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标准管理(共14篇)
1.党员的标准管理 篇一
党员示范岗标准及管理办法
一、标准与要求
岗位标准的总体要求是做到 “五个好”:
1.坚定信念,政治思想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2.勤奋好学,业务技能好。带头钻研业务知识,争当业务行家里手,学而不怠,加强岗位技能锻炼,精通相关专业技能,矢志追求,不懈努力。
3.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好。有全局意识,能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团结同志,乐于助人,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4.爱岗敬业,工作业绩好。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工作成绩突出。
5.服务师生,群众评价好。语言规范健康,行为举止文明礼貌,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服务师生, 岗位创建取得的良好效果。
二、管理办法
1.党员示范岗一人一岗,示范岗党员通过设置桌牌形式,表明“党员示范岗”身份。
2.党员示范岗设置根据示范岗标准与要求,结合岗位实际,采用支部推荐或本人申报形式确定。
3.党员示范岗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考核一次,年终进行总评。采取支部考核和群众测评相结合,与学校评优和部门评优相结合,与党员承诺考评相结合。考核不合格者,收回示范岗桌牌。
2.党员的标准管理 篇二
1发展学生党员的基本标准
1.1思想上的表率学生党员在学生中要体现出先锋模范作用, 就必须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强大的心理素质。首先, 在政治立场上, 党支部要注重对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培养和思想素质历练, 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除却常规性地对学生党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学习, 还应积极开展党员会议, 学生党员可以畅论国家大事、畅谈形势政治、畅言党支部工作中的不足与缺陷, 并主动联系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同学, 寻求共同进步。其次, 根据学生党员要结合当前时代主题和学院的党员发展这一要求, 以形式多样有效的活动为载体, 在同学中发挥其思想政治上的表率作用。比如积极配合班级辅导员、专业班主任和班干部开好每一次班会、组织生活会, 积极带头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团日活动、主题班会活动等, 并能够积极为班级、系部、学院乃至社会的发展献言献策。
1.2学习上的标兵学习对于每个学生而言是第一要务, 作为学生党员更亦是如此。学习不够格, 焉能有自信与说服力, 更莫谈发挥先锋作用。
大学生党员在同学中树立起学习上的榜样, 要求学生党员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 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较高的学习效率。在认真学习好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积极参加专业知识的动手实践, 不断拓宽知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学生党员不仅仅只注重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 更主要的是学习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怎样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怎样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这才是一个合格党员的价值体现。
这样, 学生党员在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和帮助学习上有困难同学的过程中, 其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使学生受到这种良好学习氛围的感染, 共同进步。
1.3工作上的典范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境界, 它更是在实践工作中的积极参与即奉献行为。因此, 学生党员无论是否担任班干部、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 都应该保持工作上的积极主动性, 坚持以满腔热情为同学们全心全意地服务。对于一个班级来说, 可以让优秀学生党员担任班级学生干部或是担任低年级的班级助理等工作, 通过对所负责班级工作的开展, 一方面可以开展优良学风班的创建工作, 同时能够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各方面问题, 并主动地向辅导员和班主任反映班级问题, 争取在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落到实处。
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要做到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热爱学院, 关心集体, 顾全大局, 主动带领周围同学, 共同建设和谐向上的集体。
因此, 一名学生在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前提下, 必须达到思想上的表率、学习上的标兵和工作中的典范这三个基本要求, 才能符合党员发展的标准。
2学生党员作用发挥的平台
2.1学生常规管理学生管理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 学生党员应当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学生宿舍管理, 宿舍既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 也是课堂之外学生成长教育的最主要基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体现:既要求在生活方面要勤俭节约, 更要求在寝室文化上体现出高水准、高素质。学生党员带头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必须从小事做起, 从个人生活作风做起,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杜绝违纪违规行为。另外, 还有学生的班级事务管理, 团务管理等各方面, 都需要有学生党员参与, 体现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管理能力。
2.2各类学生活动开展各项学生活动中均能看见学生党员的身影, 学生党员在每一项学生活动中不仅仅是组织者, 还是参与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 保持活动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是必不可少, 每一次活动都必须遵守相关原则, 从这点出发树立党员的反腐败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每一项活动, 当然不仅仅是参与活动, 主动负责并深入地了解这项活动, 随后将每项活动调研、总结、上报给主办单位老师。在整个过程中, 每个环节都在锻炼党员们的协调组织能力, 每个细节都会体现出他们的付出和成长。
2.3专业学习与技能竞赛学生党员不仅仅在学习生活上起到带头作用, 更要在专业技能, 专业实践方面做到好的表率。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和专业竞赛, 尤其是工科系部。支部建设中应当把专业特长发挥纳入进去, 党建与专业学习想结合, 开展活动和思想教育时应着重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 鼓励学生强化专业知识, 多参加专业竞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这个平台上打造就业技能过硬的学生党员。
2.4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经历的实践活动, 在每一项活动中都不缺乏学生党员的身影。我们坚信, 每一位学生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为周围的每一个同学树立着光辉的形象;每一位学生党员就是一面镜子, 散发的是学生党员人性的光辉。志愿服务是一项长期坚持的服务实践活动, 能很好地做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并锤炼自身。学生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就是再以实际行动为同学服务、为校园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2]。
3党建工作的认识和思考
党支部一直强调在政治、思想、觉悟、事件上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先进性作用, 但是也要认识到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高校扩招, 学生党员的数量显著增加, 伴随着的是学生党员整体素质的下降, 这也是对党建工作的全新考验。目前党建工作的培养教育呈现出前重后轻、虎头蛇尾及全过程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虽不缺乏, 但学习效率不高、党性修养效率不高、活动形式过于单一, 不够活泼。当然或多或少存在着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 存在功利主义、唯心主义, 入党后对自身缺乏要求, 虽有党员身份, 但是没有党员应有的素质。作为国家思想政治文化建设高地的大学校园, 其自身的和谐无疑将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学生党员是学生的中坚,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威信, 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注重发挥学生党员这一重要抓手的作用, 积极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如何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如何更多体现出党员在学生中的先进性地位?如何提高党员对自我的先进性意识?如何发掘出学生党员在新时代中反映的先进性方面?这“五个如何”是新时期我们党支部和党员面临的考验。党支部根据具体实际, 持续加强理论学习, 提升党性修养, 这些工作是必须持续坚持, 不能否定的[3]。结合实际总结以及对外部考查, 笔者对党支部建设提出以下的几点思考:
(1) 党支部开展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组织要求, 程序规范, 公平公正。尤其在学生党员发展中应杜绝“关系户”, 真正做到“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 不受党建考核的指标化数字影响。 (2) 支部党员管理制度应考虑人性化, 过往的党员教育过分强调刚硬的制度, 现在应该在民主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支部成员的创造性、团队合作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3) 学生党支部的教育功能不仅仅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 也应加强人性的培养, 培养学生党员懂得感恩, 学会回报母校和社会。同时, 学生党建应多样化, 与专业学习、团建、就业等等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相结合, 综合提升党员素质。
摘要:大学生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在高校中最基层的组织。确立学生党员发展标准, 明晰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党员在各个方面应当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学生管理中的党员作用发挥平台以及支部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党员,支部建设,党员教育
参考文献
[1]吴茂钦.创新大学生党支部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12.
