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岗位职责

2024-10-13

技术岗位职责(精选17篇)

1.技术岗位职责 篇一

生产技术部技术岗位职责

一、认真执行公司的生产工艺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负责公司生产技术管理方面工作,保证生产工作任务品质、产量按时完成。

二、检查车间的生产工艺规程执行情况,掌握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上报生产技术部。

三、根据生产技术部和车间的当月生产计划,做好工艺技术准备,并且核对好工艺文件参数,物料加工运行有异常情况,及时与生产技术部长及车间主任研究调整。

四、监督、指导各班组做好设备的日常操作、维护工作,生产加工工作等。

五、监督检查物料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防止不合格产品转入下道生产工序。

六、在生产技术部的领导下参与车间生产设备的采购、改造和验收工作。

七、协助车间主任进行生产工艺技术培训,并针对生产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八、与生产配合进行新产品的试生产、现有产品的改良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九、参与产品质量问题的分析,协助技术部及车间主任制定并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十、负责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工作,总结和鉴定有关新技术成果,组织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和业内情报收集工作。

十一、做好工艺技术文件的整理、下发、回收等管理工作,保守公司秘密。

2.技术岗位职责 篇二

1.1 岗位设置后双肩挑人员占专业技术岗位

高校岗位设置初期,根据岗位设置文件精神,核准岗位数设置是按需设岗,因此管理岗位的核准岗位数是根据现有从事管理人员的个数所决定的,而很多管理岗位都是由既有专业技术职称又有管理职务的双肩挑人员担当,由于岗位设置后职员职级细分比教师少,晋升机制也不健全,特别是上升到五级职员后,管理人员就进入了一个自身发展的“瓶颈期”,(1)加之依据我国现在的事业单位工资标准,管理人员工资水平将低于同等级别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因此双肩挑人员为了获得更高的工资,为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基本上都选择走专业技术岗位,这样主要从事着管理工作的人员,却占着专业技术岗位,造成管理岗位出现一定的空缺,而专业技术岗位相对紧张,形成高校岗位“短缺”晋升困难的现象。

1.2 岗位设置与事业单位现有人员聘用情况存在矛盾

此次岗位设置改革,并不涉及编制问题,只是对结构比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高校在岗位设置中,本着既考虑教职工队伍的现实利益,也着眼于学校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准确摸清家底的情况下,制定岗位申报条件时,预留一定数量的高等级岗位,用于今后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教职工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但在中级和初级岗位上,特别是在中级岗位上存在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高校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而大量引进年轻教师所致,由于今后引进人员均以博士为主体,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矛盾将长期存在,而初级岗位将出现大量的岗位余量,产生岗位“短缺”晋升困难的现象。

1.3 高校管理机构太多专业技术岗位压力大

高校的管理岗位设置偏多,主要由于高校管理机构太多,把很多属于学术范畴的问题也行政化了。一所高校上百个处级单位,两三百个科级单位都是正常现象,这么多的管理机构也就意味有很多的管理岗位和管理人员。高校岗位设置中本着“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四个环节前后衔接、相互补充的原则进行,因此在首次岗位设置中,自然就设置了过多的管理岗位数,在核准编制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岗位数越多,专业技术岗位数就越少,造成高校岗位“短缺”晋升困难的现象。(2)

2 解决高校岗位聘用后岗位“短缺”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2.1 尊重历史,逐渐减少双肩挑人员

高校中双肩挑人员非常普遍,他们曾经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对教职工的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双肩挑人员已经阻碍了高校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对于双肩挑人员不能一刀切地否定,而需要与时俱进地改革和优化。为了尊重历史尊重现状减小改革阻力,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增加专业技术岗位数量。具体做法是,根据岗位设置方案,高校三支队伍各司其职各走各的道路。教师系列的人员一心做教学和科研工作,放弃走管理岗位机会,把全部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中,而管理工作者不评职称,一心钻研政策法规,全身心投入管理工作,工勤人员亦是此理。但是考虑到涉及人员比较多,为维护稳定,并且作为一个领导者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才能更好地做出决策,做到内行领导内行等因素,暂时可以对高校中的博士、副高及以上和副处及以上人员实行可以选择走专业技术岗位或是管理岗位,这样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和中级管理人员为了获得选择的权利会在自己现有的岗位上专心工作,争取晋升获得更大的利益,同时保留了高校高层干部的现状,减小了改革的阻力,逐渐实现高校教职员工的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达到增加专业技术岗位的目的,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2 实事求是,妥善处理岗位设置工作中的各种矛盾

高校实施岗位设置后进一步理顺了专业技术队伍、管理队伍、工勤队伍的内部关系,初步实现了由过去的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核准岗位数和现有人员结构不符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上。笔者认为核准岗位数和现有人员的结构是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也应该用发展的原则去解决。首先,通过在岗年限来调节,随着七、十级在岗人员在岗时间的增加,十级岗位人员通过任职年限向九、八级岗位晋升,七级岗人员向六、五级岗位晋升,可以使比例失调的岗位趋向平衡方向发展;其次,通过人员的发展来调节,随着在岗人员继续进修和深造,中级岗人员可以向副高级岗晋升,副高级岗可以向正高级岗晋升,进而伴随着人员的发展,比例失调的岗位也是趋向平衡方向发展;再次,通过合理设置晋升申报条件,竞聘上岗,使高校专业技术人员更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构建长效机制,将我校岗位聘任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必将可以解决核准岗位数和现有人员的结构矛盾,解决专业技术岗位“短缺”的问题,也将进一步加快学校跨越式发展。

2.3 精简机构,学术问题规范化

高校管理岗位多,主要是管理机构过多,管理人员过多造成的,把原本一个部门可以做的事情分成两个部门或是多个部门去完成,把原本学术的问题也行政化,建立名目繁多的行政机构,增加了相应的管理人员数。笔者认为:为了减少管理岗位的核准岗位数,首先需要精简机构,没有必要设立的机构不设立,可以合并的机构进行合并;其次,学术问题规范化,确立以学术权力为中心,行政权力为学术权力服务的体制,建立学术交流平台,撤销因学术问题而建立的行政机构;最后,通过建立完善的机构建立政策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技术岗位“短缺”的现象可以得到好转,高等教育事业也将健康快速地发展。

3 总结

岗位设置后出现的岗位“短缺”,是发展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坚持尊重历史,尊重现状,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设置方案,必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也将不断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目前岗位设置工作在高校已经基本完成,然而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专业技术岗位“短缺”,无法正常晋升。本文就产生岗位“短缺”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思路和对策,进而为高校完善岗位设置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校,岗位设置,岗位“短缺”

参考文献

[1]方华.对高校岗位设置中“双肩挑”模式的理性思考[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1).

3.技术岗位职责 篇三

问:编辑同志,我是大专院校一名退休副教授。1971年参加工作,2001年评为副教授,2010年1月退休,退休时任副高,年限是9年,工龄是39年。2012年学校进行岗位设置时任副高年限为10年,除本人已退休被评为六级外,同年一起评上副高的均晋升为五级。请问:我能按专业技术五级岗位确定岗位等级吗?

