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共11篇)
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 篇一
电阻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从学生的检测和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就学生的学习这一块的目标基本达到,应该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来分析:喜爱这样课堂的人达到了88%,原因大多是:教师讲的少,自己动手机会多;课堂比较轻松;具有挑战性;但也有同学反映部分同学没有积极性,玩了两节课,什么也没学到;同组的同学太霸道没有别人动手的机会;这些迹象表明在探究课中如何调动全组同学的积极性?组内成员间如何协调?教师如何有效监控各个组的动向?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于多媒体技术在探究课中的应用学生普遍反映:在猜想阶段,电压的作用和电阻的性质的动画对他们正确的猜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电阻一定时的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电脑动态画图在他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影象。这说明多媒体技术在探究性课堂中的提出假设时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形成假设;在形成结论阶段,由于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局限,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抽象功能对学生的知识的深度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多媒体的大容量高速度在提高课堂效率上的作用也是无庸置疑的。
2.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 篇二
一、探究性化学知识的积累
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代表性的几种单质、氧化物性质的研究性学习,如对氧气、氢气,主要考虑氧气的助燃性、氧化性和氢气的可燃性、还原性;对单质碳的学习,一般从木炭的颜色、状态、吸咐性以及可燃性、还原性等角度考虑。对金属铁的探究,一般从它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与酸、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生成物氢气的可燃性、亚铁盐溶液的颜色等方面考虑。对金属铜的探究,主要考虑铜的颜色;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铜绿;在氧气中燃烧能够得到氧化亚铜、氧化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气体,猜想是氧气还是二氧化硫气体,并通过生成气体的性质进行探究;与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不同的氮的氧化物等。对氧化亚铁、氧化铁、氧化铜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虑它们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硫酸、硝酸反应生成物溶液的颜色进行探究性教学。
如右图,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选择红磷作为固体反应物, 它们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 利用过量的红磷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 生成新的固体物质, 使密闭容器内空气体积减小 (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 , 气体的压强减小, 引起水面变化, 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这一实验中, 选择不同的药品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判断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能否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 气体压强变小。假如用木炭测定空气中氧气, 木炭燃烧虽然消耗了氧气, 但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会弥补所消耗的氧气体积, 反应前后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并无明显的变化, 因此, 烧杯中的水不会倒吸到广口瓶内, 实验就会失败。
二、探究性思维方式的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操作及装置的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填写实验报告,以训练和巩固应该掌握的化学知识。在研究实验现象时,常见的化学反应比较容易理解,如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反应,就说明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有两种,一种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种可以进一步燃烧,并观察到蓝色火焰;对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不是如书本所述为准确的2∶1,氧气的体积总是偏小,通常解释为氧气具有微溶性,而实际水电解未生成氧气前氧元素还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了消耗,这方面知识虽超出了初中课本知识的范围,但要升华学生的知识,就必须深入探究,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对初中生少见、富有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如对铜是否能与浓硫酸反应,如果反应后能生成气体,气体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硫还是三氧化硫?这样,从生成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角度来考虑问题,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再如,某班同学,通过上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实验总是有误差,他们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后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同学们产生了各种猜想:甲同学可能是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也可能是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乙同学可能是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也可能是因为他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他们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对于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教师要引导、训练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推断。在上例中,关键看操作的结果是导致密闭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变大还是减小,通过分析,学生们的想法就得到了证实,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问题,同时,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得以激发。