[2]李军, 吴敏.以社会实践为载体促进大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科教文汇, 2011.5.
3.党员的标准管理 篇三
大学生党员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标准一、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的含义
1.以《党章》的相关规定作为学生申请入党的前提标准。《党章》提出的党员条件,主要是申请入党的资格,党员的基本条件等方面构成。这些规定,以制度安排形式对党员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提出了基本要求,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是必须坚持的客观标准。
2.发展学生党员的基本标准。即愿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迫切的入党愿望,正确的入党动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有自我牺牲精神,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
3.发展党员的具体标准。各高校基于《党章》的八项权利和义务规定及《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的党员权利规定,在党员发展过程中结合学生行为准则进行考核评价。
4.发展学生党员的评议标准。结合《党章》“党的支部委员会对申请入党的人,要注意征求党内外有关群众的意见,进行严格的审查,认为合格后再提交支部大会讨论”的规定,高校在发展党员过程中形成了以群众评议、团员评议、辅导员或班主任评议、支部评议等为主要形成的评议标准。
二、现行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存在的问题
1.关于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具体标准过于宽泛。各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操作时,出现认定标准单一机械、模糊笼统,难以保证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与发展的公正性。
2.发展党员的评价标准在把握上主观随意性较大。评议标准是对考评对象是否符合标准进行的定性判断,主要是以个人的主观评议等作为外在表现形式,难免打上个人的情感烙印,从而影响考评的客观公正。
3.片面注重专业学习成绩。有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学生党员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把学习成绩作为学生党员发展的唯一指标,对于成绩优异的大学生,都可以发展或提前发展为党员,对于成绩差的大学生即使其他方面都表现良好,也不予考虑发展。
4.片面强调大学生社会工作“能力”。把参加社会工作及其工作绩效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着眼点,仅将大学生在担任学生干部期间的工作情况作为评价标准。在这种标准下考察大学生,着眼看的是其是否乐于助人、团结同学,是否具有奉献精神,工作中是否表现突出等。
5.追求完美,求全责备。以追求完美为目标,要求大学生党员诸方面均全面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考察、评价的时候,看不到大学生为入党所做的各种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在标准上吹毛求疵,把追求入党的建档对象挡在组织的大门之外。
三、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应坚持原则
1.全面考查原则。基层党组织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要从入党动机,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社会工作能力、行为表现、群众评议等方面对发展对象进行全面的考查。党员发展标准的设计要从多个层面、多个视角反映考察对象的综合素质状况。
2.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相统一的原则。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主观标准是指党员和群众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客观标准是指《党章》等文件中关于党员标准的规定,既包括党章规定的共性标准,也包括高校基层党组织明确规定的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个性标准。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的评价机制,既要体现党章的规定又要协调体现不同主体的不同要求。
3.定性评价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定性评价是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难以进行量化考核而须作出定性评价部分,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给出的一种鉴定性的、综合性的模糊评价;定量考核是指对发展对象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外在表现的内容中便于量比、易于考核的指标加以评定,是将定性评价的内容细化和分解。
4.导向性原则。大学生党员发展评价标准要结合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必须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评价标准要让大学生党员发展对象或考察对象知道应该培养哪些素质,明确自己在向党组织靠拢的过程中应该追求的目标,自觉进行综合素质的锻炼。
四、构建高校党员发展标准的新体系
1.思想品质标准。“思想品质”标准是大学生党员发展的首要标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品质应包括政治信念、理论素养、个人品质三个方面。具体标准应包含:入党动机正确,真正信仰共产主义,愿意为祖国和人民奉献终生;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对重大政治问题的态度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拥护党的领导;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政治的掌握情况具有一定的政治素养;具备服务意识,能够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主动关心、帮助他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行。
2.学习能力标準。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和本分,是衡量大学生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学习标准并不仅仅指学习成绩,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衡量指标。具体标准是:刻苦好学,学习态度认真,无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成绩优异,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学金优先考虑;考试无作弊现象以及不及格课程或重修科目;学习习惯良好,主义总结方法,经常与教师进行交流,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及动手能力强,积极参加各种知识、技能比赛。
3.工作能力标准。工作能力标准是大学生党员发展考评的必要标准,在大学生的党员发展标准问题上,必须坚持工作能力标准,重点发展那些工作能力强,能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学生。具体标准是:担任学生干部职务,学生工作受到学校或院系的认可或表彰;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集体活动或素质拓展活动并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主动、认真负责,能及时完成学校或院系交给的各项任务并保证工作质量;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有较强的风险精神和服务意识,有较好的团队组织协调能力。
4.日常行为标准。日常行为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问题上,应该形成一个长期关注发展对象日常行为的有效机制,日常行为标准是考评的基础标准。
5.群众评议标准。群众基础是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关键标准,群众评议是大学生党员发展考核的必备环节。具体标准是:能密切联系群众,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师生关系融洽;发展对象须经所在团支部积极向系学生党支部推荐;在入党每一环节对发展对象进行的民意测评;征求班主任、有关任课教师的意见;培养联系人向党组织的明确意见表示,同意其入党,可以发展。
参照以上五个标准及具体标准的设置,可进行大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核算,科学合理配置指标之间的权重关系,并结合各自高校实际,规定党员发展标准达标必须的总分值和基本指标分值,这样既是保证了党员质量的有效形式,也能够提高考核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发挥大学生党员发展量化评价的导向功能,有助于对党员发展对象全面的考察,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从而为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9-12-19.
[2]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鲁静.大学生党员发展标准的创新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1).
[4]张韫.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对策研究.党建研究,2012,(4).
