, 使参训者相对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而且也由于与日常工作实情实景相距较远, 而对实际工作能力提升作用有限。笔者认为, 这种培训模式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中不宜占主导地位, 但仍可与其他培训模式交叉使用, 以发挥其高效传递知识、信息之功能。
(二) “案例中心”研讨模式
该培训模式注重参训者的参与性, 着眼于提高参训者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复杂情景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构建的路径为:社区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确立培训目标, 围绕目标精选培训案例, 组织实施培训活动。
这种培训模式较为适合于在实际工作中遭遇困惑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群体, 例如社区教育业务管理者。该模式关注在问题情景中获取知识、获取知识与知识应用的协调以及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 提高了他们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性, 唤醒主体意识,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培训模式优质的案例的选择极为重要, 同时, 案例本身蕴涵问题的复杂性和开放性, 对培训师资水平要求甚高, 普通培训者往往无力驾驭研讨活动。笔者认为, 案例培训模式能够快速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配备一定条件方可广泛使用, 当前宜与其他培训模式穿插使用。总之, 以案例为中心的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其案例的选择及案例的系统研究为实施该培训模式的关键所在。
(三) “课题研究”研修模式
较前两者而言, 此模式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突出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着眼于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与业务工作能力。研修模式的构建路径为:围绕培训目标, 从培训的针对性出发划分培训层次, 从培训的需求和实用性出发设计课程, 从培训的有效性出发选择培训方式, 从参训者的主体性出发确定学习方式, 以研究为主线, 以参训者为主体, 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发展, 达到参训者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协同, 从而共同成长。
由于该培训模式的关键是课题的开发与研究, 即要求培训者和参训者善于挖掘课题, 以课题研修带动培训效果, 继而促进组织与个体发展, 因此, 实施好“课题研究”模式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 培训者是主持者、策划者而非主讲者, 在课题选择和研究中给参训者以有效指导, 注重引导参训者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2) 对参训者的课题论文写作严格要求, 避免流于形式; (3) 把握培训中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思路、观念。课题研究培训中需要提供大量新的有效信息, 需要多角度分析问题, 转变参训者观念, 提高参训者能力。“课题研究”无疑将将成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助推剂, 但该模式费时费力, 目前仅能在少数培训中组织实施。
(四) “诊断式”培训模式
该模式是四种培训模式中极为理想化的模式, 它倡导实践导向, 注重组织发展, 着眼于在提高社区教育机构 (社区学院、社区大学等) 整体办学水平的过程中, 提升参训者的专业素养, 其构建路径为:立足组织办学现状, 组织专家现场诊断, 针对主要问题, 共同研究, 寻找对策, 制定改进方案, 在实施改进方案的过程中提升参训者的专业素养, 促进组织的主动发展。可见, 此种培训模式以培训促进组织发展, 在培训中寻找组织发展的新方向, 即现场诊断→制定组织发展规划→分析组织发展主要问题→制定解决问题方案→跟踪指导→组织工作持续改进→达到发展规划的目标。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可结合遇到的问题组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与个别指导, 使培训持续支持组织的工作推进。诚然, 这是一种对培训者、培训机构要求甚高的培训模式, 但对于一些社区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和立足于长远发展的社区教育机构而言, 结合自身优势有的放矢运用该培训模式是可能的。
综上所述, 我国社区教育处于起步、开拓阶段,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工作也处于尝试、摸索过程中, 在组织培训工作中我们唯有大胆创新, 认真思考, 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运用多种培训模式中能快速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诚然,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没有最优模式, 上述四类培训模式各有独自的优势及局限性。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要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特点, 对培训模式进行选择和优化, 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摘要:培训是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 提升其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培训模式与培训效果直接相关。当前,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应遵循“学员为本”取向、注重“因需施教”原则、注重“反思性思维”培养、注重参训者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 以此探讨四类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 以期能为社区教育后续研究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叶忠海.21世纪初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45-48.
[2]石玚, 卓思廉.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32-38.
[3]叶忠海.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5.
[4]杨建荣.多样化校长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 (11) .
[5]江涛.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培训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6) .
[6]张振助.构建21世纪社区工作者素质教育工程——对“无锡市社区工作者素质”的调研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 1999, (5) .