三、探究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又服务于生活。为了生活而学好化学,是化学新课程体现的重要理念之一。九年级化学教材有许多新情景材料的探究习题,贴近生活实际,体现了知识的应用性以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把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广泛联系起来的意识,使之学会从化学的视角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达到学以致用。如家庭小实验,可以给学生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由此,他们摆脱了课堂教学的约束,通过全家总动员,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印象也更加深刻,这就有利于逐步培养其良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3.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梳理 篇三
第11章是《简单机械和功》,这一章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功——做功的多少、做功的快慢、做功的效率。本章共编排了七个学生探究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在“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关于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杠杆要保持静止即平衡,而杠杆倾斜是因为杠杆自重的影响,为了忽略重力的影响就要使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调节平衡螺母实质是调节重心的位置。而在实验过程中,首先要肯定这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讨论得出此操作不方便的原因,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在实验过程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测力臂,实质是改变力臂的位置,使力臂在杠杆上,这一例同样也不方便测力臂。
“再探动滑轮”应围绕“为何探?探什么?如何探?”的思路展开。为何探——明确实验目的,用动滑轮能不能省功;探什么——测量拉力做的功与滑轮对钩码做的功并比较大小;如何探——改变物重,改变滑轮重。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出,滑轮不能省功,但是可以少做一些功,从而逐步树立学生利用机械做功总存在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思想,为机械效率的教学做了铺垫。
学生在做有关机械效率的题目时,常常分不清哪个是有用功,哪个是总功。关键在于学生对有用功的认识不足。在这里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用水桶从井中提水,哪部分是有用功,哪部分是额外功,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水桶里带上了一些水,在这种情况中有用功与额外功又分别是什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有用功是做功的目的,加深了学生对有用功与额外功的认识。
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的编写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的一条是以现代交通工具——汽车为载体来引入,先后介绍了机械能、内能及其相互转化,以及燃料的热值、内燃机等知识。暗的一条线索是以能量的概念展开,让学生了解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前面学习的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这两种运动形式分别对应着机械能和内能,而且每种形式的能量并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转化(如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或转移(如内能的转移)的。
在本章的探究活动中常用到“控制变量法”,如“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拟打桩”“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充分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等问题时都用到这种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多次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
观察单摆与滚摆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同时渗透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点。后面所例举的实例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来分析,并认识到能量转化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特性的实验中,对于用加热时间来控制吸收热量的多少,学生难以理解,往往会答成控制升高的温度来控制吸收的热量。虽然在信息快递中明确指出“如果加热方法相同,就可以认为单位时间内物体吸收热量相同”,但仍然比较抽象。这里不防举一个形象的例子:用相同水流大小的龙头向不同的柱形容器中放水,能不能根据水位的高低来判断容器中水量的多少呢?显然是不行的,容器的底面积不同,而相同的水流量,只要控制放水时间相同就说明容器中的水量相等。
第13章《电路初探》是探究电路的基本结构及其特点,第14章是研究电路的“交通规则”——欧姆定律,第15章是探究电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从现象到规律,从定性到定量,层层递进,在探究过程的体验中逐步深化学生对电的认识和理解。
在“怎样使两个小灯泡亮起来”活动中需强调不允许发生电源短路的情况,在此前提下,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放手发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要求学生把自己成功的连接方式用电路图表示出来,利用投影进行交流、分析、归纳得出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弹簧测力计、温度计、刻度尺的读数技能迁移到电表的读数上来。同时也要注意到它们的不同之处:中学物理实验中所用电表的准确度级别较低,不需要对电流、电压值进行估读。由于电表是双量程的,要看清电表使用的是哪两个接线柱,从而确定量程。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双量程电表,所以电流表的读数是一个难点,可以借助动画来训练读数。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来获取知识,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引导下学生动手、动脑的生动活泼的探究过程。本实验也是欧姆定律变换式的具体应用,对于加深学生对欧姆定律和电阻概念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由于学生有前一节课探究的经验,教材将整个探究过程留给学生自行完成,只提供了实验中需记录的数据表格。
4.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电压学案 篇四
第一节 电压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 课 时:一课时 课堂导学
一、电压
学生观察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
现象是:两个灯泡的亮度,1、电压:是 的原因;电源就是 的装置。
2、电压的符号: 电压的单位有、、换算关系1V= KV 1mV= V 1mV= KV 3、1.5KV= V 3.6V= Mv 10KV= V
4、干电池两极间的电压为 ;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
二、电压表
拿出实验室用的电压表,回顾以前学过的电流表,学生说出看到了哪些内容?