4.对党员教师标准的认识 篇四
要准确把握、科学理解新时期党员教师先进性的基本内涵,必须紧紧抓住三个关键词:品质、能力、行为。品质是基础,能力是核心,行为是关键。就共产党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先进性而言,品质必须优秀,能力必须高强,行为必须模范。可以说,品质优秀、能力高强和行为模范,涵盖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义,囊括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主旨,揭示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髓。三者统一,成为共产党员能够有效保持和充分发挥先进性的深厚基础、可靠依据和有力保证,使共产党员的内在先进性与外在先进性有机结合,使共产党员的静态先进性与动态先进性紧密相联,使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本质与先进性表现密不可分
一、品质
品质亦即品格、品行、素质、素养,是内在的、潜存的,是稳定的、深刻的。品质优劣,构成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础,成为评判一个人的基本依据。品质上的先进性,主要是指思想境界高、精神风貌好、道德修养优。一个人只有品质优秀、素质优良,才能是先进的,才能成为人们学习效仿的榜样。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如果缺乏良好的政治道德素质,那么“政者不正,政者缺德,社会道德约束则必然苍白无力,道德权威丧失”。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具有道德约束力和良好道德支撑,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才会“无言而威”。为了强化我们的政治思想素养,提升我们的服务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学习型团队的建设,大兴学习之风。我们作为现代基础教育的管理者和先行者,更应该学得早一点、学得多一点、学得好一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亮”一点。所以,全体共产党员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立足于学习,立足于提高,立足于完善。
第一,立足学习政治理论,以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思想上的先进是行动先进的根基,保持思想先进的关键在于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党章、有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资料,重点学xxx市委领导关于先进性教育的重要讲话;典型人物教育材料,要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思想境界,掌握先进文化,提高自身素质,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成熟、坚定,遵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尤其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要求和精神实质,牢固确立教育系统的科学发展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从而进一步树立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信念,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二,立足学习教育法规,以先进系统的教育理论武装头脑,在行动上保持先进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立法进展很快,从《教育法》到《义务教育法》等,基本构建起了教育法律框架,这是我们在教育行政活动中必须依据的法律准绳。因此,系统掌握现代管理理论、教育科学理论,熟练掌握教育管理技术和方法,熟悉掌握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政策、法律、法规,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头脑,用教育的法律法规指导工作,提高运用教育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管理实践中常见问题的能力,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政水平,真正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二、能力
与品质紧密相联的是能力。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品质的延伸,是品质由内向外的过渡和转化。能力既包括具有内在倾向性的思维能力、评价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等,又包括具有外在倾向性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处事能力、工作能力等。能力是高是低,直接影响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保持和发挥,构成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件。一个共产党员
能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他是否具备出色能力和过硬的本领。没有能力,什么事也干不成,先进性便是一句空话。能力水平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我们在教育行政活动中,依靠的不仅是法定权力和工作阅历,更重要的是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我们的非权力影响力,也就是在教育管理和与基层学校交往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令人信服的工作威信。这种工作威信,正是工作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党员先进性的生动写照。要在工作实际中建立自己的工作威信,必须具备八种能力,即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能力,依法治教、行政执法的能力,精通业务、指导工作的能力,沟通协调、化解矛盾的能力,推进改革、开拓创新的能力,树立典型、推广经验的能力,统揽全局、科学规划的能力,以人为本、合作共事的能力。概括起来说,就是要提高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水平,做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提高履行党员义务的能力,有效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发挥领头羊作用;提高明辨是非、把握大局的能力,在复杂的环境和危难关头能正确判断局势,分清是非,挺身而出,带领群众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行为
在品质、能力的基础上,行为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外在展示,是品质、能力的现实实现。行为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作所为的总称,是人的工作情况、交往状态、处事方式的全面体现。我们说共产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说到底主要是靠共产党员的行为,即靠共产党员的行动,靠共产党员的实践,靠共产党员的工作实效。行为最直接、最直观、最现实,因而最为人瞩目、最具有说服力、最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行为上的榜样作用和模范带动,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最好说明。
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教育形势,要求党员教师在行为上保持先进性,党员的行为必须体现三种精神。
第一,求真务实的精神。我们要客观认识、冷静分析教育发展的现状,正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必须出实招,办实事,要从师生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抓起,特别是要针对教育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做大、做强启秀教育品牌,认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足师生不断增长的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第二,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前,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独生和少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使教育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地位,成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已经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体现,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第三,敬业奉献的精神。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责任是一种奉献,一种使命。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内容,真正反映一个党员教师的思想品德和精神风貌。共产党员的责任就是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党员教师必须强化忧患意识,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立足平凡的岗位,恪守神圣的职责,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刻苦钻研业务,以敢于负责的精神、锐意进取的品格,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以一流的业绩体现先进性,以实际的贡献走在群众前列。
5.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标准 篇五
政治坚定的表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加强党的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话最新成果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立场坚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教书育人的表率。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闹股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学创新,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教学科研等本职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带头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师生员工投身教书育人的各项工作中。
追求真理的表率。坚持尊重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坚持实事求是,用于探索规律,敢于攀登高峰,努力掌握本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新技术,具有扎实深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运用于教学、科研实践。
师德师风的表率。坚持以德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高尚的教师职业操守,引导广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切实履行教师义务。带头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敢于与抄袭、剽窃等学术造假行为作斗争。带头遵纪守法,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敢于同不良社会风气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维护稳定的表率。深入了解校园舆情,即使倾听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工作。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和关键时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服务意识强,充分尊重和关心师生,帮助师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要求:
标题:党员/预备党员自我检查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正文(五号宋体)A4纸打印,字数不限
6.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应用研究 篇六