8.社区远程教育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八
一、新密市开展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的经验
1.依托地域特色文化,扎实开展农村成人社区教育培训
“五千年看新密,三千年看西安,一千年看北京”,这是2003年中国古都学会在新密市召开黄帝古都轩辕丘学术研讨会时,有关专家提出来的学术观点。2008年,新密市被中国民俗协会命名为“中国羲皇文化之乡”。2009年,李家沟遗址的发现,将中原文明的历史起源推到了一万年以前。丰富的文化资源,浓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新密市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农村成人社区教育培训,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提供了良机。新密市深入挖掘地域优势文化资源,通过整合域内的伏羲女娲文化、黄帝文化、岐黄(中医)文化、溱洧文化、诗经文化、汉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将社区教育纳入到特色文化发展的大战略中,依托地域特色文化,开展社区教育培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超化镇“超化吹歌乐团”、黄固寺村“舞龙表演队”、白寨镇“雕塑艺术工作室”、大隗镇“大隗戏曲文化工作室”、米村镇“范村昌平文化广场”和新密市“读经大讲堂”等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社区教育文化艺术培训品牌。
2.加快推进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向社区学校转型
新密市根据形势的发展,主动调整思路,鼓励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向社区学校转型。在年度目标责任的安排上,我们要求各成人学校在搞好实用技术培训的同时,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社区教育培训活动。全市各成人社区学校积极尝试、不断探索,在完成技术培训的前提下,尝试与所在村(社区)党员活动室、文化大院联合,举办法制教育、科普知识、卫生健康等专题讲座和戏曲、舞蹈、象棋、书画艺术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初步实现了农村成人学校向社区教育的顺利转型。岳村镇成教专干郑建设凭借书法专长,成立了岳村镇 “建设书法协会”,每年都举办书法艺术培训,参训居民300多人次。大隗镇成教专干孙烈江是一名戏曲爱好者,曾多次参加《梨园春》戏剧表演擂台赛并取得过较好成绩,在他的推动下,大隗镇成立了梨园春俱乐部,利用周末开展戏曲演唱培训和比赛活动;纸坊村新村社区成立了大隗镇舞蹈俱乐部,并于每周二、周三开展广场舞、交谊舞培训;大隗镇振北回民小学成立了乒乓球俱乐部,免费为该校师生和当地群众开展培训。上述系列培训年参训群众上千人。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让大隗镇大隗村、袁庄乡靳沟村、米村镇寺沟村、超化镇王岗村等成为远近闻名的“广场舞村”;城关镇楚沟村、曲梁镇下牛村、超化镇王岗村(社区)成为小有名气的“书法村”;超化镇黄固寺村、岳村镇桥沟村成为群众津津乐道的“戏曲村”……
3.借力“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溱水和洧水是新密市境内的两条历史名河,被有关学者誉为中原的“两河流域”。溱洧文化是新密独有的地域文化,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热爱家乡的新密人投身到弘扬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2009年以来,新密市每年都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展“终身学习活动品牌”和“百姓学习之星”评选推荐活动。通过个人申报、群众测评、单位推荐、组织考核、命名表彰、事迹展示等6个关键环节层层把关,一大批具有影响力和榜示范作用的先进典型脱颖而出。2014年,新密市政协退休干部、81岁的王衍村被评为全国“百姓学习之星”;2015年,超化镇成人学校“超化吹歌”被评为河南省“终身学习活动品牌”。
4.围绕地方中心工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千亿级耐材基地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程中心工作,聘请了中科院院士钟香崇以及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郑州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开展了耐火材料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成人中专、广播电视大学配合市委组织部,计划开展10期“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培训班已举办8期,共培训学员500多名。二是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服务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密结合本地实际开展了尖山风景区金银花种植、白寨镇密香杏栽培与管理、城关镇大雁养殖、大隗镇核桃种植等具有乡土特色的农业类培训项目,以及曲梁镇服装制作工艺、大隗镇造纸技术工艺、白寨镇石雕、牛店镇煤矿安全培训等地域特色鲜明的工业技术类项目培训。三是结合职业学校特点开展了市成人中专刺绣、服饰和武术表演等传统文化专业建设,在雕塑中专完成了石雕和玉雕专业的升级转型,同时也顺利开办了通达中专红木家具雕刻专业的。四是立足于域内羲皇文化历史遗迹众多,大力宣传和推介黄帝宫、新密县衙、伏羲大峡谷、天爷洞、打虎亭汉墓系列文化遗址和南泉寺、助泉寺等旅游文化资源,并开展社区教育特色文化培训工作,不断服务本土特色文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对于实施“融入郑州、对接空港、创新驱动、持续转型”发展战略,建设“富裕文明、绿色生态、平安和谐、公平有序”的新密具有重要意义。
5.创新载体,广泛宣传,努力提升新密市农村社区教育工作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年来,新密市深入基层,扎实开展农村社区教育调研工作,撰写了大量调研信息、论文和经验材料,及时宣传报道新密市成人社区教育工作信息和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提高了新密市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工作的知名度。
二、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新密市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在全省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中是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重视不够,机制不畅
部分领导和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理解不透,重视不够,支持不强。农村社区教育虽然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但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协调不畅、力度不强,齐抓共管不够到位。 各行政村对由成人文化学校主导开展社区文化教育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不够高,成人学校虽然主动与驻地中小学、村两委(社区居委会)的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远程教育平台等阵地联系,力求通过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农村人社区教育培训的全面开展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但就实际效果来看,目前各单位尚未完全建立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
2.组织机构不全,“四个独立”尚未实现
历史上虽然新密市各乡镇都建立有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培训学校,有的还被评为国家级成人示范校(如牛店镇成人学校)。但由于对该项工作缺乏足够重视,部分乡镇成人学校场地或者被占用,或者拆迁改造后没有恢复,阵地建设缺乏依托。新密市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工作服务指导中心迟迟未能建立,缺乏持续有效的专业指导服务和管理。一个学校本应具备的独立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实行经费核算和人事管理、独立进行教育教学的“四个独立”尚未完全实现。