读者:吕女士

答:读者您好!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称资格基本条件和不同等级岗位具体条件要求的问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称分为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你取得职称资格的基本条件按照国家和我区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岗位设定为十三级。一至四级对应正高级;五至七级对应副高级;八至十级对应中级;十一至十二级对应助理级;十三级对应员级。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条件,按《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桂人发〔2008〕85号)第26条规定:“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国家和我区的有关规定,根据岗位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各单位岗位等级职数是按标准设置的,经核准后,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职数因其单位编制数和执行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的事业单位的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条件,根据各自单位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从你的信中反映的情况来看,你单位专业技术五级岗位的具体条件要求副高任职时间为10年。你于2010年1月办理了退休手续,副高任职时间实际为9年,未能达到单位专业技术五级岗位的具体条件。因此,单位没有按专业技术五级岗位确定岗位等级,是有政策依据的。

编辑部:魏珉

我的退休费比例如何计算?退休人员如何增加退休费?

问:编辑同志,我是一名退休行政机关公务员。1975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10月退休。请问:我的退休费比例如何计算?退休人员如何增加退休费?

读者:刘女士

答:读者您好!现就您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机关公务员退休费比例计发问题。根据《关于印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60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6〕50号)规定:“2006年7月1日后离退休的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暂按下列办法计发离退休费:(一)离休人员。……(二)退休人员。1.公务员退休后的退休费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其中,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工作年限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工作年限不满10年的,按50%计发。”

二、关于退休人员如何增加退休费问题。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06〕50号)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在职人员调整工资标准时,离休人员相应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适当增加退休费。”

编辑部:魏珉

4.技术岗位职责 篇四

1、项目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政策、规范及标准,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具体指导项目内业技术员、质量总监(质检员)工作。

2、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学习并贯彻执行各项技术政策、技术规程、规范、标准和技术管理制度、组织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参加施工调查、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

3、主持编制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计量方案和特殊部位的专项方案,并审核分包商所提供的施工方案,督促其执行总体方案。

4、负责向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督促指导技术、质量人员严格按方案、作业指导书等进行操作检查,指导项目开展QC小组活动。

5、指导督促各施工班组的技术、质量检查,并负责对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及时进行技术复核。

6、组织或参加隐蔽工程验收和分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的评定工作。

7、负责项目技术资料管理,指导督促技术人员整理变更设计报告、办理施工技术文件、施工档案、资料,绘制竣工图,负责组织竣工档案资料立卷、归档工作。

8、负责工程项目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督促技术人员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工作,并负责撰写施工技术总结。

9、完成项目经理交办的其它任务。

2、内业技术员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政策、规范及标准,在项目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参加本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

2、熟悉施工图纸,参加施工调查、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同时办理有关记录及会签工作。

3、参加编制本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量方案和特殊部位的专项方案。

4、负责办理工程设计修改和技术修改和技术变更核定手续,并及时下发到有关人员手中,参加隐蔽工程的验收,处理工程施工中的一般技术问题。

5、负责整理变更设计报告,办理施工技术文件,施工档案、资料,绘制竣工图,负责办理竣工档案资料立卷,归档工作,参加项目技术总结工作。

6、参加工程项目的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计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并负责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及上报工作。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3、资料员岗位职责

1、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负责对项目形成的各门类不同档案资料进行收集、鉴定、保管、利用等工作。

2、根据(档案法)或公司有关档案分类规则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目、统计、借阅和保管工作。

3、认真执行保密制度,严格履行档案借阅手续,确保档案安全,做好档案的“人防”工作,经常检查档案保管状况,对破损及变质的档案及时修补。

4、及时催收、鉴定、协助整理相关部门各门类不同的文件资料,做好立卷归档工作。

5、项目竣工后档案归档,并及时移交公司档案室保存。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4、测量员岗位职责

1、掌握工程测量技术规范,掌握测量仪器的性能、各项参数,负责项目具体测量工作。

2、建立测量仪器台帐,加强仪器保养、使用、自检工作,防止仪器损坏,定期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自检,自检记录妥善保管。

3、负责制订项目测量方案和执行测量、测量的管理实施办法。

4、负责开工前的测量交接工作和复测工作,形成测量成果,施工期间的控制网布设、施工放样、测量技术资料交底等工作,保证工程项目正常施工。

5、负责贯通测量、竣工交接测量等;纠正施工期间的测量偏差,参与测量事故分析。

6、负责测量原始记录的整理,内业资料的编制工作,保存测量记录,履行签字手续。

7、完成其他未列测量工作任务。

5、试验员岗位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有关政策、标准和规范中有关实施的规定和质量评定标准。负责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的(抽样)试验检验工作。

2、熟悉各种原材料、半成品的取样、送检及有关现场试验工作,做好现场砂石含水量,砼坍落度、砂浆稠度等的测定及砼、砂浆试块的成型和养护,并做好相应的原始记录。

3、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指标及试验方法,掌握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制定试验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等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做好有关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4、负责现场砼砂浆等配合比的试验工作,协助项目内业技术员搞好有关试验检验资料的管理工作,确保资料及时、准确、真实、完整。

5、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的计量工作,预防和处理原材料、半成品试验质量事故,对不合格材料、半成品及时通知项目经理及其它有关人员进行处理。

5.技术人员岗位职责 篇五

一、代表项目部负责本工程的交桩工作,对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基准高程、控制桩的坐标进行现场查勘,资料复核。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妥善保护,并建立定期复测制度。

二、对本标段设置的临时测量控制点、控制桩进行检查、复核。

三、严格控制各结构层、结构物的高程,保证达到设计文件的要求。

四、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精度进行检查,对精度不合要求的仪器,送有关部门检定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配合工程验收,负责已完成工程的测量检测。

六、整理、汇编完整的工程测量资料。

七、做好技术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工作,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工程施工情况。

测量员岗位职责

一、在专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测量放样,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

二、对测量数据按规范要求或专业工程师要求进行计算、处理、复核;遇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专业工程师。

三、爱护测量仪器,平时做好仪器保养、维护工作。

四、定期对测量基准点进行校验、复核。

五、及时整理工程测量资料。

六、做好专业工程师交办的其他工作,及时向专业工程师汇报工程施工情况。

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

一、熟悉施工图纸、设计文件,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部门和施工部门有关指示和决议,严格执行技术管理制度。

二、主持施工图纸的复查工作,对于施工文件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设计应提出实事求是的修改意见。同时报建设部门和监理部门办理规范的变更手续。

三、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负责组织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技术交底工作和施工过程中的组织验收工作。

四、努力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制定降低工程成本的技术措施,保管好工程技术质量的有关数据和资料。

五、项目竣工后,及时汇总项目全面资料,向项目部提交技术工作总结报告。

试验员岗位职责

一、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安排。

二、严格按照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布的试验规程去进行试验操作,按时完成任务,并对试验数据负全面责任。

三、团结协作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四、试验要有始有终,试验完成后要将试验场地收拾干净,仪器擦洗干净,东西摆放整齐。