一、标杆管理理论简述
标杆管理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并称上世纪九十年代西方企业著名的三大企业管理方法。“标杆管理理论”是通过在组织内外选择最佳实践方式作为标杆, 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比较和判断, 在结合自身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学习、改造和引用这种实践方式, 从而使组织功能得到最大优化的管理理论。标杆管理本质是一种面向实践、面向过程的以比较示范方法为主的管理方式, 其基本思想是系统化、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1]。
二、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内涵
学生党员标杆管理与我们通常说的向学生党员模范、榜样学习虽然同具示范性, 但是更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 一) 学生党员标杆管理更具有实践的主动性
标杆管理是一种有目标、动态改进、创新完善的学习过程, 学生党建实施标杆管理, 能够带动学生党员从被动的、相对封闭的适应性学习向主动的、相对开放的创造性学习过程和方式转变。向标杆学习, 不是简单的模仿, 更不是一味的抄袭和复制, 而是主动与标杆对象进行比较, 学习借鉴标杆对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再结合自身实际对标杆对象的先进经验和方法进行改进、创新和完善, 以适应自身的发展要求。
( 二) 学生党员标杆管理更具有管理的实效性
标杆管理以党员中优秀的典型同学作为标杆对象, 不再是过去那种“高大全”的大众榜样, 所以也就不必囫囵吞枣地全面照搬, 而是可以结合自身面临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某方面, 其学习和借鉴是具体的和可实现的。排除大学生党员的智力因素差异, 优秀的党员从行为习惯是可行具体描述的, 其他党员可以通过标杆管理活动, 迅速掌握其最有效和最成功的模式与方法, 因而具有较大的实效性。
( 三) 学生党员标杆管理更具有过程的持续性
对标杆管理策略落实不仅是一个需要持续长久的渐进过程, 而且是一个长期努力的实践过程。每个党员都可以在不同时间从不同标杆对象上学习不同的经验和方法, 这不是一次性的工作, 而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工作, 每一次都可能会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而且, 由于有了量化过程, 过去向榜样学习无止境的状态也相应改变了, 能够找出弥补差距的具体途径, 制定出自己需要达到的基本标准。
三、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基本路径
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过程包括前期准备, 寻标、立标, 宣标, 学标, 对标、明标, 执行、反馈、完善等。其基本路径如下:
( 一) 前期工作准备和数据分析
前期准备包括工作实施计划和前期数据收集整理。制定工作计划前需要对本单位范围的学生党员整体情况进行客观的研判,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分析, 找出的党员管理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数据的收集、处理和运用在整个标杆管理过程中是非常关键性的一步。因为在标杆管理中只有通过这些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才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组织的标杆, 而标杆的寻找包括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自身实践比较找出差距、确定标杆指标等内容[2]。
( 二) 寻找标杆和树立标杆
有了前期的数据分析和准备工作, 结合实际确立标杆是最重要的一步。运用调查问卷、访谈和资料分析等方法, 分析梳理, 发掘、提炼优秀学生党员和的特色、亮点、成功实践, 形成标杆库。可以对标杆对象进行分类, 比如可以分为综合性标杆和典型性标杆, 综合性标杆就是那些在各方面素质均表现优秀的学生党员, 而典型性标杆可以是某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党员, 例如学习型、励志型、科技型、创业型和就业型等标杆, 典型性越多, 标杆库越多, 实践性越强。标杆的寻找过程也是全面梳理学生党员学习工作成效的过程。
( 三) 宣传标杆党员
通过细化标准, 认真评定, 找出真正优秀党员榜样, 然后就是进行广泛的宣传。成功是可以被借鉴学习的。因此, 在确立了标杆管理的典范和样本后, 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是要保证它的影响力的扩大, 我们需要的是一传十、十传百的感染效应。快捷、高效地扩大标杆党员的影响力的方式便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策略地做好标杆党员的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可以以各种方式展开、方法灵活、形式多样, 最终目的是实现标杆党员的良好辐射作用和感染带动效应。
( 四) 审视自己, 对标、明标
学生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 首先找对适合自身的标杆党员。但对标的关键不仅是要找对适合自身的标杆, 最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成长并达到标杆党员的要求, 其关键点就是找到达标的路径和措施。学院党委或总支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 督促每个学生党员首先分析自己的现状, 理清自己的需求和发展需要, 结合自身实际挑选适合自己的标杆党员对象, 认真学习标杆党员的实践路径, 对比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 找到主观的原因, 然后根据需要达到的目标制定可行的改进措施和实施方案。
( 五) 标杆管理的执行、反馈和完善
标杆管理想要行之有效, 必须有严格的执行, 关键点是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测、反馈和调整机制, 对主体的对标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3]。党组织应该广泛动员全体学生党员和参与标杆管理的老师严格执行相关工作计划和内容。对于标杆管理中设定的具体时间节点, 要求每个时间节点规定完成的内容必须有监督和检测。当然, 由于标杆管理仍有一定的弹性, 对于具体要求并非那么严苛, 这需要及时反馈, 进行评估和调整。在执行和运作的过程中, 反复地对比各种指标执行前后的变化和发展走向, 对一些无法朝着我们目标走的指标和内容及时进行更改, 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各项内容, 最终达到我们期待的目标。
四、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 一) 由于考虑到党员发展的时间因素和标杆管理的周期因素, 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范围可以扩展到入党积极分子阶段, 从大一大二低年级开始有计划和选择的实施。另外, 也可以把发展党员的时间提前一年, 即大学二年级就可发展党员, 以后发展重心向低年级转移, 把大学生中先进分子尽快吸纳到党组织中来。
( 二) 对于标杆的树立, 考虑到大学生的本职是学好专业知识, 高校学风建设永远是主旋律, 因此专业学习优秀, 智育成绩优良, 群众信服度高的学生应该是首选对象。另外, 对于学科竞赛成绩显著、专业技能特别突出的党员也是优秀标杆的选择。引导低年级的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向学习型、励志型标杆学习, 高年级的党员向科技型、创业型和就业型赶超。
( 三) 标杆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模仿与创新过程, 如果片面理解标杆管理而远离创新, 不但与标杆管理的初衷背道而驰, 而且不能从根本上提高组织的核心竞争力[4]。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学生党员标杆管理的过程中, 既要创新选标定标方法, 也要不断鼓励学生党员通过创新实践, 不断赶超标杆党员, 形成一批批富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学生党员标杆群体, 带领周围同学们奋发向上, 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杨术.标杆管理:地方政府绩效改进的有效途径[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06-08-25.
[2]郑小卿.高校学生党团员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从标杆管理的引入说起[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8.03.
[3]张振伟.高校学生工作标杆管理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04.
7.党员的标准管理 篇七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38-02
摘要:
本文针对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内监督不健全,党建工作保障不力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创新组织设置,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创新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管理长效化,创新激励措施,促进党员创业活力化,创新活动新举措,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等措施,从而化解矛盾、理顺关系、调动党员积极性,体现了党建工作的成效,推进党的建设。
关键词:党建;管理模式;化解矛盾;激励
目前,各企业单位对普通党员的管理工作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探索,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党员素质的提高。但随着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多和人员的交替流动,给党员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1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度
1.1思想认识不到位。基层党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党员“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还根深蒂固,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即使抓党建工作也是被动应付,缺乏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责任和激情。
1.2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办法、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实施手段,号召力不强,推动力不够,工作难以开展。
1.3党建工作内容不丰富。基层党内组织生活缺少创新,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缺乏针对性,教育内容枯燥,方式方法单一,缺乏生机和活力;党建工作的载体创新不够,基层党建工作无特色。
1.4内监督不健全。基层党内监督机制缺乏抓手,不够健全,渠道不太畅通;一些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对党内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受监督自觉性不高,存在着不愿监督和不敢监督的现象,基层党组织的管理、监督职能难以充分发挥。
1.5党建工作保障不力。基层党建工作经费、人员等保障措施不落实。一方面,因缺少经费,造成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难、开展活动难、推进工作难;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干部绝大部分都是兼职,本身承担较多的业务工作,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务工作。
2创新党员管理模式措施
2.1创新组织设置,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
2.1.1建立三级管理网络。根据党员队伍的特点,建立健全党委——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管理网络。
2.1.2实行专人负责管理。党员所在的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作为联络员,普通党员不论在岗工作还是在家休班,必须及时地向所属党支部和联络员提供相关情况和信息。指定的联络人要阶段性地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予以对支部工作改进。
2.1.3选好用好支部书记。选配好有能力、愿奉献、敢负责的人带队伍是加强普通党员管理的关键。如何把普通党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既要凭借党性修养、理想信念这些内因予以保障,还要依靠党组织负责人这些外因给予引导力的普通党员。
2.2创新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管理长效化。