3.队伍不专,服务能力不强
新密市目前既没有建立农村成人社区教育工作专职队伍,也没有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志愿者队伍,无法形成合力,难以组织覆盖全员、全程、全方位优质、高效的各级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更无法开展持续的社区活动。现有的从业人员大多从义务教育学校“转岗”而来,专业知识狭窄,社会技能不足,年龄结构老化,组织能力欠缺,进取意识不强。虽然有一些热心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组织和志愿者,但更多表现为临时性、间断性的特点,缺乏持续性、稳定性,严重制约着社区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4.经费不足,从业人员缺乏成长和发展空间
虽然各级政府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社区教育经费的人均数额或拨付比例,但因缺乏配套的操作办法和具体的督查措施,很难落实到位。就新密市目前状况而言,人均2元的社区教育经费尚不能按时足额拨付到位,更遑论逐年持续增长。相当一部分乡镇办事处党委政府对成人学校向社区教育转型工作重视不够,承诺给予的支持不能及时兑现,社区教育工作进展缓慢。在从业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方面,相关政策和规定尚属空白,也制约着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高度重视,努力破解制约农村社教发展难题
一是要提高认识,将农村社教工作纳入到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要健全组织,限定工作时间,抓紧成立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工作服务指导中心,尽快落实农村成人社区学校的“四个独立”,实现社教工作走上正常轨道。三是要尽快建立一支优质高效的社教工作专职队伍和社教工作志愿者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迅速提高社教工作培训质量和活动效果,实现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质的飞跃。四是严格落实经费政策规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抓紧制定社教工作从业人员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方面优惠政策,着力提高农村成人社区教育工作从业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努力推动农村社区教育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9.社区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篇九
一、抓班子、强队伍,加强党的基层基础工作。
目前,xx社区共有党员97名,20新发展党员2名,预备党员1名,培养积极分子3名,培养后备干部3名,流动党员25名。xx社区在做好发展优秀党员的同时,也加强小型支部建设。分设六个小型支部,规章制度上墙,成立党员活动室,每年定期召开至少两次党员会议。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严格规范党员发展程序。除此之外,我社区还强化班子自身建设。我们坚持把加强社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首位,每月召开党委成员例会,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研究讨论社区党建、社区建设工作。制定退休和在职党员的文化理论知识学习,进一步完善了党委议事和决策制度,树立了班子成员的责任意识,增强了班子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二、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健全党员组织生活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基层支部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xx社区党总支通过开展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等形式开展党课教育,充分利用“三会一课”进行学习教育。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群众路线精神解读及党的理论知识等,并利用党员电教平台向党员干部及群众授课,加强党员及群众的理论知识,丰富党员组织生活之余,传递知识,传播文明。
三、强基固本,深入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
为进一步实现加强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基层民主的有效统一,加快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xx社区从工作实际出发,一抓联动,健全责任体系。二抓培训,增强落实能力。三抓宣传,构建浓厚氛围。四抓落实,提高工作水平。通过坚持“四抓”措施,强化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广实施。促进了村工作顺利开展,特别是在上半年筹建村级活动工程建设过程中,村党支部严格把关,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办事,确保顺利完成。
四、建立党务公开及党员公开责任制。
社区党组织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以加强社区党组织的组织能力建设,确保党员充分行使权利,扩大民主。今年6月,我社区通过设立村务财务党务公开栏。使得办公透明化,真正拉近了党和群众的距离,并收集到村民们若干条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让社区党支部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在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创先争优。积极建设“阳光村居”信息平台,公开社区党务、事物、财务,接受群众监督,使得社区两委勤政廉政建设工作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目前我社区党建工作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社区事务繁多,党员活动还不够经常,党支部活动阵地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党建信息报道还没有跟上,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思路,没有特色和值得推广的经验等,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10.社区远程教育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十
2011上半年以来,社区管理中心在生活服务中心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以促进安全社区建设为主题,紧紧围绕社区管理、服务、协调、稳定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管理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在“质量年”活动中,认真查找管理短板,为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半年来,社区管理中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1、今年,生活区节能保温工程在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下全面的展开了,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中心利用节假、双休日短暂的三天时间对生活区所有涉及违章建筑进行了地毯式排,并进行了汇总,制作《生活区五乱情况汇总表》160多个,起草制作《拆除违章建筑估算表》、《拆除违章建筑承诺确认书》,及时与各单位取得联系,协助签订《拆除违章建筑承诺确认书》218份,下发《拆除违建通知单》10期,共计356人次。