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乱接电源,不留隐患,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六、正确使用各种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不得带病或超检定周期工作,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

七、认真填写原始记录,严禁弄虚作假。

八、爱护公物,不得擅自外借试验仪器,或承接试验任务。

试验检测工程师岗位职责

一、严格按照国家和主管部门颁布的试验规程去进行试验操作,按时完成任务,并对试验数据负全面责任。

二、负责组织和安排检测业务,检查督促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三、编制作业程序,组织质量复查。

四、负责审核检测报告,保证其准确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五、协助做好人员培训的安排,组织学习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水平。

六、负责本室的检测环境和仪器设备的监控。

6.技术岗位职责 篇六

一、单片机技术主要应用行业领域

单片机技术应用涉及众多领域, 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E-m ail、电话、问卷等多种形式对50余家大、中型企业调研, 统计出单片机技术应用领域主要有:工业控制、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商业金融、办公设备、交通运输、医疗器械、建筑施工等, 归纳统计如表1-1所示。

二、单片机技术人员岗位分类及能力素质需求

单片机技术人员可从事的岗位工作比较多, 既可从事行政管理、财务预算、设备采购等岗位工作, 也可从事单片机技术开发、测试等技术工作。从技术岗位来分, 主要有系统设计工程师、硬件设计工程师、软件设计工程师、硬件测试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见表1-2所示。

三、结论

通过全文多角度分析, 我们体会和认识到行业企业对单片机技术岗位与职业的工作内涵、能力素质要求是多层次、很丰富的,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是高标准、高要求的。高等院校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单片机应用技术人才, 就需要充分结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及职业岗位特点, 以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 使专业教学“有的放矢”, 这样培养出的人才会更加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摘要:经过近半年时间调研走访从事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设计开发的50余家大、中型行业企业, 对单片机技术职业岗位需求统计分析, 分类归纳总结单片机技术人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可作为各高校单片机课程教学及改革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单片机技术,职业岗位,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泉.高职嵌入式系统职业岗位分析[J].计算机教育, 2007, (10) :78-83.

[2]王建萍.优化单片机课程实验教学的新思路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 (11) :108-110.

7.技术岗位职责 篇七

关键词:农业事业单位 专业技术岗位 等级设置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77-02

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农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是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对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开发农业人才人力资源,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对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等级设置、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具有示范性和带动性作用。

公益性服务是事业单位的显著特征。加快推进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改革,对于转换用人机制,凝聚专业人才,促进公共服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管理是增强农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性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缺乏突出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具有平等主体和特殊权利义务关系双重特征的人事管理制度。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管理,建立健全合同用人机制、公平竞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人员退出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建立起有别于机关和企业,权责清晰、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

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管理是激发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活力的迫切需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和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要求进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岗位设置,强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严格规范了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程序,保证择优聘用人员,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为能干事、想干事、有真才实学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拓宽发展平台。同时,合理的岗位设置可以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形成更有利于骨干带头人成长的环境,促进农业人才梯队的高效配置、岗位工作的健康发展。

实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管理是优化农业人才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按专业技术设岗在宏观上可以使农业事业单位按照正高、副高、中级、初级的模式形成从高级到初级,整体结构合理的农技推广队伍。实践证明,适度比例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可以有效地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并在专业技术队伍中分清层次和重点,起到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作用。设岗还可以带动人才的合理流动,促使其人员向外、向适宜本人发挥作用的单位、岗位上流动。

推进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管理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农业人才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推动全局

合理界定岗位类别。国家、省人事部门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类别和专业技术岗位高中初以及高中初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总体结构比例。农业主管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要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能,明确其单位的性质和主体岗位。在具体确定各个单位比例时,既要以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状况为依据,保证现有正式在册人员能够按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又要为将来的事业发展留有余地,确定一个合理的结构比例。在单位主体岗位的基本框架下,要尽量细化岗位类型,比如,我厅属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承担推广、科研、产业开发等方面职责,在专业技术岗位中设置技术推广为主型岗位、推广科研型岗位和产业开发为主型岗位。为突出技术推广和产业开发的中心地位,技术推广为主型岗位数、产业开发为主型岗位数要占较高比例。

科学设定岗位职数。科学设定岗位是岗位管理的本质要求,要根据农业事业单位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进行岗位设置。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专业技术人员的自身实际。既保证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的科学、合理,能覆盖单位职能,体现社会功能,同时也要注意有利于充分发挥现有各类人才的作用。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因事设岗。以“事”为中心,按照工作需要,确定岗位的职数和层次,明确岗位职责,做到有事有岗有责。二是重点导向。从单位实际出发,注意向关键岗位、重点任务倾斜。三是结构合理。选择最适用的主系列和辅助系列,确定各系列最适合的档次,配置每个系列最适合的岗位职数。

明确岗位管理责任。目前,事业单位管理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没有一个分工细致、责权明确的、可以量化的、便于操作的岗位说明,分工是粗线条的,考核也是粗线条的,难以对每个岗位、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履行情况作出一个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评价。在这次岗位设置中,一是制定详细岗位说明书。专业技术岗位说明书实行一岗一书。明确每个岗位的类别、名称、等级、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岗位条件、岗位考核等内容。经审定后作为单位聘用人员、竞争上岗、考核奖惩、聘后管理、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二要建立健全责任落实制度和追究制度,把工作压力变成工作合力。

精心组织岗位聘用。岗位聘任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是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享受相应工资待遇的依据。每个岗位等级的任职条件,以贡献和能力为导向,兼顾任职经历,坚持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取竞聘或选聘的聘任方式。竞聘上岗要体现公开、公正、竞争、择优、双向选择的原则,可采用以下程序和方法:(1)公布岗位。事业单位可通过召开职工大会,将竞聘上岗方案等予以公布;(2)公开报名。符合岗位聘用条件人员均可申报竞聘岗位。也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报名参加竞聘;(3)资格审查和公布。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结果要向全体职工公告;(4)实施竞聘。按照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竞聘上岗程序和方法组织竞聘,确定拟聘人员,竞聘可采取考试、考核、竞岗演讲等多种方式进行;(5)民主测评。无论竞聘采取何种方式,都要对应聘者进行民主测评。原则上同一岗位有两名以上竞聘者,拟聘人员须获得50%以上的信任票;同一岗位只有一名应聘者,必须获单位职工人数60%以上的信任票;(6)决定聘用并公示。由单位聘用制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竞聘结果确定聘用人员。决定聘用的人员要向全体职工公示;(7)签订聘用合同。公示结束,聘用单位要与受聘人员在平等、协商、自愿的前提下,达成一致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签订聘用合同。

切实强化聘后管理。考核是对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目标任务的监督检查,同时也是聘后管理的主要内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工作,是进行重新聘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决定专业技术职务续聘还是被解聘的有效办法。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任期满考核两种,但也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定期的临时考核。考核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德、能、勤、绩,以考核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要特别加强对能否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目标任务情况的考核,通过考核了解被考核者的工作能力和实际水平,掌握被考核者的真实情况。同时,要健全考绩档案制度,将考核结果及时记录、归入个人档案,把它作为专业技术职务和工资晋升、续聘、解聘、奖惩等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使考核工作真正起到强化聘后管理的作用。