1、实验室电压表有 个接线柱,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 极相连;标有“—”的接线柱与电源的 相连。
2、电压表是测量 的仪表,电压表有 个量程,大量程为 V,分度值是 V;小量程为 V,分度值是。
3、电压表必须跟被测用电器 联;如右图所示。
4、在不知道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先用 量程试触,若示数,则改用 量程.5、完成课后练习3题
三.阅读课本57页小资料,对照电流表总结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四.练习使用电压表
1.用电压表测量两节干电池电压 2.用电压表测小灯泡两端电压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电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某电路中有电流,它的两端不一定有电压 B. 某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一定有电流
C. 自然界中,有的动物本身就可以产生电压,用来自卫
D.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不同的电源提供的电压一定是不相同的
2.在图6-2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两端电压为零 B.电灯两端电压为零 C.开关两端电压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小红在有关资料中查找出了几种电压值,你认为其中最大的是()
A.人体的安全电压 B.洗衣机正常工作的电压 C.手持移动电话电池的电压 D.发生闪电时,云层间的电压
4.图6-3是装有两节干电池的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要使手电筒正常工作,两节干电池正确的是()
A
B
C
D 图6-3
课后练习
1.下列关于电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都是1.5V C.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
D.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在“用电压表测电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步骤
A.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
B.正确读出所测量的电压数据,并记录;
C.了解电压表的量程,弄清每大格和每小格代表的电压值; D.根据记录总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
以上步骤按合理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_.
5.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磁铁教学反思 篇五
《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目标。现在就本节课中出现的情况分析如下:
1、学生实验中是否能给每个小组确定一下分工,记录员,操作员,组长,观察员。
2.学生虽然在实验讨论、交流实验方案的时候很清楚,但是等到真正动手实验时有的小组就无从下手了。这是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我想学生多接触这类型的课就能熟悉了。
3.有的小组甚至出现了和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相反的情况,我想我是疏忽了没有强调各自小组的实验方案。以至于他们看到别的小组多领了几节电池自己小组也跟着上来领的局面。
4.学生在进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所使用的电池由于学生一直和导线连着以至于出现短路现象,使得这个电池一会儿就没电了,从而也得不出预设的实验结果来。结果使得整堂课只能停留在那一刻,而科学课与其他课的区别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实验的结论就是一定要从实验中来,老师又不能直接把实验结论告诉给学生,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一种办法就是老师将错就错这个实验,然后再让学生来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哪个因素上面出现了问题。科学家们也并不是做了一次实验就成功的,有时为了一个实验甚至要做上百次的试验。可是一堂课40分钟时间不允许,那就另一种办法提醒学生不要长时间的把电磁铁连在电池上,不过这种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也会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来。所以最好还是在实验室里的学生实验桌上配备学生电源,这要比用干电池来的好多了。
6.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 篇六
【课前预习】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由于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学会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事例,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二.自主预习:
(要求:阅读课本P86-89页,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有还需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
1.图14.3-1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请你选择一两个现象自己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2.举例: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证明。(举2个例子)
3.根据P87页中的“想想做做”,完成以下题目。
⑴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⑵请你根据内容简单总结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
⑶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8cm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
4.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87页的“演示”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⑴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
⑵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
⑶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⑷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⑸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会,高度。(填写“变”或“不变”)
⑹标准大气压强P0=
Pa= cmHg= mmHg 5.阅读P88页的相关内容,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有哪些? 和
三.预习检测:
1.医生打针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拉起活塞后,由于管内没有空气,在管外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药液就被压入针管里。2.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用塑料管从瓶子中吸饮料 B.注射器吸药液
C.塑料挂衣钩帖在光滑的瓷砖面上 D.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与2题和达标题重复,另选)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医生用注射器吸取药液(与2题和达标题重复,另选)
4.某同学估计大气对0.28m2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2.8×102N B.2.8×103N C.2.8×104N
D.2.8×105N 四.预习总结:
你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疑惑么?请记录下来,让我们上课时,共同研究。
【课内探究】
一、明确探究目标:
1.进一步探究证明大气压强,并注意“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利用大气压强”的区别。2.大气压测量的方法。
