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矛盾与对策 (苏教国标版)(6篇)
1.小组合作学习的矛盾与对策 (苏教国标版) 篇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24页例题、“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数数的愿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提问:(1)每个小朋友都有生日,谁来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2)我们祖国妈妈的生日又是几月几日呢?
谈话:再过几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了,全国各地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课件显示:北京天安门张灯结彩,广场放满了鲜花,各地举国欢度国庆的情景)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也载歌载舞庆祝国庆。(课件显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
二、讲授新知,感知数10
1.初步感知--看图数一数。
提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许多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小朋友在跳舞)
追问:究竟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呢?
先让学生看图轻声数一数,然后请一个学生上来大声数一数。
小结:同学们数得对!有10个小朋友在跳舞。
2.实物操作--动手摆一摆。
谈话:如果按照图上的人数摆小圆片,一个小朋友摆一个,你们能不能用小圆片来表示跳舞的小朋友呢?
操作:同桌合作共同摆小圆片。(学生动手摆小圆片)
提问:按照图上的人数来摆,数一数你们摆了多少个小圆片。
小结:对!按照图上的人数来摆,桌上摆了10个小圆片。
3.实际应用--看数说一说。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10这个数,愿意和10交朋友吗?让我们联系生活用10说一句话。(学生分小组活动)
交流:学生汇报用10说的。一句话,教师选择并加以推荐。如:
(1)我们两只手有10个指头。
(2)我们小组有10个小朋友。
(3)9月10日是教师节。
(4)早操排队时,我站在第10个。
4.临摹写数--照着写一写。
谈话:10这个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不--样,它是由“1”和“0”两个数字合成的。写10的时候要摆好两个数字的位置,先看老师怎么写--左边一半先写1,右边一半再写0。(在田字格上示范)注意两个数字不要靠得太紧,也不要离得太开。(学生临摹写数)
5.小结: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那么图画上的10个小朋友在唱什么歌呢?我们一起采听一听、唱一唱。(放歌曲《娃哈哈》)
三、巩固深化,掌握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读出直尺上的数,先从左往右读,再从右往左读。(小组活动,读给同伴听)
(2)同桌游戏:一人顺着读直尺上的数,另一人倒着读这些数。
2.“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拿出小棒,先数出10根放在桌上,然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提问:1根小棒表示几?而1捆又表示几呢?
最后说一说: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3.“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动态显示樱桃图)
(1)让学生数数一共有多少颗樱桃。学生可能会1颗1颗地数,也可能2颗2颗地数。
(2)要求同桌互相2颗2颗地数,在书上填数。
(3)伸出自己的左手,数数有几个手指;数数两只手一共有几个手指,在书上填数。
(4)说明:数数时,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或5个5个地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5.“想想做做”第5题。
(1)数一数,再填空。
(3)指导学生用“第几只”回答问题。
(4)分别指出10只小鸭和从左边数起的第10只小鸭。
6.互动游戏。
(1)准备:把0~10各数写在小卡片上(一张卡片上写一个数),发给每一个学生;并且做一些用于抽签的纸条,把问题写在上面。
(2)游戏开始,指定一个学生抽出一张纸条,并大声读出问题。凡是手中有符合问题答案的卡片的学生,立即站起来。比一比,看谁的反应最快。抽签的纸条上写以下问题:(1)比5大的数。(2)比8小的数。(3)6和8中间的数。
四、总结评价,完成作业(略)
说明
本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特点是:引导学生在欢度国庆歌舞表演的情境中,通过参与看图数一数、动手摆一摆、看数说一说、照着写一写等学习活动,经历了初步感知物操作--实际应用--临摹写数等认识数10的过程。教学设计注意突出10的基数与序数意义,帮助学生理解10的含义,初步形成10的概念。在“想想做做”的练习中,既渗透10可作为计数单位,又突出可以2个2个、5个5个地计数,建立按群计数的观念;通过读数和写数,引导学生掌握0-10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2.小组合作学习的矛盾与对策 (苏教国标版) 篇二
镜头一: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
有的教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去学习, 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也不应该讲解。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在教室里不时走动, 检查各个小组活动的情况。笔者曾听过一节初一的语法课, 内容是一般现在时。在这节课上, 授课老师除了说“Now let’s have a competition”、“Group1”等几句指令语以外, 其他什么话也没有说, 全部由学生讲解。
【教学反思】首先, 英语课毕竟是语言学习课, 教师语言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全部改由学生讲解, 学生受词汇量的限制, 只能使用中文。长此以往, 学生的听说能力如何培养?其次, 学生在进行语法讲解时, 一般都是查参考书, 再将参考书的内容读或背一遍, 并非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 学生是无法将重难点讲全讲透的。一般现在时是初一上学期的语法重难点, 尤其是它的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即使由老师讲解学生也很难完全掌握。
【改进措施】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 教师的主导作用更为重要。课堂的每个环节如何设计, 如何引导;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需要哪些帮助, 都需要教师预先备好。在学生讨论时, 教师需要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 及时体察学情。在学生讲解时, 对于重难点的地方或者学生精彩的有创意的回答, 教师不妨重复一下, 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于学生讲解中的错误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在学生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讨论的内容, 使学生对讨论的结果及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镜头二:重视讨论, 轻视思考。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小组合作的形式, 每个任务都要求学生“Work in pairs/groups”、“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取消了学生的独立学习, 所有活动都是讨论完成。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过程。长期这样下去, 会养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依赖, 特别是一些中下游的学生, 他们虽然积极地站起来发言或表演, 但却只是重复小组其他成员的答案。