推进农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改革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单位长远发展和专业技术人员个人职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处理好改革的力度、速度与稳定的关系。国家对于超过结构比例的消化规定了自然减员、调出、低聘、解聘等四个渠道,同时提出要求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但在改革的初期阶段,为了保证新制度的顺利推进,必须以稳定为前提。首先实行过渡期,明确一定的消化时间,按3-5年的时间掌握;其次实行过渡岗,对部分年龄较大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施过渡政策,对离法定退休年龄5年的人员实行过渡岗,不占单位的岗位职数,逐步达到各岗位规定的结构比例。对于中青年农业人才要为其设置数量充足、含金量高的岗位,确保一线的骨干带头人成为高级岗位的主体。

处理好岗位设置管理与工资制度改革的关系。在岗位设置分级管理制度下,新的分配制度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薪酬结构主要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组成,基本工资里要更多的体现对专业技术人员基本生活的保障因素,激励的因素相对少一些;相反,在绩效工资里要更多的体现对员工优质、高效工作的肯定与激励。另外,对于“双肩挑”人员采取岗位工资就高不就低,绩效奖励以岗定薪,以保证平稳过渡。

处理好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与单位事业长远发展的关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发展,促进事业的发展,促进单位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改革的具体措施之一,岗位设置工作中,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单位的长远发展规划和人才成长规律,做到既要满足现实需要,又为今后发展留有余地。既要保持和继续提升重点业务工作在当前和未来发展中优势地位,又要能够持续不断的拓展新的工作职能,使设置的岗位之间职责任务协调、配合、有序。

作者简介

8.技术主管岗位职责 篇八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建筑行业部门颁发的各种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及相关质量标准。

2、负责技术、测量、质量、试验、资料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

3、参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设计交底的编写初审。

4、熟悉设计图纸,参与图纸会审,负责图纸会审交底和技术问题的解释。

5、监督、指导各施工班组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程标准及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施工,对过程中发现与规范、方案、交底等不符的,及时纠偏,并将问题通报给项目生产管理人员,并过程跟踪相关问题是否进行整改到位;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6、在项目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参与对设计院、业主、监理公司的技术交涉、管理工作,负责变更洽商的签证等资料的办理。参与对政府监督部门的对接工作。

7、参与分部分项工程、单体工程、验收及工程竣工验收工作,配合质量、资料、材料、安全完成现场检查工作,8、协助总工程师监督各项目施工工程质量和技术工作的总体控制,包括 监督、检查施工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其它有关的生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直接对总工程师负责;总 工程师因公外出不在期间,行使总工程师职权,履行总工程师职责。

9、负责开展合理化建议、大力提倡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具体工作。

10、参加工程重要部位、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竣工验收等验收会议。

11、协助总工程师做好对重大质量事故的鉴定和处理工作、不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对工程质量的适时监控工作,积极配合总工程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理。

9.技术总监岗位职责 篇九

11负责对下属人员招聘做出决策,并参与重要岗位员工招聘工作;负责对下属部门经理(番禺经理)及相关有工作关系的人员进行考核;参与公司文化建设工作;定期向总经理(番禺总经理)汇报工作,定期听取下属员工的工作汇报;参与公司总经理会议或其他重大会议;完成总经理交办的其他工作。

(1)制订并组织实施技术系统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2)组织制订并实施技术系统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3)技术、产品开发与创新。

(4)组织建立并实施质量体系。

(5)公司标准化、计量管理工作。

(6)组织不合格品的审理工作。

(7)定期进行技术分析和质量分析工作,制定预防和纠正措施。

(8)重要技术工艺设备、计量器具的申购。

(9)技术系统文件等资料的整理保管及公司档案管理工作。

(10)公司保密工作。

执行总经理岗位职责

一、负责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之质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用户需要和国家法律法规之有关要求。

二、组织制订和批准发布公司之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并按目标要求制定各职能部门岗位职责,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管理体系之建立和有效运行负责。

三、明确掌握企业发展方向,及时做出经营决策,全面负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领导编制企业长远规划和各项年度计划,领导和督促各职能部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

四、主持全公司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生产、行政、财务、技术、品质、销售工作进行统一指挥,并对企业产品质量之提升和产品质量负全面责任。

五、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提请聘任或解聘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指挥和协调各部门日常工作。

六、为开展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质量活动提供充分资源,保证生产营运正常之运行。

七、授权品质部对产品质量进行独立检查,保证品质部工作职能不受任何部门和人员之干扰和行政干预。

八、主持管理评审,评价质量体系有效性和符合性,审批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九、每月定期组织 召开中高层管理人员会议,研究解决生产经营中之重大问题,做好对生产、经营、物流、资金调整工作。

十、因公出差不在岗位,应授权管理者代表主持公司日常工作。

生产厂厂长岗位职责:

1. 负责全厂的日常及行政管理工作,并对总经理负责。

2. 负责全厂人员的工作状态,指挥生产的正常有序运转。

3. 负责组织全厂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并监督执行。

4. 负责对科长、主管的工作考核,切实做好奖惩工作,提高工作积极性。

5. 负责组织对装置的改造、维护及保养工作,对设备的定期检修准确及时的作出决策。

6. 及时召开生产会议,听取各单位的工作汇报并及时给出处理意见。

7. 负责生产与销售环节的沟通,及时调整生产方案。

8. 负责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调查,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可行性依据。

9.完成公司交给的其它工作。

1、每月对李学祥、王重举、村长(安全员)考核一次。

2、每月各种登记表汇总一次。

3、每月工资发放。

4、每月进行个人总结。

10.技术岗位职责 篇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高等教育的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企业,它是未来大学发展的关键,具有很高的绩效。总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展教师参与考试工作,成为当前教师队伍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当前河北省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出发,对教师工作投入的审查原则的重要问题,系统做了初步的研究,本书能够顺利进行,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益的现状评价。

一、高校专业技术岗位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

岗位评价工作顺利进行,关系到学校教师的素质,学校也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它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涉及范围广泛的政策,情况复杂。岗位设置评估工作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尤为重要。对大学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能够建立一个公平、高效、以人为本、激励评价体系,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聘任制的优势。相反,如果评价指标的发展不能真正反映教师的要求和发展水平,评价将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专业技术岗位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教师的积极影响,是高校发展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建设过程中必须反复论证和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所谓的专业技术岗位评价体系,是要对执行专业技术职务的总结、检查和激励,是实施岗位考核、促进就业制度的重要环节。可以说,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到整个岗位设置考核工作是否到位,是否真正起到了广大教师在考核激励中的作用。高校有效激励机制的内在要求是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只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提高员工的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员工的积极精神,使高校人才队伍充满活力。因此,建立科学的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发展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激励员工实现自己的目标,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职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評价是工作的关键,但目前它是最薄弱的环节。在这方面,加强岗位考核体系建设,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工作势在必行。