随着工程的推进,积极开展宣教工作,起草解决拆除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办法5次,成功协调解决各类问题306起,使拆除违章建筑工作逐步形成流程化、规范化,加快了拆除工作进度。截止目前顺利拆除阳台89户,围院56户,护窗629户,铁筐749户,分户供暖工程共计开工69栋,贴保温板工作全面铺开,为惠民工程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制定了《制定生活区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及安排工作时间节点,按照规定对主要区域、重点部位进行了专项治理,城管中队上半年共计说服教育违章摊贩512人次,收缴非法小广告600余张,清理不规范规范户外广告200余条,暂扣车辆24辆,拆除大型广告牌15块。二是规范生活区环境秩序,为了进一步固化专项治理工作取得的成果,规范生活各种标语、横幅、牌板,杜绝乱挖乱建行为。起草制定了《平朔生活区管理规定》、《平朔社区楼院管理规定》、《平朔生活区悬挂标语、横幅及施工规定及审批表》,有效地遏制了违规现象。三是各单位互相配合,有效地制止了2起生活区内乱建、乱扩行为。
3、化解矛盾纠纷。2011年上半年,认真贯彻“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做战的人民调解方针,坚持及时有效地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防止矛盾激化,有效的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上半年共调解各类纠42起,调解成功 41 起,调解率达100%,防止矛盾激化率达100%,达到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居民生活安定,和睦相处的目的。2011年上半年,社区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向居民宣传严禁赌博、严禁毒品等知识,教育广大居民提高思想意识,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道德等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四是及时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思想动态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并送上温暖和关怀,确保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4、环境治理工作。一是为配合创建文明和谐社区的需要,社区
以环境整治为重点,制定宣传方案。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分片做好环境整治管理工作,发动居民、保洁员等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同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力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活动开展以来,共向居民发放公开信1000多份。二是落实长效机制。上半年,社区加强对小区的巡查力度,认真做好保洁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清理卫生死角350多处,清理楼道堆积物
处,处理居民各楼道存在的问题
起,为居民楼前后及其公共所发放灭、蟑螂、灭鼠药等药物
次。
11.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 篇十一
摘要:开展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区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它以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市民的综合素质和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总体要求为目标,而近程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全新的教育理念。正好与社区教育的特征相符合,使社区教育在新世纪有了新的特色。本文就远程教育在发展社区教育中的优势,远程教育在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进行探讨,使远程教育更好地融八社区教育的活动中,推动社区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远程教育;社区教育;学习型社区
中图分类号:G727文献标识码:A
一、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
(一)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也称“远程学习”,也被人们称为“远距离教育”,它并非是一种新的教育现象,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从字面上看,其突出的特征就是非面对面的、有空间距离的教育活动。随着互联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给远程教育赋予了新的涵义。我国著名远程教育专家丁兴富教授认为远程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的相对分离;建立在对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的基础上;由各类学校或其他社会机构组织实施;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教师和学生通过双向通信实现教与学行为的联系、交互和整合。
(二)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思想最早可以溯源至丹麦人柯隆成1844年创办的第一所“民众高等学校”,而现代意义的社区教育一般认为是在本世纪初从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随后,社区教育的内涵被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现代国际教育的一种现象。并且迅速地在世界各国各个地区发展,成为继学校教育之后,一种新的教育活动。
在我国,叶忠海先生把社区教育表述为“社区教育是指以社区为范围,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同社区民众利益和社区发展需要紧密相连,旨在建设和发展社区,消除社会问题,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综合体。”
(三)远程教育在发展社区教育中的优势
1、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
由于社区成员居住相对分散,远程教育可以发挥其优势,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等传播渠道把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社区中,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推动社区发展方面具有一些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促进地区间的教育交流,使教育不发达社区同样可以接受高水平的教育,使教育平民化,大众化。
2、泛在学习与主动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即泛在学习。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要,人人可以按需学习,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发展中的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
3、双向互动、多种交互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遇到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更加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之间可以围绕某个问题开展讨论,共同探讨协作学习。
4、个性化教学
现代远程教育为个性化的社区教育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条件。运用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双向交互功能,一方面,每个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服务系统可根据系统记录的个人资料,针对不同学员提出个性化学习建议。5、自动化远程管理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库信息自动管理和远程互动处理功能,被同样应用于社区教育的管理系统中。社区成员的咨询、报名、选课、查询、学籍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都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通讯的方式完成。因此,远程教育以其方便、高效的教育方式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远程教育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远程网络建设