【教学反思】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并不等于取消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固然需要培养, 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没有学生个体的独立自主、自学、自得的过程, 那么合作探究也就无从谈起。在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操之过急, 还没有安排学生自学, 或自学时间不充分, 就拿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由于学生还没有对文本进行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 或者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认识、体验的程度, 小组讨论就犹如水上浮萍, 落不到实处, 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生活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遇到一个问题时, 首先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 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时, 才考虑寻求帮助, 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 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 他们走向社会以后, 将难以独当一面。
【改进措施】不妨将课堂活动设计为“任务呈现、个人自学、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点评提升”五个环节, 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如在教授牛津英语8A Unit4《Reading the story of Xi Wang》时, 笔者设计了如下课堂活动:
1.Read Paragraph 1~3 by yourselves, answer the questions: (1) How much did Xi Wang weigh when she was born? (2) What did she look like when she was 10 days old? (3) How heavy was she at 4 months old, ?What did she start to do? (4) When did she start to eat bamboo shoots and leaves? (5) How heavy was she when she was one year old? (6) At the age of 20 months old, what did she have to do?Why?
2.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and key words, talk about the growth of Xi Wang in the groups of six. (One student talks about one picture)
镜头三:为合作而合作, 缺乏实效。
有些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最佳形式或唯一形式, 几乎每堂课必呈小组合作这一道“风景”。不少讨论看似轰轰烈烈, 实则空空洞洞, 是为合作而合作。有些问题浅显直白, 答案一目了然, 还需要合作探究一番吗?
【教学反思】是否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要从教学内容出发,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 不能单纯为了追求合作的形式而合作。小组合作讨论的内容应具备一定的探究性, 需要合作;小组合作讨论的答案应具有多面性, 有必要交流。
【改进措施】小组讨论的关键是要看讨论的有效度。就某一课文而言, 它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就某一问题而言, 它有没有讨论的价值。讨论题, 尤其是课文阅读的讨论题, 无论是由教师提出还是由学生提出, 都要有一定的新颖度, 能迅速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要有一定的难度, 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深度, 对阅读理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笔者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小组合作方式有其特定的内在要求, 使用时不能一窝蜂、一刀切, 应视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定。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而已, 用在“该用”之时才会有效。教师应用敏锐的眼光捕捉课堂中的各种现象, 不断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成功的教学案例固然宝贵, 失败的教学实践同样值得珍视和斟酌。只有细致观察、勤于反思、不断学习, 教师才能更好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 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形成开放、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文章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后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反思, 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3.小组合作学习的矛盾与对策 (苏教国标版) 篇三
一是学生的思路很容易被他人影响。小组经过激烈的争论,最终达成了统一,很可能把与众不同但恰恰是正确的观点抛弃,久而久之,学生会误认为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的就是真理。二是很多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一个人面对一个难题,必须凝神静思,冥思苦想,思考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才会获得最深刻的认识,才能培养探索精神。而小组中学生的层次不同,那些反应快捷的学生总把看法先说了出来,使得稍稍迟钝的学生只有“恍然大悟”的份儿。这等于是剥夺了一些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三是小组讨论有时为很多懒惰的学生找到了避难所。他们再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的人早已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学会的是投机取巧,坐享其成。四是目前大部分学校班级人数都很多,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这种学习方式不好管理,容易失控,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很可能做些与学习无关的事,使课堂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降低了学习效率。
针对以上弊端,笔者在课堂上采取了以下一些对策,以使“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1.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作。以学习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为例,苏轼是诗、文、书、画无所不能的全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我认为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苏轼的生平和人格魅力。所以在介绍作者这个教学环节,我在课前布置了作业:查阅有关苏轼的资料并记出周记《我所了解的苏轼》,使得课堂交流时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互通有无,这样,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很好。
2.一些不需要深入探究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多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而对于那些特别强调深入探究的问题则应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使用任何教法和学法都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课堂上不能只追求热闹的形式,有时寂静的课堂常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3.讨论问题时,最容易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我通常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任何人不得交头接耳,将疑惑和想法简单记录下来,然后给他们较少的时间进行组内交流。这样学生既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又在此基础上听取了其他同学的想法,作到互为补充。由此得到的启发是:在很多时候,不能直接进入合作学习,而要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记录下有关想法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入合作学习阶段。