二、高校专业技术岗位考核评价的思路和建议

要加强管理,严格考核,这是岗位设置和人员招聘的重要环节。高校专业技术岗位应注意教师工作评价和个人发展目标评估,学院和学校相结合,提高评价标准的分类,力求做到全面、真实、准确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科研工作的措施,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一)考核评价指标向一线教师倾斜

专业技术职务评价的评价指标应该是倾斜的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的制定是有利于各个方向确定为教师发展、教学工作量的绩效考核,三部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工作,教学和科研工作可以充分的相互转换,在同时打破科学研究之间的界限,教师、学科建设、教学活动、工会事务的参与;迪安的公共事务部主任兼职教师,公共服务工作,工作量的基本性能。使各类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建立学科带头人与团队建设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建立科学的领导和团队建设的综合评价模型,不仅是个人素质的学术带头人的评价、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专业技术岗位评价公共服务工作,也为学术带头人的学科建设团队评估,测试不仅限于个人业绩和学术水平和措施评价能为学术带头人,学科建设的贡献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了更好地肩负起建设一个团队的任务,确保开发团队的发展方向,制定和修改发展规划团队,学科梯队建设可以实现任务训练。实现学术带头人的发展目标,不仅是实现个人的目标和价值观,它将结合个人工作目标和学科和学科团队和学校的整体工作思路和目标,同时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学校整体目标分解落实任务并得到有效的实施。

(三)注重突出学校发展特色

制作技术后评价指标的发展特点应突出学校,基于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应注重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应用于高校教师应注重能力考核教师实践培训计划的时间内完成申请,参加商业活动或进行工程实践实验或实训课程开发或带领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或实践活动列入工作。

三、聘期考核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的组织机构

完善组织是评价体系实施的基础和保障。评估小组将统一领导下实行自上而下的学校党委和学校评估小组和学校评估小组,学校评估小组负责参与考试的学院或系技能,提交检查结果评估小组确定。此外,评估小组还应该解释的意见和陈述的评价结果。

(二)培训与宣传

评价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的和利益,是评价对象密切相关,同时,目标和方向,也关系着学校的发展,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完美的组织工作,还需要注意培训和宣传。在评估小组成员进行评估工作培训,以提高评估过程和效率和公共公平。

(三)反馈与引导

评估的结果不仅是晋升、奖惩和聘用教师的时间提供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或在发展过程中所发现的不足,因此,有效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寻找发展短板,从而为调整方式改善存在的问题。如此不断的重复周期,打破了短板,学校教师的综合实力将不断提升,已经达到了绩效考核的最终目标。

作者简介:李墨(1982),男,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纪检监察处,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学、心理学研究;

刘斌贝(1990-),女,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人事部,主要从事高校组织人事制度相关研究。

11.技术岗位职责 篇十一

1 主持施工方案编制和主持安全技术措施 (计划) 的编制、审查工作。

施工方案是施工的纲领性文件, 指导施工全局、全过程;安全技术措施则是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

1.1 主持施工方案编制。

相关的资料充分收集;重视施工部署和施工方法的选择;编制好进度计划;制订好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按照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编制, 公司总工审定的程序进行编制。

根据公司要求拟定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标, 以及为完成这一目标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从哪些方面进行管理, 它是安全管理的指挥棒。建立健全安全保证措施, 如安全责任制度、安全教育制度、安全设施验收制度、重要设施挂牌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技术措施, 并在施工中组织并落实, 它是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

1.2 主持制定技术措施计划。

组织生产、技术、财务、计划等部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它是项目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 也是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重要措施。编制时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指示等, 以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隐患, 以职工提出的有关安全、工业卫生方面的合理化建议, 以针对工伤事故, 职业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以采用“三新技术”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为依据;以改善企业劳动条件、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的的一切技术措施为范围;尽量做到少花钱为原则。

1.3 制定、审查安全技术措施。

组织生产、技术部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审查, 保证每一项安全技术措施做到针对性、全面性、规范性、经济性、适用性统一, 并随时检查、监督、落实。针对性是指每项工程建设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无论建筑结构设计, 还是施工组织设计采用的施工方法、机械设备以及建设场地的自然条件和场界条件) , 根据建设项目的自身特点和条件, 制定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全面性是指从安全组织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两个方面, 全面具体分析其不安全因素, 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规范性是指编制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必须严格遵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安全标准、公司规章, 达到职业卫生, 安全预防的要求。经济性是指制定的防范措施既满足法规、规程、规章和标准要求, 又相对经济。适用性是指编制的安全措施简单、效果好、便于操作。

对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实行审批制度。如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现场临时用电、垂直运输安、拆方案、“三宝”“四口”临边防护措施方案、安全文明施工方案、季节性安全措施、“三新”技术运用方案;对危险性特别大的, 不但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而且不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以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如高切坡治理施工方案、深基坑支护、高层拆除爆破工程等。

2 认真抓好职工的安全技术教育。

学习可使所有的参建员工从一个一点不了解安全常识、公司规章制度、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安全法律法规到了解, 提高个人的安全思想意识、安全隐患识别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安全防范技能。

2.1 组织落实新员上岗前的“三级”教育。

新进场的职工首先由公司安全部门领导对其进行为期3~5天的安全知识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再由项目经理部进行为期1~3天的项目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介绍施工现场的危险场所、尘毒作业分布情况及防火预防事故的基本知识的培训;最后由班组长负责组织进行时间为1天的岗位工作特点、机具设备的操作方法、各种安全防护措施、职业病的防治、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讲解消防、触电及机械设备一般事故的抢救方法的教育。

2.2 主持并监督项目工程的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作为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的主要途径, 必须与下达施工任务同时进行, 其内容应包括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 安全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 (召开班前会口头讲解除外) , 双方履行签字手续;项目经理部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纵向延伸到班组全体作业人员。

2.2.1 单位工程开工前交底。

技术负责人亲自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 向承担施工的作业队负责人、工长、班组长和有关人员进行交底;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以及“三新”技术运用前, 技术负责人也应做针对性地进行全面的、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2.2.2 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交底。由工地技术负责人向施工员 (工长) 、或施工员向施工班组进行交底。

2.2.3 施工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这是在施工过程中, 现场管理人员按施工安全措施要求, 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的工序、工种安全技术交底, 使全体施工人员懂得各自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方法。

3 参加 (组织) 安全生产检查并落实隐患整改。

安全生产检查主要是针对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从技术方面提出整改意见和办法予以消除。

3.1 参加其它部门组织的安全检查。

积极参加业主或监理、公司质安部、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 并针对查出的安全隐患, 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定人、定期、定方案的“三定”整改, 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2 推行项目部内部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采用日常检查、定期的例行检查以及不定期的专业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主持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的验收, 开展施工现场安全检查。

3.2.1 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的验收。

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是指在施工现场上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安全防护设施、电气产品、架设机具和施工机械设备。它是指是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分项工程技术安全措施配备了相应的设施设备, 是否符合数量、质量、位置、性能要求。

3.2.2 施工现场安全检查。主要是查看操作人员的行为是否安全、物的状态是否安全。

人的不安全行为, 指没有正确使用 (未使用) 安全防护用品、违章作业、违规指挥。针对这样的行为立即制止, 并要求其马上改正。

物, 我们把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统称, 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体现在进场建筑材料未按规定、标准进行堆码, 施工机具设备带“病”工作, 专项方案未严格实施, 安全措施未 (全部) 实施。针对上述不安全状态也要实行“三定”整改, 消除安全隐患。

4 积极开展项目部其它安全生产活动。

如组织开展安全文明评比工作;安全资料标准化管理;参加、配合因工伤亡及重大未遂事故的调查, 从技术上分析事故原因, 提出防范措施、意见。

结束语

虽然本人从事建筑施工十二年来, 从施工 (技术) 员到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 的确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 这并非某管理人员的工作努力的结果, 而是我们整个施工管理团队同心同德、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结果。在个人履职尽责的同时, 应注意团结协作, 用团队的力量打造项目管理的辉煌!这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 (主编:何佰洲)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第二版.