远程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被认为是实现教育公平、为处于知识鸿沟最底层人群提供教育机会的一种有效方式。社区教育中远程网络的建设是发展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础,并决定着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而以多网合一为基础,建设高效高速信息传播网络是非常重要的。
就目前我国现有的传媒技术而言,实施高效高速的信息化传播,最有前途的乃是光缆技术的运用。目前电信部门可操作的一条10兆光缆接驳一套路由器、转换服务器已能够承载一个社区学校内的十几个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办公室、会场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教学需求,速率完全可达到双向教学的图像、音响的技术指标,是值得推广的一门技术。今后还可以与政府办公网接驳,实施电子政务计划;以及与市教委、农委等五家单位建设的在郊区各镇推出的卫星教育网相联系,综合开发利用,建设建成多网合一的信息传播网络。
(二)信息化资源建设
由于社区教育的对象层次多,文化程度相差比较大,因此,在社区教育中更加重视资源,尤其是个性化的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传送、利用及共享。远程教育发挥其优势,在传送和共享中更能发挥作用。
欧美等国外社区教育的发展经历启示我们,社区教育无需过多的额外投入,它可以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改造与再分配,以实现社区教育低成本扩张与发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最大限度地对现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我国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重心。
(三)机制建设
1、发挥人才优势、地域优势,建立社区教育队伍
社区可以充分利用边远辖区的中小学、院校的文化氛围和居民人才资源雄厚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社区的归宿感和凝聚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的良好氛围。并聘请区域内有关部门、单位科技人员、专家、学者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教育学校提供良好的师资,在社区文化活动室授课授艺,为社区不同层面、不同年龄的居民提供不同内容的社区教育。
2、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管理
健全的制度才能保证社区教育良性发展。制度建设包括学习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习考核制度和多种证书制度的建设。建立这些制度,首先建立社区教育管理单位,专门负责社区教育工作。学习制度的建立可以通过远程网络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学习;对学习成员进行定期的检查,方便这种在线的管理,对于学习合格的学员颁发统一的证书,使他们学习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这些制度有助于鼓励人人学习,处处学习,使人们在各种不同时间、地点和机构学习的成效,都能得到相应的考核和认证,以能力为本的各种证书得到同等的承认,从制度上保证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3、加强组织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社区教育应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实施管理。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加强协调,搞好分工,相互配合,从而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财力物力人力或者是自行其事、各自为政,造成空白点的不良现象。广泛宣传科普进社区活动情况及实用科技知识,使广大群众耳濡目染,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三、结语
总之,在信息时代,以社区为基地和基本单元的社区教育,正是为满足更多社会成员学习和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以及生活质量的需求,为学员的学习提供全面的支持服务。而远程教育以它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融入社区教育中,并且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社区和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不断拓展社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向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方向发展。
12.社区远程教育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内涵厘定:从“职业化”到“专业化”
“职业化”是指对于社会职业分工分化出来的群体的约定俗成的职业规范或水准, 总结实践的职业技术技能和科学技术标准, 以促进职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培训, 形成职业群体逐步扩大, 促进工业职业分工更科学。“专业化”则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 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社区教育专业化”是指经过全体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建立社区教育专业化标准, 如专业组织标准、专业制度标准、专业精神水平、专业社会地位等, 从而使社区教育表现出与其他职业领域不同特征的一种过程。“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意义, 即宏观上指社区教育工作者群体从非职业化、半专业化向职业化、专业化的过渡过程;微观上指每一位社区教育工作者通过职前培养、入职考核、职后培训等环节, 从一名新手成长为具有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当前, 社区教育工作者已经被大众广泛认可, 由职业化向专业化发展是社区教育自身成熟进步的必然要求, 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客观需求和现实选择。
二、角色定位:从“单一”到“全能”
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所指向的对象是多种多样的, 不仅包括自身所处的角色定位、所享有的角色权利和所承担的角色义务, 还包括社区教育工作者扮演角色所需要遵循的行为规范、行为模式, 以及实际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与结果。当前, 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社区教育的全面发展, 在呼吁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同时, 对他们的角色期待也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即从工作职责的“单一”向角色扮演的“全能”转变。但是, 部分社区教育工作者在角色转型过程中, 在专业定位、专业精神、专业价值、专业观念等方面表现出迷茫和困惑。正确认识角色定位, 准确把握角色内涵, 有效提升角色质量, 成为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成长的必要前提。首先, 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社会文化传承的担当者。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开发教育的逐步推进, 个体社会化时间和空间的扩展和延伸, 社区教育成为传承社会文化、发展生活个体、营造学习氛围的重要路径, 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这些活动的担当者、行动者和推进者。