4.鼓励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不同“政见”者也要肯定,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讨论时,肯定有不同见解,教师不应轻易否定学生的看法,要把不同意见归纳起来,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再进入更大范围的讨论,这样便会营造一种探究学习的浓厚氛围,也能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5.教学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孤军奋战,任何教法都要取得学生的支持。教师要把合作学习的益处和弊端讲给学生听,讲清楚为什么讨论,怎样讨论,怎样记录讨论的结果,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怎么做,使学生清醒自觉地投入学习。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并非讲一两次就能解决问题。养成一种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学生达成默契,共同努力。
6.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本人不能“稳坐钓鱼台”,要走下讲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深入课堂时时监控,适当地参与他们的讨论。在学生讨论时,教师或旁听、或指导、或答疑、或进一步提出问题。这样做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而且能非常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调整下一步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而且,由于距离学生较近,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只好全心全意投入学习。
7.这些方法的运用对教师本人是一种挑战,它督促教师更加勤奋地学习。因为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体,就会提出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做教师的总不能无言以对。所以,迫使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更充分地备课,也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当然,教师也必须谦虚,有时即使答不上来也要实事求是,而不能恼羞成怒。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流行时尚,要因教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材而异。
4.小组合作学习的矛盾与对策 (苏教国标版) 篇四
年月日
课题 整理与复习--数的世界(3)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乘、除法的混合计算方法,会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能应用运算律和其他一些运算规律进行小数的简单计算,能应用学过的小数四则混合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揭示课题
二、练习四则运算
三、复习简便算法 前一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四则运算,掌握了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关键,已经能熟练地进行小数的计算。这节课,继续复习小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除了要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外,还要能正确地求积和商的近似值,能运用运算定律、规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1.口算。
(1)p117第12题。
指名学生口算,结合口算,选择3~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2)小黑板出示。
0.25×412.5×0.80.2×0.53.74+6
2.说出下面的得数比第一个乘数(或被除数)大还是小。
2.6×9.3○2.61.02÷1.2○1.02
3.做p117第10题。
提问:怎样用“四会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
指出:求积与商的近似值,只要看要保留的位数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
4.做p117第7题。
小黑板出示,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统计都做对的人数。
1.根据运算定律或规律,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母,在圆里里填上恰当的运算
学生练习,做在练习本上。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复习循环小数的概念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符号,并说一说各表示什么运算定律或规律。
板书:
a十b=b+a
(a十b)十c=a十(b+c)
a×b=b×a
(a十b)×c=a×c+b×c
a-b-c=a-(b+c)
a÷b÷c=a÷(b×c)
追问:这里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整数和小数)
2.做p117第11题。
指名4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各是依据什么来做的。
指出:应用运算定律或规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根据数据和运算的特点,能简便运算的就用简便算法。
1、2÷3的商用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表示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2、2.3÷3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循环节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3、2.89,2.89,2.89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在小数乘法和除法里,怎样求积和商的近似值?应用哪些知识,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案
年月日
课题 整理与复习--图形王国 课型 复习
教学
目标
及
重点
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板
书
设
计
教
后
记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二、复习相关应用题。
三、复习近平方千米与公顷
1.一个长方形菜地,长21.4米,宽13分米,这个菜园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认真审题,找出其中的关键字,要注意些什么。
(要将长与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面积计算方法“长乘宽”,周长的计算方法“长加宽的和乘2”。)
2.做17题
提醒学生按要求取近似值并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以相互验证。
3.做18题
先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形状,再进行计算。
1.板书:
2.感受平方千米和公顷的大小
3.做15题
学生反馈
学生反馈
教和学的过程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课堂作业
4.练习
5.做19题
审题。完成后学生口答。
6.做20题
5.小组合作学习的矛盾与对策 (苏教国标版) 篇五
第2课时(总第11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第97-9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7-10题。
【知识要点】
1.平面图形的特征
图形 边的特征 角的特征
长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四个角的内角和是360
三角形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个角的内角和是180
圆 由一条曲线围成 通过圆心两端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画平面图形的高
3.三角形的内角和
求三角形中未知的一个角或几个角的度数,涉及到综合运用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等腰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有关比的知识。
4.把多边形分成几个简单的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
2.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有
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3.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心向,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建议