[2]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 (主编:丁士昭)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 (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3月第二版.

12.技术总监岗位职责 篇十二

1、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系统分析、软件实现、性能优化等各个环节及流程;

2、研发过程管理和控制,包括进度安排和控制、风险控制、质量管理、配置管理等;

3、具备较强的研发过程管理和控制的技能,包括进度安排和控制、风险控制、质量管理、配置管理等。

4、能力要求编辑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

5、较强的创造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学习能力、项目管理能力;

6、良好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拓展力及组织协调力,良好的职业素质;

7、具备对工作流程的塑造和改造的能力。

13.技术岗位职责 篇十三

关键词: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调研,岗位群

0 引言

职业院校的工科专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设置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以来,业已为我国制造业生产一线培养了几十万应用型人才。他们以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发展,职业院校设置了近二十年的数控专业,是否尚能满足社会需求,数控专业改革与发展的路在何方,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数控专业建设的大事。为此,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于近年对许多企业开展了人才需求调研并深入分析了毕业生的任职岗位群,以为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1 调研的企业情况

2009年至2010年,我院曾分别对20余家机械制造企业走访调查研究和向50余家企业发出书面调查,共收回问卷31份。

调查地域主要分布在包头及周边地区及长三角地区,即包头地区企业36家,山东省企业5家,长三角地区企业6家(其中包括与我院联合办学的浙江省余姚市企业),北京地区企业2家,安徽1家,重庆1家。其中重点是我院毕业生集中的兵工企业。

所调研的51家企业性质及所占的比例,见表1。

2 企业数控人才状况

2.1 人才来源

见图1所示。

图1表明,直接从院校毕业生中招聘,是企业现有数控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来源。但因其工艺经验较差,有的难以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近二十年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的需要,往往选派在职职工进行职业针对性很强的岗位培训,其中有的依托院校订单培养,有的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就地培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从社会招聘,其中主要是转岗人员。

2.2 学历层次

见图2所示。

图2中研究生及本科学历数控人才,多分布在企业的设计部门及管理科室。高职高专毕业生多分布在生产第一线。有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及中职技工学校毕业生从事数控机床操作。

图2所示的人才的学历层次显然不符合正态分布,低端的人才比例仍是较大,这表明企业不仅要积极开展在岗(或脱岗)职业培训,还应招聘更多的中、高学历层次的人才充实到生产一线。

2.3 技术职称分布

见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数控人才的职称状况仍不合理,技术水平偏低。生产一线的高级工、技师及高级技师偏少,缺乏高技能型人才。

2.4 主要任职岗位(括号内为近期需求比例)

见图3所示。

图3表明,现有及近期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第一是机床操作,第二是综合岗位(技术工作、管理工作等),第三是数控编程,第四是数控维护。

3 未来数控应用型人才需求预测

3.1 高职毕业生的主要任职岗位群

见表3所示。

3.2 数控加工职业岗位分析

3.2.1 数控机床操作

是指在数控机床(或加工中心)工作地,使用机床执行零件工艺规程(如工艺卡片)直接加工各种工件,并能从事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等工作。调研显示,此类人员是数控加工生产第一线的主力。

3.2.2 数控工艺与编程

是指按所要加工的零件设计工艺规程和加工程序编制工艺卡片,用于指导实地加工。要求具备手工编程和运用CAD/CAM技术自动编程的能力。

3.2.3 数控机床维修

是指能够对数控机床进行调试,随时排除故障,保证机床正常运转,保持机床精度,延长机床使用寿命等项工作。

3.2.4 生产技术与管理

是指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实施与保证(工艺技术员)、技术工作管理、质量检验、生产调度及车间行政管理等工作。

3.3 数控技术人才需求展望

3.3.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机械制造业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以包头市为例,自治区要求尽快建成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装备制造基地,以机械制造为主的产业园区已初具规模,至2013年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这必然对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形成巨大的需求。

3.3.2

在已有的大、中型和新兴的机械制造企业中,生产技术均已趋向现代化,金属切削机床的数控率已由本世纪初期不足2%,迅速提升10%以上。2005年我国数控机床的年产量已经突破3万台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对数控人才仍有很大的需求。

3.3.3

自从2003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委要求职业院校,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以来,数控技术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求已经得到缓解。但是,我国机械制造队伍的整体素质,仍处在较低阶段,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还是严重短缺,数控机床操作工每年均有几万人的缺口。这种情况,成为职业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4 调研后的启示

4.1

我国的数控加工技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近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人才的需求已不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那样强烈,数控加工技术人才的培养,应该稳定在一定的规模。

4.2

目前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与企业生产一线的需求尚有一定的矛盾,显示教学计划制定没有认真开展职业分析,教学的职业针对性较差。

4.3

多数职业院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其人才培养规模兼顾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机床维修,但后者只有四、五十的学时的课程,名不符实,很难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教学要求。数控加工技术是以普通机械加工(即切削加工)为基础的,但教学计划中只有一门百十学时左右的《机械制造技术》综合课,致使机械制造工艺,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刀具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较差,从而严重地削弱了学生的工艺技术能力。

4.4

毕业生的技能不足和上岗适应期较长表明,职业院校一直强调的加强实践教学,收效仍不显著,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未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如何切实加强学生的操作技能,仍是相当长时期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巨大课题!

4.5

数控机床十分昂贵,职业院校在花费巨资建设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一般都具有相当规模。如何充分发挥其功能,特别是建成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尚是任重。

参考文献

[1]李善术.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对人才的需求[J].机械职业教育,2002年第1期(第192期).

[2]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关于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教育,2004,17.