2.2.1明确管理责任,实现管理一盘棋。明确各党支部对普通党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起一个以党委为中心,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以保证企业单位普通党员的工作、生活情况都在党支部的管理监督之下。
2.2.2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党员管理新机制。可以试着建立完善党员外出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以及党支部的组织协调、检查监督制度等。有必要制定《普通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
2.2.3加强跟踪管理,提高普通党员凝聚力。把普通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登记普通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工作状况,可以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从而实现动态式管理。
2.3创新激励措施,促进党员创业活力化。
2.3.1思想激励制度。对于普通党员,如何使他们保持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思想认识上高于一般群众,正是普通党员教育管理中所必须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可以从思想上加以激励鼓舞,不断提高普通党员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
2.3.2 典型激励制度。树立典型,发挥普通党员的模范作用。可将普通党员评比活动纳入支部工作议程,每年表彰一批表现突出的普通党员,通过典型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努力打响普通党员这块牌子。
2.3.3淘汰激励制度。组织行为理论认为,没有淘汰就没有激励,一个组织的凝聚力与其内部不合格成员的数量及其所占据的地位成反比,一个组织奋发向上的活力也与一定的不合格成员淘汰率紧密相关。
2.4创新活动新举措,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创新活动举措,可以把党组织活动同普通党员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创新活动方式,有效解决普通党员“活动无场地、开会无效果、时间无保证”等实际问题。
2.4.1精心策划组织活动。要从普通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时间短、内容精、方式活、效率高”的思路,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使普通党员“每次活动都能带点收获回去”。如阶段性地布置组织生活会的专题内容和提纲,提出活动要求,坚持“业余、小型、务实、高效”的原则,开展富有吸引力的党组织活动。
2.4.2建立普通党员网上家园。以网络为载体,传递学习资料,开展学习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传达党内重大文件、重要会议精神等,使普通党员无论在何地可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过组织生活。
2.4.3加大工作经验交流力度。党支部要充分利用普通党员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为党员们提供交流机会,变“有活动无效果”为“有活动有效果”,让大家互相熟悉、互相交流,使支部组织的每次活动能成为“朋友会”、“群英会”。
3结束语
总的来说,普通党员的管理是新的形势下党的建设遇到的一个新领域、新课题。为了让更多的普通党员“高举党旗闯市场”, 去实现“党组织旗子树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党的凝聚力强起来”的要求,我们应该针对企业普通党员具体特点和状况,认真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推进普通党员的教育管理,使一个个普通党员能够成为一面面流动的红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形势下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的探讨[J].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2)
[2]刘冀瑗,童启富. 对新形势下加强城市党员管理的思考[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4)
[3]杨卫军,杨学龙. 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 破解流动党员管理工作难题[J]. 理论导报. 2006(06)
[4]胡綠叶. 新形势下党员管理机制的创新[J]. 唯实. 2007(10)
8.做合格党员的八大基本标准 篇八
第一,要讲政治、有信念。时时处处都要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爱党,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自觉主动地向党中央看齐。要自觉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务求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建委承担的都是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建设任务,必然面对各种艰辛与挑战,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
第二,要讲规矩、有纪律。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纪律规矩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有铁一般纪律的合格党员。建委的全体党员干部,要把纪律和规矩意识铭记在脑海里、融化在血液中、体现在行动上。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团结、遵守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特别是重点工程、重要工作、重大决定,一定要坚持集体讨论、集体决策,不得超越权限私自定事,更不得搞暗箱操作。
第三,要讲道德、有品行。建委每年要实施大批工程、经手大笔资金、管理大咳嗽保吃碧乇鹗橇斓几刹康男扪健⑵沸懈叩停苯泳龆ㄗ耪遄鞣绾驼蕉妨κ欠裼帕肌R岢钟萌ㄎ⒂萌ㄓ泄妫笨汤渭鞘种腥κ堑澈腿嗣窀秤璧模霾荒馨压踩σ旎比∷嚼墓ぞ摺R龅浇嗌碜院茫蝗枚裣罢瓷怼⒉蝗迷嗫罱摇⒉蝗萌饲榍秩牛贾占崾毓膊吃庇τ械牡紫摺
第四,要讲奉献、有作为。奉献精神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党性修养,爱岗敬业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道德品格,苦干实干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成长之路。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要自觉冲在工作的最前沿,敢啃硬骨头、勇于作牺牲,在奉献中体现担当、创造业绩、实现价值。要坚决克服懒政、怠政等错误思想,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9.学习合格党员的标准心得体会 篇九
从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党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是合格党员的思想标准,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两个方面。坚定理想信念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念信仰;二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的理想;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是共产党人保持纯洁性的智力支持。有理想信念就有精神之“钙”,就有立身之本,就能站位高远心胸开阔,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牢记宗旨,就是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要做到坚持执政为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笃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是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追求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心路锤炼,是党员毕生追求的事业。不仅在入党之前要保持正确的入党动机,而且入党之后,还要长期检视自己的思想动机,通过养心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
从组织上遵章守纪廉洁正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守纪律讲规矩是必需条件,这也是我国历史教训和我党成功经验总结。学习贯彻的系列讲话精神,党员应遵守的规矩,包括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习惯四个方面。党员遵章守纪要以党章为根本准则,结合党史和对党内相关条例、准则权利义务的学习,在组织生活中遵循党的程序和制度。要学习在兰考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精神,注重用明规则替换潜规则,在党内形成弘扬正气的大气候。要充分履行党员义务和充分行使党员权利,避免得过且过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避免权衡得失,面对假恶丑等社会现象,不敢挺身而出通过组织程序和组织途径昭示于人。要按照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加强自我修养和管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10.浅谈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篇十
关键词 社区 党员 教育管理
一、社区党员管理教育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1.党员队伍构成发生新变化。党员队伍的构成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突出表现在外出流动党员、解除劳动合同未再就业党员、待业学生党员数量不断增多,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层面,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党员管理教育难度增大。
2.管理教育存在问题:活动形式单一。目前我们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形式往往是“一刀切、一锅煮”,这些党员老的、小的在一起,缺少共同语言,组织生活质量也很难提高。平时党支部的活动方式也局限于开开会读读报,组织一些小型活动等,缺乏对党员进行个性化教育和面对面的交流,很难及时了解和掌握党员的真实思想动态,管理有效性程度较低。
管理教育难度大,参加组织生活难、交纳党费难、保持联系难、掌握其表现难。上述情况已成为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3.党员在社区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尽如人意。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作为同样是“人”的党员,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有少数党员在其中“迷了路”,部分党员的党性观念发生弱化,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受到某种利益驱动而发生急剧变化,甚至对共产主义信仰产生动摇。
4.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状况远远不适应于社区党员大量增加的新形势。近几年,纳入社区管理的党员数量猛增,管理难度加大。而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却明显滞后,一是在硬件条件差,没有单独的办公、活动场所。二是缺乏活动经费,三是支部力量薄弱。四是参加活动的党员年龄偏大。
这些已严重影响了社区党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影响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因此,如何教育引导“问题党员”,增强党性观念,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确实是当前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一个不小的难题。
二、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社区不同于单位。机关单位地域相对狭小,人员比较集中,人员的层次也比较相近,而社区管辖的地域相对广泛,管理对象分散,成分复杂,因而社区在党员管理教育方面就要比单位难得多,存在的特点具体概括为:广泛性、复杂性、流动性、交叉性。
1.广泛性。主要是指社区管理的党员分布广泛,居住分散。
2.复杂性。主要是指社区管理的党员年龄不一、文化不同、职业不一、境界不等。
3.流动性。主要是指社区管理的党员中有一部分外出流动。这些流动党员的流动时间和地点往往不固定。