其次, 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社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及时关注社区教育理论的新动态, 深入学习社区教育实践的新经验, 准确把握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的新变化, 充分了解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新形势, 全面掌握社区教育实施的新资源成为社区教育组织者的具体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各种资源, 广泛开展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活动, 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 使社区教育开展于身边, 发展于活动, 见效于居民。再次, 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是社区课程资源的协调开发者。社区课程资源是指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是指社区内一切可供组织、开发和利用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居民素质的各种资源[1]。社区教育课程开发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开发人员的专业素质。近年来, 随着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 社区教育参与主体的丰富, 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也从由主体缺位状态逐步走向社区教育管理者、社区教育工作者和社区学习者三位一体的合力开发。社区教育工作者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协调者责任重大, 他们应该提高参与课程开发的主动意识, 掌握课程开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善于组织和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及非教育资源优势, 协调各方力量, 形成教育合力, 有效提升社区教育的实效性和受益面。
三、目标体现:从“观念”到“行动”
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意味着其从“职业”向“专业”的转型, 使它具有与普通职业不同的职业内涵和职业要求, 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有助于人们深入把握职业性质, 重构职业自我意识, 增强职业价值感和专业感, 提升职业地位, 最终促进社区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目标集中体现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
1. 专业精神。
现代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至少具备三种专业精神, 即敬业精神、人本精神和发展精神。其中, 敬业精神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乐业、勤业、创业、献业”;人本精神体现在对人的关切, 尤其是对普通人、平民、小人物的命运和心灵的关切, 也是对人的发展和完善、人性的优美和丰富的关切;发展精神表现在对社区教育事业的美好向往和职业信念, 强烈的工作动机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积极的处世态度和不懈的自我追求。
2. 专业知识。
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是其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直接或间接应用的知识总和, 具体包括基础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基础性知识是指社区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较丰富的人文知识以及对历史、社会、文化的深刻洞察力, 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本体性知识是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所需的专门学科知识, 如社区文化学、社区管理学、社区经济学、社区体育学等社区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指保障社区教育成功开展的应用性知识, 如成人教育学、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健康保健学、公共关系学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实践性知识是指社区教育工作者在具体工作实践活动中, 经过不断体验、感悟和反思而形成的知识, 是其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真正采用的知识。社区教育工作者实践性知识被视为其专业成熟的重要标志, 也是衡量其专业化水平的重要依据。
3. 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社区教育行为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的个性心理特征, 是社区教育工作者外在实践水平的体现[2]。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基础工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等三个方面。基础工作能力主要体现在组织开展社区教育所必要的基本协调准备能力, 如沟通协调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策划设计能力、调研总结能力等;创新实践能力表现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在社区教育实践活动中, 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社区教育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自主性等特征, 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要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因地制宜, 创新社区教育工作模式;自我发展能力要求社区教育工作者随着知识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 及时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养, 自觉、主动、积极地追求个人专业发展。
四、操作策略:从“职前”到“职后”
随着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 社区教育工作者角色期待的转型和专业内涵的不断丰富, 加强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成为推进其专业化进程, 提高其专业化素质, 完善其专业化职能的重要路径。笔者建议, 探索性地构建社区教育工作者“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培训模式。
1. 职前培养+职后培训
纵观当前国际社区教育发展现状, 依托大学开设社会工作类相关专业, 培养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成为有效推动其职业意义上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从我国现有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情况来看, 以《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 为例, 与社区工作相关的本科专业只有法学门类下社会学与社会工作专业, 除了个别高校专业实力较强, 大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存在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够, 师资队伍实践性不强, 实习基地层次性不高等问题。作为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第一步,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第一, 打破常规, 增设目录外专业。各高校应充分结合地域社区发展现状, 有针对性地开设如“社会福利”、“老年工程”、“社区教育”、“社区管理与服务”等目录外专业, 同时,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应积极引导和支持此类专业的开设。第二, 明确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认真分析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构成与素养要求, 准确定位, 合理科学设置相关课程, 增加实习实践时间, 培养学生优良的职业品格与过硬的职业技能。第三, 强化教师队伍, 保证教育品质。由于社区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要求教师除了应具备专业的学科背景, 还应具有社区工作的实践经验。第四, 加强基地建设, 提高学生实务能力。高校应与社区及社区内企业单位建立广泛而持久的合作关系, 及时了解社区人才需求规格, 充分建立实质化实践基地, 开展校企、校地、校区之间培养与就业的深度合作, 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和实务能力。