14.技术岗位职责 篇十四

关键词:电工电子技术;机电一体化;高职;实训教学

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集基础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未来工作岗位中去。因此,在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开展实训教学是必要的。

一、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材是在其理论教学内容延伸而来的,以这种方式建立的实训课程体系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有点,但是存在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联系不紧密等缺点。这样一种传统的教材编制方式对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极为不利的[1]。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以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

总的来看,教师在设置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时,可以将教材内容整合成三个主要部分,即电工电子技术的常用仪器、仪表实验,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实验以及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师应该删除了一些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和生活中用处不广的、且难度较大的理论性实验,相应的增加一些用途较为广泛的专业技能实训内容。如将电工部分的“一阶电路瞬变响应”、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运算放大器基本运算电路”等实验内容删除,增加“数字万用表电路的设计与组装”、“三端可调集成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以及“单相电度表的安装与检测”等实训课程。此外,教师还可以优化实训课程的整体结构,增强实训教学前的“预习内容”、实训教学中的“注意事项”和实训教学后的“积极评价反馈”等。通过建立与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的、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有利于高职机电技术专业开展高效的实训教学。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求学生要有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又要求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而受高职“2+1”教学模式影响,单纯的实训教学时间较为急促,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日常的理论教学中要渗透实践教学,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尽量留给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

如在“半导体二极管和整流电路”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完基本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和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二极管单向导电的性能制作一个简单的收音机。又如在“声光控延时开关的制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按照电路原理图进行组装和焊接元器件,对安装完的电路进行调试”、“以白炽灯为控制对象,使得电路中的灯在有光的情况下不亮,在无关和有声音的时候就亮,且1分钟后就会自动熄灭,再次有声音或震动时就再亮”、“安装后的电路如果不能按照设计好的要求正常工作,就要及时查找故障原因,并找出解决措施”等为要求,制作一个声光控延时开关,用于自己小区楼道照明。通过开设这样的实训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做好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保障性工作

一方面,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了完善理论知识和高程度的专业技能素质的教师[2]。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要有良好的学识学历体系,要实现青年教师的硕士化,骨干教师的博士化。同时,高职院校要注重对机电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注重教师深入到企业中,进行下厂锻炼、顶岗培训、跟班研讨等,提高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设备购置的投入,以保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顺利开展。对机电专业而言,高职院校必须给实训教学提供包括机电液综合实训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数控铣床、普通铣床、数控车床、普通车床、PLC仪器设备、单片机实训设备、智能机器人装置以及一体化多媒体机房等设备。通过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的实训基地和设置健全的实训设备,能够有效保障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的开展。

四、结语

总之,实训教学是整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的核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全面的机电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化的实训课程体系,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崔政敏.以名校建设为契机,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创新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35):23-24.

15.技术总监岗位职责 篇十五

职位描述:

 在服务经理的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服务部的维修业务;

 维修业务运作并对结果负责;

 负责管理的范围如下:

 机电车间主管

 钣喷车间主管

 技术主管

 机电车间

 钣喷车间

 钣喷快修

 客户处理

 工具/设备

工作职责:

 确保有好的服务车间业绩(资源的利用,生产率,效率,服务维修的质量)。维修技师的技能培训及管理; 车间人员的工作评估和绩效管理; 配合服务经理,对服务业务的各项计划的制定和开展;严格执行相关流程(如

工艺/维修流程/质检流程等);

 负责维修技师的内部技术评定、评级工作;

 制定车间有竞争力的,以效率为导向的薪酬机制;

 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利润;

资质条件:

 较强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 熟练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 了解车辆服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了解车辆工作的基本原理,具备基本的车辆维修和诊断的专业能力;  具备服务车间的运营和索赔的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 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

 优秀的沟通和领导技巧;

 自我激励和管理能力;

 诚信可靠的人格;

 自信,积极,影响激励别人;

 三年以上的实际驾龄。

主要权限及日常工作内容:

 服务车间(机电/钣喷车间)的日常管理(资源的利用,生产率和效率等指

标的统计,生产成本的管控,维修质量的监控流程等;

 负责服务车间的5S、安全、环保、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 监控车间废弃物的处理;

 定期检查和控制车间安全防护物品、耗材、劳保用品的状态并在必要时添置;  根据维修技师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技师参加CFMA规定的培训;  优化车间的维修工艺和流程,不断提高维修质量和维修效率;

 负责维修技师的内部技术评定和国家认证评级的工作;

16.技术岗位职责 篇十六

1 调研目的

通过对我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行业检验科室进行调研, 了解检验专业技术人才配备及分布情况、社会需求及岗位能力要求, 从而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对我校近两届检验专业学生的实习情况、就业情况、岗位分布以及其对学校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 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及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岗位能力调研及后续整理分析, 为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最基础的原始资料和依据, 促进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途径更加科学准确, 不断缩小与行业之间的差距,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

2 调研概况

先后对我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行业检验科室及部分学生开展调研工作, 并对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 将所得结果概括如下。

2.1 各级医院检验科常用仪器设备和常规检测项目

通过本次调研, 综合我市各级医院检验科基本情况:县级以上医院检验科常规设置有血液、免疫、生化、放射免疫、细胞及微生物6 个科室;常用仪器设备近二十种;常规检测项目达四十余项。

2.2 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校近两届检验技术毕业生在毕业离校两个月内的就业率达95%以上, 毕业生就业渠道包括县级医院、私立医院、乡镇卫生院、中心血站及非医疗卫生行业, 其中主要就业于县级医院 (合同制) 和私立医院, 占90%以上。少部分毕业生暂定了就业岗位, 包括生化检验、免疫检验、血液学检验、细胞学检验、门诊导医等。

2.3 用人单位岗位能力要求

向我市2 所市级医院、7 所县级医院发放调查问卷, 用人单位最关注的毕业生岗位能力主要包括设备清洗、结果填报、质量控制、标本采集制备、常用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等。用人单位最关注的毕业生职业素养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法规意识、严守规章制度、一定的理论基础、一定的实践技能、爱岗敬业、道德品质良好等。此外, 用人单位需要学生掌握的一般仪器主要包括显微镜、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及洗板机等;需要学生掌握的分析仪主要包括电解质分析仪、血气分析仪、自动血培养仪、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凝固分析仪、血液流变学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尿沉渣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等。

2.4 核心课程实践项目调研

根据中职卫生学校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大纲核心课程实践项目设置, 分科目向9 个市级、县级医院检验科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寄生虫检验课程共16 个实践项目中, 认为有7 个项目可以淘汰或舍弃;在免疫检验课程共21 个实践项目中, 认为有11 个项目可以淘汰或舍弃;在临床检验课程共61 个实践项目中, 认为有11 个项目可以淘汰或舍弃;在生化检验课程共34 个实践项目中, 认为有11 个项目可以淘汰或舍弃;在微生物检验课程共34 个实践项目中, 认为有6 个项目可以淘汰或舍弃。

3 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医学检验技术课程设置包括7 个公共基础模块课程、8 个专业基础模块课程、5 个专业模块课程和5 个拓展模块课程, 课程设置基本能满足中职毕业生岗位能力需要。但从学生的实践能力出发, 要符合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使毕业生能够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有机接轨, 在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3.1 教材内容滞后