二、反馈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并把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来,写在黑板上。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知识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请同学们观察两个演示实验,注意思考:这两个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 知识点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课本上解释了两种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⑴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器材进行测量;⑵托里拆利实验。
请你根据所预习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要求先自己思考,然后组内讨论)
⑴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也不会发生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⑵做托里拆利实验中,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A.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 C.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D.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
⑶请你计算:若把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内换成水,水柱大约多么高?(P0=105帕)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P89页图14.3-5“金属盒气压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中的甲图,完成以下问题:
①.表盘上的两行数字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②.请你读出此时的压强值是多少? 3.请你完成课本P88页的“想想议议”。知识点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1.请同学们对照P89页图14.3-6,完成以下题目。
⑴说说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⑵活塞式抽水机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四、反思整理、归纳梳理
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补充、归纳,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五、达标检测,反馈提升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A.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病人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管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
3.将“吸盘式”挂衣钩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上后,可挂上衣帽等较轻物品而不会掉下来,其原因是()A.重力比大气压力小 B.大气压力和重力平衡 C.重力小于摩擦力 D.重力等于摩擦力
4.我们身体的表面积大约为1.5m2,假如大气压强是105帕,⑴.请计算你身体表面承受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⑵.虽然如此,我们的身体却没有被压坏,这是因为什么?
【课后练习】 一.课后自学 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课本中关于“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不同高度的大气压不一样,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其实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很多,请你课后查阅资料,看看大气压强与下列因素有何关系?
⑴.天气 ⑵.季节 ⑶.时辰 ⑷.地理纬度 ⑸.水陆 ⑹.地势高低
2.根据P88页“想想做做”,自制一个气压计,并完成以下题目。
⑴.这种气压计要求瓶内的大气压 瓶外大气压。(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⑵.当你用自己制作的气压计从楼上走到楼下时,水柱的高度
。(填“降低”、“增高”或“不变”)⑶.使用这种气压计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呢?
二.课后巩固
1.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760MM汞柱)
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是有变化 2.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A.用吸管吸牛奶 B.棒冰融化 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 D.水往低处流
3.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4.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力把图钉按在墙上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5.甲型H1Nl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要被送到专业医院的“负压病房”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和治疗,以防止病毒扩散。同学们对“负压”两字的含义有如下三种猜想:
A.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大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B.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C.因为病房是封闭的,所以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1)你认为猜想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7.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 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两端就要有电压。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记住干电池及家庭电路电压值。
知道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压表的规则,能识别和选择电压表量程,会正确读数。2.过程与方法
在初步认识电源、电压、电流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推理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实际操作实验,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电压表、并能正确读数;指导学生按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并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值。【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电压表 【教学方法】
合作 探究 交流 【教学用具】
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电压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知识回顾: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四部分组成。电源的作用是提供电能。3.如何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1).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2).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进, “-”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 ;
(4).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不能和用电器并联。观察课本和大屏幕上的图片,试试看:酸甜可口的水果还可以用来发电呢!