学科意义上的专业人才培养将有效地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层次和职业能力, 为社会培养出大量合格的工作者。面对当前已经在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来自各种专业、行业、学历层次的工作者来说, 对他们的角色转化和能力提升显得迫在眉睫。当前, 社区教育工作者职后培训中存在着内容系统性不强, 模式创新性不够, 效果检验性不足等问题, 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效果。第一, 以人为本, 按需施教,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充分结合社区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研究成果, 了解社区改革的最新精神, 学习社区实践的先进经验, 充分分析岗位技能需求和素质内涵, 将培训与成长相结合, 个性与共性相结合, 明确培训目标, 精选培训内容, 开设培训课程。第二, 整体规划, 详细部署, 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应将职后培训作为一项常规工作, 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培训课程做出整体规划和具体安排, 使培训形成规模、形成系统。第三, 丰富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培训模式既是培训理论的具体化, 又是培训实践的概括, 丰富的培训模式有助于高效地达成培训目的[3]。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可以根据培训资源和各自功能选择不同的培训模式, 如知识本位式、案例研讨式、课题研究式、诊断反思式等。第四, 健全评价机制, 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效果如何成为评价培训活动的关键指标, 应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培训工作的绩效考核和质量监控体系, 完善监督机制, 做例培训合理, 真正使培训效果落到实处。
2. 准入资质+发展制度
专业制度的建立是确保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相关专业标准、资格标准, 形成科学严格的准入资质, 成为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必要前提。从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资格制度执行现状不难发现, 入职资格制度逐步完善, 自2007年开始, 国家开设了社会工作者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 但是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再认证制度和资格等级制度尚未建立, 这也成为其职后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一, 建立多样化准入资格标准。面对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来源的多元性, 既包括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 也包括社区教育志愿者和工作者, 对于不同层面的参与者, 由于其参与社区教育的实践和空间的差异性, 所以我们应该对其建立多样化准入资格标准, 区别对待、分类考核、有所侧重。第二, 建立职业资格等级制度。我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 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 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些法律条款确定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参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标准, 建立社区教育工作者定期职业再认证和资格等级评定制度。
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和社会性决定了社区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有政策制度的指导与保障。从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实践工作来看, 政策制度不完善, 法律法规不健全, 成为制约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者政策法律机制和专业发展制度成为推动社区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第一, 政策法律制度。鉴于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出台社区教育基本法律法规, 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 适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教育法》, 其中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职责权益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配套出台《社区教育工作者管理条例》, 把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管理与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为其可持续专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第二, 管理激励制度。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者待遇保障制度、奖惩制度、职称等级制度。建立社区教育工作者考评机制, 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对考核优秀和考核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处, 提高队伍整体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社区教育工作者职称评定制度, 成为其专业化发展的直接体现, 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使其全身心投入社区教育工作, 推动其专业自我成长。第三, 研究反思制度。针对我国当前社区教育理论研究滞后、高水平研究成果不多、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应加强对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力度, 注重社区教育研究的“本土化”, 倡导理论研究者深入实践,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同时, 引导实践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 总结工作经验, 认识工作规律, 在研究中反思工作实践, 促进专业化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开放教育的迅速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 社区教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新时期, 社区教育工作者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承担新的社会责任。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专职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成为当前推动社区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转型,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冬兰.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辽宁教育研究, 2007 (1) :105-106.