4.交叉性。是指把社区党组织同相关单位党组织联系起来,使被管理对象具备了双重管理性。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措施和途径
1.按照社区党员的不同类别,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加强在职党员的管理。在职党员是社区中最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有一定觉悟和组织纪律观念,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工作,有利于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因此,应了解在职党员的特长,开展一些有益活动,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居民排忧解难。为居民区的党员和居民讲课,提高居民区党员队伍的政策理论水平。
二是强化流动党员的管理。流动党员有的不愿表露身份,有的工作不固定,有的时间较短,特别是大部分对原来的单位、地域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和感情,形成人走关系在的局面。对这部分党员,应建立党员流动管理站,将社区内的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起流动党员档案。要经常与流动党员保持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同时,向他们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便于组织掌握和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学习、思想汇报等党内活动,并认真听取他们对社区党建工作的建议。
三是加强下岗未就业党员的管理。对这部分党员,主要是组织培训,学习专业技能,并根据其特长推荐给有关部门和单位,实现再就业。鼓励他们自谋职业,从事个体工商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四是强化内退党员的管理。内退党员是社区宝贵的财富。这些党员,从事党的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必须加强对社区内退党员的管理,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舞台和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余热。
2.加强社区党支部建设,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为适应社区发展的新形势,加大管理力度,就必须进一步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制,赋予社区应有的职能和权力。
一是配强居委会领导班子。通过组织考察,把一些年轻德才兼备的新人选拔到社区干部队伍中来。再次是从内退党员中选拔党支部委员。
二是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居委会干部处在社区党建工作第一线,是推进社区党建工作的主要力量。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重点加强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利用党校和干部学校,对现居委会干部进行轮训,使他们不断充实政治理论、现代科技知识和现代化城市管理知识,还要加强对干部的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建立健全干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党风和廉政建设力度,改进干部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加强对基层党支部经费的支持,购买一些光碟、学习资料。对电教设备进行更新,同时对生病、老弱党员进行慰问等,开展党员社区活动、扶贫帮困。对支部中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扬鼓励,起到激励作用。
3.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社区党员管理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目前,要在健全必要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党员议事、党建工作联系点,及完善三会一课、思想汇报、学习、党员发展、党员民主评议等制度基础上,重点加强三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一是建立务实的保障机制。社区党组织要尽可能为党员尤其是有困难的党员做好服务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全身心地参加社区服务工作。
二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开展党员责任区工作,划分楼栋责任区,在承包范围内对困难户、遗孀户、外来人员等经常了解情况,并将了解的情况进行反馈,形成人人有责,社区共建的有效机制,促进“大社区”党员管理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捕捉党员积极参与文明社区工作的先进典型,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报道,通过“文明居民”“平安家庭”“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的开展,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四、适应形势,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作为社区党员,处于最基层,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最广泛,能否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居民成分复杂,社区内单位多,各种组织多。因此,要真正发挥党员作用,就必须根据社区自身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组织党员发挥作用。主要应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
1.点:设置岗位,建立岗位制度。一人一岗。根据本居民区的实际,本着切实可行的原则,居民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设置岗位。岗位确定后,根据每个党员的特长、年龄、身体等实际情况,确定党员岗位。二是注重建章立制,规范岗位行为。建立五项制度:第一,党员岗位活动卡制度。第二,汇报交流制度。第三,交接岗制度。第四,评比表彰制度。第五,建档制度。
2.线:党员责任区。一是合理划分责任区。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根据党员多少、责任大小等情况共同划分出责任区。二是确立出责任区内容。包括五大类:第一是社区服务,第二是计划生育,第三是精神文明建设,第四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五是收集居民反映的热点问题。三是落实责任人。划分责任区可先让党员根据自身不同情况进行自愿申报,党支部进行集体研究,确立出责任人。四是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和指导。完善五项制度:第一,报告制度。第二,征求居民意见制度。第三,联系制度。第四,检查制度。第五,评比制度。居委会年终对党员责任区进行总评,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3.面:社企、社事、社警共建。社区内各类单位多,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必须主动沟通,协调驻区单位,积极参与“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的社区管理与服务工作,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社区建设“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成效同得”的工作机制。
11.高校党员教育和管理的人本理念 篇十一
1 对现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的审视
一直以来, 高校党员教育和管理对增强高校党员党性意识, 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 高校党员教育和管理存在诸多不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视野不够开阔。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研究多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入手, 借鉴中共政党理论等进行学理的构建和探讨, 已经产生出了比较完善的理论经验。但仔细审视, 存在着从约束党员等角度研究的多, 从思想教育单向传播的角度研究的多, 从以党员为主体出发, 研究教育和管理效果的少, 导致理论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 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的发展。
教育管理过程开展得不尽如人意。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重视不够, 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工作力度小, 教育管理的方式单一陈旧, 缺乏吸引力。还有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倾向, 党员教育和管理一直处于各自为阵的摸索状态, 经验主义盛行, 党建工作只是简单地看开了多少会, 发展了多少党员, 开展了多少活动, 至于效果如何则无人深究, 存在“认认真真搞形式, 扎扎实实走过场”的现象。学生党支部书记多由辅导员兼任, 而辅导员由于工作繁杂, 没有过多精力抓党支部工作, 只重视学生党员的发展数量, 对党员疏于教育和管理。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果有限, 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由于党员教育和管理没有贴近党员的实际, 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员参与教育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多抱着应付的态度。加上党内民主机制不够健全, 党员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党员缺乏应有的主人翁地位, 他们对党内事务的动力和兴趣不大。党员管理的制度设计刚性有余, 柔性不足, 对党员的要求多, 分配给党员的任务多, 但对党员的关怀和理解少, 特别是在党性和政治性的严格要求下, 党员对组织的教育管理是被动接受的, 心理更多的是无奈, 行动上则疲于应付。
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不能及时帮助, 对生活困难不能帮助解决, 有的还存在对党员民主权利尊重不够的问题。只给党员提要求、定责任, 但党内的大事不向他们通报, 不和他们探讨, 过分强调集中, 党员的民主权利没有真正得到行使, 这些挫伤了党员的积极性。
2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的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的内涵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演化, 自行为科学诞生以来, 管理的动力机制经历了由利益驱动、情感驱动到道德驱动三阶段的演化。相应地, 组织成员的追求经历了一元到多元的演化, 他们不仅需要物质和情感上的满足, 还有精神境界的追求。这种高层次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使组织管理越来越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的最大特点是以人的精神价值为根本, 尊重人的内心感受, 激发人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使人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 全面参与组织建设, 从而形成共同的规范, 增强全体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从而增强组织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 实现组织的社会价值。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在管理实践中得到普遍推崇。管理学理论认为, 实现有效管理有两条完全不同的途径, 一是高度集权类, 从严治理, 依靠严格的管理和铁的纪律, 使得组织目标统一, 行动一致,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适度分权, 民主管理, 依靠科学管理和组织成员参与, 使得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紧密结合, 从而使组织全体成员为了共同目标自觉努力奋斗,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两条途径的根本不同之处, 就在于前者把成员视为管理上的客体, 成员处于被管理的地位, 后者把成员视为主体, 使成员处于主动参与管理的地位。当组织成员基本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 或者受到政治与社会压力时, 前一种的管理方法可能是有效的;而当组织成员经济上比较富裕, 就业和流动比较容易, 政治和社会环境比较宽松, 后一种方法就必然更为合理, 更为有效, 显然这种管理方法贯彻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更加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 注意调动人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得被管理者心情舒畅地参与组织活动和建设, 实现组织目标。