随着医疗卫生行业的快速发展, 临床检验科室在方法学和仪器设备等方面更新迅速, 但学校的教材内容滞后, 仪器设备远跟不上行业发展及更新换代的步伐。首先, 教材中同一检测项目往往阐述有多种实验方法, 但临床检验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其中的1~2 种, 甚至教材中的检验方法或仪器设备临床早已淘汰。其次, 教材中多数检验方法仍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 无论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不能有机融入临床检验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工作流程, 不能与临床操作实际有机接轨, 这些问题将导致毕业生岗位能力低下。

3.2 培养模式不能满足专业岗位能力的需要

医学检验技术岗位能力突出体现在对实践技能的要求, 需要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检验技术和评价方法, 能初步进行结果判断、临床分析和填写报告, 能够进行质量控制, 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常规仪器设备的维护能力。医学检验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都侧重于实践性教学, 注重实践能力的训练, 而我校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上, 核心专业课程的实验开出率严重不足, 加之校内实验室设备陈旧或缺乏, 致使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远不能满足岗位能力的需要。

3.3 毕业生实践技能与岗位能力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检验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 能够开展的实践操作和实验项目极为有限, 开展医院见习的时间和机会较少, 学生在临床见习过程中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对我校检验专业毕业生、实习生和医院带教教师的电话调查, 他们普遍反馈的问题是:步入临床工作初期, 在显微镜、离心机、恒温箱、干燥箱、采血管等一般仪器设备的使用上, 由于在校期间缺乏足够的实训机会, 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仪器设备的操作和常规维护。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凝血分析仪、培养仪、电解质分析仪等自动化仪器的使用上, 由于在校学习期间学生缺乏实践学习的机会, 加之英语水平较差, 对仪器的操作流程、参数设置和常规维护等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4 思考与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医学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也越来越高, 检验项目不断增加, 医疗卫生行业对于医学检验结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检验科室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工作水平。用人单位为了适应医学检验科室自动化和规范化的发展, 对医学检验技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毕业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才能胜任岗位工作。

4.1 构建多渠道学习模式

我校检验专业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程包括寄生虫检验技术、免疫检验技术、临床检验技术、生化检验技术和微生物检验技术。这5 门核心专业课程是学生步入临床实习的专业基础, 也是医院检验科室分科的依据。在教育教学中应与时俱进, 结合行业发展和岗位能力需要, 做好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工作, 同时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学习。

4.1.1 重视临床见习临床见习是学生接触实践学习的第一步, 也是学生从课本外获取新知识的开始。良好的临床见习能够使学生形成更新知识的意识,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可以通过临床见习指导和培训开展教育引导工作, 以确保临床见习的质量。建议在原有每学期组织两周见习的基础上, 组织外聘行业专家进行见习教学管理, 利用医院和实习基地的资源, 增加常规教学活动之外的见习和学习观摩。

4.1.2 建设校园学习网络, 促进精品课程的开发和使用在校学习期间, 学生的学习途径和渠道极为有限, 而学校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远不能满足专业实践学习的需要。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注重知识的更新, 除了加强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外, 建设校园学习网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专业教师对课程知识体系的更新和完善, 在多渠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 校园学习网络也能够较好地弥补教材内容滞后于行业岗位实际的不足。与此同时, 通过专业教师积极开发专业精品课程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1.3 加强校企合作、院校合作在近年来的教育教学中, 学校聘请了校外实习点医院检验科室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 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到医院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技能, 更好地做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是目前我校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学校应进一步加强与校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合作, 以此增加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动手动眼机会, 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接轨。除了常规外聘临床教师外, 还应考虑聘请校外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开展集中培训。

4.2 注重实践技能的学习培训, 促进学生的角色转变

在学生临床实习期间, 除了做好充分的实习前动员和教育引导工作外, 有效的实习管理、临床实习指导和考核制度将促进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更快成长, 获得更大的提升。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完善实习生临床实习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 结合目前检验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岗位能力要求系统编制临床实习指导。

4.2.1编制《专业课程核心知识点学习指导》根据目前市级、县级医院临床检验科室的分科情况, 围绕我市医疗卫生行业检验科室岗位能力要求, 编制《专业课程核心知识点学习指导》, 这对学生把握行业动态和行业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同时注意各类检测项目参考值应与行业标准统一。

4.2.2 注重实践技能的学习培训虽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行业检验科室基本步入了自动化、半自动化, 但熟悉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熟练掌握基本仪器设备的操作、知道常规检验项目的检测原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育教学中, 应当注重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特别是各级医院检验科应用广泛的相关实践技能需要着力强化。除了在常规教学活动的实验课中安排训练, 在毕业实习前还应开展集中培训。

4.3 建立有效的实践技能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和适应行业岗位的能力需要, 使学生熟练掌握一般设备的使用方法、基本操作的工作流程和自动化仪器的操作流程, 建立有效的实践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议组织编撰《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技能指南》校本教材, 并通过行业专家审核, 分阶段、有计划、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学习培训和考核, 促进学生尽快完成临床实习的角色转变, 以适应行业岗位的能力需要。

17.技术岗位职责 篇十七

伊鸿平,男,1962年10月出生,1984年新疆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园艺专业本科毕业,1996年新疆农业大学蔬菜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新疆农业科学院哈密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7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第7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瓜菜》编委。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任农业部主管的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功能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甜瓜西瓜育种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及新疆重点科研课题10余项。培育出审定甜瓜新品种12个.西瓜新品种7个.其中2个西瓜品种获得国家品种保护权。据不完全统计.选育出的甜瓜西瓜系列新品种推广面积近33.3万hm2,新增产值数十亿元;早佳品种目前是浙江、上海、江苏等地早熟西瓜主栽品种.1993年率先在我国大陆研究育出了早熟黄皮西瓜新优8号、新优9号.为早熟西瓜增添了花色品种.在区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近年来在甜瓜育种上采用生物工程技术、空间诱变技术、核技术等结合常规育种技术进行聚合育种.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育种技术.加快了育种进程。提高了育种效益,创造出一批不同类型抗病优质甜瓜西瓜亲本材料.为培育不同类型的抗病优质新品种奠定了基础。利用空间诱变技术(航天育种或太空育种)培育出了甜瓜新品种01-36,品质优,外观美。9818新品种适合设施栽培.并在美国种植成功.成为第1个在国外种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哈密瓜品种.多年来从事厚皮甜瓜单性花及黄叶基因的转育研究.探索其遗传规律,已成功地将单性花转育到醉仙、芙蓉、含笑甜瓜品种上,大大简化了育种程序,黄半叶基因也转育到2个品种上。该项研究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特别是黄半叶基因的转育成功在国内属首创。经过7年11季的研究将大陆性气候的特产——哈密瓜南移至广东、海南等省。进行商品化生产并获成功.填补了国内外哈密瓜无土栽培的空白.并在营养液研究及基质应用上有所创新,同时培育出的精品哈密瓜新品种金凤凰在海南、广西等地示范推广。多年来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或刊物上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20多篇,其中1篇获新疆科技论文二等奖。参与撰写了《厚皮甜瓜无公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新疆设施园艺作物栽培》等著作。

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功能研究室种质资源利用岗位科学家——徐永阳

上一篇:星光灿烂教学设计下一篇:一等奖格式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