酸甜可口的水果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水果在这里扮演了“电源”的角色:它为发光二极管提供了“电压”,使自由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起来。
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电压
上面标明的1.5V,3.7V等字样,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以水压类比讲解电压:
水路 电路 阀门 开关 小涡轮 小灯泡 抽水机 电源
抽水机提供水压水压维持持续的水流;电源提供电压维持持续的电流。
想想做做:小灯泡发光时,电路中一定有电流通过。试试看,电路中先后接入一节和两节电池时小灯泡的亮度一样吗?你看到的现象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实验现象:小灯泡的亮度是不一样的。用一节电池时,灯泡较暗;用两节电池时,灯泡较亮。结果表明: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与电源有关。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是:伏特 简称伏(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单位间的关系:1 kV = 10 V 1 V = 10 mV 介绍伏特的生平事迹:伏特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善于思考、喜欢探求、勇于实践的他在青少年时
33期就开始了电学实验,他读了很多电学的书,他的实验超出了当时已知的一切电学知识。1800年3月20日他宣布发明了伏打电堆,这一神奇发明,对电学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伏特被称为“电源之父”。后人为纪念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把电压的单位规定为伏特。
练一练:3000伏= 0.3 千伏 ;380伏=0.38千伏 ;3.2×10千伏= 3.2 ×10 毫伏 小资料 常见的电压值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 V;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电压10kv以上。
(二)电压的测量
(1)认识电压表
电压表:测量电压高低的仪表 电压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
33介绍电压表的构造:刻度盘、指针、正负接线柱、调零旋钮、数值单位。接 “-”“3”接线柱时,量程0~3V,每大格1V,每小格0.1V; 接 “-”“15”接线柱时,量程0~15V,每大格5V,每小格0.5V。2.练习使用电压表
(1)、电压表应该与被测的用电器并联;
(2)、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事先不能估测出电压大小,用试触法)(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电源的电压。
3、电压表读数
(1)看量程;(2)看分度值;(3)读数。(2)根据动画练习电压表读数。
练一练:三个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2V 12.5V 1V 先将电压表接在小灯泡两端,接通电路,读出电压表示数;再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接通电路,读出电压表示数,比较两次示数是否相同?
两次示数都是1.5V。
想想议议:如图所示,电压表与被测电阻并联。如果要把这三个串联着的电阻与电源连接,哪端应该接电源的正极?哪端应该接电源的负极?请在图中标出电流的方向。
电压表正接线柱与电源正极一端相连,所以电流方向如图所示:
拓展延伸:
电压表、电流表异同点:
相同点:电流从“+”接线柱流进“-”接线柱流出,使用时都要选择适当的量程。不同点:电压表必须并联接入待测电路两端;电流表必须串联接入待测电路;
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此时示数即为电源电压;绝对不允许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接在电源的两极上,否则会烧毁电流表或损坏电源。
练一练 判断下列电压表的连接是否正确。
正确 错误
三、课堂小结
1、电压及其作用;
2、电压单位及单位间的转换;
3、电压表的读数及使用规则。
四、课堂练习:
1、当量程为0~3V时,电压表指针的读数为 0.6 V。
2、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插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盐水电池。观察电压表的接线和指针偏转可知:锌片是盐水电池的 负 极,电池的电压为 0.6 V。
3.如图是实验室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其中a、b电表应分别为(C)
A.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 B.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 C.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 D.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连接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灯泡L1和L2并联,电流表测的是L1支路的电流 B.灯泡L1和L2并联,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 C.灯泡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的是L2的电压 D.灯泡L1和L2串联,电压表测的是L1的电压
五、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动手动脑学物理 2.完成本节对应练习板书设计
一、电压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是:伏特 简称伏(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单位间的关系:1 kV = 10 V 1 V = 10 mV
二、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并联:电压表必须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2.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正进负出)
3.被测电压不能超出电压表的量程:若预先不知电压的大小,则先用大量程“试触”,然后再选择合适的量程。
4、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测出电源电压。电压表的读数 电压表测电压 【教学反思】
8.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 篇八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
§14.2热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热机中能量的转化
(2)知道四冲程内燃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3)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主要区别