复习近平面图形的特征时一、要抓住从直观图形到抽象知识的概括,由具体的某个图形再进行归类,找出共同特征。二、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关系?正方形.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具有怎样的关系?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的含义分别是什么?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三、解决“练习与实践”的7.8.9题时,要注重学生方法的指导,画法要规范,围三角形时要考虑全面,求角的度数时的方法是否最优。
三、知识链接
1.长方形和正方形(教科书三上P58 例题)
2.平行四边形.梯形(教科书四下P43.47例题)
3.三角形(教科书四下P23例2,P24例3,P28的例题)
4.圆(教科书五下P93-94的例题)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并整理“围成的平面图形”
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进一步要求;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3.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为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
4.让学生在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回顾并整理三角形的特征.分类,以及有关特殊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1.提出要求: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能想到哪些?小组先交流再全班交流。
2.出示三角形的分类图。(图1)
(图1) (图2)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图形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追问:能不能找到一个三角形,既不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讨论: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
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图2)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你能用学过的其他知识来解释上面的结论吗?
4. 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
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
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
(三)回顾并整理四边形的特征,以及相关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 提出要求: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你能试着画一个示意图来表示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吗?
2.学生尝试画图并进行交流
讨论,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示意图的?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梯形?
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1)长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
(2)平行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
(3)正方形一定是长方形。
(4)长方形一定是正方形。
提问: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达?
3. 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
提醒学生要借助工具规范地作图,再指名说说具体的画图过程。
(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和思考题
第10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再通过交流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分割方法的特点。
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平面图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或哪些自己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习 题 精 编
一、认真思考,准能填好。
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正好等于其余两个内角的和,这是一个( )三角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顶角是72,它的底角是( )度。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最多是( )厘米,最少是( )厘米。(第三条边为整厘米数)
4.用圆规画一个周长是12 .56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 )厘米。
5.用36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1:2:3,它的三条边的长度分别是( ).( )和( )厘米。
二、仔细推敲,准确判断。
1.小明说:我用11厘米.1厘米.1厘米的三根小棒围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他的话对吗?为什么?
2.小芳说:我用两块一样的三角板拼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她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反复权衡,慎重选择。
1.人们常用三角形的( )性生产自行车大梁,运用平行四边形的( )性应用电动大门。
A.稳定性 B.易变形 C.平衡性
2.平行四边形有( )高,梯形有( )条高,三角形有( )条高。
A.无数条 B.一条 C.三条
3.圆的半径扩大2倍,则它的直径扩大( ),面积扩大( )。
A.2倍 B.4倍 C.8倍
四、动动手,画一画。
1.画一个半径是1厘米的半圆,并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画出下面各图形底边上的高。
3.把下面的图形按要求分割
(1)在三角形中添一条线段,把它分一分,看看谁的分法多。
(2)把五边形按要求进行分割
空 间 与 图 形
第3课时 (总第1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100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8题。
【知识要点】
1.常见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求法:
名称 长方形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梯形
图形
周长公式
文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总和 梯形的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的和
字母公式 C=2(a+b) C=4a
面积公式
文字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字母公式 S=ab S=a2 S=ah S=(a+b)h÷2
2.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圆的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3.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4.常见的长度、面积计量单位。
(1)名数 测量的结果用数字表示,在后面加上单位名称,合起来就是名数。
(2)名数种类 名数有单名数和复名数之分。
(3)单名数之间的改写 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
(4)复名数、单名数互化。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
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
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3.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4.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运用这一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判断、分析、概括、动手操作等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建议