[2]南红伟.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16-18.
13.社区办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十三
社区管理办公室在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的帮助支持下,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开展了大量工作,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驻村工作社区办有工作人员2名,分别驻全兴社区、袁家社区。在驻社区工作中,按照党工委、办事处的要求配合社区开展了以下工作。
1.在春节期间开展了送大礼包、送温暖活动,送出大礼包4000余份,礼金4、5余万元左右。
2.组织发动全兴5社集资修建公路1.5公里,共筹资13万元左右,人均集资700余元。全兴6社修建便民路600余米,投资额2万余元。
3.完成土地整治复垦2户,1.8亩,新办理城镇养老保险共800余人。
4.配合县纪委、县信访办、县国土局联合调查组对原东胜3、4、6社征地拆迁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宣传解释,化解了群访事件的发生。配合县交委等部门解决全德街上部分群众因公路烂、灰尘大导致集体堵塞公路事件2次,经过细致的工作避免矛盾激化。整修公路已动工,解决了群众诉求。5.开展了三进三同、结穷亲活动。办公室同志三进三同活动走访农户78户,近160余人,结穷亲2户,分别送去了现金300余元和大米、食油等物。6.配合指导所驻社区参加“7.1”红歌比赛,分别获一、二等奖。其中:袁家社区联队《红梅赞》获一等奖,全兴社区联队《大中国》获二等奖。
二、业务工作
(一)文教卫生工作:
一是在五月二十四日开展了第25个爱国卫生日活动,按办公室、社区(村)划分了卫生责任地段,明确地段、人员,并进行了大扫除。
二是开展除四害、灭蚊蝇活动,发放鼠药8000公斤,灭蟑螂药8000包,有效控制了细菌传播。
三是开展了辖区内小餐饮店的规范整顿工作。从6月30日与工商、食药监、卫生、环保等部门联合召开动员大会后,我们对所辖的餐饮企业进行了集中摸底、排查,登记在册的餐饮店达到236家。其中,面积达到150㎡的有35家,属前厨后店的42家,有营业执照的91家,经营手续不全或正在办理的有145家,可见需规范整治的餐饮店面宽量大。社区办为了将这工作抓紧抓好抓落实,配合民政办同志和所涉四个社区的抽调人员每2人一组,包户检查,负责落实整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已整改结束,等待下一步的整改验收确认。
四是开展了校车安全整治工作,制订了校车整治方案,对辖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安全检查,对排查出的车辆证照不全、超载严重、没有校车通行证、个别幼儿园食堂卫生差等问题进行了及时通报和处理,实现了学校安全事故零目标。
(二)物业管理工作:辖区内有物业小区22个,物业公司13家,从业人员639人。社区对每个小区都建有档案,并定时不定时的到物业公司开展督促检查,同时要求其每月一次的物业收支公示情况交社区办存档备查。在物业管理中,一是加大了《市物业管理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并以东城办发【】20号文件转发到所涉社区供大家参考学习。
二是对具备成立业主委员会条件的小区给予业务指导,严格按照《市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目前正在启动的有欧鹏第一书香、世纪阳光和锦绣花园a区。
三是对各物业小区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及时协调解决,如锦上华庭小区6.22洪灾导致小车被淹,欧鹏第一书香因为退费问题发生群殴,教师村因下水管道堵塞导致粪水横流,慧达物业所涉单体楼因化粪池渗漏导致污水横流等问题,均得到及时解决。
四是加大了物业大修资金的使用管理。凡是动用大修资金,必须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同时社区办与国土局住保科同志到场实地考察,并公示7天后,方能动用大修资金。目前动用大修资金1756元。五是对无主化粪池进行了清理。辖区内有无主化粪池694口。经与县市政局联系,对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10口进行了集中清掏,花去资金8万余元。
(三)公租房、廉租房申办工作:公租房因县里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目前暂未申办。廉租房申办工作已全面开展。目前已收到申请16户,待社区办初审后经领导同意报县国土局住保科,再入户调查、核实,再公示,最后确定入住名单。
(四)加强了全德、水星街道管理:调整充实了清洁工人4人,维修场镇路灯24盏,新安装5盏,新增添全德垃圾箱体一个,对全德街上进行为期一月的市场秩序整顿,规范了水果市场、蔬菜市场、肉类市场,街道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三、突击性工作
重点开展了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的复查验收工作。该项工作面宽量大,涉及千家万户,是唐川县长主抓的一项硬骨头工程。为了做好该项工作,党工委、办事处王书记、宗主任及分管领导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从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全力保证,让我们辖区内的巩卫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收到较好效果。
一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对每个社区设置了健康教育专栏制作了宣传标语和各种t型牌,分别悬挂和安装在交通路口和人口密集地。同时与业主签订临街门面“门前五包”责任书6000余份,张贴“
卫生五不准”小标语2300余份,发放文明市民倡议书15000余份。落实文明劝导员32名,制作劝导服装32套,指挥旗32首,对一切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通过以上工作,提高了群众对巩固国家卫生县城的知晓率和文明卫生意识。
二是逐步完善背街小巷市政卫生设施,新购置塑料垃圾桶近400个放置在老式居民楼、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等,有效解决了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
三是大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各社区落实了专门的整治队伍,动用挖掘机、铲车等大型工具对工作量大、整治难度高的区域进行了彻底整治。对乱搭乱建现象进行了有序的拆除。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已花去资金80余万元,清理卫生死角177处,整治居民内院223个,整治道路坑洼100多处,清理垃圾1200余吨,对辖区内的牛皮癣等也做了彻底清除。至今,城区四个社区仍聘请有51名卫生保洁员开展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得到铜梁电视台、铜梁日报的关注,并多次做了宣传报道,也得到县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指挥部的认可,并被“铜巩卫工作简报”21期做了报道,受到好评。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办工作涉及物业管理企业及业主委员会的成立等新兴工作,政策性强。上级部门业务培训少,且学习资料不齐,导致业务指导困难。
二是辖区内的物业小区均要逐步成立业主委员会,该项工作法律程序较多,涉及工作量较大,且廉租房需逐户入户调查,这样显得社区办人手不足。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社区远程教育上半年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社区远程教育学用案例08-30
社区远程活动策划方案10-24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问卷调查(社区)07-15
萃文社区2010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01-02
上半年朝阳社区工作总结08-26
社区宗教工作半年总结07-22
社区残联2012上半年工作小结12-06
社区服务中心上半年工作总结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