★课程内容
1、内燃机
2、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3、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重点——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难点——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教具——模型、挂图
★过程
一、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二、内燃机
(一)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1.冲程——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行到另一端。
2.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汽油与空气)(机→内)(内→机)(废气带走内能)
3.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反运动两次,曲轴(飞轮)转动两圈,燃气对鄂嘉中学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集体备课教案
活塞做功一次。
4.汽油机工作时,只有在做功冲程中,活塞靠燃气推动的,其它三个冲程中,活塞的运行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二)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不同点汽油机柴油机
构造火花塞喷油嘴
收入气体汽油与空气空气
压缩程度较大(压缩体积)
点火方式点燃式压燃式
特点小巧笨重
★小结: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3题
★反思:
§14.3热机效率
★课程内容
1、热值
2、热机中的能量损失
3、热机的效率
4、其他效率
★重点——热机的效率
★难点——热机中的能量损失
★过程
四、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五、热值(q)
1.定义:1kg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2.热值是表示燃料燃烧的特性。
鄂嘉中学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集体备课教案
3.单位:J/kgJ/m3(指气体)
4.放热公式:Q放=qm或Q放=qv
六、热机中的能量损失
1.燃料未完全燃烧。
2.废气带走大量的内能
3.克服摩擦做功
4.散热损失
七、热机效率(η)
η=
1.提高热机效率的措施
2.让燃料尽量充分燃烧
3.废气回收利用(利用废气加热物体)
4.减少摩擦
5.减少热损失
八、其它效率
1.电热器η=
2.太阳能热水器η=
3.炉子的效率η=
★小结:
★作业——
★反思:
鄂嘉中学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集体备课教案
9.人教版九年级政治答案 篇九
便益中学2011~2012学第一学期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C D D C A B A C D B C D
二、非选择题 13.(1)诚实守信、不言代价与回报、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等。
(2)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3)符合题意即可酌情给分。14.(1)说明民主改革后西藏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和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2)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3)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5.(1)材料一说明: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问题,形势严峻。(2)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总量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b提倡低碳生活符合我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体现了科学发展观。c有利于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言之有理即可)
(4)a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随手关灯,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回收废弃物等。b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注重环保购物,倡导绿色消费。c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d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资源的行为做斗争。(言之有理即可)
16、(1)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2)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 战略主动地位。
(3)a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c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进步的必然要求。
(4)a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b要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17.(1)可以向灾区捐款或给灾区写慰问信等。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10.人教版九年级英语课文翻译 篇十
Section A 2d
克拉拉:你猜怎么着?这两个星期我要到清迈去。
苯: 哇,听起来挺好玩的!但我觉得四月是那里一年中最炎热的月份。
克拉拉:是的,没错。但4月13号到15号那里有个泼水节。
苯: 我在想这与云南傣族的泼水节是否相似。
克拉拉:是的,我想是的。这个时候是泰国的新年,人们走上街头互相泼水。
苯: 爽啊!不过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克拉拉:因为新年是清扫和洗去晦气的时候。然后在新的一年里,你会交好运。
Section A 3a
满满的月亮 满满的情思
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一直过中秋、吃月饼。月饼有着中秋夜满月的外形、它寄托着人们对所热爱、所思念的家人的美好祝愿。
关于这个节日有着许许多多的传统的民间故事,但大多数人认为,嫦娥的故事最为感人。嫦娥是后羿的美丽妻子。当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之后,一位女神仙送给他一种仙药作为答谢,无论谁喝下这种仙药便可长生不老。于是后羿计划于嫦娥一起分享。然而,歹人降蒙企图在后羿外出之际抢夺仙药。嫦娥拒绝把药给他,便将它全部喝下,她变得那么轻盈,然后飞到月宫。后羿伤心至极,每夜面对月亮呼喊着嫦娥的名字。一天夜里,他发现月亮又圆又亮,他看见了自己的妻子。于是他很快在院子里摆下了嫦娥最喜欢吃的果品、蛋糕。他是多么希望嫦娥能够回到他身边啊!