教学第100页的“整理与反思”时,可以分三步组织学生活动。第一步,回忆并整理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常用的长度和面积单位。第二步,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第三步,整理并反思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让学生明白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基本策略是“转化”。
学生在完成“练习与实践”时,有些题老师们在复习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如练习与实践”的第1、2题要提醒学生利用有关单位间的进率进行思考。突出: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时,通常要乘它们之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通常要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利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第4题要提醒学生注意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的区别,以防混淆。第5题,比较周长时,要提醒学生利用图中的方格依次比较围成每个图形的几条线段(或曲线)的长。
三、知识链接
1.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周长计算(教科书三上P61-62)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科书三上P63-69)
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科书三下P74-83)
4.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及计算(教科书五上P10-26)
5.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教科书五下P98-106)
四、教学过程
(一)直导课题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二)整理复习
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谁能任选一个图形,来说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去演示。
(2)那么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板书: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表示图形的周长我们用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忆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4)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5)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用面积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6)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分别较
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出示“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
(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指着说)
① 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② 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3)小结: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周长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1)同桌一起回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2)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4.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已经一起回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用6个平面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讨论:有关面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这6个图形可以用怎样的网络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汇报:你们将这6个图形组成了怎样的网络图?哪一组派一个代表上面来汇报?为什么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根据汇报同时黑板上出示下图)
(4)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在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像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2.老师家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
问题1:这块窗帘有多大?
问题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
小结:刚才,大家通过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条件,想象出所学过的图形,把它画下来。
3.想象练习。
请你利用所给的条件,想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把它画出来。
2
分
米
2分米 2分米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与实践的第6-8题。
(六)课外实践:
研究问题: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地下管道的横截面为什么一般都是建成圆形?
研究方法:①实地考察;②查阅资料;③请教身边的人。
研究结果:以“圆形地下管道好处多”为题,写一篇小小科学报告文章。
习 题 精 编
一、对号入座。
1. 27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4公顷=( )平方米
2.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分米,高是底的2倍,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3. 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 )。
4. 一个挂钟的时针长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 )厘米,针尖扫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 用4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 )厘米,也可能是( )厘米。
6. 在长20厘米,宽1.8分米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是( )面积是( )。
二、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两个( )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A.等底等高 B.完全一样 C.完全一样的直角
2. 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高和面积( )
A.都比原来大 B.都比原来小 C.都与原来相等
3. 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
A.24厘米 B.12厘米 C.18厘米 D.36厘米
4. 圆的半径由6厘米增加到9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A.9 B.45 C.45π
5.下面图形周长较长的是 ( )
三、巧解巧算。
已知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为36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四、解决问题。
1.有一块长2米,宽1.6米的塑料薄膜,用它做规格相同的塑料袋,袋长4分米,宽3分米,可做多少个塑料袋?
2.在一个直径是16米的圆心花坛周围,有一条宽为2米的小路围绕,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儿童卧室里的挂钟的底板是从一块长1.2米、宽0.6米的长方形薄铁片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请你算算这个圆有多大呢?
4.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1)这块窗帘有多大?