高校党员大多是高级知识分子, 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道德觉悟和较高的判断力。在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 他们对精神价值和事业的追求格外强烈, 追求精神自由, 事业成功。高校教师工作自主性强, 有比较充裕的自由时间支配, 因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 性格和气质上有一定的封闭性, 具有较强的自尊心。生硬的行政管理方式对他们没有多大效果, 甚至可能招致他们的反感和抵触。因此在高校党员教育和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具有重要意义。
3 “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理念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根本宗旨的认识, 就是为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为了人民。这里的人民显然是指绝大多数中国公民, 当然包括六千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在内。共产党的政策既然是给广大群众谋福利, 同时理应给广大共产党员带来利益, 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应有之意。高校党员教育和管理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坚持民主和权利的理念、尊重和关心的理念和服务与发展的理念。
3.1 民主和权利的理念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论断。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党员民主权利的论述对高校党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要求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推进党务公开, 营造党内民主和谐环境。发扬党内民主, 保障党员权利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对党内民主早就有过深刻的论述, 他认为党内只有充分的民主生活, 才能发挥全党的积极性, “所谓发挥积极性, 必须具体地表现在领导机关、干部和党员的创造能力, 负责精神, 工作活跃, 敢于或者善于提出问题, 发表意见, 批评缺点, 以及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爱护观点出发的监督作用。没有这些, 所谓积极性就是空的。而这些积极性的发挥, 有赖党内生活的民主化”。但在高校党建实际中, 集中的多, 民主的少, “硬集中”在很多时候代替了“软民主”, 广大党员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切实保障, 程序的民主和实体的民主有待完善。过分强调党员义务, 忽视党员民主权利。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没有得到真正实现。这些直接影响了高校党建的生机和活力。
在新时期高校党建实际中, 发展党内民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 在高校发展党内民主, 能激活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活力, 从源头上为发展党内民主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实践基础, 这对于保证党的高教事业兴旺发达和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发展党内民主有利于高校建立和谐的党政关系。高校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只有充分发挥民主, 让党员充分行使权利, 重大情况让党员知道, 重要问题经过党员讨论, 党委在民主基础上作出的集中, 才能真正代表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 经过党委会民主讨论形成的决议, 才能得到全校职工的坚决拥护和执行。各个二级单位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充分发扬民主, 可以实现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的有效协调和沟通, 形成融洽的党政关系。
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案) 》中, 规定各级党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 高校党组织要遵守党章, 推进党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扩大党员对党组织工作参与权和决策权, 管理权和监督权, 完善党支部或总支部全体会议制度, 充分发挥党员大会在党务工作中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党务工作的重大决策以及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 都要经过党员大会讨论通过。
高校党组织要以民主的教育理念为指导, 坚持民主办学, 抓好教学, 强化管理, 内强素质, 外树形象, 使教育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必须坚持民主管理, 充分调动职工和学生党员的积极性, 挖掘党员的潜能, 为学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3.2 尊重和关心的理念
在遵守党章和党纪的前提下, 要树立尊重和关心党员的理念。党员作为党的主体组成部分, 党务工作者要尊重党员的人格尊严, 充分考虑党员的正当合理需求, 因地制宜, 实事求是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尊重是前提, 教育管理是目的。没有尊重和理解作为前提和基础, 就谈不上教育管理。要关心党员冷暖, 营造党内温馨和谐环境。党务工作者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要注重党员的情感反应, 努力使党员对党务工作产生积极的情感。情感作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的指向性体验, 对主体的认识活动起积极或消极的作用。高校广大党员作为高级知识分子, 具有较强的尊严和情感需求, 如果党务工作者作为领导高高在上, 用命令随意指使党员, 作为接受者必定产生冷淡、逆反和厌恶心理而拒绝接受。思想政治工作力戒简单生硬, 必须摸实情、动真情、结深情, 体现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做到平等真诚交流, 真心实意谈心, 注重实事求是, 体现亲和力和吸引力, 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高校党务工作者要关心广大党员, 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 在某种程度上说, 给人温暖和关怀是做思政工作最有效的载体。对党员的要求, 凡属合理又合法、条件具备的要及时解决, 对不正当的要求或者条件不具备的, 应该给予批评和说明。多为党员谋福利, 办实事。党组织应高度重视党员在新形势下, 经济社会激剧变革的环境下产生的心理问题, 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矛盾, 真正发挥他们在高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不断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为党员多做服务工作, 能提高高校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成效。如果教育和管理停留在空洞的政治说教上, 那是乏力的, 必须把教育管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知晓党员冷暖, 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丰富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为他们全面发展, 争取机会创造条件, 使党组织成为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 从而促进党员为党的教育事业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尊重党员在教育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集思广益, 在保证正确方向和目标的前提下, 教育管理形式可以遵循从党员中来, 到党员中去的民主路线, 制定效果好的教育方法, 软化生硬的教育内容, 寻找时代感强的教育载体, 重视认知与情感的结合, 培养党员的个性以及帮助党员“自我实现”。同时, 充分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能动性, 教育过程讲究参与性和互动性, 提高教育效果。
3.3 服务和发展的理念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案) 》把第三十一条第三款“对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修改为“对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党章的修改, 表明了我党对广大党员服务意识的增强。这样修改具有重大意义, 能激发广大党员的创新意识和活力, 促进党员在贯彻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高校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需要高校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团结带领广大教师, 努力工作, 拼搏进取, 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带头人。高校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首先需要具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条件和动力:他们必须思想政治素质过硬, 思想道德觉悟高, 业务素质过硬, 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 处于较高的水平, 否则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无从谈起。但在现实中, 一些教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并不好, 极少数党员的表现甚至不如普通职工, 这些都影响了高校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要改变这种现象, 除了党员自身需要努力, 高校党组织在教育和管理党员过程中, 要树立服务和发展的理念, 为广大党员多做服务工作, 为他们创造条件, 增强党员的发展能力, 扩大党员的发展机会, 促进党员素质全面提高。
上海市静安区曾经对包括教师在内的党员参加教育培训有什么需求进行调查, 大部分党员认为, 党员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素养, 更要关注综合素质的加强。在对调研问卷的“您认为个人应当加强和提高的个人素质”回答中, 大部分党员将“专业知识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法律法规素养”排在前3位。和传统的培训偏重思想政治比较, 专业知识素养的培训在目前显得较为迫切。高校党组织要对高校党员现状做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 准确分析党员的政治理论修养、文化知识程度和业务技术水平,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切实为党员发展多做服务工作。
高校党员群体呈现多样性, 党组织要有针对性的做好服务工作, 当前尤其要做好青年党员教师服务和引导工作, 他们心理波动较大。在当前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高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压力逐渐加大, 他们工作辛苦而报酬偏低, 物质生活条件较差, 这种反差容易导致他们工作不安心, 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党组织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引导, 提高他们业务能力。
12.党员的标准管理 篇十二
讨论中,党校全体党员严格按照要求,结合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少于10项,并逐项就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轮流发言。发言中,每位党员都能够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剖析,并对整改措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每位党员在发言结束时都会得到其他党员全面、负责地评价,并且对其他党员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或建议,整个讨论都在严肃、团结的氛围下进行。