从此,人们开始了赏月和与家人共享月饼的传统习俗。
SectionB 2b
圣诞节的意义
许多人会赞同(这个看法),每当我们想起圣诞节,极有可能想到的是礼物、圣诞树和圣诞老人。但在所有这些事物的背后隐藏着圣诞节的真正含义———重要的是把爱和欢乐带给周边的人们,并和他们一同分享。《圣诞欢歌》这个故事可能就是最好的例子。
《圣诞欢歌》是查尔斯.狄更斯所写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它讲的是一个名叫斯科鲁奇的老头的故事。斯科鲁奇从无笑容,他十分吝啬,只想着自己。他对待其他人也不友善。他只关心自己能否赚到更多的钱财,而且他还讨厌圣诞节。在一个圣诞前夜里,他看到了已经逝去的生意伙伴雅克布.马利的亡灵,马利过去就向斯科鲁奇一样,所以他死后受到了惩罚。马利告诫斯科鲁奇,若是不想和他落得同样的下场,就应该改变他的行事方式。他还告诉斯科鲁奇要做好准备,夜间会有三个精灵光临拜访。
那天夜里,三个圣诞精灵拜访了斯科鲁奇。首先,“圣诞过去之灵”将他带回到他的童年时代,让他回顾了自己儿时的快乐时光;接着,第二个精灵,“圣诞现在之灵”,领他去看这一年其他人如何欢度圣诞;最后一个精灵,“圣诞未来之灵”,领他进入未来,他看到自己死了,但人们毫不在意。斯科鲁奇害怕至极,从睡梦惊醒,发现此时竟是第二天圣诞清晨!
11.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 篇十一
备课人:周志
20.2 开发新能源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知道太阳能巨大、清洁、使用方便的优点,了解目前利用太阳能的途径和方法。
(2)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
(3)知道水能、海洋能、风能、氢能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4)经历对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交流讨论过程,感悟讨论交流是一种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知道开发太阳能的价值。
(6)知道开发核能的意义,认识开发利用核能是一把双刃剑,对核能的开发利用要树立正确的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能、核能的特点及开发方法。教学难点:认识原子的链式反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新课教学:
1.太阳能——永恒的动力之源
学生阅读教材P74-75,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太阳能是永恒的动力之源?
2)吸收与利用太阳能的主要途径是哪四种?
3)怎样直接利用太阳能?
学生阅读,展示,师生共同归纳:太阳能的特点:
1)太阳能“巨大”:太阳向空间辐射的能量,总功率达3.8×1023kW,到达地面的太阳能达8.1×1013kW 比全世界的发电总量高出5×104倍。
2)太阳能“清洁”: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废渣、废气而污染环境。
3)太阳能“持久”:太阳还能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生展示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
太阳能——内能:太阳能热水器、用凸透镜会聚阳光以取火;用凹面镜会聚阳光以烧饭,如太阳灶;晾晒衣服、谷物等。
太阳能——电能:光伏电站、计算器上的光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供计算器使用;航天器上的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仪器、宇航员使用等。
太阳能——化学能:太阳能制氢、露天照相时,太阳光使照相底片感光。
2、核能——造福人类的“神火”
学生阅读教材P76-78,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核裂变与核聚变? 2)什么是链式反应?
3)利用核能有怎样的优点会带来怎样的问题? 4)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介绍链式反应;核裂变;核电站;核聚变。
多媒体课件展示: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在核反应堆里的核燃料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化为反应堆的内能,使反应堆温度升高,利用不锈钢管子里的循环水把热引导出来,使蒸汽发生器里的水受热变成蒸汽,黄麓镇中心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
备课人:周志
推动蜗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从蜗轮机出来的蒸汽,通过凝汽室到冷却塔凝结成水,再回到蒸汽室里吸热变成蒸汽。在建造核电站时为避免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都采用了有效的防护措施,它对环境的污染完全可以做到比火力发电站少得多,但在历史上也发生过几次事故,主要是放射性的物质泄漏。
二、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太阳能与核能有了怎样的新认识?
三、布置作业:自我评价与作业P80第2,3题及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20.2
开发新能源
(一)太阳能:
1.利用方式:转变为电和转变为热
2.特点:(1)能量巨大(2)清洁(3)分散
(二)核能:
1.获得核能的两种方法:原子核裂变:链式发应
2.特点:(1)能量密集,运输量小(2)地区适应性强(3)清洁、安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能源】推荐阅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09-19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能教学设计06-19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功率复习导学案07-1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盐11-01
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案07-19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案10-16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方程式汇总07-31
人教版九年级思品提纲08-20
人教版九年级思品中考模拟试卷10-13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第二单元教学设计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