6.小组合作学习的矛盾与对策 (苏教国标版) 篇六
一、国标本苏教版的解析
( 一)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教材的编写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教材是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础,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以提高当代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 按照当前汉语教育的具体情况, 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 加强小学生热爱祖国, 热爱语文的思想, 帮助小学生积累语言文字, 扩散思维, 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增强对汉字的书写辨别能力。更高程度上是对于小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培养, 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
( 二)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
1.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材以弘扬中国文化、民族精神为主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材加入了古今历史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描写, 涉及60多位古今历史人物, 例如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政治家毛泽东以及具有重要文学影响力的鲁迅等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通过生动的人物描写、历史事件的刻画, 使孩子更为深刻的了解中华文化, 了解历史知识。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范文加入了关于传统美德的故事, 如《游子吟》《陈毅探母》等阅读文章, 重点在于加强小学生传统美德的培养。同时加入对祖国自然文化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文章描写, 意在培养孩子的审美情操。
2.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以孩子兴趣为主要前提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注重孩子的兴趣, 选择了具有故事性的内容, 吸引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孩子的兴趣, 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积累量。同时在传统教材内容上做出大胆的改选, 选用一些敏感性的题材如牛郎织女等, 经过实践检验, 孩子更乐于接受, 对孩子更具有教育价值。
3.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图文并茂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将古典名著中的重点篇章加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文章中, 加强小学生对名著的了解, 同时对一些有关于国粹的内容引入其中, 像《学棋》就是对围棋的描写, 通过文字形式并加入绘图便于孩子理解接受。
二、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进步性
( 一) 重新定位汉语拼音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学习汉语拼音是小学生开始识字的前奏。相比较而言, 从发展需要的角度为主,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减少了汉语拼音学习的时间, 降低了小学生对拼音学习的学习量。在课时、拼音的词汇量上等多个方面的安排上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学习标准。同时加入了拼音注解, 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便于小学生识字、阅读。
( 二) 生动的图文并茂形式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文章中, 加入了大量的情景画, 增加了趣味性和新颖性。对于整篇文章背景的设计都经过精心准备、策划。吸引小学生的兴趣, 乐于阅读。但并未对知识量进行缩减, 相反还有所增加。这样图文并茂的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观看、阅读兴趣, 加深了了解和记忆能力。
( 三) 更富于趣话的识字法
相对于以前的识字与书写方式来说,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提出了多识少写, 认写分流的方法。识字就是识字, 书写就是书写, 将二者区分开来, 极大地减轻了小学生的学习压力, 增加了阅读时间。小学生正处于阅读的兴趣阶段, 识字量少既影响阅读量也降低了阅读兴趣, 所以多识少写, 认写分流的方法也符合了汉语学习的规律。
三、实现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的途径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是一个关键性的任务, 因此提出了自主先学、合作学习、搭建舞台以及阅读积累等重要途径, 这四点也可以概括为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的四重奏。
( 一) 以自主先学为前提
所谓自主先学就是在课前做好预习, 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课学习效率, 提高自主阅读能力。传统教学方式以老师为主导,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则打破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 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培养学生自主性为目的, 形成未上课先预习的习惯。例如, 对第五册《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的学习, 教师提前让学生回家阅读, 遇到不会的生字、词, 通过查询字典的方式认识, 并标注在课本中, 不理解的语句都重点表明, 在第二天的课堂学习中, 老师针对学生的重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 二) 以合作学习为核心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较来看,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更侧重的是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的协作, 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这样的合作方式学习提高了主动学习的效率, 学生在课堂中也会更加活跃、积极、努力。例如, 在学习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的课文时, 教师进行分组学习的方法, 几个同学为一组, 由组长带领进行合作学习, 每个小组的学习方法不同, 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老师对各小组的学习进行倾听与指导。最后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以学习过程、集体性以及活动中纪律, 效果为重点。这样的合作学习使学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 三) 以搭建舞台为关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非单纯的传授知识, 更多的是对孩子的培养、塑造。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中,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是组织和引导的作用。老师可以搭建一个舞台, 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激发小学生的内在潜能, 营造一个活跃性的课堂氛围。例如, 在进行《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文章的学习时, 可以以课堂表演的方式学习, 学生可以自主地到讲台上讲自己喜欢的一段, 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学生在快乐阅读, 快乐表演中, 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现力。教师可以采用类似方法开展课堂学习。
( 四) 以阅读积累作为拓展方式
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关键在阅读积累, 阅读积累的同时是对知识的积累。例如, 在小学语文第二册《小松鼠找花生果》这篇文章的阅读时, 小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对文章中的“绿油油的叶子、黄灿灿的小花”, 优美语句的感悟、理解, 并能够在以后学习中运用, 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阅读, 同时也可以适当阅读一些课外读物, 增长见识。
四、结束语
对于小学生来说,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关节, 是对孩子文化品质和素养的培养,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适应了当前教学发展的规律, 坚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奏响四重奏, 实现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在小学阶段学到的语文诗词、课文等往往能让孩子终身难忘。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来说, 其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并不高。国标本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在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水平上有很多创新, 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把独特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中去。本文主要就国标本苏教版来探讨关于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的四重奏。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学,语文阅读
参考文献
[1]徐锐, 王学风.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德育课程内容的改革[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 (06) .
[2]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05) .
【小组合作学习的矛盾与对策 (苏教国标版)】推荐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10-24
浅谈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常见问题与策略01-13
小组合作的收获与反思07-22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论文06-11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10-08
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反思11-24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建设更有效能的小组09-03
历史小组合作学习06-15
小组合作学习英语07-23