讨论结束后,何校长针对发言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合格党员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他指出,以做先进典型为要求是做合格党员的高标准;以廉洁自律准则为准绳是中标准;不违纪、不违规是低标准;不严于律己、游离于红线左右是无标准。全体党员心中都应该有一把尺子,要严格对照合格党员的标准进行认真地反省。
★ 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
★ 做合格党员
★ 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800字
★ 处置不合格党员批复
★ 不合格党员的主要表现
★ 学好新党章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
★ 严守纪律做合格党员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榜样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
★ 增强党性修养做合格党员心得体会
13.合格党员的具体标准和工作计划 篇十三
讨论会上,与会人员踊跃发言,围绕“合格党员具体标准、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的问题,对照中央提出的“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四讲四有”标准,结合自身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并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发言中,每位党员都能够从客观实际出发,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剖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通过学习讨论,全体党员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强化了使命感和荣誉感。使全体党员脑中明确了合格党员标准,心中明确了奋斗目标,手中明确了行为规范和准则。
14.党员的标准管理 篇十四
一、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要不断探索, 求取创新
对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 要具有强烈的与时俱进精神, 不断探索与创新。
1. 建立大学生党员“家园接待室”, 与时俱进, 不断吸取先进思想,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策划并组织实施在党支部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生党员教室和网上建立学生党员“家园接待室”, 开展学生党员接待工作, 提供服务, 即为学生提供入党程序和党的基本知识咨询;设立支部书记接待日, 现场办公, 为学生排忧解难, 答疑解惑;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为促进思想进步, 建立能够聚拢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的先进组织——“文明督察团”, 形成合力, 不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通过活动深化党员们的思想, 加强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教育, 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做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 探索“三个课堂相结合”教育模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探索“三个课堂相结合”模式, 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 对党员大学生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第一课堂是专业教育教学工作和创新理论教育的主渠道, 为第二、第三课堂提供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论上的指导。要不断与时俱进, 及时学习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 不断学习与实践, 要开展相应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的党课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 增强党员们的不断进行党建方面的学习和创新;不断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党章;结合现代3D效果, 为党员们放映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影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时事政治, 组织党团组织生活、班会, 开展生动有效的形势政策教育, 并参与本院党课的教授,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 来提升自我和促进党员们的思想教育。
(2) 第二课堂是围绕创新教育、创新型大学生党员培养组织建立新型组织,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注重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方面创新教育。积极号召本院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建立艺术院“文明督察团”, 用组织力量带动大家思想, 实现了创新, 不断的开展各项爱国主义活动, 以实践来指导理论。
艺术院“文明督察团”主要由艺术院08、09级先进分子组成, 是学生自我创新教育、自我自主管理的学生文明自律组织。旨在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明素质, 维护我校良好的公共秩序。
督察团在成立初, 就确认了宗旨、职责、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督查内容方式以及工作实施细则。督察团分为3支队伍, 即督查一队、纠察二队和督查三队, 分别负责不同的督察内容, 对校园的不文明行为和违规违纪现象进行监督和纠察, 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学生的违规违纪现象进行处理。此外, 督察团还以多种渠道形式为同学们提供信息服务, 宣传学校的文明制度, 向领导及时反映校园动态, 并及时为同学们排忧解难。
督察团有严格的纪律和工作制度, 以确保督察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和督察团工作有序而高效地开展, 是继文法院雷锋连之后的又一支优秀队伍, 它的成立为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进一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明素质, 维护我校良好的公共秩序、文明健康的学习环境, 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向, 引导同学树立自律观念, 打下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3) 第三课堂是社会实践, 侧重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创新。第三课堂是第一、第二课堂的进一步拓展, 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重在“实践”。将课堂教学与各种社会实践、学生社团、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熏陶和锻炼, 直接体验人生和社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特别是“三下乡”活动, 文明督察团使学生走出校园, 深入社会, 直接与群众接触;在担任党总支组织委员和党支部书记时, 为增强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 积极组织先进学生创建“艺术院文明督察团”;为纪念建党90周年, 进行“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民族精神”李大钊烈士陵园扫墓活动;为加强学生关爱社会、遵守社会公德意识培养, 进行了“雷锋”依然站在那活动, 协助交警维持交通, 使大学生党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严把“质量关”,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考察培养监督工作
1. 认真开展党日活动, 落实并实施大学生党员在党日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 自主创新。
两周一次的党日活动和学校分布的党员活动, 要认真筹划, 精心组织。艺术院以组织委员为领头羊, 先进分子为先锋队, 建立“文明督察团”, 组织各项积极有意义的活动, 增强党员们的主人翁地位, 自主开展活动, 加强党员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 同时在侧面可以促进其他先进分子不断向党组织靠拢, 增大队伍建设;同时倡导党员们把身边的优秀党员事迹写下来, 不断的激励自己, 形成榜样力量;根据三河市党委组织部要求, 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使学生党员不断的认清和反省自己, 不断进行提升, 使自己能够得到完善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2. 施行分区责任承包制, 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注重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施行分区责任承包制 (党员负责教学区、党员负责宿舍区、党员负责绿化区)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党员分区责任承包区, 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 积极吸收优秀团员向党组织靠拢, 带动积极分子将负责区域工作做到实处;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考察管理工作;做好后进生与特困生帮教工作;做好党员绿化区、宿舍与课堂纪律管理工作;做好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工作;做好“校园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在工作中, 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 以严谨党风带优良学风。
组织开展党员先进性方面的教育, 以“文明督察团”为首, 组织开展早晚自习检查、宿舍检查、课堂纪律检查等各项督察活动, 通过严格的党风, 来促进优良学风的养成, 积极组织了以先进分子为代表的“学习小组”, 无论在思想上和学习行动上, 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他同学, 使得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严谨党风就在我们身边, 并不断影响到同学们的方方面面。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在大学生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活动”等, 使全体党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并开展工作。
新的前进号角已经吹响, 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开启, 我们将不断探索与研究, 结合党的指导思想, 与时俱进, 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党员的管理方面不断创新, 寻找更科学, 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宋兴川.大学生精神信仰现状的研究[J].心理科学, 2004, 27 (4) :1010-1012.
[2]荆学民.人类信仰[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12—34
[3]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4]曹凤才、田维飞.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思考[J].科技信息, 2008 (28)
[5]郭凌.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12)
【党员的标准管理】推荐阅读:
共产党员标准07-24
关于认真学习、实践《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标准》的汇报10-07
党员月交纳党费数额计算标准08-10
四讲四有合格党员指导标准10-01
两学一做合格党员标准11-03
大学生如何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06-15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10-24
工作票标准管理标准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